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香蕉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香蕉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我国香蕉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叶文伟[1](2021)在《海南蕉园与县域尺度农田碳足迹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概念的提出,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碳循环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农田生态系统同时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和干扰,表现出碳源与碳汇的双重特征,其是净碳源还是净碳汇目前还存在争议。海南岛地处热带,是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和热带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提出要把海南建设成为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试验区,对海南岛热带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蕉园是热带地区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显着的地域性和代表性,但目前国内外鲜有关于蕉园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海南省澄迈县为研究靶区,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与实地调研,对皇帝蕉和巴西蕉两种香蕉的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碳排放量与碳吸收量开展评估研究。并基于1999—2018年海南岛县域尺度的农田生产投入及作物产量等数据,构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模型,利用Arc GIS 10.4、SPSS 21.0等平台,对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碳吸收以及碳足迹展开核算,并探讨其时空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海南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皇帝蕉与巴西蕉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存在显着差异,皇帝蕉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低于巴西蕉,但单位产量碳排放更高。皇帝蕉和巴西蕉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构成相似,施肥贡献了两种香蕉86.33%和78.68%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施用氮肥和含氮复合肥造成N2O排放是香蕉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2)皇帝蕉与巴西蕉各器官的含水率、含碳率相似,果实是香蕉植株中碳汇能力最强的器官,皇帝蕉的单株固碳量和单位面积固碳量都远低于巴西蕉,这与两种香蕉的生物量差异较大有关。蕉园行间、株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都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行间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于株间,在种植香蕉两年后,行间、株间的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所提升,表明蕉园土壤也发挥了碳汇功能。(3)蕉园生态系统表现出高碳排放、高碳固定的碳循环特征,澄迈县皇帝蕉和巴西蕉蕉园生态系统碳固定量均高于碳排放量,表现为净碳汇,净碳汇量分别为0.94 t CO2eq·hm-2和1.63 t CO2eq·hm-2。表明研究区香蕉种植过程不会导致空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并且发挥了生态屏障作用,但两种类型的蕉园生态系统净碳汇量都较小,因此碳汇功能并不稳定。(4)从时间角度看,近20年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增速呈先快后缓的趋势。土壤呼吸和水田CH4排放是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农药、化肥等农资投入和农田N2O排放的快速增长促使碳排放量持续升高。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先上升后下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导致农田碳吸收量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呈先波动后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1999—2013年为波动期,碳足迹变化趋势不稳定,2014—2018年为持续增长期,在2016年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由碳汇转变为碳源。(5)从空间角度看,受农业发展水平差异影响,近20年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量、单位面积碳排量、碳吸收总量、单位面积碳吸收量和碳足迹都呈四周沿海地区高,中部内陆地区低的分布规律,只有单位面积碳足迹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总体而言,近20年海南岛各县市的农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碳排量不断上升,单位面积碳吸收量持续下降,单位面积碳足迹显着提高。

凌荣娟,冯斗,李燕培,林佳琪,邓英毅,禤维言[2](2020)在《广西香蕉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西是我国重要的香蕉主产地,目前广西香蕉种植面积和鲜果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二位。香蕉是广西重点发展的两大优势水果产业之一,香蕉产业已成为广西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广西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不少问题,为了探明广西香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技术环节,研发和应用节约资源及对环境友好的措施和对策,解决香蕉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关键问题,推动广西香蕉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广西及中国其他香蕉主产区提供借鉴及参考。

向赛男,王少群,迟志广,李宝深[3](2020)在《广西香蕉产业发展SWOT分析和发展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SWOT法,对广西香蕉产业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互联网扩宽销售渠道;增强组织化管理程度,进行统一市场调控;提高技术水平进行标准化生产和抗病品种种植等广西香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王洁梅[4](2020)在《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农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武鸣区作为广西传统农业大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武鸣区围绕农民增收主题,积极推进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武鸣区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基础建设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畜牧业发展缓慢,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渔业发展水平低等问题突出,制约了武鸣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如何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是武鸣区亟需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文献查阅及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广西统计年鉴、南宁市统计年鉴及武鸣区政府各部门获取相关资料,全面了解武鸣区农业结构现状及农民收入现状,研究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武鸣区以种植业为主导,畜牧业为辅;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家庭经营性收入是武鸣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稳居农民增收的主导地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成为武鸣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远高于广西农民。接着通过对武鸣区农业各部门内部结构构成分析,种植业中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经济作物以甘蔗为主;蔬菜和水果特色产业对农民收入影响显着;畜牧业中肉类产量以猪肉为主,猪饲养产值最高,生猪养殖在畜牧业中是武鸣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实证分析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与农民收入变化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武鸣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名特优产品,提高农民收入;二是加强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高新技术辐射带动力;三是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四是发展畜牧业,加快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五是提高立体养殖技术,发展水产生态养殖,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程隆祥[5](2020)在《广西农业企业集团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分化的必然发展趋势。农业企业集团作为农业企业的领军者,实行资产一体化管理,开展农业企业集团化经营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或产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近几年来,广西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集团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断推动广西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企业集团在推进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带动其他农业企业发展以及增强农民福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业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状况对于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极大,如何科学评价农业企业集团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解决农业企业集团在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总结了广西农业企业集团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情况,并归纳得出广西农业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作用发挥还面临着带动能力有限、精深加工水平低、融资面临困难、人才培养滞后和科研创新投入低等制约因素。通过以广西较为典型的农业企业集团广西金陵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借鉴一般作用评价研究的思路,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归纳农业企业集团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并根据因子得分、综合得分展开评价。研究发现,农业企业集团在农业产业化效益的提高上贡献突出,同时对市场经营、科技创新和规模扩大有积极作用。因此,针对不利于农业企业集团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壮大农业企业集团实力、夯实产业化组织基础、完善产业化外部保障等建议,从而充分发挥农业企业集团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倪福乐[6](2020)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在香蕉生产中的应用调查 ——以广西捷佳润公司示范蕉园为例》文中指出水资源短缺和肥料利用率低是阻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水肥一体化技术是解决香蕉产业大水肥管理模式困境和国家“一控两减”政策的重要途径和技术支撑。广西是我国的香蕉主产地之一,目前的香蕉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二。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面积不断扩大,逐步取代传统的灌溉施肥方式,缓解了水资源短缺和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为香蕉种植带来显着收益。但是,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在香蕉生产管理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探明该系统在香蕉生产中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使水肥一体化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持续发挥作用,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论文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广西捷佳润公司示范蕉园(以下称示范蕉园)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和常规灌溉施肥两种方式对香蕉长势和产量的影响、成本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对比分析、系统投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水肥一体化系统能促进香蕉生长、调控生育期、增产、提高品质。水肥一体化系统滴灌相对常规灌溉施肥方式,对香蕉的茎粗、株高、叶龄的增速分别提高16.67%、12.17%、23.00%;抽蕾率提高15.46%,抽蕾整齐早熟;滴灌施肥方式的香蕉的头梳中果长与边果长相差2.2cm,尾梳为0.2cm,而常规灌溉施肥方式的香蕉分别为3.0cm和0.5cm,说明前者的一株香蕉的单果整体大小相近,长势一致品质尚佳。两者的单株果重分别为29.82kg、25.26kg,增产18.05%。2、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香蕉生产管理中具有节水、节肥、省工、节本的特点。滴灌比常规灌溉施肥节水37.32%,节肥20.30%,省工57.45%,滴灌比常规灌溉施肥在节水、节肥、省工上优势明显,为香蕉种植户节约了投入成本。滴灌总成本为53131元/hm2、常规灌溉施肥为56487元/hm2,前者较后者节约5.9%的成本,成本的主要差异在设备、肥料、人工的投入上,滴灌设备的成本显着大于常规灌溉施肥,但是常规灌溉的人工成本和肥料费用则显着高于前者。3、制约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几个因素主要包括:(1)设备一次性投入成本高,蕉园面积不足制约技术应用推广;(2)人才队伍建设薄弱;(3)运营维护管理不到位;(4)设备和水肥技术研发不足;(5)推广基础和方式落后。经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推进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1)加大对设施农业的补贴;(2)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人才引进;(3)加强示范点管理,规范运行维护标准;(4)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加强水肥设备和技术的研发;(5)提高推广基础和改进推广方式。促进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

陈吉聪[7](2020)在《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五年中央一号文件反复提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产业转换升级。如何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农业农村改革、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例,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发展现状、经验做法以及取得成效进行深入研究,并构建评价模型,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进行评价,分析现阶段示范区发展的制约因素。经研究发现: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速度较快,示范区分布较为均衡,基本形成特色产业“一业一示范”的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组织化水平显着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持续扩大、农业生产方式持续向好,并在农民收入增长方面取得显着成效。通过评价模型研究,评价结果显示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整体发展水平处在发展阶段中期,主要表现为示范区发展方向明确,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整体发展还不够稳定。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三产融合深度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资金、人才紧缺,科技与创新能力较弱;品牌意识有待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示范带动作用亟需提高,拓展区、辐射区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对策和建议:加大三产融合深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整合资金、人才资源,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品牌建设意识,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扩大辐射带动范围;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合理优化产业扶持力度,推进特色产业协调发展。

曹雅迪[8](2020)在《基于高分6号与哨兵遥感影像数据的山地香蕉林空间分布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以金平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香蕉是主要经济作物,中国香蕉的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国内外已有大量相关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作物进行地类识别和信息提取,但有关香蕉林或者高原山地香蕉林的遥感研究方面仍然较少。由于云南地处高原,山地香蕉是云南的主要栽培品种和省内特色高原农作物,省域范围内大量种植。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有助于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带动了农民和当地经济转型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精准获取香蕉林的种植信息和空间分布信息为种植环境的生态适宜性评价、产量评估等奠定了基础。由于农业生产活动普遍面临种植面积大、种植地貌差异大、单位面积经济效益不一致、间作套作难以估产等不稳定因素,在加上云南地处高原山地面积覆盖广且海拔高,更为传统地面农户调查带来了不利条件。正因为传统调查结果难以满足如今生产所需,遥感卫星影像分辨率的提高和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才为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选取云南香蕉主要生产县金平县为研究区,采用高分6号及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在传统识别地类研究的研究基础上,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自集成的分类器,对金平县山地香蕉林选取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其进行信息识别提取和分析不同海拔带的种植情况,并比较不同数据源和不同分类器对香蕉林信息提取效果和表达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高分六号的山地香蕉林信息提取研究。由于香蕉林具有独特的纹理特征可作为一大识别特征,故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和信息识别。经过反复对分割尺度的对比,结果表明分割尺度为40合并尺度80为最适宜所选研究区遥感影像图的分割尺度,将纹理信息、DEM高程信息和植被指数等相结合构建多源数据。由于随机森林分类具有处理大数据集的能力、人工干预较少和抑制过度拟合等优点,故采用随机分类对研究区内香蕉林进行信息提取。最终得到提取到的香蕉林用户精度为97.37%,制图精度为96.2%,错分误差为2.63,漏分误差为3.8,KAPPA系数为0.96,总体分类精度为97.35%。基于高分六号提取的香蕉林信息提取效果最好,能够表示香蕉林分布情况,但由于影像分辨率较高,也存在计算较慢、效率低等问题。(2)基于Sentinel-2的香蕉林信息提取研究。选取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集成的低云量质量好的Sentinel-2遥感卫星影像,对其分别用该平台集成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决策树(CART)和随机森林对其进行分类。对比三种不同分类方法所得到山地香蕉林信息提取结果,由于支持向量机具有能从多特征中获取主要信息的优点,故三种方法对sentinel-2影像的香蕉林信息提取中,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提取效果最好,香蕉林分布区域与实地调查所得的数据相吻合。得到的香蕉林制图精度为93.3,用户精度为93.9,错分误差为6.1,漏分误差为6.7,KAPPA系数为0.93,总体分类精度为94.66%。(3)总的来说,以上的方法均能大致的表示香蕉林信息,通过对比以上方法的提取效果,基于高分六号的随机森林分类所提取到香蕉林种植面积更接近统计年鉴,分布位置更接近实地考察的种植位置;基于sentinel影像所得到的香蕉林信息提取最准确的为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所得到的结果。由此可知不同的影像适用的最佳分类方法不一样,同一分类方法下影像分辨率越高,可以有效的提高对相同目标地物的分类精度。

程卯[9](2020)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以下简称西双版纳州)主要粮食作物,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稻作文化。稻米作为西双版纳州的口粮,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粮食安全,西双版纳州水稻播种面积由2010年44641公顷减少到2018年33410公顷,9年间减少了约1/4,年均减少1247.9公顷。研究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现状并充分了解其生产面临的问题,将对西双版纳州提高水稻生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特别是口粮安全及增加农民收入水平,稳定边疆民族团结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在了解国内外水稻生产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历年统计年鉴,结合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的科技服务主体和生产经营主体,对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状况设计问卷调查。调查分别从年龄、学历、水稻生产方式、水稻种植品种类型、水稻生产机械化应用程度、面积、成本、社会化服务购买等方面对基层农技人员、一般农户和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等调查对象开展调查。问卷共发出155份,回收151份,其中有效问卷15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7.42%和100%。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运用SWOT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的对策建议。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西双版纳州州、县、乡三级农技推广机构农技人员1100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为49.27%;35岁以下农技人员占比18.73%;45岁以上占比43.54%;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比71.09%。结合调查发现,92%的农技人员认为需要加大水稻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由此可知从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年龄普遍偏大,需要注入“新鲜血液”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的紧迫性;水稻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投入有待加强。(2)从水稻生产主体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来看,40岁以上年龄一般农户占比69.44%,新型经营主体占比82.7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一般农户占比91.66%,新型经营主体占比93.1%;从一般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水稻生产收益、成本和面积等来看,一般农户只有27.28%认为收益还可以,而新型经营主体则100%认为收益还可以;新型经营主体水稻种植面积是一般农户的42.9倍;从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购买社会化服务情况来看,一般农户只在收割环节社会化服务购买率达97.22%;而新型经营主体再整个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购买率达100%;43.06%的农户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方面问题较大;44.44%农户认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问题较大。由此可见,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主体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业机械化应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需要大力发展年轻一代且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水稻生产主体从事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规模化生产来解决面积小带来的收益不高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固和完善农田基础和水利设施建设。(3)综合SWOT分析发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水稻生产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区位、澜湄区域农业合作、专业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和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的优势;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粮食生产政策支持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等机遇,西双版纳适宜水稻尤其是优质稻产业的发展。

吴良勇[10](2020)在《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以三江稻田鲤鱼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地理标志在保护农耕文化遗产、推动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和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广西自2000年注册了第一件地理标志开始,其地理标志产业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截至2019年9月,广西共注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277件,其中有252件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前,广西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探寻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意见,为推动广西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走访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开展研究,梳理了广西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以三江稻田鲤鱼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为例,分析其产业模式、产品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其具有因地制宜的生态生产模式,在产业发展中充分与地域文化和特色产业联动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缺少管理和指导人才和地理标志未得到充分利用等问题。再由个例到整体,总结出广西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多样独特的区域文化等优势,同时存在农业产业化难度大、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和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不足之处。通过分析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同时考量广西三江县稻田养鱼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归纳出加强产业融合与文化注入、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加强市场监管、注重发展模式的运用与创新、转变宣传和营销理念、注重横向发展和加强地理标志的发掘和培育等针对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二、我国香蕉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香蕉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海南蕉园与县域尺度农田碳足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碳足迹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1.2.2 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研究进展
        1.2.3 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海南岛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1.2 海南岛农业发展特征
        2.1.3 澄迈县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1.4 澄迈县香蕉生长习性
    2.2 实验设计
        2.2.1 农资投入碳排放调查
        2.2.2 土壤呼吸实验设计
        2.2.3 香蕉植株生物量调查
        2.2.4 土壤固碳数据来源
    2.3 县域尺度农田数据收集与数据处理
        2.3.1 海南岛农资投入与农作物产量数据来源
        2.3.2 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估算
        2.3.3 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估算
        2.3.4 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估算
第三章 蕉园生态系统碳足迹研究
    3.1 蕉园生态系统碳排放
        3.1.1 农资投入碳排放核算
        3.1.2 蕉园土壤呼吸碳排放核算
    3.2 蕉园生态系统碳固定
        3.2.1 植株碳固定核算
        3.2.2 蕉园土壤碳固定核算
    3.3 蕉园生态系统碳足迹核算
    3.4 蕉园生态系统碳足迹影响因素
        3.4.1 蕉园生态系统碳排放对产量的影响
        3.4.2 蕉园土壤呼吸碳动态过程
        3.4.3 影响香蕉植株碳汇功能的因素
        3.4.4 蕉园生态系统碳足迹与其他物种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南岛热带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演变
    4.1 近20 年海南岛农田变化特征
        4.1.2 海南岛耕地面积及复种指数变化
        4.1.3 海南岛作物种植结构变化
    4.2 .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
        4.2.1 碳排放的时间变化
        4.2.2 碳排放的空间变化
    4.3 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
        4.3.1 碳吸收的时间变化
        4.3.2 碳吸收的空间变化
    4.4 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变化
        4.4.1 碳足迹的时间变化
        4.4.2 碳足迹的空间差异
    4.5 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的影响因素
        4.5.1 农资投入对农田碳排放量的影响
        4.5.2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农田碳吸收量的影响
        4.5.3 农业现代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的影响
        4.5.4 两种碳足迹研究方法蕉园碳足迹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主要结论
    5.2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背景下农业低碳发展的建议
        5.2.1 控制农资投入,加强生产技术指导
        5.2.2 保障农业用水供给,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5.2.3 调整产业结构,确定重点减碳区域
        5.2.4 热带高效农业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广西香蕉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广西香蕉产业发展概况
2 广西香蕉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概况
3 广西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障碍
    3.1 机械化生产水平低,种植成本过高
    3.2 种植品种单一,对抗自然灾害和病虫害能力较弱
    3.3 香蕉标准化高效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3.4 深加工产品数量少,市场占有率不高
    3.5 市场营销方式落后,中间环节较多
4 广西香蕉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加快研发香蕉机械化生产管理技术并推广
    4.2 加快抗病优质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应用,增加品种多样性
    4.3 加快标准化管护技术的推广,提高香蕉种植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4.4 提高深加工技术和鲜果保鲜技术水平,扩大深加工产品市场销售量,增加香蕉产业的经济效益
    4.5 发展电商销售,线下和线上相结合,促进鲜果和加工产品的销售

(3)广西香蕉产业发展SWOT分析和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1.1 全国香蕉产业现状
    1.2 广西香蕉产业现状
2 发展优势
    2.1 雨热资源丰富
    2.2 交通优势显着,是重要的东盟自贸区
    2.3 已初步形成规模化香蕉种植
3 发展弱势
    3.1 种植品种单一,同时缺乏品牌效应
    3.2 销售渠道单一,冷链运输落后
    3.3 科学技术应用程度低
4 发展机会
    4.1 深加工市场
    4.2“互联网+”
5 发展威胁
    5.1 缺乏统一管理,导致供需失衡
    5.2 种植风险较高,利润空间小
    5.3 进口蕉增多,市场竞争加强
6 建议和对策
    6.1 销售市场调节
    6.2 管理组织提高
    6.3 科学技术应用

(4)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 创新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结构
        2.1.2 农民收入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产业结构理论
第三章 武鸣区基本概况
    3.1 地理历史概况
    3.2 经济发展概况
        3.2.1 武鸣区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3.2.2 武鸣区财政收入情况
        3.2.3 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第四章 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与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4.1 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分析
        4.1.1 武鸣区农业总产值变化分析
        4.1.2 武鸣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变化分析
    4.2 武鸣区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4.2.1 武鸣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4.2.2 武鸣区农民收入结构
        4.2.3 武鸣区农民收入结构与广西农民收入结构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
    5.1 武鸣区农业内部各部门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5.1.1 种植业
        5.1.2 畜牧业
        5.1.3 林业
        5.1.4 渔业
    5.2 农业结构变化与农民收入变化间关系的分析
        5.2.1 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
        5.2.2 实证分析
        5.2.3 结论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和结论
    6.1 讨论
        6.1.1 武鸣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6.1.1.1 武鸣区农业发展的优势
        6.1.1.2 武鸣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1.2 .建议
        6.1.2.1 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名特优产品,提高农民收入
        6.1.2.2 加强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建设,提高农业高新技术辐射带动力
        6.1.2.3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6.1.2.4 发展畜牧业,加快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
        6.1.2.5 提高立体养殖技术,发展水产生态养殖,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广西农业企业集团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思路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企业集团
        2.1.2 农业产业化
    2.2 理论基础
        2.2.1 纵向一体化理论
        2.2.2 产业集群理论
        2.2.3 战略生态管理理论
        2.2.4 社会分工与协作理论
第三章 广西农业企业集团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3.1 广西农业企业集团发展概况
    3.2 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3.2.1 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
        3.2.2 广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实践
    3.3 农业企业集团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3.3.1 农业企业集团是规模化建设的开拓者
        3.3.2 农业企业集团是专业化生产的引领者
        3.3.3 农业企业集团是农业科技化的推广者
        3.3.4 农业企业集团是提高社会效益的践行者
第四章 广西农业企业集团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问卷设计
        4.1.2 调研对象与区域
    4.2 研究案例的发展概况
        4.2.1 广西金陵农牧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4.2.2 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4.3 农业企业集团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分析
        4.3.1 样本的特征统计分析
        4.3.2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4.3.3 调查问卷的因子分析
        4.3.4 综合得分
        4.3.5 实证结果分析
    4.4 农业企业集团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作用的案例分析
        4.4.1 专业化生产带农增收,产业化扶贫效益显着提升
        4.4.2 以优势保障农户发展,以品牌引领市场化经营
        4.4.3 推动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坚持技术引导产业发展
        4.4.4 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以点带面扩大产业规模
第五章 广西农业企业集团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
    5.1 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较少,农业企业集团融资面临困难
    5.2 企业集团精深加工水平较低,同质化引发市场竞争风险
    5.3 农业企业带动能力有限,企业集团行业分布不均
    5.4 农业人才培养滞后,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第六章 广西农业企业集团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
    6.1 注重集团内部能力协调发展,壮大农业企业集团实力
        6.1.1 推进农业产业集约化管理,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效益
        6.1.2 强调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产业化技术水平进步
        6.1.3 提升集团精深加工水平,布局农业产业化全产业链
        6.1.4 注重市场营销能力提高,打造农业产业化核心品牌
    6.2 夯实产业化组织基础,强化农业企业集团引领作用
        6.2.1 构建现代企业集团制度,坚持纵向一体化发展
        6.2.2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6.3 落实农业企业集团政策扶持,完善产业化外部保障
        6.3.1 创新金融产品和提升服务水平,减轻农业企业集团经营压力
        6.3.2 支持农业企业集团用地需求,落实农业产业化用地保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在香蕉生产中的应用调查 ——以广西捷佳润公司示范蕉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思路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地实证调研法
        2.2.3 抽样调查法
        2.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3 技术路线
    2.4 创新之处
第三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3.1 基本概念
        3.1.1 水肥一体化技术
        3.1.2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
    3.2 理论基础
        3.2.1 农业技术经济效益理论
        3.2.2 农户行为理论
        3.2.3 沟通理论
第四章 广西香蕉种植现状及其应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状况
    4.1 广西种植香蕉的优势
        4.1.1 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
        4.1.2 区位和交通优势显着
        4.1.3 香蕉种植规模化程度高
        4.1.4 具备诸多高科技企业与农业院校及人才
        4.1.5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4.1.6 制约香蕉种植的因素
    4.2 广西香蕉种植现状
        4.2.1 广西香蕉种植的概况
        4.2.2 广西香蕉的区域分布情况
    4.3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状况
    4.4 广西捷佳润公司的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组成、特点及其应用
        4.4.1 系统组成
        4.4.2 系统的特点
        4.4.3 系统的应用状况
        4.4.4 捷佳润公司的人力构成
第五章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经济后评价
    5.1 示范蕉园的种植规模与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应用概况
        5.1.1 示范蕉园种植情况
        5.1.2 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情况
        5.1.3 示范蕉园与传统蕉园的施肥灌溉情况
    5.2 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应用对香蕉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2.1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香蕉生长的影响
        5.2.2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香蕉果实的影响
    5.3 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应用的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
        5.3.1 设备投入成本及其分析
        5.3.2 示范蕉园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5.3.3 示范蕉园的肥料利用情况分析
        5.3.4 示范蕉园的人工成本情况分析
        5.3.5 示范蕉园的香蕉产值情况分析
        5.3.6 技术经济后评价
第六章 总结和建议
    6.1 总结
        6.1.1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香蕉中应用的有利因素
        6.1.2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香蕉中应用的存在的问题
    6.2 建议
        6.2.1 加大对设施农业的补贴
        6.2.2 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人才引进
        6.2.3 加强示范点管理,规范运行维护标准
        6.2.4 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加强水肥设备和技术的研发
        6.2.5 提高推广基础和改进推广方式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7)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现代农业
        2.1.2 特色农业
        2.1.3 现代农业示范区
        2.1.4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农业区位理论
        2.2.2 增长极理论(发展极理论)
        2.2.3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相关分析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3.3 分析方法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概况
    3.1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基础条件分析
    3.2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情况
        3.2.1 分布情况
        3.2.2 分类情况
    3.3 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3.3.1 强化政府的领导作用,合理规划特色产业发展布局
        3.3.2 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进一步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
        3.3.3 优化招商引资外部环境,拓宽示范区建设投融资渠道
    3.4 南宁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的主要成效
        3.4.1 农业组织化水平显着提高
        3.4.2 农业规模化生产持续扩大
        3.4.3 农业生产方式持续向好
        3.4.4 农民收入增长趋势稳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评价模型构建
    4.1 评价方法
    4.2 评价模型构建原则
        4.2.1 科学性
        4.2.2 系统性
        4.2.3 适用性
        4.2.4 独立性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评价指标选取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4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
        4.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4.4.2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4.4.3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4.4.4 计算结果量化及分析
    4.5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水平总体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三产融合深度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5.2 资金、人才紧缺,科技与创新能力较弱
    5.3 品牌意识有待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
    5.4 示范带动作用亟需提高,拓展区、辐射区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
    5.5 农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对策与建议
    6.1 加大三产融合深度,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6.1.1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
        6.1.2 拓展休闲农业功能
    6.2 整合资金、人才资源,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6.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6.2.2 强化人才支撑作用
        6.2.3 建立产学研基地
    6.3 提高品牌建设意识,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
        6.3.1 加大示范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
        6.3.2 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量
    6.4 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扩大辐射带动范围
        6.4.1 增强示范区发展动力
        6.4.2 扩大辐射带动范围
    6.5 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6.5.1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6.5.2 积极采用信息化生产设备
        6.5.3 引进和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6.6 合理优化产业扶持力度,推进特色产业协调发展
        6.6.1 要高度重视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6.6.2 融入地方特色提高产品竞争力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基于高分6号与哨兵遥感影像数据的山地香蕉林空间分布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以金平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遥感技术对作物分类方法的研究进展
        1.3.2 遥感监测作物种植面积的研究进展
        1.3.3 多源遥感影像对作物信息提取研究
        1.3.4 基于高分影像、Sentinel影像对作物信息提取研究
        1.3.5 高原山地特色农作物遥感识别研究进展
        1.3.6 目前应用遥感分类和识别还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1.6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香蕉林信息提取模型及理论基础
    2.1 香蕉林提取特征
    2.2 香蕉林信息提取模型
        2.2.1 基于单期影像的香蕉林提取
        2.2.2 基于云平台Google Earth Engine对山地香蕉林信息提取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数据准备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3.2.1 遥感影像
        3.2.2 地形数据
        3.2.3 其他数据
第四章 山地香蕉林信息提取方法试验
    4.1 基于GF-6影像的山地香蕉林识别与信息提取
        4.1.1 分类方法与技术路线
        4.1.2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4.1.3 多源数据的构建
        4.1.3.1 DEM高程因子数据
        4.1.3.2 纹理信息因子
        4.1.3.3 植被指数因子
        4.1.4 多尺度分割尺度的选择
        4.1.5 随机森林分类(RF)
        4.1.6 香蕉林信息的提取
        4.1.7 香蕉林分类效果精度验证
    4.2 基于Sentinel-2 影像的香蕉林信息提取
        4.2.1 基于SVM提取香蕉林信息
        4.2.2 基于CART的香蕉林信息提取
        4.2.3 基于随机森林的香蕉林信息提取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不同方法的香蕉林信息提取比较
        5.1.2 主要研究成果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水稻生产现状
        1.2.1 水稻生产概况
        1.2.2 水稻生产机械化概况
        1.2.3 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
    1.3 西双版纳州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现状
        1.3.1 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的地理气候条件
        1.3.2 西双版纳州傣族悠久的稻作文化
        1.3.3 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能力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现状及关于粮食生产情况分析
        3.1.1 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现状
        3.1.2 基层农技人员对粮食生产情况看法分析
    3.2 一般农户水稻生产现状分析
        3.2.1 一般农户现状
        3.2.2 一般农户的水稻生产现状
        3.2.3 一般农户的生产成本及社会化服务购买情况
    3.3 新型经营主体水稻生产现状分析
        3.3.1 新型经营主体现状
        3.3.2 新型经营主体水稻生产现状
        3.3.3 新型经营主体在水稻生产各环节中的成本投入情况
    3.4 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及其从事水稻生产现状对比分析
        3.4.1 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对比分析
        3.4.2 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从事水稻生产现状对比分析
        3.4.3 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从事水稻生产成本投入对比分析
    3.5 西双版纳州水稻种植的SWOT分析
        3.5.1 西双版纳水稻生产的优势分析
        3.5.1.1 自然资源的优势
        3.5.1.2 区位优势
        3.5.1.3 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农业合作优势
        3.5.1.4 具有一支专业的农技服务队伍
        3.5.1.5 生产主体由农户逐渐过渡到新型生产主体
        3.5.2 西双版纳州水稻劣势分析
        3.5.2.1 耕地面积减少
        3.5.2.2 种粮农户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低
        3.5.2.3 种植业结构调整
        3.5.2.4 水稻生产比较效益低下
        3.5.2.5 水稻生产主体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
        3.5.3 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的机遇分析
        3.5.3.1 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3.5.3.2 粮食生产政策支持
        3.5.3.3 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完善
        3.5.4 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威胁分析
        3.5.4.1 资源环境约束突出
        3.5.4.2 粮食供需平衡矛盾加剧
        3.5.4.3 鼠害、鸟害和野生动物糟蹋加剧
        3.5.5 SWOT分析矩阵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5 西双版纳州水稻生产发展建议
    5.1 深入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5.2 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
    5.3 提高水稻生产综合能力
    5.4 加强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5.5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附录
    附录1 西双版纳州一般农户水稻生产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2 西双版纳州新型经营主体水稻生产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3 西双版纳州基层农技人员水稻生产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以三江稻田鲤鱼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数据处理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地理标志的概念
    2.2 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概念辨析
    2.3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沿革
    2.4 地理标志保护模式
    2.5 我国当下的地理标志体系
    2.6 我国地理标志登记现状
3 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现状
    3.1 登记现状
        3.1.1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3.1.2 农产品地理标志
    3.2 发展现状
    3.3 广西地理标志发展的相关政策
4 三江稻田鲤鱼发展的现状
    4.1 广西三江县农业概况
    4.2 广西三江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概况
    4.3 三江县稻田鲤鱼的产业发展现状
        4.3.1 稻田养鱼概述
        4.3.2 三江县标准化种稻养鱼的推广情况
        4.3.3 稻田养鱼示范区建设情况
        4.3.4 三江稻田鲤鱼生产的主要技术模式
        4.3.5 产出情况
    4.4 广西三江县稻田养鱼效益分析
        4.4.1 经济效益
        4.4.2 生态效益
        4.4.3 社会效益
    4.5 三江县稻田鲤鱼的特点
        4.5.1 优良的产品品质
        4.5.2 创新的生产模式
        4.5.3 独特的文化背景
    4.6 三江县稻田鲤鱼生产情况调查
        4.6.1 数据来源
        4.6.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6.3 政府政策落实情况
        4.6.4 生产情况
        4.6.5 农户参与稻田养鱼的积极性及面临的困难
    4.7 消费者对三江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知及认可情况调查
        4.7.1 数据来源
        4.7.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7.3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购买倾向
        4.7.4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知情况
        4.7.5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可情况
    4.8 发展经验
        4.8.1 因地制宜的生态生产模式
        4.8.2 与地域文化和特色产业联动
    4.9 存在问题
        4.9.1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4.9.2 没有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4.9.3 缺少管理和指导人才
        4.9.4 地理标志未得到充分利用
5 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境况分析
    5.1 优势与潜力
        5.1.1 优越的地理区位
        5.1.2 丰富的农业资源
        5.1.3 多样独特的区域文化
    5.2 不足与挑战
        5.2.1 农业产业化难度大
        5.2.2 发展不均衡不充分
        5.2.3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5.2.4 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6 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6.1 加强产业融合与文化注入
    6.2 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6.3 加强市场监管
    6.4 注重发展模式的运用与创新
    6.5 转变宣传和营销理念
    6.6 注重纵深发展
    6.7 加强地理标志的发掘和培育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我国香蕉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南蕉园与县域尺度农田碳足迹研究[D]. 叶文伟.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2]广西香蕉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对策研究[J]. 凌荣娟,冯斗,李燕培,林佳琪,邓英毅,禤维言.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05)
  • [3]广西香蕉产业发展SWOT分析和发展对策[J]. 向赛男,王少群,迟志广,李宝深.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0(05)
  • [4]武鸣区农业结构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 王洁梅. 广西大学, 2020(07)
  • [5]广西农业企业集团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 程隆祥. 广西大学, 2020(07)
  • [6]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在香蕉生产中的应用调查 ——以广西捷佳润公司示范蕉园为例[D]. 倪福乐. 广西大学, 2020(07)
  • [7]南宁市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研究[D]. 陈吉聪. 广西大学, 2020(07)
  • [8]基于高分6号与哨兵遥感影像数据的山地香蕉林空间分布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以金平县为例[D]. 曹雅迪. 云南大学, 2020(08)
  • [9]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水稻生产现状及对策建议[D]. 程卯. 云南大学, 2020(08)
  • [10]广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以三江稻田鲤鱼为例[D]. 吴良勇. 广西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我国香蕉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