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2例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2例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2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旗[1](2021)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与生存的关系,以提高移植成功率,提高患儿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allo-HSCT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AA)19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LL)4例次、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10例次,总计33例次。比较不同原发病、移植类型等与并发症的发生、生存的关系,探讨儿童血液病的可能的影响移植成功率的因素,提高儿童血液病的治愈率。结果1.至2020年12月31日随访结束,接受allo-HSCT的儿童共33例次,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次,年龄2-13岁,中位年龄7岁。其中,AA 19例次,AML 10例次,ALL 4例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AA组与AL组,其中AA组19例,AL组14例。移植类型方面:无关供者16例次,血缘供者17例次;全相合18例次,不全相合5例次;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6例次,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7例次;ABO血型相合24例,ABO血型主侧不合6例次,ABO血型次侧不合3例次。无关供者全相合13例次,无关供者不全相合3例次,血缘供者全相合5例次,单倍体移植12例次。2.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33例次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52个月),移植后平均生存时间21.36个月(1-52个月)。总生存率(OS)为84.8%。疾病复发7例(21.2%),死亡5例(15.2%),其中复发死亡3例(60.0%),均为AL组;移植相关死亡2例(30.0%),AA组、AL组各1例。虽AA组死亡率低于AL组,但两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89)。AA组OS为94.7%。死亡1例(5.3%),分析发现接受无关供者移植者生存率更佳(P=0.025)。AL组患儿共14例次,移植后全部植入成功、造血重建。OS为71.4%,复发7例(50.0%),均为血液学复发,其中1例移植后首先发生分子生物学复发,后进展为血液学复发。所有复发患儿中,4例(57.1%)发生在移植后100天内,2例(28.6%)发生在移植后100天-1年内,1例(14.3%)发生在移植后1-2年。死亡4例(28.6%)。分析发现接受BM+PBSC移植生存率更高(P=0.010)。3.并发症:所纳入病例中,发生GVHD 10例。在AA组中,5例发生GVHD(26.3%),其中I度2例,II度2例,c GVHD 1例。在AL组中,5例发生GVHD(35.7%),其中I度1例,II度3例,IV度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与GVHD发生相关,男性多于女性。植入功能不良(PGF)2例(6.06%),原发性PGF及继发性PGF各1例(50.0%);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6例(18.2%);此外,移植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1例,植入综合征(ES)1例。结论1.Allo-HSCT是治疗儿童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在AL中,对高危及复发的患儿,抓住移植时机,选取合适的供者,克服了MRD阳性患儿的复发问题,提高了复发病人的疗效,从而克服了白血病化疗的瓶颈。本研究中AL组OS为71.4%,但移植后后复发的问题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决。对于SAA-I型,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积极寻找供者,若有合适供者,首选HSCT。同时对于SAA-II型,若有条件,也应更积极的进行移植。本研究中AA组OS高达94.7%,仅1例发生原发性PGF,移植可极大地提高SAA的疗效。2.探讨移植过程中的个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供者的选择,对于移植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中,在半相合占绝大多数的条件下,仅发生1例IV度a GVHD,同时6例PRES患者中,5例预后良好,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证实HSCT可以是治疗血液病安全的手段,但前提是对于移植后并发症,需及时发现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由此才可使移植真正成为治疗血液病有效而又安全的手段。

苏龙[2](2021)在《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白血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之一,化疗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复发难治患者需要接受更强烈的治疗方案,如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CT)。然而,复发仍旧是急性白血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治疗后骨髓残留白血病细胞是复发的根源所在。与髓外复发相比,骨髓复发患者治疗困难,长期预后差。因此,如何清除骨髓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对于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整体预后,甚至实现治愈白血病的最终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造血与免疫细胞发育、迁移及功能维持中均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参与了造血细胞发育、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向骨髓归巢及其在骨髓微环境中的定居。此外,CXCL12/CXCR4在急性白血病细胞向骨髓迁移及其在骨髓中的定居亦发挥关键性作用。骨髓微环境通过多种机制,如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维持免疫抑制状态,保护HSC免受损伤从而维持正常造血及机体必要时的应急造血。骨髓微环境同样对白血病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使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耐药,同时可抵抗免疫治疗。阻断CXCR4可动员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从而可增强化疗药物与分子靶向药物的杀伤效果。然而,阻断CXCR4联合化疗对临床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有限,考虑与化疗不能有效杀伤耐药细胞或白血病干细胞有关。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杀伤耐药细胞或白血病干细胞的联合治疗手段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的前期研究已发现,CXCR4拮抗剂可增强异基因淋巴细胞回输(allogeneic lymphocyte infusin,ALI)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versus-leukemia,GVL)效应。然而,该研究采用的是人造白血病(人CD34+细胞转染MLL-AF9基因),可能存在一定的细胞特异性。采用免疫缺陷小鼠构建疾病动物模型,小鼠无完整免疫系统,因此,无法评估在完整免疫系统存在情况下,阻断CXCR4是否能够增强GVL效应。此外,CXCR4阻断对allo-H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与供体细胞植入是否有影响,仍有待研究以明确。本研究的目的旨在确定CXCR4阻断是否可增强ALI与allo-HCT后GVL效应、是否对GVHD及供体造血细胞植入有影响,从而为开展后续临床试验提供直接证据与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患者标本构建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transplants,PDX)模型,待外周血可检测到白血病细胞后,给予ALI。免疫细胞活化后给予CXCR4拮抗剂AMD3100治疗,治疗后检测外周血和/或组织中的白血病细胞水平。采用多种小鼠allo-HCT模型,以小鼠原代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作为靶细胞,研究移植后给予AMD3100对GVL效应的影响。建立小鼠急性(BALB/c小鼠→C57BL/6小鼠)与慢性(BALB/c小鼠→CB6F1小鼠)GVHD模型,研究CXCR4阻断对GVHD病程的影响。采用小鼠allo-HCT模型研究CXCR4拮抗剂对供体造血细胞植入的影响。结果1.通过对临床患者B细胞ALL(B-cell ALL,B-ALL)骨髓标本进行检测发现,白血病细胞表面均高表达CXCR4。采用患者标本构建PDX模型发现,CXCR4拮抗剂AMD3100可动员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峰值为给药后3小时。2.采用3例患者标本建立PDX模型,给予1次或2次ALI联合AMD3100治疗。结果发现,PDX小鼠骨髓中的B-ALL细胞对ALI抵抗,而AMD3100可明显促进ALI对患者B-ALL细胞的杀伤,且可有效清除骨髓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3.在PDX模型中,当外周血白血病负荷较高时,可先行化疗预处理,降低白血病负荷,然后再给予ALI联合CXCR4拮抗剂治疗,同样可有效清除白血病细胞,包括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4.小鼠T-ALL与AML细胞亦高表达CXCR4,AMD3100可明显动员上述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动员的峰值时间为给药后3小时。采用小鼠allo-HCT模型证明,移植后给予AMD3100可明显增强GVL效应,尤其在低白血病细胞情况下,该治疗方案可取得非常高的无病缓解率,使约85%的受体小鼠长期存活。5.采用小鼠急性与慢性GVHD模型证明,移植后短时间给予AMD3100对小鼠体重变化、生存率、GVHD临床评分及靶器官病理表现均无明显影响。6.采用小鼠非清髓性allo-HCT模型证明,移植后给予AMD3100可促进供体造血干祖细胞在受体小鼠骨髓中的植入。结论临床患者与小鼠白血病细胞均高表达CXCR4,阻断CXCR4可显着动员白血病细胞进入外周血。CXCR4阻断可明显增强ALI与allo-HCT后GVL效应,并可有效清除骨髓中的残留白血病细胞,使受体小鼠获得高的无病缓解率。移植后短时间给予CXCR4拮抗剂对急性与慢性GVHD均无明显影响,且可促进供体来源造血干祖细胞的植入。

王筱淇[3](2021)在《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伴随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逐渐经成为癌症领域的主要疗法之一。癌症生物治疗有很多种,其中常用如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疫苗、免疫调节剂等,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疗法近年来开始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且避免了传统细胞治疗的缺陷,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结合肿瘤表位的CAR受体基因通过转染等的方式导入正常T细胞后,体外扩增后把足够数量的CAR-T细胞回输,通过嵌合抗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近年来,以免疫细胞为基础的精准靶向治疗取得重大突破,CAR-T相关的临床试验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其中以靶向CD19 CAR-T细胞为代表的第二代CAR-T技术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应用最多,治疗难治/复发血液系统B细胞肿瘤有效率可达60-90%。CAR-T细胞根据T细胞来源分为自体、异体、干细胞诱导型,现在较常用的是自体T细胞。而对于移植后复发的患者,因为移植后强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采集患者自身T细胞进行CAR-T制备,其活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白血病杀伤效能降低;同时,对于复发的患者,在采集单个核细胞的时候容易混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可能影响制备效果。而采用HLA相合或者半相合的供者的T细胞则有许多优势,供者来源的T细胞是一种“健康”的T细胞,采集方便,质量可以保障,也是制备CAR-T细胞的重要来源。其优点在于:容易获得,避免肿瘤细胞污染,杀伤肿瘤能力强,尚需要观察的是其安全性,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c leukemia,ALL)作为一种发病高的恶性血液病,占白血病中的15%,而在急性白血病当中以儿童最为常见,占据总体的80%,成人占30-40%。ALL诱导化疗之后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达70-90%,3-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30-60%。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ALL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即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有30-60%的患者预后不良,而这也是导致ALL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当前对于难治/复发(Refractory/relapsed,R/R)ALL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方法包括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和二次移植。但DLI对于ALL的效果并不显着,反而有很大可能诱发GVHD;二次移植的安全性需要考虑,挽救性二次移植的预后也相对不良且花费不菲。研究报道,复发后DLI和二次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仅20.74%和23%,因而很有必要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案。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ALL有望成为此领域的重点疗法。本研究针对移植后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开展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以期提高缓解率,延长长期生存率。此项研究得到了陆军军医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批临床研究号:Chi CTR-OOC-16008447和Chi CTR-OIC-17012374。伦理委员会批件文号:Chi ECRCT-20160022和XYFY2017-KL033-01。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国内9个移植中心共43例(我中心入组18例)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且出现复发的患者,给于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研究主要终点是有效性,次要终点是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的协变量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累积复发发生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和总生存期等。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范围为6-47个月)。结果:纳入本研究统计的43例CD19表达阳性的HSCT后复发B-ALL患者采用了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其中29例男性,患者中位年龄24岁(4-60岁),按照供者类型不同分为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全相合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的17例,HLA半相合供者来源的26例。复发情况为:微小残留病检测(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MRD)0.01–5%13例,原始细胞5-50%20例,原始细胞>50%10例患者。从复发到CD19 CAR-T输注中位时间为42天(35-59天)。复发后患者的治疗包括停止免疫抑制(12例),DLI(7例),化疗(19例),DLI联合化疗(5例)。CAR-T细胞输注前预处理方案包括以下三种:方案一:氟达拉滨,30mg/m2/d,持续2-4天,环磷酰胺,200mg/m2/d,持续2天;方案二:氟达拉滨,30mg/m2/d,3天,环磷酰胺,350mg/m2/d,,2天,阿糖胞苷,100mg/m2/d,4天;方案三:环磷酰胺500mg/m2/d,共3天。43例患者中,34例患者接受方案一,5例肿瘤负荷重的年轻患者接受方案二,方案三用于4例老年患者。根据CAR-T细胞共刺激分子的不同,接受CD19–28z CAR-T细胞18例,CD19-BBz CAR-T细胞25例。输注CD19 CAR-T细胞的中位数为1.76×106/kg。3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79.07%)。1年EFS及生存率是43.33%,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且没有接受第二次移植的患者中1年的EFS和生存率为59.01%,1年CIR为41.0%。不良反应发生率:38例患者发生CRS(88.37%),其中7例患者CRS≥3级;9例患者发生ICANS(20.93%),均≤2级;2例患者出现了≤2级急性GVHD(4.65%)。2例患者出现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CRS和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此外,临床治疗时还易出现发热、粒细胞减少、贫血相关的副反应,而神经系统毒性包括头痛、有患者出现畏光症状,但是没有发生严重的脑水肿。有患者则出现恶心、纳差,肝酶升高(包括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电解质紊乱、凝血常规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之类的毒副作用。CD19 CAR-T细胞输注后第9天数量达到高峰。输注后检测到的CAR-T细胞的中位间隔时间为89天,输注CAR-T细胞后,CAR-T细胞的峰值是4.85×105/L。结论: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是治疗移植后复发CD19+B-ALL的有效手段之一。

唐文豪[4](2021)在《CCCG-ALL-2015方案治疗儿童T-ALL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并评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使用CCCG-ALL-2015方案治疗T-ALL患者的疗效和预后,为后续T-ALL诊疗方案的改进和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从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中心诊断并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T-ALL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治疗反应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治疗第19天、第46天MRD;以特殊的免疫表型定义ETP-ALL。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类变量;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以对数秩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6例患者进行分析。诊断时患者中位年龄为8.8岁(1-15.2岁);男性患者有73例(76%),女性23例(24%),男:女为3.2:1;中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56.15x109/L(0.97-648.94x109/L),白细胞≥100x109/L的患者有38例(40%)。2例(3%)患者存在睾丸浸润;5例(5%)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78例患者有完整免疫组学数据可进行分析,其中12例(15%)可诊断为ETP-ALL。94例患者在诊断时进行了核型分析,7例无分裂象,9例有染色体数目异常,14例有染色体结构异常,余64例无染色体核型异常。融合基因检测发现24例(25%)患者SIL/TAL1融合基因阳性。62例(65%)患者在诱导治疗第46天达到完全缓解;11例(11%)部分缓解;23例(24%)诱导治疗失败。中位随访时间32月(1月-74月)。患者五年EFS率为63.9±5.2%,5年OS率为67.8±5.9%,5年CIR为24.1%。有20例患者复发,其中11例为骨髓复发;6例为中枢复发;1例为骨髓+中枢复发;2例为其他部位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诊断后10个月。26例患者死亡,其中15例为复发后死亡;3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3例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4例因原发病进展死亡;1例因严重感染死亡,中位死亡时间为诊断后10.5个月(1月-52月)。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存在染色体异常的患者预后较染色体正常患者差(5年EFS率分别为47.4±11.5%;69.9±6%,p=0.042)。诱导治疗后期(第46天)MRD≥1%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第46天MRD≥1%与<1%患者5年EFS率分别为70.6±5.5%,40.0±15.5%,p=0.007;5年OS率分别为75.9±6.2%,46.7±16.6%,p=0.023)。ETP-ALL患者早期治疗反应差,但远期预后与非ETP-ALL患者无显着差异。结论:CCCG-ALL-2015方案治疗T-ALL患者效果较好,其预后与国内其他中心报道相似,但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5年CIR较其他研究结果稍高,复发患者预后明显差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患者因原发病进展或治疗相关死亡率亦高于其他研究报道。未来我们应该考虑加用奈拉滨治疗T-ALL患者;鼓励复发患者积极化疗;在复发患者化疗方案中尝试加用奈拉滨、硼替佐米等,以进一步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一步做好患者管理,以减少感染及出血死亡。CNS2检出率低,应改善脑脊液检测方法,以更好的评价CNS状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第46天MRD≥1%为预后不良的指标,应加强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或变更治疗方式;本研究未能找出与非常好的预后相关的MRD测值及时间点,考虑与MRD测量时间较早有关,应延长MRD测量时间进行进一步研究。ETP-ALL亚型确定为早期治疗反应不佳的T-ALL亚型,可加强或改善早期治疗方案。其他危险因素,如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对糖皮质激素的早期治疗反应、染色体异常及分子生物学预后指标等对T-ALL预后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王晶[5](2021)在《152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收集初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临床指标(血常规、生化)、骨髓细胞学、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及突变基因等临床因素,探讨初诊成人ALL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52例初诊成人A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血常规、生化、骨髓细胞学及活检等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患者临床及生物学特征与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的关系,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成人ALL的相关因素。结果:1,152例初诊成人ALL患者中,男性77例,女性75例,中位年龄41(18-78)岁;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位数为29.13(0.27-489)*109/L,WBC计数<30*109/L者78例(51.3%),WBC计数(30-100)*109/L者37例(24.3%),WBC计数>100*109/L者37例(24.3%)。血红蛋白中位数为81(30-153)g/L,血小板计数中位数为35(1-310)*109/L。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者112例(73.7%),中位LDH值者482.5(55-22544)u/L。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中位数为74(31-98)%,其中≥90%者有21例(13.8%),<90%者131例(86.2%)。骨髓纤维化(-/+)组66例(43.4%),骨髓纤维化(++)组40例(26.3%),骨髓纤维化(+++)组46例(30.3%)。2,152例初诊成人ALL患者中,B-ALL患者124例,T-ALL患者28例。B-ALL中主要表达CD22(116/124,93.5%)、CY79α(118/124,95.2%)、CD19(120/124,96.8%)、CD10(105/124,84.7%)。T-ALL中主要表达CYCD3(27/28,96.4%)、CD2(17/28,60.7%)、CD5(23/28,82.1%)、CD7(28/28,100%),符合早期前体T淋巴细胞细胞白血病(ETP-ALL)诊断标准的患者有13例,相较于non-ETP-ALL患者,ETP-ALL患者具有低WBC计数、高血小板计数、低LDH水平(P<0.05)。经过首次诱导治疗4周后,ETP-ALL组缓解率达23.08%,non-ETP-ALL组缓解率达66.67%(P=0.03),提示ETP-ALL预后差。3,152例初诊成人ALL患者中,共检测出BCR-ABL(52/152,34.2%),HOX11(10/152,6.6%),MLL-AF4(5/152,3.3%),E2A-PBX1(3/152,2.0%),SIL-TAL1(1/152,0.7%),HOX11L2(1/152,0.7%)6种融合基因阳性。二代测序检测出PAX5突变9例(9/152,5.9%),IKZF1突变5例(5/152,3.3%),NOTCH1突变7例(7/152,4.6%),IL-7R突变6例(6/152,3.9%),PHF6突变4例(4/152,2.6%),TP53突变2例(2/152,1.3%),FBXW7突变2例(2/152,1.3%),JAK1突变1例(1/152,0.7%),JAK3突变1例(1/152,0.7%),PTEN突变1例(1/152,0.7%),FLT3突变1例(2/152,1.3%),CREBBP突变1例(1/152,0.7%),CRLF2突变1例(1/152,0.7%),SH2B3突变6例(6/152,3.9%)14种突变基因阳性。BCR-ABL阳性组患者常伴有高龄、高白、高乳酸脱氢酶等临床特征,且诱导缓解治疗效果较阴性组差。NOTCH1阳性组患者无明显临床特征,诱导缓解治疗效果较阴性组差。4,152例初诊成人ALL患者中,分析性别、发病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血红蛋白值、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值、免疫分型(B型或T型)、初诊时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骨髓活检网状纤维化等因素与患者诱导治疗4周后缓解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WBC计数高组CR率低于WBC计数低组(P=0.025);LDH高组CR率高于LDH低组(P=0.017);B-ALL组CR率高于T-ALL组(P=0.001);其中初诊白细胞计数为首次诱导治疗4周后CR率的独立影响因素。5,88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初诊成人ALL患者中,中位生存时间为15.0(2~66)个月,其中复发患者36例,复发率为40.91%,复发中位时间为5.5(1~50)个月,4年OS率为33.8%。采用C0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诱导治疗4周后是否缓解、是否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成人AL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ETP-ALL具有低白、高血小板、低乳酸脱氢酶等独特的临床特点,且诱导治疗效果不佳;Ph+ALL患者具有高龄、高WBC计数、高LDH等临床特点;成人ALL患者中检测出BCR-ABL、NOTCH1等基因存在可能提示诱导治疗效果不佳,具体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低、乳酸脱氢酶高、免疫分型为B-ALL的患者首次诱导治疗4周缓解率较高,其中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成人ALL患者CR率的独立因素;首次诱导治疗4周后是否缓解、是否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影响成人AL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积极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显着改善成人ALL的生存预后。

王钦瑶[6](2021)在《全身照射与全骨髓全淋巴照射联合化疗在非血缘脐血移植中应用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非血缘脐血移植(Unrelated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已成为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移植前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对移植后造血及免疫系统的重建、移植相关合并症发生率、疗效及预后都有影响。本研究通过比较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与全骨髓全淋巴照射(Total marrow and lymphoid irradiation,TMLI)联合化疗两种不同预处理方案在UCBT中的应用,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的造血重建、急慢性不良反应、复发及死亡情况,评价两种不同预处理方案的优缺点,并对TMLI剂量爬坡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评估,研究制定更科学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预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应用UCB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45例患者的资料,根据预处理方案的不同,分为TBI组(TBI+Ara-c+CY,共31例)和TMLI组(TMLI+FLU+CY,共14例)。TBI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移植前第7-6天实施,3Gy/Bid,共12Gy;移植前第5-4天,Ara-c 2g/m2Q12h;移植前第3-2天,CY 60mg/kg。TMLI在移植前第6-4天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设备(TOMO)进行实施,TMLI 12-15Gy/3f;移植前6-4天,FLU 30mg/m2Qd;移植前3-2天,CY 60mg/kg。利用SPSS 26.0软件及R软件分析包(4.0.3)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资料百分率,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中位数,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利用竞争风险模型分析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累积植入率、GVHD、非复发死亡率、复发率,并进行Grey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造血重建情况、危及器官受量、GVHD等急慢性不良反应、复发及死亡情况,并评估TMLI剂量爬坡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20年8月1日,TBI组和TMLI组中性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9.50(16-29)天和16.50(12-38)天(P=0.005),42天内累积植入率为90.32%(95%CI,88.17%-92.47%)和100%(95%CI,97.14%-102.86%)(P=0.025)。患者全身放疗后,可见Ⅰ-Ⅲ级的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黏膜炎等急性放射相关不良反应,未见Ⅳ级致死副反应。TMLI组胃肠道反应较小,全程治疗时间较短。结论:TMLI组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较TBI组提前,提示可以减少移植早期感染相关死亡;TMLI可以提高靶区照射剂量,当剂量攀升至15Gy时,不良反应可耐受;TMLI胃肠道副反应较小,且完成整个治疗时间较少,可以减少患者不自主运动引起的误差。基于TOMO的TMLI计划为经过多次化疗后无法耐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复发难治性白血病患者及一般情况差的老年患者提供了选择。

张亚停,黄科,许吕宏,韩黠蔚,李欣瑜,方建培[7](2020)在《西达本胺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西达本胺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7例。7例患儿分为联合治疗(西达本胺+HSCT)组(4例)和HSCT(传统HSCT)组作为对照组(3例),比较2组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其它相关并发症,以及植入、复发和患儿生存情况,观察西达本胺的不良反应,并对患儿进行随访,随访至2019年1月。结果:7例患儿均存活,植入率为100%,未出现复发;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GVHD的发生率无差异;应用西达本胺的过程中,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级以上不良反应有2例,均为血液学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其它的不良反应为非血液学不良反应(转氨酶升高、乏力、恶心、呕吐),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联合治疗组有2例在检查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didaul disease,MRD)过程中发现其并非肿瘤表达的成熟淋巴细胞,这与初诊时的免疫表型和TCR重排的比对结果,不支持残留T-ALL肿瘤细胞来源,在复查MRD的过程中发现异常T细胞有增多趋势。这说明,西达本胺可能通过一些途径诱导了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治疗儿童T-ALL的有效手段之一。部分患儿在应用西达本胺过程中出现了异常T细胞非克隆性扩增。患儿对西达本胺的不良反应是可以耐受的。

蒋淑慧[8](2020)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LL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LL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及预后特征,寻找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2.研究EVI1基因表达在MLL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及其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预后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了我中心于2009年9月至2019年1月间诊治的119例MLL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反应及其预后情况。2.收集本中心MLL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初诊骨髓标本96份,其中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同时收集移植前一个月骨髓标本57份,移植后三个月骨髓标本54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EVI1基因表达量,比较EVI1基因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在临床特征、突变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差异,研究EVI1基因表达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预后价值。[结果]1.2009年9月至2016年5月间共47例MLL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男24例,女23例,中位年龄30(15-58)岁,FAB分型中以M4/M5为主,共36例(77%)。45例患者检测出11q23易位,2例染色体核型正常患者检出MLL部分串联重复,按易位类型分组,t(6;11)组16例、t(9;11)组15例、其他类型组16例。移植前疾病状态:CR 38例,PR 3例,NR 6例。8例患者接受无关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39例患者接受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随访时间为19(3-73)个月,移植后2年OS率为64.4%,2年DFS率为47.3%,2年复发率为41.0%,2年TRM率为17.9%。按易位类型分组,三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9,P=0.472)。单因素分析中,移植前疾病处于非CR状态、女性供者为影响患者OS和DFS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移植前MRD阳性为影响患者DFS和复发、移植前疾病处于非CR状态为影响患者TRM的预后不良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移植年龄>45岁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4.45(95%CI1.31~15.10),P=0.016],移植前 MRD 阳性是影响患者 DFS[HR=4.24(95%CI1.24~14.50),P=0.021]、复发[HR=5.49(95%CI 1.37~21.99),P=0.016]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移植前疾病处于非CR状态患者移植相关死亡风险增高[HR=10.37(95%CI1.04~103.11),P=0.046]。2.2009年9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96例MLL基因重排AML患者,通过RT-PCR检测其初诊时EVI1基因表达量,70例(73%)患者被定义为EVI1高表达,26例(27%)为EVI1低表达。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发现EVI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具有更高的白细胞计数(中位数,33.89 ×109/Lvs 8.3×109/L,P=0.046),更低的血小板计数(中位数,34 ×109/Lvs 87×109/L,P<0.001)以及更少的骨髓原始幼稚细胞(中位数,78%vs 88%,P=0.002),且更多被检出t(6;11)染色体异常(41%vs 15%,P=0.032)。32例EVI1高表达组患者和12例EVI1低表达组患者接受了高通量二代测序,EVI1低表达组检出SETD2突变比例显着高于EVI1高表达组(50%vs 0%,P<0.001),分别有6例和4例EVI1高表达患者检测出FLT3-ITD突变和PTPN11突变,EVI1低表达组均无患者检出这两种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P=0.56)。生存分析中,EVI1高表达组较EVI1低表达组具有更差的 2 年 OS(49.8%vs 79.7%,P=0.01)和更差的 2 年 PFS(40.2%vs 68.1%,P=0.014)。在57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MLL基因重排AML患者中,EVI1高表达组2年PFS较EVI1低表达组显着降低(48.6%vs 72.4%,P=0.039),2年CIR显着高于EVI1低表达组(33.2%vs 11.1%,P=0.035)。移植前EVI1阴性患者2年OS(84.4%vs 49.7%,P=0.026)、2 年 PFS(73.5%vs 47.1%,P=0.021)均高于移植前EVI1阳性(pre-EVI1+)患者,而2年CIR则低于移植前EVI1阳性患者(10.9%vs 34.2%,P=0.023)。多因素分析提示≥2个疗程达CR为影响患者OS[HR=2.77(95%CI 1.19~6.46),P=0.018]和 PFS[HR=3.10(95%CI1.37~7.03),P=0.007]的独立危险因素,pre-EVI1+为影响患者累积复发率的独立不良因素[HR=4.97(95%CI 1.12~22.04),P=0.035]。移植后100天EVI1 阳性患者2年累积复发率显着高于移植后100天EVI1阴性患者(P=0.017)。[结论]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LL基因重排AML的有效方法。移植年龄>45岁、移植前疾病处于非CR状态、移植前MRD阳性为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LL基因重排AM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2.EVI1基因高表达在MLL基因重排AML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t(6;11)AML患者中。仅在EVI1基因低表达组发现SETD2突变。Pre-EVI1+为影响MLL基因重排AML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累积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2个疗程达CR为独立影响患者OS和PFS的不良因素。EVI1基因表达可被用作预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LL基因重排AML患者复发的附加标记。

郑夏[9](2020)在《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探讨单中心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预后,为儿童MDS规范性诊治提供临床依据。对象与方法:回顾性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53例初发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风险因素,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方法预测患儿1年、3年总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SF)。结果:(1)53例患儿中,患儿性别比例1.4:1.0(男31例/女22例),男性略多于女性;中位年龄:4.8岁(0岁-15岁)。其中:儿童难治型血细胞减少症(MDS-RCC)24例(45%):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9例(17%);RAEB向白血病转化或转化中的RAEB(MDS-RAEB-T)7例(13%);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13例(25%)。(2)染色体异常11例,约占总病例数21%,其中单独7q-有6例、单独Y缺失1例、单独cen8三体异常2例、7q-合并Y缺失的1例、5q-合并7q-1例。(3)病例中51例,完善了基因学检查,12例异常(25%,12/51),主要相关突变基因包括:PTPN11(NF1、D61Y、Q272)、ASXL1、TET2F8682(T>G)/U2AF1S34(C>T)、WT1、EVL、MPL。其中还有合并范可尼基FANCA突变1例,WAS基因阳性1例。(4)除13例JMML病例,其余40例MDS全部病例依据IPSS、WPSS及IPSS-R三种方法分类。图表分析以上3类风险评估方法对儿童MDS风险评估都有局限性,不能全面评估儿童MDS预后。(5)结局: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16例,移植成功后存活10例,移植失败死亡5例,移植成功后失访1例;未接受HSCT的其余37名患儿中,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有27例,其中5例存活,15例死亡,7例失访;其余10例确诊后放弃治疗死亡。接受HSCT治疗和非HSCT治疗的1年总体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SF)分别为:(75.0%±10.8%)%vs(66.7%±9.1%)(P=0.565);(68.8%±11.6%)%vs(18.5%±7.5%)%(P=0.007);3年的总体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SF)分别为:(72.2%±12.2%)%vs(35.3%±10.2%)(P=0.039);(68.2%±11.8%)%vs(12.5%±6.6%)%(P=0.001)。(6)Cox回归分析53例患儿:年龄小于7岁(P=0.0333)、骨髓活检出现不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P=0.0168)、初诊血小板小于50×109/L(P=0.007)、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P=0.0002)和未接受HSCT治疗(P=0.016)是影响儿童MDS预后的高危因素。其余如性别、骨髓存在小巨核细胞、初诊血红蛋白低于80g/L、初诊LDH升高(大于320U/L)及初诊骨髓存在病态造血等均对预后无影响(P>0.05)。结论:(1)儿童MDS以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MDS-RCC)多见。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小于7岁、骨髓活检出现ALIP、初诊血小板小于50×109/L、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和未接受HSCT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2)HSCT是目前根治儿童MDS的最有效手段。(3)目前临床评估儿童MDS预后的IPSS-R等方法有明显局限性。

孙若楠[10](2020)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儿童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贫血、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遗传代谢病及实体瘤的有效根治手段,但各种原因导致的移植失败制约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本文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奠定基础。因此,本研究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1)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分析;(2)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第一部分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分析目的:分析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原因及引起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移植成功率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资料,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68例,湿疹血小板减少症伴免疫缺陷(WAS)33例,其他恶性疾病36例,其他非恶性疾病29例,共计397例。通过比较不同疾病间患儿总体生存率(OS)、复发相关死亡率、移植相关病死率(TRM)及死亡原因构成比,寻找影响移植失败的因素及引起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移植后总OS、复发死亡率及TRM分别为(79.9±2.1)%、(5.1±1.3)%及(15.8±1.9)%。AML 组 OS、复发死亡率及 TRM 分别为(80.0±3.9)%、(5.2±2.3)%及(15.2±4.6)%。死亡病人数共计21例,其中复发死亡占23.8%,移植相关原因死亡占76.2%,移植相关原因死亡病人中,移植物抗宿主病50%,感染37.6%,血栓性微血管病6.2%,心脏毒性6.2%。ALL组OS、复发死亡率及TRM分别为(72.7±4.7)%、(6.2±2.5)%及(21.8±4.4)%,与AM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人数共计27例,其中复发死亡占22.2%,移植相关原因死亡占77.8%。移植相关原因死亡中移植物抗宿主病33.3%,感染52.4%,肝小静脉闭塞病4.8%,渗漏综合9.5%。AA患儿OS为(91.9±3.5)%,移植相关病死率为(8.1±3.5)%,死亡病人数共计5例,移植相关原因死亡中移植物抗宿主病60%,感染20%,渗漏综合征20%。WAS组患儿OS为(87.9±5.7)%,移植相关病死率为(12.1±5.7)%,死亡4例,移植相关死亡原因中感染占75%,肾衰占25%。其他恶性疾病组的OS、复发死亡率及TRM分别为(68.8±7.4)%、(13.2±6.5)%及(20.4±6.1)%,死亡13例,复发死亡占30.8%,移植相关原因死亡占69.2%,移植相关原因死亡中移植物抗宿主病66.7%,感染22.2%,渗漏综合征11.1%。其他非恶性疾病组的OS、TRM分别为(86.2±6.4)%、(10.7±5.8)%,死亡4例,复发死亡占25%,移植相关原因死亡占75%,其中移植物抗宿主病33.3%,感染33.3%,渗漏综合征33.3%。单因素显示疾病类型、疾病性质、干细胞来源、供体来源、HLA配型、CMV感染、急性GVHD及慢性GVHD与生存有关,经Logtstic多因素分析后示疾病性质、供体来源、急性GVHD及慢性GVHD是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与其他疾病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儿移植后死亡率最低。因复发所致的死亡主要发生在急性白血病中。不论何种疾病,移植相关死亡原因中感染和移植物抗宿病为主要死因。疾病性质、供体来源、急性GVHD及慢性GVHD是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移植后晚期的主要并发症,cGVHD中最严重的晚期肺部非感染性并发症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例资料来探究BOS的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奠定基础。目的:研究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的临床特点、治疗反应、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资料,研究对象的入组标准为:1.非自体移植;2.行HSCT后生存时间大于100天。BOS的诊断依据2014年美国NIH修订标准,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患儿总体生存率和BOS发生率,探讨BOS患儿的肺功能情况及影响BOS的危险因素。结果:截止至随访时间,共29例(8.26%)患儿发生BOS,男11例,女18例,中位年龄92个月(67~132个月)。发生BOS的中位时间为10个月(8.5~20个月)。移植后1、2、3年BOS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0±1.3)%、(10.0±1.8)%、(10.7±2.0)%。29例BOS患者中,28例BOS发病前合并其他部位cGVHD。在cGVHD患儿中,移植后1、2、3年BOS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2.8±2.9)%、(23.0±4.0)%、(24.4±4.2)%。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受者、发生BOS前合并其他部位cGVHD、移植后100内发生肺部感染是BOS的独立危险因素。21例患儿肺功能示FEV1占预计值为(51.0±22.3)%,FEV1/FVC 为(77.4±22.1)%。BOS 组和非 BOS 组 OS分别为(72.5±9.9)%和(87.2±2.2)%。移植后复发24例,均为急性白血病,BOS组和非BOS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6.9±4.7)%、(8.5±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8)。结论:BOS是HSCT后的严重并发症,诊断BOS时患者肺功能多数已达中、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治疗效果差,影响生存率。女性受者、合并其他部位慢性GVHD、移植后100内发生肺部感染是BOS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2例(论文提纲范文)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常见并发症诊断及分类
    3 移植前处理
    4 GVHD预防
    5 其他支持治疗
    6 相关定义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分析
    3 并发症分析
        3.1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3.2 植入功能不良(PGF)
        3.3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
        3.4 其他并发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导致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2)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
    1.2 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
        1.2.1 CXCL12/CXCR4概述
        1.2.2 CXCL12/CXCR4在生理过程与病理状态中的作用
    1.3 CXCR4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3.1 CXCR4在AML细胞向骨髓归巢及定居中的作用
        1.3.2 AML细胞CXCR4的表达与调控
        1.3.3 CXCR4表达与AM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3.4 CXCR4作为AML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1.4 CXCR4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1.4.1 CXCR4在ALL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1.4.2 ALL细胞CXCR4的表达与调控
        1.4.3 CXCR4与ALL细胞髓外浸润
        1.4.4 CXCR4在ALL中的预后意义
        1.4.5 CXCR4作为ALL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1.5 CXCL12/CXCR4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1.5.1 阻断CXCR4在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应用
        1.5.1.1 阻断CXCR4与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
        1.5.1.2 阻断 CXCR4 与 allo-HCT 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
        1.5.1.3 其他阻断 CXCR4 的动员剂
        1.5.2 阻断CXCR4在allo-HCT预处理中的应用
        1.5.3 阻断CXCR4在allo-HCT后的应用
    1.6 总结与展望
第2章 阻断CXCR4增强异基因淋巴细胞回输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患者白血病样本与异基因淋巴细胞样本采集
        2.2.2 实验动物
        2.2.3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2.2.4 主要溶液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临床患者白血病细胞分离
        2.3.2 患者来源异种移植模型(PDX)构建
        2.3.3 异基因淋巴细胞分离与回输
        2.3.4 AMD3100皮下注射
        2.3.5 小鼠外周血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
        2.3.6 牺牲小鼠检测各脏器白血病细胞
        2.3.7 统计学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本研究3例B-ALL患者临床特征
        2.4.2 患者B-ALL细胞CXCR4表达及其体内动员反应
        2.4.3 ALI来源的正常B细胞在PDX小鼠体内快速消失
        2.4.4 ALI联合AMD3100可有效清除PDX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
        2.4.5 化疗预处理桥接ALI联合AMD3100可有效清除高白血病负荷PDX模型小鼠骨髓白血病细胞
    2.5 讨论
第3章 阻断CXCR4增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细胞
        3.2.2 实验动物
        3.2.3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3.2.4 主要溶液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原代白血病小鼠的构建
        3.3.2 小鼠allo-HCT
        3.3.3 AMD3100皮下注射
        3.3.4 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检测
        3.3.5 受体小鼠各脏器流式检测
        3.3.6 统计学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Notch1-T-ALL与MLL-AF9-AML细胞CXCR4表达与体内动员反应
        3.4.2 AMD3100增强allo-HCT后GVL效应
        3.4.3 AMD3100与allo-HCT后受体小鼠外周血供体T细胞扩增有关
        3.4.4 AMD3100与allo-HCT后受体小鼠外周血供体CD8+记忆T细胞扩增有关
    3.5 讨论
第4章 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宿主病与供体造血细胞植入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细胞
        4.2.2 实验动物
        4.2.3 主要实验试剂、耗材与仪器
        4.2.4 主要溶液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原代T-ALL种子小鼠的构建
        4.3.2 流式染色检测调节性T细胞
        4.3.3 小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4.3.4 AMD3100皮下注射
        4.3.5 小鼠急性与慢性GVHD模型的评估
        4.3.6 小鼠活体骨髓穿刺
        4.3.7 组织病理检测
        4.3.8 小鼠外周血白血病细胞的检测
        4.3.9 受体小鼠各脏器流式检测
        4.3.10 统计学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小鼠骨髓免疫细胞CXCR4的表达及其对AMD3100的动员反应
        4.4.2 AMD3100对allo-HCT后急性GVHD的影响
        4.4.3 AMD3100对allo-HCT后慢性GVHD的影响
        4.4.4 AMD3100对allo-HCT后供体细胞植入的影响
    4.5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的学术业绩
致谢

(3)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1.3 CD19 靶点
    1.4 自体CAR-T细胞治疗B-ALL
    1.5 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B-ALL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入组情况
    3.2 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
    3.3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及复发后治疗
    3.4 CAR-T细胞输注情况
    3.5 CAR-T细胞治疗安全性分析
    3.6 CAR-T细胞治疗有效性分析
    3.7 亚组分析
    3.8 CAR-T细胞动力学
    3.9 炎症因子变化
第四章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CAR-T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探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CCCG-ALL-2015方案治疗儿童T-ALL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1.2 相关诊断标准及治疗反应定义
    1.3 危险度分级
    1.4 治疗方案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治疗反应及生存分析
    2.3 预后因素分析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152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治疗方案
    2.3 疗效评价方式
    2.4 实验室检查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临床特征
    3.2 免疫分型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3.3 治疗效果分析
    3.4 生存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6)全身照射与全骨髓全淋巴照射联合化疗在非血缘脐血移植中应用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个人简介
致谢
文献综述 TMLI 在急性白血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西达本胺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病例资料
    诊断和移植前的治疗
    预处理方案
    移植类型
    造血干细胞植入率的检测
    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
    随访
    统计学分析
结果
    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情况
    移植后GVHD的发生率
    移植后感染的发生情况
    移植后的生存情况
    西达本胺的不良反应
    移植后西达本胺特殊表现
讨论

(8)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LL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LL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1.引言
    2.病例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EVI1基因表达在MLL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及其在移植治疗后的预后价值分析
    1.引言
    2.病例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MLL基因重排相关急性白血病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三、预后积分系统评价
    四、治疗方法
    五、疗效判断标准及随访
    六、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骨髄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分析
    引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引言
    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一、BOS的发病机制
    二、BOS的诊断标准
    三、BOS的危险因素
    四、BOS的治疗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王丹旗. 青岛大学, 2021(02)
  • [2]阻断CXCR4对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影响的研究[D]. 苏龙. 吉林大学, 2021(01)
  • [3]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 王筱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4]CCCG-ALL-2015方案治疗儿童T-ALL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D]. 唐文豪.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152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D]. 王晶.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全身照射与全骨髓全淋巴照射联合化疗在非血缘脐血移植中应用的对比研究[D]. 王钦瑶.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西达本胺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初步研究[J]. 张亚停,黄科,许吕宏,韩黠蔚,李欣瑜,方建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0(03)
  • [8]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LL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D]. 蒋淑慧. 苏州大学, 2020(02)
  • [9]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特点和预后 ——单中心临床病例分析[D]. 郑夏. 苏州大学, 2020(02)
  • [10]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D]. 孙若楠. 苏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