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形组态法的液压(气动)压力系统功能仿真研究

基于图形组态法的液压(气动)压力系统功能仿真研究

一、基于图形组态方法的液(气)压系统功能仿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青[1](2021)在《基于逻辑器件网络缠绕工艺多参数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缠绕工艺是当前复合材料制备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项制造技术。凭借在筒形类基础构件制造中的独特优势,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复合材料缠绕制品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材料自身,更取决于成型过程中工艺参数的选取与控制。如果工艺参数的控制较差,会导致制品难以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最终影响成型制品的力学性能。因此,对复合材料缠绕过程中工艺参数进行精准控制,有利于保证缠绕制品的力学性能。首先,论文从预浸带缠绕工艺参数对制品性能的影响入手,以预浸带缠绕成型工艺的实际应用为研究背景,将缠绕工艺参数的控制作为研究对象。设计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对缠绕工艺参数进行网络化控制的多参数控制系统。使用西门子S7-1215 PLC、工控机与触摸屏,基于PID控制算法,通过分析工艺参数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实现对参数的闭环控制以确保参数控制达到所需的控制要求。其次,控制系统基于分布式设计原理,使用三个PLC进行网络控制、并联工作,能够有效提高CPU的运行速度,有利于功能的扩展,使系统模块化、体系化。整个PLC网络控制系统基于TCP/IP与OPC协议,进行设备之间,设备与上位机之间的网络通信。运用上位机进行参数辨识,建立模糊PID控制器对PID参数进行修正与求优。使用PLC进行工艺参数过程控制,利用HMI对系统的运行进行整体监视与控制。最后,使用小型缠绕装置对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LC网络的多参数控制系统,使用经模糊PID控制器进行修正后的PID参数进行缠绕工艺参数过程控制,具有参数波动小、控制稳定等优点。能够满足工艺参数的控制要求,并使控制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于今后多参数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夏雨[2](2021)在《基于Scratch平台的PLC自动编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控制领域内发展最为迅猛的莫过于取代了继电器控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但是不同型号的PLC之间互不兼容,不同厂商也都有自己专用的PLC开发环境,这便造成了PLC程序的编写和修改工作难度较大,开发流程较为抽象和繁琐,开发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程经验才能够胜任工作,这样并不利于实际的工业生产活动,在进行程序调试时问题会比较突出。因此实现PLC的自动编程,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刻不容缓。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开发出一套基于Scratch平台的PLC自动编程系统,该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直观高效的图形化编程平台。开发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拖拽元器件模型在Scratch平台中构建虚拟组态设计环境,进而完成图形控制程序的开发。在Qt上位机界面,可实现PLC源代码的自动生成以及格式校验。本文首先研究了自动编程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Scratch二次开发相关内容,进而提出PLC自动编程的概念。然后对其进行功能设计与需求分析,构建出PLC自动编程系统的总体框架,将其分为Scratch平台虚拟仿真研究以及Qt上位机用户界面模块。对于虚拟仿真研究平台,本文使用了Solidworks软件完成自动化生产线中常见元器件三维模型的绘制,并借助于Photoshop制图软件导出透明背景元器件模型,接着导入至Scratch平台并建立成库。随后分析了Scratch编译原理、接口以及代码块参数存储方式,进行自定义积木以及插件的设计,进而完成Scratch虚拟组态的设计与构建。对于上位机用户界面模块,本文使用的是Qt平台进行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以及美化工作,用户通过鼠标点击事件实现读取Scratch工程文件中积木块参数,如元器件动作的先后顺序和动作前提等,进而通过编写算法实现将关键参数转换为可正确执行的PLC源代码,最后进行指令语句的格式校验。最后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复用性测试,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将可视化的表达方案转换为可正确编译执行的PLC源代码,有效提高了工控领域PLC编程的效率,可广泛应用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工作。

薛春旺[3](2021)在《鞋面冲孔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鞋面冲孔是制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艺流程,目前大多采用人工冲孔或半自动冲孔方式,劳动强度较大且冲孔精度较低,影响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款全自动、高效率的鞋面冲孔自动控制系统。本文首先,讨论了该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及设计原则,规划了系统的总体架构,该系统采用上位机与下位机联合控制的方式,下位机选用一台PLC作为控制主站,四台PLC作为控制从站,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讯采用PROFINET网络,主从站之间的通讯采用Tp-Link网络,组成了分布式控制系统。其次,按照系统的功能需求对所需硬件进行选型,使用Eplan软件设计了硬件工作原理图、硬件接线图,以及根据I/O地址分布表完成了对PLC外部接线图的绘制,再根据PLC外部接线图、硬件接线图以及平台搭建可靠性与稳定性原则,完成了鞋面冲孔自动控制系统平台的搭建。接着,使用博图软件完成对系统硬件部分的组态以及PLC各个控制环节的程序编写,使用MCGS组态软件构建触摸屏的人机界面。最后,使用遗传算法将未优化的鞋面冲孔轨迹在Matlab软件上进行优化,模拟仿真优化前后的冲孔轨迹,对比结果,证实优化结果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了鞋面冲孔效率。本文设计的鞋面冲孔自动控制系统来源于制鞋企业的实际生产线,系统结合了PLC控制技术和遗传算法原理,实现了对整个鞋面冲孔过程的自动控制,并且能实时监控各个工位的运行状况,能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全自动、高效率的特点完全满足制鞋企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叶梦阳[4](2021)在《发动机喷雾实验系统测控设备的研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太空的探索不断深入,在航天动力系统方面的研发攻坚上也是屡创佳绩,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例如早期的神舟系列载人火箭、长征系列火箭,再到后来的嫦娥系列探月探测器以及天宫系列太空实验室等。与此同时,对航天动力系统的研发也不断地在提出新要求,主要包括提高发动机性能、提高推进剂燃烧效率、降低设计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缩短研发周期等。喷注器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雾化特性是评价动力机械领域和工程领域里的气体燃料发动机、固体燃料发动机和液体燃料发动机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其技术性能决定了推进剂的雾化混合效果以及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因此,设计一个功能完善的喷雾系统的测控系统是保证准确测量发动机喷注器的喷雾场液滴直径和速度的分布,评估喷注器喷射的雾化特性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喷雾系统的测控系统展开了研究。本系统的设计开发包括两个部分:上位机监控部分的开发和下位机测控部分的开发。重点研究上位机监控部分。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测控系统的工艺流程,结合现场实际控制需要分析测控系统的功能要求,包括设计目标,功能框图,性能指标,环境条件要求等,提出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在确定设计方案之后,进行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上位机监控部分由SIMATIC WinCC组态软件结合工业计算机开发相关控制画面和监控画面,使用博图TIA Portal V16开发PLC控制程序;下位机测控硬件部分采用西门子S7-1500作为主控制器,在线对电磁阀等进行控制;并对使用到的上位机IPC、显示器、PLC模块等硬件设备进行选型;WinCC与S7-1500之间通过TCP/IP协议进行通信。(2)对测控系统需要采集与处理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包括参数含义跟数据处理的方法、取值区间、精度等;并编程实现了部分主要参数的自动处理。(3)完成上位机组态设计,通过数据报表、数据趋势曲线、报警提示、控制模式切换等界面组态设计,实现了数据存储的完整性、数据查询的可视性、故障的可查性、报警及时性以及操作便利性;通过Matlab仿真实验,模拟了最接近实际工业现场的参数情况,进一步论证了系统的实用性。本设计实现了整个实验过程自动化,实验流程可通过专用测控软件实现自主定制,测试过程和相关物理量的可视化实时监控,实验结果数据持久化存储,实验结果数据可视化展示和智能化分析等功能。通过设计达到简化操作流程,降低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实验过程的稳定可靠保证实验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方便相关研究人员从庞大的实验结果数据中快速提取和加工出与实验相关的有意义的数据,加速研究成果转化效率。

王文芳[5](2020)在《CO2泄漏扩散规律实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高压CO2气体运输目前有船舶和管道两种运输方式,如果需要长途运输,采用管道运输方式效率会大幅提高,但管道运输方式存在较大隐患,如果CO2气体在封闭且人口稠密的环境里发生泄漏,就会有极大可能性对处于高浓CO2区域的生物造成重大伤害。在研究气体泄漏问题的相关领域内,国内外发展程度差距较大,国外遥遥领先于国内,虽然扩散模型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不同特性的气体适应不同的扩散模型。对于CO2气体的研究,还需要建立相对应的实验系统及扩散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通过对国内外高压CO2泄漏实验研究现状进行调研,结合单片机控制技术和组态王监控界面,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小规模CO2泄漏实验系统,实现了CO2泄漏实验的自动监测功能,解决了实验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对CO2泄漏过程及泄漏现象进行准确模拟。(2)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进行多次CO2泄漏小规模对比实验,将不同泄漏孔径与孔形、泄漏压力、泄漏管径的测点浓度数据分组进行对比。结合重气扩散相关理论,分析了高压CO2从管道泄漏后在有限空间内的浓度变化规律以及总体分布特点:在温度、风向及风速等气象条件稳定时,泄漏后的CO2浓度会因重力导致的沉降作用而出现浓度分层的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分层现象会越来越明显;CO2浓度分布与泄漏压力、泄漏孔径成正相关,与泄漏孔孔形和泄漏管径无直接关系;绘制了不同工况下危险浓度到达时间表,为可能发生的CO2泄漏事故提供危险浓度到达时间参考。(3)通过选择一组实验工况(泄漏管径为DN25;泄漏压力为0.2Mpa;泄漏孔直径为1mm;)在FLUENT流体力学软件中对扩散过程进行仿真,并绘制出不同时刻仿真浓度云图。根据仿真云图验证了实验模拟过程是有效的;对比了该工况下有、无通风口的浓度云图,根据云图对比了不同通风形式下不同时刻的浓度分布情况;绘制了不同时刻有限空间内CO2危害区域的三维分布图,为可能发生的CO2泄漏事故提供数据预测及可视化图形参考。

周俊旭[6](2020)在《标准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空调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速列车的快速发展,对相关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但现有用于人员培训的教学设备陈旧落后,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使学员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设计出一种先进的用于高速列车工作人员培训的装置尤为重要。标准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是一种先进的高速列车培训装置,可以解决传统动车组实车培训过程中存在的教学装置成本高、布置空间要求大和安全性较低等问题。本次研发的整体装置模拟并实现了标准动车组整车的控制原理,包括网络、牵引、制动、空调、车门等这些所有与列车安全运行相关的系统原理,并且将关键部件小型化至5米的柜体内。与传统的实车培训模式相比,该标准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有高效性、安全性以及成本低等显着优点。使用该模拟装置可以轻松地研究清楚标准动车组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故障和排除方法。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标准动车组空调系统的功能作用和基本工作原理,提出标准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空调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针对实车培训中标准动车组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降低电压、简化电路、模块化设计等方式进行设计模拟,并且实现了空调系统的紧急关闭、半冷、全冷、半暖、全暖、自动以及系统的自检模式、关闭模式、自动模式的转换等功能。本次设计重点完成对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设计、电器元件选型、系统结构布局、PLC控制程序部分设计以及人机界面组态方面的设计,在实现功能的同时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因疫情影响等不可抗力因素,最后调试部分只对当前可以完成的内容进行了调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冯振飞[7](2020)在《空气炮弹丸缓冲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空气炮是一种通用的高过载模拟试验设备,它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推动弹丸撞击目标从而产生高过载。其发射过程中不存在高温现象,使用寿命长,能满足大部分高过载实验的要求,是一种适用于多种场合的高过载试验设备。而实验过程中,弹丸碰撞之后剩余的动能需要以一定方式进行吸收。目前某实验室仅采用缓冲材料进行缓冲,如毛毡垫、橡胶块等。受限于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缓冲效果难以控制,且飞散的毛絮和粉尘也会污染实验室环境。同时缓冲块的设置安放依赖试验准备人员的经验,缓冲效果难以控制。这些因素都将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空气炮弹丸和测试结构的缓冲需求,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某型号空气炮靶室的液气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基于节制杆式火炮制退机。首先对缓冲装置上主要的工作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确定其基本参数,完成了液气缓冲装置的三维设计。在原始缓冲装置方案的基础上,应用有关流体力学和力学理论,建立了缓冲装置的数值模型并对缓冲过程的力学和运动学参数进行求解。随后基于本文提出的液气缓冲装置数值模型,研究了若干缓冲装置结构特性参数对碰撞缓冲过程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之后利用遗传算法对液压缓冲装置进行优化,提高了缓冲装置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增设了流量调节阻尼口,对阻尼口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总结规律并编制了可供实验人员参考的表格,完成了较为完善的缓冲装置方案。最终为本文编写的遗传算法编写了用户界面并编译为独立的优化应用程序。本文通过上述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种能够进行力学性能调节的缓冲装置方案。通过相应的计算分析后可以得知,该方案能够满足所要求的的技术指标。文中的结论和成果对于缓冲装置的设计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崔宏维[8](2020)在《基于组态的自动化搬运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物料搬运技术是工业自动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自动化搬运技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物料搬运技术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组态技术应用于物料的自动化搬运系统中。通过研究电动葫芦和直流电机的相关控制技术,分别针对大尺寸物体的吊装搬运和生产车间中的中小型工件的搬运输送设计了组态式自动搬运系统,展开了对基于组态的自动搬运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主要开展的工作如下:(1)对传统电动葫芦的控制技术进行改进,实现了电动葫芦吊钩的位置控制以及电动葫芦的无线控制功能,为多个电动葫芦的协调搬运奠定了基础;建立了直流电机数学模型,应用速度位置双闭环PID控制方法实现了直流电机的位置控制,并利用Simulink仿真工具对该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分析,为可组态混合动力自动搬运系统提供理论支持。(2)以Lab VIEW为开发平台,进行组态式自动搬运系统的组态软件设计,实现了与本文设计的自动搬运系统的硬件适配及图形化应用开发。(3)基于改进后的电动葫芦设计了一种异形大尺寸物体多点吊装协调搬运系统,设计了实现组态软件与电动葫芦模块之间数据传输的通信中继模块,研究了Wi-Fi和n RF24L01两种无线通信技术的组网方式,使用组态软件对系统进行多吊点组态控制实验,验证了系统的组态功能和多吊点协调性能。(4)针对生产车间中小型工件的搬运,设计了一种可组态混合动力驱动的自动搬运系统,完成了气压驱动和直流电机驱动的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搭建了搬运机械装置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双闭环PID控制算法能有效改善直流电机位置控制系统性能,使用组态软件对样机的搬运流程进行多次配置实验,验证了系统的组态搬运功能。

王飞[9](2019)在《大型船体除锈综合自动化解决方案及实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船舶工业是国家极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国家实现远洋战略的基础。船舶定期除锈维护工作是日常保养的重要环节,对于延长船舶使用寿命以及维持良好运行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除锈作业方法普遍存在作业效率低、环保性差以及工艺质量不够理想等问题,并且专门针对大型船体除锈作业的综合解决方案较少。本文针对目前船体除锈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大型船体的除锈综合解决方案。在对复合装备整体方案设计基础上,着重对气动位置伺服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搭建试验平台,验证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逻辑。针对传统除锈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船体除锈作业工况特点,设计除锈复合装备的总体方案,完成气动位置伺服系统硬件结构选型和结构设计工作。文章着重对复合装备的导轨结构、行走方式、执行机构控制方式以及除锈清理方式进行选型设计,确定复合装备的整体结构组成,并对除锈复合装备结构进行分析。除锈作业的质量与执行机构喷头和靶面间的距离紧密相关,考虑除锈作业高湿度、多灰尘现场工况和经济性要求,执行机构喷头的移动采用气动位置伺服系统进行控制;根据气动系统的控制要求,采用改进的PID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在综合分析除锈作业系统的参数检测与监控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电子检测与电气控制方案。基于气动系统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针对除锈复合装备的水射流喷头位置控制问题,建立气动位置伺服系统数学模型;采用改进的PID控制策略,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获得了阶跃和正弦信号的仿真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气动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响应较快,在系统稳定运行之后没有明显的震荡和超调;系统仿真误差精度在设定要求以内,满足船体除锈作业过程中喷头位置控制的精度要求。搭建复合装备的电气控制模拟实验系统,通过控制系统中的参数和变量,对系统进行监控及运行性能测试,验证系统控制策略功能和控制逻辑。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电气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满足船体除锈作业电气控制的设计要求,组态以及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快速稳定的反映系统实时运行状况。建立“GRM远程模块+PLC+组态软件”的三位一体控制方式,实现电气系统无线远程实现在线控制的功能。本课题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现有技术方法,提出了一种面向大型、特大型船体除锈保养作业综合自动化总体解决方案;采用气动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以及改进的PID控制策略实现对执行机构位置的精准控制,保证船体除锈作业质量等级;搭建模拟实验台,验证控制逻辑的正确性以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提出的新型船体除锈喷涂综合自动化解决方案,为大型船体除锈综合机械化作业方法提供了一种参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马国梁[10](2019)在《果园气爆松土注肥机控制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果树施肥是林果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我国果园机械作业存在功能单一、效率低、果树深松施肥难等问题,要想取得果园的高产、稳产,不仅需要高肥力、低污染的化肥,更需要高效率的施肥机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果园施肥机械的专业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需求将越来越高。本文研究设计了基于PLC的果园气爆松土注肥机控制系统,其目的是提高机具自动化、智能化作业程度,解决目前果园施肥机械操作繁琐、步骤繁多等问题。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完成果园气爆松土注肥机整体结构与关键部件设计。确定机具总体设计方案,构建机具三维模型,根据气爆松土机理和整机工作原理,进行气液管路、松土注肥机构和液压传动系统设计和部件选型。(2)完成松土注肥控制方案设计。在果园气爆松土注肥机具的基础上对气爆松土气压调节和变流量注肥控制方案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对重要配件进行选取,并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控制系统进一步控制优化方案进行分析比较。(3)完成果园气爆松土注肥机控制系统设计。根据果园气爆松土注肥机具作业要求设计基于PLC的控制系统,确定系统整体结构和控制方式,主要涉及以PLC为核心控制器的下位机系统软硬件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以及控制系统各功能模块通讯设置。(4)进行松土注肥控制算法研究与系统试验。通过对现有较为成熟的各类控制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后,分别选择了模糊PID控制和RBF神经网络算法作为本文的气爆松土气压调节和变流量注肥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进行了松土气压模糊PID控制与常规PID控制的仿真对比试验,证实了模糊PID控制拥有更小的超调量,更平滑的响应曲线,更好的鲁棒性。通过样机试验获取变流量注肥控制样本数据,训练RBF神经网络建立网络预测模型后,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平均预测相对偏差为5.28%,证实了 RBF神经网络预测算法在本系统中的可行性。

二、基于图形组态方法的液(气)压系统功能仿真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图形组态方法的液(气)压系统功能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逻辑器件网络缠绕工艺多参数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缠绕工艺研究现状
        1.2.2 缠绕工艺参数控制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预浸带缠绕工艺参数控制方案设计
    2.1 缠绕温度控制方案设计
    2.2 缠绕压力控制方案设计
    2.3 缠绕张力控制方案设计
    2.4 PID控制算法
        2.4.1 连续PID控制算法
        2.4.2 数字PID控制算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LC网络控制系统构建
    3.1 PLC网络节点及接口设计
        3.1.1 PLC的选型分析
        3.1.2 通信接口的设计
        3.1.3 I/O节点的设计
    3.2 基于OPC技术PLC与上位机通信
        3.2.1 OPC技术
        3.2.2 PLC与上位机通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缠绕系统数据辨识与模糊PID应用
    4.1 缠绕系统数据辨识
    4.2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与Simulink仿真
        4.2.1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4.2.2 Simulink仿真分析
    4.3 PID控制算法在西门子PLC中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材料预浸带缠绕实验
    5.1 缠绕装置结构设计
        5.1.1 主轴转速改进设计
        5.1.2 滑台的设计与控制
    5.2 缠绕工艺参数控制实验
        5.2.1 缠绕温度控制实验
        5.2.2 缠绕压力控制实验
        5.2.3 缠绕张力控制实验
    5.3 缠绕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5.3.1 HMI与 PLC组态连接
        5.3.2 联机试验与HMI控制
    5.4 缠绕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Scratch平台的PLC自动编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PLC的发展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Scratch的发展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自动编程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1.4.1 自动编程的发展现状
        1.4.2 自动编程的优势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PLC自动编程系统整体方案分析
    2.1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
        2.1.1 系统概述
        2.1.2 系统设计
        2.1.3 常见组成元件
    2.2 PLC自动编程系统研究
        2.2.1 系统应用场景
        2.2.2 系统需求分析
        2.2.3 系统设计要求
        2.2.4 系统体系架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cratch平台虚拟仿真研究
    3.1 Scratch分析与研究
        3.1.1 Scratch平台特色
        3.1.2 Scratch框架分析
        3.1.3 Scratch文件信息
    3.2 基本功能设计与实现
        3.2.1 元器件库的建立
        3.2.2 自定义积木
        3.2.3 自定义插件
        3.2.4 虚拟组态设计
        3.2.5 具体控制程序
        3.2.6 初始化加载
    3.3 JSON关键参数的存储与解析
        3.3.1 JSON文件分析
        3.3.2 JSON文件解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位机软件平台设计
    4.1 开发平台概述
        4.1.1 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
        4.1.2 GUI介绍
        4.1.3 Qt介绍
        4.1.4 开发流程分析
    4.2 窗体界面的设计实现
        4.2.1 主窗体界面的设计
        4.2.2 子窗口界面的设计
    4.3 界面功能的设计实现
        4.3.1 数据库的实现
        4.3.2 自动弹框的实现
        4.3.3 文件选择的实现
        4.3.4 辅助功能的实现
        4.3.5 软件联动的实现
    4.4 与Scratch平台的通信
        4.4.1 通信原理分析
        4.4.2 Qt服务器端的设计
        4.4.3 Scratch客户端的设计
    4.5 Qt界面样式优化
        4.5.1 QSS介绍
        4.5.2 QSS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动编程模块研究
    5.1 自动编程模块总体方案设计
        5.1.1 自动编程经典解决方案
        5.1.2 自动编程算法设计概述
        5.1.3 自动编程算法功能分析
    5.2 自动编程算法研究
        5.2.1 数据结构分析
        5.2.2 算法功能实现
    5.3 程序校验算法研究
        5.3.1 格式校验方法分析
        5.3.2 格式校验算法实现
        5.3.3 结果仿真模拟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验证
    6.1 验证方法
    6.2 测试用例
        6.2.1 用例概述
        6.2.2 软元件分配
        6.2.3 西门子指令表
    6.3 测试过程
        6.3.1 运行系统
        6.3.2 PLC程序
        6.3.3 仿真试验
    6.4 测试结果及结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初始化加载程序部分程序
    附录B JSON文件结构概述
    附录C JSON文件解析部分程序
    附录D 辅助功能设计部分程序
    附录E PLC源程序自动生成算法部分程序
    附录F PLC源程序格式校验算法部分程序
致谢

(3)鞋面冲孔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冲孔机研究现状
        1.2.2 PLC的应用
    1.3 课题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设计原则
    2.2 系统设计流程
    2.3 控制系统总体构架及工作原理
        2.3.1 信息检测部分的设计
        2.3.2 图像采集部分的设计
        2.3.3 控制执行部分的设计
        2.3.4 人机界面的设计
        2.3.5 轨迹优化及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硬件选型及设计
    3.1 信息检测系统硬件选型及设计
        3.1.1 传感器的分类
        3.1.2 传感器选型
    3.2 控制执行系统硬件选型及设计
        3.2.1 气缸选型及设计
        3.2.2 电机选型
        3.2.3 伺服驱动器选型及设计
        3.2.4 PLC选型
    3.3 监控系统硬件选型及设计
        3.3.1 工控机选型
        3.3.2 触摸屏选型
    3.4 PLC外部接线图设计
    3.5 系统平台搭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系统软件及人机界面设计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及原则
        4.1.1 软件总体设计
        4.1.2 软件设计原则
    4.2 程序开发软件介绍
        4.2.1 TIA Portal V15软件介绍
        4.2.2 MCGS组态软件介绍
    4.3 控制程序设计
        4.3.1 托板计数方案设计
        4.3.2 顶升及相机启动方案设计
        4.3.3 冲孔机冲孔方案设计
        4.3.4 托板计数清零方案设计
    4.4 电机工艺参数组态
        4.4.1 X轴电机工艺组态
        4.4.2 Y轴电机工艺组态
    4.5 人机界面设计
        4.5.1 选型及通讯
        4.5.2 人机界面功能设计
        4.5.3 工程下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鞋面冲孔轨迹优化
    5.1 轨迹优化的目的
    5.2 遗传算法
        5.2.1 遗传算法简介
        5.2.2 遗传算法的基本要素
    5.3 基于遗传算法鞋面冲孔点轨迹优化
        5.3.1 冲孔点轨迹目标函数建立
        5.3.2 冲孔点轨迹优化设计
    5.4 算法优化分析
        5.4.1 冲孔点模型描述
        5.4.2 冲孔点轨迹优化结果
    5.5 轨迹优化仿真
        5.5.1 创建工作台
        5.5.2 设置冲孔轨迹
        5.5.3 仿真结果对比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发动机喷雾实验系统测控设备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喷注器与喷雾测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喷注器国外研究现状
        1.2.2 喷注器国内研究现状
        1.2.3 喷雾实验测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喷雾实验系统测控系统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案
    2.1 研究背景及控制要求
    2.2 HAN基发动机喷雾实验系统构成
    2.3 HAN基发动机喷雾实验系统测控系统设计指标
        2.3.1 测控性能指标
        2.3.2 监控对象点数统计
        2.3.3 测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4 喷雾实验系统测控设备具体配置
        2.3.5 硬件选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处理
    3.1 试车各程序段原始数据
        3.1.1 采集参数与计算参数的全程段瞬时值
        3.1.2 开机段数据、关机段数据
    3.2 数据处理方法
        3.2.1 推力计算
        3.2.2 燃烧室室压参数计算
        3.2.3 入口压力计算
        3.2.4 喷管流量计算
        3.2.5 温度计算
    3.3 数据处理代码实现
        3.3.1 WinCC脚本编程
        3.3.2 STEP7 梯形图编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位机组态设计与仿真
    4.1 WinCC软件介绍
    4.2 上位机通讯设置
        4.2.1 PLC通讯参数设置
        4.2.2 WinCC组态软件步骤
    4.3 上位机组态功能
        4.3.1 测控系统WinCC监控画面的总体要求
        4.3.2 喷雾试验测控系统WinCC监控画面的建立步骤
        4.3.3 测控系统监控组态画面设计
    4.4 WinCC与 PLC批量数据交换
    4.5 Matlab仿真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5)CO2泄漏扩散规律实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能源结构
        1.1.2 温室效应的产生及危害
        1.1.3 CCUS技术介绍
        1.1.4 CO_2管道运输及泄漏扩散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2 高压CO_2泄漏扩散实验系统设计
    2.1 总体设计
        2.1.1 设计原则及要求
        2.1.2 设计方案
    2.2 下位机系统设计
        2.2.1 传感器选型
        2.2.2 其他电气设备选型
        2.2.3 实验控制系统设计
        2.2.4 下位机与上位机通讯协议
    2.3 上位机系统设计
        2.3.1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2.4 泄漏装置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高压CO_2泄漏扩散特性实验研究
    3.1 实验过程设计
    3.2 数据分析及扩散规律研究
        3.2.1 泄漏管径对测点浓度变化影响
        3.2.2 压力对测点浓度变化影响
        3.2.3 泄漏孔径对测点浓度变化影响
        3.2.4 泄漏孔型对测点浓度变化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高压CO_2泄漏扩散数值模拟研究
    4.1 仿真模型构建
        4.1.1 FLUENT介绍
        4.1.2 建模步骤
    4.2 模型可靠性验证
    4.3 通风状态云图分析
    4.4 通风与封闭状态模拟对比
    4.5 危害区域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及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主要科研成果

(6)标准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空调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应用发展现状
    1.3 课题来源以及主要研究思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标准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2.1 标准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整体架构
    2.2 标准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空调系统整体设计
    2.3 压缩机电路设计
        2.3.1 压缩机主电路设计
        2.3.2 压缩机控制电路设计
    2.4 冷凝风机电路设计
        2.4.1 冷凝风机主电路设计
        2.4.2 冷凝风机控制电路设计
    2.5 蒸发风机电路设计
        2.5.1 蒸发风机主电路设计
        2.5.2 蒸发风机控制电路设计
    2.6 加热器电路设计
        2.6.1 加热器主电路设计
        2.6.2 加热器控制电路设计
    2.7 废排风扇与应急通风逆变器电路设计
        2.7.1 废排风扇与应急通风逆变器主电路设计
        2.7.2 废排风扇与应急通风逆变器控制电路设计
    2.8 消音风道分配阀门与废排单元调节风门电路设计
        2.8.1 消音风道分配阀门电路设计
        2.8.2 废排单元调节风门电路设计
    2.9 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
    2.10 压力波电路设计
    2.11 模式开关控制电路设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器件选型以及箱体布局设计
    3.1 PLC的选型及接线
        3.1.1 PLC的选型
        3.1.2 PLC模块型号以及参数
        3.1.3 PLC的信号回路图
    3.2 相关器件的选型
        3.2.1 接线端子选型
        3.2.2 连接器选型
        3.2.3 接触器选型
        3.2.4 断路器选型
        3.2.5 继电器选型
        3.2.6 电源模块选型
        3.2.7 风阀选型
        3.2.8 温度传感器选型
        3.2.9 按钮以及开关的选型
        3.2.10 电机以及指示灯的选型
        3.2.11 电磁阀以及气缸的选型
        3.2.12 触摸屏选型
    3.3 空调箱体的布局图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标准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空调系统的软件实现
    4.1 PLC编程软件的介绍
    4.2 空调系统PLC的编程
        4.2.1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4.2.2 空调系统PLC控制流程图设计
        4.2.3 空调系统编写前的参数配置
        4.2.4 空调系统的PLC程序详解
    4.3 人机交互界面的制作
        4.3.1 MCGS嵌入版组态软件的简介
        4.3.2 人机交互界面的制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标准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空调系统的调试
    5.1 硬件调试
        5.1.1 电路检查
        5.1.2 硬件逻辑检查
    5.2 PLC程序调试
    5.3 人机交互界面的调试
    5.4 空调系统调试问题及解决
    5.5 调试结论与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空调系统原理图
附录B 空调程序梯形图(部分程序节选)
致谢

(7)空气炮弹丸缓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技术指标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弹丸缓冲装置总体方案
    2.1 概述
    2.2 空气炮系统概述
    2.3 弹丸缓冲系统总体方案
    2.4 液气缓冲装置方案
        2.4.1 缓冲装置头部结构设计
        2.4.2 内缸筒组件结构设计
        2.4.3 顶杆强度计算
    2.5 工作液体的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液气缓冲装置力学模型及数值研究
    3.1 液气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
    3.2 液气缓冲装置力学模型的建立
        3.2.1 缓冲装置头部受力分析
        3.2.2 阻尼孔流量方程
        3.2.3 工作液体的流量连续性方程
        3.2.4 气体状态分析
    3.3 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
    3.4 算例研究
    3.5 缓冲装置特征参数对缓冲装置特性的影响分析
        3.5.1 气室初始压力对缓冲装置特性的影响
        3.5.2 制退液特性对缓冲装置特性的影响
        3.5.3 结构特征对缓冲装置特性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缓冲装置的特性优化与结构改进
    4.1 遗传算法概述
        4.1.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术语
        4.1.2 遗传算法的工作步骤
    4.2 基于遗传算法的液气缓冲装置优化
        4.2.1 遗传算法环节的详细设计
        4.2.2 遗传算法参数的选取
        4.2.3 遗传算法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4.3 缓冲装置节制杆的结构改进
    4.4 可调节侧液流孔对缓冲装置性能的影响
        4.4.1 侧液流孔流量方程
        4.4.2 不同侧液流孔开度对缓冲装置性能的影响
        4.4.3 不同侧液流孔开度对应的工作条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ATLAB的缓冲装置优化仿真工具开发
    5.1 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
    5.2 优化仿真工具基本结构
    5.3 优化仿真工具的GUI设计
        5.3.1 主界面设计
        5.3.2 模型参数设置
        5.3.3 优化仿真过程进度条
        5.3.4 计算结果数据处理功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附录 优化仿真工具所用的遗传算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成果
致谢

(8)基于组态的自动化搬运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组态软件技术简介
        1.2.1 组态软件技术概述
        1.2.2 组态软件发展现状
    1.3 物料搬运技术及设备研究现状
        1.3.1 物料搬运技术及设备简介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电动葫芦控制技术研究
    2.1 电动葫芦概述
    2.2 电动葫芦的控制技术改进设计
        2.2.1 总体设计思想
        2.2.2 检测模块设计
        2.2.3 控制及通信模块设计
        2.2.4 模块功能实现
    2.3 改进后电动葫芦控制精度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直流电机驱动单元位置控制建模与仿真
    3.1 直流电机位置控制系统的结构
    3.2 有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与控制
        3.2.1 有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
        3.2.2 直流电机的双闭环PID控制
    3.3 仿真与分析
        3.3.1 Simulink仿真工具的介绍
        3.3.2 建模与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搬运系统的组态软件设计
    4.1 组态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4.2 组态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4.3 工程管理模块的设计
    4.4 界面图形组态模块的设计
        4.4.1 基本图元设计
        4.4.2 元件库设计
        4.4.3 画布管理模块设计
    4.5 数据管理模块的设计
        4.5.1 Lab VIEW中配置文件读写实现
        4.5.2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4.5.3 界面组态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4.6 状态表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4.6.1 工作流程设计模块
        4.6.2 状态表生成模块
    4.7 通信模块的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态式异形大尺寸物体多点吊装协调搬运系统
    5.1 系统设计背景及要求
    5.2 多点吊装协调搬运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5.2.1 多点吊装协调搬运系统组成
        5.2.2 系统的组态软件界面设计
        5.2.3 通信中继模块及系统抗干扰设计
    5.3 多点吊装协调搬运系统性能测试
        5.3.1 系统平台搭建
        5.3.2 组态功能测试
        5.3.3 多吊点协调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可组态混合动力自动搬运系统
    6.1 系统设计原则及要求
    6.2 可组态混合动力自动搬运系统总体结构
    6.3 气压驱动的功能模块设计
        6.3.1 气动直线运动模块组成结构
        6.3.2 压控模块设计
    6.4 直流电机驱动的功能模块设计
        6.4.1 电动直线输送模块组成结构
        6.4.2 旋转模块设计
    6.5 混合动力自动搬运系统的组态软件
    6.6 可组态混合动力自动搬运系统性能能测试
        6.6.1 可组态混合动力自动搬运系统平台搭建
        6.6.2 电动直线传输模块位置控制精度测试
        6.6.3 搬运功能测试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大型船体除锈综合自动化解决方案及实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2 船体清理综合解决方案
    2.1 除锈装备方案设计
    2.2 气动伺服系统组成
    2.3 复合装备结构组成
    2.4 本章小结
3 自动检测与控制技术
    3.1 气动控制技术
    3.2 电子检测技术
    3.3 电气控制系统
    3.4 本章小结
4 气动位置伺服系统建模与仿真
    4.1 概述
    4.2 数学建模
    4.3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电气控制设计与实现
    5.1 电气控制功能要求
    5.2 电控硬件结构设计
    5.3 PLC控制程序设计
    5.4 控制可视化设计
    5.5 无线远程监控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果园气爆松土注肥机控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果园施肥机械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果园气爆松土注肥机整体结构设计
    2.1 机具总体设计方案
    2.2 机具工作原理
        2.2.1 气爆松土机理
        2.2.2 整机工作原理
    2.3 气液管路设计
    2.4 松土注肥机构设计
        2.4.1 气铲选型
        2.4.2 电动推杆选型
    2.5 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2.5.1 液压调速方式
        2.5.2 液压元件选型
    2.6 其他配置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松土注肥控制方案设计
    3.1 松土气压控制方案
    3.2 松土气压控制与模型分析
        3.2.1 空压机基本参数
        3.2.2 气压数据采集
        3.2.3 气压控制系统数学建模
    3.3 注肥流量控制方案
    3.4 注肥流量控制与模型分析
        3.4.1 动力元件选型
        3.4.2 控制元件分析与选用
        3.4.3 流量传感器选型
        3.4.4 注肥流量影响参数分析
    3.5 控制算法分析与选择
        3.5.1 PID控制算法
        3.5.2 神经网络
        3.5.3 模糊控制
        3.5.4 控制算法比较及选择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果园气爆松土注肥机控制系统设计
    4.1 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4.2 控制方式设计
        4.2.1 自动控制方式
        4.2.2 手动控制方式
    4.3 下位机控制系统设计
        4.3.1 下位机硬件设计
        4.3.2 下位机软件基础
        4.3.3 下位机控制软件设计
    4.4 人机界面系统设计
        4.4.1 人机交互界面
        4.4.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5 控制系统的通讯网络
        4.5.1 通讯方式的选择
        4.5.2 PLC与上位机的通讯设置
        4.5.3 触摸屏与PLC通讯设置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松土注肥控制算法与系统试验
    5.1 MATLAB及其工具箱简介
        5.1.1 MATLAB简介
        5.1.2 RBF神经网络工具箱简介
        5.1.3 Simulink简介
    5.2 气压控制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与仿真试验
        5.2.1 模糊化设计
        5.2.2 模糊规则制定
        5.2.3 常规PID控制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仿真对比试验
    5.3 变流量注肥控制算法研究及试验验证
        5.3.1 试验数据获取
        5.3.2 RBF神经网络训练
        5.3.3 RBF神经网络预测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与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果园松土注肥机控制程序主要代码
附录2: MATLAB计算程序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基于图形组态方法的液(气)压系统功能仿真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逻辑器件网络缠绕工艺多参数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D]. 李海青.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2]基于Scratch平台的PLC自动编程研究[D]. 夏雨. 东华大学, 2021(09)
  • [3]鞋面冲孔自动控制系统设计[D]. 薛春旺. 东华大学, 2021(09)
  • [4]发动机喷雾实验系统测控设备的研制[D]. 叶梦阳. 东华大学, 2021(01)
  • [5]CO2泄漏扩散规律实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王文芳.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6]标准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空调系统设计与实现[D]. 周俊旭.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7]空气炮弹丸缓冲技术研究[D]. 冯振飞. 中北大学, 2020(11)
  • [8]基于组态的自动化搬运技术研究及应用[D]. 崔宏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9]大型船体除锈综合自动化解决方案及实现方法研究[D]. 王飞.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10]果园气爆松土注肥机控制系统设计研究[D]. 马国梁. 扬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基于图形组态法的液压(气动)压力系统功能仿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