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以祥先生及其中国史学史研究

杨以祥先生及其中国史学史研究

一、杨翼骧先生及其中国史学史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许玉宽[1](2020)在《附录二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着要目》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9月~2020年8月)一论文(一)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白国红、刘国忠:《〈春秋〉始于隐公新解——以清华简〈系年〉为切入点》,《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4期。鲍永军:《忆良师益友杨翼骧先生——仓修良先生访谈录》,《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9年第1期。操宇晴:《浅论元代回回史家察罕的史识与撰述》,《西域研究》2020年第3期。常建华:《郑天挺先生与20世纪的清史研究》,《安徽史学》2019年第4期。常征江:《中国古代褒贬史学论略》,

周文玖[2](2020)在《学问道德两纯粹——读乔治忠编《杨翼骧文集》》文中研究表明乔治忠教授编的《杨翼骧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由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它是"南开百年史学名家文库"中的一部,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迎接南开大学百年校庆的学术献礼。杨翼骧(1918~2003)先生,字子昂,山东金乡县人,着名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受到学界的尊重和敬仰。此次出版的《杨翼骧文集》,与过去出版的《学忍堂文集》相较,对所收文章进行了分类,增补了从未发表过的许多手稿。这些手稿被编为"教学讲谈""书信集存""杂撰鸿爪"等。前有乔治忠教授作的《子昂先生小传》,后附乔治忠教授编的《杨翼骧先生学术年谱》和瞿林东教授的论文《杨翼骧先生与中国史学史研究》。《文集》为我们全面了解、认识杨先生的学术和行谊,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料;对研习中国史学史,亦具有十分珍贵的学术价值。

马科[3](2020)在《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与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之比较》文中提出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史学史初创时期,出现了一批中国史学史专着。内藤湖南的《中国史学史》便产生于此时期,是为国外“中国史学史”研究不可多得之着作,代表了该时期日本“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水准。瞿林东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纲》则出版于20世纪末,“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压轴之作。”在中国史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二者都是中国史学史通史着作,但在许多方面差异甚大。撰述指导思想上,内藤湖南以文化史观为指导,瞿林东则以马克思主义史学为指导;在撰述旨趣上,瞿林东以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为己任,发掘史学理论,揭示史学全貌、史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内藤湖南则因为身份原因,着述有为满足自己学术需要、为本国政治服务的色彩;在史书内容及形式上,内藤湖南着作呈现出粗疏草创的特点,而瞿林东着作呈现出精心结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史文特点、结构设计、史学史分期、内容广度与深度等方面。通过系统比较,既可以凸显各自特点,为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又能大致看到中国史学史发展的历程,同时还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树立文化自觉意识。

闫瑞[4](2020)在《清修《明史》序与论赞的书写》文中研究表明清廷仿前朝易代修史之传统纂修《明史》。学界目前关于《明史》纂修过程、清前期诸帝与修史的关系、修史人员的建议与成果、史稿之源流考订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本文关注《明史》序与论赞的书写,考察其书写进程,并以殿本《明史》序与论赞为核心对比前后论断之差异,探究清廷的论史标准与价值取向,并透视清初学术与政治的互动。考察《明史》序与论赞的书写进程,按照史家论史空间的大小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康熙帝拒绝钦定之名,给史家论断明代历史留下了较为宽松的政治氛围,纂修官汪琬、尤侗、倪灿、毛奇龄、姜宸英、沈珩、王原、潘耒等皆留下序与论赞的成果。第二阶段,康熙帝的谕令对史家的论断产生影响,但裁定综合性史稿的主要负责人万斯同、熊赐履、王鸿绪的序与论赞书写仍有较强的个人色彩。第三阶段,雍正年间,汪由敦、陆奎勋、陶贞一、金门诏、万邦荣等皆撰有部分篇目的序与论赞,殿本《明史》序与论赞乃是秉持康熙帝之圣意来论断明代历史。第四阶段,乾隆帝以钦定之名对《明史》序与论赞作修改,史权完全服膺于君权。以殿本《明史》序与论赞为核心,与潘耒《书纂修五朝史传后》、国图藏《明史纪传》313卷、《续修四库全书》收录之《明史》416卷、王鸿绪《明史稿》310卷、钦定《四库全书》收录之《明史》中的序与论赞作比较研究,可以考知序与论赞书写过程中形成的诸文本间的先后承袭关系、变化,以及论史标准与价值取向的前后差异。在论断明代重大事件方面,序与论赞对明初太祖杀戮功臣、“靖难”、“大礼议”、明亡等重要事件的书写转变最为明显。在论断明代制度损益方面,清廷关于明太祖分封诸王、罢黜宰相的论断也曾发生翻转。在臧否人物方面,序与论赞对明代帝王的评价、褒贬诸臣的尺度都有变化。在论断明代学术与道德方面,围绕儒林的书写、忠义的选择,都曾发生争议。另外,明代宦寺之祸炽烈,《明史》纂修过程中相关序与论赞对于祸乱责任的归属论说曾有变化。纵观清修《明史》,康熙年间,史家见解尚有一定呈现空间,雍、乾年间,只能秉持圣意论史,史家见解溶消于君主择定的书写基调中。清廷专注维护君主权威,对朝臣的评价尺度趋于严格。同时,清廷坚持“明实亡于神宗”之说,突出万历以后的社会危机,以构建明清易代的合理性。另外,清廷尊理学为儒学正统,强调学术与政治相表里,在《明史》序与论赞中突出道德教化。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清修《明史》序与论赞的书写历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周文玖[5](2019)在《回顾与思考——70年来中国史学史学科的轨迹及未来发展》文中研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文革"前十七年,中国史学史经过短暂的沉寂,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兴起,并有初步的发展;第二阶段是"文革"十年,这是学科建设的停滞时期;第三个阶段是自"文革"结束到20世纪末,是学科恢复和开拓新局面的时期;第四个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近20年,学科在走向成熟的同时,也面临着变革和更化。关于中国史学史学科的未来发展,本文提出"经典史学史"概念,从近年的史学史研究中概括出几个范式,主张从六个方面推进学科建设。

张越[6](2020)在《再论初创时期的中国史学史学科》文中研究指明历史学科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对本学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史的回顾与反思。中国史学史学科是在近代中国史学学科化进程中形成的,史学史学科的特点具有在历史研究各个领域的研究状况与具体成果基础上进行总结、批评、评估、展望的基本特征,那么对史学史学科自身的回顾与反思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整个历史学科的研究状况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中,因历史研究的变化发展而随时生成史学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不断调整史学史研究的学科结构、及时更新史学史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是史学史研究增续其学科能量、维持其学术峰值的基本保证。同样,回顾与研究中国史学史学科从其产生建立之时至今是怎样追踪古今史学研究趋势与特点、如何不断完善史学史学科自身的过程,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学术意义。应《河北学刊》之邀,我主持了这组中国史学史研究专题,参与讨论的各篇论文都是在深入发掘材料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再审视,各位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史学史学科形成与建立阶段的发展特点作了深入讨论,不仅进一步充实了相关研究,而且也提出了一些与以往看法不尽相同的新见。真诚希望本组专题论文能够对中国史学史研究有所裨益。

邹兆辰,乔治忠[7](2019)在《史学史在历史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乔治忠教授访谈录》文中研究说明乔治忠,1949年7月生,天津市人。1978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81年考入杨翼骧教授门下,攻读中国史学史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随后,继续于杨先生门下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5年提职为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1996年为本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及历史文献学研究和古籍整理。曾几次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立教大学等校任客座研究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专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主要撰述有《清朝官方

乔治忠[8](2018)在《杨翼骧教授与南开大学史学史学科建设》文中研究表明杨翼骧先生早在北京大学求学时期的1939年,就确立了专攻中国史学史专业的志愿,这在当时可谓独一无二。几十年间,虽因国情环境而多有波折,但其矢志不移,在被安排进行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的教学中,勤虔职事,撰有高水平论着,并且一有机会,就致力于史学史教学和研究,以精良的中国史学史着述,博得了很高的专业声望。在学科建设上,杨翼骧先生仅以一己之力为南开大学建立了卓有特色的史学史博士点,成为全国仅有的本专业四大学术重镇之一。设计和撰写学术精品着述和做好研究生培养,是杨先生针对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两大举措,成效可观,但因缺少及时组建专业机构这一环节,因而行进艰难,今后还会走在这个艰难的路径之上。

徐国利[9](2014)在《清代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拓荒之作——《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述评》文中研究说明《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是清代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拓荒之作。该书继承和发展了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特色和优点,体例谨严而完备,史料丰赡而翔实,考订精审,编纂独到,深具史识,是清代史学史乃至中国史学史资料编纂和研究的重要成果。该书将为清代史学史研究提供基本史料和重要线索,将对清代史学史乃至中国史学通史研究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越[10](2014)在《杨翼骧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述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即使是在史学史研究几乎无人问津的20世纪50年代,杨翼骧先生仍在默默地坚持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编纂工作。以系统的资料编年为基础进行中国史学史研究,成为杨翼骧先生治中国史学史的重要特点。杨先生条分缕析、归纳综合的研究方法,对史学史研究有着规范性、严谨性和示范性的意义。杨先生很早就致力于撰写一部完整的中国史学史,他对中国史学史从古代到近现代发展的整体看法、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理论的思考等,都对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

二、杨翼骧先生及其中国史学史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杨翼骧先生及其中国史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附录二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着要目(论文提纲范文)

一 论文
    (一)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
    (二)史学理论与西方史学史
二 着作

(2)学问道德两纯粹——读乔治忠编《杨翼骧文集》(论文提纲范文)

一 史学史研究的一家之言
二 精湛的研究生培养思想
三 学问道德两纯粹的高尚追求
四 赘言:与杨先生交往点滴之回忆

(3)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与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及结构
第一章 指导思想:文化史观的指导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坚持
    第一节 内藤湖南以文化史观为指导
    第二节 瞿林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
    小结
第二章 撰述旨趣: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结与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第一节 内藤湖南着《中国史学史》之旨趣
        一、推崇中国文化
        二、重振日本汉学研究
        三、自身学术追求
        四、服务日本现实
    第二节 瞿林东着《中国史学史纲》之旨趣
        一、书写贯通的中国史学史,揭示中国史学史全貌
        二、发掘中国史学理论
        三、揭示中国史学发展趋势和规律
        四、推动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
    小结
第三章 撰述特点:粗疏草创与精心结撰
    第一节 笼统零散与逻辑严密
        一、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结构较零散
        二、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逻辑严密
    第二节 “横通”为主与纵贯横通
        一、内藤湖南着述重视横向比较
        二、瞿林东着述深具纵贯横通的特点
    第三节 详主略次与广稽博采
        一、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详主略次而时有不当
        二、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广稽博采而重点突出
    第四节 详略失当与古今翔赡
        一、内藤湖南着《中国史学史》详略失当
        二、瞿林东着《中国史学史纲》古今翔赡
    第五节 分期观念:“四段论”与“九段说”
        一、内藤湖南的“四段论”
        二、瞿林东的“九段说”
        三、关于史学起源和史学近代化的认识
    第六节 讲稿气息与史论兼善
        一、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讲稿气息浓厚
        二、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史论兼善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
    二、期刊论文
    三、学位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清修《明史》序与论赞的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基本概念与问题的提出
    二、 学术史回顾
        (一) 关于《明史》纂修及修订过程的研究
        (二) 关于清初诸帝与《明史》纂修之关系的研究
        (三) 关于《明史》纂修人员的研究
        (四) 关于《明史》诸稿源流考订的研究
        (五) 关于《明史》部分序与论赞的研究
    三、 研究意义与框架
第一章 《明史》序与论赞的书写进程
    一、 首次进呈史稿御览前序与论赞的书写
        (一) 未有回应的御制论断之请
        (二) 纂修官分班阄派拟稿阶段序与论赞的书写
        (三) 总裁官分任专阅拟稿阶段序与论赞的书写
        1. 总裁官分任专阅时间考
        2. 总裁官分任专阅成果中的序与论赞
        3. 潘耒《书纂修五朝史传后》与陈廷敬分任专阅之关系
        (四) 徐元文等首次进呈史稿并恭请御制论断
    二、 康熙年间监修官、总裁官裁定史稿阶段序与论赞的书写
        (一) 万斯同协助监修官、总裁官审定序与论赞
        1. 万斯同在馆修史之成果
        2. 《明史列传稿》267卷与《明史纪传》313卷中的序与论赞
        (二) 熊赐履删改润色叙与论赞
        (三) 王鸿绪重撰序、废去论赞
    三、 雍正年间序与论赞的书写
        (一) 是否添加论赞的讨论
        (二) 纂修官修订序、增补论赞
    四、 乾隆年间序与论赞的书写
        (一) 乾隆帝御览武英殿本《明史》序与论赞
        (二) 乾隆帝钦定四库本《明史》序与论赞
    小结
第二章 《明史》序与论赞书写的指导思想
    一、 史馆内序与论赞的书写原则
        (一) 严谨考据,据实直书
        (二) 勿主一说,持论允平
        (三) 避免门户之见
    二、 诸帝的修史要求
        (一) 康熙帝:称美帝王,肯定明代流风善政
        1. 二十六年,康熙帝指示修史人员不得徒肆议论
        2. 三十一年,康熙帝再次指责议论失平,修史人员恭请御制论赞
        3. 三十六年,康熙帝敕谕有关明代历史之系统性看法
        4. 四十三年,康熙帝再斥修史人员任意妄作,坚辞御制定论
        (二) 雍正帝:符合圣意的官方记载才是信史
        (三) 乾隆帝:史书须经帝王亲阅鉴定
    小结
第三章 《明史》序与论赞对重大事件的议论
    一、 关于明太祖诛戮功臣的议论
        (一) 修史之初关于太祖诛戮功臣的公论
        (二) 潘耒、万斯同对太祖诛戮功臣的评价
        (三) 熊赐履对太祖诛戮功臣的评价
        (四) 殿本《明史》对太祖诛戮功臣的评价
    二、 关于“靖难”的议论
        (一) 潘耒的“靖难”评价
        (二) 万斯同、熊赐履“靖难”评说之微调
        (三) 王鸿绪“靖难”评论之变化
        (四) 杨椿对王鸿绪的诘难
        (五) 康熙、乾隆二帝的“靖难”书写基调
        1. 康熙帝称美明朝诸帝的修史基调与殿本《明史》的“靖难”评价
        2. 乾隆帝的“靖难”评说与四库本《明史》的修订
    三、 关于“大礼议”的议论
        (一) 万斯同的“大礼议”评价
        1. 万斯同私人文集中的“大礼议”评说
        2. 《明史纪传》313卷中的“大礼议”评价
        (二) 熊赐履的“大礼议”评价
        (三) 殿本《明史》的“大礼议”评价
        (四) 四库本《明史》的“大礼议”评价
    四、 关于亡国的议论
        (一) 清初史家关于亡国的众说纷纭
        (二) 康熙帝“明亡于神宗”认识的形成
        (三) 殿本《明史》中“明亡于神宗(万历)”说的贯彻
    小结
第四章 《明史》序与论赞对制度损益的议论
    一、 关于分封诸王的议论
        (一) 万言《诸王世表叙》关于分封诸王的议论
        (二) 熊赐履进呈稿关于分封诸王的议论
        (三) 王鸿绪史稿与殿本《明史》关于分封诸王的议论
        (四) 雍正、乾隆二帝逆转《明史》关于分封的议论
        1. 雍正帝对分封的彻底否定与殿本《明史》对分封的议论
        2. 乾隆帝与四库本《明史》对分封的彻底否定
    二、 关于罢黜宰相之得与失的议论
        (一) 修史初期多论明太祖废相之失
        (二) 王鸿绪史稿与殿本《明史》对废相得失的搁置
        (三) 乾隆帝否定“天下治乱系宰相”与四库本《明史》的修订
    小结
第五章 《明史》序与论赞臧否人物的标准
    一、 对明代君主的评论
        (一) 熊赐履对明代君主的称美与诘责
        (二) 殿本《明史》秉持康熙帝之修史基调
        (三) 四库本论赞对君主乾纲独断的强调
    二、 褒贬诸臣的尺度
        (一) 名节功业孰为重
        (二) 进取是否为正途
        (三) 学问是否醇正
        (四) 得君柄政是否合宜
    小结
第六章 《明史》序与论赞对学术与道德的议论
    一、 关于“儒林”的议论
        (一) 由《理学传》设想到总归《儒林传》的决定
        (二) 熊赐履对明代儒林的宽泛概论
        (三) 王鸿绪以学派脉络分卷论述明代儒林
        (四) 陆陇其入祀与殿本《儒林传》浓厚的政治教化
    二、 关于忠义的议论
        (一) 清初廷臣褒奖忠义之请
        (二) 修史之初史家的忠义之论
        (三) 熊赐履的“忠义”观
        (四) 王鸿绪史稿至殿本《明史》的明代“忠义”
    三、 关于宦寺之祸的议论
        (一) 宦寺之祸在于君主之任人唯亲
        (二) 宦寺之祸在于党人之附丽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回顾与思考——70年来中国史学史学科的轨迹及未来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 第一阶段:沉寂、兴起及初步发展
二 第二阶段:十年停滞
三 第三阶段:恢复和开拓新局面
四 第四阶段:学科的成熟与思变的焦虑
五 经典史学史与史学史研究范式的多元化

(7)史学史在历史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乔治忠教授访谈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师从杨翼骧先生
二、关于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任务与内容
三、中国古代的官方史学及其与私家史学的关系问题
四、中国史学史学科在整个历史学中地位、作用和意义
五、关于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学术穿透力问题

(8)杨翼骧教授与南开大学史学史学科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专攻史学史的早年择定
二、十七年间的波折起伏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治学与建树

(10)杨翼骧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史学史资料编年为基础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二条分缕析、归纳综合的研究方法
三撰着从古代到近现代的中国史学史的志愿与实践

四、杨翼骧先生及其中国史学史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附录二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论着要目[J]. 许玉宽.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0(02)
  • [2]学问道德两纯粹——读乔治忠编《杨翼骧文集》[J]. 周文玖.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0(01)
  • [3]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与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之比较[D]. 马科.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清修《明史》序与论赞的书写[D]. 闫瑞.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回顾与思考——70年来中国史学史学科的轨迹及未来发展[J]. 周文玖.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19(02)
  • [6]再论初创时期的中国史学史学科[J]. 张越. 河北学刊, 2020(01)
  • [7]史学史在历史学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乔治忠教授访谈录[J]. 邹兆辰,乔治忠. 史学史研究, 2019(03)
  • [8]杨翼骧教授与南开大学史学史学科建设[J]. 乔治忠.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9]清代史学史资料编年的拓荒之作——《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清代卷)述评[J]. 徐国利. 史学月刊, 2014(12)
  • [10]杨翼骧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述论[J]. 张越. 史学月刊, 2014(08)

标签:;  ;  ;  ;  ;  

杨以祥先生及其中国史学史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