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葡萄重大病害防治

保护区葡萄重大病害防治

一、保护地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陈徐飞,廖佳兴,牛亚捷,李司宇,龚慧玲,郭浩,王琦[1](2022)在《黑龙江和吉林省葡萄果实病害调查》文中认为2020年9月,在黑龙江和吉林省共8个市调查了葡萄果实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发现黑龙江、吉林省8个市葡萄果实病害有酸腐病、白腐病、灰霉病和白粉病。葡萄酸腐病在黑龙江和吉林省危害最为严重,平均发病率分别为33.2%和22.2%;葡萄白腐病在吉林省危害较重,黑龙江省只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有发生,且发病率较低;葡萄灰霉病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和吉林省集安市危害相对较重;葡萄白粉病只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无核白鸡心葡萄上有发生。通过调查了解了黑龙江和吉林省葡萄果实病害的发生情况,可为葡萄果实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王慧,李兴红,李永华,张玮,燕继晔[2](2022)在《葡萄枝干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控策略》文中提出葡萄枝干病害(Grape Trunk Diseases,GTDs)是一类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葡萄枝干性病害的统称。目前该类病害在国内外的葡萄生产区普遍发生,且缺乏高效的防控技术,导致发生区的葡萄产量和品质下降风险逐步加大。对葡萄枝干病害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危害、症状特点、病原菌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葡萄枝干病害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相关信息为今后葡萄枝干病害乃至其他果树枝干病害的发生与防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高琪,李兴红,刘梅[3](2021)在《我国葡萄园病害发生危害及防治用药情况调查》文中提出通过问卷形式,对我国400余个葡萄园病害发生危害及防治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及枝干病害在我国发生普遍,多数为轻度和中度危害;种植者防治葡萄病害选择杀菌剂时主要通过咨询专业技术人员和农药经销商,葡萄病害防治选用的药剂有19余种,苯醚甲环唑和烯酰吗啉是多数葡萄园选用的药剂,使用比率分别为80.63%和80.41%;在一个生长季打药超过10次的葡萄园占49.10%,5~9次的葡萄园占32.66%,5次以下的占18.24%。超过50%的葡萄园杀菌剂667 m2投入成本在300元以上。杀菌剂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盲目混用和单一杀菌剂连续多次使用,超过88%的葡萄园存在杀菌剂随意混用现象,有11.04%的葡萄园会在一个生长季使用4次及以上苯醚甲环唑,分别有10.81%的葡萄园在一个生长季使用4次及以上的烯酰吗啉、嘧霉胺。对葡萄病害防治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及建议,以期促进葡萄病害的科学合理防控。

王宇,杨畅,杨晓,善文辉,杨芳,王琦[4](2021)在《5省市主栽葡萄的果实病害及防治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在云南、四川、贵州、陕西、重庆5个省(市)共18个县市进行葡萄酸腐病、炭疽病和黑曲霉病害调查,调查发现,5省市葡萄酸腐病发生严重,在陕西省和重庆市部分地区发病率可达到35%以上;葡萄炭疽病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四川省成都市和重庆市璧山县,其发病率分别达到49.0%和45.0%,并且重庆市璧山县炭疽病的病情指数高达32.6;葡萄黑曲霉病发生普遍,陕西省西安市、四川省、重庆市发病率均高于20.0%,其中陕西省西安市发病率已达46.0%。5省市针对葡萄病害防治药剂主要集中在18种杀菌剂,主要防治葡萄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和白粉病,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防治技术比较缺失。通过调查,期望给当地提供合理的病害防控及药剂选择建议。

陈思颖[5](2021)在《葡萄果腐病病原枝孢菌种类鉴定和防治药剂筛选》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葡萄与葡萄酒生产大国,其中鲜食葡萄面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2019年在新疆葡萄上发现一种新病害,其主要在葡萄成熟期危害果实,并在病部产生灰绿色霉层,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害的研究较少且在新疆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对该病害病原种类进行了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4种杀菌剂原药和5种制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离体果粒防效试验及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筛选高效防治药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南北疆11个葡萄园随机采集80个症状明显的病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ITS、ACT、TEF1-α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引起新疆葡萄枝孢霉的病原菌为枝孢菌属(Cladosporium),分别是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和Cladosporium limoniforme,其中C.cladosporioides占95.2%,为优势种。科赫法则验证显示,两种枝孢菌经有伤接种健康葡萄果粒均能致病。2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枝孢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且此温度下产孢量最大;完全光照有利于C.limoniforme菌丝生长,完全黑暗条件有利于两种枝孢菌产孢。两种枝孢菌在PDA、OA、MEA、CA、CM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C.cladosporioides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PDA和OA培养基上产孢量较大;C.limoniforme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在PDA和MEA培养基上产孢量较大。在CA培养基上两种枝孢菌生长最慢且产孢量最低;在p H为4~10的范围内枝孢菌均能生长和产孢,C.cladosporioides适宜生长和产孢的p H为5~7(偏酸性环境),C.limoniforme在p H为7时生长最快。3以枝孢菌C.cladosporioides和C.limoniforme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6%嘧霉胺TC、96%腐霉利TC、98%啶酰菌胺TC、97%吡唑醚菌酯TC 4种原药对枝孢菌菌丝生长均有较显着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对C.cladosporioides毒力从高到低依次为98%啶酰菌胺TC、97%吡唑醚菌酯TC、96%嘧霉胺TC、96%腐霉利TC,EC50分别为3.62、11.563、12.4、36.244 mg/L;对C.limoniforme毒力从高到低依次为97%吡唑醚菌酯TC、98%啶酰菌胺TC、96%嘧霉胺TC、96%腐霉利TC,EC50分别为0.142、1.653、7.436、56.823 mg/L。离体果粒防效试验中,30%吡唑醚菌酯SC 2500倍液、50%啶酰菌胺WG 1000倍液和40%嘧霉胺SC 500倍液对枝孢菌防治效果好,第5 d预防作用防效分别为80.44%、77.69%、73.83%。50%啶酰菌胺WG 1000倍液和40%嘧霉胺SC 500倍液在田间试验中防效较好,第5 d预防作用防效分别为63.31%、56.59%。

左一立[6](2021)在《超敏蛋白制备及在葡萄抗霜霉病上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霜霉病是葡萄发病率及染病率极高的一种病害,目前应对葡萄霜霉病的主要措施为化学药剂防治。但是,使用大量化学农药不仅会影响果品质量安全,而且还会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因此,生产上急需一种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的新型生物农药。目前研究表明,超敏蛋白是一种新型环保类微生物蛋白农药,其产品无毒性,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抗病性,同时更有效的提高果品质量。本试验通过制备高效的超敏蛋白,研究其在防治葡萄霜霉病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超敏蛋白为来自于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的HRP和Hrp Z,两者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37.62%,氨基酸同源性为16.75%。发现超敏蛋白Hrp Z和Hrp Z_K(Hrp Z的C端214个氨基酸)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温度28℃、IPTG诱导剂浓度0.5mmol/L、诱导时间6 h。超敏蛋白HRP最佳表达条件为温度37℃、IPTG诱导剂浓度0.5 mmol/L、诱导时间6 h。HRP、Hrp Z和Hrp Z_K对应的原核诱导蛋白总浓度为0.68mg/ml、1.07 mg/ml和1.18 mg/ml。2.超敏蛋白HrpZ、HrpZ_K和HRP在烟草叶片上产生过敏性坏死反应,HRP、Hrp Z、Hrp Z_K稀释100倍时坏死斑最大,Hrp Z、Hrp Z_K稀释500倍时坏死斑比对照大但明显小于100倍。同时,超敏蛋白在葡萄上也有明显超敏反应。3.以田间‘泽香’葡萄为材料,将超敏蛋白Hrp Z、Hrp Z_K、HRP分别稀释100倍、500倍、1000倍,从7月初开始每15天对葡萄叶片进行喷施处理,发现喷施超敏蛋白对葡萄霜霉病有防治效果。尤其是,Hrp Z_K稀释100倍处理后,病情指数最低为4.85%,比对照降低7.05%。此外,喷施超敏蛋白有助于提高霜霉病危害下叶片光合作用,Hrp Z稀释100倍处理后叶片净光合速率在17μmol左右,比对照高29.3%。喷施超敏蛋白Hrp Z、Hrp Z_K100倍稀释液,叶片Fv/Fm和Plabs分别比对照提高4.3%、4.25%和12.3%、20.7%。喷施超敏蛋白Hrp Z 100倍稀释液,叶片POD和SOD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52%和33.1%。Hrp Z_K 100倍稀释液处理后,叶片POD和SOD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36.1%和28.9%。4.通过摩擦接种霜霉病,评价了超敏蛋白对霜霉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超敏蛋白稀释液对葡萄霜霉病均有显着防治效果。喷施超敏蛋白Hrp Z、Hrp Z_K 100倍稀释液,叶片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33.4%和38.9%。超敏蛋白提高了霜霉病危害下葡萄叶片抗氧化物酶酶活性,并且抑制MDA含量在葡萄叶片中的积累。喷施超敏蛋白Hrp Z 100倍稀释液后接种霜霉病,叶片POD和SOD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66.7%和9.2%。喷施Hrp Z_K 100倍稀释液后接种霜霉病,叶片POD、SOD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45%、9.2%。Hrp Z、Hrp Z_K 100倍稀释液处理下,叶片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54.2%和58%。5.测定不同超敏蛋白对储藏期葡萄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Hrp Z和HRP 100倍稀释液能减少葡萄果实烂果率,提高了果实贮藏期间的抗病能力。超敏蛋白Hrp Z稀释100倍处理的果实烂果率最低,30 d时烂果率仅2.67%,第45 d和60 d时烂果率在20%-25%左右,比对照降低20%以上。

郭令紫,李兴红,张玮,彭军波,刘梅,周悦妍,李永华,燕继晔[7](2021)在《微生物组学在葡萄枝干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枝干病害是一类复杂的病原性真菌病害,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其与植物免疫力有关的"机会性发病"特点是限制其高效防治的重要因素。植物微生物组与其免疫力息息相关,明确、构建和改造微生物组是实现葡萄枝干病害有效防治的可能途径之一。综述了葡萄枝干病害的发生特点、微生物(组)与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目前利用微生物组学研究葡萄枝干病害的局限及改进方面,对葡萄枝干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郭俊强[8](2021)在《避雨栽培提升鲜食葡萄果实品质和降低病害发生的研究》文中指出陕西省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7℃,年平均降雨量为700 mm,且主要集中在7-9月,此时正是葡萄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连续的阴雨天使得葡萄霜霉病、灰霉病、酸腐病等真菌病害频发,不利于葡萄植株生长和果实糖分积累,导致葡萄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这严重阻碍了我省葡萄产业的发展。为探究避雨栽培和果实套袋技术对陕西省鲜食葡萄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病害发生的影响,本试验从不同葡萄种质资源在自然条件下对霜霉病抗性的鉴定为源头出发,通过对不同栽培和套袋模式下各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和生长参数的统计和比较,得到能够改善葡萄植株生长发育、提升果实品质和降低病害发生的最佳栽培模式和最优果袋类型,为陕西省推广和应用避雨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自然条件下,欧美杂交种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明显优于欧亚种葡萄。陕西省主栽品种‘户太八号’、‘夏黑’葡萄对霜霉病虽有一定的抗性,但病叶率仍高达67.27%和75.47%;‘红地球’和‘火焰无核’葡萄的感病程度相当严重,病叶率更是高达100%,无完整叶片。2避雨栽培不仅降低了鲜食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和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增加了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同时也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增加了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除个别时期葡萄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蔗糖和淀粉含量露地栽培高于避雨栽培外,其余各时期均表现为避雨栽培高于露地栽培,且在‘红地球’和‘火焰无核’葡萄中表现的尤为显着。各鲜食葡萄品种叶片中叶绿素a/b比值在露地栽培下明显高于避雨栽培。此外,避雨栽培还可有效地促进耐弱光鲜食葡萄品种的枝条加长、加粗生长以及显着提升了冬芽的质量。3避雨栽培显着提高了‘户太8号’和‘夏黑’葡萄的果穗重量、浆果重量、果粒大小和红色葡萄果色指数(Red grape color index,CIRG),明显降低了色泽饱和度C*,但对‘火焰无核’葡萄的外观品质无显着影响。同时,避雨栽培也提高了鲜食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但对总酸含量无显着影响,且显着促进了‘户太8号’和‘夏黑’葡萄中的有机酸的降解。果实套袋技术对葡萄鲜果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根据栽培模式的不同表现出显着差异。由主成分分析可得,避雨栽培+红色无纺布袋对提高果实品质效果更好。4避雨栽培显着降低了葡萄叶片霜霉病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对‘红地球’、‘火焰无核’葡萄的效果尤为显着,分别降低了56.21%和30.06、57.68%和41.61%,进而极大地控制了鲜食葡萄病害的发生概率。同时,避雨栽培也显着降低了葡萄叶片中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含量。此外,避雨栽培也明显降低了葡萄鲜果的病果率和病情指数,其中红色无纺布袋中鲜食葡萄果实的发病程度降低最为显着。综上所述,避雨栽培可有效控制鲜食葡萄病害的发生,提高叶片质量,使得PSⅡ活性显着提升,有利于促进当年鲜食葡萄的生长发育和翌年冬芽的萌发,是培育健壮葡萄的主要途径;同时结合红色无纺布袋,可更加有效的提高鲜食葡萄果实的内外品质,使提质增效、健康安全的鲜食葡萄生产成为可能。

杜文雅[9](2021)在《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发酵优化及制剂研制》文中认为灰霉病是葡萄生产和储藏中危害最为严重病害,可危害葡萄的多个部位。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以及该病害复发率高给葡萄产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是本实验室从西藏江孜土壤采集到的1株细菌,对葡萄灰霉病菌、杨树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油松枯梢病菌、核桃溃疡病菌和褐斑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特别在防治葡萄灰霉病方面,表现了显着的防治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为了进一步促进该生防菌株实现产业化,本文对该菌株的关键发酵条件及其制剂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培养基配方及条件优化通过L9(34)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了培养基成分,确定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包括玉米粉30 g、黄豆粉10 g、葡萄糖2 g、酵母粉2 g、磷酸氢二钠2 g、磷酸二氢钾0.6 g、碳酸钙0.2 g、氯化钾0.15 g、硫酸镁0.15 g、硝酸铵0.45 g、硫酸锰0.06 g和水1000mL;确定适宜接种量4%,种龄24 h。摇瓶实验中发酵液菌含量达到4.1×109 CFU/mL,较优化前提高了 95.23%。利用摇瓶上优化参数在50 L发酵罐上进行放大试验,发酵液菌含量达到8.6×109 CFU/mL,形成90%芽孢率的时间比摇瓶条件下提前 30 h。2.确定了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的120亿CFU/mL液体原药和150亿CFU干粉原药的加工工艺。发酵完成获得8.6×109 CFU/mL原始液体原药后,离心浓缩1.5倍后即可获得1.2×1010 CFU/mL液体原药。离心浓缩2倍后加入载体材料并在37℃条件下烘干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即可获得1.5×1010 CFU/mL干粉原药。3.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粉尘剂配方采用流点法筛选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粉尘剂润湿分散剂,载体的筛选以沉降率为标准。确定1×1010 CFU/g 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粉尘剂最佳配方为载体碳酸钙10-20%,润湿分散剂LT-522W 3%,干粉原药补足至100%。4.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悬浮剂配方对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悬浮剂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防腐剂种类及用量进行筛选,确定1 ×1010 CFU/mL 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悬浮剂最佳配方为润湿分散剂LT-522W 3%;增稠剂黄原胶0.3%;防腐剂山梨酸钾2%,液体原药补足至100%。该制剂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且热贮和冷贮合格。5.两种制剂对葡萄灰霉病的防病评价采用离体叶片法进行了两种制剂对葡萄灰霉病防病评价。结果表明经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粉尘剂处理7 d后仍能完全控制葡萄灰霉病发生,悬浮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达82.1%以上。显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

王淑培[10](2020)在《桔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citriensis对柑橘果实采后酸腐病的控制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由柑橘白地霉(Geotrichum citri-aurantii)侵染柑橘引起的酸腐病是仅次于柑橘果实青、绿霉病的一种典型柑橘采后病害,对全球所有柑橘品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柑橘产业的严重损失及环境的潜在污染。目前国内对酸腐病控制最有效的是双胍盐类杀菌剂百可得(Bellkute,iminoctadine tris)。但是随着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用,国内柑橘产区的酸腐病病原菌对百可得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因此,亟待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绿色保鲜剂或替代产品。生物防治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利用拮抗酵母菌控制果实采后病害更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式。应用于果实病害控制的拮抗酵母多数分离自果实体系,能快速适应果实表面的微生态,具有营养需求低、能长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对病原菌抑菌谱较为广泛、不产生致敏孢子和真菌毒素等优点而显示出较大的应用潜力。桔梅奇酵母M.citriensis是由我们实验室分离自柑橘叶际的新种酵母,对柑橘果实采后青绿霉病有极好的生物防治效果。而梅奇属酵母对柑橘采后酸腐病的控制效果尚待研究。本研究基于生物防治的角度,探究桔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citriensis对柑橘采后酸腐病的控制效果,并系统的研究其拮抗作用模式,提出可能的重要作用机制,并深入探究了其对生防效力的贡献量。在此基础进一步靶向性的增强了M.citriensis的生防效力,并对其可能涉及的机理进行探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M.citriensis能显着控制柑橘采后酸腐病,与常温贮藏条件对比,低温贮藏下M.citriensis对酸腐病的防治效果更佳。M.citriensis能在果实伤口处快速生长,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M.citriensis发酵液的非细胞组分以及所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G.citri-aurantii生长没有显着抑制效应;M.citriensis对G.citri-aurantii菌丝有微弱附着作用,但没有寄生作用。M.citriensis对柑橘果实具有一定的诱导抗病性。外源Fe Cl3添加影响M.citriensis对G.citri-aurantii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酸腐病的控制效果,推测M.citriensis产普切明酸(PA)对铁离子的竞争或消耗是其控制柑橘果实采后酸腐病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2)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获得了M.citriensis FL01精细基因组信息。M.citriensis FL01基因组大小约为25.74 Mb,组装到12个Contigs上,基因组GC含量为49.16%。散在重复序列占据0.76%,串联重复序列占据1.27%,含有313个t RNA,185个r RNA,52个sn RNA。共预测到5189个编码蛋白基因,其中3401个基因得到GO分类注释,4137个基因得到KEGG注释,1845个基因与KOG数据库匹配并得到功能分类。M.citriensis FL01具有丰富的胞内外信号转导、代谢相关基因,暗示酵母细胞代谢旺盛、环境适应力强。共线性分析显示,M.citriensis FL01与M.pulcherrima APC 1.2的亲缘关系更近。通过与M.pulcherrima的PULs基因进行全基因组的BLAST比对,找到了M.citriensis FL01中四个PUL基因:PUL1(1377bp)、PUL2(1433 bp)、PUL3(960 bp)和PUL4(1638 bp),位于Contig4上,成簇分布。其中PUL1和PUL3正向表达,PUL2和PUL4反向表达,PULs基因的分布与M.pulcherrima APC 1.2的一致。(3)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M.citriensis生物合成PA的关键基因PUL2进行敲除,获得了不产普切明色素的稳定突变株。失去产普切明色素的突变ΔM.citriensis与野生型酵母相比,其生长能力和孢子形态没有显着变化,但是均失去了产PA的能力或者产PA非常微量而无法检出。突变ΔM.citriensis在离体平板实验中均失去了对G.citri-aurantii生长的抑制作用,在果实实验中,突变菌株对酸腐病的控制效果显着低于野生型酵母,相比于野生型酵母的生防控制效率下降80%左右,且各突变菌株之间的生防效果无显着差异,从而直接证明了产PA引起的铁离子的消耗是M.citriensis控制柑橘采后酸腐病的重要作用机制。(4)基于提高PA产量从而提高M.citriensis生防效力,从生理调控增效的角度筛选能提高M.citriensis PA生成量的氨基酸,所测试的20种氨基酸中除甲硫氨酸(Met)外,外源氨基酸处理均能显着诱导M.citriensis普切明的生成。丝氨酸(Ser)、天冬酰胺(Asn)、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能诱导M.citriensis产生相对于其他氨基酸更宽的普切明色素带,且Arg的诱导效应最明显。(5)通过不同浓度的Arg处理发现,Arg对M.citriensis生长、PA生成量及PULs基因的表达量的诱导具有浓度效应。低浓度(1 mmol·L-1)Arg对M.citriensis生长没有显着影响,而5 mmol·L-1和10 mmol·L-1Arg则能促进M.citriensis生长。PA作为M.citriensis的次生代谢产物,Arg处理能显着诱导M.citriensis在培养的对数中后期提高PA的生成量。不同浓度的Arg在不同培养时间点对PA合成调控的四个基因PUL1、PUL2、PUL3和PUL4表达量的影响不同,在诱导培养的24h~72 h内,Arg处理能显着诱导这4个基因的上调表达,而PUL4在M.citriensis生长的12 h内被抑制了表达。总体上,相对于1 mmol·L-1的Arg,5 mmol·L-1和10 mmol·L-1的Arg更能显着的诱导M.citriensis PULs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M.citriensis合成并分泌更多的PA。(6)Arg处理提高了M.citriensis在果实伤口处的定殖能力,预示Arg能提高拮抗酵母的氧化胁迫耐受性。进一步通过H2O2诱导氧化胁迫,发现Arg预处理提高了M.citriensis胞内抗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G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抗逆性物质海藻糖含量,降低胞内ROS(活性氧)水平,进而抑制过量ROS引起的细胞凋亡、质膜损伤和胞内蛋白氧化,提高了M.citriensis细胞氧化胁迫耐受性。(7)通过比对提高PA生成量的Arg处理,以及失去产PA能力的突变体酵母ΔM.c7的生防效力,发现Arg预处理能显着增强M.citriensis对柑橘酸腐病的防控效力,且5 mmol·L-1Arg预处理的M.citriensis的生防效力相对最优。主要作用机制可能包含:(1)Arg预处理诱导了M.citriensis PA生成量的增加;(2)Arg预处理提高了M.citriensis在果实伤口处的定殖能力;(3)Arg预处理增强了M.citriensis生物膜生成能力;(4)Arg预处理提了高M.citriensis在柑橘伤口处的氧化胁迫耐受性。而失去产PA能力的突变体酵母ΔM.c7在果实伤口处的定殖能力、生物膜形成能力、氧化胁迫耐受性、抗氧化能力及生防效力显着下降。进一步说明了M.citriensis的PA生成能力与其生防效力直接相关,同时又会影响M.citriensis胞内的抗氧化反应。此外PA可能作为一种群体感应分子介导M.citriensis生物膜生成。

二、保护地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护地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和吉林省葡萄果实病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龙江、吉林省葡萄果实病害发生情况
    2.2 黑龙江、吉林省8个市葡萄果实发病率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2)葡萄枝干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葡萄枝干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2 葡萄枝干病害的典型症状和相关病原菌
3 葡萄枝干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
    3.1 葡萄衰枯病(Esca complex disease)
    3.2 葡萄顶枯病(Eutypa dieback)
    3.3 葡萄溃疡病(Botryosphaeria dieback)
    3.4 葡萄蔓枯病(Diaporthe dieback)
    3.5 葡萄黑根病(Black foot disease)
4 葡萄枝干病害的防控策略
    4.1 预防性策略
        4.1.1 提前或推迟剪枝时间
        4.1.2 伤口处喷施保护剂
        4.1.3 热水处理苗木
    4.2 治疗性策略
        4.2.1“外科手术”治疗
        4.2.2 注射药剂治疗
    4.3 防治策略的比较
5 展望

(3)我国葡萄园病害发生危害及防治用药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基本情况
    2.2 葡萄园种植基本特征
    2.3 葡萄园病害发生及危害情况
    2.4 葡萄园病害防治用药情况
        2.4.1 杀菌剂的选择依据及购买途径
        2.4.2 葡萄园防治病害的用药方式及成本
        2.4.3 杀菌剂种类及使用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4)5省市主栽葡萄的果实病害及防治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1.2 调查方法
        1.2.1 病害调查方法
        1.2.2 农药使用调查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5省市病害发生情况
    2.2 5省市病害防治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5)葡萄果腐病病原枝孢菌种类鉴定和防治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概述
        1.1.1 葡萄的营养价值及商品价值
    1.2 葡萄主要病害种类
        1.2.1 葡萄炭疽病
        1.2.2 葡萄霜霉病
        1.2.3 葡萄白腐病
        1.2.4 葡萄黑痘病
        1.2.5 葡萄白粉病
        1.2.6 葡萄酸腐病
        1.2.7 葡萄褐斑病
        1.2.8 葡萄灰霉病
    1.3 枝孢属研究进展
        1.3.1 枝孢属真菌的经济重要性
        1.3.2 枝孢属真菌分类地位及特征
        1.3.3 分子生物学在枝孢属真菌中的应用
        1.3.4 枝孢属真菌化学防治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病原菌的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病害调查及病样采集
        2.1.2 供试培养基及抗生素的配置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代表菌株的选择
        2.1.5 致病性测定
        2.1.6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2.1.7 分子生物学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田间调查采样及症状描述
        2.2.2 病菌的分离、纯化及代表菌株的选择
        2.2.3 致病性测定
        2.2.4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
        2.2.5 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菌株
        3.1.2 供试培养基
        3.1.3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3.1.4 不同温度对两种枝孢菌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1.5 不同光照对两种枝孢菌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1.6 不同培养基对两种枝孢菌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1.7 不同p H值对两种枝孢菌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1.8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温度对两种枝孢菌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2.2 不同光照对两种枝孢菌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2.3 不同培养基对两种枝孢菌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2.4 不同p H值对两种供试枝孢菌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葡萄枝孢果腐病的防治药剂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培养基与药剂
        4.1.2 供试菌株
        4.1.3 4 种原药对枝孢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4.1.4 5 种药剂对离体葡萄果粒枝孢果腐病防效试验
        4.1.5 5 种药剂对葡萄枝孢果腐病田间防效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4 种原药对枝孢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4.2.2 5 种药剂对离体葡萄果粒枝孢果腐病防效试验
        4.2.3 5 种药剂对葡萄枝孢果腐病田间防效试验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超敏蛋白制备及在葡萄抗霜霉病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微生物蛋白类农药研究进展
        1.1.1 微生物蛋白类农药研究概述
        1.1.2 Bt杀虫晶体蛋白
        1.1.3 隐地蛋白
        1.1.4 激活蛋白
        1.1.5 超敏蛋白
        1.1.5.1 超敏蛋白的产生
        1.1.5.2 超敏蛋白分子结构和特点
        1.1.5.3 超敏蛋白关键功能区域研究
        1.1.5.4 超敏蛋白生物学功能
        1.1.5.5 超敏蛋白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2 植物免疫诱导抗性研究进展
        1.2.1 植物免疫诱导研究概述
        1.2.2 植物防御反应信号转导途径
        1.2.2.1 水杨酸防御信号途径
        1.2.2.2 茉莉酸和乙烯防御信号途径
        1.2.2.3 脱落酸防御信号途径
    1.3 葡萄霜霉病研究概述
        1.3.1 葡萄霜霉病的起源与分布
        1.3.2 葡萄霜霉病的症状
        1.3.3 葡萄霜霉病的生物学特性
        1.3.4 葡萄霜霉病的侵染循环
        1.3.5 影响葡萄霜霉病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1.3.5.1 外界环境条件
        1.3.5.2 品种抗病性
        1.3.5.3 病原菌
        1.3.5.4 农业措施
        1.3.6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措施
        1.3.6.1 农业防治
        1.3.6.2 化学防治
        1.3.6.3 生物防治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超敏蛋白基因
        2.1.2 菌株及质粒
        2.1.3 酶、试剂盒及生物化学试剂
        2.1.4 培养基
        2.1.5 仪器与耗材
    2.2 试验方法
        2.2.1 超敏蛋白的制备
        2.2.1.1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2.2.1.2 大肠杆菌细胞诱导表达
        2.2.1.3 SDA-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2.2 蛋白浓度的测定
        2.2.3 超敏蛋白对烟草的过敏性坏死反应
        2.2.4 超敏蛋白对田间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2.2.4.1 试验处理
        2.2.4.2 测定方法
        2.2.5 超敏蛋白对接种霜霉病葡萄的影响
        2.2.5.1 试验处理
        2.2.5.2 测定方法
        2.2.6 超敏蛋白对葡萄果实的贮藏效果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超敏蛋白的来源
        3.1.1 超敏蛋白HRP
        3.1.2 超敏蛋白HrpZ
        3.1.3 超敏蛋白HrpZ_A、HrpZ_K
        3.1.4 HRP和HrpZ的同源性
    3.2 超敏蛋白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3.3 超敏蛋白诱导表达条件优化
        3.3.1 超敏蛋白HRP诱导条件优化
        3.3.2 超敏蛋白HrpZ诱导条件优化
        3.3.3 超敏蛋白HrpZ_A和HrpZ_K诱导条件优化
    3.4 蛋白浓度测定
    3.5 超敏蛋白在烟草上的过敏性坏死反应
    3.6 超敏蛋白在葡萄叶片上的过敏性坏死反应
    3.7 超敏蛋白防治田间葡萄霜霉病的效果评价
        3.7.1 喷施超敏蛋白对葡萄叶片霜霉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3.7.2 超敏蛋白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7.3 喷施超敏蛋白对葡萄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7.4 喷施超敏蛋白对葡萄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8 超敏蛋白对接种霜霉病葡萄病情指数的影响
        3.8.1 喷施超敏蛋白对葡萄叶片接种霜霉病的抑制作用
        3.8.2 喷施超敏蛋白对葡萄叶片接种霜霉病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8.3 喷施超敏蛋白对叶片接种霜霉病后的MDA含量的影响
    3.9 喷施超敏蛋白对葡萄储藏期病害发生的影响
4 讨论
    4.1 超敏蛋白原核表达及在烟草和葡萄上的超敏反应
    4.2 超敏蛋白对葡萄抗病性的作用
    4.3 超敏蛋白对葡萄储藏期病害发生的影响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7)微生物组学在葡萄枝干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葡萄枝干病害的发生特点
2 单一生防菌株防治葡萄枝干病害的效果
3 微生物组与葡萄枝干病害发生的相关性
4 葡萄枝干病害相关微生物组学研究方法局限及改进
5 小结与展望

(8)避雨栽培提升鲜食葡萄果实品质和降低病害发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栽培的发展概况
        1.1.1 我国葡萄栽培的概况
        1.1.2 陕西省葡萄栽培的发展概况
    1.2 葡萄避雨栽培的研究概况
        1.2.1 避雨栽培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1.2.3 避雨栽培对葡萄抗病性的影响
    1.3 葡萄套袋技术的研究进展
    1.4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鲜食葡萄抗霜霉病的自然田间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葡萄品种霜霉病发病情况统计分析
        2.2.2 不同品种葡萄霜霉病抗性的聚类分析
    2.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研究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3.2.2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3.2.3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4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中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3.2.5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枝条发育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3.3.2 对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3.3.3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4 对枝条发育的影响
第四章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套袋果实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研究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避雨栽培和套袋对鲜食葡萄果穗及果粒生理性状的影响
        4.2.2 避雨栽培和套袋对鲜食葡萄果皮硬度和色泽的影响
        4.2.3 避雨栽培和套袋对鲜食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及总酸含量的影响
        4.2.4 避雨栽培和套袋对鲜食葡萄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4.2.5 鲜食葡萄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2.6 鲜食葡萄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4.3 讨论与结论
        4.3.1 对果穗和果粒基本性状的影响
        4.3.2 对果皮各生理指标的影响
        4.3.3 对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的影响
        4.3.4 对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第五章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病害发生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研究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霜霉病发生的影响
        5.2.2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5.2.3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5.2.4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CAT和 SOD活性的影响
        5.2.5 避雨栽培对鲜食葡萄叶片SA含量的影响
        5.2.6 避雨栽培和套袋对鲜食葡萄果实病害发生的影响
    5.3 讨论与结论
        5.3.1 对叶片病害发生的影响
        5.3.2 对叶片中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
        5.3.3 对果实病害发生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发酵优化及制剂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葡萄灰霉病
    1.2 葡萄灰霉病防治状况
        1.2.1 化学防治
        1.2.2 农业防治
        1.2.3 生物防治
    1.3 生防芽孢杆菌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芽孢杆菌概述
        1.3.2 贝莱斯芽孢杆菌
    1.4 微生物农药剂型状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微生物材料
        2.1.3 助剂材料
        2.1.4 供试培养基
        2.1.5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菌株生物量测定
        2.2.2 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2.2.3 种龄对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菌株发酵水平的影响
        2.2.4 接种量对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菌株发酵水平的影响
        2.2.5 初始培养基主要成分的正交优化
        2.2.6 生防菌发酵罐放大试验
    2.3 原药的制备
        2.3.1 液体原药
        2.3.2 干粉原药
    2.4 载体和助剂筛选
    2.5 粉尘剂稳定性研究
        2.5.1 粉尘剂载体的筛选
        2.5.2 粉尘剂润湿分散剂筛选
        2.5.3 粉尘剂的加工与配比优化
        2.5.4 粉尘剂加工后主要质量指标检测
    2.6 悬浮剂助剂及其指标测定
        2.6.1 悬浮率测定方法
        2.6.2 分散性测定方法
        2.6.3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
        2.6.4 湿润分散剂最佳使用量筛选
        2.6.5 粘度调节剂用量筛选
        2.6.6 防腐剂的选择
        2.6.7 悬浮剂指标测定
    2.7 粉尘剂室内防病试验
    2.8 悬浮剂室内防病评价
    2.9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摇瓶种子生长曲线
    3.2 种龄对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发酵水平的影响
    3.3 接种量对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发酵水平的影响
    3.4 发酵培养基成分的正交优化
    3.5 50 L发酵罐验证
    3.6 载体和助剂材料与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生物相容性
        3.6.1 载体生物相容性
        3.6.2 助剂生物相容性
    3.7 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干粉原药加工载体材料及工艺
        3.7.1 干粉原药加工载体材料选择
        3.7.2 干粉原药加工工艺
    3.8 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粉尘剂
        3.8.1 粉尘剂润湿分散剂筛选
        3.8.2 粉尘剂载体的筛选
        3.8.3 100亿CFU/克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粉尘剂配方及其粒径测定
    3.9 悬浮剂制剂研究结果
        3.9.1 最适润湿分散剂筛选
        3.9.2 湿润分散剂LT-522W最佳用量
        3.9.3 增稠剂最佳使用量
        3.9.4 防腐剂的确定
        3.9.5 100亿CFU/克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悬浮剂配方及其质量指标
    3.10 微生物杀菌剂新制剂对葡萄灰霉病防病效果评价
        3.10.1 100亿CFU/克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粉尘剂防病效果
        3.10.2 100亿CFU/克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悬浮剂防病效果
4 讨论
    4.1 生防菌发酵优化
    4.2 微生物杀菌剂剂型
    4.3 悬浮剂与粉尘剂的防效与应用前景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10)桔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citriensis对柑橘果实采后酸腐病的控制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果实采后酸腐病害研究现状
        1.1.1 柑橘产业生产现状
        1.1.2 柑橘果实采后主要侵染性病害
        1.1.3 柑橘酸腐病发病规律
        1.1.4 柑橘果实酸腐病害防治措施
    1.2 拮抗酵母菌对果实采后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
        1.2.1 拮抗酵母应用于采后果实生物防治概述
        1.2.2 拮抗酵母的生防作用机制
    1.3 生理调控增强酵母生防效力
        1.3.1 添加保护剂
        1.3.2 外源物质预处理
        1.3.3 温和预胁迫适应
    1.4 立题背景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桔梅奇酵母M.citriensis对柑橘果实采后酸腐病的控制效果及作用机制初探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M.citriensis对柑橘果实酸腐病的直接控制效果
        2.3.2 M.citriensis控制柑橘果实酸腐病的生防机制探究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5 结果与分析
        2.5.1 M.citriensis对柑橘果实采后酸腐病的控制效果
        2.5.2 M.citriensis在柑橘果实伤口处的定殖能力
        2.5.3 M.citriensis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2.5.4 M.citriensis培养过程中不同组分对G.citri-aurantii生长的影响
        2.5.5 M.citriensis对 G.citri-aurantii菌丝的附着作用
        2.5.6 M.citriensis所产胞外水解酶对G.citri-aurantii的作用
        2.5.7 M.citriensis对铁离子的消耗
        2.5.8 M.citriensis诱导柑橘果实抗酸腐病的能力
    2.6 讨论
    2.7 本章小结
    2.8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桔梅奇酵母M.citriensis全基因组测序及普切明合成调控相关基因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M.citriensis基因组的提取
        3.3.2 M.citriensis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组装
        3.3.3 基因组功能注释及基本分析
        3.3.4 M.citriensis基因组中普切明合成调控相关基因的查定
    3.4 结果与分析
        3.4.1 M.citriensis基因组DNA质量
        3.4.2 M.citriensis基因组测序结果
        3.4.3 M.citriensis基因组组装结果
        3.4.4 基因功能注释
        3.4.5 共线性分析
        3.4.6 M.citriensis基因组中普切明合成调控相关基因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3.7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桔梅奇酵母M.citriensis产普切明酸对柑橘果实采后酸腐病的拮抗机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材料
        4.2.2 主要试剂及工具酶
        4.2.3 主要仪器设备
        4.2.4 引物设计
    4.3 实验方法
        4.3.1 M.citriensis对诺尔斯菌素(NTC)和G418 的敏感性检测
        4.3.2 M.cPUL2基因突变菌株的构建
        4.3.3 M.citriensis突变菌株载体的消除
        4.3.4 M.citriensis突变菌株失去生成普切明色素表型的稳定性验证
        4.3.5 M.citriensis白色突变菌株生长及产普切明酸的测定
        4.3.6 M.citriensis白色突变菌株对柑橘果实酸腐病的控制效果
    4.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M.citriensis对 NTC和 G418 的敏感性
        4.5.2 M.citriensis不产普切明色素突变菌株的构建
        4.5.3 M.citriensis突变菌株载体的消除
        4.5.4 M.citriensis突变菌株失去生成普切明色素表型的稳定性
        4.5.5 M.citriensis白色突变菌株生长及产普切明酸的分析
        4.5.6 M.citriensis白色突变菌株对柑橘果实酸腐病的控制效果
    4.6 讨论
    4.7 本章小结
    4.8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精氨酸提高桔梅奇酵母M.citriensis产普切明酸及对柑橘果实采后酸腐病的生防控制效力
    5.1 前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材料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不同氨基酸对M.citriensis普切明色素生成的影响
        5.3.2 精氨酸处理对M.citriensis生长和普切明酸生成量的影响
        5.3.3 精氨酸处理对M.citriensis普切明合成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5.3.4 精氨酸处理对M.citriensis控制柑橘果实酸腐病的生防效力影响
        5.3.5 精氨酸处理对M.citriensis在柑橘果实伤口处的生长动态的影响
        5.3.6 精氨酸处理对氧化胁迫条件下M.citriensis生防效力的影响
        5.3.7 精氨酸处理对M.citriensis生物膜生成能力的影响
    5.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5 结果与分析
        5.5.1 不同氨基酸对M.citriensis普切明色素生成的影响
        5.5.2 精氨酸处理对M.citriensis生长和普切明酸生成量的影响
        5.5.3 精氨酸处理对M.citriensis普切明合成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5.5.4 精氨酸处理对M.citriensis控制柑橘果实酸腐病的生防效力影响
        5.5.5 精氨酸处理对M.citriensis在柑橘果实伤口处生长动态的影响
        5.5.6 精氨酸处理对氧化胁迫条件下M.citriensis生防效力的影响
        5.5.7 精氨酸处理对M.citriensis生物膜生成能力的影响
    5.6 讨论
    5.7 本章小结
    5.8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全文结论及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博士期间(已、待)发表的论文
附录

四、保护地葡萄主要病害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和吉林省葡萄果实病害调查[J]. 陈徐飞,廖佳兴,牛亚捷,李司宇,龚慧玲,郭浩,王琦. 中国果树, 2022(01)
  • [2]葡萄枝干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控策略[J]. 王慧,李兴红,李永华,张玮,燕继晔. 果树学报, 2022(02)
  • [3]我国葡萄园病害发生危害及防治用药情况调查[J]. 高琪,李兴红,刘梅. 中国果树, 2021(09)
  • [4]5省市主栽葡萄的果实病害及防治调查[J]. 王宇,杨畅,杨晓,善文辉,杨芳,王琦. 植物保护, 2021(03)
  • [5]葡萄果腐病病原枝孢菌种类鉴定和防治药剂筛选[D]. 陈思颖.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6]超敏蛋白制备及在葡萄抗霜霉病上的应用[D]. 左一立.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7]微生物组学在葡萄枝干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J]. 郭令紫,李兴红,张玮,彭军波,刘梅,周悦妍,李永华,燕继晔. 中国果树, 2021(05)
  • [8]避雨栽培提升鲜食葡萄果实品质和降低病害发生的研究[D]. 郭俊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9]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贝莱斯芽孢杆菌HMB28023发酵优化及制剂研制[D]. 杜文雅.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10]桔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citriensis对柑橘果实采后酸腐病的控制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D]. 王淑培. 西南大学, 2020(04)

标签:;  ;  ;  ;  

保护区葡萄重大病害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