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图监测及预后评估

5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图监测及预后评估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5例的脑电图监测与预后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李兆杭[1](2021)在《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比不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及无脑损伤新生儿生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在其生后第1天进行a EEG监测,计算a EEG评分,探讨血清NSE、a EEG评分在HIE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1)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67例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和临床分级标准进行诊断,将入选患儿筛选分组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所有患儿均为足月儿且生后24小时之内入院,排除严重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机体电解质紊乱、妊娠期宫内感染、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其它疾病所致的脑损伤的患儿。选取在同一时期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但没有出现窒息的新生儿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2)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例如性别、入院日龄、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孕次及产次等。(3)所有入选对象生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分别采集静脉血2ml送检血清NSE;入院后第1天自然安静状态下进行a EEG检查,检测时间不少于6h,1周内完善头颅MRI检查。(4)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殊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根据曲线下面积对比检测指标的诊断能力,并计算出最佳诊断阈值以及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来评价检测指标对疾病诊断价值。结果:(1)共纳入67例研究对象,其中轻度HIE组35例(男19例,女16例)、中度HIE组21例(男11例,女10例)、重度HIE组11例(男8例,女3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男23例,女7例)。四组新生儿性别、入院时日龄、分娩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孕次及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2)生后1d、3d、7d,4组患儿血清NSE水平均呈单峰趋势,生后1d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逐渐出现下降趋势。3个不同时间点四组新生儿血清NSE水平都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分别将轻度HIE组、中度HIE组、重度HIE组与对照组a EEG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新生儿的改良a EEG评分都存在显着差异(P<0.05),改良a EEG评分重度组评分最低,对照组最高。(4)绘制血清NSE、a EEG评分、血清NSE联合a EEG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三者AUC分别为0.995、0.987、0.998;NSE、a EEG评分预测HIE的最佳值分别为28.11μg/L、9.5分,说明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IE的早期预测价值较单一血清NSE水平或改良a EEG评分的预测价值更高。结论:(1)生后1d、3d、7d,4组患儿血清NSE水平均呈单峰趋势,生后1d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逐渐出现下降趋势,血清NSE水平越高,HIE程度越重。(2)a EEG评分可作为HIE早期诊断的指标;a EEG评分越低,HIE程度越重。(3)与单一使用血清NSE、a EEG评分对新生儿HIE早期诊断相比,生后1d血清血清NSE联合a EEG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生后1d血清血清NSE联合a EEG评分联合检测对HIE的早期预测较前两者更有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李昉明[2](2021)在《新生儿早期脑电图特征与神经发育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对新生儿早期脑电图(EEG)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察指标并对早产儿、脑损伤高危足月儿的早期脑电图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此评估新生儿早期EEG对神经发育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搜集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住院的且诊断为早产儿及脑损伤高危足月儿的新生儿。早产儿采集生后第1天和第7天的连续动态视频脑电图(cEEG),围产期窒息缺氧史的足月儿采集生后第3-7天的cEEG;其他脑损伤高危足月儿采集入院第1天或发病第1天的cEEG。分析双胎早产儿与单胎早产儿之间,及不同脑损伤高危因素的足月儿之间的脑电图特征差异。规律随访并获取生后1周岁时的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评估结果,比较早期EEG结果与1周岁时MDI、PDI的相关性。结果:双胎早产儿和单胎早产儿的早期EEG比较研究中,共纳入病例102例(双胎早产儿68例,单胎早产儿34例),其中男性62例(60.78%)。双胎早产儿的平均胎龄为33.15(31.00,35.75)周,单胎早产儿的平均胎龄为33.07(31.14,3535)周。统计发现早产儿在生后第7天对比生后第1天,脑电图的最小波幅较高(P<0.01),最大波幅较低(P<0.01),最长爆发间期(IBI)时间较短(P<0.01),总不连续图型(TD)时长及单次最长TD时长均较短(P<0.05),但Burdjalov评分的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无明显脑损伤高危因素下,胎龄相当的双胎早产儿和单胎早产儿之间的早期脑电图特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损伤高危因素足月儿的早期EEG比较研究中,共纳入病例263例,其中男性164例(62.36%)。脑损伤高危因素包括有围产期窒息缺氧史(39.1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7.87%)、颅内出血(15.21%)、严重高胆红素血症(10.27%)、新生儿惊厥(5.32%)、脑积水(3.80%)、顽固性新生儿低血糖(3.42%)、颅内占位(1.52%)、先天性遗传代谢病(1.14%)及其他(2.28%)。统计发现结果显示窒息和颅内出血患儿的EEG多存在异常波幅(P<0.01)且多出现IBI延长(P<0.01);窒息、颅内感染和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EEG多出现不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SWC)(P<0.01);颅内感染和颅内出血患儿的EEG多存在异常放电(P<0.001)。新生儿早期EEG与神经发育预后的相关性研究中,共纳入病例162例,其中早产儿107例(66.05%),足月儿55例(33.95%)。早期EEG结果能反映神经发育的预后情况(P<0.001)。在早产儿EEG中,最大波幅和最长IBI对神经发育预后有较大意义(P<0.01);而在足月儿EEG中,总TD时长对反映神经发育预后作用较大(P<0.01)。结论:早产儿EEG中,最小波幅、最大波幅、最长IBI,总TD时长和单次TD时长可作为反映早产儿脑发育成熟度的指标。双胎早产儿和单胎早产儿脑功能上无明显差异。不同脑损伤高危因素患儿的早期EEG特点各有不同。新生儿早期EEG结果能较好地反映神经发育预后情况。

王腾辉[3](2021)在《振幅整合脑电图对高原地区危重儿童急性脑损伤预后的早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 phalograma,aEEG)对高原地区危重儿童急性脑损伤预后的早期评价,以寻求一种更适合高原地区PICU的脑功能监测手段。方法: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从2019年6月-2020年10月诊治的83例急性脑损伤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符合入选的条件:患儿在入院时考虑为急性脑损伤,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4分;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时限为2-4小时;年龄在入院时>1月;监测前24小时未使用镇静剂者。排除标准:年龄≦28天;干扰伪迹较明显;电极片放置障碍(如外科术后、严重的颅脑创伤);在各种原因的促使下而自动离院或患儿在入院后未满足24小时死亡的;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之前应用过镇静、止惊的药物,并且未过24小时。入科72小时内记录aEEG,每次监测时长为2-4小时。在振幅整合脑电图开始监测之前或者在入科之后的24小时之内进行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根据振幅整合脑电图结果进行分级,可将振幅整合脑电图所呈现的结果大致分为三大级别:I级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所呈现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判界限为振幅整合脑电图的上界定线大于10μV,下界定线大于5μV此脑电图振幅表示正常振幅整合脑电图;II级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所呈现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判界限为振幅整合脑电图的上界定线大于10μV,下界定线小于等于5μV此脑电图振幅表示轻度异常振幅整合脑电图,或者上界定线小于等于10μV,下界定线大于5μV此脑电图振幅也表示轻度异常振幅整合脑电图;III级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所呈现的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判界限为振幅整合脑电图的上界定线小于10μV,下界定线小于5μV此脑电图振幅表示重度异常振幅整合脑电图。根据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三种,将评分内容各项与其对应数值累计相加,累计的数值在3-8分为重度;在9-11分为中度;在12-14分为轻度。其预后的随访方式分为两种即电话随访或来院随访,规定出院后3个月为预后的随访的时间段,若在随访的时间段内发生死亡的终止对其随访,随访内容是PCPC内容与其对应项目进行分级,经过PCPC分级后,其中分级在IV-VI级的为预后不良;若在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临床死亡的也为预后不良;分级在I-III的级为预后良好,将预后分为良好组(n=40)和不良组(n=43)。比较aEEG分级与预后之间的关系、aEEG分级与改良GCS之间的关系、改良GCS与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X2检验对预后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探讨aEEG对高原地区危重儿童急性脑损伤预后的早期评价。结果:选入的83例急性脑损伤患儿,急性脑损伤患儿的aEEG正常36例,表现为连续性正常电压30例(83.3%)、表现为持续低电压2例(5.6%)、表现为痫样放电4例(11.1%),其中预后良好32例,预后不良4例,aEEG异常者47例(异常率56.6%),其中轻度异常17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自身免疫性脑炎1例、脑出血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细菌性痢疾1例、重症肺炎1例、脓毒性休克3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表现为连续性正常电压2例(11.8%)、表现为持续低电压4例(23.5%)、表现为爆发-抑制5例(29.4%),表现为痫样放电6例(35.3%),预后良好8例,预后不良9例,重度异常30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脑出血7例、脓毒性休克9例、急性白血病4例)表现为持续低电压7例(23.3%)、表现为爆发-抑制6例(20%),表现为痫样放电18例(60%),预后良好0例,预后不良30例。按其改良GCS评分将高原地区危重儿童急性脑损伤患儿分为轻度29例(34.9%),中度24例(28.9%),重度30例(36.2%)。预后良好组患儿与不良组患儿在性别和年龄上无差异,经过统计学的卡方检验得出预后良好组患儿与不良组患儿在性别和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6 P=0.941;X2=0.289 P=0.962);aEEG作为一种床旁无创性的监测手段,与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一致性好,经过统计学卡方检验得出aEEG与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X2=91.206 P=0.000)。当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异常脑电背景活动明显升高时,而通过PCPC所评判的预后不良率数值也在不同程度的增加,经过统计学的卡方检验得出aEEG与预后之间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X2=51.796 P=0.000),通过spearman分析,aEEG分级与预后相关数值,r=0.789,P=0.000,即aEEG分级与预后不良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的83例患儿,其中aEEG背景活动重度异常的有30例,预后良好的无、预后不良的30例,其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正常背景脑电图和轻度异常背景脑电图,振幅整合脑电图中有异常放电患儿,其预后不良比例占81%,神经系统发育预后与无异常放电的振幅整合脑电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急性脑损伤越严重,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分值会随着急性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其通过PCPC所评判的预后不良率随之升高,经过统计学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差异(X2=35.586P=0.000)。结论:aEEG作为一种床旁无创性的监测手段,与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一致性好,对于早期评价高原地区儿童急性脑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当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异常脑电背景活动越高时,而预后不良率数值也就越高,aEEG分级与预后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EEG可用于对高原地区危重儿童急性脑损伤预后的早期评价。

姚静[4](2021)在《磁共振成像联合脑电图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脑电图(EEG)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早期诊断及评价其严重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武汉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新生儿内科住院的经临床诊断的足月HIE患儿116名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于生后2周内完善头颅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及EEG的检测,观察其用于新生儿HIE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并且对HIE患儿进行MRI影像学评分及EEG分度,分别比较其与临床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1、足月新生儿HIE的MRI影像学评分与临床分度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r>0,P<0.0001);不同部位的MRI影像学评分在三组临床分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评分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P<0.0001);2、足月新生儿HIE的EEG分度与临床分度呈正相关(r=0.380,P<0.0001),且EEG分度与临床分度的符合率轻度61.8%>中度30.8%(本研究中没有诊断为重度EEG异常的患儿);3、额叶白质、脑室周围白质、豆状核及脑干的ADC值在临床分度三组HIE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叶白质、内囊后肢及丘脑腹外侧核的ADC值,重度组明显低于轻中度组(P>0.05),轻中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MRI及EEG分别对足月新生儿HIE进行诊断时的灵敏度为70.7%、73.3%,二者进行联合诊断时的灵敏度更高为89.7%。结论:MRI及EEG均有利于足月新生儿HIE的早期诊断,敏感性较高,且能对HIE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二者联合应用其诊断及评估具有更大的临床诊治价值。

白文娟[5](2021)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背景演变与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电背景演变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且完善了脑电图监测与头部磁共振影像的病例,依据改良的Sarnat分度标准进行临床分度,应用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颁布的“新生儿连续脑电监测指南”对不同时间段连续监测脑电活动背景评价分析,结合改良的MRI评分系统进行不同MRI序列的损伤程度评分,分析脑电背景活动演变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56例患者:1.临床分度为轻度及MRI无脑损伤和分水岭区损伤的患儿虽然早期EEG可有中重度异常,但可在72h内快速改善;中度及MRI为基底节/丘脑+脑干型损伤者早期EEG以中重度为主,在7d后均改善至轻度;重度及全脑型损伤者生后几乎均表现为重度EEG,部分甚至可持续至7d以后。2.在生后48~72h,脑电背景分度对于HIE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r=0.751,P<0.001)的评估以及对短期结局(AUC=0.825,灵敏度=100%,特异度=61.9%)的预测价值最好。3.个例随访发现中度、分水岭区损伤HIE患儿早期EEG虽然可能表现为重度异常,但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而重度、基底节/丘脑+脑干损伤HIE患儿EEG虽然可能有所好转但过程缓慢,且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例如发生癫痫等。结论:HIE患儿的脑电背景演变存在一定规律,其分度与临床分度、MRI评分及短期结局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助于HIE的脑损伤程度评估,在预后评估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吴齐爱,陈明秋,韦婷艳,朱东波[6](2020)在《持续性脑功能监测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并探讨持续性脑功能监测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6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亚组,并在出生1周后病情稳定时对所有患儿行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根据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亚组,同时所有患儿在出生后6 h内接受持续性脑功能监测,根据结果分为无异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3个亚组。将患儿的持续性脑功能监测结果分别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出生1周后MRI异常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在随访过程中,利用新生儿行为神经系统(NBNA)评分对患儿出生后1周、2周、4周的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估,利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在患儿出生后12个月对其发育预后进行评估。结果5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中,根据临床表现分组:轻度30例(54.55%),中度17例(30.91%),重度8例(14.55%);根据出生1周后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分组:轻度32例(58.18%),中度13例(23.64%),重度10例(18.18%);根据持续性脑功能监测结果分组:无异常29例(52.73%),轻度异常14例(25.45%),重度异常12例(21.82%)。相关性分析显示,持续性脑功能监测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r=0.943 4,P<0.01)以及MRI异常程度(r=0.975 3,P<0.01)均有显着相关性;随访过程中持续性脑功能监测出现重度异常的患儿NBNA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仅出现轻度异常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脑功能监测出现重度异常的患儿在出生后12个月时CDCC量表中运动发育指数(PDI)及智力发育指数(MDI)均明显低于仅出现轻度异常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脑功能监测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能够早期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并且能够有效地预测患儿出院后的神经及行为的发育水平,能够为实施早期有效的临床干预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吴晶[7](2020)在《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效性中的临床研究及其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符合率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主要是通过研究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各种方法的进展,从而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治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部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临床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1、第一部分:依据我院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过程中,使用多普勒超声评估其治疗的疗效,通过临床指标数据的分析来进一步探讨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2、第二部分:应用荟萃(Meta)分析探讨超声与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符合率。方法:采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应用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1994年1月—2013年12月有关超声与CT诊断中国国内新生儿颅内出血符合率的研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方法:1、第一部分:随机选取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足月新生儿HIE新生儿60例。将以上60例病例分为亚低温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即维持血压、血氧饱和度、灌注及血糖稳定,防治脑水肿、抗惊厥。亚低温组患儿在生后6h内接受全身亚低温治疗72h,并在不同时期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评估及随访,评估内容包括:生后7d及14d的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生后24h、48h、72h时异常a EEG发生率,生后24h、48h、72h时超声测量大脑中动脉Vs、Vd、RI及PI。所收集数据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第二部分:采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应用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1994年1月—2013年12月有关超声与CT诊断中国国内新生儿颅内出血符合率的研究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1、第一部分:(1)亚低温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在胎龄、年龄、出生体重及性别、窒息程度、HIE分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在生后6h及24h时两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后48h及72h时两组患儿神经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14d时NBNA评分均显着高于7d时NBNA评分(P<0.05),亚低温组患儿评分在生后14d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在生后72h内对HIE患儿大脑中动脉Vs、Vd、RI及PI分别进行多普勒超声测定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亚低温组的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的患儿与对照组轻度、中度和重度HIE的患儿对应比较:Vs值、Vd值、RI值及PI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Vs值、RI值、PI则明显升高,Vd值明显减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生后72h内对HIE患儿进行a EEG监护,对不同时间点a EEG图像进行相应的分析,提示生后24h及48h两组患儿异常a EEG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2h两组患儿异常a EEG发生率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6)亚低温组Vs值与生后7d、14d的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性,对照组Vs值均无相关性,Vs值可作为评估亚低温治疗HIE有效性的超声监测指标;两组Vd值与生后7d、14d的NBNA评分均呈负相关性;两组RI值与生后7d、14d的NBNA评分均呈正相关性;两组PI值与生后7d、14d的NBNA评分均呈正相关性。2、第二部分:经筛选并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文献共14篇。累计超声组1408例,CT组1399例,OR随机值为1.00(95%CI 0.29-3.4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1)。结论:1、第一部分使用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亚低温治疗HIE患儿有效性中与NBNA评分、脑电图作用均相当,避免了NBNA评分的繁琐性和主观性,与振幅整合脑电图相比可减轻费用和对脑电图的需求,可作为临床常用的监测方法。2、第二部分超声与CT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总体诊断符合率方面作用相当,新生儿颅脑疾病常规筛查及颅内病变转归随访,可首选经颅超声,而CT可做为选择性检查手段。

陈莉,陈信[8](2020)在《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需做早期诊断,本次研究即对持续脑功能监测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持续脑功能监测,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对2组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观察组分别为90.00%、86.67%,对照组分别为63.33%、6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脑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2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Vs和Vd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 h和48 h的Vs和Vd检测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2组72 h的Vs和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不同时间的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组间与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进行监护,持续脑功能监测是一种客观、可靠的脑功能监护手段,可提高监护的准确性,准确反应病情,利于后期的治疗,有利于对新生儿生命安全的保障。

桂娟[9](2019)在《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疾病,脑损伤和神经发育障碍神经发育与社会心理障碍是先心病重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至今心脏学家和儿科学家对于先心病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的早期预测指标,尚未达成定论和共识。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应用于新生儿危重症病例脑损伤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先心病新生儿及小婴儿围术期大脑皮层活动状况及中长期神经发育的预后,探索围术期脑损伤和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评估围术期振幅整合脑电图各指标对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NICU住院的确诊CHD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及小婴儿(≤月龄),采集围术期及术中管理的特征和变量,持续监测手术前后的aEEG,探究其影响因素。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测试心脏手术后的婴儿12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回顾性分析MDI、PDI的影响因素。前瞻性采集围术期aEEG监测结果,规律随访并获取18个月龄时的MDI、PDI,比较围术期aEGG与18月龄MDI、PDI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病例295例。167例完成术前aEEG监测,显示约19.17%(32/167)显示背景模式为轻度异常,34.73%(58/167)的病例SWC不成熟,1.8%(3/167)缺乏SWC,5例(2.99%)患儿术前aEEG显示有惊厥活动,其中4例(2.39%)为频繁惊厥活动。出生胎龄越大,背景模式正常的可能性越高(OR=0.220,95%CI:0.072-0.675),围生期有轻度窒息史病例的SWC异常的可能性更高(OR:6.595,95%CI:2.290-18.996),出生胎龄大于39周的病例SWC异常的可能性更低(OR:0.461,95%CI:0.214-0.992)。5例患儿有惊厥活动,均为发绀型先心病。226例完成术后aEEG监测,约5.75%(13/226)显示背景模式为轻度异常,0.88%(2/226)显示为重度异常,27.43%(62/226)的病例SWC不成熟,3.54%(8/226)缺乏SWC,4.4%(10/226)的患儿术后aEEG显示有惊厥发作。5分钟Apgar评分高于9分者是术后背景模式异常的可能性较低(OR:0.172,95CI:0.030-0.969)。出生有轻度窒息(OR:14.647,95%CI:2.590-82.822)、存在延迟关胸(OR:5.197,95%CI:1.659-16.285)、术后存在神经系统症状中度异常(OR:5.145,95%CI:1.044-25.348)是术后SWC异常的危险因素;出生胎龄大于39周者(OR:0.153,95%CI:0.044-0.538)术后SWC异常可能性更低。103例完成了手术前后aEEG比较,术后存在败血症者SWC变差的可能性更大。共116例 CHD 儿童接受 BSID 评估,MDI(95.38±22.98)和 PDI(87.84±22.57)均显着低于止常人群的均值(100)(p<0.05)。MDI和PDI呈正相关关系。仅PDI是MDI 的影响因素,PDI 越高,MDI 越高(β:0.835,95%CI:0.429-1.241)。MDI、住院天数、体外循环和行为问题是PDI的影响因素。MDI越大,PDI越高(β:0.497,95%CI:0.342-0.652),体外循环手术病例,PDI 较高(β:11.956,95%CI:0.845-23.068);住院天数越长,PDI 越低(β:-0.577,95%CI:-0.874~-0.279);相对无行为问题,有轻微行为问题时PDI较低(β:-10.605,95%CI:-18.546~-2.664)。共有93例患儿完成研究。该组病例18月龄时BSID检测显示MDI平均值为 96.483±21.997,PDI 平均值为 87.763±21.584。MDI 与正常人 MDI(均值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2,P=0.127),PDI低于正常人PDI(均值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7,P<0.001)。其中,A组有45例患儿,在手术前后均接受了 aEEG检查。术后SWC缺失婴儿的MDI(70.00±34.641)低于术后SWC未成熟婴儿的MDI(100.65±19.572)(P=0.09)。术前背景轻度异常的婴儿,其PDI(68.43±19.217)明显低于术前背景模式正常的婴儿(92.97±21.005)(P=0.0064)。术前aEEG显示未成熟SWC的婴儿的PDI(85.08±21.431)明显低于术前正常SWC的婴儿(105.14±21.162)(P=0.037)。术前背景模式和SWC可能可以预测婴儿的长期运动功能。结论:1.围术期aEEG显示大多数婴儿皮层活动正常,SWC相比背景模式和惊厥活动,反映脑损伤更为敏感。出生胎龄和出生缺氧病史是心脏手术前aEEG的影响因素。除了出生胎龄、出生缺氧史,延迟关胸、术后败血症及术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是术后aEEG异常的危险因素。围术期极少数病例有惊厥活动,均为复杂型先心,预后不佳。出生胎龄较大、术后存在败血症者术后aEEG较术前更不易改善。2.CHD儿童12月龄时智力发育和精神运动发育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智力发育水平和运动发育水平正相关。体外循环下手术的病例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较轻;住院天数长,存在轻微行为问题,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较明显。3.围术期aEEG异常与18月龄智力和精神运动发育障碍相关。围术期aEEG尤其是背景模式和SWC可能是CHD婴儿中长期神经发育预后的有效预测手段。

俞赟[10](2019)在《睡眠觉醒周期在足月窒息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窒息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可导致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结局。本研究目的是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中睡眠觉醒周期(sleep wake cycle,SWC)在足月窒息新生儿的表现,并评估其在窒息脑损伤程度判断的价值和对神经行为发育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107名足月窒息新生儿于生后7天内进行24小时脑功能监护。入选患儿满足胎龄≥37周,且<42周,Apgar评分1分钟评分≤7分,并排除顽固性低血糖、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其他可能导致脑损害的疾病。107例患儿均于外院产科进行窒息复苏,入我院后心电监护,并给予相应支持和对症治疗。根据其SWC分为正常SWC组(成熟SWC)和异常SWC组(包括不成熟SWC和无SWC)。(1)对两组患儿进行基本临床资料的比较;(2)分析SWC在不同窒息程度、检查时间的异常率;(3)分析SWC的异常与头颅MRI、神经发育的相关性;(4)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比较 SWC、头颅MRI对HIE的预测功能。(5)分析SWC异常对预测HIE、预测异常发育商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6)采用logistic回归验证多因素和SWC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儿在胎龄、体重、性别、分娩方式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论窒息程度如何,SWC异常检出率与时间相关,χ2=17.869,P=0.000,P<0.05,SWC异常与aEEG检查时间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时间越早,SWC异常的检出率越高,36小时后SWC的异常率明显下降。(3)窒息程度与SWC异常有统计学意义(χ2=18.295,P<0.001,相关系数r=0.414,P<0.001),窒息程度越重,SWC异常率越高。(4)SWC异常与HIE临床分度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4,P<0.001,r=0.669,P<0.001,),脑损伤程度越重,SWC率越高。(5)MRI分度与SWC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65,P<0.001,相关系数r=0.545,P<0.001)。MRI重度异常和正常、轻度、中度异常在SWC上均存在显着差异。(6)SWC在窒息患儿中早期预测HIE患儿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P<0.001,提示异常SWC对预测HIE准确性中等。(7)aEEG和头颅MRI均完成的82例患儿中,早期预测 HIE 的 ROC 曲线面积:SWC:AUC 为0.754,P<0.001;MRI:AUC 为 0.876,P<0.001,头颅MRI的预测准确性较SWC为高。(8)SWC异常预测HIE的敏感性67.6%、特异性为91.7%,阳性预测值为79.3%、阴性预测值为85.9%。(9)SWC成熟程度与神经行为发育预后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7,P<0.001),SWC越异常发育商越低,预后越差。(10)SWC异常预测发育商异常的敏感性为62.5%,特异性87.5%,阳性预测值为58.8%,阴性预测值为89.1%。(11)aEEG检测的时间、窒息程度、HIE的分度、头颅MRI结果的分度和SWC异常均有关,且存在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验证发现,HIE的分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WC的存在与否反映了新生儿暴露于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严重程度。SWC的异常程度对预测HIE、异常神经行为发育的特异性较高,阴性预测值较高。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5例的脑电图监测与预后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5例的脑电图监测与预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2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四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对比
    3.2 四组新生儿血清NSE水平变化
    3.3 四组新生儿a EEG评分比较
    3.4 轻度HIE组、中度HIE组及重度HIE组新生儿血清NSE、aEEG评分、aEEG评分联合第1天血清NSE的预测价值评价
4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2)新生儿早期脑电图特征与神经发育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双胎早产儿与单胎早产儿早期脑电图的对比分析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脑损伤高危足月儿的早期脑电图特征分析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新生儿早期脑电图特征与神经发育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振幅整合脑电图对高原地区危重儿童急性脑损伤预后的早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磁共振成像联合脑电图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概况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等
第2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样本分组
        2.1.3 仪器
        2.1.4 研究方法
        2.1.5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3.1 HIE发生的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
        2.3.2 MRI在新生儿HIE中的应用价值
        2.3.3 EEG在新生儿HIE中的应用价值
        2.3.4 MRI与 EEG的互补作用
    2.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磁共振成像及脑电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背景演变与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纳入HIE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
    3.2 磁共振成像结果
    3.3 脑电图结果分析
        3.3.1 脑电图动态变化及分布
        3.3.2 脑电背景分度与MRI损伤类型的关系
        3.3.3 脑电背景分度与临床分度、MRI评分及短期结局的相关性
        3.3.4 不同类型重度EEG患儿MRI评分比较
        3.3.5 脑电背景动态演变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共振成像及EEG对HIE脑损伤评估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持续性脑功能监测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评价标准
        1.4.1 振幅整合脑电图[9]
        1.4.2 临床分度[7]
        1.4.3 头颅MRI结果分度[10]
        1.4.4 新生儿行为神经系统评分[11]
        1.4.5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12]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2.2 持续性脑功能监测与NBNA评分的关系
    2.3 持续性脑功能监测与12月龄神经发育的关系
3 讨论

(7)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效性中的临床研究及其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符合率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效性中的临床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中国新生儿颅内出血超声与CT诊断符合率的Meta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各种方法的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诊断效能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比较
    2.2 2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
    2.3 2组新生儿血液参数ACA的动态变化比较
3 讨 论

(9)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的皮层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脑损伤
        1.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作用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设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采集
        3.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图像采集
        3.3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结果判读
        3.4 神经影像学检查
        3.5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临床特征分析
        4.2 手术前aEEG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手术后aEEG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4 手术前后aEEG变化及影响因素
        4.5 围术期头颅CT/MR的结果
    第五章 讨论
        5.1 常用脑功能的监测方法
        5.2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NICU的应用
        5.3 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的皮层活动及影响因素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神经发育预后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
        1.2 神经发育评估与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设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采集
        3.2 体格发育评估
        3.3 神经发育评估
        3.4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病例特征分析
        4.2 BSID评估结果
        4.3 MDI和PDI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常用的神经功能的评估量表
        5.2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优势和应用
        5.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
        5.4 先心病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影响因素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皮层电活动与中长期神经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的神经发育随访
        1.2 缺乏早期预测指标导致随访困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设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采集
        3.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图像采集
        3.3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结果判读
        3.4 神经影像学检查
        3.5 随访和神经发育评估
        3.6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临床特征分析
        4.2 围术期aEEG监测结果
        4.3 18月龄时BSID评估结果
        4.4 围术期aEEG与18月龄MDI与PDI关联性分析
        4.5 手术前后aEEG变化与18月龄MDI与PDI的关联性分析
        4.6 头颅超声与18月龄MDI与PDI
    第五章 讨论
        5.1 大脑的发育与高危儿神经发育评估
        5.2 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脑功能与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
        5.3 国外现行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神经发育预后的评估与干预指南
        5.4 国内外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神经发育随访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神经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10)睡眠觉醒周期在足月窒息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AEEG监测方法和分类标准
    2.4 MRI的记录和分度标准
    2.5 神经行为学评估
    2.6 分组
    2.7 研究内容
    2.8 统计学处理
结果
    3.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的比较
    3.2 SWC异常与检查时间
    3.3 SWC与窒息程度
    3.4 SWC与HIE
    3.5 SWC与MR1分度
    3.6 SWC对预测HIE的ROC曲线分析
    3.7 SWC、MRI对窒息患儿预测HIE的ROC曲线比较
    3.8 SWC异常对预测HI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3.9 SWC与神经行为发育的相关性
    3.10 SWC异常对预测发育商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3.11 检查时间、窒息程度、HIE的分度和MRI分度多因素对SWC的影响
讨论
    4.1 睡眠觉醒周期与脑损伤的关系
    4.2 SWC异常检查时间的关系
    4.3 SWC异常与窒息程度的关系
    4.4 SWC异常与HIE的关系
    4.5 SWC异常与MRI分度的关系
    4.6. SWC、MRIROC曲线对窒息患儿预测HIE价值分析
    4.7. SWC与神经行为发育的关系
    4.8.检查时间、窒息程度、HIE的分度和MRI分度多因素对SWC的影响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痫样活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缩写词 ABBREVIATION
致谢

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5例的脑电图监测与预后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D]. 李兆杭.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2]新生儿早期脑电图特征与神经发育预后的相关性分析[D]. 李昉明.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3]振幅整合脑电图对高原地区危重儿童急性脑损伤预后的早期评价[D]. 王腾辉. 西藏大学, 2021(12)
  • [4]磁共振成像联合脑电图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探讨[D]. 姚静. 江汉大学, 2021(01)
  • [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背景演变与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 白文娟.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6]持续性脑功能监测应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吴齐爱,陈明秋,韦婷艳,朱东波.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0(12)
  • [7]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效性中的临床研究及其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符合率Meta分析[D]. 吴晶.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效果[J]. 陈莉,陈信. 中华全科医学, 2020(04)
  • [9]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D]. 桂娟. 南方医科大学, 2019
  • [10]睡眠觉醒周期在足月窒息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分析[D]. 俞赟. 苏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5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电图监测及预后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