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教学的宏观策略

情感教学教学的宏观策略

一、情感教育教学的宏观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楚慧杰[1](2021)在《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文中提出英语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与英语听、说、读技能相比,英语写作过程具有更复杂的心理、语言学和文化等机制,因而英语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难题。伴随着21世纪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学科育人理念的深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解决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试价值倾向、过度依赖某种方法或模式和缺乏语言实践活动等问题,建构以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以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21世纪英语写作教学转型的研究课题。因此,为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对英语学科写作教学改革的需求,本研究在基于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深化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需要及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思考之上,采用多学科视角,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及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基础阐释和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对拓宽我国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视域、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写作教学观和形成个人的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理论、以及丰富我国外语写作教学的理论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分析了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概念,认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就是通过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对社会、生活和学习所需的书面交流的技能,培养学生能够通过书面语言自由表达意义和进行交流的能力。英语写作教学对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促进语言知识内化和思维发展、重建学生的可能生活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写作的心理过程、语言哲学依据、文化基础和教学法基础四个部分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重点探索:揭示了英语写作的心理过程机制;语言的结构(语形)、语言的意义(语义)和语言的使用(语用)等语言逻辑关系;英语写作超越“工具性”通达“人文性”的文化内蕴,进一步明晰了英语写作教学的本质内涵;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英语写作教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后方法论”视角的必要性,为构建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为进一步厘清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建构的现实基础和实践依据,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英语写作教学的育人价值、教学活动过程和教学方法等维度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调查分别发放了 343份教师问卷和700份学生问卷,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发现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全面育人价值尚未落实;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功利化倾向明显,侧重应试训练;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经分析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知识本位”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缺乏系统的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本研究在阐述理论基础和揭示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教学理念、方法论和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对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探索:一是对“知识为本”和“素养为本”两种不同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英语写作教学应坚持“素养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及其教学;二是在阐释“后方法”是对“方法”的一种超越与重建,后方法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是一种不局限于理论原则、注重情境、重视教师进行理论建构和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的教学的基础上,倡导英语写作教学应打破以往英语写作教学中“迷信”某种固定原则、方法或模式的传统,建立一种强调教学活动的情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方法论视角,以复杂性的思维审视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解决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所遭遇的困境;三是提出了实现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的三个关键途径:提倡写作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出应通过写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学习活动对学生写作技能的获得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英语写作是基于跨文化理解的表达。对以“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的探讨,既需要从多学科的理论角度对素养为本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深入剖析,也需要基于教学实践进行反复、不断的探索。本研究对此进行尝试,以期望能探索出一条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写作教学之路。

孙杭[2](2021)在《后方法时代大学英语翻译“金课”的建设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日益注重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今天,大学英语翻译课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范式,超越单纯的"方法论"教学理念,使课程向"金课"的标准靠拢,本文尝试运用后方法理论及宏观策略框架,设计出一套系统的动态化的教学实践理论。按照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组织的课程建设符合"金课"中"两性一度"标准的要求,因而,其对于解决大学英语翻译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翻译课堂教学活动,建设大学英语翻译"金课"具有现实意义。

周雪婷,夏昊[3](2021)在《“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下构建有效的英语课堂》文中指出随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日益显现。在英语教学领域中,一种新兴的"后方法"教育理念逐渐为众多学者所研究。通过简要梳理库玛"后方法"外语教学基本理论,结合"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对构建有效的英语课堂提出几点思考,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王智敏,董艳[4](2020)在《后方法视域下英语教学文化意识的培养》文中认为当前我国英语教育把文化意识培养列为重要目标,但传统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师生文化意识培养的意识缺失;文化意识教学内容单一,体系不完善;文化意识教学途径局限,效率低下等。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后方法的文化意识培养可以从教学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三方面对传统文化意识教学进行创新,即:基于后方法外语教学"三大参数",提高师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动机;根据后方法外语教学十大宏观策略,创新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基于后方法时空观,拓展文化意识培养途径。

王雪[5](2020)在《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在教育,而教育质量依赖于教师;语言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自古便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大量的海外移民和其他各类母语非英语学习者的持续增长给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简称为ESL)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开发与完善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贯穿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优秀与杰出四个发展阶段,对教师质量进行三位一体的保障。作为国家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已经出台了职前和优秀(职后)教师专业标准,作为ESL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的指针和规范准则,并且标准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地进行修改与完善。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文明和璀璨的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汉语言的推广、汉文化的传播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根本保障,是国家语言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一带一路”愿景实现的重要条件,更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撑。这就对我国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尤其是对未成年阶段学习者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然而,这一领域却经常被忽视。美国的ESL教师专业标准与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适用的群体类似、语境类似,且发展比较成熟、实践经验丰富,值得关注并展开深入研究。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选取美国现行的全部3套ESL教师专业标准:2010版与2018版《学前—12年级教师职前教育计划认证标准》(2010版和2018版现处于并行状态,都属于现行职前教师专业标准范畴)和《英语作为一门新语言标准》(即职后优秀教师专业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美国现行的学前至12年级阶段ESL教师系列专业标准进行全面剖析与解读,挖掘出该系列标准的产生背景、实然状态、总体特征、成效弊端和借鉴意义。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标准是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产物,背后蕴含着政治、文化、语言、教育、需求等因素。因此,本论文首先把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标准放置于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从国家语言政策的发展要求与社会、文化、教育的整体环境和教师、学生及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两大维度六个方面对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出台的背景做深入挖掘,追根溯源,找出成因。然后以舒尔曼的教师知识理论为指导,分别对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发展两个阶段(职前和职后)的三套标准从标准制定的机构和主体、标准产生的依据和核心思想、标准产生的过程、标准的框架与内容、基于标准的教师认证和标准的特点几个方面进行个体分析。同时抓住新、旧职前标准并行这一难得的机会,在现行标准研究范畴内,在对职前标准进行个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比较、探究不同时期同一标准的承接性与发展性、不变本质与时代发展趋势的融合,以便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美国职前ESL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在分别对美国现行的ESL职前、优秀(职后)教师专业标准进行充分分析后,论文从美国ESL学科整体性、ESL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完整性的角度,以库玛的语言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打乱标准原有的结构,对处于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标准从基本要素、整体框架、具体内容以及基于标准的认证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阐释不同阶段标准之间的异同、产生的原因及内在联系。进而发掘美国现行ESL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在研制理念、主体结构、涵摄内容、秉持视角、言说话语、认证方式上的共性与特质,并探讨该学科教师专业标准所产生的影响。此外,结合国家语言政策的发展要求与社会的现实需要,分析我国第二语言教师、教学与教师专业标准发展现状,参照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本文从七大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启示。希望本研究可以为我国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为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特别是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教师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教师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的长足发展、以及我国汉语及汉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些许启示。

曾荣[6](2020)在《后方法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英语写作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写作能力是语言能力的最高检测形式,学习者的写作水平往往能展示其语言素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但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英语写作,有些甚至讨厌英语写作,英语写作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点。英语写作教学错综复杂,是费时、费力、低效的任务,而后方法理论家美国应用语言学教授B.Kumaravadivelu不再把教学法定义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界定为一个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材料、评价措施等在内的宽泛的教学指导方针,教师可以基于方针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实施微观教学策略。本论文在参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郴州市某高中英语教学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多数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上存在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错误;教学中,教师布置题目,然后学生进行自主写作,由于学生人数多,作文的批改量大,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因此,为了改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本论文提出将后方法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主要研究从两个问题:1.如何有效的将后方法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2.基于后方法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首先,对后方法理论在高中阶段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教学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和学生访谈以及实验前后写作成绩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郴州市某高中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后方法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调动学生在英语写作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最后,在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提出了一些建议。

娄琼丽[7](2020)在《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2017年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果,这是高中英语改革起步的具体落实点,而一些教师还在重视学生的学习分数,效果还停留在表层语言知识和表层语言技能上,尤其是考试技能上,基于这些问题,本论文将重点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考量。本研究在后方法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了调查研究的方法,对贵阳市第九中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进行研究。本研究挑选了三位高中英语老师及其所带的四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工具获取相应的数据,进而探究教师在英语课堂中使用了哪些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师们在英语课堂上没有达到教学效果会出现哪些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希望能帮助英语老师提供一些教学改进的见解,并对当前英语教学的探索提出一些启示。经过调查研究后发现,首先,在本研究中,三位老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策略有不同的特点,L老师所使用的教学策略更多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H老师主要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J老师所使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三位老师在英语教学中都使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但是在策略的选择与使用上还需要加强;三位老师在课堂上会使用一些策略,但因为各自的教学对象不同和课型中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所以他们在相同的课型中各自表现出的宏观策略或者微观策略的体现程度也有所差异;三位老师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中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自身教学理念与外部环境对她们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也有相应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些启示:1.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2.教师要有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行动,使自己的英语专业能力和课堂教学技能能够不断提高。

胡蓉[8](2020)在《西北师范大学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题目用5毫米)》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关于第二语言词汇学习策略的理论和研究,以北京语言大学强薇编制的《汉语词汇学习策略量表》为基础,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根据我校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的实际情况,重新对量表进行了改编,并设计了《词汇深度知识测试卷》。主要从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资源策略、认知策略和活用策略五个维度对西北师范大学中级阶段45名留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我校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总体情况,不同国籍、不同性别、不同语言水平的留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策略选择上的异同,以及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学习效果的关系,以期对我校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的教与学有所帮助。通过对收集的数据用SPSSl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各个维度策略描述性分析,表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时,对五种学习策略均有使用,且元认知策略得分最高,其次为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活用策略和资源策略。(2)通过比较不同国籍的留学生在各个策略方面的使用情况,发现不同国籍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时使用的策略相同或相近,证明不同国籍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时使用的学习策略不存在显着差异。(3)通过比较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各个策略方面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男女在元认知策略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男女在社会/情感策略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且男性显着高于女性;男女在活用策略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且男性显着低于女性;而男女在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通过比较不同语言水平的留学生在各个策略方面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HSK3级和HSK4级在策略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且HSK3级显着低于HSK4级,表明在学习策略的选择上,汉语水平为HSK4级的留学生比汉语水平为HSK3级的留学生上更具有广泛性,且在元认知策略上运用的更多。(5)从词汇测试成绩与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上,通过对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资源策略、认知策略、活用策略、策略总与词汇深度测试分数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分析可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资源策略、认知策略、活用策略、策略总与词汇深度测试分数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根据调查得到的我校中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特点,提出了有关学习和教学的建议。

梁向东[9](2020)在《远程交互式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以Say Ninhao平台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汉语学习者逐年增加,政府、高校和各教学机构为适应需求,采取了多项措施,但依旧面临师资紧缺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存在大量无法进入传统意义课堂的汉语学习者。远程交互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方式,能够以较少的教学资源满足更多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具有传统线下教学课堂所不具备的诸多有点,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远程交互式教学模式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方式多样,考评系统良好,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线下对外汉语教学的有益补充。以Say Ninhao远程交互式汉语教学平台开发的初级汉语综合课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远程交互式教学模式下的对外汉语教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教学主体分属两地,空间距离的限制导致了师生不方便展开群体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不便于管理,师生不在同一空间也会造成教学主体的隔阂感。同时,平台和网络的不稳定也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要打破远程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可以采取在授课过程中增加更多的交互活动,培养更优质的网络汉语教师,在技术层面改善网络教学环境,建立专门教学网站使教学资源更具有针对性等措施。

高晶[10](2020)在《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建模是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相互连接、相互转化的桥梁,数学建模素养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但是调查发现,目前高中数学建模的实施困难重重,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且缺乏有效策略,使得数学建模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不全面、不深入.基于以上现状,本文试图在当前核心素养落实的新要求和目前教育现状之间找一个切合点,提出了将数学建模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观点.并进一步探究数学建模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包括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结论:(1)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宏观策略为: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对高中三年的数学建模融入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设计.宏观上将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横向上采用建模教学层次逐步递进的方式,纵向上采用建模问题层次逐层深入的方法进行建模融入,使学生的建模素养实现阶段性螺旋式提高.(2)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微观策略为:在宏观设计的基础上,需针对课堂教学的特点对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进行微观设计.概念教学中,在概念的引入环节丰富概念的现实情境;在概念的形成环节借助情境案例多元表征同一数学概念;在概念的应用环节,创设与知识相关的现实问题情境,在数学建模的完整过程中实现概念的现实应用.命题教学中,在命题获得环节精选命题的引入背景情境;在命题的证明环节借助模型或情境进行数学建模,进而完成命题的证明过程;在命题的应用环节着重加强命题的现实生活应用,训练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数学建模的融入过程采用数学建模的完整步骤,增加问题的现实背景的同时,更要注重问题设置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最后,本文给出了与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微观策略相对应的3个课堂教学案例,结合案例进一步阐述何为数学建模的融入以及如何具体融入。

二、情感教育教学的宏观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情感教育教学的宏观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由
        一、源于对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的反思
        二、基于深化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的需要
        三、出于对英语写作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思考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与价值
    第一节 英语写作的概念
        一、写作的概念
        二、第一语言写作、第二语言写作与外语写作的区别
        三、英语写作的概念
    第二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概念及目的
        二、英语写作教学与阅读及口语教学的关系
    第三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价值
        一、夯实学生写作基础,为其终身发展做准备
        二、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
        三、发展学生思维
        四、全面提升英语教学水平
        五、重建学生的可能生活
第二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写作的心理机制
        一、写作的心理转换理论
        二、写作过程的“阶段模式”
        三、写作过程的“认知模式”
        四、知识陈述和知识转换模式
    第二节 写作的语言哲学依据
        一、语言逻辑概述
        二、乔姆斯基的“生成转换语法”及其“语言能力”
    第三节 写作的文化基础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第四节 写作的教学法基础
        一、几种主要的写作教学法
        二、“后方法”语言教学
第三章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调查工具
    第二节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调查过程
        二、结果分析
    第三节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全面育人价值尚未落实
        二、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功利化倾向明显,侧重应试训练
        三、中学英语写作教学重形式,忽视了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四节 归因分析
        一、“知识本位”教学思想根深蒂固
        二、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
        三、教师缺乏系统的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第四章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理念
    第一节 素养为本的价值取向
        一、“知识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二、“素养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
    第二节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目标
        一、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
        二、课程标准中的文化知识与英语写作教学
第五章 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论:后方法视角
    第一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要义
        一、后方法教学与折中主义教学
        二、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要义
    第二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特征
        一、情境性
        二、开放性
        三、创造性
    第三节 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学生与教师
        一、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二、后方法视角下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教师
第六章 实现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关键途径
    第一节 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写作兴趣
        一、写作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第二节 通过活动提高写作能力
        一、活动及英语学习活动
        二、英语写作学习活动
        三、注重“学习活动”设计的英语写作课堂教学
    第三节 培养中学英语写作中的跨文化理解
        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二、基于跨文化理解的英语写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2)后方法时代大学英语翻译“金课”的建设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后方法及宏观策略框架
三、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在翻译“金课”中的应用
    1. 学习机会最大化,感知错配最小化。
    2. 促进协商式互动,提升学习者自主性,培养其语言意识。
    3. 激活直觉启发,语言输入语境化,整合语言技能。
    4. 确保社会关联性,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结语

(4)后方法视域下英语教学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审视
    1. 文化意识教学主体客体化,缺乏主动性
    2. 文化意识教学内容单一,体系不完善
    3. 文化意识教学途径局限,教学效率低下
二、基于后方法的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
    1. 基于后方法外语教学三大参数,提升师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动机
        (1)加强教师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实践性
        (2)借助特定性情境,培养学生文化情感和价值观
        (3)实现学生在文化意识培养中的自主可能性
    2. 基于后方法外语教学十大宏观策略,创新文化意识培养教学内容
        (1)采用中外文化的双向传输
        (2)实行文化语用能力的分级培养
    3. 基于后方法时空观,拓展文化意识培养途径
        (1)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文化教学“第二课堂”
        (2)完善文化意识传递机制

(5)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呼唤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二)美国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需要深化
        (三)我国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第二语言
        (二)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教师
        (三)教师专业标准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二、关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析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舒尔曼教师知识理论
        (一)教师知识的来源
        (二)教师知识的结构
        (三)教师知识的运用
        (四)舒尔曼教师知识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二、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
        (一)三大教学参数与十大宏观策略
        (二)库玛语言教师教育“KARDS”模块模型
        (三)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背景
    一、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政策与环境
        (一)国家语言教育政策日臻完善加速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二)标准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呼唤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三)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引领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二、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现实需要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科科学化的需要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
第四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分析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
        (一)标准制定的机构及主体
        (二)标准制定的依据、核心思想
        (三)标准制定的过程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及内容
        (一)2010现行版职前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及内容分析
        (二)2018现行版职前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及内容分析
        (三)2010版标准与2018版标准比较分析
    三、基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认证
        (一)认证的原则和目标
        (二)认证的程序
        (三)认证的内容和方法
    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一)标准结构的层次性:接近标准、达到标准、超越标准三层进路
        (二)标准评价的科学性:倡导“绩效本位”的评价理念
        (三)标准原则的一致性:国家要求与学科特点有机融合
        (四)文化的包容性:母语文化与美国文化相结合
        (五)学生的主体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六)专业的发展性:合作与反思中成长
第五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分析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
        (一)标准制定的机构和主体
        (二)标准制定的依据、核心思想
        (三)标准制定的过程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及内容
        (一)现行版优秀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分析
        (二)现行版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分析
    三、基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认证
        (一)认证的理念
        (二)认证的程序
        (三)认证的内容和方法
    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一)体现五项核心要求与学科专业特点的融合
        (二)强调教师知识的专业性与实践的综合性
        (三)突出教师的反思能力
        (四)关注教师专业领导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重视学生背景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六)加强教师评价的灵活性与公平性
第六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总体评析
    一、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与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
        (一)基本要素比较分析
        (二)标准框架比较分析
        (三)标准内容比较分析
        (四)标准认证比较分析
    二、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总体特点
        (一)标准研制理念:以人为本、观照师生
        (二)标准主体结构:体系完整、层级分明
        (三)标准涵摄内容:知识、能力与品格兼具
        (四)标准秉持视角:多元文化取向
        (五)标准言说话语:用词精确、实践倾向
        (六)标准认证方式:科学性与民主性相结合
    三、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影响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积极影响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消极影响
第七章 思考与启示
    一、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语言强国战略话语语力的提升
        (二)对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分析
        (三)基础教育领域来华学生对我国第二语言教师的现实需要
    二、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我国具有本土特色的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
        (二)凸显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科的本质特点
        (三)关注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生的源文化差异
        (四)重视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生的汉文化融入
        (五)加快教师专业标准引领下第二语言教师角色的转变
        (六)完善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第二语言教师评价体系
        (七)倡导更多符合标准的专业第二语言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后方法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后方法理论概述
    2.2 后方法理论研究现状
    2.3 后方法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2.4 后方法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第3章 后方法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1 后方法理论的特点
        3.1.1 突破方法局限
        3.1.2 全新多方位的视角
        3.1.3 教学理念的优越性
    3.2 后方法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的必要性
        3.2.1 创造最大化的学习机会
        3.2.2 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3.2.3 淡化师生间的理念错位
    3.3 后方法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可行性
        3.3.1 后方法理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作用
        3.3.2 教学环境分析
        3.3.3 研究方式分析
第4章 基于后方法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设计及实施
    4.1 教学对象
    4.2 教学内容
    4.3 教学设计思路
        4.3.1 话题导入
        4.3.2 师生互动
        4.3.3 学生中心
    4.4 基于后方法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的教学步骤
        4.4.1 写作前准备输入阶段
        4.4.2 写作中信息输出阶段
        4.4.3 写作后修改阶段
    4.5 后方法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检测
        4.5.1 问卷调查
        4.5.2 访谈
        4.5.3 写作测试
第5章 结语
    5.1 研究发现
    5.2 研究局限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新课标对写作技能的要求
附录B 问卷调查
附录C 访谈提纲
附录D 作文(前测)
附录E 作文(后测)
致谢

(7)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Basic Concepts
        2.1.1 Effective Teaching
        2.1.2 Effective Teaching in English Classroom
    2.2 The Post-Method Pedagogy
        2.2.1 Three Parameters of Post-Method Pedagogy
        2.2.1.1 Particularity
        2.2.1.2 Possibility
        2.3.1.3 practiculity
        2.2.2 Ten Macro-strategiies of Post-Method Pedagogy
        2.2.2.1 Micro-Strategies
        2.2.2.2 Micro-Strategies in this Research
    2.3 Previous Related Research Abroad and in China
        2.3.1 Research on Effective Classroom Aboard
        2.3.2 Research on Effective Classroom in China
        2.3.3 Summary
Chapter 3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Objectives
    3.2 Research Questions
    3.3 Participants
    3.4 Research Design
        3.4.1 Methods
        3.4.2 Instruments
        3.4.2.1 Class Observations
        3.4.2.2 Interviews
        3.4.2.3 Questionnaire
        3.4.3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 Treatment
    3.5 Research Procedures
Chapter 4 Data Analysis and Disscussion
    4.1 Three Teachers' Classroom Performance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4.2 Teachers' Views on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ies
    4.3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5.3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5.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x Ⅰ
Appendix Ⅱ
Appendix Ⅲ
Appendix Ⅳ
Appendix Ⅴ
Appendix Ⅵ
Appendix Ⅶ
Appendix Ⅷ
Appendix Ⅸ
Appendix Ⅹ

(8)西北师范大学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题目用5毫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来华留学生人数比例明显增加
        (二)词汇学习策略纳入中级阶段研究的必要性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相关研究综述
        (一)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
        (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特点
        (三)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
        (四)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第一章 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及问卷设计
    第一节 本文中词汇学习策略的分类
    第二节 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设计
        一、词汇学习策略量表的设计
        二、词汇深度知识测试卷
    第三节 调查对象
    第四节 数据的收集
第二章 问卷分析
    第一节 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一、中级阶段水平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总体使用情况
        二、不同国籍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方差分析
        三、性别与词汇学习策略的方差分析
        四、不同语言水平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方差分析
        五、词汇测试成绩与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统计结果
    第一节 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总体使用情况
    第二节 不同国籍、性别、语言水平的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一、不同国籍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二、不同性别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三、不同语言水平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使用情况
        四、词汇测试成绩与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性情况
第四章 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和教学的建议
    第一节 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的建议
    第二节 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教学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问卷
附录二 词汇深度知识测试卷

(9)远程交互式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以Say Ninhao平台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1.远程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
        2.远程交互式汉语教学研究
    (三)研究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人本主义理论
        3.后方法理论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
一、Say Ninhao远程交互式教学平台概况
    (一)Say Ninhao平台架构
    (二)在线教室功能
        1.导航条功能
        2.PPT展示区
        3.工具导航条
    (三)平台初级综合课教学资源
        1.教学内容
        2.课件界面设计
        3.课程评价
        4.教学评价
        5.辅助性教学资源
    (四)平台教学管理体系
        1.作业管理体系
        2.教务管理体系
二、Say Ninhao远程交互式初级汉语综合课《这是你爸爸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2.交互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跨文化交际原则
    (二)初级综合课《这是你爸爸吗?》教学设计
        1.课前设计
        2.教学步骤
三、远程交互式对外汉语教学优势与局限
    (一)远程交互式对外汉语教学的优势
        1.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端交互模式
        3.实时的课程评价系统
        4.突破时空的远程课堂
        5.丰富的共享教学资源
        6.协同化的管理体系
    (二)远程交互式对外汉语教学的局限
        1.教学内容编排针对性有待改善
        2.网络质量不稳定
        3.群体课堂活动难以实现
        4.学生间相互学习机会少
        5.教学主体之间具有空间隔阂感
四、远程交互模式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一)研发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课件
        1.平台研发的课件
        2.教师拓展的课件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三)建立专门的汉语资源学习网站
    (四)训练一批优质的网络汉语教师
    (五)提供更优质的网络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Say Ninhao远程交互式初级汉语综合课调查问卷
    附录2 Say Ninhao远程交互式平台师生访谈问题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10)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1.1.2 基于课程改革的要求
        1.1.3 基于教学现状的要求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关于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策略研究
        2.1.2 关于中学数学建模素养水平的研究
        2.1.3 关于中学数学建模阶段性与层次性的研究
        2.1.4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情境教学理论
        2.2.2 弗赖登塔尔数学化理论
3 概念界定
    3.1 数学模型
    3.2 数学建模
        3.2.1 数学建模的涵义
        3.2.2 数学建模的层次性
    3.3 数学建模教学
        3.3.1 数学建模教学的涵义
        3.3.2 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涵义
        3.3.3 数学建模素养的水平划分
        3.3.4 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
4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现状的调查
    4.1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问卷的开发
        4.1.3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4.1.4 调查结论
    4.2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4.2.1 调查目的
        4.2.2 调查问卷的开发
        4.2.3 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4.2.4 调查结论
    4.3 数学建模教学状况调查结论
5 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
    5.1 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的必要性
    5.2 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的原则
    5.3 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策略
        5.3.1 数学建模教学的层次性
        5.3.2 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阶段性划分
        5.3.3 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三阶段间的关系
    5.4 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专题研究
        5.4.1 数学建模融入概念教学的策略
        5.4.2 数学建模融入命题教学的策略
        5.4.3 数学建模融入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
6 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6.1 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初级阶段教学案例
        6.1.1 案例说明
        6.1.2 教学分析
        6.1.3 目标分析
        6.1.4 教学策略分析
        6.1.5 教学过程
    6.2 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中级阶段教学案例
        6.2.1 案例说明
        6.2.2 教学分析
        6.2.3 目标分析
        6.2.4 教学策略分析
        6.2.5 教学过程
    6.3 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高级阶段教学案例
        6.3.1 案例说明
        6.3.2 教学分析
        6.3.3 目标分析
        6.3.4 教学策略分析
        6.3.5 教学过程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含致谢)

四、情感教育教学的宏观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素养为本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D]. 楚慧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2]后方法时代大学英语翻译“金课”的建设与研究[J]. 孙杭. 校园英语, 2021(14)
  • [3]“后方法”宏观策略框架下构建有效的英语课堂[J]. 周雪婷,夏昊.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21(01)
  • [4]后方法视域下英语教学文化意识的培养[J]. 王智敏,董艳. 教学与管理, 2020(36)
  • [5]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 王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5)
  • [6]后方法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曾荣.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7]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 娄琼丽.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8]西北师范大学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题目用5毫米)[D]. 胡蓉.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远程交互式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以Say Ninhao平台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为例[D]. 梁向东. 渤海大学, 2020(05)
  • [10]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D]. 高晶.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情感教学教学的宏观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