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197在多通道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MAX197在多通道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一、MAX197在多通道数据采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曹响才[1](2013)在《钢轨轮廓测量仪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轨检测在铁道工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持钢轨良好状态,才能更好的保证列车高速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随着铁路运输高速和重载的发展趋势,钢轨的检测要求也越来越高。钢轨测量仪器的测量精度必须符合标准,同时要求自动化程度高,测量效率高,实时性好。本文以钢轨轮廓测量仪的研制为目标,围绕着仪器机械结构设计、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测量数据的处理及样机的调试实验等方面展开研究工作。考虑到钢轨轮廓测量范围的需要及测量精度的要求,本文选择接触式测量方法,采用二连杆测量机构,建立基于测量原理的逆向数学模型,对机构实行最优化仿真设计,提高机构测量精度。完成机械零件图的设计并加工试验机。设计了系统硬件电路,包括传感器电路、单片机电路、A/D转换电路、数据发送电路以及电源电路等,同时设计了数据采集程序,保证测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发送。针对测量机构接触式扫描所得轮廓数据点的数据量大、散乱无序的特点,按照逆向工程获取轮廓的思想,对轮廓数据点进行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包括:去噪滤波、精简平滑处理、轮廓曲线的分段拟合等。同时设计用户操作界面,保证测量的钢轨轮廓及磨耗结果实时显示。对测量仪器的误差来源进行具体理论分析,为提高仪器测量精度,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标定方案,上标定台完成测量仪的标定。最后,对实验样机进行测量试验,分析试验测量结果,为后续改善仪器测量性能提供实验基础。试验测量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GJY-T2轨检仪安装的接触式钢轨轮廓测量仪能够测量钢轨轨头、轨腰和轨底,可获得钢轨侧面、垂向磨耗以及判断轨身。测量软件系统的数据处理程序的计算结果也符合设计精度要求。该项研究对钢轨检测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崔珂[2](2013)在《变电站数字式测控保护仪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智能化电网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测量,保护,控制以及通讯装置已经成为变电站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单元,它不仪可以确保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还能够提高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记录正常运行数据,分析故障原因等,因此研究和设计出一个变电站数字式测控保护仪对于变电站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伴随着电子工业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继电保护已经跨入到了微机保护的时代,即采用单片机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从而实现智能化的继电保护及其他各种功能。现有国内外先进的变电站数字式测控保护仪通常是集测量、控制、保护、通讯等功能于一体,在配电系统的二次设计上使用了一个单独的综合装置来实现以前的所有二次元件的功能,既可以作为变电站系统的基础元件,也可以作为智能化开关柜的基本电器元件。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产品以及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吸收和综合了它们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作为主控系统的变电站数字式测控保护仪。其采用89S52微处理器来设计整个硬件平台,该系统具有低功耗、体积小、实时性强、集成度高等优点。本次设计主要完成了以下功能:智能监控,测量和显示运行时的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因数、开关状态,并可以进行保护动作和控制对短路、过电流、电流速断、反时限等的保护及异常情况的报警及动作,设定功能对远程/就地、过载倍数等相关数据设定,通信功能把所有的运行情况传给主控中心。

黄鸿强[3](2013)在《车载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由计算机控制的数据监测平台大大的提高了数据采集处理的效率。同时随着各种高性能的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出现,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体积小的嵌入式系统在数据处理领域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高效的处理能力能更好的实现对设备各种状态数据的采集监测和综合分析诊断。部队某老型号装甲车的车载状态参数仍以机械仪表监测为主,由于监测的状态参数较少,其故障模式复杂,传统的经验诊断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其故障诊断的需要,极大的制约了快速维修保障的能力。本文针对其在线状态监测的不足,通过对系统需求方案和各项性能指标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了系统的技术难点和可行性方案,提出了一套基于ARM核心平台的嵌入式车载系统方案,通过对设计样机的实际运行测试得出该方案满足设计的基本要求,能够实现对车载各种状态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在线监测。本文主要内容首先概述了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以及系统设计的技术难点,然后根据设计需求提出了采用基于ARM核心的嵌入式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案。其次通过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对系统进行设计,硬件部分主要是对核心处理主板平台选择、采集模块选择及电路设计;调理模块电路设计;同时设计译码电路,利用对ISA精简总线接口进行译码扩展的办法实现了32通道的车载传感器数据的采集。软件设计上完成了Wince操作系统的内核的具体功能定制,然后通过系统软件设计了对多通道数据的读取采集方法,编写系统的应用程序实现对各通道输入的数据采集显示与监测;还通过对故障诊断方法的分析,提出了用基于RBF神经网络对装甲车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的方法,并对典型故障数据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测试,得出了此方法的可行性。文章最后是整个监测系统样机的总体运行调试,对测试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得出结论,同时提出了系统存在的不足和对其展望。

李姝颖[4](2013)在《基于超声波传感器阵列的导盲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全世界视觉受损人群数量将近1.8亿,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这个数量还将以每年700万人递增。到2009为止,中国盲人数量约占全球盲人数量的18%,并且该数量有逐年增长之势。据统计我国盲人数量平均以每年45万递增。而人在生活过程中有9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视力受损的后果之一是行动不方便,这给工作、生活、社交活动带来了莫大的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视觉受损人群越来越关注,如何帮助视觉受损人群解决出行不便的困难成为近几年研究热点。智能化电子科技技术的巨大进步给研究者们带来了曙光。超声波检测技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不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由于超声波衰减速度缓慢,使得其能够传播到比较远的距离。因此,深入研究超声波检测技术对开发辅助视觉受损人群行走,探测周围环境障碍物的设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提出一种基于超声波传感器阵列的导盲系统设计方案。经过相关实验证明,此系统操作方便、探测范围大、检测精度高、人机交互性好,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视觉受损人群出行不便的问题。课题的创新点在于针对现有导盲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将医学检测和军事上的超声波相控阵经过改进后使用到导盲系统中,并结合双声道声音定位原理设计出报警提示模块。探测结果既可以通过立体声耳机报警模块告知用户,也可以通过USB口将数据传输到PC机中,方便研究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及性能评估。本论文首先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超声波传感器阵列的导盲系统硬件设计。然后在硬件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软件设计,应用C语言编写程序来实现硬件电路功能,采用MATLAB软件设计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及算法实现。最后完成相关实验,评价系统性能,指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下一步研究方案。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基于超声波传感器阵列的导盲系统设计方案基本可行。与传统导盲系统相比,该系统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从检测精度,检测方式,便携性,报警模式等方面都有极大优势,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刘博[5](2012)在《嵌入式电磁搅拌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电磁搅拌技术是对金属凝固过程进行精确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获得高品质金属材料的重要环节。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用于电磁搅拌器的控制系统也迅速发展起来。利用现代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电磁搅拌器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钢材质量。但是,传统的电磁搅拌器控制系统一般运行在Linux系统或Windows系统之上,不仅需要昂贵的工控机,还需要额外的数据采集电路支持,成本高,通用性、灵活性差。因此,需要一种创新的控制系统来解决电磁搅拌器控制系统成本高、通用性和灵活性差的缺点。把传统的电磁搅拌器控制系统移植到基于ARM芯片的嵌入式板卡中,不仅能够降低硬件成本,而且可以摆脱对外围数据采集电路的依赖,使用ARM自带的GPIO端口完成数据采集工作,大大减少了硬件布置的复杂性。同时,采用UI与逻辑分离的设计方案,降低界面与控制逻辑的耦合度,使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界面,同时不需要对底层逻辑进行修改,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在对已有的电磁搅拌器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的需求分析后,对嵌入式电磁搅拌器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进行了重构,在开发板的基础上你自行设计了专用的嵌入式电磁搅拌器控制板,并通过硬件调试,最终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工作,已交付用户使用。通过该项目的开发,证明了把电磁搅拌器控制系统移植到基于ARM的嵌入式板卡中的可能性。同时,作为国内首个嵌入式电磁搅拌器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出现必将对国内电磁搅拌器控制系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丁电宽,李艾华,张明见[6](2012)在《基于MAX197的蓄电池监测管理测试仪设计及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设计了一套多通道电池单体电压监测显示系统,该系统下位机基于MAX197,上位机采用基于VB6.0开发的交互式可视化蓄电池组监测配组管理平台,下位机与上位机采用RS232实现串口通信。该系统是高精度的蓄电池动静态参数优化配组测试系统。实践证明,对进一步优化电池配组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郝晓松[7](2011)在《单片机变转速液压测控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转速液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传动方式,有显着的节能效果,它能够降低整个液压系统的能量损失,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在液压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同传统的泵控系统相比,具有噪声低、调速范围宽等优势,但变转速液压调速系统也存在着动态响应慢、低速特性差、速度刚性差等问题。为了使这种节能传动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论文中设计一套以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的测控系统,在变转速泵控马达调速系统的实验中用于液压信号的采集和控制信号的输出。论文中通过对变转速液压系统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分析,弄清了液压系统中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类型与变频器、方向阀、溢流阀的控制信号类型,从而确定了信号调理电路和测控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论文详细阐述了测控系统硬件部分的设计,包括电源模块、复位电路、振荡电路、存储模块、数据采集电路、键盘和液晶显示电路、D/A输出模块以及USB通信模块,同时设计了信号调理电路板对测控系统的输入输出信号进行放大、隔离、滤波等处理。利用Protel 99 SE设计了信号调理电路和测控系统的原理图和PCB图,并加工电路板焊接了电子元器件,制作出了硬件实物。应用KeilC对系统软件程序进行开发设计,包括系统主程序、多通道数据采集程序、LCD液晶屏显示及键盘程序、D/A输出控制程序等。采用Keil uVision和伟福仿真器对各子程序进行了联机调试,由现场调试数据采集和液晶显示等程序的实现,说明硬件和软件设计良好,可以采集和显示变转速液压系统的动态参数。通过对设计出的硬件和软件的调试,得出论文设计的单片机变转速液压测控系统具有同时显示多个液压参数的功能,可以对多路液压信号进行实时的采集,且体积小、应用方便、性价比高、可扩展性强,能够给同类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王倩[8](2011)在《感应加热电源能量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高效、无污染的感应加热电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感应加热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缺少配套的监控设备和保护措施,使操作人员不能及时了解感应加热电源的运行状态,构成了制约其可靠、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本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PC机和单片机的感应加热电源电量采集与能量监控系统。本文介绍的感应加热电源电量采集与能量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实现对负载的电压、电流及频率的采集,功率和能量的积算、存储,以及在液晶显示器和监控界面分别显示这五个电量;对运行状态进行跟踪,数据异常的识别和处理,具有RS232通信功能,建立用户操作界面,不仅可以显示当前的电量值,还可以调用之前存储的历史数据,对错误进行报警并通过串口向下位机发送控制命令,控制感应加热电源的开启与关断,从而构成微机监控系统。本课题主要完成下位机电量采集系统硬件电路和上位机能量监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包括传感器电量采集,控制电路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液晶显示电路的设计等;能量监控系统的设计包括登录界面、主监控界面和历史数据查询三个界面的布局设计和程序编写。整个系统较之以往在设备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方面得到了提高,将实时处理能力和控制外设功能集于身,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冀本豪[9](2009)在《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器研制及其数据处理方法设计》文中认为随着全球陆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而海洋环境监测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程度和效果。为此本文结合国内外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分析了海洋环境监测的特点,根据现场的应用需求,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器进行了设计与开发,同时设计了海洋环境监测中关键参数的有关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分析海洋监测中各个环节的结构和关键问题,确定了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了以双单片机为核心,具有多种接口和大容量存储器的数据采集器的整体设计方案。在设计中主要开发了数据存储模块、实时时钟模块、模数转换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和提高数据采集器抗干扰性的复位监测模块的软、硬件,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功能。根据数据采集器和上位机软件对数据处理的不同需求,对海洋环境监测中关键参数的相关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设计。在对几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采用复合滤波的方法实现了数据采集器中的数字滤波;根据风速、风向的特点提取了极大值点和最大值点;使用数据插值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对潮位值进行了数据补遗;结合潮汐的规律采用滑动平均法完成了高低潮位值的提取。实验室模拟调试实验和现场实际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设计的数据采集器能够完成主要水文、气象参数的采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在上位机中对关键参数数据的处理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海洋环境数据处理其它环节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数据基础。

朱承[10](2009)在《电子电路实验网络管理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普通高校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各高校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实验室和实验设备数量已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网络型开放式实验室则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现今实验室建设的发展趋势。网络型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涉及不少行业领域:电子、网络、计算机、数据采集、软件设计等,我们重点是要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利用学校的实验资源,通过改变实验和管理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本论文对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中的软、硬件相关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设计了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框架,即用户端、服务器和工作台。并在这种结构下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实验室功能和学院自身情况设计开发了电子电路实验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实验中心管理系统,完成网上实验预约,身份识别,实验信息的管理,并且对实验设备和实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二是学生实验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整个实验室系统的核心,主要完成实验设备检测和管理、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实验成绩自动评分、实验报告自动生成以及实验项目二次开发。三是多媒体教学系统,该系统为纯软件应用系统,实现传统网络教室的全部功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本文详细分析了实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原理和实现方式,设计了数据采集电路,开发了相关软件程序。开发了实验预约管理、身份识别、实验报告自动生成、实验成绩自动评定等核心模块。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是合理有效利用实验资源,实现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信息化、规范化、自动化的多功能管理平台。本论文设计了网络管理系统的其中几项功能,即实验预约、身份识别、实验数据采集、实验报告的自动生成和自动考评等,尚未达到整体实用要求,还需进一步开发完善。

二、MAX197在多通道数据采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AX197在多通道数据采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钢轨轮廓测量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轨磨耗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2.1 尺规检测
        1.2.2 接触式测量
        1.2.3 非接触式测量
        1.2.4 技术现状总结
    1.3 论文的工作与内容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仪器机械结构设计
    2.1 钢轨磨耗测量基本内容与允许限度
        2.1.1 钢轨磨耗测量项点
        2.1.2 钢轨磨耗允许限度
    2.2 测量方案的选定
    2.3 仪器结构的设计要求
        2.3.1 测量仪器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2.3.2 钢轨轮廓测量仪机械结构的具体要求
    2.4 GJY-T2型轨道检查仪简介
    2.5 测量原理及结构优化
        2.5.1 钢轨轮廓测量原理
        2.5.2 测量轮半径补偿原理
        2.5.3 机构参数优化仿真
        2.5.4 测量轮半径选择
    2.6 仪器机械结构设计
        2.6.1 固定端盖的设计
        2.6.2 传感器的固定连接结构
        2.6.3 伸缩杆的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仪器硬件电路设计
    3.1 硬件系统总体方案
    3.2 传感器电路设计
        3.2.1 角位移传感器的选择
        3.2.2 角位移传感器的特性
        3.2.3 传感器电路
    3.3 单片机电路设计
        3.3.1 单片机的选型
        3.3.2 单片机电路
    3.4 模数转换电路的设计
        3.4.1 A/D转换位数的确定
        3.4.2 Max197介绍
        3.4.3 A/D电路的设计
    3.5 数据发送电路的设计
        3.5.1 蓝牙模块原理介绍
        3.5.2 数据发送电路设计
    3.6 电源电路设计
        3.6.1 电源电路总体方案
        3.6.2 电源模块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4.1 测量系统的数据流程
    4.2 数据的采集
        4.2.1 MAX197的控制操作
        4.2.2 数据采集子程序
    4.3 数据的发送
        4.3.1 数据发送格式设计
        4.3.2 数据发送子程序
    4.4 数据的接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处理软件设计
    5.1 软件开发环境的说明
    5.2 数据处理及实现方法
        5.2.1 轮廓数据点拼接
        5.2.2 轮廓数据点预处理
        5.2.3 轮廓曲线分段拟合
    5.3 钢轨磨耗值计算
        5.3.1 测量基准面的选择
        5.3.2 轮廓曲线的匹配
        5.3.3 磨耗量的计算
    5.4 用户界面设计
        5.4.1 绘图过程
        5.4.2 界面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仪器标定与测量试验
    6.1 测量仪器的误差源分析
        6.1.1 仪器的系统误差
        6.1.2 仪器的随机误差
        6.1.3 仪器的操作误差
    6.2 测量仪器的标定
        6.2.1 标定实验工具
        6.2.2 标定方法设计
        6.2.3 仪器标定实验
    6.3 仪器测量试验
        6.3.1 测量试验
        6.3.2 实验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工作结论与展望
    7.1 工作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变电站数字式测控保护仪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变电站系统的现状
        1.1.2 变电站数字式测控保护系统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使用变电站数字式测控保护仪的优势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变电站数字式测控保护仪整体设计
    2.1 系统功能及原理
    2.2 硬件整体结构
        2.2.1 测量模块
        2.2.2 控制模块
        2.2.3 保护模块
        2.2.4 数据通信模块
        2.2.5 显示模块
    2.3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硬件设计框图
    3.2 系统中各部分电路具体介绍
        3.2.1 数据采集单元
        3.2.2 单片机单元
        3.2.3 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
        3.2.4 串行通信接口单元
        3.2.5 实时时钟接口单元
        3.2.6 人机接口单元
        3.2.7 工作电源单元
    3.3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4.2 编译器介绍
    4.3 主程序模块
        4.3.1 测量模块
        4.3.2 保护模块
        4.3.3 状态监视模块
        4.3.4 控制模块
        4.3.5 通信模块
        4.3.6 显示模块
    4.4 本章小结
5 硬件抗干扰设计
    5.1 干扰来源和干扰的影响
        5.1.1 干扰源
        5.1.2 干扰信号的模式
        5.1.3 干扰的耦合方式
        5.1.4 干扰对变电站数字式测控保护系统的影响
    5.2 抗干扰措施
        5.2.1 硬件方面
        5.2.2 软件方面
        5.2.3 硬件自恢复电路
    5.3 本装置的抗干扰措施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车载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状态监测系统综述
    2.2 系统的设计原理
    2.3 系统的设计需求
    2.4 系统设计技术难点分析
    2.5 本文系统的方案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
    3.1 硬件平台的组成以及功能
    3.2 系统控制处理部分的设计
        3.2.1 嵌入式系统的介绍
        3.2.2 嵌入式系统的结构
        3.2.3 ARM 嵌入式平台的总体设计
    3.3 AD 采集模块的设计
        3.3.1 AD 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3.2 AD 芯片的选型和 AD 转换模块电路设计
    3.4 系统外围模块电路设计
        3.4.1 ISA 总线接口
        3.4.2 本系统所使用的精简 ISA 总线
        3.4.3 精简 ISA 扩展译码电路的设计
        3.4.4 外围电路的 PCB 板的设计
        3.4.5 调理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设计
        4.1.1 当前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4.1.2 Wince 嵌入式操作系统
        4.1.3 Wince 内核的功能定制
    4.2 系统精简 ISA 总线对数据的读写设计
    4.3 应用软件程序的设计
    4.4 基于径向基(RBF)神经网络故障诊断分析
        4.4.1 发动机故障诊断方法
        4.4.2 基于 RBF 神经网络的发动机故障诊断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运行测试
    5.1 系统整体运行情况
    5.2 采集到的数据误差分析
    5.3 系统实际运行测试
    5.4 系统需要改进的地方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基于超声波传感器阵列的导盲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2 超声波导盲技术
    2.1 超声波概述
        2.1.1 超声波基本性质
        2.1.2 超声波衰减
    2.2 超声波相控阵的理论基础
        2.2.1 超声波相控阵的基本原理
        2.2.2 超声波相控阵波束的基本性质
        2.2.3 超声波相控阵检测原理
    2.3 双声道声音定位原理
3 导盲系统硬件设计
    3.0 超声波阵列导盲原理及实现
    3.1 硬件电路工作原理
    3.2 主要器件选择
        3.2.1 超声波传感器
        3.2.2 单片机 AT89S52
        3.2.3 USB 总线转接芯片 CH341T
        3.2.4 A/D 模数转换芯片 MAX197
    3.3 电源电路
    3.4 发射模块
    3.5 接收模块
        3.5.1 放大电路
        3.5.2 滤波电路
        3.5.3 比较电路
        3.5.4 整形电路
    3.6 模拟开关电路
    3.7 报警提示模块
    3.8 A/D 模数转换及数据通讯电路
        3.8.1 A/D 模数转换电路
        3.8.2 数据通讯电路
4 导盲系统软件设计
    4.1 基于 C 语言的程序设计
    4.2 基于 MATLAB 的软件设计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数据处理方法
        5.1.1 回归分析
        5.1.2 插值法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1 主要参数分析
        5.2.2 实验结果
    5.3 误差分析
6 总结
    6.1 主要完成工作
    6.2 主要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5)嵌入式电磁搅拌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关键技术
    2.1 ARM 处理器介绍
    2.2 MAX197 芯片介绍
    2.3 SA866 芯片介绍
    2.4 工业触摸屏介绍
    2.5 PID 控制算法介绍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功能需求
    3.2 非功能需求
    3.3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2 硬件设计
    4.3 软件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嵌入式下位机的实现
    5.2 台达触摸屏的实现
    5.3 系统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MAX197的蓄电池监测管理测试仪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总体设计
2 多路数据采集硬件系统设计
    2.1 MAX197芯片介绍[3]
    2.2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2.3 人机平台设计
3 多路数据采集软件系统设计[4-5]
    3.1 下位机软件设计[6]
    3.2 上位机交互式界面设计
4 结束语

(7)单片机变转速液压测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变转速液压技术的概况
        1.1.1 变转速液压技术发展及应用
        1.1.2 变转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控制方式
    1.2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1.2.1 单片机的发展与应用
        1.2.2 单片机在液压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3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
        1.3.1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1.3.2 课题的研究意义
2 变转速泵控马达调速系统介绍
    2.1 变转速泵控马达调速系统的组成
        2.1.1 变转速液压系统的原理分析
        2.1.2 变转速液压系统的主要元件介绍
    2.2 单片机变转速液压测控系统设计要求
3 测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测控系统总体规划
        3.1.1 外围信号的电气特性分析
    3.2 测控系统的硬件选型与设计
        3.2.1 单片机的选型
        3.2.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3.2.3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3.2.4 键盘与显示模块的设计
        3.2.5 D/A输出模块的设计
        3.2.6 USB通信模块的设计
        3.2.7 信号调理电路板设计
        3.2.8 PCB板设计
4 测控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的功能
        4.1.1 软件的功能分析与总体设计
    4.2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2.1 MAX197控制字的设置
        4.2.2 程序流程及说明
    4.3 键盘与显示程序设计
        4.3.1 8279的命令字及其格式
        4.3.2 12864C液晶模块的编程设计
    4.4 D/A输出控制程序设计
    4.5 USB通信的实现
        4.5.1 固件编程的思想
        4.5.2 USB通信程序流程框图
5 系统调试
    5.1 程序开发环境与原则
    5.2 系统子程序调试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变转速液压测控系统电路图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8)感应加热电源能量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方案选择和论证
        2.1.1 电量采集系统方案选择
        2.1.2 监控系统开发环境选择
    2.2 系统方案的选择
    2.3 系统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量采集系统设计
    3.1 电量传感器采集电路
        3.1.1 传感器的选择
        3.1.2 电压采集电路
        3.1.3 电流采集电路
        3.1.4 频率采集电路
    3.2 A/D转换电路
        3.2.1 MAX197主要特性
        3.2.2 工作原理
    3.3 单片机及外围电路
    3.4 液晶显示电路
        3.4.1 引脚功能
        3.4.2 LCM12864ZK与AT89S52并行控制硬件接口
    3.5 键盘电路
    3.6 报警电路
    3.7 串口通信电路
    3.8 下位机系统软件设计
        3.8.1 数据传输软件设计
        3.8.2 液晶显示软件设计
        3.8.3 测量信号处理软件设计
    3.9 控制电路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能量监控系统设计
    4.1 数据库
    4.2 本系统基于VB实现的功能
        4.2.1 VB与数据库的连接
        4.2.2 VB提供的ActiveX技术
        4.2.3 VB实现串口通信
    4.3 监控界面设计
        4.3.1 用户登录界面的设计
        4.3.2 能量监控界面的设计
        4.3.3 历史数据查询界面的设计
        4.3.4 完整监控界面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调试
    5.1 电量采集电路调试
    5.2 能量监控系统调试
    5.3 调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器研制及其数据处理方法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海洋环境监测的背景
        1.1.2 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的设计目标
    2.2 系统的总体设计
    2.3 各子系统功能分析
        2.3.1 数据采集子系统
        2.3.2 数据管理子系统
        2.3.3 数据产品子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器的设计与开发
    3.1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构成
        3.1.1 海洋环境监测传感器的种类
        3.1.2 通信方式的选取
        3.1.3 数据采集器的设计要求
    3.2 数据采集器的硬件设计
        3.2.1 数据采集器核心部件选型
        3.2.2 数据采集器的硬件总体架构
        3.2.3 数据采集器各功能模块硬件设计
    3.3 数据采集器的软件设计
        3.3.1 数据采集器的软件总体设计
        3.3.2 数据存储模块的软件设计
        3.3.3 模数转换模块的软件设计
        3.3.4 实时时钟模块的软件设计
    3.4 数据采集器抗干扰设计
        3.4.1 硬件抗干扰设计
        3.4.2 软件抗干扰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键参数数据处理方法的设计
    4.1 数据采集器中的数据预处理方法设计
        4.1.1 数据采集器中的数字滤波
        4.1.2 风速、风向特征值的提取
    4.2 数据管理子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设计
        4.2.1 潮位值数据的补遗
        4.2.2 潮位特征值的提取
    4.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电子电路实验网络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现状
    1.2 课题学术和实用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2 电子电路实验网络管理系统设计相关技术概述
    2.1 硬件技术
        2.1.1 单片机控制技术
        2.1.2 A/D 转换技术
    2.2 软件技术
        2.2.1 ASP.NET 技术
        2.2.2 ADO.NET 技术
        2.2.3 数据库技术
        2.2.4 B/S 软件构架
3 电子电路实验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3.1 总体结构
    3.2 实验硬件模块设计
        3.2.1 实验数据采集电路板总体设计
        3.2.2 单片机选取与性能
        3.2.3 A/D 转换器选取与性能
        3.2.4 数据采集电路原理
    3.3 实验管理模块设计
        3.3.1 实验中心管理系统
        3.3.2 身份识别系统
        3.3.3 多媒体教学系统
        3.3.4 实验室视频监控系统
        3.3.5 学生实验管理系统
4 主要核心功能模块的开发实现
    4.1 实验预约管理
    4.2 身份识别
    4.3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4.4 实验报告自动生成
    4.5 实验报告考评
5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MAX197在多通道数据采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钢轨轮廓测量仪的研制[D]. 曹响才. 南昌大学, 2013(01)
  • [2]变电站数字式测控保护仪的设计[D]. 崔珂. 西安工业大学, 2013(07)
  • [3]车载在线状态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黄鸿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4]基于超声波传感器阵列的导盲系统研究[D]. 李姝颖. 重庆理工大学, 2013(02)
  • [5]嵌入式电磁搅拌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博.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6]基于MAX197的蓄电池监测管理测试仪设计及实现[J]. 丁电宽,李艾华,张明见. 测控技术, 2012(01)
  • [7]单片机变转速液压测控系统[D]. 郝晓松. 安徽理工大学, 2011(04)
  • [8]感应加热电源能量监控系统设计[D]. 王倩.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9)
  • [9]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器研制及其数据处理方法设计[D]. 冀本豪. 中国石油大学, 2009(03)
  • [10]电子电路实验网络管理系统设计[D]. 朱承. 重庆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MAX197在多通道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