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避剂N,N-二乙基间甲苯酰胺的制备及应用

驱避剂N,N-二乙基间甲苯酰胺的制备及应用

一、驱避剂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丹[1](2020)在《Fenton体系中Fe(Ⅱ)和Fe(Ⅲ)的循环调控及其降解避蚊胺的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品及个人护理产品(PPCPs)广泛以原液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积累于水环境中,因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处理PPCPs效率低,PPCP类污染物检出率高,长时间低剂量暴露将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避蚊胺(DEET)使用广泛,是PPCPs中的一种代表性污染物。为了降低废水中DEET的浓度,本文首先采用传统Fenton体系降解水中的DEET,利用响应曲面法(RSM)优化Fenton处理DEET的最佳反应条件,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并阐明中间产物或转化产物以推测反应途径。然后,为突破传统Fenton中Fe(Ⅲ)/Fe(Ⅱ)循环速率慢、H2O2利用率低、易生成铁泥等局限性,本研究采用络合剂原儿茶酸(PCA)强化Fenton体系降解DEET效果,并探讨了PCA在该体系中的作用机理,鉴定了主要活性自由基,以及研究PCA是否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具体内容如下:本实验研究了响应曲面法优化传统Fenton体系降解避蚊胺DEET的效能。研究体系中不同影响因素如H2O2投加量、Fe(Ⅱ)浓度、初始p H值、反应时间等对DEET降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并优化反应条件。在H2O2=1.15 mmol/L,Fe(Ⅱ)=0.25 mmol/L,p H=3.0,反应时间为38 min这一最优条件下,DEET降解率可达91.45%,与模型预测值(92.31%)基本吻合。GC-MS分析得到Fenton法降解DEET的5种中间产物,并据此推测了DEET可能的降解途径。为了提高Fenton体系中Fe(Ⅲ)/Fe(Ⅱ)铁循环速率,增强对DEET的降解效果,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络合剂原儿茶酸(PCA)。研究发现,Fenton体系中加入PCA后DEET的降解效率大大提高,在最佳反应条件:[DEET]0=200μmol/L,H2O2=1.0mmol/L,H2O2/Fe(Ⅱ)=20:1,PCA/Fe(Ⅱ)=1:1,p H=3.0之下,DEET在20 min内降解率可达80%。络合实验显示,PCA在酸性条件下(p H=3.0)能与Fe(Ⅲ)络合抑制铁沉淀。通过检测DEET降解过程中的TFe和Fe(Ⅱ)浓度变化,证实在p H=3.0时,PCA既除了作为络合剂也可作为还原剂,快速还原Fe(Ⅲ),有效促进Fe(Ⅲ)/Fe(Ⅱ)循环。在不同Fenton体系中检测H2O2利用率,发现PCA的加入提高了Fenton体系中H2O2利用率。利用叔丁醇和对苯醌作为自由基捕获剂鉴定反应体系中主要活性物质,得出PCA-Fe(Ⅱ)/H2O2体系中起主要氧化作用的活性自由基是羟基自由基(·OH)。总有机碳检测结果表明,当PCA-Fe(Ⅱ)/H2O2体系的p H值为3.0时,PCA不仅可促进DEET的降解和矿化,其本身也一同被矿化,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络合剂。

朱利利[2](2019)在《气质联用技术在驱蚊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检测驱蚊花露水、驱蚊乳、驱蚊贴、驱蚊手环和驱蚊气雾剂等驱蚊产品中的7种驱避剂,包括驱蚊醇、驱蚊油、驱蚊胺、驱蚊酯、避蚊酮、驱蚊啶和驱蚊叮的定性分析方法。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快速测定驱蚊产品中两种驱避剂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具体如下: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驱蚊产品中7种驱避剂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同时测定驱蚊产品中2种驱避剂的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用分析纯丙酮稀释并溶解,超声提取,用0.45μm有机微孔滤膜过滤后,便可直接进样。选择弱极性、填料为5%二苯基/95%二聚硅氧烷的TG-5MS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70℃℃,载气为99.999%的高纯氦气,流速为1.0 mL/min。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0:1。质谱以全扫描模式分别监控以下特征离子:驱蚊醇:56、73、103,驱蚊油:77、133、163,驱蚊胺:91、119、190,驱蚊酯:84、130、172,避蚊酮:115、125、171,驱蚊啶:123、165、192和驱蚊叮:104、149、207,并以相对保留时间及特征离子定性。质谱以选择性离子扫描模式(SIM)分别监控以下特征离子:驱蚊胺:119,驱蚊酯:130,同时结合保留时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驱蚊醇、驱蚊油、驱蚊胺、驱蚊酯、避蚊酮、驱蚊啶以及驱蚊叮的最低检出限(S/N=3)在0.0004mg/L~0.0258mg/L之间,在1.0 mg/L~100 mg/L之间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分别选择在10mg/L、20mg/L和50mg/L三个浓度加标,平均加标回收率均在103.2%~109.3%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3.0%之间(n=6)。此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为驱蚊产品中驱蚊醇、驱蚊油、驱蚊胺、驱蚊酯、避蚊酮、驱蚊啶、驱蚊叮等7种驱避剂同时测定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可应用于产品质量监督行业,实现该产品的同时测定7种驱避剂。

余冬冬[3](2018)在《萜类蚊虫驱避物与引诱物超分子缔合的计算与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驱避剂是蚊虫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在驱避剂的使用过程中,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分子间存在超分子缔合作用。为深入了解这种缔合作用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效应,本研究以研究团队自制的22个萜类驱避化合物和2种主要的人体引诱物(L-乳酸、氨)为研究对象,用主流驱避剂避蚊胺(DEET)作对照,利用Gaussian软件对驱避化合物单体及其与引诱物的超分子缔合体进行量子化学计算,从量子化学角度分析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分子间的超分子缔合作用;以我国重要病媒蚊虫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为试虫,通过人体驱避活性实验和触角电位实验,测定驱避化合物单体以及超分子缔合体对白纹伊蚊产生的效应;利用Codessa软件计算驱避化合物单体以及超分子缔合体的结构描述符,构建结构描述符与驱避活性之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从而获得对驱避作用机理的综合认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萜类驱避化合物与L-乳酸和氨分子间超分子缔合作用的主要作用形式是氢键缔合作用,其强度属于中强氢键。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的缔合过程是趋于有序的放热过程。缔合距离、缔合角度以及缔合能的计算结果均表明氨分子的加入能促进驱避化合物与L-乳酸超分子缔合作用的发生。2)六元环类、桥环类萜类衍生物中有多个类型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驱避活性,驱避化合物的双分子缔合以及三分子缔合可以实现驱避活性的增强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三分子缔合具有在双分子缔合的基础上继续增强驱避活性的作用,而且也有一定的普遍性。3)六元环类、桥环类萜类衍生物中有多个类型化合物随着浓度的升高,触角电位反应相对值呈递增趋势。萜类驱避化合物单体、单体与L-乳酸双分子缔合后、单体与L-乳酸和氨三分子缔合后的触角电位反应相对值随着浓度升高依次递增的化合物有较好的重复性,1、7、17、21号萜类驱避物在三种情况下都保持递增的趋势。在各浓度梯度的中间浓度下,触角电位反应相对值出现显着下降的化合物也有较好的重复性,包括10、15号萜类驱避化合物。4)萜类驱避化合物分子的表面电荷分布情况、成键情况、极性大小以及分子大小对其驱避活性具有较大影响;萜类驱避化合物与L-乳酸超分子缔合作用的效应主要与驱避化合物分子表面电荷分布和分子大小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缔合区域的电荷分布情况关联紧密;萜类驱避化合物与多个引诱物分子的超分子缔合作用,其主要作用形式为氢键缔合作用,其中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供受能力与缔合体发挥的效应密切相关,影响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的供受能力的因素可能与供体/受体结构中的氧原子的亲电反应活性和碳原子的亲核反应活性相关,同时也与缔合作用前驱避化合物分子表面电荷分布,以及缔合作用后缔合区域的电荷分布情况相关。综上所述,萜类驱避化合物与引诱物分子间存在超分子缔合作用,其主要作用形式是氢键缔合作用,并且该缔合作用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以及触角电位的影响显着,影响该缔合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萜类驱避化合物分子的表面电荷分布情况、成键情况、极性大小以及分子大小,缔合体分子供体/受体结构中氧原子的亲电反应活性和碳原子的亲核反应活性以及缔合区域的电荷分布情况。

沈博瑞[4](2018)在《15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生物活性影响》文中提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贸易深入,白纹伊蚊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加快,接踵而至的是由它充当传播媒介的疾病在各地爆发,研发安全高效的蚊虫驱避剂与毒杀剂成为热点。本文选取15种常见木本观赏植物,通过实验室自制精油提取装置提取植物精油,采用GC-MS对这15种植物精油进行了成分分析,得出各精油包含的主要成分;应用浸液法测试15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三角瓶法测定15种植物精油对雌性白纹伊蚊成虫熏蒸活性;通过触角电位仪测定白纹伊蚊成虫对植物精油的EAG反应;参照国标法测定15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雌性成虫的驱避活性,得出这些精油对白纹伊蚊各生长阶段的生物活性规律,结合精油主成分分析,将为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防控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从而为未来发掘新型植物源蚊虫驱避剂、杀蚊剂提供素材。结果显示:1)15种植物精油成分有很多相似之处,萜烯类、脂肪烃、芳香醇等化合物为这15种植物精油的主要成分,且同一植物精油可能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结构;2)15种精油对幼虫的毒杀效果良好,在1%的浓度下均能够达到100%的致死效果,不同龄期对精油的毒杀效果影响较大,以樟科、松科、柏科精油的毒杀效果最好。樟科中的猴樟精油、木兰科中的醉香含笑精油、松科中的湿地松精油和柏科的刺柏精油毒杀效果比较好,而落羽杉精油和乐昌含笑精油的毒杀作用比较稳定,乐昌含笑精油的浓稠质地很可能对影响其毒杀效果、降低了毒杀效率;3)触角电位反应中DEET的结果没有预期强烈,试验中许多精油的EAG相对反应值超过了DEET。樟科三种植物精油在1%浓度后对触角的刺激较大,前几个浓度梯度的改变没有带来明显的触角电位变化;木兰科中的醉香含笑精油表现出了较好的触角电位反应,随着浓度上升EAG相对反应值增大,乐昌含笑精油处于一种较低且缓慢上升的水平,而广玉兰精油的EAG基本没有规律,浮动大,相对值也较低;柳杉和落羽杉精油的相对反应值都先高于DEET,在5%的浓度后开始波动,高浓度时落羽杉的反应越发强烈;松科的三种植物中湿地松精油的EAG相对反应值最低,马尾松精油的EAG相对反应值在最初强烈,0.05%浓度后开始低于火炬松精油;而刺柏精油的EAG相对反应值也很弱,低于DEET,且随着浓度增加而缓慢降低,柏木精油的EAG相对反应值高于DEET0.5%-1%的浓度下上升缓慢;4)15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雌性幼虫的驱避作用差异明显,1%浓度下,猴樟、阴香、马尾松、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精油的驱避率高于2 h,驱避效果最好的是乐昌含笑精油,能够达到3.7 h的平均驱避时长,而在此浓度下的DEET吐温水溶液也只有3h的驱避时间。10%浓度下三种樟科植物精油均突破2 h的驱避时长,柳杉、刺柏、广玉兰精油也有明显的提升,而猴樟、阴香、深山含笑、乐昌含笑精油则呈下降趋势。100%浓度时,落羽杉、湿地松、火炬松、柏木、醉香含笑和紫花含笑精油还是维持2 h的100%驱避时长,此浓度下阴香和乐昌含笑精油的驱避效果最好,但都不及良性对照DEET。通过驱避时间表可以发现,阴香、马尾松、深山含笑和乐昌含笑的驱避效果在15种精油中相对良好;5)在雌性成虫的熏杀试验中,刺柏和柏木精油的熏杀效果很好,且有10种植物精油的LC95低于除虫菊酯,以猴樟、广玉兰和柳杉精油的熏杀效果最差,LC50与LC95都很高,其他几种精油的效果相当。综合来看,这15种植物精油存在开发植物源蚊虫驱避剂、毒杀剂的潜力,可以对其具体成分、物理性状等进行进一步研究。

李玉静,郑桂璇,王雪平,陈浩然[5](2017)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驱蚊用品中避蚊胺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蚊虫是夏季主要卫生害虫,被蚊虫叮咬会引起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且可能被传染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3]。而避蚊胺(DEET),又称N,N-二乙基-3-甲基苯甲酰胺,是一种广谱、高效、环保的人工合成昆虫驱避剂。DEET对苍蝇、虱子、蚂蚁、蚊子、蟑螂、蠓虫、白蛉、蝉等均有良好的驱避效果,是市售驱蚊用品(驱蚊花露水、驱蚊手环、驱蚊贴等)中广泛添加的主要驱蚊成分。但有研究表明,

林雨[6](2017)在《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蚊虫作为传播媒介可传播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淋巴丝虫病、寨卡病毒病等,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蚊媒疾病。目前蚊虫防治以化学杀虫剂为主,但是传统杀虫剂存在着蚊虫抗药性、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已无法完全满足当前蚊虫防治的需求。因此,开发新型杀虫剂和驱避剂对于蚊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一系列以天然化合物β-蒎烯为原料合成的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的杀虫和驱避活性,并用EAG进行检验,旨在筛选出具有良好杀虫活性或驱避活性的衍生物,为新型杀虫剂和驱避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前期基础。本研究以25种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包括缩醛类、酰胺类、季铵盐类)为供试化合物,以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的幼虫、蛹、成虫为受试对象,采用浸液法、熏蒸法和驱避法,分别测定了25种化合物对淡色库蚊幼虫和蛹的毒杀作用、对成蚊的熏蒸作用和对成蚊的驱避作用,并利用昆虫触角电位仪测定了淡色库蚊触角对25个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25种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幼虫和蛹的毒杀活性,筛选出9种致死率高的化合物。化合物的毒杀活性随幼虫龄期的增长而减弱,1龄的LC50值最小,蛹的LC50值最大。对幼虫毒杀24 h后,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3-丙二醇缩醛(S2c)、氢化诺卜基三正丁胺碘化铵(L4g)这4种化合物对4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80.056、90.112、103.610、111.600 mg/L,表现出的毒杀活性和毒杀效果都比较好。(2)研究了25种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成蚊的熏杀活性,结果表明浓度12.8%(质量分数)时,N-邻羟基苯基氢化诺卜酰胺(X4i)、N-间硝基苯基氢化诺卜酰胺(X4j)、N-甲基氢化诺卜酰胺(X4a)、N-苯基氢化诺卜酰胺(X4e)、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氢化诺卜基1,3-丙二醇缩醛(S2c)等7种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熏蒸击倒作用,KT50<10 min;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3-丙二醇缩醛(S2c)、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N-甲基氢化诺卜酰胺(X4a)这4种化合物的在12.8%时不仅KT50<10 min,而且24 h熏杀的LC50<0.5%。(3)研究了25种化合物对淡色库蚊雌蚊驱避活性,结果表明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N-异丙基氢化诺卜酰胺(X4d)、氢化诺卜基三乙基碘化铵(L4f)、N-氢化诺卜基吡啶溴化铵(N4a)、氢化诺卜基三正丁胺碘化铵(L4g)这6种化合物的驱避效果较好,驱避率都大于50%。(4)研究了淡色库蚊触角对这25种化合物的电位反应,测定结果表明,引起成蚊触角电位反应值相对较大的化合物有: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3-丙二醇缩醛(S2c),N-乙基氢化诺卜酰胺(X4b)、N-正丙基氢化诺卜酰胺(X4c)、N-间硝基苯基氢化诺卜酰胺(X4j),氢化诺卜基三甲基氯化铵(L4a),N-氢化诺卜基吡啶溴化铵(N4a),这7种化合物在浓度1000 mg/L时,引起的触角电位相对反应百分比均大于250。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获得了4个对淡色库蚊具有有较好的毒杀与驱避效果的氢化诺卜醇衍生物: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b)、氢化诺卜基1,2-丙二醇缩醛(S2c)、氢化诺卜基三正丁胺碘化铵(L4g)。其中,氢化诺卜基乙二醇缩醛(S2a)在幼虫毒杀、成蚊熏蒸、驱避、触角电位测定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值得开发利用。本研究可为氢化诺卜醇衍生物的杀蚊活性和驱蚊活性研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对新型驱避剂和杀虫剂的研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艺茜[7](2017)在《桃叶精油最佳提取条件及驱蚊水剂浓度筛选》文中研究表明蚊虫是重要的病媒之一,传播疟疾、黄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蚊虫驱避剂主要是化学合成的避蚊胺(DEET),对人体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植物成分的天然源蚊虫驱避剂,因具有对环境安全、低毒的特点而越来越受到欢迎。植物精油是从天然植物中萃取的产物,具有多种活性物质,无污染、可降解,通过对天然植物精油的驱蚊活性筛选,经过制剂加工和工艺优化制成的驱避剂,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桃(Amygdalu spersica L.)是蔷薇科桃亚属植物,桃叶自古以来就被用来杀虫、止痒、驱蚊,最早可见于《本草纲目》记载。为了将传统桃叶的驱蚊作用进一步利用,本课题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桃叶精油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筛选,并对桃叶驱蚊液的最佳驱蚊浓度进行了测试,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料液比(1:5、1:10、1:15、1:20)、提取时间(6h、8h、10h、12h)、浸泡时间(0h、4h、8h、12h)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桃叶精油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8h,浸泡时间0h,物料比为1:10。该条件下桃叶精油得率为0.044%。(2)测定了桃叶精油原液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稀释四个浓度10%(A)、20%(B)、30%(C)、40%(D)处理下桃叶精油驱蚊水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30%桃叶精油驱蚊水效果最佳,采用“Y”型嗅觉仪,在精油用量为0.5μL时,驱避率为85.92%,在精油用量为2.0μL时,趋避率为81.23%。采用国家标准GB/T 13917.9-2009,对人体的保护时间可达2H,驱蚊效果最佳,具有开发为植物源驱避剂的潜力。

张景朋[8](2017)在《病毒病导向的新型1,2,3-噻二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物病毒病很久以来就是农业生产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类病害,是仅次于真菌的第二大植物病害。常见的植物病毒病接近1000种,是由700多种病毒造成的,全世界每年因植物病毒危害农作物的损失达数百亿美元。因此,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成了植保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植物病毒的传染方式主要包括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其中以昆虫介体传播方式最为严重:全世界昆虫介体378种,传播275种植物病毒,而蚜虫介体就有193种,传播205种植物病毒。所以,蚜虫被称为首要媒介昆虫。鉴于此,在防治植物病毒病的策略上,一方面,要研究有效的抗植物病毒药剂,治疗感染病毒的寄主植物;另一方面,可以重点防治植物病毒的昆虫介体,通过“治虫防病”的策略来控制植物病毒病的发生和为害。当然,若能发现兼具治虫防病的双功效化合物,就可以一举两得发挥更好的作用。为了控制植物病毒病的危害,从控制媒介蚜虫的间接防治和发现抗病毒药剂的直接防治入手,本论文从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简称EBF)类似物和植物抗病诱导剂1,2,3-噻二唑类似物噻酰菌胺(tiadinil,简称TDL)两方面出发开展研究,期望发现具有多重功效的活性化合物。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了发现新型治虫防病双功效化合物,以EBF为先导,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将具有抗病毒活性的1,2,3-噻二唑环引入到EBF分子中,设计合成了四个系列共52个结构新颖的含1,2,3-噻二唑环EBF类似物,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IR、HRMS确证。采用 HPLC和NMR两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获得的EBF类似物稳定性得到提高,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基础。(2)为了筛选高活性化合物,对EBF类似物进行了驱避行为活性、杀虫活性及抗病毒活性测试。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物对桃蚜兼具驱避和杀虫活性,其中含酯基的I-A类化合物驱避活性突出,酰胺键的N上具有杂环基团取代的I-D类化合物杀虫活性突出。化合物I-A01、Ⅰ-B01、Ⅰ-B02和Ⅰ-C10在四种作用方式(钝化、保护、治疗及诱导活性)下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活性均比较突出,与对照药剂病毒唑活性相当。综合考虑各方面活性,化合物Ⅰ-A01和Ⅰ-C10可作为治虫防病高活性化合物进一步研究。(3)为了研究EBF类似物的作用机制,分别进行了类似物与蚜虫嗅觉结合蛋白(ApisOBPs)和烟草花叶病毒的外壳蛋白(TMVCP)的结合试验,结果表明:①目标物Ⅰ-A01、Ⅰ-A02、Ⅰ-A03、Ⅰ-C01、Ⅰ-C11、Ⅰ-D03、Ⅰ-D11、Ⅰ-D12 与 ApisOBP3、ApisOBP7 和 ApisOBP9 均表现出较好的亲和力,具有与先导EBF相似的结合特性,且结合活性高于EBF;②上述结合活性高的化合物对桃蚜的驱避活性也较突出,驱避率均在60%以上,而其余结合活性差的化合物的驱避活性也较低,由此推测,ApisOBPs是EBF类似物的作用靶标;③分子对接结果表明:EBF类似物与MvicOBP3氨基酸残基之间主要是疏水作用,不同化合物的结构有差异,导致它们疏水性不同,因而表现出不同的蛋白结合活性;④抗病毒活性突出的四个目标化合物Ⅰ-A01、Ⅰ-B01、Ⅰ-B02和Ⅰ-C10,与TMV CP的结合力较强,所以TMV CP可能是它们的作用靶标。(4)为了顺利制备目标物,合成了中间体P和H两个系列共38个EBF类似物,其中32个未见文献报道,并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探究,获得合成中间体P的最优反应条件:1eq K2CO3缚酸剂、0.1eq KI催化剂、乙腈做溶剂、添加3eq的DDAO,香叶基氯与取代苯胺在25℃下反应4h制得中间体P;制备中间体H的方法:采用温和还原剂NaBH3CN、无水ZnCl2做催化剂,香叶醛和杂环胺在甲醇中反应0.5~2h制得中间体H。有趣的是,驱避活性测试发现:除了 P-15外,两类中间体在5 μg剂量下均对桃蚜表现出一定驱避活性,化合物P-13、H-09和H-12活性尤为显着,驱避率分别为62.0%、62.5%和64.6%。(5)为了获得高抗病毒活性化合物,以植物抗病诱导剂噻酰菌胺为先导,将酰腙键引入结构中替代其中的酰胺键,并对其中的苯环和1,2,3-噻二唑环上的取代基逐步优化,设计合成Ⅱ和Ⅲ两个系列总计51个结构新颖的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IR、EA或HRMS确证,并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获得了目标物Ⅱ-17和Ⅲ-08的单晶结构。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和离体杀菌活性测试,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①目标化合物在500 μg/mL浓度下对烟草花叶病毒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活体治疗活性,其中化合物Ⅱ-01、Ⅱ-02、Ⅲ-21和Ⅲ-24的活性高于对照药剂病毒唑和噻酰菌胺,而接近于宁南霉素的活性;②目标化合物普遍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尤其是Ⅲ-04和Ⅲ-24对苹果腐烂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1.8 μg/mL和1.5μg/mL、3.9μg/mL和3.1μg/mL,并且二者的抗TMV活性均在40%以上,可作为候选药物分子进一步研究。③杀菌活性构效关系分析表明:苯环上的取代基种类和位置对活性影响显着,一般苯环上取代基为4-位含卤素基团时,对活性提高最为有利;当苯环上取代基保持不变时,1,2,3-噻二唑环上4-位的取代烷基随着碳链增长,抑菌活性逐渐增强。综上所述,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三大系列共141个(135个未见文献报道)化合物,结构均经过1H NMR、IR、HRMS或元素分析确证。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发现四个具有双重功效的候选高活性化合物Ⅰ-A01、Ⅰ-C10、Ⅲ-04和Ⅲ-24,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蛋白结合试验初步研究了目标物的分子作用机制,并且通过对目标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较系统地探明了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规律,为进一步的新型治虫防病药剂创制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徐硕,金鹏飞,吴学军,徐文峰,邝咏梅,姜文清[9](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驱蚊膏中避蚊胺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驱蚊膏中避蚊胺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在本方法中,避蚊胺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9;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RSD分别为0.05%和0.1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RSD为1.3%。3批驱蚊膏中避蚊胺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34.47%、34.33%、34.15%。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作为驱蚊膏中避蚊胺的含量测定方法。

孙颖,林芳兵,王曰转,王淑媛[10](2015)在《防虫驱蚊纺织品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文章对防虫驱蚊纺织品的研究历史、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主要研究螨虫的种类及其危害、防螨原理、防螨整理剂、防螨纺织品的开发。对于蚊虫类害虫的预防和杀灭方法,主要从蚊虫的种类及其危害、防蚊虫原理、防蚊虫整理剂、防蚊虫纺织品的开发、杀虫剂的微胶囊技术、防蚊整理工艺等多个方面对防蚊虫纺织品进行了阐述。

二、驱避剂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的制备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驱避剂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Fenton体系中Fe(Ⅱ)和Fe(Ⅲ)的循环调控及其降解避蚊胺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药物与护理产品(PPCPs)概述
        1.1.1 环境中PPCPs的来源和迁移转化
        1.1.2 环境中PPCPs生态毒性和潜在风险
    1.2 高级氧化法处理避蚊胺(DEET)的国内外现状
        1.2.1 避蚊胺(DEET)的性质及危害
        1.2.2 避蚊胺的用途、来源和毒性
        1.2.3 避蚊胺的污染现状
        1.2.4 高级氧化处理技术
        1.2.5 Fenton氧化技术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技术路线
        1.3.3 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案
        2.2.1 响应曲面法优化Fenton处理DEET废水实验
        2.2.2 原儿茶酸(PCA)强化Fenton体系降解DEET实验
    2.3 分析方法
        2.3.1 DEET和苯甲酸浓度的测定
        2.3.2 Fe(Ⅱ)/TFe浓度的测定
        2.3.3 过氧化氢浓度的测定
        2.3.4 DEET降解产物的测定
        2.3.5 羟基自由基的测定
        2.3.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
3 响应曲面法优化Fenton处理避蚊胺废水
    3.1 前言
    3.2 不同影响因素对DEET降解的影响
        3.2.1 H_2O_2投加量
        3.2.2 Fe(Ⅱ)浓度
        3.2.3 初始pH值
        3.2.4 反应时间
    3.3 响应面优化Fenton降解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Box-Behnken实验设计
        3.3.2 实验模型及方差分析
        3.3.3 响应曲面分析
        3.3.4 验证实验
    3.4 GC-MS分析DEET降解产物
    3.5 本章小结
4 原儿茶酸强化Fe(Ⅱ)/H_2O_2类Fenton体系降解避蚊胺效能研究
    4.1 前言
    4.2 不同络合剂类Fenton体系降解DEET的初步研究
    4.3 不同类Fenton体系中DEET的降解研究
    4.4 PCA-Fe(Ⅱ)/H_2O_2类Fenton体系降解DEET的影响因素研究
        4.4.1 不同PCA/Fe(Ⅱ)摩尔比对DEET降解效果的影响
        4.4.2 不同Fe(Ⅱ)浓度对DEET降解效果的影响
        4.4.3 不同H_2O_2/Fe(Ⅱ)摩尔比对DEET降解效果的影响
        4.4.4 初始p H值对DEET降解效果的影响
    4.5 PCA-Fe(Ⅱ)/H_2O_2 体系强化DEET降解的机理
    4.6 PCA-Fe(Ⅱ)/H_2O_2 体系中活性自由基的检测
    4.7 PCA-Fe(Ⅱ)/H_2O_2 体系中·OH与 DEET的反应速率常数
    4.8 PCA-Fe(Ⅱ)/H_2O_2 体系中DEET和 PCA矿化度
    4.9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气质联用技术在驱蚊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驱蚊产品的安全概况
        1.1.1 常见驱蚊产品的基本概况
        1.1.2 驱蚊产品的定义
        1.1.3 驱蚊产品的种类
        1.1.4 驱蚊产品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5 驱蚊产品中驱避剂的危害
    1.2 驱蚊产品中驱避剂的检测方法
        1.2.1 液相色谱法
        1.2.2 气相色谱法
        1.2.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2.4 其他检测方法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 驱蚊产品中7种驱避剂的定性分析
    2.1 试剂与仪器
        2.1.1 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参照物溶液的配制
        2.2.2 样品的测定
        2.2.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2.3 实验条件
        2.3.1 色谱条件
        2.3.2 质谱条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分离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2.4.2 分析方法确定
        2.4.3 样品分析
    2.5 结论
3 驱蚊产品中2种驱避剂的定量分析
    3.1 试剂与仪器
        3.1.1 试剂
        3.1.2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参照物溶液的配制
        3.2.2 样品的测定
    3.3 实验条件
        3.3.1 气相色谱条件
        3.3.2 质谱条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分析方法确定
        3.4.2 参照物溶液分析
        3.4.3 样品的测定
        3.4.4 2种驱避剂标准曲线分析
        3.4.5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3.4.6 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
    3.5 结论
4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萜类蚊虫驱避物与引诱物超分子缔合的计算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蚊虫驱避剂的研究
        1.2.2 驱避作用机理的研究
        1.2.3 从超分子缔合作用角度对驱避作用机理的研究
        1.2.4 蚊虫驱避剂的人体驱避活性实验和触角电位实验研究
        1.2.5 蚊虫驱避剂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萜类驱避物与引诱物超分子缔合的计算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萜类驱避化合物和人体引诱化合物
        2.2.2 计算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萜类驱避物与引诱物超分子缔合的缔合距离和缔合角度
        2.3.2 萜类驱避物与引诱物超分子缔合的能量变化
    2.4 小结
第三章 萜类驱避物与引诱物超分子缔合对驱避活性的效应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蚊虫
        3.2.2 供试化合物与配制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萜类驱避物单体及其与引诱物超分子缔合体的驱避活性
        3.3.2 萜类驱避物单体的驱避活性分析
        3.3.3 双分子缔合后与萜类驱避物单体的驱避活性对比分析
        3.3.4 三分子缔合后与萜类驱避物单体的驱避活性对比分析
        3.3.5 萜类驱避物双分子和三分子缔合后对驱避活性影响的对比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萜类驱避物与引诱物超分子缔合对触角电位的效应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蚊虫
        4.2.2 供试化合物与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萜类驱避物单体的触角电位反应相对值分析
        4.3.2 双分子缔合后的触角电位反应相对值分析
        4.3.3 三分子缔合后的触角电位反应相对值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萜类驱避物与引诱物超分子缔合的QSAR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活性数据来源
        5.2.2 计算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萜类驱避物单体对白纹伊蚊驱避活性的QSAR研究
        5.3.2 萜类驱避物单体对白纹伊蚊触角电位反应的QSAR研究
        5.3.3 双分子缔合后对白纹伊蚊驱避活性的QSAR研究
        5.3.4 双分子缔合后对白纹伊蚊触角电位反应的QSAR研究
        5.3.5 三分子缔合后对白纹伊蚊驱避活性的QSAR研究
        5.3.6 三分子缔合后对白纹伊蚊触角电位反应的QSAR研究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15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生物活性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白纹伊蚊研究概况
        1.2.1 白纹伊蚊生活习性
        1.2.2 白纹伊蚊的生物入侵
        1.2.3 白纹伊蚊的防治
    1.3 植物精油对蚊虫的生物活性影响研究概况
        1.3.1 蚊虫与触角电位技术
        1.3.2 蚊虫驱避活性
        1.3.3 蚊虫毒杀作用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15种植物精油提取与气相-质谱测定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精油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三种樟科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
        2.2.2 五种木兰科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
        2.2.3 两种杉科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
        2.2.4 三种松科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
        2.2.5 两种柏科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
    2.3 小结
第三章 15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幼虫毒杀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幼虫毒杀死亡状态
        3.2.2 三种樟科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
        3.2.3 五种木兰科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
        3.2.4 两种杉科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
        3.2.5 三种松科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
        3.2.6 两种柏科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
    3.3 小结
第四章 白纹伊蚊对15种植物精油的EAG反应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白纹伊蚊对三种樟科植物精油的EAG反应
        4.2.2 白纹伊蚊对五种木兰科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反应
        4.2.3 白纹伊蚊对两种杉科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反应
        4.2.4 白纹伊蚊对三种松科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反应
        4.2.5 白纹伊蚊对两种柏科植物精油的触角电位反应
    4.3 小结
第五章 15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成虫的驱避活性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15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成虫的熏蒸活性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驱蚊用品中避蚊胺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仪器工作条件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行为
    2.2 内标物的选择
    2.3 净化柱的选择
    2.4 色谱柱的选择
    2.5 质谱条件的选择
    2.6 工作曲线与检出限
    2.7 精密度和回收试验
    2.8 样品分析

(6)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趋势和研究进展
        1.2.1 蚊虫分类与淡色库蚊生物学特征
        1.2.2 蚊虫的危害
        1.2.3 蚊虫的防治
        1.2.4 植物源蚊虫防治化学品的研究
        1.2.5 氢化诺卜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幼虫和蛹毒杀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样品
        2.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2.1.4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不同浓度对淡色库蚊幼虫、蛹的毒杀活性
        2.2.2 筛选出的9 种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幼虫、蛹的毒杀效果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熏蒸活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昆虫
        3.1.2 供试样品
        3.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3.1.4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雌蚊的击倒中时KT_(50)
        3.2.2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雌蚊熏蒸的致死中浓度LC_(50)
    3.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驱避活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昆虫
        4.1.2 供试样品
        4.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4.1.4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雌蚊的驱避率
        4.2.2 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雌蚊驱避效果折线图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淡色库蚊对氢化诺卜醇衍生物触角电位反应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昆虫
        5.1.2 供试样品
        5.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5.1.4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淡色库蚊雌蚊对氢化诺卜醇衍生物的触角电位相对反应值
        5.2.2 淡色库蚊对氢化诺卜醇衍生物的EAG反应曲线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7)桃叶精油最佳提取条件及驱蚊水剂浓度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蚊虫的危害及防控现状简介
        1.1.1 蚊虫的危害
        1.1.2 蚊虫的防控
    1.2 植物精油及其生物活性
        1.2.1 植物精油的定义及理化性质
        1.2.2 植物精油分类
        1.2.3 植物精油提取方法
        1.2.4 植物精油的生物活性
    1.3 天然萜类驱避剂的研究进展
    1.4 桃叶相关研究进展
        1.4.1 桃叶的药用相关研究
        1.4.2 桃叶提取物的研究与利用现状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仪器与用品
        2.1.2 桃叶采样基地
        2.1.3 供试昆虫
    2.2 试验方法
        2.2.1 桃叶预处理
        2.2.2 桃叶精油的制备
        2.2.3 桃叶精油最佳提取条件筛选
        2.2.4 桃叶精油驱蚊活性测定方法
        2.2.5 数据处理
    2.3 实验室内高效饲养白纹伊蚊方法
        2.3.1 试虫
        2.3.2 养殖条件
        2.3.3 饲养器具
        2.3.4 卵的转移
        2.3.5 幼虫的饲养
        2.3.6 蛹的饲养
        2.3.7 成蚊的饲养
        2.3.8 喂血
        2.3.9 产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桃叶精油最佳提取条件确定
        3.1.1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分析
        3.1.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2 桃叶精油驱蚊液最佳浓度筛选
        3.2.1 驱蚊液最佳浓度初步筛选结果
        3.2.2 不同处理驱蚊水复筛
        3.2.3 桃叶精油驱蚊液对白纹伊蚊的人体保护试验结果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桃叶精油水蒸气提取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加水后直接提取8小时
    4.2 30%桃叶精油复配利用的市场前景分析
    4.3 桃叶精油驱蚊成分探讨
    4.4 植物精油的驱蚊作用及其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
    4.5 植物精油驱蚊剂的活性评价方法和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8)病毒病导向的新型1,2,3-噻二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合成路线图清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病毒病
    1.2 1,2,3-噻二唑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3 蚜虫的危害与防治
    1.4 蚜虫报警信息素及其类似物研究进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论文设计思想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论文目标物的设计思想
    2.3 论文研究方案
第三章 含1,2,3-噻二唑环EBF类似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
    3.1 引言
    3.2 含1,2,3-噻二唑环甲酸酯基(酰胺基)EBF类似物的设计与合成
    3.3 含1,2,3-噻二唑环N-苯基甲酰胺基EBF类似物的设计与合成
    3.4 含1,2,3-噻二唑环N-杂环基甲酰胺基EBF类似物的设计与合成
    3.5 含1,2,3-噻二唑环EBF类似物的稳定性
    3.6 含1,2,3-噻二唑环EBF类似物的生物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1,2,3-噻二唑环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
    4.1 引言
    4.2 4-甲基-1,2,3-噻二唑-5-甲醛苯甲酰腙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4.3 4-烷基-1,2,3-噻二唑-5-甲醛苯甲酰腙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论
    5.2 论文创新点
    5.3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驱蚊膏中避蚊胺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专属性试验
        2.4.1 基质干扰试验
        2.4.2 强制降解试验
        2.4.2. 1 热降解产物供试溶液
        2.4.2. 2 光降解产物供试溶液
        2.4.2. 3 氧化产物供试溶液
        2.4.2. 4 酸降解产物供试溶液
        2.4.2. 5 碱降解产物供试溶液
    2.5 线性关系考察及检测限及定量限测定
    2.6 精密度试验
    2.7 稳定性试验
    2.8 重复性试验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2.1 0 样品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3.2 提取溶剂的选择
    3.3 样品稀释溶剂的选择
    3.4 方法学验证
    3.5 测定方法的探讨

四、驱避剂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的制备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Fenton体系中Fe(Ⅱ)和Fe(Ⅲ)的循环调控及其降解避蚊胺的性能研究[D]. 王丹丹. 郑州大学, 2020(02)
  • [2]气质联用技术在驱蚊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朱利利.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4)
  • [3]萜类蚊虫驱避物与引诱物超分子缔合的计算与效应研究[D]. 余冬冬. 江西农业大学, 2018
  • [4]15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的生物活性影响[D]. 沈博瑞. 江西农业大学, 2018
  • [5]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驱蚊用品中避蚊胺的含量[J]. 李玉静,郑桂璇,王雪平,陈浩然.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7(07)
  • [6]氢化诺卜醇衍生物对淡色库蚊生物活性研究[D]. 林雨.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5)
  • [7]桃叶精油最佳提取条件及驱蚊水剂浓度筛选[D]. 王艺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6)
  • [8]病毒病导向的新型1,2,3-噻二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 张景朋. 中国农业大学, 2017
  • [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驱蚊膏中避蚊胺的含量[J]. 徐硕,金鹏飞,吴学军,徐文峰,邝咏梅,姜文清. 药物分析杂志, 2017(04)
  • [10]防虫驱蚊纺织品的研究进展[J]. 孙颖,林芳兵,王曰转,王淑媛. 毛纺科技, 2015(07)

标签:;  ;  ;  ;  ;  

驱避剂N,N-二乙基间甲苯酰胺的制备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