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约束Petri网的可调度性分析方法

时序约束Petri网的可调度性分析方法

一、Schedulability Analysis Method of Timing Constraint Petri Nets(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琢[1](2020)在《列控安全计算机分区软件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铁路领域的飞速进步和应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不断向着综合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安全计算机作为列控系统的核心部件,承载其大部分的安全功能,是一个典型的安全苛求系统。现代安全计算机正由传统的电子机械密集型向着软件密集型逐步过渡,软件所占比例逐步上升,规模也越来越大,由此产生了模块化的概念。为了实现安全计算机的高容错能力,采用分区的方式实现不同分组的软件在时间和空间上互不影响,独立运行。由于分区软件具有并发性和共享性的特征,对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了挑战。而形式化方法以形式或逻辑系统为基础,能够支持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严格的建模和验证,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能够分析、处理、证明系统性质,提高和保障其可信性。论文阐述了列控安全计算机综合模块化的发展趋势、分区软件结构特性及管理机制,对列控安全计算机分区软件形式化研究作了梳理,根据安全计算机的建模需求,归纳总结了分区管理需要解决的安全性、实时性和可调度性三方面的研究重点。为了对这些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1)论文针对并行程序安全性的问题,设计了基于事务内存的并发安全控制机制,利用并发分离逻辑设计了推理抽象机,并制订了推理规则。之后采用不变式证明方法对安全机制的可靠性进行推理验证,证明了该机制能保障并行程序的正确性。随后搭建了2乘2取2安全计算机平台,对并行应用操作共享内存的过程进行了安全性测试,验证了该安全控制机制可以保证并发安全地访问共享资源。(2)论文针对实时性的问题,对传统的时间Petri网进行拓展,考虑到非马尔科夫时间参数,提出了基于随机时间Petri网的建模方法,突破了列控系统Petri网模型要求时间参数为指数分布的限制。通过随机时间Petri网的定义和相关参数的引入,能够对非马尔科夫时间参数中的确定性分布、Erlang分布、超指数分布进行区分处理。为了利用随机时间Petri网模型进行实时性验证,提出了基于随机状态类的瞬态分析算法,通过随机状态树的构建和马尔科夫再生点的计算,对含有一般性分布的时间参数的模型进行瞬态分析。之后搭建了分区通信的随机时间Petri网模型,利用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实时性分析验证,对过程数据、消息数据和监督数据分别采用不同调度算法的时延进行了分析。随后利用2乘2取2安全计算机平台,结合开源实时以太网技术POWERLINK,对分区通信实时性能进行测试。(3)论文针对可调度性的问题,同样对传统的时间Petri网进行了拓展,提出了带有优先级时间Petri网的建模方法。针对时分多路复用全局调度和抢占固定优先级局部调度策略,克服了非确定性的执行时间和局部资源共享的难题,对包含有周期、偶发、抖动任务的双层调度机制进行了建模。并且提出了基于状态空间枚举的分析算法,识别从任务释放开始到任务结束的所有路径,提取最优完成时间和最差完成时间,检验任务截止时间是否满足,从而实现模型的可调度性分析。随后在2乘2取2安全计算机平台上,利用Vxworks的根任务调度实现了分区软件的调度,并对分区调度时刻信息进行了测试。最后在对全文工作和创新点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和继续研究的问题。图37幅,表18个,参考文献116篇。

柳剑华[2](2020)在《基于DSM和TCPN的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知识链整合模型研究》文中指出复杂产品研发项目具有规模大、成本高、涉及成员众多、技术复杂等特点,对复杂产品研发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保证项目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知识链管理是对复杂项目中的成员和各项知识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手段,团队成员通过各项知识活动使得知识在组织间传递并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知识链网状结构。项目团队通过各项知识活动来实现对知识的管理,本文旨在研究在复杂产品项目研发中知识链的有效整合的可行模式。首先是对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一方面,本文在研究中选用实际的复杂产品研发项目为算例,以知识活动为视角,使得知识链整合更加具象化;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知识活动和知识链整合的情况进一步计算说明,能够对研发项目各成员知识活动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有深入理解,对项目知识链整合过程中的的系统动态情况有更清晰的认知和把握。本文通过复杂产品研发项目团队成员的知识行为和时间约束情况进行分析并分别建立知识活动设计结构矩阵(DSM)与时间资源设计结构矩阵(DSM)模型,进过一系列计算得出基于知识活动的团队各成员之间的依赖关系,对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的研发团队中的知识链进行深入探索,以团队成员的知识活动要素的传递过程和整合情况进行剖析。项目成员经过设计结构矩阵模型计算后,得到知识链整合的成员划分方式,再利用时间约束Petri网(TCPN)解决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的知识链整合过程中的资源约束问题,分别建资源约束下的知识链整合TCPN模型,将成员的时间资源记为资源库所,成员的知识活动记为的活动变迁,根据活动变迁和资源库所的时间约束信息,对模型的可调度性进行分析计算及修正,从而使知识链整合时面对资源能够进行有效调度,满足各个知识活动对成员时间资源的需求,使得知识链整合更加合理,更有利于项目团队进行研发和创新,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最后,以JL公司Z型汽车研发项目为例,对知识链整合模型进行算例分析,输出结论。

胡少成[3](2020)在《基于AADL的飞控软件建模与可靠性验证》文中指出飞控系统的功能日益复杂,因此在保证飞控软件的高可靠性的情况下,仅依赖软件测试所带来的资源消耗也越来越多。为提高飞控软件可靠性并减少资源消耗,本文结合一些研究学者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故障树的失效度分配方法,并设计了基于AADL(architecture analysis&design language)的可靠性验证方案。本方案主要针对软件非功能属性的验证,不涉及具体功能实现、算法研究以及相应的模块模型功能描述。本文首先根据通用需求设计飞控软件,再以AADL建模规范描述软件结构及特性,对飞控软件进行AADL建模。在建模过程中主要考虑建模对象的系统架构、模块端口特性、功能项输入输出需求特性以及数据链路这些容易被AADL具现的属性,同时根据仿真部分的需求,模型中将使用软件内部执行时间、时限、非抢占优先级等属性描述。在完成建模之后,以逻辑关系分析和Petri网理论验证AADL模型的正确性。随后,为验证软件设计的合理性,保障按设计开发软件的可靠度,本文借助OSATE平台,对飞控软件进行数据端对端连接一致性验证、数据流延迟验证、调度表分析时域调度性,并辅以AADLInspector进行调度仿真测试,以确保规避设计中的部分人为错误;同时,为进一步节省开发资源,本文借助OSATE平台中AADL错误模型自动生成故障树,缩短已知故障的排查时间,并结合可靠度分配方法,为开发人员作出合理的开发时长安排,避免不必要的开发时间浪费。鉴于已有的经典可靠度分配方法的优缺点和实现难易程度,本文将简捷的快速分配法与可靠的基于失效率的故障分配方法结合,改进了基于故障树的可靠度快速分配法,使其在基于失效率的可靠度分配方法难以实施的情况下,分配效果又能优于可靠度快速分配法。最后,在工程实例中应用了本文提出的可靠性验证方案,依照建模、可靠性验证、可靠性重设计这一流程进行实验。本方案意在以简单可行的方式提升飞控软件的可靠性,并减少其开发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最终结果表明了方案达到了提高软件可靠度,减少一定资源消耗的目的,也论证了本文提出的可靠性验证方案简单、便捷、实用。

周鹏[4](2019)在《可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架构设计及自管理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是一种具有松散物理结构和严谨逻辑组织的有机智能系统;其涉及如计算、网络、控制、物理处理和应用领域知识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应用通常对安全性、可信性及合时性有严格的要求。而CPS时刻产生如此大量复杂的数据,以致于管理员无法及时有效地理解数据并给出正确的指令。因此需要构建一种自管理CPS(Self-management CPS,SCPS),使之在不同情况下都能自主地、灵活地与物理世界进行正确地交互,并能自动的从各种异常中恢复且不影响正常业务实施。随着SCPS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的复杂性、时延等问题日益失控;自管理决策的不确定性和决策执行的可信性等问题也日渐严峻。迫切需要探索系统性SCPS设计方案和维护方案,以各项模型和技术的有机集成,构建可信SCPS。物理世界高度并行且灵活,同时充满随机性。为匹配并行度,SCPS通常包含大量的(异构)传感器和执行器。为灵活应对动态场景,SCPS需要以不同方式自主按需地组织并协调这些嵌入式子系统。针对这些特点,本文提出可组合的actor元模型建模SCPS服务;使用(随机)活动网络(stochastic activity network)构建服务的交互模型,并提出合约-建议-决策规范。为控制复杂性,本文基于代数运算建模运行时重组的组合模式,研究actor元模型的可组合性约束、属性和需求的可满足性规则;并进一步提出了自愈actor模型改善失效模式下子系统的可组合性。在actor元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架构分析和设计语言(AADL)探索基于模型驱动工程(Model Driven Engendering,MDE)的SCPS设计方法,并构建相应的actor模型库,硬件模型和错误模型,以及SCPS综合集成模型。采用形式化模型转换方法将元模型转化为现有的FTA、CTMC、自动机等分析模型,利用现有的分析工具对设计开展硬件-软件协同分析、研究故障行为和正常行为的相互影响。同时针对SCPS自管理需要架构和策略动态协同的特点,本文提出了架构-策略协同分析思想,以及带一阶检查点的分层决策-去中心化实施方案。最后分析了4种不同去中心化层程度方案的灵活性,仿真结果显示了分层决策-去中心化决策方案在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指标的改进。为应对自管理决策中的时延和不确定性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合约规范(Contract)的自适应方案协调式子系统间的分布式协作。通过将合约规范中的活动拓扑抽象有向图,将SCPS拓扑抽象为边点带权顶点着色图,本文将合约规范优化过程按反馈循环分为3个阶段,提出合约的多目标渐进优化方案。在合约制定阶段采用改进Dijkstra算法检验合约的可实施性;在建议细化阶段,采用改进NSGA-II算法优化actor的组织;在决策执行阶段,采用组合模式和决策规范指导actor协作,并赋予actor局部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等待时间对齐方法协调不同分支的执行时间,降低决策方案的可靠性期望值的波动,提升决策执行方案的稳定性,进而提高SCPS行为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仿真结果揭示了改善行为稳定性和合约优化的主要因素,并显示了渐进优化方案的有效性。进一步本文提出了可组合自适应框架和自相似actor,并证明解耦(架构)控制逻辑能降低系统的全局复杂性,进而提升系统可靠性。同时针对全局绝对参考时间方案无法满足大规模地理分布的SCPS需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参考时间的分布式事件的时序保障方案。针对actor模型故障传播假设的不足,设计了基于轻量级容器隔离方案,为actor提供理想的运行时环境;并在容器上集成基于FDIR的自修复方案以限制故障传播和改善actor自愈能力。最后在实际嵌入式系统上分析验证了容器的FDIR效率和消息管理的效率,以及合约渐进优化和决策执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实际测试结果显示本设计方案、系统优化、自管理功能等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本方案的可靠性综合保障能力。论文结尾总结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SCPS设计和维护带来的挑战,并给出驯服复杂性的两个原则,以及用于克服设计和决策中的不确定性的系统性建议。最后针对现有设计中的不足和结合设计中的启发,利用MDE和model@run.time两者的模型和设计原理的相似性,提出自进化CPS(self-evolution CPS)的概念设计。

李超东[5](2019)在《具有晶圆驻留时间约束的单臂组合设备批量切换调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半导体制造业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晶圆制造作为半导体制造产业的关键部分,其过程复杂且对加工环境要求严格,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厂商普遍使用组合设备进行晶圆加工。随着客户个性化要求的提高,晶圆制造趋于多品种和小批量模式,组合设备需频繁切换晶圆的批次,降低了组合设备利用率并延长了加工周期。对于一些加工工艺,晶圆具有严格的驻留时间约束,即要求晶圆在加工模块(Processing Module,PM)中具有有限的停留时间。因此,为了提高组合设备运行效率并保证晶圆质量,研究具有晶圆驻留时间约束的单臂组合设备批量切换调度问题。首先,对两批晶圆的切换加工过程进行了分析,尤其是机械手活动序列的分析。采用Petri网描述了系统中晶圆批量切换加工过程,并建立避免系统死锁的控制策略。对Petri网模型的变迁和库所进行赋时,通过分析活动时间得到系统活性的充要条件。其次,在系统标识演变过程中,根据Petri网模型的变迁触发序列,获得了机械手作业时间和晶圆逗留时间的解析表达式。将两批晶圆步骤的工作负载分为两种情形:相对平衡和非相对平衡。对第一种情形,获得系统可调度性的判定定理和相应机械手等待时间的求解算法,并证明在满足定理条件下的算法能获得可行且最优的调度;对第二种情形,建立系统运行的线性规划模型(Linear Programming Model,LPM),其同样能求解调度的可行性问题并在调度可行的基础上获得最优的调度。为了提高LPM的求解效率,建立了相应的LINGO模型。采用实例验证了定理以及LPM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最后,由于组合设备运行成本较高,本文采用eM-Plant建立单臂组合设备的仿真模型。晶圆的加工过程和机械手的运动由嵌入式编程语言控制。在仿真运行过程中,将各枚晶圆进出PM的时间参数记录在表格中,从而可判断其是否违反晶圆驻留时间约束,以验证调度的可行性。通过实例验证了调度方法与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机械手调度策略下,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用于判断单臂组合设备批量切换调度的可行性,并在调度可行的基础上获得最优的切换工时。

杨珺雯[6](2019)在《时间约束下的公铁联运业务流程协同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各个企业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多组织间的相互协同,才能够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在物流行业中,多方协同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多方参与协同的公铁联运同样需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因此对于公铁联运更加深入地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公铁联运作为综合运输中能够实现门到门服务的一种运输方式,不同企业间取长补短从而快速满足众多客户的不同要求。公铁联运服务业务可以视为典型的跨组织协同业务,多参与方为到达同一目的,采用信息技术等手段有序的展开一系列工作。公铁联运中各参与方协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铁联运的执行效率,本文基于此,提出公铁联运协同度评价的研究要点。通过协同度的评价了解公铁联运协同现状,从而能够为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首先梳理了现有公铁联运业务流程,采用时间约束工作流对公铁联运各参与主体的业务流程进行建模,并且运用工作流网数据模型收集业务流程运作后产生的时间信息,依据时间约束工作流中可调度性验证算法处理所得数据从而获取关于活动的时间约束集;其次,基于协同理论提出了三种协同模式,依据模式的特性结合活动执行数据从而建立公铁联运整体协同业务流程。对所建立的协同业务流程同样采用时间约束工作流网的可调度性验证方法进行了二次验证,获得整体业务流程执行时间约束集;最终,遵循科学的指标建立原则建立了公铁联运协同度评价体系,利用历史数据及时间约束集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结合计算所得评价指标权重给出了公铁联运业务流程协同度评价结果。研究表明:通过收集的公铁联运历史数据,依据不同指标特性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计算得出关于公铁联运业务流程协同度的评价结果。结果显示目前公铁联运协同度为良,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主体协同度为优,表明各参与主体积极配合参与到整体物流服务中;信息、资源方面的协同程度也处于良好水平,随着新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到达更优的水平;但机制协同度方面的评价结果仅仅为中,导致的原因可能为参与方间信任度较低等,因此为提高信任度,参与方应该建立战略联盟的关系,以此进行更加长远的合作。

郭策[7](2019)在《模型驱动工程中模型分析过程形式化方法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21世纪,越来越多的工业、军事、医疗和消费产品是实时嵌入式软件密集型系统,系统的开发变成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任务。事实上,嵌入式系统必须实现一组由其环境决定的非功能属性,例如时间、可靠性、安全性或其它标准。在一些安全关键的领域,缺少非功能性需求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例如生命损失、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灾难等。模型和分析是设计复杂嵌入式系统的宝贵资产,建模可以抽象描述系统各个方面,分析能够评估系统是否达到要求。然而,在软件/系统工程中,建模和分析技术历来是分开研究的,模型驱动工程使用特定领域的设计模型作为开发系统的主要构件,常用的分析技术如实时调度分析、可靠性分析等大多基于数学方法来分析系统。因此将基于数学方法的分析与符合模型驱动工程原则的设计模型相结合来实现嵌入式系统的非功能属性分析时,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分析如何从设计模型中得到分析数据,二是得到数据之后如何实现分析过程。对于第一个问题,本文将模型提供的分析数据形式化描述,并在设计模型的元模型层次上建立与之对应的映射关系,通过映射关系获取数据。对于第二个问题,将分析视为一个带有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的程序。前置条件是在输入模型上保持为真以成功执行分析的属性,后置条件是分析执行后模型上保证的属性,随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契约的概念,契约的接口描述了需要的数据、属性和输出的数据、属性,将设计模型、分析、目标统一抽象成契约,根据接口找出契约的依赖关系,以实现在给出设计模型、多个可选分析方法、一个分析目标后自动选择并执行分析的过程。本文侧重于体系结构设计模型AADL与可调度性分析的结合,并以某无人机机载系统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模型访问器可以方便获取分析数据,利用契约概念能使模型分析过程自动执行。

冯复剑[8](2019)在《延迟时间Petri网的验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延迟时间Petri网(Delay Time Petri Nets,DTPN)是一类重要的时间扩展Petri网系统,解决了其他时间扩展Petri网(如时间Petri网)在保存时间约束时所面临的困难。可调度验证的目的是验证工作流模型时间约束的合理性,对流程实例的时间可达性进行仿真。提出一种基于DTPN的时间约束工作流验证分析方法。给出了DTPN的相关定义,并结合工作流控制结构描述了变迁可触发的时间条件;提出了DTPN触发点的概念以及基于此的验证分析算法;简要分析了DTPN的特性。DTPN的研究丰富完善了现有时间Petri网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罗殊彦[9](2018)在《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能力度量与评价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载计算机是飞机中最核心的部件,具有高可靠、高安全、高性能等特点。航空计算技术不断发展,对新一代机载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率先研发了最新一代的机载计算机,提出了综合核心处理机(Integrated Core Processor,简称ICP)的概念,并成功将其应用于F-35等重要机型。ICP的出现标志着机载计算机正从过去的分立式、混合式、联合式结构向高度智能化、综合化、模块化方向发展。ICP采用了分区操作系统、异构多核处理、多类总线混合通信等多种新技术,使得传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和能力度量方法无法满足当前系统评价要求,该发展趋势对系统性能评价方法、能力度量模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机载计算机及ICP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多维度的嵌入式系统性能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控制能力评价作为重点,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各级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和度量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五维度嵌入式系统性能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控制、网络互联、综合计算、安全防护和能耗控制五个方面考虑,采用多维、多级的方式评价系统性能,并通过雷达图展示评价结果,便于用户更好地对系统进行选型和优化。通过灰关联分析,解决了由于指标间关联度高,导致评价结果不精确的问题。此外,针对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能力评价,提出了一种基于离差智商的性能评价方法,以及基于相对能力曲线的性能评价模型,解决了对智能控制能力度量过程中,因指标得分上限不一致,导致评价结果难以统一度量的问题,并通过案例阐明了所提出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2)提出了一种基于GCM因子的异构多核处理单元间的动态通信策略,及其自适应能力评价方法。传统的异构多核处理单元的核间多采用静态通信策略,针对系统运行环境多变、资源有限、通信性能不稳定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系统内存约束和时间约束的异构多核间动态通信策略模型,并引入通信粒度、通信缓存和消息传输机制影响因子(简称GCM因子),研究其对系统核间通信不同阶段的性能影响,以评价系统核间通信自适应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不同参数配置下的静态通信策略,动态通信策略通过选择合理的GCM因子,优化了核间通信的传输效率,能使通信任务执行时间缩短5%-30%,动态通信策略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和平稳性。同时,所提出的系统核间通信策略自适应能力评价方法,能准确给出不同策略下的自适应性得分,使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适应性。3)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动态周期执行时间(简称DCET)的分区任务调度算法,并提出相应的任务调度自寻优能力评价方法。在ARINC 653标准的约束下,针对分区任务调度的固定周期时间窗口,易导致空闲时间片剩余过多的问题,在确保任务优先级不出现反转的情况下,采用剩余时间片管理机制,计算每个分区在执行完本周期任务后的剩余时间片,实时动态规划该分区中任务执行顺序,提高处理器的利用率。通过对DCET算法的可调度性和实时性进行分析,提炼出构建系统任务调度自寻优能力的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APS及其改进算法,DCET算法在平均任务切换时间上减少了0.015μm(约0.4%),平均任务执行时间上减少了2.585ms(约9.14%)。该评价方法的提出,能有效评价不同任务调度算法的自寻优能力。4)提出了一种基于Roofline模型的嵌入式系统能耗自调节机制,及相应的自调节能力评价方法。针对目前能耗控制技术种类繁多,且不同技术达到的节能效果无法统一度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耗自调节能力评价体系,涵盖平均节能率、性能损失率、能耗性能比、节能强度等关键指标,通过性能、能耗、节能强度绘制Roofline模型图,结合模型中的“屋顶线”、“脊点”等要素,衡量出不同能耗控制策略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DPM+DVS策略在单位能耗下所提供的计算能力更高,比不用节能策略降低了2.37%,比单一的DPM和DVS策略分别降低了3.8%和2.5%,且DVS策略在节能效果中占主要因素。该评价方法的提出,有效地将不同策略下的系统能耗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评价结果能正确地反映出系统能耗的自调节能力。

杨秋[10](2018)在《基于TCPN的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资源调度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复杂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需要反复用到跨领域相互交错的复杂的各行各业,这些行业知识随着产品开发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蕴含于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因此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过程必定也是任务单元数目巨大、交互度复杂、所需资源类别繁多的一项艰难开发的过程。复杂产品在协同研发过程中常常会因资源需求总量超出资源最大容量而发生资源约束问题,资源约束的存在势必会造成设计的不协调性;另一方面,资源约束的存在促使设计人员及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各领域专家的要求,最终实现提高产品各项性能指标的目的。针对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约束问题,本文采用基于时间约束Petri网络(Timing Constraint Petri Nets,TCPN)技术构建复杂产品的协同研发过程,实现复杂产品的资源调度及其应用研究。首先,基于遗传算法的复杂产品协同研发中的设计任务元模块划分。在利用任务分解原则对复杂产品协同研发中的设计任务进行设计任务元的新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与刻度标定法实现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设计任务元在功能、物理、特征、几何四个方面上的联系因子相关性分析以及定量化计算。接着引入设计结构矩阵(Design Structure Matrix,DSM)理论,构建出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设计任务元的数值化矩阵,再通过遗传聚类算法求解复杂产品设计任务元的聚类运算,得到最优的设计任务模块划分方案。其次,构建基于TCPN的设计任务模块资源调度模型。在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设计任务模块划分的基础上,针对并行研发的设计任务模块,不再考虑模块间的资源约束问题,而是主要解决模块内设计任务的资源约束难题。根据资源在时间上的约束问题,基于TCPN网构建设计任务模块的资源约束模型,重新定义资源库所与设计任务元活动变迁的时间参数;再在分析资源约束TCPN网中基本结构的设计任务元活动变迁的输入与输出资源库所数量的基础上,将设计任务元活动变迁分为两大类:同步活动变迁与非同步活动变迁;根据不同类型的活动变迁给出不同的资源约束调度规则,设计完整的资源约束调度算法与修正算法,以此得到可调度的设计任务模块资源约束TCPN网。最后,以J企业某型号汽车研发项目为例,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设计任务元模块化方法对该汽车协同研发中设计任务元进行聚类,得到最优的设计任务元模块划分方案。并对每个模块内的设计任务元基于TCPN进行资源约束模型的构建和求解,最后使得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资源约束TCPN网中的所有设计任务元活动变迁皆可调度。

二、Schedulability Analysis Method of Timing Constraint Petri Net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chedulability Analysis Method of Timing Constraint Petri Nets(论文提纲范文)

(1)列控安全计算机分区软件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术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安全计算机的综合模块化
        1.2.1 安全计算机简介
        1.2.2 安全计算机发展趋势
        1.2.3 分区的概念及意义
    1.3 形式化方法
        1.3.1 形式化方法分类
        1.3.2 形式化方法选择
    1.4 选题意义
    1.5 论文结构与写作安排
2 列控安全计算机分区软件研究综述
    2.1 安全计算机分区软件
        2.1.1 分区软件结构
        2.1.2 分区隔离机制
        2.1.3 分区软件特性
    2.2 分区软件形式化研究的需求
        2.2.1 形式化研究的必要性
        2.2.2 分区软件的建模和验证需求
    2.3 研究现状
        2.3.1 形式化证明
        2.3.2 时间Petri网
    2.4 存在的问题
        2.2.1 安全性方面
        2.2.2 实时性方面
        2.2.3 可调度性方面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并发分离逻辑的分区并行程序安全性验证
    3.1 并行程序安全性
    3.2 基于事务内存的安全机制设计
    3.3 并行程序安全机制验证
        3.3.1 不变式证明
        3.3.2 并发分离逻辑
        3.3.3 安全性的验证方法
    3.4 抽象机模型设计
    3.5 推理规则的定义
    3.6 可靠性证明
    3.7 实验验证
        3.7.1 平台搭建
        3.7.2 验证结果与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随机时间Petri网的分区通信实时性验证
    4.1 分区通信
        4.1.1 通信网络
        4.1.2 通信管理机制
        4.1.3 时延分析
        4.1.4 数据类型
    4.2 随机时间Petri网
        4.2.1 随机Petri网相关概念
        4.2.2 连续时间马尔科夫链的求解
        4.2.3 网络性能关键参数的求解
        4.2.4 随机时间Petri的定义
    4.3 随机时间Petri网瞬态分析算法
        4.3.1 随机状态类的定义
        4.3.2 通过枚举类的状态空间分析
        4.3.3 基于马尔科夫再生理论的瞬态概率的计算
        4.3.4 算法实例及验证
    4.4 分区通信模型建立
    4.5 分区通信模型分析
        4.5.1 参数选取及量化指标
        4.5.2 结果分析
    4.6 实验验证
        4.6.1 平台搭建
        4.6.2 验证结果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带有优先级时间Petri网的分区可调度性验证
    5.1 实时调度
        5.1.1 实时系统及相关概念
        5.1.2 实时调度算法
    5.2 分区调度的时域模型
    5.3 带有优先级时间Petri网
        5.3.1 定义
        5.3.2 基于状态空间枚举的分析算法
    5.4 双层调度模型建立
    5.5 双层调度模型分析
        5.5.1 复杂度分析
        5.5.2 验证结果
    5.6 实验验证
        5.6.1 平台搭建
        5.6.2 验证结果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DSM和TCPN的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知识链整合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知识链与知识活动
        1.3.2 知识链管理与应用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项目管理理论
    2.2 知识链
    2.3 设计结构矩阵(DSM)
    2.4 时间约束Petri网(TCPN)
第3章 基于DSM的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知识链分析
    3.1 项目团队成员的知识行为分析与知识活动DSM构建
        3.1.1 项目团队成员的知识行为分析
        3.1.2 项目团队成员知识活动DSM构建
    3.2 项目团队成员的时间约束分析与时间资源DSM构建
        3.2.1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团队成员的时间约束的基本概念
        3.2.2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成员时间约束来源
        3.2.3 项目团队成员时间资源DSM构建
    3.3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知识链分析
        3.3.1 构建研发团队组织知识链DSM模型
        3.3.2 识别并计算成员之间依赖度
第4章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知识链整合模型构建
    4.1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知识链整合模型构建思路
        4.1.1 DSM与 TCPN的结合
        4.1.2 时间资源约束下知识链整合TCPN模型结构
    4.2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知识链整合模型参数分析
        4.2.1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知识链整合模型参数估计
        4.2.2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知识链整合可调度规则
    4.3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知识链整合模型应用步骤
        4.3.1 资源约束模型的可调度分析
        4.3.2 资源约束可调度算法
第5章 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知识链整合模型算例分析
    5.1 JL公司汽车研发项目知识活动分析
        5.1.1 JL公司Z型汽车研发项目介绍
        5.1.2 项目成员知识活动情况
    5.2 JL公司汽车研发项目知识链整合模型的构建
        5.2.1 构建数值型DSM模型
        5.2.2 通过DSM对知识链中团队成员进行划分
    5.3 JL公司汽车研发项目知识链整合模型的可调度分析
        5.3.1 知识链整合模型可调度分析—知识链I
        5.3.2 知识链整合模型可调度分析—知识链II
        5.3.3 知识链整合模型可调度分析—知识链III
        5.3.4 知识链整合模型可调度分析—知识链IV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附件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AADL的飞控软件建模与可靠性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软件建模与可靠性验证相关技术
    2.1 AADL建模技术
        2.1.1 AADL建模方式与建模元素概述
        2.1.2 AADL开发环境介绍
    2.2 软件可靠性验证技术
        2.2.1 软件可靠性概述
        2.2.2 软件可靠性验证方法分类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飞控软件AADL模型化设计
    3.1 飞控软件设计
        3.1.1 飞控软件需求分析
        3.1.2 飞控软件系统组成
        3.1.3 飞控软件数据流分析
    3.2 飞控软件的AADL建模设计
        3.2.1 飞控软件AADL设计分析
        3.2.2 飞控软件模块AADL模型化
        3.2.3 飞控软件结构AADL模型化
    3.3 AADL模型正确性验证
        3.3.1 包含关系分析验证
        3.3.2 基于Petri网的AADL模型正确性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AADL的飞控软件可靠性验证方法研究
    4.1 基于AADL的非功能性属性验证方法研究
        4.1.1 数据流分析验证
        4.1.2 时域可调度性分析验证
        4.1.3 两种验证方法的部分属性对比分析
    4.2 失效度约束分析验证方法研究
        4.2.1 基于AADL的飞控软件故障树建模
        4.2.2 软件失效度分配方法
    4.3 可靠性模型建模分析
    4.4 验证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某型飞行器飞控软件建模与可靠性验证
    5.1 某型飞行器飞控软件AADL建模
    5.2 某型飞行器飞控软件非功能属性可靠性验证
        5.2.1 数据流分析
        5.2.2 时域可调度性分析
        5.2.3 失效度约束分析
    5.3 实验结果总结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可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架构设计及自管理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CPS及可信计算等相关概念
        1.2.1 CPS概念
        1.2.2 CPS服务特征及设计需求
        1.2.3 可信性概念
        1.2.4 可信的自管理CPS
        1.2.5 模型驱动工程
        1.2.6 运行时建模技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CPS模型及分析工具研究
        1.3.2 自管理决策及其可信性研究
        1.3.3 不确定性问题和决策差异化研究
        1.3.4 CPS集成技术研究
        1.3.5 CPS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1.4 自管理模式分析
        1.4.1 SCPS自管理模式
        1.4.2 自管理误差源和故障源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结构
        1.5.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
第2章 一体化SCPS可组合元模型设计
    2.1 引言
    2.2 SCPS系统建模现状
        2.2.1 SCPS子系统模型
        2.2.2 可组合性定义
        2.2.3 可组合性的相关研究
    2.3 Actor及其组合模型
        2.3.1 可组合时限可写actor模型
        2.3.2 Actor组合交互模型
    2.4 基于合约的决策任务表示规范
        2.4.1 集成控制流和数据流的决策任务模型
        2.4.2 合约-建议-决策规范
        2.4.3 Actor活动组合模式及约束
        2.4.4 Actor活动组合性质
        2.4.5 基于actor元模型的事件推断及决策组织
    2.5 Actor模型可组合性
        2.5.1 功能可组合性
        2.5.2 Actor需求和属性可组合性
        2.5.3 Actor组合约束
        2.5.4 失效模式的actor可组合性
    2.6 合约可组合性及决策的合并约束
    2.7 Actor元模型应用示例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SCPS的模型驱动工程方法和架构-策略协同验证
    3.1 引言
    3.2 面向SCPS的模型驱动工程方法
        3.2.1 面向SCPS的模型驱动工程研究现状
        3.2.2 AADL语言和工具简介
        3.2.3 基于AADL面向SCPS的模型驱动工程方法
        3.2.4 Actor元模型和AADL语言描述规则转化
        3.2.5 基于模型驱动工程方法的actor模型可信性分析
    3.3 Actor子系统元模型实现和集成
        3.3.1 AADL软硬件库
        3.3.2 Actor元模型实现
        3.3.3 基于Actor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模型
    3.4 SCPS嵌入式子系统软硬协同验证
        3.4.1 基于Actor元模型的设计验证原理
        3.4.2 多actor的嵌入式子系统验证
        3.4.3 子系统可信性的软硬件协同验证
    3.5 架构设计及架构-策略协同验证
        3.5.1 中心式静态控制策略方案
        3.5.2 去中心架构中心化管理方案
        3.5.3 完全去中心化管理方案
        3.5.4 简单分层-去中心方案
        3.5.5 带检查点的分层-去中心方案
        3.5.6 架构-策略协同仿真
    3.6 感知误差对决策可靠性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合约的SCPS自管理决策多目标渐进优化
    4.1 引言
    4.2 自适应反馈循环模式及协作
        4.2.1 通用的自适应反馈循环模式
        4.2.2 前瞻性决策中各反馈循环间的协作
    4.3 运行时自适应的可组合合约
        4.3.1 当前中心式和去中心式自管理方案的不足
        4.3.2 运行时可改进的合约-决策方案
    4.4 基于运行时建模的合约渐进优化
        4.4.1 合约-决策细化问题形式化
        4.4.2 合约的可实施性检测
        4.4.3 基于改进NSGA-II的建议优化
        4.4.4 建议时序约束设置和建议分解
    4.5 去中心式决策运行时优化及补救性恢复
        4.5.1 活动等待时间修正和截止时间对齐
        4.5.2 运行时可靠性修正
        4.5.3 运行时能耗优化
        4.5.4 同步及时间误差消除
        4.5.5 周期性子系统属性更新及反馈
    4.6 合约-决策方案分析及仿真
        4.6.1 建议优化复杂性和仿真分析
        4.6.2 等待时间对稳定性影响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信SCPS多角色可组合子系统方案与验证
    5.1 引言
    5.2 SCPS自适应架构设计及分析
        5.2.1 分层决策-去中心化执行多角色自适应架构
        5.2.2 自适应架构解耦控制管理逻辑
        5.2.3 可配置自管理嵌入式子系统框架
        5.2.4 自相似actor接口定义及优势
        5.2.5 运行时可编程规范和复合actor的生成
    5.3 基于相对时间的分布式时序可靠性保障
        5.3.1 相对参考时间方案
        5.3.2 相对时间方案中时钟误差消除
        5.3.3 相对时间和绝对时间方案比较分析
    5.4 面向AVR的轻量级可恢复容器设计
        5.4.1 轻量级可恢复的容器设计
        5.4.2 容器性能分析
        5.4.3 容器的故障恢复能力测试
    5.5 SCPS爆发性消息管理优化
    5.6 本地子系统自愈方案设计
        5.6.1 多层次一体化自愈措施
        5.6.2 时间预估及自愈措施选择
        5.6.3 运行时时序可信相关的组合方案
    5.7 SCPS系统实测与分析
        5.7.1 测试平台和相关配置
        5.7.2 建议的多目标组合优化解集
        5.7.3 实际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具有晶圆驻留时间约束的单臂组合设备批量切换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来源
        1.1.1 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
        1.1.2 晶圆制造工艺概述
        1.1.3 课题来源
    1.2 组合设备调度问题概述
        1.2.1 组合设备
        1.2.2 组合设备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2.3 相关调度问题研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单臂组合设备Petri网建模
    2.1 Petri网的基本理论
        2.1.1 有限容量Petri网
        2.1.2 Petri网的几个重要性质
    2.2 单臂组合设备的批量切换过程
    2.3 单臂组合设备Petri网建模
        2.3.1 切换过程建模
        2.3.2 死锁控制策略
        2.3.3 活动时间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具有驻留时间约束的晶圆批量切换过程调度分析
    3.1 切换过程的时间特性
        3.1.1 机械手作业时间
        3.1.2 晶圆逗留时间
    3.2 切换过程的可调度性判定和求解
        3.2.1 步骤工作负载相对平衡情形
        3.2.2 步骤工作负载非相对平衡情形
        3.2.3 LINGO模型的构建
    3.3 实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eM-Plant的晶圆批量切换过程仿真
    4.1 离散事件系统概述
        4.1.1 离散事件系统
        4.1.2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
    4.2 系统仿真软件eM-Plant
        4.2.1 eM-Plant简介
        4.2.2 eM-Plant的系统对象分类
    4.3 仿真模型框架
    4.4 仿真模型的数据输入和初始化
    4.5 仿真模型控制原理
        4.5.1 机械手控制策略
        4.5.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6 仿真实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研项目与主要研究成果

(6)时间约束下的公铁联运业务流程协同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 研究目标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业务流程协同的基本概念
    2.2 Petri网及跨组织工作流网
        2.2.1 Petri网
        2.2.2 工作流网
        2.2.3 基本逻辑结构
    2.3 协同评价
        2.3.1 协同理论
        2.3.2 协同度评价概念
第3章 时间约束下的联运参与主体流程建模
    3.1 公铁联运业务流程描述
        3.1.1 公铁联运定及其构成
        3.1.2 公铁联运业务流程分析
    3.2 各参与主体业务流程模型
        3.2.1 货运代理人业务流程
        3.2.2 货主业务流程
        3.2.3 铁路运输业务流程
        3.2.4 公路运输业务流程
        3.2.5 客户业务流程
    3.3 时间约束工作流的可调度性验证
        3.3.1 最早触发时间F_E(t)与最迟触发时间F_L(t)
        3.3.2 基本逻辑结构下F_E(t)与F_L(t)的计算
        3.3.3 可调度性验证算法
    3.4 参与主体业务流程可调度性验证
        3.4.1 货运代理人流程验证
        3.4.2 货主流程验证
        3.4.3 铁路运输流程验证
        3.4.4 公路运输流程验证
        3.4.5 客户流程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时间约束下公铁联运协同业务流程建模
    4.1 业务协同模式
        4.1.1 共用活动模式
        4.1.2 信息传输模式
        4.1.3 资源共享模式
    4.2 协同业务流程构建算法
        4.2.1 共用活动
        4.2.2 信息传输
        4.2.3 资源共享
    4.3 公铁联运协同业务流程
    4.4 公铁联运协同业务流程验证及修正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铁联运业务流程协同度评价
    5.1 公铁联运业务协同分析
        5.1.1 公铁联运业务协同内涵
        5.1.2 公铁联运业务流程协同度评价目的
    5.2 公铁联运业务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3 公铁联运业务协同度评价模型建立
        5.3.1 评价指标赋权及无量纲处理
        5.3.2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5.3.3 评价结果计算
    5.4 公铁联运业务协同度评价算例
        5.4.1 评价指标赋权
        5.4.2 隶属度的确定
        5.4.3 评价结果计算
        5.4.4 评价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模型驱动工程中模型分析过程形式化方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动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模型驱动工程与嵌入式系统
    2.1. 嵌入式系统
        2.1.1. 整体框架
        2.1.2. 非功能性需求
    2.2. 模型驱动工程方法
        2.2.1. 基本概念
        2.2.2. 建模语言
        2.2.3. 模型转换
        2.2.4. 建模工具
        2.2.5. 架构分析与设计语言
    2.3. 模型驱动工程分析方法
        2.3.1. 经典分析方法
        2.3.2. 实时调度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设计模型分析形式化描述方法
    3.1. 问题分析
    3.2. 模型分析数据形式化描述
        3.2.1. 简单任务的形式化描述
        3.2.2. 复杂任务的形式化描述
        3.2.3. 模型访问器
    3.3. 模型分析过程形式化描述
        3.3.1. 分析过程形式化需求
        3.3.2. 分析过程形式化表示
        3.3.3. 分析过程形式化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设计模型的契约驱动分析方法
    4.1. 问题分析
    4.2. 分析流程的契约描述
    4.3. 契约驱动分析
        4.3.1. 分析过程
        4.3.2. 契约描述
    4.4. 本章小结
5. 模型分析过程形式化方法实现及应用
    5.1. 模型分析过程形式化原型工具
        5.1.1. 设计方案
        5.1.2. 原型工具实现
    5.2. 无人机机载系统实例
        5.2.1. 系统介绍
        5.2.2. 模型分析要求
        5.2.3. 模型分析过程
    5.3. 本章总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研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

(8)延迟时间Petri网的验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延迟时间Petri网
    2.1 Petri网概念
    2.2 DTPN定义
    2.3 DTPN拓扑结构
        2.3.1 顺序结构
        2.3.2“或”分支
        2.3.3“与”连接
3 DTPN验证分析算法
    3.1 触发点
    3.2 DTPN验证分析算法
        3.2.1 顺序结构
        3.2.2“或”分支
        3.2.3“与”连接
4 实例
5 DTPN特性分析
    5.1 状态
    5.2 可达性
    5.3 化简效果
6 与其他时间Petri网调度的比较
7 结束语

(9)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能力度量与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机载计算机技术与性能评价
        1.1.2 嵌入式智能控制能力度量方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嵌入式系统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1.2.2 嵌入式智能控制能力度量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性能评价方法和能力度量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基于灰色理论的嵌入式系统五维度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2.2.1 系统架构和性能分析
        2.2.2 五维度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2.2.3 基于灰色理论的五维度综合评价方法
    2.3 基于离差智商计算的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能力评价方法
        2.3.1 智能控制能力性能分析
        2.3.2 智能控制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2.3.3 基于离差计算的智能控制能力评价方法
    2.4 基于相对能力曲线的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能力度量模型
    2.5 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能力度量案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SPN的锁步非相似系统自诊断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ICP系统的锁步处理器和非相似架构设计
        3.2.1 处理器锁步机制设计
        3.2.2 非相似结构设计
    3.3 基于GSPN的系统自诊断模型
        3.3.1 建模工具和建模流程
        3.3.2 单通道锁步模型
        3.3.3 锁步非相似系统模型
    3.4 基于PAV方法的系统自诊断能力评价方法
    3.5 案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CM因子的自适应核间通信策略及评价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异构核间通信过程和性能影响因子分析
        4.2.1 核间通信流程
        4.2.2 GCM影响因子
        4.2.3 核间通信阶段传输模型
        4.2.4 影响因子实验分析
    4.3 基于动态通信策略的HMPU核间通信性能优化
        4.3.1 动态通信策略自适应模型
        4.3.2 动态通信策略实验分析
    4.4 核间通信策略自适应能力评价方法
    4.5 实验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CET的系统自寻优任务调度算法及评价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ARINC653标准的分区系统架构设计
    5.3 基于DCET的自寻优任务调度算法
        5.3.1 自寻优任务调度模型
        5.3.2 自寻优任务调度算法流程
        5.3.3 可调度性和实时性分析
    5.4 自寻优任务调度能力评价方法
    5.5 实验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Roofline模型的能耗自调节机制及评价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能耗自调节能力的指标体系
        6.2.1 操作系统层能耗调节指标分析
        6.2.2 硬件层能耗调节指标分析
        6.2.3 能耗控制相关评价指标
    6.3 基于Roofline模型的系统能耗与性能分析
        6.3.1 Roofline模型分析流程
        6.3.2 Roofline模型建模流程
    6.4 系统能耗自调节能力评价方法
    6.5 实验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项目情况
致谢

(10)基于TCPN的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资源调度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产品协同研发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资源约束及调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资源调度理论体系
    2.1 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过程
        2.1.1 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过程的基本概念
        2.1.2 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过程建模方法
        2.1.3 petri网基础理论
    2.2 复杂产品资源调度
        2.2.1 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资源约束的基本概念
        2.2.2 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资源约束来源
        2.2.3 资源约束调度方法
    2.3 考虑设计任务模块化的资源调度方法的提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复杂产品协同研发任务模块化研究
    3.1 复杂产品协同研发的设计任务元定义
    3.2 设计结构矩阵DSM分析
    3.3 复杂产品设计任务数值型DSM构建
        3.3.1 设计任务元联系因子相关性分析
        3.3.2 数值型DSM构建
    3.4 基于遗传聚类算法的复杂产品设计任务模块划分
        3.4.1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遗传聚类算法
        3.4.2 遗传算法编码和总群初始化
        3.4.3 评价群体
        3.4.4 遗传算法操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TCPN的复杂产品设计任务模块的资源调度研究
    4.1 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资源约束的TCPN建模
        4.1.1 资源约束TCPN模型
        4.1.2 资源约束模型参数分析
    4.2 基于TCPN的设计任务模块资源调度分析
        4.2.1 TCPN的可调度分析
        4.2.2 资源约束模型的可调度分析
    4.3 基于资源约束模型的可调度算法设计
        4.3.1 资源约束可调度算法
        4.3.2 资源约束修正算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某型号汽车研发资源调度及其应用研究
    5.1 J企业某型号汽车研发项目介绍
    5.2 基于遗传算法的某型号汽车协同研发设计任务元模块划分
        5.2.1 设计任务元形成
        5.2.2 设计任务数值DSM模型构建
        5.2.3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块划分
    5.3 基于TCPN的某型号汽车协同研发设计任务模块资源调度应用
        5.3.1 底盘设计模块资源调度求解
        5.3.2 车身设计模块资源调度研究
        5.3.3 轴承设计模块资源约束调度求解
        5.3.4 电子电器设计模块资源约束调度求解
        5.3.5 内外饰设计模块资源约束调度求解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一

四、Schedulability Analysis Method of Timing Constraint Petri Nets(论文参考文献)

  • [1]列控安全计算机分区软件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方法研究[D]. 张玉琢.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2]基于DSM和TCPN的复杂产品研发项目知识链整合模型研究[D]. 柳剑华. 吉林大学, 2020(08)
  • [3]基于AADL的飞控软件建模与可靠性验证[D]. 胡少成.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4]可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架构设计及自管理优化策略研究[D]. 周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5]具有晶圆驻留时间约束的单臂组合设备批量切换调度研究[D]. 李超东. 江西理工大学, 2019(01)
  • [6]时间约束下的公铁联运业务流程协同度评价[D]. 杨珺雯. 西南交通大学, 2019
  • [7]模型驱动工程中模型分析过程形式化方法及其应用[D]. 郭策.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8]延迟时间Petri网的验证分析[J]. 冯复剑.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9(04)
  • [9]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能力度量与评价模型研究[D]. 罗殊彦.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4)
  • [10]基于TCPN的复杂产品协同研发资源调度及其应用[D]. 杨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时序约束Petri网的可调度性分析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