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野生血牦牛乳蛋白多态性研究

1/2野生血牦牛乳蛋白多态性研究

一、1/2野血牦牛乳蛋白多态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石学红[1](2020)在《牦牛ACACA基因遗传特征及其对乳、肉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CoA carboxylases alpha,ACACA)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在脂肪酸生物合成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重亚硫酸盐测序方法,检测0.5和4.5岁天祝白牦牛(Bos grunniens)ACACA基因组织表达及PI启动子区CpG岛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研究该基因组织表达规律及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观遗传机制;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牦牛、西藏牦牛和野血牦牛ACACA基因PI、PIA启动子区和intron5-intron6区突变位点,分析基因突变对甘南牦牛乳、肉品质性状和乳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ACACA基因在天祝白牦牛13个组织中表达量存在组织和年龄差异,0.5岁牦牛肝脏、脑、背最长肌和肾脏中高度表达且肝脏中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组织(P<0.05),4.5岁牦牛皮下脂肪和肝脏中表达量极显着高于其他组织(P<0.01);0.5岁牦牛肾脏中表达量极显着高于4.5岁牦牛(P<0.01),而在皮下脂肪、肝脏和睾丸中表达量显着或极显着低于4.5岁牦牛(P<0.05或P<0.01)。2.皮下脂肪组织中,ACACA基因PI启动子第1 CpG岛区(g.-795 bp-193 bp)高度去甲基化且存在年龄差异,BSP-1引物扩增区平均甲基化水平0.5岁牦牛极显着高于4.5岁牦牛(P<0.01);0.5岁牦牛BSP-1引物扩增区CpG11、CpG31、CpG35、CpG37位点及BSP-2引物扩增区CpG5’、CpG13’、CpG15’、CpG27’、CpG28’位点甲基化水平显着或极显着高于4.5岁牦牛(P<0.05或P<0.01);PI启动子第1 CpG岛区甲基化水平与该基因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负相关。3.五类群牦牛ACACA基因多态性较丰富。PI启动子区检测到c.﹣410C/T、c.﹣337T/C和c.﹣149C/G的突变,PIA启动子区和intron5-intron6区分别检测到c.-29847G/A和c.471+24C/T的突变;ACACA基因检测区均属于中度多态。4.甘南牦牛ACACA基因PI启动子区突变显着影响乳脂率、总固体物质百分含量,及乳中C12:0、C14:0、C18:0、C20:1、SFA、MCFA、MUFA等脂肪酸含量,以及胴体重和肌肉剪切力(P<0.05或P<0.01);PIA启动子区突变显着影响乳蛋白率、乳脂率、无脂固体物质百分含量及乳中C4:0、C18:3n6、C20:1、C18:0和SFA等脂肪酸含量,以及肌肉剪切力、熟肉率和失水率(P<0.05);intron5-intron6区突变显着影响乳糖率、总固体物质百分含量及乳中C14:0、C18:1n9c、C16:0、C16:1、MUFA和LCFA等脂肪酸含量,以及肌肉熟肉率(P<0.05)。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年龄段天祝白牦牛ACACA基因组织表达,皮下脂肪组织PI启动子甲基化的差异,并评估了甘南牦牛ACACA基因突变与乳、肉品质性状及乳中脂肪酸含量的关联程度,丰富了牦牛脂肪沉积的分子遗传研究理论基础。

陈彦丽[2](2019)在《牦牛STAT5A和THRSP基因组织表达及其突变对乳、肉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A(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5A,STAT5A)作为调控乳蛋白表达的乳腺特异性转录因子,是产乳性能候选基因。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Spot 14(Thyroid hormone responsive Spot 14,THRSP)是脂质合成的重要调节基因,在脂肪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甘南牦牛STAT5A和THRSP基因在12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应用DNA混合池测序检测牦牛STAT5A和THRSP基因突变位点,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检测该基因在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牦牛、西藏牦牛及野血牦牛群体中的突变并分析其群体遗传多样性,结合甘南牦牛产乳、产肉性能测定,分析STAT5A和THRSP基因突变对其乳品质性状的影响及THRSP基因突变对胴体及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STAT5A、THRSP基因在甘南牦牛12个组织中均表达。(1)STAT5A基因在乳腺组织表达量较高(P<0.05)。(2)THRSP基因在皮下脂肪组织表达量极显着(P<0.01),心脏、肝脏、乳腺和背最长肌显着表达(P<0.05),皱胃、肺脏和大肠表达量较低。2.牦牛STAT5A和THRSP基因存在多态性。(1)牦牛STAT5A基因intron 3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A1、B1和C1,存在2处C.376-15 C>T和C.550+62 T>C SNPS,5个牦牛群体PIC为0.09390.2387属低度多态;exon 5检测到等位基因A2和B2,存在1处c.606 G>A同义突变,5个牦牛群体PIC为0.25600.3571属中度多态;intron 8检测到等位基因A3和B3,存在2处c.1191+4 C>T和c.1194+81 T>C SNPs,等位基因B3仅存在甘南牦牛群体中,且其频率<5%;intron 9检测到等位基因A4和B4,存在1处c.1282-38 T>C SNP,5个牦牛群体中,青海牦牛和西藏牦牛PIC为0.18890.2358属低度多态,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和野血牦牛PIC为0.25830.3488属中度多态;3’UTR区检测到等位基因A5和B5,存在1处c.*231 G>A SNP,5个牦牛群体PIC为0.36410.3748属中度多态。(2)牦牛THRSP基因exon 1区检测到等位基因A和B,存在1处c.131 G>A错义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p.Arg44Gln的改变,5个牦牛群体PIC为0.02700.1401属于低度多态。3.STAT5A基因突变影响不同胎次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THRSP基因突变对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无影响,影响不同年龄段甘南牦牛胴体重。(1)intron 3-intron 4区第3胎甘南牦牛基因型A1A1个体乳蛋白率显着高于基因型A1B1个体(P<0.05);exon 5-intron5区第3胎甘南牦牛基因型B2B2个体乳脂率和总固体物质百分含量显着高于基因型A2A2个体(P<0.05),第3胎甘南牦牛缺失等位基因A2个体乳脂率和总固体物质百分含量显着高于携带等位基因A2个体,且携带等位基因B2个体乳脂率和总固体物质百分含量显着高于未携带B2个体(P<0.05);intron 9-exon 10区第2胎甘南牦牛基因型A4B4个体乳脂率和总固体物质百分含量显着高于基因型A4A4个体(P<0.05);3’UTR区第1胎甘南牦牛基因型A5B5个体乳蛋白率显着高于基因型A5A5个体(P<0.05)。(2)THRSP基因exon 1区5岁甘南牦牛基因型AB个体胴体重显着高于基因型AA个体(P<0.05)。

李凤[3](2019)在《高原牦牛胎儿HIF-1α基因在不同组织表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高原牦牛胎儿HIF-1α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本学位论文采用组织学、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实验方法,以妊娠四月龄高原牦牛胎盘、四月龄高原牦牛胎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妊娠四月龄牦牛胎盘组织形态、检测HIF-1α、PLGF在胎盘组织的表达以及胎儿组织间HIF-1αmRNA和蛋白在表达情况来探讨高原牦牛胎儿的适应特征及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妊娠四月龄的海晏牦牛胎盘组织中合体细胞结节、血管合体膜、血管增多情况低于泽库牦牛,提示胎盘组织形态结构发生改变,与适应高海拔的低氧环境有关。(2)通过分析妊娠四月龄胎盘组织中HIF-1α和PLGF的表达情况,发现HIF-1α和PLGF在妊娠四月龄高原牦牛胎盘组织中表达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提示在高海拔地区,为了使妊娠期胎儿正常生长、发育,胎盘组织通过增加HIF-1α和PLGF的表达量来适应低氧环境。(3)大通牦牛胎盘组织中体细胞结节、血管合体膜、血管增多情况与泽库牦牛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而与海晏牦牛胎盘组织相比,差异显着(P<0.05);另外大通牦牛胎盘HIF-1α、PLGF表达情况也呈现出与泽库牦牛胎盘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而与海晏牦牛相比差异显着(P<0.05)的特点,说明品种也是影响胎盘组织结构和HIF-1α、PLGF表达的重要因素。(4)通过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牦牛胎儿组织间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发现,HIF-1α在不同组织都有表达,且差异显着(P<0.05),并在脑组织中有较高的相对表达量。(5)长期的高原低氧适应使胎儿组织间HIF-1αmRNA和蛋白特异性表达。此外,长期的高原低氧适应使高海拔HIF-1αmRNA和蛋白具有更高的表达量。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妊娠期间牦牛胎盘组织形态、低氧调控因子在胎盘组织的表达以及低氧响应基因的表达是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这些研究填补了高原牦牛胎儿低氧适应的空白,对丰富和完善了高原牦牛低氧适应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有利于更好的保护高原生物多样性。

肖岚[4](2019)在《牦牛血抗氧化肽的抗缺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牦牛是散布在海拔3000 m以上的珍稀家畜,经过世代的自然选择,牦牛显示出对低氧环境极好的适应性,能适应一般家畜不能适应的高海拔、低气压、高缺氧等恶劣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牦牛的全身(毛、皮、血、肉、乳、内脏、骨、角)都有深度开发价值。本实验的前期研究已制备出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牦牛血抗氧化肽,然而对于牦牛血抗氧化肽的抗缺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简化牦牛血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对其氨基酸组成、肽段序列、物理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金属离子稳定性、冻融稳定性以及对食品辅料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研究牦牛血抗氧化肽的体内抗氧化活性。在明确了牦牛血抗氧化肽抗氧化作用的基础上,研究牦牛血抗氧化肽的新适应症——抗缺氧作用。建立心肌细胞H9c2物理缺氧模型,研究牦牛血抗氧化肽保护缺氧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建立小鼠常压缺氧模型,研究牦牛血抗氧化肽对缺氧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 kDa超滤分级制备的牦牛血抗氧化肽对·OH的清除能力与Sephadex G-25分离纯化制备的峰Ⅰ组分相当(P>0.05);·OH清除能力、DPPH·清除能力、总抗氧化力以及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均极显着优于商品大豆肽(P<0.01);·OH清除能力、DPPH·清除能力、总抗氧化力均极显着优于商品鱼胶原肽(P<0.01);牦牛血蛋白质水解得到的低聚肽是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来源。对分子量<5 kDa牦牛血抗氧化肽进行LC-MS/MS检测,定性及非标记定量到1159条肽段。2.牦牛血抗氧化肽(分子量<1 kDa)在2060℃时对·OH清除活性比较稳定。在弱酸以及碱性条件下,牦牛血抗氧化肽对·OH清除活性比较稳定。牦牛血抗氧化肽对·OH清除活性随冻融处理次数增多而降低。高浓度的Zn2+、Cu2+会抑制牦牛血抗氧化肽对·OH的清除活性。NaCl有助于提高牦牛血抗氧化肽对·OH的清除活性。葡萄糖、柠檬酸显着抑制牦牛血抗氧化肽对·OH的清除活性(P<0.05)。3.牦牛血抗氧化肽抗氧化活性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牦牛血抗氧化肽能够提高小鼠血清T-AOC能力、GSH-PX活性和SOD活性,差异显着(P<0.05);降低小鼠血清中MDA含量,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牦牛血抗氧化肽具有良好的体内抗氧化活性。4.牦牛血抗氧化肽保护心肌细胞H9c2缺氧损伤的实验结果表明,缺氧组较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显着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1)、LDH释放水平显着升高(P<0.01),表明缺氧对H9c2心肌细胞产生了显着损伤。与缺氧组比较,牦牛血抗氧化肽干预能够提高缺氧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中LDH的释放水平,并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同时,牦牛血抗氧化肽能够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提高细胞T-AOC水平,降低TNF-α水平,抑制缺氧介导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上调抗凋亡蛋白(Survivin、p-Akt、Akt)的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Caspase-3/9)的活性,且牦牛血抗氧化肽也影响编码上述蛋白的mRNA水平。以上结果提示:牦牛血抗氧化肽对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与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保护细胞线粒体结构功能完整性有密切关系。5.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牦牛血抗氧化肽对小鼠缺氧耐受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其中高剂量组能显着延长常压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P<0.05);牦牛血抗氧化肽各剂量组均能延长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存活的时间,高、中剂量组的延长率极显着(P<0.01)。与对照组比较,采用高剂量牦牛血抗氧化肽干预能够极显着降低常压缺氧小鼠脑和心肌组织中MDA含量(P<0.01)、H2O2含量(P<0.01)、LDH活性(P<0.01),显着提高常压缺氧小鼠脑和心肌组织中SOD活性(P<0.01)、GSH-Px活性(心肌组织中P<0.01,脑组织中P<0.05)、CAT活性(P<0.01),极显着提高常压缺氧小鼠脑和心肌组织中ATP含量(P<0.01)。以上结果提示:牦牛血抗氧化肽能够缓解缺氧对机体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作用机制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维持机体抗氧化酶系活性以及维持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的正常进行有关。

肖岚,何佩云,谢巧,杜昕,李诚[5](2019)在《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制备工艺的优化及抗缺氧活性的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简化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的制备工艺并对其抗缺氧活性进行初探,实验采用菌酶联合发酵、超滤分级制备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常压耐缺氧实验以及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评价其抗缺氧活性。结果表明:1 k Da超滤分级得到的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OH清除能力、DPPH·清除能力、总抗氧化力以及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均极显着优于商品化大豆低聚肽(P <0. 01);不同剂量的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对小鼠常压缺氧存活时间以及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综上,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可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且具有提高小鼠抗缺氧应激的能力。

肖岚,李诚,程小平,杜昕[6](2019)在《牦牛血低聚肽对缺氧介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及其作用机制》文中指出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建立缺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5组(n=6):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牦牛血低聚肽低、中、高剂量组。结果表明,缺氧组的细胞存活率显着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1)、LDH释放水平显着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极显着降低(P<0.01),表明缺氧对H9c2心肌细胞产生了损伤。与缺氧组相比,牦牛血低聚肽干预组的细胞存活率增加,细胞凋亡减少以及细胞中LDH的释放水平下降,并呈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同时,牦牛血低聚肽能够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提高细胞T-AOC水平,降低TNF-α水平,抑制缺氧介导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上调抗凋亡蛋白(Survivin、p-Akt、Akt)的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Caspase-3/9)的活性,且牦牛血低聚肽也影响编码上述蛋白的m RNA水平。以上结果表明;牦牛血低聚肽对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与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保护细胞线粒体结构功能完整性有密切关系。

高小莉[7](2018)在《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乳品质性状关联研究》文中认为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作为乳脂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DNA混合池测序及SSCP方法,检测牦牛(Bos grunniens)DGAT1基因组织表达,预测其蛋白结构和功能,检测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牦牛及野血牦牛3’-UTR、intron5-exon7、exon8及intron15-exon17区突变位点,分析不同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倍型对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DGAT1基因在甘南牦牛不同组织间表达存在显着差异,乳腺、背最长肌、心脏和皮下脂肪高度表达,肾脏、小肠、大肠中度表达,脾脏表达量最低。2.预测牦牛DGAT1主要由脂肪族氨基酸组成,属亲水性蛋白,存在8个跨膜螺旋区,二级结构多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的Mix型,定位于细胞膜上,推测该蛋白主要在细胞膜中发挥生物学功能。3.四类群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较丰富。CDS区序列同普通牛比对存在5处SNPs位点;3’-UTR区检测到c.*197T>C突变;intron5-exon7区检测到c.562+32c.562+33insCCCCGC插入/缺失突变,intron15-exon17区检测到c.1336C>T、c.1249-23C>T突变,其中c.1336C>T导致p.Arg447Cys转变;四类群牦牛DGAT1基因三个检测区均属中度多态(0.25<PIC<0.5)。甘南牦牛及天祝白牦牛exon8区检测到c.691-c.692 AA>GC(K232A)的双碱基突变,其中等位基因K频率为99%-100%。甘南牦牛DGAT1基因3’-UTR、intron5-exon7和intron15-exon17区多态位点存在连锁关系但接近连锁平衡。3区域共构建出12种单倍型。4.甘南牦牛3’-UTR区等位基因A1有降低乳脂率、总固体物质百分含量的趋势,intron15-exon17区等位基因A4有增加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体物质及无脂固体物质百分含量的趋势,等位基因C4有增加个体乳脂率的趋势,而等位基因B4对个体乳脂率、总固体物质百分含量存在显着负效应。intron5-exon7区基因型与乳质性状无显着相关。5.甘南牦牛DGAT1基因单倍型A1-A2-A4和B1-A2-C4对乳蛋白率、无脂固体物质百分含量及乳脂率有显着正效应,单倍型A1-A2-B4对乳脂率及总固体物质百分含量有显着负效应。即选留单倍型A1-A2-A4和B1-A2-C4或淘汰单倍型A1-A2-B4可显着改善后代群体的乳品质性状。

石斌刚[8](2017)在《牦牛KRTAP6、FASN基因多态性及FASN基因突变与乳品质性状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角蛋白关联蛋白(Keratins-associated proteins,KRTAPs)是毛纤维的主要结构成分,由KRTAPs基因家族编码,KARTAP6基因家族属于高甘氨酸/酪氨酸角蛋白(HGT-KRTAPs)基因家族,其突变影响毛纤维细度。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是脂肪酸合成代谢的关键酶,在动物体脂和乳脂的脂肪酸合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牦牛和野血牦牛KRTAP6家族基因编码区及FASN基因启动子区、第34外显子突变,分析其多态性和序列变异特征;结合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测定,分析FASN基因突变对乳品质性状的影响。主要结果为:1.牦牛KRTAP6家族基因编码区多态性较丰富。(1)KRTAP6-1基因编码区检测到A1、B1、C1、D1、E1 5种等位基因,序列比对发现4处SNPs及1处45bp的插入/缺失突变,其中非同义突变c.173G>C和c.175G>T导致氨基酸残基p.Cys58Ser和p.Gly59Cys的改变,45bp的插入/缺失突变导致16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等位基因A1频率56.5%76.0%,为优势等位基因;甘南牦牛PIC值0.222呈低度多态,其他3个牦牛群体PIC值0.3930.467呈中度多态。(2)牦牛KRTAP6-2基因编码区检测到A2、B2和C23种等位基因,序列比对发现3处SNPs和1处6bp的插入/缺失,其中非同义突变c.248A>G导致p.Tyr19Cys的氨基酸残基改变,6bp的插入/缺失突变导致2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等位基因A2频率73.2%87.3%,为优势等位基因;甘南牦牛PIC值0.387呈中度多态,其他3个牦牛群体PIC值0.2030.246呈低度多态。(3)牦牛KRTAP6-4基因编码区检测到A3、B3、C3、D3和E3 5种等位基因,序列比对发现6处SNPs,其中c.118A>G的非同义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残基p.Ser40Gly的改变;等位基因A3频率73.7%82.8%为优势等位基因;4个牦牛群体PIC值0.2650.387呈中度多态。(4)甘南牦牛KRTAP6-1、KRTAP6-2和KRTAP6-4基因编码区显着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2.序列比对及聚类分析发现牦牛KRTAP6-1、KRTAP6-2和KRTAP6-4基因位于第1号染色体上;牦牛KRTAP6-1基因外显子区碱基序列与普通牛、山羊和绵羊的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与其亲缘关系远近一致。3.牦牛FSAN基因启动子区和第34外显子多态性较丰富。(1)启动子区检测到3种等位基因A,B和C,序列比对发现c.1-1948.T>C和c.1-1910C>A的碱基突变;等位基因A频率74.4%75.2%为优势等位基因;PIC值0.3660.376为中度多态。(2)第34外显子区检测到2种等位基因D和E,序列比对发现c.15281+74 A>T的碱基突变;等位基因D频率77.6%79.5%为优势等位基因;3个牦牛群体PIC值0.2720.286为中度多态。(3)启动子区和第34外显子区突变位点间形成4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D1A2频率最高为66.74%,D1B2型频率最低为6.96%;两区域突变位点间存在一定程度连锁关系且接近连锁平衡状态。4.FASN基因突变影响甘南牦牛部分乳品质性状。启动子区基因型AA个体的乳脂率显着高于基因型AB和AC个体(P<0.05);第34外显子区基因型DD个体乳脂率显着高于基因型DE个体(P<0.05),而基因型DE个体乳糖百分含量显着高于DD型个体(P<0.05)。

陈海青[9](2013)在《牦牛ANK1基因多态性与胴体和肉质性状关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ANK1(Ankyrin1)基因属锚蛋白基因家族(Ankyrins),编码的AnkR蛋白存在于肌肉中的肌原纤维之间和肌原纤维与肌膜之间,该基因突变影响牛和猪的部分肉质性状。本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大通牦牛及野血牦牛ANK1基因启动子区及第1外显子-第1内含子区多态性,分析ANK1基因检测区域核苷酸突变的遗传特征及对甘南牦牛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ANK1基因检测区域多态性丰富。其中启动子区P1引物共检测出5处SNPs;4处SNPs改变了转录因子Sp1、GCF和AP-2alpha (AP-2α)结合区序列,可能影响牦牛ANK1基因的表达和功能;c.-734G>A突变存在于所有牦牛个体中,可作为牦牛特有遗传特征之一;等位基因C和基因型CC为优势等位基因及优势基因型。牦牛ANK1基因的第1外显子区发现1处SNPs及第1内含子区域发现5处SNPs;其中第1外显子c.104G>T突变导致ANK1蛋白中第35位氨基酸由亮氨酸(CUC)变为精氨酸(CGC);c.165A>G和c.291A>G仅存在于甘南牦牛群体,为甘南牦牛特有的遗传特征之一;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AA为优势等位基因及优势基因型。ANK1基因启动子区突变影响甘南牦牛部分胴体及肉质性状。基因型CC与4岁牦牛宰后肌肉嫩度及5岁牦牛失水率显着相关(P<0.05),等位基因C与4岁甘南牦牛失水率、眼肌面积及嫩度显着(P<0.05)关联;甘南牦牛胴体及肉质性状在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BC型个体宰后肌肉嫩度剪切力值最低而保持水分的能力最差,携带等位基因C的个体嫩度剪切力值小而眼肌面积大,但肌肉失水率高。因此,选择基因型BC个体或携带等位基因C的个体,可改善甘南牦牛后代宰后肌肉嫩度,增加眼肌面积,但可使肌肉保持水分的能力下降。ANK1基因第1外显子-第1内含子突变影响甘南牦牛眼肌面积。3岁牦牛AA型个体眼肌面积显着(P<0.05)高于BB和AB型个体;3岁携带等位基因A的牦牛眼肌面积显着(P<0.05)高于未携带者,未携带等位基因B的牦牛个体的眼肌面积显着(P<0.05)高于携带者;5岁未携带等位基因B的牦牛个体的眼肌面积显着(P<0.05)低于携带者。因此,选留携带等位基因A的个体或淘汰携带等位基因B的个体均能改善3岁甘南牦牛的眼肌面积;而选留携带等位基因B的个体,则能提高5岁甘南牦牛眼肌面积。

李海梅,何胜华,刘天一,马莺[10](2009)在《牦牛乳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牦牛乳被称为天然的浓缩乳,是西藏高原地区人们的主要食品。着重阐述了牦牛乳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泌乳性能等。与牛乳、山羊乳和水牛乳的物理化学特性对比分析,牦牛乳在物理特性上牦牛乳呈现比重高,冰点低的特点。在化学特性上牦牛乳呈现脂肪、蛋白质、乳糖等干物质均高于牛乳、山羊乳,而与水牛乳相似的特点。另外,牦牛乳中含有十五碳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烯酸等功能性脂肪酸,而在牛乳中却没有。因此,牦牛乳较适合制作一些高端的乳制品。但是牦牛乳制品至今仍然为传统的几种产品如曲拉、酸油等,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为更好地开发利用牦牛乳,应对其物理化学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1/2野血牦牛乳蛋白多态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野血牦牛乳蛋白多态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牦牛ACACA基因遗传特征及其对乳、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牛乳、肉品质遗传研究概况
        1.1 乳品质遗传研究
        1.2 乳中脂肪酸遗传研究
        1.3 胴体及肉品质遗传研究
        1.4 牦牛乳、肉品质及脂肪酸遗传研究
    2 DNA甲基化概述
        2.1 DNA甲基化
        2.2 DNA甲基化的生物学功能
        2.3 DNA甲基化研究方法
        2.4 脂肪组织中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3 ACACA基因研究进展
        3.1 ACACA基因结构与定位
        3.2 ACACA基因功能
        3.3 ACACA基因突变与乳、肉品质及乳脂肪酸组成相关性研究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1.1 组织样采集
        1.2 血样采集及乳、肉样品
    2 试剂及仪器设备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设备
    3 试验方法
        3.1 牦牛ACACA基因组织表达检测
        3.2 牦牛ACAC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检测
        3.3 乳、肉品质性状及脂肪酸含量测定
        3.4 牦牛ACACA基因突变检测
    4 数据分析
        4.1 qRT-PCR结果分析
        4.2 甲基化结果统计
        4.3 遗传多态性及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天祝白牦牛ACACA基因组织表达分析
    2 天祝白牦牛皮下脂肪组织ACACA基因甲基化模式分析
        2.1 牦牛ACACA基因生物信息学预测
        2.2 牦牛ACACA基因PCR产物琼脂糖电泳检测
        2.3 牦牛皮下脂肪组织ACAC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检测
        2.4 牦牛脂肪组织ACACA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甲基化水平相关性分析
    3 牦牛ACACA基因突变及其对乳、肉品质的影响
        3.1 牦牛ACACA基因SSCP检测
        3.2 牦牛ACACA基因等位基因序列比对
        3.3 牦牛ACACA基因检测区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
        3.4 甘南牦牛ACACA基因突变与乳质性状及脂肪酸含量相关分析
        3.5 甘南牦牛ACACA基因突变与胴体及肉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天祝白牦牛ACACA基因表达存在年龄及组织差异
    2 不同年龄牦牛皮下脂肪组织ACACA基因PI启动子区甲基化存在差异
    3 牦牛皮下脂肪组织ACACA基因PI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负相关
    4 牦牛ACACA基因多态性丰富
    5 甘南牦牛ACACA基因突变影响乳、肉品质性状及脂肪酸含量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2)牦牛STAT5A和THRSP基因组织表达及其突变对乳、肉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牛产乳及产肉性能分子遗传研究
        1.1 牛产乳性能分子遗传研究
        1.2 牛胴体及肉质性状分子遗传研究
    2 本研究检测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2.1 STAT5A基因研究进展
        2.1.1 STATs家族成员及功能
        2.1.2 STAT5A分子结构
        2.1.3 STAT5A基因突变与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2.2 THRSP基因研究进展
        2.2.1 THRSP基因结构与定位
        2.2.2 THRSP基因突变与乳品质、胴体及肉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样品采集
        1.2 仪器设备
        1.3 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牦牛乳、肉品质测定
        2.2 牦牛STAT5A和 THRSP基因组织表达
        2.2.1 组织样总RNA提取
        2.2.2 组织样总RNA浓度与纯度检测
        2.2.3 组织样总RNA质量评估
        2.2.4 组织样c DNA合成
        2.2.5 qRT-PCR
        2.3 牦牛STAT5A和 THRSP基因混合池测序
        2.3.1 牦牛基因组DNA提取
        2.3.2 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2.4 牦牛STAT5A和 THRSP基因PCR-SSCP检测
        2.4.1 PCR扩增
        2.4.2 SSCP分析
        2.4.3 测定等位基因序列
    3 数据分析
        3.1 STAT5A和 THRSP基因组织表达分析
        3.2 STAT5A和 THRSP基因突变及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
        3.3 STAT5A和 THRSP基因与乳、肉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STAT5A和 THRSP基因在牦牛组织表达
        1.1 RNA浓度与质量检测
        1.2 目的基因PCR产物琼脂糖检测
        1.3 牦牛STAT5A和 THRSP基因组织表达
        1.3.1 甘南牦牛STAT5A基因的组织表达
        1.3.2 甘南牦牛THRSP基因的组织中表达
    2 牦牛STAT5A和 THRSP基因混合池测序分析
    3 牦牛STAT5A和 THRSP基因多态性分析
        3.1 STAT5A和 THRSP基因PCR扩增
        3.2 STAT5A和 THRSP基因SSCP检测
        3.3 牦牛STAT5A基因突变位点测定
        3.4 牦牛THRSP基因突变位点测定
        3.5 牦牛STAT5A基因遗传多态性
        3.5.1 牦牛STAT5A基因intron3-intron4 区遗传多态性
        3.5.2 牦牛STAT5A基因exon5-intron5 区遗传多态性
        3.5.3 牦牛STAT5A基因exon8-intron8 区遗传多态性
        3.5.4 STAT5A基因intron9-exon10 区遗传多态性
        3.5.5 STAT5A基因3'UTR区遗传多态性
        3.6 牦牛THRSP基因遗传多态性
    4 甘南牦牛STAT5A基因突变与乳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4.1 甘南牦牛STAT5A基因intron3-intron4 区突变与乳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4.2 甘南牦牛STAT5A基因exon5-intron5 区突变与乳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4.3 甘南牦牛STAT5A基因intron9-exon10 区突变与乳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4.4 甘南牦牛STAT5A基因3’UTR区突变与乳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5 甘南牦牛THRSP基因突变与乳品质及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牦牛STAT5A及 THRSP基因组织表达存在差异
    2 牦牛STAT5A和 THRSP基因检测区域存在多态性
    3 STAT5A基因突变影响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
    4 THRSP基因突变影响牦牛胴体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高原牦牛胎儿HIF-1α基因在不同组织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牦牛的研究进展
        1.1.1 牦牛的起源
        1.1.2 牦牛的分类
    1.2 青藏高原牦牛低氧适应的研究进展
        1.2.1 低氧对高原牦牛解剖结构的影响
        1.2.2 低氧对高原牦牛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1.2.3 低氧对高原牦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3 低氧诱导因子的研究进展
        1.3.1 低氧诱导因子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
        1.3.2 低氧对低氧诱导因子表达调控的影响
    1.4 胎盘组织的研究进展
        1.4.1 胎盘组织的发生过程
        1.4.2 低氧对胎盘组织的影响
        1.4.3 低氧对胎盘生长因子表达调控的影响
    1.5 牛胎儿期的划分与发育过程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高原牦牛妊娠四月龄胎盘组织学特征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样品采集
        2.2.2 主要试剂与器材
    2.3 试验方法
        2.3.1 H.E染色实验方法
        2.3.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验方法
    2.4 数据处理
    2.5 试验结果
        2.5.1 H.E染色结果
        2.5.2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
    2.6 讨论
第3章 高原牦牛胎儿组织中HIF-1αmRNA表达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样品采集
        3.2.2 仪器与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目的(内参)基因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3.3.2 牦牛胎儿组织总RNA的提取并检测
        3.3.3 cDNA第一链的合成和普通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
        3.3.4 RT-qPCR反应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
        3.5.1 海晏牦牛胎儿不同组织中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
        3.5.2 泽库牦牛胎儿不同组织中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
        3.5.3 高原牦牛胎儿相同组织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
    3.6 讨论
第4章 高原牦牛胎儿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
        4.2.1 样品采集
        4.2.2 试剂与器材
    4.3 实验方法
    4.4 数据处理
    4.5 Western Blot试验结果
        4.5.1 海晏牦牛胎儿组织中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
        4.5.2 泽库牦牛胎儿组织中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
        4.5.3 高原牦牛胎儿相同组织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
    4.6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牦牛血抗氧化肽的抗缺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牦牛低氧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1.2 抗氧化类物质的抗缺氧作用研究进展
        1.2.1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缺氧作用
        1.2.2 红景天的抗缺氧作用
        1.2.3 人参的抗缺氧作用
        1.2.4 抗氧化剂的抗缺氧作用
        1.2.5 食源性抗氧化肽的抗缺氧作用
        1.2.6 其他抗缺氧活性物质
    1.3 血液蛋白源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1.3.1 血液蛋白源的抗氧化肽
        1.3.2 血液蛋白源的血压抑制肽
        1.3.3 血液蛋白源的抗菌肽
        1.3.4 血液蛋白源的其他生物活性肽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牦牛血抗氧化肽的制备
    2.1 材料与设备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2.2.2 牦牛血抗氧化肽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2.2.3 牦牛血抗氧化肽抗氧化活性的验证
        2.2.4 牦牛血抗氧化肽肽段组成及其序列测定
        2.2.5 牦牛血抗氧化肽氨基酸组成的测定
        2.2.6 牦牛血抗氧化肽体外物理化学稳定性测定
        2.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超滤分级对牦牛血抗氧化肽抗氧化活性影响
        2.3.2 牦牛血抗氧化肽抗氧化活性的验证分析
        2.3.3 牦牛血抗氧化肽肽段组成及其序列分析
        2.3.4 牦牛血抗氧化肽氨基酸组成分析
        2.3.5 牦牛血抗氧化肽体外物理化学稳定性分析
    2.4 讨论
        2.4.1 超滤分级对牦牛血抗氧化肽抗氧化活性影响
        2.4.2 牦牛血抗氧化肽体外物理化学稳定性
    2.5 小结
第三章 牦牛血抗氧化肽抗氧化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3.1 材料与设备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及步骤
        3.2.1 小鼠喂养
        3.2.2 小鼠体重的测定
        3.2.3 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指标的测定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3.2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讨论
        3.4.1 关于牦牛血抗氧化肽使用剂量问题
        3.4.2 牦牛血抗氧化肽体内抗氧化能力
    3.5 小结
第四章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缺氧H9c2 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4.1 材料与设备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及步骤
        4.2.1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细胞毒性的评估
        4.2.2 物理缺氧模型的建立
        4.2.3 指标测定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浓度牦牛血抗氧化肽对细胞毒性的评估
        4.3.2 不同缺氧时间对H9c2 细胞活力的影响
        4.3.3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缺氧细胞存活率和LDH释放量的影响
        4.3.4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缺氧细胞凋亡的影响
        4.3.5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缺氧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4.3.6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缺氧细胞线粒体内Cyt-c释放的影响
        4.3.7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缺氧细胞p-Akt、Akt、Survivin表达的影响
        4.3.8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缺氧细胞Caspase-3/-9 的影响
        4.3.9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缺氧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4.3.10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缺氧细胞T-AOC、TNF-α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牦牛血抗氧化肽抗缺氧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5.1 材料与设备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及步骤
        5.2.1 小鼠喂养
        5.2.2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存活实验
        5.2.3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实验
        5.2.4 常压缺氧小鼠模型的建立
        5.2.5 指标测定
        5.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的影响
        5.3.2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常压密闭缺氧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5.3.3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小鼠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5.3.4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常压缺氧小鼠脑/心肌脂质过氧化保护作用
        5.3.5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常压缺氧小鼠抗氧化防御体系的保护作用
        5.3.6 牦牛血抗氧化肽对常压缺氧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附录1

(5)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制备工艺的优化及抗缺氧活性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的制备及指标测定
        1.3.1. 1 培养基的配制与菌液制备
        1.3.1. 2 菌酶联合制备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
        1.3.1. 3 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1.3.1. 4 氨基酸组分的分析
        1.3.2 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抗氧化活性的分析
        1.3.2. 1 体外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1.3.2. 2 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抗氧化活性的验证
        1.3.2. 3 蛋白酶K验证实验
        1.3.3 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耐缺氧活性的初探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子量分布
    2.2 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的氨基酸组成
    2.3 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分析
        2.3.1 不同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对·OH的IC50值
        2.3.3 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抗氧化活性的验证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6)牦牛血低聚肽对缺氧介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细胞株与分组
    1.4 试验方法
        1.4.1 细胞缺氧模型的建立
        1.4.2 指标测定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牦牛血低聚肽对缺氧H9c2细胞存活率和LDH释放量的影响
    2.2 牦牛血低聚肽对缺氧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
    2.3 牦牛血低聚肽对缺氧H9c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2.4 牦牛血低聚肽对缺氧H9c2细胞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
    2.5 牦牛血低聚肽对缺氧H9c2细胞中p-Akt、Akt、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
    2.6 牦牛血低聚肽对缺氧H9c2细胞中Caspase-3与Caspase-9表达的影响
    2.7 牦牛血低聚肽对缺氧H9c2细胞中P13K、AKt、Caspase-3、Caspase-9、HIF-1α基因表达的影响
    2.8 牦牛血低聚肽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AOC、TNF-α的影响
3 结论

(7)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乳品质性状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乳质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遗传研究
        1.1 参与泌乳调控的乳质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1.1 PRL基因
        1.1.2 STAT5a基因
        1.1.3 GH基因
        1.2 乳蛋白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1.3 乳脂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1.3.1 脂肪酸合成相关功能基因
        1.3.2 甘油三酯合成相关功能基因
    2 本研究检测的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2.1 DGAT1基因结构和定位
        2.2 DGAT1作用机制及功能
        2.3 DGAT1基因突变与乳质性状相关性研究
    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血样采集
        1.2 乳样采集
        1.3 组织样采集
    2 仪器设备及试剂
        2.1 主要仪器设备
        2.2 主要试验试剂及配制
        2.2.1 主要试验试剂
        2.2.2 提取试剂及配制
    3 试验方法
        3.1 牦牛乳品质性状测定
        3.2 牦牛基因组DNA提取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
        3.3.1 总RNA提取前期处理
        3.3.2 总RNA的提取
        3.3.3 RNA浓度、纯度检测
        3.3.4 RNA质量检测
        3.3.5 cDNA合成
        3.3.6 实时荧光定量PCR
        3.4 DNA混合池测序
        3.5 PCR-SSCP分析
        3.5.1 PCR扩增
        3.5.2 SSCP电泳
        3.5.3 等位基因序列测定
        3.6 数据统计分析
        3.6.1 荧光定量结果分析
        3.6.2 遗传多态性及相关性分析
        3.6.3 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牦牛DGAT1基因组织表达
        1.1 总RNA提取浓度及质量检测
        1.2 目的基因PCR产物琼脂糖电泳检测
        1.3 牦牛DGAT1基因组织表达量测定
    2 牦牛DGAT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牦牛DGAT1基因CDS区序列比对分析
        2.2 牦牛DGAT1氨基酸序列
        2.3 牦牛DGAT1氨基酸序列理化特性预测
        2.4 牦牛DGAT1蛋白亲水性/疏水性预测
        2.5 牦牛DGAT1蛋白序列跨膜区预测与分析
        2.6 牦牛DGAT1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与分析
        2.7 牦牛DGAT1氨基酸序列信号肽预测
        2.8 牦牛DGAT1二级结构预测
    3 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分析
        3.1 DGAT1基因PCR产物琼脂糖电泳检测
        3.2 DGAT1基因SSCP检测
        3.3 牦牛DGAT1基因等位基因序列测定及比对
        3.3.1 DGAT1基因3'-UTR区等位基因序列测定及比对
        3.3.2 DGAT1基因intron5-exon7区等位基因序列测定及比对
        3.3.3 DGAT1基因exon8区引物等位基因序列测定及比对
        3.3.4 DGAT1基因intron15-exon17区等位基因序列测定及比对
        3.4 牦牛DGAT1基因遗传多态性
        3.4.1 牦牛DGAT1基因3'-UTR区遗传多态性
        3.4.2 牦牛DGAT1基因intron5-exon7区遗传多态性
        3.4.3 牦牛DGAT1基因exon8区遗传多态性
        3.4.4 牦牛DGAT1基因intron15-exon17区遗传多态性
    4 甘南牦牛DGAT1基因单倍型连锁分析
    5 甘南牦牛DGAT1基因突变及单倍型对乳质性状的影响
        5.1 甘南牦牛DGAT1基因3'-UTR区突变与乳质性状关联分析
        5.2 甘南牦牛DGAT1基因intron5-exon7区突变与乳质性状关联分析
        5.3 甘南牦牛DGAT1基因intron15-exon17区突变与乳质性状关联分析
        5.4 甘南牦牛DGAT1基因单倍型与乳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牦牛DGAT1基因存在组织表达差异
    2 牦牛DGAT1蛋白结构及功能预测
    3 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较丰富
    4 牦牛DGAT1基因3'-UTR及intron15-exon17区突变影响乳质性状
    5 DGAT1基因单倍型影响牦牛乳品质性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8)牦牛KRTAP6、FASN基因多态性及FASN基因突变与乳品质性状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牦牛分子遗传研究概况
        1.1 牦牛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
        1.2 牦牛重要经济性状分子遗传研究
    2 绒毛性状候选基因研究概况
        2.1 角蛋白基因
        2.2 KRTAPs基因的结构特点、表达和定位
        2.2.1 KRTAPs基因的结构特点
        2.2.2 KAPs基因的表达
        2.2.3 KRTAP基因定位
        2.3 高甘氨酸/酪氨酸(HGT-KRTAPs)基因家族
        2.3.1 高甘氨酸/酪氨酸(HGT-KRTAPs)基因家族研究现状
        2.3.2 高甘氨酸/酪氨酸(HGT-KRTAPs)基因家族与毛性状相关性研究进展
    3 乳脂性状候选基因研究概况
    4 本研究候选基因研究概况
        4.1 KRTAP6家族基因
        4.2 FASN基因
        4.2.1 FASN蛋白结构及作用机制
        4.2.2 FASN基因与泌乳性状关联性研究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验试剂与配制方法
    2 试验方法
        2.1 牦牛乳品质性状的测定
        2.2 基因组DNA的提取
        2.3 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2.4 PCR-SSCP检测
        2.4.1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配制
        2.4.2 SSCP电泳
        2.4.3 银染
        2.5 等位基因的测定
    3 数据统计分析
        3.1 统计分析软件
        3.2 群体遗传学分析
        3.2.1 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
        3.2.2 纯合度(Ho)和杂合度(He)
        3.2.3 有效等位基因数(Ne)
        3.2.4 多态信息含量(PIC)
        3.3 候选基因突变与乳品质性状测定值相关分析
        3.4 连锁不平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牦牛KRTAP6及FASN基因PCR扩增
    2 牦牛KRTAP6和FASN基因SSCP检测
        2.1 牦牛KRTAP6家族基因SSCP检测
        2.2 牦牛FASN基因SSCP检测
    3 牦牛KRTAP6和FASN基因等位基因序列比对
        3.1 牦牛KRTAP6-1 基因编码区等位基因及氨基酸序列比对
        3.2 牦牛KRTAP6-2 基因编码区等位基因及氨基酸序列比对
        3.3 牦牛KRTAP6-4 基因编码区等位基因及氨基酸序列比对
        3.4 牦牛FASN基因启动子区等位基因序列比对
        3.5 牦牛FASN基因第34外显子等位基因序列比对
    4 各类群牦牛KRTAP6家族基因和FASN基因多态性分析
        4.1 牦牛KRTAP6家族基因多态性
        4.2 牦牛FASN基因启动子及第34外显子区多态性
    5 不同物种KRTAP6-1 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
    6 牦牛KRTAP6家族基因染色体定位预测与聚类分析
    7 牦牛FASN基因启动子与第34外显子单倍型及连锁分析
    8 甘南牦牛FASN基因突变与乳品质性状关联分析
        8.1 甘南牦牛FASN基因启动子区突变与乳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8.2 甘南牦牛FASN基因第34外显子突变与乳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8.3 甘南牦牛FASN基因启动子-exon34单倍型与乳品质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牦牛KRTAP6家族基因多态性丰富
    2 不同物种间KRTAP6家族基因多态程度有较大差异
    3 部分牦牛群体KRTAP6家族基因检测区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
    4 牦牛KRTAP6家族基因的定位分析
    5 牦牛KRTAP6-1 基因外显子区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6 牦牛FASN基因启动子及第34外显子区序列特征分析
    7 FASN基因启动子和第34外显子区突变影响甘南牦牛乳脂率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9)牦牛ANK1基因多态性与胴体和肉质性状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牛胴体及肉质性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1.1 牛的胴体及肉质性状
        1.2 牛胴体及肉质性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1.2.1 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
        1.2.2 钙蛋白酶家族基因
        1.2.3 生肌调节因子家族基因
        1.2.4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
        1.2.5 其它候选基因
        1.3 牦牛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2 锚蛋白(ANK)研究进展
        2.1 锚蛋白及其功能
        2.2 锚蛋白结构
        2.3 锚蛋白异构体
        2.3.1 锚蛋白 R(AnkR)
        2.3.2 锚蛋白 B(AnkB)
        2.3.3 锚蛋白 G(AnkG)
        2.4 锚蛋白与细胞骨架蛋白和细胞膜蛋白的相互作用
        2.5 ANK1 基因与胴体及肉质关系的研究
    3 PCR-SSCP 技术
        3.1 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3.2 PCR-SSCP
        3.2.1 PCR-SSCP 技术的创立
        3.2.2 PCR-SSCP 原理
        3.2.3 PCR-SSCP 的操作
        3.2.4 影响 PCR-SSCP 稳定性的因素
        3.2.5 PCR-SSCP 与动物分子育种
        3.2.6 PCR-SSCP 的优势和不足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设备及试剂
        1.2.1 试验仪器及设备
        1.2.2 主要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甘南牦牛胴体及肉质性状测定
        1.3.2 基因组 DNA 提取
        1.3.3 PCR 扩增体系
        1.3.3.1 引物设计
        1.3.3.2 PCR 扩增体系
        1.3.3.3 PCR 扩增产物检测
        1.3.4 PCR 扩增产物 SSCP 分析
        1.3.5 ANK1 等位基因的克隆测序
        1.4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牦牛 ANK1 基因的 PCR-SSCP 分析
        1.1 牦牛 ANK1 基因的 PCR 扩增
        1.2 牦牛 ANK1 基因 PCR-SSCP 分析
    2 牦牛及普通牛 ANK1 等位基因序列比对
        2.1 牦牛及普通牛 ANK1 基因 P1 引物扩增区等位基因序列比对
        2.2 牦牛及普通牛 ANK1 基因 P2 引物扩增区等位基因序列比对
        2.3 牦牛及普通牛 ANK1 基因 P3 引物扩增区等位基因序列比对
    3 牦牛 ANK1 基因遗传多态性
        3.1 牦牛 ANK1 基因启动子区遗传多态性
        3.2 牦牛 ANK1 基因第 1 外显子-第 1 内含子区遗传多态性
    4 甘南牦牛 ANK1 基因突变与胴体和肉质性状关联分析
        4.1 甘南牦牛 ANK1 基因启动子突变与胴体和肉质性状关联分析
        4.2 甘南牦牛 ANK1 基因第 1 外显子-第 1 内含子突变与胴体及肉质性状关联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牦牛 ANK1 启动子区突变改变转录因子结合序列
    2 牦牛 ANK1 基因第 1 外显子-第 1 内含子区多态性丰富
    3 甘南牦牛 ANK1 基因启动子区突变影响胴体及肉质性状
    4 甘南牦牛 ANK1 基因第 1 外显子-第 1 内含子突变影响其眼肌面积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10)牦牛乳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牦牛乳的物理特性
2 牦牛乳的化学特性
    2.1 牦牛乳的基本组成
    2.2 牦牛乳蛋白质
        2.2.1 一般特性
        2.2.2 氮分布
        2.2.3 酪蛋白
        2.2.4 乳清蛋白
    2.3 牦牛乳脂肪
        2.3.1 牦牛乳脂肪的一般特性
        2.3.2 脂肪酸
    2.4 矿物质和维生素
    2.5 牦牛乳的凝乳特性
3 牦牛的泌乳性能
    3.1 泌乳时间
    3.2 泌乳量
    3.3 各地牦牛的产乳性能
4 牦牛乳的风味
5 牦牛乳制品
6 展望

四、1/2野血牦牛乳蛋白多态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牦牛ACACA基因遗传特征及其对乳、肉品质的影响[D]. 石学红.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2]牦牛STAT5A和THRSP基因组织表达及其突变对乳、肉品质的影响[D]. 陈彦丽.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3]高原牦牛胎儿HIF-1α基因在不同组织表达的研究[D]. 李凤. 青海大学, 2019(04)
  • [4]牦牛血抗氧化肽的抗缺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肖岚.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7)
  • [5]牦牛血抗氧化低聚肽制备工艺的优化及抗缺氧活性的初探[J]. 肖岚,何佩云,谢巧,杜昕,李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13)
  • [6]牦牛血低聚肽对缺氧介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及其作用机制[J]. 肖岚,李诚,程小平,杜昕. 食品与机械, 2019(03)
  • [7]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乳品质性状关联研究[D]. 高小莉.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9)
  • [8]牦牛KRTAP6、FASN基因多态性及FASN基因突变与乳品质性状关联研究[D]. 石斌刚.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2)
  • [9]牦牛ANK1基因多态性与胴体和肉质性状关联分析[D]. 陈海青. 甘肃农业大学, 2013(05)
  • [10]牦牛乳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进展[J]. 李海梅,何胜华,刘天一,马莺. 中国乳品工业, 2009(08)

标签:;  ;  ;  ;  ;  

1/2野生血牦牛乳蛋白多态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