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八路(课本剧)

小八路(课本剧)

一、小八路(课本剧)(论文文献综述)

洪雨露[1](2021)在《引导孩子们学好党史的实践思考》文中提出少先队工作者和少先队辅导员要引导队员学好党史,需要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辅导能力和素养,首先自己要认真学习关于党史的重要着作和讲话精神;要遵循少年儿童认知发展和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规律,做到儿童的教育儿童化、自动化、个性化、艺术化;要以爱组织、学先锋、讲文明、勤劳动、增智慧、求健美、搞创造、能自动等标准,引导队员取得全面、具体、实在的"优异成绩";还要联动家校社共同发挥作用,各方协同努力。

王晶[2](2019)在《新世纪上海市木偶戏现状与发展前景调查研究》文中认为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一种由演员操纵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在我国,木偶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出曾经遍及各个省市地区,木偶戏的地方特色鲜明。目前,上海的木偶戏仍然是文化演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对近些年上海木偶戏的生存状况展开调查,试图勾勒出上海木偶戏的生态轮廓,并展望这一剧种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海目前拥有的木偶剧演出团体呈现国营剧团、民营剧团和先锋实验工作室三足鼎立的态势。市场份额方面,国营剧团始终占据最大比重,民营剧团的演出量在经历快速增长期后会逐渐趋于平缓。演出内容方面,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和西方经典童话的传统题材剧目远远超过近年新编原创剧目和先锋舞台实践,成为市场的主流。从受众分析来看,儿童观众始终是市场的主体。先锋实验剧团的演出主要面向成人观众,近年来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上海木偶戏拓宽未来发展方向的试金石。海派都市文化包容并蓄、竞争激烈,上海木偶戏正面临着剧目相对匮乏、“偶性”认知偏颇、创作人才缺失等问题。本文通过调研找到了上海木偶戏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试图为木偶戏这一古老的传统戏剧剧种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宋敏[3](2018)在《中国儿童戏剧发展史(1919-2010)》文中指出儿童戏剧具有提升儿童审美能力、塑造儿童优良品格的功能。中国儿童戏剧近百年的发展史能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态,成为全球化语境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1919年至2010年中国儿童戏剧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纵轴上以1919——2010年为时间背景;横轴上,以作家作品、艺术特征为探索对象,力图用新的研究视角,来审视近百年的中国儿童戏剧发展史。本论文由绪论与九个章节组成。绪论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儿童戏剧研究文献的回顾与述评,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意义与难点以及创新点。第一章儿童戏剧定义的内涵及艺术特征。什么是儿童剧?本文的定义为:专门为儿童创作、演出的戏剧艺术。其内涵有三:一是以儿童为对象,也就是儿童为主要观众群体;二是演出内容与演出方式要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三是演出主体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成人,或者两者共同演出。在上述定位之下,可以将儿童戏剧的涵盖范围扩大到:只要其出发点是为儿童服务,那么一切反映儿童生活并为儿童所接受和欣赏的都可称为儿童戏剧,如戏曲、歌舞剧、童话剧、课本剧等。儿童戏剧具有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游戏性等艺术特征。第二章儿童的发现与儿童戏剧的发生。在中国古代的儿童观念中,儿童是父母的所属品,是缩小的成人,儿童没有独立的人格。1915年开展的新文化运动,将儿童从父母的从属地位中解救出来,儿童作为独立的人被尊重,确立了以“儿童为本位”的新的儿童观。在这种儿童观的观照下,周作人、郭沫若、郑振铎、陈伯吹等有识之士开始以“儿童为中心”进行戏剧研究或创作。第三章中国儿童歌舞剧鼻祖——黎锦晖及其创作。黎锦晖是中国儿童歌舞剧的开创者。其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共计12部,在作品中宣扬爱的教育、美的追求,呈现唯美主义与平民主义两种审美特征,影响广泛。除此之外,黎锦晖对国语运动的推行及演艺人才的培养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第四章战争期间的儿童戏剧。数量众多的儿童剧团是战争时期儿童戏剧创作与传播的主要载体,本时期的儿童戏剧内容主要以宣传民众、鼓动抗战、配合政治任务为主要目的,对发动民众、宣传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此时期多数剧作制作粗糙,思想传达的急迫感压倒了对艺术表达的追求,内容政治化、概念化、标语化、公式化,尽管剧目数量巨大,质量上乘者无几。第五章“十七年”时期的儿童戏剧。此时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儿童剧作,作品内容多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人们重建新生活的理想以及对新生活投入的热情为主,凸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剧作叙事技巧较战争时期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完善。由于政治标准第一的影响,剧作存在时代烙印明显,人物僵化、题材狭窄等缺陷。老舍的童话剧《青蛙骑手》、《宝船》,刘厚明的《小雁齐飞》、王镇的《枪》是此时期代表作。第六章中国儿童戏剧成熟的标志——任德耀及其创作。任德耀的创作代表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儿童戏剧创作的最高水平,他创作的《马兰花》、《魔鬼面壳》等儿童剧是中国儿童戏剧成熟的标志,影响深远。其剧作内容在展现真善美的同时注重思辨内涵。任德耀的创作风格和审美特质影响了一批后来的儿童剧作者,欧阳逸冰的《闪烁吧,繁星》、《红蜻蜓》及秦培春的《雁奴莎莎》、《白马飞飞》等都是在其影响下而创作的优秀剧作。第七章新时期儿童戏剧的繁荣。新时期的中国儿童戏剧的叙事空间处于一种微妙的变置状态,在叙事内容上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传统与变革、城市与乡村、伟大与平凡等多重“二元”化格局。教师与学生的对立促成新教师形象的诞生;传统与变革的对立折射出新的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呈现出剧作家对乡村儿童的关注,折射出这时期的“以全体儿童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关怀。伟大与平凡的对立促成了“伟人”题材的平视视角,开创了以儿童戏剧的样式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道路。第八章港澳台儿童戏剧发展概况。香港、澳门、台湾的儿童戏剧是中国儿童戏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台十分重视儿童戏剧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的应用,中小学戏剧教育活动开展得非常广泛。港澳台地区受欧美教育戏剧理念影响较大,儿童戏剧的民间剧团十分活跃,他们重视对中小学学生的培训和巡演;学校戏剧节、戏剧比赛、中小学开设戏剧课、中小学戏剧师资的培训等等都为港澳台地区的儿童戏剧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儿童戏剧事业的发展。第九章新世纪的儿童戏剧与健康发展的方略新世纪以来,儿童戏剧蓬勃发展,国际间的交流演出十分频繁。互动剧增多。儿童剧剧场的表现形式被高度重视,呈现规模化、多样化、娱乐化特征。但同时,原创剧本较为贫弱,儿童戏剧的经济消费性质更趋明显,文学性被忽略,娱乐性被强化,教育性被忽略。

韦丽娟[4](2016)在《以皮影为手段的教学设计导入小学综合课程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的教育者越来越重视有关教学设计的研究。同样在皮影教学中教学流程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流程设计不光光是教学理论原理,而是一个把理论转换为具体教学活动的计划方案,是需要设计者反复实践论证其可行性的。如何进行有效的流程设计是笔者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笔者由皮影入手,研究皮影艺术如何通过设计的手法在教学课程中活化传承,将皮影艺术这种古老的师徒传授的民间艺术拿出来重新梳理整合,放置在小学校本课程的教育中重新定位,架构一种全新的综合教育体系,设计一套完善的皮影艺术课程的流程。笔者通过对小学三四年级进行系统的皮影教学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理论与课堂实践,打破教学设计“教案式”的模式,能够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设计,对教学设计的设计意图和具体环节做叙述和展示,然后通过多方面的评价反馈去总结反思,完善皮影教学设计的方案,力求达到一个可行性高、良好完整的教学设计的实施方案。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叙述的是本文的背景、研究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内外的现状;第二部分是皮影教学设计的理论概述,包括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内容的界定;第三部分是在正式上课前笔者对于皮影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最后一部分是具体的课堂实施方案,还对皮影教学的教具设计进行论述说明;来自笔者本身和其他教师还有学生等多方面的课后教学反馈是本文第五部分,根据多方面的教学评价反馈笔者做总结反思,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设计者要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不断努力、学以致用,真正把综合设计理念落实到实处,力求在日后的设计工作中有所突破与创新。

徐芬[5](2013)在《也谈低年级的说话训练》文中指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抒发情感、沟通心灵的快捷方式。灵活、准确、流利地运用语言,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是通过锻炼可以掌握的技巧。小学低年级是进行说话训练的最佳时期,有效的说话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带动听、读、写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课程

顾嫣清[6](2013)在《活动化教学——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高低。本文对实施活动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着重对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课内与课外组织丰富性、多样性、情趣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并作了叙述。

高萍[7](2012)在《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培养语言和文化上“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历来备受关注。然而,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使用的汉语教科书大多是以全国普通学校通用的《语文》教科书为蓝本编写的,对各少数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等殊有关注,从而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缺少针对性和适用性,严重阻碍着汉语教学的有效进行。本研究在教育人类学的视野下,以教育人类学的生态学理论及语言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综合运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田野点,以延边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阶段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1年级上册至6年级下册为文本分析对象,在对教科书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延边地区教科书使用中的实际情况,对教科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全文共分六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绪论主要交代选题缘起、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概念界定、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的理论依据等内容。第一章,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编写的历史沿革。首先,系统介绍清末民初至建国前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现行教材开发前三个阶段汉语教科书的编写及实施历史;其次,介绍本研究对象——现行延边教育出版社汉语教科书的编写及大致内容。第二章,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的文本分析。从“为何而教”、“教什么内容”和“怎么教”,即教科书承载的课程目标、知识内容和文化选择、教科书的组织和呈现方式等三个方面对现行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进行静态的文本分析。第三章,关于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结果分析。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调研点,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现行教科书的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本文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视角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第四章,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在文本分析和田野调研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及其落实、教科书内容选择、教科书组织及呈现方式三个方面提出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结语中,本研究提出了少数民族汉语教科书的编写必须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始终贯彻“双语双文化”的理念。同时,尝试提出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科书编写的一般性原则:文化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切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及实用性原则。对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的研究有利于厘清朝鲜族汉语教科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轨迹,促进更有效的汉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同时,本研究丰富了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科书的编写理念,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国庆[8](2011)在《丰富学校特色活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中认为近年来,武乡县充分利用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深入开展以学校特色活动为抓手,着力构建生本教育活动。目前,学校特色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平台、教师提高的舞台和学生成长的跳台,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基础教育的提位增速、跨越发展。

李海霞[9](2011)在《音乐课堂是德育的重要渠道》文中提出德育为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蕴含着德育因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德育教学目标。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渠道,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准确把握课堂教学

柯英,宋得铭[10](2010)在《为人生的红色路标奠基——英华教育集团完全小学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的探索与解析》文中指出每年"六一"节和建队纪念日,都会有一批新队员光荣入队,鲜艳的红领巾将陪伴他们度过一段段快乐的时光;每当少先队召开主题队会时,出队旗、敬队礼、唱队歌,庄严而隆重的队会仪式,都会让队员们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强烈的光荣感和自

二、小八路(课本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八路(课本剧)(论文提纲范文)

(1)引导孩子们学好党史的实践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首先,少先队工作者和少先队辅导员自己要认真学习。
再次,引导孩子们学好党史,以优异的成绩迎建党百年,要在争取“优异成绩”上下功夫。
最后,引导孩子们学好党史,迎建党百年,还要各方面协同努力。

(2)新世纪上海市木偶戏现状与发展前景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评析
    三、本课题的难点、重点与创新点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计划
第一章 木偶戏发展史概述
    第一节 木偶戏历史概述
        一、木偶戏的定义及特征
        二、发展过程:从俑到偶
        三、各省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上海木偶戏历史概述
        一、上海木偶戏发展历程
        二、上海木偶戏的特征
第二章 剧团现状调查
    第一节 国营剧团
        一、剧团状况
        二、人员构成
        三、剧目生产
        四、剧团经营与收支情况
    第二节 民营剧团
        一、普及类:上海偶韵儿童艺术剧团
        二、产业经营类:上海创星戏剧工作室
        三、早教类:彩色熊猫剧场
    第三节 实验剧团
        一、实验团体概况
        二、马良工作室
第三章 木偶戏剧目研究
    第一节 剧目创作
        一、传统题材剧目
        二、新编原创剧目
        三、先锋实验剧目
    第二节 未来市场走向
        一、儿童木偶剧为主
        二、成人木偶剧较少
第四章 演出市场
    第一节 演出市场概况
        一、国营份额独大,民营群雄逐鹿
        二、国营剧团未来趋势:占据市场主流
        三、民营剧团未来趋势:速增后渐趋平缓
    第二节 国营剧团演出现场
        一、演出前:普及木偶艺术
        二、演出中:注重观演互动
        三、演出后:推广木偶文化
    第三节 民营剧团演出现场
        一、普及类
        二、产业经营类
第五章 木偶戏观众接受状况调查
    第一节 受众采访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研方式
        二、数据分析
    第二节 观感反馈
        一、受众满意度调查
        二、儿童木偶剧受众群体
        三、成人木偶剧受众群体
    第三节 受众审美探析
        一、儿童木偶剧受众审美期待
        二、成人木偶剧受众审美期待
第六章 上海市木偶戏发展的困难与建议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偶性”的缺失
        二、说教色彩过重
        三、缺乏想象力
        四、缺乏创作人才
    第二节 发展方略
        一、摒弃说教色彩,关注情感表达
        二、以创新为驱动力,提高剧目质量
        三、构建更为成熟的市场机制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图表目录
    附录二:调查问卷
    附录三:受众调查问卷原始样本
    附录四:调研资料刻录光盘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中国儿童戏剧发展史(1919-201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儿童戏剧定义的内涵及艺术特征
    第一节 儿童戏剧的定义
    第二节 儿童戏剧的特征
    第三节 儿童戏剧的功能
第二章 “儿童”的发现与儿童戏剧的发生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儿童剧
    第二节 从“儿童”的发现到新的儿童观确立
    第三节 筚路蓝缕的拓荒者
    第四节 时代特征
第三章 黎锦辉与儿童歌舞剧
    第一节 黎锦晖与他的儿童事业
    第二节 儿童歌舞剧的开创
    第三节 黎锦晖的贡献
第四章 战争期间的儿童戏剧
    第一节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儿童戏剧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戏剧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儿童戏剧运动
第五章 “十七年”时期的儿童戏剧
    第一节 新时代主旋律儿童剧的崛起
    第二节 老舍的《宝船》和《青蛙骑手》
    第三节 刘厚明和《小雁齐飞》
    第四节 王镇和《枪》
第六章 中国儿童戏剧成熟的标志——任德耀及其创作
    第一节 任德耀生平及其创作
    第二节 任德耀剧作的艺术特征及其贡献
    第三节 任德耀的影响
第七章 新时期儿童戏剧的繁荣
    第一节 新时期儿童戏剧发展概述
    第二节 现实生活题材剧的新形象
    第三节 童话剧中的新境界
    第四节 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新视角
    第五节 从儿童戏剧到儿童电影
第八章 港澳台儿童戏剧发展概况
    第一节 香港儿童戏剧发展概况
    第二节 澳门儿童戏剧发展概况
    第三节 台湾儿童戏剧发展概况
第九章 新世纪的儿童戏剧与健康发展的方略
    第一节 新世纪儿童戏剧概述
    第二节 新世纪儿童戏剧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略
余论
附录一:1919年—2010年儿童戏剧剧目一览表
附录二:1919 年—2010年中国儿童戏剧理论专着书目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以皮影为手段的教学设计导入小学综合课程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小学皮影教学设计概述
    1.1 相关论述内容的界定
    1.2 综合设计在皮影课程中的作用
    1.3 皮影教学的现状分析
    1.4 小学皮影教学设计思路
第二章 皮影教学内容的分析
    2.1 皮影教学目标设计
    2.2 学习者特征分析
    2.3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2.4 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的选择
第三章 实际教学设计和方案的实施
    3.1 皮影教学的教具设计
    3.2 皮影教学的课程设置
    3.3 皮影教学设计方案实施
第四章 课后教学反馈
    4.1 皮影教学设计的评价体系
        4.1.1 自我评价
        4.1.2 学生评价
    4.2 教学设计的延续性
        4.2.1 教学反思
        4.2.2 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
    4.3 研究结论
附件
    附件1 后续皮影教学流程设计方案
    附件2 原创皮影剧本
参考文献
致谢

(6)活动化教学——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内引路——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1. 在自读自悟活动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在师生交互活动中,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在动手操作活动中,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 在情境表演活动中, 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课外延伸——拓展语文学习时空, 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1. 开展“买一读百”活动, 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2. 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养成“天天动笔”的习惯
    3. 用好当地人文资源, 让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

(7)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的教育人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六、几个问题的说明
第一章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编写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的历史变迁
        一、清末民初至建国前
        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期
        三、改革开放后至新课程改革前期
    第二节 现行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概况
        一、教科书开发的相关背景
        二、教科书概貌
第二章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的文本分析
    第一节 汉语教科书承载的课程目标
        一、课程日标的历史变迁
        二、课程目标的现实选择
    第二节 汉语教科书的内容选择
        一、知识内容
        二、文化选择
    第三节 汉语教科书的组织与呈现
        一、组织方式
        二、内容呈现
第三章 关于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使用情况的调查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及主要问题
        二、调查的范围及调研点的选择
        三、调查的方法与实施情况
    第二节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问卷统计结果及分析
        二、教师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
第四章 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第一节 课程目标及其落实
        一、本民族文化在目标中的缺失
        二、编写理念与实际运作之间的偏离
        三、情感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让位
    第二节 有关教科书的内容选择
        一、普及与提高:关于字词安排
        二、文本与对话:关于课文选择
        三、传承与缺失:关于文化内容
        四、强化与平衡:关于难易程度
    第三节 有关教科书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一、有序中的无序:关于组织及作业系统
        二、悄然的误导:关于语言规范性
结语:少数民族汉语教科书的编写必须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
    一、文化原则:完善教科书内容的基础
    二、科学性原则:确保教科书存在的前提
    三、适切性原则:达成教学目标的保障
    四、趣味性原则: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
    五、实用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四、小八路(课本剧)(论文参考文献)

  • [1]引导孩子们学好党史的实践思考[J]. 洪雨露. 少先队研究, 2021(03)
  • [2]新世纪上海市木偶戏现状与发展前景调查研究[D]. 王晶.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3]中国儿童戏剧发展史(1919-2010)[D]. 宋敏. 上海大学, 2018(02)
  • [4]以皮影为手段的教学设计导入小学综合课程的实践探索[D]. 韦丽娟. 中国美术学院, 2016(04)
  • [5]也谈低年级的说话训练[J]. 徐芬.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3(09)
  • [6]活动化教学——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J]. 顾嫣清.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07)
  • [7]朝鲜族小学汉语教科书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 高萍.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8]丰富学校特色活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 关国庆. 山西教育(管理), 2011(06)
  • [9]音乐课堂是德育的重要渠道[J]. 李海霞. 基础教育参考, 2011(06)
  • [10]为人生的红色路标奠基——英华教育集团完全小学爱党、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的探索与解析[J]. 柯英,宋得铭. 辅导员, 2010(13)

标签:;  ;  ;  ;  ;  

小八路(课本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