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化学除草问题及解决办法

玉米地化学除草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玉米田化学除草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常雪,刘文哲,王义生,杜磊,王凤乐,王大川,任文艺,白全江,黄俊霞,张国红,丁岩,赵东芳,杨丽莉,高月波[1](2021)在《东北中西部地区玉米田农药使用现状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15~2018年对东北中西部春玉米区玉米病虫草害防治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玉米田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占农药总使用量的99%以上。吉林省玉米田农药年均用量为3 216.45 g a.i./hm2,内蒙玉米田化学农药年均用量为1 133.44 g a.i./hm2。各类化学农药按照使用量排序依次为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使用量占农药总用量的75%以上。苗后除草剂用量显着低于苗前除草剂用量,选择苗后除草的农户比例和应用面积逐年增加,各类苗后除草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量应用现象。提出通过以草优化配方,减少长残留除草剂用量、明确苗后施药关键时期、升级施药器械、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结合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

张春华,张宗俭,姚登峰,刘开宇[2](2021)在《桶混助剂在玉米田除草剂减施增效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桶混助剂是农药使用时与制剂产品搭配使用、现混现用的一种助剂。玉米田除草剂使用中合理添加桶混助剂能明显提高防治效果。介绍农药桶混助剂的定义、功能,并介绍玉米田化学除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桶混助剂对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施增效作用,展望桶混助剂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市场前景。

蔡光辉[3](2021)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苯唑草酮对玉米幼苗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其苗期易受到杂草的影响而造成减产,合理使用除草剂可以减少药害,确保粮食增产增收。苯唑草酮是一种苯甲酯吡唑酮类除草剂,具有高度安全性、优良选择性、杀草广谱性以及强大兼容性等特点。苯唑草酮对杂草的作用机制已经研究的较为透彻,但玉米幼苗是如何通过调整自身代谢来抵御苯唑草酮影响相关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从代谢组学的角度,通过超高相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玉米幼苗经过不同浓度苯唑草酮除草剂处理后,代谢物和代谢途径的变化,取得了以下的研究成果。首先对玉米田中不同浓度苯唑草酮除草剂处理的玉米幼苗外部形态及杂草长势进行观察。以不同苯唑草酮除草剂后的不同采收间隔的玉米幼苗为研究材料,通过对不同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和仪器条件的正交试验设计,建立了玉米幼苗中代谢物提取方法和分析方法的最优方案:75%甲醇(含1‰甲酸)溶液震荡提取15min的提取方法。对未经除草剂处理的玉米幼苗八个采收间隔的幼苗样品结合所建立的最优提取和分析方法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并对不同生长时期的玉米幼苗代谢物及其代谢量的变化进行探究,不同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了58种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和VIP(Variable influence on projection,变量对投影影响)值>1的筛选方法共选出了9种差异代谢物,并发现这些物质可能对能量产生和抗逆能力的提升有较大的关系。通过对相同采收间隔的不同浓度除草剂处理的玉米幼苗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通过筛选和研究差异较大的代谢物,探究苯唑草酮对玉米幼苗代谢物的影响。不同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了90余种代谢物,并筛选出了包括5种有机酸、3种脂类、3种醇类、2种氨基酸、4种卟啉类、1种双萜类、1种维生素、2种酚类、1种醛类、1种胺类和1种糖类在内的24种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也可能对其所构成的代谢通路产生影响。

孙新林[4](2021)在《两种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抗性杂草的防治是当前农田草害治理的技术难点,开发具有多作用机制的除草剂是治理抗性杂草的潜在途径之一。本论文采用多靶标药物设计策略,以HPPD除草剂异恶唑草酮(IFT)和日本Kumai公司报道的N-异丁基苄基酰胺类有丝分裂抑制剂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61个结构新颖的异恶唑酰胺类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除草活性研究。采用小杯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除草活性评价,在10 mg·L-1剂量下,化合物SI-26和SII-23能完全抑制马齿苋和苘麻的根茎生长,作用症状类似于N-异丁基苄基酰胺类有丝分裂抑制剂。采用盆栽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苗前和苗后除草活性,在用量为150 g a.i./ha时,SI-05对稗草和苘麻表现出较好的苗后除草活性,且表现出与异恶唑草酮类似的白化症状。以莱茵衣藻为供试材料进行了外源添加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尿黑酸(HGA)可以逆转SI-05引起的白化症状,说明化合物能够抑制HGA的生成。体外酶活试验结果表明,SI-05的活性体对HPPD酶的EC50值为1.05 u M,证明化合物为HPPD抑制剂。采用分子对接试验研究了SI-05活性体与HPPD的相互作用模式,结果表明:二者的主要作用是配体两个氧原子与Fe2+的共价螯合,以及苯环与受体Phe360和Phe403形成的π-π夹心堆积作用,此外配体氰基还可与受体的Asn261形成氢键作用。2.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过程中的酶是一类重要的除草剂作用靶标,N-(3-氟苄基)-3-甲基苯甲酰胺是本课题组发现的一种新型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抑制剂。本论文以N-(3-氟苄基)-3-甲基苯甲酰胺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56个3-甲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除草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除草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3.13 mg·L-1时,化合物SIII-03和SIII-21可导致稗草和马齿苋茎叶完全白化,而且作用速度比商品化除草剂吡氟酰草胺更快,苗后茎叶喷雾施药1天后叶片即表现出白化症状。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苄胺苯环上取代基的体积和位置对化合物除草活性有着显着影响,在间位和对位引入较小的取代基对除草活性有利,邻位引入取代基导致活性完全丧失;3-甲基苯甲酰基苯环上引入更多取代基导致除草活性降低;改变酰胺侧链长度对除草作用机制有显着影响,N-酰基苯胺衍生物仅表现抑制生长作用,而不表现白化症状。

梁德祺[5](2021)在《硝磺草酮和烟嘧磺隆对玉米田杂草最低有效控制剂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针对玉米田常用的两种除草剂硝磺草酮和烟嘧磺隆对杂草的最低有效控制剂量进行研究,两种药剂分别设置了5种不同处理剂量进行田间施药,通过对杂草的调查及计算得到两种药剂的防效,同时采集不同生长时期的玉米,采用残留检测的分析方法得到两种除草剂的最终残留量和消解数据,进一步得到两种除草剂的残留消解规律,并在玉米成熟后对试验田进行测产。最终,以两种除草剂的最佳田间防效为主要选定标准,通过两种除草剂在玉米中的残留量加以验证,使其在达到最佳防效的同时也达到国内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依此筛选出两种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的最低有效控制剂量,研究结果如下:1、15%硝磺草酮悬浮剂的最低有效控制剂量为146.3 g a.i./hm2。不同处理剂量的田间防除效果存在显着差异,在146.3 g a.i./hm2处理剂量下,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在施药后30 d对杂草总株防效为88.8%,总鲜重防效为89.6%,防除效果最佳。并在此处理剂量下靶区残留量表明:在146.3 g a.i./hm2处理剂量下上部叶片及下部叶片残留量较高,中部叶片次之,根部残留量最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留量逐渐减少,3 d消解率都达到90%以上,3 d之后残留量低于最低检测浓度,残留量达到国内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同时在146.3 g a.i./hm2处理剂量下增产量及增产率最高,每公顷增产250kg,增产率为4.6%。146.3 g a.i./hm2即为15%硝磺草酮悬浮剂的最低有效控制剂量。2、60 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最低有效控制剂量为59.4 g a.i./hm2。不同剂量处理下对玉米田杂草的田间防除效果存在显着差异,在59.4 g a.i./hm2处理剂量下,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在药后30 d对杂草总株防效为88.5%,总鲜重防效为88.3%,防治效果最佳。并在此浓度下靶区残留量表明:在59.4 g a.i./hm2处理浓度下上部叶片及下部叶片残留量较高,中部叶片次之,根部残留量最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残留量逐渐减少,3 d消解率都达到90%以上,3 d之后残留量低于最低检测浓度,残留量达到国内农药残留限定标准,同时在59.4 g a.i./hm2处理剂量下增产量及增产率最高,增产量为每公顷240kg,增产率为4.7%。59.4 g a.i./hm2即为60 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最低有效控制剂量。

于朋[6](2020)在《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及对玉米田主要除草剂的增效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5年以来,我国除草剂使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总量仍比较大,对环境、人畜等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应用农用增效助剂是减少除草剂使用量的重要措施,其通过影响药液的物理性质来增加除草剂的防效,以达到降低除草剂用量的目的。为了获得稳定高效的除草剂增效助剂,本研究按照农药增效助剂的相关标准对椰子油桶混助剂进行筛选,以获得稳定的剂型,进一步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测定了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的增效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酸碱结合催化酯交换法合成了甲酯化椰子油,通过室内助溶剂和乳化剂的筛选将椰子油和甲酯化椰子油加工成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椰子油桶混助剂的配方为:30%椰子油+55%正己醇+15%乳化剂(sp-80+吐温-80);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的配方为:80%甲酯化椰子油+20%乳化剂(PEG-400:ZR-5)。2.依据乳油的相关质量检测标准,对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进行质量检测。椰子油桶混助剂的外观为黄色均相液体,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为浅黄色均相液体;椰子油桶混助剂的含水量约为1.58%,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含水量约为1.54%;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乳化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和冷贮稳定性均符合相关标准;椰子油桶混助剂的pH为7.00,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的pH为6.87,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pH均在标准范围内;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质量测定合格。3.通过助剂对药剂的接触角的影响,确定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最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最适添加量均为喷雾量的0.5%。4.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烟嘧磺隆、硝磺草酮等4种玉米田常规苗后除草剂的增效作用以及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可以明显提高除草剂的药效。椰子油桶混助剂对4种苗后除草剂单剂可增效11.24%~49.35%,对2种苗后除草剂复配可增效14.71%~31.25%;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对2种苗后除草剂单剂可增效18.04%~55.46%,对4种苗后除草剂复配可增效16.67%~34.38%。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玉米的EC10 350.7 mL/L,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玉米的EC10为679.9 mL/L,在最适使用量(5 mL/L)下均对玉米安全。5.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其对26%烟嘧·莠去津SC和30%硝磺·莠去津SC2种除草剂对杂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甲酯化椰子油助剂对苗后除草剂的增效程度优于椰子油桶混助剂。在除草剂推荐剂量减量25%的情况下,椰子油桶混助剂对26%烟嘧·莠去津SC和30%硝磺·莠去津SC的28 d株数防效分别提高了 6.3 1%和30.52%,28 d鲜重防效分别提高了 8.46%和13.57%;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对这两种除草剂的28 d株数防效分别提高了 10.86%和20.43%,28 d鲜重防效提高了 12.32%和23.92%。试验所选用的助溶剂和乳化剂对除草剂增效比在4%以内,且与除草剂减量下效果相当,未对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产生影响。本试验所筛选出的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均对除草剂具有增效作用,且对玉米安全;甲酯化椰子油助剂的增效作用优于未甲酯化椰子油桶混助剂;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质量检测均符合相关标准。

纪佳星[7](2021)在《环京津夏玉米田除草剂减施与有机肥替代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农药与肥料消耗大国,多年来,农药和化肥的过量施用给整个生态系统和人畜健康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方向。本研究针对环京津地区夏玉米田除草剂和化学肥料用量过多的现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筛选了高效安全的除草剂及能够使除草剂增效的桶混助剂,研究了有机肥替代的最优替代比例和施肥方式,并进行了大田示范。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除草剂桶混增效助剂技术:选择目前常用的4组除草剂分别与3种桶混助剂混配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除草剂有效成分减量30%后添加助剂的情况下,苯唑草酮22.5 g a.i./hm2+莠去津 598.5ga.i./hm2+迈丝助剂防效为 98.74%~100.00%,较常量用药增效2.93%~6.10%,增产4.02%;硝·烟·莠去津630 g a.i./hm2+AtpLus 245-LQ-(TH)助剂防效为74.90%~91.85%,较其常量用药防效增加0.42%~8.79%,产量增加5.67%。2.高效安全除草剂筛选: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烟嘧·莠去津1209 g a.i./hm2、硝·烟·莠去津900ga.i./hm2和苯唑草酮22.5ga.i./hm2+莠去津855 g a.i./hm2+乙基和甲基化植物油3种除草剂对玉米田杂草防效和产量的影响,小区结果显示,苯唑草酮22.5ga.i.hm2+莠去津855ga.i./hm2+乙基和甲基化植物油对杂草防效最高,达92.23%~95.40%,产量为661.15kg/667m2,田间用量较烟嘧·莠去津 1209ga.i./hm2减少了30%;示范结果表明,除草剂有效成分用量减少30%的情况下,苯唑草酮22.5 ga.i./hm2+莠去津855ga.i./hm2+乙基和甲基化植物油对玉米田杂草防效为94.48%~99.67%,产量为641.61 kg/667 m2,较烟嘧·莠去津 1209ga.i./hm2 防效增加16.47%~46.96%,产量增加 5.97%。3.有机肥替代技术: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和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田间产量构成要素和病虫害的影响以及研究了有机肥替代比例、施肥方式和农药减施对杂草防效和产量的协同作用。综合结果显示,有机肥替代15%~30%化肥氮种肥同播与除草剂有效成分减施30%(苯唑草酮22.5ga.i./hm2+莠去津598.5 ga.i./hm2+乙基和甲基化植物油)的情况下,对杂草的防除较常规施肥施药处理防效增加1.37%~6.67%,产量增加5.30%~6.10%。4.集成了一套环京津夏玉米田减肥减药技术模式——“一替一减”。“一替”即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氮20%;“一减”即除草剂有效成分用量减量了30%,并对该技术模式进行了田间示范。结果表明,“一替一减”技术模式处理下杂草防效和产量均优于常规模式,对杂草防效提高了16.47%~46.96%,产量增加了5.96%。

朱晓明[8](2020)在《烟草莠去津和硝磺草酮药害缓解措施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广大旱作烟区,玉米和烤烟邻作现象普遍。当玉米田喷施除草剂时诸多因素可以导致除草剂发生漂移,从而引发相邻地块烟草药害,已成为烟叶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本论文以烟草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就2种玉米田常用除草剂莠去津和硝磺草酮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筛选出缓解效果显着的缓解剂并探究其最佳施用时间;通过测定缓解剂不同处理对烟株体内丙二醛和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初步探索缓解剂缓解烟草除草剂药害的作用机制;探究不同耐药性水平烟草品种叶面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差异,并从中筛选出具有一定抗药性的细菌菌株。1.烟草玉米田除草剂漂移药害缓解剂筛选及最佳施用时间以烟草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以6种常用缓解剂为供试缓解剂,开展玉米田除草剂莠去津和硝磺草酮药害的缓解剂筛选以及最佳施用时间探究试验。结果表明,药前57 d施用叶普康和植力源,缓解效应为66.46%78.61%,药后13 d施用芸苔素内酯,缓解效应为67.81%68.01%,能够有效缓解与预防玉米田除草剂莠去津和硝磺草酮漂移对烟草的危害。2.不同缓解剂对烟草植株MDA和GSH含量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缓解剂处理后烟株MDA和GSH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究缓解剂缓解莠去津和硝磺草酮药害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莠去津药害缓解试验中,叶普康、植力源药前处理和芸苔素内酯药后处理的烟株叶片中丙二醛含量显着低于莠去津药剂对照,分别降低55.54%、62.36%和55.32%,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显着高于莠去津对照,分别升高73.17%、95.12%和70.73%;硝磺草酮药害缓解试验中,叶普康、植力源药前处理和芸苔素内酯药后处理的烟株叶片中丙二醛含量显着低于硝磺草酮药剂对照,分别降低56.44%、58.86%和54.80%,还原性谷胱甘肽含量显着高于硝磺草酮对照,分别升高68.29%、68.29%和65.85%。这与缓解剂筛选及最佳施用时间探究试验结果相一致,由此表明,缓解剂可能通过参与烟株体内的抗氧化反应缓解烟株除草剂药害。3.除草剂不同耐性水平烟草品种叶面微生物研究与抗药细菌菌株筛选通过平板涂布法比较不同耐药性烟草品种叶面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差异,通过含毒介质法筛选抗药性细菌菌株。结果表明,不同耐药性烟草品种不同生育期叶面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存在显着差异,叶面微生物群落结构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在细菌数量占据优势的旺长期,高度和中度耐药性品种细菌数量均显着高于高度敏感性品种,推测高度耐药性品种可能存在缓解药害作用的优势细菌菌株。从高度耐药性烟草品种叶面分离到5株抗药细菌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对2种玉米田除草剂表现出较高抗性,推测抗药菌株可能对烟草品种的抗药性起到了积极作用。6种缓解剂中,植力源、叶普康和芸苔素内酯缓解效果较好,其中植力源和叶普康的最佳施用时间为喷施除草剂前5 d,芸苔素内酯的最佳施用时间为喷施除草剂后1 d;不同缓解剂处理的烟株体内MDA和GSH含量显着不同,推测缓解剂可能通过参与烟株内抗氧化反应缓解烟草除草剂药害;对2种玉米田除草剂不同耐性水平的烟草品种叶面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于苗期、旺长期和成熟期存在显着差异,群落总体结构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从高度耐药性烟草品种叶面分离到5株抗药性细菌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细菌。

贾天宇[9](2020)在《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水热条件和杂草发生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18年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329.82万hm2,其中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1326.13万hm2,占总种植面积的56.92%,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由于秸秆还田面积小,导致大量露天焚烧而污染空气环境。《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明确提出要加强推广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因此,系统研究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水热条件和杂草发生的影响,为促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2017-2019年于东北农业大学向阳试验基地,以连作玉米为对象,设置了传统耕作秸秆不还田(TT)、免耕秸秆覆盖还田(NT)、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中耕(NTS)、垄台深松灭茬+中耕(SCS)、秸秆翻埋还田+中耕(DS)等田间试验;2018-2019年还设置了秸秆覆盖还田量分别为0 kg·hm-2(SC0)、5272.8 kg·hm-2(SC0.5)、10545.6 kg·hm-2(SC1.0)、15818.4kg·hm-2(SC1.5)、21091.2 kg·hm-2(SC2.0)五个秸秆覆盖水平模拟试验,在不施除草剂(NH)、施用茎叶除草剂(FH)和施用封闭除草剂+茎叶除草剂(SFH)三种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水热条件和杂草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可以明显增加土壤含水量,提升保墒能力。春旱年份各处理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免耕秸秆覆盖还田(NT)、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中耕(NTS)、垄台深松灭茬+中耕(SCS)、传统耕作秸秆不还田(TT)、秸秆翻埋还田+中耕(DS),前三种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但都显着高于后两种处理。夏季降雨较少伏旱阶段,各处理土壤含水量与春旱年份规律基本一致。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使播种到拔节期土壤积温减少。播种后30 d玉米出苗期,传统耕作秸秆不还田(TT)处理较垄台深松灭茬+中耕(SCS)、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中耕(NTS)、免耕秸秆覆盖还田(NT)分别高19.6℃·d、26.4℃·d、35.5℃·d。播种后60 d玉米拔节期,仍然保持这个趋势,温差变化不大。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积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播种后30 d玉米苗期。在不使用除草剂(NH)的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杂草的发生影响明显。秸秆覆盖量15818.4 kg·hm-2(SC1.5)和21091.2 kg·hm-2(SC2.0)与秸秆不还田(SC0)相比,杂草萌发量减少7.75%~50.75%,杂草密度减少11.86%~43.68%,鲜重减少6.43%~59.31%,干重减少4.67%~59.31%,对杂草生物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施用茎叶除草剂(FH)的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杂草的发生影响也较为明显。秸秆覆盖量10545.6 kg·hm-2(SC1.0)、15818.4 kg·hm-2(SC1.5)和21091.2 kg·hm-2(SC2.0)与秸秆不还田(SC0)相比,杂草萌发数量减少11.91%~39.16%,杂草密度减少10.96%~34.50%,杂草鲜重和干重也明显减少。在施用封闭加茎叶除草剂(SFH)的条件下,五种秸秆覆盖量下杂草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在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施用封闭加茎叶除草剂(SFH)对杂草综合防治效果,优于施用茎叶除草剂(FH)。五个秸秆覆盖量水平下,施用茎叶除草剂(FH)对杂草的株抑制率在69.14%以上,施用封闭加茎叶除草剂(SFH)对杂草的株抑制率在80.22%以上。两种除草剂使用水平对杂草的鲜重和干重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种除草剂使用水平(FH、SFH)下,在喷洒茎叶除草剂30 d后撤除秸秆,秸秆覆盖量越大的处理,杂草萌发数量越大,表明秸秆覆盖对除草剂起到阻拦作用,影响除草剂对秸秆下杂草的杀伤作用,秸秆覆盖量越大作用越明显。试验的3年内不同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产量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2017和2018年秸秆翻埋还田+中耕(DS)、传统耕作秸秆不还田(TT)和垄台深松灭茬+中耕处理(SCS),玉米产量均高于免耕秸秆覆盖还田(NT)处理;2019年免耕秸秆覆盖还田(NT)处理、秸秆翻埋还田+中耕(DS)和传统耕作秸秆不还田(TT),玉米产量基本趋于一致。

王泽华[10](2020)在《乙草胺对玉米抗感自交系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以对除草剂乙草胺表现抗性的玉米自交系H726和感性自交系H811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处理研究了乙草胺对不同敏感性玉米自交系形态、光合荧光和根尖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变化,挖掘了不同敏感性玉米对乙草胺抗性存在差异的生理原因和差异机制,明确乙草胺作用机理,研究结果为抗除草剂玉米自交系鉴定筛选、种质创制及新品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乙草胺胁迫下,感性自交系H811的株高、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叶面积和地上、地下部干鲜重较对照显着降低,一直没有恢复到对照水平。相反,乙草胺处理对抗性自交系H726的形态指标差异不显着。说明不同类型玉米对乙草胺的敏感性不同,并且造成减产的原因是乙草胺在苗期对玉米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2)根尖解剖结构表明:感性自交系H811根尖的根冠、顶端分生组织、皮层薄壁细胞、中柱鞘细胞均发生了显着变化,其中中柱鞘细胞变小影响侧根的发生,从而减少乙草胺的吸收,减少药害,推测这是玉米对乙草胺胁迫的响应机制;抗性自交系H726的根尖解剖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不同敏感性玉米根系对乙草胺抗性存在差异。(3)根尖生理指标研究表明:抗、感自交系根尖的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显着升高,但抗性自交系H726在5叶期就已经恢复到对照水平,而感性自交系H811直到9叶期才恢复到对照水平,说明根尖抗氧化酶活性调节能力是导致玉米抗、感自交系根系对乙草胺的抗性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感性自交系H811根尖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着高于抗性自交系H726,说明乙草胺对感性自交系H811根系影响更大。(4)光合指标研究表明:感性自交系H811的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胞间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上升,且所有光合指标直到11叶期才恢复到对照水平,而抗性自交系H726的光合指标较于对照均无明显变化。表明玉米抗感自交系对乙草胺抗药性产生差异的原因是气孔因素导致H811光合效率下降。

二、玉米田化学除草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米田化学除草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东北中西部地区玉米田农药使用现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农药使用情况调查
    1.1 调查区域与方法
    1.2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田农药使用量
    2.2 不同类型农药使用情况
    2.3 东北中西部玉米田除草剂使用现状
3 讨论

(2)桶混助剂在玉米田除草剂减施增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桶混助剂定义及其功能
2 玉米田杂草及其除草剂应用
3 桶混助剂助力除草剂的减量应用
    3.1 桶混助剂对玉米田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减量增效作用
        3.1.1 对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
        3.1.2 对磺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
        3.1.3 对硝磺草酮的增效作用研究
        3.1.4 对烟嘧磺隆的增效作用研究
        3.1.5 对莠去津的增效作用研究
    3.2 桶混助剂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增效作用
    3.3 桶混助剂对玉米田除草剂航空喷雾中的减量增效作用
4 展望

(3)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苯唑草酮对玉米幼苗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列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玉米研究现状
    1.2 玉米田苗期除草问题
        1.2.1 玉米苗期除草及所遇到的问题
        1.2.2 常用除草方法
    1.3 苯唑草酮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1.3.1 苯唑草酮概况
        1.3.2 苯唑草酮简介
        1.3.3 苯唑草酮作用机理
        1.3.4 苯唑草酮研究进展
    1.4 代谢组学
        1.4.1 代谢组学研究流程
        1.4.2 代谢组学检测技术
        1.4.3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
        1.4.4 代谢组学数据库
    1.5 玉米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1.5.1 玉米籽粒中代谢物研究
        1.5.2 外界胁迫对玉米代谢的影响
        1.5.3 不同品种玉米代谢物的差异分析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玉米幼苗苯唑草酮处理及代谢物提取方法优化
    2.1 仪器与材料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田间试验
        2.2.2 取样方法
        2.2.3 样品前处理方法优化
        2.2.4 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玉米幼苗代谢物检测
        2.3.2 多元数据统计分析
        2.3.3 不同提取和检测方法的代谢物检出情况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不同采样期玉米幼苗的差异代谢物分析
    3.1 仪器与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样品制备
        3.2.2 色谱质谱条件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玉米幼苗形态变化
        3.3.2 代谢数据分析
        3.3.3 主成分分析
        3.3.4 差异代谢物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不同除草剂施药量代谢物差异分析
    4.1 仪器与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样品制备
        4.2.2 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4.2.3 数据分析
        4.2.4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4)两种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HPPD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1.2 HPPD抑制剂分类
        1.2.1 吡唑类
        1.2.2 三酮类
        1.2.3 异恶唑类
    1.3 HPPD除草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研究进展
        1.3.2 国外研究进展
    1.4 苯甲酰胺类除草剂
    1.5 立题依据与设计思路
        1.5.1 异恶唑酰胺类化合物
        1.5.2 3-甲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
第二章 异恶唑酰胺类衍生物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合成路线
        2.2.3 化合物合成
        2.2.4 化合物除草活性测定
        2.2.5 外源添加试验
        2.2.6 HPPD酶活试验
        2.2.7 分子模拟
    2.3 结果分析
        2.3.1 化学合成
        2.3.2 生物活性测定
        2.3.3 外源添加结果分析
        2.3.4 酶活结果分析
        2.3.5 分子模拟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3-甲基苯甲酰胺类衍生物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
    3.1 引言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合成路线
        3.1.3 化合物合成
        3.1.4 化合物除草活性测定
    3.2 结果分析
        3.2.1 化学合成
        3.2.2 生物活性测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
    4.1 主要结论
    4.2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硝磺草酮和烟嘧磺隆对玉米田杂草最低有效控制剂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硝磺草酮、烟嘧磺隆及玉米田杂草研究现状
    1.1 硝磺草酮的使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1.2 烟嘧磺隆的使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1.3 玉米田杂草除草研究现状
    1.4 农药减量控害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15%硝磺草酮悬浮剂对玉米田杂草的最低有效控制剂量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15%硝磺草酮悬浮剂对玉米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2.2.2 15%硝磺草酮悬浮剂在玉米不同部位的残留试验结果
    2.3 小结
第三章 60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杂草的.最低有效控制剂量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60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
        3.2.2 60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玉米不同部位的残留试验结果
    3.3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15%硝磺草酮悬浮剂对玉米田杂草的最低有效控制剂量的结论
        4.1.2 60g/L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对玉米田杂草最低有效控制剂量的结论
        4.1.3 建议施药剂量及时期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及对玉米田主要除草剂的增效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杂草对玉米的危害
    1.2 杂草的防治
    1.3 玉米田除草剂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1.3.1 玉米田除草剂的应用现状
        1.3.2 玉米田除草剂的发展趋势
    1.4 桶混助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1 桶混助剂的发展历史
        1.4.2 除草剂桶混助剂种类
        1.4.3 桶混助剂的研究现状
    1.5 椰子油性能及应用
        1.5.1 椰子油理化性质及应用
        1.5.2 椰子油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植物
    2.2 供试药剂
    2.3 试验仪器
    2.4 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椰子油)
        2.4.1 助溶剂的筛选
        2.4.2 乳化剂的筛选
        2.4.3 剂型的加工
    2.5 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甲酯化椰子油)
        2.5.1 椰子油的甲酯化
        2.5.2 乳化剂的筛选
    2.6 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的质量测定
        2.6.1 外观观察
        2.6.2 含水量的测定
        2.6.3 离心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测定
        2.6.4 冷贮和热贮稳定性测定
        2.6.5 pH测定
    2.7 椰子油桶混助剂对除草剂增效作用的室内测定
        2.7.1 种子预处理
        2.7.2 椰子油桶混助剂用量的确定(接触角测定)
        2.7.3 椰子油桶混助剂对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增效作用的测定
        2.7.4 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玉米的安全性测定
    2.8 椰子油桶混助剂在田间条件下对除草剂除草活性的影响
        2.8.1 不同除草剂与椰子油助剂处理溶液的配制
        2.8.2 不同除草剂与甲酯化椰子油助剂处理溶液的配制
    2.9 调查方法
    2.10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椰子油)
        3.1.1 助剂溶剂的筛选
        3.1.2 乳化剂的筛选
    3.2 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甲酯化椰子油)
        3.2.1 甲酯化椰子油产率测定
        3.2.2 甲酯化椰子油助剂乳化剂的筛选
    3.3 椰子油桶混助剂的质量检测
        3.3.1 外观
        3.3.2 含水量测定
        3.3.3 离心稳定性和乳化稳定性
        3.3.4 热储和冷储稳定性
        3.3.5 pH值测定
    3.4 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对除草剂增效作用的室内测定
        3.4.1 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添加量的筛选
        3.4.2 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增效作用的室内测定
        3.4.3 温室盆栽法测定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对玉米的安全性
    3.5 两种椰子油桶混助剂对除草剂增效作用的田间测定
        3.5.1 椰子油助剂对除草剂株数防效的影响
        3.5.2 椰子油助剂对除草剂鲜重防效的影响
        3.5.3 椰子油助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5.4 甲酯化椰子油助剂对除草剂防除杂草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7)环京津夏玉米田除草剂减施与有机肥替代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夏玉米田除草剂减量研究
    1.1.1 我国夏玉米田及杂草发生概况
    1.1.2 除草剂的负面影响
    1.1.3 除草剂纳米技术
    1.1.4 除草剂混配施用技术
    1.1.5 除草剂混合助剂技术
    1.1.6 助剂增效机理研究
1.2 夏玉米田化学肥料减量研究
    1.2.1 化学肥料使用现状
    1.2.2 有机肥替代技术研究
    1.2.3 肥料对田间病虫害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玉米品种
    2.1.2 供试肥料
    2.1.3 供试药剂
    2.1.4 供试助剂
    2.1.5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除草剂桶混助剂筛选
    2.2.2 新型高效除草剂的筛选
    2.2.3 新型高效除草剂的田间示范
    2.2.4 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的筛选
    2.2.5 有机肥替代不同施用方式的筛选
    2.2.6 有机肥替代比例、施用方式与农药减施协同试验
    2.2.7 玉米“一替一减”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
2.3 田间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除草剂桶混助剂技术研究
3.2 新型高效除草剂替代技术研究与示范
    3.2.1 新型高效除草剂的筛选
    3.2.2 新型高效除草剂的田间示范
3.3 有机肥替代技术研究
    3.3.1 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3.3.2 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3.3.3 有机肥替代不同施用方式对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3.3.4 有机肥替代不同施用方式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3.3.5 有机肥替代比例、施用方式与农药减施协同作用
3.4 玉米“一替一减”化肥农药减施综合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8)烟草莠去津和硝磺草酮药害缓解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玉米田化学除草现状
        1.1.1 玉米田常用化学除草剂
        1.1.2 玉米田除草剂应用现状
        1.1.3 玉米田除草剂漂移药害问题
    1.2 除草剂药害的缓解措施
        1.2.1 灌排补救
        1.2.2 施肥补救
        1.2.3 加强田间管理
        1.2.4 施用缓解剂
    1.3 除草剂药害缓解剂
        1.3.1 缓解剂的发展
        1.3.2 缓解剂的作用方式
    1.4 叶面微生物研究进展
        1.4.1 叶面微生物种类
        1.4.2 叶面微生物生态功能
        1.4.3 叶面微生物与外界互作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烟草玉米田除草剂漂移药害缓解剂筛选及最佳施用时间探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点
        2.1.3 试验方法
        2.1.4 药害调查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莠去津和硝磺草酮药害缓解剂的筛选
        2.2.2 缓解剂不同施用时间对莠去津和硝磺草酮药害的缓解效果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缓解剂对烟草植株MDA和 GSH含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烟草品种
        3.1.2 供试除草剂
        3.1.3 供试缓解剂
        3.1.4 试剂与仪器
        3.1.5 试验方法
        3.1.6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缓解剂处理对烟草MDA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缓解剂处理对烟草GSH含量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除草剂不同耐性烟草品种叶面微生物数量比较与抗药细菌菌株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烟草
        4.1.2 供试除草剂
        4.1.3 试剂与仪器
        4.1.4 试验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耐药性烟草品种叶面可培养微生物数量
        4.2.2 抗除草剂细菌菌株筛选
        4.2.3 抗除草剂细菌菌株鉴定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全文结论
    5.2 本研究创新点
    5.3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9)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水热条件和杂草发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秸秆还田的土壤培肥作用及产量效果
        1.2.2 旱田杂草发生及危害
        1.2.3 杂草的防除技术
        1.2.4 秸秆还田对土壤水热条件的影响
        1.2.5 秸秆还田对杂草发生与防除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水热条件的影响试验
        2.1.1 试验设计
        2.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2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杂草发生影响的模拟试验
        2.2.1 试验设计
        2.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 技术路线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热条件的影响
        3.1.1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1.2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保墒效果的影响
        3.1.3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3.1.4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生育前期土壤积温的影响
    3.2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杂草萌发的影响
        3.2.1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杂草萌发数量和种类的影响
        3.2.2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杂草群落组成的影响
        3.2.3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与化学除草对杂草萌发的互作影响
    3.3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杂草萌发时期与生物量的影响
        3.3.1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杂草萌发时期的影响
        3.3.2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生物量的影响
    3.4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杂草抑制效果及撤除秸秆发生情况
        3.4.1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杂草抑制效果
        3.4.2 撤除秸秆杂草萌发情况
    3.5 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秸秆还田对土壤水热条件的影响
    4.2 秸秆覆盖还田对杂草萌发和生物量的影响
    4.3 秸秆覆盖还田对杂草防治效果的影响
    4.4 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乙草胺对玉米抗感自交系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玉米田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1.1.1 玉米田除草剂的应用现状
        1.1.2 玉米田除草剂药害的研究进展
    1.2 乙草胺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1.3 乙草胺胁迫对作物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1.3.1 乙草胺胁迫对作物形态指标的影响
        1.3.2 乙草胺胁迫对作物生理指标的影响
        1.3.3 乙草胺胁迫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形态指标的测定
        2.3.2 根尖石蜡切片的观察
        2.3.3 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3.4 光合指标测定
        2.3.5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2.3.6 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形态指标的影响
    3.3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尖解剖结构的影响
        3.3.1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尖纵切面的影响
        3.3.2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尖横切面的影响
    3.4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
        3.4.1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系活力的影响
        3.4.2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系抗氧化酶的影响
        3.4.3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尖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4.4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尖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4.5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根尖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5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5.1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5.2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5.3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光合参数的影响
        3.5.4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影响
        3.5.5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影响
        3.5.6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光化学(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影响
        3.5.7 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乙草胺胁迫对玉米形态指标的影响
        4.2.2 乙草胺胁迫对玉米根尖解剖结构的影响
        4.2.3 乙草胺胁迫对玉米根尖生理指标的影响
        4.2.4 乙草胺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玉米田化学除草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中西部地区玉米田农药使用现状与分析[J]. 常雪,刘文哲,王义生,杜磊,王凤乐,王大川,任文艺,白全江,黄俊霞,张国红,丁岩,赵东芳,杨丽莉,高月波. 玉米科学, 2021(04)
  • [2]桶混助剂在玉米田除草剂减施增效中的应用[J]. 张春华,张宗俭,姚登峰,刘开宇. 玉米科学, 2021(04)
  • [3]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苯唑草酮对玉米幼苗代谢的影响[D]. 蔡光辉.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4]两种酰胺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D]. 孙新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硝磺草酮和烟嘧磺隆对玉米田杂草最低有效控制剂量的研究[D]. 梁德祺.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
  • [6]椰子油桶混助剂配方的优化及对玉米田主要除草剂的增效作用[D]. 于朋.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5)
  • [7]环京津夏玉米田除草剂减施与有机肥替代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D]. 纪佳星.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8]烟草莠去津和硝磺草酮药害缓解措施研究[D]. 朱晓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9]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水热条件和杂草发生的影响[D]. 贾天宇.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10]乙草胺对玉米抗感自交系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 王泽华.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玉米地化学除草问题及解决办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