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饮料长期储存技术条件

酸奶饮料长期储存技术条件

一、酸奶饮料长期贮存的技术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李月华[1](2015)在《LAMP与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酸奶中葡糖杆菌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作为醋酸菌科的三大重要菌属之一,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非致病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葡糖杆菌属在食品药品工业生产行业中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维生素C的合成、合成纤维素及米格列醇等应用方面成为科研领域的焦点。虽然葡糖杆菌属的应用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酸奶生产中葡糖杆菌属的存在也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很多报道证实,醋酸菌污染酸奶导致乳制品变色、过酸化等不良反应,成为酸奶生产企业的一大难题。因此,建立一种及时有效的检测生产过程中的醋酸菌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这两种体外核酸扩增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被同时应用于本研究中来检测葡糖杆菌属。本研究在GenBank中选取葡糖杆菌的16S rRNA X73820序列,BLAST在线验证序列特异性,然后进行LAMP引物设计,结合引物分析软件和实验最终筛选出一组引物;两条外引物F3、B3被应用于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扩增。本研究建立的葡糖杆菌LAMP检测体系为:2.0 mmol/L MgCl2,5.0 mmol/L dNTPs,FIP和BIP各1.4μmol/L,F3和B3各0.2μmol/L,1.0μL的Bst DNA聚合酶大片段,10×Bst DNA聚合酶反应缓冲液(20 mmol/L Tris-HCl(pH 8.8),10 mmol/L KCl,10 mmol/L(NH4)2SO4,2 mmol/L MgCl2,0.1%Triton X-100),2.0μL DNA模板,用灭菌蒸馏水补足25.0μL体系。61℃保温40 min后80℃保温5 min终止反应。通过三种产物检测方法(离心沉淀法、凝胶电泳法、SYBR GREENⅠ染料分析法)的比较,最终认为染料分析法可直观灵敏的检测LAMP扩增产物。对这两种方法用包括葡糖杆菌在内的21株菌株进行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检测出3株葡糖杆菌,剩余的18种非葡糖杆菌检测结果为阴性。用SYBR GREENⅠq RT-PCR方法定量检测葡糖杆菌的标准曲线为Y=-3.411X+36.034,相关系数R2=0.9968。LAMP和qRT-PCR检测葡糖杆菌培养液的灵敏度都能达到75CFU/mL,而检测人工污染样品的检出限结果分别为210 CFU/mL和21 CFU/mL,两种方法都能成功的检出模拟样品中的葡糖杆菌。结果表明,LAMP和qRT-PCR两种方法检测葡糖杆菌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这两种技术均可应用于酸乳企业葡糖杆菌的快速检验。

孙书静[2](2015)在《酸奶饮料长期贮存的技术条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阐述了酸奶饮料这一广受喜爱的饮品在制作过程中,如何控制温度、PH值、均质、时间等相关参数和技术条件,达到在不同温度下长期储存的目的。

李莹[3](2014)在《中国食品安全及其监管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安天下安,食安需多方综合治理,但政府要加倍严管。严管要靠体制机制,更要靠制度。当今世界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研究中国食品安全及其监管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二是研究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构建与完善问题。全文共设以下7章:第1章导论。主要分析国际国内食品安全形势与历史背景,论证论文选题的必要性及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对国内外研究食品安全及其监管制度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述评,指明研究的进展状况及待突破的难点问题,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及重点问题。第2章中国食品安全及其监管制度的相关范畴与主要理论基础。1.食品、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监管成本、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等相关范畴内涵界定。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食品安全及其监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农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基础的理论;(2)人口与劳动力再生产理论;(3)消费经济学理论。3.西方经济学关于食品安全及其监管的主要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经纪人”假设理论;(2)信息不对称理论;(3)政府规划理论;(4)制度经济学理论。第3章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成因及艰巨性分析。1.当今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主要表现及特点:(1)运动式监管;(2)分段式监管;(3)部门式监管;(4)多头交叉监管;(5)以罚代管。2.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失控与无效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1)食品生产者方面的原因分析;(2)食品流通方面的原因分析;(3)食品消费方面的原因分析。3.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艰巨性与复杂性的经济学分析。主要包括:(1)食品生产与消费的信息不对称性;(2)食品生产与流通的过度分散性;(3)食品添加剂的模糊性;(4)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与食品监管者之间的多维博弈。第4章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述评及启示与借鉴。主要有:1.发达国家(美、英、法、德)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述评;2.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经验借鉴。第5章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合理化。主要包括:1.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在科学评价机制之上;2.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沿革与创新;3.中国食品监管组织机构优化与创新。第6章“经济人”自利本性与中国食品安全法制化。主要包括:1.“经济人”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用性;2.中国食品“经济人”的本性分析;3.食品“经济人”自利本性的法律规制;4.将食品安全全程法制化。第7章健全与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若干对策建议。这主要包括:1.制度监管食品安全的功能与作用;2.强化中国公共的食品安全主体的责任制度;3.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各种制度建设。具体建议为:(1)健全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政府监管责任;(2)完善政府监管协调及应急处置制度;(3)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及“红”、“黑”名单制度;(4)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与有奖举报制度;(5)实现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网络化。

王兴华[4](2006)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针对食品安全领域内一些重要的分析测试课题,开展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研制了两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和与其相应的检测方法、技术,具有显着的实用价值。 研制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便携式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可以用于食品中农药残毒、甲醛、二氧化硫、亚硝酸盐和吊白块含量的现场快速测定。该仪器采用集束式LED光源/单色器,解决了传统分光检测系统存在的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性能下降的问题。应用所研制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测定了多种食品的甲醛和亚硝酸盐含量,并通过快速样品前处理方法,将检测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测定结果与农业部标准方法和国家标准方法相比无显着差异。 开发了一套功能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监控网络信息系统,配合本工作中研制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可用于质量监督和工商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日常监控工作。 研制了一种采用固定光栅分光、CCD检测的小型光谱检测模块,并基于该模块开发出一种小型全谱分光光度计,可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该仪器采用高速嵌入式微处理器,CCD的积分时间最小可达2ms,可通过全速USB接口与PC机通讯。采用所研制的小型全谱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多种保健品钙片和饮料的过氧化氢含量,并通过改进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和显色条件,将检测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

于丽萍[5](2000)在《酸奶饮料长期贮存的技术条件》文中认为

潘太安,徐桂花,张惠玲,高飞云[6](1994)在《发酵酸奶粉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冷冻升华干燥法生产酸奶粉,耗热少、不发生加热臭,可最大限度地保存酸奶中的乳酸活菌数和各种营养素,尤其热敏性营养素。酸奶粉含蛋白质16.48%,脂肪16.20%,糖34.53%,每g含活乳酸菌704O00个,可常温保存。用10~40℃的温开水按1:5冲调,营养价值、风味与普通发酵酸奶近似,现冲现饮,食用方便。

潘太安,徐桂花,张惠玲[7](1993)在《发酵酸奶粉的研制》文中指出酸奶粉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兼有保健、营养、美容等效能,便于运输和保存。采用冷冻升华干燥法生产,耗热少、不发生加热臭,可最大限度地保存酸奶中的乳酸活菌数和各种营养素,尤其热敏性营养素。经分析,酸奶粉含蛋白质16.48%,脂肪16.20%,糖34.53%,每克含活乳酸菌704000个,可常温保存。用10~40℃的温开水按1:5冲调,其营养价值、风味与普通发酵酸奶近似,现冲现饮,食用方便。

二、酸奶饮料长期贮存的技术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酸奶饮料长期贮存的技术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1)LAMP与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酸奶中葡糖杆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立题背景及意义
    1.2 葡糖杆菌属简介
        1.2.1 葡糖杆菌的现状
        1.2.2 葡糖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2.3 生产工业中葡糖杆菌的应用
        1.2.4 葡糖杆菌的污染现状及酸奶中的污染途径
    1.3 葡糖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
        1.3.2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1.4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及应用
        1.4.1 LAMP方法概述
        1.4.2 LAMP法的基本原理
        1.4.3 LAMP法引物设计要素
        1.4.4 LAMP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5 SYBRGreen I实时荧光PCR技术
        1.5.1 实时荧光定量PCR概述
        1.5.2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
        1.5.3 荧光染料SYBR Green I
        1.5.4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6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试验菌株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菌的培养计数
        2.2.2 细菌DNA的提取
    2.3 LAMP和qRT-PCR主要操作程序
        2.3.1LAMP反应引物设计
        2.3.2 LAMP反应体系和程序
        2.3.3 qRT-PCR体系和程序
    2.4 引物特异性的检测
        2.4.1 LAMP引物特异性研究
        2.4.2 q RT-PCR引物特异性研究
    2.5 LAMP反应条件优化
        2.5.1 LAMP反应最适温度的选择
        2.5.2 LAMP反应中dNTPs浓度的筛选
        2.5.3 LAMP反应中Mg2+浓度优化
        2.5.4 LAMP反应中时间的优化
        2.5.5 LAMP反应中引物对LAMP反应的影响
    2.6 LAMP扩增产物的结果分析
        2.6.1LAMP产物离心沉淀分析
        2.6.2LAMP扩增产物添加SYBR Green I染料分析
        2.6.3LAMP扩增产物酶切结果分析
    2.7 qRT-PCR扩增产物的结果分析
        2.7.1 q RT-PCR扩增过程的实时荧光曲线
        2.7.2 q RT-PCR扩增产物的溶解曲线分析
    2.8 葡糖杆菌纯菌液的灵敏度研究
        2.8.1LAMP方法对葡糖杆菌灵敏度的确定
        2.8.2 q RT-PCR反应的灵敏度检测
        2.8.3 q RT-PCR扩增的标准曲线分析
        2.8.4 PCR反应的灵敏度检测
    2.9 人工污染酸奶中葡糖杆菌DNA模板提取方法的比较
        2.9.1 普通热裂解法
        2.9.2 直接试剂盒法
        2.9.3 CTAB提取基因组DNA
        2.9.4 Triton X-100加热法
    2.10 人工污染酸奶中葡糖杆菌的检出限测定
        2.10.1 LAMP法检测人工污染葡糖杆菌样品的检出限
        2.10.2 qRT-PCR法检测人工污染葡糖杆菌样品的检出限
    2.11 模拟样品中葡糖杆菌的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LAMP引物特异性的研究
        3.1.1 LAMP方法验证引物特异性研究
        3.1.2 q RT-PCR葡糖杆菌特异性结果
    3.2LAMP反应条件的优化
        3.2.1LAMP方法的最适合温度
        3.2.2 Mg~(2+)浓度的选择
        3.2.3 dNTPs浓度优化
        3.2.4 LAMP反应时间的优化
        3.2.5 引物比的优化
        3.2.6 引物缺省对LAMP反应的影响
        3.2.7 LAMP反应的最佳体系
    3.3 检测葡糖杆菌菌液灵敏度的研究
        3.3.1 LAMP法检测葡糖杆菌的灵敏度
        3.3.2 qRT-PCR检测葡糖杆菌的灵敏度
        3.3.3 qRT-PCR检测葡糖杆菌的标准曲线
    3.4 LAMP扩增产物的分析
        3.4.1 LAMP扩增产物的凝胶成像分析
        3.4.2 可视性焦磷酸镁沉淀结果分析
        3.4.3 SYBR GreenⅠ可视性分析
        3.4.4 LAMP扩增产物酶切结果分析
    3.5 人工污染酸奶中葡糖杆菌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比较
    3.6 人工污染酸奶中测定葡糖杆菌的检出限
        3.6.1 LAMP检测人工污染酸奶中葡糖杆菌的检出限
        3.6.2 qRT-PCR检测人工污染酸奶中葡糖杆菌的检出限
    3.7 检测模拟样品中的葡糖杆菌
4 讨论
    4.1 LAMP方法
        4.1.1LAMP检测葡糖杆菌的方法学评价
        4.1.2LAMP靶基因的确定及引物设计
        4.1.3LAMP产物检测方法进一步研究建议
        4.1.4LAMP方法的防污染措施
    4.2 qRT-PCR方法
        4.2.1 qRT-PCR检测葡糖杆菌的方法学评价
        4.2.2 定量检测
        4.2.3 qRT-PCR方法的溶解曲线分析
    4.3 LAMP方法与qRT-PCR方法的比较
    4.4 进一步检测酸奶中醋酸菌的方法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3)中国食品安全及其监管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食品安全研究述要
        1.2.2 国内食品安全研究文献综述
    1.3 逻辑结构及主要论点
        1.3.1 逻辑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中国食品安全及其监管制度相关范畴与主要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范畴解析
        2.1.1 食品的含义
        2.1.2 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的界定
        2.1.3 食品安全监管的成本解析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
        2.2.1 农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理论
        2.2.2 人口与劳动力再生产理论
        2.2.3 消费经济学理论
    2.3 西方学者关于食品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的主要理论基础
        2.3.1 “经济人”假设理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3 政府规制理论
        2.3.4 制度经济学理论
第3章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成因及艰巨性分析
    3.1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
        3.1.1 运动式监管难以取得持久效果
        3.1.2 分段式监管造成种种盲区和漏洞
        3.1.3 多部门交叉监管导致权力配置的低效
        3.1.4 以罚代管扭曲食品监管的目标与行为
    3.2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失控与无效的原因分析
        3.2.1 食品生产环节方面的原因
        3.2.2 食品流通环节的原因
        3.2.3 食品消费环节的原因
    3.3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艰巨性与复杂性分析
        3.3.1 食品生产与消费信息不对称性
        3.3.2 食品生产与流通过度分散性
        3.3.3 食品添加剂的模糊性
        3.3.4 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与食品监管者的博弈分析
第4章 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述评及启示与借鉴
    4.1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述评
        4.1.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述评
        4.1.2 英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述评
        4.1.3 德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述评
        4.1.4 法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述评
    4.2 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经验借鉴
        4.2.1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制度和管理体系
        4.2.2 构建合理的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模式
        4.2.3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完善之立法理念借鉴
第5章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合理化
    5.1 中国食品安全监机制有效运行必须建立在科学评价机制之上
        5.1.1 中国食品安全评价机制内涵及构成
        5.1.2 中国食品安全评价机制不健全的主要表现
    5.2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沿革与创新
        5.2.1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沿革
        5.2.2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创新
    5.3 中国食品监管组织机构优化
        5.3.1 加强食品监督管理组织对中国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
        5.3.2 中国食品监管组织结构优化与创新
第6章 “经济人”自利本性与中国食品安全法制化
    6.1 “经济人”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
        6.1.1 西方“经济人”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用性
        6.1.2 中国食品“经济人”的本性扭曲
        6.1.3 食品“经济人”疯狂逐利威胁中国食品安全
    6.2 依法查处食品“经济人”的各种违法行为
    6.3 将食品安全全程监督法制化
        6.3.1 建立一套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法律监管制度
        6.3.2 全程法律监管的涵义及重要性
        6.3.3 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法律意识
        6.3.4 提高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能力与水平
第7章 健全与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若干对策建议
    7.1 制度监管是中国食品安全的根本保障
        7.1.1 制度的基本内容
        7.1.2 制度的主要功能
        7.1.3 制度监管对食品安全的重要作用
    7.2 强化中国公共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制度
        7.2.1 企业是中国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
        7.2.2 企业责任主体意识强化
        7.2.3 健全企业食品安全追责制度
    7.3 加强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各种制度建设
        7.3.1 健全组织领导,明确各级政府监管责任
        7.3.2 完善政府监管协调及应急处置制度
        7.3.3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及“红”、“黑”名单制度
        7.3.4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与有奖举报制度
        7.3.5 实现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网络化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4)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意义
        1.1.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1.1.2 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公共卫生因素
        1.1.2.1 食品自身携带有害物质
        1.1.2.2 食品受到外来污染
        1.1.3 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1.1.4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2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法与仪器的发展
        1.2.1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法的发展
        1.2.1.1 食品生物性污染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1.2.1.1.1 细菌和细胞
        1.2.1.1.2 转基因成分
        1.2.1.2 食品化学性污染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1.2.1.2.1 农药、兽药残留
        1.2.1.2.2 有害食品添加剂
        1.2.1.2.3 重金属和有害元素
        1.2.1.3 食品安全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方法
        1.2.2 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发展
        1.2.2.1 实验室类仪器、装置
        1.2.2.2 现场类仪器
        1.2.3 食品安全监控网络信息系统的发展
    1.3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1.4 本工作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第2章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的研制
    2.1 测量原理和硬件结构
        2.1.1 光源系统
        2.1.1.1 LED简介
        2.1.1.2 LED光源的优点
        2.1.1.3 提高 LED发光稳定性的研究
        2.1.1.4 集束式 LED光源/单色器设计
        2.1.2 检测器系统
        2.1.3 比色瓶
        2.1.4 嵌入式控制系统
        2.1.5 用户交互系统
        2.1.6 通讯系统
    2.2 软件部分
        2.2.1 嵌入式控制软件
        2.2.2 PC机软件
    2.3 创新性和性能特点
    参考文献
第3章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的应用
    3.1 水发食品中甲醛含量的现场快速测定
        3.1.1 引言
        3.1.2 实验部分
        3.1.2.1 试剂与仪器
        3.1.2.2 实验方法
        3.1.3 结果与讨论
        3.1.3.1 沉淀剂的选择
        3.1.3.2 提取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3.1.3.3 显色速度和稳定性
        3.1.3.4 测定下限和工作曲线
        3.1.3.5 干扰实验
        3.1.4 样品分析
        3.1.5 水发食品的甲醛本底值及其是否被人为添加甲醛的判断标准
    3.2 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现场快速测定
        3.2.1 引言
        3.2.2 实验部分
        3.2.2.1 试剂与仪器
        3.2.2.2 实验方法
        3.2.3 结果与讨论
        3.2.3.1 提取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3.2.3.2 显色速度和稳定性
        3.2.3.3 测定下限和工作曲线
        3.2.4 样品测定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食品安全监控网络信息系统的研究
    4.1 系统结构
    4.2 软硬件设备
        4.2.1 数据采集部分
        4.2.1.1 Internet方式
        4.2.1.2 GSM方式
        4.2.2 数据存储/处理部分
        4.2.3 用户浏览部分
    4.3 软件技术
        4.3.1 数据采集部分
        4.3.2 数据存储/处理部分
        4.3.2.1 操作系统及服务软件
        4.3.2.2 数据库设计
        4.3.2.3 数据接收程序
        4.3.2.4 短信发送程序
        4.3.2.5 网页生成
        4.3.3 用户浏览部分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线阵电荷祸合器件(CCD)的小型全谱分光光度计的研制
    5.1 小型全谱分光光度计硬件结构
    5.2 电荷耦合器件(CCD)
        5.2.1 CCD基本工作原理与分类
        5.2.1.1 MOS结构
        5.2.1.2 信号电荷的产生—光注入
        5.2.1.3 信号电荷的存储
        5.2.1.4 信号电荷的耦合(转移)
        5.2.1.5 信号电荷的检测
        5.2.2 CCD特性参数
        5.2.2.1 电荷转移效率
        5.2.2.2 驱动频率
        5.2.2.3 量子效率和波长范围
        5.2.2.4 噪声水平
        5.2.2.5 暗电流
        5.2.2.6 动态线性范围和分辨率
    5.3 器件选型
        5.3.1 电荷耦合器件(CCD)
        5.3.2 嵌入式微控制器(MCU)
        5.3.3 模拟/数字(A/D)转换器
        5.3.4 通用串行总线(USB)设备控制器
        5.3.5 LCD模块和按键
        5.3.6 光源和比色皿
    5.4 小型光谱检测模块电学系统
        5.4.1 结构框图
        5.4.2 时序图
        5.4.3 稳定性
    5.5 光学系统
        5.5.1 结构框图
        5.5.2 波长—像素校准
    5.6 软件系统
        5.6.1 嵌入式系统固件
        5.6.1.1 开发过程
        5.6.1.2 启动代码
        5.6.1.3 CCD控制部分
        5.6.1.4 A/D转换器控制部分
        5.6.1.5 USB芯片控制部分
        5.6.1.6 LCD模块控制部分
        5.6.1.7 按键控制部分
        5.6.1.8 在线升级功能
        5.6.2 PC机软件
        5.6.2.1 USB设备驱动程序
        5.6.2.2 应用程序
        5.6.2.3 在线升级程序
    5.7 预热时间及稳定性
    5.8 性能特点
    5.9 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 小型全谱分光光度计应用于食品中过氧化氢的检测
    6.1 小型全谱分光光度计在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中的作用
    6.2 食品中过氧化氢限量和检测方法简介
    6.3 四氯化钛光度法测定钙片中过氧化氢含量
        6.3.1 引言
        6.3.2 实验部分
        6.3.2.1 仪器与试剂
        6.3.2.2 实验方法
        6.3.3 结果与讨论
        6.3.3.1 沉淀剂的选择
        6.3.3.2 提取方法的选择
        6.3.3.3 最佳显色条件的确定
        6.3.3.3.1 吸收光谱
        6.3.3.3.2 酸度的影响
        6.3.3.3.3 显色剂用量和显色时间
        6.3.3.4 测定下限和线性范围
        6.3.3.5 干扰实验
        6.3.3.6 样品分析
        6.3.3.7 对钙片中过氧化氢稳定性的初步探讨
    6.4 PDV光度法测定饮料中过氧化氢含量
        6.4.1 引言
        6.4.2 实验部分
        6.4.2.1 仪器与试剂
        6.4.2.2 实验方法
        6.4.2.2.1 PDV显色剂的合成
        6.4.2.2.2 样品前处理
        6.4.2.2.3 过氧化氢的测定
        6.4.3 结果与讨论
        6.4.3.1 最佳显色条件
        6.4.3.1.1 吸收光谱
        6.4.3.1.2 酸度的影响
        6.4.3.1.3 显色剂用量和显色时间
        6.4.3.2 测定下限和线性范围
        6.4.3.3 干扰实验
        6.4.3.4 样品分析
        6.4.3.5 与四氯化钛光度法测定值的比较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附录

四、酸奶饮料长期贮存的技术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 [1]LAMP与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酸奶中葡糖杆菌的研究[D]. 李月华. 河北农业大学, 2015(02)
  • [2]酸奶饮料长期贮存的技术条件[J]. 孙书静. 黑龙江粮食, 2015(01)
  • [3]中国食品安全及其监管制度研究[D]. 李莹. 吉林大学, 2014(09)
  • [4]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制及其应用[D]. 王兴华. 吉林大学, 2006(10)
  • [5]酸奶饮料长期贮存的技术条件[J]. 于丽萍. 中外轻工科技, 2000(06)
  • [6]发酵酸奶粉的研制[J]. 潘太安,徐桂花,张惠玲,高飞云. 食品科学, 1994(03)
  • [7]发酵酸奶粉的研制[J]. 潘太安,徐桂花,张惠玲. 宁夏农学院学报, 1993(02)

标签:;  ;  ;  ;  ;  

酸奶饮料长期储存技术条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