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除锈防锈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钢材除锈防锈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一、钢铁除锈防锈液技术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宝峰[1](2021)在《钢板高效水基防锈剂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4%。在品种繁多的防锈产品里,水基型防锈剂以无毒环保、后续处理工序简便、成本低廉为亮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课题选择正辛酸、十一碳二酸、十二碳二酸、硼酸、单乙醇胺、三乙醇胺、苯并三氮唑、甲基苯并三氮唑及添加剂为防锈剂原料,用所选试剂合成了一种酰胺类水基防锈剂,对钢板进行了有效防锈保护。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主防锈剂的选择,结果表明:单一组分时,十二碳二酸的防锈效果最好,碳链越长防锈效果越好;组合使用时正辛酸与十一碳二酸混合酸防锈效果最好;苯并三氮唑的防锈效果优于甲基苯并三氮唑;通过L16(45)正交实验得出,当主防锈剂正辛酸、十一碳二酸、硼酸、单乙醇胺与三乙醇胺的质量配比为0.8∶0.2∶0.1∶0.8∶0.1时,效果最佳。研制的水基型防锈剂AF;配方组成:正辛酸30~40%;十一碳二酸5~10%;硼酸1~5%;三乙醇胺1~5%;单乙醇胺30~40%;苯并三氮唑1~5%;添加剂E 1~5%;添加剂N 1~5%;添加剂P 1~5%。防锈实验表明:单片防锈试验、叠片防锈试验及挂片防锈试验在标准防锈周期内均无锈蚀出现,防锈等级为0级,防锈效果良好。扫描电镜实验表明,2.5%工作液在冷轧板与热轧板上成膜完整,均匀致密。电化学极化曲线实验表明,2.5%的工作溶液使两种钢板在室温下出现阳极钝化区,自腐蚀电流减小,自腐蚀电压增大,防锈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能力好,防锈效果优异。原子力显微镜实验表明在72h湿热条件下未涂抹防锈剂的样板腐蚀显着,防锈处理后,AFM原子力显微镜未见腐蚀,防锈效果显着。水基型防锈液AF在常温下使用效果良好,湿热、盐雾环境下表现出优异的防锈能力,室内防锈实验2个月无锈蚀,盐雾试验72 h防锈蚀率百分之百,是一种无毒对环境友好的水性防锈剂。

孙姝娟[2](2019)在《多功能环保型中性除锈剂的开发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属腐蚀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金属防腐蚀十分重要,在进行防腐处理前需对金属表面进行除锈处理。普通强酸除锈剂在除锈过程中会带来诸如金属的过腐蚀、返锈以及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已不能满足当前国家对酸洗行业的环保要求,本课题旨在制备一种更加安全环保,兼具除锈和防锈双重功能的中性除锈剂。本文主要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多功能中性除锈剂关键组分的优化配方,其中有机酸为20.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3.0%,葡萄糖酸钠为2.5%,柠檬酸钠为1.0%,以及自制的咪唑啉缓蚀添加剂溶液为9.0%;对于锈蚀程度C级钢板,考察了不同除锈温度下除锈完成时所需的时间及不同除锈剂浓度对除锈效果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外场超声的加入对除锈时间的影响;其次,通过实验发现除锈剂处理钢板面积可达200-500 m2/t,处理后钢板的漆膜附着力达到1级。通过与市售各类除锈剂进行性能对比,证明自制产品各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在30℃时,自制产品与市售中性产品除锈时间相同。SEM结果表明,自制中性除锈剂除锈后的金属表面光滑平整,对钢板基体无明显腐蚀,而市售各类除锈剂都对钢板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电化学实验及户外耐候试验结果表明,自制中性除锈剂除锈后钢板表面在户外保持一个月不生锈,说明该除锈剂兼具防锈的功能,优于市售除锈剂。通过XRD、SEM、EDS、XPS等分析方法初步验证了自制中性除锈剂的除锈和防锈机理,发现铁锈通过与除锈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厚度约23μm的Fe-O-P和Fe-O-C等螯合物保护膜层,表现出较好的户外耐蚀性。通过Tafel、EIS曲线及盐水浸泡实验探究了该保护膜层的耐盐水腐蚀性能,发现氯离子对其破坏力很强,膜层耐盐水腐蚀能力较差,在浓度为3.5%的盐水(阻抗为525.7Ω)中浸泡3h即发生严重腐蚀,但保护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阻碍电解质在膜层中的扩散,起到防锈作用。

佟琛[3](2018)在《多功能环保型磷化液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功能磷化液是集除油、除锈、磷化、钝化于一体的钢铁表面处理液,现有的多功能磷化处理工艺不够成熟和完善,除锈、防锈效果也难以同时满足需求。鉴于此,本论文在磷酸酸洗的基础上,对钢铁综合前处理配方进行研究,筛选出环保、低污染加速促进剂,采用单因素变量、正交实验、电化学等方法,研究多功能环保型磷化液及磷化工艺的优化,并探讨了其除锈、防锈性能及机理。主要研究内容为:研究了除锈前后试样表面的形貌、磷酸除锈的机理。通过电位首导法确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磷酸的除锈效率。磷酸酸洗浓度为14 wt%,温度为40℃时最优。通过电位-时间的曲线结合硫酸铜点滴实验及失重法,研究单一促进剂对磷化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促进剂。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出磷化效果最佳的配方,即苯并三氮唑:0.1 wt%、硝酸锌:5 wt%、磷酸二氢锌:6 wt%、钼酸钠:0.5 wt%、柠檬酸:2 wt%、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0.1 wt%。通过SEM、动电位极化曲线、盐雾试验等测试方法,研究磷酸浓度、磷化温度、时间、超声磷化、后处理工艺等对磷化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磷酸的浓度:14 wt%,磷化处理时间:35 min,最佳磷化温度范围:3040℃。超声磷化提高了磷化处理的速度,但经超声处理试样表面的耐腐蚀性能有所降低。后处理工艺得到的转化膜,通常磷化后自然晾干的耐蚀性能优于烘干后的耐蚀性能,烘干的优于磷化后立即水洗的耐腐蚀性能。通过SEM、XPS、EIS、动电位极化曲线等多种手段表征了磷化处理后膜的特征:对磷化膜进行SEM观察可知,磷化处理后表面形成一层转化膜。通过EDS、XPS分析可得,膜的主要成分包括MoO3、MoO2,ZnO、Fe2O3及Zn3(PO4)2·nH2O和FePO4。磷化处理后试样的耐腐蚀性能显着提高,硫酸铜点滴时间达到了110s,腐蚀电流密度从基体1.58×102uA·cm-2降低至2.05 uA·cm-2。电化学阻抗实验的拟合结果表明,磷化处理后磷酸盐膜中的电荷传递电阻从331.6?·cm-2提高到10346?·cm-2。

王响[4](2018)在《彩钢瓦表面除锈防锈工艺及其腐蚀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钢铁不论是在工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据统计,每年世界上都有几千万吨钢铁由于保护不妥善而变成了铁锈,由于钢铁制品遭腐蚀破坏而引起的停工减产、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造成严重事故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因此,钢铁的防锈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彩钢瓦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它以美观、质轻、价廉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厂房建设、临时住宿等方面,特别是其具有很强的抗震、防水等优点而被广泛的推广。不过,彩钢瓦同样也有着其致命的弱点。本文对国内外传统防锈的主流方法进行了综述,对比各种防锈方法的优缺点,结合实际工业生产所需要的防锈效果确定了两种防锈方法:乙醇胺与酸的复配防锈法和磷化膜防锈法。这两种防锈方法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投资费用低、防锈效果好等特点,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防锈方法。打破了传统防锈方法昂贵、低效、造成污染的魔咒;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三种防锈剂配方的最佳比例;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实验。通过表征实验的数据分析出防锈效果最好、最经济以及最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最佳防锈剂配方为:磷酸、二乙醇胺和水。本文同时对于钢铁表面的腐蚀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在不同环境下分析其具体腐蚀原因及其相应的防护解决方案。

郑福东[5](2017)在《中性除锈剂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传统金属除锈剂一般以几种强酸复配而成,这类除锈剂具有除锈速度快、成本低、除锈彻底的优点,因此受到使用者的青睐。然而,强酸腐蚀性强,属于国家严控的危化品。此外,这类除锈剂在除锈过程中存在金属过腐蚀、氢脆、污染环境及除锈后金属易返锈等诸多问题。为彻底解决强酸除锈剂存在的问题,开发安全环保的中性除锈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以及复配方法制备了一种中性(或弱酸性)除锈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探究了温度对该环除锈剂除锈速率的影响,发现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除锈速率不断增大。用该除锈剂除锈蚀等级为C级的Q235碳素钢,常温25℃下,除锈速率达到1.54×102g·h-1·m-2, 23min即可彻底除锈;升高温度到80℃时,除锈速率达到4.73×102 g·h-1·m-2, -lOmin即可彻底除锈。经过实验对比,发现该除锈剂常温下与市售产品效果相当,升高温度后,除锈效果明显高于市售产品。此外,还研究了超声波强化作用对除锈剂除锈效果的影响,发现常温下超声波的加入对除锈速率无明显影响,升高温度后,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大,除锈速率明显提高,80℃下,超声功率为100%时除锈速率可达到9. 85×102 g·h-1·m-2,除锈速度和效果与盐酸的相当,5min内即可除锈完全。采用SEM表征了该环保型除锈剂的防锈效果,发现除锈后的Q235碳钢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起到了防锈的作用,常温下室内放置一个月未发生返锈。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了除锈过程的Tafel曲线,从电化学角度对除锈剂的除锈效果进行了评价。经过对比,发现该除锈剂对金属氧化物的溶解能力比市售某产品要强,有利于钢板表面锈蚀物的脱落。该型除锈剂的pH值接近中性,对设备产生腐蚀较小,同时具有较好的除锈效果和安全性,并且具防锈和钝化作用,且除锈后的金属不易返锈等优点,是新一代的环保型多功能除锈剂。

任国鹏[6](2017)在《钢板水基防锈处理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板材料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由于与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腐蚀介质接触,会发生锈蚀现象。据统计,每年因为腐蚀问题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我国GDP总量的4%,以2015年为例,我国GDP总量为676708亿,其中因材料腐蚀而造成的损失为27068亿元,所以金属材料的腐蚀防护技术是一项意义深远,值得研究的课题。水基防锈液是在水溶液中加入缓蚀物质,经其处理的金属表面会形成一层保护性膜层,能够达到阻止基体与腐蚀介质接触的效果,从而减缓腐蚀现象的发生。本实验主要通过对防锈液中主要缓蚀物质、辅助缓蚀物质和助剂进行性能研究,得到防锈液的配方为邻氨基苯甲酸1.7g/L、癸二酸1.4g/L、肉桂酸1.2g/L、醇类物质W 15ml/L、尿素6g/L、添加剂A 1.5g/L、1ml/L OP-10、1ml/L消泡剂、1ml/L EDTA。同时对防锈液对钢板的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得出处理温度为50℃、处理时间为2min。对防锈液性能进行研究中,将本实验自制防锈液与市场上广泛使用的GCW-1防锈液进行性能对比:热轧钢板经本实验自制防锈液处理后在3.5%盐水中发生腐蚀的时间为171min,而市场上使用GCW-1的防锈液耐腐蚀时间为154min;热轧钢板经168h湿热实验测试,经本实验自制防锈液处理后,钢板表面的腐蚀面积为15%,市场上使用的GCW-1防锈液处理后钢板的腐蚀面积在20%以上;电化学测试实验中,本实验自制与市场上使用的GCW-1防锈液相比,腐蚀电位由-0.7444V升至-0.6970V,提高0.0474V;腐蚀电流由3.668×10-5A/cm2降低至1.479×10-5A/cm2,阻抗值由1824Ω增加至1951Ω;可以看出本实验自制防锈液对于钢板耐蚀性的提高强于市场上所用的GCW-1防锈液。同时,自主配置的防锈液对于热轧钢板、冷轧钢板都有较理想的防锈能力。最后将本实验所制备的防锈液进行损耗实验,原防锈液中缓蚀物质耗损一半后,仍具有较好的防锈性能,当继续损耗至四分之一时,防锈性能变差。最后将本实验制备的防锈液用于热轧板生产过程中的1000℃除鳞工艺和400℃冷却工艺中,结果表明使用防锈液进行处理时,在提高热轧板表面状态的同时,还会进一步提高热轧板的耐蚀性能。

赵思萌,郝建军,崔珊[7](2016)在《钢铁件序间防锈剂的研究》文中提出为提高钢铁件序间防锈时间,对防锈液配方和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实验、电化学性能测试及湿热试验等方法考察了经防锈液处理的铁片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防锈溶液组成为150 m L/L磷酸,14 g/L氧化锌,26 g/L硝酸锌,4 g/L硝酸镍,5 g/L乙醇,20 g/L马日夫盐,10 g/L亚硝酸钠,8 g/L乌洛托品,对钢铁件的耐蚀效果最佳。

郭俊[8](2016)在《PVA水溶性金属防锈液的研制与应用》文中指出聚乙烯醇(PVA)因为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成膜性及生物降解性而成为一种非常好的环保型高分子聚合物,也正是因为它的这种非常优良的性能,所以聚乙烯醇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也是基于聚乙烯醇的优良性能采用聚乙烯醇为主体材料研制出了一种全新环保的新型防锈液,这种防锈液能够很好的涂覆在金属表面,产生良好的防锈效果,而且干燥后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这层薄膜具有良好的可剥性和水溶性,这就解决了以往防锈液涂覆后后续清理困难以及防锈液不环保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基体膜试验,防锈液药品的选择试验以及防锈药品的单因素试验可以得出防锈剂的最佳配制方案是:PVA(1799)15 g,乳化剂OP-10 3 ml,丙三醇3 ml,吐温80 3 ml,十二烷基硫酸钠1 g,三乙醇胺6 ml,苯并三氮唑3 g,柠檬酸3 g,去离子水100 ml。在这个配方下,无论是防锈液的成膜性能、可剥性能、水溶性能、防锈性能还是药品的优化和节约方面都能达到最优解。同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防锈液的组分得知,防锈液中的优良的防锈液性能不是三乙醇胺和柠檬酸作用的结果,而是三乙醇胺和柠檬酸反应后生成的柠檬酸三乙醇胺盐所产生的。这种物质与苯并三氮唑复配,使防锈液具有优良的防锈性能。(2)通过把不同体积的防锈液加入到碳钢、铝、纯铜中经过失重法、电化学、扫描电镜表征防锈液在1.0 mol/L HCl的酸性溶液中的防锈性能,通过失重法测试结果得知防锈液对碳钢、铝、纯铜的缓蚀效率分别达到82.1%、77.9%、86.7%。通过电化学测试结果表征得知防锈液对碳钢、铝、纯铜的缓蚀效率分别达到85.4%、79.8%、85.9%。失重法和电化学法测试的结果基本吻合。

夏海明,李祥松[9](2016)在《钢材的防锈和除锈技术及其应用》文中指出钢材原材料的除锈和防锈直接关系到产品表面质量和耐蚀性,是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针对目前车身公司驾驶室用钢材因长期堆放而又无防锈措施导致的锈蚀问题,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钢材除锈、防锈新技术和新工艺。鉴于车间内钢材在使用过程中需多次除锈,造成了制造和人力成本的浪费现象,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王青[10](2015)在《苯并咪唑类缓蚀剂的合成及其在水基防锈液中的应用》文中指出金属的锈蚀不仅使工件在外形、色泽以及机械性能等方面受到损坏,更重要的是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绿色制造的理念,针对碳钢制品短期防锈,研制了一种新型水基防锈液。(1)剖析了一种现有进口防锈液,通过TGA、FT-IR、ESI-MS、1H-NMR等方法得到了其主要成分及含量,分析发现成分中含有单乙醇胺、单乙醇胺硼酸盐、亚硝酸钠等物质,其中,亚硝酸钠具有强致癌基因,目前多国已明令禁止其在防锈液中的应用。(2)以三聚氯氰、脂肪胺、2-氨基苯并咪唑以及氨基乙磺酸为原料,合成了三种具表面活性苯并咪唑类缓蚀剂2-正己氨基-4-(苯并咪唑-2-基)-氨基-6-(2-磺基乙基)-氨基-1,3,5均三嗪(C6B),2-正辛氨基-4-(苯并咪唑-2-基)-氨基-6-(2-磺基乙基)-氨基-1,3,5均三嗪(C8B)和2-正十二氨基-4-(苯并咪唑-2-基)-氨基-6-(2-磺基乙基)-氨基-1,3,5均三嗪(C12B),通过FT-IR、ESI-MS、1H-NMR确定了产物的结构。(3)采用静态失重、极化曲线、交流阻抗以及扫描电镜法考察了2-氨基苯并咪唑、C6B以及C8B三种苯并咪唑类缓蚀剂在1mol/L HCl溶液中对45#碳钢的缓蚀行为。与2-氨基苯并咪唑相比,C6B和C8B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且随着缓蚀剂浓度的增加,其缓蚀效果逐渐增强;研究范围内缓蚀剂的缓蚀率随着其分子中疏水链的增长而明显提高,其中C8B的缓蚀性能更佳;在25℃下,1mol/L HCl溶液中,当C8B使用浓度达到0.9g/L时,缓蚀率为98.6%;极化曲线结果显示,三种缓蚀剂是以抑制阴极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4)以C6B替代进口防锈液中的亚硝酸钠,对原有配方进行优化,以单片防锈试验为标准,通过响应曲面法筛选得到最佳配方:单乙醇胺为6.23%,单乙醇胺硼酸盐为5.84%,C6B为0.41%,聚乙二醇600为0.5%,羧甲基纤维素钠为0.2%,有机硅消泡剂为0.05%(其余成分为水),其最佳使用浓度为8%。通过理化性质及扫描电镜对比防锈液性能,在研究范围内自制水基防锈液防锈性能优良,且稍优于进口防锈液性。

二、钢铁除锈防锈液技术的研制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铁除锈防锈液技术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钢板高效水基防锈剂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钢材腐蚀的主要原因
        1.1.2 水基防锈剂的防锈原理
        1.1.3 轧制钢材的防锈方法
    1.2 水基型防锈剂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2.实验部分
    2.1 试验材料及药品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药品
    2.2 设备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主防锈剂的合成
        2.3.2 正交试验
        2.3.3 辅助防锈剂合成
        2.3.4 添加剂筛选
    2.4 水基防锈液的合成
    2.5 防锈实验方法及技术表征
        2.5.1 化学性能表征
        2.5.2 理化性质表征
        2.5.3 锈蚀等级评定
3.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鞍钢现有防锈剂的对比
    3.2 主防锈剂的合成及防锈结果比较
        3.2.1 对冷轧钢板的防锈效果比较
        3.2.2 对热轧钢板的防锈效果比较
    3.3 防锈剂不同配比正交实验结果
        3.3.1 主防锈剂工作液的有效浓度的确定
    3.4 辅助防锈剂的配制结果
    3.5 添加剂的筛选结果
        3.5.1 螯合剂E量的筛选
        3.5.2 助剂N量的筛选
        3.5.3 渗透剂P量的筛选
    3.6 水基防锈液的配制
    3.7 化学性能表征
        3.7.1 单片防锈实验结果
        3.7.2 盐雾试验结果
        3.7.3 SEM扫描电镜表征
        3.7.4 电化学实验结果
        3.7.5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
        3.7.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
        3.7.7 AFM原子力显微镜测定与分析
        3.7.8 硫酸铜点滴试验结果
    3.8 理化性质试验结果
    3.9 防锈产品对比结果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2)多功能环保型中性除锈剂的开发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引言
    1.2 金属的腐蚀
        1.2.1 金属腐蚀的概念
        1.2.2 金属腐蚀分类
        1.2.3 影响金属腐蚀的因素
    1.3 金属防护手段与方法
    1.4 除锈方法及工艺介绍
        1.4.1 手工法除锈
        1.4.2 机械法除锈
        1.4.3 化学法除锈
    1.5 除锈剂的发展与现状
        1.5.1 普通强酸型除锈剂
        1.5.2 新型除锈剂
        1.5.3 环保型中性除锈剂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6.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仪器和材料
        2.1.1 试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材料
    2.2 中性除锈剂的制备
        2.2.1 席夫碱咪唑啉缓蚀添加剂的制备
        2.2.2 正交试验设计
    2.3 中性除锈剂的制备过程
    2.4 实验测试方法
        2.4.1 除锈速率或除锈时间
        2.4.2 傅里叶红外光谱
        2.4.3 X-射线衍射分析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
        2.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4.6 塔菲尔极化曲线
        2.4.7 电化学阻抗谱法
        2.4.8 户外耐候试验
        2.4.9 钢板表面保护膜层厚度测试
        2.4.10 表面漆膜附着力测试
        2.4.11 盐水浸泡实验
3 结果与讨论
    3.1 环保型中性除锈剂的制备
        3.1.1 有机酸含量的确定
        3.1.2 葡萄糖酸钠含量的确定
        3.1.3 柠檬酸钠含量的确定
        3.1.4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含量的确定
        3.1.5 正交试验
    3.2 自制席夫碱咪唑啉缓蚀添加剂的表征
        3.2.1 紫外光谱分析
        3.2.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3.3 自合成咪唑啉缓蚀剂在20%盐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
        3.3.1 静态失重法
        3.3.2 电化学分析法
        3.3.3 扫描电镜分析
    3.4 自合成咪唑啉缓蚀添加剂对中性除锈剂的缓蚀强化作用
    3.5 除锈性能分析
        3.5.1 温度对除锈时间的影响
        3.5.2 浓度对除锈剂除锈性能影响
        3.5.3 超声波对除锈剂除锈效果的影响
        3.5.4 中性除锈剂处理量
    3.6 除锈后保护膜的厚度测试
    3.7 漆膜附着力测试
    3.8 不同除锈剂性能对比
        3.8.1 不同温度下除锈对比
        3.8.2 超声波加入后除锈对比
        3.8.3 表面形貌分析
        3.8.4 户外耐候实验
        3.8.5 表面电化学分析
    3.9 中性除锈剂作用机理分析
        3.9.1 腐蚀锈层XRD分析
        3.9.2 红外光谱分析
        3.9.3 表面形貌分析
        3.9.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10 钢板表面耐腐蚀性分析
        3.10.1 处理前后钢板表面耐腐蚀性对比
        3.10.2 不同氯化钠溶液对保护膜层的腐蚀分析
        3.10.3 盐水浸泡实验
        3.10.4 不同除锈时间对钢板表面膜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4 结论
    4.1 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3)多功能环保型磷化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磷化流程
    1.3 磷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4 磷化工艺分类
    1.5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药品
    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4 磷化液制备方法
    2.5 实验方法
        2.5.1 酸洗除锈终点测试
        2.5.2 耐腐蚀性测试
        2.5.3 失重法测腐蚀速度
        2.5.4 磷化膜微观形貌SEM观察
        2.5.5 磷化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测试
第三章 磷酸酸洗除锈性能研究
    3.1 酸洗对试样表面形貌的影响
    3.2 磷酸酸洗过程中电位-时间曲线
    3.3 磷酸浓度对除锈时间的影响
    3.4 酸洗温度对除锈时间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磷化液促进剂的研究
    4.1 促进剂对磷化效果的影响
        4.1.1 成膜剂-磷酸二氢锌对磷化效果的影响
        4.1.2 氧化剂-硝酸锌对磷化效果的影响
        4.1.3 络合剂-柠檬酸对磷化效果的影响
        4.1.4 钝化剂-钼酸钠对磷化效果的影响
        4.1.5 缓蚀剂-苯并三氮唑对磷化效果的影响
        4.1.6 表面活性剂-(OP-10)对磷化效果的影响
    4.2 磷化液组分优化分析
        4.2.1 磷化液组分优化的评定
        4.2.2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的确定
        4.2.3 磷化液组分优化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磷化工艺及成膜机理研究
    5.1 酸度对磷化膜的影响
        5.1.1 酸度对磷化膜形貌的影响
        5.1.2 酸度对磷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5.2 磷化时间对磷化效果的影响
        5.2.1 磷化时间对磷化膜形貌的影响
        5.2.2 磷化时间对磷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5.3 磷化温度对磷化的影响
        5.3.1 磷化温度对磷化膜形貌的影响
        5.3.2 磷化温度对磷化膜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5.4 超声处理对磷化效果的影响
        5.4.1 超声处理对磷化膜形貌的影响
        5.4.2 超声处理对耐腐蚀性能和除锈时间的影响
    5.5 后处理工艺对磷化效果的影响
        5.5.1 后处理工艺对组织形貌的影响
        5.5.2 后处理工艺对磷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
    5.6 磷化膜微观形貌及成分分析
        5.6.1 磷化膜SEM微观形貌及组成元素分析
        5.6.2 磷化膜组成元素分布
        5.6.3 磷化膜XPS分析
    5.7 磷化膜耐蚀性测试结果分析
        5.7.1 电化学极化曲线结果分析
        5.7.2 磷化膜电化学阻抗实验结果分析
    5.8 磷化液各项使用性能测评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彩钢瓦表面除锈防锈工艺及其腐蚀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二乙醇胺
        2.1.1 二乙醇胺简介
    2.2 磷酸
        2.2.1 磷酸简介
    2.3 乙醇胺与酸的复配除锈防锈剂
    2.4 磷化膜
        2.4.1 磷化膜简介
        2.4.2 磷化成膜机理
        2.4.3 磷化膜的作用
    2.5 彩钢瓦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原理
        3.1.1 钢铁腐蚀因素
    3.2 实验工艺流程图
    3.3 实验原料及设备装置
        3.3.1 实验原料药品
        3.3.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3.4 实验内容
        3.4.1 防锈剂配方一的配制
        3.4.2 防锈剂配方二的配制
        3.4.3 防锈剂配方三的配制
    3.5 表征实验
        3.5.1 干燥时间的测定
        3.5.2 附着力的测定
        3.5.3 盐水浸渍实验
        3.5.4 耐热性测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腐蚀机理研究
    4.1 腐蚀的危害性
    4.2 潮湿大气环境下钢铁腐蚀机理
    4.3 氯离子腐蚀钢铁的机理
    4.4 乙醇胺与无机酸的复配剂的防锈机理
        4.4.1 碳酸与乙醇胺盐
        4.4.2 硼酸与乙醇胺盐
        4.4.3 亚硝酸与乙醇胺盐
        4.4.4 磷酸与乙醇胺盐
    4.5 钢铁材料腐蚀宏观测试方法
        4.5.1 常用钢铁材料腐蚀扫描微区电化学技术
        4.5.2 扫描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SIET)
    4.6 对钢结构腐蚀的控制
    4.7 对钢结构的防护
    4.8 不同种类防锈方式处理
        4.8.1 钢铁件的预处理
        4.8.2 不同种类防锈剂的对比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5)中性除锈剂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钢铁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1.2 钢铁的主要种类
        1.1.3 钢铁腐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1.4 钢铁除锈的必要性
        1.1.5 钢铁生锈的原因及锈层的主要成分
        1.1.6 钢铁锈蚀的程度及特征
    1.2 除锈方法简介
        1.2.1 机械法除锈
        1.2.2 化学法除锈
        1.2.3 电化学法除锈
    1.3 除锈剂的发展及现状
        1.3.1 传统型除锈剂
        1.3.2 环保型中性除锈剂
    1.4 环保型中性除锈剂的除锈机理
    1.5 除锈剂性能的评价方法简介
        1.5.1 差量法
        1.5.2 腐蚀速率法
        1.5.3 直观比较法
    1.6 除锈剂废液的处理方法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7.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7.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 实验原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1.3 实验材料
    2.2 除锈剂的制备
        2.2.1 环保型除锈剂配方设计
        2.2.2 除锈剂配方的确定
        2.2.3 除锈剂的制备流程
    2.3 除锈剂除锈的性能评价
        2.3.1 除锈速率的计算
        2.3.2 除锈剂黏度的测定
        2.3.3 极化曲线分析
        2.3.4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
        2.3.5 超声波的空化作用
        2.3.6 中性除锈剂处理量的考察
        2.3.7 中性除锈剂腐蚀速率的考察
        2.3.8 自合成添加剂对中性除锈剂的加强作用
        2.3.9 中性除锈剂废液的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环保型中性除锈剂的配方确定
        3.1.1 葡萄糖酸钠的加入对除锈效果的影响
        3.1.2 葡萄糖酸钠的最佳浓度确定
        3.1.3 探究EDTA-2Na和PEG400M0的加入对除锈剂性能的影响
        3.1.4 其他添加剂的加入对除锈剂除锈性能的影响
        3.1.5 除锈剂的最佳配方
    3.2 除锈剂除锈温度的探究
    3.3 外场超声波对除锈剂性能的影响
    3.4 不同条件下除锈剂的除锈时间
    3.5 塔菲尔(Tafel)极化曲线
    3.6 除锈后钢板表面形貌
    3.7 中性除锈处理量与除锈速率变化规律
    3.8 中性除锈剂的腐蚀速率
    3.9 中性除锈剂废液的处理
        3.9.1 絮凝剂浓度对废液吸光度值的影响
        3.9.2 絮凝剂浓度对废液浊度值的影响
        3.9.3 絮凝剂作用效果讨论
    3.10 盐酸盐缓冲液作用效果讨论
        3.10.1. 盐酸盐缓冲液的红外图谱
        3.10.2 除锈实验
        3.10.3 不同温度下pH值的测定
        3.10.4 对金属本体腐蚀速率的考察
        3.10.5 小结
4 结论
5 展望
6 本研究的创新点
7 参考文献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9 致谢

(6)钢板水基防锈处理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钢板的分类
        1.1.1 热轧板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1.2 冷轧板的应用与使用现状
        1.1.3 酸洗板的应用与使用现状
    1.2 钢板的腐蚀问题及防护措施
        1.2.1 钢板腐蚀的介绍
        1.2.2 钢板腐蚀的防护介绍
    1.3 防锈液的使用机理及发展历程
        1.3.1 防锈液的使用机理
        1.3.2 水基防锈液的发展历程
        1.3.3 水基防锈液的发展趋势
    1.4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内容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过程
        2.2.1 实验用试片
        2.2.2 试片前处理
        2.2.3 钢板水基防锈液的制备流程
        2.2.4 钢板水基防锈处理液的性能研究
    2.3 测试手段及表征
        2.3.1 表观形貌分析
        2.3.2 金相显微分析
        2.3.3 盐水浸泡测试
        2.3.4 湿热测试
        2.3.5 硫酸铜点滴测试
        2.3.6 电化学试验测试
第三章 钢板水基防锈处理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钢板水基防锈处理液主要缓蚀物质用量的确定
        3.1.1 邻氨基苯甲酸用量的确定
        3.1.2 癸二酸用量的确定
        3.1.3 肉桂酸用量的确定
        3.1.4 醇类物质W用量的确定
        3.1.5 主要缓蚀物质用量的优化
        3.1.6 主要缓蚀物质防锈机理的探讨
        3.1.7 小结
    3.2 辅助缓蚀物质的确定
        3.2.1 尿素用量对钢板耐蚀性的影响
        3.2.2 乌洛托品用量对钢板耐蚀性的影响
        3.2.3 苯并三氮唑用量对钢板耐蚀性的影响
        3.2.4 钼酸钠、添加剂A复配的防锈作用讨论
        3.2.5 辅助缓释剂防锈机理探究
        3.2.6 小结
    3.3 表面助剂的确定
        3.3.1 0P-10对防锈液的影响
        3.3.2 流平剂对防锈液的影响
        3.3.3 耐烟雾助剂对防锈液的影响
        3.3.4 消泡剂对防锈液的影响
        3.3.5 EDTA对防锈液的影响
        3.3.6 醇酯十二对防锈液的影响
        3.3.7 二乙二醇单丁醚对防锈液的影响
        3.3.8 表面助剂对钢板耐蚀性的影响
        3.3.9 表面助剂作用机理探究
        3.3.10 小结
    3.4 防锈液处理工艺的确定
        3.4.1 防锈液处理时间的确定
        3.4.2 防锈液处理温度的确定
        3.4.3 小结
    3.5 钢板水基防锈处理液性能研究
        3.5.1 钢板水基防锈处理液耐蚀性的测试
        3.5.2 钢板水基防锈处理液对不同基体耐蚀性的影响
        3.5.3 钢板水基防锈液消耗测试
        3.5.4 小结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板水性防锈液在热轧钢板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4.1 热轧钢板生产工艺及腐蚀问题的介绍
        4.1.1 热轧钢板生产工艺及氧化皮形成的介绍
        4.1.2 热轧钢板生产中的腐蚀问题
        4.1.3 本实验的目的及方法
    4.2 钢板水基防锈液在1000℃除鳞工艺下的作用
        4.2.1 钢板水基防锈液对表面形貌的影响
        4.2.2 钢板水基防锈液对耐湿热性能的影响
        4.2.3 钢板水基防锈液对硫酸铜点滴性能的影响
        4.2.4 钢板水基防锈液对电化学性能测试的影响
        4.2.5 小结
    4.3 钢板水基防锈液在400℃冷却中的应用
        4.3.1 钢板水基防锈液对于钢板表面状态的影响
        4.3.2 钢板水基防锈液对于钢板耐湿热性的影响
        4.3.3 钢板水基防锈液对于硫酸铜点滴试验的影响
        4.3.4 钢板水基防锈液对于钢板电化学测试性能的影响
        4.3.5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钢铁件序间防锈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实验
    1.1 防锈液组成
    1.2 工艺流程
    1.3 性能检测
2 防锈性能评价
    2.1 磷酸对耐蚀性能的影响
    2.2 反应时间对耐蚀性能的影响
    2.3 添加剂对耐蚀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8)PVA水溶性金属防锈液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乙烯醇简述
    1.2 金属腐蚀的危害
        1.2.1 金属腐蚀的类型
        1.2.2 金属腐蚀的防护方法
    1.3 金属防锈机理
    1.4 水基防锈液的研究进展
        1.4.1 国内进展
        1.4.2 国外进展
    1.5 发展趋势
    1.6 课题的选择
        1.6.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PVA金属防锈液的研制
    2.1 PVA金属防锈液成膜液的研制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内容
        2.1.3 主要的性能评价与表征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防锈液的配制结果与分析
        2.2.2 水溶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PVA金属防锈液防锈药品的选择
        2.3.1 仪器与试剂
        2.3.2 实验内容
        2.3.3 主要的性能评价与表征
        2.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PVA金属防锈液的在金属中的应用
    3.1 试验主要的药品与仪器
        3.1.1 试验主要原料
        3.1.2 试验主要仪器
    3.2 实验内容
    3.3 主要的性能评价与表征
    3.4 防锈液在钢铁中的应用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失重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3.4.2 电化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3.4.3 失重实验与电化学实验腐蚀率对比分析
        3.4.4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防锈液在铝中的应用试验结果与分析
        3.5.1 失重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3.5.2 电化学实验结果与分析
        3.5.3 失重法与电化学实验腐蚀率对比分
        3.5.4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与分析
        3.5.5 结论
    3.6 防锈液在铜中的应用试验结果与分析
        3.6.1 失重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3.6.2 电化学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3.6.3 失重法与电化学实验腐蚀率对比分析
        3.6.4 扫描电镜试验结果与分析
        3.6.5 结论
    3.7 本章总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9)钢材的防锈和除锈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钢材锈蚀的原因[2-4]
2 现代工业中的防锈技术[5,6]
    2.1 防锈油脂防锈
    2.2 水基防锈液
    2.3 达克罗涂覆
    2.4 钢铁磷化防锈
    2.5 气相防锈
    2.6 防锈包装
3 钢材的除锈方法[7,8]
    3.1 常用的除锈方法
    3.2 除锈新技术
        3.2.1 除锈材料
        3.2.2 除锈设备
4 结语

(10)苯并咪唑类缓蚀剂的合成及其在水基防锈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金属腐蚀及防护
        1.1.1 金属腐蚀
        1.1.2 金属防护
    1.2 缓蚀剂的研究
        1.2.1 缓蚀剂的发展
        1.2.2 缓蚀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
        1.2.3 苯并咪唑类缓蚀剂
        1.2.4 缓蚀剂的评价方法
    1.3 水基防锈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水基防锈液的研究现状
        1.3.2 水基防锈液的发展趋势
    1.4 本课题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 进口防锈液的成分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进口防锈液成分的确定
        2.3.1 剖析方法
        2.3.2 成分确定
    2.4 防锈液的制备及防锈性能对比
        2.4.1 实验方案
        2.4.2 实验材料
        2.4.3 实验方法
        2.4.4 防锈液的制备
        2.4.5 防锈液性能对比
    2.5 本章小结
3 苯并咪唑缓蚀剂的合成与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苯并咪唑缓蚀剂的合成
        3.3.1 合成路线
        3.3.2 合成方法
    3.4 产物结构表征
    3.5 本章小结
4 苯并咪唑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静态失重
        4.3.2 电化学测试
        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静态失重
        4.4.2 极化曲线
        4.4.3 交流阻抗
        4.4.4 扫描电子显微镜
    4.5 本章小结
5 苯并咪唑类缓蚀剂在水基防锈液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4 防锈液的配制工艺
        5.4.1 缓蚀剂 C6B 加量的确定
        5.4.2 防锈液的配制
    5.5 响应面法优化防锈液配方
        5.5.1 实验方案
        5.5.2 实验方法
        5.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6 防锈液性能测试
        5.6.1 防锈液使用浓度的确定
        5.6.2 防锈液理化性质的对比
        5.6.3 扫描电子显微镜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钢铁除锈防锈液技术的研制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钢板高效水基防锈剂的研制[D]. 张宝峰. 辽宁科技大学, 2021
  • [2]多功能环保型中性除锈剂的开发与性能研究[D]. 孙姝娟.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3]多功能环保型磷化液的研究[D]. 佟琛.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4]彩钢瓦表面除锈防锈工艺及其腐蚀机理研究[D]. 王响. 武汉工程大学, 2018(08)
  • [5]中性除锈剂的开发与应用[D]. 郑福东. 天津科技大学, 2017(03)
  • [6]钢板水基防锈处理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任国鹏. 沈阳理工大学, 2017(03)
  • [7]钢铁件序间防锈剂的研究[J]. 赵思萌,郝建军,崔珊. 电镀与精饰, 2016(11)
  • [8]PVA水溶性金属防锈液的研制与应用[D]. 郭俊. 湖南工业大学, 2016(05)
  • [9]钢材的防锈和除锈技术及其应用[J]. 夏海明,李祥松. 全面腐蚀控制, 2016(02)
  • [10]苯并咪唑类缓蚀剂的合成及其在水基防锈液中的应用[D]. 王青. 中北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钢材除锈防锈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