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公安信息化工作 建立健全公安机关预警机制

切实加强公安信息化工作 建立健全公安机关预警机制

一、切实加强公安信息工作建立和完善公安机关预警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若曦[1](2021)在《防范“颜色革命”视角下香港修例风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将修订《逃犯条例》,以弥补香港与内地、台湾、澳门缺乏“逃犯移交”协议的法律漏洞,维护法律正义。此举引发了香港社会剧烈讨论并激起了一系列社会反对运动,在香港本土与外部的反共、反华势力共谋下,反修例运动最终演变为一场妄图颠覆中央在香港管治权的港版“颜色革命”。“颜色革命”作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实现政权更迭的政治手段,在修例风波中又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对香港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这也代表着“颜色革命”的发展趋势,值得高度警惕:网络构建起新型多中心协调机制;舆论攻势转变为全方位舆论控制;“革命”攻势暴力化升级并出现类恐怖活动;“快闪”成为新战术。以防范“颜色革命”视角观之,这些变化的出现给香港警方在应对“颜色革命”的实际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警方行动一度陷入了被动和滞后的不利局面。虽然香港地区实行的是“一国两制”,但是与香港警方一样,作为防范“颜色革命”的主要职能部门,我国公安机关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并对我国公安机关防范“颜色革命”工作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和启示意义。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始终企图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公安机关应吸取修例风波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针对修例风波呈现出的“颜色革命”新变化对我国防范“颜色革命”工作提出的挑战,提高网络监管治理水平、完善舆情应对与处置方案、发挥情报融合体系效用、提高警方协同作战能力,以此提高防范“颜色革命”风险挑战的能力,确保国家政治安全。

马铭泽[2](2021)在《泰安市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媒体传播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只能是官方或者大型民营媒体进行报到的事件,传播方式和途径都发生很大的改变,比如,网络自媒体的出现会给事件传播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网络舆情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发生,由于网络舆情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传播的事件,呈现出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给监管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近几年,涉警网络舆情成为公安机关宣传部门遇到的较大挑战。由于不可控因素较多,涉警网络舆情更容易在网络进行传播,有损警察形象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涉警网络舆情需要公安机关基层警察重视起来,也应该建立应对涉警网络舆情机制,培养相关人员处置的策略。泰安市公共机关近几年面对涉警网络舆情中,深刻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成立专门机构来进行涉警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应对。针对泰安市涉警网络舆情的研究,对于帮助更多的公安机关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也给理论研究者提供案例素材,都具有重要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首先,阐述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从危机管理理论角度出发,介绍了泰安市涉警网络舆情的现状,包括对泰安市涉警网络舆情事件特点进行介绍,介绍了泰安市涉警网络舆情应对手段和措施,建立了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涉警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对真实案例进行个案分析。其次,提出了泰安市涉警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存在问题,缺少对新形势涉警网络舆情意识、公安机关对媒体管理限制非常有限、对舆情引导机制不完善、公安机关形象受损遭受信任危机。原因分析、理念上的偏差制约舆情处置、相关立法迟于网络舆论环境变化制、缺乏舆情危机的应对技能、自身不规范的行为加剧了处置涉警舆情的难度。其次,提出国内其他城市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经验借鉴,广州市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模式,加强网络组织架构方面建设、构建涉警网络舆情管控机制、设立专门的媒体服务机构。北京市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模式,成立警察公共关系部门、利用新媒体工具加强警民沟通、加强警察自身能力建设。广州和北京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经验借鉴,加强涉警网络舆情管控力建设、提高新闻宣传专业化水平、构建警民、警媒合作新模式。最后提出泰安市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策略,转变舆情观念,树立新型舆情引导理念,积极抓住涉警网络舆情主导权、树立舆情即警情的观念、加强法制建设,构建新型警媒关系、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媒体的网络环境,构建公安机关与媒体的新型公共关系,完善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建设。

李彬晴[3](2020)在《公安机关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研究 ——以温州市为例》文中提出当今网络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传统传媒的深刻变革,也促进了当今的舆论形态的重大变革。更多的人通过新媒体、自媒体来获取纷繁复杂的信息咨询。党的十九大就目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明确了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民生、服务等方面,一旦出现负面情况极容易在自媒体等新网络媒体上形成舆情,互联网已成为新的舆论冲突的主阵地。而公安机关作为网络监管部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有监管职责,更有部门担当。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发展三阶段和公共沟通理论和与对政府、公安机关舆情应对开展情况进行研究,结合2009年温州别墅持枪劫持人质事件和2018年温州女孩乘坐滴滴遇害两起网络舆情应对情况,按照舆情发展三阶段理论进行分析,分析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中各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问题成因。提出今后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中,要充分运用公共沟通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舆情监测和反映机制、健全预判机制,配齐突发事件处置力量,充分运营媒体资源,形成权威发布,加强社会力量促进网络舆情引导,做好后续舆情处置的评估善后,建立健康问责、法律法规体系等应对举措。

卓争峥[4](2020)在《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策略研究 ——以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群体性事件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导致不同利益的阶层矛盾、冲突日益凸显。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开始逐渐爆发,并且逐年增多。群体性事件的爆发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能否妥善应对好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当前政府急需解决的课题和难题。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执行部门,是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主力军,是先锋部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纵观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几起重大性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作为应对的中坚力量,在应对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导致事件不仅没有平息,还出现进一步恶化的情况。因此对于公安机关如何正确行使好自身的职能,确保及时、妥善的应对好群体性事件,正是本文需要探讨和研究的一项课题。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这是一起近年来发生的具有鲜明代表性的群体性事件之一。在对该起事件进行详细阐述之前,本文在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上先做了大量的解释和分析。一方面是对群体性事件的定义进行了解释,通过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总结提炼出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另一方面是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理论着手,如应急管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和邻避效应理论等,为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提供理论依据。紧接着,笔者对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做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从中总结出了公安机关处置该起事件的经验教训。最后,在通过分析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科学的提出了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分析,主要针对群体性事件现场的处置措施和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原则和机制做了详细的阐述。

廖顺民[5](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广西Q市公安机关对负面网络舆情管控的研究》文中认为在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大数据新型网络时代下,网络世界也开始进行新的变革,迎来发展新阶段,不断提升的移动终端技术使得人们享受移动网络世界更为便捷。与此同时,公众在网络世界表达观点与思想的方法与渠道也更为多样化,网络舆情的爆发也更难以预测及溯源,其中不乏许多煽动、捏造、污蔑等负面舆情,此类负面网络舆情一旦缺乏有效管控措施,极易形成公共危机,不仅影响公众的个人人身财产安全,还严重破坏政府部门的执法公信力。本文以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机关对负面网络舆情的管控为切入点,首先是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初步了解大数据、负面网络舆情和舆情管控的相关概念,其次是分析在目前的大数据环境下我国负面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以4R危机管理理论为理论工具,以Q市公安局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目前Q市公安机关在负面舆情管控上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合作、改善工作机制等方法来提高Q市公安局舆情管控的建议。论文具体研究了以下内容: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介绍当前我国大数据和网络舆情发展的特点,以及维护网络环境稳定的意义等来突出负面网络舆情管控的时代背景,通过文献综述来进一步了解我国以及国外在大数据下网络舆情的发展概况;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大数据、网络舆情等基础概念的释义,对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特点与类型的分析,还有对网络舆情所引起的危机进行分析和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管控分析;第三部分则主要介绍当前Q市的基本情况,包括城市网络建设、人员流动、网络舆情态势等情况,以及Q市公安机关目前网络舆情管控的机制、队伍、技术等情况;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当前Q市公安机关在负面网络舆情管控上的不足的分析;第五部分则是根据Q市公安机关现状提出提升负面网络舆情管控具体措施和方法的建议。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类似Q市类型城市的网络舆情管控能力,是做好我国整体网络舆情管控的根基,也是优化网络舆情危机处置能力的基础要求。所以,必须深入研究Q市公安机关对负面网络舆情的管控,从中挖掘出适合大数据时代的负面网络舆情管控的机制、措施,才能进一步让公众的网络环境保持和谐、清朗的发展态势。

范慧鹏[6](2020)在《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H省公安队伍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在全面深化公安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全球高速融合带来国际间执法合作加速,经济形势不断攀升带来经济领域犯罪猛增,社会矛盾复杂激化带来政府治理压力,公安队伍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的更新变化加快,凸显出原有的公安队伍管理模式、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发展的需要,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的公安队伍建设,形势紧迫又任重道远。如何提高政工部门的建设能力,提高分类管理的领导水平,提升公安民警的职业素养,使公安队伍建设向高水平迈进,是当前的一项热门课题。其中,立足公安民警自身,研究行为科学理论在公安队伍建设中的实践应用,以激发公安队伍活力、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了笔者的研究重点。论文依据行为科学理论,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研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对H省公安队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H省公安机关民警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中凸显的问题。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压力、职业荣誉、职业素养、思想政治工作、机构改革等多个方面。通过引入行为科学的多种理论,同时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警察队伍以警为本所采取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工资福利保障的基础上,针对H省公安机关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队伍建设的原则,从强化工作措施、坚持以警为本、强化教育训练、改进工作方法、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公安队伍建设提出对策,同时对完善H省公安机关政工工作体系、建设原则以强化队伍建设做出了探索和设想。

周唯[7](2020)在《大数据背景下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领域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所诞生的数据规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数据种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特征也宣布了人类大数据时代的正式到来。同时大数据、物联网等大数据时代技术也革命性的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运用大数据理念重新构建新时代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对于社会治安防控部门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此环境下,治安防控部门应当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更加精准分析、精准服务、精准治理、精准反馈的治安防控工作。对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首先要了解国内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大数据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研究进展等背景情况,其次要明晰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之间的关系,明确大数据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最后要研究大数据如何切入到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去,并发挥其在工作中的革新性作用。本文以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优化为研究对象,以政府治理理论、城市治理理论为理论支撑,运用个案研究、经验总结、查阅文献等研究方法对如何运用大数据提升Y市治安防控工作进行了研究,阐述大数据背景下Y市治安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存在的不足及成因,主要包括:Y市未建立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理念、区域发展失衡、数据库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孤岛现象仍旧普遍、数据预警能力不足、社会治安防控人数不足且科技能力欠缺、社会化治理程度低。本文还对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对国内有关城市的经验进行梳理与借鉴,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认识还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协调;陈旧数据有待更新;数据分析运用水平低;数据监管利用不足;数据型人才储备不足;社会化治安防控工作推进不足。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的主要对策建议有:一是要加强思想建设;二是要加快软硬件设备建设;三是要提高基础数据采集精准度;四是要强化与政府以及其他单位的合作;五是要加强特殊行业数据监管;六是要强化人才培养;七是要深化群防群治工作。

艾子文[8](2020)在《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人财物流动进一步加大,“盗抢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始终居高不下。多发性侵财犯罪是近几年全国公安机关针对多种高发的侵财类犯罪而普遍使用的一个集合概念。其主要表示违法犯罪人员基于非法侵占他人或者公共财产的目的,实施的一系列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以及治安管理的犯罪行为,现阶段主要包括盗窃、销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抢夺、诈骗等侵财类犯罪。当前,绺窃、扒窃,盗窃电动车及其配件、盗窃自行车等街头犯罪活动在K市高发频发,电信诈骗手法也不断翻新,案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已经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尽管此次探究的K市先后开展了多个专项行动用于管控、打击此类犯罪,遏止其上升势头,但此类案件一直在高位运行,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该类案件逐步显现出跨区域流窜,高度组织化、规模化,新型犯罪手段叠加等特点,大大提升了侦破此类案件的难度。与此同时,公安机关目前存在着对多发性侵财犯罪重视程度不够、打击不力、防范不严等情况,无法跟随时代变化有效遏制多发性侵财犯罪,难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文章通过直面K市公安机关打防多发性侵财犯罪的薄弱点,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短板,如案件侦办存在敷衍应付、合成作战能力不强、追赃挽损质效不高、大抓大放问题严重、阵地管控存在漏洞和群众防范意识不足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通过翻阅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综合对比K市最近三年多发性侵财犯罪发案情况,结合笔者自身基层实际工作经验,以协同共治理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理论和社区警务理论为依托,提出适合当前形势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站位认识着手,以增强合成作战能力、完善创新工作机制,严厉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为主线,以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提升深挖犯罪能力、强化证据收集固定为依托,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为抓手,严打严防、全力攻坚,力求破解此类难题,最大限度的保障群众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真正意义上的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谢裕周[9](2020)在《F市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另一方面是社会转型升级导致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矛盾激化,这些都是社会矛盾纠纷的隐患,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基层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处在直面群众的第一线,如果处置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容易造成处置失当,引发事态升级。本文以公共危机管理三阶段理论(事前、事中、事后)和相对剥夺感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个案访谈和案例分析,分析近十年来F市群体性事件的类型、特点及基层公安机关应对处置工作情况,找出基层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情报信息不够及时准确、现场聚集人员疏散缓慢、警力不足和警察角色模糊、民警个人能力经验缺乏以及“一事多发”疲于应对,进而分析原因并提出提高情报信息收集能力、制定详实的地区性规范以及加强训练演练、发挥辅警力量作用等对策建议,以提高F市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效率。

沈忱[10](2021)在《大数据环境下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后,社会发展迈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爆炸为特征的大数据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开始引领社会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新业态给社会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变化。大数据、云计算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竞争资源之一,在此背景下,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有效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丰富社会治理内容显得刻不容缓。公安智慧中心作为公安机关的科技大脑,具有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指挥警务的优势,也是公安机关在新时代更好的履行职责、丰富科技强警的重要部门。因此,本文选取大数据环境下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建设角度展开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主要以作者所在的合肥市公安局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实证研究、比较研究三种研究方法与大数据理论和治理理论,在对我国智慧警务的总体状况与合肥市公安局智慧中心建设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之上,发现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建设目前存在对“大数据”认识不足,信息更新能力不强,实战水平不高,数据壁垒严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比较分析贵阳、上海、广州公安智慧中心建设经验,得出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突破传统公安工作模式,建立分局直达基层的智慧中心,打破传统工作手段,使提前预警成为可能等经验。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民警信息化技能培训与考核监督;加快破除数据壁垒;注重人才培养;加强拓展应用范围。希望对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建设有所裨益。

二、切实加强公安信息工作建立和完善公安机关预警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切实加强公安信息工作建立和完善公安机关预警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防范“颜色革命”视角下香港修例风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防范“颜色革命”问题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关于“香港修例风波”的研究综述
    1.3 创新之处和研究难点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2 问题的提出
    2.1 修例风波与“颜色革命”
        2.1.1 香港修例风波的发生与演变
        2.1.2 “颜色革命”的概念与特征
        2.1.3 修例风波的本质是一场未遂的“颜色革命”
    2.2 “颜色革命”视角下香港修例风波透析
        2.2.1 香港修例风波的“颜色革命”特征
        2.2.2 香港修例风波的行动诉求与最终目的
3 修例风波中“颜色革命”的新变化
    3.1 网络功能:从动员平台到多中心协调机制
        3.1.1 网络是职能分化的指挥部
        3.1.2 网络是重要筹资渠道
    3.2 舆论攻势:从舆论引导到舆论控制
        3.2.1 外部势力舆论施压公开化
        3.2.2 反对分子舆论攻击模式“饭圈化”
    3.3 “革命”手段:从“和理非”到类恐怖活动
        3.3.1 袭击手段升级
        3.3.2 攻击对象泛化
    3.4 “革命”战术:从大规模游行示威到遍地开花“快闪”战
        3.4.1 行动发生突然
        3.4.2 行动范围扩大
4 修例风波对我国防范“颜色革命”的警示
    4.1 网络空间监管亟待完善
        4.1.1 网络监管力量配置不均衡
        4.1.2 网络监管技术手段运用不充分
        4.1.3 网络监管面临海量数据挑战
    4.2 外界舆论压力对警方处置造成负面影响
        4.2.1 打击警方工作积极性
        4.2.2 束缚警方行动
        4.2.3 挑起警民对立
    4.3 风险研判和预警准确性不足
        4.3.1 风险感知难度大
        4.3.2 研判主体存在认知偏差
        4.3.3 大数据预警结果不够精准
    4.4 应对策略和战术手法单一
        4.4.1 传统应对策略反应滞后
        4.4.2 警力不足问题凸显
        4.4.3 现场处置能力有所欠缺
5 修例风波对我国防范“颜色革命”的启示
    5.1 提高网络监管治理水平
        5.1.1 强化网络监管机制
        5.1.2 重视网络监控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5.1.3 科学管控网络空间
    5.2 完善舆情应对与处置方案
        5.2.1 抢占“信息高地”,做第一发声人
        5.2.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强化公安机关正面形象
        5.2.3 设置有利议题,做好舆情正面引导
    5.3 充分发挥情报融合体系效用
        5.3.1 构建智能风险感知体系
        5.3.2 深化情报研判工作
        5.3.3 优化公安大数据预警模型
    5.4 提升警方协同作战能力
        5.4.1 强化行动指挥体系有效性
        5.4.2 提高民警专业化水平
        5.4.3 强化跨地区、跨警种演练实战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泰安市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舆情和网络舆情
        二、涉警网络舆情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公共治理
        二、危机管理理论
        三、传播理论
第三章 泰安市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现状及案例分析
    第一节 泰安市涉警网络舆情特点
        一、涉警网络舆情案件逐年增多
        二、涉警舆情传播负面影响力较大
        三、整体具有被动应对的特点
    第二节 泰安市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现状
        一、公安机关建立了涉警网络舆情监管平台
        二、设立了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的部门
        三、制定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四、建立了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前、中、后”应对机制
    第三节 泰安市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案例分析网传“泰安交警打人”事件
        一、事件概况
        二、公安机关应对处理过程
第四章 泰安市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存在问题
        一、对新媒体形式下涉警网络舆情传播认识不足
        二、公安机关对媒体管理限制非常有限
        三、对舆情引导机制不完善
        四、公安机关形象受损遭受信任危机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理念上的偏差制约舆情处置
        二、相关立法跟不上网络舆论环境变化
        三、缺乏舆情危机的应对技能
        四、自身不规范的行为加剧了处置涉警舆情的难度
第五章 国内其他城市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经验借鉴
    第一节 广州市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模式
        一、加强网络组织架构方面建设
        二、构建涉警网络舆情管控机制
        三、设立专门的媒体服务机构
    第二节 北京市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模式
        一、成立公安机关领导的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小组
        二、建立完善的新媒体形式的网络舆情预控制度
        三、强化公安机关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节 广州和北京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经验借鉴
        一、完善的涉警网络舆情管控力建设机制
        二、提高媒体宣传专业化水平
        三、构建警民、警媒合作新模式
第六章 泰安市公安机关应对涉警网络舆情的治理策略
    第一节 增加舆情管理意识,树立新媒体下舆情引导理念
        一、掌握涉警网络舆情主导权
        二、树立舆情即警情的观念
    第二节 加强法制建设,构建新型警媒关系
        一、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媒体的网络环境
        二、构建公安机关与媒体的新型公共关系
    第三节 完善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建设
        一、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二、完善发言人机制
        三、建立专业的队伍
    第四节 推进警务公开,提高执法公信力
        一、推进警务公开
        二、提高执法公信力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公安机关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研究 ——以温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及其特点
        2.1.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2.1.2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
    2.2 网络舆情演化发展三阶段理论
        2.2.1 网络舆情演化发展初始传播阶段
        2.2.2 网络舆情演化发展迅速扩散阶段
        2.2.3 网络舆情演化发展逐渐消退阶段
    2.3 公共关系沟通理论
        2.3.1 公共关系沟通
        2.3.2 公共沟通的作用
第3章 温州公安机关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典型案例分析
    3.1 温州网络舆情应对概况
    3.2 温州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应对情况
    3.3 “11.16持枪劫持人质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3.3.1 “11.16持枪劫持人质事件”案件经过
        3.3.2 “11.16持枪劫持人质事件”案件处置期间舆情应对情况
    3.4 “8.24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遇害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3.4.1 “8.24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遇害事件”案件经过
        3.4.2 “8.24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遇害事件”案件处置期间舆情应对情况
    3.5 两起典型案例在网络舆情三阶段的比较分析
        3.5.1 网络舆情初始传播阶段案例比较
        3.5.2 网络舆情迅速扩散阶段案例比较
        3.5.3 网络舆情逐渐消退阶段案例比较
    3.6 两起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案例启示
第4章 公安机关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 公安机关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问题
        4.1.1 “11.16持枪劫持人质事件”案件处置期间舆情应对存在问题
        4.1.2 “8.24乐清女孩乘坐滴滴遇害事件”案件处置期间舆情应对存在问题
    4.2 公安机关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的原因分析
        4.2.1 网络舆情应对宏观层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操作规范的缺失
        4.2.2 “官本位”思想造成的信息失真
        4.2.3 国内外环境因素影响、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
        4.2.4 网络舆情应对各阶段应对的缺失
        4.2.5 网络舆情应对缺乏处理经验
第5章 完善公安机关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的具体措施
    5.1 网络舆情初始传播期的应对措施
        5.1.1 建立和完善舆情监测和反映机制
        5.1.2 健全和完善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研判机制
    5.2 网络舆情迅速扩散期的应对措施
        5.2.1 配齐配强突发事件处置力量,尽早平息突发事件
        5.2.2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做到权威发布,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5.2.3 加强社会力量促进网络舆情引导的优化
    5.3 网络舆情逐渐消退期的应对措施
        5.3.1 开展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评估工作
        5.3.2 妥善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善后工作
    5.4 加强相关配套法规制度和支撑系统设备体系构架建设
        5.4.1 建立健康的问责体系
        5.4.2 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5.4.3 加强应对处置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强化法治思维的树立
        5.4.4 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应对支撑系统设备体系构架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策略研究 ——以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群体性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2 群体性事件概念界定和有关理论基础
    2.1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2.1.1 群体性事件的含义
        2.1.2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2.2 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意义
    2.3 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理论依据
        2.3.1 应急管理理论
        2.3.2 协同治理理论
        2.3.3 社会冲突理论
        2.3.4 邻避效应理论
3 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
    3.1 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简介
        3.1.1 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起因
        3.1.2 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经过
        3.1.3 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处置结果
    3.2 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的特点
        3.2.1 起因复杂性
        3.2.2 组织策划性
        3.2.3 目的明确性
        3.2.4 对抗激烈性
        3.2.5 破坏严重性
    3.3 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的影响
        3.3.1 对政府的影响
        3.3.2 对社会的影响
4 杭州公安机关应对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中产生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杭州公安机关应对中泰垃圾焚烧厂事件的措施
        4.1.1 事件发生前期准备阶段
        4.1.2 事件发生现场处置的情况
        4.1.3 事情后期的处理情况
        4.1.4 社会舆情的处理
    4.2 存在的问题分析
        4.2.1 事件前期预防阶段
        4.2.2 事件中期管理阶段
        4.2.3 事件后期恢复和学习阶段
    4.3 问题的成因分析
5 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对策分析
    5.1 公安机关依法应对群体性事件
    5.2 公安机关需明确自身定位和职责
        5.2.1 公安机关是党和政府的参谋者
        5.2.2 公安机关是群体性事件现场秩序的维护者
        5.2.3 公安机关是群体性事件现场抓捕犯罪对象的执行者
        5.2.4 公安机关是群体性事件现场宣传法律的疏导教育者
    5.3 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基本原则
        5.3.1 坚持预防为主原则
        5.3.2 坚持理智应对原则
        5.3.3 坚持教育疏导原则
        5.3.4 坚持依法治理原则
        5.3.5 坚持现场处置果断原则
        5.3.6 坚持标本兼职原则
    5.4 提高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5.4.1 构建应对群体性事件萌芽阶段的处理机制
        5.4.2 构建联防联动机制应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现场的处置
        5.4.3 不断提升公安队伍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的作战水平
        5.4.4 建立健全善后处理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大数据背景下广西Q市公安机关对负面网络舆情管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2.1.1 大数据的定义
        2.1.2 大数据的特点
    2.2 大数据下网络舆情的概念及特点
        2.2.1 网络舆情的定义
        2.2.2 大数据下网络舆情的特点
    2.3 大数据下负面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及主要分类
        2.3.1 大数据下负面网络舆情的定义
        2.3.2 大数据下负面网络舆情的特点
        2.3.3 大数据下负面网络舆情的主要分类
    2.4 基于危机管理4R理论的舆情管控分析
        2.4.1 舆情管控的概念
        2.4.2 4R危机管理理论的理论介绍
        2.4.3 应用4R危机管理理论管控负面舆情的适用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Q市公安机关负面网络舆情管控现状
    3.1 Q市基本概况
    3.2 Q市网络舆情概况
        3.2.1 Q市网络舆情总量及发展趋势
        3.2.2 网络舆情地域分布分析
        3.2.3 网络舆情来源分析
    3.3 Q市公安机关网络舆情管控现状概况
        3.3.1 Q市公安机关舆情管控发展概况
        3.3.2 Q市公安机关舆情管控队伍建设概况
        3.3.3 Q市公安机关网络舆情管控现存机制
    3.4 Q市公安局应对舆情典型性案例分析
        3.4.1 形成积极正面舆情引导效果的舆情处置案例
        3.4.2 造成消极负面舆情效果的舆情处置案例
        3.4.3 案例综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Q市公安机关负面舆情管控上存在的问题
    4.1 在大数据基础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4.1.1 大数据建设方向有偏差
        4.1.2 大数据分析能力不足
        4.1.3 缺乏分析大数据专业人才
    4.2 在工作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4.2.1 全警缺乏参与管控网络舆情意识
        4.2.2 忽略在舆论阵地中建立网络话语权
    4.3 在工作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4.3.1 预警机制还不完善
        4.3.2 负面舆情处置方法科学性不足
    4.4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还未真正形成数据共享
        4.4.2 对舆情内涵认识不到位
        4.4.3 相关政策难落实给舆情管控增加困难
第五章 强化Q市公安机关负面舆情管控的对策
    5.1 建立智能化数据互通模式
        5.1.1 本市内实现基础数据即需即用
        5.1.2 广西区内建立数据互通平台
        5.1.3 加强与国内龙头企业合作
    5.2 夯实公安舆情管控基础工作
        5.2.1 加强机关警员舆情意识
        5.2.2 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
        5.2.3 加大专业人才引进
        5.2.4 加强组织保障
    5.3 健全内部舆情管控制度
        5.3.1 规范舆情管控流程
        5.3.2 提升负面舆情检测机制
        5.3.3 优化负面舆情预警机制
        5.3.4 强化负面舆情处置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H省公安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四节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论文创新点
        二、论文不足
第二章 公安机关队伍建设与研究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安队伍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含义
        二、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特征
        三、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阶段划分
    第二节 行为科学理论
        一、行为科学中对个体行为的研究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对公安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现状
    第一节 公安机关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
    第二节 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现状
    第三节 H省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凸显的问题
第四章 H省公安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和民警思想状况调查结果
    第二节 H省公安机关民警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生活压力大,身心健康堪忧
        二、人民警察职业荣誉感弱化
        三、职业能力素养有待提升
        四、政治工作方式亟待转变
    第三节 H省公安机关政工部门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教育走过场
        二、心中不知民警情
        三、不找上门不谈心
        四、解决问题一锅煮
        五、政工干部唱单弦
第五章 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加强和改进H省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强化工作措施,切实为基层公安机关减负
    第二节 坚持以警为本,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
    第三节 强化教育训练,进一步增强职业素质能力
    第四节 改进工作方法,筑牢思想建设阵地
    第五节 强化监督管理,持之以恒加强纪律作风建设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问卷调查 H省公安队伍建设和民警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致谢

(7)大数据背景下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1.8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8.1 论文创新之处
        1.8.2 论文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数据、大数据与云计算
        2.1.2 社会治安防控
    2.2 相关理论
        2.2.1 政府治理理论
        2.2.2 城市治理理论
第3章 大数据背景下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现状
    3.1 在思想理念上逐步重视
    3.2 规划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3 加强基础数据采集
    3.4 强化数据利用
    3.5 重视人才培养
    3.6 开展社会化治理工作
    3.7 开展巡逻防范工作
第4章 大数据背景下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未建立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理念
        4.1.2 区域发展失衡
        4.1.3 数据库数据质量不高
        4.1.4 数据孤岛现象仍旧普遍
        4.1.5 数据预警能力不足
        4.1.6 社会治安防控人数不足且科技能力欠缺
        4.1.7 社会化治理程度低
    4.2 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4.2.1 认识不到位
        4.2.2 资金投入不协调
        4.2.3 陈旧数据有待更新
        4.2.4 数据分析运用水平低
        4.2.5 数据监管利用不足
        4.2.6 数据型人才储备不足
        4.2.7 社会化治安防控工作推进不足
第5章 经验借鉴及相关启示
    5.1 济南市运用大数据优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经验
    5.2 苏州市运用大数据优化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经验
    5.3 对Y市工作优化升级的启示
        5.3.1 体制建设方面
        5.3.2 基础建设方面
        5.3.3 思想理念方面
第6章 大数据背景下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优化提升的对策建议
    6.1 强化思想建设
        6.1.1 提升领导层面的大数据认知
        6.1.2 提升运用新技术处理打防工作的意识
    6.2 加快软硬件设备建设
        6.2.1 强化数据储存设备及运行设备的建设
        6.2.2 强化城市感知设备的建设
        6.2.3 强化执法管理装置配备
    6.3 提高基础数据精准度
        6.3.1 细化人口等基础信息数据库的登记工作
        6.3.2 提高对小区、商户、工厂、企业等地标信息的采集准确度
        6.3.3 精准收集录入吸毒人员等特殊人员信息
    6.4 强化与政府以及其他单位的合作
        6.4.1 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
        6.4.2 加强与大型IT公司的合作
    6.5 加强特殊行业数据监管
        6.5.1 对旅馆业数据的监管
        6.5.2 对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行业数据的监管
        6.5.3 对寄递、物流业数据的监管
        6.5.4 对出租房数据的监管
    6.6 强化人才培养
        6.6.1 加快科技人才引进
        6.6.2 强化在岗人员培训
    6.7 深化群防群治工作
        6.7.1 加强“网格化”群防群治力量建设
        6.7.2 促进保安服务业快速发展
        6.7.3 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6.7.4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一)多发性侵财犯罪
        1.盗窃罪
        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销赃罪)
        3.抢夺罪
        4.诈骗罪
        (二)“打防”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一)协同治理理论
        (二)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理论
        (三)社区警务理论
第二章 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现状及特点
    一、案件持续高位运行
    二、案件破案率较低
    三、作案成员多是累惯犯
    四、犯罪“四化”特点日益突出
    五、新型犯罪比重增大
第三章 K市打防多发性侵财犯罪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K市打防多发性侵财犯罪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件侦办存在敷衍应付
        (二)合成作战能力不强
        (三)追赃挽损质效不高
        (四)大抓大放问题严重
        (五)阵地管控存在漏洞
        (六)群众防范意识不足
    二、K市打防多发性侵财犯罪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案件重视程度不够
        (二)多警种合成作战机制不完善
        (三)基层警力和犯罪深挖不足
        (四)证据收集固定不到位
        (五)基层基础工作不扎实
        (六)宣传教育不够深入
第四章 提升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效能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切实做到积极主动
    二、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合成作战能力
    三、优化警力资源配置,加大追赃挽损力度
    四、强化证据收集固定,提高案件侦办质量
    五、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速防控体系建设
    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F市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1.4.1 本研究的创新
        1.4.2 本研究的不足
2 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群体性事件
        2.1.2 处置群体性事件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危机管理三阶段理论
        2.2.2 相对剥夺感理论
3 F市群体性事件发生情况及基层公安机关处置工作
    3.1 F市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情况
        3.1.1 主要表现类型
        3.1.2 典型特征
    3.2 F市基层公安机关处置工作情况
        3.2.1 做好事前预防及处置准备工作
        3.2.2 快速联动稳妥处置事件
        3.2.3 积极做好善后工作
4 F市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典型案例分析
        4.1.1 案例一:各警种快速联动处置村民打砸城管人员、车辆事件
        4.1.2 案例二:疲于应付同一楼盘购房者就延迟交房问题多次集体上访
        4.1.3 案例三:各部门合力应对突发停水引发的准拆迁户聚集堵路事件
    4.2 存在问题
        4.2.1 情报信息不够及时准确
        4.2.2 现场聚集人员疏散缓慢
        4.2.3 警力不足和警察角色模糊
        4.2.4 民警个人能力经验缺乏
        4.2.5 事后矛盾纠纷化解情况未及时掌握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具有复杂的社会原因
        4.3.2 情报信息渠道不够完善
        4.3.3 缺乏具体可执行的法律规定
        4.3.4 “救火员”角色加剧基层警力不足问题
        4.3.5 训练忽视关键环节
        4.3.6 事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情况未能有效掌握
5 提高F市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效率的对策建议
    5.1 提高情报信息收集能力
    5.2 建立通畅的联动机制
    5.3 制定详实的地区性处置规范
    5.4 加强训练演练,发挥辅警力量作用
    5.5 塑造公安机关公正形象
参考文献
附件:访谈大纲和问卷
    一、访谈大纲
    二、问卷
致谢

(10)大数据环境下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与评析
        1.3.1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1.3.2 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析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大数据及公安智慧中心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大数据有关概念
        2.1.1 大数据
        2.1.2 公安大数据
        2.1.3 公安信息化
        2.1.4 智慧警务
        2.1.5 公安智慧中心
    2.2 理论基础
        2.2.1 大数据理论
        2.2.2 治理理论
3 大数据环境下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大数据环境下我国公安智慧警务的总体状况
        3.1.1 我国公安智慧警务的发展历程
        3.1.2 我国公安智慧警务建设现状
    3.2 大数据环境下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建设的总体状况
        3.2.1 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发展历程
        3.2.2 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2.3 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机构设置情况
        3.2.4 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实战应用情况
    3.3 大数据环境下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3.3.1 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建设问卷调查分析
        3.3.2 对大数据的认识存在误区
        3.3.3 采集录入数据质量不高
        3.3.4 数据壁垒严重存在
        3.3.5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3.3.6 服务实战水平不高
4 大数据环境下国内有关城市公安智慧中心建设经验
    4.1 大数据环境下贵阳市公安智慧中心建设经验
        4.1.1 依托智慧中心合成作战打击
        4.1.2 拓宽智慧中心便民利民渠道
        4.1.3 强化智慧中心执法监督管理
    4.2 大数据环境下上海市宝山区公安数据中心建设经验
        4.2.1 依托数据中心实时量化考核
        4.2.2 围绕数据中心提升实战效能
        4.2.3 建设基层智慧警务室
        4.2.4 围绕数据中心共建共治
    4.3 大数据环境下广州市公安信息中心建设经验
        4.3.1 强化信息中心数据整合功能
        4.3.2 拓宽信息中心运用领域
        4.3.3 公安信息中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
        4.3.4 地理信息系统的实战运用
    4.4 国内相关地区公安智慧中心建设经验对合肥公安的启示
        4.4.1 利用智慧中心分析研判,强化指挥管控效果
        4.4.2 利用智慧中心合成作战,提升公安实战效能
        4.4.3 利用智慧中心整合资源,强化科学共治能力
5 大数据环境下合肥公安智慧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强化顶层设计
        5.1.1 加快推进“智慧”大脑建设
        5.1.2 健全公安大数据制度
    5.2 加强民警信息化技能培训与考核监督
        5.2.1 利用手机软件拓宽信息考核途径
        5.2.2 分类分级进行信息化培训
        5.2.3 创新培训考核方式
    5.3 加快破除数据壁垒
        5.3.1 破除数据内部壁垒
        5.3.2 破除数据外部壁垒
        5.3.3 搭建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数据安全性
    5.4 注重人才培养
        5.4.1 加强内部人才培养
        5.4.2 吸收外部人才加入
    5.5 加强拓展应用范围
        5.5.1 优化数据算法
        5.5.2 强化大数据模型构建
        5.5.3 建立整体联动的信息化治理模式
6 结论
参考文献
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四、切实加强公安信息工作建立和完善公安机关预警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防范“颜色革命”视角下香港修例风波研究[D]. 陈若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12)
  • [2]泰安市公安机关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研究[D]. 马铭泽.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公安机关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研究 ——以温州市为例[D]. 李彬晴.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4]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策略研究 ——以杭州中泰垃圾焚烧厂群体性事件为例[D]. 卓争峥. 江西师范大学, 2020(05)
  • [5]大数据背景下广西Q市公安机关对负面网络舆情管控的研究[D]. 廖顺民. 广西大学, 2020(09)
  • [6]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H省公安队伍建设研究[D]. 范慧鹏.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7]大数据背景下Y市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优化研究[D]. 周唯. 扬州大学, 2020(05)
  • [8]K市多发性侵财犯罪打防问题研究[D]. 艾子文. 河南大学, 2020(06)
  • [9]F市基层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问题研究[D]. 谢裕周.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10]大数据环境下合肥市公安智慧中心建设研究[D]. 沈忱. 东华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切实加强公安信息化工作 建立健全公安机关预警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