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单胞菌 AEBL3 对克百威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假单胞菌 AEBL3 对克百威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一、假单胞菌AEBL3对呋喃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论文文献综述)

陈冬梅,关俊杰,张桂柯,张百重[1](2020)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农药,特别是高毒、高残留、难降解的化学农药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而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化学农药污染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从微生物的降解种类、微生物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以及微生物降解研究的最新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目前微生物降解农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刘悦畅[2](2020)在《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anonas palust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联合使用,对修复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污染盆栽种植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Makino)的效果及安全性。本论文采用盆栽实验,运用了BCR四步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方法,分别测定了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中镉形态含量、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酶活性、小白菜生理生化指标和根、茎中镉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降低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的有效途径,为新型生物菌肥研制提供实验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单独作用以及联合作用均能使农田土壤中镉的固定态增加,降低农田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且联合处理组农田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降低最显着(P<0.05),达到32.70%;两种菌单独作用及联合作用,均对农田土壤中微生物各种群数量有显着性影响(P<0.05),其中,细菌的数量达到了105CFU/g,其次是放线菌数量达到了102 CFU/g;真菌数量最低。2、投加中、高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和高浓度联合组,使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大幅增加(P<0.05)。土壤脲酶分别提高了89.37%,104.37%,226.87%;土壤过氧化氢酶分别提高了65.72%,85.81%,402.18%;土壤碱性磷酸酶分别提高了497.82%,202.17%,376.08%;土壤蔗糖酶活性无显着变化(P>0.05)。总体而言,投加两种菌均能促进农田土壤中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3、投加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联合作用均显着降低(P<0.05)了小白菜根、茎中的镉含量,联合处理组根、茎中镉去除率分别达到58.06-71.37%和73.66-76.70%;均提高了小白菜株高,茎鲜重,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的比值和叶绿素总量,联合处理组小白菜的生物量增加了18.13-69.55%。综上所述,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作用,对农田土壤中镉污染的修复效果显着且促进了小白菜的生长,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有着重大潜力和市场应用前景。

金文,吴广,姜万奎,杨战功,周义东,闫新,李顺鹏,洪青[3](2017)在《微生物降解呋喃丹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呋喃丹(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甲氨基甲酸酯)是一种曾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虽然呋喃丹现在是我国的限制使用农药品种,但是它的残留仍然破坏生态环境和威胁人体健康。微生物降解是消除环境中呋喃丹污染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对微生物降解呋喃丹的分子机制还未阐明。本文从微生物菌株资源、降解途径、关键酶和基因等几个方面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对微生物降解呋喃丹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呋喃丹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黄勇,罗伟聪,吴丹妮,杨雪,董运常[4](2016)在《利用微生物肥料进行土壤生态修复治理的研究与分析》文中指出针对于我国目前土壤污染形势严峻、生态破坏严重的情况下,提出利用微生物肥料进行土壤生态修复治理。通过介绍微生物肥料的基本概况,阐述微生物肥料对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盐碱化、荒漠化等典型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微生物肥料进行土壤修复治理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土壤生态修复治理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周际海,黄荣霞,樊后保,田胜尼,李宗勋,姜伟,李特,高琪[5](2016)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土壤受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土壤质量持续恶化,影响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由土壤污染导致的农产品的生态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因此,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活动,完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对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该文系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污染场地修复中广泛使用的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结合使用的联合修复技术,并对各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最后也对未来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金文[6](2017)在《Sphingomonas sp. CDS-1基因组中呋喃丹水解酶基因和呋喃酚单加氧酶基因的鉴定》文中研究表明呋喃丹(2,3-二氢-2,2-二甲基-7-苯并呋喃基甲氨基甲酸醋)是一种曾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一方面它是乙酰胆碱酯酶(即哺乳动物神经中枢系统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的抑制剂,另一方面它也是内分泌干扰物。虽然呋喃丹现在是我国的限制使用农药品种,但是它在环境中的残留仍然破坏着生态环境,威胁着人类健康。微生物降解是消除环境中呋喃丹污染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对微生物降解呋喃丹的分子机制还未阐明。Sphingomonassp.CDS-1是本实验室保存的一株呋喃丹高效降解菌株,能以呋喃丹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前期实验表明,该菌首先在一个水解酶的作用下将呋喃丹水解为呋喃酚,然后又在一个氧化酶的作用下将呋喃酚转化为一种红色代谢产物。但是呋喃酚继续被降解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还没有被报道。本文以菌株Sphingomonassp.CDS-1为材料,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鉴定其降解呋喃丹和呋喃酚的关键基因,以期从基因水平上解析其降解机理。同时,对所克隆到的相关基因进行重组表达、蛋白纯化及其酶学特性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通过对菌株CDS-1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发现菌株CDS-1中的呋喃丹水解酶基因cehA与菌株AC100中的西维因水解酶基因cehA’存在99%的相似性,所编码的氨基酸仅有一个是不同的。然而并没有检测到该西维因水解酶CehA’对呋喃丹的降解活性。通过对菌株CDS-1的呋喃丹水解酶基因cehA进行点突变,获得菌株AC100的西维因水解酶基因cehA序列,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检测其对呋喃丹的催化活性,发现西维因水解酶CehA’对呋喃丹也有很强的降解活性。(2)将菌株CDS-1中的呋喃丹水解酶基因cehA和菌株AC100中的西维因水解酶基因ceA’分别去掉5’端87个碱基(编码信号肽),并进行异源表达,检测它们对呋喃丹的降解活性。通过HPLC检测,发现去掉N端信号肽的呋喃丹水解酶CehA和西维因水解酶CehA’对呋喃丹都有很强的降解活性。(3)将菌株CDS-1基因组和菌株KN65.2已发布的基因组草图进行比对,找到一个可能的呋喃酚单加氧酶基因cfdC(NCBI 比对最高相似性为48%)。对该单加氧酶基因cfdC基因进行敲除和回补,发现敲除cfdC基因后的突变菌株CDQC丧失了降解呋喃酚的能力,而回补cfdC基因后的菌株CDQC-C又重新获得了降解呋喃酚的能力。这说明单加氧酶基因cfdC是菌株CDS-1中负责降解呋喃酚的关键基因。然而将基因cfdC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却没有检测到其降解呋喃酚的活性。因此,推测cfdC可能需要特异性的还原酶组分。(4)通过对菌株CDS-1基因组比对分析,找到5个可能的orf,分别为orf1489,orf1586,orf3663,orf2902,orf1721,推测这5个orf编码的还原酶可能与呋喃酚单加氧CfdC配对,共同催化呋喃酚。因此,将这5个可能的还原酶基因分别构建到pET-29a载体上,获得5个重组表达质粒。将cfdC基因和T7启动子共同连接到pBBR1MCS-5载体上,获得含cfdC基因和T7启动子的重组表达质粒pBB-T7C。将这5个含可能还原酶基因的表达质粒分别与pBB-T7C质粒在E.coli BL21(DE3)中共表达,并通过全细胞催化检测其对呋喃酚的降解效果。最终获得两个有效果的还原酶基因,分别为orf3663和orf1721。这也说明,单加氧酶CfdC降解呋喃酚确实还需要一种还原酶的参与。(5)将呋喃酚单加氧酶基因cfdC和还原酶基因orf3663分别进行异源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建立酶促反应体系研究它们催化呋喃酚的酶学特性。反应体系中除了需要单加氧酶和还原酶,还需要添加辅因子FMN,NADH。通过LC-MS鉴定降解产物,推测菌株CDS-1中CfdC催化呋喃酚的产物是2,3-二氢-2,2-二甲基-4,7-二羟基苯并呋喃。

马湘君[7](2016)在《产间苯三酚的海洋生境假单胞菌的筛选与代谢调节》文中研究指明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同时可作为制备黄酮、异黄酮等抗癌、抗心血管疾病类药物的中间体,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化学合成污染存在较多弊端,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合成受到关注,微生物资源具有较好的优势,经文献查证,假单胞菌是间苯三酚及其衍生物的唯一天然来源,但尚未有海洋生境假单胞菌产间苯三酚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分离南海海洋低等动物及渤海潮间带海藻与沉积物样品,得到了两百多株海洋生境假单胞菌,通过对这些菌株进行化学与基因筛选,最终得到两株产间苯三酚的海洋生境假单胞菌。对野生型产间苯三酚菌株进行紫外与微波的多重诱变育种,得到了间苯三酚产量明显提高的高产菌株,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基优化与代谢调节,进一步提高了突变株间苯三酚的产量,具体结果如下:1.通过三种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对来自南海海洋低等动物与渤海潮间带海藻和沉积物样品进行分离,结果发现三种选择性培养基中S1培养基分离效果最好,假单胞菌的获得率最高为92.7%,KB+培养基次之,假单胞菌的获得率为79.2%,普通KB培养基假单胞菌的获得率为34.9%。2.由基因探针筛选法获得2株产间苯三酚的野生型假单胞菌株,经16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进行相似性比较及生理生化测试,分别鉴定LBF-93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LBF-96为芸薹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rassicacearum。3.对野生型海洋生境假单胞菌LBF-96进行紫外与紫外微波的复合诱变,获得突变株YLM96-01。菌株YLM96-01在培养至29h时,间苯三酚的产量为0.599g/L,与野生菌株LBF-96的产量(0.223g/L)相比提高了169%。4.对突变株YLM96-01进行培养基优化实验,可知甘油对间苯三酚的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蛋白胨,最后是葡萄糖。在实验最优的培养基配方下,诱变后菌株YLM96-01的间苯三酚产量为0.782g/L,比对照间苯三酚的产量提高了30%。5.对突变株YLM96-01的代谢调节实验发现,加入代谢诱导物柠檬酸对间苯三酚的产量影响不大。在培养36h添加乙醇至1%的浓度效果最好,菌株间苯三酚的产量较对照组来说,提高了29%,而在YLM96-01培养至12h和24h时添加乙醇至1%的浓度则明显抑制菌株产间苯三酚的产量。

雷霁[8](2016)在《多菌灵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酶的研究》文中提出多菌灵是目前农业上用以防治粮食、蔬菜、水果及蘑菇等农产品真菌病害的一种主要杀菌剂。但是多菌灵大面积的反复施用,导致多菌灵的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多菌灵在自然环境中的残留期较长,且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其大量和连续的使用也对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多菌灵生物降解研究对改善多菌灵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经过分离筛选得到四株多菌灵降解菌,首先考察了其生长特性及降解特性,分析了其降解产物。其次对其所含多菌灵降解酶进行了克隆与表达,并对纯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巯基封闭及氨基酸突变实验确定了多菌灵降解酶的活性位点和活性基团,阐明了酶降解机制。并进一步对该酶在土壤及蔬菜上的降解应用以及酶的固定化条件进行了考察。其结果对农药降解工程菌株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多菌灵降解酶制剂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具体内容包括:1.从多菌灵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4株多菌灵降解菌,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系统发育地位分析,将四菌株初步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sp.djl-1B、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djl-5、微细菌Microbacterium sp.djl-6F和农杆菌Agrobacterium sp.djl-8B。四菌株的生长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四菌株在温度25°C到37°C,p H值为6.0-8.0的条件下均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C,最适生长p H均为7.0。djl-6F在各温度和p H值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三菌株,而djl-8B在各温度和p H值条件下生长速度最慢。djl-1B和djl-5B在各温度和p H值条件下生长状态相似。1%-2%Na Cl浓度为四菌株生长最佳盐浓度,当Na Cl浓度高于3%时四菌株的生长均表现出明显的受抑现象,Na Cl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四菌株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菌株对抗生素抗性实验表明四菌株对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马来酸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钠、青霉素钠、头孢噻肟钠、乳酸左氧氟沙星、硫酸庆大霉素十二种抗生素各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由于四菌株种属关系的异同所以表现出对环境适应性以及生长特性的差异。2.四菌株的降解特性及降解产物的检测结果可见,四菌株均可以多菌灵为唯一碳源生长并同时对多菌灵产生降解,其中djl-6F对多菌灵的降解率均高于其它三菌株,表现出明显的降解优势,而djl-8B则整体表现出较弱的降解能力。djl-1B、djl-5B和djl-8B的最适降解温度为30°C,djl-6F的最适降解温度为35°C,在各温度条件下降解能力最强,最适温度下,96 h时降解率达99.5%。djl-1B和djl-5B的最适降解p H为7.5,djl-6F和djl-8B的最适降解p H为7.0,当p H小于6.5或p H大于8.0均对四菌株的降解活性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菌株djl-1B、djl-5B和djl-6F在多菌灵浓度小于150 mg/L时,降解速率较高,当多菌灵浓度大于200 mg/L时,降解明显受抑,而djl-8B对多菌灵浓度最为敏感,在多菌灵浓度大于100 mg/L时,降解速率明显减慢。四菌株对多菌灵的降解产物中均检测到2-氨基苯并咪唑(2-AB)和2-羟基苯并咪唑(2-HB),其中菌株djl-5B降解产物还检测到了苯并咪唑(BZ),四菌株对多菌灵的降解过程中均未见邻苯二酚的检测信号。3.降解酶的定域表达结果可知,djl-1B和djl-5B的多菌灵降解酶主要以诱导型胞内酶为主,djl-6F所含降解酶主要是以非诱导型的胞外酶为主,djl-8B所含降解酶主要是非诱导型胞内酶。使用特征引物对多菌灵降解酶基因mheI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分析,经比对,菌株djl-6F成功克隆得到792bp的多菌灵降解酶基因。将该基因片段克隆到p ET-28a(+)载体上,成功在E coli.中得到其融合蛋白的表达,通过钴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得到纯化蛋白MheI-6F。酶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MheI-6F水解多菌灵的Km值为6.69±2.1μmol/L,kcat值为160.88±3.3 min-1。MheI-6F在10°C到45°C的范围内酶活比较稳定,相对酶活可保持在80%以上,对多菌灵的最适降解温度为45°C。当温度升至70°C时,MheI-6F仅剩40.17%的酶活。MheI-6F在p H 5.0到p H 8.0的范围较稳定,相对酶活在80%以上,稳定性和降解活性均在p H 7.0时达到最高。MheI-6F在偏酸性介质(4.07.0)中比偏碱性介质中(8.010.0)稳定性更强。体系中添加1 mmol/L的金属离子和化学试剂均对MheI-6F的酶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金属离子中Fe3+影响最大,添加后的相对酶活为77.66%,而添加K+、Mg2+、Zn2+、Li+、Mn2+和Ca2+后MheI-6F的相对酶活均在80%以上。β-巯基乙醇、吐温-20、EDTA对多菌灵水解酶MheI-6F的酶活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而SDS则对MheI-6F的酶活抑制作用较强,添加后的相对酶活仅剩余46.21%,叠氮钠和甘油对酶活几乎没有影响。MheI-6F对多菌灵的降解产物中仅检测到了m/z为134[M+H]+的碎片峰,说明MheI-6F是将多菌灵水解为2-氨基苯并咪唑(2-AB)的关键酶。巯基封闭实验结果表明,MheI-6F所含巯基经过封闭以后完全失活。Cys突变结果表明,MheI-6F中16位点和222位点Cys突变后其水解酶活性分别降为45.06%和64.51%,而62位点、140位点和165位点Cys突变后其水解酶活性几乎没有变化。16位点和222位点Cys双突变后,MheI-6F完全失去水解活性。由此可确定,位于16位和222位的半胱氨酸是MheI-6F在水解多菌灵的过程中产生主要贡献的活性氨基酸残基,水解活性基团为巯基。该结果为农药降解工程菌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4.多菌灵降解酶对三种土壤及蔬菜多菌灵污染的降解实验结果可见外源添加降解酶MheI-6F后农田土壤、果园土壤和大棚土壤中多菌灵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从8.15 d、8.93d和7.52 d,骤然缩短为56.80 min、63.58 min和50.22 min。在喷施MheI-6F降解酶后,芹菜、菠菜和油菜中多菌灵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从5.06 d、4.41 d和4.26 d骤然缩短为40.76min、36.86 min和31.50 min。充分说明降解酶MheI-6F在对土壤农药残留污染及果蔬采摘后农药残留的降解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5.采用海藻酸钠和Ca Cl2对降解酶MheI-6F进行了固定化,对其固定化条件进行了考察,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用3%海藻酸钠、4%Ca Cl2溶液固定化4h的多菌灵固定化酶酶活力最高,正交试验表明这三个因素中固定化时间对酶活影响最大。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酶活比较显示经固定化后多菌灵降解酶的最适温度增加了5°C,而最适p H向碱性方向偏移了1.0,酶的热稳定性和p H稳定性都比游离酶有明显的提高。这一系列结果对固定化多菌灵降解酶MheI-6F的实地修复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周际海,袁颖红,朱志保,姚春阳,张谷雨,高琪[9](2015)在《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变了自然界的原有状况,为追求高产而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有机物污染日趋严重。此外,工业生产、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畜禽养殖及居民生活等也产生了大量有机污染物,使土壤有机物污染进一步加剧,土壤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日益迫切。土壤污染修复是指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吸收、降解、转移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包括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以及生物修复技术3种方式。在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生物修复技术因其安全、无二次污染及修复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污染物修复主体的不同,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可分为植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其联合修复技术。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土壤污染生物修复的重要技术之一,是最具应用和发展前景的生物修复环保技术。文章重点阐述了国内外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原理、取得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优缺点,并对污染土壤的动物修复技术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可为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生物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张建,柴多里[10](2011)在《浅谈化学农药的污染与治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对农副作物的增产有重要作用,但农药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不仅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危害了人类健康。文章简述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状况及用生物修复和降解技术治理的方法,并展望了治理农药污染的发展方向。

二、假单胞菌AEBL3对呋喃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假单胞菌AEBL3对呋喃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种类
2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途径
    2.1 微生物直接靶标作用于农药
    2.2 微生物间接靶标作用于农药
3 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
    3.1 环境因素
    3.2 农药自身因素
    3.3 微生物自身因素
4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主要类别
    4.1 杀虫剂的微生物降解
    4.2 杀菌剂的微生物降解
    4.3 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
5微生物降解农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2)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农田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现状及危害
        1.1 农田土壤镉污染现状
        1.2 农田土壤镉污染危害
    2 土壤镉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概况
        2.1 物理法修复土壤镉污染
        2.2 化学法修复土壤镉污染
        2.3 生物法修复土壤镉污染
    3 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在修复土壤镉污染研究现状
        3.1 沼泽红假单胞菌在修复土壤镉污染研究现状
        3.2 枯草芽孢杆菌在修复土壤镉污染研究现状
    4 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修复镉污染面临的问题
    5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5.1 研究意义
        5.2 研究内容
        5.3 实验方案
第二章 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镉污染的修复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土壤
        1.1.2 实验菌种
        1.1.3 供试植物
        1.1.4 培养基
        1.1.5 主要试剂
        1.1.6 主要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菌种培养
        1.2.2 模拟镉污染土壤准备
        1.2.3 实验设计
        1.2.4 种植收获
        1.2.5 土壤镉形态含量测定
        1.2.6 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测定
        1.2.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镉形态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镉形态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中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作用对镉胁迫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土壤
        1.1.2 实验菌种
        1.1.3 供试植物
        1.1.4 培养基
        1.1.5 主要试剂
        1.1.6 主要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菌种培养
        1.2.2 模拟镉污染土壤准备
        1.2.3 种植收获
        1.2.4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
        1.2.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2.2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3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2.4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2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3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4 不同菌悬液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对镉胁迫下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土壤
        1.1.2 实验菌种
        1.1.3 供试植物
        1.1.4 培养基
        1.1.5 主要试剂
        1.1.6 主要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菌种培养
        1.2.2 模拟镉污染土壤准备
        1.2.3 种植收获
        1.2.4 小白菜生长指标测定
        1.2.5 小白菜叶绿素含量测定
        1.2.6 小白菜中镉含量测定
        1.2.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菌悬液对小白菜生长指标的影响
        2.2 不同菌悬液对小白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菌悬液对小白菜镉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和工作展望
    1 全文结论
    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微生物降解呋喃丹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呋喃丹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2 降解呋喃丹的微生物
3 呋喃丹微生物降解途径的研究
4 呋喃丹微生物降解相关酶的研究
5 呋喃丹微生物降解相关基因的研究
6 呋喃丹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研究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4)利用微生物肥料进行土壤生态修复治理的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微生物肥料的基本概况
    1.1 微生物肥料的基本概念
    1.2 微生物肥料的分类及作用
2 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生态修复治理的研究
    2.1 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
    2.2 对土壤有机污染物治理的研究
    2.3 对土壤盐渍化治理的研究
    2.4 对土壤荒漠化修复的研究
3 微生物肥料土壤修复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微生物肥料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的研究发展不足
    3.2 修复治理土壤的微生物肥料类型及菌种种类缺乏
4 展望

(5)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及其发展
2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2.1 污染土壤物理修复技术
        2.1.1热脱附技术
        2.1.2土壤蒸气浸提技术
        2.1.3超声/微波加热技术
    2.2 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技术
        2.2.1固定/稳定化技术
        2.2.2淋洗/浸提技术
        2.2.3化学氧化—还原技术
        2.2.4光催化降解技术
        2.2.5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2.3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2.3.1植物修复技术
        2.3.2微生物修复技术
        2.3.3动物修复技术
    2.4 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技术
        2.4.1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技术
        2.4.2微生物/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2.4.3化学/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3 问题与展望

(6)Sphingomonas sp. CDS-1基因组中呋喃丹水解酶基因和呋喃酚单加氧酶基因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略语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发展进程
        2. 呋喃丹简介
        2.1 呋喃丹的理化性质
        2.2 呋喃丹对环境的危害
        3 微生物降解呋喃丹的研究进展
        3.1 降解呋喃丹的微生物
        3.2 呋喃丹微生物降解途径的研究
        3.3 呋喃丹微生物降解相关酶的研究
        3.4 呋喃丹微生物降解相关基因的研究
        3.5 呋喃丹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研究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第二章 Sphingomonas sp. CDS-1中呋喃丹降解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
        第一节 Sphingomonas sp. CDS-1基因组测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菌株CDS-1对呋喃丹降解功能的验证
        2.2 菌株CDS-1基因组DNA的提取
        2.3 基因组测序及其分析情况
        2.4 酯酶基因cehA的比对分析
        2.5 单加氧基因的寻找
        2.6 还原酶基因的寻找
        第二节 cehA的突变和功能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分析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呋喃酚单加氧酶基因和还原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基与试剂
        1.2 供试菌株和质粒
        1.3 单加氧酶基因cfdC的敲除
        1.4 单加氧酶基因cfdC的回补
        1.5 cfdC基因的异源表达
        1.6 可能还原酶基因的异源表达
        2 结果分析
        2.1 单加氧酶基因cfdC的敲除
        2.2 CDQC的降解特性
        2.3 cfdC基因的回补
        2.4 共表达载体的构建
        2.5 可能还原酶基因的寻找
        3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呋喃酚单加氧酶与还原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酶学特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培养基与试剂
        1.2 供试菌株和质粒
        1.3 呋喃酚单加氧酶基因cfdC的异源表达
        1.4 呋喃酚单加氧酶CfdC的纯化
        1.5 还原酶基因的异源表达
        1.6 还原酶OrfX的纯化
        1.7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1.8 酶活性检测的反应体系及其功能验证
        1.9 呋喃酚单加氧酶CdC与还原酶OrfX降解呋喃酚最佳比例的测定
        1.10 呋喃酚单加氧酶CfdC对呋喃酚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1.11 还原酶OrfX对辅因子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2 结果分析
        2.1 呋喃酚单加氧酶基因cfdC的表达与蛋白纯化
        2.2 还原酶基因orfX的表达与蛋白纯化
        2.3 纯酶功能的验证及对呋喃酚降解产物的鉴定
        2.4 酶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3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论文主要创新点
附录
    附录一 文中所用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附录二 相关基因序列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产间苯三酚的海洋生境假单胞菌的筛选与代谢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假单胞菌的分类与用途
        1.1.1 假单胞菌的分类与简介
        1.1.2 假单胞菌的主要用途
        1.1.3 假单胞菌的代谢产物及控制的基因
    1.2 间苯三酚的主要用途及生产途径
        1.2.1 间苯三酚的主要用途
        1.2.2 间苯三酚的化学合成方法
        1.2.3 间苯三酚的生物资源
    1.3 产间苯三酚菌株的筛选
        1.3.1 化学筛选
        1.3.2 基因探针筛选
    1.4 筛选后菌株的诱变育种
        1.4.1 物理诱变育种
        1.4.2 化学诱变育种
        1.4.3 复合诱变育种
    1.5 产间苯三酚菌株的培养优化与调控
        1.5.1 间苯三酚在假单胞菌中的生物合成机制
        1.5.2 代谢调节
    1.6 本研究课题来源、立题依据、研究内容
        1.6.1 课题来源
        1.6.2 立题依据
        1.6.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海洋生境假单胞菌的分离与化学初筛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来源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4 菌株的分离
        2.1.5 分离菌株发酵的培养
        2.1.6 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的制备
        2.1.7 粗提物TLC板的检测
        2.1.8 化学筛选菌株的HPLC检测条件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选择性培养基对假单胞菌的分离
        2.2.2 不同假单胞菌的TLC检测结果
        2.2.3 产间苯三酚假单胞菌的HPLC检测验证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产间苯三酚海洋生境假单胞菌的基因筛选与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株与主要试剂的配制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1.3 检测产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菌株的引物设计
        3.1.4 各引物PCR反应程序的设定
        3.1.5 基因筛选菌株的HPLC验证
        3.1.6 菌株总DNA的提取
        3.1.7 菌株 16SrRNA基因的PCR扩增
        3.1.8 目的片段的胶回收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因筛选结果
        3.2.2 基因探针筛选菌株的HPLC检验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产间苯三酚菌株的诱变育种与代谢调节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菌株与培养基
        4.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4.1.3 紫外诱变操作
        4.1.4 紫外微波复合诱变
        4.1.5 间苯三酚的含量检测
        4.1.6 突变株的稳定性测试
        4.1.7 培养基优化
        4.1.8 突变株YLM96-01间苯三酚产量曲线的测定
        4.1.9 突变株YLM96-01的代谢调节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紫外诱变时间的确定
        4.2.2 紫外微波复合诱变
        4.2.3 间苯三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4.2.4 突变株YLM96-01的稳定性测试
        4.2.5 培养基优化正交实验
        4.2.6 突变株生长与间苯三酚产量曲线
        4.2.7 添加诱导物柠檬酸对间苯三酚产量的影响
        4.2.8 不同时间添加乙醇对间苯三酚产量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总结
    1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
    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多菌灵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农药的生产与使用
    1.2 我国农药污染现状
    1.3 农药残留的危害
        1.3.1 农药污染对微生物的影响
        1.3.2 农药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1.4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1.4.1 降解农药的微生物
        1.4.2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主要途径
        1.4.3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降解酶
        1.4.4 微生物降解农药工程菌的构建
        1.4.5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影响因素
    1.5 农药多菌灵研究进展
        1.5.1 农药多菌灵的使用现状
        1.5.2 多菌灵的环境行为
        1.5.3 农药多菌灵的毒性
        1.5.4 农药多菌灵的微生物降解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1.6.4 创新点
第二章 多菌灵降解菌的筛选、分离与鉴定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多菌灵降解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2.3.2 多菌灵降解菌株的分类鉴定
        2.3.3 降解菌生长特性研究
    2.4 实验结果
        2.4.1 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与纯化
        2.4.2 降解菌的分类鉴定
        2.4.3 降解菌生长特性研究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多菌灵降解菌降解产物及降解特性的测定
    3.1 供试菌株
    3.2 主要仪器及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降解菌对多菌灵的降解研究
        3.3.2 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研究
        3.3.3 降解菌对多菌灵的降解产物研究
    3.4 实验结果
        3.4.1 四菌株对多菌灵的降解曲线
        3.4.2 温度对菌株降解多菌灵的影响
        3.4.3 pH值对菌株降解多菌灵的影响
        3.4.4 多菌灵初始浓度对四菌株降解多菌灵的影响
        3.4.5 四菌株对多菌灵的降解产物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多菌灵降解酶降解机理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主要仪器及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多菌灵降解酶的活性检测
        4.3.2 多菌灵降解粗酶的定域表达测定
        4.3.3 多菌灵降解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4.3.4 酶学特性分析
        4.3.5 巯基封闭实验
        4.3.6 Cys突变实验
    4.4 试验结果
        4.4.1 多菌灵降解酶的活性检测方法
        4.4.2 多菌灵降解酶的定域表达
        4.4.3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4.4.4 多菌灵降解酶的重组表达
        4.4.5 重组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4.4.6 目标蛋白MheI-6F纯化结果
        4.4.7 酶的动力学参数测定
        4.4.8 酶的降解产物的测定
        4.4.9 酶学特性分析
        4.4.10 巯基封闭实验
        4.4.11 Cys突变实验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多菌灵降解酶对土壤及蔬菜污染降解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供试土壤
        5.1.2 供试蔬菜
    5.2 主要试剂及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多菌灵降解酶对土壤多菌灵的降解测定
        5.3.2 多菌灵降解酶对蔬菜多菌灵的降解测定
    5.4 实验结果
        5.4.1 降解酶MheI-6F对土壤多菌灵的降解测定
        5.4.2 降解酶MheI-6F对蔬菜多菌灵的降解测定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多菌灵降解酶的固定化
    6.1 实验材料
    6.2 主要试剂及仪器
    6.3 实验方法
        6.3.1 多菌灵降解酶的固定试验
        6.3.2 酶学特性试验
        6.3.3 酶稳定性试验
    6.4 实验结果
        6.4.1 固定化条件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
        6.4.2 固定化酶酶学活性分析
    6.5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壤污染的修复
2 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2.1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
        2.1.1土壤污染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2.1.2 有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原理
    2.2 有机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2.2.1 微生物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
        2.2.2 微生物降解土壤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反应 类型
        2.2.3 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转化与降解机理
    2.3 有机污染土壤的动物修复技术
    2.4 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微生 物/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3 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
4 总结

(10)浅谈化学农药的污染与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 农药污染的治理方法
    2.1 环境污染的修复技术
        2.1.1 植物修复
        2.1.2 微生物修复
        2.1.3 酶修复
    2.2 农药的降解
3 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氯农药的治理
    3.1 有机磷农药的治理
        3.1.1 光催化氧化法
        3.1.2 臭氧氧化法
        3.1.3 微生物降解
    3.2 有机氯农药
4 展望

四、假单胞菌AEBL3对呋喃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论文参考文献)

  • [1]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现状[J]. 陈冬梅,关俊杰,张桂柯,张百重.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2]沼泽红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联合修复农田土壤镉污染的研究[D]. 刘悦畅. 山西大学, 2020(01)
  • [3]微生物降解呋喃丹的研究进展[J]. 金文,吴广,姜万奎,杨战功,周义东,闫新,李顺鹏,洪青.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7)
  • [4]利用微生物肥料进行土壤生态修复治理的研究与分析[J]. 黄勇,罗伟聪,吴丹妮,杨雪,董运常. 环境科技, 2016(04)
  • [5]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周际海,黄荣霞,樊后保,田胜尼,李宗勋,姜伟,李特,高琪.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3)
  • [6]Sphingomonas sp. CDS-1基因组中呋喃丹水解酶基因和呋喃酚单加氧酶基因的鉴定[D]. 金文.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7]产间苯三酚的海洋生境假单胞菌的筛选与代谢调节[D]. 马湘君. 青岛科技大学, 2016(08)
  • [8]多菌灵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酶的研究[D]. 雷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9)
  • [9]土壤有机污染物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周际海,袁颖红,朱志保,姚春阳,张谷雨,高琪. 生态环境学报, 2015(02)
  • [10]浅谈化学农药的污染与治理[J]. 张建,柴多里. 广东化工, 2011(09)

标签:;  ;  ;  ;  ;  

假单胞菌 AEBL3 对克百威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