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本科生导师专业优势的发挥

浅谈本科生导师专业优势的发挥

一、谈本科导师专业优势的发挥(论文文献综述)

郭娇娇[1](2021)在《“准研究生”学业准备现状及其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常德峰[2](2020)在《A primer on the T-professional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翻译实践报告文本选自教育类专题论文A Primer on the T-professional中的第一部分。本文旨在定义T型专业人才,解决职场对人才的新需求,T型设计了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利于高等教育培养未来职场需要的人才。因源文本属信息类文本,旨在向目标读者传递准确信息,故本实践报告选择目的论作为其理论支撑,探讨目的论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通过本次实践报告,译者不仅了解了美国高等教育现状,也了解了教育类学术文本的语言特点。在案例分析中,译者根据翻译策略,解决了词汇层面以及无灵主语翻译方面的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能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提供借鉴,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解决文本中的翻译问题,归纳出教育类文本的语言特点,为今后的翻译实践积累经验。

项梦丹[3](2020)在《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书院制是高校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全人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世纪初以来,我国高校逐渐掀起书院制改革的热潮,经历了初步探索期、深化发展期、试点建设期的高校书院制改革已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大学变革制度,甚至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一个“新风向”。因此,围绕学生“全人发展”这一育人目标,探索书院在育人、管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与作用,研究书院对学生全人发展产生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对发挥书院育人功能最大化、为书院改革提供范式指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归纳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研究书院六项育人措施培养学生的全过程出发探索书院制育人机制,结合广东省高校书院制改革实践案例归纳总结不同的书院模式,并通过自编问卷分析书院学生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现状,对比不同书院模式下学生发展情况的差异,从而为书院制改革提供建议与指导。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本文从书院改革的六项育人措施,即书院育人基础——双院协同、育人精髓——导师制度、育人重点——混宿制度、育人灵魂——通识教育、育人特色——第二课堂、美育载体——环境支持这六个层面构建六位一体、协同育人、服务成才、全面育人的书院育人机制,并通过对比高校书院间各项育人措施的差异,归纳总结整合式协同模式、辅助式协同模式、交互式协同模式等书院类型;(二)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良好,并且单独指导模式的导师制、完全交融模式的混宿制、重新建造模式的社区环境对书院学生全人发展更有益,而显性课程模式与隐性课程模式的通识教育则无显着差异;(三)本文根据研究结论对书院制改革提出建议,即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改革理念;扩大队伍,使育人团队“进一线”;深化改革,促进学科年级“大融合”;显隐结合,健全通识教育体系;加大投入,营造温馨书院环境。

周方舒[4](2021)在《现代大学书院协同治理研究 ——以N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马浚锋[5](2019)在《基于发展性视角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十八大以来,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从资助投入等一系列顶层设计配套开始着手,紧接着在各高校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学生资助导向转为促使受资助学生成长成才,资助工作中心向发展型学生资助转变;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也正式进入构筑发展性学生资助的新时期。那么,什么是发展性学生资助?高校作为发展性学生资助的实施主体,如何全方位搭建自身的资助体系,明确什么的资助目标,如何统筹资助组织机构,转变传统路径探索全新的学生资助模式,筹措学生资助资源以及对学生资助的管理评价等,这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工作重心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过程中需要厘定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研究者今后工作中必须关注的研究领域、重点。论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问题研究的历史溯源和演进流变的梳理,明晰了发展性学生资助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推手”以及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的配套。在参照各类高校(重点为”双一流”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生资助上的前沿做法后,论文结合我国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追求和大学生的发展成长需求,创造性地以双因素(激励—保健)理论提出了实现资助对象和资助体系发展为目标的高校发展性学生资助理念,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地从四个维度构建了契合这一理念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同时对这一高校自身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探讨分析。论文结合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单向度”的学生资助目标,不健全的组织结构,路径依赖下引起的重经济资助轻成长支持,覆盖面及力度不够,学生成长支持项目和资助对象单一的资助模式,学生资助成本压力陡增及财务状况不佳下资助资金保障机制不完善,考评与调控的缺失等。最后,研究围绕发展性学生资助目标和组织机构,学生资助模式与路径,学生资助资源保障机制以及学生资助体系管理工作考评与调控这四个方面展开深入的论述,为高校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出些许思考和建议,如建立协调统一的组织机构、摆脱路径依赖、资金保障机制的完善等。

舒昊[6](2019)在《英国高校研究生导师内部质量保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急速变革的现代社会对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探索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英国对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是显着的。过往的研究主要从体系、系统等方面集中阐述了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是什么,本研究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希望对质量保障进行理论的反思,从而深入到具体而微的高等教育问题——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上。英国作为研究生教育历史悠久的教育强国,其大学在保障研究生导师质量上有着丰富的举措和经验。而我国正处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的初步阶段,由于不断扩大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与当前导师制度下培养模式的不协调,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研究意图解构英国高校导师队伍建设的内容,并借以质量保障的视角加以分析。绪论部分阐述了问题的缘起,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包括研究所涉及的关键概念以及相关文献综述。重点讨论了本文的研究设计,“质量保障”在本研究中是研究的对象也是研究的工具,如此将研究大体上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对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历史进行了介绍和反思,“质量保障”概念生成的历史过程中涉及了政府与高校间的合作博弈,其落地路径伴随着核心治理机构的调整,其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后不断完善,这一历史趋势也推动了高校内部权力结构的演化。基于对此段历史的考察,研究得出了“质量保障”的分析框架。第二章具体介绍了三所英国高校在推动导师队伍建设上的举措,展示了它们建立在内部治理结构上的质量保障机构框架,用多样的案例介绍了高校目前在遴选、专业发展、支持以及评价上保障研究生导师质量的措施。第三章分析了英国高校在推动研究生导师质量保障建设过程中的特点,探索其内部质量保障是如何运行的,以及其中观上依托的权力结构和微观上设计的专业发展项目上的特点。最后第四章结合当前我国导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选取了组织资源、指导机制和教师素养三点对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实践提出了不成熟的建议。

张晶[7](2019)在《共享发展理念下“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以N大学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为例》文中指出共享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教育坚持共享发展的大背景,结合N校化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采用本科生与研究生共同组建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师教育课程学习,促使化学师范生全员参与、全程培养、全面发展,旨在构建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以解决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技能培养不均衡及不全面、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概述。对论文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意义和方法、研究思路和内容等进行概述,总结了目前关于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教育、本硕互动学习以及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对“共享发展理念”“本硕互动”“教学技能培养”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概述了“建构主义理论”“导生制”“Barnes的AERP模式”等相关研究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共享发展理念下的“本硕互动”学习模式打好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共享发展理念下“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阐述了模式构建的思路,并对相关要素进行了分析,依托课程分析所培养的化学教学技能。通过对指导思想、模式程序、模式流程及模式评价等四方面进行研究,完成了“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第四部分“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与评价。阐述了教师教育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按照模式流程实施的过程,运用个人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对“本硕互动”学习模式进行评价。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对“本硕互动”学习模式在化学教师教育专业发展和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等多方面实践研究进行展望。结合实际教学环境,将研究生与本科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构建并实践“本硕互动”学习模式,两者在教师教育课程依托下,通过互动学习既解决了化学教师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为完善教师教育课程提供了基础,并且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锻炼提供了支持和平台。“本硕互动”学习模式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在师范生培养、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等方面有良好运用效果,期望能够为师范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沈丽[8](2019)在《本科院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以Q大学为例》文中提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本研究在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与研究相关的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进行了阐释,对“本科院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科院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维度划分”进行界定,并对本科院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一定规划。通过以Q大学小学教育全科专业为例,对2014-2018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对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的本科生、大学任课教师、班主任、研究生助理、实践基地指导教师进行了调研,并对所收集的资料从五个维度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发现Q大学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实践基地教师缺乏系统性管理、小学教育全科专业教师缺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项目管理层与执行层沟通不畅;硬件设施及师资力量需进一步提升;评价方式单一、不专业、缺少具体评价细则。同时针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对策建议:完善相应教学目标的二级指标及观测点、加强专业宣传力度、开展专业建设研究;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循序渐进保持好课程节奏根据学生所需,调整课时量,增加实训时间,延长见习时间;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帮助,使其减少适应周期,适应教学难易度;健全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管理体系,建全校外导师制;建立小学全科专业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开展项目汇总报告;实时了解学生硬件需求饱和度,及时更新,满足学生需求;加强教学师资队伍,满足特长教师基本配比;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及观测点。本研究以Q大学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为研究对象,立足实证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了Q大学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为Q大学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的更好的发展提供建议,也为国内其他本科院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曾维华[9](2017)在《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文中指出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指涉人性的完整、关注健全人与整全人的培育,关注人的自由与通达,二者都为的是人性的整全、人格的独立与个性的张扬以及人的自由、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是对大学教育本身的一种超越,是对人与大学的超越性的一种哲学思考,更是对大学教育的一种实践形态。大学的根本使命在于培养人,大学教育事业原本是一项成“人“的事业,让人成为更为智慧、更为通达与健全的人,达成人的解放的归旨。这一目的的达成则需要大学人文教育,需要大力加强大学人文教育,重启人文教育在大学的价值。因为大学人文教育的旨归在于人的解放,使人不断的走向自由,并不断维护和发展自由。人的解放是一个过程,是人的自由度不断跃升的过程,人的解放也是为着维护与发展自由的,从而促进人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了人的解放的目的的达成,就必须依托于大学人文教育。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科学教育在大学的不断引入并得到加强,使得人文教育受到了科学教育的挤压,专业主义、职业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也浸染着整个大学教育,大学人文教育遭遇着诸如:功利主义的排斥,人文学科边缘化,人文课程的地位旁落,工具理性,狭隘的功利教育观念,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大学人的自由的遮蔽,等等困境,致使了人文教育在大学旁落、式微,进而给大学教育发现人、成全人与解放人的目标带来了阻力,加强大学人文教育就成为了人的解放的解决之道。人文教育能够使人摆脱无知与无能,超越功利与欲望,进而促进人不断地走向解放。人的解放就是意味着要摆脱束缚,摆脱压制,超越功利,超越欲望,从各种旧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防止唯科学主义的侵蚀,防止各种限制或压抑人的枷锁,阻止人的过于功利性与物质主义的倾向,使人的发展具有人文性,促进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显现和发展,促进人不但获得物质的解放、肢体的解放等外在的解放,更为重要的,也是更为深层次的是促进人走向思想的解放、心灵的解放与精神的解放,这是人的解放的本真意义所在。作为人的解放之途的大学人文教育就需要从体制、观念、理念以及教育实践(行动)上加强大学人文教育。为了更好的彰显大学教育的神圣,凸显大学教育的灵性,施展好大学教育的智慧,让大学这一生命体更具有活力,大学这一学术组织则必然需要彰显大学人文教育,以求得人的解放。因此对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进行思考与审理是必要的。

曹旸[10](2017)在《跨专业学前教育硕士专业适应问题研究 ——以N高校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专业适应是在学生基本能力素养和其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个体通过对其认知和行为的控制与调解,逐步去适应专业学习与专业环境的过程。专业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行为,是一个需要从不平衡进入新平衡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对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硕士专业适应过程进行分析,去探索这群学生在校期间其是如何进行专业适应的,强调的是过程性、整体性的概念。本研究基于N高校的13名跨专业学前教育全日制硕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搜集了研究资料。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分四个阶段呈现跨专业研究生专业适应过程中经历的专业适应问题。包括入学适应期的误撞与落差,在读学习期的紧张与压力,职前适应期的机遇与挑战和毕业论文期的抓狂与释然。第二部分:探析影响跨专业研究生专业适应的原因。从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三个维度去探索影响跨专业学前教育硕士专业适应的内部因素。从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展开外部因素探究。第三部分: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对专业适应提出建议。从学生方面提出明确跨专业读研动机、调整内部认知结构、合理调适自我情绪、提升自我科研实力四方面的建议,从学校方面提出建议针对性的导师指导、多样的学习形式、实践性的园所指导三方面的建议,从社会方面提出加强学科的重视和宣传、搭建学前硕士科研平台两方面的建议。

二、谈本科导师专业优势的发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本科导师专业优势的发挥(论文提纲范文)

(2)A primer on the T-professional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第一节 原文题材与体裁分析
        一、原文题材
        二、体裁分析
    第二节 翻译的目的与意义
        一、翻译的目的
        二、翻译的意义
第二章 译前准备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一)国外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二)国内翻译研究文献述评
        二、相关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一)国外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二)国内翻译实践成果述评
    第二节 准备事项
        一、工具、参考文献的准备
        二、平行文本的选择与分析
        三、翻译策略选择
    第三节 实施计划
        一、翻译计划
        二、写作计划
第三章 翻译执行情况
    第一节 翻译过程
        一、术语表制定
        二、翻译过程执行概述
        三、翻译过程监控策略
    第二节 译后事项
        一、译文审校
        二、译文评价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词汇的翻译
        一、词的转译
        二、词的增译
        三、词的减译
    第二节 无灵主语句的翻译
        一、无灵主语译为宾语
        二、无灵主语译为谓语
        三、无灵主语直译为主语
        四、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五、无灵主语译为状语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第一节 翻译经验总结
    第二节 心得和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文、译文
    附录2 :平行文本
    附录3 :术语表
致谢

(3)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一)国内背景
        (二)国外背景
        (三)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书院制基础起源的研究现状
        (二)关于书院制概念内涵的研究现状
        (三)关于书院制模式类型的研究现状
        (四)关于书院制实证调查的研究现状
        (五)文献述评
    三、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二)概念界定
    四、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六、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创新点
    七、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校书院制育人机制研究
    一、书院育人之“基”——双院协同
        (一)整合式协同模式
        (二)辅助式协同模式
        (三)交互式协同模式
    二、书院育人之“精”——导师制度
        (一)单独指导模式
        (二)群体指导模式
    三、书院育人之“重”——混宿制度
        (一)完全交融模式
        (二)普通交叉模式
    四、书院育人之“魂”——通识教育
        (一)显性课程模式
        (二)隐性课程模式
    五、书院育人之“特”——第二课堂
        (一)学科特色模式
        (二)均衡发展模式
    六、书院育人之“美”——社区环境
        (一)重新建造模式
        (二)基础改造模式
    七、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评估方法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工具
        (一)调查问卷
        (二)分析软件
    三、问卷信效度检验
        (一)信度检验
        (二)效度检验
    四、问卷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五、研究对象
        (一)样本选取与搜集
        (二)样本人口学信息
    六、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实证研究
    一、四所高校书院学生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的对比分析
        (一)四所高校书院学生全人发展对比分析
        (二)四所高校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对比分析
    二、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一)全人发展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二)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三、四所高校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一)S大学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二)NK大学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三)NY大学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四)Z大学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四、四所高校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一)全人发展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及各子维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二)自我认知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各子维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三)学习思考与文化欣赏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各子维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四)德行修养与社会责任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各子维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五)沟通合作与领导才能与书院制改革认同度各子维度之间的回归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讨论及启示
    一、实证研究的研究结论
        (一)结论1:高校书院制改革育人成效良好
        (二)结论2:单独指导模式的导师制对书院学生全人发展更有益
        (三)结论3:完全交融模式的混宿制对书院学生全人发展更有益
        (四)结论4:显性课程模式与隐性课程模式的通识教育对书院学生全人发展并无显着差异
        (五)结论5:重新建造模式的社区环境对书院学生全人发展更有益
    二、高校书院制改革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改革理念
        (二)扩大队伍,育人团队“进一线”
        (三)深化改革,学科年级“大融合”
        (四)显隐结合,健全通识教育体系
        (五)加大投入,营造温馨书院环境
    三、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书院制改革成效调查问卷
附录2 :书院制改革成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基于发展性视角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论
    1.1 研究问题的缘起
        1.1.1 世界一流大学与学生资助:以资源投入为切入点
        1.1.2 我国一流大学完善学生资助的迫切性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5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历史追溯与时代转换: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研究70年
    2.1 免费高等教育时代
    2.2 “高资助低收费”到“高资助高收费”高等教育时代
    2.3 高校学生资助研究的相关争议
    2.4 有关高校学生资助问题研究的反思
    2.5 当前研究的特点与问题
    2.6 时代转换: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第3章 发展性学生资助的内涵与特征
    3.1 当前学生资助体系的特点
        3.1.1 国家层面
        3.1.2 高校层面
        3.1.3 小结: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发展性视角的缺失
    3.2 什么是发展性学生资助——基于双因素保健激励理论新解
        3.2.1 几个误区辨正
        3.2.2 发展性理念下的学生资助内涵与特征
        3.2.3 发展性视角下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新方向
    3.3 “学生资助体系”的理论依据及框定
        3.3.1 理论依据
        3.3.2 “学生资助体系”框定
第4章 现状与解读:国内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
    4.1 资助目标与组织结构
        4.1.1 “单向度”的学生资助目标
        4.1.2 “贫”“优”为导向的学生资助原则
        4.1.3 不健全的组织结构
    4.2 资助模式与路径
        4.2.1 从高校学生资助项目看资助模式与路径
        4.2.2 学生眼中的高校资助模式与路径:一个深度访谈
        4.2.3 当前学生资助模式下的路径依赖
    4.3 资助资金保障机制
        4.3.1 我国高校的财务状况
        4.3.2 不断增长的学生资助成本
        4.3.3 高校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需要开拓资助资源
    4.4 资助工作考评与调控
        4.4.1 考评与调控工作不合理指向
        4.4.2 考评与调控缺失
第5章 比较与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资助体系
    5.1 基于学生发展的资助目标与组织机构
        5.1.1 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学生资助目标
        5.1.2 相互独立且协调的学生资助组织机构
    5.2 资助模式与路径
        5.2.1 一个访谈
        5.2.2 一些案例
        5.2.3 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性学生资助模式路径
    5.3 资助资金与保障
        5.3.1 完善的社会捐赠系统
        5.3.2 大学基金会运营能力强
    5.4 考评与调控的参与
第6章 高校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构建
    6.1 资助目标与组织
        6.1.1 树立发展性学生资助目标
        6.1.2 按“需”为导向的学生资助原则
        6.1.3 健全且独立的学生资助组织机构
    6.2 资助模式及路径转型
        6.2.1 模式构建
        6.2.2 路径转型
    6.3 资助资金与保障机制
        6.3.1 拓宽学生资助资源筹措渠道:以西湖大学为例
        6.3.2 资助资金保值增值
        6.3.3 学生资助资金与保障机制的构建
    6.4 考评与调控管理系统
        6.4.1 考评与调控的价值
        6.4.2 考评与调控管理系统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结论与展望
附录1 发展性学生资助体系访谈提纲
附录2 访谈方法与对象
附录3 圣安德鲁斯大学“25条”学生成长规划
附录4 圣安德鲁斯大学学生资助体系考评与调控案例
附录5 西湖大学筹资案例
表附录1 一些评价机构、学者眼中的世界一流大学
表附录2 42所“双一流”高校学生资助目标与组织情况
表附录3 11所“双一流”高校的学生资助目标
表附录4 部分“双一流”高校学生资助项目
表附录5 2018年中国高校人均科技经费排名前50高校
表附录6 部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评分指标、依据及材料来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英国高校研究生导师内部质量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出发点:提升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的新愿景
        (二) 立足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意识的全方位渗透
        (三) 切入点:英国研究生教育的治理演变史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 英国研究生教育的宏观研究
        (二)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研究
        (三) 英国研究生导师的相关研究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研究生导师
        (二) 质量保障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一章 英国高校研究生导师内部质量保障的研究框架:基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史的考察
    一、“质量保障”的生成路径
        (一) “评估”与“竞争”:市场浪潮下高等教育的治理导向
        (二) “调整”与“博弈”:预算危机后关键机构的持续更替
        (三) “丰富”与“创新”:“新框架”起英国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四) “集权”与“优化”:大学内部权力结构演化过程中的质量诉求
    二、“质量保障”的分析框架
        (一) 运行模式探索:“质量保障”的动之维
        (二) 机构框架阐述:“质量保障”的静之态
第二章 英国高校研究生导师的内部质量保障:基于三所大学的样本
    一、研究生导师质量保障的机构
        (一) 行政权力主导的决策和执行机关
        (二) 以教师发展为目的的职能部门
        (三) 案例1: 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委员会(Graduate Tutors' Committee)和师生联合委员会(Staff-Student Joint Committee)
    二、研究生导师质量保障的起点——导师遴选
        (一) 研究生导师遴选的前提
        (二) 研究生导师遴选的标准
        (三) 研究生导师遴选的流程
    三、研究生导师质量保障的进程核心——导师专业发展
        (一) 专门的教师发展部门
        (二) 丰富的导师培训内容
        (三) 案例2: 关键的导师指导工具——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导师指导手册》
    四、研究生导师质量保障的多元助力——导师支持
        (一) 完善多导师指导体系
        (二) 推动信息化研究生指导系统建设
        (三) 给予经费资助与荣誉表彰
    五、研究生导师质量保障的连接与强化——导师评价
        (一) 以“教师质量框架”连接导师培训
        (二) 以发展性的导师评价项目强化质量
第三章 英国高校研究生导师内部质量保障的特点
    一、质量保障机构的设置注重平衡与效率的权力结构
    二、质量保障的运行强调对教师的引导和支持
    三、质量保障活动的设计注重导师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启示
    一、组织资源支持:重视导师发展中心的建设
    二、制度深化改革:健全多元导师指导机制
    三、核心素养补足:重点提升导师的研究生教学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桥大学职业生涯管理咨询工具
附录2 用名词缩写表
致谢

(7)共享发展理念下“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以N大学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概述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教育大环境影响下的教学改革
        1.1.2 基于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1.1.3 基于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的优势所在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助于优化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
        1.3.2 有助于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
        1.3.3 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综合教学能力
        1.3.4 有助于帮助师范生全面职业规划
    1.4 研究综述
        1.4.1 关于共享发展理念下教育的文献研究
        1.4.2 关于“本硕互动”学习的文献研究
        1.4.3 关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文献研究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共享发展理念
        2.1.2 本硕互动
        2.1.3 教学技能培养
    2.2 相关理论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导生制
        2.2.3 Barnes的AERP模式
第三章 共享发展理念下“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
    3.1 相关要素分析
        3.1.1 主体要素分析
        3.1.2 共享要素分析
        3.1.3 技能要素分析
    3.2 依托课程分析
        3.2.1 《中学化学专题教学设计与实践》课程中化学教学技能培养
        3.2.2 《化学微格教学》课程中化学教学技能培养
        3.2.3 《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化学教学技能培养
        3.2.4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课程中化学教学技能培养
    3.3 “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
        3.3.1 指导思想
        3.3.2 模式程序
        3.3.3 模式流程
        3.3.4 模式评价
第四章 “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4.1 教师教育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
        4.1.1 《中学化学专题教学设计与实践》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
        4.1.2 《化学微格教学》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
        4.1.3 《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
        4.1.4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实施
    4.2 教师教育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评价
        4.2.1 《中学化学专题教学设计与实践》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评价
        4.2.2 《化学微格教学》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评价
        4.2.3 《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评价
        4.2.4 《化学教育科研方法》课程中“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评价
    4.3 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学技能实践评价
        4.3.1 实习生问卷分析
        4.3.2 指导老师访谈问卷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8)本科院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以Q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法
        3.访谈法
        4.个案研究法
第一章 本科院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
    一、概念界定
        (一)本科院校
        (二)小学教育全科专业
        (三)实践教学体系
        (四)本科院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理论基础
        (一)能力本位教育思想
        (二)情境主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第二章 Q大学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现状分析
    一、现行Q大学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Q大学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对比分析(2014-2018)
        (一)培养目标动态分析
        1.培养目标
        2.培养目标发展解析
        (二)培养要求的动态分析
        1.培养要求
        2.培养要求发展解析
        (三)专业主干课程的动态分析
        1.专业主干课
        2.专业主干课发展解析
        (四)学制与学位的动态分析
        1.学制与学位
        2.学制与学位发展解析
        (五)课程结构的动态分析
        1.课程结构
        2.课程结构发展解析
    三、Q大学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的现状解析
    四、Q大学小学教育全科专业的特色解析
第三章 Q大学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
        1.问卷设计
        2.问卷结构
        3.问卷信效度检测
        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二)调查问卷的处理与分析
        1.背景情况分析统计
        2.实践教学体系维度分析
        (1)实践教学目标维度分析
        (2)实践教学内容维度分析
        (3)实践教学保障维度分析
        (4)实践教学评价维度分析
        (5)实践教学管理维度分析
    二、访谈及内容概要
        (一)研究过程
        1.学生访谈内容概要
        2.大学教师访谈内容概要
        3.研究生助理访谈内容概要
        4.实践基地教师访谈内容概要
        (二)研究结果讨论总结
        1.学生访谈结果讨论总结
        2.大学教师访谈结果讨论总结
        3.研究生助理访谈结果讨论总结
        4.实践基地教师访谈结果讨论总结
第四章 Q大学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目标定位细节分化不清晰
        2.学生及任课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模糊
        (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
        2.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性较弱
        3.实践教学内容难度大
        4.学生对于理论与实践的重视度不平衡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基地导师缺乏系统性管理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
        3.项目团队管理层与基层执行者之间沟通不畅
        (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硬件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2.网络资源无法满足部分学生需求
        3.特长课教师缺位
        (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方式单一,学生动态呈现性不佳
        2.实训评价缺乏专业性
        3.缺少评价具体内容及细则
        (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五章 对策分析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对策分析
        (一)完善相应二级指标及观测点
        (二)加强专业宣传力度
        (三)开展专业建设研究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对策分析
        (一)调整课程设置结构
        (二)部分课程根据学生所需调节
        (三)对学生提供多维度帮助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对策分析
        (一)健全实践基地指导教师管理体系
        (二)建立小学全科专业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定期开展项目汇总报告
    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对策分析
        (一)实时了解学并满足学生的硬件
        (二)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策分析
        (一)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二)制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及观测点
结束语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附录

(9)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解析
    第一节 人文的概念
        一、知识的类型
        二、人文的外延
        三、人文的内涵
    第二节 人文教育的概念
        一、人文教育的外延
        二、人文教育的内涵
    第三节 人的解放的概念
        一、解放的概念
        二、人的解放的外延
        三、人的解放的内涵
第二章 当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困境
    第一节 大学人文教育的式微:现代大学教育的困境之一
        一、功利主义对大学人文教育的排斥
        二、人文学科/人文课程在大学课程中的中心地位的下降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
    第二节 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现代大学教育的困境之二
        一、工具理性与狭隘的功利教育观念
        二、大学精神的失落
        三、信仰教育的偏离
    第三节 大学人的自由的遮蔽:现代大学教育的困境之三
        一、大学人的主体地位的滑落
        二、大学人的自由的束缚
        三、学术自由的限制性
        四、自由教育的缺失
第三章 大学人文教育达致人的解放
    第一节 人文教育能使人摆脱无知与无能
        一、知识的性质
        二、知识的教育立场
        三、通过人文教育使人摆脱无知与无能
    第二节 人文教育能使人超越功利与欲望
        一、教育功利的三层次
        二、教育功利化的审视
        三、通过人文教育能使人超越功利与欲望
第四章 走向人的解放的大学人文教育的路径
    第一节 体制:保障大学的自由
        一、大学与自由的关联
        二、大学需要守护自由
        三、给予自由的制度支撑
    第二节 观念:认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人文教育的价值
        二、人文教育的作用
        三、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第三节 理念:复兴人文教育
        一、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人文教育之间的关联
        二、守护自由教育
        三、复兴通识教育
    第四节 教育:落实人文课程与教学
        一、大学教育中的人文课程
        二、加强人文课程与教学
结语 人的解放:大学人文教育的归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跨专业学前教育硕士专业适应问题研究 ——以N高校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源起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源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跨专业研究生相关研究
        二、专业适应相关研究
        三、跨文化适应研究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跨专业
        二、教育硕士
        三、专业适应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一) 梳理跨专业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型硕士在校期间专业适应的阶段
        (二) 分析各阶段跨专业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遇到的专业适应的问题
        (三) 探析影响跨专业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影响专业适应的原因
        (四) 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关建议
        三、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选取的方法
        (二) 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
        (三) 研究资料整理的方法
第一章 跨专业学前教育硕士专业适应过程中的困难分析
    第一节 误撞与落差:入学适应期
        一、报考动机和学习现状
        (一) 盲目跟风与迷失方向
        (二) 兴趣驱使与能力挑战
        (三) 实用主义与现实落差
        (四) 职业体验与专业选择
        (五) 高学校名气与低报考门槛
        二、专业背景与学习影响
        (一) 学科差异与学习困难
        (二) 能力优势与专业限制
    第二节 紧张与压力:在读学习期
        一、课业安排紧
        (一) 课程学习囫囵吞枣
        (二) 课程认识定位偏移
        二、读书任务重
        (一) 推荐书目读不完
        (二) 理论书籍读不懂
        三、作业难度大
        (一) 汇报课的压力
        (二) 实践作业的困难
        四、实践机会少
        (一) 实践经验少
        (二) 入园机会少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职前适应期
        一、专业实习困难
        (一) 学习机会少
        (二) 专业能力差
        (三) 情绪调节弱
        二、就业迷茫问题
        (一) 职业认知问题
        (二) 职业选择问题
        (三) 职业准备问题
    第四节 抓狂与释然:毕业论文期
        一、科研意识薄弱
        (一) 论文选题困难
        (二) 科研计划欠缺
        二、科研水平不足
        (一) 文献分析无方法
        (二) 资料搜集无效率
        (三) 资料整理无思路
        (四) 论文表达有缺陷
第二章 跨专业学前教育硕士专业适应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内部因素
    第二节 外部因素
        一、学校因素
        (一) 校园环境
        (二) 课程设置
        (三) 学习氛围
        二、社会因素
        (一) 校外学习资源与校内学习资源互补
        (二) 幼师职业的认知偏见
第三章 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硕士专业适应的建议
    第一节 从学生学习方面提出的建议
        一、明确跨专业读研动机
        二、调整内部认知结构
        三、合理调适自我情绪
        四、提升自我科研实力
    第二节 从学校方面提出的建议
        一、针对性的导师指导
        二、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三、实践性的园所指导
    第三节 从社会方面提出的建议
        一、加强学科重视和宣传
        二、搭建学前硕士科研平台
第四章 研究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谈本科导师专业优势的发挥(论文参考文献)

  • [1]“准研究生”学业准备现状及其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 郭娇娇. 华东师范大学, 2021
  • [2]A primer on the T-professional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常德峰.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3]高校书院制育人成效研究[D]. 项梦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现代大学书院协同治理研究 ——以N大学为例[D]. 周方舒.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基于发展性视角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研究[D]. 马浚锋. 云南大学, 2019(03)
  • [6]英国高校研究生导师内部质量保障研究[D]. 舒昊.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6)
  • [7]共享发展理念下“本硕互动”学习模式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以N大学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为例[D]. 张晶. 宁夏大学, 2019(02)
  • [8]本科院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以Q大学为例[D]. 沈丽.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9]大学人文教育与人的解放[D]. 曾维华.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10]跨专业学前教育硕士专业适应问题研究 ——以N高校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为例[D]. 曹旸.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浅谈本科生导师专业优势的发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