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南市防氟换水现状及对策

洮南市防氟换水现状及对策

一、洮南市防氟改水现状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诗文,张海涛,于丽萍[1](2021)在《2018—2020年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由于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的居民通过饮水、空气、食物、茶叶等介质摄入过量氟化物而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的蓄积性中毒,依据氟的摄入途径不同,可分为饮水型氟中毒、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和饮茶型氟中毒3种类型[1-3]。吉林省是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区域,该病在我省多个地区均有流行,截至2020年末,在长春、白城、松原、四平、延边、通化等6个市(州)的16个县(市、区)共发现病区自然村2 924个。其中,长春市的农安

张海涛[2](2020)在《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对策探讨》文中认为为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落实,有效控制地方性氟中毒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家制定并下发了《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国卫疾控发[2018]47号),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吉林省地方病防治专项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 100%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达到国家控制标准。截至2019年末,吉林省16个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县已有8个实现控制目标,有2个实现防治措施控制目标,仍有6个未达

郑福泉[3](2018)在《白城市50年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和防治现状及对策》文中提出该文总结分析白城市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现以及50年来疾病流行、防治和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增加防氟改水资金投入、加快防病改水进度;按"先重病区后轻病区"的防氟井建设原则解决重中病区的改水问题;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管理力度;进行防氟改水现状调查;加强宣传及健康教育;加强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监测,通过分析病情消长趋势,为调整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等建议。

张海涛[4](2017)在《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降氟改水情况,掌握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现状,及时发现防治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共抽取6个病区县(洮南市、乾安县、农安县、安图县、辉南县),共计997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现状调查,包括病区降氟改水情况、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情况。水氟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GB/T 5750.5-2006);812岁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氟斑牙诊断》(WS/T208-2011),氟斑牙流行强度采用氟斑牙指数进行判断;病区是否达到控制依据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GB 17017-2010)进行判断;数据汇总、整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1.调查点基本情况6个病区县(市)共有997个自然村,527550人;有153个自然村无812岁年龄段儿童,其余844个共调查812岁儿童13225人。2.调查点降氟改水措施实施情况997个自然村中,有933个已实施改水,改水率为93.58%;有64个未实施改水,占6.42%。在已实施改水的933个自然村中,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的有693个,正常使用率为74.28%;改水工程不能正常使用的有240个,占25.72%。在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的693个自然村中,有584个水氟含量合格(≤1.2mg/L),占84.27%,有109个水氟含量超标(>1.2mg/L),占15.73%。3.开展812岁儿童氟斑牙检查的病区自然村降氟改水措施实施情况844个自然村中,有780个已实施改水,改水率为92.42%;有64个未实施改水,占7.58%。在已实施改水的780个自然村中,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的有568个,正常使用率为72.82%;改水工程不能正常使用的有212个,占27.18%。在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的568个自然村中,有485个水氟含量合格,占85.39%;有83个水氟含量超标,占14.61%。4.812岁儿童氟斑牙检查结果共检查13225人,检出氟斑牙患者3193人,检出率为24.14%,氟斑牙指数为0.42。改水村氟斑牙检出率为23.55%,氟斑牙指数为0.41;未改水村氟斑牙检出率为32.13%,氟斑牙指数为0.46;检出率差异有显着性(χ2=32.244,P<0.001)。改水工程正常使用村氟斑牙检出率为17.40%,氟斑牙指数为0.28;改水工程不能正常使用村氟斑牙检出率为42.83%,氟斑牙指数为0.84;检出率差异有显着性(χ2=8.106,P<0.001)。改水工程正常使用且水氟含量合格村氟斑牙检出率为15.67%,氟斑牙指数为0.22;水氟含量超标村氟斑牙检出率为34.54%,氟斑牙指数为0.80;检出率差异有显着性(χ2=1.922,P<0.001)。比较812岁儿童各年龄组间氟斑牙检出率,未改水自然村差异无显着性(χ2=3.981,P>0.05);改水工程不能正常使用自然村差异有显着性(χ2=28.336,P<0.001);改水工程正常使用自然村差异有显着性(χ2=29.121,P<0.001)。5.开展812岁儿童氟斑牙检查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现状844个自然村中,有388个饮用水氟含量合格,氟斑牙检出率≤30%,达到了控制标准的占45.97%。有456个未达到控制标准,占54.03%,其中,有359个饮用水氟含量不合格,未达到控制标准;有97个氟斑牙检出率>30%,未达到控制标准。结论:调查点尚未全部实施改水;已改水病区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率较低;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病区存在水氟含量超标现象。调查点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已降至非病区水平(≤30%),氟斑牙流行强度为边缘流行。除改水工程正常使用且水氟含量合格病区氟斑牙检出率已降至非病区水平,无氟斑牙流行外,未改水病区、改水工程不能正常使用病区和水氟含量超标病区氟斑牙检出率均在30%以上,氟斑牙边缘流行或极轻度流行。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达到病区控制标准的不足50%。

边静[5](2016)在《松嫩平原(吉林)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松嫩平原(吉林)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结合3S技术,以研究区多年地下水位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GIS绘制了地下水位埋深的时空变化分布图,并对地下水时空动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地下水动态类型;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地下水位动态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地下水位动态的影响因素;计算了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及储存资源量,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特征和开采潜力进行了分析,结合研究区地下水开采中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探讨了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对策。通过研究得出:(1)通过地下水位调查,结合3S技术,研究了松嫩平原(吉林)第四系孔隙潜水、第四系承压水、新近系裂隙孔隙水水位埋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第四系潜水在东部高平原区大部分水位埋深在10-20m,在高平原西部埋深降低在3m以下;在中部低平原区水位埋深大多数在3-10m之间;扇形地水位埋深大部分在5-10m,局部达到10-20m。第四系承压水水位埋深大部分在5-10m之间;新近系裂隙孔隙水水位埋深多在10-20m之间,部分地方大于20m、小于5m。地下水埋深的年际动态多数都呈现下降趋势,这和当地地下水的开采以及含水层特性有较大关系;年内水位变化显示,大部分地区丰水期较枯水期水位均有回升态势,单井回升水位在0.13-5.11m之间,其中新近系裂隙孔隙承压水单井回升幅度在0.21-3.80m之间,局部地区由于开采量较大,呈现出下降趋势,下降幅度达到0.10-5.29m。(2)根据潜水和承压水水位变化分析得出:潜水动态类型复杂,冲湖积低平原为降雨入渗—蒸发型;高平原砂砾石台地为降雨入渗—径流型;冲洪积扇形地为径流型;冲洪积高平原微波状岗地为降雨入渗—径流型、蒸发型;冲积河谷平原为降水入渗、径流—蒸发、径流型。承压水动态类型简单,在地下水漏斗范围以外地区为径流型;地下水深层降落漏斗内的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径流开采型。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减少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垂直入渗补给,同时城市的排雨水管道建设减少了降水在地面的滞留时间,极大的降低了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因此,降水量的减少也就直接减少了地下水的补给量。(3)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预测了地下水水位动态。在确定模型所需要的周期分量、随机分量和精度检验的方法后,得出合适的预测模型。通过趋势项分析可知该区地下水水位埋深主要以下降为主,尤其在超采严重地区下降幅度较大,降落漏斗面积也不断增大。周期项分析显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周期为1年和3年的规律。预测未来几年地下水水位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以下降趋势为主。影响松嫩平原(吉林)地下水动态的因素较多,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对地下水动态影响较大,近年来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加大,使部分地区产生降落漏斗,出现了区域性水位下降。此外,水利工程的修建,渠道充水及灌溉使得局部地段地下水水位抬高,也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4)通过建立研究区水文地质模型、确立研究区水文地质参数,对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开采资源量和储存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地下水资源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564659.97×104m3/a,多年平均排泄量563542.01×104m3/a,多年均衡量为1117.96×104m3/a。地下水开采资源总量为395685.39×104m3/a,其中潜水开采量为276804.73×104m3/a,中深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为56995.56×104m3/a,深层地下水开采资源量为61885.1×104m3/a,地下水开采以潜水为主。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储存量为974.40×108m3;第四系孔隙承压水储存量为571.14×108m3;泰康组碎屑岩裂隙孔隙承压水储存量为1697.52×108m3;大安组碎屑岩裂隙孔隙承压水储存量为1872.96×108m3,储存资源总量为5116.02×108m3。(5)在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地下水资源量的开发历史以及利用现状分析,进行了地下水开采潜力评价,结果表明,长春市地下水开发潜力指数(p)为0.74,全区合计超采3.67×108m3/a,属于超采区。农安县、榆树市、德惠市均属超采区,地下水开发潜力指数(p)分别为:0.76、0.72、0.62。松原市地下水开采潜力大,目前地下水开发潜力指数(p)为2.4,全区合计可进一步扩大开采7.24×108m3/a,属于大力扩大开采区。白城市目前地下水开发潜力指数(p)为1.34,全区合计可进一步扩大开采3.94×108m3/a,属于有开采潜力区。松嫩平原(吉林)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P)为1.24,全区尚可进一步扩大开采地下水量7.51×108m3/a。虽然属于有开采潜力区(P≥1.20),但是扩大开采潜力较小,目前处于可以进一步轻微扩大开采状态。(6)基于研究区存在的问题及开采潜力,应调整供水方向,减少超采区地下水开采;合理调控地下水开采布局,实施分质供水;完善应急备用供水体系建设,建立地下水资源科学利用的管理模式,以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胡婧敏[6](2016)在《松嫩平原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氟的赋存特征及水质安全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松嫩平原(吉林)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和东北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项目,主要以吉林省地方病较严重的通榆县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与地下水样品采集、测试,应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通榆县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与来源,以及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了饮水安全评价。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本次调查获得的样品测试结果可知,研究区地下水氟的来源为两方面,即大兴安岭来源和地下水含水介质与围岩氟的释放。大兴安岭地区分布着大量的氟含量高的侵入岩和火山岩,且风化程度高,氟的释放系数为0.073-0.52,为本区地下水和岩石中氟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地下水含水介质和围岩氟的释放。含水层中见有含氟矿物:氟硅钠石、水铝氟石和方霜晶石等,其水溶性氟含量为0.15-3.91mg/100g和0.37-0.80mg/100g,此类氟将直接进入地下水。含水层的围岩(透水层或隔水层)中亦含有较多的氟,其可溶性氟含量介于0.52-1.04mg/100g,将通过越流或下渗方式进入地下水中。2、地方性氟中毒的各类型病区与一定的地质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地质环境因素对地方性氟中毒的滋生和病情轻重起着一定的控制性作用,但由于各地质环境因素各自的属性所限,其对氟中毒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其中,地下水动力因素控制着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方向和水化学组分的集散,地貌形态特征通过提供水化学组分集聚的场所、地下水淡化两方面控制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在影响氟中毒和病情轻重的各地质环境因素中,地下水的动力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是地貌因素。3、通过对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的统计分析,地下水中阳离子以Na+、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Cl-、HCO3-、SO42-为主,F-的含量在0.69-8.54mg/L之间,变异系数为67.57%,为中等变异强度,均值为1.74mg/L。Piper图结果表明,潜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Mg-Ca型,第四系承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Mg型,新近系承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Mg型。4、研究区东北部地区的氟浓度较高,西南部地区的氟浓度较低。地下水氟含量的垂向上表现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含水层地下水高于第四系下更新统含水层地下水,第四系下更新统含水层地下水高于新近系泰康组含水层地下水,新近系泰康组含水层地下水高于新近系大安组含水层地下水。第四系上更新统含水层地下水氟含量介于0.5-11.10mg/L,总体上在1-4mg/L之间。下更新统含水层地下水氟含量介于0.85-11.7mg/L,总体上为1-2mg/L,低于1mg/L者见于新兴镇至乌兰花镇一带,面积约300km2。新近系大安组含水层地下水氟含量介于0.92-1.38mg/L,乌兰花镇大康窝棚以南低于1mg/L。5、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结果以极差和较差为主,水质类型无太大变化,氟离子严重超标,最高超标7.12倍。

付丽华[7](2016)在《洮南市改水降氟后儿童氟斑牙的现状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为掌握洮南市为改水降氟,开采第三系改水对氟斑牙的防治效果,从2011-2015年对车力乡的宏图、创业和立业村的饮用水氟情况和当地出生8-12岁儿童氟斑牙进行了调查。方法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水氟;采用Dean氏法检测氟斑牙。结果立业村改水后水氟含量稳定在1.0mg/L以下,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中度以上氟斑牙检出率及氟斑牙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相反,改水后,创业村和宏图村的饮用水氟很不稳定,而且经常超标,上述3项指标下降趋势不显着。结论改水降氟后能否保证群众饮用水氟含量稳定在1.0mg/L以下,是预防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的显着指标。

付丽华[8](2016)在《洮南市改水后地方性氟中毒的监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解和总结洮南市改水对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效果,从2006-2015年对黑水镇的轻病区、中病区、重病区饮用水氟情况和当地出生8-12岁儿童尿氟含量进行了调查。方法: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水氟、尿氟含量。结果:友好村改水后水氟含量稳定在1.0mg/L以下,8-12岁儿童尿氟含量也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相反,改水后,前丰满村和后丰满村的饮用水氟很不稳定,而且8-12岁儿童尿氟含量经常超标下降趋势不显着,并且高于友好村。结论:饮水型氟病区预防的根本措施是降低氟含量,使之达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邴智武[9](2009)在《松嫩平原地下水氟、砷的富集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及供水安全示范工程”和吉林省地调局“吉林省西部高氟、高砷区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项目。松嫩平原地下水原生水质不佳,是我国地方性氟、砷中毒病区。长期以来由于水质问题导致该区地下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保证区域饮水安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开展地下水中氟、砷中毒的研究十分必要。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借助野外调查、测试分析及数据分析技术等,结合地质、地貌特点,开展了松嫩平原地下水氟、砷的分布特征及相关的水化学特征研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组实测数据及对比国内氟、砷中毒地区,分析了研究区地下水氟、砷的来源,归纳总结了影响两者富集的因素,提出了典型区地下水氟、砷的富集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富集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在区域宏观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地区进行地下水中氟、砷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总结。

冯波[10](2007)在《吉林省西部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吉林省西部地下水化学特征入手,首先分析了研究区内第四系孔隙潜水的水化学类型及矿化度的主要特点,并给出了潜水水化学场的时空演化规律,结合这些规律阐明了影响区域潜水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了解地下水流动过程中第四系潜水含水系统中所发生的地球化学作用,本次研究首先根据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沿着地下水流动方向选择两条典型剖面,然后确定发生化学反应的可能矿物相,并求出这些矿物相正确的饱和指数,再建立水——岩作用模型,最后采用反向地球化学模拟软件NETPATH2.0来进行水——岩作用模型的求解,得到研究区地下潜水水化学演化最终的结果,为该地区的水化学研究开辟一个新的有效途径。

二、洮南市防氟改水现状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洮南市防氟改水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2018—2020年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
    1.2 监测内容
        1.2.1 居民饮用水氟含量监测
        1.2.2 8~12岁儿童氟斑牙病情监测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 果
    2.1 水氟监测结果
    2.2 8~12岁儿童氟斑牙监测结果
3 讨 论

(2)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概况
2 防治概况
3 防治对策
    3.1 实时掌握病区分布范围
    3.2 实时监测疾病变化动态
    3.3 全面落实降氟改水措施
    3.4 开展诊断治疗相关研究
    3.5 提高病区群众防病意识

(3)白城市50年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和防治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现与1964—1993年工作情况
    1.1 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现
    1.2 1964—1993年工作情况
2 白城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
    2.1 病区范围和病区划分
    2.2 防制情况
    2.3 病情调查
3 存在问题和今后防治对策
    3.1 存在问题
    3.2 今后的防治对策

(4)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地方性氟中毒发现史
    1.2 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1.2.1 地域分布特征
        1.2.2 人群分布特征
        1.2.3 时间分布特征
        1.2.4 影响因素
    1.3 临床表现及诊断
        1.3.1 氟斑牙
        1.3.2 氟骨症
    1.4 病区判定与划分
    1.5 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
        1.5.1 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现及病区类型确定
        1.5.2 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
        1.5.3 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
    1.6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标准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调查点的确定
    2.3 调查内容
        2.3.1 病区自然村一般情况
        2.3.2 病区自然村改水情况
        2.3.3 病区自然村 8~12 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
    2.4 调查方法
    2.5 实验室检测方法
    2.6 氟斑牙诊断方法
    2.7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判定方法
    2.8 数据处理方法
    2.9 质量控制
        2.9.1 组织实施
        2.9.2 人员培训
        2.9.3 实验室质量控制
        2.9.4 病区控制评价
        2.9.5 数据管理
第3章 结果
    3.1 调查点基本情况
        3.1.1 各病区县基本情况
        3.1.2 各病区县 8~12 岁儿童年龄分布情况
    3.2 调查点降氟改水措施实施情况
        3.2.1 改水情况
        3.2.2 改水工程运行情况
        3.2.3 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病区自然村水氟含量检测结果
        3.2.4 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病区自然村水氟含量达标情况
    3.3 开展 8~12 岁儿童氟斑牙检查的调查点降氟改水措施实施情况
        3.3.1 改水情况
        3.3.2 改水工程运行情况
        3.3.3 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病区自然村水氟含量检测结果
        3.3.4 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病区自然村水氟含量达标情况
    3.4 8~12 岁儿童氟斑牙检查结果
        3.4.1 各病区县 8~12 岁儿童氟斑牙检查结果
        3.4.2 病区不同降氟改水措施实施情况 8~12 岁儿童氟斑牙检查结果
    3.5 8~12 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
        3.5.1 不同改水情况检出率比较
        3.5.2 不同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检出率比较
        3.5.3 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病区不同水氟含量达标情况检出率比较
        3.5.4 不同年龄组间检出率比较
        3.5.5 未改水病区各年龄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
        3.5.6 改水工程不能正常使用病区各年龄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
        3.5.7 改水工程正常使用病区各年龄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比较
    3.6 开展调查的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降氟改水措施实施情况分析
    4.2 8~12 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分析
    4.3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现状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个人成果
后记和致谢

(5)松嫩平原(吉林)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可持续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述
    2.1 地理位置
    2.2 气象与水文
    2.3 地形地貌
    2.4 地下水资源开发
        2.4.1 地下水资源开发历史
        2.4.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5 地下水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第三章 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3.1 区域地质
        3.1.1 地质构造
        3.1.2 地层岩性
    3.2 水文地质
        3.2.1 含水层系统与地下水类型
        3.2.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3.2.3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地下水时空变化特征
    4.1 地下水位时空变化特征
        4.1.1 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埋深分布特征
        4.1.2 第四系承压水水位埋深分布特征
        4.1.3 新近系裂隙孔隙水水位埋深分布特征
    4.2 地下水位动态特征
        4.2.1 地下水位年际动态
        4.2.2 2008年与2009水位动态比较
        4.2.3 地下水埋深年内动态
    4.3 地下水动态类型分析
        4.3.1 潜水动态类型
        4.3.2 承压水动态类型
    4.4 地下水水量动态
第五章 地下水动态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5.2 精度检验
    5.3 模型应用
        5.3.1 模型参数的识别
        5.3.2 精度检查
        5.3.3 模型预报
    5.4 地下水水位动态影响因素
第六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措施
    6.1 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6.1.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6.1.2 地下水系统计算单元分区
        6.1.3 水文地质参数确定
    6.2 地下水资源计算
        6.2.1 地下水天然资源计算
        6.2.2 开采资源量计算
        6.2.3 储存资源量计算
    6.3 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
    6.4 开采潜力及可持续利用措施
        6.4.1 地下水开采潜力分析
        6.4.2 地下水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松嫩平原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氟的赋存特征及水质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象、水文
        2.1.3 土壤、植被
        2.1.4 地形地貌
    2.2 社会经济概况
第3章 氟富集的地质背景及来源
    3.1 地层
    3.2 地质构造
    3.3 水文地质
        3.3.1 地下水含水层系统
        3.3.2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3.3.3 水文地球化学概况
    3.4 地下水中氟的来源
第4章 地方性氟中毒与地质环境
    4.1 样品采集
    4.2 地方性氟中毒与地貌
    4.3 地方性氟中毒与岩石性质
    4.4 地方性氟中毒与地下水动力条件
    4.5 地方性氟中毒与地球化学
    4.6 地方性氟中毒与饮水氟含量
第5章 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氟的分布规律
    5.1 地下水化学特征
        5.1.1 地下水化学指标统计分析
        5.1.2 地下水化学类型
    5.2 地下水氟的分布规律
    5.3 地下水中氟的富集原因`
第6章 饮水安全评价
    6.1 水中氟含量安全值的确定
    6.2 地下水水质现状
    6.3 地下水饮水安全评价
        6.3.1 饮水安全评价分类
        6.3.2 饮水安全评价方法
        6.3.3 水质评价结果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洮南市改水降氟后儿童氟斑牙的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1.1 调查选点
    1.2 调查内容
    1.3 调查方法
2 结果
    2.1 水氟含量的监测
    2.2 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的调查
3讨论

(8)洮南市改水后地方性氟中毒的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1.1 调查选点
    1.2 调查内容
    1.3 调查方法
2 结果
    2.1 水氟含量的监测
    2.2 儿童尿氟含量监测
3 讨论

(9)松嫩平原地下水氟、砷的富集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水中氟的富集规律研究
        1.2.2 地下水中砷的富集规律研究
        1.2.3 松嫩平原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交通位置
    2.2 地形地貌
        2.2.1 地形
        2.2.2 地貌
        2.2.3 与氟、砷有关的微地貌
    2.3 气候水文
        2.3.1 气候
        2.3.2 水文
    2.4 地方病现状
第3章 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3.1 地层
        3.1.1 前第四纪地层
        3.1.2 第四纪地层
    3.2 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
        3.2.1 地质构造
        3.2.2 新构造运动
    3.3 水文地质概况
        3.3.1 东部和北部高平原水文地质区
        3.3.2 中部低平原水文地质区
        3.3.3 西部山前倾斜平原水文地质区
    3.4 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3.4.1 东部高平原
        3.4.2 中部低平原
        3.4.3 西部山前倾斜平原
第4章 松嫩平原地下水氟、砷分布及富集特征
    4.1 样品的部署、采集与测试
        4.1.1 样品的部署
        4.1.2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4.2 数据综合分析方法
    4.3 松嫩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3.1 地下水化学类型
        4.3.2 主要化学组分含量与分布特征
        4.3.3 与氟、砷相关的水化学特征
    4.4 松嫩平原地下水氟、砷的分布特征
        4.4.1 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
        4.4.2 地下水中砷的分布特征
    4.5 高氟、高砷区地下水氟、砷的富集特征
        4.5.1 典型地区的选取
        4.5.2 地下水中氟、砷的富集规律
    4.6 小结
第5章 地下水中氟、砷富集的影响因素及特征分析
    5.1 物源分析
        5.1.1 地下水中氟的来源
        5.1.2 地下水中砷的来源
    5.2 地下水中氟、砷富集的影响因素
        5.2.1 地下水氟的富集
        5.2.2 地下水砷的富集
    5.3 典型地区地下水中氟、砷的富集特征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主要结论和存在问题
    主要结论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0)吉林省西部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绪论
    0.1 国内外研究概况
    0.2 研究区水资源研究程度与存在问题
    0.3 研究内容与意义
        0.3.1 具体研究内容
        0.3.2 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0.4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一章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气候
        1.1.3 水文
    1.2 社会经济
    1.3 主要环境灾害
第二章 区域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条件
    2.2 地层岩性
    2.3 地质构造
第三章 水文地质条件
    3.1 含水系统与地下水类型
    3.2 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3.3 地下水动态类型及特征
    3.4 地下水流场的变化
第四章 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化
    4.1 地下水化学特征
    4.2 潜水水化学作用机理研究
        4.2.1 潜水补给区水化学作用
        4.2.2 潜水径流、排泄区水化学作用
    4.3 潜水水化学的时空演化特征
        4.3.1 潜水水化学的空间演化特点
        4.3.2 潜水水化学时间的演化特征
    4.4 潜水水化学环境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4.4.1 地质及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4.4.2 气候环境及水文条件的影响
        4.4.3 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五章 地下水化学演化的反向模拟
    5.1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原理
    5.2 NETPATH2.0 结构与功能
    5.3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的数学模型
    5.4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5.4.1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方法步骤
        5.4.2 典型模拟剖面的选取
        5.4.3 约束条件、相态、参数的确定
        5.4.4 建立模型
        5.4.5 模拟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四、洮南市防氟改水现状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2018—2020年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J]. 张诗文,张海涛,于丽萍.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21(05)
  • [2]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对策探讨[J]. 张海涛.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20(01)
  • [3]白城市50年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和防治现状及对策[J]. 郑福泉. 中国卫生产业, 2018(01)
  • [4]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控制现状调查分析[D]. 张海涛. 吉林大学, 2017(04)
  • [5]松嫩平原(吉林)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 边静. 吉林大学, 2016(03)
  • [6]松嫩平原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氟的赋存特征及水质安全评价[D]. 胡婧敏. 吉林大学, 2016(03)
  • [7]洮南市改水降氟后儿童氟斑牙的现状调查分析[J]. 付丽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2)
  • [8]洮南市改水后地方性氟中毒的监测分析[J]. 付丽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5)
  • [9]松嫩平原地下水氟、砷的富集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 邴智武. 吉林大学, 2009(09)
  • [10]吉林省西部地下水化学特征演化研究[D]. 冯波. 吉林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洮南市防氟换水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