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观察室临床实习护生救援合作初探

急诊观察室临床实习护生救援合作初探

一、护生在急诊观察室临床实习抢救配合的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周珺[1](2020)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制定并实施手术室行为导向教学具体方案,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共240人展开研究。所有护理实习生在护理部按照完全随机的分配方法,分别进入手术室A病区和B病区实习。应用抛硬币法随机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入A病区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干预组,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同期进入B病区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周期为4周,分别应用护士核心能力测评表、一般自我效能感、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实习生带教满意度及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表,对护生的综合能力及临床带教教师的带教水平进行评价。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均值±标准差、率和构成比等方法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行为导向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共236名护生完成了整个研究,其中,对照组117人,干预组119人,结果显示:1.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总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P>0.05);干预后,对照组总分为(107.92±3.59)分,干预组总分为(118.18±5.72)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2.12±0.52)分,干预组为(2.23±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9,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84.21±3.65)分,干预组为(89.75±3.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7,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理论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85.13±4.33)分,干预组为(91.36±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P<0.01),干预组在进行带教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无显着差异(P>0.05)。4.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后,对照组得分为(68.36±4.68)分,干预组得分为(90.14±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2,P<0.01)。5.临床带教教师行为锚定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9.07±1.17)分,干预组(11.69±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P<0.05)。结论1.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可以提升护理实习生的护士核心能力,增强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使其熟练掌握手术室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护生对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的满意度。2.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改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理念,督促带教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实践中,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完善和补充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施梦瑶[2](2020)在《基于三维叙事法对离职护士职业认同过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护士职业认同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较低的职业认同感易导致高素质人才远离临床护理队伍,降低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数量,严重影响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学科的发展。而国内关于护士职业认同研究多采用量性研究,且多以临床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少有探究离职护士职业认同过程的研究。因此,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法,采用目的抽样以12名离职护士为研究对象,探究离职护士职业认同建构过程及发展轨迹,分析影响离职护士职业认同发展的因素,以及在职业认同建构过程中离职护士的真实感受,为完善我国护士的职业生涯管理,提高护士职业认同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本研究通过对12名离职护士的访谈资料分析得出影响离职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有:选择护理专业的初衷、工作环境因素、组织因素、护士个体因素四方面;研究中呈现了4位离职护士的职业认同故事,以时间为线索将他们的叙说内容归纳为:入学前、专业学习期、实习期、工作后、离开后四个阶段,从具体事件、真实体验、应对方式和认同状态四个方面逐探讨他们职业认同建构过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离职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关键事件和重要他人对离职护士职业认同建构具有两面性;离职护士职业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离职护士职业认同建构具有的传记特征。

蒋伊琳[3](2019)在《基于系统协同的医院建筑空间效率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效率是医院建筑的永恒主题,提高医院建筑的效率必须从医院建筑系统的各个专业角度做出相应的努力,从建筑学的角度解决医院建筑效率的问题,提出可供实践参考的系统工作模式,需要将建筑空间这一服务载体与医学专业的技术需求和患者反馈的相应结果进行对接,通过医学、建筑、患者三方面的专业协同实现提高医院建筑系统效率的最终目标。本研究从效率优化的视角出发,以系统论和协同论的相关思想为指导,以医务工作者的经验反馈、患者和陪护人员的行为心理需求实际调研数据为依据,交互设计方法与优化设计方法为支持,空间环境对医疗流程和对使用者行为心理的影响为连接,完成了医院建筑系统协同效率理论的理论建构,提出相应的设计对策,并在实践案例中应用该理论进行了优化验证,完善了医院建筑的效率理论,为提升医院建筑的效率提供设计实践的依据,从建筑学科的角度对整个医院建筑系统效率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首先从效率的释义、医学专业视角和建筑专业视角出发剖析了效率研究在不同学科范畴内的发展演化,并明确提出了本研究所论述的医院建筑效率的内涵;其次从医院建筑系统的运行现状出发,分析了医学专业子系统,建筑专业子系统和患者综合子系统存在的低效率问题和系统的综合效率问题,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从系统协同理论认知的角度阐释了效率优化的载体、内容和作用因素,以及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与效率优化的关联机制,其次,建构了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的理论框架,以系统学的逻辑建立医院建筑系统的基本框架,以协同学的理论建立系统协同的组织结构,以医学的阶段需求引导明确了阶段目标、主体差异和反馈机制,以建筑学的空间优化策略完成空间要素与效率优化的理论对接,最后根据医疗过程的阶段差异化特征,确定了针对三大医疗阶段的不同研究方向,分别为:诊断阶段、治疗处置阶段与治疗康复阶段。在理论框架的思想指导下,具体的研究遵循以三大阶段特征解析、空间因子的提取与重要度调查,系统协同机制总结和空间效率优化设计对策建构为统一技术路线。第一为诊断阶段,根据内容、典型过程、环境因子提取和重要度调查结果,分别建构了提高寻路效率的交通空间协同设计、提高检查效率的检查空间协同设计、提高心理适应效率的公共空间协同设计、提高诊察效率的诊室空间协同设计;第二为治疗处置阶段,根据内容、典型过程、环境因子提取和重要度调查结果,分别建立了提高急救效率的急诊与ICU空间协同设计、提高手术效率的手术部空间协同设计、提高供应效率的物流组织空间协同设计和提高病程监控效率的空间界面协同设计;第三为治疗康复阶段,根据内容、典型过程、环境因子提取和重要度调查结果,分别建立了提升生理康复效率的病房空间协同设计、提升心理康复效率的护理单元空间协同设计、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医护空间协同设计、提升陪护效率的陪护空间协同设计。综合以上三大阶段的研究成果,最终构建了空间效率优化目标下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模式,分别为:诊断阶段的系统交互协同模式,以生理、心理信息交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为目标,以空间导引、诊察环境和信息渠道为协同理性链接,构成系统协同机制模型;治疗处置阶段的系统介入协同模式,以全面支撑医学技术、全面优化处置流程、全面监控患者病程为目标,以专业性单体空间,最优化空间组织和全程监控空间界面为协同理性链接,构成系统协同机制模型;治疗康复阶段的自主协同模式,以提升患者的行为心理支持,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深度为目标,以人性化病房、友好型医护单元和可变的陪护空间为协同理性链接,构成系统协同机制模型;全阶段的系统综合协同模式,以重复、改进和认知升级为系统协同目标,以复合型空间、高效联系通道和转换单元为系统协同理性链接,构成系统协同机制模型。论文分别以哈尔滨道里区疾控中心和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综合性创伤治疗中心为载体进行了设计优化验证。

杨洁,贾春玲,王秋,孙红,郭金玉[4](2016)在《急诊科护理专业实习生能力本位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文中提出护理专业实习生(护生)在校经过24年的校内教育,即将走上临床岗位,需要将获取的知识转化到应用过程中,能力本位教育为急诊科护生的培训提供了思路。本研究从能力定位、培训模式设置和监督反馈三个方面介绍了我科为护生设计的能力培训模式。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实现了临床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有据可依,护生有内容可学,提高了护生在急诊科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时激发了护生调动和发挥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参与临床工作,促进了其能力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相长。

潘玲玲[5](2015)在《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基于“Jeffries护理模拟教学理论框架”,构建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并论证该方案的有效性,为探索应用高级模拟人开展危重症护理教学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方法第一部分: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的构建在Jeffries护理模拟教学理论框架指导下,结合文献回顾,初步设计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经专家现场咨询法论证,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最终确立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第二部分: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的应用采用类实验性研究。以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学院护理专业本科学生共71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进入上海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室实习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37名)和对照组(34名),经知情同意后,实验组在4周重症监护室实习期间结合《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开展危重症护理模拟实训,共计3次(每次4学时,共12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为小讲课和操作示教,两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习时数、师资等均一致。评价指标:危重症护理实习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临床模拟场景综合能力得分、护理高仿真模拟教学中学生行为表现、危重症护理模拟实训评价。第三部分:护生在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中的体验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运用半结构式访谈对实验组临床实习护生进行约1小时的焦点小组访谈。访谈内容转录成文字后对书面资料反复阅读,进行资料编码,甄别各类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归类到范畴,最后提炼出主题。结果第一部分: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的构建1、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的构建中专家咨询权威系数Cr=0.868,专家对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判断变异系数均<0.5。2、最终确立的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师资、教学评价。其中,教学安排部分由模块、具体教学结构、时间安排、内容、形式、教师人数6部分构成。第二部分: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的应用1、实训后,实验组护生理论考核总分与对照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操作考核得分较对照组得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训后,实验组、对照组理论考核得分均较实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训后,实验组、对照组操作考核得分均较实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实训后实验组护生情景案例考核工作执行情况总分与对照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工作任务完成质量评价中,两组护生在应急能力、病情观察、协作能力、护理记录4个维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沟通能力方面,实验组护生的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实验组学生第一次实训与第三次实训后综合表现得分比较,第一次模拟实训后,5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沟通交流(4.17±0.55)、分工合作(4.41±0.50)、临床决策(4.02±0.49)、专业知识和技能(3.86±0.60)、专业发展和评判性思维(4.13±0.52),总分为(4.12±0.45);第三次实训后,各维度的得分分别为(4.44±0.47)、(4.60±0.45)、(4.28±0.49)、(4.18±0.52)、(4.40±0.45),总分为(4.38±0.43),第三次实训后各维度与总维度得分均较第一次实训后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实验组所有学生对危重症护理模拟实训总体效果满意率为100%,对教学前准备的满意率为91.9%,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模拟实训内容信息量的满意率为94.6%,对教学目标、内容实用性及结构性、情景模拟、时间安排的满意率为97.3%。第三部分:护生在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中的体验1、护生在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中的体验主要体现在情景仿真激发学习兴趣、环境仿真实践安全放心、实训仿真应对充满信心3个主题。结论1、构建的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严谨,目标明确、符合危重症护理实践能力要求,内容实用、有较强可行性,模拟实训时间和形式符合模拟实训教学要求,可应用于危重症护理教学模拟实训。2、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可运用于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时应用高级模拟人开展危重症护理实训,将高级模拟人智能教学中的优势运用到临床教学中。3、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有助于护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护生对模拟实训的总体实施效果满意率较高。4、质性研究提示高级模拟人应用于危重症护理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无风险、逼真的实践环境,可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丰富护士角色内涵。学生对情景案例告知的时间及教师参与角色扮演等存在一些建议,今后仍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发挥高级模拟人最大使用价值。

杨改萍,李冰梅[6](2014)在《急诊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经验体会》文中指出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实践性极强,其教学过程是由课堂教学、临床实习等环节组成。课堂教学仅仅是向护生传授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程序的基本过程,而不是它的全过程,要使护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则必须通过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护校学生从理论走向临床护理工作的桥梁,须将理论知识和技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因此,是培养优秀护生的关键阶段,也是护理教学的最后阶段。

杨改萍,李冰梅[7](2014)在《急诊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经验体会》文中研究说明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实践性极强,其教学过程是由课堂教学、临床实习等环节组成。课堂教学仅仅是向护生传授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程序的基本过程,而不是它的全过程,要使护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则必须通过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护校学生从理论走向临床护理工作的桥梁,须将理论知识和技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因此,是培养优秀护生的关键阶段,也是护理教学的最后阶段。它能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

方红波[8](2013)在《急诊护生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分析影响急诊实习护生护理安全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强调应增强急诊护生法制观念,严格规章制度,确保临床带教质量,加强急诊护理工作管理,合理安排,健全和完善护生管理体系。

陈颖慧[9](2013)在《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诊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带教方法 ,提高带教的质量,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临床工作。方法根据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科学的带教内容和带教方法 ,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数据统计来说明论点。结果收到良好的教学反馈。结论科学的带教方法是提高带教质量的保证。

吴晓燕,黄梅,李静[10](2012)在《思维导图在急诊科护生入科指导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急诊科护生入科指导中的作用。方法将进入急诊科进行毕业实习的116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入科指导方法,观察组在护生入科首日采用自行设计的思维导图,在环境、劳动纪律、作息时间、抢救仪器、注意事项、考核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结果观察组出科考试成绩、患者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均P<0.01),护生对入科指导9个条目的肯定性评价率均相对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思维导图对护生进行入科指导有助于护生尽快进入实习状态,提高实习效果。

二、护生在急诊观察室临床实习抢救配合的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护生在急诊观察室临床实习抢救配合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护生接受传统手术室护理带教
        2.2 干预组:护生接受行为导向教学法干预的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
        2.3 基于行为导向的带教方法与传统带教方法比较
    3 工具与效应指标
        3.1 实习生一般情况调查表
        3.2 护士核心能力测评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 CIRN)
        3.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3.4 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
        3.5 教学满意度评分
        3.6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量表
    4 数据处理
    5 质量控制
        5.1 排除教学内容差异的影响
        5.2 排除教师教学水平差异的影响
        5.3 排除考核标准评分差异的影响
        5.4 排除数据录入误差的影响
        5.5 排除问卷收集过程的影响
    6 技术线路图
结果
    1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2 两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比较
        2.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护士核心能力比较结果
        2.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3 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
        3.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
        3.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4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4.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考核成绩比较结果
        4.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的影响
    5 两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调查
    6 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6.1 教学干预前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6.2 教学干预后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讨论
    1 实验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优势分析
        2.1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护生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2.2 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显着提高护理实习生满意度
        2.3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
    3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临床护理带教师资力量局限性
        3.2 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学资料不足
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2)基于三维叙事法对离职护士职业认同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一)护理需求增多,护士人力资源紧缺
        (二)护士职业认同感低,离职率高
        (三)个人经历的困惑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离职
        (二)护士职业认同
        (三)叙事研究
    四、文献综述
        (一)护士职业认同的概念研究
        (二)护士职业认同测量工具的研究
        (三)护士职业认同的研究对象
        (四)护士职业认同的研究方法
        (五)护士职业认同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
        (二)纳入排除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三维叙事研究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观察法
    四、资料收集
        (一)访谈方法的选择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二)预约访谈时间和地点
        (三)实施访谈
    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资料的整理
        (二)资料分析
    六、研究者的个人反思
    七、质量控制
        (一)研究者的准备
        (二)资料的多元化收集
        (三)参与者检验
    八、伦理原则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二、离职护士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一)选择护理专业的初衷
        (二)工作环境因素
        (三)组织因素
        (四)护士个体因素
    三、离职护士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一)选择护理专业的初衷
        (二)工作环境因素
        (三)组织因素
        (四)护士个体因素
    四、离职护士职业认同故事的个案研究
        (一)A的职业认同故事
        (二)G的职业认同故事
        (三)H的职业认同故事
        (四)L的职业认同故事
    五、职业认同故事个案结果分析
        (一)关键事件和重要他人在离职护士职业认同过程中的作用
        (二)离职护士职业认同的动态性
        (三)离职护士职业认同的差异性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影响离职护士职业认同过程的因素是多样的
        (二)关键事件和重要他人对离职护士职业认同建构具有两面性
        (三)离职护士职业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四)离职护士职业认同的具有传记特征
    二、建议
        (一)护士个人层面
        (二)医院层面
        (三)社会层面
    三、创新性
    四、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3)基于系统协同的医院建筑空间效率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资源紧缺与需求增长的矛盾
        1.1.2 表观效率与深层效率的差异
        1.1.3 功能混淆下的效率目标缺失
        1.1.4 聚焦空间环境提升医院效率
    1.2 研究范围与内容的界定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1.2.2 研究范围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关于医院建筑效率方面的研究现状
        1.4.2 医院建筑设计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3 研究现状总结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1 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的框架
第2章 医院建筑效率内涵与空间现状解析
    2.1 效率的释义
        2.1.1 本义
        2.1.2 引申义
    2.2 医学视角下的效率价值认知
        2.2.1 古代经验医学的效率价值认知
        2.2.2 近代实验医学的效率价值认知
        2.2.3 现代整体医学的效率价值认知
        2.2.4 效率价值的演化过程与结果
    2.3 建筑学视角下的效率多元目标
        2.3.1 提升建筑本体的功能效率
        2.3.2 提高建筑建造的经济效率
        2.3.3 保障建筑全生命的生态效率
        2.3.4 “医院建筑空间效率”的界定
    2.4 医院建筑空间现状的低效率问题解析
        2.4.1 医学本位思考引发的空间问题解析
        2.4.2 建筑学本位思考引发的空间问题解析
        2.4.3 受众本位思考引发的空间问题解析
        2.4.4 医院建筑系统的综合效率问题
        2.4.5 低效率问题的成因与解决途径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框架建构与研究阶段划分
    3.1 效率优化目标下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认知
        3.1.1 效率优化的载体:客体的生理治愈率和心理治愈率
        3.1.2 效率优化的内容:表观效率与深层效率
        3.1.3 效率优化的作用因素:人因属性、物因属性和社会属性
        3.1.4 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与效率优化的关联机制
    3.2 效率优化目标下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理论框架
        3.2.1 系统理论的基本框架
        3.2.2 协同理论的组织结构
        3.2.3 医学的阶段需求引导
        3.2.4 建筑学的空间优化策略
    3.3 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的研究阶段划分
        3.3.1 第一阶段:疾病的识别——医学诊断
        3.3.2 第二阶段:干预的采取——治疗处置
        3.3.3 第三阶段:自主的恢复——治疗康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诊断阶段的环境因子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
    4.1 诊断阶段的特征解析
        4.1.1 诊断阶段的内容组成
        4.1.2 诊断阶段的典型过程
    4.2 诊断阶段的因子重要度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建构
        4.2.1 空间影响因子的提取
        4.2.2 空间影响因子的重要度调查
        4.2.3 基于因子等级的系统协同机制与优化对策建构
    4.3 基于系统协同的诊断阶段空间效率优化设计对策
        4.3.1 提高寻路效率的交通空间协同设计
        4.3.2 提高检查效率的检查空间协同设计
        4.3.3 提高心理适应效率的公共空间协同设计
        4.3.4 提高诊察效率的诊室空间协同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治疗处置阶段的环境因子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
    5.1 治疗处置阶段的特征解析
        5.1.1 治疗处置的内容组成
        5.1.2 治疗处置的典型过程
    5.2 治疗处置阶段的因子重要度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建构
        5.2.1 空间影响因子提取
        5.2.2 空间影响因子重要度调查
        5.2.3 基于因子等级的系统协同机制与优化对策建构
    5.3 基于系统协同的治疗处置阶段空间效率优化设计对策
        5.3.1 提高急救效率的急诊与ICU空间协同设计
        5.3.2 提高手术效率的手术部空间协同设计
        5.3.3 提高供应效率的物流组织空间协同设计
        5.3.4 提高病程监控效率的空间界面协同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治疗康复阶段的环境因子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
    6.1 治疗康复阶段的特征解析
        6.1.1 治疗康复的内容组成
        6.1.2 治疗康复的典型过程
    6.2 治疗康复阶段的因子重要度调查与空间效率优化对策建构
        6.2.1 空间影响因子提取
        6.2.2 空间影响因子的重要度调查
        6.2.3 基于因子等级的系统协同机制与优化对策建构
    6.3 基于系统协同的治疗康复阶段空间效率优化设计对策
        6.3.1 提升生理康复效率的病房空间协同设计
        6.3.2 提升心理康复效率的护理单元空间协同设计
        6.3.3 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医护空间协同设计
        6.3.4 提升陪护效率的陪护空间协同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空间效率优化目标下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模式建构
    7.1 诊断阶段的系统交互协同模式建构
        7.1.1 系统交互协同目标
        7.1.2 系统交互协同模式
        7.1.3 交互协同模式与空间环境的理性链接
        7.1.4 诊断阶段的效率优化作用机制模型
        7.1.5 空间效率优化的设计验证
    7.2 治疗处置阶段的系统介入协同模式建构
        7.2.1 系统介入协同目标
        7.2.2 系统介入协同模式
        7.2.3 介入协同模式与空间环境的理性链接
        7.2.4 治疗处置阶段的效率优化作用机制模型
        7.2.5 空间效率优化的设计验证
    7.3 治疗康复阶段的系统自主协同模式建构
        7.3.1 系统自主协同目标
        7.3.2 系统自主协同模式
        7.3.3 自主协同模式与空间环境的理性链接
        7.3.4 治疗康复阶段的效率优化作用机制模型
        7.3.5 空间效率优化的设计验证
    7.4 全阶段的医院建筑系统协同综合模式建构
        7.4.1 系统协同综合模式
        7.4.2 综合模式下的主次作用
        7.4.3 综合模式下的效率优化作用机制模型
        7.4.4 空间效率优化的设计验证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专家访谈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急诊科护理专业实习生能力本位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能力定位
2 培训模式设置
    2.1 培训目标
    2.2 培训模式架构
    2.3 培训内容
    2.4 临床培训方法
    2.5 带教老师资质
    2.6 培训考核
3 监督与反馈
4 效果评价
5 讨论
    5.1 能力本位培训模式是提高临床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5.2能力本位培训模式有助于实现目标统一的个性化教学

(5)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概论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基本概念
    3 理论框架
    4 文献回顾
    5 研究设计
第二部分 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的应用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工具
    4 研究方法
    5 人权保护措施
    6 资料收集方法
    7 统计学处理
    8 质量控制
    9 研究结果
    10 讨论
第四部分 护生在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中的体验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对象
    4 访谈提纲
    5 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6 质量控制
    7 研究结果
    8 讨论
第五部分 总结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研究局限性
    4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5 后续研究计划
附录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8)急诊护生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急诊实习护生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急诊工作的特点
    1.2 实习护生自身综合因素
        (1) 法制观念淡薄。
        (2) 工作热情不足, 主动服务意识差。
        (3) 应变能力及语言沟通能力不足。
        (4) 理论知识不能灵活应用于临床急诊护理工作中, 不能理论结合实践。
        (5) 实践操作能力不过硬。
    1.3 带教管理方面的因素
        (1) 临床教师方面。
        (2) 管理方面。
2 管理对策
    2.1 入科宣教 明确规章制度 树立法制观念
    2.2 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实行“一对一”带教和“手把手”教学
    2.3 加强管理合理安排 健全完善护生管理体系
3 结语

(9)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实习护士评估能力不足
    1.2 实习护士不了解急救流程
    1.3 不了解药品及仪器的使用方法。
    1.4 欠缺操作技能和急救知识
    1.5 心理素质不强, 独自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1.6 实习护士耐心不足, 态度不好
2 讨论解决问题的带教方法
    2.1 将急诊护理工作特点与实习目标结合起来
        2.1.1 急诊护理工作特点
        2.1.1.1 急
        2.1.1.2 忙
        2.1.1.3 多学科
        2.1.2 实习目标
    2.2 根据实习目标, 设计带教程序和安排带教内容
        2.2.1 加强教师的带教意识
        2.2.2 重视岗前教育, 加强急诊护理知识学习
        2.2.3 轮岗实习, 培养护生综合能力
        2.2.4 实习护士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 (带教内容) 。
        2.2.4. 1 预检分诊
        2.2.4.2急诊治疗室
        2.2.4. 3 急诊重症监护 (EICU) 及院前急救
        2.2.4. 4 急诊病人观察
        2.2.5 带教办法
3 教学效果评价
    3.1 出科考试
    3.2 双向意见反馈
4 结果
5 体会
6 总结

(10)思维导图在急诊科护生入科指导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护生入科指导方法
        1.2.1. 1 思维导图的制作
        1.2.1. 2 思维导图的使用
        1.2.2 评价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考核指标比较
    2.2 两组护生对入科指导的肯定性评价
3 讨论
    3.1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入科指导能提高护生的实习质量
    3.2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入科指导能调动护生实习积极性

四、护生在急诊观察室临床实习抢救配合的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周珺. 青岛大学, 2020(01)
  • [2]基于三维叙事法对离职护士职业认同过程的研究[D]. 施梦瑶.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基于系统协同的医院建筑空间效率优化研究[D]. 蒋伊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4]急诊科护理专业实习生能力本位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 杨洁,贾春玲,王秋,孙红,郭金玉. 中国护理管理, 2016(03)
  • [5]危重症护理模拟教学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潘玲玲.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6]急诊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经验体会[A]. 杨改萍,李冰梅. 2014年河南省传染病护理研究进展与临床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4
  • [7]急诊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经验体会[A]. 杨改萍,李冰梅. 2014年河南省急诊新业务、新视角、新理念及规范化管理研讨会论文集, 2014
  • [8]急诊护生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 方红波.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3(05)
  • [9]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探讨[J]. 陈颖慧.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7)
  • [10]思维导图在急诊科护生入科指导中的应用[J]. 吴晓燕,黄梅,李静. 护理学杂志, 2012(03)

标签:;  ;  ;  ;  ;  

急诊观察室临床实习护生救援合作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