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人员122例眼晶状体检查

X线检查人员122例眼晶状体检查

一、122例X线工作人员眼晶体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牛亚婷[1](2020)在《部分医院CT技师辐射认知水平与干预方法探索及儿童CT剂量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CT自1971年发明以来,随着科技发展,因其高密度分辨力、无创性和快速性的优势,应用日益普及,儿童CT检查频度和对集体有效剂量的贡献也快速增加。在常见的X射线影像学检查中,CT扫描单次检查的剂量最大,尤其是儿童的辐射敏感性更高,且有更长的预期寿命表达风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自90年代以来,癌症风险估计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儿童CT扫描可导致白血病、脑瘤风险显着增加。因此,加强儿童CT扫描中的辐射防护,降低辐射剂量至关重要。在CT扫描过程中,照射参数是决定受照剂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技师的认知水平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对医疗工作者进行辐射防护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在放射诊断程序的辐射剂量和风险及参数设置问题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而国内对CT技师该方面的调查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我国CT技师辐射认知水平及儿童CT剂量,为探索提高放射技师辐射防护认知水平的方法和将来在我国全面开展儿童CT检查剂量优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1.了解CT放射技师对儿童CT扫描辐射剂量及风险、参数设置和诊断参考水平(DRL)的认知现状。2.调查儿童头、胸部CT扫描的参数设置和辐射剂量,并对相关医疗机构提出优化建议,为下一步开展剂量优化提供理论依据。3.对CT放射技师开展讲座式教育培训,评价培训效果,探索提高放射技师辐射防护认知水平的方法。研究方法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在东、中和西部各选择1~2个地区,每个地区至少选择3家医疗机构(必须包括儿童或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作为调查样本。2.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以自编调查问卷为工具,以医疗机构中CT放射技师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对儿童CT扫描辐射剂量及风险、影响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参数、CTDIvol和诊断参考水平(DRL)的认知现状。3.儿童CT扫描的参数设置和辐射剂量调查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在上述医疗机构中,按照不同类型和级别分别抽取2/3作为调查样本。在每家医疗机构中选择—台CT扫描仪,收集每个年龄组(0-<1岁、1-<5岁、5-<10岁和10-15岁)头、胸部扫描各10例数据,采用提交医学数字成像和通讯(DICOM)文件或现场记录的方式,提取或记录扫描参数(主要为管电压、管电流等)和剂量学量(CTDIvol和DLP),使用CT-Expo 2.3计算有效剂量和器官剂量。比较不同医院CT扫描参数和剂量水平,确定需要优化的医疗机构。4.邀请专家对调查对象开展主题讲座式培训,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干预效果。问卷调查中每个客观题目回答正确为1分,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为0分。剂量调查以CTDIvol和DLP为指标分析。5.调查数据使用Epidata3.1录入,用Stata/SE 11.1整理和分析。定量和定性资料分别使用m(iqr)和率和构成比描述,组间的差异性检验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影响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1.本研究有Q、N、E、X、J共5个地区25家医院的148名CT放射技师参与问卷调查。11.5%的调查对象能够比较不同扫描方案的辐射剂量,15.5%的调查对象了解DRL的含义,但有正确应用能力的仅为9.5%。在CT扫描辐射剂量和风险认知方面,仅21.6%的调查对象认为CT扫描会增加儿童癌症风险,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中,专科医院在天然本底辐射剂量、腹部超声是否涉及电离辐射等问题的认知水平高于其他类型医疗机构(χ2=13.8、10.0,P<0.05);不同地区中,E地区在CT扫描的随机效应、不同放射诊断程序的辐射剂量以及头部CT扫描辐射剂量等问题的认知水平较高(χ2=11.1、18.8、11.9,P<0.05)。在CT扫描参数设置方面,72.9%的调查对象认为管电压、管电流是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共同影响因素,但对层厚、扫描时间等参数的理解较少。E地区对ATCM的认知水平显着较高。不同地区放射技师认知水平差异显着(F=6.854,P<0.05),E地区认知水平较高。2.本研究收集了 14家医院14台CT扫描仪共995例儿童CT扫描文件。儿童头部和胸部CT扫描CTDIw或CTDIvol、DLP、有效剂量和器官剂量高于或接近既往调查,提示部分医疗机构需要开展参数优化行动。在儿童头部CT扫描中,NHF、NB和HZH的CTDIvol值分别比医疗机构平均水平高130.6%、76.4%和60.6%;胸部扫描中,NHF、NB的CTDIvol值较医疗机构平均水平分别高1.07和2.17倍。此外,胸部扫描中65.0%的扫描使用了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其CTDIvol和DLP分别比未使用的低1.4倍。3.Q、N两个地区共32位调查对象接受培训。与培训前认知水平相比,放射技师在儿童CT扫描辐射风险(21.6%vs.81.2%)、CT扫描随机效应(4.1%vs.18.7%)、比较不同放射诊断程序的辐射剂量(66.2%vs.87.5%)及头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21.6%vs.37.5%)等问题的认知水平显着提高,对DRL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明显提高。但对影响CT扫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参数认知改进效果不明显。研究结论1.CT放射技师对儿童CT扫描的辐射风险、影响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参数以及CTDIvol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不同地区间放射技师的认知水平差异显着。通过有针对性的主题讲座式培训提高了放射技师的辐射防护认知水平,但对影响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参数的认知改进效果不明显,可能与该方面实践操作性更强有关。2.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剂量水平存在差异,与整体平均水平相比,剂量较高的医疗机构头部和胸部CT扫描CTDIvol可分别达到2.3和3.2倍,提示我们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扫描参数。在本次调查的胸部CT扫描中ATCM的使用率仅65.0%,可能与放射技师对其缺乏正确认识而弃用的情况有关,应加强放射技师相关方面的培训。

杨开[2](2020)在《湖北介入放射人员的辐射水平、细胞微核率和放射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湖北省部分医疗机构介入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效果检测、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放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以及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意识调查分析,了解职业照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探讨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和问题,掌握介入放射人员放射防护现状,为改善和优化介入放射场所防护提供针对性的建议,为降低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检测和调查收集湖北省15家医疗机构的介入放射工作场所场所防护检测数据与检测报告、个人剂量监测数据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自行设计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研究调查问卷,并进行信度和效度评价,以不记名的方式对15家医疗机构中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意识的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放射防护培训、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防护用品使用和放射防护知识5个方面。将数据导入SPSS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放射场所防护检测结果、个人剂量数据和职业健康检查指标的差异和原因,找出影响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意识的主要因素。结果(1)本次研究共调查15家机构26间放射工作场所;放射工作人员1054人,其中介入放射工作人员370人。(2)湖北省15家医疗机构介入放射工作场所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在0.11~1.12μSv/h,机房内透视防护区空气比释动能率第一术者位为2.9~399.6μGy/h,第二术者位为2.9~395.0μGy/h。(3)将15家医疗机构中的放射工作人员按照放射人员工作证上的工种分类分为介入放射、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和其他5类。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人均年有效剂量M(P25,P75)为0.131(0.082,0.213)mSv/a,所有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总体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130(0.080,0.200)mSv/a。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中有1人年有效剂量为5.093 mSv/a,超过国家规定调查水平,其余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处于5mSv/a内。(4)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中,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314例,微核率1.16‰,为所有工种中最高(χ2=17.768,P<0.05);微核异常例数82人,微核异常率为30.4%,高于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和其他放射工作人员(χ2=15.219,P<0.005);随着工龄的增加,0~10年组、11~20年组、>20年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微核异常率分别为24.3%、28.2%、51.0%,呈上升趋势(χ2=12.965,P<0.005)。(5)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放射防护管理方面执行情况最好的是个人剂量监测,剂量计佩戴率为92.4%;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整体对放射防护知识的了解不足,知识问答合格率仅为42.7%,并与工龄呈正相关(χ2=6.034,P<0.005),47岁以上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防护知识了解程度最高(χ2=8.653,P<0.005);男性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参加率为89.8%,高于女性(χ2=4.602,P<0.005);不同职业间,技师的放射防护意识整体较好。结论:(1)湖北省介入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2)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平均年有效剂量处于国家标准限制内,但在不同放射工种中处于较高水平。(3)X射线辐射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造成的损伤高于除核医学外的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应加强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4)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理论知识了解较少,放射防护意识有待提高。

夏晓[3](2020)在《头颈部64层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优化的体模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 不同扫描中心对固定管电压与管电流CT扫描辐射剂量影响的体模研究目的:探讨在固定管电流(mA)和固定管电压(kV)行头颈部联合螺旋扫描时,头颈部不同扫描中心对敏感器官体表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运用临床使用设备出厂设置管电压与管电流,对全身人体体模行头颈部联合螺旋扫描。头颈部体模选取以外耳孔中心(以0表示)依次向前1cm、2cm、3cm、4cm、5cm、6cm、7cm、8cm及向后1cm、2cm、3cm、4cm、5cm、6cm等15种不同检查床位置(即不同的扫描中心)。每种扫描中心时分别行定位像扫描3次,然后行3次螺旋扫描(为保证TLD测量准确性,相应敏感器官体表吸收剂量取3次的平均值)。在头颈部模体预置模拟颅内大脑前、中动脉交汇点层面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记录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每次扫描时眼晶状体、甲状腺、乳腺、性腺等敏感器官的体表吸收剂量水平。记录每次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对各组数据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头颈部模体15种不同扫描中心时,眼晶状体体表吸收剂量最高在外耳孔中心沿听眦线向前6cm为中心(右眼:150.667±4.933mGy,左眼:156.000±6.557mGy),最低在外耳孔中心沿听眦线向后6cm为中心(右眼:90.067±6.144mGy,左眼:90.000±19.995mGy)。甲状腺体表吸收剂量最高在外耳孔中心沿听眦线向前6cm为中心(187.667±6.028mGy),最低在外耳孔中心沿听眦线向后6cm为中心(128.000±2.646 mGy),右侧乳腺体表吸收剂量最高在外耳孔中心沿听眦线向前2cm为中心(9.543±0.578 mGy),最低在外耳孔中心沿听眦线向前7cm为中心(9.067±0.737mGy),左侧乳腺体表吸收剂量最高在外耳孔中心水平为中心(10.573±0.566 mGy),最低在外耳孔中心沿听眦线向后6cm为中心(9.387±0.602 mGy),性腺体表吸收剂量最高在外耳孔中心沿听眦线向前4cm为中心(0.133±0.058mGy),最低在外耳孔中心沿听眦线向后5cm为中心(0.083±0.049 mGy)。双侧眼晶状体及甲状腺等敏感器官的体表吸收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侧乳腺、性腺的体表吸收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噪声值、软组织CT值、血管CT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噪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得各感兴趣区SNR、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中心的选择对CT扫描部位的辐射剂量存在差异,特别是对射线敏感的组织和器官的体表吸收剂量有很大影响。第二部分 自动管电流技术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部64层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的体模研究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模拟人体头颈部CTA扫描模式对辐射敏感器官的体表吸收剂量和图像质量影响的体模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仿真人体体模头颈部进行模拟CTA扫描,按扫描方式不同分为5组,每组重复扫描侧位定位像和模拟CTA非计时模式扫描5次;A组采用常规剂量扫描方案,即固定管电压、管电流量方案(120KV、220m As、Clearview双域迭代重建技术、重建级别30%),B组(140KV)、C组(120KV)、D组(100KV)、E组(80KV)均为低剂量扫描技术(利用CTA序列非计时扫描方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O-Dose 30%级Clearview双域迭代重建技术),并按信噪比档位进一步分为B1(信噪比档位1.3)、B2(信噪比档位1.0)、B3(信噪比档位0.7)组,C1(信噪比档位1.3)、C2(信噪比档位1.0)、C3(信噪比档位0.7)组,D1(信噪比档位1.0)、D2(信噪比档位0.7)及E0组(信噪比档位0.7),计算各组的辐射剂量(CTDIvol、DLP)及检测各敏感器官区域的体表吸收剂量(双眼晶状体、甲状腺、乳腺、性腺),分别记录并比较各组CTDIvol、DLP和人体体模敏感器官体表吸收剂量大小,在头颈部图像上测量感兴趣区(模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脑中动脉M1段)的CT值、图像噪声(SD)和CNR。各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体模研究显示,10组扫描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的辐射剂量资料具有可比性,运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模拟头颈部CTA扫描可有效降低敏感器官体表吸收剂量,B1(140KV,1.3信噪比档位)组CTDIvol和DLP值最高,分别为21.9m Gy、908.4m Gy·cm,剂量长度累积值较A组增加了47.3%,E0组CTDIvol和DLP值最低,分别为6.1m Gy、250.2m Gy·cm,剂量长度累积值较A组减少了59.4%。其中B3、C3、D2、E0各组CTDIvol和DLP值相对处于较低水平,较A组平均水平降低约57.7%,B2、C2、D1各组CTDIvol和DLP值相对于A组常规有所降低,较A组平均水平减小约12.7%,B1、C1组CTDIvol和DLP值均明显高于A组;10组扫描各敏感器官体表吸收剂量具有可比性,右眼、左眼晶状、甲状腺、双侧乳腺、性腺等敏感器官体体表吸收剂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段血管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头颈部血管成像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结合迭代重建技术,信噪比档位0.7,管电压140KV扫描可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保证眼晶状体、甲状腺等敏感器官体表吸收剂量最优化降低,并可以得到较低噪声的图像,虽然血管CT值和SNR相对有所降低,但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章益飞,王建明[4](2019)在《2018年盐城市哨点医院放射性疾病监测结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2018年盐城市哨点医院放射防护现状、放射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及健康状况,识别放射防护薄弱环节,降低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方法 2018年,根据国家放射卫生相关标准,开展X射线影像设备和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采用热释光法开展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对放射工作人员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进行辐射健康效应监测。结果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监测合格率为92.31%,放射工作场所防护监测合格率为98.90%;419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显示,年有效剂量均低于20 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453 m Sv,从事介入放射的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最高(0.606 mSv);核医学工作人员辐射敏感指标异常检出率最高,不同职业工作人员眼晶体混浊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8年盐城市哨点医院放射防护情况总体良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处于较低水平。无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发生,但放射工作人员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应重点关注从事介入及核医学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及职业健康。

陈政璇[5](2018)在《医用X射线照射致受检者剂量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对湖南省6个市州医院的放射诊断设备进行频度调查,研究湖南省放射诊断检查频度和放射诊断受检者的分布特点,估算全省普通放射诊断和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装置(CT)检查的频度,结合6种主要检查部位不同的投照方位所致受检者的剂量调查,为建立本地区DR检查的诊断参考(指导)水平提供数据支持,控制受检者照射剂量。频度调查分层抽样。将湖南省14个市州分成经济发展程度高、中、低3个片区,即发达地区长沙(1个市州)、中等发达地区(10个市州)、欠发达湘西地区(3个市州),抽取长沙、中等发达地区4个市、湘西地区抽1个州,进行分层抽样,对6市内所有医院进行X线诊断频度普查,同时按照全国统一方案,选取25家医院调查受检者性别、年龄、检查类型、检查部位等分布信息,并对结果加以分析。信息来源首先通过样本医院中的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获得,其次选择从人工记录中抄录;剂量调查随机抽样,在省内抽取18台DR作为研究对象,选取967例受检者作为调查样本,收集6种主要检查部位不同的投照方位所致受检者的剂量水平。以此次调查结果估算湖南省2016年普通放射诊断频度达到304人次/千人口,CT扫描频度达到140人次/千人口。腰椎前后位投照(AP)所致受检者剂量的典型值为3.9mSv、腰椎侧位投照(LAT)所致受检者剂量的典型值为5.7mSv、骨盆前后位投照(AP)所致受检者剂量的典型值为2.5mSv、髋关节前后位投照(AP)所致受检者剂量的典型值为3.8mSv、胸部后前位投照(PA)所致受检者剂量的典型值为0.3mSv、胸部侧位投照(LAT)所致受检者剂量的典型值0.7mSv、胸椎前后位投照(AP)所致受检者剂量的典型值为1.3mSv、胸椎侧位投照(LAT)所致受检者剂量的典型值为3.0mSv、头颅后前位投照(PA)所致受检者剂量的典型值为0.7mSv、头颅侧位投照(LAT)所致受检者剂量的典型值为0.7mSv。与“九五”期间湖南省X射线诊断受检者体表剂量调查结果相比,DR所致受检者的剂量明显低于相同的检查类型。在受检者体重一致、管电压相同时,无AEC功能的DR在胸部PA、胸部LAT摄影时所致受检者的平均剂量要高于有AEC功能的DR。相比于“九五”期间放射诊断频度和剂量调查结果,湖南省放射诊断的频度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CT扫描频度水平发展很快,DR同类型的检查部位所致受检者剂量都有所降低,但X-CT检查的占比越来越大.因此,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医疗照射的控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胡小素[6](2017)在《儿童放射诊断检查辐射风险认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放射诊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在促进诊疗技术进步、提高诊疗水平,造福广大患者和受检者的同时,如果防护不当将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儿童作为电离辐射致健康效应的敏感人群,对电离辐射致癌更为敏感,其放射诊疗的合理应用和防护显得尤为重要,也一直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放射诊断检查实践的正当化和防护最优化是降低患者剂量的主要手段,而放射诊断检查中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辐射风险认知是提高防护正当化和最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国内关于儿童放射诊断检查辐射风险认知的研究很少,需要在这些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儿童放射诊断检查辐射风险认知的健康宣教及健康教育极其重要。本研究选择北京大型综合和专科医院,开展儿童放射诊断检查辐射风险认知的研究,旨在了解相关人群的辐射风险及放射防护的认知程度,为今后制定儿童放射诊断检查相关政策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目的调查放射诊断检查中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医院儿科医生、放射科工作人员及就诊患儿家长对儿童放射诊断检查辐射风险及防护的认知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放射诊断检查技术应用的正当化及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健康宣教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便抽样的方法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北京地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将调查时在岗的儿科医生、放射科工作人员和就诊的患儿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进行现场调查。2.调查方法经过预调查,按照组间均数比较,确定了应该调查的样本量。由经过培训调查人员现场发放调查问卷,按照要求填写问卷,由调查人员将问卷当场收回,当即检查填写有无遗漏或明显矛盾。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9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回收率98.5%,调查过程中有5人拒访。3.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回收后,经过审核和处理,选出600份有效问卷进行编号,用epidata3.1数据录入,SPSS 23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有:①描述性分析,包括频数、均数、标准差、构成比等。②多因素分析,包括多重线性回归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研究结果1.不同人群对辐射基础知识客观评估知晓状况不同(1)儿科医生辐射知晓程度客观评估正确回答率达62.5%,大于50%,处于中上水平;女性辐射知晓程度低于男性,p=0.00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放射科工作人员辐射知晓程度客观评估正确回答率达64.5%,大于50%,处于中上水平;职业分类中放射科技师(p=0.017)、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本科p=0.029、硕士p=0.004、博士p=0.002)均对辐射基础知识知晓程度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就诊患儿家长辐射知晓程度客观评估7道有4道题正确回答小于50%,处于中下水平;就诊患儿家长文化程度(本科p=0.007;硕士p=0.002)、职业(家务及待业p=0.023;医务人员及教师p=0.018)均对辐射基础知识的知晓程度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人群辐射风险认知女性辐射知晓程度低于男性,p=0.000;人群分类中就诊患儿家长辐射基础知识低于儿科医生,儿科医生低于放射科工作人员,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人群对儿童放射诊断检查辐射风险认知不同。(1)儿科医生84.0%在多种检查手段时出于诊断的需要;55.5%在确诊病情时首选X线检查;49.0%在儿童头晕、头痛(非外伤或者轻微外伤)首选核磁检查。(2)放射科工作人员55.0%认为比较了解辐射;98.5%认为辐射影响的器官是性腺;98.5%回答放射检查时给患者特殊部位屏蔽防护;70.0%在放射检查前进行辐射风险告知。(3)就诊患儿家长73.5%认为放射线对儿童健康有影响;35.0%认为放射检查时佩戴防护用品;75.0%在医生开具放射检查时不会担心对身体有影响而放弃。3.儿童放射诊断检查辐射风险认知信息环境以及获取健康宣教的最佳途径。(1)儿科医生和放射科工作人员首选健康宣教方式希望通过专业培训(54.0%和68.5%)、现场讲座(35.5%和53.5%)以及宣传挂图(37.5%和32.5%)等进行。(2)就诊患儿家长首选宣教方式通过宣传挂图(45.0%)、互联网和电视(35.5%)以及手机短信(28.0%)等进行。研究结论1.儿童放射诊断检查辐射风险认知中,不同人群辐射评估知晓状况不同,因而针对不同人群加强辐射风险认知的培训和管理突显重要。2.儿科医生和放射科工作人员健康宣教的最佳途径是专业培训及现场讲座;就诊患儿家长最佳途径是宣传挂图、互联网和电视,同时采用多元化健康宣教途径提高辐射相关知识的健康传播。3.在儿科放射诊断三组利益相关者中,就辐射认知水平而言,放射科工作人员优于儿科医生,就诊患儿家长认知水平还需整体提高,尤其要加强对儿科医师不同放射检查导致的辐射剂量和健康效应的培训,以提高其辐射认知水平。建议加强儿科医生、放射科工作人员以及就诊患儿家长辐射风险认知的健康教育。儿科医生要加大辐射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放射科工作人员应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及法规培训;需要对就诊患儿家长加强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参与主动性,从而更好的提高儿童放射诊断检查中相关人群的辐射防护意识和认知水平。

刘亚奇[7](2016)在《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放射工作场所辐射剂量及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减少介入放射人员辐射剂量提供技术途径和可行措施,促进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开展。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同时结合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卫生现场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推断。现场辐射剂量率由专业放射卫生技术人员使用451P型加压电离室X、γ剂量仪进行测量;个人所受辐射剂量采用FJ 427A1型热释光剂量仪进行检测。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汇总并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介入组眼晶体混浊率、玻璃体混浊率、肾功能异常率、染色体异常畸变率、微核细胞异常率分别为24.0%、6.8%、12.6%、3.4%、3.7%,高于对照组的15.1%、3.3%、7.8%、1.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白细胞总数为5.82×109/L,小于对照组6.03×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介入组在<35岁、35岁、45岁年龄层的眼晶体混浊率分别为7.4%、22.1%和56.8%,染色体畸变异常率分别为0.0%、2.3%、10.8%,微核细胞异常率分别为1.5%、2.3%、9.5%,肾功能异常率分别为7.7%、9.5%、25.0%,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6%、10.3%、6.1%,各指标在年龄层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介入组在<6年、6年、15年放射工龄层的眼晶体混浊率分别为9.4%、16.7%、42.9%,肾功能异常率分别为7.5%、11.1%、18.5%,B超异常率分别为21.6%、33.3%、46.2%,染色体畸变异常率分别为0.9%、1.3%、7.1%,各工龄层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介入组年平均有效剂量为0.612mSv/a,高于对照组的0.438mSv/a,且个人剂量数值与白细胞数、血小板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183、-0.102,与微核细胞率的Spearman相关系数0.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自动透视条件下,悬吊铅玻璃屏前和屏后辐射剂量率中位数分别为635.04μSv/h和10.08μSv/h,屏蔽效率为98.41%;在摄影条件下,屏前和屏后辐射剂量率中位数分别为19320μSv/h和184.8μSv/h,屏蔽效率为99.04%。结论:1.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眼晶体混浊率、玻璃体混浊率、肾功能异常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异常畸变率、微核细胞异常率等指标高于普通放射诊断人员,应加强对该群体的职业健康监测。2.随年龄和工龄的增加,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眼晶体混浊率、染色体畸变异常率、微核细胞率、肾功能异常率等呈上升趋势,对于该人群应采取人员流动管理,多人轮流操作,尽可能减少同室近台操作。3.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年平均有效剂量高于普通放射诊断工作人员,且剂量值大小与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而与淋巴细胞微核率呈正相关,降低个人受照剂量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重要手段。4.介入放射防护设施对X射线具有较好屏蔽效率,应提高防护设施及防护用品的使用率,保障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健康。

姜晶[8](2014)在《放射工作人员部分健康监测指标的系统评价与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用系统分析和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浑浊率、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的影响以及我国放射健康监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防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检索国内外主要相关数据库,辅以查阅文内文献,查找1990—2013年发表的关于职业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影响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职业暴露人群眼晶状体影响的Meta分析中最终纳入中外文文献28篇,总研究对象数17608人;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职业暴露人群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影响的Meta分析中最终纳入21篇文献,总研究细胞数1970626个。用stata12.0软件做Meta分析,用Q检验和I2统计量检验纳入文献间是否有异质性,其来源用敏感性分析法和亚组分析法进行识别,发表偏倚的识别使用漏斗图法、Egger线性回归法和Begg秩相关法。结果1.职业照射与眼晶体浑浊的关系23个横断面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vs非放射工作人员的OR值(95%CI)=2.51(2.01,3.13),纳入文献间有中度异质性(χ2=51.10,P<0.05,I2=56.9%),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以工龄分层的亚组分析均未找到异质性的来源,无发表偏倚。2.职业照射与眼晶体后囊下浑浊的关系3个横断面研究、2个队列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vs非放射工作人员的OR值(95%CI)=4.03(2.77,5.85),纳入文献间无异质性(χ2=1.95,P>0.05,I2=0.0%),敏感性分析结果和以研究类型分层的亚组分析进一步证实结果的可信性,无发表偏倚。3.职业照射与染色体型畸变的关系5个横断面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vs非放射工作人员的OR值(95%CI)=3.03(2.59,3.56),纳入文献间无异质性(χ2=5.24,P>0.05,I2=23.7%),敏感性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结果的可信性,无发表偏倚。4.职业照射与双着丝粒体+环状染色体畸变的关系8个横断面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vs非放射工作人员的OR值(95%CI)=4.12(2.99,5.67),纳入文献间无异质性(χ2=6.31,P>0.05,I2=0.0%),敏感性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结果的可信性,无发表偏倚。5.职业照射与易位的关系6个横断面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vs非放射工作人员的OR值(95%CI)=2.73(1.67,4.46),文献有中度异质性(χ2=16.45,P<0.05,I2=69.6%),通过敏感性分析找到了异质性来源,有发表偏倚。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6.职业照射与微核细胞率的关系9个横断面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vs非放射工作人员的OR值(95%CI)=1.70(1.40,2.06),纳入文献间有高度异质性(χ2=94.95,P<0.05,I2=91.6%),按微核的检测方法分层后异质性降至低度,有一定的发表偏倚。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目前的职业防护状况下,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致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后囊下浑浊率、染色体型畸变、双着丝粒体+环状染色体、微核细胞率显着上升,职业暴露与眼晶体浑浊、易位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为预防职业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其辐射防护。

王焱[9](2013)在《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与白内障危险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与白内障危险关系。方法:以放射工作人员和接受外照射剂量可比的广东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白内障危险因素信息,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对白内障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广东阳江居民为研究对象,对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因素调整后,与对照组(<50mSv)相比,累积受照剂量50~100mSv组、100~200mSv组、200mSv以上组患眼晶状体混浊的风险OR值分别为1.58(95%CI:0.98~2.56)、1.06(95%CI:0.72~1.56)和2.31(95%CI:1.21~4.42),其中200mSv以上组有统计学意义;患皮质性混浊的风险OR值分别为1.40(95%CI:0.74~2.63)、1.66(95%CI:0.96~2.90)和1.99(95%CI:1.03~3.85),其中200mSv以上组有统计学意义;患核性混浊的风险OR值分别为1.76(95%CI:1.10~2.84)、0.91(95%CI:0.62~1.34)和2.04(95%CI:1.11~3.73),其中50~100mSv组和200mSv以上组均有统计学意义;患后囊下混浊的风险OR值分别为3.93(95%CI:0.42~36.76),11.89(95%CI:1.49~95.03)和9.63(95%CI:1.06~87.17),其中100~200mSv组、200mSv以上组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累积受照剂量与核性混浊无显着性关联(P>0.05),与皮质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均有显着性关联且呈线性趋势关系(P<0.05),受照剂量每增加l00mSv,患皮质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风险分别增加30%和80%。四川、河南、江苏、广东、山东等五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对省份、性别、年龄、放射工龄因素进行调整后,与从事放射诊断和治疗的工作人员相比,从事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工作的人员患眼晶状体混浊的风险OR值分别为1.81(95%CI:1.01~3.26),1.49(95%CI:1.01~2.18),有显着性差异(P<0.05),从事工业应用、测井工作人员患眼晶状体混浊的风险OR值分别为1.07(95%CI:0.80~1.44),1.54(95%CI:0.42~5.63),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三级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相比,三级以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患眼艮晶状体混浊的风险增高,OR值为2.21(95%CI:1.50~3.26)。根据更为规范和完整的河南省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检查资料,对混浊的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对性别、年龄、工龄进行调整之后,与从事放射诊断和治疗人员相比,从事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工业应用的人员患眼晶状体混浊的风险OR值分别为1.89(95%CI:0.97~3.71),0.82(95%CI:0.42~1.59),0.90(95%CI:0.45~1.82);患皮质性混浊的风险OR值分别为1.99(95%CI:0.72~5.48)、0.64(95%CI:0.21~1.93)、0.65(95%CI:0.18~2.36);患核性混浊的风险OR值分别为0.76(95%CI:0.17~3.31)、0.79(95%CI:0.26~2.38)、0.75(95%CI:0.24~2.40);患后囊下混浊的风险OR值分别为2.66(95%CI:1.08~6.56)、.88(95%CI:0.79~4.44)、1.51(95%CI:0.56~4.08).从事核医学工作人员患后囊下混浊的风险显着高于从事放射诊断和治疗的人员(P<0.05),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患后囊下混浊的风险同样增高,但是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可能会增加受照人员患皮质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风险。依据长期接受小剂量照射的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估计,受照剂量每增加l00mSv,患皮质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风险分别增加30%和80%。长期从事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工作,可能会增加患眼晶状体混浊特别是被认为放射性典型相关的后囊下混浊的风险,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医院从事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防护。

石建华[10](2011)在《太原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放射工作人员2002-2009年健康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及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影响因素,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我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与健康促进。方法:2002-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档案和个人剂量档案均在太原市疾控中心备案。采用流行病学回顾调查的方法,分别通过对从事诊断放射学、核医学、工业探伤、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工种1350人次放射工作人员资料的收集,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健康相关因素、职业相关因素等,及一般内科、皮肤、晶体、血常规、染色体畸变以及辅助检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总、描述及分析。结果:(1)2002-2009年各健康效应指标未见明显规律性变化。(2)对2009年放射人员健康相关指标进行社会人口学、健康相关因素、职业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得出神经衰弱症候群、皮肤检查、血压、晶体、血常规、细胞遗传学、B超异常检出率在不同的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神经衰弱症候群的发生与吸烟、个人既往史和体质指数有关,吸烟频率越高,神经衰弱症候群发生的危险性越高;有个人既往史者或者正常体质指数正常者神经衰弱症候群发生的危险性增大。年龄是皮肤损害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皮肤损害发生的危险性越高。血压异常与年龄、职称、个人既往史、体质指数、射线种类等因素有关,年龄越大、职称越高,血压异常发生的危险性就越大;有个人既往史者血压异常的危险性高于无个人既往史者;异常体质指数者血压异常的危险性高于正常体质指数者;γ线工作人员血压异常的危险性高于χ线工作人员。工龄对晶体混浊发生有影响,工龄越长,晶体混浊发生危险性越大。B超结果与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有关,男性B超结果异常的危险性高于女性;年龄越大,B超结果异常的危险性越大;异常体质指数者B超结果异常危险性高于正常体质指数者。结论:(1)目前,我市的辐射工作环境是安全的。低剂量电离辐射不会对放射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即在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大部分低于国家标准年限值1/10的情况下,其身体状况良好,未发现射线相关损伤。(2)高血压、脂肪肝等由现代生活方式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困扰现代人的慢性疾病同样存在于放射工作人员中。(3)人们普遍关注的放射人员外周血象、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职业因素无相关性。

二、122例X线工作人员眼晶体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2例X线工作人员眼晶体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部分医院CT技师辐射认知水平与干预方法探索及儿童CT剂量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放射诊断与CT扫描频度发展现状
    1.2 儿童辐射敏感性及CT扫描的癌症风险
    1.3 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认知与培训方法效果研究
    1.4 儿童CT扫描剂量与优化研究
    1.5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地区与医疗机构的选择
    2.2 CT放射技师辐射防护认知现状调查
        2.2.1 问卷调查
        2.2.2 访谈式定性研究
    2.3 儿童CT扫描参数设置与辐射剂量调查
        2.3.1 CT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其影响因素
        2.3.2 调查方法
    2.4 放射技师认知水平干预研究
        2.4.1 研究对象与样本量计算
        2.4.2 培训方法
        2.4.3 培训后问卷设置
        2.4.4 评价指标
        2.4.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CT放射技师辐射防护认知现状调查
    3.1 问卷调查
        3.1.1 一般人口学特征
        3.1.2 调查对象的培训情况
        3.1.3 对辐射风险、CTDI_(vol)和DRL的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3.1.4 问卷中客观题分析
    3.2 访谈式定性研究结果
第四章 儿童CT扫描参数设置与辐射剂量调查
    4.1 儿童CT扫描参数设置、CTDI_(vol)和DLP
        4.1.1 不同年龄段儿童CT扫描参数设置、CTDI_(vol)和DLP
        4.1.2 不同地区儿童CT扫描主要参数、CTDI_(vol)和DLP
        4.1.3 不同医疗机构CT扫描主要参数、CTDI_(vol)和DLP
    4.2 儿童CT扫描有效剂量和器官剂量
        4.2.1 头部扫描
        4.2.2 胸部扫描
    4.3 确定需要参数优化的医疗机构
    4.4 儿童CT扫描调查结果与其他国家/地区的诊断参考水平比较
第五章 CT放射技师认知水平干预效果评价
    5.1 培训效果
    5.2 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和建议
第六章 讨论
    6.1 CT放射技师辐射防护认知现状调查
        6.1.1 总体情况
        6.1.2 调查对象对辐射剂量与风险和DRL的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6.1.3 儿童CT扫描辐射剂量与危害认知
        6.1.4 儿童CT扫描参数设置认知
    6.2 儿童CT扫描参数设置与辐射剂量调查
        6.2.1 不同年龄、地区和医疗机构总体情况
        6.2.2 CT扫描主要参数对辐射剂量的影响
    6.3 CT放射技师认知水平干预效果评价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一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二 培训前调查问卷
    附录三 培训后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发表综述 儿童CT扫描致癌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湖北介入放射人员的辐射水平、细胞微核率和放射防护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放射工作场所放射防护检测
        1.3.2 个人剂量监测
        1.3.3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
        1.3.4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调查问卷
    1.4 质量控制
        1.4.1 现场及实验室检测
        1.4.2 问卷调查
    1.5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基本情况
        2.1.1 放射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2.1.2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地区分布
        2.1.3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医院级别分布
        2.1.4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人均设备数
    2.2 介入放射工作场所的检测
        2.2.1 自我监测情况调查
        2.2.2 介入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检测
    2.3 个人剂量监测
    2.4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2.4.1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2.4.2 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2.5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调查问卷
        2.5.1 基本情况
        2.5.2 不同性别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情况
        2.5.3 不同年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情况
        2.5.4 不同工龄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情况
        2.5.5 不同职业介入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情况
3.讨论
    3.1 湖北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概况
    3.2 介入放射工作场所防护情况
    3.3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
    3.4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情况
    3.5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意识情况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介入放射的放射防护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3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研究调查问卷

(3)头颈部64层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优化的体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扫描中心对固定管电压与管电流CT 扫描辐射剂量影响的体模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自动管电流技术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部 64 层螺旋 CT 扫描辐射剂量的体模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2018年盐城市哨点医院放射性疾病监测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1.2.1. 1 医用辐射防护监测
        1.2.1. 2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1.2.1. 3 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
        1.2.2 仪器设备
        1.2.3 质量控制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医用辐射防护监测
        2.1.1 放射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监测
        2.1.2 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监测
    2.2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
        2.2.1 不同职业类别人员监测结果
        2.2.2 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监测结果
    2.3 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监测
3 讨论

(5)医用X射线照射致受检者剂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X射线诊断照射频度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内容
        2.1.3 研究方法
        2.1.4 计算方法
        2.1.5 质控措施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X射线诊断致受检者剂量水平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内容
        3.1.3 研究方法
        3.1.4 质控措施
        3.1.5 剂量片与检测仪器
        3.1.6 不同检查类型的典型剂量值
        3.1.7 自动曝光控制(AEC)在剂量控制中的作用
        3.1.8 不同性别受检者剂量比较
        3.1.9 受检者不同年龄组的剂量分布
    3.2 小结
第四章 湖南省X射线检查现状
    4.1 湖南省主要类型的X射线检查分布
    4.2 湖南省2016年X射线检查各地区分布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医用辐射机构常规X射线诊断应用频次调查汇总记录表
附录2 剂量实测记录表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儿童放射诊断检查辐射风险认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
    1. 放射诊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对健康效应的影响
    2. 儿童医疗照射防护的重要性以及诊疗过程中的三方关系
    3. 儿童放射诊断检查辐射风险认知的必要性及现状趋势
    4. 加强儿童辐射风险健康宣教途径及健康教育措施
第2章 研究目的
第3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方案
        3.2 问卷设计
        3.3 正式调查
        3.4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第4章 研究结果
    1. 儿科医生辐射风险认知调查
        1.1 被调查儿科医生基本资料
        1.2 儿科医生对辐射风险认知的知晓情况
        1.3 儿科医生的信息环境
    2. 放射科工作人员辐射风险认知调查
        2.1 被调查放射科工作人员基本资料
        2.2 放射科工作人员对辐射风险认知的知晓情况
        2.3 放射科工作人员医疗照射风险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情况
    3. 就诊患儿家长辐射风险认知调查
        3.1 被调查就诊患儿家长基本资料
        3.2 就诊患儿家长对辐射风险认知的知晓情况
        3.3 就诊患儿家长接触辐射防护知识以及获取健康宣教的最佳途径
    4. 三组人群辐射风险认知调查
        4.1 三组人群基本资料比较
        4.2 三组人群放射诊断检查辐射风险认知的知晓情况
        4.3 三组人群获得辐射知识及健康宣教的最佳途径
第5章 讨论
    1. 不同人群对辐射基础知识客观评估知晓状况不同
    2. 不同人群对儿童放射诊断检查辐射风险认知状况不同
    3. 三类人群对儿童放射诊断检查认知的信息环境及健康宣教最佳途径
    4. 课题的创新性
    5. 研究的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第7章 建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发表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 儿科医生辐射认知调查问卷
    附件3: 放射科工作人员医疗照射风险认知调查问卷
    附件4: 患儿监护人辐射风险认知调查问卷

(7)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放射工作人员部分健康监测指标的系统评价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职业暴露人群眼晶状体影响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2.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职业暴露人群细胞遗传学效应影响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1.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职业暴露人群眼晶状体影响
    2.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职业暴露人群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的影响
讨论
    1.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晶状体浑浊影响的 meta 分析的质量评价和结果分析
    2.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效应影响的 meta 分析的质量评价和结果分析
    3.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与白内障危险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篇 广东阳江地区居民白内障危险研究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二篇 放射工作人员白内障危险研究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
发表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太原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二.结果
    2.1 趋势分析
    2.2 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三.讨论
    3.1 辐射剂量水平
    3.2 单因素分析
    3.3 多因素分析
四.结论
五.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122例X线工作人员眼晶体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部分医院CT技师辐射认知水平与干预方法探索及儿童CT剂量调查[D]. 牛亚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2]湖北介入放射人员的辐射水平、细胞微核率和放射防护现状调查分析[D]. 杨开.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3]头颈部64层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优化的体模研究[D]. 夏晓.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2)
  • [4]2018年盐城市哨点医院放射性疾病监测结果[J]. 章益飞,王建明. 职业与健康, 2019(22)
  • [5]医用X射线照射致受检者剂量研究[D]. 陈政璇. 南华大学, 2018(01)
  • [6]儿童放射诊断检查辐射风险认知研究[D]. 胡小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1)
  • [7]介入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影响因素研究[D]. 刘亚奇.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8]放射工作人员部分健康监测指标的系统评价与对策分析[D]. 姜晶. 南华大学, 2014(03)
  • [9]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与白内障危险关系研究[D]. 王焱.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12)
  • [10]太原市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D]. 石建华. 山西医科大学, 2011(08)

标签:;  ;  ;  ;  

X线检查人员122例眼晶状体检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