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驱动产品开发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质量驱动产品开发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一、质量驱动产品开发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飞[1](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研究表明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陈晨[2](2021)在《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有助于创新方案产生的概念设计方法和技术是产品开发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是以利用经验知识和本领域知识为主的概念设计方法,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不容易得到创新方案。而引入跨领域的知识能够为设计师提供一种独特的设计视角,是推动创新方案产生的有效手段。生物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资源,蕴藏着大量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设计知识,充分地将其应用到产品概念设计中,对推动创新方案产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相应过程模型的缺少、跨领域信息映射研究的不足和设计知识提取方法研究的不够深入为生物信息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利用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机电系统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生物信息驱动产品概念设计的创新原理,并以类比推理的核心认知阶段为基础,结合生物信息的知识隐含特征,构建了两种过程模型。然后鉴于功能跨领域映射的复杂性,提出基于语义属性和语境属性的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给出可以量化的数学计算方法。接着在分析生物信息实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融合依存关系解析和关键词抽取的结构-功能知识提取方法,并且基于对物理量在生物信息中应用的统计分析,提出一种采用人机协作方式提取生物信息蕴含科学定律知识的方法。最后基于前述构建的模型和提出的方法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工具,并以风机降噪改进设计为例,展示了工具的应用。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分析了生物信息驱动产品概念设计的创新原理,并构建了两种过程模型。首先分析生物信息中蕴含的三类设计知识,即结构、功能和科学定律,其次通过分析概念设计中类比的基础依据,总结了类比的解释作用和启发作用,引出生物信息是启发设计师产生创新概念的重要源泉,然后分析生物信息驱动产品概念设计的创新原理,最后以类比推理的核心认知阶段为基础,结合生物信息的知识隐含特征,并根据不同的设计起点,构建了两种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模型。理论上,这两种过程模型可以作为产品概念设计方法,为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提供具体指导。2.提出了基于语义属性和语境属性的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工程/生物跨领域信息映射是获取生物信息的基础,首先总结了映射元素的基本要求和类型,鉴于功能的跨领域映射比较复杂,因此在分析功能表达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语义属性和语境属性的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并给出可以量化的数学计算方法;其次为辅助设计人员获取与工程功能相关的生物信息,研究了基于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的关键词推送方法,并进行了检验和评估。最后以一个设计示例展示了方法的可行性。3.提出了融合依存关系解析和关键词抽取的结构-功能知识提取方法。本文在分析生物信息实例的基础上,归纳了六种与结构知识、功能知识以及结构-功能知识相关的依存关系,据此提出一种融合依存关系解析和关键词抽取的结构-功能知识提取方法。其中,依存关系解析用于计算生物信息句子中单词之间的依存关系,通过利用前述归纳的依存关系,识别出包含结构和功能的潜在的设计知识。关键词抽取是为了获取代表生物信息主题的术语,利用这些术语对已识别出的设计知识进行过滤,以确保结构知识和功能知识都与生物信息的主题相关。将具有关联关系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组合为结构-功能知识,并以结构化的形式表示出来,供设计师产生创新方案使用。通过不同的生物信息样本对该方法进行了初步评估,并采用对比实验对方法进行了检验。4.提出了基于人机协作的科学定律知识提取方法。在收集物理量术语和生物领域信息的基础上,对物理量在生物信息中的应用进行统计分析,为通过利用物理量反演生物信息蕴含的科学定律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人机协作的科学定律知识提取方法,包括生物信息解析、科学定律反演和科学定律链聚合。为了实现该方法,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定律反演模型,构建了物理量本体知识库和科学定律知识库,以及提出了科学定律链合成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所提方法的应用过程和可行性。5.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工具。以上述研究的模型和方法为基础,设计和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工具包-BIDT,并以风机降噪改进设计为案例,展示了部分工具模块以及提取出的结构-功能知识在产品概念设计中的应用。本文的研究为利用生物信息进行产品概念设计提供了具备可操作性的方法和工具,实现了具有应用意义的技术成果。

徐楷地[3](2020)在《面向人工智能产品的人物角色构建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针对人工智能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前期模糊、数据量不足且计算资源有限、开发者先入为主的锚定效应、技术局限性所造成的期望落差、信任关系难以建立、不具备人文关怀等问题,本文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为切入点,对人物角色工具进行更新整合,分析设计问题的同时拓展应用场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场景中的预见力与高效能。本文结合一体化新产品开发理论,运用创新扩散理论、整合科技接受模型、心智模型、“可感知信息-可供性”理论与感知概率法,在分析人物角色的经典构建理论与人工智能产品开发的实际流程后,归纳出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要点、人物角色设计工具运用特性与人物角色在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中的作用,由此展开人工智能产品设计开发语境中的人物角色构建方法的探讨。首先,由于新产品开发存在模糊前期阶段,所以针对产品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提出了能够充分融合现有工具结构、执行流程与团队资源的人物角色设计工具。此工具主要在人工智能产品开发的以下三个时期、六个阶段内发挥作用:技术创新期内的技术机会识别与技术价值转化、产品创新期内的产品概念实现与产品价值传递、产品迭代期内的价值提升与服务价值创造。然后,对该工具进行了有效性与可用性的测试。在收集专家评审意见完成初步修改后,以工作坊的形式将本文工具的第一阶段与原有人物角色设计工具做对照测试,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知本文工具推导出的细分模式准确度相对较高,同时,针对其他两个阶段提出验证方法并得到相关结论,再依照测试结果完成了工具原型的迭代更新。最后,从工具的内容架构上,提出了集成智能体与环境信息以采集多源数据、梳理层次关系与流动方向以排列信息模块、关联内容与组织形式以发挥功能特性的人物角色构建策略,并对迭代后的工具操作流程进行详细描述,分析了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的约束因素与团队要求。综上,本课题在人工智能新产品开发的语境中探索人物角色的设计框架和方法,为产品决策提供新的理论思路,并为解决有限理性问题提供了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丰富了人物角色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并输出了更具实际指导意义的设计策略;同时,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有效性评价上运用人物角色工具,对产品自身的快速迭代具有推动作用。总之,将人物角色设计工具整合于技术开发环境中,能够动态优化用户感知与体验,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技术向善、智能有为。

尹春雷[4](2020)在《客户需求驱动的产品族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制造业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造模式正在由以往的产品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与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制造企业能否快速地对需求变化做出反应决定了它的市场竞争力。客户需求驱动产品族设计成为一种应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进行产品个性定制的设计方法,客户的需求直接驱动产品设计,将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从而提升企业在多变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并提高企业的产品设计效率,创造更多的利益。本文的重点是研究客户需求驱动产品族的设计方法,以客户需求分析为驱动,研究模块化产品族与参数化产品族规划的关键技术,并以液压机为实例,从而对所研究的方法进行验证。需求分析与建模是对需求进行准确把握的关键。客户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并且有着不同的分类,掌握需求的特点及类型是进行需求获取、分析与建模的关键。本文建立了客户需求表达模型,并研究了客户需求分解与建模的方法。客户需求的预测是提前预知市场变化的关键,能够使得企业对潜在的市场需求与风险进行应对。客户需求的映射是将客户需求反映到产品的关键。模块化产品族理论关键在于进行产品的模块划分,本文提出的产品模块划分的策略以及产品模块划分方案评价的准则,这是利用数值方法对模块划分问题求解的基础。通过构建产品模块划分的通用准则函数与噪声准则函数,建立模块划分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免疫算法进行模块划分数学模型的求解。参数化是实现柔性产品设计的关键,参数化产品通过对柔性模块属性值的调整来派生不同的产品实例,而如何对一个产品族中所有的产品实例进行优化设计则是参数化设计的关键,本文提出了两阶段的参数化产品族的优化设计方法,先构建出参数化产品平台,确定平台变量后再对其进行优化。最后以液压机产品作为实例,验证液压机产品开发中需求的预测以及模块划分和参数化优化的方法。

周大涛[5](2019)在《面向复杂产品设计全周期的协同决策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制造业正面临产品日趋个性化、多元化,设计和制造手段复杂化、系统化及智能化等一系列变革,产品设计在满足原有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还需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和服务。传统产品设计对象需进化为更加智能互联的复杂产品设计对象,过去以单一机械设计为主的制造模式需转变为跨领域、跨学科的复杂系统工程研发,这为产品设计决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企业角度来讲,为响应日渐多元化的用户及市场设计需求,企业要求对复杂产品设计过程进行有效决策、管理和重组,提高设计过程的协同并行能力,以减少设计迭代,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从系统工程角度来讲,在产品设计信息模糊、不精确或不完备的情况下,要求对多领域、多学科复杂知识、信息进行协同集成与有效耦合,为复杂产品设计决策提供数据与信息参考。因此,如何进行复杂产品设计协同决策,成为设计决策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产品设计决策问题研究已经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多聚焦在单一阶段或组合阶段的设计决策过程上,未能覆盖产品设计全周期,缺少对设计过程进行统一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决策的协同机制,存在决策结果单一性、不确定性或局限性等问题,导致设计过程冗余,降低了设计质量和效率,难以解决复杂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协同决策与规划问题。本文依托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面向一般用户的产品开发全过程决策方法及集成平台构建研究(18YJAZH048)”,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针对复杂产品设计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前期设计需求定位、中期技术特性映射、后期概念方案择优的复杂产品设计全周期协同决策机制。其研究目的和意义在于:在理论与方法研究层面,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全周期协同决策方法,实现复杂产品设计过程与市场、技术、资源等多领域、多学科复杂知识及信息的匹配度和协同度,丰富和完善了相关产品设计决策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复杂产品设计理论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应用研究层面,为相关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过程,提供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设计决策机制,以便精准地掌握关键信息,快速地完成复杂分析与执行系统化的评估,获得更具一致性和更高质量的决策,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本文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工作:(1)在对复杂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复杂产品设计的霍尔三维结构要素模型,对复杂产品设计过程存在的决策问题进行描述;进而以设计全周期阶段划分的结果为基础,提取复杂产品设计全周期的各阶段决策问题,具体包括:前期设计需求决策问题、中期技术特性决策问题、后期概念方案择优问题;针对这三个阶段存在的决策问题,构建面向复杂产品设计全周期的协同决策模型(SDH),并给出了SDH各阶段决策问题的研究框架。这些基础性研究框架,为复杂产品设计全周期协同决策问题的研究提了一个系统化的研究体系,并为进一步展开方法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针对前期设计需求定位的协同决策问题,在对研究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用户设计需求信息的来源,为设计需求信息的挖掘与分析提供了对象和内容;在构建设计需求信息数据挖掘与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设计需求数据挖掘方式、需求信息可视化方式以及需求信息重要度算法;以此模型对4LZ-1.0B型联合收割机的用户需求信息进行了挖掘与分析。(3)针对中期技术特性映射的协同决策问题,在对研究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技术特性映射质量屋(HOQ)的基本功能与结构形式;并分析了HOQ的四个构建阶段,包括质量规划、技术特性展开、相关系数矩阵、技术规划阶段;以此模型对4LZ-1.0B型联合收割机的技术特性目标值进行了分析。(4)针对后期概念方案择优的协同决策问题,在对研究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群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多粒度、多语义,以及确定语言变量和不确定语言变量共存的复杂性问题;并对语言信息决策理论的基本知识进行了概述;提出一种复杂语言信息环境下的多粒度混合型语言变量决策模型,客观、准确地描述专家评判信息的模糊性或不确定性,保证择优结果的可靠性;以此模型对4LZ-1.0B型联合收割机的概念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全文通过4LZ-1.0B型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一系列产品设计案例对各个章节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数据挖掘、质量屋(HOQ)、语言信息决策理论等相关方法所构建的复杂产品设计全周期协同决策机制(决策屋SDH)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丰富和拓展了产品设计决策理论研究工作,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马晓杰[6](2018)在《面向快速定制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复杂机电产品在提高装备制造业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的关键便是提高我国复杂机电产品的研发能力。随着全球化市场环境逐渐从稳定、统一的卖方市场向多变、多元化的买方市场转变,复杂机电产品制造企业欲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全球化竞争下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就需要将产品导向的设计理念向需求导向的设计理念进行转变,以客户需求为产品研发的主导驱动力。但是,随着复杂机电产品功能、结构和性能的复杂程度增加,其客户需求呈现出变化快、形式灵活多变、个性化与多样化日益提升、质量要求增高以及产品设计周期日益缩短等特征,导致了传统的需求分析和管理方法难以有效地支撑面向客户需求驱动的复杂机电产品快速研发模式,迫切需要针对传统方法和理论进行改进和拓展使其能够适用并支撑复杂机电产品的快速定制设计过程。本文基于需求导向的设计理念,对复杂机电产品需求分析过程中的需求信息获取、处理、建模、映射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和技术进行系统化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使用情景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获取方法研究在深入分析和探讨传统客户需求获取方法在复杂机电产品领域应用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的基础上,研究基于使用情景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获取方法,首先构建使用周期模型实现复杂机电产品客户的识别、排序以及表达。然后根据用户特征构建用户使用情景模型以及相应的客户需求获取模板。最后结合网络技术来实现完备的、有序的、高效的和智能化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采集。(2)系统化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处理方法和技术研究为了解决所获取的客户需求存在的模糊、冗余以及无序性问题,研究系统化的客户需求处理技术,包括客户需求集成、需求分类以及重要度计算方法。最终实现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的规范化、层次化和有序化。(3)基于元结构树的客户需求模型与技术指标体系模型构建基于元模型理论,研究复杂机电产品元结构树的定义、构建和表达方法;在产品元结构树基础上构建结构化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元模型和技术指标元模型的定义、构建和表达方法。(4)基于映射规则驱动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映射技术研究针对传统客户需求映射方法应用在复杂机电产品领域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研究了一种新的基于映射规则驱动的客户需求映射方法和过程。结合产品元结构树、客户需求元模型和技术指标元模型的分析给出了分层次、分领域的需求映射规则提取过程和表达方法以及不同类型映射规则的应用方法。完成映射后,研究了多维度技术指标集成技术,包括了语义转化和技术指标集成,在此过程中,建立了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技术指标冲突解决方法,用于消除集成过程中的参数冲突问题。(5)研制高速列车客户需求参数化管理原型系统系统化分析和研究高速列车的谱系技术架构、设计制造一体化平台的体系架构以及基于需求驱动的高速列车快速定制方法,明确客户需求参数管理系统的目标和定位,构建和设计原型系统的物理和逻辑架构以及相关数据库和系统功能模块,最终开发出基于Web的高速列车客户需求参数化管理原型系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分析理论方法体系和系统工具,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实现面向需求驱动的快速定制研发技术和理论提供研究基础,对推动复杂机电产品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以及推进产品创新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唐超[7](2018)在《IPD在A企业产品开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科技社会发展之速,让企业的生存发展如逆水行舟,“企业之树常青”之说,几乎成为神话。而近年来的管理理论发展,已经式微,管理理论的践行和应用,却因为企业政治和人性面的考量,在企业中得以推行者凤毛麟角。但随着经济回归理性,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产品开发又渐成为企业的核心。当前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产品开发方法日益体现出复杂、低效、失控等窘境,特别是对于大型的开发项目,问题和风险尤为突出。许多研究者提供了各种解决产品开发问题的方案,其中,IPD方法论无疑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对其应用研究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本论文基于集成产品开发(IPD)理论框架,结合产品开发有关理论,应用相关研究方法,以A企业应用实施集成产品开发方法论为案例,研究如何有效实施和应用IPD,以达到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开发管理问题的目的。首先,论文介绍和研究了产品开发的有关理论,阐述分析了IPD理论方法体系有关概念、框架、理论要点及IPD应用经验案例方面等,分析应用的条件等,以便为IPD的应用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理论支撑。其次,基于A企业产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问题的诊断和分析,提出了应用IPD的课题。通过应用体系框架的搭建,设计了跨团队的核心团队,对IPD的主要流程进行规划和规范,并通过工具的应用,以增强IPD应用能力。根据这些基础,特别针对企业的问题,在应用中关注问题解决的落实。最后,提出IPD在企业中应用的一些关键策略,以通过持续改善,对企业IPD应用体系继续优化和完善,推动研发管理的持续革新。本研究参考学习了诸多学者专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期能对中小企业产品开发管理优化提供一条参考应用路径。

侯守明[8](2010)在《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快速响应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划分愈加细致,制造企业竞争的焦点越来越集中于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企业要获取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生产模式必将向大批量定制生产模式(Mass Customization, MC)转变。如何在数字化和网络环境下研究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设计重用、研究产品开发过程的执行与控制,以支持面向大批量定制的产品快速响应设计开发,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是现代设计技术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批量定制设计的角度考虑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的实现问题,以数控机床产品的零部件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机械产品快速响应设计实现的关键技术。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了面向MC的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概念,分析机械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实施策略,提出基于Teamcenter Engineering (TCEng)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施机械产品的快速响应设计,构建了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了其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工作流程。(2)研究了基于主模型技术的产品族建模方法及其实现技术。针对快速响应设计过程中多级版本管理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协同的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产品配置版本管理模型;基于产品族GBOM (Generic Bill of Materials)结构和主模型技术,构建了产品的层次性参数化主模型,在UG NX平台实现了LM (Linear Motion)滚动导轨的变型设计与配置管理。(3)建立了面向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的知识分类体系,采用RBR (Rule-based Reasoning)和CBR (Case-based Reasoning)集成的推理机制获取产品设计实例和规则知识,提出基于组合权重的非平权系数距离法的案例相似度计算模型,结合机床典型部件案例库的检索给出了应用实例。(4)根据典型机床产品快速设计的任务分解模型,提出了跨企业快速响应设计的任务分配策略,建立了变异设计的任务分配模型,实现了机床模块化设计从任务集合到人员集合的映射,从一定程度解决了快速响应设计过程中团队和任务的分配问题。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设计任务分配的时间、质量和成本因素,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实现了设计任务的最佳团队(人员)选择,很好地满足了快速响应设计任务分配的需求。(5)研究了基于XVL (eXtensible Virtual world description Language,可扩展的虚拟世界描述语言)的产品数据压缩技术,提出并建立了基于XVL共享模型的企业集成应用框架及流式传输方案。开发基于xvL技术的协同设计管理原型系统,实现了基于网络的三维模型协同批注及浏览。(6)探讨了基于TCEng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实施机械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的途径和方法,给出了部分应用实例。

傅云[9](2008)在《复杂产品数字样机多性能耦合分析与仿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文中认为现代复杂产品通常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其性能主要体现在机械场(运动轨迹)、位移场(应力应变)、温度场、电磁场、流场等物理场的变化中。产品性能分析技术越来越重视将多种不同的物理场计算方法综合起来,对产品进行多性能耦合分析已成为当前工程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与此同时,产品客户对产品的功能、性能、规格和品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如何采用多元化、个性化、多品种的产品定制设计开发出符合客户需求且性能指标优良的产品是目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复杂产品数字样机多性能耦合分析与仿真的若干关键技术,根据研究成果进行了原型系统的开发,并应用到有关的科研项目中。第一章首先综述了将数字样机技术应用到产品多性能耦合分析与仿真的若干关键使能技术,介绍了这些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发展现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方法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内容。第二章提出了面向客户多性能模糊需求的产品定制设计技术。针对客户需求多样性、模糊性的特点,采用结构化方式表达模糊需求。建立“客户需求—技术参数—设计参数”之间的映射关联,快速构建出大致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定制设计参数表,用于指导定制产品的配置,为建立产品数字样机模型进行性能仿真验证打下基础;第三章提出了面向多性能仿真的产品数字样机组件化建模及重用技术。根据产品的定制设计参数,提出基于仿真组件的方法用于快速构建出产品数字样机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品设计参数与技术参数之间的互驱动关联,用于提高仿真模型的可重用性第四章介绍了产品数字样机人机交互性能仿真中高保真度力反馈生成方法。通过动力学预计算、快速反馈力拟合生成、多更新率伺服之间耦合与同步、基于计算负载平衡模型的计算资源动态分配、动力学积分步长优化等方式,增强了触觉交互控制下产品数字样机动力学仿真的反馈力生成的稳定性、实时性与精确性;第五章对多物理场异构有限元网格与结果数据的耦合方法及其集成仿真可视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网格信息拓扑关联、过渡网格模型的三维重构、异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几何特征的关联映射等方式,实现了多物理异构有限元数据的信息交换及其在虚拟环境中的集成可视化仿真;第六章介绍了开发的复杂产品数字样机多性能耦合分析仿真平台,阐述了平台中的核心功能模块和开发技术。以多种实际产品作为应用实例。第七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给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丁俊武[10](2005)在《基于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设计理论为设计活动提供理论证据,指导设计者进行设计,在产品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创新问题解决理论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使产品设计人员摆脱对设计经验的依赖,获得结构化的创新产品概念产生方法。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创新问题解决理论是由解决技术问题和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工具和算法组成的问题解决理论。详细分析了该理论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和工具方法,给出了基于TRIZ的创新问题解决基本流程,提出了TRIZ比传统创新思维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结构化的方法约束创新解的搜索空间,在理想解的指引下,得到创新问题的最优解。 2、详细分析了各版本的TRIZ技术系统演化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分为三个基本假设、两个演化层次和多条演化路线的演化层次系统。结合管理科学、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基于TRIZ技术系统演化理论的技术发展预测技术,对其用于技术系统的演化潜力预测和创新设计进行了研究,最后指出了技术系统演化理论的发展方向。 3、产品需求分析是产品设计的第一步,是连接市场、用户和产品开发过程的桥梁。建立了基于TRIZ的产品需求获取模型,综合了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两种确定客户需求信息模式的优点,从产品内部的功能属性分析入手,应用TRIZ的技术系统演化规律和其他TRIZ工具来获取产品设计需求信息。案例研究证明了该模型可以得到客户的规范需求和潜在需求,对产品的创新概念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4、比较了公理化设计理论和TRIZ的基本区别和联系,建立了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和TRIZ的产品集成模型用于产品的创新概念设计。该模型通过TRIZ工具寻找设计方案的通用解,利用设计公理判断功能需求的独立性和设计方案的优劣,集中了两种理论的优点。案例分析表明了模型的有效性,能够大大缩短创新概念的产生时间。 5、可持续设计是可持续发展观在产品设计领域里的反映,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分析了可持续设计的产生背景,总结出其概念、特点和设计准则,探讨了可用于可持续设计的理论工具,建立了TRIZ描述矛盾矩阵的通用工程参数和面向环保的产品设计准则的相关性,提出了环保设计时应用TRIZ矛盾矩阵和创新原理解决设计问题的基本步骤,案例分析表明了方法的合理性。最后总结了实施可持续设计的策略和相关建议。

二、质量驱动产品开发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质量驱动产品开发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来源
    1.3 相关概念与内涵
        1.3.1 产品概念设计
        1.3.2 生物信息
        1.3.3 仿生学与生物化
        1.3.4 仿生设计与生物激励设计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工程/生物跨领域信息映射
        1.4.2 生物领域蕴藏的设计知识提取
        1.4.3 利用生物领域蕴藏的设计知识产生概念方案的方法
        1.4.4 支持利用生物领域知识进行概念设计的辅助工具
    1.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6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创新原理 与过程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生物信息蕴含的设计知识分析
    2.3 概念设计中类比的作用分析
        2.3.1 类比的基础依据
        2.3.2 类比的解释作用
        2.3.3 类比的启发作用
    2.4 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创新原理分析
    2.5 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过程模型构建
        2.5.1 问题推动过程模型
        2.5.2 生物推动过程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生物跨领域信息映射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跨领域信息映射分析
        3.2.1 映射元素基本要求
        3.2.2 映射元素分类
    3.3 基于双层属性的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构建
        3.3.1 功能的表达
        3.3.2 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
    3.4 基于功能跨领域映射机制的关键词推送
        3.4.1 用于生物信息搜索的关键词推送方法
        3.4.2 检验与评估
        3.4.3 与其它方法的对比
    3.5 设计示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物信息中结构-功能知识提取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依存关系识别
        4.2.1 依存关系
        4.2.2 与结构和功能相关的依存关系识别
    4.3 融合依存关系解析和关键词抽取的结构-功能知识提取方法
    4.4 方法的初步评估
        4.4.1 评估过程
        4.4.2 评估结果分析
        4.4.3 局限性分析
    4.5 方法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生物信息中科学定律知识提取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物理量在生物信息中的应用分析
        5.2.1 物理量及扩展术语的收集
        5.2.2 生物领域信息的收集
        5.2.3 统计与分析
    5.3 科学定律知识获取方法的提出
    5.4 科学定律反演模型的提出
        5.4.1 基于三个物理量的科学定律反演模型
        5.4.2 基于三个物理量集合的科学定律反演模型
    5.5 知识库的构建
        5.5.1 物理量本体知识库
        5.5.2 科学定律知识库
    5.6 科学定律链聚合
        5.6.1 科学定律的筛选
        5.6.2 科学定律链的合成
    5.7 实例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工具开发
    6.1 引言
    6.2 辅助工具开发与介绍
        6.2.1 功能转换器
        6.2.2 生物信息数据库
        6.2.3 设计知识提取器
        6.2.4 科学定律提取器
    6.3 设计示例
        6.3.1 问题分析
        6.3.2 信息搜索
        6.3.3 知识提取
        6.3.4 知识转换
        6.3.5 概念综合与评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局限性讨论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A 功能基-功能术语
    附件B 功能基-流术语
    附件C 收集的物理量及扩展术语
    附件D 科学定律知识库收集的科学定律
    附件E 功能动词汇总表
    附件F 功能名词汇总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3)面向人工智能产品的人物角色构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人工智能成为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1.1.2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人工智能产品实现商业价值的关键途径
        1.1.3 人物角色工具的重构对于智能体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人工智能产品的研究现状
        1.3.2 人工智能与人机交互的研究现状
        1.3.3 人物角色理论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人工智能产品与人物角色的相关研究
    2.1 人工智能产品的相关概念与设计
        2.1.1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
        2.1.2 能力框架与应用领域
        2.1.3 人工智能产品开发流程
    2.2 人物角色方法的相关研究
        2.2.1 人物角色的概念与其他用户描述方法
        2.2.2 人物角色的构建流程
        2.2.3 人物角色的运用特性
    2.3 人物角色在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3.1 人物角色在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2.3.2 人物角色在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中的作用
        2.3.3 人工智能产品设计对人物角色工具的相关要求
第三章 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中人物角色的构建
    3.1 技术创新期的人物角色工具设计
        3.1.1 技术机会的识别阶段
        3.1.2 技术价值的转化阶段
    3.2 产品创新期的人物角色工具设计
        3.2.1 产品概念的实现阶段
        3.2.2 产品价值的传递阶段
    3.3 产品迭代期的人物角色工具设计
        3.3.1 产品价值的提升阶段
        3.3.2 服务价值的创造阶段
第四章 人工智能产品中人物角色工具的可用性测试
    4.1 测试目的、方法及流程
        4.1.1 测试目的
        4.1.2 测试方法
        4.1.3 测试流程
    4.2 测试过程记录
        4.2.1 基于宏观视角的全流程评估
        4.2.2 基于微观视角的全流程评估
    4.3 问题总结与优化方向
        4.3.1 人物角色工具设计问题归纳
        4.3.2 人物角色工具设计优化方向
第五章 面向人工智能产品的人物角色构建策略
    5.1 面向人工智能产品的人物角色内容架构
        5.1.1 集成智能体与环境信息以采集多源数据
        5.1.2 梳理层次关系与流动方向以排列信息模块
        5.1.3 关联内容与组织形式以发挥功能特性
    5.2 面向人工智能产品的人物角色工具流程构建策略
        5.2.1 技术创新期的人物角色工具流程构建
        5.2.2 产品创新期的人物角色工具流程构建
        5.2.3 产品迭代期的人物角色工具流程构建
    5.3 面向人工智能产品的人物角色工具应用策略
        5.3.1 人物角色工具应用的约束因素
        5.3.2 人物角色工具应用的团队要求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论文中图片和表格来源索引
附录三 :面向85后新手爸妈的婴幼儿智能看护产品调研资料
附录四 :面向85后新手爸妈的婴幼儿看护现状调研
附录五 :SUS工具易用性量表
附录六 :面向85后新手爸妈的婴幼儿智能看护产品调研

(4)客户需求驱动的产品族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面向客户需求的产品族设计概述
        1.2.1 客户需求分析
        1.2.2 产品族设计模式
    1.3 研究现状
        1.3.1 需求分析研究现状
        1.3.2 模块化设计及研究现状
        1.3.3 参数化设计及研究现状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客户需求分析与建模方法
    2.1 客户需求概述
        2.1.1 客户需求的特点
        2.1.2 客户需求的分类
        2.1.3 客户需求获取
    2.2 客户需求表达模型
        2.2.1 客户需求单元
        2.2.2 客户需求模板与客户需求分解
        2.2.3 用拓扑结构的客户需求建模
    2.3 客户需求预测
        2.3.1 基于数据挖掘的需求发现步骤
        2.3.2 需求预测的数据挖掘方法
    2.4 客户需求分析与处理
        2.4.1 基于质量功能配置的需求分析
        2.4.2 客户需求映射
    2.5 小结
第3章 面向客户需求的产品模块划分与配置设计方法
    3.1 产品平台中的模块划分方法
        3.1.1 模块化设计策略
        3.1.2 模块划分方法
        3.1.3 模块划分方案评价准则
    3.2 产品平台的模块划分方法
        3.2.1 产品平台模块划分的数学模型
        3.2.2 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稳健模块划分问题求解
    3.3 模块化产品配置
        3.3.1 模块化产品配置流程
        3.3.2 产品配置的规则与方法
    3.4 小结
第4章 面向需求的参数化产品族优化设计方法
    4.1 柔性产品平台
        4.1.1 柔性产品平台概述
        4.1.2 柔性产品平台规划流程
    4.2 产品族参数化设计方法
        4.2.1 两阶段产品族优化设计模型
        4.2.2 产品平台通用性指标
        4.2.3 可调节设计变量评价指标
    4.3 改进的AMPSO多目标优化问题求解算法
        4.3.1 改进的AMPSO算法模型
        4.3.2 改进的个体寻优策略和全局寻优策略
    4.4 小结
第5章 客户需求驱动的液压机产品族设计应用
    5.1 基于神经网络的液压机需求预测
        5.1.1 液压机订单需求预测模型
        5.1.2 预测结果分析
    5.2 液压机产品模块划分
        5.2.1 液压机产品平台模块划分问题分析
        5.2.2 基于人工改进免疫算法的液压机模块划分
    5.3 液压机中电机的参数化产品族优化
        5.3.1 液压机产品中电动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5.3.2 优化问题求解系统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面向复杂产品设计全周期的协同决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复杂产品设计决策为企业实践带来新的挑战
        1.1.2 复杂产品设计决策为理论研究带来新的挑战
        1.1.3 研究复杂产品设计决策机制的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单阶段的单一产品设计决策方法研究现状
        1.2.2 多阶段的组合产品设计决策方法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课题来源
    1.5 研究内容与组织架构
    1.6 数学公式符号及用语说明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复杂产品设计全周期的决策问题及研究框架
    2.1 复杂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
        2.1.1 复杂产品设计的结构要素分析
        2.1.2 复杂产品设计的定义与特点
    2.2 复杂产品设计的决策问题分析
        2.2.1 复杂产品设计的决策问题描述
        2.2.2 复杂产品设计的决策阶段划分
        2.2.3 各阶段决策问题分析
    2.3 各阶段决策问题的研究框架
        2.3.1 前期设计需求定位问题的研究框架
        2.3.2 中期技术特性映射问题的研究框架
        2.3.3 后期概念方案择优问题的研究框架
    2.4 复杂产品设计全周期的协同决策模型构建
        2.4.1 协同决策屋(SDH)的模型构建
        2.4.2 协同决策屋(SDH)的创新性及应用价值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前期设计需求定位的协同决策模型
    3.1 研究问题的实际背景
    3.2 设计需求信息的来源和特征
        3.2.1 设计需求信息的来源分类
        3.2.2 设计需求信息的问题特征
    3.3 传统设计需求信息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
    3.4 基于DM技术的双螺旋设计需求信息分析模型研究
        3.4.1 DHS-DRI分析模型的优势
        3.4.2 DHS-DRI分析模型的层次框架
        3.4.3 DHS-DRI分析模型的实现方法
    3.5 实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期技术特性映射的协同决策模型
    4.1 研究问题的实际背景
    4.2 技术特性映射质量屋(HOQ)的功能与形式
        4.2.1 HOQ的基本功能
        4.2.2 HOQ的基本结构
        4.2.3 HOQ的结构说明
    4.3 技术特性映射质量屋(HOQ)的构建过程
        4.3.1 目标质量规划阶段
        4.3.2 技术特性展开阶段
        4.3.3 相关关系确定阶段
        4.3.4 技术特性规划阶段
    4.4 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后期概念方案择优的协同决策模型
    5.1 研究问题的实际背景
        5.1.1 后期概念方案择优的协同决策特征
        5.1.2 后期概念方案择优的协同决策问题
    5.2 多粒度混合型语言变量的群组决策模型
    5.3 MG&MLV群组决策模型的构建过程
        5.3.1 语言信息决策理论的预备知识
        5.3.2 多粒度语言信息的一致化处理
        5.3.3 专家个体的动态赋权
        5.3.4 混合型语言信息的集成算子
        5.3.5 基于TOPSIS的语言信息权重排序
    5.4 实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及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专利文本信息(前50项)
    附录 B:词频统计数据(前700 词汇的词频)
    附录 C:词频共现矩阵(部分)
    附录 D:相关模型算法的MATLAB程序代码
    附录 E:硕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与发表学术论文

(6)面向快速定制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复杂机电产品概述
        1.3.2 需求驱动的产品快速定制设计研究
        1.3.3 客户需求管理研究
    1.4 复杂机电产品特征及其客户需求特征分析
        1.4.1 复杂机电产品特征分析
        1.4.2 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特征分析
    1.5 关键技术问题
    1.6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论文结构
第2章 基于使用情景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获取研究
    2.1 引言
    2.2 基于使用情景的复杂机电客户需求获取方法研究
        2.2.1 传统客户需求获取方法分析
        2.2.2 基于使用情景的复杂机电客户需求获取过程
    2.3 复杂机电产品客户识别
        2.3.1 复杂机电产品客户特征分析
        2.3.2 基于机电产品使用周期的客户识别方法
    2.4 复杂机电产品使用情景构建
        2.4.1 使用情景的构建和描述
        2.4.2 基于用户使用情景的需求获取模板构建
        2.4.3 高速列车客户需求获取模板示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系统化处理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系统化处理过程分析
    3.3 客户需求集成研究
        3.3.1 客户需求分解
        3.3.2 客户需求冗余和冲突消除
    3.4 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重要度
        3.4.1 客户需求重要度计算过程
        3.4.2 约束用户的需求重要度计算
        3.4.3 非约束用户的需求重要度计算
        3.4.4 客户需求重要度集成
    3.5 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分类研究
        3.5.1 面向多维特征的客户需求分类体系
        3.5.2 客户需求分类方法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元结构树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与技术指标建模
    4.1 引言
    4.2 元模型理论
    4.3 产品元结构树建模
        4.3.1 产品结构建模需求分析
        4.3.2 产品元结构树定义与构建
        4.3.3 产品元结构树的应用分析
    4.4 复杂机电产品结构化客户需求建模
        4.4.1 客户需求建模分析
        4.4.2 客户需求元模型定义和构建
    4.5 复杂机电产品结构化技术指标建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映射规则驱动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映射研究
    5.1 引言
    5.2 传统的客户需求映射方法分析
        5.2.1 QFD方法
        5.2.2 本体映射
        5.2.3 公理设计
    5.3 基于映射规则驱动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映射方法研究
        5.3.1 客户需求映射过程研究
        5.3.2 映射规则提取和表达
        5.3.3 数据映射规则的应用
    5.4 复杂机电产品技术指标集成
        5.4.1 技术指标集成过程
        5.4.2 学科专业语义词典
        5.4.3 基于客户满意度的设计冲突解决技术
        5.4.4 设计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速列车客户需求参数化管理原型系统研发
    6.1 引言
    6.2 系统应用背景分析
        6.2.1 高速列车研发需求分析
        6.2.2 高速列车设计制造一体化平台
    6.3 客户需求参数化管理系统设计
        6.3.1 系统功能与方案设计
        6.3.2 系统技术框架设计
    6.4 系统数据库设计
    6.5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和实现
        6.5.1 高速列车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
        6.5.2 高速列车需求分析子系统设计
    6.6 应用验证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1 图索引
附录2 表索引

(7)IPD在A企业产品开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第2章 集成产品开发理论方法体系
    2.1 产品开发相关理论
    2.2 IPD简介
    2.3 IPD核心方法
    2.4 IPD应用案例分析
    2.5 IPD应用要求
第3章 A企业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3.1 企业概况
    3.2 公司产品开发现状
    3.3 产品开发问题分析
    3.4 问题解决思路
第4章 IPD在A企业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4.1 企业应用IPD的目标
    4.2 IPD应用体系整体框架搭建
    4.3 跨部门团队设计
    4.4 IPD流程设计
    4.5 管理支撑体系
    4.6 工具应用
    4.7 产品开发中问题的解决
    4.8 产品开发IPD应用的管理控制
第5章 IPD应用策略
    5.1 IPD应用裁剪策略
    5.2 IPD流程固化策略
    5.3 IPD优化策略
    5.4 持续改进管理
    5.5 IPD管理保障
第6章 结语
    6.1 应用效果
    6.2 结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快速响应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1.1.2 大批量定制生产和快速响应设计
    1.2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快速响应设计基本原理
        1.2.1 大批量定制生产的技术体系
        1.2.2 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开发设计技术
        1.2.3 实施快速响应设计的基本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快速响应设计技术研究现状
        1.3.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课题来源
        1.4.1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4.2 课题来源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论文实施技术路线
第2章 快速响应设计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2.1 面向MC的产品快速响应设计实施策略
        2.1.2 快速响应设计的开发对象
        2.1.3 机械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的内容和实施策略
    2.2 面向MC的产品快速设计系统的概念
        2.2.1 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概念
        2.2.2 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
    2.3 面向MC的产品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构建
        2.3.1 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支撑平台
        2.3.2 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2.3.3 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框架体系结构
        2.3.4 快速响应设计系统的技术体系结构
    2.4 面向MC的快速响应设计系统工作流程及关键技术
        2.4.1 系统工作流程
        2.4.2 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快速响应设计中的产品族变型设计方法研究
    3.1 产品族变型设计方法概述
        3.1.1 面向产品族的变型设计
        3.1.2 常见的产品变型设计方法
        3.1.3 产品族变型设计关键技术
    3.2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产品配置版本管理模型研究
        3.2.1 版本管理的研究现状
        3.2.2 多色集合理论
        3.2.3 协同环境下的版本配置多级管理体系
        3.2.4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版本配置管理模型
        3.2.5 版本配置管理模型的实现
        3.2.6 小结
    3.3 面向设计资源重用的产品族建模方法研究
        3.3.1 可重用设计资源库的建立及优化
        3.3.2 可重用产品族零部件的建模方法
    3.4 基于UG/NX的产品族变型设计实现技术
        3.4.1 基于NX/Open的零部件参数化开发流程
        3.4.2 产品零部件族的三维参数化建模
        3.4.3 LM导轨变型设计与配置管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KBE的设计实例库构建技术研究
    4.1 KBE基本知识
        4.1.1 KBE的概念
        4.1.2 KBE技术研究现状
        4.1.3 基于KBE的产品设计
        4.1.4 KBE系统的关键技术
    4.2 基于KBE的快速响应设计知识库构建
        4.2.1 功能需求
        4.2.2 而向产品快速设计的知识分类
        4.2.3 产品快速响应设设计的知识获取技术
        4.2.4 产品案例知识库推理机制研究
    4.3 面向产品快速设计的实例库智能检索
        4.3.1 产品三维实例库的建立
        4.3.2 实例相似度计算
        4.3.3 实例库检索计算实例
    4.4 面向快速响应设计的KBE知识库系统的开发
        4.4.1 基于KBE的产品数字化建模流程
        4.4.2 KBE与CAX的融合
        4.4.3 基于UG/KF创建零部件实例库
        4.4.4 机床典型零部件KBE系统的开发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快速响应设计过程的任务分配模型
    5.1 快速响应协同设计的过程管理
        5.1.1 产品协同开发过程管理概述
        5.1.2 基于项目管理的快速产品设计过程管理模型
        5.1.3 快速响应协同设计过程管理的任务分解与分配
    5.2 快速响应设计的任务分解建模
        5.2.1 快速响应设计任务分解方法及原则
        5.2.2 机床产品快速设计任务分解模型
    5.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任务分配模型研究
        5.3.1 快速响应设计的任务分配模型
        5.3.2 设计任务分配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5.3.3 应用实例
    5.4 快速响应协同设计的任务规划的体系结构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XVL的模型共享及协同批注技术研究
    6.1 三维模型共享的产品数据交换技术研究
    6.2 XVL数据压缩技术研究
        6.2.1 XVL简介
        6.2.2 XVL系列软件的组成和功能
        6.2.3 XVL的数据转换技术研究
    6.3 基于XVL技术的产品三维模型共享及网络传输
        6.3.1 产品三维数据格式的转换
        6.3.2 基于XVL共享模型的企业集成应用框架
        6.3.3 基于XVL的三维数据网络传输模型
        6.3.4 基于XVL的3D数据流式传输
    6.4 基于XVL共享模型的实时协同批注过程管理
        6.4.1 协同批注总体流程
        6.4.2 同步协同批注过程模型
        6.4.3 协同批注的应用共享机制
        6.4.4 协同批注系统的体系结构
        6.4.5 应用实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PLM平台实施快速响应设计的应用研究
    7.1 快速响应设计实施的PLM集成平台选择
        7.1.1 PLM平台的基本功能
        7.1.2 PLM平台的选择
    7.2 TCEng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7.2.1 TCEng软件功能介绍
        7.2.2 安装与配置
    7.3 基于TCEng的产品快速响应设计实施
        7.3.1 基于PLM实施快速响应设计的层次分析
        7.3.2 基于TCEng实施快速响应设计的主要工作
        7.3.3 实施经验总结
    7.4 基于TCEng的产品快速响应设计部分实例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作者简介

(9)复杂产品数字样机多性能耦合分析与仿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引言
    1.2 数字样机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1.2.1 数字样机技术的概念
        1.2.2 数字样机技术的发展历程
        1.2.3 数字样机多性能仿真的主要内容
    1.3 数字样机仿真建模技术综述
        1.3.1 单领域仿真建模方法
        1.3.2 多领域仿真建模方法
    1.4 数字样机触觉交互技术综述
    1.5 数字样机仿真求解技术综述
        1.5.1 多物理场耦合求解方法综述
        1.5.2 刚柔混合机构多体动力学与有限元耦合求解方法综述
    1.6 数字样机仿真结果可视化技术综述
    1.7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1.8 本文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2 面向多性能模糊需求的复杂产品定制设计技术
    2.1 引言
    2.2 产品多性能模糊需求的结构化表达
        2.2.1 产品客户的多性能模糊需求
        2.2.2 需求语义分解与层级分类
        2.2.3 需求的结构化表达方法
    2.3 模糊需求的技术参数域到设计参数域的映射
        2.3.1 产品性能评价指标的技术参数域
        2.3.2 技术参数域到设计参数域映射方法
    2.4 多性能模糊需求设计参数域的耦合
    2.5 基于设计参数域的产品结构层级配置
    2.6 本章小结
3 面向多性能耦合分析的产品数字样机组件化仿真模型构建与重用技术
    3.1 引言
    3.2 面向产品性能仿真的组件化技术
        3.2.1 传统的组件化技术
        3.2.2 面向多性能耦合仿真组件化技术
    3.3 仿真模型的组件化表达
    3.4 基于组件的仿真模型构建过程
        3.4.1 机构数字样机几何和物理模型的建立
        3.4.2 机构数字样机与仿真组件的映射建立
    3.5 机构多性能耦合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求解
        3.5.1 机构仿真组件运动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3.5.2 机构仿真组件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3.5.3 柔性件弹性变形数学模型的建立
        3.5.4 机构多性能耦合数学模型的分析求解
    3.6 基于组件的仿真模型可重用分析
    3.7 仿真实例
    3.8 本章小结
4 含人机交互的产品数字样机性能仿真中高保真度力反馈生成方法
    4.1 引言
    4.2 触觉交互绘制模型
    4.3 多更新率伺服间的耦合方法
        4.3.1 问题描述
        4.3.2 触觉设备运动趋势预估
        4.3.3 快速反馈力拟合生成
    4.4 多更新率伺服间的同步方法
        4.4.1 多更新率伺服的计算负载平衡模型
        4.4.2 多更新率伺服的强制同步
    4.5 仿真实例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多物理场异构网格耦合的产品有限元分析数据集成与仿真可视化技术
    5.1 引言
    5.2 多物理场有限元数据的集成表达
    5.3 异构网格模型拓扑信息的耦合
        5.3.1 网格模型拓扑信息的提取
        5.3.2 构建过渡网格模型信息
        5.3.3 异构模型节点的耦合映射
    5.4 基于过渡网格模型的有限元数据映射
        5.4.1 过渡网格模型的几何重构
        5.4.2 耦合节点的仿真结果插值
        5.4.3 节点插值误差分析
    5.5 有限元仿真结果数据的集成可视化
        5.5.1 表面网格节点的仿真结果可视化
        5.5.2 内部网格节点的仿真结果可视化
    5.6 本章小结
6 产品数字样机多性能耦合分析平台及其仿真应用
    6.1 引言
    6.2 平台的系统架构
        6.2.1 系统总线模块
        6.2.2 场景管理与人机交互模块
        6.2.3 数据管理模块
        6.2.4 仿真建模模块
        6.2.5 仿真求解模块
        6.2.6 结果可视化模块
    6.3 仿真应用实例
        6.3.1 杭申HS-160E低压断路器的工作性能仿真
        6.3.2 吉利JL1731型号汽车底盘工作性能仿真
        6.3.3 汽车发动机运动学、动力学与结构有限元耦合仿真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学术论文
附录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附录三:个人简历

(10)基于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问题提出
        1.1.2. 问题界定
    1.2. 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概述
        1.2.1. 发展回顾
        1.2.2. 主要设计理论和方法述评
        1.2.3. 影响现代产品设计理论的主要理念
        1.2.4. 现有设计理论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1.3. 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研究现状
        1.3.1. 国外
        1.3.2. 国内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安排
2. 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TRIZ定义
    2.3. 理论基础
    2.4. 基本概念
        2.4.1. 理想度
        2.4.2. 矛盾(或冲突)
        2.4.3. 资源
    2.5. 主要工具和方法
        2.5.1. 矛盾矩阵、创新原理和分离原理
        2.5.2. 物质场分析模型和76个标准解
        2.5.3. 创新问题解决算法
        2.5.4. 知识效应库
    2.6. TRIZ问题解决流程
    2.7. 基于认知科学和思维心理学的创新思维研究
        2.7.1. 试错法
        2.7.2. 头脑风暴和平行思考
        2.7.3. TRIZ与传统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主要区别
    2.8. 小结
3. 基于TRIZ的技术系统演化理论与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技术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和社会选择形式
    3.3. TRIZ技术系统演化框架模型
        3.3.1. 基本假定
        3.3.2. 宏观层次演化趋势
        3.3.3. 微观层次演化路线
        3.3.4. 演化框架模型
        3.3.5. 案例
    3.4. 基于 TRIZ技术演化理论的技术预测
        3.4.1. 技术预测方法的演变
        3.4.2. 主要定性技术预测方法简介
        3.4.3. 技术系统成熟度预测
        3.4.4. 演化潜力预测
    3.5. 基于 TRIZ演化理论的创新设计
    3.6. 新的研究方向
    3.7. 小结
4. 基于 TRIZ的产品需求获取研究
    4.1. 引言
    4.2. 产品需求分析的概念及其特点
        4.2.1. 需求分析的概念
        4.2.2. 产品需求的特点
    4.3. 确定产品需求的模式
        4.3.1. 技术推动模式
        4.3.2. 市场拉动模式
        4.3.3. 两种模式的研究现状
        4.3.4. 耦合模式
    4.4. 基于 TRIZ的客户需求获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4.4.1. 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
        4.4.2. 技术系统的演化规律性
        4.4.3. 潜在需求信息的传播规律
    4.5. 基于 TRIZ的客户需求信息获取分析模型
        4.5.1. 功能需求分析
        4.5.2. 功能一部件关系分析
        4.5.3. 演化趋势分析
        4.5.4. 资源分析与客户需求辨识
    4.6. 案例研究
        4.6.1. 功能分解和功能/部件关系分析
        4.6.2. 技术成熟度分析
        4.6.3. 演化趋势分析举例
        4.6.4. 需求辨识
    4.7. 小结
5. 基于 TRIZ的设计理论比较及其集成研究
    5.1. 引言
    5.2. 公理化设计理论概述
        5.2.1. 域、曲折映射和层级结构
        5.2.2. 独立公理和信息公理
    5.3. 比较研究
        5.3.1. 立足点
        5.3.2. 相关概念和工具的比较
        5.3.3. 应用范围比较
        5.3.4. 研究小结
    5.4. 集成模型
    5.5. 案例分析
        5.5.1. 车轮罩
        5.5.2. 微型粒子的混合
    5.6. 小结
6. 基于 TRIZ的可持续设计研究
    6.1. 引言
    6.2. 可持续发展
        6.2.1.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和危机
        6.2.2.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对产品设计界的影响
    6.3. 可持续设计的概念、特点和设计准则
        6.3.1. 概念
        6.3.2. 主要特点
        6.3.3. 设计准则
    6.4. 面向可持续设计的设计工具和方法
        6.4.1.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6.4.2. 面向回收的设计
        6.4.3. 面向拆卸的设计
    6.5. TRIZ工具在可持续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6.5.1. 技术系统演化规律
        6.5.2. 创新原理和矛盾矩阵
        6.5.3. 理想化水平
        6.5.4. 资源分析
        6.5.5. 预期失效判定
        6.5.6. 案例研究
    6.6. 可持续设计实施的策略和建议
        6.6.1. 我国可持续设计的发展现状
        6.6.2. 观念转变
        6.6.3. 设计管理
        6.6.4. 对策和建议
    6.7.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内容和结论
    7.2. 主要创新之处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质量驱动产品开发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2]生物信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 陈晨. 四川大学, 2021(01)
  • [3]面向人工智能产品的人物角色构建策略研究[D]. 徐楷地. 江南大学, 2020(04)
  • [4]客户需求驱动的产品族设计方法研究[D]. 尹春雷. 山东大学, 2020(04)
  • [5]面向复杂产品设计全周期的协同决策机制研究[D]. 周大涛. 湖北工业大学, 2019(09)
  • [6]面向快速定制的复杂机电产品客户需求分析方法研究[D]. 马晓杰. 西南交通大学, 2018
  • [7]IPD在A企业产品开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唐超. 云南大学, 2018(01)
  • [8]面向大批量定制的快速响应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侯守明. 东北大学, 2010(06)
  • [9]复杂产品数字样机多性能耦合分析与仿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 傅云. 浙江大学, 2008(04)
  • [10]基于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的产品设计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丁俊武. 南京理工大学, 2005(01)

标签:;  ;  ;  ;  ;  

质量驱动产品开发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