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

一、关于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史秋霞[1](2021)在《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文中提出高校统一战线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重要窗口。江苏省高校云集,其人才、知识及技术方面的优势,使高校统一战线事业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统一战线必然成为探索统一战线助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要实践场域。本文以新江苏建设中高校统一战线的具体助力实践为基础,总结提炼出实践模式,在肯定成效的同时发现问题,建立优化策略,以期为其他地区促进高校统战力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结合提供有价值的实践参考。

孟旭琼[2](2021)在《中国共产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研究》文中提出

李小芳,梁杰皓[3](2021)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统一战线既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不仅对高校统战工作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而且在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统筹全国统战工作全局等方面也能产生重要影响。当前,社会发展赋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新内容、新特点和新形式,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新问题。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理清这一特殊统战对象与其他统战对象的界限,这是进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的首要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国家、社会、高校多角度思考如何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提高研究的创新性、新颖性;要坚持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开展研究,达到丰富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野的目的。

付博婷[4](2021)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文中认为

朱跃东[5](2021)在《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面对不断变化的统战新形势,加强高校的统战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团结高校内部的老师们,积极推动完成高校政治工作。因此,文章分析了现阶段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困境,以及为开展高校统战工作提供几点建议。

苏彬[6](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党在宣传战线上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历来对此高度重视。无神论宣传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但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宣传无神论仍面临缺乏学科支撑、频频遭受污名的境遇。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历程及经验启示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廓清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成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无神论宣传教育可分为五个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清除了“左”的错误,根据毛泽东“研究宗教,批判神学”的批示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为无神论宣传教育确立了理论前提,构筑了学科基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党中央对新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作出总体部署。但在学术界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争论之后,无神论宣传教育逐渐失去学科支撑而走向式微,导致有神论的影响失去了制衡力量而持续扩大;上世纪90年代,针对社会转型和神秘主义影响所带来的伪科学、封建迷信蔓延,一批专家学者联起手来大力宣传无神论,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使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世纪之交站在新的起点之上;新世纪之初,面临“宗教热”的蔓延和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中央有关部门就无神论宣传教育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作出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无神论的实体研究机构,为无神论宣传教育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和有关无神论宣传教育的争议,党中央坚决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等新论断,开辟了无神论宣传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全新局面。通过总结这段历程可以发现,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总能根据当时的形势,调整工作重心,勇担时代责任,应对风险挑战,在与有神论进行长期思想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无神论宣传教育,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基本前提,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有力推动,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重要依托,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坚实基础。

沈凯[7](2020)在《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竞争,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是知识分子的云集之地,而党外知识分子又占知识分子的大多数。现阶段,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观念淡化、集体观念不强、价值取向功利化与市场化等现象较为严重,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及奉献精神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立德树人作用与功能的发挥,影响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身上存在的上述问题,虽然成因复杂,但相关教育工作存在不足与短板,无疑是重要成因。因此,加强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研究,强化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教育和引导,意义重大。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结合历史研究和理论分析,力图系统剖析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方法、载体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实证调查分析显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党委相关教育机构建设及其作用发挥不够;教育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够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应用不够充分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教育者思想认识不到位;教育者培训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针对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此,做好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做到:第一,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第二,充实扩大教育者队伍规模,提升教育者整体素养;第三,创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第四,营造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第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新平台;第六,完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教育培训机制、协调落实机制、保障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

孙曈[8](2020)在《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党认同是政治主体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对政党所产生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其对政党做出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反映和行为表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根植于中国特有的国情,淬炼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种新型的政党关系主要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框架下,存在着执政党认同与参政党认同的两个维度,由于参政党与执政党在目标、利益和使命上的一致性,因此,中国的执政党与参政党携手形成了“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认同关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政治发展道路,构建了新型的中国政党制度。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参政党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方针和政策,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这一历史性文件中,将中国八个民主党派定性为“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①由此可见,中国参政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到信任,同时所肩负的使命也更加重大。但是,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参政党认同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参政党在领导班子建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党协商、自身建设等还存在诸多不足,进而影响了参政党的认同度。因此,从政党认同的视角来把握我国多党合作的历史脉络,总结参政党认同的历史经验,探索今后参政党认同的路径,对新时代参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通过对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总结了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脉络,论证了各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探讨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认同中国共产党、发挥参政党政党功能、与执政党一道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基础。通过新时代中国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参政党认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参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队伍建设、履职绩效、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认同路径,为今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参政党的认同度、提升中国参政党的履职能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论文内容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中国参政党认同的理论阐述。对与本研究相关的政党认同理论概念问题,如:认同、政治认同、政党认同进行界定与解读;对参政党认同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认同思想进行梳理和阐释,为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建构与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和理论指导。第二部分是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演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主党派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建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参政党认同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新时代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实践成果,对中国参政党认同经验进行了概括与总结。第三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认同的空间、认同的平台、自我认同层面阐明新时代参政党认同的机遇;从意识形态、信息技术、大统战工作格局、参政党履职能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层面阐述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参政党认同的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揭示出当前参政党认同面临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发展路径。根据参政党认同理论,分别从政党意识形态认同、参政党队伍认同、参政党履职绩效认同、参政党自身建设认同、参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认同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新时代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发展路径及对策。

唐丕跃[9](2020)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1949-1959)》文中研究指明少数民族统战是指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广大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并同党外的少数民族代表性人士,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是一个历史概念,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特定人群的一个称谓,主要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民族地区民主改革前,少数民族中的当权者、民族头领,以及少数民族宗教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文在厘定少数民族统战的概念、区分民族工作与少数民族统战工作异同的基础上,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开展统战工作的时代背景作了分析,主要是民族地区敌对势力渗透破坏严重,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薄弱,民族地区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同时,由于民族宗教上层在本民族和宗教信仰中有特殊权威,以及解放民族地区、推进民主改革和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团结一切力量,这构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开展统战的重要时代背景。本文还深入挖掘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民族统战的思想,为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工作提供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从历时态的角度,重点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进行统战的历史进程与内容。总结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借助民主建政、通过特殊人物、结合民族政策检查和组织访问慰问参观等活动开展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的各种途径,并对不同途径的具体运用和效果作理性评价。概括归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的方法,主要包括和平协商、区别对待、政治争取与军事准备相结合、“请上来”“派下去”以及教育改造等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效果作理性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稳定了民族地区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增进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对新政权的感情,增强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壮大了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形成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协商民主等宝贵经验。但也有深刻的教训,即必须加强政治团结合作、必须充分照顾同盟者利益、必须尊重民族宗教感情、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和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对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统战工作的启示在于:要突出抓好干部人才的选派、培养和引进,强化人才支撑;要务实推进产业发展,夯实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要坚持民生优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要更加注重文化统战,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扎实做好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统战工作,壮大共同奋斗力量。

姚忠玲,陈媚,曾凌琳,郑浈[10](2020)在《新时期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文中提出梳理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新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党的领导、健全制度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和创新思路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发挥高校统战工作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促进和谐、推动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切实提高工作水平。

二、关于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一)关于高校统一战线面临形势及任务的研究
    (二)有关高校统一战线的服务优势研究
    (三)有关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2. 内容分析法
        3. 资料收集与过程
三、高校统一战线服务新江苏建设的具体实践分析
    (一)实践主体
        1. 高校间联盟
        2. 校地联盟
        3. 跨界联盟
    (二)实践领域
        1. 经济强是第一要务
        2. 民生福祉是“起跑线”
        3. 社会治理创新
    (三)实践方式
        1. 参政议政型
        2.知识转化型
        3. 资源支持型
四、服务成效及问题
    (一)服务成效
    (二)存在问题
        1. 实践主体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有待扩展
        2. 实践领域与新江苏建设的匹配度有待加强
        3. 实践方式的持续性及创新性有待提升
        4. 高校统战部门服务社会的认识及能力有待强化
五、实践模式与优化策略
    (一)实践模式梳理
        1. 平台联动模式
        2. 智力支持模式
        3. 呼吁倡导模式
    (二)前提条件:共识思想+共建平台+学校保障+个人参与
    (三)优化策略
        1. 领导机制:统一领导、多方参与
        2. 协同机制:纵横双向,打通资源
        3. 保障机制:创造机会,激发积极性
        4. 反馈机制:及时积极,增强信心

(3)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研究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研究
    (一)从社会地位角度出发进行特点阐释
    (二)从思想观念角度出发进行特点阐释
        1.理想信念坚定,具备全局意识
        2. 参政意识较强,但政治素养有待提升
三、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时代价值研究
    (一)从微观层面上看,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对人才培养和高校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从宏观层面上看,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产生积极影响
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问题研究
    (一) 高校统战工作运行机制不完善
    (二)高校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重视不足
    (三)高校的统战工作力量薄弱
    (四)统战工作载体建设、创新不及时
    (五) 统战工作方法单一
五、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路径研究
    (一)强化思想引领,推动统战工作
    (二)改进过程媒介,保障统战工作
        1. 改进过程媒介要建立健全统战工作体制机制
        2. 改进过程媒介要创新统战工作载体
        3. 改进过程媒介要促进交流平台建设
        4. 改进过程媒介还需革新工作方法
    (三)落实主体责任做好统战工作
六、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一)研究存在的不足
        1.研究缺乏系统性,存在碎片化倾向
        2.重复性研究较多,创新点有待挖掘
        3.理论阐释为主,缺乏实证研究
        4.学科视野狭窄,研究范围受限
    (二)未来展望
        1.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理清这一特殊统战对象与其他统战对象的界限,这是进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的首要问题
        2.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国家、社会、高校多角度思考如何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提高研究的创新性、新颖性
        3.要坚持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开展研究,达到丰富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野的目的

(5)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概述及其特征
    1. 高校统战工作概述
    2. 统战工作的特征
二、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面临的困境
    1. 新时期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和冲击
    2. 新时期高效统战对象范围的扩大
    3. 新时期高效统战方式有待转变
    4. 新时期高效统战工作体制建设有待加强
三、加强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对策
    1. 为高校统战工作统一思想
    2. 采用灵活多变的统战方式
    3. 健全高校统战工作的制度体系
结语

(6)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1.3.1 研究方法
        1.3.2 理论基础
    1.4 核心概念阐释
        1.4.1 无神论
        1.4.2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1.4.3 无神论宣传教育
2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启
    2.1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2.1.1 宗教工作的拨乱反正
        2.1.2 对个人崇拜问题的反思
    2.2 确立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理论前提
        2.2.1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
        2.2.2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无神论宣传教育
        2.2.3 反对封建主义和蒙昧主义
    2.3 构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学科基础
        2.3.1 恢复宗教研究机构
        2.3.2 启动宗教学学科建设
3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式微
    3.1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3.1.1 在全面改革开放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1.2 在清除精神污染中对待宗教问题的“慎重”态度
        3.1.3 在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中克服“左”的思想
    3.2 中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
        3.2.1 “中央19号文件”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定位
        3.2.2 “八二宪法”制定中关于“宣传无神论的自由”的争论
        3.2.3 1990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申
    3.3 无神论宣传教育在学术研究中的失语
        3.3.1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争论
        3.3.2 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停摆
        3.3.3 无神论在“宗教与文化”研究中的缺位
4 世纪之交“法轮功”的成势与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1 世纪之交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4.1.1 中国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
        4.1.2 世界范围内神秘主义的影响
        4.1.3 美国和苏联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
    4.2 “无神论无人讲”与“法轮功”的成势
        4.2.1 “特异功能热”的形成
        4.2.2 伪科学和伪气功的发展
        4.2.3 “法轮功”的组织化扩张
    4.3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3.1 响应新号召:批判封建迷信和伪科学
        4.3.2 凝聚新力量:重建中国无神论学会
        4.3.3 承担新任务: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
        4.3.4 营建新阵地:创办《科学与无神论》杂志
5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任务
    5.1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5.1.1 “宗教热”从农村向城市蔓延
        5.1.2 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
    5.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协同推进
        5.2.1 中央六部委出台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文件
        5.2.2 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与防范校园传教
        5.2.3 成立无神论研究机构
6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局面
    6.1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6.1.1 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
        6.1.2 “党员信教”与“信徒入党”问题的争论
        6.1.3 无神论宣传教育争议再起
    6.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创新发展
        6.2.1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
        6.2.2 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6.2.3 拓展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阵地
7 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经验启示
    7.1 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基本前提
    7.2 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有力推动
    7.3 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要依托
    7.4 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坚实基础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3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3.1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回顾
    3.2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
    3.3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训
4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调查
    4.1 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4.2 调查结果呈现
5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5.2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
6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6.1 强化高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
    6.2 建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6.3 创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6.4 优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6.5 改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6.6 健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1. 有助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2. 有助于提高我国参政党的政党生命力
        3. 对中国参政党的政党社会形象塑造具有推动意义
        4. 对参政党理论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1. 关于参政党研究
        2. 政党认同理论研究
        3. 参政党认同的历史研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 政党认同理论在西方
        2.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政党认同研究
        (三) 文献述评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 研究的创新点
        1. 研究观点的创新
        2. 研究视角创新
        (二) 论文不足之处
        1. 对原始资料的研究不足
        2. 理论阐述中还存在不够深入、透彻的问题
        3. 调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第一章 中国参政党认同的理论阐释
    一、 政党认同相关概念
        (一) 认同
        (二) 政治认同
        (三) 政党认同
    二、 参政党认同
        (一) 参政党认同的主体和客体
        1. 参政党认同的主体与客体界定
        2. 主体对客体认同内容界定
        (二) 参政党认同层次
        1. 参政党的情感认同
        2. 参政党的认知认同
        3. 参政党的评价认同
        4. 参政党的行为认同
    三、 参政党认同与执政党认同的区别与联系
        (一) 二者认同的联系:具有一致性
        (二) 二者认同的区别:具有多样性
    四、 参政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意识形态影响因素
        (二) 参政党形象(组织、领导人)影响因素
        (三) 参政党绩效影响因素
        (四) 信息技术革命影响因素
    五、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认同思想
        (一) 关于人民群众认同的思想
        (二) 关于意识形态认同的思想
        (三) 关于政党组织认同的思想
        (四) 关于执政党治理能力认同的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演进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主党派认同的历史构建
        (一) 在救亡图存中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二) 在历史性抉择中不断构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1. 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促进了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2. 在爱国民主运动中,各民主党派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纲领
        3. 积极响应“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制度保障构建
        (一) 《共同纲领》在制度上培育参政党政治认同
        (二) 参与国家建设和管理打下参政党认同基础
        (三) “八字方针”构筑参政党认同的制度根基
        1. “八字方针”提供了参政党认同制度保障
        2. “八字方针”坚定了民主党派成员政党认同的信心
        3. 在各种政治考验中不忘对中国共产党认同的初衷
    三、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制度完善
        (一) 拨乱反正参政党认同进入新时期
        1. 召开政协会议,明确民主党派政党认同基调
        2. 巩固政治联盟地位,凝聚参政党认同共识
        3. 出台“十六字方针”,巩固参政党认同基础
        (二) 建章立制完善参政党认同体系
        (三) 提升绩效塑造参政党认同形象
        1. 发挥人才优势,提升参政党绩效
        2. 发挥参政党职能,突显履职成效
        (四) 强化自身建设提升参政党认同质量
        1. 政治参与体现参政党价值认同
        2. 政治交接传承参政党认同传统
        3. 强化参政党成员认同主体作用
        4. 创新履职方式,增强参政党认同评价
        (五) 出台重要法规文件为参政党认同保驾护航
    四、 中国参政党认同进入新时代
        (一)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论断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的提出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科学内涵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论断的重大意义
        (二) 参政党认同迈上新台阶
        1. 召开中央统战会议,参政党认同的一个里程碑
        2. 出台系列法规性文件,从理论、政策上加大对参政党认同
        (三) 参政党认同实践步入新境界
        1. 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参政党政治认同
        2. 强化组织建设构建参政党认同根基
        3. 履职尽责强化参政党绩效认同
        4.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赢得民众认同
        5. 在促进祖国统一中,增进海内外同胞对参政党认同
    五、 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经验
        (一) 参政党认同的根基是与执政党永葆政治共识
        (二) 参政党认同的基础是不断提升履职绩效
        (三) 参政党认同的优势是“人才兴党”战略
        (四) 参政党认同的源动力是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时代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新时代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机遇
        (一) 新时代拓宽了参政党认同的空间
        (二) 新时代搭建了参政党认同的平台
        (三) 新时代为参政党自我认同带来机遇
    二、 新时代参政党认同面临的挑战
        (一) 意识形态复杂化的挑战
        1. 西方各种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不断渗透的挑战
        2. 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挑战
        3. 媒体格局与舆论生态发生变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二)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
        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网络党建
        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大党建”网络平台的成功构建
        3. 参政党信息网络技术平台的滞后性
        (三) 大统战工作格局的挑战
        (四) 参政党履职能力的挑战
        (五)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挑战
    三、 新时代参政党认同情况调查与分析——以XX省部分参政党成员为例
        (一)调查基本情况
        (二) 调查基本内容
        1. 对参政党认知情况
        2. 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认知情况
        3. 参政党与意识形态
        4. 对参政党领导班子及参政党代表人士的评价
        5. 对参政党履职绩效的评价
        6. 对参政党自身建设认同情况
        7. 互联网与参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
        8. 对参政党认同有什么建议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代推进中国参政党认同的路径选择
    一、 参政党认同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路径选择
        (一) 参政党成员要做主流意识形态的坚信者
        1. 要坚定信仰,树牢价值自信
        2. 要不断增进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
        (二) 参政党成员要做主流意识形态的守护者
        (三) 参政党成员要做主流意识形态的践行者
        1.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上身体力行
        3.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4. 在网络意识形态中释放最大正能量
    二、 推动中国参政党队伍建设认同的路径
        (一) 对中国参政党领导班子的认同
        (二) 对中国参政党代表人士的认同
        (三) 对中国参政党成员的认同
    三、 推动中国参政党履职绩效的认同路径
        (一) 参政议政绩效认同路径
        (二) 民主监督绩效认同路径
        (三) 政党协商绩效认同路径
        (四) 社会服务绩效认同路径
    四、 推动中国参政党自身建设的认同路径
        (一) 参政党思想理论建设的认同路径
        (二) 参政党特色建设认同路径
        1. 在参政党思想建设上,在坚持政治共识的基础上要保持“求同存异”
        2. 在组织建设上注重界别特色与组织结构优势
        3. 各民主党派要在自己重点分工领域做出成绩,推出经典和品牌
        (三) 参政党基层组织建设认同路径
        (四) 参政党作风建设认同路径
        (五) 参政党制度建设认同路经
        (六) 参政党机关建设认同路径
    五、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中国参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认同路径
        (一)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参政党建设的重要性
        1. 促进了参政党领导班子作用的发挥
        2. 思想建设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3. 参政党监督机制更加完善
        4. 参政党的特色更加突出
        5. 参政党基层组织更加活跃
        6. 组织管理更加精准
        (二) 参政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参政党互联网平台技术的滞后性
        2. 参政党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匮乏
        3. 参政党成员政党网络意识的弱化性
        4. 参政党网络安全的危险性
        (三)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提升参政党治理能力现代化认同路径
        1. 构建“智慧参政党”网络大数据管理平台
        2. 建立参政党大数据中心
        3. 培养参政党网络技术人才,不断增强参政党成员政党网络意识
        4.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参政党网络安全
        5. 只有线上线下联动才能取得参政党建设的双赢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参政党认同情况问卷调查
    第一部分 个人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参政党认知
    第三部分 关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
    第四部分 关于参政党在意识形态的作用
    第五部分 关于对参政党领导班子及参政党代表人士的评价
    第六部分 关于对参政党履职绩效的评价
    第七部分 关于参政党自身建设的评价
    第八部分 互联网与参政党治理能力
    第九部分 (开放题)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1949-195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研究现状概述
        (二) 主要成果分析
        (三) 存在的不足与要加强研究的问题
    四、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六、相关概念的厘定
        (一) 民族与少数民族
        (二) 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
        (三) 统战与少数民族统战
        (四) 民族工作与少数民族统战工作
第二章 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统战思想
        (一) 无产阶级政党的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
        (二) 无产阶级政党应在不同历史阶段组成不同性质的统一战线
        (三) 无产阶级政党要“照顾同盟者利益”
        (四) 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不能获得解放
        (五) 历史地对待民族问题
        (六) 以真正无产阶级的态度对待民族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统战思想
        (一) 坚持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领导
        (二) 党与非党人士合作共事商量办事
        (三) 劳动人民同非劳动人民联盟
        (四) 团结民族上层有利于争取下层
        (五) 加强民族团结
        (六) 慎重稳进推进民族地区社会改革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容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开展统战的时代背景
        (一) 民族地区敌对势力猖獗和匪患严重
        (二) 民族地区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三) 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薄弱
        (四) 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五) 民族上层自身仍具有特殊权威
    二、解放之初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
        (一) 耐心争取西藏上层,和平解放西藏
        (二) 反复争取西北叛乱部落首领,平息西北叛乱
        (三) 妥善安置甘青新边境哈族流窜部落首领,安定社会秩序
        (四) 真诚团结西南少数民族上层,为解放大西南创造条件
    三、民主改革过程中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
        (一) 团结封建地主制度地区的封建主,不动多余浮财
        (二) 团结奴隶制和封建农奴制地区的农奴主,和平协商推进改革
        (三) 团结原始社会末期地区的民族首领,直接过渡实现改革
        (四) 团结牧区的头人牧主,牧区实现和平改革
    四、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
        (一) 对牧区的牧主在经济上实行赎买政策
        (二) 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在政治上给予适当安排
        (三) 保障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生活水平
        (四) 平息西藏武装叛乱,废除封建农奴制度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的途径
    一、借助民主建政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开展统战
        (一) 借助民主建政开展统战的实践运用
        (二) 借助民主建政开展统战的效果分析
    二、结合民族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开展统战
        (一) 结合民族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开展统战的实践运用
        (二) 结合民族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开展统战的效果分析
    三、通过特殊人物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开展统战
        (一) 通过特殊人物开展统战的实践运用
        (二) 通过特殊人物开展统战的效果分析
    四、结合访问参观等活动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开展统战
        (一) 结合访问参观等活动开展统战的实践运用
        (二) 结合访问参观等活动开展统战的效果分析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的方法
    一、和平协商的方法
        (一) 和平协商方法的运用
        (二) 和平协商方法的评价
    二、区别对待的方法
        (一) 区别对待方法的运用
        (二) 区别对待方法的评价
    三、政治争取与军事准备相结合的方法
        (一) 政治争取与军事准备相结合方法的运用
        (二) 政治争取与军事准备相结合方法的评价
    四、“派下去”“请上来”的方法
        (一) “派下去”“请上来”方法的运用
        (二) “派下去”“请上来”方法的评价
    五、教育改造的方法
        (一) 教育改造方法的运用
        (二) 教育改造方法的评价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的经验教训及当代启示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的基本经验
        (一)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三) 坚持共同繁荣发展
        (四) 坚持协商民主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的主要教训
        (一) 必须加强政治团结合作
        (二) 必须充分照顾同盟者利益
        (三) 必须尊重民族宗教感情
        (四) 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和改造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上层统战工作对新时代少数民族统战工作的启示
        (一) 抓好干部人才选派、培养和引进,不断强化人才支撑
        (二) 务实推进产业发展,夯实民族团结的经济基础
        (三) 坚持民生优先,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 推动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民族团结进步
        (六) 更加注重文化统战,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七) 扎实做好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统战工作,壮大共同奋斗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新时期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新特点
    (一)统战工作范围逐步扩大
    (二)统战工作要求不断提高
    (三)统战工作对象日趋多元
二、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统战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1.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2.培训力度不够。
        3.经费投入不足。
    (二)统战工作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1.领导体制不够健全。
        2.运行机制不够合理。
        3.部门协作不够紧密。
    (三)统战工作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1.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2.工作方式不够灵活。
        3.工作方法不够先进。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党的领导,凝聚思想共识
    (二)健全制度体系,提升工作效率
        1.强化顶层制度建设。
        2.增强校内部门协作。
        3.优化制度运行机制。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质量
        1.扩大队伍规模。
        2.强化理论培训。
        3.增加统战活动。
    (四)树立创新思维,拓展工作方法
        1.树立以人为本工作理念。
        2.推进工作重心下移。
        3.打造“互联网+”统战平台。

四、关于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统一战线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J]. 史秋霞.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6)
  • [2]中国共产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研究[D]. 孟旭琼.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3]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李小芳,梁杰皓. 新疆社科论坛, 2021(03)
  • [4]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D]. 付博婷.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5]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J]. 朱跃东.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1(05)
  • [6]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D]. 苏彬.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 [7]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 沈凯.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8]中国参政党认同的历史建构与发展路径研究[D]. 孙曈.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1949-1959)[D]. 唐丕跃.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10]新时期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对策思考[J]. 姚忠玲,陈媚,曾凌琳,郑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标签:;  ;  ;  ;  ;  

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