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海藻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一、海藻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詹慧[1](2021)在《泡叶藻聚糖及其低分子量聚糖抑制肝癌转移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从泡叶藻(Ascophyllum nodosum)中提取泡叶藻聚糖(Ascophyllan,分子量390k Da)并通过褐藻胶裂解酶酶解获得低分子量泡叶藻聚糖(LMWAs-L,分子量6.9 k Da)。首先,利用Hep G2细胞和Huh-7细胞模型分析Ascophyllan和LMWAs-L抑制肝癌转移的活性。其次,利用Caco-2模型分析Ascophyllan和LMWAs-L经Caco-2细胞单层转运的效率。在细胞水平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建立C57BL/6小鼠荷瘤模型分析Ascophyllan和LMWAs-L体内抗肿瘤的活力。然后,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深度挖掘Ascophyllan和LMWAsL调控Huh-7细胞代谢的信息、探究抗肝癌转移活性的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Ascophyllan对肝癌细胞有毒性作用,但LMWAs-L对肝癌细胞无直接毒性。Ascophyllan和LMWAs-L通过抑制MAPK的信号传导抑制上皮-间质转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黏附、迁移、浸润;在这一过程中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MMP1、MMP2和MMP9表达下调。(2)Ascophyllan和LMWAs-L均可经肠上皮细胞吸收转运,Ascophyllan较难吸收,LMWAs-L易穿过Caco-2细胞单层膜,吸收良好。(3)Ascophyllan和LMWAsL激活小鼠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体内异种移植瘤的发生和生长。(4)Ascophyllan和LMWAs-L调控肝癌细胞代谢发挥抗肿瘤活性,包括逆转Warburg效应,使癌细胞获取能量的方式从糖酵解转变为TCA循环和糖异生,以及降低肝癌细胞中乳酸、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等含量,调控氨基酸代谢和氨酰t RNA生物合成等。(5)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LMWAs-L表现出比Ascophyllan更强的抗肿瘤活性,这是由二者不同的细胞学机制导致的。代谢组学结果发现LMWAs-L抑制肿瘤转移与HIF-1α信号通路显着相关,而Ascophyllan不影响HIF-1α信号通路。(6)LMWAs-L通过ERK1/2、PI3K/AKT/m TOR、IL-6/STAT3信号轴抑制HIF-1α表达,上调抗坏血酸含量促进PHD酶作用,降解HIF-1α,抑制肿瘤的转移。结论:Ascophyllan和LMWAs-L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激活宿主免疫系统并调控肿瘤细胞代谢来抑制肝癌的发生和转移。此外,与Ascophyllan相比,LMWAs-L具有更显着的抗肿瘤活性和易经口服吸收利用特征,且LMWAs-L通过抑制HIF-1α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癌转移活性。

邢淑雁,于钦辉,杨菁华,范珊珊,杨勇,容蓉[2](2021)在《海洋生物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海洋中存在着许多结构新颖、具有独特活性的生理产物,多糖是其中一类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海洋多糖来源广泛,主要分为海藻多糖、海洋动物多糖和海洋微生物多糖。随着海洋多糖抗肿瘤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认为海洋多糖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清除自由基、激活免疫系统等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就海洋生物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药用提供参考。

张梦晴[3](2020)在《羊栖菜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羊栖菜,马尾藻科,别名海菜芽、鹿角尖等,在中国有较长的食用和药用历史。针对羊栖菜的降血糖研究已有报导,但大多数是通过采用动物实验验证提取成分的功效,鲜有从糖酶抑制的角度,特别是以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为目标从羊栖菜中筛选活性成分。本研究从羊栖菜中分离纯化可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组分,探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对活性组分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进行初步分析,为食源性降糖组分开发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羊栖菜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羊栖菜多糖,由单因素实验结果可知,羊栖菜多糖的提取优化参数为:提取温度50℃、加酶量0.9%、pH 10、底物浓度4%、提取时间4 h。在此条件下羊栖菜粗多糖的提取率为11.51%。采用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从羊栖菜粗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酸性多糖SFP-1。2、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SFP-1的半抑制浓度为0.681 mg/mL,效果优于阿卡波糖(1.308 mg/mL)。初步动力学研究其为可逆混合型抑制。同时,SFP-1具有较好的温度和酸碱稳定性,能在30~100℃和pH 3~10时保持较高的抑制活性。并且能够在模拟胃肠液中保持较好的抑制活性。通过荧光光谱、CD色谱和紫外光谱分析SFP-1与α-葡萄糖苷酶的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SFP-1对α-葡萄糖苷酶的固有荧光表现出静态猝灭作用,并在结合过程诱导了α-葡萄糖苷酶的构象变化。这些结果表明,SFP-1有可能成为用于功能性食品的新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3、化学结构分析表明,SFP-1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60.63×103,主要由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组成,其相对摩尔比为15.17:7.72:4.92:1.99:4.04:23.07。SFP-1的硫酸基含量为3.0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分析结果显示,SFP-1的糖链中同时具有α-型以及β-型糖苷键。由高碘酸氧化结果可知SFP-1糖链中可能含有1→或1→6糖苷键、1→2或1→4糖苷键;由Smith降解产物可知SFP-1糖链中一定含有1→4糖苷键。4、热重分析表明SFP-1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原子力显微镜显示在溶液中的SFP-1以不规则颗粒结构存在,多糖单链的高度约为0.5-1.5 nm高于单个多糖链(0.1-1 nm)。这些结果表明SFP-1可能具有分支、发生缠绕,多糖分子中存在聚集现象,X射线衍射与刚果红试验分别表明SFP-1为无定型结构,并且无三螺旋的空间构象。

古丽扎尔·阿布拉[4](2020)在《凋瘤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凋瘤颗粒的提取工艺及成型工艺,并且对凋瘤颗粒进行质量标准的研究,为凋瘤颗粒的开发生产奠定基础。方法:1.提取工艺研究:对方中各味药进行有效成分的综合分析,对女贞子、补骨脂、姜黄、紫草等药材进行醇提工艺考察。采用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特女贞苷含量、补骨脂素含量及干膏得率为综合指标,考察乙醇浓度、加醇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确定最佳醇提工艺条件;对黄芪和海藻进行水提工艺的考察;采用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黄芪甲苷含量、海藻多糖含量及干膏得率为综合指标,考察加水倍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及浸泡时间,确定最佳水提工艺条件。2.成型工艺研究:以颗粒成型率、吸湿性及流动性为指标,筛选最佳成型工艺。3.质量标准研究:从性状、定性鉴别、含量测定三个方面,建立凋瘤颗粒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凋瘤颗粒中补骨脂、姜黄、香附等中药的成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颗粒剂中黄芪甲苷、马钱子碱及士的宁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凋瘤颗粒最佳醇提工艺为用8倍量50%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90 min;最佳水提工艺为用10倍量的水浸泡120 min,提取2次,提取时间为60 min;最佳成型工艺为干膏粉与(糊精+蔗糖)混合辅料按2:1比例混合均匀,用95%的乙醇作润湿剂,在60℃下进行干燥,取出,整粒,即得;建立了凋瘤颗粒中香附,姜黄,补骨脂等的TLC鉴别方法;利用HPLC-ELSD法测定颗粒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1 mL/min;进样量:20μl;柱温:30℃;ELSD漂移管温度:40℃;载气:高纯氮气,此条件下黄芪甲苷方法学考察均良好,可用于建立黄芪质量标准。采用HPLC法限定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及士的宁的含量,色谱条件为:乙腈-0.01%庚烷磺酸钠和0.02%磷酸二氢钾(用10%的磷酸调PH为2.7)(30:70)、检测波长为260nm、柱温30℃、流速1 mL/min;此方法检测出本颗粒中马钱子碱的含量为0.0846mg/g,在0.00240.0120 m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颗粒剂相关检查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要求。结论:凋瘤颗粒生产工艺合理、可行;制订的质量标准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

杨雪纯[5](2018)在《多糖抗凝血涂层材料制备及对高聚物医用管路的修饰与筛选》文中指出近年来,体外循环和血液净化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各种抗凝血涂层技术在体外循环和血液净化高聚物医用管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抗凝血材料一直都是医学活性材料领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肝素作为一种反应活性高、抗凝血性突出的天然抗凝剂,被广泛应用于抗凝血涂层材料中。但是研究显示:肝素在具有抗凝血活性的同时,会产生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可预见的副作用。本实验目的在于寻找具有抗凝血生物活性的类肝素抗凝血剂,以减少肝素在抗凝过程中可能引起血小板受损、以及携带致病微生物或动物致敏原等安全隐患,并试图降低材料来源和制作的成本。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多糖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药理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并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1969年日本学者首次发现香菇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继而更多研究者发现了植物多糖具有的抗氧化性、降血糖及调节免疫能力的作用。硫酸化多糖,也称多糖硫酸酯,由多糖大分子链上单糖分子中的羟基被硫酸基团取代而形成的一类多糖,可以通过天然动植物获取或人工合成。硫酸化多糖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类植物多糖,其具有较高的抗凝血、抗病毒、调节免疫能力等作用,尤其是1987年发现硫酸酯化葡萄糖具有独特的抗艾滋病毒(HIV)活性,从而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硫酸化多糖具有和肝素相似的抗凝原理,可以通过和抗凝血酶III的结合影响内源性凝血途径,且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硫酸化修饰的方法可以人工合成多糖硫酸酯,常用的硫酸化修饰方法有氯磺酸-吡啶法、氨基磺酸-甲酰胺法、浓硫酸法及三氧化硫-二甲基甲酰胺法等,人工合成的多糖硫酸酯同样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本实验选取了三种天然植物多糖,采用惰性化浓硫酸法对植物多糖进行硫酸酯化处理,获得多糖硫酸酯。然后采用共价键结合的方法将多糖硫酸酯固定于高聚物医用管路材料表面。通过对涂层材料表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的分析,以及涂层材料表面抗凝血性能测试,可以得知,采用上述方法对植物多糖进行修饰可以得到具有良好抗凝血性能的多糖硫酸酯,并且可以均匀地涂层于高聚物医用管路材料表面,发挥良好的抗凝血作用。关于多糖提取物和不同浓度、不同反应条件对涂层和抗凝效果的更加精确的影响,以及涂层管路的抗炎性、抗病毒性等安全特性,有待进一步实验证明。

朱丽娜[6](2017)在《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与品质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中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核苷、甘露醇等,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2009年蛹虫草被我国批准为新资源食品,这促进了蛹虫草的生产和在保健产品开发领域的应用,但蛹虫草研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蛹虫草子实体中均一多糖的结构和活性研究较少;子实体质量主要以外观、草体大小等农艺性状来评判,对蛹虫草子实体的活性成分(品质)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市场上虫草产品众多,对蛹虫草及其它虫草产品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缺乏不同类别虫草的鉴别方法。本论文针对以上三方面进行研究,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针对蛹虫草子实体中的大分子量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活性研究。运用超细粉碎结合分级醇沉对蛹虫草子实体的多糖进行分级,再利用离子柱层析和凝胶柱层析从蛹虫草提取物中分离纯化获得均一多糖CP2-S。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分析测定为单一对称峰,其分子量为1.09×106,结合离子色谱单糖组成分析,甲基化糖残基连接方式解析和NMR图谱鉴定CP2-S的结构为:以α-(1→4)-连接为主链的葡聚糖,另有少量1,6-连接的葡萄糖为支链。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均一多糖CP2-S可激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形态发生变化,使细胞体积变大,促进伪足伸长;可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NO,产生呼吸爆发,促进吞噬能力,增加IL-1β和IL-2的分泌。动物实验发现CP2-S对小鼠Lewis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可使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着升高,血清中Ig M、Ig G的分泌显着增加。(2)针对蛹虫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多糖、核苷和糖醇分别建立分析方法。运用高效凝胶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检测仪联用分析多糖分子量分布,用高效阴离子色谱分析多糖的单糖组成,建立多糖HPSEC图谱、单糖组成与多糖含量相结合分析蛹虫草多糖的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16种核苷类成分和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定量分析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方法。以多糖、核苷和甘露醇三类成分为指标,应用建立的分析方法,分别比较不同菌株、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时间对蛹虫草子实体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菌株对三类活性成分影响最大,其次是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其中蛹虫草中抗肿瘤活性成分虫草素受菌株的影响最大,不同菌株含量相差10倍以上。在不同培养基处理中,以蚕蛹栽培的处理多糖、核苷类成分含量最高,大米或麦粒中添加蚕蛹粉可显着增加多糖、核苷类成分含量。多糖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虫草素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3)运用建立的核苷类、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以及多糖的分析方法,对蛹虫草及其它常见虫草产品进行分析,发现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可以将蛹虫草、冬虫夏草和蝉花进行明确区分:虫草素为蛹虫草的标志性成分,蛹虫草子实体有尿苷、鸟苷、腺苷、虫草素和N6-(2-羟乙基)腺苷5个主要峰;蛹虫草液体发酵菌丝体有尿苷、鸟苷、腺苷和虫草素4个主要峰;蛹虫草固体发酵菌丝体有虫草素1个主要峰;天然冬虫夏草有尿苷、鸟苷、肌苷和腺苷4个主要峰;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产品有尿苷、鸟苷、腺苷和N6-(2-羟乙基)腺苷4个主要峰;百令胶囊(中华被毛孢菌丝体产品)、宁心宝(虫草头孢菌丝体产品)、金水宝(CS-4菌丝体产品)有尿苷、鸟苷、腺苷3个主要峰。在核苷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HPAEC图谱可以有效辨别天然冬虫夏草、百令胶囊、宁心宝、金水宝,天然冬虫夏草的HPAEC图谱上没有赤藓糖醇峰,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都有明显赤藓糖醇峰,其中百令胶囊赤藓糖醇峰最高,金水宝甘露醇峰最高,宁心宝有较高的阿糖醇峰。虫草多糖HPSEC图谱可以结合核苷类和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分析,辅助辨别冬虫夏草、蛹虫草、蝉花和发酵菌丝体产品。

李勇[7](2018)在《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资源活性物质利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大型藻类资源分布广、种类多,在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大型藻类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方面表现出显着的生物活性,对大型藻类活性物质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研究的热点,大型藻类活性物质在食品、保健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型藻类资源活性物质利用研究有利于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深化藻类活性物质作用机理的认识,提高藻类资源利用价值,推动藻类活性物质在生物医药上的应用及藻类栽培渔业发展。浙江沿海大型藻类资源丰富,但目前对其研究和利用存在不足。所以本文以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作为研究对象,于浙江沿海4个采样点系统采集33种藻类作为实验样本;利用5种溶剂提取海藻活性物质,之后用海藻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筛选;分析藻类活性物质组成,进一步阐明藻类化学组成与活性之间的关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型藻类的活性物质研究概况主要介绍了大型藻类所具有的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和抗氧化等重要的生物活性、活性物质及作用机理;选取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系统地阐述其生物活性物质及开发利用研究概况。2.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1)海藻样品的采集、鉴定及其形态特征描述。在浙江沿海的4个采样点采集海藻样品。经过形态特征观察并鉴定后,确定用于实验的藻类合计33种,其中绿藻8种、红藻18种、褐藻7种。海藻样品经清洗晒干后用于后续实验。(2)不同提取模型抑菌活性研究。选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丙酮、85%甲醇和85%乙醇等5种提取溶剂提取海藻活性物质。采用纸碟法,利用活性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菌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香鱼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革兰氏阳性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5种细菌进行抑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溶剂对藻类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影响显着,藻类有机溶剂提取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同时,研究表明海藻提取物抑菌活性是提取方法、活性物质纯度以及对象菌株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鉴于乙醇溶解性能好,既能溶解亲水性活性成分,也能溶解部分亲脂性活性成分,提取活性物质更加多样化,而且成本低廉,所以本研究选择85%乙醇作为活性物质提取溶剂。(3)海藻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及抑菌活性筛选。海藻样品通过85%乙醇浸提后获得活性提取物,利用活性提取物对5种供试菌株开展抑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除刺松藻乙醇提取物无抑菌效果外,其他藻类的乙醇提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即97%的海藻样品显示出了抑菌活性。气生硬毛藻、多管藻、鸭毛藻、肉质蜈蚣藻、舌状蜈蚣藻、厚网藻、羊栖菜的粗提取物显示出对5种供试细菌中的4种有抑制作用。蜈蚣藻、舌状蜈蚣藻、羊栖菜等藻类提取物抗大肠杆菌活性相对较强;舌状蜈蚣藻提取物抗香鱼假单胞菌活性相对较强;龙须菜、多管藻等藻类提取物抗溶藻弧菌活性相对较强;浒苔、铁钉菜、蜈蚣藻等藻类提取物抗嗜水气单胞菌活性相对较强;龙须菜、海萝、羊栖菜、曲褶刚毛藻等藻类提取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相对较强。这些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藻类具备良好的开发潜力,或可成为目前市场上抗生素的天然替代品。3.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抗病毒活性研究(1)藻类提取物抑制WSSV(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研究。选取海萝(Gloiopeltis furcata)、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孔石莼(Ulva pertusa)、浒苔(Ulva prolifera)、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和铁钉菜(Ishige okamurai)等6种海藻的85%乙醇提取物用于实验。按照实验拟穴青蟹的体质量分别注射藻类提取物溶液,提取物浓度梯度为1mg/kg、5 mg/kg和10 mg/kg,观察并记录藻类提取物对感染WSSV拟穴青蟹累计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感染WSSV的拟穴青蟹死亡率非常高,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204h全部死亡。羊栖菜提取物可以显着降低感染WSSV拟穴青蟹的死亡率,而其他藻类提取物效果不明显。(2)藻类提取物对拟穴青蟹免疫活性影响的研究。拟穴青蟹注射藻类提取物24h后,抽取其血淋巴液用于总血细胞计数(total hemocyte count,TH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酚氧化酶(PO)活性等免疫活性分析。研究表明羊栖菜、龙须菜、孔石莼和海萝等藻类提取物显着提高了拟穴青蟹的免疫活性,有效增强机体对WSSV的防御作用。其中,羊栖菜提取物对拟穴青蟹各项免疫指标的提升作用最明显,并且与之前WSSV感染青蟹存活实验结果一致。海藻提取物对健康拟穴青蟹和WSSV感染拟穴青蟹的免疫活性都有改善,说明海藻可以成为水产动物良好的免疫增强剂,同时可以开发成为抗WSSV药物,这将为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解决方案。4.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抗氧化活性研究(1)藻类总多酚含量分析。进行藻类多酚物质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海藻样品总多酚含量差异显着,其中,龙须菜、铁钉菜、羊栖菜等藻类提取物中多酚含量较高,尤以龙须菜多酚含量最高。分析表明藻类多酚含量受藻类样品采样季节、采样地点、采样部位以及提取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多酚具有多种显着的生物活性,所以多酚含量高的龙须菜、铁钉菜、羊栖菜等藻类具有开发成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前景。(2)藻类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通过对33种藻类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活性的测定,筛选出抗氧化活力强的藻类,同时对不同提取方式造成海藻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抗氧化能力与多酚含量的相关性以及抗氧化能力与抗菌活性的相关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藻类提取物均显示出抗氧化活性,其中铁钉菜、多管藻、鸭毛藻等藻类抗氧化活性较强,尤以铁钉菜抗氧化活性最强。研究同时发现,提取溶剂对活性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影响显着,说明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需要考虑不同藻类的主要成分来选择提取溶剂,同时也反映出抗氧化活性是藻类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显着相关,所以多酚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藻类抗氧化活性筛选的标准。研究还发现,藻类提取物抑菌活性(抑菌种数)与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存在相关性,所以推论,藻类提取物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藻的抗菌活性。5.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活性物质分析(1)大型藻类活性物质分析。海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与其所含有的多糖、多酚、脂肪酸和其他活性成分有关,以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为研究材料,分别对其含有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水溶性多糖等成分进行了测定,并通过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分析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藻类样品中可溶性多糖、色素等物质含量差异显着。可溶性多糖含量范围从6.07±0.80 mg/g到89.81±2.29 mg/g,其中粗枝软骨藻、多管藻、铁钉菜多糖含量较高。不同海藻的总色素含量差异明显,范围从1.78±0.06mg/100g至186.33±7.06mg/100g,总体上绿藻的总色素含量最高,褐藻的总色素含量最低,其中海绿色刚毛藻和羽状羽藻总色素含量显着高于其他藻类。本研究还表明,海藻色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尤其是铁钉菜色素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2)大型藻类GC-MS化学成分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浙江典型大型海藻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和结构鉴定,并阐明其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种藻类化合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异。藻类挥发性化合物中有较多活性成分,本研究还在几种藻类中发现了β-ionone、Benzaldehyde和1-octen-3-one等抗菌活性化合物。

路海霞,吴靖娜,刘智禹,王学良,乔琨,陈贝,苏永昌[8](2017)在《大型海藻多糖的制备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海藻多糖是大型海藻重要的组成成分,其生物活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海藻多糖的水提、醇提、酸碱提、酶提、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等6种方法,比较了不同制备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详述了海藻多糖的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介绍了海藻多糖在生物医药、食品以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情况,展望了海藻多糖未来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海藻高值化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宋琳[9](2016)在《几种大型海藻硫酸多糖免疫相关活性及转录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大型海藻资源丰富,从海藻中提取活性物质,研究其生物活性,开发高值化产品,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沿海各国追求的目标。本文以六种常见的大型藻类为原料,分别是红藻门(Rhodophyta)的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麒麟菜(Eucheuma spinosum),绿藻门(Chlorophyta)的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孔石莼(Ulva pertusa),以及褐藻门(Phaeophyta)的海带(Laminaria japonica)、马尾藻(Sargassum Pallidum),提取了各种海藻的硫酸多糖,对其总糖含量、单糖组成、硫酸根含量、分子结构以及生物活性(体内和体外实验)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筛选出免疫调节活性最强的马尾藻硫酸多糖,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和衍生物制备,对产物的单糖组成、硫酸根含量、结构及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其作用的分子机理进行了探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热水浸提法提取了六种海藻硫酸多糖,化学性质分析发现不同的海藻硫酸多糖理化性质各不相同。其中总糖含量最高的是麒麟菜,高达63.11%。六种海藻中,褐藻总糖含量略低于红藻及绿藻多糖。硫酸根含量最高的是麒麟菜多糖,为21.35%。红藻(蜈蚣藻和麒麟菜)多糖中硫酸根含量相对于褐藻(马尾藻和海带)多糖中要高,绿藻多糖中硫酸根含量则介于红藻与褐藻之间。绿藻中单糖含量最高的是鼠李糖,红藻中单糖含量最高的是半乳糖,而褐藻中含量最高的单糖是岩藻糖。另外,即使属于同一门类的海藻,它们的单糖组成也各不相同。红外光谱检测表明,六种硫酸多糖具有几个相同的吸收峰,但也各有不同,说明它们的结构各不相同。2、对六种海藻硫酸多糖的体外免疫调节活性及与其相关的抗病毒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六种海藻硫酸多糖均能显着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也可以降低病毒的血凝效价。3、采用灭活的禽流感H9N2病毒作为免疫刺激剂,对筛选出的红藻蜈蚣藻硫酸多糖、绿藻孔石莼硫酸多糖以及褐藻马尾藻硫酸多糖的体内免疫调节活性进行了研究,发现三种多糖均能显着增强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并且增强体液免疫水平,其中50 mg/kg的蜈蚣藻硫酸多糖和50 mg/kg的马尾藻硫酸多糖效果最好;刺激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实验中,多糖实验组可以显着提高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IFN-γ和IL-4表达水平;海藻硫酸多糖对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调节作用,均能显着提高CD3+和CD4+的水平,但只有马尾藻硫酸多糖对CD3+CD8+具有显着刺激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马尾藻硫酸多糖的免疫增强效果最显着,可能是与其丰富的岩藻糖含量有关。4、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表明,三种海藻硫酸多糖均能显着抑制禽流感病毒H9N2的复制,其中蜈蚣藻硫酸多糖效果最为显着,这与其硫酸根含量是一致的。对不同的抗病毒方式进行了比较,分别是阻断作用、抑制作用以及直接杀灭作用,其中直接杀灭作用总体效果略低于阻断作用和抑制作用。说明多糖对病毒有一定的直接杀灭作用,但是效果比阻断作用和抑制作用低。这说明海藻多糖的抗病毒机理与现有药物是不同的。5、对马尾藻硫酸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0.5M、1M和2M三个组分,对它们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M组分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最高,可以显着诱导Hela细胞凋亡。为了研究海藻多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了马尾藻硫酸多糖对Hela肿瘤细胞转录的影响。分析表明,2M组分的添加可以提高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如NFBKIA、Caspase基因;而抑制凋亡相关的基因,如NF-k B,THBS1则发生了下调表达。GO和KEGG分析表明,2M组分的添加可以显着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表现为与抑癌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核糖体活性和层粘连蛋白结合相关的基因分类(GO)明显下调表达,而与翻译终止和mRNA代谢相关的生物通路(KEGG)下调显着。结果表明,马尾藻硫酸多糖2M组分的添加可以显着降低Hela肿瘤细胞的活性,表现为生长水平降低、凋亡水平上升;转录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一些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分化及代谢相关的基因/通路被推测是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6、为了研究衍生化对活性的影响和探讨活性机理,对马尾藻硫酸多糖进行了衍生化,共得到了硫酸化、乙酰化、磷酸化、苯甲酰化以及胺化五种衍生物,研究了它们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发现乙酰化衍生物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最高,可以显着诱导Hela细胞凋亡。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添加马尾藻多糖乙酰化衍生物后Hela肿瘤细胞的转录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马尾藻硫酸多糖乙酰化衍生物的添加可以显着降低Hela肿瘤细胞的活性,表现为生长水平降低、凋亡水平上升;转录组结果表明乙酰化衍生物可以显着提高肿瘤细胞抑癌、凋亡、免疫、骨架调控等相关基因/通路的表达,以及降低核糖体活性相关、代谢相关、氧化磷酸化等相关基因/通路的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了转录组所得到的结果,证明转录组获得的结果是准确、可信的。转录组结果与体外实验的结果相符,进一步阐述了乙酰化衍生物抑制肿瘤细胞分化的分子机理。

袁朝原[10](2015)在《海藻多糖可溶性粉的临床药效学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海藻多糖是从海藻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植物多糖,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及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本研究从剂量筛选试验,猪瘟疫苗免疫增效试验,靶动物安全性试验和临床扩大试验四个方面,进行了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猪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猪免疫功能影响的剂量筛选试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分别为300,200,150,100,50mg/kg)的饲料,观察了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猪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1gG)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药后第7天,海藻多糖可溶性粉能提高猪血清中IL-2、IL-6、IFN-y及1gG水平,与空白对照组、黄芪多糖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以添加多糖浓度为200、150、100mg/kg的3组猪血清IL-2、IL-6、IFN-γ及IgG的水平升高效果较明显。用药后第14天时,各试验组猪血清中IL-2、IL-6、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其中以200、150、100mg/kg海藻多糖可溶性粉组的效果较明显;各试验组猪血清中IL-2、IL-6、IFN-y水平较黄芪多糖组有显着提高。与黄芪多糖组比较,饲料添加150mg/kg的海藻多糖可溶性粉能升高仔猪血清中1gG水平。依据试验猪免疫指标、药物成本等综合分析,推荐海藻多糖可溶性粉用于增强猪免疫功能的临床推荐给药剂量为:每kg饲料添加100 mg,连用7 d。(二)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观察了饲喂含不同浓度海藻多糖可溶性粉(200、100、50、0 mg/kg)及黄芪多糖粉(100mg/kg)的饲料后,各组猪的猪瘟抗体效价变化情况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表明,用药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添加海藻多糖组仔猪血清细胞因子IL-2、IFN-γ的水平均显着高于黄芪多糖粉对照组,其中以100mg/kg组的效果最好,50mg/kg组次之。饲喂了含海藻多糖可溶性粉的各组猪的猪瘟抗体效价均高于黄芪多糖组和空白对照组。表明海藻多糖配合疫苗免疫能提高仔猪血清IL-2、IFN-γ水平和猪瘟抗体效价,增强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海藻多糖可溶性粉用于增强猪瘟疫苗免疫效力的临床推荐给药剂量为:每kg饲料添加100 mg,连用7 d。(三)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靶动物(猪)安全性试验在仔猪日粮中添加100,300,500,1000 mg/kg海藻多糖可溶性粉,以观察受试动物是否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用药后第7天,第14天分两次对受试仔猪采血,进行血常规分析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100mg、300mg/kg浓度的海藻多糖时,对仔猪的生长性能具有促进作用(P<0.05);用药后第7天时,300mg/kg海藻多糖组仔猪血液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用药后第14天,各组仔猪的血液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无显着性差异;300mg/kg的海藻多糖可溶性粉添加量对仔猪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有升高作用。结果表明,分别以临床推荐剂量(100 mg/kg饲料)的1、3、5、10倍,连续用药7天,在观察期内试验猪均未见任何毒性症状,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欲正常,即给药后猪均能很好的耐受。各试验组猪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变动,表明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分别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10倍剂量应用时对猪生理生化功能无不良影响。综合分析各项检测指标,表明海藻多糖可溶性粉以推荐剂量(100 mg/kg饲料,连用7 d)的10倍以下在临床上应用是安全的,其临床用药的安全范围较大。(四)海藻多糖可溶性粉的临床扩大试验选择35日龄~45日龄的健康猪180头,检测猪瘟抗体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60头,分别为猪瘟疫苗+海藻多糖可溶性粉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0 mL/头,深部肌内注射1次,海藻多糖可溶性粉100mg/kg饲料,连用7 d)、猪瘟疫苗对照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0 mL/头,深部肌内注射1次)、黄芪多糖粉对照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0 mL/头,深部肌内注射1次,黄芪多糖粉100 mg/kg饲料,连用7 d)。猪瘟疫苗抗体效价测定结果表明:与单用疫苗组、黄芪多糖配合疫苗组比较,海藻多糖可溶性粉能提高猪瘟疫苗免疫的抗体效价,且安全性好。

二、海藻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藻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泡叶藻聚糖及其低分子量聚糖抑制肝癌转移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海藻和海藻多糖的研究概述
    1.2 泡叶藻和泡叶藻聚糖的研究概述
    1.3 肝癌的研究进展
    1.4 海藻多糖/低分子量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1.5 海藻多糖/低分子量多糖的抗肿瘤分子机制
    1.6 海藻多糖的分子量对其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1.7 代谢组学在抗肿瘤活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1.8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泡叶藻聚糖及其低分子量聚糖抑制肝癌细胞转移活性及机制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1.4 泡叶藻聚糖及其低分子量聚糖的制备
        2.1.5 泡叶藻聚糖及其低分子量聚糖体外抑制肝癌细胞转移活性研究
        2.1.6 泡叶藻聚糖及其低分子量聚糖体外抑制肝癌细胞转移机制研究
    2.2 结果与分析
        2.2.1 Ascophyllan和 LMWAs-L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
        2.2.2 Ascophyllan和 LMWAs-L对肝癌细胞黏附的影响
        2.2.3 Ascophyllan和 LMWAs-L对肝癌细胞迁移的影响
        2.2.4 Ascophyllan和 LMWAs-L对肝癌细胞浸润的影响
        2.2.5 Ascophyllan和 LMWAs-L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2.2.6 Ascophyllan和 LMWAs-L对肝癌细胞中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2.2.7 Ascophyllan和 LMWAs-L对肝癌细胞中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2.2.8 Ascophyllan和 LMWAs-L对肝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表达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Caco-2 细胞模型的泡叶藻聚糖及其低分子量聚糖肠道吸收研究
    3.1 材料和设备
        3.1.1 原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2 泡叶藻聚糖及其低分子量聚糖的荧光标记
        3.2.1 Ascophyllan-FITC和 LMWAs-L-FITC的合成
        3.2.2 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
        3.2.3 荧光取代度测定
        3.2.4 琼脂糖电泳验证Ascophyllan-FITC和 LMWAs-L-FITC
        3.2.5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3.3 基于Caco-2 细胞模型评价吸收功能
        3.3.1 细胞毒性分析
        3.3.2 TEER值的测定
        3.3.3 荧光黄标准曲线的绘制
        3.3.4 荧光黄转运实验
        3.3.5 泡叶藻聚糖及其低分子量聚糖吸收功能的评价
    3.4 结果与分析
        3.4.1 Ascophyllan-FITC和 LMWAs-L-FITC的合成
        3.4.2 Ascophyllan-FITC和 LMWAs-L-FITC的荧光光谱分析
        3.4.3 荧光取代度的测定
        3.4.4 Ascophyllan-FITC和 LMWAs-L-FITC纯度及体外稳定性
        3.4.5 Ascophyllan-FITC和 LMWAs-L-FITC对 Caco-2 细胞的毒性作用
        3.4.6 Caco-2 细胞模型完整性分析
        3.4.7 Caco-2 细胞模型通透性分析
        3.4.8 Ascophyllan-FITC和 LMWAs-L-FITC体外吸收功能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小鼠模型分析泡叶藻聚糖及其低分子量聚糖抗肿瘤转移活性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原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1.4 细胞培养
        4.1.5 构建小鼠荷瘤模型
        4.1.6 肿瘤体积、小鼠重量及抑瘤率分析
        4.1.7 脏器指数测定
        4.1.8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小鼠生长曲线
        4.2.2 肿瘤生长抑制
        4.2.3 脏器指数
        4.2.4 血清免疫因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泡叶藻聚糖及其低分子量聚糖对Huh-7 细胞代谢组学研究
    5.1 材料与设备
        5.1.1 原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仪器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细胞样本采集与预处理
        5.2.2 色谱-质谱条件
        5.2.3 LC-MS检测流程
        5.2.4 数据处理软件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系统稳定性分析评价
        5.3.2 多元统计分析
        5.3.3 差异代谢物筛选
        5.3.4 差异代谢物鉴定
        5.3.5 显着性差异代谢物统计分析
        5.3.6 差异代谢物层次聚类分析
        5.3.7 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附录

(2)海洋生物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海洋生物多糖的分类
    1.1 海藻多糖
        1.1.1 褐藻多糖
        1.1.2 螺旋藻多糖
        1.1.3 羊栖菜多糖
    1.2 海洋动物多糖
    1.3 海洋微生物多糖
2 海洋生物类多糖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2.1 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
    2.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2.3 抗细胞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
    2.4 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 结语与展望

(3)羊栖菜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概述
        1.1.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来源
        1.1.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
        1.1.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抑制动力学
    1.2 海藻多糖的研究概况
        1.2.1 海藻多糖的提取与纯化研究
        1.2.2 海藻多糖的结构研究及构效分析
        1.2.3 海藻多糖的活性研究
    1.3 羊栖菜研究概况
        1.3.1 羊栖菜多糖分离纯化研究
        1.3.2 羊栖菜多糖的活性研究
    1.4 立题背景及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羊栖菜活性多糖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2.1 前言
    2.2 实验试剂与设备
        2.2.1 试剂与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羊栖菜多糖的提取
        2.3.2 单因素试验
        2.3.3 DEAE-52柱层析分离纯化
        2.3.4 Sephadex G-200 柱层析纯化
        2.3.5 多糖含量的测定
        2.3.6 硫酸基含量的测定
        2.3.7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岩藻糖标准曲线
        2.4.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2.4.3 羊栖菜多糖的DEAE-52纤维素柱层析
        2.4.4 羊栖菜多糖的Sephadex G-200 柱层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羊栖菜多糖抑制α-葡萄糖苷酶作用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试剂与设备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SFP-1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
        3.3.2 影响SFP-1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因素的分析
        3.3.3 SFP-1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研究
        3.3.4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SFP-1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分析
        3.4.2 影响SFP-1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因素的分析
        3.4.3 SFP-1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羊栖菜活性多糖组分的结构初探
    4.1 前言
    4.2 实验试剂与设备
        4.2.1 试剂与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SFP-1分子量的测定
        4.3.2 SFP-1单糖组成分析
        4.3.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
        4.3.4 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4.3.5 核磁共振(NMR)分析
        4.3.6 SFP-1的热重分析(TG)
        4.3.7 刚果红实验
        4.3.8 X射线衍射(XRD)测定
        4.3.9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多糖分子量测定
        4.4.2 单糖组成测定
        4.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4.4.4 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4.4.5 核磁共振分析
        4.4.6 SFP-1的热重分析(TG)
        4.4.7 刚果红实验
        4.4.8 X射线衍射测定
        4.4.9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4.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凋瘤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仪器与材料
2 处方组成
3 工艺设计
4 凋瘤颗粒醇提工艺研究
    4.1 评价指标的选择
    4.2 特女贞苷含量测定
    4.3 补骨脂素含量测定
    4.4 浸膏得率测定
    4.5 提取工艺的研究
    4.6 单因素试验
    4.7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醇提工艺
5 凋瘤颗粒的水提工艺的研究
    5.1 评价指标的选择
    5.2 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5.3 海藻多糖的含量测定
    5.4 浸膏得率的测定
    5.5 提取工艺的研究
    5.6 单因素试验
    5.7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水提工艺
    5.8 讨论
    5.9 小结
6 凋瘤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6.1 浓缩与干燥温度的考察
    6.2 干膏粉的制备
    6.3 辅料的筛选
        6.3.1 方法
        6.3.2 成型性的测定
        6.3.3 堆密度的测定
        6.3.4 休止角的测定
        6.3.5 吸湿性的测定
        6.3.6 综合评分及结果
    6.4 乙醇浓度筛选
    6.5 颗粒干燥温度的筛选
    6.6 小结
    6.7 讨论
7 凋瘤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7.1 性状
    7.2 薄层色谱鉴别
        7.2.1 黄芪的薄层鉴别
        7.2.2 补骨脂的薄层鉴别
        7.2.3 紫草的薄层鉴别
        7.2.4 香附的薄层鉴别
        7.2.5 姜黄的薄层鉴别
        7.2.6 女贞子的薄层鉴别
        7.2.7 白芥子的薄层鉴别
        7.2.8 重楼的薄层鉴别
    7.3 含量测定
        7.3.1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7.3.2 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HPLC含量测定
    7.4 小结
    7.5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5)多糖抗凝血涂层材料制备及对高聚物医用管路的修饰与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第一章 海藻酸钠硫酸酯抗凝血涂层的制备和筛选
    1.1 引言
    1.2 实验部分
        1.2.1 材料与仪器
        1.2.2 海藻酸钠硫酸酯的制备
        1.2.3 海藻酸钠硫酸酯结构表征
        1.2.4 海藻酸钠硫酸酯取代度测定
        1.2.5 管路材料表面预处理和表面修饰
        1.2.6 涂层表面形貌及功能基团分析
        1.2.7 涂层表面凝血时间测定
        1.2.8 实验分组设置
    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1.3.1 海藻酸钠硫酸酯红外图谱分析
        1.3.2 海藻酸钠硫酸酯取代度测定结果
        1.3.3 PVC管路预处理筛选结果
        1.3.4 海藻酸钠硫酸酯涂层物制备
        1.3.5 涂层表面形貌及功能基团分析
        1.3.6 涂层表面功能基团特性分析
        1.3.7 涂层材料抗凝血实验结果
    1.4 小结
第二章 黄芪多糖硫酸酯抗凝血涂层的制备和筛选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黄芪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2.2.3 黄芪多糖硫酸酯的制备
        2.2.4 黄芪多糖硫酸酯结构表征
        2.2.5 黄芪多糖硫酸酯的取代度测定
        2.2.6 管路材料表面预处理和表面修饰
        2.2.7 涂层表面形貌及功能基团分析
        2.2.8 涂层表面凝血时间测定
        2.2.9 实验分组设置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黄芪多糖硫酸酯红外图谱分析
        2.3.2 黄芪多糖硫酸酯取代度测定结果
        2.3.3 PVC管路预处理筛选结果
        2.3.4 黄芪多糖硫酸酯涂层物制备
        2.3.5 涂层表面形貌及功能基团分析
        2.3.6 涂层表面功能基团特性分析
        2.3.7 涂层材料抗凝血实验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白芨多糖硫酸酯抗凝血涂层的制备和筛选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仪器
        3.2.2 白芨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3.2.3 白芨多糖硫酸酯的制备
        3.2.4 白芨多糖硫酸酯的取代度的测定
        3.2.5 材料表面预处理和表面修饰
        3.2.6 涂层表面形貌及功能基团分析
        3.2.7 涂层表面凝血时间测定
        3.2.8 实验分组设置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白芨多糖硫酸酯取代度测定结果
        3.3.2 PVC管路预处理筛选结果
        3.3.3 白芨多糖硫酸酯涂层物制备
        3.3.4 涂层表面形貌及功能基团分析
        3.3.5 涂层表面功能基团特性分析
        3.3.6 涂层材料抗凝血实验结果
    3.4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与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蛹虫草的活性成分
        1.1 多糖
        1.1.1 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1.1.2 蛹虫草中的均一多糖
        1.2 核苷类成分
        1.3 甘露醇
        1.4 其它
    2 蛹虫草活性成分的测定
        2.1 多糖的测定
        2.2 核苷类成分的测定
        2.3 甘露醇的测定
    3 蛹虫草活性成分的影响因素
        3.1 菌株
        3.2 培养基
        3.3 其它
    4 蛹虫草及市场上其它虫草产品概况
        4.1 蛹虫草市场现状和产业前景
        4.2 市场上的其它虫草产品
        4.2.1 冬虫夏草
        4.2.2 蝉花虫草
        4.2.3 发酵菌丝体产品
    5 存在问题
        5.1 蛹虫草子实体中均一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较少
        5.2 缺乏有效的品质控制标准、对蛹虫草品质(活性成分)影响因素缺少系统研究
        5.3 蛹虫草和其它虫草产品缺乏有效的区分方法
    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6.1 研究内容
        6.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蛹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和生物活性研究
    1 材料
        1.1 样品
        1.2 细胞株
        1.3 试剂
        1.4 仪器
    2 方法
        2.1 超滤分级分离
        2.2 粉碎处理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2.3 乙醇梯度沉淀分级分离
        2.4 多糖分级分离效果测定
        2.5 蛹虫草大分子量多糖的分离纯化
        2.5.1 提取
        2.5.2 分离纯化
        2.5.2.1 离子交换柱层析
        2.5.2.2 凝胶柱层析
        2.6 糖含量测定
        2.7 单糖组成测定
        2.8 巨噬细胞释放NO产量的测定
        2.8.1 样品溶液制备
        2.8.2 细胞培养及NO释放量测定
        2.9 均一性、相对分子质量和蛋白含量测定
        2.10 甲基化分析
        2.10.1 甲基化步骤
        2.10.2 GC-MS分析
        2.11 核磁共振分析
        2.12 细胞形态观察
        2.13 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
        2.14 细胞呼吸爆发实验
        2.15 细胞因子测定
        2.16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2.16.1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率的测定
        2.16.2 对脾淋巴细胞分泌IgG和 IgM的影响
        2.17 体内免疫活性和抗肿瘤实验
        2.17.1 瘤源
        2.17.2 实验动物及分组
        2.17.3 试验方法
        2.17.4 抑瘤率及免疫器官指数测定
        2.17.5 血清中 IgG 和 IgM 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蛹虫草多糖的分级分离
        3.1.1 超滤法分级分离
        3.1.1.1 超滤分离后各部分得率及其总糖含量和单糖组成
        3.1.1.2 超滤分级分离效果
        3.1.1.3 蛹虫草多糖对体外激活巨噬细胞释放 NO 产量的影响
        3.2 样品粉碎处理对提取结果的影响
        3.3 乙醇梯度沉淀法分级分离
        3.4 蛹虫草大分子量多糖的分离纯化
        3.4.1 蛹虫草多糖的提取制备
        3.4.2 离子柱层析分离纯化
        3.4.3 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
        3.5 CP2-S理化特性、均一性鉴定和分子量测定结果
        3.6 蛹虫草多糖CP2-S的结构特征分析
        3.6.1 CP2-S的单糖组成和摩尔比
        3.6.2 CP2-S的甲基化分析结果
        3.6.3 NMR分析
        3.7 蛹虫草多糖CP2-S的生物活性研究
        3.7.1 蛹虫草多糖CP2-S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的免疫调节作用
        3.7.1.1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形态的影响
        3.7.1.2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释放NO的影响
        3.7.1.3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吞噬活性的影响
        3.7.1.4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呼吸爆发的影响
        3.7.1.5 CP2-S对巨噬细胞RAW264.7 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3.7.2 蛹虫草多糖CP2-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影响
        3.7.2.1 CP2-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7.2.2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 IgM 和 IgG 的影响
        3.7.3 CP2-S对小鼠的抑瘤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
        3.7.3.1 CP2-S对小鼠Lewis肿瘤的抑制作用
        3.7.3.2 CP-2S 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3.7.3.3 CP2-S对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M和 IgG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5 讨论
第三章 蛹虫草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材料
        1.1 不同蛹虫草菌株
        1.2 不同培养基培养蛹虫草子实体
        1.3 培养不同时间采收的蛹虫草子实体
        1.4 仪器
        1.5 试剂
    2 方法
        2.1 多糖测定
        2.1.1 多糖含量测定
        2.1.2 多糖HPSEC图谱分析
        2.1.3 单糖组成分析
        2.2 HPLC测定核苷类成分
        2.2.1 标准曲线制作
        2.2.2 样品制备
        2.2.3 色谱条件
        2.2.4 方法学考察
        2.2.5 样品测定
        2.2.6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
        2.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测定
        2.3.1 标准曲线制作
        2.3.2 样品制备
        2.3.3 色谱条件
        2.3.4 方法学考察
        2.3.5 样品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蛹虫草活性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3.1.1 蛹虫草多糖分析方法建立
        3.1.1.1 蛹虫草多糖的HPSEC图谱分析方法建立
        3.1.1.2 蛹虫草多糖水解物的离子色谱分析
        3.1.2 核苷类成分测定方法及指纹图谱的建立
        3.1.2.1 核苷类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3.1.2.1.1 标准品及样品色谱分析
        3.1.2.1.2 方法学考察
        3.1.2.2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3.1.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3.1.3.1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标准品及样品色谱分析
        3.1.3.2 方法学考察
        3.2 蛹虫草活性成分影响因素的研究
        3.2.1 菌株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
        3.2.1.1 多糖的比较
        3.2.1.1.1 多糖含量的比较
        3.2.1.1.2 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3.2.1.1.3 单糖组成的比较
        3.2.1.2 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2.1.2.1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3.2.1.2.2 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3.2.1.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比较
        3.2.1.4 不同菌株蛹虫草子实体品质的评价
        3.2.2 培养基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
        3.2.2.1 多糖的比较
        3.2.2.1.1 多糖含量的比较
        3.2.2.1.2 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3.2.2.1.3 单糖组成的比较
        3.2.2.2 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2.2.2.1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3.2.2.2.2 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3.2.2.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比较
        3.2.2.4 不同培养基栽培蛹虫草子实体品质的评价
        3.2.3 培养时间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
        3.2.3.1 多糖的比较
        3.2.3.1.1 多糖含量的比较
        3.2.3.1.2 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3.2.3.1.3 单糖组成的比较
        3.2.3.2 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2.3.2.1 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3.2.3.2.2 核苷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3.2.3.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比较
        3.2.3.4 培养不同时间采收蛹虫草子实体品质的评价
    4 本章小结
    5 讨论
第四章 蛹虫草和其它虫草产品的活性成分研究
    1 材料
        1.1 市售不同来源蛹虫草子实体
        1.2 蛹虫草发酵菌丝体
        1.3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
        1.4 蝉花及其菌丝体产品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1.1 蛹虫草子实体、冬虫夏草和蝉花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3.1.2 蛹虫草子实体和其菌丝体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1.2.1 蛹虫草子实体和菌丝体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比较
        3.1.2.2 蛹虫草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的核苷类成分含量
        3.1.3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中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1.3.1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的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3.1.3.2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的核苷类成分含量
        3.1.4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3.1.4.1 蝉花和发酵菌丝体的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
        3.1.4.2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的核苷类成分含量
        3.2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比较
        3.2.1 蛹虫草子实体、冬虫夏草和蝉花的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指纹图谱的比较
        3.2.2 蛹虫草子实体和其菌丝体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比较
        3.2.2.1 蛹虫草子实体和其菌丝体的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HPAEC指纹图谱的比较
        3.2.2.2 蛹虫草子实体、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固体发酵菌丝体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含量
        3.2.3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比较
        3.2.3.1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的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HPAEC指纹图谱的比较
        3.2.3.2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含量
        3.2.4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的比较
        3.2.4.1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的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HPAEC指纹图谱的比较
        3.2.4.2 蝉花和其发酵菌丝体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含量
        3.3 多糖类成分的比较
        3.3.1 蛹虫草子实体、冬虫夏草和蝉花及虫草菌丝体多糖含量和单糖组成的比较
        3.3.2 蛹虫草子实体、冬虫夏草和蝉花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3.3.3 蛹虫草子实体和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3.3.4 冬虫夏草、百令胶囊、金水宝、宁心宝多糖HPSEC图谱的比较
    4 本章小结
    5 讨论
本文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NMR相关图谱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专利

(7)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资源活性物质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大型藻类的活性物质研究概况
    第一节 抗肿瘤活性
        1.1 大型海藻抗肿瘤活性
        1.2 大型海藻抗肿瘤活性物质
    第二节 抗病毒活性
        2.1 大型海藻抗病毒活性
        2.2 大型海藻主要的抗病毒活性物质
    第三节 抗细菌活性
        3.1 大型海藻抗细菌活性
        3.2 大型海藻主要抗细菌活性物质
    第四节 抗氧化活性
        4.1 大型海藻抗氧化活性
        4.2 大型海藻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
    第五节 浙江沿海典型藻类活性物质研究及利用现状
        5.1 浙江沿海绿藻主要活性物质的研究及利用
        5.2 浙江沿海红藻主要活性物质的研究及利用
        5.3 浙江沿海褐藻主要活性物质的研究及利用
第二章 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活性物质的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
    第一节 海藻样品及其形态特征
        1.1 海藻样品采集
        1.2 海藻样品形态特征及分布
    第二节 海藻不同提取模型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2.1 材料
        2.1.1 海藻提取物的制备
        2.1.2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
        2.1.3 实验菌种的选用
        2.2 方法
        2.2.1 抑菌活性实验
        2.3 结果
        2.3.1 羽状羽藻(B.pennata)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2.3.2 孔石莼(U.pertusa)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2.3.3 舌状蜈蚣藻(G.livida)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2.3.4 带形蜈蚣藻(G.turuturu)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2.3.5 海萝(G.furcata)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2.3.6 龙须菜(G.lemaneiformis)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2.3.7 角叉菜(C.ocellatus)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2.3.8 铁钉菜(I.okamurai)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2.3.9 裂叶马尾藻(S.siliquastrum)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2.3.10 萱藻(S.lomentaria)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2.4 讨论与分析
        2.5 小结
    第三节 海藻活性提取物的制备及抑菌活性筛选
        3.1 材料
        3.1.1 海藻乙醇提取物的制备
        3.1.2 细菌培养基的制备
        3.1.3 实验菌种的选用
        3.2 方法
        3.2.1 抑菌实验
        3.3 结果
        3.3.1 海藻活性物质的提取率
        3.3.2 抑菌活性筛选
        3.4 讨论与分析
        3.5 小结
第三章 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抗病毒活性研究
    第一节 海藻提取物抑制WSSV感染拟穴青蟹(ScyllaParamamosain)的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WSSV悬液制备
        1.2.2 拟穴青蟹感染实验
        1.2.3 数据处理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羊栖菜提取物对感染WSSV拟穴青蟹死亡率的影响
        1.3.2 孔石莼提取物对感染WSSV拟穴青蟹死亡率的影响
        1.3.3 龙须菜提取物对感染WSSV拟穴青蟹死亡率的影响
        1.3.4 铁钉菜提取物对感染WSSV拟穴青蟹死亡率的影响
        1.3.5 海萝提取物对感染WSSV拟穴青蟹死亡率的影响
        1.3.6 浒苔提取物对感染WSSV拟穴青蟹死亡率的影响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节 海藻提取物对拟穴青蟹免疫活性的影响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总血细胞计数(totalhemocytecount,THC)
        2.2.2 酚氧化酶(PO)活性测定
        2.2.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2.3 实验结果
        2.3.1 总血细胞计数(totalhemocytecount,THC)
        2.3.2 酚氧化酶(PO)活性
        2.3.3 SOD活性
        2.4 讨论与分析
        2.5 结论
第四章 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抗氧化活性研究
    第一节 海藻总多酚含量分析
        1.1 材料
        1.2 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与分析
        1.5 小结
    第二节 海藻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方法
        2.2.1 ABTs测定方法
        2.2.2 DPPH测定方法
        2.3 结果
        2.3.1 海藻样品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2.3.2 不同提取溶剂对海藻提取物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
        2.3.3 藻类提取物DPPH和ABTs的IC50值
        2.4 讨论与分析
        2.5 小结
第五章 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活性物质分析
    第一节 大型海藻活性物质分析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海藻样品中可溶性多糖含量测定
        1.2.2 海藻样品中色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1.2.3 海藻色素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
        1.3 结果
        1.3.1 海藻样品中多糖含量
        1.3.2 海藻样品中色素含量
        1.3.3 海藻色素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
        1.4 讨论和分析
        1.5 小结
    第二节 大型海藻GC-MS化学成分分析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方法
        2.2.1 海藻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吸附
        2.2.2 GC-MS分析
        2.2.3 化合物结构和含量分析
        2.3 结果
        2.3.1 藻类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
        2.3.1.1 龙须菜的化学成分分析
        2.3.1.2 多管藻的化学成分分析
        2.3.1.3 海萝的化学成分分析
        2.3.1.4 肉质蜈蚣藻的化学成分分析
        2.3.1.5 鸭毛藻的化学成分分析
        2.3.1.6 孔石莼的化学成分分析
        2.3.1.7 气生硬毛藻的化学成分分析
        2.3.1.8 裂叶马尾藻的化学成分分析
        2.3.1.9 羊栖菜的化学成分分析
        2.3.1.10 铁钉菜的化学成分分析
        2.3.2 藻类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2.3.2.1 海萝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2.3.2.2 龙须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2.3.2.3 羊栖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2.3.2.4 铁钉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2.3.2.5 铁钉菜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2.4 讨论和分析
        2.5 小结
        附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型海藻多糖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海藻多糖的提取方法
    1.1 水提法
    1.2 醇提法
    1.3 酸碱提法
    1.4 酶提法
    1.5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1.6 微波辅助提取法
2 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
    2.1 免疫调节
    2.2 降血脂
    2.3 抗肿瘤
    2.4 抗病毒
    2.5 其他活性
3 海藻多糖的应用领域
    3.1 医药和保健领域
    3.2 食品领域
    3.3 化妆品领域
4 展望

(9)几种大型海藻硫酸多糖免疫相关活性及转录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海藻多糖研究概述
    1、海藻简介
    2、海藻多糖简介
    
2.1 多糖概述
    
2.2 海藻多糖概述
第二节 海藻多糖的提取、纯化
    1、海藻多糖的提取方法
    
1.1 溶剂提取法
    
1.2 物理提取法
    
1.3 其它提取法
    2、海藻多糖的分离纯化
    
2.1 沉淀法
    
2.2 柱层析法
    
2.3 膜分离法
第三节 海藻多糖的结构修饰
    1、多糖硫酸化修饰
    2、多糖乙酰化修饰
    3、多糖磷酸化修饰
    4、多糖苯甲酰化修饰
    5、多糖羧甲基化修饰
第四节 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简介
    1、抗氧化活性
    2、抗凝血活性
    3、免疫调节活性
    4、抗病毒活性
    5、抗肿瘤活性
第五节 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用于肿瘤研究进展
    1、转录组测序技术概述
    2、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发展
第六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六种海藻硫酸多糖的提取、理化性质分析及活性筛选
第一节 海藻硫酸多糖的制备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海藻硫酸多糖化学成分分析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 总糖含量测定
    
3.2 硫酸根含量测定
    
3.3 单糖组成
    
3.4 红外光谱检测
第三节 海藻多糖的活性筛选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 细胞毒性检测
    
3.2 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藻硫酸多糖的免疫调节及抗病毒活性比较
第一节 三种海藻多糖的免疫增强活性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 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3.2 特异性抗体检测(细胞免疫反应)
    
3.3 细胞因子检测
    
3.4 T淋巴细胞分型检测
第二节 三种海藻硫酸多糖的抗病毒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多糖抗H9N2禽流感病毒研究
    
3.2 多糖三种作用方式的抗传染性法氏囊炎B87病毒效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马尾藻硫酸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转录组研究
第一节 马尾藻的分离纯化及性质测定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马尾藻多糖的分离纯化。
    
3.2 马尾藻多糖组分分析
    
3.3 马尾藻多糖组分单糖组成
    
3.4 马尾藻多糖组分的分子量
    
3.5 马尾藻多糖组分的红外光谱检测
    
3.6 马尾藻多糖组分的核磁共振光谱
第二节 马尾藻多糖组分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马尾藻多糖组分细胞毒性测定
    
3.2 马尾藻多糖组分抑制Hela细胞生长活性
    
3.3 马尾藻多糖组分抑制MCF-7 细胞生长活性
第三节 马尾藻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活性成分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 2M组分抑制Hela细胞生长活性。
    
3.2 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
第四节 马尾藻硫酸多糖 2M组分抗肿瘤活性的转录组学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3.1 测序数据质量情况
    
3.2 Reads与参考基因组映射(Mapping)情况统计
    
3.3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4 基因的分布统计
    
3.5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6 差异基因的GO分析
    
3.7 差异基因的KEGG分析
    
3.8 荧光定量结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马尾藻硫酸多糖的衍生化及抗肿瘤转录组研究
第一节 马尾藻多糖衍生物的制备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马尾藻多糖衍生物红外检测
第二节 马尾藻多糖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马尾藻多糖衍生物细胞毒性测定
    
3.2 马尾藻多糖衍生物体外抑制Hela细胞增殖研究
    
3.3 马尾藻多糖衍生物体外抑制MCF-7 细胞增殖研究
第三节 乙酰化马尾藻多糖衍生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不同浓度乙酰化衍生物抑制Hela细胞生长活性。
    
3.2 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
第四节 乙酰化马尾藻多糖衍生物抗肿瘤活性转录组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3.1 测序数据质量情况
    
3.2 Reads与参考基因组映射(Mapping)情况统计
    
3.3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4 基因的分布统计
    
3.5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6 差异基因的GO分析
    
3.7 差异基因的KEGG分析
    
3.8 荧光定量结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本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与专利目录

(10)海藻多糖可溶性粉的临床药效学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植物多糖的免疫调节功能
        1.1.1 多糖类药物简介
        1.1.2 植物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
        1.1.3 植物多糖进行免疫调节的途径
        1.1.4 植物多糖类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因素
    1.2 海藻多糖的研究概况
        1.2.1 海藻多糖简介
        1.2.2 海藻的活性物质成分
        1.2.3 海藻多糖的分离提取
        1.2.4 海藻多糖的药理作用
        1.2.5 海藻多糖的免疫调节机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猪免疫功能影响的剂量筛选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药品与试剂
        1.1.2 仪器设备
        1.1.3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1.1.4 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测定
        1.1.5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1.2.1 用药第7天猪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测定结果
        1.2.2 用药第14天仔猪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测定结果
        1.3. 讨论
        1.3.1 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猪血清IL-2、IL-6、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3.2 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仔猪血清IgG水平的影响
        1.4. 小结
    第二章 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试验猪血清IL-2和IFN-γ的测定结果
        2.2.2 猪瘟疫苗抗体水平测定结果
        2.3 讨论
        2.3.1 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仔猪血清IL-2和IFN-γ水平的影响
        2.3.2 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海藻多糖可溶性粉靶动物(猪)安全性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受试药物
        3.1.3 剂量与分组
        3.1.4 观察及指标测定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试验猪生长性能测定结果
        3.2.2 试验猪血常规指标测定结果
        3.2.3 试验猪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3.3 讨论
        3.3.1 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3.2 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猪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3.3.3 海藻多糖可溶性粉对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海藻多糖可溶性粉的临床扩大试验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临床表现
        4.2.2 猪瘟疫苗抗体水平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结论
第五章 创新点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海藻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泡叶藻聚糖及其低分子量聚糖抑制肝癌转移活性研究[D]. 詹慧. 集美大学, 2021(01)
  • [2]海洋生物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邢淑雁,于钦辉,杨菁华,范珊珊,杨勇,容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11)
  • [3]羊栖菜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D]. 张梦晴. 江南大学, 2020(01)
  • [4]凋瘤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D]. 古丽扎尔·阿布拉.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多糖抗凝血涂层材料制备及对高聚物医用管路的修饰与筛选[D]. 杨雪纯.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 [6]蛹虫草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与品质评价[D]. 朱丽娜.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7]浙江沿海典型大型藻类资源活性物质利用研究[D]. 李勇. 上海海洋大学, 2018(05)
  • [8]大型海藻多糖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 路海霞,吴靖娜,刘智禹,王学良,乔琨,陈贝,苏永昌. 渔业研究, 2017(01)
  • [9]几种大型海藻硫酸多糖免疫相关活性及转录组学研究[D]. 宋琳.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6(07)
  • [10]海藻多糖可溶性粉的临床药效学试验研究[D]. 袁朝原. 广西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海藻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