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本要稳定不变,每年“微调”

中学语文课本要稳定不变,每年“微调”

一、中学语文教材应稳而常变,每年“微调”(论文文献综述)

刘晗[1](2021)在《西方近代天文学思想在晚清的译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天文一学自古有之。它源于哲学,应用算数,杂糅政治,融入社会,在实学导向下,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探求天意、编写历法的工具。西方天文科学自明末入华以来,与中国本土天文思想发生激烈碰撞。经过两个半世纪的博弈,直至晚清,二者在以《谈天》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天文学着作的翻译中达成会通,成为中国近代天文学的萌芽。本研究在翻译文化史观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翻译与文化互构互彰的观点,构建翻译摄动论。作者以《谈天》1859和1874版译本,及其1851和1869版底本Outlines of Astronomy(直译为《天文学纲要》)为一手资料,通过文本细读、比对,从译法选择、概念理解和译名废立,研究西方天文学概念的引入和科学思想的容受,分析西方天文学的翻译如何使中国古代天文思想偏离其原有轨道,进入近代天文学新轨道,并探讨其中的翻译摄动作用。研究发现,中西天文思想的博弈经历了激烈对垒、反复较量、吸收融会三个阶段。阻碍其翻译和传播的原因,有学科差异产生的天文知识的断层、西方科学理念与中国天人关系的矛盾、西学中源和夷夏之辨等主流社会思潮的抵制。即使在18世纪译有《崇祯历书》等着作,天文仍仅作修改历法之用,无法摆脱皇权的辖制。直至晚清,敏感于新学的士大夫与崇尚科学的新教传教士延续并发展了自明末以来的“西译中述”翻译模式,以李善兰为代表的秉笔华士调节儒学价值观与西方文明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删述的方式,提纲挈领地将西方近代天文学集大成之作Outlines of Astronomy译成适于国人了解新天文学前沿的《谈天》。在新概念的翻译上,译者沿袭旧词或创立新词,在天算、天官、天文、天学等与astronomy的意义有所交叉的词语中选择“天文”为译名,以除旧立新;又新译nebulae为“星林”、gravitation为“摄力”,引入恒星天文学和天体力学两门新学问。本文认为,以《谈天》为中心的近代天文学译作体现了晚清学者在中西天文博弈和中国新旧天文思想承接上审慎的批判和选择。译者以翻译为媒介,引入新的研究范式,细化学科分类,在理论上满足重建天文学科的必要条件;在关键译名的确立上,以客观实体的“天”取代天人映射的研究主题,一方面解构实学,改变天文的学科性质,另一方面动摇天道观的哲学传统,在思想上为学科建设奠定基础。此后,官民合力兴建学堂普及天文教育,在物质上符合现代教育体制下对于开设新学科的要求。晚清译介西方近代天文学,借它山之石,使中国天文学思想发生了近代转向。

段惠贤[2](2014)在《对示范高中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学生范文的修辞分析》文中认为俗话说:“一样话,百样说。”但是不同的说法往往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人们要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把话说对、说好,把文章写对、写好,就必须讲究修辞。当代中学生是汉语运用的生力军,他们的修辞水平,直接关乎汉语言的发展走向。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修辞教学尚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比如重视程度不够,光学不练,内容窄化,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等。当代中学生的修辞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作文中不乏一些精妙的修辞现象,同时也存在一些相似的修辞弊病。笔者深切意识到,修辞教学,不仅要渗透在阅读课堂上,更要渗透在写作课堂以及作文评改中。目前,专门研究学生在写作中主动运用修辞知识和规律进行修辞活动的文献资料少之又少。本研究便期望在宽派修辞观的理论基础之上,以北京市第四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两所示范性高中的200篇学生范文为研究样本,从题旨情境适应性、选词炼句、辞格运用三个方面,对修辞文本展开分析,以学生作文中的修辞分析之一隅,试图对中学阶段的修辞教学起些促进作用。

李静[3](2012)在《中学语文教材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编和教学研究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文中提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文数量占选文总量的一半左右,与古代文学选文和外国文学选文相比,现当代文学选文是与学生生活最为接近、最能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要求、最能体现课程改革要求的文学作品,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语文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等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本研究着眼于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以使用范围较广的人教版和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对这四套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优劣,以促进教材改革的发展;通过调查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文的教学现状,提出教学改进策略,以促进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文的教学。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从其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分析其重要的教学价值;其次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人教版和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编进行数量、现代和当代的比例、文体、编排方式、课后作业类型等方面的统计,并加以评析;第三通过对一些学校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目前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的现状,对其不足之处做出反思;最后根据对教学现状的调查,提出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的改进策略,从打开生活之门,激发学习兴趣、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齐头并进、自觉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问题四个方面提出教学改进策略。

曾德平[4](2002)在《中学语文教材应稳而常变,每年“微调”》文中指出一 稳定是基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是工具,但各个时代的语文却有其共通性,且这种共性是主体,而其变化也只是一种渐变。因此,中学语文教材中编写体系的主骨架要相对稳定,才能抓住共性,并适合教学。语文既然本身就是文化,而人类已有的文化总是多于当前新生的文化,因此,对于各个时期的学生来讲,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已有的文明的精华和经典部分的教育,以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应该是其共性。所以,中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的传统篇目,以及能反映各个重要时代的代表作需要相对稳定,才能使历史的链条连接不断。何况,一套语文教材从编写、试验到大面积推广使用,一般要几年时问,从操作上讲,也只能相对稳定,不可能年年全新。二 常变是发展本文所说的“常变”是就当前文化和每年的文化个性而言,指的是中学语文教材要每年吐故纳新、新陈代谢,但是是“微调”,是渐变、量变。(一)常变是我国教育方针、政策和目标对课程和教材的要求国家领导人对此已有明确的阐述。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指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

二、中学语文教材应稳而常变,每年“微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语文教材应稳而常变,每年“微调”(论文提纲范文)

(1)西方近代天文学思想在晚清的译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本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译史研究:文史学的贡献
        2.1.1 专着类
        2.1.2 期刊类
    2.2 译者研究:宗教学的贡献
    2.3 译文研究:天文学的贡献
    2.4 问题和缺憾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基础:翻译文化史观
    3.2 新解:科学翻译与文化互构互彰
    3.3 建构:翻译摄动论
第4章 中西天文博弈历程
    4.1 钩沉:域外天文入华
        4.1.1 印阿天文中译
        4.1.2 西方天文中译
    4.2 冲突:天文传统对垒
        4.2.1 中国天文
        4.2.2 西方天文
    4.3 较量:明末接受与拒斥
        4.3.1 概述
        4.3.2 《崇祯历书》
        4.3.3 拒斥之因
    4.4 会通:晚清翻译终成
        4.4.1 概述
        4.4.2 《西国天学源流》
        4.4.3 《谈天》
        4.4.4 其他译作
    4.5 小结
第5章 《谈天》翻译研究
    5.1 译者剖析
        5.1.1 新教传教士译者
        5.1.2 秉笔华士
        5.1.3 翻译模式
    5.2 译介动机
        5.2.1 最初原因:“道”“器”之辩
        5.2.2 最终原因:时代因素
        5.2.3 形式原因与效率原因:译者的使命
    5.3 译法探究
        5.3.1 预翻译
        5.3.2 七条基本规则
        5.3.3 删述
    5.4 小结
第6章 核心译名与概念建构
    6.1 译名的沿用与创立
        6.1.1 沿用旧词
        6.1.2 创译新词
    6.2 学科名称翻译:定义中国近代天文
        6.2.1 术语的历史考察
        6.2.2 “天学”与“天文”
        6.2.3 “天文”的学科意义
    6.3 学科名词翻译:搭建天文话语空间
        6.3.1 星林词群:恒星天文学诞生
        6.3.2 摄力词群:天体力学的萌芽
    6.4 小结
第7章 天文学译介的影响
    7.1 学界接受考察
    7.2 知识体系:学科重心转移
    7.3 治学理念:实学传统解构
    7.4 哲学基础:天道观念嬗变
    7.5 物质资源:台站仪器投建
    7.6 教育准备:教材科普编译
    7.7 小结
第8章 结语
    8.1 研究贡献
        8.1.1 译史梳理
        8.1.2 史料发现
        8.1.3 译本分析
        8.1.4 译名挖掘
    8.2 研究创新
        8.2.1 扩展翻译史研究范畴
        8.2.2 提出翻译摄动论假说
        8.2.3 增添学科史研究视角
    8.3 后续研究
附录1.《谈天》沿用的中国古代汉语词
附录2.《谈天》借用古汉语词形构建的新词
附录3.《谈天》创建的新词
    附录3.1 《谈天》新创译名中发生更改的部分
    附录3.2 《谈天》新创译名中延续使用的部分
参考文献

(2)对示范高中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学生范文的修辞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 修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 修辞教学中存在的“假把戏”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 修辞
        (二) 修辞格
        (三) 修辞文本
        (四) 修辞分析
        (五) 修辞分析的方法
    四、研究材料与方法
        (一) 研究材料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一、修辞界说
    二、修辞分析的范式演进
        (一) 传统修辞分析范式:美感欣赏式
        (二) 广义修辞分析范式:多学科融合式
        (三) 传统修辞分析范式的改良:普适式修辞分析方式
    三、修辞分析与语法分析、文章分析的关系
        (一) 修辞分析与语法分析
        (二) 修辞分析与文章分析
第二章 学生范文的修辞分析述评
    一、特点
        (一) 新词语的运用
        (二) 新颖的言语形式
        (三) 辞格运用较普遍
    二、存在问题
第三章 修辞文本的修辞“原则性”考察
    一、“立诚”——要有真情实感
    二、“辞达”——要切合题旨情境
第四章 语求工雅须锤炼
    一、词语意义方面的锤炼情况举例
    二、词语声音方面的锤炼情况举例
第五章 辞格分析:“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辞格内容上的创新
    二、多格的综合运用
第六章 对教学的启示
    一、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树立锤炼语言的意识,自觉遵守修辞的原则
    二、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不断丰富词汇量并掌握锤炼语言的基本技能
    三、辞格教学要有计划、有部署,重点侧重应用和创新
    四、教师首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修辞学养和教学手段
结语
参考资料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3)中学语文教材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编和教学研究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
    第一节 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能力的培养
        一、有利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二、有利于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一、语文课程与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现当代文学作品与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第三节 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文学作品语言的鉴赏
        二、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鉴赏
        三、文学作品艺术手法的鉴赏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编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文情况
        一、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文数量统计及评析
        二、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选文质量评析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编排
        一、单元编排方式
        二、主题编排方式
        三、单元与主题并重的编排方式
    第三节 课后作业与学习要求
        一、课后作业
        二、学习要求
第三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与反思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现状的调查过程
        二、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文教学现状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现状反思
        一、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教学带有功利性
        二、教师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差,文学修养有待提高
        三、选文的趣味性不足,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应适当干预
        四、教学评价的束缚
第四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探究
    第一节 打开生活之门,激发学习兴趣
        一、生命教育,引发对生命的探索
        二、情感融入,产生情感的的共鸣
    第二节 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齐头并进
        一、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关系
        二、在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中正确处理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的关系
    第三节 把握现当代文学作品教学的重点
        一、文本解读
        二、文学鉴赏
    第四节 自觉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
        一、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教学的关系
        二、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中学语文教材应稳而常变,每年“微调”(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方近代天文学思想在晚清的译介研究[D]. 刘晗.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对示范高中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学生范文的修辞分析[D]. 段惠贤. 首都师范大学, 2014(09)
  • [3]中学语文教材现当代文学作品的选编和教学研究 ——以人教版和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D]. 李静. 扬州大学, 2012(07)
  • [4]中学语文教材应稳而常变,每年“微调”[J]. 曾德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S1)

标签:;  ;  ;  ;  ;  

中学语文课本要稳定不变,每年“微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