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平羊头山石窟调查报告

山西高平羊头山石窟调查报告

一、山西高平羊头山石窟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高泽康[1](2021)在《上党地区北朝石窟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质类文物往往承载了传世文献以外的历史细节,对于北朝这个“石头上的王朝”来说尤其如此。一直以来,学界对山西晋东南地区诸多小型石窟的重要性有所关注,也有前辈认识到了这些小型石窟的分布与交通路线之间的特殊关系,但对其未有过细致地研究与探讨,根本原因是材料本身的匿迹和基础资料的匮乏,而且又容易忽略佛教艺术内在的发展逻辑而夸大了交通路线的决定作用。因此,本文立足于山西上党地区(今长治市)的北朝小型石窟,拟在解决此地北朝石窟寺的发展演变、都城佛教艺术的风格影响、交通地理与石窟造像的传播路线等诸多问题。首先,经过文献梳理和实地调查,发现上党地区现存有北朝石窟寺27处,每处石窟数量不一。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上党地区的北朝石窟寺进行类型划分,按窟龛形制、造像组合、题材内容等,找出前后发展的演变关系,将所有石窟分为四期。因佛教造像有自上而下的流动性和从下对上的效仿性,故又在分期的基础上根据整体造像风格考证其相对年代,包括北魏晚期前段、北魏晚期后段、东魏和北齐隋初四个时期。经过分析发现,它们的种类、内容和形式都与当时都城的造像风格和最新的流行趋势密切相关,但又并非机械地模仿和对应,而是顺应了民众佛教自身的发展逻辑,在某些方面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开创性,形成了晋东南地区独有的地方特色。其次,从石窟分布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古涅河一带和上党腹地是两个传统的佛教文化区。形成这两个文化区的原因是孝文帝迁都而导致的平洛古道的繁荣,以至平城、晋阳、河洛等地佛教造像艺术南传或北上,深深影响了沟通南北交流交往的上党地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滏口古道西线在东魏以后的衰落,这是东魏北齐诸窟没有按照该道分布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石窟的原始环境,分析了佛寺和石窟的依存关系及二者的存续状态。窟内残留的造像题记保留了石窟造像者的身份信息,其记录了北魏和北齐的两个邑社团体,反映了主导石窟开凿者的民间世俗化特征,钩沉出上党地区北朝佛教的流传发展。这些信息均显示出了这一区域的地域性特征:民族融合、胡汉交融、社会整合。总之,上党地区的北朝石窟寺“上承云冈之余绪,下启唐代之先河”,对于研究北朝民间石窟寺的发展演变、民众佛教的信仰心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贺从容,林浓华[2](2020)在《晋东南北朝石窟的建筑形制特点及其成因探析》文中指出对于山西境内众多的古代石窟,人们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中、北部的大型石窟如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和龙山石窟,分布在晋东南的许多小型石窟尚未受到关注。晋东南现有不少古代石窟遗存,北朝是其石窟最重要的起源和兴盛阶段。本文通过对晋东南地区北朝时期石窟遗存和文献记录的石窟信息进行整理,仅从建筑学的角度,在选址、规模尺度、建筑形制等方面探讨晋东南北朝石窟的特点,并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探讨晋东南地区石窟形成和兴盛的原因。

李雅君[3](2020)在《山西唐宋佛寺壁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佛教自汉魏时期东传入晋地,从此展开绵延千年的山西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山西古代佛寺壁画遗存面积约11940平方米,是世界宗教物质与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间上从唐迄至明清,代有留存;在年代分布上,有“远少近多”的特点,即金元明清的佛寺壁画数量达11300平方米,占总数量的95%,而唐、五代、辽宋时期的佛寺壁画遗存较少,总计约640平方米,本论文即以此部分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论文的研究主要以实地考察为基础,并依靠翔实确凿的文献资料,在查阅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和借鉴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佛寺壁画的图像所绘内容进行释读,继而从山西区域文化、自然地理、佛教义理、民族关系与艺术风格等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对山西唐宋时期佛寺壁画图像的形成、演变进行分析与阐释,进而挖掘其信仰内涵、思想观念等。在壁画图像的释读方面,笔者试图达到题材内容识读的准确、风格形式的多样化分析以及图像与文本的互证。本论文将以山西地区盛唐至北宋时期(8世纪下半叶——11世纪末)佛寺壁画的典型个案为主要研究内容,涵盖如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五台山佛光寺唐代壁画的探讨。主要考察大殿北次间拱眼壁佛说法图与主尊须弥座背面毗沙门天王变相图,通过对图像题材内容、风格样式、配置组合等因素的分析,结合八世纪下半叶佛光寺的具体历史文献的考察,从而勾勒出佛光寺壁画图像的渊源、流布与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五台山佛教部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第二部分,是对平顺大云院五代壁画的研究。首先对弥陀殿东壁维摩诘经变图像、扇面墙背面残存壁画图像的释读,并重点探究壁画中“南派山水”出现的缘由,接下来通过比较,推断出大云院维摩经变的图像风格样式的两种来源途径。根据扇面墙背后以及北壁残存的图像,推测两铺壁面所绘的题材内容,为接下来西壁壁画内容的重构与复原作铺垫。基于以上问题的探讨,并通过历史性的考察东壁维摩经变与其他经变的组合形式,进一步论证西壁壁画所绘内容;第三部分,主要围绕高平开化寺北宋壁画所表现题材内容展开相关探讨。首先,重新解读北壁东侧墙面“东扆壁”所绘图像内容,明确其为弥勒上生经变,并进一步揭示出晋东南地区流传已久的弥勒上生信仰的盛行原因,以及其与高昌回鹘的密切联系。其次,对目前存有疑议的西扆壁所绘题材内容的再探讨。本章最后对东壁壁画中的卢舍那法界人中像进行溯源及对比分析,揭示出这一题材图像的时代语意及图像意涵;第四部分,是对灵丘觉山寺舍利塔辽代壁画的研究。首先从佛塔作为佛教美术的起源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的探讨,以及辽代佛塔状况的考察,都直接反映了辽代社会佛教末法思想的流行。通过对壁画中白衣观音像与地藏菩萨像的识读,对壁画风格样式的探讨及溯源,阐明辽代佛教美术图像与高昌回鹘的密切联系,进一步阐释这种图像组合透射出的佛学义理及佛教部派的发展趋势,指出辽代造塔、刻经以及从图像上的“回归传统”,都是僧众祈求将佛法永传万世的愿景,是11世纪弥漫于整个佛教世界的末法思想的集中体现。本论文基于对山西境内唐宋时期佛寺壁画的实地考察与文献整理,在我国“一带一路”大的历史背景下,以区域文化的视角,对山西唐宋佛寺中的壁画艺术的题材内容、风格流变、图像演变以及图像意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试图挖掘山西古代美术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精神,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佛寺壁画艺术的思想性。

贺从容,林浓华[4](2019)在《晋东南北朝石窟的形制特点浅论》文中提出对于山西境内众多的古代石窟,人们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中、北部的大型石窟如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和龙山石窟,分布在晋东南的许多小型石窟尚未受到关注。晋东南现有古代石窟遗存不少,北朝是其石窟最重要的起源也是兴盛阶段,本文通过对晋东南地区北朝时期石窟遗存和文献记录的石窟信息进行整理,从选址、规模尺度、建筑形制等方面探讨晋东南北朝石窟的特点。

潘丰娇[5](2019)在《山西北朝隋唐时期小型石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的时代范围为北朝隋唐时期。而小型石窟,主要是指石窟数量在5座以下(包括5座)的石窟。山西的石窟不仅在数量、规模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在精美度、影响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北魏时期平城(今山西大同)作为都城,佛教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因此建造石窟之风盛行。直到北魏迁都以前,平城始终是中原北方地区石窟寺开凿的中心。山西建造石窟由此而辐射,所以研究山西石窟寺对中国石窟寺研究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从石窟的基本情况出发,运用类型学、对比研究等方法,制作相关表格以及比例图,图文并茂地展示出山西中古时期小型石窟的分布,然后基于收集到的资料行相关研究。通过对山西省所有石窟的统计,分析出中古时期小型石窟的时代分布主要以北朝居多,地区以晋中、长治、临汾居多。这种分布规律与其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关系。中古时期的小型石窟洞窟形制差别较小,但不同时期造像特点具有一定差别,其造像特点受平城、洛阳、邺城地区石窟的共同影响。这些地区对其共同影响,构成了山西中古时期小型石窟的独特性格局。本文第一部分分阶段对山西石窟的学术史和研究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概述了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目的。第二部分介绍了山西小型石窟的概况,通过第二、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以及相关简报和报告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市县来进行统计,并做出相关的图来说明。第三部分对山西中古时期的小型石窟分时期、地区来进行研究,并分析出小型石窟之间的联系。第四部分对小型石窟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李晔[6](2019)在《山西北朝菩萨造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菩萨造像是佛教美术中重要的题材。本文将研究空间界定为山西,时间界定在北朝时期,以山西北朝菩萨造像为研究对象。山西地域之间的菩萨造像题材与风格有所差异,原因与政治中心及佛教中心的变迁有关。晋北地区以交脚弥勒为主,晋中及晋东南地区多是观音,晋南多倚坐弥勒菩萨,单体半跏思惟较少。菩萨造像包括弥勒、观音、大势至、文殊、半跏思惟题材,菩萨造像元素包括头冠、服饰佩饰、背光、手势及底座等。本文主要采用类型学的方法,将图像与文献结合,以菩萨造像元素的分析作为本文的重点,分类并探讨产生源流,分别推测出其演变的路线,认为山西北朝菩萨造像受多方面影响,且菩萨的服饰与佩饰受印度笈多与南朝影响较多。

杨柳[7](2019)在《利用高平市乡土史资源培育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文中指出2016年9月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课题组确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后,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育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乡土史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将其融入历史教学培育高中生的学科素养这一研究相对匮乏,探求此课题希望能够丰富当前学术界的研究,为当前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高平作为山西省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神奇的民间故事、丰富的名胜古迹、着名的历史事件、众多的历史人物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为此,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高平市的乡土史资源。为了了解高平市乡土史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高中生和历史教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知晓程度,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以高平市两所中学的高二文科生为调查对象,同时对一些历史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乡土史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教师和学生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认识不足等问题。因此,笔者尝试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与岳麓版历史教科书编写内容相关联的高平市乡土史资源,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历史教学中,以此培育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乡土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尽快建立乡土史教学资源网站,并加强对历史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历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乡土史教学意识以及选择和利用典型的乡土史资源应用于教学,培育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常辰,杨宝[8](2019)在《浅议高平羊头山石窟北朝造像》文中指出高平羊头山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由民间供养人出资建造。该石窟受平城和洛阳两地石窟风格的影响较大,当地的民间匠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孕育出新的元素并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造像模式。

杨宝[9](2019)在《高平羊头山石窟多视角三维重建拍摄方法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以羊头山石窟为例,综合运用数码相机和智能无人机探索三维建模前期拍摄方法,主要介绍了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的设备、原理、依托软件、拍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对拍摄素材的预处理,为后期建模奠定基础。

李晔[10](2018)在《山西北朝菩萨头冠的类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头戴宝冠是菩萨造像特征之一。山西北朝菩萨造像的菩萨宝冠有束发、三面宝冠、山形冠、三叶冠、花蔓冠等类型,以云冈石窟菩萨头冠最为丰富。山西北朝菩萨宝冠的形成受犍陀罗及南朝风格的影响。北魏流行三面宝冠和山形冠,东魏北齐时期盛行花蔓冠,且花蔓冠可能是由山形冠演变发展而来。

二、山西高平羊头山石窟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西高平羊头山石窟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上党地区北朝石窟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动态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研究特色
第一章 石窟类型
    第一节 窟龛形制
        一、窟型
        二、龛型
    第二节 造像组合与题材
        一、造像组合
        二、其它题材
    第三节 造像特点
        一、佛像
        二、菩萨像
        三、弟子像
        四、力士像
第二章 石窟分期与年代
    第一节 分期
    第二节 年代
第三章 石窟开凿与交通地理
    第一节 石窟性质及题记所见供养人
        一、石窟性质
        二、题记所见供养人
    第二节 石窟分布与交通路线
        一、石窟的地理分布
        二、石窟所见交通路线
结语
图片来源
参考文献
附录:上党地区北朝石窟寺材料信息一览表
致谢

(3)山西唐宋佛寺壁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条件
    五、文中所涉基本及相关概念
第一章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壁画
    第一节 山西唐代佛寺壁画的相关研究背景
    第二节 佛光寺东大殿北次间拱眼壁壁画——佛说法图
        一、佛说法图的图像内容
        二、佛说法图中主尊神格问题的再探讨
    第三节 佛光寺主尊像须弥座壁画——毗沙门天王经变图
        一、佛光寺毗沙门天王经变图的图像内容识读
        二、佛光寺毗沙门天王图像的来源
    第四节 佛光寺唐代壁画所反映的密教因素
        一、唐代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密教化
        二、佛光寺东大殿壁画塑像与密教的关系
    第五节 佛光寺唐代塑像壁画的具体创制年代的问题探讨
        一、佛光寺造像组合的年代考证
        二、佛光寺壁画的具体年代考证
第二章 山西五代平顺大云院佛寺壁画
    第一节 山西五代佛寺壁画的相关研究背景
    第二节 关于大云院弥陀殿东壁壁画-维摩诘经变图像的探讨
        一、弥陀殿东壁壁画维摩诘经变图像内容的释读
        二、东壁壁画中山水图景的“南传北”的表现
        三、大云院壁画维摩诘经变图像的来源
    第三节 大云院弥陀殿西壁壁画的构思复原
        一、大云院弥陀殿扇面墙背面与北壁壁画的题材内容的再认识
        二、与东壁维摩诘经变相对置——西壁壁画的复原重构
第三章 山西北宋高平开化寺佛寺壁画
    第一节 山西北宋佛寺壁画的相关研究背景
    第二节 北宋高平开化寺大殿东扆壁壁画图像——弥勒上生经变
        一、晋东南地区发现的关于弥勒上生信仰的新史料
        二、北宋高平开化寺壁画弥勒上生经变图像分析
    第三节 开化寺大殿西扆壁、东壁壁画图像的相关探讨
        一、与弥勒上生经变相对置的——西扆壁图像内容的再商榷
        二、东壁华严经变中卢舍那法界人中像的图像来源及意涵
第四章 山西辽代灵丘觉山寺舍利塔佛寺壁画
    第一节 山西辽代佛寺壁画的相关研究背景
    第二节 灵丘觉山寺辽代佛塔壁画的图像内容
        一、觉山寺舍利塔的整体布局
        二、觉山寺舍利塔壁画的图像内容释读
    第三节 觉山寺舍利塔壁画中的白衣观音像
        一、觉山寺舍利塔白衣观音像的特征
        二、觉山寺舍利塔壁画白衣观音图像的来源及传播路线
    第四节 觉山寺舍利塔壁画中的地藏菩萨像
        一、地藏菩萨图像的演变
        二、觉山寺舍利塔壁画地藏菩萨图像的分析
        三、觉山寺舍利塔地藏菩萨与观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图像组合形式
    第五节 觉山寺舍利塔壁画的艺术风格
        一、觉山寺舍利塔壁画的风格特点
        二、觉山寺舍利塔壁画风格溯源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晋东南北朝石窟的形制特点浅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晋东南北朝石窟的选址与朝向
    1选址幽静处
    2窟寺常相依
    3窟寺建造之因果
    4朝向
二晋东南北朝石窟的规模与尺度
三晋东南北朝石窟的建筑形制
    1平面形制与窟顶形态
    2窟面与窟内雕像设置
    3石窟外的建筑构件
四晋东南北朝石窟形制特点小结

(5)山西北朝隋唐时期小型石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范围
    1.2 国内外研究史
        1.2.1 20 世纪初-40 年代末
        1.2.2 20 世纪 50-80 年代
        1.2.3 20 世纪90年代
        1.2.4 21 世纪-至今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
第二章 山西小型石窟概况
    2.1 太原市
    2.2 阳泉市
    2.3 长治市
    2.4 晋城市
    2.5 忻州市
    2.6 晋中市
    2.7 大同市
    2.8 临汾市
    2.9 吕梁市
    2.10 朔州市
    2.11 运城市
第三章 山西中古时期小型石窟研究
    3.1 石窟的时空分布规律
        3.1.1 时代分布规律
        3.1.2 空间分布规律
    3.2 石窟的内涵及特点
        3.2.1 不同时代的石窟
        3.2.2 不同地区的石窟
    3.3 石窟间的关联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山西北朝菩萨造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山西北朝佛教发展概述
    第一节 北朝各代佛教概况
    第二节 山西地区北朝的佛教发展
    第三节 山西地区北朝的菩萨信仰
第二章 山西北朝菩萨造像遗存
    第一节 晋北地区菩萨造像
    第二节 晋中地区菩萨造像
    第三节 晋东南地区菩萨造像
    第四节 晋南地区菩萨造像
第三章 山西北朝菩萨造像题材分析
    第一节 弥勒菩萨
    第二节 观音、大势至菩萨
    第三节 半跏思惟菩萨
    第四节 维摩诘、文殊、普贤菩萨
    第五节 山西北朝菩萨造像题材分布
第四章 山西北朝菩萨造像的造像元素分析
    第一节 山西北朝菩萨造像的宝冠
        一、山西北朝菩萨造像宝冠的类型分析
        二、宝冠及相关要素的源流
        三、各代、各地之间的对比
    第二节 山西北朝菩萨造像的服饰与胸饰
        一、山西北朝菩萨服饰与胸饰类型分析
        二、服饰及胸饰的源流
        三、各代、各地之间的对比
    第三节 山西北朝菩萨造像的背光
        一、山西北朝菩萨背光的分类
        二、背光形制与纹样的源流
        三、各代、各地之间的对比
    第四节 山西北朝菩萨造像其它相关造型
第五章 山西北朝菩萨造像与其它地区的联系
    第一节 与其它地区图像的比较
    第二节 与其它地区题材的比较
结论
附录一 :山西北朝铜质菩萨造像统计
附录二 :山西北朝单体石质菩萨造像统计
附录三 :图片总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利用高平市乡土史资源培育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1.4 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高平市历史沿革与乡土史资源概况
    2.1 高平市历史沿革
    2.2 高平市乡土史资源概况
        2.2.1 民间传说
        2.2.2 名胜古迹
        2.2.3 历史事件
        2.2.4 历史名人
        2.2.5 民俗风情
第三章 利用高平市乡土史资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分析
    3.1 现状调查
        3.1.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3.1.2 教师访谈结果
    3.2 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第四章 利用高平市乡土史资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案例设计
    4.1 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培育
    4.2 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育
    4.3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育
    4.4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4.5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
第五章 利用高平市乡土史资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建议
    5.1 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5.2 建立乡土史教学资源网站
    5.3 加强对历史教师的指导和培训
    5.4 树立正确的乡土史教学意识
    5.5 选择和利用典型的乡土史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高平羊头山石窟多视角三维重建拍摄方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的原理、设备及依托软件
    1.1 技术原理
    1.2 设备
        1.2.1 影像素材采集设备
        1.2.2 三维模型处理设备
    1.3 依托软件
2 影像素材的获取
    2.1 拍摄方法
    2.2 拍摄注意事项
        2.2.1 注意气象、环境等外部因素
        2.2.2 注意技术训练、设备准备等内部因素
3 影像素材预处理
    3.1 收集整理
    3.2 软件预处理
4 结语

(10)山西北朝菩萨头冠的类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山西北朝菩萨造像宝冠的类型分析
二、宝冠及相关要素的源流
    (一)宝冠
    (二)宝缯
三、各代、各地之间的对比

四、山西高平羊头山石窟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党地区北朝石窟寺研究[D]. 高泽康. 中央民族大学, 2021
  • [2]晋东南北朝石窟的建筑形制特点及其成因探析[J]. 贺从容,林浓华.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20(01)
  • [3]山西唐宋佛寺壁画研究[D]. 李雅君.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1)
  • [4]晋东南北朝石窟的形制特点浅论[A]. 贺从容,林浓华. 2019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2019
  • [5]山西北朝隋唐时期小型石窟的研究[D]. 潘丰娇. 山西大学, 2019(02)
  • [6]山西北朝菩萨造像研究[D]. 李晔.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7]利用高平市乡土史资源培育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D]. 杨柳. 淮北师范大学, 2019(09)
  • [8]浅议高平羊头山石窟北朝造像[J]. 常辰,杨宝.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05)
  • [9]高平羊头山石窟多视角三维重建拍摄方法探索[J]. 杨宝.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04)
  • [10]山西北朝菩萨头冠的类型研究[J]. 李晔. 西北美术, 2018(04)

标签:;  ;  ;  ;  ;  

山西高平羊头山石窟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