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酵母的分离、筛选和纯化

酿酒酵母的分离、筛选和纯化

一、啤酒酵母的分离筛选与纯化(论文文献综述)

孔垂琴,范洪臣,唐慧,石彦国,张娜[1](2022)在《产果香风味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传统培养分离、嗅闻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从大米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产果香风味的酵母,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一株产果香风味酵母菌株并命名为QL-2,利用该菌株发酵麦芽汁糖化液后,呈果香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增加,其中乙酸乙酯相对含量最高(23.26%)。经鉴定,确定菌株QL-2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对生长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可在pH 3.5、乙醇体积分数10%、葡萄糖含量60%、低温15℃条件下正常生长,可作为理想的精酿啤酒产果香风味酵母。

杨贵恒[2](2021)在《高耐性酿酒酵母的杂交育种及高浓啤酒酿造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取啤酒酵母S-04、US-05与葡萄酒酵母CY3079、RC212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耐高酒精度、高渗透压且发酵性能优良的酵母菌株,并结合发酵性能、理化指标及风味物质含量筛选出适用于酿造帝国世涛特种啤酒的酵母菌株。在确定酵母菌株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分析,结合感官评分,探究酵母接种量、主发酵温度以及酒花添加量对啤酒风味与口感的影响,并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帝国世涛特种啤酒的发酵工艺参数,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出发菌株经麦汁培养基活化后,接至Mcclary培养基中,啤酒酵母菌株S-04与US-05在28℃培养6d达到最高产孢率,分别为67.23%与72.69%;葡萄酒酵母菌株CY3079与RC212在26℃培养7d达到最高产孢率,分别为31.67%与33.56%。通过单倍体分离与鉴定,共获得34株单倍体菌株。其中MAT-a型单倍体共有17株,占50%;MAT-α型单倍体共有17株,占50%。经过单倍体菌株筛选试验,将单倍体S-1、U-7、C-5、C-6、R-4、R-9作为高耐性杂交亲株,杂交后获得85株生长良好的杂交酵母菌株。(2)经过压力筛选与麦汁发酵试验,结合酵母的发酵性能以及代谢产生的风味物质含量及比例,将杂交酵母菌株UR-2确定为更适合高浓特种啤酒酿造的酵母菌株。与葡萄酒出发菌株(CY3079、RC212)相比,其实际发酵度提高了7.2%与4.1%,酒精度提高了24.7%与23.2%,残糖降低了5.4%与14.5%;菌株UR-2代谢产生的醇类、酯类物质含量较高且比例协调,可使啤酒口味均衡,酒体醇柔,适用于啤酒超高浓发酵。(3)在单因素优化水平范围确定的前提下,设计响应面实验,将感官得分作为响应值,优化帝国世涛特种啤酒酿造工艺参数。实验优化结果为:酵母接种量2.75×107个/mL,主发酵温度21.0℃,酒花添加量1.06 g/L。在此酿造工艺条件下帝国世涛特种啤酒的感官评分较高,可达93分,与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仅相差0.21%。在最优发酵条件下进行50L发酵罐小试,帝国世涛特种啤酒酒精度为11.2%vol,实际发酵度为69.5%,残糖为5.06 g/100mL,其余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成品酒外观呈现咖啡色,泡沫绵软细腻,泡持性良好,杀口力较强,双乙酰含量低,无异味,苦味值较高,与高酒精度相协调,酒体较为醇厚,有着浓浓的焦香麦芽与热带水果味道,略有甜口,是一款极具特色的烈性啤酒。

周雪飞[3](2021)在《拉格型啤酒酵母絮凝元件的筛选及其对酿造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拉格啤酒酵母是我国啤酒酿造的主要菌种。酵母的絮凝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有效、便利的产物和细胞的分离方式,大幅节约了生产成本,且有助于酵母细胞的回收和再利用。酵母的絮凝受到遗传背景、环境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调控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关于拉格酵母在酿造过程中的絮凝调控机理研究尚不充分,不利于酵母絮凝突变株的选育及酿造过程中酵母絮凝行为的控制。论文以工业啤酒酵母G03及其絮凝突变株G03-10和G03-24为例,对其进行了基因组水平的差异分析,筛选并验证了影响啤酒酵母絮凝性能的关键基因,为阐释啤酒酵母的絮凝机理奠定了基础,也为工业菌株复杂性状的研究提供了研究范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出发菌G03及其絮凝突变株G03-10和G03-24进行麦汁发酵实验,发现突变菌G03-10和G03-24的发酵能力与出发菌G03没有明显区别,但在发酵结束时突变菌的絮凝能力明显提高。2、以G03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了G03-10和G03-24基因编码区存在非同义突变或移码突变的突变基因,发现两株突变菌基因组中与胁迫响应相关的途径或基因发生了突变,包括内质网蛋白质的加工、膜脂代谢等。这可能是突变菌为了适应酿造过程中的环境压力而发生适应性进化的结果。3、根据突变基因的富集分析结果,进一步筛选了9个可能影响啤酒酵母絮凝性能的候选基因,并构建了候选基因过表达或缺失的重组菌。对重组菌进行麦汁发酵,发现RIM101、RIM21、VPS36、OSM1的缺失显着提高了啤酒酵母G03在啤酒酿造条件下的絮凝能力;RIM101、VPS36的过表达则显着减弱了酵母G03的絮凝。其中,除VPS36的缺失会减缓酵母的发酵速率,其余基因的过表达或缺失均不影响酵母的发酵性能。4、RIM101基因缺失增强了G03对细胞壁抑制剂的耐受性;相比于出发菌株,RIM101基因缺失的重组菌胞内ROS含量变化趋于平稳,在发酵后期具有更高的胞内甘油含量。重组菌和出发菌间的比较转录组学分析表明,二者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氨基酸代谢、甾体合成、氮代谢、氧化还原等与压力响应相关的途径或生物过程。推测在酿造条件下,与氮代谢阻遏途径、甾体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可能是重组菌与出发菌絮凝性能不同的原因。

吴卓凡[4](2021)在《高浓酿造优良酵母的评价及抗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啤酒是世界上第三受欢迎的饮料,仅次于水和茶。中国占全球啤酒产量的两成,其中工业生产的Lager型啤酒占总产量的90%以上。国内啤酒工业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希望能够降低生产能耗。高浓酿造技术对于啤酒工业意义重大,在工业啤酒生产中应用高浓酿造技术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排放并节约水资源等。但是高浓酿造亦存在诸多不足,高浓酿造中酵母发酵性能会显着下降,同时啤酒风味物质不呈比例增加。目前对于高浓酿造的研究多局限于发酵工艺研究与酵母选育提升,从酵母基因水平探究高浓酿造,可以进一步揭示高浓酿造的分子机制,并为酵母选育提供指导。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室保藏的多株工业啤酒酵母在高浓酿造条件下的发酵性能与风味表型,选取一株优良菌株与其亲本菌株进行发酵过程分析,通过多种指标评价确定该菌株为高浓酿造的优良酵母。通过代谢组与转录组学分析,获得了对啤酒酵母抗逆性能具有关键影响的代谢途径与差异调控基因,进一步进行基因功能验证,并检测分析重要胞内代谢物。为后续高浓酿造酵母的改造提升奠定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啤酒酵母高浓酿造性能分析及评价:啤酒酵母在高浓酿造条件下发酵性能下降且风味物质变化。对M14与Tsing2菌株进行胁迫测定与发酵过程分析,通过发酵性能、死亡率与风味物质等评价指标判断,M14菌株在各方向优于Tsing2菌株,是高浓酿造的优良菌株。(2)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分析:浅析了M14菌株在起酵阶段的差异基因与途径,分析了发酵末期M14与Tsing2菌株的转录组与代谢组,确定了高浓酿造中重要调控的代谢途径为碳代谢与氨基酸代谢。高浓酿造会显着抑制EMP途径重要基因,阻碍酵母利用糖原。高浓酿造下的胁迫同样导致了氨基酸途径的显着变化,多种能够纾解胁迫压力的氨基酸含量与基因表达量发生了显着变化。结合M14与Tsing2的表型差异,通过两株菌的显着差异基因筛选获得了9个关键差异调控基因(FDH1、MAN2、PCL1、TPK1、MET30、ATH1、PFK26、TOP3和RPM2)。(3)抗逆相关基因的基因功能验证:选取上述基因进行过表达与敲低菌株的构建,对基因工程菌进行高浓发酵实验并检测胞内ATP与NADH/NAD+比率。发现MAN2、PCL1、PFK26可以显着提升Tsing2菌株的发酵性能,通过ATP动态变化初步分析了影响机制。且基因工程菌的风味物质与出发菌株差异较小。

田文慧[5](2021)在《啤酒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二肽基肽酶-Ⅳ抑制肽的筛选及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及降糖药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食源性多肽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多肽类物质,具有多种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功能。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饮料,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本文以小麦白啤酒、黑啤酒、纯生啤酒为研究对象,对啤酒多肽进行了提取、鉴定、筛选及活性研究,获得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二肽基肽酶(DPP-Ⅳ)抑制率较高的小分子多肽,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小麦白啤酒(白啤)、黑啤酒(黑啤)、纯生啤酒(纯生)为原料,对多肽粗提物进行研究,应用UHPLC-Q-Oritrip-MS2进行肽段定性分析,筛选出置信度大于85%的肽段,其中白啤鉴定到68个肽段,黑啤41条、纯生50条。结果显示,白啤与纯生存在16条重合肽段,白啤与黑啤存在14条重合肽段,黑啤与纯生存在13条重合肽段,三者共有肽段为8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三种啤酒肽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三种不同酿造方式的啤酒有显着差异性。2、以鉴定得到的肽段为基础,筛选高ACE和DPP-Ⅳ抑制可能性的多肽。首先通过Peptide Ranker对其进行活性评分,同时又根据先前文献对抑制肽氨基酸活性位点的报道,筛选出符合ACE及DPP-Ⅳ抑制肽氨基酸序列的肽段。对筛选出的肽段进行吸收、代谢、毒性预测,保留能够有效被人体吸收代谢的毒性较低的肽段,最后对这些肽段进行分子对接模拟评分评价,筛选出六条肽段,分别为白啤中两条肽段LAKLQR和VPFPHTP,黑啤中两条肽段DLGGFFGFQR和LPQQQAQFK,纯生中两条肽段LNFDPNR和LAQMEAIR。3、通过体外活性实验验证了筛选出的肽段的ACE及DPP-Ⅳ抑制活性,利用分子对接探究了多肽和ACE及DPP-Ⅳ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六条肽段都有一定的ACE及DPP-Ⅳ抑制能力。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六条多肽都可以与ACE酶和DPP-Ⅳ酶相互作用,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紧密结合,并证实了六条多肽和蛋白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式可能为非竞争性抑制。

许鑫[6](2020)在《基于增变因子选育低乙醛啤酒酵母及机制解析》文中指出酵母代谢产生的醛类物质不仅会带来不良的风味,也会加速啤酒老化,影响成品啤酒的质量。因此,啤酒中的醛类物质含量应当受到严格控制。乙醛作为啤酒中含量最多的羰基化合物,降低其在啤酒中的含量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更是清爽型啤酒关注的焦点。目前啤酒酵母的育种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靶向性差、效率低等问题;而另一方面,对酿造过程中啤酒酵母乙醛代谢调控的认知不足使得低乙醛啤酒酵母选育策略匮乏。为此,亟需研发新的育种技术及育种策略用于低产乙醛啤酒酵母的选育。本论文以Design-Build-Test-Learn(DBTL)循环育种策略为指导,拓展啤酒酵母快速育种技术与低乙醛育种策略。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建立增变因子辅助啤酒酵母快速进化育种技术:对酿酒酵母DNA聚合酶催化亚基POL3进行定点突变,获得了具有不同增变率的酿酒酵母增变因子POL3/L612M、POL3-01和POL3-01/L612M,这些增变因子的引入使得酵母的突变率分别提高了约21、53和237倍。利用增变因子结合连续压力培养可以实现不同遗传背景酿酒酵母菌株的快速进化,且对同一酵母而言,增变因子增变率越大效果越明显。应用增变因子辅助育种技术结合醛脱氢酶抑制剂(双硫仑)抗性筛选,快速选育出了一株符合生产要求的低乙醛啤酒酵母菌株MGA。该菌株乙醛产量约6-7 mg/L,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发酵稳定性。对进化前后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增变因子可以在基因组层面上造成多种类型的突变。相较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增变因子辅助快速进化育种技术造成的突变数量更少,而在突变类型及位点选择方面具有相似的突变多样性及广谱性,因此增变因子辅助育种技术可作为新的快速育种技术在啤酒酵母育种工作中加以应用。(2)解析啤酒酵母低产乙醛调控机制:比较了低产乙醛菌株MGA和出发菌株M14在基因组水平、转录水平和代谢物水平上的差异,并基于各层次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推断:菌株MGA由于磷酸化修饰相关基因、转录活性及转录调控相关基因和蛋白转运相关基因上的突变造成TCA循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及相关代谢产物产量的增加。而这些变化又进一步造成了胞内还原力水平(NADH/NAD+)的增强,从而间接促进了乙醛的还原。反向代谢结果表明菌株MGA中TCA循环关键基因(CIT1、CIT2和IDH1)的上调是造成该菌株胞内还原力水平提高以及乙醛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在菌株M14中过表达自身FRD1基因可使得胞内还原力水平降低,相应改造菌株的乙醛产量明显增高。这些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TCA循环活性改变胞内还原力水平,从而影响乙醛的最终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遗传背景酵母中,酵母胞内还原力水平与乙醛最终产量负相关(r=-0.95)。(3)比较醇脱氢酶活性和辅因子NADH水平对发酵过程中乙醛还原的影响:首先通过代谢工程改造方法获得高胞质NADH水平菌株,高线粒体NADH水平菌株及高醇脱氢酶活性菌株。进一步地,对这些菌株发酵过程中乙醛产量变化及相关指标进行跟踪,阐述发酵过程中不同乙醛调控因子对菌株乙醛特性(峰值、还原速率和最终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胞内NADH水平(线粒体或胞质)会加速发酵中后期乙醛的还原,这主要是因为乙醛是厌氧发酵情况下细胞维持氧化还原平衡重要的电子受体。然而,由于胞质氧化还原平衡存在多种其它的调控途径如甘油生成途径,因此提高胞质NADH水平对加速乙醛还原的作用效果弱与增强线粒体NADH水平。另一方面,ADH1和ADH3是最主要的参与乙醛代谢的醇脱氢酶基因。提高醇脱氢酶活性未能提高乙醛还原阶段的还原总量,但是使得发酵前期的乙醛峰值明显降低,这可能时是因为前期较高的醇脱氢酶活性过早的将乙醛引向乙醇,该结果也造成了发酵前期啤酒酵母细胞生长缓慢,发酵迟滞等现象。以上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菌株的乙醛特性受到多个调控因子在不同时空的影响,降低乙醛最终产量可从降低乙醛峰值和加速乙醛还原两个维度着手。(4)高NADH育种策略可行性分析及应用:首先对增强酵母胞内NADH水平可能对啤酒其它风味物质产量及风味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评估,结果表明菌株胞内NADH水平增强会使其它风味物质产量发生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醇类物质含量的增高和醛类物质含量的减少。而在风味稳定性上,使用高胞内NADH水平菌株发酵获得的啤酒发酵液抗老化能力及风味稳定性明显增强。因此,由于更多的积极作用,高NADH育种策略可以作为低产乙醛啤酒酵母选育的合理策略。进一步地,提出使用2,4二硝基苯酚(DNP)作为能够引起胞内NADH波动的效应物,配合增变因子辅助进化育种技术筛选得到了高NADH菌株DNPR-17。在三角瓶水平,该菌株在其它发酵性能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乙醛产量下降至5.14 mg/L且发酵液风味稳定性明显提高。该结果表明DNP可作为新的筛子选育低产乙醛酵母菌株。最终,为了符合现阶段工业菌株育种要求,使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配合DNP筛选获得另一株低产乙醛啤酒酵母XX-01,该菌株乙醛产量下降至6.32 mg/L。

徐朝旭[7](2020)在《土曲霉阿魏酸酯酶发酵条件优化》文中提出阿魏酸酯酶又称肉桂酸酯酶,是微生物细胞壁降解酶库中的一类酶,属羧酸酯酶的一个亚类,结合纤维素水解酶来裂解不溶性的细胞壁,释放阿魏酸。因此,该酶在食品工业、造纸工业、饲料生产及生物能源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酶提取的方法主要有植物提取、化学合成及生物合成,植物提取和化学合成成本大,经济收益差,生物合成具有耗能低,污染小等特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目前的野生菌株发酵尚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本论文通过自然界中筛选出丝状真菌,使用阿魏酸乙酯平板法,得到可以产生阿魏酸酯酶的菌株。选择其中一株阿魏酸酯酶产量高的菌株W2,提取DNA鉴定其种属。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克隆其阿魏酸酯酶的基因,以毕赤酵母为宿主,成功构建重组菌GS115-pPIC9K-FAE,初步对其培养基进行优化,及上罐进行高密度发酵获得更高的酶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自然界土壤中筛选出43株丝状真菌,复筛获得8株具有产阿魏酸酯酶的丝状真菌,对其巨大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进行观察,8株丝状真菌具有不同的菌落和孢子形态。对这8株丝状真菌使用基础发酵培养基发酵后,发现一株编号为W2丝状真菌产的阿魏酸酯酶活力最高。以菌株W2染色体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所得5.8S ITS-rDNA序列经测序、同源比对(Blastn)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W2为土曲霉。(2)通过单因素和爬坡试验后,使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该菌株进行了液态发酵培养基优化,得到该菌株产阿魏酸酯酶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葡糖糖 3%,啤酒糟 2.45%,豆渣 8.1%,FeSO4·7H2O 0.001%,KCl 0.05%,MgSO4·7H2O 0.05%,K2HPO4 0.1%,pH 5.0。利用上述培养基在摇瓶发酵条件下得到最高酶活为205 U/L,约为优化前的3倍。(3)设计引物克隆得到阿魏酸酯酶基因,通过DNAMAN软件设计优化,去除了内含子和信号肽,在基因的上游和下游分别引入限制酶EcoR Ⅰ和SnaBⅠ的识别位点,由公司全合成基因,基于毕赤酵母的表达载体,构建pPIC9K-FAE表达载体,实现阿魏酸酯酶基因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诱导条件为诱导初始菌体OD600=2,诱导pH为6,诱导温度为28℃。在摇瓶中利用此条件可获得最高酶活为3025 U/L,利用10 L发酵罐对重组菌GS115-pPIC9K-FAE进行高密度发酵可获得最高酶活为20918 U/L。

孙军勇[8](2020)在《啤酒糖化过程大麦麦芽阿拉伯木聚糖的降解》文中指出大麦胚乳细胞壁的主要组分为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其中β-葡聚糖一直被认为是啤酒酿造过程中堵塞过滤介质的主要物质。目前,β-葡聚糖在大麦麦芽、麦汁和啤酒中的含量均较低,其对粘度和过滤速度的影响已消除。最新研究表明,当β-葡聚糖含量很低时,阿拉伯木聚糖对过滤具有同样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分子筛层析法测定大麦麦芽阿拉伯木聚糖分子量大小和分布的方法,采用Pearson法分析了各分子量阿拉伯木聚糖含量与过滤速度和粘度的相关性,建立了表征影响过滤速度和粘度的多聚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新指标——PWEAX50;研究了糖化过程中工艺参数、麦芽内源木聚糖酶和外源微生物木聚糖酶对PWEAX50含量的影响;采用2-DE分析了降解PWEAX50效果最好的微生物木聚糖酶蛋白组成,并对其中的关键单酶进行了纯化和性质研究,最后对微生物分泌关键单酶的发酵工艺参数和培养基组成进行了优化。研究对阐释啤酒糖化过程阿拉伯木聚糖的降解机理、提高啤酒生产效率及完善糖化用酶的复配策略均有指导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分子筛层析法测定阿拉伯木聚糖的分子量大小和分布。采用80%(v?v-1)乙醇沉淀协定麦汁中的阿拉伯木聚糖,重新溶解后取8 mL上样于Sepharose CL-6B分子筛层析柱,以100 mL?h-1的流速,采用0.05 mol?L-1的NaCl溶液进行洗脱。采用Douglas法测定各管中阿拉伯木聚糖的含量,根据标准曲线计算阿拉伯木聚糖的分子量大小和分布。采用建立的分子筛层析法分析了大麦麦芽中分子量>1000 kDa、500~1000 kDa、50~500 kDa及<50 kDa的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的含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分子量>1000 kDa的β-葡聚糖含量与麦汁粘度极显着相关(p<0.01),与过滤速度没有相关性(p>0.05)。将分子量>50 kDa的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总和定义为PWEAX50。PWEAX50与过滤速度极显着负相关,与粘度极显着正相关。与其他方法测定的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相比,PWEAX50的显着性水平和相关系数均最高,能更准确地反映影响协定麦汁粘度和过滤速度的高分子量阿拉伯木聚糖含量。较大的分子量、较高的浓度及分子结构中较高的侧链取代程度(A/X值)是PWEAX50造成麦汁粘度高和过滤速度慢的原因。采用SPSS19.0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协定糖化麦汁的过滤速度与PWEAX50含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反映二者之间关系的一元线性方程:V30=485-0.852×PWEAX50含量。将协定麦汁中PWEAX50含量控制在≤334 mg?L-1的范围内,可控制大麦麦芽协定麦汁的过滤速度V30≥200 mL,避免对麦汁的粘度和过滤速度产生负面影响。(2)糖化过程中,糖化温度和时间对醪液中PWEAX50含量影响较小。当温度为45℃和55℃时,PWEAX50含量随时间延长基本保持不变;在65℃和75℃保温时,PWEAX50的含量随时间延长略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以PWEAX50为底物时,在pH4.5~6.0、温度45~75℃的范围内,大麦麦芽内源木聚糖酶X-Ⅰ均具有活力,说明在糖化醪液的环境条件下,X-Ⅰ的活力受到了抑制。(3)采用pH5.5、100 mmol?L-1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提取大麦水溶性蛋白,并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及分子筛层析纯化,得到一种内源木聚糖酶X-Ⅰ的抑制蛋白。该蛋白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为大麦α-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抑制蛋白(barleyα-amylase/subtilisin inhibitor,BASI)。BASI的氨基酸序列与目前文献中已报道的HVXI和XIP、TAXI和TLXI均没有相似性,是一种新发现的木聚糖酶抑制蛋白。当摩尔比为2.75:1,反应时间为20 min,p H值为6.0,温度为50℃时抑制活力较高。BASI在糖化温度和pH范围内对X-Ⅰ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糖化过程PWEAX50未被降解的主要原因。在X-Ⅰ与底物的反应体系中添加BASI后,Km值增大,Vmax值不变,表明BASI是X-Ⅰ的竞争型抑制剂。(4)底物特异性和对BASI抑制活力的敏感程度是影响糖化过程中微生物木聚酶降解PWEAX50的主要因素。将14种微生物木聚糖酶以25 U?g-1麦芽的量外加到大麦麦芽的糖化醪液中,添加2#,4#,6#,11#和12#木聚糖酶后,麦汁中SAX含量均上升,麦汁中PWEAX50的含量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这5种微生物木聚糖酶主要是作用于麦芽中的WUAX,添加3#,7#,和14#木聚糖酶的糖化麦汁中的PWEAX50和SAX含量以及粘度和过滤速度等指标均变化较小,BASI的抑制作用导致它们无法发挥催化作用;1#,5#,8#,9#,10#和13#木聚糖酶均具有一定的降解PWEAX50的能力,对降低麦汁粘度和提高过滤速度均有一定的效果,其中来源于里氏木霉CICC41495的8#木聚糖酶能将麦汁中PWEAX50完全降解,粘度降低了11.8%,过滤速度提高了93%。酶活分析及双向电泳(2-D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表明,里氏木霉CICC41495分泌的胞外酶中有完整的木聚糖降解酶系,主要包括内切-1,4-β-木聚糖酶Ⅰ,Ⅱ,Ⅲ(XYNⅠ,Ⅱ,Ⅲ)和α-L-阿拉伯糖呋喃糖苷酶(TrAbf62A)。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和分子筛层析,从8#木聚糖酶中纯化得到XYNⅠ,Ⅱ,Ⅲ,其中XYNⅢ属于GH10家族,其分子量为32.0 kDa,等电点为9.0,对BASI的抑制活力敏感度低,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5.5和55℃,活力受Zn2+、Cu2+、Fe3+和SDS抑制,对PWEAX50具有底物特异性,能将PWEAX50水解成木糖和木二糖、木三糖等木寡糖,是里氏木霉CICC41495分泌的阿拉伯木聚糖降解酶系中降解PWEAX50的关键单酶;其与TrAbf62A在降解PWEAX50时有较强的协同效应:TrAbf62A单独处理2 h,接着加入XYNⅢ反应2 h后,协同效应达到162%。(5)对降解PWEAX50的关键单酶——XYNⅢ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的起始pH5.0,培养温度30℃,接种量10%,吐温80添加量为0.2%,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50 mL培养基,摇床转速180 r?min-1,培养168 h时,发酵液中XYNⅢ活力较高。培养基组分中,碳源和氮源对里氏木霉CICC41495分泌XYNⅢ影响最大,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法优化了培养基中对XYNⅢ分泌有较大影响的组分——玉米芯、麸皮、酵母粉和硫酸铵的浓度,结果表明,当玉米芯的浓度为42.17 g?L-1,麸皮浓度为30.50 g?L-1,酵母粉浓度为3.75 g?L-1,XYNⅢ活力达到281U?mL-1,优化后,发酵液中XYNⅢ活力提高了406%。

郑飞云[9](2020)在《啤酒污染细菌多样性分析及异α-酸抗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啤酒是是世界上最古老和产量最大的酒精饮料之一。由于啤酒酿造流程长,生产设备和环节多,仍然存在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啤酒污染细菌是可以存着与啤酒环境的细菌,对啤酒的生物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对啤酒酿造过程污染细菌的有效监控是保障啤酒饮料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必备环节,啤酒污染菌也是啤酒行业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啤酒酿造过程中,酒花中的α-酸会发生异构化变为异α-酸。异α-酸是一种天然抑菌剂,可以抑制部分细菌在啤酒中的生长,同时少部分细菌能够适应这种异α-酸胁迫的微环境,对啤酒正常生产构成威胁。污染细菌通过长期适应性进化,获得了适应酒类饮料微环境的特殊能力,反映出共同的生理适应性特征。通过对啤酒生产过程中污染细菌的规律把握与生理特征分析,并进一步研究揭示啤酒污染细菌对异α-酸胁迫的适应性机制,为酿造过程中的污染细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主要结论如下:在啤酒生产旺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高湿的环境非常适合各类细菌的生长。本文以我国长三角地区7家啤酒厂为研究对象,从啤酒酿造设备、环境和酿造过程等环节中共分离得到205株啤酒污染细菌,通过M13-PCR指纹聚类分析和16S rDNA测序进行了鉴定,建立了我国长三角地区啤酒污染细菌菌株库。结果发现,这些污染细菌大多属于乳酸菌,主要为Lactobacillus属、Lactococcus属和Leuconostoc属;其中,植物乳杆菌、乳酸乳球菌、短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数量较多,分别为39株、34株、33株和30株。进一步研究发现包装工段灌酒机等与酒液密切接触的环境及设备是污染细菌最主要的检出源。建立并优化了异α-酸梯度平板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定量分析啤酒污染细菌的异α-酸最小抑制浓度。发现205株啤酒污染菌中绝大部分菌株(95.7%)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异α-酸抗性。与此同时,采用植菌实验和PCR方法测定和分析了菌株库中139株Lactobacillus属细菌的啤酒腐败能力及异α-酸抗性相关基因,并对Lactobacillus属细菌的异α-酸抗性能力、啤酒腐败能力与异α-酸抗性基因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具备异α-酸抗性能力是Lactobacillus属细菌具有啤酒腐败能力的前提条件;采用horA和horC基因分析判断菌株的异α-酸抗性能力和啤酒腐败能力均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2株具有较强异α-酸抗性能力的Lactobacillus属细菌的horA和horC基因均为阴性,说明在该菌株中可能存在新的异α-酸抗性机制。通过连续传代培养,以L.casei 2-9-5菌株为出发菌,得到异α-酸耐受能力明显弱于出发菌株的L.casei W2-9-5菌株,采用转录组学对L.casei 2-9-5和L.casei W2-9-5菌株在异α-酸胁迫下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发现L.casei应对异α-酸胁迫表达显着上调的基因主要集中在细胞膜组成、跨膜运输、有机酸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在所有基因中,发现属于ABC转运家族的mntA、mntB和mntC基因以及编码F0/F1-ATP合酶亚基的ATPa、ATPb、ATPc和ATPδ基因显着上调。将mntA、mntB和mntC基因在模式菌株L.lactis NZ3900菌株进行异源表达,并通过锰离子外源添加实验,发现维持胞内锰离子浓度对于乳杆菌耐受异α-酸具有重要影响;据推测mntA、mntB和mntC基因编码的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可以通过抵消异α-酸带来的H+/Mn2+交换效应提升干酪乳杆菌的异α-酸耐受能力。通过基因异源表达以及菌株产ATP能力分析,发现ATP酶相关基因的过表达有助于菌株在异α-酸胁迫条件下生长;与弱异α-酸耐受能力的菌株相比,具有较强异α-酸耐受能力的干酪乳杆菌菌株产ATP能力较强。为了进一步研究污染菌在异α-酸胁迫下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差异,了解异α-酸胁迫下的细胞应激反应,利用蛋白组学技术对啤酒污染菌L.casei 2-9-5在异α-酸胁迫条件下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并成功鉴定了68个表达上调的蛋白质。上调蛋白质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转运及能量代谢、细胞膜/细胞壁组成和有机酸/氨基酸代谢途径。同时,发现大量上调蛋白质需要依赖二价金属离子,特别是Mn2+对L.casei 2-9-5菌株的异α-酸耐受能力有重要影响。通过L.casei 2-9-5菌株胞内氨基酸和胞外有机酸含量测定以及外源氨基酸和有机酸添加实验,发现在异α-酸压力条件下菌株胞内氨基酸和胞外有机酸含量增加;外源添加氨基酸对L.casei 2-9-5菌株的异α-酸耐受能力的影响不大,但是外源有机酸(特别是丙酮酸、草酸、酒石酸和酮戊二酸)的添加有助于L.casei 2-9-5菌株在异α-酸胁迫下生长。进一步通过外源有机酸添加实验,发现有机酸,特别是丙酮酸、草酸、酒石酸和酮戊二酸,对具有不同啤酒腐败能力的不同种啤酒污染乳杆菌的异α-酸耐受能力均有促进作用,说明有机酸对提升L.casei异α-酸抗性具其具有普遍性。

郝媛[10](2020)在《产丁醇脱氢酶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级醇作为酒精饮料中醇甜和助香剂的主要物质,当其含量及比例协调时,气味芳香,而当含量过高时,不仅会导致辛辣苦涩,还会造成饮用后头痛等健康风险。目前,有关酒精饮料中高级醇含量调控研究及实践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中,在后处理过程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以高级醇中的常见的丁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产丁醇脱氢酶的微生物,并对该微生物的生长特性、产生的醇脱氢酶的性质及初步应用开展了研究结果如下:(1)从白酒酒曲及酒醅中共分离得到200株可培养微生物,分别采用酶标仪法和顶空气相色谱法进行初筛和复筛,获得一株产耐乙醇-丁醇脱氢酶微生物DQ-54。经分子生物学鉴定DQ-54为生癌肠杆菌(Enterobacter cancerogenus)。进一步研究DQ-54生长规律发现,当接种量为2%、培养时间为12h、转速为130 r/min、温度为25℃、pH为7时DQ-54具最佳的生长,其对数期在培养的2~8h。经乙醇耐受实验发现该菌株能够耐受6%乙醇(2)进一步研究DQ-54所产丁醇脱氢酶(Ec-54ADH)的酶学性质后发现,Ec-54ADH能够在最高含有5%乙醇溶液中转化正丁醇,且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0~25%),Ec-54ADH对正丁醇的特异性改变,催化能力显着降低。对乙醇的催化能力在乙醇浓度为5~15%时没有显着差异。当乙醇为3%,pH值为7和温度为40℃时Ec-54ADH具有最高催化丁醇活性。添加金属离子Fe2+、Mg2+、Mn2+、Zn2+和Cu2+能够抑制Ec-54ADH对正丁醇催化活力,按照对酶活的抑制作用由高到低依次为Mn2+>Cu2+>Fe2+>Mg2+>Zn2+。Ec-54ADH可在乙醇存在(3%)条件下,催化异丁醇、正丙醇、异丙醇、正戊醇和异戊醇。NAD+是Ec-54ADH最佳辅酶。在最优条件下,该酶的Vmax为1.44mmol/L/min,Km为 111.11mmol/L。另外,经 SDS 电泳实验发现,DQ-54能够产生两种醇脱氢酶,分子量分别为40KD和22KD。40KD属于最常见的一种中链醇脱氢酶。22KD可能是一种短链的醇脱氢酶。(3)利用啤酒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应用试验,结果发现将纯化后的脱氢酶Ec-54ADH添加到啤酒中(辅酶NAD+:Ec-54ADH=1:1,酶液:啤酒=1:3),啤酒中丁醇含量显着下降,比对照组(水与啤酒比为1:3)降低了 17.9%。本研究通过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能够产耐乙醇-丁醇脱氢酶的微生物,在此基础上对所筛菌株产生的醇脱氢酶的酶学性质及在啤酒中的初步应用进行了研究。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酶及还为建立调控成品酒类生产中正丁醇含量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啤酒酵母的分离筛选与纯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啤酒酵母的分离筛选与纯化(论文提纲范文)

(1)产果香风味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材料
        1.1.2 试剂
        1.1.3 培养基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酵母菌的分离纯化
        1.3.2 产果香酵母菌的筛选
        1.3.3 酵母菌产香发酵试验
        1.3.4 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测定
        1.3.5 产果香酵母菌的鉴定
        (1)形态学观察
        (2)生理生化鉴定
        (3)分子生物学鉴定
        1.3.6 产果香酵母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1.3.7 产果香酵母菌株的耐受性试验
        1.3.8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果香酵母菌的分离筛选
    2.2 产果香酵母菌QL-2发酵液的香气成分分析
    2.3 产果香酵母菌的鉴定
        2.3.1 形态学鉴定
        2.3.2 生理生化试验
        2.3.3 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产果香酿酒酵母QL-2的生长特性
        2.4.1 生长曲线
        2.4.2 耐受性分析
        (1)葡萄糖耐受性试验
        (2)酸耐受性试验
        (3)乙醇耐受性试验
        (4)温度耐受性试验
3 结论

(2)高耐性酿酒酵母的杂交育种及高浓啤酒酿造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啤酒的发展及现状
        1.1.1 啤酒发展简史
        1.1.2 精酿啤酒的发展状况
        1.1.3 啤酒超高浓酿造技术简介
    1.2 酿酒酵母简介
        1.2.1 啤酒酵母概述
        1.2.2 葡萄酒酵母概述
    1.3 高耐性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
        1.3.1 酵母的选育方法
        1.3.1.1 杂交育种
        1.3.1.2 诱变育种
        1.3.1.3 基因工程育种
        1.3.1.4 自然突变株的选育
        1.3.2 高耐性酿酒酵母的选育现状
    1.4 超高浓酿造过程中麦汁组分对酵母的影响研究进展
        1.4.1 氮源
        1.4.2 碳源
        1.4.3 含氧量
    1.5 超高浓酿造发酵过程中的工艺控制
    1.6 本文研究意义与内容
        1.6.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6.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耐性酿酒酵母的选育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株
        2.2.2 原料
        2.2.3 主要实验试剂
        2.2.4 培养基
        2.2.5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麦汁制备
        2.3.2 单倍体的制备
        2.3.2.1 酵母纯化及种子液的制备
        2.3.2.2 诱导孢子形成的方法
        2.3.2.3 子囊孢子的染色
        2.3.2.4 子囊孢子的分离与单倍体的获得
        2.3.3 单倍体的鉴定
        2.3.3.1 特异性PCR扩增
        2.3.4 单倍体生长曲线的测定
        2.3.5 单倍体菌株的筛选
        2.3.5.1 耐高渗透压单倍体菌株的筛选
        2.3.5.2 耐高酒精度单倍体菌株的筛选
        2.3.6 杂交菌株的检出
        2.3.7 杂交菌株的筛选
        2.3.7.1 耐高渗透压杂交菌株的筛选
        2.3.7.2 耐高酒精度杂交菌株的筛选
        2.3.7.3 杂交菌株的发酵试验
        2.3.8 啤酒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2.3.8.1 酒精度的测定
        2.3.8.2 酵母数的测定
        2.3.8.3 残糖的测定
        2.3.8.4 外观糖度的测定
        2.3.8.5 实际发酵度的测定
        2.3.8.6 双乙酰的测定
        2.3.8.7 总酸的测定
        2.3.8.8 风味物质的测定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产孢培养基的筛选
        2.4.2 产孢温度的选择
        2.4.3 单倍体鉴定结果
        2.4.4 单倍体生长曲线的绘制
        2.4.5 单倍体菌株的筛选
        2.4.6 杂交菌株的筛选
        2.4.6.1 不同菌株在高浓麦汁中生长曲线的测定
        2.4.6.2 不同菌株在发酵过程中酵母数的测定
        2.4.6.3 不同菌株在发酵过程中外观糖度的测定
        2.4.6.4 不同菌株在发酵过程中CO_2失重情况的测定
        2.4.6.5 不同菌株发酵性能理化指标的测定
        2.4.6.6 不同菌株发酵风味物质含量的测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浓特种啤酒酿造工艺优化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主要实验原料
        3.2.2 主要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帝国世涛特种啤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3.3.2 帝国世涛特种啤酒酿造工艺优化试验
        3.3.2.1 单因素优化试验设计
        3.3.2.2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3.3.3 帝国世涛特种啤酒感官品评
        3.3.4 酒液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3.3.4.1 酒精度的测定
        3.3.4.2 残糖的测定
        3.3.4.3 实际发酵度的测定
        3.3.4.4 浊度的测定
        3.3.4.5 色度的测定
        3.3.4.6 双乙酰的测定
        3.3.4.7 总酸的测定
        3.3.4.8 泡持性的测定
        3.3.4.9 苦味值的测定
        3.3.5 成品酒风味物质的测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帝国世涛特种啤酒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3.4.1.1 酵母接种量对帝国世涛特种啤酒感官评分的影响
        3.4.1.2 主发酵温度对帝国世涛特种啤酒感官评分的影响
        3.4.1.3 酒花添加量对帝国世涛特种啤酒感官评分的影响
        3.4.2 帝国世涛特种啤酒酿造工艺响应面试验结果分析
        3.4.3 帝国世涛特种啤酒的最佳酿造工艺
        3.4.4 成品帝国世涛特种啤酒理化指标测定
        3.4.5 成品帝国世涛特种啤酒风味物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3)拉格型啤酒酵母絮凝元件的筛选及其对酿造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酵母絮凝的研究进展
        1.1.1 酵母絮凝概述
        1.1.2 酵母絮凝的影响因素
        1.1.3 酵母絮凝的遗传调控机制
        1.1.4 酵母絮凝对啤酒酿造的意义
        1.1.5 酵母絮凝的评价方法
        1.1.6 絮凝突变菌株的选育
    1.2 啤酒酵母逆向代谢工程研究进展
        1.2.1 逆向代谢工程概述
        1.2.2 逆向代谢工程在啤酒酵母中的应用
    1.3 立题背景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
        1.4.1 主要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菌株及质粒
        2.1.2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主要实验方法
        2.3.1 啤酒发酵实验
        2.3.2 啤酒酵母基因操作
    2.4 主要分析方法
        2.4.1 生长曲线测定
        2.4.2 啤酒酵母絮凝性能分析
        2.4.3 比较基因组及转录组分析
        2.4.4 酵母环境胁迫耐受性分析
        2.4.5 酵母胞内代谢物含量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工业啤酒酵母G03 及其絮凝突变株的对比分析
        3.1.1 生长曲线的测定
        3.1.2 发酵能力分析
        3.1.3 絮凝性分析
    3.2 G03 及其突变株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3.2.1 突变菌基因组变异特征分析
        3.2.2 突变基因富集分析
        3.2.3 候选基因的筛选
    3.3 候选基因的功能验证
        3.3.1 候选基因过表达菌株的构建
        3.3.2 候选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
        3.3.3 候选基因调控对啤酒酵母酿造性能的影响
        3.3.4 候选基因调控对啤酒酵母絮凝性能的影响
    3.4 RIM101 基因缺失对啤酒酵母絮凝性的影响机制初探
        3.4.1 RIM101 缺失对菌株胁迫耐受性的影响
        3.4.2 RIM101 缺失对菌株发酵过程中胞内代谢物含量的影响
        3.4.3 G03-rim101Δ与 G03 的比较转录组学分析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表

(4)高浓酿造优良酵母的评价及抗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啤酒的高浓酿造
        1.1.1 啤酒高浓酿造概述
        1.1.2 高浓酿造的工艺
        1.1.3 高浓酿造酵母的选育
        1.1.4 高浓酿造现状总结
    1.2 高浓酿造下的酵母抗逆研究
        1.2.1 酵母抗逆概述
        1.2.2 高浓胁迫下的酵母生理表征
        1.2.3 高浓胁迫下的酵母代谢研究
        1.2.4 啤酒酵母的组学
        1.2.5 啤酒酵母的基因功能验证
        1.2.6 啤酒酵母的抗逆研究总结
    1.3 立题背景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菌株和质粒
        2.1.2 主要试剂及材料
        2.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2.1.4 实验仪器
    2.2 主要实验方法
        2.2.1 菌种的活化与扩培
        2.2.2 酵母发酵实验
        2.2.3 抗高浓麦汁胁迫测定实验
        2.2.4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2.2.5 酵母感受态的制备
        2.2.6 过表达菌株的构建
        2.2.7 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
    2.3 主要分析方法
        2.3.1 啤酒主要指标测定
        2.3.2 啤酒主要风味物质测定
        2.3.3 转录组学分析
        2.3.4 代谢组学分析
        2.3.5 qRT-PCR测定基因表达量
        2.3.6 胞内ATP的测定
        2.3.7 辅酶ⅠNAD(H)含量测定
        2.3.8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高浓酿造对啤酒酵母发酵的影响
        3.1.1 啤酒酵母发酵性能的分析
        3.1.2 啤酒酵母抗高浓麦汁胁迫分析
        3.1.3 M14与Tsing2啤酒发酵过程跟踪测定
        3.1.4 高浓酿造优良酵母的评价
    3.2 啤酒酵母在高浓胁迫下的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分析
        3.2.1 M14与Tsing2菌株转录组与代谢组学分析概述
        3.2.2 高浓酿造早期啤酒酵母应答浅析
        3.2.3 高浓酿造末期酵母转录组学分析
        3.2.4 高浓酿造末期酵母代谢组学分析
        3.2.5 高浓酿造末期啤酒酵母碳代谢与氨基酸途径变化
        3.2.6 M14与Tsing2关键差异调控基因筛选
    3.3 抗逆相关基因的基因功能验证
        3.3.1 抗逆相关基因的过表达菌株与敲除菌株构建
        3.3.2 qRT-PCR分析目的基因表达量
        3.3.3 基因工程菌啤酒发酵实验
        3.3.4 基因工程菌的ATP与NADH/NAD~+比率评价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5)啤酒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二肽基肽酶-Ⅳ抑制肽的筛选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啤酒概述
        1.1.1 啤酒制造工艺
        1.1.2 啤酒营养成分
        1.1.3 研究现状
    1.2 高血压合并高血糖
        1.2.1 高血压定义和分类
        1.2.2 糖尿病定义和分类
        1.2.3 高血压合并高血糖定义、危害及现状
        1.2.4 高血压糖尿病原因及治疗方式
    1.3 食源性多肽概述
        1.3.1 降血压肽
        1.3.2 降血糖肽
        1.3.3 酿造酒多肽研究进展
        1.3.4 食源性多肽筛选方法
    1.4 多肽虚拟筛选
        1.4.1 ADMET
        1.4.2 分子对接
        1.4.3 多肽虚拟筛选应用现状
    1.5 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立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种类啤酒肽段定性解析
    2.1 材料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啤酒前处理
        2.3.2 多肽组成分析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总离子流图比较
        2.5.2 多肽组成分析
        2.5.3 主成分分析
        2.5.4 肽段数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CE抑制及DPP-Ⅳ抑制肽的虚拟筛选
    3.1 实验方法
        3.1.1 生物活性预测
        3.1.2 ADMET性质
        3.1.3 分子对接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白啤抑制肽的虚拟筛选
        3.2.2 黑啤抑制肽的虚拟筛选
        3.2.3 纯生抑制肽的虚拟筛选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CE抑制及DPP-Ⅳ抑制肽的分子对接及活性验证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ACE抑制肽抑制活性验证
        4.2.2 DPP-Ⅳ抑制肽抑制活性验证
        4.2.3 分子对接结构研究
    4.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体外抑制活性分析
        4.4.2 分子对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增变因子选育低乙醛啤酒酵母及机制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啤酒酵母育种技术进展
        1.1.1 自然育种
        1.1.2 驯化育种
        1.1.3 诱变育种
        1.1.4 杂交育种
        1.1.5 基因编辑育种
    1.2 乙醛研究进展
        1.2.1 啤酒中的乙醛
        1.2.2 乙醛的生理特性
        1.2.3 低乙醛啤酒酵母选育
    1.3 微生物育种策略与新工具
        1.3.1 DBTL生物循环育种策略
        1.3.2 微生物育种新技术
    1.4 立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1.4.1 立题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增变因子辅助啤酒酵母快速进化育种技术的建立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菌株及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增变因子的构建及功能验证
        2.3.2 增变因子在酵母快速适应性进化中的应用
        2.3.3 低产乙醛啤酒酵母选育
        2.3.4 增变因子基因突变频谱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啤酒酵母低产乙醛调控机制解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菌株
        3.2.2 检测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菌株生长及乙醛代谢性能差异比较
        3.3.2 乙醛差异菌株基因组差异比较
        3.3.3 乙醛差异菌株转录差异分析
        3.3.4 乙醛差异菌株代谢物产量及胞内NADH水平比较
        3.3.5 乙醛产量与胞内NADH/NAD~+比值的相关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醇脱氢酶活性和辅因子NADH水平对发酵过程中乙醛还原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菌株
        4.2.2 检测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胞质NADH对乙醛产量的影响
        4.3.2 醇脱氢酶对乙醛产量的影响
        4.3.3 醇脱氢酶及NADH对乙醛动态的影响
        4.3.4 发酵过程中乙醛动态特性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NADH育种策略评价及应用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菌株及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2.3 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高NADH育种策略评价
        5.3.2 高NADH育种策略应用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Ⅱ:附图和附表

(7)土曲霉阿魏酸酯酶发酵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阿魏酸酯酶的概述
        1.1.1 阿魏酸酯酶的简介
        1.1.2 阿魏酸酯酶的来源与分类
        1.1.3 阿魏酸酯酶的催化机理
        1.1.4 阿魏酸酯酶的异源表达
    1.2 阿魏酸酯酶的应用
        1.2.1 植物生物质的处理
        1.2.2 阿魏酸酯酶在释放阿魏酸中的应用
        1.2.3 阿魏酸酯酶在生物质加工中的应用
        1.2.4 阿魏酸酯酶在合成酯类产品中的应用
        1.2.5 阿魏酸酯酶造纸工业的应用
        1.2.6 阿魏酸酯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1.2.7 阿魏酸酯酶在燃料乙醇工业中的应用
    1.3 阿魏酸酯酶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产阿魏酸酯酶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1.1 不同地方的土壤样本
        2.1.1.2 培养基
        2.1.1.3 实验试剂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产阿魏酸酯酶菌株的筛选
        2.2.2 菌株的保藏
        2.2.3 产阿魏酸酯酶菌株的形态学观察
        2.2.4 产阿魏酸酯酶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丝状真菌的分离纯化
        2.3.2 产阿魏酸酯酶菌株的保存
        2.3.3 产阿魏酸酯酶的形态学分析
        2.3.4 菌株产阿魏酸酯酶酶活大小比较
        2.3.5 阿魏酸酯酶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土曲霉产阿魏酸酯酶的发酵优化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
        3.1.2 培养基及其相关试剂
        3.1.3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种子液的制备
        3.2.2 碳源对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3.2.3 氮源对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3.2.4 诱导物对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3.2.5 温度对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3.2.6 pH对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3.2.7 中心组合设计实验
        3.2.8 阿魏酸酯酶的酶活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阿魏酸的标准曲线
        3.3.2 碳源对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3.3.3 氮源对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3.3.4 诱导物对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3.3.5 温度对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3.3.6 pH对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3.3.7 爬坡实验结果
        3.3.8 中心设计实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土曲霉阿魏酸酯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4.1 材料及方法
        4.1.1 菌株
        4.1.2 培养基
        4.1.3 工具酶和试剂
        4.1.4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土曲霉W2阿魏酸酯酶基因的克隆
        4.2.2 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4.2.3 阿魏酸酯酶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和转化
        4.2.4 阿魏酸酯酶基因全合成
        4.2.5 阿魏酸酯酶基因的提取
        4.2.6 阿魏酸酯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4.2.7 重组菌GS115-pPIC9K-FAE的构建
        4.2.8 重组菌GS115-pPIC9K-FAE的发酵
        4.2.9 重组菌GS115-pPICK9K-FAE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4.2.10 重组菌GS115-pPIC9K-FAE高密度发酵
        4.2.11 高密度发酵产物的SDS-PAGE分析
        4.2.12 重组阿魏酸酯酶粗酶部分酶学性质的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土曲霉阿魏酸酯酶基因的克隆
        4.3.2 阿魏酸酯酶FAE基因序列分析
        4.3.3 pPIC9K表达载体的构建
        4.3.4 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4.3.5 阳性转化子的筛选及传代
        4.3.6 温度对重组毕赤酵母的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4.3.7 pH对重组毕赤酵母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4.3.8 接种量对重组毕赤酵母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4.3.9 氨基酸对重组毕赤酵母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4.3.10 高密度发酵对重组酵母产阿魏酸酯酶的影响
        4.3.11 SDS-PAGE分析
        4.3.12 重组阿魏酸酯酶粗酶粗酶的部分酶学性质的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致谢

(8)啤酒糖化过程大麦麦芽阿拉伯木聚糖的降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名词英汉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啤酒和麦汁的过滤速度
    1.2 β-葡聚糖
    1.3 阿拉伯木聚糖
        1.3.1 结构
        1.3.2 检测方法
        1.3.3 阿拉伯木聚糖对啤酒生产及品质的影响
    1.4 阿拉伯木聚糖的降解酶系
    1.5 阿拉伯木聚糖降解的影响因素
        1.5.1 糖化工艺参数
        1.5.2 阿拉伯木聚糖的分子结构
        1.5.3 木聚糖酶的催化特性
        1.5.4 木聚糖酶的底物特异性
        1.5.5 木聚糖酶抑制蛋白
    1.6 里氏木霉产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1.7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7.1 选题依据
        1.7.2 选题意义
    1.8 论文的研究目标
    1.9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阿拉伯木聚糖分子量大小和分布与麦芽过滤性能的关系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麦汁中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的沉淀
        2.3.2 大麦麦芽常规理化指标分析
        2.3.3 大麦麦芽与过滤速度相关的理化指标分析
        2.3.4 分子筛层析法测定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的分子量大小和分布
        2.3.5 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分子量大小与过滤速度和粘度的关系
        2.3.6 PWEAX_(50)影响麦芽过滤性能的原因分析
        2.3.7 大麦麦芽协定麦汁中PWEAX_(50)含量的控制范围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糖化过程麦芽内源木聚糖酶降解PWEAX_(50)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等温糖化过程WEAX及 PWEAX_(50)含量的变化
        3.3.2 模拟工业啤酒糖化工艺过程PWEAX_(50)含量的变化
        3.3.3 啤酒酿造过程中WEAX和 PWEAX_(50)含量的变化
        3.3.4 麦芽内源木聚糖酶对PWEAX_(50)的降解
        3.3.5 大麦麦芽水溶性蛋白的2-DE分析
        3.3.6 内源木聚糖酶抑制蛋白的纯化
        3.3.7 BASI与已知木聚糖酶抑制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
        3.3.8 BASI的抑制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糖化过程外源微生物木聚糖酶降解PWEAX_(50)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糖化过程外源微生物木聚糖酶对PWEAX_(50)的降解
        4.3.2 里氏木霉CICC41495木聚糖酶系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4.3.3 里氏木霉CICC41495木聚糖酶系木聚糖酶的纯化
        4.3.4 木聚糖酶Ⅲ(XYNⅢ)的生化特性
        4.3.5 木聚糖酶Ⅲ与阿拉伯呋喃糖苷酶(TrAbf62A)降解PWEAX_(50)的协同效应
        4.3.6 里氏木霉CICC41495 阿拉伯木聚糖降解酶系的中降解PWEAX_(50)关键单酶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里氏木霉CICC41495产木聚糖酶Ⅲ的工艺优化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碳源对菌株分泌木聚糖酶Ⅲ的影响
        5.3.2 氮源对菌株分泌木聚糖酶Ⅲ的影响
        5.3.3 磷酸二氢钾浓度对菌株分泌木聚糖酶Ⅲ的影响
        5.3.4 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株分泌木聚糖酶Ⅲ的影响
        5.3.5 溶氧水平对菌株分泌木聚糖酶Ⅲ的影响
        5.3.6 接种量对菌株分泌木聚糖酶Ⅲ的影响
        5.3.7 发酵温度对菌株分泌木聚糖酶Ⅲ的影响
        5.3.8 表面活性剂对菌株分泌木聚糖酶Ⅲ的影响
        5.3.9 产木聚糖酶Ⅲ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大麦麦芽内源木聚糖酶抑制蛋白的MALDI-TOF/TOF tandem MS鉴定结果
附录三:XYNⅢ的MALDI-TOF/TOF tandem MS图谱

(9)啤酒污染细菌多样性分析及异α-酸抗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酒花酸抑菌研究现状
        1.1.1 酒花酸简介
        1.1.2 酒花的添加及异α-酸抑菌现象
    1.2 啤酒酿造污染细菌研究现状
        1.2.1 啤酒微生物现状
        1.2.2 啤酒污染微生物的历史及起源
        1.2.3 啤酒污染微生物种类及其危害
    1.3 啤酒污染乳杆菌的啤酒腐败机制
        1.3.1 细胞质膜相关机制
        1.3.2 细胞壁相关机制
        1.3.3 其他异α-酸抗性机制
    1.4 乳酸菌在不利环境中的适应性机制研究
        1.4.1 乳酸菌的酸胁迫应激反应
        1.4.2 乳酸菌的重金属离子胁迫应答机制
        1.4.3 乳酸菌的高盐胁迫应答机制
        1.4.4 乳酸菌在酒类产品中的胁迫应答机制
    1.5 立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长三角区域啤酒污染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
        2.2.2 主要设备
        2.2.3 主要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酿造环境中啤酒污染细菌的分离培养
        2.3.2 酿造过程啤酒污染菌的分离
        2.3.3 细菌菌株鉴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啤酒污染细菌菌株库Lactobacillus属细菌多样性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设备
        3.2.3 主要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异α-酸梯度平板快速检测啤酒污染细菌异α-酸抗性能力的方法建立
        3.3.2 菌株库中Lactobacillus属细菌异α-酸抗性能力分析
        3.3.3 异α-酸胁迫条件下菌株生长能力的比较
        3.3.4 污染细菌腐败啤酒能力分析
        3.3.5 Lactobacillus属细菌的异α-酸抗性相关基因hor A和 hor C基因扩增
        3.3.6 Lactobacillus属细菌啤酒腐败能力与异α-酸抗性能力关联性分析
        3.3.7 啤酒腐败能力与抗性相关基因关联性分析
        3.3.8 菌株异α-酸抗性能力与异α-酸抗性基因相关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啤酒污染菌L.casei异α-酸抗性机制的转录组学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菌株、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4.2.2 主要试剂和溶液
        4.2.3 主要设备
        4.2.4 主要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L.casei2-9-5菌株的连续传代培养
        4.3.2 L.casei2-9-5和L.caseiW2-9-5菌株在异α-酸胁迫下的生长曲线分析
        4.3.3 异α-酸胁迫对基因转录的影响
        4.3.4 转录组结果分析比较
        4.3.5 RT-q PCR验证实验
        4.3.6 重组菌株的构建
        4.3.7 重组菌株在异α-酸胁迫下的生长曲线分析
        4.3.8 重组菌株的胞内外锰离子浓度分析
        4.3.9 外源添加锰离子对L.casei菌株的抗异α-酸能力的影响
        4.3.10 L.lactis NZ3900 菌株及其重组菌株重组菌株产ATP能力分析
        4.3.11 L.casei2-9-5 菌株及其衍生菌株产ATP能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啤酒污染菌L.casei2-9-5异α-酸抗性机制的蛋白组学分析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菌株及培养方式
        5.2.2 主要试剂和溶液
        5.2.3 主要设备
        5.2.4 主要实验方法
        5.2.5 主要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干酪乳杆菌菌株异α-酸抗性基因分析
        5.3.2 异α-酸胁迫对干酪乳杆菌菌株生长的影响
        5.3.3 二维电泳条件优化
        5.3.4 异α-酸胁迫条件下L.casei2-9-5菌株胞浆蛋白的差异表达图谱
        5.3.5 异α-酸胁迫下L.casei菌株上调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5.3.6 差异蛋白的功能聚类分析
        5.3.7 氨基酸对L.casei2-9-5菌株异α-酸耐受能力的影响
        5.3.8 有机酸对L.casei2-9-5菌株异α-酸耐受能力的影响
        5.3.9 有机酸对常见啤酒污染乳杆菌异α-酸耐受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论文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附表

(10)产丁醇脱氢酶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酒精饮料中高级醇的介绍
        1.1.1 酒精饮料中高级醇的概述
        1.1.2 酒精饮料中高级醇的形成机理
    1.2 酒精饮料中高级醇含量调控研究进展
    1.3 醇脱氢酶的概述
    1.4 本课题的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目标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主要培养基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缓冲液及溶液的配置
        2.1.5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微生物的分离
        2.2.2 耐乙醇产酶菌种的筛选
        2.2.3 实验设计
        2.2.4 相对酶活力的检测
        2.2.5 产丁醇脱氢酶微生物筛选
        2.2.6 产丁醇脱氢酶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其生长曲线
        2.2.7 培养条件对产酶菌株生长的影响
        2.2.8 酶液的提取及纯化
        2.2.9 酶学性质的研究
        2.2.10 酶的动力学参数测定
        2.2.11 丁醇脱氢酶基因的克隆
        2.2.12 丁醇脱氢酶在酒精饮料中应用
3 结果与讨论
    3.1 产耐乙醇-丁醇脱氢酶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3.1.1 产耐乙醇-丁醇脱氢酶微生物的初筛
        3.1.2 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生长曲线测定
        3.1.3 培养条件对DQ-54生长的影响
    3.2 DQ-54菌种丁醇脱氢酶(Ec-54ADH)酶学性质的研究
        3.2.1 不同条件对Ec-54ADH催化活力的影响
        3.2.2 Ec-54ADH对不同高级醇的催化能力
        3.2.3 不同辅酶因子对Ec-54ADH活力的影响
        3.2.4 丁醇脱氢酶的纯化
        3.2.5 Ec-54ADH动力学参数测定
        3.2.6 Ec-54ADH基因的克隆
    3.3 丁醇脱氢酶在酒精饮料中应用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啤酒酵母的分离筛选与纯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产果香风味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分析[J]. 孔垂琴,范洪臣,唐慧,石彦国,张娜. 中国酿造, 2022(02)
  • [2]高耐性酿酒酵母的杂交育种及高浓啤酒酿造工艺研究[D]. 杨贵恒.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3]拉格型啤酒酵母絮凝元件的筛选及其对酿造性能的影响[D]. 周雪飞. 江南大学, 2021(01)
  • [4]高浓酿造优良酵母的评价及抗逆机制研究[D]. 吴卓凡. 江南大学, 2021(01)
  • [5]啤酒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二肽基肽酶-Ⅳ抑制肽的筛选及活性研究[D]. 田文慧.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 [6]基于增变因子选育低乙醛啤酒酵母及机制解析[D]. 许鑫. 江南大学, 2020(03)
  • [7]土曲霉阿魏酸酯酶发酵条件优化[D]. 徐朝旭. 安徽工程大学, 2020(04)
  • [8]啤酒糖化过程大麦麦芽阿拉伯木聚糖的降解[D]. 孙军勇. 江南大学, 2020
  • [9]啤酒污染细菌多样性分析及异α-酸抗性机制研究[D]. 郑飞云. 江南大学, 2020(01)
  • [10]产丁醇脱氢酶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D]. 郝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酿酒酵母的分离、筛选和纯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