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南泥湾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一、南泥湾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边迎迎[1](2021)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陕西革命文化教育价值研究》文中指出

唐闻晓[2](2021)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语境下的自力更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和不断深入,改革开放语境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改革开放语境下,自力更生是与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的一对辩证统一关系,但在理论界、实践中,不乏有各执一端的异音,或过分强调对外开放,或片面强调自力更生。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改革开放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将自力更生置于改革开放语境中,对自力更生的理论支撑、历史逻辑与现实依据作出梳理,才能为在改革开放语境中如何继续坚持自力更生提供实践路径。文章共分为五章,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章,改革开放语境的形成与强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政策与实践的进程推动着改革开放观念深入人心,改革开放语境逐步形成并得以强化,呈现出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既注重整体谋划又强调重点突破以及既注重对外开放又强调自力更生的特征。第二章,改革开放语境下坚持自力更生的理论支撑。从自力更生中包含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出发,追本溯源,探求自力更生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中汲取的理论营养,从改革开放与自力更生辩证关系出发,回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经验,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中探寻理论指导。第三章,新时代坚持自力更生的历史逻辑。中华民族抵御自然灾害的历史史实与辉煌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的文化基因;梳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创新精神以及十八大以来伟大的奋斗精神之中,体现着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经济腾飞、科技突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等改革开放以来自力更生的主要成就彰显了新时代坚持自力更生的逻辑必然。第四章,新时代坚持自力更生的现实依据。新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坚持自力更生的现实需要,新时代的国际环境则揭示了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条件,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坚持自力更生才能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第五章,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走更高水平自力更生之路”就是需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最终要在“更高水平自力更生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中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吕仁浩[3](2021)在《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作为红色精神血脉,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国民党统治区重庆这个特定社会环境下,由中共南方局领导重庆人民在同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实践中孕育而出的时代产物,是灿烂的革命精神成果。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共同构成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展现出南方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优质红色资源,红岩精神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将红岩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丰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发挥红岩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更好地将红岩精神运用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在新时代接续传承与弘扬红岩精神,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本文由五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论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基本情况。第二部分红岩精神概述,通过阐述红岩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以及红岩精神科学内涵,为下文写作做好基础铺垫。第三部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该部分通过探究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所在,阐述运用红岩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为论文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第四部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分析,论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不同高校对当前红岩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展开调研,探究当前红岩精神教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剖析。第五部分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该部分以问题为导向,在基于实地调研和问卷数据基础之上,重点探究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从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使用载体、优化环境、构建机制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不断完善和优化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策略,更好地发挥红岩精神的铸魂育人作用。

张涛[4](2020)在《“南泥湾精神”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之一,"南泥湾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助推了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开展,深深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术界从形成过程和内涵、历史和现实意义、弘扬途径等方面对"南泥湾精神"进行了研究,今后学者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南泥湾精神"的研究,多方面研究"南泥湾精神"的现实意义,重点研究"南泥湾精神"与中国梦的关系,推进"南泥湾精神"研究成果的运用。

党欣[5](2020)在《延安时期中共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1]因为我们党一直以来奉行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所以对于运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党员的党性素来非常重视,其中最基础有效的办法还是要靠党员的自觉性来完成,堵住修养党性中的漏洞。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文献和中共党史,将自我完善同重塑政治生态相结合。只有具备优良的党性,才能够使党员干部真正克服人性的弱点和缺陷,使我们的党在迎接各种风险考验的同时战无不胜。延安时期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幼稚的政党迅速成长为政治统一、思想完备的无产阶级政党的辉煌。在这一时期,通过推进马列主义中的党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相互融合,我党关于执政党的建设规律有了进一步准确的认识,将党员党性的修养建设正式作为党建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发挥政党的组织优势进行党性教育,激励党员以自身发展和党的伟大事业为目标,提高修养能力,理论成果极其丰富,革命影响极其深远。因此,充分认识和总结延安时期党性修养的实践经验对于摆脱当前党性修养的困境,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全文以延安时期增强党性修养的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延安时期中国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理论逻辑,包括概念的界定与区分以及前人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延安时期增强党性修养的历史背景。第三部分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从理论、纪律、思想、作风四个维度切入,对延安时期加强党性修养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然后,总结了延安时期中共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为当下中国的奋斗指明了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第四部分,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延安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对当代的现实价值。从当前来看,我们中国梦的复兴道路仍处在国内外形势极其多变,社会体制结构充满复杂矛盾和未知变数的初始阶段,从而导致党内仍然存在种种问题,究其缘由,党性不纯是问题频出的核心根源。为了更好的保持党性,锻造党魂,我们党不断组织进行了多种党性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党性教育。由于延安时期党性塑造所取得的成效显着,如今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党性修养教育的刻不容缓,始终坚守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破除特权私利思想,严明党的纪律,将纯洁的党性作为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制胜法宝。

姚芳荣[6](2020)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于青年的思政教育工作愈来愈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中强调了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也对思政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做出了重要的讲话.重视和加强思政课教育,切实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思政教师在此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切实办好思政课,教师要肩负起和承担起为国育人的责任使命,通过讲好思政课,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来落实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因此,作为宣扬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关键课程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实施的主要依托力量.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提升以及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发展和进步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新疆高校部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较低程度缺失的现象,应该引得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本课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方法论的正确指导下,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等理论基础上,广泛阅读查找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以新疆高校344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调查对象,结合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展开调查研究.本课题紧紧围绕"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具体包含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整理归纳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论述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第二部分:对本文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界定和阐述,并论述提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实证研究部分,根据问卷和访谈调查,对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整体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第四部分: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整理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层次分析.第五部分:根据对实证调查得出的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深层次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

胡文清[7](2020)在《陕西红色精神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文中指出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和人民的高度文化自信,就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力量,大学生对待文化的态度,将会对我国未来文化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陕西红色精神是一系列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高度概括和凝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结合的产物,内涵十分丰富,对文化自信培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从陕西红色精神视角下研究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探讨依托陕西红色精神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陕西红色精神的视角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进行研究,主要从六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阐述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文章研究的方向及创新点;第二部分理论述要重点是对文化自信、红色精神等概念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着重对陕西红色精神和大学生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陕西红色精神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渊源,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具有重要价值,力图为依托陕西红色精神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依据;第四部分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从陕西红色精神视角下对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探寻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结合前面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依托陕西红色精神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增强文化认知,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价值观教育以增强情感认同,坚决抵制和反对不良社会思潮以增强文化自觉,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激活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展望。

方艾婷[8](2020)在《基于政治仪式的后互联网时代集体记忆传播 ——以2019年国庆阅兵为例》文中提出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在首都北京成功举行。作为2015年“军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首次国庆阅兵,2019国庆阅兵所承载的重大意义不言自明。在这一宏大的政治仪式由准备到开展的过程中,党和政府作为组织者不仅在仪式内容上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同时也整合媒体资源,以专业规范且清晰有序的媒介传播将这一景观展现给广大受众,唤起并激发了人们的集体记忆认同,实现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身份的认同、对共和国史记忆的唤醒、对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宣扬并树立了强大的国家形象。宏大的政治仪式以及对政治仪式的传播是构建和传播集体记忆的重要手段,而对政治仪式中的符号运用和对政治仪式内容的传播则是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本文认为正是通过对承载和表现特定集体记忆的符号所建构宏大的政治仪式和对契合后互联网时代受众特点的新媒体传播的有效利用,关乎共和国史的集体记忆方才借助2019国庆阅兵这一政治仪式得以传播、建构、强化和更新,最终成功实现了对受众集体记忆的唤醒,并为之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内涵,使国民对中华民族这一身份更加自豪,对解放军忠诚威武文明之师的形象更加认同,并同时强化了社会主义大国这一国家形象。本文将以仪式和集体记忆研究为核心,以集体记忆的传播为研究方向,以2019国庆阅兵仪式以及主流媒体的短视频平台内容为研究内容,对其所进行的集体记忆建构和传播手段以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并在后互联网时代个体和媒介的特征基础上对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播方法进行创新分析。

赵文涛[9](2019)在《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形势,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坚持以“零容忍”态度高压惩治腐败,并提出了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步走战略。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起到教育、引领和推动作用,是实现不想腐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北大荒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优秀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发源于黑龙江垦区,体现着北大荒人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丰富的廉政内涵。弘扬北大荒精神,深入挖掘其廉政内涵,必然能够为黑龙江垦区的廉政文化建设起到重要地推动作用。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研究北大荒精神的形成和主要内涵。本章对北大荒的基本情况、建设历程以及北大荒精神的形成进行了介绍,使人们对黑龙江垦区以及北大荒精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四个方面论述了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涵,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奋发向上、敢于担当、开拓进取、探索创新、甘于奉献、克己奉公、淡泊名利、胸怀大局、服从大局、维护大局等精神内涵,使人们深入了解北大荒精神,为进一步挖掘北大荒精神的廉政内涵做铺垫。第二章主要对我国廉政文化进行研究。本章对廉政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精神、制度、物质三个方面对我国廉政文化的内容和价值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主要研究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黑龙江垦区廉政精神文化建设、廉政制度文化建设、廉政物质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问题的成因,使人们全面了解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第四章主要研究以北大荒精神引领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本章论述了如何弘扬北大荒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推进作风建设、培养担当精神、加强纪律建设,从而加强廉政精神文化建设;论述了如何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廉政制度的整体设计、优化权力结构、完善制度体系,从而加强廉政制度文化建设;论述了如何深入挖掘北大荒精神文化资源来加强廉政物质文化建设。

耿直[10](2019)在《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文中指出陕西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陕西所形成的红色精神的总称。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作为时代新人的大学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的新生力量,所以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一项具有全局性的战略任务。红色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可以为培育过程提供价值导向与教育资源。并且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应成为红色基因的继承者和红色精神弘扬者。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将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论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概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与创新点等内容;第二部分论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陕西红色精神的相关理论基础,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历程与基本内涵,红色精神与陕西红色精神的历史演进和主要特征等;第三部分主要从陕西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联系、历史脉络与继承关系和陕西红色精神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作用等来阐明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第四部分是对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调查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等方法,明确当前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与出现的问题,同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成因。第五部分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策,从政府扶持与高校共建、媒体宣传与文化建设、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学术研究与教育教学等方面提出具体应对策略。最后为结语部分。

二、南泥湾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泥湾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2)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语境下的自力更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自力更生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的总体评价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主要不足
第一章 改革开放语境的形成与强化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实施与改革开放语境的形成
        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重大意义
        3.改革开放语境的形成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推进与改革开放语境的强化
        1.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
        2.改革开放语境的强化
第二章 改革开放语境下坚持自力更生的理论支撑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基本原理
        1.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
        2.列宁的相关论述
    第二节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改革开放与自力更生辩证关系的重要论述
        1.毛泽东的重要论述
        2.邓小平的重要论述
        3.江泽民的重要论述
        4.胡锦涛的重要论述
        5.习近平的重要论述
第三章 新时代坚持自力更生的历史逻辑
    第一节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1.中华民族凭借自力更生精神战胜了频繁不绝的重大灾害
        2.中华民族凭借自力更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第二节 自力更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力更生
        2.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力更生
        3.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自力更生
        4.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自力更生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自力更生的主要成就
        1.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成就巨大
        2.科技进步:以航天科技事业取得重大突破为例
        3.民生改善: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为例
第四章 新时代坚持自力更生的现实依据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基本路线
        2.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我国具有自力更生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巨大潜能
    第二节 新时代的国际环境
        1.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经济形势与国际秩序
        2.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第五章 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
    第一节 “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就是“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1.党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与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
        2.以掌握核心技术提升自力更生的能力
    第二节 走更高水平自力更生之路需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1.通过参加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为自力更生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通过建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效提升自力更生水平
        3.通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自力更生成果实现世界共享
    第三节 在“更高水平自力更生”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中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1.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2.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必须依托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 红岩精神概述
    第一节 红岩精神的产生
        一、红岩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红岩精神产生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红岩精神的内涵
        一、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
        二、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
        三、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
        四、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第二章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红岩精神的需要
        二、坚定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把准政治方向的需要
        三、培育大学生艰苦奋斗品质、倡导奉献精神的需要
    第二节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红岩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相一致
        二、红岩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相契合
第三章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有关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二、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部分学生对红岩精神学习主动性不强且兴趣不高
        二、部分高校对红岩精神教育资源重视不够且挖掘不足
        三、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及意识形态的渗透
        四、省外高校对红岩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
第四章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创新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运用理论教育法
        二、实施实践锻炼法
        三、开展自我教育法
    第二节 拓宽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一、推进红岩精神融入课堂载体
        二、推进红岩精神融入网络载体
        三、推进红岩精神融入活动载体
    第三节 优化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一、发挥政府主导力量,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三、重视家庭教育作用,构建浓郁的家庭环境
    第四节 健全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
        一、建立红岩精神教育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二、完善红岩精神教学规范运行的保障机制
        三、健全红岩精神资源开发利用的共享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
致谢
作者简介

(4)“南泥湾精神”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南泥湾精神”形成过程和内涵的研究
    (一)对“南泥湾精神”形成过程的研究
    (二)对“南泥湾精神”内涵的研究
二、对“南泥湾精神”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研究
    (一)对“南泥湾精神”历史意义的研究
    (二)对“南泥湾精神”现实意义的研究
        1. 弘扬“南泥湾精神”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 弘扬“南泥湾精神”能够助力脱贫攻坚。
        3. 弘扬“南泥湾精神”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
        4. 弘扬“南泥湾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5. 弘扬“南泥湾精神”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对弘扬“南泥湾精神”途径的研究
四、今后“南泥湾精神”研究的方向

(5)延安时期中共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本文拟创新之处
一、延安时期中共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理论逻辑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党性
        2、党性修养
    (二)延安时期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养理论
二、延安时期中共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历史背景
    (一)是革命形势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是解决“党性不纯”问题的根本途径
        1、党内思想路线的长期分歧
        2、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广泛存在
        3、党员干部的文化理论素质亟待提升
三、延安时期中共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实践探索及经验总结
    (一)延安时期中共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主要措施
        1、重视理论学习,提升理论修养
        2、强化组织纪律,加强纪律修养
        3、注重思想上建党,提高思想修养
        4、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作风修养
    (二)延安时期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经验
        1、将学习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实际相结合,是加强党性修养的理论基础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最终目标
        3、大兴读书之风,勤于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支撑
        4、完善党纪党规,恪守党的纪律是加强党性修养的制度保障
四、延安时期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当代价值
    (一)延安时期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理论价值
        1、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中国化进程
        2、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完善提供重要启迪
        3、为新时期构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奠定理论基础
    (二)延安时期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实践价值
        1、有助于贯彻“延安精神”,继续加强作风建设
        2、有助于明确整党整风制度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3、有助于增强思想理论修养,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及假设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调查设计与问卷编制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中遇到的困难
第一章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职业幸福感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
        (三)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二)目标理论
        (三)期望理论
    三、提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必要性
        (一)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二)提高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需要
        (三)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问卷样本基本情况
        (二)访谈样本基本情况
    二、调查问卷的相关分析
        (一)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性分析
        (二)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各影响因素分析
        (三)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比较性分析
    三、调查问卷的分析结论
        (一)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呈中等水平
        (二)职业压力是影响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职业认同感存在缺失
        (二)教师职业压力较大
        (三)教师职业倦怠感相对突出
        (四)教师职业成就感较低
        (五)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职业发展较难实现
    二、影响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的因素
        (二)影响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因素
第四章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建议
    一、教师自身加强职业认同,创造幸福条件
        (一)树立职业理想,增强自我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注重学科研究,积极参加培训和交流活动
        (三)加强专业发展,提升追求幸福的能力
    二、高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搭建教师通往幸福的平台
        (一)加强资金保障和支持,奠定教师幸福的基础
        (二)增加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减轻教师教学压力
        (三)以人为本,打造科学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三、加强社会支持,为教师职业幸福提供保障
        (一)营造尊重和支持思政课教师的社会氛围
        (二)增加思政课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经济收入
        (三)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7)陕西红色精神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创新点
2 陕西红色精神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理论述要
    2.1 陕西红色精神概述
        2.1.1 红色精神的概念
        2.1.2 陕西红色精神的主要内容
        2.1.3 陕西红色精神的文化内涵
    2.2 文化和文化自信概述
        2.2.1 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概念
        2.2.2 文化自信的提出
        2.2.3 文化自信的渊源
    2.3 陕西红色精神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理论基础
        2.3.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3.2 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
        2.3.3 习近平关于红色精神的重要论述
        2.3.4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3 陕西红色精神和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相关性分析
    3.1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
        3.1.1 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心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认知基础
        3.1.2 理性对待外来文化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准则
        3.1.3 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目标归宿
    3.2 陕西红色精神和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在关系
        3.2.1 陕西红色精神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渊源
        3.2.2 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陕西红色精神传承的思想根基
    3.3 陕西红色精神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价值
        3.3.1 陕西红色精神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3.3.2 陕西红色精神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3.3.3 陕西红色精神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4 陕西红色精神传承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调查及分析
    4.1 陕西红色精神传承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调查
        4.1.1 调查目的与方法
        4.1.2 调查内容与对象
        4.1.3 调查统计与分析
    4.2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积极表现
        4.2.1 大学生总体上对文化自信的认知情况较好
        4.2.2 大部分大学生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3 大学生普遍对依托陕西红色精神培育文化自信持肯定态度
        4.2.4 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参加文化活动
    4.3 陕西红色精神传承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主要表现
        4.3.1 部分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知还不全面
        4.3.2 部分大学生对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持认同态度
        4.3.3 部分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
        4.3.4 部分大学生参与文化活动的自觉性相对较弱
    4.4 陕西红色精神传承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原因分析
        4.4.1 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
        4.4.2 学校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重视不够
        4.4.3 家庭文化氛围和文化教育的缺失
        4.4.4 当代大学生自身因素
5 依托陕西红色精神传承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5.1 全方位宣扬陕西红色精神,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文化认知
        5.1.1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5.1.2 活跃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5.1.3 树立红色家风
        5.1.4 构建红色网络环境
    5.2 深入挖掘陕西红色精神文化内涵,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大学生情感认同
        5.2.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大学生政治信仰
        5.2.2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振奋大学生民族精神
        5.2.3 注重价值观教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3 积极传承陕西红色精神,抵制不良社会思潮,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
        5.3.1 尊重革命历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5.3.2 明辨是非对错,抵制“普世价值”思潮
        5.3.3 坚定理想信念,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
    5.4 大力弘扬陕西红色精神,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激发大学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5.4.1 成立红色大学生社团,搭建文化创新创造平台
        5.4.2 开展红色路线社会实践,累积文化创新创造素材
        5.4.3 组织红色主题文化活动,丰富文化创新创造形式
        5.4.4 鼓励红色文化品牌创业,提升文化创新创造价值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陕西红色精神传承下大学生文化自信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8)基于政治仪式的后互联网时代集体记忆传播 ——以2019年国庆阅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研究问题以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问题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关键概念界定以及文献综述
    1.1 对仪式的研究
    1.2 对集体记忆的研究
    1.3 对集体记忆代际传递的研究
    1.4 集体记忆理论的研究运用
        1.4.1 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的研究
        1.4.2 媒介与集体记忆的研究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仪式中的集体记忆:2019国庆阅兵的政治仪式解读
    2.1 唤起集体记忆的仪式时间:祖国的生日——国庆日
    2.2 唤起集体记忆的仪式空间:由“君权天授”到“人民主权”
    2.3 唤起集体记忆的仪式器物:旗帜、武器装备、人员
        2.3.1 旗帜
        2.3.2 武器
        2.3.3 人员
    2.4 唤起集体记忆的权力符号:措辞和音乐
        2.4.1 国家领导人的致辞
        2.4.2 政治仪式中的音乐
第三章 政治仪式的传播:后互联网时代新媒介传播下的阅兵集体记忆扩散
    3.1 媒介演进的嬗变以及与记忆传播的关系
    3.2 国庆阅兵传播视角下的媒介发展及其特点
        3.2.1 我国历次国庆阅兵媒介传播概况
        3.2.2 后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平台发展现状
        3.2.3 后互联网时代下的2019国庆阅兵传播:短视频传播
第四章 后互联网时代集体记忆传播分析
    4.1 从庙堂到民间:解释权下沉的集体记忆
    4.2 后互联网时代集体记忆建构的特征
    4.3 后互联网时代下的传播困境
    4.4 风物长宜放眼量:后互联网时代主流话语的应对之策
        4.4.1 官方媒体积极介入,探索建立多元协商制度
        4.4.2 建立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新场域
        4.4.3 集体记忆建构内容上关注个体视角下的生活政治
        4.4.4 对集体记忆建构的主流价值观对价值理性的回归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北大荒精神的形成及其主要内涵
    第一节 北大荒的发展历程及北大荒精神的形成
        一、北大荒的发展历程
        二、北大荒精神的形成
    第二节 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涵
        一、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勇于开拓的精神
        三、顾全大局的精神
        四、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二章 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第一节 廉政文化的概念界定
        一、廉政的含义
        二、廉政文化的含义
    第二节 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廉政精神文化
        二、廉政制度文化
        三、廉政物质文化
    第三节 我国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我国当代廉政文化的特征
        二、我国当代廉政文化的作用
第三章 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
    第一节 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不断增强廉政精神文化影响
        二、不断提升廉政制度文化保障
        三、不断夯实廉政物质文化基础
    第二节 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廉政精神文化的思想影响不足
        二、廉政制度文化的监督制约不够
        三、廉政物质文化的直接影响不强
    第三节 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北大荒精神弱化
        二、体制机制存弊端
        三、文化影响力不足
第四章 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精神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坚定理想信念
        二、强化作风建设
        三、培养责任意识
        四、增强纪律规范
    第二节 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制度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廉政制度的整体设计
        二、加强权力结构的调整优化
        三、加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制度保证
    第三节 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物质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深入挖掘北大荒精神文化资源
        二、突出廉政主题创新宣传载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致谢

(10)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与创新
        1.4.1 主要工作
        1.4.2 创新点
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陕西红色精神的理论基础
    2.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相关概述
        2.1.1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2.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历程
        2.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2.1.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概念
    2.2 红色精神的基本内容
        2.2.1 红色精神的形成过程
        2.2.2 红色精神的科学内涵
    2.3 陕西红色精神的相关论述
        2.3.1 陕西红色精神的历史演进
        2.3.2 陕西红色精神的主要内容
        2.3.3 陕西红色精神的重要特征
3 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
    3.1 陕西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3.1.1 陕西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耦合
        3.1.2 陕西红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过程相承接
        3.1.3 弘扬陕西红色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相一致
    3.2 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作用
        3.2.1 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3.2.2 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3.2.3 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多样的教育形式
4 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调查研究
    4.1 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调查
        4.1.1 问卷调查目的与意义
        4.1.2 问卷调查样本分布
        4.1.3 问卷调查的基本概况与总结
    4.2 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存问题
        4.2.1 大学生对陕西红色精神的兴趣不高、了解程度较低
        4.2.2 陕西红色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旋律不够突出
        4.2.3 新媒体对陕西红色精神宣传力度不够
        4.2.4 陕西红色资源的综合运用有待完善
        4.2.5 外来文化对陕西红色精神传播的影响
    4.3 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经济市场化下大学生价值观趋向功利化
        4.3.2 文化多元化下高校文化建设主旋律不够突出
        4.3.3 传媒娱乐化下红色网络媒体宣传乏力
        4.3.4 形式单一化下陕西红色资源开发缺乏创新性
        4.3.5 世界全球化下西方价值观影响大学生对红色精神的认同
5 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策
    5.1 高校应注重陕西红色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5.1.1 红色精神融入党、团活动
        5.1.2 红色精神纳入社团文化建设
        5.1.3 引导校园红色文化环境建设
    5.2 推动陕西红色精神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
        5.2.1 打造红色网站
        5.2.2 创办红色自媒体
    5.3 政府扶持与高校共建相结合挖掘陕西红色资源
        5.3.1 政府扶持老区开发红色资源
        5.3.2 高校与老区共建红色教育基地
    5.4 将陕西红色精神理论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5.4.1 引导大学生进入基层实习
        5.4.2 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
        5.4.3 组织红色精神宣传队
    5.5 利用陕西红色精神的研究成果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对接
        5.5.1 加强红色精神学术研究
        5.5.2 红色精神注入思政课堂
        5.5.3 打造红色精品课程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四、南泥湾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陕西革命文化教育价值研究[D]. 边迎迎. 西安工业大学, 2021
  • [2]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语境下的自力更生研究[D]. 唐闻晓.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3]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优化研究[D]. 吕仁浩.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4]“南泥湾精神”研究述评[J]. 张涛.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03)
  • [5]延安时期中共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经验研究[D]. 党欣.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6]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 姚芳荣.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陕西红色精神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 胡文清.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5)
  • [8]基于政治仪式的后互联网时代集体记忆传播 ——以2019年国庆阅兵为例[D]. 方艾婷. 兰州大学, 2020(01)
  • [9]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 赵文涛. 齐齐哈尔大学, 2019(02)
  • [10]陕西红色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 耿直. 西安工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南泥湾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