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预防方法的发展及病因学研究

宫颈癌预防方法的发展及病因学研究

一、宫颈癌的预防手段与病因学研究共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徐小倩[1](2021)在《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接种获益及中国人群推广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围绕人乳头瘤病毒(HPV)预防性疫苗应用研究的不同阶段,首先从个体接种获益的角度,探讨HPV疫苗对高危型(致癌型)HPV阳性女性未感染型别及清除后再感染型别的保护效力,以及疫苗型别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其后从公共卫生获益的角度,探索HPV疫苗免疫规划背景下,自然分娩中的产科不良结局是否由于宫颈癌前病变及治疗的降低而改善;最后从中国推广应用的角度,在HPV疫苗于中国大陆话题热度增高的新形势下,通过全国性横断面调研,评估一般人群和医务人员对HPV及疫苗的认知、态度、接种或推荐接种的意愿和行为(知信行)以及障碍因素。材料与方法1.HPV疫苗对高危型HPV阳性女性的保护效力和免疫原性研究:基于HPV二价疫苗(吸附疫苗)在中国开展的Ⅱ/Ⅲ期临床试验,纳入871名18~25岁、接种HPV疫苗时任一高危型HPVDNA阳性女性,对HPV-16/18及HPV-31/33/45的新发感染和清除后再感染终点进行保护效力分析;同时筛选对照组女性,以基线所有高危型HPV均阴性女性为参照,计算任一高危型HPV阳性女性后续其他型别感染的率比。此外,基于另一项HPV二价疫苗(吸附疫苗)全球Ⅲ期临床试验(PATRICIA)的血清学抗体随访数据,描述基线HPV-16/18 DNA阳性女性,接种HPV疫苗后的HPV-16/18几何平均抗体滴度(GMT)。定义各分析人群时均不考虑基线血清学状态。2.HPV疫苗改善自然分娩中的产科不良结局的生态学研究:基于苏格兰阿伯丁孕产妇和围产儿数据库,纳入所有1986~1996年出生、分娩年龄为20~30岁、分娩类型为自发性单胎活产的产妇记录进行生态学分析。根据产妇出生年份,将所纳样本分为HPV疫苗接种前队列(1986~1990)、补接种队列(1991~1994)和常规接种队列(1995~1996)。同时采用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GEE),调整产妇的社会经济水平、妊娠期吸烟状况、婚姻状况、体重指数、胎次、产妇年龄和分娩年份后,评估不同接种队列组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和未足月胎膜早破三个研究终点的差异。3.HPV疫苗在中国人群推广应用的知信行现况研究:采用多阶段非随机抽样方法,从中国7个大区招募18~45岁女性、18~45岁男性和18岁以上医务人员,开展大规模断面调查研究。通过问卷收集应答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HPV及疫苗的知晓、认知情况,接种或推荐接种的态度、行为,以及潜在障碍。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HPV疫苗对高危型HPV阳性女性的保护效力和免疫原性研究:HPV疫苗对高危型HPV阳性女性的HPV-16/18 6个月和12个月持续感染的保护效力分别为100%(95%CI:79.8,100)和100%(95%CI:47.2,100);对HPV-16/18阳性女性的HPV-31/33/45新发感染的保护效力为71.0(95%CI:27.3,89.8);对基线HPV-16/18/31/33/45阳性但在后续随访中清除的女性的HPV-16/18/31/33/45再感染终点未观察到显着保护效力。在接种疫苗7个月后,HPV-16或HPV-18阳性女性的血清抗体水平达到峰值,GMT分别为5701.5(95%CI:4630.5,7020.3)EL.U/ml和2934.0(95%CI:2374.7,3625.0)EL.U/ml。在接种后第48个月,仍远高于基线水平。与所有高危型HPV均阴性女性相比,基线至少一种高危型HPV阳性女性,后续发生其他任一高危型HPV6个月和12个月持续感染的率比为2.17(95%CI:1.76,2.64)和 2.19(95%CI:1.64,2.87)。2.HPV疫苗改善自然分娩中的产科不良结局的生态学研究:共6515例自发性单胎活产记录纳入分析,其中5134例为接种前队列,1250例为补接种队列,131例为常规接种队列。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接种前队列相比,补接种和常规接种队列女性均未观察到早产、低出生体重或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统计学显着降低。补接种队列和常规接种队列在早产结局的调整OR分别为0.64(95%CI:0.40,1.03)和0.71(95%CI:0.28,1.77);对于低出生体重的调整OR值分别为0.88(95%CI:0.54,1.45)和0.51(95%CI:0.16,1.62);对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调整OR值分别为1.62(95%CI:0.58,4.54)和1.51(95%CI:0.21,11.01)。3.HPV疫苗在中国人群推广应用的知信行现况研究:HPV疫苗上市后的知信行研究共纳入4000名女性、1000名男性和5270名医务人员的有效记录。一般人群中,仅不足1/3的应答者知晓HPV疫苗(女性:33.7%;男性:22.9%)。HPV和HPV疫苗的认知度(认知得分/总分)分别为:女性3.0/13和3.0/6;男性1.8/13和2.0/5。女性人群中受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低者知晓率和认知水平更低。女性人群HPV疫苗接种率为2.5%,主要接种障碍依次为担心疫苗的质量问题、对疫苗认知不足、担心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价格较高。医务人员对HPV及其疫苗的认知度为9.5/16,较低的认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和职称较低以及少数民族有关。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在认知的薄弱环节中存在差异性(p值均<0.001)。74.8%的医务人员曾推荐他人接种HPV疫苗,其中认知水平是推荐接种的显着影响因素(2.74,95%CI:2.34,3.21)。研究结论高危型HPV阳性女性相较于阴性女性,面临更高的其他高危型HPV感染风险。接种HPV疫苗可使这类女性从未感染的型别中不同程度获益,且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基于苏格兰阿伯丁孕产妇和围产儿数据库的生态学研究,未能观察到两个HPV接种队列中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的显着降低。由于样本量和研究设计的限制,HPV疫苗对于改善产科不良结局的公共卫生获益,尚有待在更多常规接种队列的女性进入孕产年龄后进行探索。HPV疫苗在我国大陆地区上市后,我国一般女性和男性人群及医务人员的HPV及其疫苗认知、接种和推荐接种行为仍有待大幅度提升。研究总体从非临床试验常规关注的个体接种角度以及探索拓展HPV免疫规划的公共卫生影响角度,分别补充了HPV疫苗接种获益的支持性和初步探索性循证证据;并通过HPV疫苗上市后的知信行现况调研,启示了中国在现今HPV疫苗的自费接种以及未来免疫规划阶段,需重点关注和加强的问题。研究整体为增强接种信心,推进HPV疫苗在我国的科学应用以加速我国宫颈癌消除进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玉荣[2](2021)在《LIM Homeobox家族基因DNA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及其在放疗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和目的:甲基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而放疗可改变机体细胞的DNA甲基化状态。全基因组甲基化高通量测序可提供精确而全面基因甲基化信息。本实验对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放疗)前后的DNA甲基化进行测序分析,同时结合放疗的临床效果,筛选出与宫颈癌放疗显着相关的基因LIM-homebox家族关键基因LHX2、LHX5和LHX9基因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的关系,并且宫颈癌中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放疗前后差异甲基化的LHX2、LHX5和LHX9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在放疗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分析:对放疗前、后宫颈癌样品进行BS-seq和差异DMR分析,进行功能注释,筛选与宫颈癌放疗疗效相关的差异基因。2)采用BSP-PCR,荧光定量PCR,WB等方法测定宫颈癌组织中的基因组甲基化、mRNA表达、蛋白水平,采用Elisa在放射治疗中的宫颈癌患者血清中分别探究LHX2、LHX5和LHX9表达特征,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确认目的基因甲基化和多水平表达特征变化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3)通过放疗、去甲基化药物、过表达、沉默等手段改变宫颈癌细胞系SiHa和C33A中目的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表达特征,分别检测不同处理方法对细胞侵袭、转移、生长、凋亡等特征的影响,解析基因甲基化和表达特征变化与宫颈癌的关系。结果:1)通过BS-seq构建了三例宫颈癌患者放射前后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mCG为三例患者基因组甲基化的主要方式;三例患者癌组织内存在2666、2873和1411个差异甲基化区域,涉及1287、1261和789个基因;2)差异基因中,LHX2、LHX5和LHX9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患者体内甲基化特征一致,均为放疗后甲基化降低;3)经过表达特征分析发现,LHX2、LHX5和LHX9的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可作为区分部分FIGO分期的标志基因;4)5-Aza-dC和放疗处理SiHa、C33A细胞后,导致目的基因甲基化水平下降,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处理后的宫颈癌细胞均出现生长缓慢,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的结果,且凋亡显着。研究发现,侵袭相关基因MMP2 MMP9 RacI的表达量下降,凋亡相关csap3等表达上调。5)通过构建目的基因过表达细胞株,发现LHX2过表达细胞株的侵袭、迁移和凋亡功能增强,呈现正向影响;而LHX5和LHX9过表达细胞株抑制了细胞的侵袭转移,呈负向影响。6)通过放疗和去甲基化激活目的基因表达之后,再使用siRNA干扰目的基因,构建目的基因沉默细胞株,LHX2基因沉默细胞株增殖速度升高,侵袭转移提高,凋亡基因表达量下降,LHX2可能是促癌基因。而沉默LHX5和LHX9后的放疗宫颈癌细胞出现相反的特征,推测可能是抑癌基因。总结:放疗诱导了LIM-homebox家族关键基因LHX2,LHX5和LHX9的甲基化降低,并且发现了LHX2可能是促癌基因,在放疗后的宫颈癌中行使抑制癌细胞凋亡等功能。LHX5和LHX9可能是抑癌基因,在放疗激活后有利于宫颈癌的治疗。

罗丹[3](2020)在《庆阳市某医院门诊女性HPV感染情况和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初步了解甘肃省庆阳市女性HPV感染状况和病毒亚型分布,探讨该地区农村宫颈癌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制定宫颈癌防控策略和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对2016年6月-2017年4月于甘肃省庆阳市某医院门诊就诊和接受“两癌”筛查的9359名女性的HPV分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该地区HPV感染情况、感染模式及年龄特征。(2)随机抽取庆阳市2014年1月-2017年3月新农合报销资料记录出院诊断为宫颈癌的252名女性为调查对象,选用自编问卷、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 V3.0中文版)和宫颈癌特异性量表(EORTC QLQ-CX24中文版)为调查工具,并对其中近四周有性生活的43名调查对象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量表评分,结合一般情况和诊疗信息进行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明影响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1)研究对象HPV感染阳性率为25.81%,高危、低危和高低危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8.69%、4.22%和2.91%。总体感染最常见亚型依次为HPV16、58、54、52、51和53型,高危感染占总体感染的51.17%。(2)≥65岁组别总体感染率最高,高危感染率在5564岁组别达到最高。年龄段间亚型分布有一定差异,但HPV16和58两种亚型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3)不同年龄段女性HPV感染均以单一感染模式为主,且主要是高危型单一感染。(4)生存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总体生存质量评分为49.34±23.61。(5)EORTC QLQ-C30评分表明功能维度中社会功能评分最低66.38±18.09,症状维度中经济困难评分最高66.80±33.47。(6)EORTC QLQ-CX24评分显示,调查对象周围神经、躯体形象和淋巴水肿问题最为突出,评分依次为37.70±31.82、35.10±27.75和33.02±27.51。(7)仅17.06%的调查对象近四周有性生活,性功能总评分为20.40±4.72。(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医院级别、经济状况、情绪调节能力、丈夫职业和工作强度五个因素与调查对象的总体生存质量评分相关。结论:庆阳市女性HPV感染处于较高水平,并在年龄、型别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地区特征;该地区农村宫颈癌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患者预后性功能较差。影响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是综合交互作用的,确诊医院级别越高、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情绪调节能力很好、丈夫职业为外出务工和工作强度一般的对象,其总体生存质量更好;提示关注女性生殖健康,相关医疗机构应该提高宫颈病变诊断水平,选择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性生活指导,家庭成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帮助其早日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顾思萌[4](2020)在《甚于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技术筛选和验证结直肠癌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2018年,全球结直肠癌发病例数约为180万,结直肠癌死亡例数约为86万。我国是上世纪的结直肠癌低发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被打破,居民的肿瘤发生率和肿瘤谱已发生明显变化。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表观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下的多因素、多阶段、多步骤过程,具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现阶段对于结直肠癌的遗传变异因素研究已相对成熟,而表观遗传学研究则方兴未艾。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中最重要的调控机制之一,可通过调控编码基因转录水平,参与胚胎发育、印记失活、细胞分化以及衰老等多种重要生物学过程。通过以往的候选基因分析以及表观基因组关联研究(epi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EWAS),已识别出不少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异常甲基化基因,并发现异常甲基化改变在癌前病变阶段已经存在。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系统性地定义肠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异常甲基化事件的变化。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三阶段研究设计:在全基因组初筛阶段,纳入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Illumina Methylation EPIC Bead Chip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系统研究基因组甲基化位点分布特征,构建结直肠癌甲基化谱。进一步整合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甲基化芯片数据和转录组表达数据,初步识别与结直肠癌潜在相关的异常甲基化基因。根据筛选结果,第一阶段验证纳入4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候选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甲基化芯片和焦磷酸测序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筛选结直肠癌相关异常甲基化基因。随后在第二阶段验证中,纳入13例增生性息肉、129例结直肠腺瘤和25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变组织和非病变组织,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甲基化水平,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价目标基因甲基化水平在结直肠癌发生进展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在全基因组初筛阶段,共识别异常甲基化Cp G位点174,006个,其中异常高甲基化位点22,232个,异常低甲基化位点151,774个。根据基因相对位置和Cp G岛相对位置对甲基化位点注释后发现,异常高甲基化位点多位于基因启动子和Cp G岛重叠区域,而异常低甲基化位点多位于远离基因序列的非功能区。通过整合TCGA数据集甲基化芯片数据和转录组表达数据,初步识别了与基因表达相关的异常甲基化基因316个。其中异常高甲基化基因265个,异常低甲基化基因51个。从基因集中筛选出甲基化变动最显着的基因作为潜在结直肠癌相关甲基化基因进入后续的验证性研究。最终确定的甲基化基因为MPPED2、IKZF1、RSPO3、GALR1、COL23A1、EPHA6、INHBA和HKDC1。第一阶段验证结果显示,MPPED2、IKZF1、RSPO3、GALR1、COL23A1和EPHA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甲基化水平显着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INHBA和HKD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甲基化水平显着低于配对的癌旁组织,与甲基化芯片结果一致。其中,MPPED2、GALR1、INHBA和HKDC1四个基因在ROC曲线分析中,判别组织癌变的能力良好(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大于0.80),故纳入到第二阶段验证性研究中。第二阶段验证结果显示,MPPED2在增生性息肉、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病变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均显着高于配对的病变旁组织。GALR1甲基化水平在增生性息肉病变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与病变旁组织无显着差异,但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病变组织中的甲基化水平显着高于配对的病变旁组织。INHBA和HKDC1在增生性息肉、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病变组织中甲基化水平均显着低于配对的病变旁组织。此外,GALR1的甲基化水平与病变部位有关,结肠癌显着高于直肠癌。应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建模分析发现,结直肠组织从正常到癌变过程中,MPPED2和GALR1的甲基化水平持续增加,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阶段的甲基化增幅统计学意义显着;INHBA和HKDC1甲基化水平持续降低。其中,INHBA自增生性息肉阶段起甲基化变动值存在统计学差异。而HKDC1自癌旁正常组织阶段起,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已显着低于正常大肠切缘黏膜组织。结论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分析和公共数据库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筛选结直肠癌相关甲基化基因,并基于数学模型描述了异常甲基化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进展过程中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呈现显着性差异。其中,结直肠癌相关异常高甲基化改变多位于基因启动子和Cp G岛重叠区域,而异常低甲基化改变多位于远离基因序列的非功能区。(2)MPPED2、IKZF1、RSPO3、GALR1、COL23A1和EPHA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甲基化水平显着升高,INHBA和HKD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甲基化水平显着降低,上述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生存在关联。GALR1的甲基化水平与病变部位有关,结肠癌显着高于直肠癌。(3)MPPED2和GALR1的甲基化水平在结直肠组织从正常到增生性息肉到腺瘤到癌变过程中不断累加。INHBA和HKDC1的甲基化水平在结直肠组织从正常到增生性息肉到腺瘤到癌变过程中不断降低。异常低甲基化基因的甲基化改变比异常高甲基化基因的甲基化改变出现的早。

崔一冰[5](2019)在《20世纪英国宫颈癌筛查项目的演进》文中研究表明自希腊时代始,人类同癌症的抗争便从未停止过脚步。外科手术长期占据着癌症临床治疗的话语垄断位置。19世纪40年代以降,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特别是"妇幼保健运动"的兴起让医学界开始重新审视环境、生活方式与癌症发病之间的关系,推动了癌症预防医学的发展。20世纪初,英国部分地区开展了旨在发现早期癌症提高治愈率和减少疾病严重并发症的宫颈癌前期病理筛查项目开创了英国癌症控制预防的先河,为英国癌症三级预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88年,宫颈癌筛查项目纳入"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正式成为政府公共卫生预防计划的一部分,而癌症防治的重点也从癌症控制转向了癌症预防上。

崔一冰[6](2019)在《20世纪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史的勃兴与全球癌症问题的日益突出,英国作为最早建成的“福利国家”,公共卫生政策和预防医学研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医学、社会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视域研究英国的癌症问题变得尤为重要。论文选取20世纪英国癌症三级预防作为个案,将其置于政府、产业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四个层面进行综合考量,历史地“深描”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的形成、演进和特征。“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根据癌症病理发展的不同时期,将预防分为一级“病因学预防”、二级“临床前期预防”以及三级“临床预防”三种类型。这三级预防分别从狙击致癌因子、筛查诊断癌症临床前期表现以及控制术后复发等三方面实现对癌症的预防控制。三级预防是英国癌症预防控制的核心内容,其在降低英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延长患者寿命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回顾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的演进历程,20世纪是癌症三级预防建设的关键时期。19世纪,受英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影响,人们在平均寿命、生活方式和疾病健康观念等方面均发生了显着地变化,癌症作为一种“文明病”逐渐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医学社会化的转型是癌症疾病观“现代化”的直接结果,使癌症的病因解释逐步摆脱了纯医学的解释路径,并让医学界开始重新思考外部环境与生活方式对癌症发病产生的影响。“公共卫生运动”和“妇幼保健运动”催生了通过阻断致癌因子来预防“生活方式癌”的癌症一级预防观念的形成。一级预防是真正符合“上医治未病”预防医学思想的预防策略。但是,随着“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和“大英帝国癌症运动”等癌症研究机构对癌症医学研究的深入,缺乏学理依据的病因学一级预防开始向临床预防过渡。医学界在癌症的临床前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预防方法来实现预防癌症的发展和恶化的目的。此外,针对癌症已患病人,医生则是通过手术、化疗、综合治疗方案以及姑息疗法等措施来实现对癌症复发和术后伤残的三级预防。本文通过对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的研究,希冀建构一幅20世纪以来英国癌症防控实践活动中的“临床医学模式”向“临床—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再由“临床—生物医学模式”向“临床—生物—社会医学模式”的二次转向的图景。其次,“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和“大英帝国癌症运动”作为英国最重要的癌症医学研究机构,其在癌症病因、病理结构、临床治疗等方向上的研究为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最后,健康教育特别是防癌教育贯穿了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的各阶段和各个层面,其主体涉及民众个体、社会组织和政府三方面,内容更是包括防癌意识的培养、建立在流行病学基础之上的癌症等登记制度以及控烟等多个方面,其开展的纵深直接影响着英国癌症预防体系建设的成败,也是本文重点着墨的内容。

张莉[7](2019)在《宫颈癌筛查方案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围绕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首先探讨自检HPV的长期临床效果、预测能力和适宜的筛查间隔,评估妇女自我取样筛查方式的可行性;然后探索基于宿主SOX17等基因的甲基化分流HPV阳性妇女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及以上(CIN2+)的预测作用;最后评估HPV DNA检测在我国大龄绝经妇女中的筛查效果,探索适宜大龄绝经妇女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从筛查方式、分流管理模式和大龄绝经女性筛查策略的角度,为改善、优化我国宫颈癌筛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1.自检HPV长期筛查效果评价:基于1999年在我国宫颈癌高发区建立的宫颈癌筛查队列(SPOCCS I),基线招募1,997名35-45岁妇女,采用HPV DNA检测(自取样和医生取样)、液基细胞学(LBC)和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法(VIA)进行筛查,并于2005、2010和2014年进行了三次随访。以基线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累积CIN2+和新发CIN2+为结局,计算基线不同筛查方法的长期筛查效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基线不同筛查结果的妇女发生CIN2+的累积风险,并根据自检HPV DNA阴性妇女发生CIN2+的累积风险,探索其适宜的筛查间隔。2.宿主基因甲基化分流HPV 阳性人群:2017年在我国山西、内蒙共招募9,526名30-64岁妇女建立了自检HPV宫颈癌筛查队列,基线筛查阳性者一年后进行随访。以基线2,112名HPV 阳性妇女为研究对象,利用基线剩余标本进行以PCR为基础的针对六个宿主基因(SOX17,DLX1,ITGA4,RXFP3,ASTN1和ZNF671)的甲基化检测。探讨最优的宿主基因甲基化组合,并与细胞学、HPV16/18分型联合细胞学的分流策略相比,分析宿主SOX17等基因甲基化分流自检HPV 阳性人群的临床效果、对CIN2+的预测能力以及分流效率,评估宿主SOX17等基因甲基化分流HPV阳性人群的可行性。3.大龄绝经妇女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汇总1991-2008年间在我国开展的17项宫颈癌筛查研究,比较未绝经妇女和绝经妇女的HPV感染率、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现患率的差异,比较HPVDNA检测、LBC和VIA以及基于以上初筛方法的多种筛查方案在大龄绝经妇女中的筛查效果与筛查效率,探索适合大龄绝经妇女的筛查方法。结果1.基线自检HPV在6年、11年和15年后检出累积CIN2+的灵敏度分别为83.3%(95%CI:74.9%,89.3%),70.3%(95%CI:62.5%,77.2%)和 63.3%(95%CI:55.7%,70.2%)。在15年随访期间,自检HPV检出累积CIN2+灵敏度低于医生检约16%、与细胞学类似、高于VIA至少20%。基线自检HPV阳性妇女,6年发生CIN2+的累积风险为26.2%(95%CI:21.5%,30.9%),与医生检HPV 阳性妇女的风险类似(P>0.05)。基线自检HPV阴性妇女发生CIN2+的6年累积风险仅为1.1%(95%CI:0.5%,1.7%)。2.宿主SOX17等基因甲基化新组合将阴道镜转诊率降至21.6%,低于细胞学(44.3%,P<0.001)、HPV16/18 分型联合细胞学(53.1%,P<0.001)。甲基化检出CIN3+的灵敏度为 96.9%(95%CI:84.3%,99.5%),特异度为 79.9%(95%CI:77.9%,81.8%)高于细胞学(56.7%,p<0.001)、HPV16/18 分型结合细胞学(47.8%,P<0.001)。每检出一例CIN3+,宿主基因甲基化仅需转诊11名妇女,而细胞学、HPV16/18分型联合细胞学分别需要转诊24名、27名妇女。基线宿主基因甲基化阳性者1年内发生CIN3+的累积风险高达11.9%(95%CI:8.4%,15.4%),显着高于基线细胞学阳性者(5.9%,p=0.001)、HPV16/18分型联合细胞学阳性者(5.4%,P<0.001)。3.HPV感染率、各级别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现患率在未绝经妇女和绝经妇女中相似(p>0.05)。VIA检出CIN3+的灵敏度由未绝经妇女中的56.0%(95%CI:51.3%,60.6%)降至绝经妇女中的41.7%(95%CI:28.4%,55.9%),低于HPVDNA检测(97.5%,p<0.001)和细胞学(95.4%,p<0.001)。仅HPV DNA检测的筛查效果未因绝经状态发生改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维持在97%和85%左右。多种筛查方案中,仅HPV联合细胞学筛查以及HPV联合VIA筛查的灵敏度略高于HPVDNA初筛但无统计学意义(均为100%,P值均>0.05),但特异度低于HPVDNA 初筛(75.6%,79.5%,p 值均<0.001);HPVDNA 载量分流、HPV 初筛细胞学分流和细胞学初筛HPV分流ASCUS提高特异度至90%以上(P值均<0.001),但灵敏度均降低至90%以下(p值分别为0.016,0.001和0.006)。结论1.从前瞻性角度自检HPV筛查的灵敏度略低于医生检HPV,但与细胞学相似。且自检HPV阴性者6年内发生CIN2+的风险较低,为筛查结果阴性妇女提供了保护。2.宿主SOX17等基因甲基化分流HPV阳性人群大幅降低了阴道镜转诊率,能够识别出HPV阳性人群中真正的高危人群,提高了临床效果、改善了筛查效率,优于细胞学、HPV16/18分型结合细胞学。3.HPV DNA检测在未绝经妇女和大龄绝经妇女中均保持良好的筛查效果。在绝经妇女中,与其他筛查方案相比,HPVDNA检测具有相似的筛查效果,且筛查效率较高。结合目前宫颈癌筛查指南中的筛查间隔,我国未来可以采用自检HPV(每5年)作为宫颈癌的初筛方法,以提高筛查覆盖率;采用基于宿主S0X17/DLX1/ITGA4/RXFP3/ASTN1/ZNF671基因的甲基化组合分流HPV阳性人群,以改善宫颈癌筛查的管理。采用HPV DNA检测作为大龄绝经妇女的宫颈癌筛查方法,以更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宫颈癌筛查带来的挑战。

富诗岚[8](2019)在《中国大陆人群对人乳头状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的认知和态度》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了解中国大陆人群对HPV预防性疫苗的认知和态度,寻找可能的影响因素和解决办法,为HPV疫苗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并通过调查了解我国人群初次性行为年龄和家长性教育观念等,指出我国开展性健康教育和HPV疫苗普及应用的最佳年龄范围。材料与方法2009年5月至12月和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分别针对中国大陆普通女性、医务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及初中生家长、在校学生开展全国性大规模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在全国七大地理分区的代表城市或农村,按计划样本量和既定比例抽取和募集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对HPV疫苗的认知和态度、婚育行为史、性教育观念等信息。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除统计描述外,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主要统计指标包括HPV疫苗知晓率、认知率、接受率和认知得分等(详见正文)。研究结果普通女性人群共回收11235份有效问卷,HPV疫苗知晓率、认知率和接受率分别为28.6%、15.0%和86.8%。相比城市,农村女性对HPV疫苗了解较少但接种意愿更高,有定期妇科检查者更了解并更愿意接种。职业、受教育程度、年龄、家庭收入等也是HPV疫苗认知的影响因素。而对HPV疫苗的认知是影响女性接种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校正后OR为2.82,95%CI为2.48-3.21)。听说过HPV疫苗的女性最主要通过医生了解(占44.1%),而不愿接种HPV疫苗者最主要的担心是疫苗安全性(占54.7%)。有关疫苗价格,受调查女性能接受的进口和国产疫苗最高价格的中位数分别为402.9元和227.9元。大陆女性初次性行为中位年龄为21.4岁。医务工作者共回收758份有效问卷,HPV疫苗知晓率、认知率和接受率分别为62.7%、51.2%和86.7%,88.7%表示愿意推广疫苗。医务人员专业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疫苗认知的重要因素,妇产科/儿科医务工作者更了解HPV疫苗,且对疫苗推广的态度比非妇儿科室医生略显积极。对HPV疫苗的认知是影响医务工作者推广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校正后OR为2.44,95%CI为1.48-4.03),不愿推广HPV疫苗接种的医务工作者最主要的担心是疫苗安全性(占66.3%)。了解HPV疫苗接种时间的医务工作者认为HPV疫苗最佳接种年龄的中位数和众数均在16-18岁之间。政府工作人员共回收762份有效问卷,HPV疫苗知晓率、认知率和接受率分别为33.2%、26.0%和90.6%,75.9%表示支持HPV疫苗纳入NIP。>45岁的政府工作人员更了解HPV疫苗(校正后OR为1.65,95%CI为1.12-2.41),而女性政府工作人员对HPV疫苗纳入NIP态度更为积极(校正后OR为3.16,95%CI为1.43-6.98)。了解HPV疫苗接种时间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HPV疫苗最佳接种年龄的中位数和众数均在16-18岁之间。初中生家长共回收2198份有效问卷,HPV疫苗知晓率、认知率和接受率分别为14.9%、10.1%和72.3%,仅38.0%的初中生家长愿意为孩子接种HPV疫苗。医务人员/教师、AHI≥5万元和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初中生家长更了解HPV疫苗,而对HPV疫苗的认知是影响初中生家长对孩子疫苗接种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校正后OR为2.15,95%CI为1.79-2.58)。另外,女性家长因顾虑更多,相比于男性家长,她们对为孩子接种HPV疫苗的态度略显消极(校正后OR为0.53,95%CI为0.44-0.64)。不愿接种HPV疫苗者最主要的担心是疫苗的安全性(占67.3%),而疫苗纳入NIP可改变73.4%家长的态度。有关疫苗价格,受调查初中生家长能接受的进口和国产疫苗最高价格的中位数分别为166.3元和129.7元。89.7%的家长认为应当对孩子进行性健康教育,半数以上家长认为13-15岁是对孩子开展性教育的最佳年龄。在校大学生共回收3015份有效问卷,HPV疫苗知晓率、认知率和接受率分别为7.4%、3.3%和77.9%。低年级、汉族和理科大学生更了解HPV疫苗,而对HPV疫苗的认知是影响在校大学生接种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校正后OR为2.18,95%CI为1.82-2.62)。另外,低年级和女大学生对疫苗接种态度更为积极,不愿接种HPV疫苗者最主要的担心是疫苗安全性(占72.8%)。有关疫苗价格,受调查在校大学生能接受的进口和国产疫苗最高价格的中位数分别为152.4元和143.7元。受调查大学生已有性生活的比例为8.9%。研究结论中国大陆人群对HPV疫苗认知度较低,但对疫苗接种态度普遍积极。对HPV疫苗的认知是影响人们疫苗接种或推广态度的最主要因素,而不愿接种或推广者最主要的担心是疫苗的安全性。人们可接受的HPV疫苗价格远低于当前市场价格,且农村和城市存在差异。另外,总体而言,13-15岁女生为我国大陆HPV疫苗普及接种的最适宜人群。因此,政府应考虑将HPV疫苗纳入NIP和医保支付或在低资源地区开展疫苗资助项目,组织初中生和适龄女性进行HPV疫苗的接种和补接种活动。同时,应加强人群有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HPV疫苗的有益性,并消除人们有关疫苗安全性等的顾虑。

刘宏宇[9](2019)在《20072018年某市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及影响住院费用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某市20072018年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分析,总结有效控制宫颈癌住院费用的方法和措施,为控制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合理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市20072018年因患宫颈癌而入院治疗的患者的所有与住院费用相关的数据。本研究主要对宫颈癌患者基本情况、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Excel 2010对所有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将最终的有效数据导入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对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采用趋势分析法并运用灰色系统建模软件7.0.1(GSTA 7.0.1)对住院费用进行关联度分析及费用预测;对住院费用的单因素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采用递归系统模型。结果:1、本研究纳入某市20072018年宫颈癌住院患者共计13040例。从社会人口学特征来看,患者平均年龄为50.67±11.367岁,患者主要集中在3565岁之间,45岁以下的患者占比逐渐增多。94.9%的患者为在婚状态,51.8%的患者为企事业单位人员,65.5%的患者来自市辖区。从就诊及住院情况来看,85.2%的患者在三甲级及以上医院进行治疗,实际住院天数的中位数为14.5天。从疾病特征及治疗情况来看,84.4%的患者病理诊断为鳞癌,73.0%的患者有伴随疾病,69.1%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从医疗付费方式来看,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共占60.9%。2、20072018年宫颈癌住院患者人数和住院总费用总体上均呈上涨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43%、20.29%。20072016年住院费用中位数呈波动上涨趋势,2017年和2018年的住院费用中位数有所下降,分别为13511.56元、13647.60元。实际住院天数的中位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20天减至2018年的10天。3、从宫颈癌住院患者各单项费用总体变化趋势来看,耗材费、诊断费、治疗费、综合医疗服务费、药费均呈现上涨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56%、13.54%、8.38%、6.59%、1.70%。药费方面,20072012年药费逐渐上涨,20132018年药费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治疗费和综合医疗服务费方面,2018年的环比增长率均最高,分别为55.98%、62.5%;诊断费方面,从20072015年,诊断费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20162018年诊断费呈现负增长趋势;耗材费方面,20112018年间耗材费变动幅度较大,年均增长率为23.83%。4、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得出,20072018年间各单项费用与住院费用之间的关联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药费(0.9876)、治疗费(0.9447)、诊断费(0.8367)、综合医疗服务费(0.8307)、耗材费(0.7965)。5、通过GM(1,1)模型预测得出,20192023年的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及各单项费用均呈现上涨趋势,按其年均增长率的大小依次排序为:耗材费(8.36%)、治疗费(7.23%)、诊断费(6.18%)、综合医疗服务费(4.36%)、住院费用(1.94%)、药费(0.25%)。6、通过秩和检验得出,患者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户口所在地、医院等级、入院途径、实际住院天数、病理诊断、伴随疾病、是否手术、医疗付费方式各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通过递归系统模型方法分析得出,按照各影响因素总效应大小排名前五名的分别是是否手术、实际住院天数、伴随疾病、医院等级、患者年龄。结论:1、宫颈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0.67±11.367岁,且呈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因患病可能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疾病经济负担,该年龄段的女性是宫颈癌防控的重点对象。2、20072018年间,宫颈癌住院患者人数和住院总费用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2023年的费用预测结果也表明住院费用及各单项费用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说明宫颈癌的疾病经济负担较为严重。3、20072018年间,药费和诊断费均呈现先上涨后下降的趋势,治疗费、耗材费、综合医疗费均呈现波动上涨的趋势,各单项费用与住院费用之间的关联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药费、治疗费、诊断费、综合医疗服务费、耗材费。体现了新医改对住院费用的变动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要进一步理顺各项价格关系,优化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总体结构。4、影响宫颈癌住院费用的关键因素主要为:是否手术、实际住院天数、伴随疾病、医院等级、患者年龄。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应的控费措施,切实缓解宫颈癌患者疾病经济负担。

崔璐[10](2019)在《大连市某农村妇女HPV感染特征及宫颈癌筛查认知现状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大连市某农村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女性对该地区宫颈癌筛查认知的现状,为当地有效开展宫颈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于2015年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适合中国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技术与示范研究”,在辽宁省大连市某农村地区宫颈癌筛查项目点,抽取当地户籍或常住妇女3000名作为筛查对象,自愿参加宫颈癌筛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要求年龄为35-64岁、无宫颈癌疾病史、理解研究程序、非月经期或哺乳期。3000名妇女完成宫颈癌筛查相关问卷调查,其中的2000名妇女进行了HPV检测。现场所有调查员均接受规范的专业培训,并与参加筛查的妇女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整理审查合格的问卷并使用Microsoft Access 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双录入和管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平为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筛查共对2000名妇女进行了 HPV的检测,共检出191例高危型HPV感染者,感染率为9.55%。检测出12种HPV感染型别(多重感染分别计数),其中感染率从高到低的HPV型别分别为:58型别(2.55%)、52型别(2.40%)、16/18 型别(2.05%)等。2.单一型别的高危型HPV感染者共159例,感染率为7.95%;多重高危型HPV感染者共32例,感染率为1.6%,其中双重感染者26例,感染率为1.3%,三重感染者6例,感染率为0.3%。3.高危型HPV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的农村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12.67%、10.40%、8.63%及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在经常吸烟的妇女高危型HPV的感染率高于以前经常吸烟同时也高于不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采取避孕措施、活产次数≥2及性伴侣个数≥2的农村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高于采取避孕措施、活产次数≤1以及性伴侣个数≤1的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高危型HPV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的高危型HPV感染危险性分别是大学及以上的4.229倍、3.450倍和2.752倍;现在经常吸烟感染高危型HPV的危险性是不吸烟的1.521倍;不采取避孕措施感染高危型HPV的危险性是采取避孕措施的1.516倍;多个性伴侣感染高危型HPV的危险性是性伴侣数少的1.586倍。5.对3000名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问卷调查发现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妇女对宫颈癌筛查认知不同,且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最好,而小学及以下妇女对宫颈癌筛查认知最差。结论1.大连市某农村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为9.55%;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58、HPV52和HPV16/18型别。2.该地区妇女HPV感染特征以单一高危型HPV感染为主,多重感染以双重感染为主,其中以HPV52合并HPV58感染最为常见。3.文化程度低、吸烟、不避孕以及多个性伴侣是该农村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4.大连市某农村地区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不同,表现为文化程度低的妇女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差。

二、宫颈癌的预防手段与病因学研究共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宫颈癌的预防手段与病因学研究共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接种获益及中国人群推广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目标
    1. 总体目标
    2. 具体目标
第一部分 HP疫苗对高危型HPV阳性女性的保护效力和免疫原性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流程
        2.4 终点指标
        2.5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HPV疫苗在高危型HPV阳性女性中的保护效力
        3.2 HPV-16/18 DNA阳性女性免疫原性和持久性
        3.3 高危型HPV阳性女性其他未感染型别的新发与持续感染风险
    4. 讨论
        4.1 HPV疫苗对未感染型别的保护
        4.2 HPV疫苗对现行感染的清除
        4.3 HPV疫苗对再发感染的保护
        4.4 HPV-16/18阳性女性接种后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持久性
        4.5 高危型HPV阳性女性后续其他型别感染风险
        4.6 创新性和局限性
    5. 小结
第二部分 HPV疫苗改善自然分娩中的产科不良结局的生态学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暴露因素与协变量
        2.3 研究终点
        2.4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纳入样本分布及基本特征
        3.2 不同接种队列产科不良结局的比较
    4. 讨论
        4.1 全球研究进展
        4.2 研究意义和价值
        4.3 创新性与局限性
    5. 小结
第三部分 HPV疫苗在中国人群推广应用的知信行现况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问卷信息
        2.3 数据收集
        2.4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女性和男性人群
        3.2 医务人员
    4. 讨论
        4.1 一般女性和男性人群知晓与认知
        4.2 一般女性和男性人群接种意愿、障碍和行为
        4.3 医务人员知晓与认知
        4.4 医务人员推荐意愿、态度和行为
        4.5 医务人员知信行不同岗位间差异
        4.6 创新点与局限性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论文
文献综述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应用研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LIM Homeobox家族基因DNA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及其在放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宫颈癌研究进展
        1.1 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1.2 宫颈癌发生的因素
        1.3 宫颈癌的预防和筛查
        1.4 宫颈癌的治疗
        1.4.1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
        1.4.2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1.4.3 宫颈癌的化学治疗
    第二节 宫颈癌与DNA甲基化
        2.1 DNA甲基化概念及生物学功能
        2.2 DNA甲基化检测手段
        2.3 宫颈癌与低甲基化
        2.4 宫颈癌与高甲基化
        2.5 宫颈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的临床应用
        2.5.1 相关基因甲基化在肿瘤诊断中的特点和不足
        2.5.2 肿瘤相关基因DNA甲基化研究在肿瘤治疗上的意义
第二章 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样本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甲基化文库的构建、测序
        2.2.1.1 DNA提取
        2.2.1.2 DNA片段末端修复、3'端加A碱基,连接测序接头
        2.2.1.3 重亚硫酸盐处理
        2.2.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2.2.3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2.2.4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2.2.5 甲基化位点检测及分析
        2.2.6 甲基化位点分布分析
        2.2.7 差异甲基化分析
        2.2.8 DMR相关基因GO富集和KEGG分析
    第三节 结果
        3.1 测序数据统计
        3.2 甲基化基本信息统计
        3.2.1 不同类型甲基化位点的比例统计
        3.2.2 功能区域甲基化水平分布
        3.3 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鉴定及注释
        3.4 差异DMR基因GO富集分析
        3.5 差异DMR基因KEGG富集分析
        3.6 DMR区域模式聚类分析
        3.7 DMR基因染色体上的分布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宫颈癌LHX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组织样本
        1.2 主要实验器材
        1.3 主要试剂
        1.4 PCR引物
        2 实验方法
        2.1 病例特征分析及样本收集
        2.1.1 组织学观察及分组
        2.2 检测目的基因基因组甲基化水平
        2.2.1 组织DNA提取
        2.2.2 亚硫氢酸盐处理模板DNA
        2.2.3 BSP-PCR扩增
        2.2.4 PCR产物凝胶电泳
        2.2.5 PCR产物回收纯化
        2.2.6 测序载体的构建
        2.2.7 重组质粒的转化
        2.2.8 阳性克隆的鉴定
        2.2.9 PCR产物测序与分析
        2.3 目的基因表达量特征检测
        2.3.1 RNA提取
        2.3.2 cDNA的合成
        2.3.3 PCR检测组织标本cDNA质量
        2.3.4 琼脂糖凝胶检测
        2.3.5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定量
        2.4 蛋白水平检测目的基因表达量变化
        2.4.1 蛋白提取
        2.4.2 制备SDS-PAGE凝胶
        2.4.3 样品变性及电泳
        2.4.4 凝胶转膜及其检测
        2.5 免疫组化进行蛋白表达定位
        2.5.1 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关键蛋白的表达量
        2.6 酶联免疫反应检测患者治疗过程血液中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变化
        2.6.1 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目的蛋白表达量
        2.7 目的基因多水平表达量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分析
    第三节 结果
        3.1 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
        3.2 宫颈组织中LHX2 LHX5和LHX9基因甲基化水平检测
        3.3 宫颈癌组织LHX2、LHX5和LHX9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分期相关性分析
        3.4 宫颈癌组织中目的基因LHX2、LHX5和LHX9基因表达量检测
        3.5 宫颈癌组织LHX2、LHX5和LHX9基因表达量与分期相关性分析
        3.6 目标基因Westernblot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3.7 宫颈癌组织LHX2、LHX5和LHX9蛋白表达量与分期相关性
        3.8 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组织中关键蛋白的表达位置
        3.9 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目的蛋白表达量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宫颈癌细胞系验证LHX2、LHX5和LHX9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功能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细胞
        2.1.2 主要实验器材及品牌
        2.1.3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复苏
        2.2.2 细胞培养
        2.2.3 细胞冻存
        2.2.4 去甲基化处理
        2.2.5 细胞放射治疗处理
        2.2.6 甲基化的水平检测
        2.2.7 RT-PCR检测mRNA表达水平
        2.2.7.1 细胞RNA提取
        2.2.1.2 RT-PCR
        2.2.8 WB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2.2.9 过表达和沉默目的基因
        2.2.9.1 过表达质粒构建
        2.2.9.2 siRNA合成
        2.2.9.3 细胞转染
        2.2.10 细胞生物学检测
        2.2.10.1 转染后细胞增殖检测
        2.2.10.2 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和转移
        2.2.10.3 流式检测细胞凋亡
        2.2.11 数据差异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结果
        3.1 普通SiHa,C33A两种鳞癌细胞中LHX2,LHX5和LHX9基因甲基化水平
        3.2 X射线对目的基因在SiHa,C33A两种鳞癌细胞中的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3.3 5-Aza-dC药物对目的基因在SiHa,C33A两种鳞癌细胞中的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3.4 普通SiHa,C33A两种鳞癌细胞中LHX2,LHX5和LHX9基因表达量
        3.5 5-Aza-dC药物和放射治疗处理后细胞中三个基因表达量变化
        3.6 5-Aza-dC药物和放射治疗对SiHa和C33A细胞影响
        3.6.1 5-Aza-dC药物和放射治疗对SiHa和C33A细胞生长影响
        3.6.2 5-Aza-dC药物和放射治疗对SiHa和C33A细胞侵袭影响
        3.6.3 5-Aza-dC药物和放射治疗对SiHa和C33A细胞转移影响
        3.6.4 5-Aza-dC药物和放射治疗对SiHa和C33A细胞凋亡影响
        3.6.5 5-Aza-dC和放射治疗对SiHa和C33A细胞中凋亡和和侵袭相关基因的影响
        3.7 过表达LHX2,LHX5和LHX9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影响
        3.7.1 过表达目的基因对细胞侵袭能力影响
        3.7.2 过表达目的基因对细胞转移能力影响
        3.7.3 过表达目的基因对细胞凋亡影响
        3.7.4 过表达目的基因对细胞中侵袭和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3.8 siRNA干扰抑制目的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功能的影响
        3.8.1 放射治疗后细胞的基因被沉默后细胞增殖速度出现下降
        3.8.2 沉默放射治疗后的细胞中目的基因后影响了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3.8.3 沉默放射治疗后的细胞中目的基因后影响了宫颈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3.8.4 放射治疗后细胞基因被沉默后凋亡被抑制
        3.8.5 放疗后的细胞中目的基因被沉默后对凋亡分子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3.9 siRNA干扰抑制目的基因对去甲基化的宫颈癌细胞功能的影响
        3.9.1 去甲基化后的细胞的基因被沉默后细胞增殖速度出现变化
        3.9.2 沉默去甲基化后的细胞中目的基因后影响了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3.9.3 沉默去甲基化后的细胞中目的基因后影响了宫颈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3.9.4 沉默去甲基化后的细胞中目的基因后影响了宫颈癌细胞的凋亡分子和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庆阳市某医院门诊女性HPV感染情况和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宫颈癌流行现状
        1.1.1 全球宫颈癌流行状况
        1.1.2 国内宫颈癌流行状况
        1.1.3 甘肃省及庆阳市宫颈癌流行状况
    1.2 宫颈癌易患因素
        1.2.1 生物因素
        1.2.2 行为因素
    1.3 HPV感染流行现状
    1.4 宫颈癌相关预防策略
        1.4.1 HPV预防性疫苗接种
        1.4.2 宫颈癌筛查
        1.4.3 其他措施
    1.5 生存质量
        1.5.1 生存质量的定义及研究进展
        1.5.2 癌症生存质量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甘肃省庆阳市女性HPV感染状况及特征分析
    2.1 引言
    2.2 资料与方法
        2.2.1 调查对象的选择
        2.2.2 样本采集
        2.2.3 检测试剂盒与仪器
        2.2.4 检测方法
        2.2.5 统计处理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HPV总体感染情况
        2.3.2 不同感染类型在各年龄段的分布状况
        2.3.3 HPV感染亚型情况
        2.3.4 不同感染亚型在各年龄段的分布状况
        2.3.5 HPV16和58型感染在各年龄段的分布状况
        2.3.6 HPV单一和多重感染在各年龄段的分布状况
    2.4 讨论
        2.4.1 庆阳市女性HPV感染率分析
        2.4.2 庆阳市女性HR-HPV感染分析
        2.4.3 不同年龄HPV感染率分析
        2.4.4 HPV感染亚型分析
        2.4.5 HPV感染模式分析
第三章 宫颈癌患者预后生存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选择调查地点
        3.2.2 确定调查对象
        3.2.3 研究方法
        3.2.4 统计方法
    3.3 结果
        3.3.1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组合问卷分析
        3.3.2 性功能量表分析
        3.3.3 单因素分析
        3.3.4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4 讨论
        3.4.1 宫颈癌及其治疗
        3.4.2 庆阳市农村宫颈癌患者预后总体生存质量状况
        3.4.3 庆阳市农村宫颈癌患者预后特异性功能及症状情况
        3.4.4 庆阳市农村宫颈癌患者性功能状况
        3.4.5 庆阳市农村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宫颈癌综合防治的政策建议
    4.3 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甚于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技术筛选和验证结直肠癌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资料收集与标本采集
    2.4 实验室检测
    2.5 公共数据库的下载和使用
    2.6 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结直肠癌甲基化谱
    3.2 结直肠癌相关甲基化基因的筛选
    3.3 结直肠癌相关甲基化基因的第一阶段验证
    3.4 结直肠癌相关甲基化基因的第二阶段验证
    3.5 基于数学模型评价目标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发生进展过程中的变化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区域癌化与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基于微阵列图像分析识别结直肠癌免疫细胞检测异质性
    参考文献
学位申请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5)20世纪英国宫颈癌筛查项目的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1 癌症预防观念的兴起与宫颈癌个人病灶筛查的试点
2“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与宫颈癌前期病理筛查项目的推广
3 结语

(6)20世纪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概念的厘定
    二、学术史的梳理与研究
    三、研究的思路与学术价值
    四、研究的框架与内容
第一章 癌症控制的早期尝试
    第一节 医学界对癌症的早期认识与诊疗实践
    第二节 医学社会化转型与英国癌症预防的起步
    第三节 “文明病”与癌症预防内涵的延展
    小结
第二章 “新健康主义”与癌症病因学预防的建立
    第一节 “生活方式癌”与“新健康主义”的诞生
    第二节 “新健康主义”与社会健康提升计划
    第三节 “新健康主义”的外延与病因学预防的新突破
    小结
第三章 “三早”原则与癌症二级预防
    第一节 “大英帝国癌症运动”的建立与癌症防控模式的转型
    第二节 大众防癌教育与“三早”原则的推广
    第三节 大众防癌教育、病灶自检与癌症二级预防的早期特点
    第四节 高危筛查、社会普查与癌症二级预防的演进
    小结
第四章 手术、化疗和综合疗法与癌症的三级预防
    第一节 根治性乳房切除手术的式微与肿瘤外科手术的转型
    第二节 化疗与第三级预防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基因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姑息疗法
    小结
第五章 三级预防视域下英国政府“控烟运动”
    第一节 吸烟致癌与“控烟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二手烟”问题与“控烟运动”的发展
    第三节 地方“控烟运动”的复杂性与挑战 ——以北爱尔兰地区的控烟实践为例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宫颈癌筛查方案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目标
    1. 总体目标
    2. 阶段目标
第一部分 自检HPV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基线筛查流程
        2.3 随访筛查流程
        2.4 筛查方法
        2.5 病理诊断
        2.6 研究对象随访结局的确定
        2.7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
        3.2 自检HPV与其他筛查方法的临床效果
        3.3 自检HPV及其他筛查方法的预测作用
        3.4 基线筛查结果对病理级别进展的预测作用
        3.5 筛查效率
    4. 讨论
        4.1 自检HPV与其他筛查方法临床效果的比较
        4.2 筛查效率
        4.3 预测能力与筛查间隔
        4.4 创新点与局限性
    5. 小结
第二部分 宿主ASTN1/DLX1/ITGA4/RXFP3/SOX17/ZNF671基因甲基化对HPV阳性人群分流作用的探讨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基线和随访筛查流程
        2.3 筛查方法
        2.4 病理结局诊断
        2.5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基线纳入和未纳入分析妇女的特征比较
        3.2 宿主基因甲基化阳性率的分布特征
        3.3 宿主基因甲基化与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
        3.4 宿主基因甲基化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
        3.5 新宿主基因甲基化组合探讨
        3.6 分流HPV阳性妇女的临床效果比较
        3.7 不同方法预测HPV阳性妇女发生CIN2+和CIN3+的发病风险
    4. 讨论
        4.1 靶基因的确定及可能的生物学作用
        4.2 宿主基因甲基化的分流效果
        4.3 预测能力与分流效率
        4.4 宿主基因甲基化与年龄的关系
        4.5 创新点与局限性
    5. 小结
第三部分 绝经妇女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探讨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筛查流程与方法
        2.3 阴道镜检查和病理活检
        2.4 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
        3.2 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在未绝经和已绝经妇女中的分布
        3.3 不同初筛方法在未绝经妇女和绝经妇女中检出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
        3.4 在绝经妇女中各筛查方案的临床效果
        3.5 在绝经妇女中各初筛方法和筛查方案的临床效果比较
        3.6 在绝经妇女中各初筛方法和筛查方案的筛查效率
    4. 讨论
        4.1 绝经妇女和未绝经妇女中HPV感染和宫颈癌前变的疾病负担
        4.2 各初筛方法的临床效果
        4.3 各筛查组合方案的临床效果
        4.4 筛查效率
        4.5 创新点与局限性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英文论文
个人简历
致谢

(8)中国大陆人群对人乳头状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的认知和态度(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1 主要目的
    2 次要目的
Ⅰ 普通女性对HPV疫苗的认知、态度及初次性行为年龄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调查对象
        2.3 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2.4 知情同意
        2.5 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2.6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普通女性对HPV疫苗的认知和接受率及影响因素
        3.2 普通女性有关HPV疫苗的信息来源
        3.3 普通女性不接受HPV疫苗的原因
        3.4 普通女性可接受的HPV疫苗价格
        3.5 普通女性的初次性行为年龄
    4 讨论
    5 小结
Ⅱ 医务工作者对HPV疫苗的认知和态度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调查对象
        2.3 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2.4 知情同意
        2.5 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2.6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医务工作者对HPV疫苗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
        3.2 医务工作者对HPV疫苗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3.3 医务工作者不愿推广HPV疫苗的原因
        3.4 医务工作者认为的HPV疫苗接种最佳年龄
    4 讨论
    5 小结
Ⅲ 政府工作人员对HPV疫苗的认知和态度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调查对象
        2.3 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2.4 知情同意
        2.5 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2.6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政府工作人员对HPV疫苗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
        3.2 政府工作人员对HPV疫苗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3.3 政府工作人员认为的HPV疫苗接种最佳年龄
    4 讨论
    5 小结
Ⅳ 初中生家长对HPV疫苗的认知、态度及性教育观念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调查对象
        2.3 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2.4 知情同意
        2.5 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2.6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初中生家长对HPV疫苗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
        3.2 初中生家长对孩子接种HPV疫苗的接受率及影响因素
        3.3 初中生家长不愿意为孩子接种HPV疫苗的原因和可能改变看法的情况
        3.4 初中生家长可接受的HPV疫苗价格
        3.5 初中生家长对孩子性教育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4 讨论
    5 小结
Ⅴ 在校大学生对HPV疫苗的认知、态度及性行为情况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调查对象
        2.3 样本量和抽样方法
        2.4 知情同意
        2.5 数据收集与质量控制
        2.6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在校大学生对HPV疫苗的认知和接受率及影响因素
        3.2 在校大学生不接受HPV疫苗的原因
        3.3 在校大学生可接受的HPV疫苗价格
        3.4 在校大学生性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优势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已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文章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20072018年某市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意义
(二)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资料来源
    3、研究方法
(三)结果
    1、宫颈癌患者的基本情况
    2、2007~2018年宫颈癌住院患者人数和费用变化趋势
    3、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讨论
    1、宫颈癌患者的基本情况
    2、宫颈癌住院患者人数的变化趋势
    3、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趋势
    4、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
(五)结论
(六)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10)大连市某农村妇女HPV感染特征及宫颈癌筛查认知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1.2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动员、登记
        2.2 签署知情同意书
        2.3 问卷调查
        2.4 妇科检查及宫颈筛查
    3.HPV检测方法
        3.1 取样方法
        3.2 仪器与试剂
        3.3 检测方法
        3.4 结果判定
    4.质量控制
(三)资料整理与分析
    1.资料整理
    2.资料分析
(四)结果
    1.大连市某农村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HPV感染率
        1.2 高危型HPV感染的亚型分布特征
        1.3 高危型HPV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的分布特征
        1.4 高危型HPV感染单因素的分析
        1.5 高危型HPV感染多因素分析
    2.宫颈癌筛查认知现状分析
        2.1 宫颈癌筛查意愿问卷调查情况
        2.2 宫颈癌筛查认知与文化程度和年龄的单因素分析
(五)讨论
    1.大连某农村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高危型HPV感染率
        1.2 高危型HPV感染的亚型分布特征
        1.3 高危型HPV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的分布特征
        1.4 高危型HPV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
    2.宫颈癌筛查认知现状分析
(六)结论
参考文献
三.综述
    参考文献
四.致谢

四、宫颈癌的预防手段与病因学研究共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接种获益及中国人群推广应用研究[D]. 徐小倩.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LIM Homeobox家族基因DNA甲基化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及其在放疗中的作用[D]. 玉荣.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3]庆阳市某医院门诊女性HPV感染情况和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研究[D]. 罗丹. 兰州大学, 2020(01)
  • [4]甚于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技术筛选和验证结直肠癌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研究[D]. 顾思萌. 浙江大学, 2020(01)
  • [5]20世纪英国宫颈癌筛查项目的演进[J]. 崔一冰. 现代养生, 2019(18)
  • [6]20世纪英国癌症三级预防研究[D]. 崔一冰. 上海大学, 2019(02)
  • [7]宫颈癌筛查方案的优化研究[D]. 张莉.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8]中国大陆人群对人乳头状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的认知和态度[D]. 富诗岚.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9]20072018年某市宫颈癌患者住院费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宏宇.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10]大连市某农村妇女HPV感染特征及宫颈癌筛查认知现状分析[D]. 崔璐.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宫颈癌预防方法的发展及病因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