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生态环境退化及其生物修复

水产养殖生态环境退化及其生物修复

一、养殖生态环境的退化及其生物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王婧[1](2021)在《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近年来其生态环境由于点源污染依旧严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潜在污染风险源存在等问题,而存在较大污染风险。为了保障丹江口水源区的水环境安全,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目前已开展了一系列小流域治理工程,并研发出了大量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然而现有工程技术缺乏统一布局和整体规划,导致整体治理效果不明显且持续性较差,难以满足小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需要。因此,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水源区(以下简称“湖北水源区”)为研究区域,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围绕现状生态环境问题,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村各类景观要素,对现有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进行整合,提出可在湖北水源区推广应用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体系,探索恢复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新方法,以期指导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同时为我国南方丘陵山地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开展工作及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以湖北水源区为研究区域,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的角度出发,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最佳汇流面积阈值设置为30km2,利用Arc GIS技术从研究区域提取出482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根据生态修复目标差异将湖北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划分为生态农业型、城镇发展型、生态涵养型三种类型,得到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空间分布格局图,其中生态农业型小流域184条,城镇发展型小流域122条,生态旅游型小流域176条。同时分析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区位分布、地形分布、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特征、人口及居民点分布特征,为生态修复重点识别研究提供基础数据。(2)选取湖北水源区不同类型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进行实地调研,以胡家山、双塘河及清水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为例分析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再结合文献分析与GIS空间分析对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总结,最终确定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修复重点。(3)根据生态修复重点确定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目标,提出6种生态修复模式和21种组合式生态修复技术,由此构建湖北水源区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体系。

唐嘉威[2](2021)在《浙江省近岸海域富营养现状及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依据2018年浙江近岸海域水质春季、夏季、秋季三个航次的营养盐及温盐等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等3种方法分析和评价了浙江近岸海域的海水中营养盐含量及分布、主要环境分布特性和富营养化指数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无机氮年均值为0.526 mg/L,春季>秋季>夏季,呈由西向东部外海递减的态势;活性磷酸盐含量年均值为0.023mg/L,秋季>春季>夏季,平面分布与无机氮基本一致,化学需氧量全年相对较低,年均值为0.80mg/L,均值均符合一类水质标准。NO3-N是DIN的主要存在形式。占无机氮比例为95.3%;NO2-N及NH4-N占DIN比例分别为3.0%、1.7%。浙江近岸海域不同季节氮、磷营养盐变化较大,其N/P摩尔比也存在较大差异,平均为97.5。春季N/P摩尔比119.5,100%站次超过30;夏季N/P摩尔比为76.1,82.1%站次超过30;秋季N/P摩尔比为96.9,69.6%站次尔超过30。活性磷酸盐已成为影响浮游植物的限制性因子。全年有48.2%测站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富营养程度;春季>秋季>夏季。富营养化的站次占总监测站次的49.2%,PEAM的评价结果,Ⅰ的站次比例为5.9%,Ⅳp站次比例为3.6%,Ⅴp站次比例为28.8%,Ⅵp站次比例为23.2%。磷限制的站位比例达到一半以上。浙江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位列全国第二。营养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统计结果表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受盐度影响极大,陆源污染及地表径流是影响氮磷的主要因子。浙江近岸海域近20年来,总体富营养化得以改善,海域水质呈向好发展的趋势。但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富营养化程度依然在不断加重。水体中营养盐过多是引起海水富营养化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上控制营养盐的排放量、通过生态修复手段来吸收海水中的营养盐是降低水体营养盐的浓度及负荷的重要手段。

何巧冲[3](2019)在《基于不同电子供体反硝化技术处理硝酸盐污染水研究》文中认为由于人类长期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硝酸盐(NO3-)已经成为生态系统中主要的污染物。水体中NO3-浓度升高会对人体和动物健康造成威胁。本研究在前人对微生物反硝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NO3-污染水,遴选反硝化电子供体,构建反硝化反应器与处理工艺,为NO3-污染水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通过批实验对比研究农林废弃物(淘米水(RWD)、秸秆、杨树叶和锯末)作为反硝化碳源去除地下水中NO3-的性能,发现RWD具有较高的NO3-降解速率。在以RWD为基质的反硝化性能研究中,证明了RWD既可作为反硝化碳源又可作为菌源,且以RWD为菌源的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溶解性有机质的化学成分简单。接种活性污泥中的优势菌属为Thiobacillus、Anaerolineaceae和Methylophilaceae,投加RWD后的优势菌属变为Ideonella、Cloacibacterium和Enterobacter,而在RWD为反硝化碳源和菌源的系统中,Stenotrophomonas和Enterobacter为优势菌属。以沸石为填充介质构建的上流式反应器可同步处理受NO3-污染地下水和RWD废水,RWD/地下水=1/5.5(v/v)时,接种和未接种活性污泥的反应器均能有效去除NO3-和TOC,NO3-去除率>95%,RWD中TOC浓度下降80%以上。针对模拟海洋循环水产养殖系统(RAS)水(盐度15 ppt)的批实验研究发现,以甲醇为基质的反硝化速率最高,依此为鱼类废弃物、S0、桉树覆盖物和桉树覆盖物与S0的混合物。同时,发现木材品种影响反硝化速率,松树具有较高的反硝化速率,其次是橡树和桉树;木材与S0基质协同反硝化,相较于单独硫自养和木块异养反硝化工艺,具有较高的反硝化速率,且SO42-的生成和COD的释放量较少,可避免二次污染。以S0和牡蛎壳为介质构建的间歇式浸没反硝化反应器(IOSDR),可用于海洋RAS水中NO3-的去除,具有反硝化率高、有机碳剩余和生物质产量少等优势,不同HRT下的反硝化速率为84-942 g N/(m3·d),并随HRT降低而升高;当HRT为12 h时,海洋RAS能有效地控制鱼池中TSS、TAN、NO2-、NO3-和S2-浓度在鱼类健康范围之内。通过氮质量守恒估算得知,此RAS中鱼同化7%的氮,取样流失1%,固体去除26%,被动反硝化去除6%,而IOSDR去除60%。为了减少海洋RAS鱼池中SO42-积累,开发了木块与S0协同反硝化(WSHAD)和IOSDR的组合工艺(WS-DR)处理海洋RAS水。WS-DR具有反硝化效率高和SO42-产量低等优势,在HRT=12 h时,NO3-去除率为90.3%±4.3%,反硝化速率为102.6±8.5 g N/(m3·d),RAS鱼池中NO3-浓度维持在56.8±2.7 mg NO3--N/L,SO42-产量(4.25±2.35 mg SO42-/mg NO3--N)低于硫自养反硝化理论产值(7.54 mg SO42-/mg NO3--N),鱼池中未发现明显的SO42-积累。在WS-DR系统中,运行初期木块释放较多的有机质,异养反硝化占主导(>50%),而在运行后期有机质释放不足,硫自养反硝化占主导(80%)。木块有机质的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溶解性COD和易生物降解COD释放衰减速率常数分别为0.271和0.403 d-1。本研究证明了RWD作为碳源和菌源处理NO3-污染地下水的有效性,以及S0或木质材料与S0构建的IOSDR可维持海洋RAS水质在鱼类健康范围之内,为处理不同类型NO3-污染水(淡水及盐水)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蒋必凤,杜慧慧[4](2018)在《三亚市近海岸水环境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从滨海旅游、海水养殖、围填海工程、港口工程建设、城市污水排放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各类活动对三亚市近海岸水环境的影响,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海水环境污染的措施,保障近海岸水环境的良好发展。

高俊晖[5](2018)在《陆基可控生态精养系统水质调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光周期和超声波对水体浮游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以期通过控制环境因子获得稳定而良性循环的水体生物群落结构,为陆基可控生态精养系统水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15株淡水浮游植物对养殖污水的降解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养殖污水中,栅藻属相对生长率最高,为0.113;四棘藻属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r为94.86%、97.35%;栅藻属对氨氮、硝态氮的去除率r为98.30%和97.89%,为各组最高。2.设置不同温度梯度为23、26、29和32℃,研究其对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9和32℃试验组中,浮游植物丰度分别为37.5X 104ind·L-1、40.2×104ind·L-1,叶绿素a(Chla)含量为4864mg·m3、4980mg·m3,均显着高于23、26℃试验组(P<0.05);26、29和32℃试验组多样性指数(H)显着高于23℃试验组(P<0.05),26、29和32℃试验组之间多样性指数(H)差异不显着(P>0.05)。3.设置不同光强梯度为1000、2000、4000和8000Lx,研究其对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000Lx试验组水体中,浮游植物丰度为41.9 X 104ind·L-1,Chla含量为4628mg·m3,为各组最高;2000、8000Lx试验组多样性指数(H)差异不显着(P>0.05),达1.703、1.724,为各组最高;2000和8000Lx试验组多样性指数(H)差异不显着(P>0.05)。4.设置不同光周期为8L:16D、12L:12D、16L:8D和20L:4D,研究其对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8L:16D试验组和16L:8D试验组浮游植物丰度、Chla含量显着高于另外两组(P<0.05);16L:8D试验组中多样性指数(H)达1.609,为各组最高。5.设置不同超声波频率20、28和40kHz,研究其对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频率20kHz作用于养殖水体,浮游植物丰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多样性指数(H)为1.661、丰富度(D)为1.071,为各组最高;施加20kHz低频超声波有助于提高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生物群落多样性。6.结合之前试验结果,通过控制环境因子,进行花鳗鲡可控生态精养中试生产试验91d。试验结果如下:特定增长率0.704%·d-1、饵料系数1.564、存活率98.94%,养殖效果良好。中试生产结束时,水体氨氮含量0.6mg·L-1、亚硝态氮含量0.19 mg·L-1;浮游植物丰度为6.4×104ind·L-1,多样性指数(H)为1.774,水质指标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标均良好,水质未出现恶化情况。

竺效[6](2016)在《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救济的实体公益》文中认为生态损害是指人为的活动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依赖的生态(或环境)发生物理、化学、生物性能的重大退化。2002年发生在我国的"塔斯曼海"油轮油污案的裁判结果已充分证明,生态损害是区别于传统环境侵权损害的一种独立存在,立法对生态损害预防和救济的不作为将会造成环境公共利益的重大损害。结合法理和欧盟有关法治实践经验分析可知,直接或潜在影响广大公众和未来世代子孙的环境公共利益之无主的或非私人所有(国家或公共机构所有)的环境要素、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损害,才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所应救济的主要实体性公益。

徐娇娇[7](2013)在《大亚湾石化排污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大亚湾是南海区重要的亚热带物种种质资源库,也是广东省最重要的渔业水域之一。然而近三十年来受经济开发活动的影响,大亚湾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尤其是自2006年大亚湾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运营以来,大亚湾的生态环境就更加受到各方关注。然而,目前关于大亚湾石化排污对水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仍很缺乏,急需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即在此背景下,以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年8月份(丰水期)和2012年1月份(枯水期)两个航次的海洋生态调查数据,结合该海域生态环境特点,从海水环境质量、海水营养结构与营养水平、沉积环境质量、初级生产力和饵料生物水平4个指标首次评价了调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并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其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历史调查数据,分析调查海域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的变化情况;运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对调查海域单项石油烃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首次运用石油烃污染综合指数法对调查海域的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结构功能指标体系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模型对调查海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定量评价,并分析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通过以上研究,为大亚湾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数据,并为维系大亚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丰水期,调查海域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1.387,属轻度污染状态,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其次重金属Zn;海水有机污染状况属于优良等级,未受明显有机污染,水质总体上属于低贫营养水平;沉积物质量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406,沉积环境质量良好;初级生产力属高水平级,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动物生物量水平较高,底栖生物生物量属于高生物量水平;调查海域丰水期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为1.287,属轻度污染。2.枯水期,调查海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1.215,属轻度污染状态,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海水有机污染状况属于优良等级,未受明显有机污染,营养指数波动较大,水质总体上属于中高营养水平;沉积物质量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478,沉积环境质量良好;初级生产力属中等水平级,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动物生物量水平很高,底栖生物生物量属于高生物量水平;调查海域枯水期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为1.129,属轻度污染。3.近年来调查海域生物资源存在较明显的变化。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底栖生物多样性阈值均呈现降低趋势;生物(鱼)体内TPHs含量呈大幅增加趋势;生物(鱼)体内Pb和总Cr从之前的未检出到检出,Hg和Zn呈大幅增加趋势。近年来,调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影响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4.对调查海域石油烃的单项评价结果显示:丰水期、枯水期、2011-2012年调查海域水体石油烃均为污染状态;沉积物石油烃均为自然本底状态;海水石油烃污染分指数丰水期(1.769)大于枯水期(1.297);沉积物石油烃污染分指数枯水期(0.182)大于丰水期(0.059)。对调查海域石油烃污染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丰水期、枯水期、2011-2012年调查海域石油烃污染状况分别为轻度污染、较清洁、轻度污染状态;石油烃污染综合指数丰水期(0.914)大于枯水期(0.740),与海水石油烃污染分指数的季节变化情况一致。另外,结合历史调查数据发现近年来调查海域生物(鱼)体内TPHs呈现大幅增加趋势。5.丰水期,调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0.808,健康状态为“好”。近岸海域健康状况好于远岸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阈值是影响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负面因子。枯水期,调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0.767,健康状态为“一般”。远岸海域的健康状况好于近岸海域,调查海域的西部和西北部海域健康状况较好,东南部海域健康状况较差。浮游植物多样性阈值和底栖生物多样性阈值是影响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负面因子。2011-2012年,调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0.794,健康状态为“一般”。西北部大部分海域健康状况要好于东南部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阈值是影响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负面因子。2010年7月到2012年1月连续4次的生态调查结果显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逐年变差。

闫长平,马延吉[8](2010)在《人类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人类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影响很大。产业的大规模、高强度活动对脆弱的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导致湿地环境的水文条件发生改变、水质遭到污染、湿地面积萎缩、湿地景观破碎化、动植物减少,并最终导致湿地环境的退化。通过综述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路径,从产业规模、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等方面总结了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总结分析了湿地环境和产业活动两者协调发展的途径,提出了未来产业活动与湿地环境保护研究的重点。

刘少英,朱长波,李卓佳,文国梁,曹煜成,陈素文[9](2010)在《水生植物在养殖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我国水产养殖环境退化的现状,分析了引起养殖环境退化的成因、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主要的水环境修复方法,对各种修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根据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着重阐述了水生植物修复方法的优势及其应用。详细叙述了水生植物修复的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在修复中的应用,同时就水生植物在水产养殖环境修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安鑫龙,李雪梅,齐遵利,张秀文[10](2008)在《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研究》文中提出从生态退化与退化生态学、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解决污染生态退化问题必须将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结合起来进行生态整治。

二、养殖生态环境的退化及其生物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殖生态环境的退化及其生物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1.2.2 国内小流域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2.湖北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划分
    2.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社会经济状况
        2.1.3 生态环境状况
    2.2 基于景观空间格局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边界划分
        2.2.1 划分方法
        2.2.2 划分步骤
        2.2.3 划分原则
        2.2.4 划分结果
    2.3 基于生态修复目标的生态清洁小流域类型划分
        2.3.1 湖北水源区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目标分析
        2.3.2 划分方法
        2.3.3 划分结果
    2.4 湖北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2.4.1 区位分布特征
        2.4.2 地形分布特征
        2.4.3 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分布特征
        2.4.4 人口及居民点分布特征
    2.5 本章小结
3.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修复重点识别
    3.1 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研及问题识别
        3.1.1 生态农业型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研——以胡家山生态清洁小流域为例
        3.1.2 生态农业型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总结
        3.1.3 城镇发展型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研——以双塘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为例
        3.1.4 城镇发展型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总结
        3.1.5 生态涵养型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研——以清水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为例
        3.1.6 生态涵养型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总结
    3.2 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重点确定
    3.3 本章小结
4.不同类型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集成
    4.1 生态农业型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
        4.1.1 生态农业型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生态修复
        4.1.2 生态农业型清洁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生态修复
        4.1.3 生态农业型清洁小流域人居环境生态修复
    4.2 城镇发展型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
        4.2.1 城镇发展型清洁小流域人居环境生态修复
        4.2.2 城镇发展型清洁小流域河(沟)道生态修复
    4.3 生态涵养型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
        4.3.1 生态涵养型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生态修复
    4.4 本章小结
5.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A 湖北省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研表
附录 B 湖北省水源区生态林营建主要造林植物种类
附录 C 湖北省水源区经果林营建可用树种参考
致谢

(2)浙江省近岸海域富营养现状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浙江近岸海域自然环境
        1.1.1 自然地理
        1.1.2 气候条件
        1.1.3 海洋水文
        1.1.4 生物资源
    1.2 国内外富营养化研究现状
        1.2.1 富营养化概念
        1.2.2 国内外主要国家近海富营养化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时间、采样站位和样品采集分析
    2.2 数据分析和评价方法
        2.2.1 单因子指数法
        2.2.2 富营养化指数
        2.2.3 氮磷比
        2.2.4 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
        2.2.5 数据处理和季节均值差异显着性检验
第三章 富营养化现状
    3.1 营养盐含量特征分析和评价
        3.1.1 营养盐监测结果和单因子评价
        3.1.2 营养盐的分布特性及季节变化
        3.1.3 营养盐的结构特性及季节变化
    3.2 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与分析
    3.3 富营养化与国内其它省份比较
第四章 富营养化与环境因子的分析
    4.1 主要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
    4.2 营养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
第五章 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分析
    5.1 浙江近岸海域二十年来富营养变化分析
    5.2 浙江省重点港湾富营养化变化趋势
        5.2.1 杭州湾
        5.2.2 象山港
        5.2.3 三门湾
        5.2.4 乐清湾
第六章 富营养化防治对策分析
    6.1 营养盐管理与控制
        6.1.1 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6.1.2 点源污染的控制和管理
        6.1.3 海水养殖业污染的控制与管理
        6.1.4 长江口水域营养盐宏观调控与总量控制
    6.2 生态恢复方法
        6.2.1 湿地对水体氮、磷的净化作用
        6.2.2 大力推广大型海藻养殖,净化富营养水体
        6.2.3 增加双壳类软体动物数量,修复富营养化水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的论文

(3)基于不同电子供体反硝化技术处理硝酸盐污染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硝酸盐污染及危害
        1.1.1 地下水
        1.1.2 水产养殖水
    1.2 硝酸盐去除技术
        1.2.1 物理处理技术
        1.2.2 化学处理技术
        1.2.3 生物处理技术
    1.3 异养反硝化技术
        1.3.1 液相碳源
        1.3.2 固相碳源
    1.4 自养反硝化技术
        1.4.1 氢自养反硝化
        1.4.2 硫自养反硝化
    1.5 协同反硝化技术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2章 淘米水为碳源和菌源的反硝化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碳源材料
        2.2.2 合成NO_3~-污染地下水
        2.2.3 活性污泥
        2.2.4 实验仪器
        2.2.5 实验方法
        2.2.6 水样分析
        2.2.7 碳源材料的元素分析
        2.2.8 形态学分析
        2.2.9 三维荧光光谱水质分析
        2.2.10 微生物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浸出实验
        2.3.2 不同碳源材料的反硝化性能
        2.3.3 RWD反硝化性能优化
        2.3.4 RWD系统中DOM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硝酸盐污染地下水与淘米水同步处理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RWD、合成地下水和活性污泥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处理系统构建
        3.2.4 实验方法
        3.2.5 分析方法
        3.2.6 去除率计算
    3.3 结果与讨论
        3.3.1 NO_3~- 、NO_2~-和NH_4~+的变化
        3.3.2 TOC和 TP的变化
        3.3.3 pH值变化
        3.3.4 微生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电子供体的海洋水产养殖系统水中反硝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合成海洋RAS水
        4.2.2 电子供体和接种体
        4.2.3 实验仪器
        4.2.4 水样测试方法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0 实验方法
        4.3.1 阶段Ⅰ:电子供体对NO_3~-去除的影响
        4.3.2 阶段Ⅱ:木材品种的影响
        4.3.3 阶段Ⅲ:不同木材品种的WSHAD性能
        4.3.4 反硝化副产物
        4.3.5 不同电子供体在海洋RAS中和其他海水中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洋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中以S~0为基质的间歇式浸没反应器反硝化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填充材料、海洋RAS水和接种体
        5.2.2 海洋RAS构建
        5.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4 实验方法
        5.2.5 分析方法
        5.2.6 数据分析
        5.2.7 氮质量守恒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第1 阶段:未投加鱼类时合成海洋RAS水处理性能
        5.3.2 第2 阶段:投加鱼时海洋RAS性能
        5.3.3 氮质量守恒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木块与S~0协同反硝化技术处理海洋循环水产养殖系统水的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盐水制备、材料和接种体
        6.2.2 海洋RAS构建
        6.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6.2.4 实验方法
        6.2.5 分析方法
        6.2.6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固体废物的去除性能
        6.3.2 氮的去除性能
        6.3.3 副产物和COD
        6.3.4 WS-DR瞬态性能
        6.3.5 物料平衡分析
        6.3.6 鱼生长状况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三亚市近海岸水环境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三亚市近海岸水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滨海旅游对近海岸水环境的影响
    1.2 海水养殖对近海岸水环境的影响
        1.2.1 渔船溢油及含油污水的排放
        1.2.2 养殖残饵和排泄物的直接排放
        1.2.3 化学药物对海水的污染
        1.2.4 养殖逃逸的鱼类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1.2.5 对海域水动力环境、海湾纳潮量的影响
    1.3 围填海工程对近海水环境的影响
        1.3.1 围填海对近海水动力环境和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1.3.2 围填海工程增加了区域海水中悬浮物浓度
        1.3.3 围填海工程使得海湾的纳潮量、泄洪能力降低
        1.3.4 围填海工程的使用产生了大量污水
    1.4 港口工程建设对近海水环境的影响
    1.5 城市污水对近海岸水环境的影响
2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三亚市近海岸水环境保障措施
    2.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2 谁污染、谁治理
    2.3 推行排污许可制度
    2.4 加大宣传力度,公众参与保护生态环境
    2.5 利用科技进行创新
    2.6 加强信息化管理
3 结束语

(5)陆基可控生态精养系统水质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我国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
        1.2.1 粗放型养殖和普通温室养殖存在的问题
        1.2.2 陆基封闭型循环水养殖系统存在的问题
    1.3 陆基可控生态精养系统
    1.4 养殖水体中主要污染物
        1.4.1 水产养殖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4.2 氨氮与亚硝态氮
    1.5 养殖水体污染物处理方法
        1.5.1 物理学方法
        1.5.2 化学方法
        1.5.3 生物学方法
    1.6 水体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标
    1.7 环境因子对水产养殖水体的影响
        1.7.1 温度对水产养殖水体的影响
        1.7.2 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对水产养殖水体的影响
        1.7.3 超声波作用
        1.7.3.1 超声波对生物的影响
        1.7.3.2 超声波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1.8 课题研究意义
    1.9 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9.1 研究内容
        1.9.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不同种(属)浮游植物对养殖水体污染物降解能力研究
    2.1 前言
    2.2 试验仪器与材料
        2.2.1 试验仪器
        2.2.2 试验试剂
        2.2.3 试验藻株
        2.2.4 养殖污水和饵料
    2.3 试验方法
        2.3.1 浮游植物接种、培养及水质测定
        2.3.2 浮游植物计数
        2.3.3 浮游植物分类与定性
        2.3.4 养殖水质测定
        2.3.5 数据统计分析
    2.4 试验结果
        2.4.1 不同种(属)浮游植物在养殖污水中生长状况
        2.4.2 不同种(属)浮游植物对养殖污水中污染物降解效果
    2.5 讨论
第三章 不同温度对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1 前言
    3.2 试验仪器与材料
        3.2.1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法
        3.3.1 试验条件与方法
        3.3.2 浮游植物丰度计算与分类定性
        3.3.3 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标检测
        3.3.4 叶绿素含量检测
        3.3.5 养殖水体氨氮检测
        3.3.6 数据统计分析
    3.4 试验结果
        3.4.1 不同温度对水产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影响
        3.4.2 不同温度条件对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
        3.4.3 不同温度对养殖水体氨氮含量的影响
    3.5 讨论
第四章 不同光照强度对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4.1 前言
    4.2 试验仪器与材料
        4.2.1 试验材料
    4.3 试验方法
        4.3.1 试验方法
        4.3.2 浮游植物丰度计算与分类定性
        4.3.3 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标检测
        4.3.4 叶绿素含量的检测
        4.3.5 养殖水体氨氮检测
    4.4 试验结果
        4.4.1 不同光照强度对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4.4.2 不同光照对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影响
        4.4.3 不同光照强度对养殖水体氨氮含量的影响
    4.5 讨论
第五章 不同光周期对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5.1 前言
    5.2 试验仪器和材料
        5.2.1 试验材料
    5.3 试验方法
        5.3.1 试验方法
        5.3.2 浮游植物丰度计算与分类定性
        5.3.3 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标检测
        5.3.4 叶绿素含量的检测
        5.3.5 养殖水体氨氮检测
    5.4 试验结果
        5.4.1 不同光周期对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5.4.2 不同光周期对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生物群落及多样性的影响
        5.4.3 不同光周期对养殖水体氨氮含量的影响
    5.5 讨论
第六章 不同频率超声波对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6.1 前言
    6.2 试验仪器及材料
        6.2.1 试验仪器及试剂
    6.3 试验方法
        6.3.1 试验条件与方法
        6.3.2 浮游植物丰度计算与分类定性
        6.3.3 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标检测
        6.3.4 养殖水体氨氮检测
    6.4 试验结果
        6.4.1 不同频率超声波对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6.4.2 不同频率超声波对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6.4.3 不同频率超声波对养殖水体氨氮含量影响
    6.5 讨论
第七章 陆基可控生态精养水质调控中试生产探究
    7.1 前言
    7.2 试验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试剂
        7.2.2 试验材料
        7.2.2.1 试验用鱼
        7.2.2.2 试验饵料
        7.2.3 试验条件
    7.3 试验方法
        7.3.1 前期准备
        7.3.2 鱼苗投放
        7.3.3 养殖管理
        7.3.4 水质调控
        7.3.5 养殖数据检测
        7.3.6 养殖水体悬浮物检测
        7.3.7 浮游植物丰度检测
        7.3.8 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标检测
        7.3.9 水质检测
    7.4 试验结果
        7.4.1 养殖效果统计
        7.4.2 养殖过程中水质指标
        7.4.3 中试生产过程中养殖水体浮游生物情况
    7.5 讨论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大亚湾石化排污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大亚湾海域概况及研究进展
        1.1.1 大亚湾自然环境概况
        1.1.2 大亚湾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
        1.1.3 大亚湾海洋生态环境研究进展
        1.1.4 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概况
    1.2 石化排污的危害及影响
        1.2.1 石化污水含有的主要污染物
        1.2.2 石化污水的排放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及影响
    1.3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概况
        1.3.1 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内涵
        1.3.2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1.3.3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1.3.4 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石化排污对大亚湾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1.1 调查站位布设
        2.1.2 调查项目监测方法
        2.1.3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1.5 2011 年 8 月(丰水期)调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2.1.6 2012 年 1 月(枯水期)调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2.1.7 调查海域 2011-2012 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
    2.2 石化排污对大亚湾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2.1 调查海域生物资源的历史变化趋势分析
        2.2.2 调查海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化趋势分析
    2.3 讨论
        2.3.1 调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与其他海域比较分析
        2.3.2 调查海域丰水期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情况
        2.3.3 调查海域枯水期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情况
    2.4 小结
第三章 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石油烃污染状况分析及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站位的布设与调查监测方法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调查海域石油烃含量现状及分布
        3.2.2 调查海域石油烃污染评价结果
        3.2.3 近年来调查海域生物(鱼)体内 TPHs 的变化趋势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4.1 研究区域与调查项目
    4.2 大亚湾石化排污区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4.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3 指标参照标准确定
        4.2.4 评价指标因子的生态系统健康分指数计算
        4.2.5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6 调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指数的计算
    4.3 结果与分析
        4.3.1 2011 年 8 月(丰水期)调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
        4.3.2 2012 年 1 月(枯水期)调查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
        4.3.3 调查海域 2011-2012 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
    4.4 讨论
        4.4.1 研究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空间分布的原因探析
        4.4.2 研究海域近年来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变化趋势
        4.4.3 调查海域与其他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4.4.4 研究方法探讨与改进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学术会议
    参与的科研课题
    已发表论文
    待发表论文
致谢

(8)人类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产业活动影响湿地环境的动力机制及路径
2 产业规模的扩张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2.1 大规模农业垦殖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2.2 水产养殖扩大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2.3 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产业对湿地环境的综合影响
    2.4 湿地旅游过度开发的负面影响
3 流域产业集中布局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3.1 直接影响
    3.2 间接影响
4 产业活动与湿地环境的协调
5 展望
    5.1 深入研究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的累积叠加作用
    5.2 强化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
    5.3 加强湿地优化开发模式研究

(9)水生植物在养殖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养殖水环境的退化及其影响
    1.1 养殖水环境退化的表现
    1.2 水环境退化的危害
        1.2.1 环境污染
        1.2.2 病害发生
        1.2.3 药物残留
    1.3 水环境退化的原因
    1.4 退化水环境的治理与修复
        1.4.1 物理修复
        1.4.2 化学修复
        1.4.3 生物修复
2 水生植物对养殖水环境的修复
    2.1 不同水生植物的生态特性
    2.2 水生植物在养殖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2.2.1 高等水生植物
        2.2.2 大型藻类
        2.2.3 微藻
3 问题与对策
    3.1 水生植物的选择和搭配
    3.2 栽培方式
    3.3 养殖户的积极性
4 结语

(10)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退化与退化生态学
    1.1 生态退化的内涵
    1.2 生态退化的原因
    1.3 退化生态学
2 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
    2.1 污染生态退化的内涵
    2.2 污染生态退化的特点
    2.3 污染生态退化的生态整治

四、养殖生态环境的退化及其生物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研究[D]. 王婧.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2]浙江省近岸海域富营养现状及评价[D]. 唐嘉威. 浙江海洋大学, 2021
  • [3]基于不同电子供体反硝化技术处理硝酸盐污染水研究[D]. 何巧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4]三亚市近海岸水环境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研究[J]. 蒋必凤,杜慧慧. 环境与发展, 2018(10)
  • [5]陆基可控生态精养系统水质调控研究[D]. 高俊晖. 福州大学, 2018(03)
  • [6]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救济的实体公益[J]. 竺效.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02)
  • [7]大亚湾石化排污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 徐娇娇. 上海海洋大学, 2013(05)
  • [8]人类产业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 闫长平,马延吉. 湿地科学, 2010(01)
  • [9]水生植物在养殖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J]. 刘少英,朱长波,李卓佳,文国梁,曹煜成,陈素文.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3)
  • [10]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研究[J]. 安鑫龙,李雪梅,齐遵利,张秀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08(32)

标签:;  ;  ;  ;  ;  

水产养殖生态环境退化及其生物修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