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苯二甲酰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例

邻苯二甲酰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例

一、酞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郭叶[1](2019)在《沙利度胺、甲羟孕酮联合昂丹司琼防治化疗致胃肠道毒副反应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癌症中心于2019年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癌症新发病人数高达392.9万,发病率为285.83/10万,死亡人数高达233.8万,死亡率为170.05/10万,近十年来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逐步攀升。据统计,每年我国医疗费用有近2200亿元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恶性肿瘤可选择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但化疗仍是目前恶性肿瘤治疗中不可代替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抗肿瘤药物在体内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作用于机体正常组织器官,进而出现多系统的毒副反应。其中消化道毒副反应最为常见,化疗患者中90%以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化疗毒副反应是限制化疗应用的主要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密切关注并给予积极处理及预防。化疗所致胃肠道毒副反应作用机制复杂,目前针对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的药物主要有5-HT3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NK-1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能类药、精神类药物、阿片类药物等。目前,化疗所致的急性胃肠道毒副反应治疗效果及控制率较理想,但延迟性胃肠道毒副反应的治疗效果依然欠佳,一些新药如阿瑞匹坦治疗效果好,但存在价格昂贵、药物可及性差等问题,目前仍需探索一种经济有效、适用性强的辅助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化疗患者延迟性胃肠道毒副反应的控制率,保证患者按预定方案,足疗程完成化疗,从而提高恶性肿瘤的控制率,减轻化疗对患者营养摄入的不良影响。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沙利度胺及甲羟孕酮,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从而影响其体能状态,两药均是临床常用药物,价格低廉,安全性良好。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沙利度胺、甲羟孕酮联合昂丹司琼注射液,用于防治化疗所致胃肠道毒副反应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寻求一种预防和治疗化疗所致胃肠道毒副反应更为经济有效的新方法,为临床防治化疗所致胃肠道毒副反应提供新思路,以期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06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放化疗中心收治的化疗患者100例,化疗方案中均含中、高度致吐化疗药物,按照分层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化疗周期内于化疗第1天应用:昂丹司琼注射液8mg于化疗前30min、化疗后4h、8h静注,第2-5天:昂丹司琼注射液8mg,日二次静注;第1-5天:加用沙利度胺50mg、甲羟孕酮250mg,日二次口服。对照组单独应用昂丹司琼注射液,用法及用量与观察组相同。根据CTCAE标准(见Table1),分类评价两组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并做安全性分析。经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应变量为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ECOG评分及化疗方案中/高致吐性分布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布均衡具有可比性。2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急性恶心、急性呕吐的发生率均较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患者中腹胀发生率较高,56%的患者化疗期间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胀,观察组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延迟性恶心发生率为24%,对照组患者延迟性恶心发生率为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延迟性呕吐发生率为12%,对照组患者延迟性呕吐发生率为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延迟性恶心、延迟性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4观察组患者食欲减退的发生率为44%,对照组患者食欲减退的发生率为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26%,对照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食欲减退、腹泻的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5两组化疗患者应用不同方案辅助治疗,辅助用药的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均较轻可耐受,并且停用后可自行缓解。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乏力26%、便秘46%、皮疹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乏力34%、便秘38%、皮疹2%,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左上肢肌间静脉血栓。结论:1沙利度胺、甲羟孕酮联合昂丹司琼,可有效缓解化疗患者腹泻、食欲减退、延迟性恶心、延迟性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三药联合方案较单独应用昂丹司琼治疗胃肠道毒副反应具有明显优势。在治疗急性恶心、急性呕吐及腹胀方面,两种治疗方案疗效相当。2沙利度胺、甲羟孕酮与昂丹司琼三药联合,治疗化疗患者胃肠道毒副反应有效,且未增加患者乏力、便秘、血栓、皮疹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三药联合应用安全可靠。

吴凡,朱玉楠,孙静,杨静,朱趁红,焦雪丽,董秀娟,赵晓武,葛永超[2](2016)在《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26例分析及应用血液透析疗效评估》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肾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998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6例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的MM患者临床资料及评估应用血液透析后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Ig G、Ig A、Ig M、不分泌型分别占65.4%、19.2%、7.7%、7.7%,中位发病年龄63岁。26例患者共透析59次,平均2次,经透析治疗加化疗后一般情况改善,26例患者均于12个疗程化疗后脱离血液透析,血清肌酐(SCr)水平可稳定于正常或正常高限。结论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的MM中,以Ig G型最常见。早期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有助于肾功能恢复,有硼替佐米参与的联合化疗对此类患者疗效满意。

张茜,陈旭,焦敏[3](2016)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联合酞胺哌啶酮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低剂量酞胺哌啶酮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MM患者53例,进行酞胺哌啶酮联合VAD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整体评估。观察治疗前后骨髓增生情况以及骨髓瘤细胞数量,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卡氏评分等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53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02%,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卡氏评分显着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t=7.465,P=0.000;卡氏评分:t=12.082,P=0.000)。骨髓浆细胞百分比、β2-微球蛋白、肌酐、血清球蛋白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髓浆细胞:t=22.747,P=0.000;β2-微球蛋白:t=14.442,P=0.000;肌酐:t=2.928,P=0.004;血清球蛋白:t=20.894,P=0.000)。25例轻度嗜睡(47.17%)、6例头晕(11.32%)、38例便秘(71.70%)、30例四肢麻木(56.60%)。25例轻度纳差(47.17%),13例轻度恶心呕吐(24.53%),但均可耐受。结论低剂量酞胺哌啶酮联合VAD方案治疗MM疗效显着,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王亚娟[4](2014)在《Cereblon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由浆细胞的恶性增殖引发的血液系统肿瘤,以贫血、肾功能损害、反复感染、溶骨性骨骼破坏等为临床表现,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女比例无差异。免疫调节药物是许多恶性血液病治疗方案的基础组成[1],沙利度胺,最初是用为孕妇镇静剂,因为其致畸性而臭名昭着。早期的研究认为沙利度胺诱导的氧化应激和抗血管生成,可能是其致畸性的作用机制[2,3]。近来在一个拥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提出cereblon(CRBN)是沙利度胺致畸的重要靶点[4]。沙利度胺结合CRBN抑制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由CRBN,DDB1及CUL4构成)的功能。这种复合物调节DNA修复,复制和转录,沙利度胺通过抑制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阻止在胚胎肢体发育非常重要的蛋白质(例如下调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的降解导致致畸作用[4]。然而沙利度胺及其相关免疫调节药物IMIDs的致畸作用是否与其抗骨髓瘤的作用有关,最近有研究表明,CRBN的表达是沙利度胺及其沙利度胺衍生物—来那度胺及pomalidomide等抗骨髓瘤活性所必须的[5]。另外,还发现CRBN表达水平下降的MM患者原发抗来那度胺[5,6]。CRBN表达降低没有影响MM患者对其它药物,如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和美法仑的反应[4]。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MM患者对沙利度胺的维持治疗的反应及对来那度胺结合地塞米松治疗的反应与CRBN的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7,8]。此外,研究者们已经观察到复发和难治性患者CRBN基因突变,这支持在各种IMiDs治疗中CRBN起到关键作用[9]。然而,许多患者低CRBN水平都没有明显的突变,从而转录或转录后因素(如调控的microRNA)可能会影响CRBN基因表达和对IMID治疗的反应能力[10]。本实验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中CRB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CRBN表达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及沙利度胺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通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tQuantitative PCR,Real-Time 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初次诊断的MM患者20例,设为初治组;经治疗后达到PR及以上者30例,设为缓解组。其中20例应用沙利度胺50mg QD治疗,8例应用沙利度胺75mg QD治疗,1例应用沙利度胺100mg QD治疗,1例口服沙利度胺200mg QD治疗;收集20例正常志愿者外周血。应用PT-PCR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BM-MNCs)中cereblon mRNA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方法检测细胞中cereblo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cereblon mRNA的表达情况RT-PCR结果显示:BM-MNCs中cereblon mRNA在初治组、缓解组、正常对照组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2.47±1.55)、(1.27±0.60)和(0.65±0.21)。所有MM患者cereblon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cereblon mRNA水平较初治组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未口服过沙利度胺的患者20例设为1组,口服沙利度胺1-3个月的患者5例设为2组、4-6个月的患者6例设为3组、7-9个月的患者6例设为4组、10-12个月的患者7例设为5组及12个月以上者6例设为6组,各组CRB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2.47±1.55)、(1.83±0.52)、(1.59±0.45)、(1.58±0.48)、(0.83±0.37)、(0.68±0.19),各组间CRBN mRNA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其中1组、2组、3组、4组及5组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2组、3组、4组、5组、6组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299)1组与6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4)。2cereblon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显示:初治组、缓解组、正常对照组的cereblon蛋白的含量分别是:(1.52±0.08) pg/ml、(1.09±0.06) pg/ml、(0.87±0.09) pg/ml。所有MM患者BM-MNCs中cereblon蛋白的含量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缓解组cereblon蛋白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未口服过沙利度胺的患者20例设为1组,口服沙利度胺1-3个月的患者5例设为2组、4-6个月的患者6例设为3组、7-9个月的患者6例设为4组、10-12个月的患者7例设为5组及12个月以上者6例设为6组,各组CRB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是(1.52±0.08) pg/ml、(1.17±0.08)pg/ml、(1.09±0.04) pg/ml、(1.09±0.02) pg/ml、(1.04±0.03) pg/ml、(1.03±0.03) pg/ml,各组间CRBN蛋白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其中1组、2组、3组相比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4组、5组、6组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00)。3初治组治疗疗效与CRBN表达水平的关系RT-PCR结果显示:治疗1个疗程或多个疗程达到PR及以上的初治患者治疗前后CRB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50±0.71)、(1.65±0.48),未达到PR的初治患者其治疗后CRBN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0.11)、(0.50±0.14),正常对照组BM-MNCs CRBN mRNA相对表达量为(0.64±0.20)。治疗1个疗程或多个疗程达到PR及以上的初治患者CRBN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达到PR患者的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基因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未达到PR的患者CRBN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3)。Western blot显示:治疗1个疗程或多个疗程达到PR及以上的初治患者治疗前后CRB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51±0.07) pg/ml、(1.10±0.07) pg/ml,未达到PR的初治患者其治疗前后CRB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4±0.24)pg/ml、(0.88±0.22) pg/ml正常对照组BM-MNCs CRB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86±0.08) pg/ml。治疗1个疗程或多个疗程达到PR及以上的患者CRB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达到PR患者的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蛋白水平下降,仍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未达到PR的患者CRB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结论:1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RBN的表达水平高于沙利度胺治疗后的患者,进一步证明CRBN是沙利度胺的作用靶点;对于初治MM患者,达到PR的患者CRBN的表达水平高于未达到PR的患者,进一步表明CRBN可能与MM的治疗疗效相关。2随着沙利度胺维持治疗时间不同,CRBN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基因水平的降低慢于蛋白水平的降低。3CRBN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朱慧玲,欧阳桂芳,孙永城,王怡,陆滢,洪用伟,盛立霞[5](2010)在《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0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硼替佐米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宁波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例初治,3例复发难治),其中7例初治1例复发难治接受VTD方案:硼替佐米1.0~1.3mg/m2(d1,d4,d8,d11),地塞米松20~40mg/d(d1~4,d8~11),反应停100mg/d,复发难治者中另2例在此基础上分别加用环磷酰胺0.4mg/d(d1~4)(VTCD方案),或表阿霉素10mg(d1~4)(VTAD方案),21d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接受1~8疗程化疗。结果:随访1~20个月,10例患者中CR2例,nCR3例,PR3例,MR1例,NC1例。总体缓解率(CR+nCR+PR)80%(8/10),总体有效率90%(9/10)。10例患者中出现末梢神经炎5例(5/10),白细胞减少4例(4/10),血小板减少4例(4/10),继发感染6例(6/10),33例次化疗中出现白细胞减少6例次(18.1%),血小板减少6例次(18.1%),发生感染13例次(39.4%),其中1例死于感染。结论:硼替佐米治疗初治或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可以耐受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新选择,并发症中感染发生率高,末梢神经炎较多见。

李瑞玲[6](2009)在《酞胺哌啶酮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酞胺哌啶酮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8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酞胺哌啶酮,起始量为200mg/d,每周增加100mg,最高剂量为600mg/d,观察近期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5.7%,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腹胀、便秘、嗜睡、皮肤瘙痒、颜面轻度浮肿等。结论酞胺哌啶酮是一种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的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吴凡,赵晓武,赛亚,董秀娟,葛永超[7](2009)在《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肾功能不全12例》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2例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随访转归。结果12例患者共透析37次,每例平均3次。经透析治疗加化疗后一般情况改善,均于1-2个疗程化疗后脱离血液透析。除1例失访外,余11例随访4-42个月。1例仍有血肌酐稍高于正常,其余10例肾功能均波动于正常范围。结论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易于误诊。血液透析同时化疗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硼替佐米治疗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尤其是复发难治的患者疗效满意。

王雅杰[8](2009)在《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价》文中指出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浆细胞恶性增生的肿瘤性疾病,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血液恶性肿瘤的10%,MM的恶性浆细胞是从淋巴细胞发育而来,停滞在浆细胞阶段而不发生凋亡,大量恶性浆细胞浸润骨髓和髓外组织,并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和轻链,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骨痛、骨质破坏和骨折、贫血、高钙血症、反复感染、高黏滞综合征及肾功能不全等。多发性骨髓瘤传统初始方案包括马法兰、强的松(MP)、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等治疗。虽然大剂量的化疗加干细胞移植大大改善了MM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无事件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但是此种治疗方案只适用于年轻能够耐受骨髓移植的患者。对于老年或者不适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MP方案是30余年来公认的治疗MM的标准方案。1999年以来许多新药如沙利度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以及沙利度胺衍生物来雷那度胺等被应用于MM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原有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改变。因此在MP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组成的新方案进行评估成为极为有意义的事情。沙利度胺,酞胺哌啶酮,是一种合成的谷氨酸衍生物,50年代作为镇静剂用于孕妇呕吐的治疗,因致畸(海豹肢等)的严重副作用于1961年撤出市场。但随后的临床试验显示沙利度胺在治疗多发性骨髓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获得了较高的治疗反应率,推迟了复发时间,并且延长了总体的生存时间。意大利Palumbo开展的III期随机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MPT组患者总体有效率高于MP组,分别为76%和47.6%, HOVON49的III期临床试验也得出了一致的结果,对于年龄大于65岁初治的MM患者,MPT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MP组(66% vs 47%)。本文对我院2002年9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MM病例,其中有完整资料记载的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在总有效率、治疗反应时间,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临床统计,结果显示MPT组的总有效率高于MP组,但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之间CR,VGPR及PR的无统计学差异。MPT组中位反应时间为2个月,MP组为3个月,表明MPT组获得治疗反应的时间缩短。MPT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明显升高,较MP组升高更明显(P<0.05)。MPT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MP组(P<0.05),但3级以上的毒副反应较少,且经过沙利度胺减量及支持对症治疗后患者耐受良好,MPT组中位PFS为11个月,2年PFS为66.18%。

俞珊,季晖[9](2009)在《沙利度胺联合用药抗肿瘤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60年代沙利度胺因其具有致畸性而退出历史舞台,后来研究发现其致畸现象的背后是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而抗血管生成作用这时已被学术界认为是对抗肿瘤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后来,研究人员又发现了沙利度胺的其他抗肿瘤机制,这样沙利度胺便被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抗肿瘤药物而被广泛研究。本文重点综述了沙利度胺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及它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用于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张玉生[10](2008)在《酞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难治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酞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难治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2例MM患者采用酞胺哌啶酮治疗,起始剂量为100 mg/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加量,最高可达400 mg/d。结果75%的患者对治疗有效,其中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治疗进步,2例无效,1例不能耐受治疗而退出。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嗑睡、便秘、头晕、皮疹等。结论酞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二、酞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酞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沙利度胺、甲羟孕酮联合昂丹司琼防治化疗致胃肠道毒副反应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26例分析及应用血液透析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3
    讨论

(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联合酞胺哌啶酮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仪器与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2.2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变化比较
    2.3骨骼破坏情况分析
    2.4不良反应分析
3 讨论

(4)Cereblon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及副作用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疗效
    2.2 典型病例
    2.3 副作用
3 讨论

(8)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综述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临床资料
    3.2 治疗分组
    3.3 治疗方法
    3.4 疗效标准
    3.5 统计学处理
第四章 结果
    4.1 患者的临床资料
    4.2 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
    4.3 MPT 组与MP 组疗效及毒副反应比较
    4.4 MPT 组ORR 的单因素分析
    4.5 MPT 组PFS 分析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师及作者简介

(9)沙利度胺联合用药抗肿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沙利度胺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1 抑制血管生成
    1.2 免疫调节
    1.3 抑制肿瘤生长
    1.4 调节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
2 沙利度胺抗肿瘤联合用药的临床应用
    2.1 联合用药应备的条件
    2.2 临床研究进展
        2.1.1 多发性骨髓瘤
        2.2.2 神经胶质瘤
        2.2.3 前列腺癌
        2.2.4 恶性黑色素瘤
        2.2.5 肺癌
        2.2.6 肾癌
        2.2.7 结直肠癌
        2.2.8 肝癌
        2.2.9 卵巢癌
        2.2.10 血癌
3 展望

四、酞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沙利度胺、甲羟孕酮联合昂丹司琼防治化疗致胃肠道毒副反应的前瞻性临床研究[D]. 郭叶. 承德医学院, 2019(03)
  • [2]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26例分析及应用血液透析疗效评估[J]. 吴凡,朱玉楠,孙静,杨静,朱趁红,焦雪丽,董秀娟,赵晓武,葛永超. 医药论坛杂志, 2016(07)
  • [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联合酞胺哌啶酮治疗的疗效分析[J]. 张茜,陈旭,焦敏.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6(03)
  • [4]Cereblon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D]. 王亚娟.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5]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0例[J]. 朱慧玲,欧阳桂芳,孙永城,王怡,陆滢,洪用伟,盛立霞. 实用医学杂志, 2010(03)
  • [6]酞胺哌啶酮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观察[J]. 李瑞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20)
  • [7]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肾功能不全12例[J]. 吴凡,赵晓武,赛亚,董秀娟,葛永超. 青岛医药卫生, 2009(04)
  • [8]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价[D]. 王雅杰. 吉林大学, 2009(09)
  • [9]沙利度胺联合用药抗肿瘤研究进展[J]. 俞珊,季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9(02)
  • [10]酞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难治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J]. 张玉生. 中国实用医刊, 2008(13)

标签:;  ;  ;  ;  ;  

邻苯二甲酰胺哌啶酮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