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协同学习与CSCL的应用研究

Web协同学习与CSCL的应用研究

一、Web协作学习与CSCL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晟[1](2022)在《学习科学视域下的协作脚本:哲学基础、领域分析、结构功能与研究展望》文中指出协作脚本是为推动学习者在协作活动中的协作进程而设计的脚手架,是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作脚本是学习科学中的认知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智慧结晶,是个体支架到协作支架的发展产物,更是学习科学作为一门设计科学的理论导向的产物。运用Bicomb、Gephi与SPSS软件,对来自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528篇协作脚本研究核心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脚本作用机制、学习环境与教学策略优化、科学教育、语言教育是国际协作脚本设计的四个主要研究领域,其内容与学习科学中学习发生机制、学习环境设计、学习分析技术等三个核心领域高度契合。通过展示协作脚本设计的六个案例,进一步总结528篇国际协作脚本研究,从设计的科学性角度提出了"4S-4W"协作脚本设计框架。结合学习科学三个核心领域的前沿动态以及文献计量结果,对172篇具备低内部成熟度、高外部影响力的新近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探明了国际协作脚本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夏亮亮,王良辉[2](2022)在《协作脚本促进CSCL实践:理论、应用及启示》文中指出协作脚本是一种有效促进协作学习的方法。利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80篇高质量论文,从协作脚本的理论基础、设计与开发、具体情境的应用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脚本指导理论、调节学习相关理论与教育论证相关理论是协作脚本设计最为典型的三种理论基础。在现有协作脚本的开发工具的支持下,主要以可视化的方式生成协作脚本并嵌入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以满足学习、教学和研究的需求。应用成效主要关注与知识相关的特定领域和以能力培养为主的一般领域,对情感关注较少,影响因素主要有类型、数量、灵活性、结构、文化差异和与其他工具相结合。评价方法以混合研究和定量研究为主,数据来源主要是对话、测试、解决方案、问卷和日志。据此,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开展协作脚本的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协作脚本的跨学科发展;深化协作脚本的应用价值。

任剑锋[3](2021)在《促进高层次协同知识建构的CSCL可视化支持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协同知识建构作为CSCL研究的热点,在可视化策略方面的研究相当少。协同知识建构本身存在不同层次,但多数研究和实践主要通过提供信息交流空间来实现,这就未必一定引起高质量的协同知识建构。该研究基于对协同知识建构及其影响因素的讨论,发展了可视化CSCL协同知识建构的策略框架,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该策略框架的CSCL可视化支持系统,在该系统中嵌入了多方面协同知识建构支持策略,从而使得学习的协同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通过测试,该系统能够流畅地运行,并且可以实现所设计的引导策略和可视化功能。

张玉柳,孙丽梅[4](2021)在《国内CSCL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向探析》文中研究表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该研究在对CSCL基本问题进行说明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工具选取BICOMB、SPSS、UCINET和NetDraw。对当前国内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概括出当前CSCL的研究现状,并在分析相关研究主题的基础上论述了CSCL的发展趋势。

王泓为[5](2021)在《CSCL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宏艺[6](2021)在《面向协作能力培养的SSRL学习活动设计》文中提出

张铭锐[7](2021)在《教师教育慕课中学习者协作设计的支持策略研究 ——以TPACK发展为导向》文中提出

彭顺[8](2021)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参与者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协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一起参与学习,以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形式。它是参与成员针对某种特定的主题,自由地分享观念、感情和态度,进而达到知识、技能增长和态度转变的相互学习形式。相对于传统的课程学习,协作学习存在着以下优势:从技能方面而言,(1)可以使较高层次的认知技能获得发展;(2)可以增进口头表达与交流的技能;此外,还可以(3)发展创造性思维;(4)可以达到情感态度的改变;(5)协作学习还提供了扩展可用信息池的机会,从而使团队能够获得比任何独立个体更高质量解决方案。然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不是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同样学习效果,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不同类型参与者之间的知识获得存在着差异,为了深入的了解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参与者的类型,十分有必要对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参与者模型。随着互联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当前对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参与者建模还存在许多争议。本研究旨在考察以下两个问题:(1)分析参与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行为表现(用于建构参与者模型)。首先,基于积极互相依赖维度,分析了参与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即ICCC变量(Individual Conversation Characteristics Curves variables)包括:参与度、响应速率、内在关联度、整体响应率、社会影响和交流密度;其次,通过文本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计算参与者在ICCC变量得分,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潜在剖面转变分析、敏感性分析来检验参与者建模(ICCC变量)的有效性。(2)考察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参与者建模相关变量(ICCC变量)的预测变量及其有效性。一方面,考察参与者的个体因素(前摄性人格、自我效能、积极情绪和任务价值)与ICCC变量关系;另一方面,考察上述预测变量的个体-团体一致性与ICCC变量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路径分析和多项式回归等方法对参与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对话文本和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用ICCC变量能较为精确构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参与者模型;(2)个体的前摄性人格对参与度、内在关联度、整体响应率、交流密度和社会影响起着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任务价值对参与度、整体响应率起着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对个体的参与度、内在关联度、整体响应率、交流密度和社会影响起着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积极情绪对参与者的参与度、响应速率起着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整体响应率起着负向预测作用;(3)个体-团体一致性线上,随着前摄性人格水平的升高,参与者的参与度、响应速率和内在关联度都会随之升高。随着自我效能水平的提升,参与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响应速率、整体响应率、社会影响和交流密度都会随之升高。随着积极情绪水平的提升,参与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响应速率和社会影响都会随之升高。随着任务价值水平的提升,参与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响应速率、内在关联度和整体响应率都会随之升高。而在不一致性线上,团体的前摄性人格高于参与者前摄性人格时,个体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参与度更高;在参与者自我效能与团体自我效能不一致时,它们的不一致水平越高,社会影响也就越高,而交流密度越低。在参与者积极情绪高于团体积极情绪条件下,参与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内在关联度和整体响应率也较高。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参与者的讨论文本和社会关系网络模式表征了其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行为模式,个体因素、团体因素和它们之间的互动会影响参与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影响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参与者模型的建构。更广泛地说,本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探讨参与者内部认知过程、人际模式和社会认知过程的框架,为构建参与者模型,也为未来相关的理论研究和“自适应”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郑玲,刘革平,谢涛,陈娟菲,张可[9](2021)在《协作学习中虚拟现实技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2007—2019年国际实证论文的元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虚拟现实(VR)技术对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有重要的能供性,但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于教育实践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针对协作学习中VR对学习者认知、技能、情感的影响效果以及不同知识类型、学段和VR类型的调节效应,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2007—2019年间VR支持下协作学习的实验与准实验研究进行量化分析;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得到的40篇有效文献进行效应值(ES)计算。结果显示:在协作学习中,VR比传统非VR的方式更有效(ES=0.427),对学习者认知、技能、情感均有中等程度的正向影响;VR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协作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对K-12阶段的干预相对突出(ES=0.499);在不同知识类型的协作学习中,VR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作用稍强(ES=0.436);不同类型的VR对协作学习效果的影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虚拟世界的应用效果较弱(ES=0.320)。

刘艳,王炜,江毅,赵帅[10](2021)在《CSCL的学习成效研究:2000-2020年》文中提出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是互联网时代广泛采用的学习方式,但目前学术界对CSCL的学习成效仍存在争议。文中采用元分析方法,对2000年至2020年与CSCL相关的69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CSCL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无论在认知、情感还是社会交互层面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情感层面具有显着差异;从实验周期来看,实验周期对CSCL效果影响不是线性关系;从学习对象来看,CSCL对各类学生都有积极的影响,且对小学生的社会交互具有更为显着的促进作用;从学科来看,CSCL适用于各个学科,但对理工科学生的情感层面有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Web协作学习与CSCL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eb协作学习与CSCL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学习科学视域下的协作脚本:哲学基础、领域分析、结构功能与研究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习科学视域下协作脚本的哲学基础
    (一)本体论:因学习科学而生——认知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智慧结晶
    (二)认识论:因学习科学而变——从个人支架式学习到社会支架式学习
    (三)方法论:因学习科学而兴——从“设计应用”到“设计科学”
二、学习科学视域下协作脚本的国际研究热点
三、学习科学视域下协作脚本的功能与设计范例
    (一)领域一案例:可适应脚本与自适应脚本
    (二)领域二案例:教育游戏(Educational games)中的协作脚本设计
    (三)领域三案例:协作脚本设计支持科学学习
    (四)领域四案例:协作脚本设计支持语言学习
四、为了更科学地设计——协作脚本的“4S-4W”设计框架
五、从学习科学的发展趋势展望协作脚本的研究进路
    (一)学习科学三个核心领域的前沿动态
        1.学习发生机制:“人们如何看待知识和认知过程?”——认识性研究
        2.学习环境设计:“如何更理性地优化学习环境?”——证据驱动与设计研究的融合
        3.学习分析技术:“如何更广、更精地使用数据驱动教育?”——大数据技术与微观发生学
    (二)协作脚本的研究进路
        1.协作脚本作用机制的新方向——与认识性研究前沿的紧密联结
        2.协作脚本在科学教育中的新方向——运用学习分析结果开展证据驱动的设计研究
        3.协作脚本在语言教育中的新方向——运用学习分析探讨语言学习机制
六、结语

(2)协作脚本促进CSCL实践:理论、应用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与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文献筛选与评估
    (二)抽取与整合数据
    (三)文献的发表与引用情况
三、协作脚本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脚本指导理论
    (二)调节学习与教育论证相关理论
四、协作脚本的应用
    (一)协作脚本设计的一般流程
    (二)协作脚本应用的技术环境
    (三)协作脚本的应用成效
        1.影响因素
        (1)类型
        (2)数量
        (3)灵活性
        (4)结构
        (5)文化差异
        (6)与其他工具相结合
        2.研究设计
        3.评价方式
        4.应用效果
五、协作脚本研究的趋势展望
    (一)开展协作脚本的基础理论研究
    (二)注重协作脚本的跨学科发展
    (三)深化协作脚本的应用价值

(3)促进高层次协同知识建构的CSCL可视化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知识、知识建构与协同知识建构
二、CSCL中可视化技术应用与协同知识建构可视化支持策略
三、引导协同知识建构向高层次发展的可视化CSCL支持系统
    (一)相关策略嵌入系统平台的设计思路
        1. 宏观的协同知识建构活动组织及微交互行为的可视化引导与支持策略
        2. 人际网络可视化策略
        3. 认知及元认知方面的可视化支持与引导策略
        4. 相关数据、信息资源的可视化支持策略
    (二)基于策略的可视化系统的实现
        1. 异质分组
        2. 宏观协同知识建构的组织过程及远程实时共作的可视化支持
        3. 学生微交互言语的提醒与引导
        4. 主界面实现
    (三)使用测试效果
四、小结

(4)国内CSCL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向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工具
    1.3 研究过程
2 时空格局演进分析
3 主题前沿特征分析
    3.1 关键词分析
    3.2 社会网络分析
    3.3 核心研究趋向
4 结语

(8)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参与者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历史、概念和理论
        2.1.1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历史沿革
        2.1.2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概念
        2.1.3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理论
    2.2 以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参与者模型的研究
        2.2.1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参与者模型分析方法
        2.2.2 构建参与者模型的变量
    2.3 参与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行为的影响因素
        2.3.1 团体因素
        2.3.2 环境因素
        2.3.3 个体因素
    2.4 前摄性人格与个体在组织/学习中行为的关系
        2.4.1 前摄性人格
        2.4.2 前摄性人格与学习表现的关系
        2.4.3 前摄性人格与组织行为的关系
    2.5 学习动机因素与参与者在协作学习中行为的关系
        2.5.1 学习动机因素
        2.5.2 自我效能与学习行为的关系
        2.5.3 积极情绪与学习行为的关系
        2.5.4 任务价值与学习行为的关系
    2.6 个体-团体一致性对个体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行为的影响
第3章 总体设计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框架
第4章 参与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及参与者模型构建
    4.1 研究目的
    4.2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建构参与者模型的变量
        4.2.1 数据结构
        4.2.2 参与者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行为表现(ICCC变量)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试
        4.3.2 研究工具
        4.3.3 数据分析方法
    4.4 研究程序
    4.5 研究结果
        4.5.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4.5.2 潜在剖面分析
        4.5.3 效度验证
        4.5.4 潜在剖面转变分析
    4.6 讨论
第5章 ICCC变量与个体因素的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研究材料
        5.3.3 数据分析方法
    5.4 研究程序
    5.5 研究结果
        5.5.1 描述性统计结果
        5.5.2 路径分析结果
    5.6 讨论
第6章 个体-团体一致性与ICCC变量的关系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假设
    6.3 研究方法
        6.3.1 研究对象
        6.3.2 研究材料
        6.3.3 数据分析方法
    6.4 研究程序
    6.5 研究结果
    6.6 讨论
第7章 综合讨论
    7.1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参与者模型
    7.2 ICCC变量的影响因素
    7.3 本研究的创新性与贡献
    7.4 本研究的不足
第8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后记

(9)协作学习中虚拟现实技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2007—2019年国际实证论文的元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相关研究进展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
    (二)筛选标准
    (三)分析框架
    (四)文献编码
    (五)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发表偏倚检验与异质性检验
    (二)在协作学习中VR对学习效果的整体影响
    (三)在协作学习中VR对认知、技能、情感的具体影响
    (四)调节变量的检验结果
        1. 不同学习阶段应用VR的协作学习效果差异
        2. 不同知识类型应用VR的协作学习效果差异
        3. 不同VR类型对协作学习效果的影响差异
五、讨论
六、结束语

(10)CSCL的学习成效研究:2000-202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设计
    (一)文献检索与筛选
    (二)文献编码
三、研究结果
    (一)发表偏倚和异质性检验
        (1)发表偏倚检验
        (2)异质性检验
    (二)CSCL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1)CSCL对学生学习效果整体效应检验
        (2)CSCL对学生学习效果具体效应检验
    (三)调节变量的调节效应检验
        (1)CSCL在不同学习对象间的差异
        (2)CSCL在不同的实验周期间差异
        (3)CSCL在不同学科间的差异
四、研究结论及思考

四、Web协作学习与CSCL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学习科学视域下的协作脚本:哲学基础、领域分析、结构功能与研究展望[J]. 陈晟.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2
  • [2]协作脚本促进CSCL实践:理论、应用及启示[J]. 夏亮亮,王良辉.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22(01)
  • [3]促进高层次协同知识建构的CSCL可视化支持系统研究[J]. 任剑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4]国内CSCL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向探析[J]. 张玉柳,孙丽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20)
  • [5]CSCL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D]. 王泓为. 南昌大学, 2021
  • [6]面向协作能力培养的SSRL学习活动设计[D]. 李宏艺. 江南大学, 2021
  • [7]教师教育慕课中学习者协作设计的支持策略研究 ——以TPACK发展为导向[D]. 张铭锐. 鲁东大学, 2021
  • [8]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参与者模型研究[D]. 彭顺.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9]协作学习中虚拟现实技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2007—2019年国际实证论文的元分析研究[J]. 郑玲,刘革平,谢涛,陈娟菲,张可. 中国远程教育, 2021(04)
  • [10]CSCL的学习成效研究:2000-2020年[J]. 刘艳,王炜,江毅,赵帅.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1(02)

标签:;  ;  ;  ;  ;  

Web协同学习与CSCL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