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冻害分析与加固研究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冻害分析与加固研究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冻害分析与补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贾亚星[1](2021)在《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调查分析与典型结构研究》文中提出

贾逍遥[2](2021)在《路用聚合物合金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研究》文中提出混凝土材料在工程应用十分广泛,其材料脆性也是限制其应用范围的重要原因,而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因其优良的变形能力和韧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掺入其他不同乳液得到一种新型经济、实用高性能铺装材料—聚合物合金混凝土。本文以“骨架+孔隙+结点”空间结构的聚合物合金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合金的思路,添加两种聚合物乳液,实现聚合物共混合金的效果。本文采用外掺法以聚合物乳液A为基础乳液,掺入5种新型柔型乳液(乳液B~乳液F),前三种水性乳液掺量为10%、20%、30%,后两种油性乳液掺量为3%、6%、9%,分别制备了聚合物合金水泥结合料和聚合物合金混凝土。通过多种力学试验和理论分析,系统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通过与普通水泥混凝土和掺入单一乳液A的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对比分析,揭示了聚合物合金共混物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该材料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聚合物合金水泥结合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入聚合物乳液后,部分聚合物对水泥结合料的抗压强度增强效果有限,甚至降低。对于抗折强度,乳液B对结合料的改良作用最佳。对于乳液E来说,14d抗折强度很高,但28d抗折强度反而下降。(2)聚合物合金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乳液B、C改良效果较好且随着掺量增加而提高,掺入乳液C后抗压强度提高了14.3%、掺入乳液B后抗折强度提高了16.3%。随着乳液E、F掺量增加,抗压强度不断降低,而前者的抗折强度不断提高,后者抗折强度先降低后提高。乳液D的3种掺量,都导致抗压强度大幅下降,抗压强度降幅近37%,抗折强度降幅近9.9%。(3)通过抗冻试验、抗硫酸盐试验和干缩试验,分析了聚合物合金混凝土的耐久性:掺入水性乳液后,抗冻等级增加,质量损失率也降低,掺入油性乳液则相反;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比掺入乳液B、乳液C、乳液E的抗硫酸盐腐蚀能力越来越强,而乳液D则相反,乳液F先降低后提高;掺入乳液B、乳液C后干缩应变明显降低,而掺入乳液D、乳液E后干缩应变稍微提高,乳液F则基本不变。(4)通过电镜扫描试验,观察水泥结合料、普通聚合物改性混凝土与聚合物合金混凝土微观形貌变化,浅析聚合物合金共混乳液对普通水泥结合料的改性机理,适量掺量可以提高水泥结合料的密实度,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马卫卫[3](2020)在《mPCMs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冻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寒冷地区,由于气候原因,项目建成后混凝土常期处于冻融环境中,使得混凝土的寿命以及安全性大大降低。近年来,在混凝土中加入相变材料,增强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利用微胶囊相变材料(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m PCMs)等质量代替砂,制备m PCMs掺量分别为0%、5%、7.5%、10%、15%、17.5%、20%的m PCMs混凝土。通过研究不同m PCMs掺量的相变混凝土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结果显示:(1)热学性能随着m PCMs掺量增加,混凝土的导温系数、导热系数以及绝热温升值均降低,比热增加;(2)力学性能随着m PCMs掺量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率增大,强度降低;(3)抗冻性能随着m PCMs掺量增加,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提升率先增加后减小。综合以上条件考虑,确定相变材料的最优掺量为10%。相变材料掺量达到最优时,混凝土强度损失率34.47%。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混凝土进行CT扫描分析,发现随着m PCMs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冻融循环至试件破坏,试件内部孔隙增长率变化情况呈先增大后减小。通过Avizo软件对CT扫描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深度的二维切片,结果表明混凝土冻融破坏由外到内。通过对m PCMs改性混凝土的研究,在m PCMs改性混凝土中加入纳米材料,结果显示随着纳米材料掺量的增加,m PCMs改性混凝土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纳米材料掺量为1.5%时,补强效果最佳。说明掺入纳米材料是m PCMs改性混凝土强度补强的方法之一,为微胶囊相变材料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传峰[4](2020)在《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及其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研究早在青藏铁路及公路建设过程中就逐步展开,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对于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及低等级公路路基的变形问题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及防治措施。但随着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入,经济建设需求不断增加,在多年冻土区修建高速公路必将成为常态化。多年冻土造成路基冻胀融沉及变形的不稳定性与高速公路建设高标准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尤其是复杂水热环境下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的防治问题已经成为新的难题。而公路路基和铁路路基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不能照搬青藏铁路关于路基变形及防治的一些研究成果,需要研究出适用于高速公路多年冻土区的理论和防治措施。本文针对共玉高速公路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导致的路基变形问题,以“共玉高速公路冻土沼泽地段路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依托,以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室内试验、变形监测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研究。多年冻土区冻土沼泽形成时存在一种天然的水热平衡,这种水热平衡对保护多年冻土是有利的。然而高速公路的修建势必会破坏原来的水热平衡体系,进而形成新的更为复杂的水热环境。本文通过对共玉高速沿线冻土沼泽区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分区特征分析,同时结合气候、太阳辐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影响水热环境的因素,进而更加深入地从复杂水文地质环境、复杂融区水热环境、复杂工程建设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复杂水热环境的成因。进而得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主要是由于水、热、工程建设等综合因素所致,这种复杂的水热环境导致路基变形特征的独特性。2、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特征研究。复杂的水热环境加剧了路基的冻胀融沉,对路基的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准确研究水热环境对路基变形特征的影响,通过对既有G214及共玉高速路基病害调查,并结合各病害分布特征,深入分析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路基变形的影响因素、过程及类型特征。得出路基变形特征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不均匀沉降、边坡失稳等,为了规避这种变形(病害)就需要对内在变形机理进行深入研究。3、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机理研究。地基土和路基填料组成了新的路基结构,这种结构在构建新的水热平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冻融现象,而这种冻融现象又会产生大量的路基病害。根据在复杂水热环境下路基填料的颗粒分析试验、易溶盐试验、击实试验、毛细管水上升高度试验、渗透试验、冻胀特性试验、冻融循环试验;以及地基土的冻胀试验、颗粒分析试验、液塑限试验、融沉特性试验的基础上,从路基填料和地基土这两个微观方面深入分析了路基的冻融特性。同时,为了准确研究水热环境改变对路基地温场变化以及路基变形的影响,通过路基地温场及位移监测,采集公路建设各阶段路基地温场及变形监测值,深入分析复杂水热环境下监测断面的路基地温场和沉降变形的相关性。结合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并从力学角度深入分析了产生路基变形的水分迁移、温度场效应及冻融循环理论,进而总结出复杂水热环境下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机理。为科学有效的采用变形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冻土沼泽区公路建设具有指导意义。4、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防治措施研究。原G214线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路基病害,针对不同的路基病害也采用了很多防治措施,这些措施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解决水热平衡问题,人为快速地使路基和天然土体以及周边环境进行融合,构建新的平衡,进而减小水热交换对路基的破坏。目前常用单一的或简单的复合路基防治措施只能片面地解决复杂水热环境的某个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复杂水热环境的要求,故而需要研究出适应复杂水热环境的一套综合整治措施。本文结合复杂水热环境的成因、路基变形特征、路基变形机理等研究成果,提出7种防治措施,并详细分析这7种防治措施的特点以及可以解决的问题。再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这7种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而研究出一套适用于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的路基变形的防治措施。新提出的热棒+保温板+遮阳板+片石路基+砂垫层综合防治方案,更好地适应了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建设环境,既解决了路基热量问题又解决了路基排水问题,对于复杂水热环境下路基变形控制具有显着效应,能明显提升冻土沼泽区多年冻土上限,降低路基累积沉降量,解决了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问题。本措施成功应用于共玉高速路基变形防治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研究,掌握了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的成因,研究了复杂水热环境下路基的变形特征及变形机理,提出了新的综合防治措施。本研究成果对多年冻土沼泽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安全运营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社会和经济效益显着。

陈爽[5](2016)在《公路基础设施快速养护的对象识别及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公路基础设施的快速养护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公路基础设施快速养护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对快速养护对象识别的方法进行了具体阐述,对当前国内主要应用的快速养护材料与快速养护工艺进行了总结,并且通过快速养护效果评价及现场试验对快速养护在公路基础设施养护中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论文首先从公路资产养护管理优化的角度对公路基础设施快速养护课题的产生背景进行了描述,考虑到快速养护的时间短、成本高,并不是所有公路基础设施都适合应用快速养护,因此对其养护对象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并提出了公路基础设施快速养护的定义:通过应用快速养护材料及快速养护工艺,在两小时内对重要公路资产中出现的可能影响常规交通运输的空间离散型破损进行养护并开放交通。在实际应用中,论文将快速养护对象确定为公路基础设施的具体病害,基于对病害产生机理、严重程度的考虑分析是否适合应用快速养护方法,即公路基础设施的快速养护对象识别。根据快速养护对象识别的结果,论文对目前国内主流的快速养护材料与快速养护工艺进行了分类汇总,并根据汇总内容对快速养护方法的技术路径进行了提炼。随后根据快速养护对养护质量、养护时间的要求设置了材料及工艺的基本性能要求,并基于安全性、结构性及功能性的考虑提出了快速养护的路用性能评价方法。最后,论文结合湖北省恩施市路面结构整体修复试验以及浙江省台州市公路裂缝快速养护试验对快速养护对象识别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快速养护方法在公路基础设施养护工程中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首次从公路资产养护管理优化的角度定量化地提出公路基础设施快速养护的概念;(2)提出了基于病害损坏机理和严重程度进行快速养护对象的识别方法。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6](2015)在《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促进中国隧道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隧道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在总结中国隧道工程建设历程和现状、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上对未来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然后分别从钻爆法、盾构工法、沉管工法、明挖法和抗减震设计等方面对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从不同工法(钻爆法、盾构工法、TBM、沉管工法、明挖法)的角度对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详尽剖析;最后从运营通风、运营照明、防灾救灾、病害、维护与加固等方面对隧道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为隧道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袁小川[7](2015)在《山岭区公路隧道结构变形机理与处治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一个多山区的国家,尤其是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山岭的特点表现为数量多,山脉长而大。近年来,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高数公路和高速铁路,为交通基础建设的助力和支撑。高速公路的隧道通常作为整个项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对整个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期主控作用。另一方面,隧道的数量逐渐增多,长度和跨度不断增加,结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隧道也取得了相对不错的发展和进步,整条线路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增大,长度和跨度也在增加。隧道结构作为地下空间结构中的一种,由于施工质量不佳、工程地质条件恶劣、工程材料的选用不合理等影响,隧道结构病害在国内外仍是一个难题,这些结构的病害主要表现为:隧道衬砌结构开裂、隧道渗漏水、隧道坍方、衬砌结构背后空洞和不密实。根据相关的资料,将近30%的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存在不同程度的隧道结构病害,其中隧道衬砌结构病害,衬砌渗漏水和衬砌结构的开裂是最要的隧道结构变形破坏的方面。隧道结构一旦出现病害,将会对整条高速公路的营运安全产生影响,不尽会严重的威胁隧道内部的行车安全,缩短隧道的整个使用寿命周期和缩减高速公路的全寿命周期。隧道结构病害出现后若没得到及时较好的治理,衬砌结构的病害会进一步扩展,使二衬结构衬砌损伤,导致隧道内的最终塌方最终破坏。再者,隧道结构的局部病害有可能会直接直接影响整条隧道的安全使用,甚至致使整个隧道破坏,极大的造成经济成本和维修成本损失,社会影响和安全可靠的不利结果。因此,针对运营期的隧道,分析结构变形的机理和常见病害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隧道结构病害的检测技术和处治方法进行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有关隧道结构病害产生的机理和处治方法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重庆地区运营期山岭隧道的结构特征为切入点,根据具体的隧道工程实例来分析山岭地区的高速隧道结构的病害,研究隧道结构的变形机理,分别从外部荷载、环境等外部因素和设计、施工、材料等内部因素两个较大方面进行研究,对隧道结构病害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隧道结构病害可以或者可能的分类情况,以此研究透彻隧道结构的变形机理和变形影响因素,提出与之对应的隧道结构病害处治方法及施工技术措施。经过分析对比当前隧道结构病害的检测方法,归纳总结出适合我国西南地区运行期公路隧道的重要病害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相应的治理方案。最后,以重庆某隧道为例,针对性提出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的各类病害的预防措施和处治措施,被证明隧道结构病害处治效果合理可靠。

曹国斌[8](2014)在《季冻区水泥砼路面改造施工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吉林省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相当一部分已接近设计年限,有的虽未达到,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的交通量剧增,致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严重,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降低了使用寿命,急需加铺改建。本文依托省道营白公路项目改造,从实际工程需要出发,在大量病害调研后,以室内研究为基础,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首先,了解和掌握了原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的破损状况、面板以及土基的强度情况,并且对路面结构做出了一定的评价;然后在分析水泥混凝土病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路面的修复方法,并修筑了试验路;试验路共有13种路面结构形式,包括: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加铺橡胶改性应力吸收层、碎石化改造、加铺半刚性基层、接缝处理加铺结构层等,并进行了试验路长时间的观察。再次,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对不同维修方法的路面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在上述的基础上,推荐了水泥路面的维修改造方案;最后,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适合于吉林省气候、车辆组成特点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

郭志东[9](2014)在《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乡村公路是国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拉动作用。同时乡村公路养护工作也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低、管理缺位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加强对乡村公路养护策略的研究成为我国的一个现实而又噬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以天津市乡村公路为研究对象,在调研大量翔实的数据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天津市乡村公路近年来的发展现状水平,分析了天津市乡村公路资金来源及未来资金需求情况,科学提出了发行彩票融资、发行债券融资、征收重车税、资源融资、政策性金融机构融资等资金筹集方式,并对筹资模式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为解决天津市乡村公路筹资难的困境提供了可行之策。之后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调研的方法,在掌握了我国乡村公路养护计划制定方法的缺陷和养护决策研究方法的区别基础上,依据我国乡村公路决策因素多、层级多等实际特点,选取层次分析法对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决策模型进行研究。通过对乡村公路养护决策影响因子等指标等建模分析,归纳出乡村公路技术状况评价计算模型,并分析计算出各项指标因子的权重值,进而建立起养护管理中便于操作的乡村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模型,为乡村公路养护计划的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然后本文通过选取代表性路段进行试验对比的研究方法,对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养护工艺经济性、质量可靠性分析对比基础上,择优选出山皮土填垫路基工艺、水泥稳定旧路结构土工艺等养护工艺,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节约了养护资金和土地资源。并针对所选工艺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乡村公路养护工艺质量评价体系,为乡村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管理提供了评价依据。最后,本文采取现场调研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发展历史的变迁历程,对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方法进行深刻的研究。针对天津市在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中的现存模式及其所存在的不足,创新性提出了“专业化养护与群众性养护相结合、社会化养护管理、差别政策养护管理”等新的养护理念和“长久富、养好路”、“科学富、管好路”等新的发展理念,为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提供了方法保证。

徐媛[10](2013)在《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在寒冷地区裂缝修补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我国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在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在车辆荷载以及长期自然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会逐渐恶劣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国寒冷地区,冬季寒冷且漫长,气温极低加上冻融循环及除冰盐的作用,破坏形势更加严峻,裂缝是主要的破坏形式。针对寒冷地区路面破坏的特点及对修补材料的要求,本文在对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材料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SBR改性乳化沥青对水泥砂浆进行改性,旨在研发出适合寒冷地区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修补材料。研究中,首先分析了混凝土路面的破坏现状及机理,然后选择水灰比、聚灰比(P/C)、减水剂掺量及成型方式作为影响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材料性能的四个关键因素,分别选取三个水平,同时以砂浆的初始流动度、3天及28天压折比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直观分析,对原材料的范围进行探寻,在此基础上确定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的初始配合比。对不同聚灰比条件下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的性能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SBR改性乳化沥青掺量对裂缝修补材料的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收缩以及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在P/C≤20%的范围内,SBR改性乳化沥青可提高砂浆流动度,当P/C=15%时改善效果最明显;流动度为275mm时可作为5mm左右裂缝的可灌性临界值。SBR改性乳化沥青对砂浆的凝结时间有滞缓作用,且随着SBR改性乳化沥青的增加滞缓效果越明显。②P/C=15%~20%时,SBR改性乳化沥青可有效地改善砂浆的柔韧性,提高砂浆的变形能力;同时降低砂浆的收缩性,在P/C=15%时出现微膨胀。③当P/C=10%-20%时,SBR改性乳化沥青可有效地改善砂浆的抗冻性、渗透性以及耐磨性。④SBR改性乳化沥青的加入有效地改善了砂浆与旧基体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且在P/C=15%-20%时,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与基体材料的界面粘结效果最好。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及孔结构测试,分析了SBR改性乳化沥青对裂缝修补材料的影响,揭示了材料的微观结构与路用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最终推荐出了满足各项路用技术性能要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缝修补材料。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冻害分析与补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冻害分析与补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路用聚合物合金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提出
        1.1.2 聚合物合金混凝土的提出
        1.1.3 聚合物对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增强机理
    1.2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1.2.1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发展史
        1.2.2 聚合物水泥基材料中常用的聚合物种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1 国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聚合物合金混凝土的制备
    2.1 聚合物合金混凝土强度构造原理
    2.2 聚合物合金混凝土原材料
        2.2.1 材料选择
        2.2.2 试验配合比设计
    2.3 试件成型与养护
        2.3.1 准备基材
        2.3.2 聚合物合金混凝土工作性能-坍落度试验
        2.3.3 试件浇筑与养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合物合金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与电镜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聚合物水泥结合料抗压强度试验
        3.2.1 聚合物水泥结合料抗压试验方法
        3.2.2 聚合物水泥结合料抗压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聚合物水泥结合料抗折强度试验
        3.3.1 聚合物水泥结合料抗折试验方法
        3.3.2 聚合物水泥结合料抗折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聚合物合金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3.4.1 聚合物合金混凝土抗压试验现象
        3.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聚合物合金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3.5.1 聚合物合金水泥混凝土抗折实验现象
        3.5.2 抗折试验结果与分析
    3.6 显微结构电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合物合金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4.1 概述
    4.2 聚合物合金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
        4.2.1 试验方法
        4.2.2 冻融循环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聚合物合金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试验研究
        4.3.1 硫酸盐侵蚀破坏混凝土机理分析
        4.3.2 试验方法
        4.3.3 抗硫酸盐腐蚀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聚合物合金混凝土干缩性能试验研究
        4.4.1 试验方法
        4.4.2 干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路用聚合物合金混凝土综合评价
        4.5.1 路用性能评价
        4.5.2 前景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研究成果

(3)mPCMs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冻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相变材料在混凝土领域的主要研究现状
        1.2.2 相变材料用于改善水泥基材料抗冻性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变材料
    2.1 相变原理
    2.2 相变分类
    2.3 相变材料掺入水泥基材料中的方法
    2.4 相变材料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PCMs改性混凝土制备
    3.1 试验所用原材料及试验内容
        3.1.1 试验所用原材料
        3.1.2 试验配合比
        3.1.3 试验内容
    3.2 mPCMs改性混凝土制备及养护
    3.3 养护龄期内SEM微观分析
        3.3.1 SEM原理
        3.3.2 混凝土内部水泥水化反应机理
        3.3.3 SEM结果分析
    3.4 实验仪器与设备
        3.4.1 试样制作及养护阶段设备
        3.4.2 混凝土各项性能检测设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mPCMs掺量改性混凝土热学和力学性能研究
    4.1 mPCMs改性混凝土热物理性能研究
        4.1.1 试验方法
        4.1.2 不同mPCMs掺量改性混凝土导温系数测定与分析
        4.1.3 不同mPCMs掺量改性混凝土导热系数测定与分析
        4.1.4 不同mPCMs掺量改性混凝土比热测定与分析
        4.1.5 不同mPCMs掺量改性混凝土绝热温升测定与分析
    4.2 mPCMs改性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4.2.1 试验方法
        4.2.2 试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掺量mPCMs改性混凝土抗冻性研究
    5.1 快速冻融试验
        5.1.1 快冻法
        5.1.2 试验步骤
    5.2 评价指标
    5.3 相变混凝土外观损失分析
    5.4 试验结果分析
        5.4.1 mPCMs改性混凝土质量损失规律
        5.4.2 mPCMs改性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损失规律
    5.5 基于工业CT扫描分析m PCMs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5.5.1 工业CT基本原理
        5.5.2 不同掺量的mPCMs改性混凝土孔隙率对比分析
        5.5.3 不同冻融次数试件孔径数量与体积对比分析
        5.5.4 不同冻融次数混凝土CT图像对比分析
        5.5.5 不同掺量mPCMs改性混凝土相同冻融次数下切片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纳米掺量的mPCMs改性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6.1 不同纳米材料掺量mPCMs改性混凝土试验
        6.1.1 试验原材料
        6.1.2 纳米材料与混合物制拌工艺
        6.1.3 试件制备及养护
    6.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1)学术论文
    (2)专利
    (3)鉴定成果
    (4)获奖荣誉
致谢

(4)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及其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研究现状
        1.2.2 冻土沼泽区路基冻融特性研究现状
        1.2.3 冻土沼泽区路基结构研究现状
        1.2.4 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研究现状
        1.2.5 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1.2.6 研究现状的不足与问题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复杂水热环境成因
    2.1 冻土沼泽区分布
    2.2 冻土沼泽区工程地质分区
    2.3 复杂水热环境影响因素
        2.3.1 气候
        2.3.2 太阳辐射
        2.3.3 地形地貌
        2.3.4 地层岩性
        2.3.5 水文地质
    2.4 复杂水热环境成因
        2.4.1 复杂的水文地质环境
        2.4.2 复杂的融区水热环境
        2.4.3 复杂的工程建设环境
        2.4.4 复杂水热环境成因综合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特征
    3.1 路基病害分布特征
        3.1.1 原国道G214路基病害调查
        3.1.2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调查
        3.1.3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分布特征
    3.2 路基变形影响因素
        3.2.1 水热环境因素
        3.2.2 工程建设因素
    3.3 路基变形特征
        3.3.1 路基变形过程
        3.3.2 路基变形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机理
    4.1 路基冻融特性试验
        4.1.1 路基填料冻融特性试验
        4.1.2 地基土冻融特性试验
        4.1.3 试验结果分析
    4.2 路基变形监测
        4.2.1 监测断面选择原则
        4.2.2 监测断面概况
        4.2.3 路基地温场及变形监测系统
        4.2.4 路基断面地温监测结果
        4.2.5 路基断面变形监测结果
        4.2.6 路基变形监测结果特征分析
    4.3 路基变形机理
        4.3.1 水分迁移
        4.3.2 温度场效应
        4.3.3 冻融循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防治措施研究
    5.1 路基变形防治原则
    5.2 路基变形常用防治措施适用性分析
        5.2.1 单一防治措施
        5.2.2 复合防治措施
    5.3 路基变形综合防治措施数值模拟研究
        5.3.1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5.3.2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5.3.3 数值计算模型
        5.3.4 边界条件设定
        5.3.5 模型计算参数
        5.3.6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3.7 不同防治方案效果对比
    5.4 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病害防治实例
        5.4.1 醉马滩冻土沼泽区
        5.4.2 长石头山冻土沼泽区
        5.4.3 巴颜喀拉山冻土沼泽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公路基础设施快速养护的对象识别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2章 快速养护对象识别
    2.1 快速养护概念
    2.2 快速养护与其他养护方式的区别
    2.3 快速养护对象的范畴和识别方法
        2.3.1 快速养护对象范畴
        2.3.2 快速养护对象识别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快速养护材料与工艺
    3.1 沥青路面快速养护材料与工艺
        3.1.1 公路基础设施综合养护车
        3.1.2 快速修补沥青混合料
        3.1.3 其他快速养护方法
    3.2 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养护材料与工艺
        3.2.1 裂缝修补
        3.2.2 接缝修补
        3.2.3 板块修补
        3.2.4 板下封堵灌浆
        3.2.5 其他快速养护方法
    3.3 路基快速养护材料与工艺
    3.4 桥头跳车快速养护材料与工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快速养护材料与工艺评价
    4.1 快速养护材料性能
    4.2 快速养护工艺性能
    4.3 公路快速养护的路用性能评价
    4.4 公路快速养护的综合效益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路基础设施快速养护案例
    5.1 恩施市路面整体结构快速养护试验
        5.1.1 恩施市自然环境及公路基础设施情况
        5.1.2 快速养护试验
        5.1.3 快速养护效果评价
    5.2 台州市公路裂缝病害快速养护试验
        5.2.1 台州市自然环境及公路基础设施情况
        5.2.2 快速养护对象及方法选择
        5.2.3 现场试验
        5.2.4 快速养护效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 引言
1 隧道工程建设成就与展望(山东大学李术才老师提供初稿)
    1.1建设历程
    1.2 建设现状
    1.3 技术发展与创新
        1.3.1 勘测与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1.3.2 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1.3.3 隧道工程防灾和减灾技术的进步
        1.3.4 隧道工程结构新材料与运营管理的进步
    1.4 展望
        (1)隧道全寿命与结构耐久性设计
        (2)隧道精细化勘测与地质预报
        (3)岩溶隧道灾害预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4)水下隧道建设关键技术
        (5)复杂及深部地层大型掘进机施工关键技术
        (6)岩爆与大变形灾害预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2 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
    2.1 钻爆法(山东大学李术才、李利平老师,长安大学陈建勋、罗彦斌老师提供初稿)
        2.1.1 设计理论
        2.1.1.1 古典压力理论
        2.1.1.2 弹塑性力学理论
        2.1.1.3 新奥法理论
        2.1.1.4能量支护理论
        2.1.1.5 其他理论
        2.1.2 设计模型
        2.1.2.1 荷载-结构模型
        2.1.2.2 地层-结构模型
        (1)解析法
        (2)数值法
        2.1.3 设计方法
        2.1.3.1 工程类比法
        2.1.3.2 信息反馈法
        2.1.3.3综合设计法
        2.1.4 设计参数
        2.1.5 小结
    2.2 盾构工法(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提供初稿)
        2.2.1 盾构隧道管片选定及设计
        2.2.1.1 管片类型、接头方式的选择
        2.2.1.2 管片结构设计
        2.2.1.3 管片防水设计
        2.2.2盾构的构造、设计与选型
        2.2.2.1盾构主体设计
        2.2.2.2 盾构刀盘刀具的设计
        2.2.2.3 盾构其他部分的构造与设计
        2.2.2.4 盾构选型
        2.2.3 开挖面稳定
        2.2.4 盾构掘进控制设计
        2.2.4.1 盾构掘进参数控制
        2.2.4.2 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2.2.5 小结
    2.3 沉管工法(同济大学丁文其老师提供初稿)
        2.3.1 沉管管段设计
        2.3.2 防水与接头设计
        2.3.3抗震设计
        2.3.4 防灾研究
    2.4 明挖法(北京工业大学张明聚、郭雪源老师提供初稿)
        2.4.1 明挖隧道基坑设计的主要内容
        2.4.2 设计理论———土压力理论
        2.4.3 设计模型
        2.4.4 设计方法
        2.4.4.1 围护结构设计方法
        2.4.4.2 内支撑体系设计方法
        2.4.4.3 基坑稳定性设计方法
        2.4.4.4 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法
        2.4.5 其他
    2.5 抗减震设计(西南交通大学何川、耿萍、张景、晏启祥老师提供初稿)
        2.5.1 隧道震害
        (1)隧道震害的类型
        (2)隧道震害原因
        (3)隧道震害影响因素
        2.5.2 抗震计算方法
        2.5.2.1 静力法
        2.5.2.2 反应位移法
        2.5.2.3 时程分析法
        2.5.3 抗减震构造措施
        2.5.3.1 抗震构造措施
        2.5.3.2 减震构造措施
        2.5.4 小结
3 隧道施工技术
    3.1 钻爆法(山东大学李术才、李利平老师,长安大学陈建勋、罗彦斌老师,西南交通大学杨其新老师提供初稿)
        3.1.1 钻爆法施工的发展与现状
        3.1.2隧道钻爆开挖技术
        3.1.3 隧道支护技术
        3.1.4 监控量测
        3.1.5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3.1.6 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防控技术
        3.1.7 小结
    3.2盾构工法(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提供初稿)
        3.2.1 盾构始发、到达技术
        (1)盾构始发技术
        (2)盾构到达技术
        (3)端头加固
        3.2.2盾构掘进技术
        (1)开挖面稳定控制
        (2)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3)刀具磨损检测
        3.2.3 管片拼装技术
        3.2.5 壁后注浆技术
        3.2.5带压进仓技术
        3.2.6 地中对接技术
        3.2.7 特殊地层条件施工技术
        3.2.8 盾构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刀具磨损问题
        (2)管片上浮问题
        (3)高水压、长距离、大直径盾构隧道问题
        3.2.9 盾构施工新技术展望
    3.3 TBM隧道修建技术(北京交通大学谭忠盛老师提供初稿)
        3.3.1 概述
        3.3.2 TBM的工程应用
        3.3.3 TBM制造技术
        3.3.3.1 TBM刀盘刀具研制
        3.3.3.2 大坡度煤矿斜井TBM研制
        3.3.3.3 大直径多功能TBM研制
        3.3.3.4 小型TBM研制技术
        3.3.3.5 TBM再制造技术
        3.3.4 TBM隧道地质勘察技术
        3.3.5 TBM施工选型技术
        3.3.6 TBM洞内组装及拆卸技术
        3.3.7 TBM掘进技术
        3.3.7.1 敞开式TBM掘进
        (1)刀盘刀具设置技术
        (2)不良地质段TBM施工技术
        3.3.7.2 护盾式TBM掘进技术[373-379]
        (1)护盾TBM卡机脱困技术
        (2)护盾TBM预防卡机技术
        3.3.8 TBM长距离出渣运输技术
        3.3.9 TBM施工测量技术
        3.3.10 TBM支护技术[385-387]
        (1)衬砌与TBM掘进同步技术
        (2)复合衬砌施工技术
        (3)管片拼装技术
        3.3.11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88-390]
        3.3.12 TBM新技术展望[337,388-391]
    3.4沉管工法(同济大学丁文其老师提供初稿)
        3.4.1 地基处理
        3.4.2 管节制作
        3.4.3 管节沉放对接
    3.5 明挖法(北京工业大学张明聚、郭雪源老师提供初稿)
        3.5.1 施工原则
        3.5.2 围护结构施工技术
        3.5.2.1 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3.5.2.2 锚索支护施工技术
        3.5.2.3 灌注桩施工技术
        3.5.2.4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3.5.2.5 钢板桩施工技术
        3.5.2.6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3.5.2.7 双排桩施工技术
        3.5.2.8 微型钢管桩施工技术
        3.5.2.9 SMW施工技术
        3.5.2.10 旋喷桩施工技术
        3.5.3 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3.5.3.1 内支撑施工技术
        3.5.3.2 锚索(杆)施工技术
4 隧道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
    4.1 运营环境
        4.1.1 运营通风(长安大学王亚琼、王永东老师,兰州交通大学孙三祥老师提供初稿)
        4.1.1.1 隧道通风污染物浓度标准研究
        4.1.1.2 横向通风研究
        4.1.1.3 纵向通风研究
        4.1.1.4 互补式纵向通风研究
        4.1.1.5 特殊隧道工程通风研究
        (1)高海拔公路隧道
        (2)沙漠隧道
        (3)曲线隧道
        (4)城市隧道
        4.1.1.6 通风控制模式研究
        4.1.1.7隧道通风数值模拟
        4.1.1.8 隧道通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4.1.1.9 隧道通风现场测试分析
        4.1.1.10 通风理论及软件设计研究
        4.1.2 隧道运营照明(西南交通大学郭春老师、长安大学王亚琼老师提供初稿)
        4.1.2.1 隧道照明光源研究
        4.1.2.2 隧道照明适用性研究
        4.1.2.3 隧道照明节能与安全研究
        4.1.2.4 隧道照明控制模式研究
        4.1.2.5 照明仿真计算及测试
        4.1.3 隧道运营环境研究展望
    4.2 防灾救灾(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长安大学王永东老师,中南大学易亮老师提供初稿)
        4.2.1 隧道火灾
        4.2.1.1 隧道火灾发展规律研究
        4.2.1.2 隧道火灾救援与人员逃生
        4.2.1.3 隧道衬砌结构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4.2.1.4 隧道路面材料阻燃技术
        4.2.2 隧道防爆
        4.2.2.1 隧道内爆炸
        4.2.2.2 隧道外爆炸
        4.2.3 隧道防水
        4.2.3.1隧道水灾害机理研究
        4.2.3.2 隧道水灾防治研究
        (1)水灾害预报探测技术
        (2)突水灾害的治理技术
        4.2.4 隧道防冻
        4.2.4.1 冻胀机理分析和冻胀力研究
        4.2.4.2 寒冷地区隧道温度场
        4.2.4.3 隧道冻害防治研究
    4.3 病害(重庆交通大学张学富、周杰老师提供初稿)
        4.3.1 隧道病害的种类
        4.3.2 隧道病害的分级
    4.4 维护与加固(重庆交通大学张学富、周杰老师提供初稿)
        4.4.1 衬砌加固
        4.4.2 套拱加固
        4.4.3 注浆加固
        4.4.4 换拱加固
        4.4.5 裂缝治理
        4.4.6 渗漏水治理
5 结语

(7)山岭区公路隧道结构变形机理与处治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结构病害研究现状
        1.2.2 隧道结构病害处治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隧道结构变形成因机理研究
    2.1 常见隧道结构病害的类型
        2.1.1 衬砌裂损
        2.1.2 衬砌水害
        2.1.3 衬砌腐蚀
        2.1.4 拱背空洞或不密实
        2.1.5 冻害
    2.2 隧道结构变形成因研究
        2.2.1 隧道结构变形表观特征
        2.2.2 隧道结构变形检测技术研究
        2.2.3 隧道结构变形成因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隧道结构变形处治技术研究
    3.1 隧道结构变形病害预防措施
        3.1.1 提高衬砌结构的承载力
        3.1.2 提高围岩自稳性
        3.1.3 其他的一些防治措施
    3.2 隧道结构变形处治技术研究
        3.2.1 衬砌裂损导致变形的处治技术
        3.2.2 渗漏水导致变形的处治技术
        3.2.3 衬砌腐蚀导致变形的处治技术
        3.2.4 拱背空洞或不密实导致变形的处治技术
        3.2.5 冻害导致变形的处治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结构变形处治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4.2 隧道病害检测方案及结果
        4.2.1 隧道病害检测方案
        4.2.2 隧道定期检测结果
        4.2.3 隧道特殊检测结果
    4.3 隧道病害成因分析
        4.3.1 隧道衬砌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4.3.2 隧道衬砌渗漏水的原因分析
        4.3.3 隧道衬砌背后存在空洞的原因分析
        4.3.4 隧道路面开裂、变形的原因分析
        4.3.5 隧道衬砌表面产生蜂窝麻面的原因分析
        4.3.6 隧道管沟盖板破损、缺失的原因分析
    4.4 隧道病害处治技术方案
        4.4.1 隧道衬砌裂缝处治方案
        4.4.2 隧道衬砌渗漏水、泛碱处治方案
        4.4.3 隧道衬砌背后空洞的处治方案
        4.4.4 隧道网状裂纹、局部破损处治方案
        4.4.5 隧道路面变形、开裂的处治方案
        4.4.6 隧道衬砌表面蜂窝麻面的处治方案
        4.4.7 隧道内管沟盖板破损、缺失等处治方案
        4.4.8 处治过程中一些建议
    4.5 隧道病害处置效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8)季冻区水泥砼路面改造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及处置修复方法
    2.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现状调查
        2.1.1 设计标准
        2.1.2 旧路的状况以及评价
        2.1.3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病害的类型及分析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分析
        2.2.1 车辆荷载的作用
        2.2.2 地表水的渗透作用
        2.2.3 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板的断裂和破碎
        2.2.4 冰冻作用的影响
    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方法
        2.3.1 路面结构的排水
        2.3.2 裂缝修补
        2.3.3 错台的处治
        2.3.4 坑洞的处理
        2.3.5 拱起的处治
        2.3.6 板角断裂的处治
        2.3.7 不均匀沉降的处治
    2.4 混凝土路面修复方法的介绍
        2.4.1 破碎和固定
        2.4.2 混凝土路面修复
        2.4.3 混凝土破碎加铺
        2.4.4 锯缝以及填缝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路
    3.1 试验路的概述
    3.2 试验路的设计方案
        3.2.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利用方案
        3.2.2 路面的结构设计
    3.3 试验路的观测
        3.3.1 试验路的检测结果
        3.3.2 试验路调查结果分析
        3.3.3 造价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施工工艺
    4.1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施工方案选择
        4.1.1 概述
        4.1.2 改造方案的推荐
    4.2 旧路面的处理
        4.2.1 水泥砼路面板底脱空的处理
        4.2.2 旧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理
    4.3 碎石化施工过程关键环节控制
        4.3.1 碎石化对旧路的基本要求
        4.3.2 进行碎石化前的准备工作
        4.3.3 碎石化施工
        4.3.4 路面碎石化施工的质量控制
    4.4 二灰碎石基层的施工控制
        4.4.1 材料要求
        4.4.2 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4.4.3 施工的方法
        4.4.4 交通管制和养生
    4.5 橡胶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控制
        4.5.1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4.5.2 应力吸收层的材料
        4.5.3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工艺
        4.5.4 应力吸收层施工质量的控制
    4.6 加铺沥青层施工过程关键环节控制
        4.6.1 集料
        4.6.2 沥青混合料的要求
        4.6.3 施工控制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外乡村公路养护建设作用研究概况
        1.2.2 国内外乡村公路融资方法研究进展
        1.2.3 国内外乡村公路养护决策方法研究进展
        1.2.4 国内外乡村公路养护技术研究进展
        1.2.5 国内外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1.2.6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及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发展现状分析
    2.1 天津市乡村公路发展历程
    2.2 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现状分析
        2.2.1 总量指标
        2.2.2 服务指标
        2.2.3 通达性指标
        2.2.4 桥梁设施量
第三章 乡村公路融资策略研究
    3.1 乡村公路的经济学要素
        3.1.1 乡村公路的经济学特征
        3.1.2 乡村公路的特点
        3.1.3 乡村公路政府为主的投入机制
    3.2 乡村公路融资分析
        3.2.1 乡村公路融资特点分析
        3.2.2 乡村公路资金来源分析
        3.2.3 乡村公路融资存在问题
    3.3 “十二五”乡村公路资金需求分析
        3.3.1 发展重点
        3.3.2 道路需求分析
        3.3.3 桥梁需求分析
        3.3.4 日常养护需求分析
        3.3.5 资金来源
        3.3.6 资金缺口
    3.4 “十二五”乡村公路融资策略分析
        3.4.1 积极调整乡村公路养护投入政策
        3.4.2 积极拓宽乡村公路融资渠道
    3.5 小结
第四章 乡村公路养护决策模型研究
    4.1 乡村公路的养护原则及质量要求
    4.2 评定标准
        4.2.1 评定指标
        4.2.2 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
        4.2.3 评价结果分析
    4.3 乡村公路路基路面养护决策模型
        4.3.1 网级决策
        4.3.2 项目级决策
    4.4 乡村公路涵洞养护决策模型
        4.4.1 网级决策
        4.4.2 项目级决策
    4.5 乡村公路桥梁养护决策模型
        4.5.1 网级决策
        4.5.2 项目级决策
    4.6 乡村公路安全设施养护决策模型
        4.6.1 网级决策
        4.6.2 项目级决策
    4.7 乡村公路养护决策模型图表
        4.7.1 乡村公路养护决策算法说明表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乡村公路养护技术优选策略
    5.1 乡村公路不同路基的养护工艺选择
        5.1.1 高填方路基处治工艺选择
        5.1.2 软土路基处治工艺选择
        5.1.3 盐渍土路基处治工艺选择
    5.2 乡村公路不同路面基层的养护工艺选择
    5.3 乡村公路不同路面面层的养护工艺选择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乡村公路养护评价体系研究
    6.1 乡村公路养护质量基本要求
    6.2 乡村公路养护质量指数(MQI)的确定方法
    6.3 乡村公路养护工艺的质量评定方法
        6.3.1 山皮土填垫路基质量评定标准
        6.3.2 粉煤灰改良盐渍土路基质量评定
        6.3.3 水泥冷再生基层质量评定标准
        6.3.4 水泥混凝土面层质量评定标准
        6.3.5 稀浆封层质量评定标准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策略研究
    7.1 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特点
    7.2 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分析
        7.2.1 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历史沿革
        7.2.2 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现有模式
        7.2.3 兄弟省市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经验
        7.2.4 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7.3 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策略分析
        7.3.1 理顺乡村公路管养体制
        7.3.2 建立乡村公路考核机制
        7.3.3 专业性养护与群众性养护相结合
        7.3.4 乡村公路养护的社会化管理模式
        7.3.5 差别政策的养护管理模式
        7.3.6 乡村公路文化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养护模式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0)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在寒冷地区裂缝修补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研究概况
        1.2.2 国内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研究概况
        1.2.3 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调查及分析
    2.1 混凝土路面裂缝现状调查
    2.2 裂缝的开裂机理
    2.3 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预防与处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材料的比选与配合比设计
    3.1 原材料性能检验
        3.1.1 水泥
        3.1.2 聚合物乳液
        3.1.3 细集料
        3.1.4 高效减水剂
    3.2 配合比设计
        3.2.1 正交配合比设计
        3.2.2 初始配合比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性能研究
    4.1 新拌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性能研究
        4.1.1 工作性
        4.1.2 凝结时间
        4.1.3 密度及含气量
    4.2 硬化后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性能研究
        4.2.1 力学性能
        4.2.2 耐久性
        4.2.3 收缩性
        4.2.4 界面粘结性能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BR改性乳化沥青砂浆微观结构研究
    5.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5.2 孔结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应用
    6.1 试验路基本情况
    6.2 裂缝修补施工工艺
    6.3 裂缝修补效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科研情况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冻害分析与补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国省道干线沥青路面调查分析与典型结构研究[D]. 贾亚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路用聚合物合金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研究[D]. 贾逍遥.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3]mPCMs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冻性能研究[D]. 马卫卫. 西京学院, 2020(05)
  • [4]复杂水热环境下共玉高速冻土沼泽区路基变形及其防治研究[D]. 张传峰.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5]公路基础设施快速养护的对象识别及方法研究[D]. 陈爽. 清华大学, 2016(04)
  • [6]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5(05)
  • [7]山岭区公路隧道结构变形机理与处治方法研究[D]. 袁小川. 重庆交通大学, 2015(04)
  • [8]季冻区水泥砼路面改造施工工艺研究[D]. 曹国斌. 吉林建筑大学, 2014(04)
  • [9]天津市乡村公路养护策略研究[D]. 郭志东.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7)
  • [10]乳化沥青改性水泥砂浆在寒冷地区裂缝修补中的应用研究[D]. 徐媛.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4)

标签:;  ;  ;  ;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冻害分析与加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