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板栗苗新技术

日本板栗苗新技术

一、日本栗育苗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吴刘帅[1](2020)在《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基地景观规划研究 ——以泾县马头祥为例》文中提出自然教育是一种以自然为师的体验型教育形式,是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有效途径,是确立人与自然正确关系的根本性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由于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教育资源,是生态系统最完整的户外自然教室,是实施自然教育、生态旅游最为理想的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内自然教育行业的兴起与繁荣,自然教育基地作为开展自然教育的载体平台,如何将儿童自然教育基地与乡村景观规划相融合,打造适宜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自然空间,重构儿童与自然之间的连接,有效解决儿童的“自然缺失症”现象,是目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1、论文采用文献阅读、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实例论证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首先,论文开篇以自然教育为切入点,系统地梳理了自然教育的概念源泉、发展历史与现状以及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研究,研究发现自然教育理念在国外的发展较为成熟,而我国关于自然教育的研究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系统而完备的自然教育理论体系。2、文中归纳总结了乡村中的自然教育资源的类型、特点和开展自然教育的优势分析,通过对4个国内外在乡村中开展的儿童自然教育活动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并将自然教育活动划分为6种类型。研究发现,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场地在景观规划设计层面需满足以下要求:有可直接感知的自然元素、丰富的自然教育资源、营造趣味性的自然场地、满足儿童活动安全和尺度要求。为下文的乡村儿童自然教育基地的景观规划设计和课程活动策划提供基础理论依据。3、选取上海市前小桔创意农场、台湾溪头自然教育园区、台湾关渡自然公园等3个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研究,分别对其利用农田、森林、湿地等自然教育资源的景观设计手法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其特色之处,提炼出景观特色、课程设计、自然教育活动等规划设计策略。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基地的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活动策划、自然教育解说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理论体系。4、基于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基地景观规划研究策略,并结合泾县马头祥的自然教育资源状况,对泾县马头祥儿童自然教育基地规划设计进行了实践探索,形成了“一轴一环一湖”的总体规划布局,并结合九个功能分区详述具体的规划设计策略,针对性设计了涵盖6种类型多种特色自然教育课程活动,并对交通、水系、植物以及基础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了专项设计。通过具体的实践来论证理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为我国同类型的儿童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帮助。

高潇潇[2](2020)在《壳斗目栗属植物比较叶绿体基因组与系统发育研究》文中指出栗属(Castanea Mill)是隶属于壳斗目壳斗科(Fagaceae)的重要经济树种。中国栗属物种因其良好的抗病特征在世界栗属植物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对栗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和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对栗属植物和壳斗科植物的叶绿体序列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有助于增进栗属植物起源进化、系统分类及基因组学多样性等方面研究,并为更深入了解认识和利用壳斗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是研究物种进化和重建被子植物系统关系的传统方法之一,而在此类分析中的频繁使用叶绿体基因组是基于其单亲遗传的简单保守结构:通过母系的单亲遗传。在本研究中利用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中国特有的栗属植物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茅栗(C.seguinii)、锥栗(C.henryi)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组装与注释。同时对前期NCBI Gen Bank数据库已公布的栗属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下载。利用现今快速发展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选序列进行基因组特征、遗传变异、分子标记开发、系统发育关系及选择基因位点等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将对世界栗属植物以及壳斗目的叶绿体基因组提供更多有价值基础数据和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栗属植物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分析结合本研究组装的5条序列栗属植物与下载得到的3条栗属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包括美洲榛果栗(C.pumila)四个栗属物种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栗属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长度大小范围从160,805bp(C.mollissima2)到161,010bp(C.seguinii2)。基因组注释结果显示:所有栗属植物个体的叶绿体基因组注释均有130个功能基因,其中包括37个t RNA的基因(IR区域中有7个基因)和8个r RNA的基因(均位于IR区域中),单拷贝基因数量为116个。其中,板栗两个个体中发现了假基因ndh D,在C.henryi1中发现了假基因ndh K。除了美国榛果栗(C.pumila)中ycf1的为编码基因,在其它栗属序列中ycf1基因均为假基因。重复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栗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包含的简单重复序列(SSR)数量范围从108个到120个,平均为每条基因组序列116个简单重复序列。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获得的简单重复序列进行统计比较分析,设计了17对栗属叶绿体SSR引物,将用后续栗属植物群体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栗属植物共统计得到的散在重复序列共335次重复;串联重复整体数量较少,共有73次的重复统计。以中国板栗为参考栗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比较分析显示:栗属在IR/SC边界无明显差异。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与插入缺失位点(Indel)等多态性位点统计表明:SC区的变异明显多于IR区的变异,且非编码区变异率明显高于编码区的变异率。编码区变异较大的基因分别为psbl、acc D、pet G、pet D、rpl2、ycf1、ndh A。非编码区变异较大的区域有25个区域。基因mat K,ndh D和rpo C2在进化过程中受到较强的正选择压力。滑动窗口得出三个编码区rpo B、rpl2、acc D和两个非编码区为trn K-UUU-rps16、pet A-psb J序列作为DNA候选条形码。以上序列片段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提出栗属植物可使用基因mat K,ndh D和rpo C2、acc D、pet D、ndh A、rpo B、acc D、pet A-psb J等序列片段作为DNA条形码。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中国栗属植物和美洲栗分别聚成一支。2)壳斗目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分析对本研究前期已发表壳斗目物种共32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记录下载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统计与变异分析,有助于对壳斗目与栗属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关系的了解。研究结果发现:壳斗目各科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在序列基因数量、基因种类、基因顺序、各分区GC含量等方面都表现出相似性与差异性。壳斗目植物全基因组大小范围是从水青冈属(Fagus)的米心水青冈(F.engleriana)长158,346bp到栎属(Quercus)中的太鲁阁栎(Q.tarokoensis)长161,355bp达到最大值。共线性分析显示:在IR区发现重排现象,LSC区则与SSC区基本没有发生倒置重排,较为保守。五个数据集全基因组序列、编码区序列、反向重复区序列、长单拷贝区序列、短单拷贝区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壳斗科物种聚为一个大枝,而其他三科(胡桃科、杨梅科、桦木科)聚为一大枝,而杨梅科物种和胡桃科物种此时又聚为一枝,说明其遗传关系更近。

庞倩倩[3](2020)在《欧李(Prunus humilis)复选优系的生物学特性调查及高接桃砧表现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首先从前期初选的42个优系中复选出了8个优系,并对其生长结果习性展开调查。其次,为了研究欧李实生优系高接桃砧后的表现,对42个优系进行了高接,调查了高接成活率、新梢发育规律等。同时以4组高接桃砧和实生欧李优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欧李高接提供重要数据,也为筛选欧李适合鲜食的品种和利用品种发展的栽培管理模式研究奠定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初选的42个优系的综合评价,最终复选出了8个优良株系,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实生优系从3月5日进入萌芽期,4月初进入初花期,花期持续时间在10 d左右。落叶期在10月11日到10月16日,果实发育期为104 d-116 d。试验结果表明欧李实生优系的新梢生长规律与果实发育规律均有两次生长高峰期,呈双“S”型。枝条长势最好的是太行17号,为33.5 cm,叶片长势最好的为太行34号。果个最大的是太行17号,为7.5 g,可溶性固性物含量最高的是太行34号,达到13.8%。(2)优系高接桃砧后,统计结果表明其高接成活率最高的是太行25号(90.5%),最低的是太行33号(5.26%)。这个试验结果提示我们不同来源的欧李优系与毛桃砧木的亲和能力不同。优系高接后,新梢生长规律呈双“S”型,枝条长势最好的的是太行32号,为62 cm,成芽数量也最多,而叶片较大的是太行3号。(3)选取欧李优系太行21号、34号、36号和42号,对实生优系和高接优系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欧李实生优系与高接优系新梢的两次生长高峰期一致,枝条与叶片均差异不大,稍有不同的是太行34号高接优系的叶色较深为深绿色,其余为绿色,证明了欧李高接的可行性。综上所述,期望为今后筛选欧李新品种及栽培管理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顾光仕[4](2020)在《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的变异分析及遗传作图群体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锥栗(Castanea henryi)是我国特有的木本粮食树种。福建省建瓯市锥栗栽培历史悠久,通过不断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已形成了一批表型优良的农家品种。栗疫病的发生严重影响锥栗农家品种的产量和品质,选育高抗新品种是防治栗疫病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建瓯市主栽的17个锥栗农家品种为材料,建立锥栗疫病抗性的检测方法,进行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及重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分析,开展锥栗农家品种的人工杂交,研究锥栗杂交后代栗疫病抗性及苗期表型性状的变异,建立锥栗疫病抗性遗传作图群体。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锥栗疫病抗性的遗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联合利用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的方法选育抗病品种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来自建瓯市水源乡锥栗农家品种的染病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形态学观察和DNA序列测定,可确定该病原菌就是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通过对锥栗农家品种“处暑红”和“油榛”离体枝条的栗疫病抗性检测,确定适合评价栗疫病抗性的时间为接种后的第21d。2.对锥栗农家品种的栗疫病抗性及重要经济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17个农家品种的栗疫病染病指数为23.55~59.00,其中栗疫病抗性最高的是小尖嘴,最易感病的是处暑红,将供试农家品种的抗病类型分为4类;2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7.78%~49.65%之间,平均变异系数为21.79%,其中可溶性蛋白的变异系数最小,果实重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农家品种间的叶脉数存在显着差异(P≤0.05),栗疫病染病率和其他17个性状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对24个表型性状进行标准化排序,处暑红、乌榛和黄榛排前3位。聚类分析可将17个农家品种聚为4大类。3.利用5个农家品种进行了双列杂交,共获得15个杂交组合的果实,杂交果实性状间均存在一定的变异,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9.25%~35.87%之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8.19%,果苞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坚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4.对锥栗农家品种杂交后代的栗疫病抗性及苗期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27个家系的栗疫病染病指数从20到45不等,平均染病指数为30.77;其中疫病抗性最高的是JO4×JO1和JO6×JO12它们的染病指数均为20,最易感病的家系是JO12×JO6,染病指数为45。各性状变异系数在15.18~29.41%之间,平均变异系数为21.08%。家系间栗疫病染病率、苗高、叶片长、叶片长宽比、叶柄长和叶面积均存在极显着差异(P≤0.01)。对27个家系群体进行了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的选择。5.对4个较大的F1家系的栗疫病抗性及苗期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家系JO6×JO12的栗疫病染病率变异系数(19.43%)和苗期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25.54%)较大。结合亲本的分子标记遗传距离,确定JO6×JO12家系可以作为构建锥栗遗传连锁图谱的作图群体。

张亦弛[5](2019)在《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实生苗和嫁接幼树的矮化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板栗1-Oa幼苗、1-2a实生苗和2(2)-4a幼树为试验材料,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研究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枝条生长、叶片生长及生理、叶片解剖结构等影响,探明对板栗实生苗和幼树的矮化效应及作用效果,筛选出适宜的调控浓度。以期为植物生长延缓剂在板栗育苗和栽培中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多效唑和矮壮素均能显着降低板栗1-Oa幼苗苗高,促进幼苗地径增粗,增加一级侧根数,降低幼苗的高径比、茎根比,喷施90mg/L多效唑或90mg/L矮壮素效果最好;多效唑和矮壮素各浓度处理均能显着降低幼苗单叶面积,且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少。(2)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均能显着降低1-2a板栗实生苗枝条长度,增加枝条直径,对于标准枝30mg/L烯效唑效果最好,处理后90d较对照减少24.13cm,直径增加26.45%,100mg/L多效唑对营养枝促壮效果最好,较对照增加36.63%。(3)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均能促进2(2)-4a板栗幼树结果母枝、结果枝径生长,抑制结果母枝、结果枝高生长,但延缓剂浓度和喷施的次数对枝条的促壮和抑制效果不一致。喷施2次100mg/L矮壮素时,结果母枝的粗度最高,达到21.37mm,较对照增加38.68%(4)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能提高板栗叶片栅海比及叶片厚度,其中对1-Oa和1-2a实生苗而言,增加效果最为显着的是50mg/L多效唑处理,而对2(2)-4a幼树叶片栅海比增加效果最好是是喷施1次100mg/L矮壮素;60mg/L烯效唑和50mg/L矮壮素处理分别对实生苗叶片上下角质层增厚效果最好,而对幼树而言,增厚效果最为显着的处理分别为喷施2次90mg/L和喷施1次60mg/L的烯效唑处理。(5)喷施延缓剂有利于板栗叶片碳、氮、磷、钾元素供给。多效唑处理后板栗叶片碳、氮、磷、钾元素明显升高,30 mg/L烯效唑处理对氮元素积累效果最好;300mg/L多效唑处理对幼树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增加效果最为显着,而200mg/L矮壮素处理对实生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增加效果最好。

亓军红[6](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李颖林[7](2019)在《锥栗野生和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文中提出锥栗(Castanea henryi(Skam)Rehd.et Wils.)属壳斗科栗属植物,是我国南方着名的果材兼用树种。锥栗的栽培历史悠久,形成了一批主栽农家品种,而野生锥栗群体中保存着大量的遗传资源。要有效地开展良种选育,首先必须了解其遗传多样性状况。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锥栗基因组和转录组SSR标记,应用开发的SSR分子标记研究锥栗野生和栽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对于锥栗基因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SSR富集文库进行测序,在高质量的2,051,475条序列中,总共搜索到2,117,345个SSR,以复合形式存在的SSR数量为640,155个。锥栗GC含量为35.8%,二核苷酸为重复单元的SSR含量最多,占总数的73.22%,之后依次为三核苷酸(12.61%)、单核苷酸(12.56%)、四核苷酸(1.33%)。单碱基重复、二碱基重复和三碱基重复优势重复单元分别为:A/T、AC/GT、AAG/CTT。以8个农家品种为材料,筛选出10对稳定性好、多态性较高的基因组SSR引物组合。2、以锥栗优良品种“建瓯1号”为材料,对其根、茎、叶、雌花、雄花、果实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得到Unigene176,928条,NR数据库注释了45,036条Unigene(44.23%),获得的信息最多,KEGG数据库获得的信息最少,仅有6695条Unigene得到注释,在所有数据库中均被注释到的Unigene有5422条,仅占3.06%。通过SSR搜索到35,972对引物,分布频率为20.33%。其中单碱基重复21,762个,占60.50%,之后依次为二核苷酸(24.83%)、三核苷酸(13.69%)、四核苷酸(0.86%)。以8个农家品种为材料,筛选出6对稳定性好、多态性较高的转录组SSR引物组合。3、利用开发的基因组SSR和转录组SSR对锥栗野生和栽培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0对基因组SSR主要分布在107-370bp之间,6对转录组SSR主要分布在100-328bp之间。基因组SSR和转录组SSR联合分析的结果表明:群体观测等位基因数为2.375-5.875,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749-3.843,Shannon信息指数为0.607-1.433,期望杂合度为0.384-0.710;群体基因多样性(Ht)为0.742,群体内基因多样性(Hs)为0.596,基因分化系数(Fst)为0.196,基因流Nm为0.039;基于遗传距离对群体进行聚类分析,将12群体分为4大类,第I类包括:福建省建瓯市“油榛”栽培群体(JY)和福建省建瓯市“铁锥”栽培群体(JT);第II类包括:福建省建瓯市“处暑红”栽培群体(JC);第III类包括:浙江省丽水市群体(LS)和江西省九江市群体(JJ);第Ⅳ类包括:贵州省贵阳市群体(GY)、贵州省黎平县群体(LP)、湖南省群体(HN)、福建省建瓯市农家品种群体(JS)、福建省泰宁县农家品种群体(TNKS)、福建省泰宁县群体(TN)、四川省洪雅县群体(HY)。

周绪平,王云尊[8](2015)在《日本栗优良品系珠峰和金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2006年开始,对引入山东省日照市的日本栗群体开展了选优工作,于2013年选育出了珠峰和金冠2个优良品系,与日本高产品种筑波相比,成熟期8月末和9月上旬,早于筑波,平均单粒重18.4g和22.4g,与筑波的19.6g差别不大,每苞含2.6粒和2.4粒,与筑波的2.4粒相仿,666.7m2产量分别为751.5kg和927.3kg,是筑波371.7kg的2倍和2.5倍,栗实整齐度高于筑波,抗栗苞蚜的能力强于筑波,适应性强,耐瘠薄和粗放管理,同筑波均适宜加工制罐。

张承瑶[9](2014)在《龙眼、荔枝嫁接更新品种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果树多为多年生植物,其更新品种比较多的方式是通过嫁接。目前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嫁接换种至少需要3-4年才有产量,影响果农嫁接更新品种的积极性。针对龙眼、荔枝嫁接换种存在的问题,探索龙眼、荔枝嫁接成活率高,嫁接后新品种产量高、树势恢复快的嫁接新模式,并得出龙眼、荔枝换种后提早结果丰产的嫁接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高接在小枝上的处理(T2)的单株平均成活接穗数显着高于重回缩后立即切接的处理(T1)和嫁接在重回缩后新长枝梢上的处理(T3),T2和T3的成活率显着高于T1, T2、T3、T1的单株平均成活接穗数分别为:45个、8个、3个,成活率分别为:63.10%、72.73%、27.27%。砧木接口越粗,接穗越难成活。经过重回缩后T1的接穗徒长,且接穗少,结果母枝少,来年未能进行花芽分化开花结果;T3翌年亦未能结果,且恢复树势需要3年左右时间;龙眼高接在小枝上的T2,树高和冠径基本维持不变,嫁接接穗数多,第一年嫁接,第二年坐果并有产量,按每亩地45株龙眼树计算,亩产达362.25kg。说明嫁接在小枝上的模式可达到提早结果丰收的目的。2、重回缩后立即切接和嫁接在重回缩后新长枝梢上的龙眼叶片全氮和全钾含量偏高,全氮含量低,嫁接一年后两个处理的根系没有高接在小枝上的处理多和广。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渐少,T1、T2、T3在土层深度0-20cm距离树主干50cm时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2.44g/kg、13.01g/kg、12.26g/kg,说明高接在小枝上的处理叶片多,落叶较多,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3、嫁接在重回缩后新长枝梢上的处理(t1)的叶面积和SPAD含量较高,枝条易徒长。t1和t2的嫁接成活率分别为:97.92%、94.34%,t2的腹接成活率为100%。嫁接后的树高分别为:118.7cm、218.3cm,冠径分别为:135.3cm、261.4cm。腹接后,荔枝旧品种继续开花坐果,嫁接后第二年能有产量。4、嫁接在重回缩后新长枝梢上的处理(TA)未能结果;不作郁闭树修剪和嫁接的对照(TC)亩产180kg;郁闭树改造后外围坐果内膛切接的处理(TB)亩产为1200kg。荔枝采收后将圆头形树冠修剪为开心形树冠,内膛嫁接外围结果的模式可实现荔枝当年嫁接当年结果,换种不影响产量,应予以推广。

徐龙军[10](2014)在《农业保险对农户兼业决策的影响研究 ——以烟草保险为例》文中指出农户通过将劳动力等原本用于农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非农生产部门,从而提高收入水平的行为,亦即兼业,是我国农村地区的重要经济现象。近年来,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和推广是绿箱政策所允许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户兼业的制度环境,因而会影响到农户的兼业行为。本文在国内外文献梳理与综述的基础上,首次构建农业保险对农户兼业决策影响的理论模型,阐明农业保险对农户兼业决策的影响机理:农业保险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资源配置效用水平,而在非农生产预期效用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两部门资源配置的等效用原理,农户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不得不打破保险引入前的资源配置均衡,增加资源在农业部门的配置水平,降低非农部门的配置水平,亦即农业保险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效用水平影响农户兼业决策过程。在上述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研究常用的MOTAD(总绝对偏差最小化)模型,结合实际构建实证模型,并以烟草保险为例,模拟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户兼业决策的影响。首先,对实地调研的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和临沂市沂水县烟农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烟农迫切需要烟草保险以分散种植风险,但烟草保险的推广却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保费支付水平过低以及保险公司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提供了现实基础;然后,基于上述数据,利用上述MOTAD模型模拟无保险条件下农户兼业决策均衡时的风险水平、收益水平、资源配置等互动关系,以及在不同险种情景下农户兼业决策均衡时的风险水平、收益水平、资源配置等互动关系,然后对保险前后以及不同险种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为:(1)风险条件下,农户在农业上的资源投入会比年景好投入少,比年景坏投入多,而在非农部门的资源投入会比好年景多,比坏年景好。(2)从单个农户层面来看,农业保险促使更多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加速大户的形成;从整个农业层面上,农业保险将会成为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推力之一,并加速农户的分化,形成新的农民群落。(3)不同保险品种对农户兼业影响不同,一般来说,费率更低,保障水平更高的农业保险对农户资源配置影响更大。(4)不同地区的农户因为种植习惯、风险来源、风险管理经验、成本、产量、价格等的差异,对于同样的保险设计反应不同。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政府、保险公司(农业企业)、烟草公司、农户等四个层面提出有关农业保险发展以及优化农户资源配置方面的建议。在政府层面,应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发展、加快土地流转以及带动科研结构、保险公司等建立数据开放平台、开创政府+烟草公司+农户的保费支付模式;在保险公司层面,设计出更多、更合理的险种满足市场需求、设立烟草种植风险基金;在烟草公司层面,继续发挥领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农户层面,应积极参与农业合作组织,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风险水平,充分利用现代风险管理手段。

二、日本栗育苗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栗育苗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基地景观规划研究 ——以泾县马头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儿童自然缺失现象日益严重
        1.1.2 自然教育的兴起
        1.1.3 宏观政策的支持与考量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自然教育及其相关概念
        2.1.2 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基地的概念
    2.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2.1 大自然教育理论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3 儿童设计学理论
        2.2.4 景观感知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2.3.1 自然教育国外研究现状
        2.3.2 自然教育国内研究现状
        2.3.3 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乡村中的自然教育资源特征与活动案例分析
    3.1 乡村中的自然教育资源类型
    3.2 乡村中的自然教育资源特点
        3.2.1 地域性
        3.2.2 季节性
        3.2.3 自发性
        3.2.4 可持续性
    3.3 乡村中的自然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原则
        3.3.1 生态性开发原则
        3.3.2 特色性开发原则
        3.3.3 文化性开发原则
    3.4 在乡村中开展自然教育的优势分析
        3.4.1 乡村自然资源的独特性
        3.4.2 乡村景观类型的丰富性
    3.5 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活动典型案例分析
        3.5.1 案例介绍
        3.5.2 儿童自然教育活动的特征分析
        3.5.3 儿童自然教育活动的教育内容
        3.5.4 活动场地的设计要求
    3.6 本章小结
4 自然教育实践案例研究
    4.1 上海市前小桔创意农场
        4.1.1 项目概况
        4.1.2 项目规划设计
        4.1.3 小结
    4.2 台湾溪头自然教育园区
        4.2.1 项目概况
        4.2.2 设计特色
        4.2.3 小结
    4.3 台湾关渡自然公园
        4.3.1 项目概况
        4.3.2 自然教育场地与设施
        4.3.3 自然教育活动
        4.3.4 运营管理
        4.3.5 小结
    4.4 本章小结
5 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基地景观规划研究
    5.1 规划策略
        5.1.1 规划设计原则
        5.1.2 项目选址与定位
        5.1.3 布局模式
        5.1.4 景观要素设计
    5.2 自然教育课程活动设计
        5.2.1 以对象制定活动
        5.2.2 以条件制定活动
    5.3 自然教育解说系统设计
        5.3.1 自然教育解说的形式
        5.3.2 自然教育解说的内容
        5.3.3 自然教育解说的设施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实践案例——以泾县马头祥儿童自然教育基地为例
    6.1 项目概况
        6.1.1 项目背景
        6.1.2 上位规划解读
        6.1.3 区位分析
        6.1.4 自然条件
        6.1.5 现状分析
        6.1.6 基地SWOT分析
        6.1.7 市场分析
    6.2 规划目标
    6.3 规划依据
    6.4 规划设计理念
    6.5 总体规划
    6.6 规划设计分区
        6.6.1 入口服务区
        6.6.2 农事体验区
        6.6.3 户外拓展区
        6.6.4 湿地认知区
        6.6.5 苗木认知区
        6.6.6 森林拓展区
        6.6.7 森林观察区
        6.6.8 动物喂养区
        6.6.9 文创生活区
    6.7 专项规划
        6.7.1 交通规划
        6.7.2 水系规划
        6.7.3 植物规划
        6.7.4 基础服务设施规划
    6.8 自然教育活动策划
    6.9 经济技术指标
    6.10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目录
个人简介
致谢

(2)壳斗目栗属植物比较叶绿体基因组与系统发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壳斗目植物研究概况
    1.2 叶绿体基因组研究概况
    1.3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物种条形码研究
    1.4 系统发育关系的构建
    1.5 研究内容与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栗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2.1 材料方法
        2.1.1 栗属植物材料采集与DNA提取
        2.1.2 栗属基因组Illumina测序
        2.1.3 叶绿体基因组的组装与注释
        2.1.4 重复分析
        2.1.5 栗属叶绿体基因组IR/SC边界比较分析
        2.1.6 叶绿体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2.1.7 栗属序列核苷酸替换速率物种适应性分析
        2.1.8 栗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条形码研究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栗属叶绿体基因组组装结果
        2.2.2 栗属叶绿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
        2.2.3 重复分析
        2.2.4 栗属叶绿体基因组边界比较分析
        2.2.5 叶绿体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2.2.6 栗属序列核苷酸替换速率物种适应性分析
        2.2.8 栗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DNA条形码研究
    2.3 讨论
        2.3.1 栗属叶绿体基因组的序列
        2.3.2 栗属叶绿体基因组变异热点区域
第三章 壳斗目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构建
    3.1 材料方法
        3.1.1 壳斗目叶绿体基因组
        3.1.2 壳斗目叶绿体基因组变异与共线性分析
        3.1.3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方法
    3.2 结果
        3.2.1 壳斗目基本信息特征统计
        3.2.2 壳斗目序列变异与共线性分析
        3.2.3 壳斗目与栗属植物系统发育树构建
    3.3 讨论
        3.3.1 壳斗目植物比较分析
        3.3.2 壳斗目与栗属植物系统发育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欧李(Prunus humilis)复选优系的生物学特性调查及高接桃砧表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欧李的特征
    1.3 欧李的应用价值
        1.3.1 营养价值
        1.3.2 药用价值
        1.3.3 生态价值
        1.3.4 其他价值
    1.4 欧李的研究概况
        1.4.1 欧李育种的研究概况
        1.4.2 欧李高接栽培技术研究
    1.5 欧李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6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欧李实生优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2.2.2 欧李高接优系的生长特性研究
        2.2.3 欧李高接优系和实生优系生长特性的比较
    2.3 技术路线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欧李实生优系的生物学特性调查
    3.1 欧李实生优系的复选
        3.1.1 选种目标
        3.1.2 选种方法
        3.1.3 选种结果
        3.1.4 入选优系的结实性状
    3.2 入选优系的物候期
    3.3 入选优系的果实发育期
    3.4 入选优系的新梢生长动态
    3.5 入选优系的新梢年生长量
    3.6 入选优系的枝条特征
    3.7 入选优系的叶片特征
    3.8 入选优系的果实发育规律
    3.9 入选优系的果实品质
    3.10 小结
第四章 欧李实生优系高接桃砧调查
    4.1 高接成活率
    4.2 高接树的新梢生长动态
    4.3 高接树的新梢年生长量
    4.4 高接树的芽数量
    4.5 高接树的枝条特征
    4.6 高接树的叶片特征
    4.7 小结
第五章 欧李高接优系与实生优系生长特性的比较
    5.1 高接树与实生树新梢生长动态的比较
    5.2 欧李树与实生树新梢年生长量比较
    5.3 高接树与实生树枝条特征的比较
    5.4 高接树与实生树叶片特征的比较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的变异分析及遗传作图群体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锥栗概述
        1.1.1 锥栗的利用价值
        1.1.2 锥栗资源分布
        1.1.3 锥栗栽培技术研究
    1.2 栗疫病概述
        1.2.1 栗属树种感染栗疫病的症状
        1.2.2 栗疫病抗性的检测
        1.2.3 栗疫病的防治
        1.2.4 栗疫病的研究进展
    1.3 林木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1.3.1 选择育种
        1.3.2 杂交育种
        1.3.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3.4 转基因技术
    1.4 栗属树种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4.1 板栗
        1.4.2 锥栗
        1.4.3 欧洲栗
        1.4.4 美洲栗
        1.4.5 日本栗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锥栗疫病抗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2.1.3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2.1.4 病原菌序列分析
        2.1.5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病原菌分离结果
        2.2.2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
        2.2.3 病原菌核糖体DNA-ITS序列测定
        2.2.4 锥栗疫病抗性评价
    2.3 结论与讨论
3 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及重要经济性状的变异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栗疫病抗性的检测
        3.1.3 重要经济性状的测定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评价
        3.2.2 变异分析
        3.2.3 方差分析及重复力估计
        3.2.4 相关性分析
        3.2.5 锥栗农家品种的聚类分析
        3.2.6 表型性状的评价
    3.3 结论与讨论
4 锥栗农家品种的有性杂交及杂交果实性状的变异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人工杂交
        4.1.3 果实收集及性状测定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变异分析
        4.2.2 方差分析
        4.2.3 优良杂交组合的选择
    4.3 结论与讨论
5 锥栗杂交后代栗疫病抗性及苗期表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栗疫病抗性的检测
        5.1.3 苗期表型性状的测定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栗疫病抗性评价
        5.2.2 变异分析
        5.2.3 方差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
        5.2.4 相关性分析
        5.2.5 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的选择
    5.3 结论与讨论
6 锥栗疫病抗性遗传作图群体的建立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栗疫病抗性的检测
        6.1.3 苗期性状的测定
        6.1.4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锥栗F1群体栗疫病抗性及苗期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
        6.2.2 亲本分子标记分析
        6.2.3 作图群体的确定
    6.3 结论与讨论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5)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实生苗和嫁接幼树的矮化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植物生长延缓剂的分类及其作用原理
        1.2.1.1. 植物生长延缓剂的概念
        1.2.1.2. 植物生长延缓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1.2.1.3. 试验所用植物生长延缓剂的介绍
        1.2.2. 植物生长延缓剂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2.2.1. 植物生长延缓剂在幼苗上的研究应用
        1.2.2.2. 植物生长延缓剂在幼树上的研究应用
        1.2.3. 植物生长延缓剂在板栗上的研究应用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取样方法
        2.2.3. 指标测定方法
        2.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实生苗和嫁接幼树的矮化效应
        3.1.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1-0a幼苗的矮化效应
        3.1.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1-2a实生苗的矮化效应
        3.1.3. 喷施1次植物生长剂对板栗2_(2)-4a嫁接幼树的矮化效应
        3.1.4. 喷施2次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2_(2)-4a嫁接幼树的矮化效应
    3.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实生苗和嫁接幼树发育及生理的影响
        3.2.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1-0a幼苗的影响
        3.2.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1-2a实生苗的影响
        3.2.3. 喷施1次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2_(2)-4a嫁接幼树的影响
        3.2.4. 喷施2次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2_(2)-4a嫁接幼树的影响
    3.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实生苗和嫁接幼树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3.3.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1-2a实生苗的影响
        3.3.2. 喷施1次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2_(2)-4a嫁接幼树的影响
        3.3.3. 喷施2次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2_(2)-4a嫁接幼树的影响
4. 讨论
    4.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实生苗和嫁接幼树的矮化效应
        4.1.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1-0a幼苗苗高、地径生长的影响
        4.1.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1-2a实生苗枝条生长的影响
        4.1.3.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2_(2)-4a幼树枝条生长的影响
    4.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实生苗和嫁接幼树发育及生理的影响
        4.2.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1-0a幼苗叶片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4.2.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1-2a实生苗和2_(2)-4a嫁接幼树的影响
5. 结论
    5.1.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实生苗及嫁接幼树的矮化效应
    5.2.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实生苗及嫁接幼树发育及生理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6)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7)锥栗野生和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锥栗概述
        1.1.1 锥栗的利用价值
        1.1.2 锥栗资源分布
        1.1.3 锥栗遗传育种研究
        1.1.4 锥栗栽培技术研究
    1.2 栗属树种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1.2.1 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方法
        1.2.2 栗属树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1.3 分子标记技术
        1.3.1 AFLP分子标记技术
        1.3.2 SRAP分子标记技术
        1.3.3 ISSR分子标记技术
        1.3.4 SNP分子标记技术
        1.3.5 SSR分子标记技术
    1.4 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1.4.1 SSR分子标记开发的方法
        1.4.2 林木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锥栗基因组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测序数据统计
        2.2.2 基因组SSR特征分析
        2.2.3 基因组SSR的开发
    2.3 讨论
3 锥栗EST-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数据组装
        3.2.2 Unigene功能注释
        3.2.3 转录组SSR开发
    3.3 讨论
4 锥栗野生和栽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遗传多样性分析
        4.2.2 遗传分化及遗传结构分析
        4.2.3 聚类分析
    4.3 讨论
5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日本栗优良品系珠峰和金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日本栗优良品系的选育
2 珠峰和金冠品系的性状表现
    2.1 抗性、适应性
    2.2 物候期
    2.3 生长结果习性
    2.4 坚果质量与效益
    2.5 加工性状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建园
    3.2 肥水管理
    3.3 整形修剪
    3.4 花果管理
    3.5 病虫害防治

(9)龙眼、荔枝嫁接更新品种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果树嫁接更新品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国内外果树嫁接更新品种的研究进展
        1.2.1 落叶果树嫁接更新品种的研究进展
        1.2.2 常绿果树更新品种的研究进展
        1.2.2.1 龙眼嫁接更新品种的研究进展
        1.2.2.2. 荔枝嫁接更新品种的研究进展
    1.3 嫁接前的准备和嫁接时期、方法及后期管理
        1.3.1 嫁接前的准备
        1.3.2 嫁接时期
        1.3.3 嫁接方法
        1.3.4 嫁接成活后的管理
        1.3.4.1 适时抹芽与护芽和松绑
        1.3.4.2 病虫害防治及修剪
        1.3.4.3 土肥水的管理
    1.4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龙眼高接更新品种
        2.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2.1.2 采样方法
        2.1.3 测定方法
        2.1.3.1 嫁接成活率、穗砧比和花穗数的统计
        2.1.3.2 树高和冠径的测定
        2.1.3.3 光照强度的测定
        2.1.3.4 枝梢水势的测定
        2.1.3.5 叶片营养的测定
        2.1.3.6 土壤质量及根系分布的测定
        2.1.3.7 果实品质及产量的测定
    2.2 荔枝当年嫁接当年结果
        2.2.1 试验材料与设计
        2.2.2 测定方法
        2.2.2.1 嫁接成活率和次年单株花穗数以及次年单株结果母枝百分数的测定
        2.2.2.2 枝梢长度的测定
        2.2.2.3 树高和冠径的测定
        2.2.2.4 光照强度的测定
        2.2.2.5 叶片指标的测定
        2.2.2.6 果实产量的统计
    2.3 数据处理
3 数据处理
    3.1 不同嫁接模式对龙眼树冠、产量及生理的影响
        3.1.1 对嫁接成活率、穗砧比和花穗数的影响
        3.1.2 对树高和冠径的影响
        3.1.3 对光照强度的影响
        3.1.4 对枝梢水势的影响
        3.1.5 对叶片营养的影响
        3.1.5.1 对枝梢生长的影响
        3.1.5.2 对叶面积的影响
        3.1.5.3 对SPAD值的影响
        3.1.5.4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1.5.5 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1.5.6 对叶片全氮含量的影响
        3.1.5.7 对叶片全磷含量的影响
        3.1.5.8 对叶片全钾含量的影响
        3.1.5.9 对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3.1.5.9.1 对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1.5.9.2 对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1.6 对土壤质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3.1.6.1 对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
        3.1.6.2 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1.6.3 对根数、根鲜重的影响
        3.1.7 对产量的影响
    3.2 对树冠、产量及生理的影响
        3.2.1 不同嫁接更新品种模式对荔枝树冠、产量及生理的影响(玉林林科所)
        3.2.1.1 对嫁接成活率和次年单株花穗数以及次年单株结果母枝百分数的影响
        3.2.1.2 对枝梢长度的影响
        3.2.1.3 对树高和冠径的影响
        3.2.1.4 对光照强度的影响
        3.2.1.5 对叶片叶面积的影响
        3.2.1.6 对叶片SPAD含量的影响
        3.2.1.7 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2.2 不同嫁接更新品种模式对荔枝树冠、产量及生理的影响(北流六华村)
        3.2.2.1 对嫁接成活率、枝梢生长长度、次年单株花穗数的影响
        3.2.2.2 对树高和冠径的影响
        3.2.2.3 对光照强度的影响
        3.2.2.4 对叶片叶面积的影响
        3.2.2.5 对叶片SPAD含量的影响
        3.2.2.6 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2.2.7 对果实产量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不同嫁接更新品种模式对龙眼树冠、产量及生理的影响
        4.1.1 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情况的影响
        4.1.2 对树高和冠径的影响
        4.1.3 对光照强度的影响
        4.1.4 对叶片营养的影响
        4.1.4.1 对叶面积、SPAD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1.4.2 对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1.4.3 对叶片全氮含量的影响
        4.1.4.4 对叶片全磷含量的影响
        4.1.4.5 对叶片全钾含量的影响
        4.1.4.6 对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4.1.5 对土壤质量及根系分布的影响
        4.1.5.1 对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影响
        4.1.5.2 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4.1.5.3 对根数、根鲜重的影响
        4.1.6 对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4.2 不同嫁接更新品种模式对荔枝树冠、产量及生理的影响
        4.2.1 对树冠、产量及生理的影响(玉林林科所试验)
        4.2.1.1 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新梢生长的影响
        4.2.1.2 对树势和光照强度的影响
        4.2.1.3 对叶面积、SPAD含量的影响
        4.2.1.4 对产量的影响
        4.2.2 不同嫁接更新品种模式对荔枝树冠、产量及生理的影响(北流六华村试验)
        4.2.2.1 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生长的影响
        4.2.2.2 对树势和光照强度的影响
        4.2.2.3 对叶面积和SPAD含量的影响
        4.2.2.4 对产量的影响
    4.3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农业保险对农户兼业决策的影响研究 ——以烟草保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概念界定及相关假说
        1.2.1 概念界定:兼业
        1.2.2 相关假说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数据来源
    1.6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预期效用理论
        2.1.2 保险理论
        2.1.3 局部均衡理论
    2.2 有关农户兼业的文献综述
        2.2.1 探索农户兼业在我国长期存在性问题
        2.2.2 对国外农户兼业发展的经验研究
        2.2.3 对农户兼业行为动机的理论探索
        2.2.4 针对国内特定区域农户兼业行为研究
    2.3 基于农户风险管理视角的农户兼业决策研究综述
    2.4 有关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5 小结
3 农业保险对农户兼业决策的影响机理及理论模型
    3.1 影响机理
    3.2 理论模型
4 烟草种植风险来源、认知及管理情况
    4.1 烟草生产特点
    4.2 烟草种植风险的风险来源与认知情况
        4.2.1 产量风险
        4.2.2 价格风险
        4.2.3 成本压力
    4.3 烟草生产经营风险管理情况
        4.3.1 农户在风险管理中的角色
        4.3.2 烟草公司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4.3.3 烟草种植合作组织在风险管理中作用
        4.3.4 烟草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局限
    4.4 小结
5 农业保险对农户兼业决策影响的模拟结果与分析
    5.1 MOTAD 模型简介
    5.2 调研地的基本情况与典型农户构建
        5.2.1 调研地的基本情况
        5.2.2 典型农户的构建
    5.3 实证建模步骤
        5.3.1 约束条件的说明
        5.3.2 保险情景假定
    5.4 沂水县典型农户模拟结果及分析
        5.4.1 无保险情境下农户的兼业决策模拟结果分析
        5.4.2 农业保险引入前后农户兼业决策变化分析
    5.5 岚山区典型农户模拟结果与分析
        5.5.1 现实情境下农户兼业决策情况分析
        5.5.2 农业保险引入前后岚山区农户兼业决策变化分析
    5.6 小结
6 主要结论及对策启示
    6.1 主要结论
    6.2 对策启示
        6.2.1 政府层面
        6.2.2 保险公司层面
        6.2.3 烟草公司(农业企业)方面
        6.2.4 烟农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烟草种植户生产经营情况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日本栗育苗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基地景观规划研究 ——以泾县马头祥为例[D]. 吴刘帅.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2]壳斗目栗属植物比较叶绿体基因组与系统发育研究[D]. 高潇潇. 西北大学, 2020(02)
  • [3]欧李(Prunus humilis)复选优系的生物学特性调查及高接桃砧表现分析[D]. 庞倩倩.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0(07)
  • [4]锥栗农家品种栗疫病抗性的变异分析及遗传作图群体的建立[D]. 顾光仕. 福建农林大学, 2020
  • [5]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板栗实生苗和嫁接幼树的矮化效应研究[D]. 张亦弛. 北京林业大学, 2019
  • [6]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锥栗野生和栽培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D]. 李颖林. 福建农林大学, 2019(10)
  • [8]日本栗优良品系珠峰和金冠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 周绪平,王云尊. 落叶果树, 2015(06)
  • [9]龙眼、荔枝嫁接更新品种模式的研究[D]. 张承瑶. 广西大学, 2014(01)
  • [10]农业保险对农户兼业决策的影响研究 ——以烟草保险为例[D]. 徐龙军. 浙江理工大学, 2014(08)

标签:;  ;  ;  ;  

日本板栗苗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