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辛安亭课本与通俗读物研究

延安时期辛安亭课本与通俗读物研究

一、关于延安时期辛安亭编写教材和通俗读物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田颂云[1](2021)在《延安时期出版大众化的想象与实践》文中指出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出版大众化从想象与探索真正走向了实践。大众出版、学术出版和教育出版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大众化实践,注重服务性和通俗性,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推动教育的普及。出版业务流程则满足大众的实际需要,采用大众化选题,群众参与编辑审稿,大众发行工作深入基层。

刘畅[2](2021)在《辛安亭与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教材编写》文中研究说明1939年,辛安亭担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教材编审科科长,主持边区的教材编写工作,社会教育教材编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辛安亭始终以"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教材编纂的基本理念,坚持党的教育指导方针,从边区实际出发,完成了一套融政治性、教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社会教育教材,受到了学生和一线教师的一致认可,对其他边区的教材写作也产生了影响。这套教材在延安时期和建国后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党的接班人和共和国的建设者。

魏伊萌[3](2021)在《陕甘宁边区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内容演变研究》文中指出

刘晋汝[4](2021)在《延安时期的儿童文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儿童文学是延安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类型,也是在抗战的时代背景下延安儿童主要的教育启蒙读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精神引导作用和时代意义,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关注较少,缺乏针对性的具体研究。本论文立足于延安时期儿童生活的本来面貌,以这个时期儿童文学作品为对象,从文体内容、审美价值、现实意义与局限性等角度入手,加深探究延安时期儿童文学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挖掘其中蕴含的社会文化与思想内涵,进而从中汲取能够为当下儿童文学创作所用的经验。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研究延安时期儿童文学的发生。通过整理史料还原历史,以儿童为切入点,阐明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发生的背景。边区政府重视儿童保育,儿童的社会地位提高,开始有组织地参与抗战工作,尤其是文艺宣传运动,加之儿童自身的精神需求,均促进了延安时期儿童文学的发生。第二章以延安时期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此期儿童文学作品大多篇幅不长,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征。各类体裁均有大量作品产生,题材选择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真实再现时代、反映生活,塑造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儿童形象,成为民族精神与国家意识的象征。第三章研究延安时期儿童文学体现出的大众化特质,从群体心理角度来看,儿童与大众具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形象建构、体裁选择、语言形式以及现实功能等方面儿童文学的大众化特点,但也存在忽视儿童主体性、审美价值不足等局限。第四章研究延安时期儿童文学的价值,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在语言、表现手法、题材内容等方面都显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间传统。作品大多以现实主义风格为基调表现生活,同时具有浪漫主义的幻想与童真,通过独特的审美风貌将文本的教育意义通过游戏的态度传达给儿童读者,实现寓教于乐的现实功用。结语总结延安时期儿童文学的特殊地位,肯定其作为延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新文学发展以及当下儿童文学创作做出的贡献。

郭戈[5](2021)在《刘御对小学语文的贡献》文中研究表明刘御是从革命圣地延安锤炼出来的儿童文学家、小学教育家,走出了一条从革命诗歌到儿童诗歌,从儿童教育到儿童文学之路。他是陕甘宁边区小学语文和常识教材的编写者、新中国首部重新编写的小学语文课本的主编和第一场关于语文教材问题论争的主角。

韩惠欢[6](2018)在《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及其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教育是研究儿童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从不同角度反映特定时期儿童的精神风貌。延安时期的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教育处于动荡的三四十年代,为各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儿童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粮,为培养革命的后备力量、新中国的接班人做出了一定贡献。它们是联结儿童与革命的重要纽带,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炮火中成长的一代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又反映出儿童参与历史建构的过程。然而当下已有研究对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教育的关注相对较少,缺少整体性研究。由此,本论文主要以延安时期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教育为切入点,结合特定时期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对二者进行概况梳理并作整体性阐述,有助于我们返回历史语境,揭示其存在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期对当下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补充和丰富,为当下儿童文学及其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是论文的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阐述了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及其教育产生的背景。一是战争环境。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统一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的战略,强调发挥文艺和文化教育对于实现抗战胜利的重要作用。为了为长期抗战准备后备力量,为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培育人才,中国共产党格外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二是新教育制度。延安时期在文化教育上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即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三是延安文化。延安文化以延安为中心,是在对五四新文化、左翼革命文化、苏区红色文化承继基础上的革新与创造,具有包容性,集延安革命文化、民间文化、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于一体,对延安时期的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章首先对延安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按文学体裁进行梳理并评述,展现这一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总体风貌。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在艺术手法和审美建构上继承了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风格,其现实主义主要体现在:反映根据地和解放区战争、生产、生活等风貌,反映边区儿童生活情态;对战争背景下儿童群体的现实关怀。再者,延安时期的儿童文学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群体的“集体理想”,亦即对于儿童的集体想象,儿童自然的成长状态往往被赋予隐喻性的意义,儿童由不成熟发展至成熟象征着民族国家的发展,从而建立起与民族国家话语之间的抽象关联。第三章结合延安时期儿童教育的基本主张,以小学国语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探究儿童文学教育的呈现方式及其反映出的基本特征。小学国语教材作为联结儿童与革命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宣传与教育的双重功能,除抗战教育之外,尤为重视劳动教育,注重对儿童劳动素质的培养。再者,教材编写趋向“儿童化”,一切从边区儿童的实际出发,编写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教材,教材内容更趋向于儿童文学化,选录诗歌、童谣、谜语、寓言等,寓教于乐,体现了延安时期教材编写者对实现小学国语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一种探索。第四章对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教育进行总体阐释。延安时期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教育是应时代潮流产生的,是抗战文化和教育的体现,是处理儿童与民族、政治之间关系的实践,其呈现出某些共性的追求,即体现现实性与民族性、以教育和宣传为旨归、彰显与传承民族精神。当然,二者都存在诸如政治功利色彩浓厚等历史局限性,其体现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对当今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现实性和民族性奠定了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教育的整体基调,尽管存在诸多历史局限性,但其为战争年代儿童的成长教育、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了解30-40年代延安时期的儿童文学与新儿童文学教育,有助于我们抛开时代情绪,客观认识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创作的历史意义及其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有助于我们借助儿童群体走进中国的历史。

刘畅[7](2017)在《辛安亭历史教材思想探析》文中提出辛安亭是我国着名的教育家和教材编写专家,是我国教材编写出版事业的开拓者。从延安时期起,他长期从事中小学教材编写出版工作。历史学专业出身的辛安亭有丰富的历史教材编写思想,主要表现在历史教材要坚持科学化与儿童化的辩证统一、编写历史教材一定要抓住历史的主线、历史教材要坚持知识性与教育性紧密结合等方面。这些历史教材思想历久弥新,对当今中小学历史教材编写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孙迪[8](2017)在《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的政治特色》文中认为陕甘宁边区的小学教育围绕保家卫国这个政治任务而展开,具有鲜明的政治特色。这种政治特色在陕甘宁边区小学的国防教育、劳动教育以及政治思想教育中都有不同特点的展现。独具特色的政治教育,使小学生建立起抗日观点、群众观点和阶级观点,成为边区政治宣传的生力军,在边区的统一战线、宣传教育、反对敌人渗透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李延军[9](2016)在《太行山文书中“抗日三字经”的独特学术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行山文书中的"抗日三字经"自入藏邯郸学院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报道,却未见有学者进行深入探究。该藏本与同时代其他版本"抗日三字经"相比有特色,一是藏本珍贵,很可能是目前发现的该版本唯一藏本;二是内容独特,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主张的"三字经"藏本;三是历史信息丰富,既有抗日战争历史渊源阐述,又有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与策略。尤其是其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思想,篇幅较重,论述全面,观点鲜明。既有远景目标,又有近期现实主张与策略,以及具体的行动方案与步骤,是研究该课题不可多得的珍贵民间文献。同时,为我们从民间历史文献角度,自下而上研究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复杂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及其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策略,以及根据地民众抗日动员和教育方式等方向课题,提供了一个崭新而独特的历史视角,值得关注。

张鑫[10](2016)在《辛安亭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本论题以辛安亭语文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辛安亭的专着、学术论文及对辛安亭思想研究的专着和论文为依据,对辛安亭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第一部分对辛安亭的生平及着作进行梳理总结,对当前有关辛安亭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做了概述。第二部分从中学教学、从事教材编审工作及教学管理三个时期分析了辛安亭的教育实践经历,他非常注重人才培养,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工农教育方面,要求群众思想上主动学习,自愿学习;领导要大力支持,思想作风要正,要大力宣传;工农教育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服务热忱和钻研的态度,要选对教材找对教学方法。第三部分论述了辛安亭对语文课程的思考和建设以及对教材编写的观点和原则。教材的编写要注重科学化和儿童化,教材编排要精简集中、综合联贯,教材内容要深入浅出、启发心智,要符合实际。第四部分着重论述了辛安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第一,在识字教学方面,分析了小学低年级集中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方式方法及识字教材的编写;第二,在阅读教学方面,小学阅读教材要丰富,不能太单一,讲授小学高年级增设的长篇课文要讲求方法,课时不能太多,教学不要一味赶环节,要有所侧重,中小学讲读教学要实行精讲精读和略讲略读相结合;第三,在写作教学方面,作文第一步就是“文从写话起”,要让学生有话说,敢于说话,拿起笔来想说什么就写什么,之后再慢慢提高学生的写作步骤,由说到写、由述到作、由叙到议。最后,结合现代教学现象论述辛安亭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学实践及教师的当代价值。本论题的研究,不仅希望能为以后的辛安亭教育思想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材料,更希望辛安亭的合乎语文教育规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当下的语文教育能有一些借鉴价值。

二、关于延安时期辛安亭编写教材和通俗读物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延安时期辛安亭编写教材和通俗读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延安时期出版大众化的想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延安时期出版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出版大众化的想象与建构
    (二)延安文艺座谈会与延安时期出版大众化
    (三)延安时期出版大众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二、延安时期三大出版领域的大众化
    (一)大众出版:服务群众日常生活
        1.编辑出版大众文艺报刊和书籍,为工农兵大众服务
        (1)大众文艺报刊
        (2)大众文艺书籍
        2.编辑出版各种通俗读物,为群众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
        3.出版墙报,引导和动员大众
    (二)学术出版:融合专业与通俗
    (三)教育出版:促进教育普及
三、延安时期出版业务流程的大众化
    (一)选题的大众化
    (二)群众参与编辑审稿
    (三)大众发行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2)辛安亭与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教材编写(论文提纲范文)

一、辛安亭社会教育教材编写出版的背景
    (一)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必要性
    (二)社会教育的困境之一:教科书的缺乏
    (三)辛安亭主持教育厅教科书编写工作
二、辛安亭社会教育教材的类别和内容
    (一)儿童社会教育教材
    (二)农民社会教育教材
三、辛安亭社会教育教材的特点
    (一)政治性起主导作用:抗日救国和党的领导
    (二)教学性为根本属性:改文体 变文风
    (三)实用性是基本方针:教群众所需的知识
四、辛安亭社会教育教材的地位和影响

(4)延安时期的儿童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缘由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儿童文学发生的时代语境
    第一节 儿童保育
    第二节 儿童生活
    第三节 儿童文艺活动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创作概况
    第一节 短小精悍的诗歌和童谣
    第二节 还原历史的小说和故事
    第三节 寓理于想象的童话
    第四节 融入生活的儿童戏剧
    第五节 儿童散文与报告通讯
第三章 儿童文学的大众化特质
    第一节 大众化写作的缘起
    第二节 创作的成人化倾向
    第三节 局限性之反思
第四章 儿童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节 民间与传统的本土表达
    第二节 现实与浪漫的多元风格
    第三节 启蒙与娱乐的现实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刘御对小学语文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儿童文学的拓荒者
    (一)早年创作的革命诗歌
    (二)出版边区最早的儿歌集
    (三)创办边区最早的儿童报
二、陕甘宁边区小学教材的开拓者
    (一)第一本教材——《识字课本》
    (二)初小国语和常识课本
三、新中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奠基者
    (一)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组组长
    (二)主编首部以“语文”命名的小学语文课本
    (三)新中国第一场语文教材论争的主角
四、结束语

(6)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及其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及其教育产生的背景
    1.1 战争环境
    1.2 新教育制度
    1.3 延安文化
第2章 延安时期的儿童文学
    2.1 延安时期儿童文学概况
        2.1.1 儿童诗歌
        2.1.2 儿童童话
        2.1.3 儿童小说
        2.1.4 儿童剧与儿童故事
    2.2 延安时期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2.2.1 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2.2.2 想象儿童与时代情绪的表达
第3章 延安时期新儿童文学教育与教科书
    3.1 新儿童文学教育观
    3.2 教科书:儿童教育的载体
        3.2.1 延安时期国语教科书编写
        3.2.2 延安时期国语教科书基本特征
第4章 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及其教育的再认识
    4.1 现实性与民族性的体现
    4.2 以教育和宣传为旨归
    4.3 民族精神的彰显与传承
    4.4 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及其教育的历史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的政治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防教育:配合战争动员
二、劳动教育:培育阶级观念和群众观念
三、政治思想教育:灌输基本政治理论
四、教育成效:实现有效的政治动员和政治教化
五、结语

(9)太行山文书中“抗日三字经”的独特学术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太行山文书中“抗日三字经”藏本概貌
二、太行山文书中“抗日三字经”主要内容
三、同时代其他版本的“抗日三字经”及其主要内容
    (一)老向版《抗日三字经》[2]
    (二)辛安亭版《抗日三字经》[4]
    (三)毕珩版《绘图新三字经》[5]
    (四)胶东武委会版抗日《新三字经》[6]
四、太行山文书中“抗日三字经”藏本的独特学术价值
附:太行山文书中“抗日三字经”原文:

(10)辛安亭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辛安亭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概述
        一、辛安亭的着述及整理
        二、辛安亭语文教育思想整体研究概述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辛安亭的教育实践经历及教育思想
    第一节 辛安亭的教育实践经历
        一、中学、中师任教阶段
        二、从事教材编审工作阶段
        三、大学教学管理阶段
    第二节 辛安亭重视人才培养和工农教育的教育思想
        一、重视人才培养
        二、关注工农教育
第二章 辛安亭对语文课程的思考及建设
    第一节 辛安亭语文课程性质观
        一、教育背景
        二、以工具性为主的中小学教学观
    第二节 辛安亭语文教材观
        一、语文教材编排的科学化
        二、选编的课文要符合实际
第三章 辛安亭语文教学论
    第一节 识字教学
        一、强调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二、提出小学低年级集中识字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三、识字教材的编写问题
    第二节 阅读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要丰富
        二、小学高年级长篇课文的教学问题
        三、中小学讲读教学应实行精讲精读与略讲略读相结合
    第三节 写作教学
        一、作文第一步——“文从写话起”
        二、明确学生写作步骤
        三、对学生作文的要求
        四、对作文的具体指导
第四章 辛安亭语文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辛安亭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育观念的启示价值
        一、关注社会现实
        二、积极编写教材、教学资料
        三、关注基础教育工作
        四、坚持思考和写作
    第二节 辛安亭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代语文教学实践的启示价值
        一、对小学识字教学的启示
        二、对中小学阅读教学的启示
        三、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关于延安时期辛安亭编写教材和通俗读物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延安时期出版大众化的想象与实践[J]. 田颂云. 华中学术, 2021(03)
  • [2]辛安亭与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教材编写[J]. 刘畅. 吕梁学院学报, 2021(04)
  • [3]陕甘宁边区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内容演变研究[D]. 魏伊萌. 集美大学, 2021
  • [4]延安时期的儿童文学研究[D]. 刘晋汝.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5]刘御对小学语文的贡献[J]. 郭戈. 小学语文, 2021(03)
  • [6]延安时期儿童文学及其教育研究[D]. 韩惠欢.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7]辛安亭历史教材思想探析[J]. 刘畅. 教育史研究, 2017(04)
  • [8]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的政治特色[J]. 孙迪. 红广角, 2017(Z2)
  • [9]太行山文书中“抗日三字经”的独特学术价值[J]. 李延军.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0]辛安亭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 张鑫. 闽南师范大学, 2016(05)

标签:;  ;  ;  

延安时期辛安亭课本与通俗读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