江苏省食管癌不同发病地区膳食营养状况初步调查

江苏省食管癌不同发病地区膳食营养状况初步调查

一、江苏省食管癌不同发病地区饮食营养状况的初步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琨[1](2021)在《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认为

万通[2](2021)在《306例桂西地区食管癌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桂西地区食管癌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发病的影响因素,从而确定食管癌患者的高危人群及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桂西地区食管癌的综合性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均选取居住在桂西地区十五年以上的居民,病例组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血管外科,经术后病理确诊或内窥镜病理检查确诊的食管癌患者,筛选出病例资料较为完善者306例。对照组选取前往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筛选出306例在性别、年龄、居住地方面与病例组相匹配者。大多数研究对象可通过病史资料完成问卷调查内容,一部分通过电话询问调查完成问卷调查内容。对病例组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组织学分类等一般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可能与桂西地区食管癌发病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的因素(P<0.05),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分析结果和理论依据确定桂西地区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306例病例中,男性279例,女性27例,男女性别比10.3:1;其中<40岁6例(2%),40-49岁51例(16.7%),50-59岁93例(30.4%),60-69岁125例(40.8%),70-79岁25例(8.2%),>80岁6例(2%);男性平均年龄为(57.91±9.259)岁,女性平均年龄为(61.67±11.744)岁。2)306例病例中,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182例(59.8%),初中、中专文化程度者78例(25.5%),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45例(14.7%)。3)306例病例中,食管鳞癌291例,占比95.2%;食管腺癌10例,占比3.3%;其他少见类型5例,占比1.7%。在病理组织分化程度中:中分化178例,占比58.2%;高分化70例,占比22.9%;低分化及未分化58例,占比19.0%。在肿瘤病变部位中:食管中段者165例,占比53.9%;食管下段者103例,占比33.7%;食管上段者38例,占比12.4%。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个人胃食管病史、家族肿瘤史、不良心理状态、饮酒年限、饮食规律、进餐速度、暴饮暴食习惯、饮水来源、吃咸鱼及腌制品、吃霉变食物、吃豆类与食管癌的发病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肿瘤史(P=0.672>0.05)、饮食规律(P=0.272>0.05)、饮水来源(P=0.103>0.05)、吃咸鱼及腌制品(P=0.966>0.05)、吃霉变食物(P=0.086>0.05、吃豆类(P=0.211>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饮酒10~20年(P=0.000,OR=5.031,95%CI:3.282~10.010)、饮酒>20年(P=0.001,OR=3.031,95%CI:1.603~5.730)、个人胃食管病史(P=0.000,OR=6.359,95%CI:3.837~10.539)、不良心理状态P=0.000,OR=11.972,95%CI:7.309~19.612)、进食速度过快(P=0.000,OR=3.236,95%CI:1.794~5.837)、暴饮暴食习惯(P=0.000,OR=4.803,95%CI:2.324~9.927)、吃咸鱼腊肉(>2次/周)(P=0.041,OR=1.951,95%CI:1.029~3.699),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是桂西地区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桂西地区食管癌患者多见于50-70岁中老年人,男女比例为10.3:1,食管癌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以食管鳞癌为主,占比95.2%;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以中分化为主,占比58.2%;饮酒年限、个人胃食管病史、不良心理状况、进食速度过快、暴饮暴食习惯、吃咸鱼腊肉与桂西地区食管癌的发病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为桂西地区食管癌相关的危险因素。

冯祥[3](2020)在《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为依托,调查分析扬中市中老年居民常见慢性病和慢性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现状,同时探索主要确诊慢性病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引导扬中市中老年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促进医疗服务供给侧转变服务模式以及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改善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扬中市八桥镇、油坊镇和三茅街道6个自然村(社区)中具有扬中市户籍的≥40岁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面对面式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内镜及病理诊断和实验室检测,了解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常见慢性病及慢性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现状和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实际发放问卷2 644份,获得有效问卷2 591份,有效率为98.0%。调查数据经现场平板调查上传至优数数据库后导出EXCEL表格,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探索主要确诊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1)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本次调查共发现慢性病患者2 501人,慢性病患病率达96.53%,其中女性慢性病患病率为97.31%,男性为95.52%。慢性病按病种分,前12位分别为:慢性胃炎(72.52%)、高血压(62.52%)、血脂异常(34.89%)、子宫肌瘤(女)(12.50%)、糖尿病(10.61%)、上消化道癌前病变(7.53%)、胆囊炎/胆管炎(6.02%)、胆结石(5.44%)、十二指肠溃疡(4.09%)、胃息肉(3.98%)、类风湿性关节炎(3.01%)和萎缩性胃炎(3.01%)。在本次确诊的8种慢性病(慢性胃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和萎缩性胃炎)中,慢性病共病率为66.69%,其中男性慢病共病率高于女性(67.43%vs 66.11%)。(2)主要确诊慢性病患病情况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胃炎的患病率为72.52%,不同文化程度、每日蔬菜摄入量、每日蛋类摄入量的中老年居民慢性胃炎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62.52%,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BMI、吸烟、被动吸烟、每日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量、每日蛋类摄入量、心率、慢性病家族史的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4.89%,不同BMI、饮酒、饮茶、体育锻炼、每日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量、每日水产类摄入量和慢性病家族史的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61%,女性糖尿病患病率低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BMI、吸烟、饮茶、体育锻炼、职业性体力劳动、心率和慢性病家族史的中老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患病率为7.53%。男性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病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吸烟、饮酒和每日蔬菜摄入量的中老年居民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相关因素扬中市中老年居民超重率为40.64%,肥胖率为11.89%;吸烟率为22.27%,戒烟率为4.01%,不吸烟率为73.72%;经常饮酒率为18.87%,偶尔饮酒率为1.97%,不饮酒率为79.16%;被动吸烟率为44.42%;经常饮茶率为18.91%,偶尔饮茶率为0.35%,不饮茶率为80.74%;经常锻炼率17.75%;每日蔬菜摄入不足率(<300g)为29.80%;每日水果摄入不足率(<200g)为97.34%;每日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过量率(>75g)为24.93%;每日水产类摄入过量率(>75g)为20.54%;每日蛋类摄入不足率(<40g)为52.45%;每日豆制品摄入不足率(<25g)为61.75%;每日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率(<300g)为99.77%;中度工作强度率为49.21%,重度工作强度率为1.97%;心率过快者占4.55%;有慢性病家族史者占55.15%。(4)常见慢性病影响因素年龄(50~:OR=1.980,95%CI:1.232~3.183;60~:OR=4.305,95%CI:2.333~7.942)、BMI(超重:OR=1.807,95%CI:1.133~2.880;肥胖:OR=3.735,95%CI:1.459~9.559)、吸烟(吸烟:OR=0.588,95%CI:0.363~0.952;戒烟:OR=0.221,95%CI:0.099~0.495)、被动吸烟(OR=0.585,95%CI:0.379~0.903)和慢性病家族史(OR=1.755,95%CI:1.138~2.707)是慢性病的独立影响因素。(5)主要确诊慢性病影响因素每日蛋类摄入不足(OR=1.205,95%CI:1.014~1.433)与慢性胃炎的发生独立相关。年龄(50~:OR=1.976,95%CI:1.602~2.436;60~:OR=3.207,95%CI:2.478~4.150)、文化程度(初中~:OR=0.716,95%CI:0.575~0.891;高中:OR=0.669,95%CI:0.496~0.903)、BMI(超重:OR=1.804,95%CI:1.506~2.160;肥胖:OR=3.249,95%CI:2.403~4.394)、吸烟(吸烟:OR=0.569,95%CI:0.436~0.743)、被动吸烟(OR=0.766,95%CI:0.646~0.908)、每日蛋类摄入不足(OR=1.223,95%CI:1.031~1.451)、心率过快(OR=2.317,95%CI:1.469~3.653)和慢性病家族史(OR=1.634,95%CI:1.378~1.938)是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BMI(超重:OR=2.129,95%CI:1.778~2.550;肥胖:OR=3.137,95%CI:2.411~4.081)、饮酒(经常:OR=0.610,95%CI:0.481~0.775)、饮茶(经常:OR=1.492,95%CI:1.191~1.869)、体育锻炼(经常:OR=1.271,95%CI:1.024~1.579)和慢性病家族史(OR=1.258,95%CI:1.062~1.490)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OR=0.586,95%CI:0.414~0.829)、年龄(50~:OR=1.759,95%CI:1.208~2.560;60~:OR=1.726,95%CI:1.130~2.636)、文化程度(初中:OR=0.599,95%CI:0.429~0.835)、BMI(超重:OR=2.036,95%CI:1.526~2.717;肥胖:OR=2.286,95%CI:1.544~3.382)、体育锻炼(经常:OR=1.902,95%CI:1.390~2.601)、职业性体力劳动(中度:OR=0.740,95%CI:0.559~0.981)、心率过快(OR=2.292,95%CI:1.370~3.833)和慢性病家族史(OR=1.392,95%CI:1.067~1.816)是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OR=0.599,95%CI:0.443~0.809)、年龄(50~:OR=3.498,95%CI:1.775~6.895;60~:OR=8.927,95%CI:4.582~17.394)和家庭年收入(3万~:OR=0.566,95%CI:0.348~0.919;7万~:OR=0.522,95%CI:0.311~0.875;11万~:OR=0.567,95%CI:0.348~0.923)是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水平较高,其中以慢性胃炎为代表的慢性上消化道疾病和高血压、血脂异常为代表的常见慢性病为主要患病类型。同时糖尿病和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病率尚可。在确诊慢性病中,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共病现象较为普遍。扬中市中老年居民超重率、肥胖率、经常饮酒率、被动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经常体育锻炼率、吸烟率、经常饮茶率处于较低水平。膳食摄入方面,每日蔬菜摄入、每日蛋类摄入,每日水果和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现象较为严重,而每日水产类摄入和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过量率尚可。在中老年群体中,年龄、BMI、吸烟、被动吸烟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每日蛋类摄入不足是患慢性胃炎的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BMI、吸烟、被动吸烟、每日蛋类摄入不足、心率过快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BMI、饮酒、饮茶、体育锻炼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体育锻炼、职业性体力劳动、心率过快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和家庭年收入是患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

汪元元[4](2020)在《江苏省老年人群膳食营养健康状况及其膳食模式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2002-2014年江苏省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变化趋势,了解膳食营养水平及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不同的膳食模式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利用2002年江苏省营养与健康调查以及以此为基础,在相同地区开展的2007年、2014年江苏省营养与健康追踪调查数据。以2002-2014年调查数据中60岁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总体,核查其人口学信息(地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收入等)、生活方式信息(吸烟、饮酒等)、体格检查信息(身高、体重、血压等)和生物学检测信息[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主要慢性病[高血压(HTN)、血脂异常、糖尿病(DM)和脑卒中]的患病情况,删除数据不全者后,共抽取5497名老年人构成研究的目标人群,通过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观察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患病情况,了解近10年来慢性病的变化趋势;同时考察膳食摄入和膳食结构的变化情况,将得到的膳食数据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做对比,分析江苏省老年人群膳食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变化趋势;利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建立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的膳食模式,分析膳食的特点,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不同膳食模式与慢性病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5497名江苏省老年人,其中包括男性2557人(46.9%),女性2920人(53.1%)。男性:2014年江苏省老年男性体质指数(BMI)平均水平较2002年、2007年升高,低体重率降低,超重率较2002年有所上升(P<0.05),与2007年无明显差异;肥胖率较2007年有所上升(P<0.05),与2002年相比无明显差异;中心型肥胖率与2002年和2007年相比均有差异,并表现出上升趋势(P<0.05)。高舒张压(DBP)患病率低于2007年(P<0.05),与2002年相比无差异,高收缩压(SBP)患病率与2002和2007年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低HDL-C血症患病率显着低于2007年(P<0.05),与2002年相比无差异,而高TG血症、高TC血症和高LDL-C血症较2002年、2007年均升高,并表现出上升的趋势(P<0.05);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脑卒中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江苏省老年女性BMI平均水平呈现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体重率显着低于2002年和2007年(P<0.05),肥胖率与以往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心型肥胖率高于2002年(P<0.05),与2007年相比无明显差异。高DBP血症、低HDL-C血症患病率低于2007年(P<0.05),但与2002年相比无明显差异;高TG血症、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SBP患病率则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病率显着高于2007年(P<0.05),与2002年相比无明显差异;血脂异常患病率低于2007年,但显着高于200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较2002年、2007年呈上升趋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等因素后,苏北地区和低体重的老年人与慢性病患病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722和0.698,P<0.05),中等以上收入为慢性病患病率的保护因素;女性患慢性病风险较高(OR=1.265,P<0.05),小学以上学历、年龄越大的老年人患慢性病的风险越高,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均有可能增加老年人患慢性病的风险(OR分别为1.565、2.446和1.798,P<0.05)。(2)与2002年、2007年相比,江苏省老年人群奶及其奶制品、水产类和蛋类的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摄入量比例有所上升,大豆及坚果类、畜禽肉类和谷薯类的摄入达标率有所下降(P<0.05);油摄入达标率高于2002年,但低于2007年(P>0.05);2002-2014年老年人群各类食物摄入达标率均不达50%。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呈下降趋势(P<0.05);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2007年上升(P<0.05),但低于2002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肪量摄入量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个人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对比,发现50%以上老年人能量摄入高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的参考摄入标准,但仍有1/4的人能量摄入低于参考摄入量;总的来说,三大营养素功能比基本处于合理范围。对营养素摄入状况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老年人群烟酸、钠、铁、锰、锌和磷的摄入量达标率超过了50%,其余营养素均未达到50%,维生素A、硫胺素和核黄素达标率不到10%,其中钙摄入达标率最低,仅为0.4%。(3)对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膳食进行因子分析,以因子载荷最高的两种食物命名膳食模式,依次命名为“蔬菜-畜肉膳食模式”、“速食-水果膳食模式”和“水产品-大豆类膳食模式”。“蔬菜-畜肉膳食模式”以蔬菜、畜肉、油类、主食类、禽肉、调味品、蛋类及其制品和水果摄入较多为主要特点;“速食-水果膳食模式”以速食小吃、水果、奶类及其制品、坚果、饮料和蛋类及其制品摄入较多,杂豆摄入较少为主要特点;“水产品-大豆类膳食模式”以水产品、大豆及其制品、杂豆、酒、坚果摄入较多,油类和调味品摄入较少为主要特点。按因子得分的百分位数分为T1、T2、T3三个水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3分位的“蔬菜-畜肉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呈正相关(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1.268,P<0.05),T2和T3分位的“蔬菜-畜肉膳食模式”降低了脑卒中的患病风险(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值分别为0.576和0.570,P<0.05),但是增加了低HDL-C血症的患病风险(与参考水平T1相比,T2~T3的OR值分别为1.797和1.626,P<0.05);“速食-水果膳食模式”与高LDL-C血症患病风险呈正相关(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值分别为1.248和1.473,P<0.05);“水产品-大豆类膳食模式”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呈负相关(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值分别为0.804和0.844,P<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等因素后,“蔬菜-畜肉膳食模式”与脑卒中患病呈负相关(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分别为0.594和0.592,P<0.05),但也可能会增加低HDL-C血症的患病风险(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分别为1.635和1.528,P<0.05);“速食-水果膳食模式”可能会增加老年人患高LDL-C血症的风险(与参考水平T1相比,OR分别为1.246和1.499,P<0.05)。结论:(1)江苏省老年人群超重率越来越高,中心型肥胖率上升趋势显着,高血压等慢性病已成为危害该地区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2)江苏省老年人群各类食物摄入达到参考摄入量的比例均不达50%,维生素A、核黄素和钙等营养素摄入严重不足,膳食结构不尽合理;(3)江苏省老年人群3种膳食模式中,“蔬菜-畜肉膳食模式”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但是增加了低HDL-C血症发病风险;“速食-水果膳食模式”增加高LDL-C血症的发病风险。

张婷[5](2019)在《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和亚硝酸盐暴露及氧化损伤与食管癌前病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影响食管癌高发区江苏淮安地区食管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2)了解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伏马菌素(fumonisin,FB)和亚硝酸盐内外暴露水平及差异,探讨AFB1、FB和亚硝酸盐与食管癌前病变之间的关系。(3)了解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体内氧化和抗氧化水平,探讨氧化应激和氧化损伤程度与食管癌前病变的关系,为食管癌的一级预防和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依托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间在江苏淮安地区开展的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招募100例食管癌前病变患者,按同地区、同性别、年龄相差2岁为条件配对正常对照100例,制定统一的调查表对招募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饮食习惯、吸烟史、饮酒史、疾病史、家族遗传史和食物摄入频率等内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问卷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学处理。(2)运用双份饭法备份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连续三天的膳食,测定膳食中AFB1、FB和亚硝酸盐含量,分析三者在两组人群中的外暴露水平和差异;测定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样中黄曲霉毒素白蛋白加合物(aflatoxin B1-albumin,AFB1-Alb)、二氢神经鞘氨醇(sphinganine,Sa)、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So)和亚硝酸盐含量,分析AFB1、FB和亚硝酸盐的内暴露水平和差异,同时对内外暴露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3)测定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样维生素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 G)含量,分析两组人群氧化应激状态和氧化损伤程度。结果:(1)本研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食管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为饮酒[比值比(odds ratio,OR)=4.086,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1.605-10.402]、喜食腌晒食品(OR=2.963,95%CI:1.561-5.625)和喜食玉米(OR=2.468,95%CI:1.183-5.152);食管癌前病变的保护因素是喜食豆制品(OR=0.326,95%CI:0.159-0.666)。(2)食管癌前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膳食中AFB1检出率为93%和98%,AFB1经膳食摄入的水平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将该水平与以往研究结果中AFB1暴露水平比较发现,两组人群膳食都存在有高水平的AFB1暴露。两组人群血清AFB1-Alb水平之间存在有显着性差异(P<0.05),根据总体血清AFB1-Alb中位数水平将人群分为AFB1高暴露组和AFB1低暴露组,其中血清AFB1-Alb高暴露水平在食管癌前病变发生中的OR值为11.232(95%CI:5.810-21.714)。膳食AFB1水平与血清AFB1-Alb之间呈显着正相关性(r=0.272,P﹤0.01)。(3)食管癌前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膳食中FB检出率为58%和52%,FB经膳食摄入的水平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以往研究相比,两组人群膳食FB暴露水平未处于高水平状态。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JECFA)暂定伏马菌素B1(fumonisin B1,FB1)的每日最大耐受量为2μg/(kg·bw),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分别有66和72人在该标准以内,两组人群膳食FB超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人群血清中Sa、So和Sa/So指标之间都无显着性差异(P>0.05),膳食FB水平与血清Sa、So和Sa/So之间无显着相关性(r=0.078,P=0.306;r=-0.023,P=0.745;r=0.106,P=0.160)。(4)食管癌前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膳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亚硝酸盐检出,癌前病变组亚硝酸盐经膳食摄入的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根据总体膳食亚硝酸盐的四分位数分组,发现亚硝酸盐摄入量最高四分位与最低四分位相比,其对食管癌前病变的OR值为2.256(95%CI:1.012-5.026),亚硝酸盐摄入量与食管癌前病变间存在有剂量效应关系。JECFA推荐亚硝酸盐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07mg/(kg·bw)。以0.07mg/(kg·bw)作为每日最高摄入量,食管癌前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有76和59人超出该标准,癌前病变组膳食亚硝酸盐超标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血浆亚硝酸盐水平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膳食亚硝酸盐和血浆亚硝酸盐之间无显着相关性(r=-0.019,P=0.793)。(5)食管癌前病变组血清GSH-PX、T-SOD和CAT水平都显着高于正常对照(P<0.05),维生素C水平显着低于正常对照(P<0.05),MDA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P<0.05),8-OHdG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淮安地区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正常对照的问卷调查结果提示,食管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是饮酒、喜食玉米和腌晒食品,保护因素是喜食豆制品。该地区居民应加强对主要粮食作物中霉菌毒素的防控工作,并通过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如控制酒精和腌晒食品的摄入来防止食管癌的发生。(2)江苏淮安地区居民食管癌高发的原因可能与膳食中黄曲霉毒素和亚硝酸盐的高暴露有关,未发现伏马菌素与食管癌的强关联作用。两组人群膳食外暴露指标与血液内暴露指标间无显着相关性或存在弱相关关联,需要对其原因进行进一步探究或寻找更有效的内暴露指标来反映外暴露情况。(3)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膳食亚硝酸盐和血液AFB1-Alb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其氧化应激状态也较正常对照处于较强水平,氧化损伤比较严重,黄曲霉毒素和亚硝酸盐可能通过氧化损伤在食管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于癌前病变患者可以考虑通过增加外源性抗氧化剂的摄入量,来调节氧化和抗氧化水平,减少氧化损伤对机体的危害。

于海荣[6](2019)在《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了解食管癌术后患者消化道模式重建后的进食问题与饮食需求;2.构建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3.验证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1.通过文献回顾及质性研究,构建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通过文献回顾,梳理国内外食管癌患者饮食指导相关内容,结合半结构式访谈(访谈专业的医护人员6名、营养师2名、食管癌术后患者14名),了解患者对术后进食改变的体验与饮食需求以及医护人员和营养师对饮食训练方案的建议和要求,初步构建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对饮食训练方案内容进行修正,通过对6名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预试验,验证该饮食训练方案的可行性,根据预试验结果修改并最终确定饮食训练方案的内容。2.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应用及评价将79名食管癌手术患者分别纳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饮食宣教及出院饮食指导,出院时发放营养讲义,每周电话随访1次;干预组在常规饮食指导的基础上,住院期间给予饮食训练,出院发放饮食训练图片,干预时间为住院始至出院后1个月复诊,探索饮食训练方案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道症状、PG-SGA(Patient 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评分、血生化指标及生活质量等结局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1.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道症状明显,进食习惯改变,渴求知识指导;进食改变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医护专家及营养师强调住院期间饮食训练的重要性,着重进食要求及方案训练。2.饮食训练方案构建结果如下:经过12名医护及营养专家的两轮专家咨询后,最终形成饮食训练方案,包括饮食指导及吞咽训练两个模块,15个条目的饮食训练方案。分为术前(入院至术前1日)及术后(进食半流质开始至出院)两个时间段进行干预。3.干预实施部分主要结果:3.1干预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复诊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胃肠道症状总评分降低(Z=-4.991,P<0.001);PG-SGA 评分降低(Z=-5.069,P<0.001);血生化中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Z=-3.057,P<0.05;Z=-2.766,P<0.05;Z=-2.791,P<0.05);在生活质量(QLQ-C30)方面,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Z=-2.606,P<0.05;Z=-2.597,P<0.05;Z=-3.500,P<0.001);在食管癌生活质量(QLQ-OES18)方面干预组在进食、反流、疼痛、梗阻方面得分低于对照组(Z=-3.390,P<0.05;Z=-3.197,P<0.05;Z=-2.668,P<0.05;Z=-4.429,P<0.001)。3.2两组患者复诊与出院时差值比较,干预组胃肠道症状评分差值、PG-SGA差值方面均低于对照组(Z=-4.733,P<0.001;Z=-4.733,P<0.001);血生化中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差值方面均高于对照组(Z=-3.190,P<0.05;t=0.404,P<0.05,Z=-3.276,P<0.05)。[研究结论]1.本研究根据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进食方式改变,构建饮食训练方案,经过专家咨询及预试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用性及科学性。2.饮食训练方案可减轻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在酸反流、腹胀、嗳气等方面优于对照组。3.饮食训练方案有助于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适合临床应用。

蒋芸[7](2019)在《2002-2016年苏州市消化道癌症死亡趋势分析及风险预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食管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是当前主要的消化道癌症类型,三者总死亡人数占苏州市全部癌症死因的31.0%。研究表明消化道癌症的死亡变化趋势与年代、年龄有关,但目前尚无关于消化道癌症未来死亡率预测的研究报道。研究目的了解2002-2016年苏州市居民食管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的死亡特征。建立Lee-Carter死亡率预测模型分析死亡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10年的年龄别死亡率,从而进一步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制定消化道癌症的防治政策、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利用苏州市2002-2016年慢性病报告和死因监测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本研究纳入年龄在45岁及以上,且死因为食管癌(C15)、胃癌(C16)、结肠癌(C18)、直肠癌(C19-20)、肛门癌(C21)的病例总共60689人。计算消化道癌症不同性别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等指标,并建立Lee-Carter死亡率预测模型进行死亡预测,同时利用平均绝对百分误差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1.2002-2016年苏州市居民消化道癌症死亡60689例,其中男性40975(68%)人,女性19714(32%),总死亡率为150.60/10万,平均死亡年龄为71.33±10.39岁。其中,消化道癌症男性死亡率为207.31/10万,女性死亡率为96.15/10万,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苏州市2002-2016年消化道癌症的总体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01),其中男性(P<0.001)及女性(P<0.001)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本研究中,食管癌和胃癌的死亡人数分别为14464(23.8%)人和34478(56.8%)人,且其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01);结直肠肛门癌的死亡人数有11747(19.4%)人,死亡率呈上升趋势(P<0.001)。2.2002-2016年苏州市消化道癌症总体及不同性别的死亡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且在2006年出现了波动。食管癌和胃癌死亡指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结直肠肛门癌的死亡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预测这种趋势在未来10年将继续保持下去。3.随着年龄增长,苏州市消化道癌症死亡率逐渐上升;除了 85岁及以上人群外,其他各年龄组死亡率均随着年代发展逐渐下降。从苏州市消化道癌症的年龄别死亡率变化曲线上看,85岁及以上人群的食管癌和胃癌死亡率出现后移现象,逐渐超越80-84岁人群成为新的死亡年龄高峰。4.使用Lee-Carter模型对2002-2016年苏州市的历史死亡数据进行拟合。经验证发现时间序列模型在ARIMA(0,1,0)时,苏州市消化道癌症死亡率预测值的动态趋势与实际值基本吻合,模型整体的拟合效果较好;同时,在年份和年龄水平上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值均大于20%,说明Lee-Carter模型应用于苏州市消化道癌症死亡数据的效果较佳,其中男性的预测效果优于女性。研究结论1.2002-2016年苏州市居民消化道癌症的总体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其中食管癌和胃癌的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结直肠肛门癌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并预测未来10年这些趋势将继续保持下去。2.年代效应:苏州市消化道癌症的死亡指数在2006年发生波动,说明在2006年之前,死亡较平稳,在2006年后,尤其是食管癌和胃癌的死亡指数出现明显的下降,可能是前期采取的消化道筛查、体检等卫生政策已经产生明显效果。3.年龄效应:苏州市消化道癌症的死亡率在85岁及以上人群中呈逐年平稳上升的趋势,而其他年龄组死亡率逐年下降,使得85岁及以上人群逐渐增加成为新的死亡高峰,这种死亡年龄高峰后移的现象可能是苏州人口老龄化影响的结果。4.本研究发现Lee-Carter模型在苏州市消化道癌症死亡率的预测上,效果较佳,模型构建可靠,可进一步拓展应用于其他慢性病死亡的趋势分析和风险预测。该模型反映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以来,医疗卫生水平显着改善对消化道癌症死亡率的影响,也可用于评价人口老龄化和癌症防治的效果。

陈阿江[8](2017)在《健康风险视角下的生境演变》文中认为中国是食管癌高发的国家,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973-1975年和近期开展的死亡人口调查数据显示涟水县为食管癌高发区。以健康风险视角梳理该县生境演变:由于黄河决口夺淮,致使地处原淮河下游的涟水县遭遇长达800年的洪涝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长期的贫困和特殊的水系产生健康风险。建国后,卓有成效的水利工程建设及作物改制大幅度提高粮食作物产量,但"旱改水"改变了村庄的水系结构,使田间水与村庄饮用水源相连通,产生健康风险。伴随县域整体经济社会发展,饮用水不断地改进,降低了因水环境改变而产生的健康风险。

王瑞[9](2016)在《食管癌中医证型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食管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居高不下,江苏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食管癌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中医药治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江苏研究食管癌的中医证型分析以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分析食管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对象与方法:2014年6月-2015年8月江苏省中医院肿瘤科,经病理明确诊断为食管癌并进行放化疗的住院患者。根据文献研究,自行设计信息调查表,研究食管癌中医证型分布;以临床证型为对象,以相关实验室指标,瘤体生物特征及个人资料为变量,探讨食管癌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结果:(1)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比较,痰气互阻型由34.2%减少至10%,血瘀痰滞型由37.5%减少至30%,阴虚内热型由25.8%增加至40%,气虚阳微型由2.5%增加至20%,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中医证型比较具有显着差异(x2=51.76,P=0.000)。(2)经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食管癌放化疗前证型相关的因素为病理分期、KPS评分、骨髓抑制分度和原发部位;与放化疗后证型相关的因素为病理分期、KPS评分和原发部位(P<0.05)。(3)经独立样本T检验,食管癌放化疗前各证型分布在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CY211、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胆碱酯酶和总蛋白这些指标上有差异性(P<0.05)。结论:病例分期、KPS评分、骨髓抑制分度和原发部位是影响食管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因素,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CY211、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胆碱酯酶和总蛋白这些指标在不同证型上存在差异,对食管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李新敏[10](2018)在《中国汉族与哈、维、回和蒙古族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率排名位于第八位,死亡率位于第六位。2012年全世界有45.6万新发病例,40.0万死亡病例,而且80%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食管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015年食管癌的发病人数为47.8万,死亡人数为37.5万,在所有癌症中其发病率位于第三位,死亡率第四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中国食管癌的发病存在地区和民族差异,但是中国所有民族食管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是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对食管癌的发病危险因素调查显示:中国ESCC的发生与吸烟和饮酒的关系不密切;而与家族史阳性、营养缺乏、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及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关系密切。此外,基因多态性也可能是导致食管癌发病率较高的危险因素。对ESCC患者的生存分析发现食管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与高、低发区、发病年龄、性别、职业、家族史、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的分子学标记物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这些因素又相互交织在一起影响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近年来,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e,WES)研究已经揭示ESCC部分驱动基因突变及其相应的体内致癌信号通路。在中国,ESCC人群WES研究已经有报道。Gao等分析了低发区北京地区113对ESCC及癌旁配对正常对照WES结果;Zhang等和Song等报道了高发区太行山地区和广东省的潮山地区ESCC外显子组情况。尽管有文献报道不同民族间在食管癌的发病危险因素、遗传易感性、临床流行病学和分子基础上存在的差异,但是大多数报道都是对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进行比较。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大样本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首先分析中国汉族、哈萨克族(简称哈族)、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回族和蒙古族ESCC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和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因素以及差异。然后通过对123对太行山地区汉族和26对新疆地区哈族ESCC患者WES分析,对比两个地区、两个民族ESCC人群基因组突变谱的差异,探讨突变后基因对ECSS患者的生存影响。2材料与方法2.1汉、哈、维、回和蒙古族ESCC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生存影响因素分析2.1.1研究对象汉、哈、维、回和蒙古族ESCC共2113例,平均年龄58.5±9.7,男:女=2.6:1;其中汉族1587例,平均年龄58.5±9.7,男:女=2.6:1;哈族221例,平均年龄57.3±9.7,男:女=2.3:1;维族136例,平均年龄56.6±9.0,男:女=2.2:1;回族89例,平均年龄63.2±9.6,男:女=2.1:1;蒙古族80例,平均年龄59.6±9.5,男:女=9:1。2.1.2研究方法以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方式为主,电话随访、查阅病历资料为辅的调查方法,对患者的基本资料、一般体格检查、生活习惯、肿瘤家族和患病情况充分调查。到患者治疗医院进行临床资料和病理信息核实和补充,临床病理资料包括ESCC发生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手术切缘情况等。电话随访或直接下乡入户对患者进行生存随访。采用SPSS 21.0(SPSS,Inc.,Chicago IL,USA)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汉、哈、维、回和蒙古五个民族之间平均诊断年龄的比较采用t检验;汉、哈、维、回和蒙古ESCC患者单因素生存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影响汉族与哈、维、回和蒙古ESC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2.2中国汉族与哈族ESCC基因组突变谱对比分析2.2.1研究对象选取汉族123(5.82%,123/2113)例,哈族26(1.23%,26/2113)例,进行外显子组测序研究。所有样本为ESCC原发病灶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所有患者术前有详细的临床病史资料及术前未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术后标本经病理诊断证实。2.2.2研究方法首先对患者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内基因组DNA的提取、提取DNA质量及浓度的检测;然后对提取DNA进行外显子组测序、生物信息流程分析和目标区域捕获测序验证;最后采用SPSS 21.0(SPSS,Inc.,Chicago IL,USA)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应用Student’s t test比较两样本之间均值;应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计数资料构成比。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筛选影响生存期的危险基因;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判断影响汉族和哈族ESC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基因。3结果响因素分析3.1汉、哈、维、回和蒙古族ESCC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生存影3.1.1汉、哈、维、回和蒙古族ESCC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汉族、回族和蒙古族农村患者>城镇,哈族、维族城镇患者>农村;汉族和蒙古族高、低发区人数相当,哈族和维族高发区人数明显高于低发区,回族高发区人数明显少于低发区;五个民族中大部分ESCC患者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汉族和哈族吸烟与不吸烟人数占比例相当,维族和回族吸烟人数低于不吸烟人数,蒙古族吸烟人数高于不吸烟;汉族、哈族、维族和回族不饮酒患者比例高于饮酒者,而蒙古族患者相反;HP阳性率在汉族、哈族、维族和蒙古族中所占比率均较低,而回族中HP阳性率高达57.1%;五个民族ESCC最易发部位均在胸中段;五个民族中大体类型均以溃疡型为主;汉、哈、维和蒙古族以中分化为主,回族以低分化为主;汉、哈、维、回和蒙古族淋巴结阳性转移率分别为38.4%、42.2%、29.0%、46.2%和40.6%;五个民族中TNM分期均以Ⅱ期为主;五个民族患者均以单纯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3.1.2汉、哈、维、回和蒙古族ESCC生存期影响因素3.1.2.1民族差异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P<0.001)。3.1.2.2汉族50岁之前患ESCC患者的生存预后显着高于50岁之后,且在50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生存越差;哈、维、回和蒙古族70岁之前患者,各年龄段患者生存期之间无显着差异,70岁之后ESCC患者预后较差。3.1.2.3汉族生存期≤10年的农村患者生存期优于城市(P<0.001),生存期>10年患者农村和城市无明显差异;哈、维、回和蒙古族城市患者生存期显着高于农村患者(P=0.007)。3.1.2.4五个民族高发区患者生存期均显着高于低发区。3.1.2.5五个民族患者BMI对生存期的影响均无差异。3.1.2.6汉族家族史阳性患者生存期优于家族史阴性(P=0.001);哈、维、回和蒙古族家族史阳性和阴性对生存期影响无明显差异(P=0.22)。3.1.2.7五个民族患者吸烟饮酒史对生存期均无统计学差异。3.1.2.8汉族是否感染HP对生存期无影响(P=0.09);哈、维、回和蒙古族HP感染阳性患者预后生存较差(P=0.001)。3.1.2.9汉族ESCC发生在胸上、中、下段对生存期无明显影响(P=0.42);哈、维、回和蒙古族ESCC发生在胸中段患者的生存期显着优于发生在胸上段和胸下段(P=0.02)。3.1.2.10汉族缩窄型患者生存预后最差(P=0.007);哈、维、回和蒙古族肿瘤大体类型与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P=0.21)。3.1.2.11随着ESCC的分化程度的降低,汉族患者的预后越差(P=0.001);哈、维、回和蒙古族肿瘤分化程度对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P=0.07)。3.1.2.12手术切缘阴、阳性对汉族患者生存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4);哈、维、回和蒙古族手术切缘阳性患者生存期优于阴性患者(P=0.01)。3.1.2.13汉族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对哈、维、回和蒙古族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37)。3.1.2.14汉族中TNMⅠ期患者生存期优于Ⅱ期,Ⅱ期优于Ⅳ期,Ⅳ期优于Ⅲ期(P<0.001);TNM分期对哈、维、回和蒙古族患者生存期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8)。3.1.2.15不同手术方式对汉族生存期影响无明显差异(P=0.52);哈、维、回和蒙古族左开胸患者生存期优于右开胸患者(P=0.02)。3.1.2.16不同治疗方式对汉族生存期影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0);哈族和维族治疗方式对生存期影响从好到差的顺序为单纯手术、对症治疗、手术和/或放化疗、手术和/或化疗(P=0.04)。3.1.3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诊断年龄、高、低发区、ESC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早中晚分期是影响汉族ESC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诊断年龄和城乡分布是影响哈、维、回和蒙古族ESC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3.2中国汉族与哈族ESCC基因组突变谱对比分析3.2.1 SNVs3.2.1.1 SNVs类型和区域(1)汉族ESCC患者SNVs类型和区域共发现166945个突变事件,包括158531个SNP、3831个Insertion和4583个Deletion,SNP中错义突变占17.89%,无义突变占0.58%,Insertion中移码插入占9.34%,非移码插入占6.70%;Deletion中移码缺失占10.16%,非移码缺失占7.15%。(2)哈族ESCC患者SNVs类型和区域共发现3967个突变事件,包括2959个SNP、505个Insertion和503个Deletion。SNP中错义突变占40.49%,无义突变占1.89%;Insertion中移码插入占43.37%,非移码插入占16.83%;Deletion中移码缺失占52.49%,非移码缺失占10.14%。3.2.1.2 ESCC显着突变基因(1)汉族ESCC显着突变基因共检测出5个显着突变基因,分别为TP53、FAM194B、MSH3、ZNF750和C19orf73;突变率分别为6.5%、6.5%、4.7%和2.8%。(2)哈族ESCC显着突变基因共检测出7个显着突变基因,分别为TP53、PBRM1、SMAD4、SPDYE4、STATH、RAC1和RAC2;突变率分别为1.3%、0.8%、0.8%、0.4%、0.4%和0.4%。3.2.2汉族和哈族ESCC显着突变基因对生存期的影响3.2.2.1汉族显着突变基因与ESCC患者的生存分析五个突变TP53、FAM194B、MSH3、ZNF750和C19orf73均不是汉族ESCC患者生存期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3.2.2.2哈族显着突变基因与ESCC患者的生存分析七个突变基因TP53、PBRM1、RAC1、SMAD4、SPDYE4、STATH和RAC2基因均不是影响哈族ESCC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P均>0.05)。4结论(1)汉族和哈、维、回和蒙古族ESCC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存在差异,哈、维、回和蒙古族ESCC患者BMIⅢ级和Ⅳ级、具有吸烟、饮酒史和HP感染阳性人数所占比例高于汉族。(2)民族差异是影响ESCC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哈族、维族ESCC患者生存期优于汉族、回族和蒙古族。(3)诊断年龄越晚,ESCC患者预后越差,高年龄患ESCC可能是患者预后差的危险因素。(4)肿瘤分化程度越差,ESCC患者预后越低,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可能是患者预后差的危险因素。(5)深入对汉、哈、维、回和蒙古族ESCC生存期对比研究,对揭示环境与遗传因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重要指导意义。(6)汉族ESCC中显着突变基因依次为TP53、FAM194B、MSH3、ZNF750和C19orf73。(7)哈族ESCC中显着突变基因依次为TP53、PBRM1、RAC1、SMAD4、SPDYE4、STATH和RAC2。(8)TP53、FAM194B、MSH3、ZNF750和C19orf73均不是影响汉族ESC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TP53、PBRM1、RAC1、SMAD4、SPDYE4、STATH和RAC2均不是影响哈族ESCC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二、江苏省食管癌不同发病地区饮食营养状况的初步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省食管癌不同发病地区饮食营养状况的初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2)306例桂西地区食管癌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组对象选择
        1.1.2 病例组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1.2.1 纳入标准
        1.1.2.2 排除标准
        1.1.3 对照组对象选择
        1.1.4 对照组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1.4.1 纳入标准
        1.1.4.2 排除标准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
        2.1.1 年龄分布
        2.1.2 性别分布
        2.1.3 地区分布
        2.1.4 民族分布
        2.1.5 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肿瘤部位
    2.2 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2.1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2.1.1 职业、文化程度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2.2.1.2 个人胃食管病史、家族肿瘤史、不良心理状况、是否静坐工作方式、家庭关系是否融洽与食管癌的关联
        2.2.1.3 吸烟、饮酒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2.2.1.4 饮用非自来水、饮食习惯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2.2.1.5 吃咸鱼腊肉、吃烫热饮食、吃烧烤烟熏食物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2.2.1.6 吃霉变食物、吃干硬食物、是冷凉食物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2.2.1.7 吃肉蛋奶类、吃豆类、吃肥肉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2.2.1.8 饮茶、吃蔬菜、吃水果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2.2.2 食管癌发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食管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3.2 文化程度、职业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3.3 个人胃食管病史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3.4 家族肿瘤史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3.5 不良心理状态及家庭关系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3.6 静坐工作模式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3.7 吸烟、饮酒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3.7.1 吸烟
        3.7.2 饮酒
    3.8 饮用非自来水、饮食习惯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3.8.1 饮用非自来水
        3.8.2 饮食习惯
    3.9 饮食内容与食管癌发生的相关性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发病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3)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与抽样方法
    2.调查方法
    3.调查内容
    4.诊断标准
        4.1 慢性病诊断标准
        4.1.1 高血压
        4.1.2 糖尿病
        4.1.3 血脂异常
        4.1.4 上消化道疾病
        4.1.5 其他慢性病
        4.2 健康相关因素诊断标准
        4.2.1 吸烟行为
        4.2.2 被动吸烟
        4.2.3 饮酒行为
        4.2.4 饮茶行为
        4.2.5 体育锻炼
        4.2.6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4.2.7 膳食因素
        4.2.8 职业性体力劳动
        4.2.9 心率
    5.质量控制
    6.分析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体格检查结果
    3.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现状
        3.1 常见慢性病患病率
        3.2 主要确诊慢性病共病率
    4.健康相关因素
        4.1 体质指数
        4.2 吸烟
        4.3 被动吸烟
        4.4 饮酒
        4.5 饮茶
        4.6 体育锻炼
        4.7 膳食因素
        4.8 职业性工作强度
        4.9 心率
        4.10 慢性病家族史
    5.常见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
    6.主要确诊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
        6.1 慢性胃炎的影响因素
        6.2 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6.3 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6.4 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6.5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讨论
    1.常见慢性病患病率现状分析
    2.主要确诊慢性病患病现状分析
    3.健康相关因素现状分析
        3.1 体质指数
        3.2 吸烟
        3.3 饮酒
        3.4 被动吸烟
        3.5 饮茶
        3.6 体育锻炼
        3.7 膳食因素
        3.8 职业性工作强度
        3.9 心率和慢性病家族史
    4.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4.1 常见慢性病
        4.2 慢性胃炎
        4.3 高血压
        4.4 血脂异常
        4.5 糖尿病
        4.6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农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江苏省老年人群膳食营养健康状况及其膳食模式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主要慢性病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指标定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一般情况分布
        2.2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中心型肥胖和BMI水平分布情况
        2.3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异常脂质谱、异常血压和慢性病患病率分布情况
        2.4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BMI水平和中心型肥胖变化情况
        2.5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异常脂质谱、异常血压和慢性病患病率变化情况
        2.6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慢性病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第二章 2002-2014年江苏省老年人群膳食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指标定义
        1.4 食物摄入量计算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能量和三大产能营养素摄入量
        2.2 三大产能营养素变化情况
        2.3 膳食结构变化情况
        2.4 营养素摄入情况
        2.5 营养素变化情况
    3 讨论
第三章 2014年江苏地区老年人群不同膳食模式与慢性病关系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 指标定义
        1.4 膳食模式的建立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膳食模式
        2.3 膳食模式和一般情况相关关系
        2.4 膳食模式与各食物种类摄入的相关关系分布
        2.5 各膳食模式最高分位和食物摄入的相关关系
        2.6 不同膳食模式下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风险分布情况
        2.7 各膳食模式和异常脂质谱、异常血压以及慢性病分布的相关关系
        2.8 不同膳食模式与异常脂质谱、异常血压以及慢性病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9 不同膳食模式与异常脂质谱、异常血压以及慢性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REVIEW 膳食模式与慢性病关系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和亚硝酸盐暴露及氧化损伤与食管癌前病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江苏淮安地区食管癌前病变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量估计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人群一般情况比较
        2.2 食管癌前病变危险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食管癌前病变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饮酒与食管癌前病变
        3.2 玉米与食管癌前病变
        3.3 腌晒食品与食管癌前病变
        3.4 豆制品与食管癌前病变
第二章 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和亚硝酸盐暴露水平与食管癌前病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食物样本的采集
        1.3 血液样本的采集
        1.4 主要的试剂和仪器
        1.5 膳食中AFB1、FB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1.6 血液中AFB1-Alb、Sa、So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FB1 暴露水平
        2.2 FB暴露水平
        2.3 亚硝酸盐暴露水平
    3 讨论
        3.1 AFB1 与食管癌前病变
        3.2 FB与食管癌前病变
        3.3 亚硝酸盐与食管癌前病变
第三章 氧化损伤与食管癌前病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血液样本的采集
        1.3 主要的试剂和仪器
        1.4 血液指标的测定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人群血清维生素C水平的比较
        2.2 两组人群血清T-SOD、GSH-PX、CAT水平的比较
        2.3 两组人群血清MDA水平的比较
        2.4 两组人群血清8-OHdG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动因与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构建
    第一节 半结构式访谈
    第二节 德尔菲专家咨询
    第三节 方案内容及重要性评价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初步应用与效果评价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创新点
    第三节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附录
中英文缩词略写
致谢

(7)2002-2016年苏州市消化道癌症死亡趋势分析及风险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 死亡病例资料
        (二) 人口资料
        (三) 质量控制
    二、统计分析
        (一) Lee-Carter方法
        (二) 死亡相关指标
结果
    一、苏州市人口资料和死亡资料情况
    二、苏州市消化道癌症的基本死亡情况
        (一) 消化道癌症总体的死亡情况
        (二) 食管癌的死亡情况
        (三) 胃癌的死亡情况
        (四) 结直肠肛门癌的死亡情况
    三、苏州市消化道癌症的死亡趋势及预测
        (一) 消化道癌症总体的死亡趋势及预测
        (二) 食管癌的死亡趋势及预测
        (三) 胃癌的死亡趋势及预测
        (四) 结直肠肛门癌的死亡趋势
    四、Lee-Carter模型的预测效果评价
讨论
    一、苏州市消化道癌症的死亡情况
    二、苏州市消化道癌症的死亡趋势及预测
    三、Lee-Carter死亡率预测模型的应用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 主要创新点
        (二) 可能存在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9)食管癌中医证型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食管癌的认识
        1.1 中医对食管癌病理生理的认识
        1.2 中医对食管癌病名的认识
        1.3 中医对食管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1.4 中医对食管癌辨证论治的认识
        1.5 中医对食管癌转移的认识
        1.6 中医对食管癌预后转归的认识
    2. 西医对食管癌的认识
        2.1 食管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2.2 食管癌的诊断和分期研究
        2.3 食管癌的病因和预防
    3. 食管癌的证候研究现状
        3.1 食管癌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3.2 食管癌的中医证候演变
        3.3 食管癌转移与中医证候相关性
        3.4 食管癌中医证候相关因素的研究
    4. 食管癌的治疗现状
        4.1 食管癌的西医治疗现状
        4.2 食管癌的中医治疗现状
        4.3 食管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
    5. 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食管癌的TNM分期标准
        2.3 Karnofsky评分标准
        2.4 骨髓抑制分级标准
        2.5 纳入标准
        2.6 排除标准
    3. 中医诊断标准
    4. 研究目的
    5. 研究方法
        5.1 研究设计
        5.2 病例调查表
        5.3 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临床资料
    2. 食管癌中医证型分布
        2.1 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中医证型分布
        2.2 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中医证型分布
    3. 食管癌放化疗前后证型变化情况
        3.1 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中医辨证分型具体改变的分布
        3.2 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中医证型交叉分布
    4. 食管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交叉分布
        4.1 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证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分布
        4.2 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证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分布
    5. 食管癌放化疗前后中医证型的相关影响因素
    6. 不同证型间实验室指标的差异
第四部分 结论及分析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食管癌信息收集及辨证分型表
    附录2 实验值指标数据收集表
攻读硕士学位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中国汉族与哈、维、回和蒙古族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中国汉族与哈、维、回和蒙古族ESCC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生存影响因素分析
    1.1 研究背景
    1.2 材料与方法
        1.2.1 选择研究对象标准
        1.2.2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1.2.3 流行病学调查
        1.2.4 调查质量控制
        1.2.5 临床病理资料复核
        1.2.6 患者生存随访
        1.2.7 相关标准定义
        1.2.8 调查信息的录入
        1.2.9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汉、哈、维、回和蒙古族ESCC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1.3.2 汉、哈、维、回和蒙古族ESCC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1.3.3 汉族、哈族、维族、回族和蒙古族ESCC患者的生存期特征
        1.3.4 临床流行病学因素与ESCC患者生存期的单因素分析
        1.3.5 影响ESC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
    1.4 讨论
        1.4.1 民族与ESCC
        1.4.2 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与ESCC
        1.4.3 临床病理因素与ESCC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附表
    1.8 附图
2 中国汉族与哈族ESCC基因组突变谱对比分析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方法
    2.3 结果
        2.3.1 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2.3.2 SNVs
        2.3.3 显着突变基因与ESCC患者的生存分析
    2.4 讨论
        2.4.1 汉族和哈族ESCC基因突变谱的差异
        2.4.2 汉、哈族显着突变基因对ESCC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2.5 结论
    2.6 参考文献
    2.7 附表
    2.8 附图
综述 中国汉族和哈族食管癌的比较:危险因素、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分子变化
    3.1 引言
    3.2 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3.2.1 饮水、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3.2.2 吸烟与饮酒
        3.2.3 膳食结构
        3.2.4 反流性食管炎与Barrett's食管
        3.2.5 病毒、霉菌毒素、幽门螺旋杆菌与食管癌
    3.3 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
        3.3.1 高低发区
        3.3.2 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概念
        3.3.3 汉、哈族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
    3.4 食管癌临床流行病学
        3.4.1 高危人群筛查早期发现
        3.4.2 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3.4.3 ESCC与腺癌的死亡差异
        3.4.4 TNM分期与生存及家族史主要影响因素
        3.4.5 主要传统治疗方法及效果
        3.4.6 靶向治疗进展
    3.5 食管癌分子基础进展
        3.5.1 遗传的分子基础
        3.5.2 致病的分子基础
    3.6 小结和展望
    3.7 参考文献
    3.8 附表
    3.9 附图
个人简历
致谢

四、江苏省食管癌不同发病地区饮食营养状况的初步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 孙晓琨.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306例桂西地区食管癌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 万通.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冯祥.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4]江苏省老年人群膳食营养健康状况及其膳食模式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D]. 汪元元. 东南大学, 2020(01)
  • [5]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和亚硝酸盐暴露及氧化损伤与食管癌前病变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 张婷. 东南大学, 2019(05)
  • [6]食管癌手术患者饮食训练方案的构建及初步应用[D]. 于海荣. 苏州大学, 2019(04)
  • [7]2002-2016年苏州市消化道癌症死亡趋势分析及风险预测[D]. 蒋芸. 苏州大学, 2019(04)
  • [8]健康风险视角下的生境演变[J]. 陈阿江. 学海, 2017(01)
  • [9]食管癌中医证型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王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10]中国汉族与哈、维、回和蒙古族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对比研究[D]. 李新敏. 郑州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江苏省食管癌不同发病地区膳食营养状况初步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