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行走设备运行不安全原因分析

起重行走设备运行不安全原因分析

一、起重行走装置不安全运行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玮韬[1](2021)在《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发布和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工程项目在国家大型基建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对铁路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其中,四电工程由于施工时牵扯到的专业工程多,施工复杂,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特征的影响,使得面临的风险因素有其独特性,对于其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也具有较高的要求。虽然近年来我们国家铁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在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仍处在一个瓶颈阶段。本文以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对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研究,具体工作有:(一)在充分梳理本项目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利用“WBS-RBS”法和专家调查法对本项目的工作结构和风险因素进行分解和分类;然后将归类的结果与分解的工作结构组合得到风险因素矩阵,通过进一步分析该矩阵得到每个工序所面临的实际风险都是什么,最终得到风险因素清单。(二)基于风险识别的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所识别的主要风险展开定性、定量的综合评价。首先对风险识别的结果进行分析,由于各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通过对其归类,得到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和作业环境四种类别的风险指标,以此为依据,建立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据专家打分的结果,计算获得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和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风险水平由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经专家调查后,得到每个风险因素对应风险水平层次的隶属度,依据该结果,计算得到本项目的综合风险评价。计算结果显示,本项目施工安全风险介于中高等风险水平和中等级风险水平之间,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以防遭受严重损失。(三)依据风险分析评价的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在不同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需采取的有效措施,并分析每一项风险因素会导致的伤害类型,将这些伤害进行归类总结,得到多种类型的伤害,根据结果,提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风险应对措施和管理保障机制。进而可以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本文通过对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得到该项目风险水平等级和各风险因素对项目安全施工影响的大小,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有助于本项目的顺利开展,并希望对类似项目有借鉴意义。

马茂源[2](2020)在《万利高速公路高墩施工工艺安全性评价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高速公路不断向山区延伸,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修建在跨越河流、山谷的山区,为了避免由于深挖高填导致地质灾害及环境影响,同时要兼顾路线线型设计标准,针对路线跨越河流、深谷地段,往往采用高墩高塔设计,本文就万利高速公路高墩施工实践为例,系统分析总结桥梁墩柱液压爬模、翻模、滑模、辊模施工4种高墩高塔施工技术,从工艺原理、系统结构等方面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分析,并科学合理比选合适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本文采用LEC风险法和模糊评价法分别对墩柱施工四种工艺进行了一般风险分析评价和综合分析评价。针对液压爬模、翻模、滑模、辊模施工4种施工工艺,经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比较,LEC风险法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驸马长江大桥9号墩液压爬模施工过程中发生物体打击事故风险为4级高度风险;驸马长江大桥11号墩塔吊翻模施工过程中发生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事故风险为4级高度风险;薛家坝2号桥11号墩柱滑模施工过程中发生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事故风险为4级高度风险;蜂子湾特大桥13号墩柱辊模施工过程中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危险等级均4级高度风险,LEC法一般风险分析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桥梁四种施工工艺安全性参考。采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综合安全评价,建立了高墩施工工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将定性的指标定量化,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蜂子湾特大桥13号墩柱辊模施工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综合评分达到良好标准,较其他三种高墩施工工艺安全性要高一些;驸马长江大桥9号墩液压爬模施工得分排名第二,比翻模和滑模施工高一些,达到了良好标准;薛家坝2号桥滑模施工得分排名第三,勉强达到良好标准;驸马长江大桥11号墩塔吊翻模施工综合评分最低,得分仅达到中等标准等级。经过综合分析评价,最终得出结论,在不考虑液压爬模、翻模、滑模、辊模施工进度、效率、经济性等因素前提下,仅仅从施工安全性角度分析比较此4种高墩施工工艺,经过安全管理综合评价,辊模施工得分最高,综合安全状况要优于其他三种施工工艺,液压爬模次之,塔吊翻模施工得分最低。辊模施工工艺安全性最高。塔吊翻模综合评分最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高,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采用此工艺进行施工。最后,本文根据事故风险评价结果,按照风险接受准则,并针对不同高墩施工技术安全风险,采取相应安全控制措施,以消除风险或降低风险的危险性,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提出了对应的安全管控措施和隐患治理的决策。

尚康[3](2020)在《H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做好“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建设是当前国家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行业提出的战略性要求。掘进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目前针对该区域中如何做好安全风险管理,进行危险因素识别、评价及风险分级管控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H煤矿某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将基于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分级管控研究。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有:(1)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探究目前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对我国煤矿巷道掘进技术和装备的现状、发展进行了总结,并通过结合H煤矿实际情况和本研究的重点确定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和风险矩阵法对掘进作业岗位安全风险和区域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研究。(2)煤矿掘进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价。借助实地调研和前期研究对H煤矿掘进作业流程进行分析,根据《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汇编》2018版识别出各岗位作业活动的危险因素共计122项,即掘进作业过程81项,支护作业过程16项,检修作业过程25项,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各岗位作业活动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及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Ⅰ级风险共6项危险因素、Ⅱ级风险共15项危险因素、Ⅲ级风险共10项危险因素、Ⅳ级风险共38项危险因素、V级风险共53项危险因素,并根据风险分级结果探索性地绘制了岗位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3)煤矿掘进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价。首先,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分析出H煤矿东部大巷延伸段掘进作业主要事故类型高达15种,共计34项危险因素;其次,结合该掘进工作面实际情况对这15种34项危险因素的发生区域进行分析得出,煤(岩)层附近10项,运输巷28项,工作面回风巷8项。最后,利用风险矩阵法对各区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及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项危险因素为Ⅰ级风险、3项危险因素为Ⅱ级风险、14项危险因素为Ⅲ级风险、28项危险因素为Ⅳ级风险,并根据风险分级结果探索性地绘制了掘进作业区域安全风险分布图。本研究根据掘进作业岗位和区域安全风险评价分级结果,针对性的给出适合H煤矿(企业)掘进作业要求的风险防控措施。通过对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的评价及分级研究,对有效减少煤矿掘进作业岗位中人的不安全行为,降低掘进作业中煤矿事故发生率,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董坤[4](2020)在《塔式起重机事故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塔式起重机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建设中,因具有功率高、覆盖面广、起升高度大以及运载能力大等优势,成为目前建筑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垂直运输机械。然而,给现代建筑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藏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危害工人生命,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防止塔式起重机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概率、减少人员以及经济损失,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网络爬虫程序完成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收集,依据数据统计事故分布特点,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和ABC分类法对塔式起重机事故发生的原因整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利用Python语言编写爬虫程序,获取2012-2018年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统计分析事故的发生地区、时间、类型以及阶段,得到2016和2017年是塔机事故数量最多的年份,其中每年的4月和8月,每月的周末是事故高发期。倾覆是塔机常发的事故类型,在运行阶段出现事故的概率最高。第二部分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对引发塔式起重机事故的原因按人、物、管理、环境四个要素进行风险识别,得到人的风险因素集中在信号工、司索工、塔机司机、操作人员以及监管人员;物的风险因素集中在结构构件、功能构件和起吊重物;管理风险因素集中在施工、建设、监管以及塔机租赁安拆单位;环境风险因素集中在警戒区设置、天气状况、人员密集度和材料密集度。第三部分采用ABC分类法对风险因素进行整体性和关联性分析,建立事故致因层次模型。结果表明:管理是关键要素,施工和监管为关键单位;人是重要要素,操作人员和塔机司机为关键管控人员;物和环境是一般要素,其中撕裂破坏和天气状况是现场防范的关键风险。最后,以山东省塔机事故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从现场施工作业角度,针对影响塔式起重机安全的人、物、管理、环境四个要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及建议。如加强人员考核机制及安全教育培训;强调塔机的定检维修和定期保养;各参建单位应注重现场安全管理、搭建联动合作机制;同时,应着重注意天气变化,结合智能化设备,保障塔机安全、高效率运行。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塔式起重机综合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减少塔机事故发生和事故损失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方琦[5](2020)在《基于场动力理论的施工工人行为安全智能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建筑行业的事故量目前仍然处于高位,其中绝大部分事故由工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为了减少工人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提高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本文以Behavior-Based Safety(BBS)方法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心理学场动力理论,研究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并对工人不安全行为进行观测、分析和干预管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以场动力理论为基础,结合心理空间与心理动力在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研究中的内涵与意义,明确不安全行为的影响要素包括心理场因素以及以自控力为特征的人格特质,指出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是心理动力与自控力水平的综合作用结果,并据此建立施工领域工人行为安全分析模型。(2)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智能化检测方法。鉴于不同场景下施工行为规范具有较大差别,提出基于场景的工人不安全行为智能检测方法。首先分别从场景关键对象的识别、定位以及空间范围划分等,提出施工场景自动识别方法;接着,在深度学习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建筑施工领域应用特点,设计多个施工不安全行为基础算法模块;再根据施工不安全行为判定规则的语义特点,利用规则拆解建立“不安全行为自动化识别任务”与“基于深度学习的施工不安全行为基础算法模块”之间的程序调用与组合机制,最终实现不同场景下的工人不安全行为智能识别。(3)施工工人行为安全分类管理策略。考虑到施工工人的行为安全模式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与显着的个体差异,本文通过行为安全分析模型对工人行为安全档案中的记录进行挖掘处理,分析工人自控力特征。设立安全绩效考核、分类引导疏导等分类管理办法,根据工人自控力特征智能地推送对应管理策略,辅助工人不安全行为矫正。(4)施工工人行为安全分类管理实例研究。在某地地铁的三个工地开展实例研究,验证实验组与对照组施工不安全行为率改善效果是否具有显着差异,并通过对比采取不同管理策略前后工人自控力水平的变化,分析分类管理对工人行为矫正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分类行为安全管理策略比统一策略更能有效提升工人行为安全水平。本文将场动力理论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施工工人行为安全管理,梳理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和致因路径,实时获取工人不安全行为和心理场指标记录,分析工人行为模式,采用分类管理策略,有助于深入探究工人行为安全规律,矫正工人不安全行为。

高小迪[6](2020)在《油气管线施工风险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全球范围内油气资源的产需不平衡以及我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促使全世界油气管线形成新的规划格局。未来10年,我国将以建设“一带一路”油气通道为契机,步入油气管线施工新高潮。由于油气管线施工具有作业范围广、地理环境复杂、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风险,且事故频发。因此有必要进行油气管线施工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调查问卷等手段开展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研究并提出预防对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油气管线施工事故发生规律。对35起油气管线施工事故按照事故类型、施工阶段与是否发生二次事故3个方面进行事故特征统计,得到发生频率最高的3种事故类型为机械伤害、坍塌和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共涉及7个油气管线施工阶段,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3个阶段为组对焊接、管道试压和吊管下沟;发生二次事故的比例为8.6%。2.运用事故致因“2-4”模型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油气管线施工事故原因,并提取分析共性原因。结果表明:各模块频率最高的共性原因为“违反操作程序施工”、“人员危险处停留”、“设备、材料危险处放置”、“风险作业环境”、“环境风险知识缺失”、“未意识到环境中的风险”、“作业监管人员配备不足”和“突发性降雨或连续性降雨”。依据分析结果形成油气管线施工风险因素指向统计表,为风险识别和分析提供指向性依据。3.基于事故特征规律统计和油气管线施工风险因素指向统计研究结果,运用WBS-RBS方法对油气管线施工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综合法律法规要求、现场勘查情况和专家咨询意见,构建油气管线施工风险识别矩阵,得到人员、材料、设备和工具、环境、管理5个方面油气管线施工风险因素112项,形成油气管线施工初始风险清单。4.通过风险因素筛选和风险评价两个方面,对油气管线施工过程进行风险分析。根据初始风险清单内容向专家发放调查问卷,选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风险因素筛选,在人员、材料、设备和工具、环境、管理5个方面风险因素中共提取主成分因子23个,包括关键风险因素54项,形成包含四个层级的油气管线施工风险清单。选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层级进行重要度排序,5个方面中重要度最大的为人员风险因素,各方面重要度最大的风险因素分别为“管沟开挖边坡不符合设计要求”、“电缆破损导致漏电”、“施工材料型号、性能供需不符”、“挖掘机距离高压电线过近或刮碰电线”、“降雨作用使路面松软湿滑”与“安全培训缺乏深度和针对性”。5.在上述研究结果基础上,对人员、材料、设备和工具、环境、管理5个方面重要度最大的风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构建油气管线施工安全培训体系,对人员、材料、设备和工具、环境、管理5个方面重点内容进行培训,创新油气管线施工安全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估方式,将培训学习与安全监管相结合,提出针对性保障措施,研究成果可为油气管线施工降低风险,为同类施工事故预防提供参考。

瑚珊[7](2020)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建筑面积和规模越来越大,多台塔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塔吊事故的致死率是建筑安全事故中最高的。多台塔吊的立体交叉作业不同于单台作业,具有更高的风险,对塔群作业的安全管理需要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如何有效控制施工中多台塔吊立体交叉作业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的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塔群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因素,首次将系统动力学(SD)理论和塔群作业安全风险研究相结合。主要考虑影响塔群施工作业过程安全的风险因素,将施工塔群作业安全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划分了人员、塔群设备、环境、管理和技术五个子系统,构建了施工塔群作业安全风险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和流图,仿真模拟得到了塔群作业风险系统的安全水平趋势。在划分的5个子系统基础上,识别了35个系统内部因素,采用G1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35个风险因素和5个子系统的权重。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Vensim-PLE构建施工塔群作业安全风险识别反馈模型,分析塔群作业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根据风险识别反馈模型,绘制SD流图,仿真模拟了塔群作业风险系统的安全水平。通过改变单因子变量的方法,每次将各子系统内部因素的初始值减少0.05,且每次只改变一个子系统内部因素进行模拟,得到人员风险因素对塔群作业安全的影响程度最大,环境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次之,其余依次为塔群设备风险、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对人员风险子系统采取改变单因子变量的方法模拟得到驾驶员业务水平对塔群作业安全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技术人员能力、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程度、信号工业务水平、驾驶员身心素质、安全管理人员能力和连续工作时间。最后结合工程实际案例,运用建立的模型对项目的塔群作业安全水平进行模拟,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根据仿真结果和实际案例分析,提出了基于智慧建造理论和BIM的塔群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引入互联网信息系统加强对塔群作业安全的风险控制,为今后塔群作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徐凯[8](2020)在《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塔吊是建筑施工领域重要的机械设备,其施工生命周期包括安装、顶升、使用和拆卸四阶段,生产活动涉及人、机、环、管等各类要素,是高风险的复杂动态过程。其中塔吊使用阶段相关生产安全事故相对多发。针对使用阶段的传统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系统,促进了对塔吊作业安全状态的感知,但在管控范围和信息利用等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性。为进一步提升塔吊作业安全管理水平,本文针对塔吊使用阶段的吊运作业,进行系统建模分析,并结合建筑信息化技术,研究优化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系统。首先,基于FRAM对塔吊作业系统进行建模,结合事故调查报告研究和专家调查,研究系统功能及功能潜在变化,定性分析了典型事故类型的功能变化耦合路径。并且,改进现有定量分析方法以适应风险分析场景,研究了功能变化耦合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开展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的必要性,识别了主要的监控内容和监控指标。然后,分析了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的需求和功能点,并以CPS应用框架为指导,提出了包含实体对象、虚拟模型和虚实联动等部分的系统结构。最后,构建塔吊作业安全监控平台,介绍了系统软硬件的实现。特别地,通过集成塔吊作业监测数据与BIM模型信息、实时定位信息,实现了塔吊与作业环境中其它对象交互关系的实时监控;利用BP神经网络从监测数据中提取系统运行知识,实现了塔吊作业安全状态预测。本研究采用了从功能角度理解塔吊作业系统的新视角,也为FRAM在系统风险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基于CPS的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系统多要素的统筹管控,突出了信息融合的优势。

陈曦[9](2020)在《塔式起重机安全作业ACO-LSSVM预测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塔式起重机已经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具有回转半径大、起升高度高、吊物质量较大且形状不规则、工人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等工作特点。近年来,由于建筑塔式起重机作业管理过程中存在安全管理松散、安全投入不到位、设备维护不及时等问题,使得施工塔机作业安全管理潜在风险不断增加,产生大量塔机安全事故。通过事前控制,是进行安全管控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对塔式起重机作业安全管理状态进行预测分析,根据安全预测结果采取有效事前控制措施,减少建筑塔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塔式起重机作业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统计梳理得出近年发生频率较高的四类主要塔机安全事故类型,并选取若干典型建筑施工塔机安全事故,依据事故调查报告分析相关塔机安全事故成因;在此基础上,依托事故致因理论,研究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致因机理,反演分析得到塔机作业安全关键影响因素集,通过聚类分析得到建筑塔机安全作业运行状态人-机-管-环预测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主客观权重分析后,构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模型,同时利用蚁群算法(ACO)对LSSVM预测模型的两个关键参数进行优化选择,两者相结合得到塔机作业ACO-LSSVM安全预测模型,对塔机作业安全状态进行预测研究。通过训练,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所需管理的塔机作业安全状态,进行塔机作业安全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开展相应安全应对措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塔机作业主要不安全影响因素中,提升司机安全工作经验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其次是确保塔机结构功能构件可靠性、塔机安全流程与规划与安全管理教育制度落实,能够有效加强建筑施工塔机作业安全管理;在此基础上,做好安全应急水平提升、对塔机定期维修保养与塔机工作面合理安排等工作。

周明阳[10](2020)在《基于虚拟仪器的DYJ900运架一体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架一体机广泛用于高速铁路施工。这种设备由于工作载荷大,施工环境复杂,对设备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一旦设备运行的健康状态和施工工艺有问题,很容易造成重大事故。因而及时的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不但很重要,也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强制要求的。相应地,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及边缘计算分析系统对设备状态监测、报警,不但有助于提升设备安全,运行效率,也为设备阶段性的科学维护提供了数据。本文以构建DYJ900型运架一体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SCADA)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设备机械结构、传动部件、驱动部件等的不安全因素,确定设备机械和动力系统的相应部件薄弱环节及数据采集点位置。以不安全因素为依据为构建硬件平台提供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明确系统功能需求,构建数据采集子系统;针对不同子系统通过有限元分析,典型故障仿真,半物理仿真等手段对数据处理方法,故障诊断,虚实结合等关键模块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机械结构部分,通过对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确定监控位置。相应系统模块的研究包括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数据处理和历史数据分析,实时显示设备故障状态等。2.动力传输单元部分主要介绍了滚动轴承,齿轮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包括振动信号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等。通过BP神经网络对故障样本进行训练,采用西储大学轴承故障数据进行系统功能验证;采用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齿轮故障实验提供的齿轮故障数据验证齿轮故障诊断功能;系统验证表明,系统能够实现故障诊断功能。3.驱动部件(主要为液压系统)部分,通过AMESim软件仿真典型故障,构建故障样本库,采样数据分析后与故障样本库的特征值进行对比,判断液压系统故障状态。4.虚拟仿真部分,通过虚拟仿真方案设计,半物理仿真等手段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在系统虚拟原型中实时显示;通过虚拟映射手段将设备结构变形等状态直观显示在三维模型中,提高了安全状态的可视化程度。本研究采用Lab VIEW编程语言进行系统开发,通过半物理仿真平台、导入典型故障信号、虚拟数据采集卡等手段验证了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本研究构建和开发的运架一体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对评估设备安全状况,运行维护具有积极意义。

二、起重行走装置不安全运行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起重行走装置不安全运行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铁路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2.1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2.1.1 安全风险的定义
        2.1.2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念
        2.1.3 施工的特征
        2.1.4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程序及处理风险的方法
    2.2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方法
        2.2.1 风险识别方法
        2.2.2 风险评价方法
3 浩吉铁路S段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3.1 工程概况和工程特点分析
        3.1.1 自然特征及可利用资源情况
        3.1.2 主要工程概况
    3.2 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3.2.1 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方法的选取
        3.2.2 工作分解结构(WBS)
        3.2.3 施工安全风险调查和分类
        3.2.4 建立WBS-RBS矩阵和风险因素清单
4 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4.1 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4.1.1 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4.1.2 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4.2 风险评价模型在项目中的应用
        4.2.1 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权重的计算
        4.2.2 施工安全风险模糊评价矩阵计算
5 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应对
    5.1 施工安全风险应对概述
    5.2 施工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5.3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保障机制
        5.3.1 施工安全组织机构及职责体系
        5.3.2 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5.3.3 施工安全考核奖惩制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评分调查表
附录 B 浩吉铁路S段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等级调查表
附录 C 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安全风险因素筛选调查问卷

(2)万利高速公路高墩施工工艺安全性评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说明
    1.5 本章结论
第二章 安全评价的基础理论探讨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2.1 安全评价的一般概念与原理
    2.2 安全评价的分类
    2.3 安全评价的程序
    2.4 安全评价的原则及要素
        2.4.1 安全评价的原则
        2.4.2 安全评价要素
    2.5 安全评价的方法选择的方法
        2.5.1 安全评价方法选择原则
        2.5.2 安全评价的选择过程
    2.6 安全评价的方法介绍
        2.6.1 安全检查表法
        2.6.2 事故树分析
        2.6.3 鱼刺图法
        2.6.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2.6.5 风险矩阵法
        2.6.6 指标体系法
        2.6.7 模糊综合评价法
    2.7 高墩施工安全评价方法的选用
    2.8 本章结论
第三章 高墩施工工艺安全评价定量分析
    3.1 安全评价思路
    3.2 高墩施工安全评价流程
    3.3 作业程序分解及风险辨识
        3.3.1 单位工程
        3.3.2 分部工程
        3.3.3 分项工程
        3.3.4 风险源辨识
    3.4 墩柱施工一般风险定量风险估测
    3.5 墩柱施工综合安全评价
        3.5.1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3.5.2 指标体系构建
        3.5.3 构成墩柱施工工艺综合评价问题的要素
        3.5.4 墩柱施工安全评价权重确定
        3.5.5 综合评价量表设计
        3.5.6 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3.6 本章结论
第四章 万利高速公路高墩施工工艺安全性评价分析
    4.1 评价对象、范围及目的
        4.1.1 评价对象及范围
        4.1.2 评价目的
    4.2 评价流程及思路
    4.3 评价方法
    4.4 墩柱施工一般风险定量评价
        4.4.1 作业程序分解
        4.4.2 风险源辨识
        4.4.3 风险分析
        4.4.4 定量风险评价
    4.5 安全管理综合评价
    4.6 本章结论
第五章 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及决策
    5.1 坍塌控制措施
    5.2 高处坠落控制措施
    5.3 物体打击控制措施
    5.4 机械伤害控制措施
    5.5 道路交通事故控制措施
    5.6 电气伤害控制措施
    5.7 起重伤害控制措施
    5.8 本章结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H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1.2.2 国内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研究基础
    2.1 安全风险的定义与特征
        2.1.1 安全风险的定义
        2.1.2 安全风险的特征
    2.2 安全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2.2.1 安全风险评价的定义
        2.2.2 安全风险评价的目的
        2.2.3 安全风险评价的内容
        2.2.4 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
    2.3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2.3.1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分类
        2.3.2 常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2.3.3 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
    2.4 煤矿巷道掘进现状分析
        2.4.1 煤矿掘进作业生产现状
        2.4.2 煤矿巷道掘进技术现状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H煤矿掘进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评价
    3.1 H煤矿掘进作业生产状况分析
        3.1.1 H煤矿概况
        3.1.2 H煤掘进作业流程分析
    3.2 掘进作业岗位危险因素分析
    3.3 岗位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3.3.1 安全风险评价步骤
        3.3.2 基于“分布密度型”未知有理数的D值计算
    3.4 基于LEC法的H煤矿掘进作业各岗位危险因素风险评价
        3.4.1 岗位危险因素风险评价举例
        3.4.2 各岗位危险因素风险评价
    3.5 H煤矿掘进作业岗位安全风险比较图
    3.6 本章小结
4 H煤矿掘进巷道区域安全风险评价
    4.1 H煤矿掘进巷道事故类型分析
    4.2 H煤矿掘进巷道事故发生区域分析
    4.3 区域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4.3.1 区域安全风险评价步骤
        4.3.2 风险R值计算
    4.4 H煤矿掘进巷道区域危险因素风险评价
        4.4.1 区域危险因素风险评价举例
        4.4.2 H煤矿掘进巷道区域危险因素风险评价
    4.5 H煤矿掘进巷道区域安全风险分布图
    4.6 本章小结
5 H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5.1 风险接受准则分析
    5.2 岗位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5.2.1 检修岗位不当操作防控措施
        5.2.2 掘进岗位不当操作防控措施
        5.2.3 临时支护岗位不当操作防控措施
        5.2.4 永久支护岗位不当操作防控措施
    5.3 区域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5.3.1 触电事故控制措施
        5.3.2 火灾事故控制措施
        5.3.3 瓦斯爆炸事故控制措施
        5.3.4 高处坠落事故控制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4)塔式起重机事故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现状
        1.3.2 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塔式起重机事故统计
    2.1 基于PYTHON语言的塔机事故资料收集
        2.1.1 基于Python的数据知识抽取
        2.1.2 事故资料收集
    2.2 事故资料统计
        2.2.1 按事故地区统计分析
        2.2.2 按事故时间统计分析
        2.2.3 按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2.2.4 按事故阶段统计分析
第3章 塔机事故致因识别
    3.1 典型事故致因理论
    3.2 人的因素界定与识别
    3.3 物的因素界定与识别
    3.4 管理因素界定与识别
    3.5 环境因素界定与识别
第4章 基于ABC分类法的事故致因分析
    4.1 ABC分类法
        4.1.1 ABC分类法定义及用途
        4.1.2 ABC分类法的可行性
    4.2 塔机事故致因层次分析
        4.2.1 基于ABC分类法的人因分析
        4.2.2 基于ABC分类法的物因分析
        4.2.3 基于ABC分类法的管理致因分析
        4.2.4 基于ABC分类法的环境致因分析
        4.2.5 构建事故致因模型
    4.3 以山东省塔机事故为例的致因分析
        4.3.1 案例数据统计
        4.3.2 案例致因识别
        4.3.3 案例致因分析
第5章 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5.1 人的管理措施
        5.1.1 加强人员考核机制
        5.1.2 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5.1.3 运行人员安全管理体系
        5.1.4 遵守劳动作业规程
    5.2 物的管理措施
        5.2.1 定检维修
        5.2.2 定期保养
    5.3 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5.3.1 加大参建单位安全管控
        5.3.2 增强参建单位联合机制
    5.4 环境管理措施
        5.4.1 科学预防
        5.4.2 智能化发展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附录一
附录二

(5)基于场动力理论的施工工人行为安全智能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施工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
    2.1 基于场动力理论的不安全行为解析
    2.2 不安全行为影响要素与致因路径
    2.3 施工工人行为安全分析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建筑施工场景识别方法
    3.1 施工场景关键对象识别
    3.2 施工场景关键对象定位
    3.3 施工场景空间范围划分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场景的施工不安全行为智能检测方法
    4.1 基于场景的不安全行为检测框架
    4.2 普适场景型不安全行为检测方法
    4.3 特定场景型不安全行为检测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施工工人行为安全分类管理
    5.1 工人行为安全数据档案
    5.2 自控力特质求解与分析
    5.3 不安全行为智能分类管理策略
    5.4 本章小结
6 施工工人行为安全分类管理实例研究
    6.1 背景介绍
    6.2 行为安全智能分类管理系统研发
    6.3 工人不安全行为智能管理结果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6)油气管线施工风险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油气管线施工事故特征统计
    2.1 油气管线施工事故案例信息收集
    2.2 油气管线施工事故案例特征统计
        2.2.1 按事故类型统计
        2.2.2 按事故发生阶段统计
        2.2.3 按是否发生二次事故统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油气管线施工事故致因研究及风险因素指向
    3.1 事故致因“2-4”模型
    3.2 油气管线施工事故致因研究
        3.2.1 直接原因分析与共性原因提取
        3.2.2 间接原因分析与共性原因提取
        3.2.3 根本原因分析与共性原因提取
        3.2.4 外部原因分析与共性原因提取
    3.3 油气管线施工风险因素指向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油气管线施工风险识别
    4.1 WBS-RBS风险识别方法
    4.2 基于WBS-RBS方法的油气管线施工风险识别步骤及优点
        4.2.1 基于WBS-RBS方法的油气管线施工风险识别步骤
        4.2.2 基于WBS-RBS方法的油气管线施工风险识别优点
    4.3 油气管线施工风险识别
        4.3.1 油气管线施工工作分解结构WBS
        4.3.2 基于事故风险因素指向的风险分解结构RBS
        4.3.3 油气管线施工风险矩阵
    4.4 油气管线施工初始风险清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油气管线施工风险分析
    5.1 油气管线施工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5.1.1 调查问卷设计
        5.1.2 问卷可靠性检验
        5.1.3 问卷效度检验
    5.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风险因素筛选
        5.2.1 主成分分析法原理及步骤
        5.2.2 主成分分析法风险筛选过程
    5.3 油气管线施工风险清单
    5.4 风险评价方法及步骤
        5.4.1 风险评价方法概述
        5.4.2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5.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油气管线施工风险评价
        5.5.1 层次分析法层次结构
        5.5.2 油气管线施工风险指标权重计算
        5.5.3 油气管线施工各指标层风险因素重要度排序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油气管线施工风险预防对策
    6.1 油气管线施工风险预防对策思路
    6.2 油气管线施工风险预防对策实施方案
        6.2.1 构建安全培训体系
        6.2.2 管控材料质量
        6.2.3 保障设备和工具安全运行
        6.2.4 整治施工环境
        6.2.5 培训监管共同促进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油气管线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塔群施工作业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2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及智能化研究现状
        1.2.3 系统动力学在安全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塔群施工作业相关理论及安全管理
        2.1.1 塔群作业的基本原则
        2.1.2 塔群作业安全管理分析
        2.1.3 塔群作业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2.1.4 塔群作业安全存在问题
    2.2 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
        2.2.1 系统动力学的优势
        2.2.2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原理及步骤
        2.2.3 系统动力学在塔群作业安全管理中的适用性
        2.2.4 Vensim-PLE仿真软件介绍
    2.3 本章小结
3.塔吊群施工作业危险源辨识
    3.1 塔群施工作业危险源辨识
        3.1.1 危险源理论及塔群作业危险源辨识概念
        3.1.2 塔群作业危险源种类
        3.1.3 塔群作业危险源辨识依据
        3.1.4 塔群作业危险源辨识范围
    3.2 塔群作业危险因素分析
        3.2.1 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的塔群作业风险因素辨识
        3.2.2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塔群作业风险因素指标权重计算
        3.3.1 选取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3.3.2 塔群作业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3.4 本章小结
4.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及仿真
    4.1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4.1.1 建模目的及系统边界
        4.1.2 构建系统动力学风险识别反馈模型
        4.1.3 构建系统动力学流图模型
    4.2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仿真研究
        4.2.1 估计初始值
        4.2.2 建立系统方程式
        4.2.3 仿真应用假设
        4.2.5 塔群作业安全风险系统仿真模拟
    4.3 风险子系统仿真研究
        4.3.1 风险数值及方程的确定
        4.3.2 子系统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实证仿真研究
    5.1 塔群作业安全实例仿真
        5.1.1 建设项目实例概况
        5.1.2 实证仿真分析
    5.2 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
        5.2.1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含义
        5.2.2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原则
        5.2.3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3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
附录 1.熵权法专家打分调查表
附录 2.G1法专家打分调查表
附录 3.估计风险因素初始值专家打分调查表
致谢

(8)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功能共振分析方法理论基础
    2.2 信息物理系统理论基础
    2.3 灰色关联分析与BP神经网络
    2.4 本章小结
3 塔吊作业系统安全风险建模分析
    3.1 塔吊作业过程分析
    3.2 塔吊作业系统建模与分析
    3.3 塔吊作业系统安全风险管控
    3.4 本章小结
4 塔吊作业安全监控体系设计
    4.1 系统功能分析
    4.2 系统结构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塔吊作业安全监控平台开发
    5.1 硬件优选
    5.2 软件开发
    5.3 系统试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事故调查报告清单
    B 功能变化可能性问卷
    C 硬件详情
    D 部分程序代码
    E 部分塔吊作业参数样本
    F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9)塔式起重机安全作业ACO-LSSVM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3.4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分析
        2.1.1 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概述
        2.1.2 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2.1.3 典型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分析
    2.2 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2.2.1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2.2.2 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致因机理
    2.3 安全管理预测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塔式起重机安全预测指标体系
    3.1 安全预测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3.2 塔机安全预测指标体系聚类分析
        3.2.1 预测指标选取
        3.2.2 聚类分析
    3.3 塔式起重机安全预测指标体系
        3.3.1 人的因素
        3.3.2 塔机因素
        3.3.3 管理因素
        3.3.4 环境因素
    3.4 确定指标评级标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塔式起重机作业安全预测模型
    4.1 权重确定
        4.1.1 BTS赋权法
        4.1.2 熵权法
        4.1.3 BTS-熵权法
    4.2 LSSVM预测模型
        4.2.1 模型基本原理
        4.2.2 模型建立
    4.3 模型优化
        4.3.1 蚁群算法基本原理
        4.3.2 优化过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案例情况及数据处理
    5.2 确定指标权重
        5.2.1 BTS确定主观权重
        5.2.2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5.2.3 BTS-熵权法组合权重
    5.3 塔机安全作业ACO-LSSVM预测模型训练
        5.3.1 预测模型实现步骤
        5.3.2 模型关键参数确定
        5.3.3 预测模型训练结果分析
        5.3.4 重要影响因素分析
    5.4 塔机作业安全状态预测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塔机作业安全预测指标评分调查表

(10)基于虚拟仪器的DYJ900运架一体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DYJ900运架一体机不安全因素分析
    2.1 DYJ900运架一体机主要结构分析
    2.2 机械结构不安全因素分析
    2.3 传动部件不安全因素分析
    2.4 驱动部件不安全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总体框架
    3.1 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功能需求
    3.2 系统硬件设计
        3.2.1 传感器选型
        3.2.2 数据采集卡选型
    3.3 系统软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数据采集分析子系统设计
    4.1 机械结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
        4.1.1 数据采集点确定
        4.1.2 数据处理方法
        4.1.3 系统功能实现
    4.2 传动部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
        4.2.1 滚动轴承故障机理
        4.2.2 齿轮故障机理
        4.2.3 轴承、齿轮故障诊断方法
        4.2.4 信号分析方法
        4.2.5 BP神经网络故障诊断
        4.2.6 基于BP神经网络轴承故障诊断
        4.2.7 基于BP神经网络齿轮故障诊断
        4.2.8 系统功能实现
    4.3 驱动部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
        4.3.1 数据采集点确定
        4.3.2 典型故障仿真
        4.3.3 数据处理方法
        4.3.4 系统功能实现
    4.4 虚拟仿真系统设计
        4.4.1 虚拟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4.4.2 虚拟仿真方案设计
        4.4.3 半物理仿真模块系统验证
        4.4.4 传感器映射仿真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功能试验验证
    5.1 机械结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功能验证
    5.2 传动部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功能验证
    5.3 驱动部件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功能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系统界面
    附录B 系统关键程序框图
    附录C 轴承、齿轮故障诊断程序框图
    附件D 驱动部件故障样本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起重行走装置不安全运行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浩吉铁路S段四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张玮韬.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万利高速公路高墩施工工艺安全性评价分析[D]. 马茂源.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H煤矿掘进作业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 尚康.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塔式起重机事故因素研究[D]. 董坤.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0)
  • [5]基于场动力理论的施工工人行为安全智能管理研究[D]. 方琦.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6]油气管线施工风险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D]. 高小迪.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4)
  • [7]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瑚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塔吊作业安全监控研究[D]. 徐凯.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9]塔式起重机安全作业ACO-LSSVM预测模型研究[D]. 陈曦.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10]基于虚拟仪器的DYJ900运架一体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研究[D]. 周明阳.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起重行走设备运行不安全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