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_2(SO_4)_3/K_2S_2O_8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研究

Fe_2(SO_4)_3/K_2S_2O_8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研究

一、Fe_2(SO_4)_3/K_2S_2O_8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秀沂[1](2010)在《改性菠萝皮渣金属吸附剂及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菠萝(Ananas comosus L. Merryl)加工成罐头和菠萝汁后会产生30%-50%皮渣废弃物。因此,菠萝皮渣的再利用是资源再生与环保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涉及菠萝皮渣的改性以及水凝胶的制备。以萃取菠萝蛋白酶后的菠萝皮渣为主要原料,先对其进行预处理得预处理菠萝皮渣纤维(SPPF),或对其进行纤维素的提取得菠萝皮渣纤维素(PPC),然后在回流吡啶或二甲基亚砜试剂中,SPPF及PPC分别与琥珀酸酐进行改性反应,制备得到改性吸附剂,并应用于重金属Cu2+、Cd2+和Pb2+离子的吸附中;将PPC溶解在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盐酸盐(1-all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AMIMCl)中,制备得到菠萝皮渣纤维素水凝胶(PPCH);研究了聚乙二醇4000(PEG)、聚乙烯醇(PVA)、к-卡拉胶(CN)、可溶性淀粉(SH)等水溶性添加物以及水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对菠萝皮渣纤维素水凝胶的质构和性质的影响;对制备得到的水凝胶进行表征,并将其初步应用于药物释放中。上述内容为菠萝皮渣的综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吡啶试剂中SPPF与琥珀酸酐的反应制备改性吸附剂通过SPPF与琥珀酸酐在吡啶试剂中的改性反应在纤维骨架上引入羧基官能团。得到的改性菠萝皮渣纤维(MPPF-PY)对模拟溶液中的Cu2+、Cd2+和Pb2+具有高效去除能力。MPPF-PY对Cu2+、Cd2+和Pb2+的吸附受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以及溶液pH的影响,对Cu2+、Cd2+和Pb2+的吸附遵循Pseudo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MPPF-PY在pH 5.4处对Cu2+ (27.68±0.83 mg g-1 or 0.44 mmol g-1)、pH 7.5处对Cd2+ (34.18±1.02 mg g-1 or 0.30 mmol g-1)、pH 5.6处对Pb2+ (70.29±2.11 mg g-1 or 0.34 mmol g-1)显示最大吸附容量。2、二甲基亚砜试剂中SPPF以及PPC分别与琥珀酸酐的反应制备改性吸附剂在回流二甲基亚砜试剂中,SPPF以及PPC分别与琥珀酸酐进行改性反应,得改性吸附剂MPPF-DM70和MPPC-DM70。结果表明:在回流二甲基亚砜中进行的改性比在吡啶中进行的改性更有利于羧基的引入。在回流二甲基亚砜试剂中提高反应温度不仅可提高改性吸附剂的吸附容量,而且缩短了改性反应的时间。MPPF-DM70以及MPPC-DM70对Cu2+、Cd2+和Pb2+的吸附遵循Pseudo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MPPF-DM70以及MPPC-DM70对Cu2+、Cd2+和Pb2+吸附的最适pH分别是5.5、7.5和5.5。0.1mol L-1盐酸对三种金属离子的解吸率达到90%以上;而MPPF-DM70经历五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其对Cu2+、Cd2+和Pb2+吸附容量保留率均在75%以上。3、离子液体中菠萝皮渣纤维素水凝胶的制备及在药物释放中的初步研究采用AMIMCl溶解PPC,制备菠萝皮渣纤维素水凝胶(PPCH),并研究PEG、PVA、CN、SH等聚合物对水凝胶质构和性质方面的影响;同时研究水凝胶的润胀动力学并探讨了水凝胶在水杨酸钠(NaSA)药物释放中的初步应用。(1) TPA、FTIR、FESEM分析结果表明:在溶解于AMIMC过程中,PEG、PVA、CN、SH等添加物与PPC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冻融循环处理增强了水凝胶的质构特性和机械特性;以无水乙醇代替蒸馏水作为洗涤剂使得凝胶的机械强度明显增强。(2)平衡润胀率和润胀动力学结果表明:所有的冷冻干燥水凝胶样品比对应的烘箱干燥水凝胶样品有着更高的平衡润胀率(ESR)。PEG、PVA、CN、SH的添加增加了冷冻干燥或烘箱干燥水凝胶的ESR。冻融循环处理对水凝胶经冷冻干燥或烘箱干燥后的ESR影响不大。各种水凝胶的润胀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这种增长趋势在540 min后变得缓慢,并在2700 min后基本达到润胀平衡。(3) NaSA载药率和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所有的冷冻干燥水凝胶样品比烘箱干燥的水凝胶样品有着更高的NaSA载药率。PEG、PVA、CN、SH的添加增加了冷冻干燥或烘箱干燥水凝胶的NaSA载药率。冻融循环处理对水凝胶经冷冻干燥或烘箱干燥后的NaSA载药率影响不大。大部分水凝胶样品在NaSA释放过程中,基本上可划分两个阶段:快速释放阶段和缓慢释放阶段。经历这两阶段后,这些水凝胶样品最后的释放率基本均为99-100%。4、离子液体中菠萝皮渣纤维素水凝胶及PVPP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菠萝皮渣纤维素水凝胶和PVPP复合水凝胶在性质特征和NaSA释放中存在差异性。PVPP能够改善复合水凝胶的机械特性和热稳定性。经冷冻干燥的水凝胶比经烘箱干燥的水凝胶具有更高的ESR和NaSA载药率。PVPP的添加降低冷冻干燥水凝胶的ESR和NaSA载药率但能够提高烘箱干燥水凝胶的ESR和NaSA载药率。烘箱干燥工艺以及PVPP的添加有利于减缓NaSA的释放。

彭少君[2](2009)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乳酸异丁酯和乳酸正丁酯的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乳酸正丁酯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广泛应用于食品、个人护理用品、化妆品等行业;乳酸异丁酯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溶剂,在食品、医药、染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对乳酸与异丁醇及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动力学做了详细的研究。本文研究了两种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WeblystD009和WeblystD80对两种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发现WeblvstD009具有更优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外扩散与内扩散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速率≥300r/min时,外扩散的影响可以忽略,当催化剂粒径≤1.25mm时,内扩散的影响可以忽略,在确定消除外扩散与内扩散的条件下,进一步考察了催化剂用量、温度和初始反应物摩尔比对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分别采用均相模型Pseudo-Homogeneous(PH),非均相模型一Eley-Rideal(ER)与Langmuir-Hinshelwood(LH)对酯化反应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与关联,在动力学模型的计算过程中用活度来代替摩尔分数,获得了各个模型的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果表明,考虑了溶液非理想性的三种模型都能很好地描述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乳酸与异丁醇及正丁醇酯化的反应过程,当不考虑溶液非理想性时,模型与实验数据之间出现了较大偏差。三种模型中,由于PH模型易于计算,表达简单,被认为是最实用的模型。

俞善信,文瑞明,刘美艳[3](2009)在《合成丁酸异戊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评述了硫酸、甲烷磺酸盐、对甲苯磺酸、氨基磺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磺化聚氯乙烯树脂、六水三氯化铁、聚氯乙烯-三氯化铁树脂、氯化聚氯乙烯三氯化铁树脂、五水四氯化锡、二水氯化亚锡、三氯化铝、硫酸铝、硫酸铜、硫酸铁复盐、十二水合硫酸铁铵、硫酸钛、钛酸四丁酯、硫酸高铈、硫酸锆、壳聚糖硫酸盐、一水硫酸氢钠、固体超强酸、杂多酸、分子筛和脂肪酶等催化剂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的合成方法.

刘美艳,俞善信[4](2007)在《乳酸正丁酯合成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文章评述了甲基磺酸、对甲苯磺酸、氨基磺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磺化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异氰尿酸树脂、三氯化铁、四氯化锡、氯化亚锡、硫酸铁、十二水合硫酸铁铵、树脂固载Lewis酸、稀土化合物、硫酸氢钠、固体超强酸、杂多酸、分子筛和维生素C等催化剂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方法。

游沛清,文瑞明,俞善信[5](2007)在《固体催化剂催化合成丙酸正丁酯》文中认为综述了对甲苯磺酸、十二烷基磺酸铁、磺化苯膦酸锆、氨基磺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三氯化铁、四氯化锡、氯化亚锡、无机氯化物、树脂固载Lewis酸、水合硫酸铁、十二水合硫酸铁铵、硫酸钛、铁钾盐、季铵盐、固体超强酸、杂多酸和分子筛等固体催化剂催化合成丙酸正丁酯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对甲苯磺酸、十二烷基磺酸铁、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作催化剂合成丙酸丁酯收率较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李家贵,朱万仁,陈渊[6](2003)在《Fe2(SO4)3/K2S2O8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Fe2(SO4)3和K2S2O8为复配催化剂,对乳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乳酸正丁酯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醇物质的量之比1∶3,催化剂1.6g,带水剂苯5.0ml,反应时间2.0h,减压蒸馏,收集80-82℃/1.8KPa的馏份,酯化产率达93.2%.

李家贵,戴健榕,朱万仁[7](2002)在《Fe2(SO4)3/K2S2O8催化合成丙酸正丁酯的研究》文中指出以 Fe2 (SO4 ) 3和 K2 S2 O8为复配催化剂 ,对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丙酸正丁酯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醇酸化、反应时间等对酯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正丁醇用量为 0 .12 5 m ol的情况下 ,以苯为带水剂 ,Fe2 (SO4 ) 3和 K2 S2 O8为催化剂 ,催化剂用量为 1.4 g,醇酸摩尔比为 1∶ 2 ,反应时间为 1.5 h,常压下 ,收集14 0~ 14 5 .5℃的馏分 ,酯产率达 98.5 %

二、Fe_2(SO_4)_3/K_2S_2O_8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e_2(SO_4)_3/K_2S_2O_8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改性菠萝皮渣金属吸附剂及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农产品加工及菠萝综合利用现状
        1.1.1 农产品加工现状
        1.1.2 菠萝综合利用状况
        1.1.2.1 菠萝蛋白酶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进展
        1.1.2.2 提酶后菠萝皮渣纤维的改性再利用
        1.1.2.3 菠萝皮渣在其它方面的再利用
    1.2 纤维素改性研究进展
        1.2.1 纤维素的结构
        1.2.2 纤维素的预处理
        1.2.3 纤维素改性制备絮凝剂
        1.2.4 纤维素改性制备吸附剂
    1.3 重金属污染处理与纤维素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1.3.1 重金属污染及生物质吸附剂应用研究进展
        1.3.2 纤维素基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1.3.2.1 离子交换型纤维素吸附材料
        1.3.2.2 离子螯合型纤维素吸附材料
    1.4 凝胶及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1.4.1 凝胶及水凝胶的定义分类
        1.4.2 水凝胶制备方法
        1.4.2.1 交联聚合
        1.4.2.2 载体的接枝共聚
        1.4.2.3 聚合物的转变
        1.4.3 水凝胶的应用
        1.4.3.1 水凝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4.3.2 水凝胶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1.4.4 水凝胶缓控释作用原理
    1.5 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
        1.5.1 离子液体的定义及特点
        1.5.2 离子液体的应用
        1.5.2.1 离子液体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1.5.2.2 离子液体在脱硫、分离过程及色谱中的应用
        1.5.2.3 离子液体在各类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1.5.3 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及相关研究进展
        1.5.3.1 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
        1.5.3.2 离子液体中制备纤维素水凝胶的理论依据
        1.5.3.3 离子液体中制备纤维素凝胶或水凝胶研究进展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吡啶中菠萝皮渣纤维的改性制备金属吸附剂及其吸附行为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药品及仪器
        2.2.2 原料菠萝皮渣的预处理
        2.2.3 吡啶中SPPF 与琥珀酸酐的改性
        2.2.4 羧基官能团含量的测定
        2.2.5 样品的FTIR 表征
        2.2.6 吸附实验
        2.2.6.1 Cu~(2+)、Cd~(2+) 、Pb~(2+) 溶液的制备及浓度测定
        2.2.6.2 样品对Cu~(2+)、Cd~(2+) 和Pb~(2+) 的吸附
        2.2.6.3 不同因素对MPPF-PY 吸附容量的影响
        2.2.6.4 吸附容量、金属去除率及标准均方差的计算
        2.2.6.5 吸附动力学
        2.2.6.6 吸附等温线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样品的表征
        2.3.2 样品对Cu~(2+)、Cd~(2+) 和Pb~(2+) 的吸附
        2.3.3 不同因素对MPPF-PY 吸附容量的影响
        2.3.3.1 pH 的影响
        2.3.3.2 吸附时间的影响
        2.3.3.3 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的影响
        2.3.4 吸附动力学
        2.3.5 吸附等温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甲基亚砜中菠萝皮渣纤维及纤维素的改性制备金属吸附剂及其吸附行为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药品及仪器
        3.2.2 原料菠萝皮渣的预处理及菠萝皮渣纤维素的分离提取
        3.2.3 SPPF 及PPC 与琥珀酸酐的改性
        3.2.3.1 吡啶中SPPF 及PPC 分别与琥珀酸酐的改性
        3.2.3.2 二甲基亚砜中SPPF 及PPC 分别与琥珀酸酐的改性
        3.2.4 羧基官能团含量的测定
        3.2.5 样品的FTIR 以及XRD 表征
        3.2.6 吸附实验
        3.2.6.1 Cu~(2+)、Cd~(2+) 、Pb~(2+) 溶液的制备及浓度测定
        3.2.6.2 不同样品对Cu~(2+)、Cd~(2+) 和 Pb~(2+) 的吸附对比
        3.2.6.3 不同因素对MPPF-DM70 及MPPC-DM70 吸附容量的影响
        3.2.6.4 吸附容量、金属离子去除率及标准均方差的计算
        3.2.6.5 吸附动力学
        3.2.6.6 吸附等温线
        3.2.7 解吸实验
        3.2.7.1 解吸实验操作
        3.2.7.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镉、铅离子浓度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样品的表征
        3.3.1.1 羧基的引入及羧基官能团含量
        3.3.1.2 FTIR 表征
        3.3.1.3 XRD 表征
        3.3.2 不同样品对Cu~(2+)、Cd~(2+) 和 Pb~(2+) 的吸附对比
        3.3.3 不同因素对MPPF-DM_(70) 及MPPC-DM_(70) 吸附容量的影响
        3.3.3.1 吸附时间的影响
        3.3.3.2 吸附剂用量的影响
        3.3.3.3 pH 的影响
        3.3.3.4 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的影响
        3.3.4 吸附动力学
        3.3.5 吸附等温线
        3.3.6 MPPF-DM_(70) 与MPPC-DM_(70) 吸附效果对比
        3.3.7 吸附机制
        3.3.8 解吸效果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子液体中菠萝皮渣纤维素水凝胶的制备及在药物释放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药品及仪器
        4.2.2 菠萝皮渣纤维素的分离提取
        4.2.3 菠萝皮渣纤维素水凝胶及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4.2.4 水凝胶及复合水凝胶的表征
        4.2.5 平衡润胀率和润胀动力学的测定分析
        4.2.6 体外药物释放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TPA 分析
        4.3.1.1 PPC 为原料制备凝胶的TPA 分析
        4.3.1.2 PEG、PVA、CN、SH 作为添加物与PPC 复合制备凝胶的TPA 分析
        4.3.1.3 PEG、PVA、CN、SH 复配后与PPC 复合制备凝胶的TPA 分析
        4.3.2 FTIR 分析
        4.3.2.1 PPC 为原料制备凝胶的FTIR 分析
        4.3.2.2 PEG 与PPC 复合制备凝胶的FTIR 分析
        4.3.2.3 PVA 与PPC 复合制备凝胶的FTIR 分析
        4.3.2.4 CN 与PPC 复合制备凝胶的FTIR 分析
        4.3.2.5 SH 与PPC 复合制备凝胶的FTIR 分析
        4.3.2.6 PEG、PVA、CN、SH 复配后与PPC 复合制备凝胶的FTIR 分析
        4.3.3 FESEM 图像
        4.3.3.1 PPC 为原料制备水凝胶的FESEM 观察
        4.3.3.2 PEG 与PPC 复合制备凝胶的FESEM 观察
        4.3.3.3 PVA 与PPC 复合制备凝胶的FESEM 观察
        4.3.3.4 CN 与 PPC 复合制备凝胶的 FESEM 观察
        4.3.3.5 SH 与PPC 复合制备凝胶的FESEM 观察
        4.3.3.6 PEG、PVA、CN、SH 与PPC 复合制备凝胶的FESEM 观察
        4.3.4 平衡润胀率和润胀动力学
        4.3.4.1 平衡润胀率
        4.3.4.2 润胀动力学
        4.3.5 NaSA 载药率和释放动力学
        4.3.5.1 NaSA 载药率
        4.3.5.2 释放动力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离子液体中菠萝皮渣纤维素水凝胶及PVPP 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药品及仪器
        5.2.2 菠萝皮渣纤维素的分离提取
        5.2.3 菠萝皮渣纤维素水凝胶及PVPP 复合水凝胶的制备
        5.2.4 PPCH 及PVPP 复合水凝胶的表征
        5.2.5 平衡润胀率和润胀动力学的测定分析
        5.2.6 体外药物释放研究
        5.2.7 统计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TPA 分析
        5.3.2 FTIR 分析
        5.3.3 XRD 分析
        5.3.4 热分析(TGA 和DSC)
        5.3.5 FESEM 图像
        5.3.6 平衡润胀率和润胀动力学
        5.3.7 NaSA 载药率和释放动力学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乳酸异丁酯和乳酸正丁酯的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乳酸及其酯类简介
        1.1.1 乳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1.1.2 乳酸的工业生产方法
        1.1.3 乳酸正丁酯与乳酸异丁酯的性质及其应用
        1.1.4 乳酸酯类的生产前景
    1.2 乳酸与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概况
        1.2.1 传统催化剂—浓硫酸
        1.2.2 磺酸催化剂
        1.2.2.1 甲基磺酸
        1.2.2.2 对甲苯磺酸
        1.2.2.3 氨基磺酸
        1.2.3 无机酸催化剂
        1.2.3.1 氯化铁及高分子负载氯化铁
        1.2.3.2 四氯化锡
        1.2.3.3 氯化亚锡
        1.2.3.4 树脂固载Lewis酸
        1.2.3.5 硫酸铁
        1.2.4 离子交换树脂
        1.2.4.1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与性质
        1.2.4.2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1.3 乳酸酯化反应研究概况
        1.3.1 动力学研究的意义
        1.3.2 乳酸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概况
    1.4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2.1.1 催化剂的选取
        2.1.2 仪器与试剂
    2.2 试验过程
        2.2.1 制备20%的乳酸溶液
        2.2.2 催化剂的预处理
        2.2.3 实验步骤
        2.2.4 分析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两种催化剂的比较
    3.2 外扩散的影响
    3.3 内扩散的影响
    3.4 温度的影响
    3.5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3.6 起始醇酸摩尔比的影响
    3.7 小结
第四章 乳酸与异丁醇及正丁醇酯化的反应动力学
    4.1 活度与活度系数
        4.1.1 活度系数的求解方法
        4.1.2 UNIFAC基团贡献模型的基础与发展
        4.1.2.1 UNIFAC基团贡献模型的基础
        4.1.2.2 UNIFAC模型的发展
    4.2 活度系数的计算
        4.2.1 UNIFAC基团贡献模型
        4.2.2 活度系数的计算过程
        4.2.2.1 基团分解
        4.2.2.2 计算步骤
    4.3 三种反应动力学模型
        4.3.1 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假设
        4.3.2 Pseudo-Homogeneous模型
        4.3.3 Eley-Rideal模型
        4.3.4 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
        4.3.5 模型的化简
    4.4 动力学模型的确立
        4.4.1 MATLAB软件简介
        4.4.2 反应速率的计算
        4.4.3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4.4.4 模型参数与活化能的求解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3)合成丁酸异戊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磺酸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
    1.1 甲烷磺酸盐
    1.2 芳基磺酸 (盐)
    1.3 氨基磺酸
    1.4 树酯
2 无机盐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
    2.1 氯化铁及高分子负载氯化铁
    2.2 氯化锡和氯化亚锡
    2.3 三氯化铝
    2.4 硫酸铝
    2.5 硫酸铜
    2.6 硫酸铁及其复盐
    2.7 铁铵矾 (十二水合硫酸铁铵)
    2.8 硫酸钛
    2.9 硫酸高铈
    2.1 0 硫酸锆
    2.1 1 壳聚糖硫酸盐
    2.1 2 一水硫酸氢钠
3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
4 杂多酸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
5 分子筛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
6 酶催化合成丁酸异戊酯
7 结束语

(6)Fe2(SO4)3/K2S2O8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化学试剂
    2.2 主要仪器
    2.3 反应原理
    2.4 酯的合成
3 结果与讨论
    3.1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3.2 反应时间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3.3 酸醇比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3.4 带水剂用量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3.5 最优化条件的重复性
4 产品分析
5 结论

四、Fe_2(SO_4)_3/K_2S_2O_8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改性菠萝皮渣金属吸附剂及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D]. 胡秀沂. 华南理工大学, 2010(12)
  • [2]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乳酸异丁酯和乳酸正丁酯的动力学研究[D]. 彭少君. 北京化工大学, 2009(S1)
  • [3]合成丁酸异戊酯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俞善信,文瑞明,刘美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4]乳酸正丁酯合成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 刘美艳,俞善信. 化工文摘, 2007(06)
  • [5]固体催化剂催化合成丙酸正丁酯[J]. 游沛清,文瑞明,俞善信.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7(09)
  • [6]Fe2(SO4)3/K2S2O8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研究[J]. 李家贵,朱万仁,陈渊.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3(04)
  • [7]Fe2(SO4)3/K2S2O8催化合成丙酸正丁酯的研究[J]. 李家贵,戴健榕,朱万仁. 广西化工, 2002(01)

标签:;  ;  ;  ;  ;  

Fe_2(SO_4)_3/K_2S_2O_8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