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被毒魔吞食

16岁少年被毒魔吞食

一、被毒魔吞噬的16岁少年(论文文献综述)

张雅文[1](2018)在《妈妈,快拉我一把》文中指出卷首语当今世界,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有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毒品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各国的国情不同,未成年人犯罪情况也不尽相同。中国正处在伟大变革、经济高速发展的特殊时期,未成年人的犯罪也

张雅文[2](2018)在《妈妈,快拉我一把(长篇纪实节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孩之罪,谁之过?当今,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有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毒品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未成年人犯罪就像一台X光机,将无法遮掩地透视出孩子身后的背景:家庭、学校、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为了大墙里的孩子,为了大墙外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我决心完成这次艰难而痛苦的采访与书写。

元道渊[3](2005)在《毒品犯罪及禁毒立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鉴于目前国际社会毒品犯罪猖獗,打击毒品犯罪及毒资洗钱犯罪的国际国内立法相继出台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现实,笔者选取了此课题撰写论文。 文章从毒品犯罪及毒资洗钱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入手,对国际社会及主要国家的禁毒立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归纳、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毒品犯罪及禁毒立法进行了比较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经验,针对中国目前的实际,提出了中国应制定一部综合性的《禁毒法》。《禁毒法》应增设吸毒罪等罪名以及补充查禁毒资洗钱犯罪立法内容的冒昧建议,以期对中国的禁毒立法有所裨益。

陈谞[4](2004)在《吸毒预防论》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禁毒执法部门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高压态势,但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吸毒人数仍然居高不下,吸毒人口呈现年轻化和低龄化趋势。截止2003年底,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到105.3万人,72.2%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其中还不包括4~7倍于此、数量庞大的隐性吸毒人口。 二是涉毒区域仍在扩大,吸毒人员的职业结构和社会阶层日趋复杂化。中国公安部200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存在吸毒问题,涉毒县(市、区)已达到2148个,其中比较严重的,也就是吸毒人员超过1000人的县(市、区)有214个。 三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活动猖獗,因吸毒而诱发卖淫、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突出。吸毒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是共生互动、互相依存的关系,既然境外毒源无法铲除,贩毒和吸毒也就不可能根治;反过来,也由于国内存在庞大的吸毒群体,这一群体对毒品的巨大需求所产生的暴利,又会刺激毒品的制造、走私、运输和贩卖。尽管禁毒机关不断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但在国际交往频繁、制毒贩毒依然十分活跃的大环境背景下,要想在中国这个局部战场短期内彻底根治毒品犯罪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WP=207> 四是由于吸毒是高开销的持续性行为,在强烈毒瘾的折磨下,为了尽快获得毒资,他们在骗光、偷光、拖跨自己的家庭和朋友之后,如果仍不能自拔的话,他们必然会非偷即抢、以贩养吸、以卖淫养吸,从而给社会治安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据大量调查,在吸毒成瘾者中有70~75%左右曾有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对吸毒人员的执法难和收治率低,戒毒人员的康复矫治效果不理想。多年来我国戒毒机构对吸毒人员的收戒方式始终走不出一种怪圈:戒毒所收治一部分吸毒人员,社会上还有一部分吸毒人员,等这批戒毒人员出所后,再把另一部分人收治进来,可前一批戒毒人员出所后又很快复吸,如此循环反复,导致戒毒工作始终处于“屡吸屡戒,屡戒屡吸”的恶性循环状态。 六是吸毒预防的宣传教育设计不够科学,效果不理想,没有充分调动群众以形成全民禁毒的工作态势。 因此,针对不断变化着的毒品犯罪和吸毒现象,如何更有效地从吸毒预防角度来地开展宣传教育,规范和完善戒毒医疗康复制度,解决立法和对策的滞后性问题,以便更好地遏止毒品犯罪,减缓新吸毒人员的滋生,最大限度降低吸毒所带来的社会危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的探索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广义上的行为预防既包括行为发生前的预防,也包括控制、制止行为的全部过程,但这其中又以行为发生前的预防最为重要。鉴于目前在戒毒康复方面还有很多难题尚未攻克,吸毒行为的前期预防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当前我国吸毒治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吸毒预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吸毒预防开展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扭转当前我国禁吸戒毒工作的被动态势。 第二,就如何杜绝和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来看,预防比禁毒戒毒更 <WP=208>具可行性,也更容易有成效。 第三,吸毒预防对减少青少年吸毒行为的发生意义尤为重大,这是由青少年性格行为的可塑性以及青少年吸毒行为发生的特点所决定。 第四,国内外一些有益探索及其经验也证明了吸毒预防的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采取了以下的研究视角、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视角 在分析吸毒的成因时,国内的很多学者首推毒品的可获得性、毒品黑市的猖獗,认为这是产生吸毒行为的重要原因。然而笔者认为,任何消费品没有需求和市场,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前提。作为国家严厉控制查处的违禁品,毒品的存在同样离不开非法消费的市场和群体,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最终收益也是取决于毒品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从源头上探究出人们吸毒的原因,并相应地调整预防和矫治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社会对毒品的需求,相信这对我们的禁毒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和启益。因此,本文选择吸毒预防的研究视角,尝试从源头上去全面深入地探讨预防和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从而为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扭转当前我国禁吸戒毒工作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二)研究思路 吸毒行为的发生是外部社会客观条件和个体主观要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理论上讲,很难认定吸毒者由于单一的原因而吸毒,多种原因要素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情境和一定的过程中互动。在这些复杂的要素中,一些是具有共性的,一些具有个别性的特点;多种要素也具有层次性,一些是本质性的、决定性的、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的因素,一些是次要的、辅助的、间接的因素。具有共性的因素反映了吸毒者相同或相似的主体观念和人格特点;具有个别特点的要素反映了吸毒者不同的吸毒行为的动机,即激起吸毒行为的内心起因和意志

蒋巍[5](2004)在《渴》文中研究说明有人说,20世纪,人类为石油而战;21世纪,人类将为水而战。历经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数千年的野蛮开采,今天,以“渴”为标志的水危机已经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去年,着名报告文学作家蒋巍历时数十天,深入采访了五个省市的农村地区,对那里的人们和土地的焦渴,以及党和人民为解决焦渴而进行的卓绝奋斗,做了如下翔实而生动的描述。——编者

蒋承勇[6](2002)在《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从古希腊到18世纪》文中提出对人的自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探究,是西方文化演变的深层动因。生长在这种文化土壤中的西方文学则自始至终回荡着人对自我的考问之声,贯穿着深沉而深刻的生命意识和人性意蕴。 本文认为,理性与原欲是人性中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原欲型的希腊—罗马文学和理性型的希伯来文学,因各自蕴含着人性中既对立又统一的双重内涵而成为既对立又互补的异质文化范畴。古希腊—罗马文学体现了原始初民无穷的生命活力,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既抑制人的原始生命力,又表现出对人的理性本质的追寻,既有人的主体性的萎缩,又有人对自我理解的进步与升华。本文从原欲与理性去理解与把握古希腊—罗马文学与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与文化,揭示其相反相成的特点,并以此为线索,疏理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在文化与文明的演进中“人”的母题的递进,发掘其深层的人性意蕴与文化内涵,从而构建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演变的基本框架。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阐释了古希腊神话和希伯来神话中关于“人”的诞生的故事的文化内涵。第二章分析了古希腊—罗马文学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中原欲与理性的对立又互补的特征。第三章论述了中世纪西方文学与文化的人文性及其与文艺复兴文化与文学的联系。第四章论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中“两希”文化传统的冲撞与融合的关系。第五章论述了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与政治理性的关系。第六章论述了18世纪启蒙文学“自然人”形象的文化内涵及其文化包容性。 本文以“人”为基点把文化与文学紧紧结合在一起,从文化。浮论的角度剖析文化背景中的文学以及文学中的“人”,使文学的研究有文化的底蕴,又不偏离文学而异化为“文化研究”。 本文超越了以往“人道主义”、“人文主义”的泛泛之谈,而深入到西方文学的深层,勾勒出了“人”的母题的基本框架,从而深化了对西方文学人性内涵之理解。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和理论为根据,同时吸收西方文化人类学、原型批评等现代批评方法,对西方文学进行深层次人性意蕴的开掘,在研究方法与观念上都有明显的创新。 21世纪初的中国将会受到西方文化的更大影响,而且在一定层面上与西方现代社会有相似之处,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意义、人的价值的思考也将因物质文明的日趋发达,物质主义日渐兴盛而愈显重要。可以说,在我国,正是人文情怀的普遍失落反而使对西方文学的“人”的研究显得弥足珍贵。因此,正确、深入认识西方文学的人学母题,对ZI世纪的我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克辛[7](2000)在《被毒魔吞噬的16岁少年》文中研究指明 在寻求一时一事的新奇与刺激中,毒魔的诱惑终会使人离开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卡宾特利亚警察局长,从事了多年的毒品案调查侦破工作。每当我闭目瞑思那吸毒者的种种心理感觉、生理反应和变态行为时,就像一幅清晰的演变图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不好预料的,只是不知道他们各自在到达那个悲惨结局之前,要自甘忍受多久的折磨。

二、被毒魔吞噬的16岁少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被毒魔吞噬的16岁少年(论文提纲范文)

(1)妈妈,快拉我一把(论文提纲范文)

七孩子教育是一项工程

(3)毒品犯罪及禁毒立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1章 毒品及毒品犯罪概述
    1.1 毒品的概念及特征
        1.1.1 毒品的概念
        1.1.2 毒品的特征
    1.2 毒品犯罪的概念及构成
        1.2.1 毒品犯罪的概念
        1.2.2 毒品犯罪的犯罪构成
第2章 毒品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2.1 国际社会毒品犯罪的概况
        2.1.1 毒品生产
        2.1.2 吸毒状况
        2.1.3 贩毒活动
    2.2 国际社会毒品犯罪的特点
        2.2.1 毒品犯罪的国际化
        2.2.2 毒品犯罪的集团化、网络化
        2.2.3 毒品犯罪的武装化、政治化
        2.2.4 毒品犯罪手段地下化、隐蔽化
    2.3 毒品犯罪的孪生罪—毒资洗钱
        2.3.1 洗钱—毒品交易的怪胎
        2.3.2 毒资洗钱的重灾区
第3章 国际社会禁止与惩治毒品犯罪的立法
    3.1 禁止与惩治毒品犯罪的立法
        3.1.1 国际禁毒公约
        3.1.2 外国的禁毒立法
        3.1.3 外国禁毒立法的特点
    3.2 禁止与惩治毒资洗钱罪的立法
第4章 中国的禁毒立法及其完善建议
    4.1 惩治毒品犯罪的立法
        4.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的禁毒立法
        4.1.2 建国初期的禁毒立法
        4.1.3 改革开放以后毒品犯罪现状及禁毒立法
    4.2 惩治毒资洗钱犯罪的立法
        4.2.1 《关于禁毒的决定》
        4.2.2 现行刑法的规定
    4.3 完善中国禁毒立法的思考与建议
        4.3.1 建议制定一部综合性的《禁毒法》
        4.3.2 《禁毒法》应增设的罪名
        4.3.3 应补充查禁与惩治毒资洗钱罪的立法内容
第5章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履历

(4)吸毒预防论(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言
    一、 吸毒预防研究的背景
    二、 吸毒预防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三、 国内外有关吸毒预防研究的现状
    四、 本文研究的视角、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吸毒与吸毒人
    一、 吸毒的特征
    二、 吸毒的嬗变
    三、 吸毒的危害
    四、 吸毒的法律后果
    五、 吸毒人的个体特征
第三章 吸毒的心理预防
    一、 吸毒者的心理特征
    二、 吸毒的心理矫治
    三、 吸毒的心理预防
第四章 吸毒的人格预防
    一、 吸毒者人格缺陷及其影响
    二、 人格预防的作用和功能
    三、 人格预防的现状和问题
    四、 人格预防的完善
第五章 吸毒的法律预防
    一、 自愿戒毒
    二、 强制戒毒
    三、 劳教戒毒
第六章 吸毒的社区预防
    一、 社区预防的必要性
    二、 社区预防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三、 社区预防的具体措施
第七章 吸毒的环境预防
    一、 环境预防的作用与功能
    二、 环境预防的现状及问题
    三、 环境预防的完善--由已然环境向应然环境的转变及手段
第八章 重复吸毒的防治
    一、 重复吸毒的危害
    二、 重复吸毒的心理和社会原因
    三、 重复吸毒的预防
第九章 吸毒预防的比较研究
    一、 香港的禁毒宣传和毒品教育
    二、 澳门的吸毒预防与治疗服务体系
    三、 新加坡的吸毒劝退方案和强化劝诫方案
    四、 泰国的佛教组织参与戒毒康复方案
    五、 美国的吸毒预防策略
结 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研究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6)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从古希腊到18世纪(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西方文学的文化人类学视界
第一章 人与文化之起源的诗性解说
    第一节 亚当与夏娃:文化的诞生与“人”的堕落
        一、 偷食禁果:文化的诞生与人的诞生
        二、 偷食禁果的欲望与人的文化心理机制
        三、 偷食禁果之善与人向上帝的提升
        四、 偷食禁果之恶与文化的悖谬
        五、 偷食禁果:造善与制恶的永恒之矛盾
    第二节 普罗米修斯:自由的困惑
        一、 人与动物纠葛的不解之缘
        二、 灵与肉之争的不解之缘
        三、 “自由”的第一次呐喊
        四、 潘多拉的匣子:自由的困惑
    第三节 俄狄浦斯:走向文明的艰辛
        一、 智慧与痛苦
        二、 俄狄浦斯的困惑与人性之复杂
        三、 “杀父娶母”与人的“命运”
第二章 原欲与理性:“两希”文学之文化内核的异质与互补
    第一节 “神—原欲—人”的三位一体
        一、 古希腊—罗马文化与世俗人本意识
        二、 古希腊—罗马文学:“正常的儿童”与原欲的放纵
        三、 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人性偏向
    第二节 “神—理性—人”的三位一体
        一、 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与宗教人本意识
        二、 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人向神的提升
        三、 希伯来—基督教文学的人性偏向
    第三节 对立与互补关系的人性依据
        一、 人性的二元对立与互补
        二、 “两希”文化的二元对立与互补
    第四节 耶稣与普罗米修斯:对生命存在的双向价值认同
        一、 普救众生的圣者与殉道者
        二、 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
        三、 马克思与宙斯、普罗米修斯及耶稣
第三章 延续的历史:中世纪对文艺复兴的人文指引
    第一节 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的“古典”渊源
        一、 古希腊—罗马哲学对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的人文传递
        二、 希伯来—基督教“理性”之“古典”渊源
    第二节 希伯来—基督教文化:滋长现代科学精神的温床
        一、 基督教与科学理性
        二、 中世纪大学:对现代科学精神的培育
        三、 基督教自然观对科学研究的激励
        四、 基督教的“事实”原则对现代实验科学的催发
    第三节 希伯来—基督教物欲意识的人文意蕴
        一、 耶稣:“给我们今天属于我们的面包”
        二、 加尔文:为上帝而辛劳致富
    第四节 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之“爱”的人文意蕴
        一、 “爱”之观念的“两希”差异
        二、 弱者之爱:希伯来—基督教“爱”之基础
        三、 民族之爱:希伯来—基督教的“民族情结”
        四、 上帝之爱:希伯来—基督教与“世界主义”
    第五节 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人文走向
        一、 英雄史诗:神与人的双向趋同
        二、 骑士文学:典雅爱情与人性之萌动
        三、 市民文学:对崇高与神圣的疏离
    第六节 延续性、包容性及多元共存
        一、 何以是“延续的历史”
        二、 “包容性”与人文性
        三、 多文化与对峙共存
    第七节 但丁:从神圣观照世俗
        一、 探索灵魂得救之路
        二、 探索人生的至善之路
        三、 自然之爱以上帝之爱为指归
        四、 人间审判隐匿于天国审判之中
        五、 “从神圣观照世俗”的启示
    第八节 小结:中世纪对文艺复兴的人文指引
第四章 延续的与非同一的历史:文艺复兴对中世纪的人文传承与变异
    第一节 “人”如何被唤醒:文艺复兴的文化—心理成因
        一、 宗教压抑与人性逆反
        二、 “酒神精神”对人性的催化
        三、 科学唤醒沉睡的理性
    第二节 原俗+人智:前期人文主义文学“人”的内涵
        一、 醒来者何许“人”?
        二、 彼得拉克:“我同时爱她的肉体与灵魂”
        三、 卜伽丘:自然人性的舒展就是人间的快乐
        四、 拉伯雷:人智的提升与“人”的自由
        五、 结语
    第三节 原俗+人智+上帝:后期人文主义文学中“人”的内涵
        一、 后期人文主义的出现及其含义
        二、 塞万提斯:对人文主义的重构
    第四节 莎士比亚:从世俗观照神圣
        一、 让自然欲望之花开放在“爱”的阳光下
        二、 让“仁厚”战胜“残暴”
        三、 恶欲践踏了高贵的仁慈
        四、 让人智与宽厚消解愚昧与邪恶
第五章: 古典主义文学:对人间“上帝”的追寻
    第一节 “王权崇拜”的文化—心理成因与人性依据
        一、 对秩序的企盼与对理性的呼唤
        二、 “王权崇拜”:对上帝的依赖转向对人的依赖
        三、 “王权崇拜”的人性依据
    第二节 君主专制与古典主义文学的人性内涵
        一、 古典主义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之人学蕴含的异同
        二、 公民义务、政治理性及人性缺失
    第三节 古典主义文学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人文指引
        一、 古典主义悲剧:政治理性锤炼了自然欲望
        二、 莫里哀喜剧:从崇尚古典到回归现实
        三、 莫里哀喜剧:公民义务的淡化与个体理性意识的觉醒
第六章 启蒙文学:“人”向“自然”的迈进
    第一节 理性主义与个性主义
        一、 君主专制的非人化倾向
        二、 科学的昌盛与理性的张扬
        三、 张扬理性与个性主义
    第二节 启蒙文学与“自然原则”
        一、 理性与启蒙文学的“自然原则”
        二、 “自然原则”的人性内涵
    第三节 启蒙文学与“自然人”
        一、 伏尔泰:“天真汉”式的“自然人”
        二、 孟德斯鸠:“波斯人”式的“自然人”
        三、 狄德罗:“修女”式的“自然人”
        四、 菲尔丁:“汤姆·琼斯”式的“自然人”
    第四节 卢梭与“自然人”形象
        一、 《爱弥儿》:塑造天性善良的“新人”
        二、 《新爱洛伊丝》:对自然情感与美德的礼赞
        三、 《忏悔录》:塑造真实的“新人”
    第五节 “自然人”形象的文化血脉探析
        一、 “自然人”形象与理性精神
        二、 “自然人”形象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价值取向
        三、 “自然人”形象的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价值取向
    第六节 卢梭的文化包容性
        一、 启蒙哲人与基督教情结
        二、 先验理性与“天赋良知”
        三、 “新人”形象与教士秉性
        四、 “新人”形象与感性世界
    第七节 歌德:让“人”贴近世俗的生活
        一、 歌德之人生追求:“完全的人”和“世俗的人”
        二、 歌德人生追求之动力:实现生命的自然欲望
        三、 浮士德:一个“满足于永不满足”的人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四、被毒魔吞噬的16岁少年(论文参考文献)

  • [1]妈妈,快拉我一把[J]. 张雅文. 当代, 2018(05)
  • [2]妈妈,快拉我一把(长篇纪实节选)[J]. 张雅文. 北方文学, 2018(22)
  • [3]毒品犯罪及禁毒立法问题研究[D]. 元道渊. 大连海事大学, 2005(08)
  • [4]吸毒预防论[D]. 陈谞. 吉林大学, 2004(02)
  • [5]渴[J]. 蒋巍. 中国作家, 2004(09)
  • [6]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从古希腊到18世纪[D]. 蒋承勇. 四川大学, 2002(02)
  • [7]被毒魔吞噬的16岁少年[J]. 克辛. 科学与文化, 2000(01)

标签:;  ;  ;  ;  ;  

16岁少年被毒魔吞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