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PICC置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PICC置管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陈真[1](2020)在《护理干预应用于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应用于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置管术的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实施常规置管护理,观察组(n=30)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情绪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的置管成功率为100%,与对照组的8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的2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均显着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PICC置管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梁桂兴[2](2020)在《基层医院开展PICC置管术的安全隐患及规范化管理》文中提出目的收集基层医院PICC置管术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对应的规范化管理措施。方法通过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对28家医院内39名护理人员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结果其中4家"三甲"医院均顺利开展PICC置管术,另外24家医院中开展PICC置管的医院共有4家,在顺利开展PICC置管术的8家医院中顺利掌握技术的共有5家;在护理记录方面,所有记录均有家属签字并且所有穿刺均完整记录的医院共有5家,PICC置管的维护工作中随做随记录的医院共有2家,其余医院一般以一周时间作为一次记录时间或者在患者出院时进行记录;在28家医院中,有7家医院是在病床旁进行PICC置管的操作,另有1家医院会有在换药室中操作的情况。结论通过资料分析,PICC置管术的推广中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应尽快完善相应的培训制度,确保护理人员在严格的操作规范下完成PICC置管术的操作,并严格规定记录的内容和频次,从而提高PICC置管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为患者消除后顾之忧。

练素斌,李彩云[3](2020)在《基于人文关怀的PICC流程护理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基于人文关怀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危重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相应治疗的危重新生儿70例为观察组,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人性化的PICC流程护理,采用回顾性研究进行立意取样选取之前同等条件的7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每天平均哭闹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每天平均哭闹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PICC流程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患儿每天平均哭闹时间,减少患儿痛苦的同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赵雅珣[4](2020)在《预防PICC置管术中异位颈内静脉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近年来关于预防PICC置管术中异位颈内静脉的文献资料,对预防异位的六种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了偏头法、改良体位法、推助生理盐水法、按压法、B超定位法、腔内心电图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践依据。

徐静[5](2019)在《品管圈护理模式运用于心胸外科PICC置管术中对降低感染及提升护理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品管圈护理模式运用于心胸外科PICC置管术中对降低感染及提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心胸外科经外周新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该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品管圈护理模式的心胸外科PICC置管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炎、血流感染、刺穿部位血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滑脱、导管破损、导管阻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处理能力、协调能力、护理能力、责任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品管圈护理模式运用于心胸外科PICC置管术患者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何云艳[6](2019)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PICC-related upper extremity venous thrombosis PRUE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构建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的风险评估模型,筛选出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的高危人群,并验证此模型的预测能力,为临床提供新的PRUEVT风险评估工具。3.引进翻译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Vineet Chopra教授新开发的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工具,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1.本研究根据Caprini量表、Padua量表、Autar量表和引进翻译的Michigan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结合乳腺癌化疗患者实验室检查等实际临床特点,编制了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风险因素调查表,调查2017年1月2018年6月蚌埠市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因乳腺癌化疗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收集乳腺癌化疗患者在PICC置管术前一周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引导下置管术中的相关信息,以及置管术后至拔管的信息资料。2.根据研究对象有无血栓的发生,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使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乳腺癌化疗患者是否发生PRUEVT为因变量,以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参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确立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确定判断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高危人群的最佳临界值。结果:1.本研究调查了896例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乳腺癌患者,最终收集符合要求的830例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的资料,有效率为92.6%。830例患者中,发生有临床症状的PRUEVT的患者32例,发生率为3.9%。2.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PRUEVT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史、肥胖、化疗史、置管史、导管尖端所在位置、化疗药物、置管术中导管异位、导管堵塞、置管术后导管异位、导管相关性感染、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APTT、符合PICC置管指征时,WBC>12.0×10?/L及置管术后卧床>72小时(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肥胖、糖尿病史、化疗史、置管术中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置管后卧床>72小时、符合PICC置管指征时,WBC>12.0×10?/L、置管后导管异位、化疗药物。根据这些变量OR值构建评分系统。此模型在评分取10.5分作为高危与低危人群的界值时,灵敏度和特异度最理想。灵敏度为0.844,特异度为0.722。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P<0.001,95%CI:0.8360.952),采用H-L拟合优度检验,χ2=5.191,P值是0.520(>0.05),拟合度较好,此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两者之间无显着的差异。结论:1.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肥胖、糖尿病史、化疗史、置管术中导管异位、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置管后卧床>72小时、符合PICC置管指征时,WBC>12.0×10?/L、置管后导管异位、化疗药物。2.本研究构建的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风险评估模型可以预测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的发生风险,能够筛查出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的高危人群。3.引进翻译的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Vineet Chopra教授新开发的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其中的部分危险因素对临床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黄家莲[7](2019)在《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肿瘤患者经B超引导下PICC导管穿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腔内心电技术在置管应用中尖端最佳到位成功率、异位调管率、术中即时诊断异位的灵敏度、腔内心电图定位尖端位置与X线胸片定位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今后替代患者PICC置管术后X线胸片,于置管术中准确完成定位,免除术后X线胸片定位提供理论支持。(2)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在应用时患者的紧张焦虑、舒适度、置管所需时间、患者满意度、卫生经济学指标差异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综合使用效果,为其在临床上的推广补充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的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肿瘤内科一病区住院患者为观察组,肿瘤内科二病区住院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各95例。两组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置管,置管术后均行X线胸片定位验证导管尖端位置。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采取传统的体表预测量长度法和超声定位,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在传统的体表预测量长度法和超声定位的基础上增加了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尖端最佳位置到位成功率、置管术后导管尖端异位调管率、置管术中即时诊断尖端异位灵敏度、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尖端位置与X线胸片定位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两组患者对置管紧张焦虑程度、舒适度、置管所需时间、满意度、卫生经济学效益和分阶段随访6个月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的190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后,剩余18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死亡2例,失访2例,n1=91;对照组患者死亡3例,失访2例,中途退出1例,n2=89。2.患者置管术后经X线胸片验证导管置入效果分析2.1两组患者置管术后X线胸片显示导管尖端对应解剖学位置分布: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尖端不及第5胸椎水平(<T5,位置过浅)0例;平T5水平不超过第8胸椎(T8)间隙水平(T5~T8,正确位置)92例,其中平第6~7胸椎间隙及其上、下水平(T6~T7,最佳位置)80例;超过第8胸椎水平(>T8,位置过深)2例;颈内静脉异位1例。对照组患者PICC导管尖端不及T5水平1例;平T5水平不超过T8间隙水平83例,其中平第6~7胸椎间隙及其上、下水平67例;超过T8水平5例;颈内静脉异位5例,腋静脉返折1例。2.2两组患者PICC导管尖端最佳位置到位成功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内的准确位置92例,准确率为96.84%,其中处于最佳位置占80例,最佳位置到位成功率为84.21%;对照组患者PICC导管尖端到达上腔静脉内的准确位置83例,准确率为87.37%,其中处于最佳位置占67例,最佳位置到位成功率为70.53%,两组患者最佳位置到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患者置管术后导管尖端异位调管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置管术后经X线验证共有92例患者尖端到位,3例需要行导管尖端异位调整,其中1例异位于左颈内静脉,2例位置过深,异位调管率为3.16%。对照组患者置管术后经X线验证共有83例患者尖端到位,12例需要行导管尖端异位调整,其中5例异位于颈内静脉,1例在上臂腋静脉处返折,5例位置过深,1例位置过浅,异位调管率为1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两组患者在置管术中导管尖端即时诊断异位灵敏度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置管术中尖端异位确诊例数8例,漏诊例数3例,术中即时诊断异位的灵敏度为72.72%;对照组患者置管术中异位确诊例数4例,漏诊例数12例,术中即时诊断异位的灵敏度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腔内心电图技术与X线胸片定位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比较:本研究以出现特征性P波作为判断导管尖端为阳性结果的标准,即出现特征性P波患者视为到位,未出现特征性P波患者视为异位。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腔内心电图技术置管的95例患者中,最终出现了清晰可辨的特征性P波93例,未出现特征性P波2例。经X线验证1例患者异位于颈内静脉(未出现特征性P波),2例患者位置过深(其中一例出现特征性P波,另一例未出现特征性P波)。腔内心电图技术定位的灵敏度为98.92%,特异度为100%。两种方式定位尖端位置的结果经一致性检验:Kappa系数为0.80(0.61<0.80<0.81),具有高度一致性。且经四格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两种定位方式在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结果无明显差异,一致性较高。3.两组患者在置管过程紧张焦虑程度的比较:两组患者于置管前紧张焦虑程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置管紧张焦虑程度的平均评分为(38.46±3.94)分,对照组患者对置管紧张焦虑程度的平均评分为(41.84±4.7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对置管舒适度评分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置管表示舒适58例(61.05%),表示一般32例(33.68%),表示不舒适5例(5.26%);对照组患者表示舒适33例(34.74%),表示一般51例(53.68%),表示不舒适11例(1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置管所需时间的比较: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所需平均时间为(28.32±4.28)min,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所需平均时间为(42.47±5.9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对PICC置管满意度评分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PICC置管的满意度评分为(34.34±6.98)分,对照组患者对置管的满意度评分为(30.17±6.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的卫生经济学差异的比较:置管术后观察组患者因异位调管产生的相关费用为99.5元,对照组患者因异位调管产生的相关费用为414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调管后再次复查X线胸片产生的费用为203.34元,对照组患者调管后再次复查X线胸片产生的费用为813.3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尖端异位产生的总费用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患者置管术后随访6个月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随访1个月后,对照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局部穿刺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栓、导管脱出、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判断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较高,其定位结果与X线胸片定位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替代X线胸片于置管术中准确完成定位是可靠的。2.腔内心电图技术可提高最佳位置到位成功率,在PICC置管术中导管尖端即时诊断异位的灵敏度较高,可减少术中尖端异位的漏诊率,并于术中及时完成调管,降低置管术后导管尖端异位调管率,使腔内心电图技术在替代术后X线于术中完成定位成为可能。3.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可节省置管所需时间,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置管的工作效率。4.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可减轻患者对置管的紧张焦虑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得到患者的认可。5.腔内心电图技术的应用可减少置管术后因异位调管产生的一系列相关费用,有良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切实给患者带来益处。6.腔内心电图技术对减少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局部穿刺口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魏淩珍,胡尔维[8](2018)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依从率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依从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6月乳腺一科病区乳腺癌化疗患者120例,成立品管圈,统计影响PICC置管术依从率。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实施后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依从率由76.67%提升至96.67%,P<0.05。结论组织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的依从率,有利于周围血管的保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陈赢赢,张静,章优,陈晓春[9](2017)在《下肢PICC置管术在新生儿中置管效果及对舒适度的影响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生儿采用下肢PICC置管术的应用效果及对其舒适度的影响研究,为新生儿寻求最佳静脉置管路径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4年2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1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的56例新生儿采取上肢静脉穿刺置管,研究组的56例新生儿采取下肢静脉穿刺置管。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出血量、留置时间、导管异位发生情况以及置管后的并发症,同时根据穿刺时和穿刺后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结果及新生儿的心率情况进行舒适度比较。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新生儿有明显优势(P均<0.05);研究组新生儿的穿刺时间、出血量、导管异位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穿刺时的NIP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穿刺后15 min的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新生儿穿刺时及穿刺后5 min的平均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新生儿采用下肢静脉PICC置管术,具有安全可靠的置管效果,在穿刺时和穿刺后对新生儿的疼痛刺激较低,减轻对其舒适度的负面影响,推荐临床应用。

柳伊娜,张爱萍,陆佩文[10](2015)在《改良体位在PICC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改良体位在提高PICC置管术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改良体位(半坐卧位)PICC组与传统体位(平卧位)PICC组。比较2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半坐卧位组与平卧位组在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坐卧位组行PICC所需时间较平卧位组显着缩短(P<0.05),且置管后穿刺口局部水肿及局部炎症的发生率显着较低(P<0.05)。结论改良体位即半坐卧位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术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二、PICC置管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ICC置管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护理干预应用于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的置管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3 讨论

(2)基层医院开展PICC置管术的安全隐患及规范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培训方式不完善
    3.2 操作环节存在问题
        3.2.1 护理记录不完善
    3.3 规范化管理对策
        3.3.1 规范化培训内容
        3.3.2 完善护理记录
        3.3.3 质量监控

(3)基于人文关怀的PICC流程护理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PICC置管前准备
        1.2.2 取得家属的知情同意
        1.2.3 PICC置管中护理
        1.2.4 PICC置管后护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置管成功率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2.3 每天平均哭闹时间比较
3 讨论
    3.1 流程化的PICC置管护理可有效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2 抚触作为重要的人文关怀措施可增加行PICC置管的危重患儿舒适度

(4)预防PICC置管术中异位颈内静脉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ICC置管术中异位颈内静脉的现状
2 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原因分析
    2.1 患者因素
    2.2 操作者因素
3 置管术中异位颈内静脉的预防措施
    3.1 偏头法
    3.2 改良体位法
    3.3 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
    3.4 按压法
    3.5 B超定位法
    3.6 腔内心电图技术
4 小结与展望

(6)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文献回顾
    2.1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现状
    2.2 PICC相关性血栓的研究
    2.3 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静脉血栓的研究
    2.4 国内外常见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工具
3.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对象
    3.3 指标工具与测量
    3.4 资料收集
    3.5 资料分析
    3.6 伦理原则
    3.7 质量控制
4.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和PRUEVT单因素分析结果
    4.2 多因素分析结果
    4.3 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4.4 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风险评估模型的效果检测
5.讨论
    5.1 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的发生率
    5.2 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因子分析
    5.3 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风险评估模型对临床护理的应用价值
    5.4 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风险评估模型与现存模型的对比
6.结论
7.启示
    7.1 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的评估
    7.2 乳腺癌化疗患者PRUEVT的预防
8.局限及展望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附录
    附录A 英语术语对照表
    附录B 研究工具
    附录C 研究中的部分照片
    附录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和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E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7)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肿瘤患者经B超引导下PICC导管穿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依从率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组织机构
        1.2.2 现状调查
        1.2.3 对策拟定与实施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下肢PICC置管术在新生儿中置管效果及对舒适度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置管方法
        1.2.1 上肢静脉穿刺置管
        1.2.2 下肢静脉穿刺置管
    1.3 观察指标
    1.4 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置管情况分析
    2.2 两组患者置管舒适度比较
3 讨论

(10)改良体位在PICC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和方法
    1. 1研究对象
    1. 2方法
2结果
    2. 1 2组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所需时间比较
    2. 2 2组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讨论

四、PICC置管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护理干预应用于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研究[J]. 陈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18)
  • [2]基层医院开展PICC置管术的安全隐患及规范化管理[J]. 梁桂兴.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S1)
  • [3]基于人文关怀的PICC流程护理在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练素斌,李彩云.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11)
  • [4]预防PICC置管术中异位颈内静脉的研究进展[J]. 赵雅珣.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01)
  • [5]品管圈护理模式运用于心胸外科PICC置管术中对降低感染及提升护理质量的影响[J]. 徐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14)
  • [6]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D]. 何云艳.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7]腔内心电图技术在肿瘤患者经B超引导下PICC导管穿刺中的应用研究[D]. 黄家莲.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8]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术依从率的应用[J]. 魏淩珍,胡尔维.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35)
  • [9]下肢PICC置管术在新生儿中置管效果及对舒适度的影响观察[J]. 陈赢赢,张静,章优,陈晓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7(30)
  • [10]改良体位在PICC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柳伊娜,张爱萍,陆佩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20)

标签:;  ;  ;  

PICC置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