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因子在韧带愈合中的作用

生长因子在韧带愈合中的作用

一、韧带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曹韵茗[1](2021)在《针刀干预对兔膝骨关节炎韧带BMP-12/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针刀在KOA治疗中对兔行为学、组织形态学及韧带组织中BMP-12、Smad1/5/8、COL-Ⅰ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以探讨针刀在KOA治疗中促进韧带愈合与改善韧带特性的内在机理,为针刀干预治疗KOA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方法将6月龄、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针刀组,采用改良后Videman法固定制动构建KOA兔模型。电针组和针刀组分别进行为期3周的治疗干预,电针组选取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和外膝眼4个穴位进行电针治疗,针刀组施行对内、外侧副韧带和髌韧带由中段向韧带起止点处来回进行松解操作。在造模后、治疗后分别进行行为学观察评估;膝关节腔大体结构和光镜下组织观察兔患肢膝关节韧带的病理表现;应用Western Blot法与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韧带组织中BMP-12、Smad1/5/8、COL-Ⅰ的蛋白翻译和基因转录的水平。分别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兔的调节作用。结果1.行为学结果:造模后,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兔Lequesne MG积分与空白组比升高明显(P<0.05)。治疗后,电针组与针刀组的积分均下降明显,与模型组比份数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针刀组比电针组评分较低(P<0.05)。积分改善方面,空白组实验兔评分正常,与其他三组比较分数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针刀组积分改善程度较大(P<0.05)。电针组与针刀组之间可见显着性差异(P<0.05)。2.组织形态学结果:关节腔大体观察和韧带组织光镜下观察均可看到模型组KOA病理状态明显,关节肿胀充血,韧带条索无光泽、变薄、且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现象,滑膜出现增生,关节液变混浊、量明显增多,关节软骨有缺损粗糙、色泽变暗,有骨赘形成,镜下可见胶原纤维疏松甚或断裂,排列紊乱,正常胶原纤维束消失,成纤维细胞核排列杂乱,数量明显增多,形态发生改变。电针组和针刀组的上述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且针刀组改变较为明显。3.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与空白组对照,模型组兔膝关节韧带中BMP-12、Smad1/5/8、Co L-Ⅰ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对比,电针组与针刀组BMP-12、Smad1/5/8、Co L-Ⅰ的含量表达均见上调(P<0.05)。与电针组相较,针刀组韧带在Co L-Ⅰ表达水平方面可见升高趋势(P<0.05),但在BMP-12、Smad1/5/8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Real-time PCR法检测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兔患肢膝关节韧带BMP-12、Co L-Ⅰ的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与针刀组BMP-12、Co L-Ⅰm RNA含量表达总体呈上调(P<0.05)。与电针组相较,针刀组韧带中Co L-Ⅰ基因表达水平方面呈现增高趋势(P<0.05),BMP-12基因转录水平差异却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韧带中Smad1/5/8m RNA含量表达层面两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与针刀两种干预治疗方法对KOA兔模型在一般情况、行为学、组织形态学、韧带中相关因子的表达方面均有改善作用,而针刀的效果更佳。2.针刀的干预作用可以激活BMP-12/Smad信号通路,来激发韧带组织中腱细胞的生成与分化,促进韧带的内源性愈合,纠正膝关节的力学环境。3.针刀的干预作用可以促进COL-Ⅰ的生成,以强化胶原纤维及纤维束的力学特性,优化软骨细胞的生存环境。

王弘德[2](2020)在《使用杂交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之一。由于前交叉韧带周围滑膜的存在,损伤后的前交叉韧带断端无法形成血痂为前交叉韧带愈合提供稳定的支架,导致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无法自愈,常导致半月板损伤及骨关节炎的发生。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旨在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使患者重返伤前运动状态。目前最常用的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移植物为自体腘绳肌腱,相比于自体骨-腱-骨移植物,腘绳肌腱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供区并发症的发生率。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部分患者腘绳肌腱细小,无法满足前交叉韧带重建所需的力学强度。另一种常用的移植物是同种异体移植物,其主要优势在于,无供区并发症,并可按照需要自行增减移植物数量。正因如此,许多学者指出,使用同种异体移植物作与自体腘绳肌腱混编成杂交移植物,可以解决患者腘绳肌腱细小的问题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目前,关于杂交移植物的研究仅限于部分临床疗效的评价,且研究结果并不明确,缺乏对杂交移植物更全面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与循证医学研究。同时,肌腱干细胞在肌腱、韧带愈合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为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杂交移植物愈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本研究将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与循证医学研究角度分析使用杂交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实际效果及应用前景,并尝试用肌腱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促进前交叉韧带移植物愈合,探讨提高杂交移植物愈合能力的新策略。第一部分:杂交移植物与自体移植物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在患者主观评价、膝关节稳定性与失败率方面的临床研究目的:对比使用杂交移植物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接受杂交移植物与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在主观评价、膝关节稳定性与失败率方面的资料。本研究共纳入57例患者,其中,28例患者接受了杂交移植物重建,29例患者接受自体移植物重建。患者主观评价内容包括主观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和主观IKDC评分;膝关节稳定性评价包括overall IKDC评分、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和KT-1000测量;失败率评价主要通过患者主观评级、体格检查、MRI评价以及术后关节镜下二次探查证实。结果:术后3年发现,两组患者在轴移试验(P=0.013)和Lachman试验(P=0.027)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杂交移植物组失败率为14.3%,自体移植物组失败率为3.4%,但两组间失败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28)。在KT-1000测量方面,自体移植物组为2.5±1.0 cm,杂交移植物组为3.5±2.0 cm,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杂交移植物组在Lysholm评分(P=0.00)和主观IKDC评分(P=0.006)方面显着低于自体移植物组。结论:接受自体移植物重建的患者在主观评价和膝关节稳定性方面优于接受杂交移植物重建的患者。两种移植物的使用在术后失败率方面虽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使用杂交移植物的患者术后仍有较高的失败风险,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杂交移植物韧带化和腱骨愈合能力较差有关。第二部分:杂交移植物与自体移植物在大鼠前交叉韧带损伤模型中的实验研究目的:在大鼠前交叉韧带损伤模型中,对比杂交移植物与自体移植物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在生物力学、影像学与组织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将6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自体移植物(AT)组中的33只大鼠接受单侧自体移植物重建,杂交移植物(HB)组中的33只大鼠接受单侧杂交移植物重建。分别于术后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显微CT定量与组织学评价。在显微CT定量评价中,股骨与胫骨侧骨隧道分为三部分,即隧道内口部分(IA)、隧道中部分(MT)和隧道外口部分(EA)。选择直径为1.4mm,高度为50层(股骨侧)或100层(胫骨侧)的圆柱体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用来研究隧道内新骨形成;选择内径为1.4mm,外径为2.0mm,高度为50层(股骨侧)或100层(胫骨侧)的管状区域作为感兴趣区域用来研究隧道外骨变化。分别对同一区域的两个感兴趣区的骨体积比(BV/TV)参数进行评价。结果:术后第8周和第12周,AT组具有较高的失败负荷(第8周P=0.006,第12周P=0.008)与刚度(第8周P<0.001,第12周P=0.00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骨隧道内的新骨形成方面,术后第8周(IA P<0.001,EA P=0.030)和第12周(IA P=0.010,MT P=0.041,EA P=0.003),AT组在胫骨侧骨隧道具有更高的BV/TV,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骨隧道周围骨重塑方面,术后第8周(MT P=0.007,EA P=0.030)和第12周(IA P<0.001,MT P<0.001),AT组在胫骨侧骨隧道具有更高的BV/TV,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8周,自体移植物组可见夏贝氏纤维形成,成纤维细胞大量减少于术后第12周。AT组在术后第4周(P<0.001)、第8周(P=0.002)与第12周(P=0.001)腱骨结合界面宽度较HB组狭窄,两组间腱骨结合宽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自体移植物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相比使用杂交移植物,术后移植物生物力学表现更佳,并能促进骨隧道内新骨形成,促进隧道周围骨重塑,促进腱骨界面愈合。第三部分:杂交移植物与自体移植物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在患者主观评价、膝关节稳定性与失败率方面的meta-分析研究目的:回顾当前已发表的文献,对比接受杂交移植物与自体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在患者主观评价、膝关节稳定性与失败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进行检索,纳入主题为自体移植物与杂交移植物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疗效对比的相关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对纳入的文献中关于患者主观评价、膝关节稳定性与失败率方面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评价。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二级证据等级文献1篇,三级证据等级文献9篇。自体移植物组398例,杂交移植物组341例,平均随访时间范围分别为24.0-69.6月与24.0-70.8月。患者主观评价包括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与主观IKDC评分,共8篇文献进行了报道;膝关节稳定性评价包括KT-1000测量、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及overall IKDC评分,共4篇文献进行了报道;纳入的10篇文献均报道了术后失败率。在患者主观评价、失败率与KT-1000测量方面,杂交移植物组与自体移植物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当前证据,使用自体移植物与杂交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在患者主观评价与失败率方面并不统计学差异。在膝关节稳定性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由于缺乏有关膝关节稳定性的证据支持,目前仍是未知的。第四部分:肌腱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影响目的:围绕肌腱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成纤维细胞作用进行研究,模拟肌腱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关节内移植物韧带化的早期影响,探讨肌腱干细胞促进前交叉韧带移植物愈合的新策略。方法: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肌腱干细胞,并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表面标记物鉴定及多项分化潜能鉴定。使用传代纯化后第三代细胞与无双抗、血清的DMEM培养基制成肌腱干细胞条件培养基。通过对比NIH/3T3细胞在加入DMEM培养基(对照组)与加入肌腱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肌腱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组)条件下生长情况,检测肌腱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面相关m RNA的表达。结果:肌腱干细胞均一表达CD44和CD90,阳性率分别为80.02%和99.92%。造血来源干细胞标记物(CD34和CD45)与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表达均低于1%。经成脂诱导液诱导后,细胞脂质积累,脂滴变大合并后呈串珠状,油红O染色呈现鲜红色;经成软骨细胞诱导液诱导后,形成质地较硬的软骨样组织,软骨组织中的酸性粘多糖被阿利辛蓝染液染成蓝色;经成骨诱导液诱导后细胞内有钙化沉积,茜素红染色后钙化结节呈现红色。Mki67 m RNA在TDSCs-CM组成纤维细胞中相对于对照组的表达量为2.27±0.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量(P=0.010));Col1a1m RNA在TDSCs-CM组成纤维细胞中相对于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09±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量(P=0.012);Acta2 m RNA在TDSCs-CM组成纤维细胞中相对于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41±0.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量(P=0.011)。结论:通过消化法可以获高纯度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的潜能的大鼠肌腱干细胞。肌腱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及胶原合成的潜能,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促进移植物韧带化提供了新的策略。

马春辉[3](2019)在《大鼠内侧副韧带损伤恢复期时间序列基因表达及候选基因挖掘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是膝关节内侧的主要稳定性结构,内侧副韧带损伤在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中是较常见的一种软组织损伤。目前为止,受损MCL的修复机制尚未得到广泛研究,这导致研究者对MCL恢复阶段中涉及的关键因素的掌握受到限制。本文旨在描述切断的MCL恢复期基因表达谱的动态变化。进而挖掘MCL损伤愈合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并通过大鼠MCL模型进行基因表达的验证,以更好地了解MCL损伤的关键基因及恢复机制。材料和方法:从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损伤后1,2,4,7,10和14天MCL切断大鼠的GSE10720基因表达谱。接下来使用短时间序列表达式挖掘器(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STEM)软件对具有相似表达模式的基因进行聚类,然后鉴定韧带切断组和假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DEG),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注释和通路(pathway)富集分析。随后,使用Reactome FI和STRING分别构建基因功能相互作用(Functional Interaction,FI)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并通过Animal TFDB软件预测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在第二部分研究中,我们首先构建大鼠内侧副韧带损伤模型:将大鼠分成2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进行全身麻醉后,切断大鼠内侧副韧带;假手数组暴露于相同的镇痛/麻醉方案,并进行双侧假手术,但未切断韧带。分别在建模后第1和7天处死3只假手术组和3只模型组大鼠,收集MCL的组织,并在RNA分离前在液氮中冷冻或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随后,通过q PCR检测4个基因的表达情况,接下来,使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4个差异表达蛋白的表达水平,最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结果:我们通过对MCL损伤后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了三种显着的时间表达模式,其中最显着的基因簇由3854个差异表达基因组成。在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中,构建了由9个重要模块组成的基因功能相互作用网络。GO分析显示富含240个差异表达基因的细胞分化是最重要的GO条目,并且在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中,33种基因,例如EGFR,VEGFC,ITGAV,ITGA1,显着富集在粘着斑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显示10个基因的度>20。总共22个转录因子靶向调控这240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在大鼠MCL损伤模型验证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在损伤第一天时,EGFR,ITGAV,LAMB2和VEGFC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下调,而第七天时,他们的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GFR、ITGAV和LAMB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m RNA基本一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TGAV和EGFR得到相似结果。结论:通过对大鼠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MCL切断大鼠的表达谱在恢复期发生了显着改变。在14天内的MCL早期愈合阶段,表达发生显着改变的基因,包括VEGFC,EGFR,ITGAV和LAMB2等,更有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志贵,王晓旭,谭文甫[4](2017)在《TGF-β在膝部韧带愈合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随着社会发展,交通事故及人们体育运动的增加,韧带损伤在肌肉骨骼系统病变中所占的比例亦逐年增高,其中大部分为膝部韧带损伤。90%膝部韧带损伤发生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内侧副韧带(medialcollateral ligament,MCL)。尤其是ACL,其损伤发生率约为万分之三,是人体中最易受伤的韧

何磊,敖永星,马海堂[5](2015)在《早期血管神经修复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韧带愈合及膝关节功能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股骨骨折容易导致患者的血管、神经受到损伤,若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患者的肢体残废,对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于早期采用血管神经修复可能对患者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目的:对比分析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早期血管神经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按血管神经修复时的受伤时间分为对照组(受伤时间>8 h至48 h)和观察组(受伤时间≤8 h),各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截肢率和未截肢患者股骨及膝关节韧带愈合的时间,并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对两组患者中未截肢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与结论:对照组的截肢率为22%,而观察组为5%,观察组的截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截肢患者股骨以及韧带愈合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截肢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应尽早进行血管神经修复。

汲广成,乔晋琳,李金牛,周丽君,郭长青,王健,付本升[6](2014)在《成纤维细胞与软组织损伤修复》文中指出归纳总结了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从其与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软组织损伤修复的关系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成纤维细胞及其增殖与凋亡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调控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对促进软组织的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艳君[7](2013)在《交叉韧带损伤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赖氨酰氧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愈合能力差一直是骨科临床治疗面临的难题。因此从分子水平阐明交叉韧带难以愈合的原因至关重要。交叉韧带受到损伤的同时滑膜也会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动物实验发现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后,与关节腔内其它组织(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半月板和软骨)相比,滑膜向关节液释放了最大量活化形式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因而被认为是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腔内微环境的主要调节者。为了进一步更深入的探讨滑膜的关节腔微环境调控作用,我们体外模拟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腔内微环境,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力-化学因素刺激下,滑膜成纤维细胞中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s, LOXs)和MMPs的表达以及MMP-2活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果如下:①TNF-α和IL-1β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表达以及MMP-2活性的影响炎症因子被认为是炎症反应时期重要的化学调节者。研究结果显示lOng/ml TNF-α抑制了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的表达10ng/ml IL-1β上调了LOX、LOXL-1和LOXL-3的表达,下调了LOXL-2和LOXL-4的表达。TNF-α和IL-1β分别上调了MMP-1,2,3的表达。TNF-α与IL-1β的结合不同程度地抑制了LOXs的表达,却以协同方式大大促进了MMP-1,2,3的表达。明胶酶谱实验指出TNF-α和IL-1β的结合进一步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形式诱导了MMP-2活性的增加,且MMP-2活性高于TNF-α和IL-1β的单独促进作用。炎症因子刺激下,滑膜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失衡的LOXs和MMPs分泌进入关节液,造成关节腔中交叉韧带重塑过程的失衡,这可能是导致受损交叉韧带无法愈合的一个重要原因。说明受损交叉韧带无法愈合不仅与其自身因素有关,还与韧带损伤后关节腔内微环境的改变有关,其中滑膜对于关节腔内微环境的改变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在研究交叉韧带修复工作中,滑膜是不能被忽视的。②损伤性力学拉伸作用下TNF-α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表达以及MMP-2活性的影响在正常生理环境下,力学刺激是和关节腔内其它因子共同作用来引发损伤级联反应的。结果显示12%损伤性力学拉伸抑制了LOXs(除LOXL-2)的表达,却上调了MMP-1,2,3的表达。与10ng/ml的TNF-α相似,5ng/ml的TNF-α仍然抑制了LOXs的表达,促进了MMP-1,2,3的表达。在5ng/mlTNF-α存在的情况下,滑膜成纤维细胞受到损伤性力学拉伸的第1,2,3个小时里表现出的LOXs表达量的上调受到抑制,之后在6h时,LOXs表达量降到对照组水平以下。相反,损伤性力学拉伸与TNF-α以协同作用方式促进了MMP-1,2,3的表达以及MMP-2的活性。此外,体外划痕实验显示TNF-α抑制了细胞的迁移。在力学损伤和炎症因子共同作用下,滑膜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失衡的LOXs和MMPs释放入滑液中引起关节腔微环境的变化,引起受损交叉韧带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的失衡,不利于韧带修复。以上结果说明除了交叉韧带自身因素外,关节腔中微环境的改变也影响着韧带的愈合能力。此外,研究结果还指出滑膜成纤维细胞对力学因子和炎症因子非常敏感,并且在调节关节腔微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研究交叉韧带修复工作中,滑膜是不能被忽视的。③损伤性力学拉伸和TGF-β1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1,2,3表达以及MMP-2活性的影响在韧带愈合的炎症反应期,不仅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而且生长因子(如TGF-β1)也参与了韧带的修复。结果显示损伤性力学拉伸抑制了LOXs(除LOXL-2)的表达,而TGF-β1上调了LOXs的表达。损伤性力学拉伸和’TGF-β1分别上调了MMP-1,2,3的表达。损伤性力学拉伸与TGF-β1共同作用,促进了LOXs(除LOXL-1)和MMP-1,2,3的表达,并且MMPs的上调程度大于LOXs的上调程度。此外,损伤性力学拉伸与TGF-β1结合,以时间依赖性方式大大促进了MMP-2的活性,明显超过了力因子单独对MMP-2的作用。在力学损伤和生长因子共同作用下,相对于LOXs的表达水平,滑膜成纤维细胞中更高的MMPs表达和活性破坏了交叉韧带细胞外基质重塑过程的平衡状态,不利于韧带修复。以上结果除了说明交叉韧带受损后关节腔微环境改变对韧带愈合的不利影响外,也说明滑膜在关节腔微环境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其作用的发挥受力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共同影响。因此,滑膜在韧带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能被忽视。④NF-κB信号通路介导了损伤性力学拉伸和TGF-β1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MMP-2活性的调节过程利用信号通路抑制剂来研究损伤性力学拉伸和TGF-β1调控滑膜成纤维细胞中MMP-2表达的主要信号通路。结果显示由于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Bay11-7082和Bay11-7085的加入,损伤性力学拉伸和TGF-β1诱导的滑膜成纤维细胞中MMP-2的活性被抑制。⑤为了更真实的模拟体内环境,实验建立共培养体系,研究共培养环境下,滑膜细胞对PCL细胞中LOXs的直接性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相比单培养而言,共培养促进了PCL细胞中LOXs的表达。这一结果直接表明了滑膜与PCL之间有交流,并且更加说明滑膜作为微环境调节者参与了交叉韧带的愈合。综上所述,交叉韧带损伤后关节腔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其自身修复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且滑膜通过对关节腔内微环境的调控参与了交叉韧带的愈合过程。因此通过调节滑膜中LOXs和MMPs的表达来改善关节腔微环境对于提高交叉韧带愈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刘颖,朱晓东,孙广超,刘永涛[8](2012)在《不同浓度生长分化因子-5对内侧副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5(GDF-5)对内侧副韧带(MCL)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10周龄SD大鼠MCL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GDF-5,分为4组:0 ng/mL组、10 ng/mL组、50 ng/mL组、100 ng/mL组,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羟脯氨酸测试盒测定细胞总胶原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Ⅰ与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浓度为10、50、100 ng/mL的GDF-5均能增强MCL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以100 ng/mL的GDF-5作用最显着,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L成纤维细胞中加入GDF-5后,羟脯氨酸量增加,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型胶原mRNA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F-5可以促进MCL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进而促进韧带损伤愈合。

姜大朋,李昭铸,张玉波,韩福友,武东珍,管声扬,蒋志涛[9](2011)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内侧副韧带损伤后愈合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愈合后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特性恢复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只。制备右膝关节MCL断裂模型,实验组每只大鼠在伤口局部注入5μg肝细胞生长因子,然后以5-0可吸收线褥式缝合;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后缝合伤口。至术后第4周,无损伤情况下将实验组及对照组愈合处韧带取下,进行组织学检查、电镜检查及生物力学特性检查。[结果]HE染色见实验组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而对照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电镜观察见实验组胶原纤维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增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愈合的MCL极限负荷和刚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以在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特性方面促进内侧副韧带损伤愈合。本实验可以为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优质愈合提供一种新方法及理论依据。

覃健[10](2010)在《GAM材料促进自体前交叉韧带移植物愈合的体内外研究》文中认为用各种自体肌腱移植物替代重建前交叉韧带即使经过比较长的时间移植物和宿主之间也很难完全愈合,仍然存在自体肌腱移植物松弛和断裂的严重并发症。无论是采用自体还是异体移植物,在重建术后其愈合和再塑形过程都基本相似,都要经历移植物坏死、细胞重新移居、血管重建和再塑形四个阶段。取半腱肌腱后观察其再生时间,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再生组织的确为新生肌腱,因其具有正常的腱细胞形态和腱组织结构,且主要成分由Ⅰ型胶原组成。虽然新生肌腱具有正常的组织结构,但氨基葡聚糖和胶原的含量显着低于正常腱组织,肌-腱连接处细胞排列紊乱无序,其直径也明显小于对侧肌腱。虽然再生腱组织能够将外力传导通过肌-腱连接处,但其传导速率明显低于正常,最大抗牵拉力也只有正常的32%,生物学功能方面明显弱于正常肌腱。研究表明,局部应用外源性细胞因子,可明显增加韧带的强度、刚度和抗拉断能量。但由于细胞因子多为高分子蛋白,在生物内环境代谢快,生物利用度低,且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这些缺点防碍了它在体内的局部应用。基因质粒使细胞因子以DNA的形式储存在载体中,不易受各类蛋白酶的水解,更稳定,免疫原性更低,疗效也更持久,可以在内环境中持续高水平地表达数周之久。传统的基因转染方法主要是将宿主体内的种子细胞取样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适当地传代后与目标基因在体外转染然后再回植体内,其工艺步骤,经济代价高昂,而且操作周期过长,不适合韧带急性损伤修复的病理特点。近年来,一些提出“原位组织工程”的概念作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且已成为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原位组织工程的基本理念是将生物材料与质粒DNA相结合,形成一个基因局部释放系统,即“基因活化基质”(gene activated matrix,GAM),将该基质材料植入组织缺损处,当内源细胞爬入后,细胞被质粒转染,分泌质粒编码的组织修复蛋白因子,成为体内局部生物反应器,从而促进组织的重建,这种载有质粒DNA的生物材料,也被称之为“局部基因释放载体”(local gene delivery carrier)。作者认为采用基因活化基质技术,通过较长期的动物实验比较,从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水平评价不同处理自体移植物的愈合转归,可为寻找优化自体移植肌腱韧带化的生物学新方法提供研究资料,从而降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自体移植物松弛断裂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目的1、探讨真核表达载体EGFP-N1-TGF-β1在成纤维细胞(GF)中的表达能力。2、完成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的构建及鉴定,了解GAM材料应用于动物模型后各时段肌腱移植物愈合的实际效能。3、了解两组动物移植物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形态变化,比较其胶原表达情况和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差异性。方法1、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并鉴定EGFP-N1-TGF-β1真核表达载体,体外培养兔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后以阳离子脂质体:EGFP-N1-hTGF-β1为3μL:1μg的比例转染,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通过RT-PCR和荧光法检测TGF-βl表达水平;利用水貂肺上皮细胞生长抑制法检测TGF-β1的生物学活性。2、将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动物中,移植物与GAM材料作用者为实验组(A组),移植物未作处理者为对照组(B组),每组动物样本数24例。手术切除实验动物的前交叉韧带,制作胫骨及股骨隧道,取自体半腱肌作为肌腱移植物,引入骨隧道,两端缝合固定,完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1月、3月、6月分别处死动物取材。收获肌腱标本,大体观察肌腱移植物的形态,标本用于生物力学测试,记录最大断裂负荷(负荷峰值)、断裂时拉伸位移,应力、应变及弹性模量,并作出以上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谱。3、制备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模型,实验组给予生长因子,对照组给予盐水,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将韧带移植物取出,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进行肌腱组织学检查,观察其胶原表达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成功构建含EGFP-N1-TGF-β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经RT-PCR检测了TGF-β1在转录水平mRNA的表达情况,荧光法检测目标基因成功转染至靶细胞,转染后的成纤维细胞呈强阳性表达,并持续4周以上,转染后细胞上清可有效的抑制水貂肺上皮细胞的生长。2、术后存活的动物,收获标本时大体观察无变异,仅发现对照组移植物断裂1例,实验组组未发现移植物断裂,移植物的总体成功率为97.9%。在术后1个月时间段内,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力学指标差异无显着性,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实验组肌腱标本的最大断裂负荷及弹性模量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此时间段内各组的其它力学指标差异无显着性。3、光学显微镜下见各时期对照组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少且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实验组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多,胶原纤维成分增多,形状粗大且排列较规则,接近正常组织结构。电镜下见实验组各时期实验组的细胞内微结构较对照组有丝分裂活跃,出现代谢旺盛的成纤维细胞,纤维间隙内有较多基质成分,胞质中可见较为丰富的内质网和线粒体。结论1、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并能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TGF-β1mRNA,TGF-βl基因转染可使成纤维细胞有效而稳定的表达活性TGF-β1而产生生物效应。2、本实验构建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的手术方法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术后证实有很高的成功率,可用于前交叉韧带愈合机制的实验研究。GAM材料局部作用于肌腱移植物后,某些生物力学特性强于对照组,可提高目标肌腱的愈合强度。3、转化生长因子转染的韧带移植物组织结构愈合比对照组好,转化生长因子对韧带的愈合有促进作用,本实验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韧带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韧带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刀干预对兔膝骨关节炎韧带BMP-12/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试剂与耗材
2.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备
    2.2 干预方法
    2.3 检测指标
3.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4.实验结果
    4.1 一般情况观察
    4.2 行为学观察
    4.3 兔患肢膝关节腔及组织形态学观察
    4.4 Real-time PCR法检测兔韧带BMP-12、Smad1/5/8、CoL-ⅠmRNA表达
    4.5 Western Blot检测兔韧带BMP-12、Smad1/5/8、CoL-Ⅰ蛋白表达
5.讨论
    5.1 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概况探讨
    5.2 韧带愈合机制的相关探讨
    5.3 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的影响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综述 膝骨关节炎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B Lequesne MG膝关节级别评估评分标准表
致谢
作者简介

(2)使用杂交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杂交移植物与自体移植物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在患者主观评价、膝关节稳定性与失败率方面的临床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杂交移植物与自体移植物在大鼠前交叉韧带损伤模型中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杂交移植物与自体移植物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在患者主观评价、膝关节稳定性与失败率方面的meta-分析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肌腱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前交叉韧带移植物选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大鼠内侧副韧带损伤恢复期时间序列基因表达及候选基因挖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大鼠内侧副韧带受损恢复期时间序列的基因表达谱的分析
    研究背景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章 大鼠内侧副韧带损伤模型修复相关基因的验证分析
    研究背景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侧副韧带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TGF-β在膝部韧带愈合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GF-β家族的生物化学结构及功能
2 TGF-β促进ACL腱骨愈合
3 TGF-β在ACL与MCL愈合中的差异
4 TGF-β在药物中的研究成果及应用
5 TGF-β在韧带愈合中的机制
6 小结与展望

(5)早期血管神经修复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韧带愈合及膝关节功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对象和方法Subjectsandmethods
2结果Results
3讨论Discussion

(6)成纤维细胞与软组织损伤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 FB与生长因子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1.1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1.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
    1.3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1.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
2 成纤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2.1 FB可分泌纤维连接蛋白
    2.2 FB可分泌胶原蛋白
3 成纤维细胞参与了软组织损伤的纤维性修复
    3.1 FB与肉芽组织
    3.2 FB与瘢痕组织
4 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7)交叉韧带损伤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赖氨酰氧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部分英文缩写词简表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交叉韧带的结构及功能
        1.2.2 交叉韧带损伤机理
        1.2.3 赖氨酰氧化酶的结构、作用及与骨科疾病的关系
        1.2.4 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结构、作用及与骨科疾病的关系
        1.2.5 滑膜在膝关节活动中的重要性
        1.2.6 基底形变加载技术的发展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机械拉伸对膝关节滑膜细胞中LOXs和MMP-1,2,3基因表达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2.4 实验试剂的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细胞力学拉伸加载装置的准备
        2.3.3 细胞接种
        2.3.4 Real-time PCR
        2.3.5 统计学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生理性(6%)和损伤性(12%)力学拉伸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MMP-1,MMP-2,MMP-3)基因表达的影响
    2.5 分析与讨论
    2.6 本章小结
3 TNF-α和IL-1β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1,2,3表达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试剂的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炎症因子处理
        3.3.3 Real-time PCR
        3.3.4 明胶酶谱
        3.3.5 统计学处理
    3.4 实验结果
        3.4.1 不同浓度TNF-α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MMP-1,MMP-2,MMP-3)基因表达的影响
        3.4.2 不同浓度IL-1β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MMP-1,MMP-2,MMP-3)基因表达的影响
        3.4.3 TNF-α和IL-1β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MMP-1,MMP-2,MMP-3)基因表达的影响
        3.4.4 TNF-α和IL-1β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MMP-2活性的影响
    3.5 分析与讨论
    3.6 本章小结
4 损伤性力学拉伸和TNF-α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1,2,3表达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炎症因子处理
        4.3.3 力学因子加载及炎症因子刺激
        4.3.4 滑膜细胞划痕实验
        4.3.5 Real-time PCR
        4.3.6 明胶酶谱
        4.3.7 统计学处理
    4.4 实验结果
        4.4.1 5ng/ml TNF-α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基因表达的影响
        4.4.2 损伤性力学拉伸(12%)与TNF-α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MMP-1,MMP-2,MMP-3)基因表达的影响
        4.4.3 损伤性力学拉伸(12%)与TNF-α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MMP-2活性的影响
        4.4.4 5ng/ml TNF-α对滑膜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
    4.5 分析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5 损伤性力学拉伸和TGF-β1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1,2,3表达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细胞培养
        5.3.2 生长因子处理
        5.3.3 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
        5.3.4 Real-time PCR
        5.3.5 统计学处理
    5.4 实验结果
        5.4.1 不同浓度TGF-β_1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MMP-1,MMP-2,MMP-3)基因表达的影响
        5.4.2 TGF-β_1对正常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MMP-1,MMP-2,MMP-3)基因表达的影响
        5.4.3 TGF-β_1对受损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MMP-1,MMP-2,MMP-3)基因表达的影响
        5.4.4 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对损伤性力学加载和TGF-β_1诱导的MMP-2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5.5 分析与讨论
    5.6 本章小结
6 共培养下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中LOXs的基因表达情况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6.2.1 实验材料
        6.2.2 实验仪器
        6.2.3 实验试剂
        6.2.4 实验试剂的配制
    6.3 实验方法
        6.3.1 细胞培养
        6.3.2 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6.3.3 Real-time PCR
        6.3.4 统计学处理
    6.4 实验结果
        6.4.1 与滑膜共培养下,常规PCR反应出的LOXs基因家族在PCL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6.4.2 与滑膜共培养下,定量PCR反应出的LOXs基因家族在PCL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
    6.5 分析与讨论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力学加载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表达的影响
        7.1.2 TNF-α和IL-1β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的表达及MMP-2活性的影响
        7.1.3 损伤性力学加载和TNF-α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的表达及MMP-2活性的影响
        7.1.4 损伤性力学加载和TGF-β_1对滑膜成纤维细胞中LOXs和MMPs的表达及MMP-2活性的影响
        7.1.5 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力学加载和TGF-β_1对MMP-2活性的调节过程
        7.1.6 共培养下后交叉韧带成纤维细胞中LOXs的基因表达情况
    7.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含待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10)GAM材料促进自体前交叉韧带移植物愈合的体内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脂质体介导TGF-β1基因转染兔成纤维细胞及其稳定表达
    一、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的构建及生物力学测试
    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模型的组织学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综述一:基因技术在治疗韧带肌腱损伤领域的应用和进展
综述二:生长因子在软租住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综述
研究生期间科研学术活动及发表论文
致谢

四、韧带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刀干预对兔膝骨关节炎韧带BMP-12/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D]. 曹韵茗.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使用杂交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 王弘德.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1)
  • [3]大鼠内侧副韧带损伤恢复期时间序列基因表达及候选基因挖掘分析[D]. 马春辉. 南京医科大学, 2019
  • [4]TGF-β在膝部韧带愈合中的研究进展[J]. 刘志贵,王晓旭,谭文甫. 现代医药卫生, 2017(03)
  • [5]早期血管神经修复股骨下段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韧带愈合及膝关节功能评价[J]. 何磊,敖永星,马海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33)
  • [6]成纤维细胞与软组织损伤修复[J]. 汲广成,乔晋琳,李金牛,周丽君,郭长青,王健,付本升.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07)
  • [7]交叉韧带损伤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赖氨酰氧化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研究[D]. 张艳君. 重庆大学, 2013(03)
  • [8]不同浓度生长分化因子-5对内侧副韧带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J]. 刘颖,朱晓东,孙广超,刘永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06)
  • [9]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内侧副韧带损伤后愈合的影响[J]. 姜大朋,李昭铸,张玉波,韩福友,武东珍,管声扬,蒋志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15)
  • [10]GAM材料促进自体前交叉韧带移植物愈合的体内外研究[D]. 覃健. 第二军医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生长因子在韧带愈合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