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作文要求的比较

新旧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作文要求的比较

一、新旧语文大纲对初中作文要求的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汪美珍[1](2021)在《胡怀琛作文教学思想探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含笑[2](2021)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体,承担着对学生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群文阅读教学异军突起,成为阅读教学研究的热点,而深度学习作为全球教育体系改革中的发展方向,既是回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又是推动学科教学变革深化的必然选择,将深度学习与群文阅读教学相结合,能够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满足学生深层次阅读需要,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开拓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方法。但是,作为一种正处于新兴发展期的教学方式,当下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研究阶段差异性明显、教学开展难度大、群文议题选取不当和文本设置杂乱等问题,许多的研究者也并没有意识到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深度学习的特殊作用,因此,倡导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是对当前群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探索。在深度学习的视域下探讨群文阅读教学,以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需要结合前人的探索研究经验,而基于当前深度学习、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现状,可以发现,现阶段群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为了对深度学习视域下的群文阅读展开系统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首先,对群文阅读和深度学习进行理论概述,界定深度学习和群文阅读的概念,梳理出深度学习的四大发生特征,阐释了群文阅读与其他阅读形式的区别,并溯源了深度学习视域下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其次,对初中群文阅读与深度学习的融合进行整体性的价值分析,从两者的理论溯源到实践过程有机融合、共促学生思维发展的取向相通,指出初中群文阅读走向深度学习的可行性;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深层次阅读需要,点明初中群文阅读走向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再次,对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课例进行筛选,选出李珂《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向洋《巧取活用显中心——叙事作文如何围绕中心选材》两个优秀课例,在课例分析中探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过程,并对案例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最后,提出了深度学习视域下群文阅读教学的构建路径,基于对群文阅读教学课例的归纳分析,从三个方面对群文阅读教学提出建议,一、教学准备方面:指向学生群文阅读教学内涵;二、教学实施方面: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三、教学评价方面:指向形式多元的评价方式,并开展“以植物为题,托自我之志”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在教学实施中总结和反思。

谢志丹[3](2021)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写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下,初中生作文模式化倾向比较突出,并且很多老师将这一现象完全归咎于模仿写作;加之新课改以来,语文教育界倡导作文创新,这导致初中语文教师对模仿写作训练产生质疑。这些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于是,笔者提出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写作研究”这一论题。论文正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理论上廓清了作文及作文教学、模仿及模仿写作两对概念,继而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初中作文教学相关要求的分析发现:新课标强调学生写作时要建构文体意识,要求学生作文要有真情实感,重视作文构思、修改环节。那么,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部编版教材作为新课标在教学实践层面的实施媒介,又是怎么编写的呢?笔者通过分析教材编写体例以及写作内容构成得知:写作内容贯穿教材始终,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尤其提倡模仿写作训练。由此可见,模仿写作是有用处的,是必须执行的。第二部分,通过对当下初中生写作一般情况以及模仿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初中生写作基础能力较差、底子较薄弱;二、初中生把模仿写作当成自我解决写作困境的良策;三、初中生模仿写作因缺乏教师指导产生抄袭模式化问题;四、初中语文教师对模仿写作认识有误区,导致很少使用。由此,我们发现模仿写作在一线教学应用得并不理想。第三部分,结合实践案例,提出模仿写作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初中语文教师应建构对模仿写作的理论认识,具体如下:查阅相关文献,强化自身理论认识;借助多种渠道,观摩仿写教学案例;建立学习小组,研讨设计教学活动。二、立足教材,设计课堂片段仿写训练,其中包括针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文体的课堂片段仿写训练。三、摸索范文构思规律,打通学生写作思路,其中包括在群文阅读中摸索构思规律、用口头作文形式交流模仿构思的成果、形成仿写作文三个步骤。四、最后,教师要在仿写过程中加强纠偏指导,带领学生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注重仿写后的修改环节。

李婉鑫[4](2021)在《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将想象和汉语写作相结合,它是一种写作类型,而不是一种写作教学方法。想象写作可以将学习者的想象力发挥于汉语写作,使想象的“虚”落在实处,把“无形”变为“有形”。它也可以增加学习者进行想象写作和其他类型汉语写作的兴趣,进而提升学习者汉语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考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发现当前学习者在想象写作中存在想象运用能力不足、写作构思能力有待提升和不重视评阅修改环节的问题,教师在想象写作教学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和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图式理论可与写作技能、教师教学、教学过程相结合,它们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可见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与适配度。本文在图式理论指导下进行对外汉语想象写作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提升学习者进行想象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主动参与度。使学习者学习到的基于图式理论的想象写作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类型的写作,学习者的汉语写作更加得体和规范,进而提升学习者汉语写作能力。本文的研究过程如下:第一章进行图式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先进行图式相关概念及分类研究,然后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对图式理论具有现实需求、图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去证实图式理论是可以运用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之中的。第二章进行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分析。首先考察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学习者想象写作情况,对以《由“三个和尚没水喝”想到的……》为主题的想象写作语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学习者想象写作中语言、内容、形式方面存在的偏误和想象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对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教师进行访谈。从真实语料、教学情况调查两方面发现想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原因分析。第三章结合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现状的考察分析情况,基于图式理论提出优化策略。教师在教学优化方面建议明确想象写作教学目标与评价机制、利用多样教学工具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助力图式的构建;教师在学习者写作方面建议引导学习者利用思维工具构建与完善图式、帮助学习者构建想象写作思路、培养学习者自改互评与多次修改反馈的习惯;教师在处理教材方面建议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想象写作范文、根据想象写作主题导入文化来丰富图式、深入开发教材中的想象写作练习。第四章基于图式理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首先说明基于图式理论进行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思路和环节。接下来基于图式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学习者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顺利完成想象写作,朝着高质量的想象写作目标前进,能写更能写好。希望可以减轻学习者对汉语想象写作的畏难情绪,提升学习者的汉语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给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一定的启示。

莫莉莉[5](2021)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思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学校的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思政任务,把握本学科的思政优势,使各门学科的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齐头并进,“同向同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各个学科都要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还应注重“课程育人”的协同作用,促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合力,提升育人成效。“课程思政”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利用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教学理念。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基础性、思想性的特点,蕴含大量的思政素材,是进行课程思政的优势学科。因此,探究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问题原因及实施对策,对于发挥初中语文教学的思政作用,促进课程思政大中小学的衔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理清本文的基本概念,了解初中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以及进行课程思政的优势。其次,进一步探究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思政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的思政效力被削弱、教学目标的思政要求被忽略、教学内容的思政资源被闲置、教学方式的思政优势被弱化、教学评价的思政作用被影响。再次,针对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从社会文化因素、管理制度因素、教师思政素质、家庭教育因素四个层面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找到实施对策。即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学理念的独特思政效力、充分突出初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思政价值、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各种思政资源、充分彰显初中语文各种教学方式的思政优势、充分重视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思政导向作用。

陈春利[6](2021)在《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文中提出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人们对中考的讨论有较高的热度,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与高考一样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作文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较大,是语文教育界仅次于高考作文的热点话题。中考一般是由各个省市单独命题,由于每个地区具体的作文教研情况有所差异,中考作文的命题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色彩。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始终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其教育在西南地区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研究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有利于把握重庆市中考方向,也可以为全国各地中考命题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借鉴。笔者在对重庆市近十年来中考作文试题和其他相关资料的整理中,发现了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存在着材料作文较难、命题模式较固定等问题,并且在教育实习中发现,中考作文背景下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其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以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市近十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展开探讨,并提出作文教学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通过梳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重庆市中考作文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对论文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思考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借用《课标》《考试说明》、教材来阐述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依据。然后从重庆市中考命题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对重庆市近十年中考作文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总结出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的大致情况以及命题特点和趋势。第三部分,选取北京、天津和上海这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直辖市作为比较对象,从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的试题内容和评分体系两个方面入手,对试题的命题模式、写作要求、题面字数、内容特点和作文分值、评分标准几个维度展开对比分析,探讨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的经验和不足。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取师生对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真实看法,进一步分析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第五部分,探讨重庆中考试题命题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第六部分,主要是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反思,笔者通过与一线老师的访谈以及深入课堂,了解教师如何处理中考作文与平时作文教学的关系,根据重庆市实际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启示。

刘蒙[7](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实施现状研究 ——以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为视角》文中提出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部编本初中语文写作板块成为独立的板块,足见语文教材对写作板块的重视程度。部编教材投入使用之后,关于整个初中的写作板块的实施现状值得研究和关注。基于以上的考虑,本研究以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为参照,研究初中语文写作板块及其实施现状,对于加强教师对写作板块的认识,改善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教学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以四所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运用观察法对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课堂实施情况进行了观察,以三节课为例进行了分析。运用访谈法围绕20位教师对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认识情况,教师进行写作板块教学的时间,命题情况、指导情况和批改情况,现存困难,建设意见等五方面进行了访谈,学生的访谈用以佐证。研究发现,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教学实施中未充分体现叶圣陶写作教学观。影响初中语文写作板块实施的因素主要有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教师对写作课的重视程度、教师的教学能力、教材的编写内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出如下结论:叶圣陶写作教学观对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实施有指导作用;教师实际的教学中未充分落实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编写理念;教师具有灵活使用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意识,但方式有待优化;教师对审题立意的指导重视程度不够。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以下建议:学校要加强初中语文写作板块实施的培训力度,确保教师能够参与到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教学实施的培训中;教师要积极借鉴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更新自己对写作板块的认识;教师要适当调整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编写顺序,依据学情优化使用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训练题目;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要制定全面的批改标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评价。

张蓬[8](2021)在《中国“新文学”与“国文教育”互动关系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中国“新文学”与中学“国文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清末民国时期新式教育制度、白话文教科书新文学选文、新文学作品教学等方面的分析,发掘新文学在酝酿、发生、发展中与“国文教育”之间的互动影响。“新文学”借助教育制度奠定了国文教育中的“知识身份”,通过国文教科书编写加速了传播,影响了学生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形成,奠定了其经典地位,同时“新文学”也全面推动了国文教育改革,加快了国文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新文学”与中学“国文教育”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主要体现在教育改革、知识生产与传播、文学创作、经典形成等方面。为了清晰地呈现出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从“文学”“教育”的双视角,以国文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尤其是“新文学”在“国文教育”中的经典形成,旨在通过以上分析促进当下文学教育中对“新文学”作品的正确认识和科学选择,为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等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本文共分五章,尝试从现存国文教育制度文件、发行量大且出版权威的代表性国文教科书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的史料分析,探究中学“国文教育”与“新文学”之间在文学传播、知识生产、经典形成、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第一章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制度演变的考察,论证了学制和教育宗旨的变迁为“新文学”进入“国文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国语运动”作为“新文学”和“国文”的媒介、桥梁,以“国语统一”为共同目的,实现了“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双潮合一”,确立了“新文学”在“国文教育”中的“知识身份”地位。第二章以国文教科书对新文学作品的传播为研究内容,阐述了新思想、新文化和新文学如何通过国文教科书进行传播。其中政府教育部门的权力、教科书编写者的个人兴味制约着教科书对新文学作品的筛选,也影响了新文学知识的生产。从1920年代“新文学”开始进入国文教科书,到1940年代战争背景下,“国定本”以党化教育的名义对新文学作品的排挤,再到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坚决选用新文学作品以反抗“国定本”的压制,都体现了国文教科书对新文学作品经典化形成的推动作用。第三章论述了新文学对国文教学改革的促进。从“问题教学法”、“道尔顿制”实验到“精读”“略读”法,新文学选文帮助国文教育加快了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新文学也促进了国文教育的作文教学改革,教科书中的新文学作品成为学生写作训练的范文,不仅促进了学生现代文体意识的形成,也使新文学的知识地位、知识形象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被强化,在这个过程中,新文学也得到了考试制度的官方认可,自身的知识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第四章分析了新文学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国文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新文学作家倡导白话文,自主编写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带去新文化、新思想。从教经历也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素材,他们将自己的教育理想诉诸作品,同时也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新文学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国文教育的改革、发展,加速了国文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第五章探讨了国文教育在现代文学作品经典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现代语文教科书中那些不可缺少的现代文学“经典篇目”,其“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作品本身的经典本质外,在经典形成的过程中,还有教育、政治等其他外部力量的参与,它们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文学作品的“经典化”。对于“新文学”来说,“国文教育”是一个最佳的传播途径。清末以降的学制改革和教育宗旨演变为新文学进入国文教育领域提供了先决条件,国语运动作为新文学和国文教育的桥梁,以“国语统一”为共同目的,实现了新文学与国文教育的全面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新文学也借助国文教育这一途径,推行新文学、新文化、新思想,促进了现代文学审美观念及书写范式的形成。但是受到教育权力机制的约束和教育者个人视野及志趣的影响,国文教育对新文学存在着“限制性”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新文学作品价值的认识。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二者之间的互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新文学促进了国文教学改革,引领了民国教育的新风尚,加速了其现代化进程。在二者互动的过程中,新文学选文培养了学生的现代文体意识,使新文学的知识地位、知识形象在国文教育中被强化,新文学知识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经典”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马小雅[9](2020)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文中提出2019年乌鲁木齐市的中考已并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而根据自治区历年中考作文题《感恩,助我远航》(2019年)、《最温暖的陪伴》(2018年)、《属于我的小幸福》(2017年)、《我不怕,因为》(2016年)和《阅读,让我长大》(2018年)更容易写成记叙文,现在的新疆中考语文作文的趋势就是写记叙文文体,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显着。在升学压力之下,记叙文写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一直以来,写作教学是我校语文老师心中的痛,做了很多尝试,可能最终没什么效果。笔者从事教育工作5年来,该如何进行写作教学一直是一个困扰在笔者心中的问题。听了学校老师的课,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常规课,发现往往存在一个问题:课堂上一片热闹景象,下来习作却又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作为一个带有100多名学生的语文老师,篇篇作文精改精修却也是难以做到。所以,如何提高在校效率,尤其是写作课堂效率,真实有效地提升学生习作兴趣、帮助学生找到习作门道,是我做此研究的内在动力。本文以乌鲁木齐某中学为例,分四部分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与阐述。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由、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研究方案等。第一部分为初中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方案,详细阐述了实施背景、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原则、实施措施等,指导开展实践研究。第二部分为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现状调查,对乌鲁木齐市某中学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问卷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现状,为下文的问题分析以及原因查找奠定基础。第三部分对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发现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实施方法较为单一、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缺乏时间保障、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的实操性不高、对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的认知尚有欠缺、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程度不够、忽视对作文情境材料的筛选、作文教学重“应试”轻人文性、教师对自身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的认同度不高、教师自身能力有待于提高、对学生记叙文写作审题立意能力的训练有所欠缺、对学生记叙文写作列纲起草能力的训练、观察生活能力的训练、写作搜集素材能力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有所欠缺、对作文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分标准的设置缺乏针对性、学生作文反馈缺乏时效性。笔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教学方案的设计过于程式化、情境设置缺乏对生活的考量、缺乏对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评价方式的具体指导、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认知存在偏颇、“应试”压力影响写作兴趣、缺乏阅读积累、教育理念不能满足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需要、课堂教学方式不能满足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需要、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不足、教师难以对大班额学生的写作进行细化指导、家庭因素影响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力度、学校及相关单位对教师关于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的指导培训工作缺乏、缺乏对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及训练的课时保障。第四部分根据问题归因,论述了提高初中语文记叙文情境教学实践效果的有效策略:创设生活化、有针对性的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方式;建立完整地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评价模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读写良性循环;创设有利于情境教学的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地学习、观摩、培训的机会。

赵宗梅[10](2020)在《民国时期开明书店国文教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明书店成立于1926年,至1953年与青年出版社合并为中国青年出版社,存续时间不过短短27年,却在中小学国文教材出版领域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且对当今语文教育仍有影响深远的成就。究其原因,与开明书店拥有一群既为文学家、又为教育家且皆有中小学语文教育经验的精英人才分不开。支撑起开明书店国文教材繁荣局面的中坚力量首推夏丏尊和叶圣陶,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开明系列教材在民国时期的异军突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毋庸置疑,开明书店出版的系列中小学教材,是应时代需要而推出的典范作品。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系列教材,并未把迎合课程标准要求作为基本立足点,而是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提升学生实际语言运用水平为目标,在教科书编辑、教育理论引导,以及教材的选文安排、知识点导入和课后题设置等环节,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完善的语文素养。在小学阶段,注重识字教育和阅读兴趣,因此开明书店小学阶段国语教材的选文偏重日常应用和口语化,以最大限度贴近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国文教材则在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尤重读写两级;高中国文教材在提升学生文言和语体素养方面都有了实质性进展。而理论类阅读和写作教材的大量涌现,则更清晰地体现出开明人关心学生成长,力图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良苦用心。从历时的角度看,开明书店出版的系列教材编写经历了注重生活应用和儿童心理、养成身心诸能力和侧重文章解读三个阶段,直到今天仍然值得语文教育研究者关注和借鉴。

二、新旧语文大纲对初中作文要求的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旧语文大纲对初中作文要求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2)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深度学习、群文阅读及其理论概述
    2.1 深度学习
    2.2 群文阅读教学
    2.3 深度学习视域下群文阅读教学理论依据
第3章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走向深度学习价值分析
    3.1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走向深度学习的可行性
    3.2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走向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第4章 深度学习视域下群文阅读典型课例分析
    4.1 群文阅读课例选择背景
    4.2 群文阅读教学实录分析
    4.3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分析
第5章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群文阅读构建路径
    5.1 教学准备方面:指向群文阅读教学内涵
    5.2 教学实施方面: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5.3 教学评价方面:指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5.4 基于构建路径的初中群文阅读教学举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写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当下初中生作文模式化倾向比较突出
        (二)初中语文教师对模仿写作训练产生怀疑
    二、研究意义
        (一)语文新课程背景下,重新确立模仿写作的重要地位
        (二)夯实初中生写作基础,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三、关于模仿写作相关研究综述
        (一)模仿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二)模仿写作教学思想研究
        (三)模仿写作与创新作文关系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及模仿写作理论的基本认识
    一、对作文教学的基本阐释
        (一)作文
        (二)作文教学
    二、对模仿写作的基本阐释
        (一)模仿的两种解释
        (二)对模仿写作的基本阐释
        (三)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写作训练的操作要领
    三、新课标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解读
        (一)强调建构鲜明的文体意识
        (二)要求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三)重视培养作文构思能力
        (四)关注作文修改加工环节
    四、模仿写作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呈现及分析
        (一)部编版教材编写体例分析
        (二)模仿写作内容在部编版教材中的呈现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初中生写作一般情况与模仿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情况概述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二)调查方法及内容
    二、初中生写作一般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写作文所持的态度
        (二)初中生写作基础
    三、初中生模仿写作应用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上的模仿写作
        (二)课堂外的模仿写作
        (三)对模仿写作的认同感
    四、教师访谈实录整理与分析
        (一)访谈实录整理
        (二)访谈实录分析
    五、调查结论
        (一)初中生写作基础能力较差、底子较薄弱
        (二)初中生把模仿写作当成自我解决写作困境的良策
        (三)初中生模仿写作因缺乏教师指导产生抄袭模式化问题
        (四)初中语文教师对模仿写作认识有误区,导致很少使用
第三章 模仿写作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师应建构对模仿写作的理论认识
        (一)查阅相关文献,强化自身理论认识
        (二)借助多种渠道,观摩仿写教学案例
        (三)建立学习小组,研讨设计教学活动
    二、立足教材,设计课堂片段仿写训练
        (一)针对记叙文的片段仿写训练
        (二)针对说明文的片段仿写训练
        (三)针对议论文的片段仿写训练
    三、摸索范文构思规律,打通学生写作思路
        (一)在群文阅读中摸索构思规律
        (二)用口头作文形式交流模仿构思的成果
        (三)形成仿写作文
        (四)案例展示:在群文阅读中摸索范文构思规律,学写托物言志类记叙文
    四、仿写过程加强纠偏指导
        (一)带领学生在学做中发现规律
        (二)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三)注重仿写后的修改环节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表1-1
    附录二:调查问卷
    附录三:教师访谈
    附录四:作文教学设计
    附录五:哈师大附中初中部学生作文原稿样例
    附录六:哈师大附中初中部学生作文修改稿样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想象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图式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三、相关研究工作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理论依据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图式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图式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一、图式的概念界定
        二、图式的分类
    第二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对图式理论的现实需求
        一、基于大纲的分析
        二、基于教材的分析
        三、基于考试的分析
    第三节 图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一、图式理论对教学对象写作技能的促进作用
        二、图式理论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图式理论对教学过程实施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的语料库调查与分析
        一、语言方面存在的偏误
        二、内容方面存在的偏误
        三、形式方面存在的偏误
        四、想象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情况调查
        一、学生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对外汉语想象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教师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三章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优化策略
    第一节 教学优化,拓宽教学发展空间
        一、明确想象写作教学目标与评价机制
        二、利用多样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助力图式的构建
    第二节 教师引导,助力学生想象写作
        一、引导学习者利用思维工具构建新图式
        二、帮助学习者构建想象写作思路
        三、培养学习者自改互评与多次修改的习惯
    第三节 依托教材,提高教材处理能力
        一、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想象写作范文
        二、根据想象写作主题导入文化来丰富图式
        三、深入开发教材中的想象写作练习
第四章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设计
    第一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思路与环节
        一、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思路
        二、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环节
    第二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设计方案
        一、选用课文及理由
        二、教学对象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六、设计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思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1.4 研究的方法路线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方法及路线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思政的相关概述
    2.1 本研究基本概念
        2.1.1 思政课程
        2.1.2 课程思政
    2.2 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进行课程思政的优势
        2.2.1 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
        2.2.2 初中语文教学进行课程思政的优势
    2.3 本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
        2.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3.2 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思想
        2.3.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论述
        2.3.4 隐性教育与协同育人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课程思政取得的成绩
    3.2 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3.2.1 初中语文教学理念的思政效力发挥得不够充分
        3.2.2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思政要求没有得到高度重视
        3.2.3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思政资源利用率不高
        3.2.4 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思政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2.5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思政作用被忽视
    3.3 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思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课程思政有序开展
        3.3.2 管理制度因素束缚课程思政有效实施
        3.3.3 教师思政素质制约课程思政稳步发展
        3.3.4 家庭教育因素阻碍课程思政向前推进
    3.4 本章小结
4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对策
    4.1 充分发挥初中语文教学理念的独特思政效力
        4.1.1 转变应试教学理念将开阔语文课程思政新视野
        4.1.2 融入思政教学理念将提升语文课程思政新境界
    4.2 充分突出初中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思政要求
        4.2.1 探索“知识与技能”目标广阔的思政前景
        4.2.2 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策略的思政指导
        4.2.3 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的思政方向
    4.3 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各种思政资源
        4.3.1 深入挖掘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隐性的思政资源
        4.3.2 努力发现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丰富的思政范本
        4.3.3 全面探究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多彩的思政元素
    4.4 充分彰显初中语文各种教学方式的思政优势
        4.4.1 运用作文教学的思政主题搭建思政教育平台
        4.4.2 洞察朗读教学的思政素材抓住思政教育契机
        4.4.3 捕捉阅读教学的思政因素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4.5 充分重视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思政导向作用
        4.5.1 把握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思政评价方向
        4.5.2 建立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思政评价制度
        4.5.3 采用语文教学与思政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6)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t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 关于中考语文作文试题的研究
        1.2.2 关于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研究
        1.2.3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2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依据和相关特点
    2.1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依据
        2.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1.2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2.1.3 重庆市初中考试说明
        2.1.4 考试学原理
    2.2 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类型及特点
        2.2.1 命题大致情况梳理
        2.2.2 各类命题形式的特点
    2.3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内容特点
        2.3.1 作文主题分类
        2.3.2 试题内容特点
3 重庆市与其他三个直辖市中考作文命题比较
    3.1 近十年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试题内容比较
        3.1.1 命题模式比较
        3.1.2 写作要求比较
        3.1.3 题面字数比较
        3.1.4 内容特点比较
    3.2 近十年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评分体系比较
        3.2.1 作文分值比较
        3.2.2 评分标准比较
4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的评价调查
    4.1 调查问卷情况
        4.1.1 调查问卷设计
        4.1.2 调查问卷结果
    4.2 教师访谈情况
        4.2.1 访谈设计
        4.2.2 访谈结果
5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问题探析
    5.1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问题
        5.1.1 部分题材质量不高,题干表述稍显复杂
        5.1.2 试题的难度不一致,材料作文易被忽略
        5.1.3 命题的模式较固定,写作类型较为常规
        5.1.4 评分标准比较笼统,考生得分相对集中
    5.2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5.2.1 优化题材内容,明确题干表述
        5.2.2 降低材料难度,保持难度一致
        5.2.3 创新命题思路,丰富写作类型
        5.2.4 完善评分体系,增强试题信度
6 重庆市中考作文背景下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反思
    6.1 中考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
        6.1.1 教学观念急功近利
        6.1.2 教学计划杂乱无章
        6.1.3 教学方法老套僵化
    6.2 中考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6.2.1 转变作文教学观念,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6.2.2 顺应学生心理发展,循序展开作文教学
        6.2.3 注重学生读说训练,促进读说写的转化
        6.2.4 指导学生审题立意,传授写作方法技巧
        6.2.5 重视作文评分体系,引导学生互评互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部编本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实施现状研究 ——以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1.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部编本初中语文写作板块成为独立的板块
        3.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教学现状需要改善
    (二)写作板块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
        2.国内研究概况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问题及意义
        1.研究问题
        2.研究意义
    (六)研究方法
        1.访谈法
        2.观察法
一、从叶圣陶写作教学观看部编本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编写
    (一)叶圣陶写作教学观的基本内容
        1.写作生活化
        2.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3.写作教学过程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教材分析
        1.写作板块的编写与阅读主题紧密联系
        2.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3.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
    (三)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与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一致性
        1.以学生为主,选择适合学生的题目
        2.重视读写结合
        3.指导学生写作,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习惯
二、从叶圣陶写作教学观看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实施现状
    (一)教师对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认识情况
    (二)教师进行写作板块教学的时间
    (三)写作板块实施中的命题情况
    (四)写作板块实施中的指导情况
    (五)写作板块实施中的批改情况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写作板块实施中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影响教师对写作板块的认识
    (二)教师对写作课的重视程度影响教学时间的分配
    (三)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写作板块实施的质量
    (四)教材的编写内容影响教师对写作板块的使用
    (五)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教师的教学实施方式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叶圣陶写作教学观对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实施有指导作用
        2.教师实际的教学中未充分落实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编写理念
        3.教师具有灵活使用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意识,但方式有待优化
        4.教师对审题立意的指导重视程度不够
    (二)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实施建议
        1.学校要加强初中语文写作板块实施的培训力度
        2.教师积极借鉴叶圣陶写作教学观,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3.教师要优化写作板块的使用方式,适当开展写作实践活动
        4.教师要加强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教师要制定批改标准,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中国“新文学”与“国文教育”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新文学在国文教育中“知识身份”的确立
    第一节 晚清至“五四”教育制度变迁中的“文学”演变
        一、晚清学制改革对“文学教育”的奠基
        二、民初教育改革对“文学教育”地位的确定
        三、“五四”时期教育制度改革对“文学教育”的强化
    第二节 新文学与国文教育“联姻”
        一、“言文一致”的必然结果
        二、文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的利益共谋
第二章 新文学以国文教科书为媒介的传播
    第一节 1920 年代国文教科书新文学兴味的体现
        一、《白话文范》的“新思潮”倾向
        二、《初中国语文读本》的新文学经典倾向
        三、《初级国语读本》的“新文学理念”倾向
        四、编者个人因素对新文学选文编排的影响
    第二节 1930 年代国文教科书“文学教育”观的转变
        一、“新思潮”的延续与深化
        二、“文艺性”的强调与凸显
        三、从“文学”到“文章”
    第三节 1940 年代国文教科书中新文学的“遮蔽”与“反抗”
        一、“国定本”对“新文学”的有意遮蔽
        二、《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对“新文学”的坚持
        三、国文教科书新文学选文特征
第三章 新文学对国文教育改革的推动
    第一节 新文学选文促进阅读教学改革
        一、“人生问题”选文引发“问题教学法”
        二、艺术性选文引发“道尔顿制”教学实验
        三、新文学教育引发“精读”“略读”改革
    第二节 新文学选文促进国文写作教学改革
        一、语体文作文观的形成
        二、写作教学内容的明确
        三、写作指导方法的转变
    第三节 新文学选文促进国文考试改革
        一、考核方式的改变
        二、考核内容的改变
第四章 新文学家教育思想、创作与国文教育的相互影响
    第一节 新文学家教育思想对国文教育的影响
        一、周氏兄弟的“儿童本位”思想
        二、叶圣陶与朱自清的国文教育观
    第二节 国文从教经历对新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以学生为假想读者群的“范文式”创作
        二、以抒发个人教育理想为目的的创作
        三、从教经历影响在作家写作风格中的体现
    第三节 新文学中的“教育书写”
        一、以“教育批判”为主题的创作
        二、以“儿童为本”的创作
        三、为教育助力的新文学读物编辑
第五章 国文教育视野下现代文学经典的形成与反思
    第一节 新文学作品在国文教科书中的“经典化”历程
        一、散文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二、小说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三、新诗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四、戏剧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第二节 新文学作品在国文教科书中的“经典”成因
        一、符合选文标准
        二、具有教学价值
        三、文化斗争需要
        四、自我经典化努力
    第三节 国文教育对新文学“经典”产生的影响
        一、节选对原作解读的影响
        二、删改对原作解读的影响
        三、教学阐释对原作的影响
        四、教育及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本文参考的中学国文教科书及新文学选文篇目
后记

(9)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与研究价值
    (二)相关概念界定
        1.记叙文写作能力
        2.语文情境作文教学实践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五)研究方案
一、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
    (四)操作方法
    (五)教学设计
二、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
        2.研究问题
        3.调查对象
        4.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
        1.学生调查结果
        2.教师调查结果
三、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学生、教师认为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1.学生角度
        2.教师角度
    (二)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情感体验存在的问题
    (三)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提升记叙文写作能力存在的问题
    (四)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五)归因分析
        1.方案设计因素
        2.学生因素
        3.教师因素
        4.家庭因素影响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力度
        5.学校及社会因素
四、提高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有效性对策
    (一)优化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方案,改进课堂教学
        1.创设生活化、有针对性的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内容
        2.运用多元化的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方式
        3.建立完整地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评价模式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读写良性循环
    (三)提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保障水平
        1.创设有利于情境教学的条件
        2.为教师提供更多地学习、观摩、培训的机会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民国时期开明书店国文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开明书店国文教材出版概况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
    四、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五、相关概念界说
第一章 注重生活应用和儿童心理的小学国语教材
    第一节 《开明国语课本》对生活教育的推崇
    第二节 丰子恺插图的生活化趣味
第二章 以养成身心诸能力为宗旨的初中国文教材
    第一节 思想上兼容并包和与时俱进的初中国文教材
    第二节 以知识系统为主导的初中国文教材
第三章 注重文本解读的初高中国文教材
    第一节 文白分编且注重文本解读的教材
    第二节 开明人文言教育观探源
第四章 注重读写教学法的理论型教材
    第一节 《文章讲话》和《阅读与写作》:阅读和写作观的集中体现
    第二节 《文心》:故事性文本中的读写观念
    第三节 《文章例话》中的读写观念
    第四节 《文章作法》:训练类教材开山之作
结论
附录 开明书店国文教材明细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新旧语文大纲对初中作文要求的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胡怀琛作文教学思想探究[D]. 汪美珍.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李含笑.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写作研究[D]. 谢志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研究[D]. 李婉鑫.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5]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思政研究[D]. 莫莉莉.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6]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D]. 陈春利.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部编本初中语文写作板块的实施现状研究 ——以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为视角[D]. 刘蒙.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8]中国“新文学”与“国文教育”互动关系研究[D]. 张蓬.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9]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D]. 马小雅. 西南大学, 2020(05)
  • [10]民国时期开明书店国文教材研究[D]. 赵宗梅.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新旧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作文要求的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