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素通过 5-HT_2 受体导致中缝背核中含血清素的细胞中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增加

血清素通过 5-HT_2 受体导致中缝背核中含血清素的细胞中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增加

一、5-羟色胺通过 5-HT_2 型受体在中缝背核的含5-羟色胺细胞引起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增加(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苑珊珊[1](2021)在《5-HT2A受体在腹外侧眶额皮质参与口面部疼痛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难治性疼痛综合征,其病因及病理机制不清。5-HT2A受体(5-HT2AR)在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疼痛调节作用。本课题探究了 5-HT2AR在三叉神经痛模型中的作用及其通过影响腹外侧眶额皮质(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神经突触传递参与疼痛的机制。方法:1.设计不同的5-HT2AR shRNA干扰序列,将其包装成质粒并转染到HEK293-T细胞内表达。利用RT-PCR技术进行体外筛选,把干扰效率最优的5-HT2AR shRNA序列包装到腺病毒载体中,然后通过立体定位技术将其注射到小鼠双侧VLO脑区,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进行验证。2.将筛选出含有5-HT2AR shRNA干扰序列的腺病毒载体注射到小鼠VLO区,建立5-HT2AR敲减动物模型。通过自发活动模型观察5-HT2AR敲减对于小鼠自发行为的影响;分别采用小鼠口面部福尔马林测试和眶下神经慢性缩窄术建立三叉神经痛模型,探究5-HT2AR敲减对小鼠口面部疼痛的影响。3.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组别小鼠VLO脑区神经元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频率及振幅变化。结果:1.RT-PCR实验结果显示:序列为“GCTCAATTCCAAACTCCTTAA”的质粒干扰效率优于其他质粒。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该干扰序列明显降低了小鼠VLO脑区5-HT2AR蛋白表达水平。2.小鼠自发活动测试显示:对照组与5-HT2AR敲减组小鼠运动距离无统计学差异。3.口面部福尔马林疼痛实验显示:在疼痛早期时相,对照组与受体敲减组小鼠摩擦触须垫总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在疼痛晚期时相,受体敲减组小鼠摩擦触须垫总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4.在眶下神经结扎模型中,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眶下神经结扎组(IoN-CCI组)小鼠出现了明显的自发性疼痛和机械性异常疼痛,疼痛可至少维持21天;与对照组(NC-IoN-CCI组)相比,术后受体敲减组(KD-IoN-CCI组)小鼠对于同等力度的机械性刺激反应阈值降低;5-HT2AR激动剂2,5-二甲氧基-4-碘基苯丙胺(2,5-Dimethoxy-4-iodoamphetamine,DOI)干预后,两组小鼠机械阈值明显回调(NC-IoN-CCI 组为 0.43±0.06g,KD-IoN-CCI 组为 0.25±0.03g);与 NC-IoN-CCI组相比,手术后KD-IoN-CCI组小鼠摩擦触须垫总时间明显增加,5-HT2AR激动剂DOI干预后两组小鼠摩擦触须垫总时间明显减少。5.采用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VLO脑区神经元放电活动,与对照组(NC-IoN-CCI组)相比,受体敲减组(KD-IoN-CCI组)小鼠VLO脑区神经元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频率及振幅降低。结论:1.在三叉神经痛模型中,VLO脑区5-HT2AR表达水平降低使小鼠口面部疼痛增加;DOI干预后,小鼠口面部疼痛有所缓解。2.下调VLO脑区5-HT2AR表达水平降低了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振幅及频率,影响了突触可塑性,这可能是5-HT2AR影响口面部疼痛的机制之一。

李昕蓉[2](2021)在《“疏肝调神”针法对失眠大鼠海马5-HT1AR、2AR和下丘脑GABAAR-α1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分析“疏肝调神”针法对失眠大鼠行为学、睡眠时间以及海马5-羟色胺1A受体(5-HT1AR)、2A受体(5-HT2AR)和下丘脑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基蛋白(GABAAR-α1)表达的影响,从相关脑区神经递质受体信号应答角度,揭示和探讨“疏肝调神”针法干预失眠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针刺治疗失眠的效应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70只SPF级健康Wistar大鼠(雄性),随机分出空白组(10只),其余大鼠利用夹尾刺激复合对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法复制失眠模型。造模16d后,选取5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抓取组、西药组、针刺组及假针刺组。抓取组每日参照针刺组固定方式抓取;西药组每日予艾司唑仑灌胃并同样抓取;针刺组选取主穴“百会”、“神门(双)”、“内关(双)”、“太冲(双)”进行针刺,每只每穴行针1min,每日1次,共治疗7d;假针刺组选取“非经非穴”的尾根、尾部上中下各1/3处操作,每只每次刺激7min,每日1次,共刺7d。治疗结束后使用高架十字迷宫、旷场实验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使用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法分析各组大鼠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分析“疏肝调神”针法对大鼠海马区5-HT1AR、5-HT2AR及下丘脑区GABAAR-α1表达的影响。结果:1各组大鼠一般体征变化(1)体征改变:空白组大鼠毛色正常,状态良好,无异常表现;模型组大鼠首次注射PCPA 28-30小时后出现兴奋性及攻击性增强,72小时后表现出皮毛杂乱无光泽、精神萎靡等抑郁状态;抓取组、假针刺组与模型组大鼠情况相似;西药组和针刺组大鼠毛色、一般状态等均有所改善。(2)饮食饮水量及体质量变化: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每日饮食量明显减少、饮水量明显增加、体质量增长幅度减少(P<0.01,P<0.01,P<0.01);与模型组相比,抓取组饮食、饮水及体质量增长幅度无差异(P>0.05);与抓取组相比,西药组和针刺组饮食量增多(P<0.05,P<0.01)、饮水量减少(P<0.01)、体质量增长幅度增加(P<0.05);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与假针刺组相比,针刺组饮食、饮水量、体质量增长指标均有差异(P<0.01)。2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次数比、进入开放臂时间比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抓取组无差异(P>0.05);与抓取组相比,西药组进入开放臂次数比增加(P<0.05)、针刺组显着增加(P<0.01),两者进入开放臂时间比增加(P<0.01);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进入开放臂次数比无差异(P>0.05)、进入开放臂时间比更高(P<0.05);与假针刺组比较,针刺组以上指标均显着增加(P<0.01)。(2)旷场实验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中水平跨格得分、直立得分明显减少,粪便粒数明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抓取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抓取组相比,西药组、针刺组大鼠水平跨格得分明显增加、直立得分明显增加,粪便明显减少(P<0.01,P<0.01,P<0.01);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针刺相比,针刺组有明显差异(P<0.01)。3各组大鼠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睡眠潜伏期时长明显延长、睡眠时间明显缩短(P<0.01,P<0.01);与模型组相比,抓取组无差异(P>0.05);与抓取组相比,西药组、针刺组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P<0.01),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睡眠潜伏期无差异(P>0.05),睡眠时间更长(P<0.05);与假针刺相比,针刺组差异显着(P<0.01)。4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受体蛋白表达变化(1)海马5-HT1AR、5-HT2AR表达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5-HT1AR表达明显降低、5-HT2AR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抓取组无差异(P>0.05);与抓取组相比,西药组、针刺组鼠海马5-HT1AR蛋白表达显着增高(P<0.01),5-HT2AR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5-HT1AR表达水平增加更高(P<0.05),5-HT2AR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与假针刺组相比,针刺组以上指标均有显着差异(P<0.01)。(2)下丘脑GABAAR-α1表达比较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GABAAR-α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抓取组无差异(P>0.05);与抓取组相比,西药组、针刺组大鼠下丘脑GABAAR-α1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下丘脑GABAAR-α1升高幅度无差异(P>0.05);与假针刺组相比,针刺组具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1)失眠大鼠出现易激惹而后反应迟缓,饮水饮食异常,体质量增长缓慢,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等表现,针刺和西药均可改善大鼠的一般情况和睡眠,其中“疏肝调神”针法在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和延长睡眠时长上效果更好。(2)失眠大鼠海马5-HT1AR、5-HT2AR和下丘脑GABAAR-α1蛋白表达异常,针刺和西药都能够上调海马5-HT1AR、下丘脑GABAAR-α1表达,下调海马5-HT2AR表达,表明针刺和西药可能通过加强大脑抑制性神经元活动,减弱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来改善睡眠,其中针刺对抑制性神经元的作用优于西药治疗,这为“疏肝调神”针法干预失眠提供了神经生物学依据。

程鹤鸣[3](2021)在《中脑中缝核五羟色胺能神经元亚群在颞叶癫痫中的作用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常见的耐药性癫痫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传统癫痫发病理论聚焦于兴奋性谷氨酸能神经系统和抑制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系统平衡的失调。临床和动物研究发现,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神经系统也密切参与了癫痫的发病机制中,但其功能存在多方相悖的报道。中脑中缝核(Raphe nuclei,RN)是向前脑发出投射的5-HT能神经元胞体主要聚集的核团,主要包括中缝背核(Dorsal raphe nuclues,DR)和中缝正中核(Median raphe nuclues,MR),由于缺乏选择性的调控方式,不同亚群5-HT能神经元如何精确参与颞叶癫痫的发病依旧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聚焦于探究中脑中缝核不同5-HT能神经元亚群在颞叶癫痫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在小鼠海马电点燃癫痫模型中,利用光遗传学等特异性调控技术,结合钙信号光纤记录系统、病毒上下游追踪、药理学、深部脑刺激等多学科手段,对中缝核中不同的5-HT能神经元亚群在颞叶癫痫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首先,钙信号光纤显示MR中5-HT能神经元在小鼠海马电点燃模型癫痫发作中的胞体钙活动既存在上升也存在下降,且这种活动的分离主要发生在全身性发作阶段;进一步的轴突钙信号记录显示投射到不同下游脑区的5-HT能轴突在癫痫中的活动也是不一样的,其中投射到癫痫灶点vCA3、内侧隔核(Medial septum,MS)和外侧下丘脑(Lateral hypothalamus,LH)的5-HT能轴突钙活动在全身性发作的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投射到僵核(Habenula,Hb)的5-HT能轴突钙活动表现为下降,提示MR中投射特异的5-HT能神经元亚群在癫痫中的活动存在多样性。其次,通过光遗传学选择性激活或抑制MR的5-HT能神经元胞体均对癫痫的形成无作用。但有趣的是,激活MR-vCA3的5-HT能通路显着抑制癫痫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在全身性发作阶段抗癫痫效果显着;而激活MR-Hb的5-HT能通路却加重了癫痫发作,以及激活投射到MS或LH的5-HT能通路则对癫痫发作无明显作用。同时,细胞特异性的病毒逆向追踪结果显示投射到Hb和投射到vCA3的是MR中两群几乎完全分离的5-HT能神经元亚群。这些结果提示5-HT能神经元亚群参与癫痫发作具有环路投射特异性。而顺向和逆向跨单突触病毒追踪又进一步发现MR的5-HT能神经元对位于vCA3颗粒细胞层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而非GABA能神经元存在直接投射。且通过药理学手段在vCA3局部给与5-HT1A或5-HT3受体拮抗剂可以部分逆转光照MR-vCA3的5-HT能通路产生的抗癫痫作用。除MR外,DR的5-HT能神经元也参与了癫痫发作中。我们发现在癫痫发作中DR的5-HT能神经元钙活动显着增加。光遗传学选择性激活DR的5-HT能神经元对癫痫形成无明显作用,而选择性抑制DR的5-HT能神经元可以对癫痫的形成尤其是形成的后期发挥抑制作用。同时,1-Hz(而非20-Hz和100-Hz)深部脑刺激DR区可以达到类似的抗癫痫作用,且这种作用可以被选择性激活DR的5-HT能神经元所逆转。结论:中脑中缝核的5-HT能神经元存在多个投射和分布不同的亚群,它们在颞叶癫痫中的活动和功能存在多样性。只有精准激活MR-vCA3的5-HT能通路或抑制DR的5-HT能神经元才会产生理想的抗癫痫作用,而调控其他亚群则可能对癫痫无作用甚至会产生完全相反的作用。本研究解析了中脑中缝核的多个5-HT能亚群在癫痫中的功能,为临床癫痫精准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任小娟[4](2020)在《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肾不藏志不寐论治的理论依据、因机证治和常用安肾志方药。(2)采用D-半乳糖联合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观察肾不藏志不寐模型大鼠衰老方面、睡眠方面和海马转录组变化,衰老方面包括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凋亡基因,睡眠方面包括睡眠时间、脑电图、炎症因子和神经递质。(3)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以及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的影响。方方法:(1)收集、归纳和探讨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依据和论治方药。(2)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组、对氯苯丙氨酸组、肾不藏志不寐组,采用D-半乳糖120mg/kg/d皮下注射42d联合PCPA 300mg/kg/d腹腔注射3d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3)通过Morris水迷宫(MWM)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脑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CAT、B淋巴细胞瘤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m RNA的表达,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衰老方面的变化。(4)采用戊巴比妥实验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情况,通过脑电图观察大鼠觉醒(Wake)、慢波睡眠I期(SWS1)、慢波睡眠II期(SWS2)、快速动眼睡眠(REMS)和睡眠总时间(TST),检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血浆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脑5-羟色胺(5-HT)、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海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5羟色胺1A受体(5-HT1AR)、γ-氨基丁酸A受体α1亚型(GABAARα1)、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m Glu R2)m RNA的表达,观察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进行睡眠方面的变化。(5)对空白对照组和肾不藏志不寐组大鼠海马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6)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的影响: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肾不藏志不寐组、远志低剂量组(0.0875g/kg)、远志中剂量组(0.175g/kg)、远志高剂量组(0.35g/kg)、地西泮组(0.92mg/kg),通过MWM观察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检测各组大鼠海马5-HT、Glu、GABA的含量,血浆IL-1β、IL-6、TNF-α的含量。(7)对空白对照组、肾不藏志不寐组、远志中剂量组、地西泮组大鼠海马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结果:(1)肾志对寐寤具有调节作用,肾不藏志不寐的主症为夜寐早寤,病位在肾,病因是肾脏虚损,肾志不入于舍是肾不藏志不寐的核心病机。肾不藏志不寐常见临床证型包括肾气不固型、肾精不足型、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虚水泛型和肾不纳气型六种证型。远志、刺五加、人参、茯神、五味子、交泰丸、黄连阿胶汤、六味地黄丸、磁朱丸和孔圣枕中丹是治疗肾不藏志不寐常用方药。(2)D-半乳糖120mg/kg/d皮下注射42d联合PCPA 300mg/kg/d腹腔注射3d可以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3)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衰老方面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体重减轻,MWM中逃避潜伏期延长、穿台次数减少,脑SOD、CAT、GSH-px含量减少、MDA含量增加,海马SOD1、SOD2、CAT m RNA表达上调,海马Bax、Caspase-3 m RNA的表达上调、Bcl-2 m RNA表达下调。(4)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睡眠方面的变化:戊巴比妥实验发现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肾不藏志不寐大鼠脑电图WAKE增加、SWS1、SWS2、REMS和TST减少,血浆IL-1β、IL-6、TNF-α含量增加,脑5-HT、GABA含量减少、Glu含量增加,海马IL-6、TNF-αm RNA表达上调,海马5-HT1AR、GABAARα1m RNA表达下调、m Glu R2 m RNA表达上调。(5)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肾不藏志不寐组的差异基因共有1628个,其中上调基因上调887个,下调741个;差异基因的功能涉及神经发育、细胞发育、甘油三酯代谢、核糖体、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并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逆行神经的信号通路、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有密切联系。通过组间差异基因GO分析、KEGG Pathway分析、蛋白互作分析以及肾不藏志不寐内涵,筛选肾不藏志不寐组的关键差异基因并进行验证,发现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显着差异基因为Gnb3、Faah、Mmp9、Twist1。(6)远志可以提高肾不藏志不寐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模型大鼠海马5-HT、GABA的含量、降低Glu的含量,降低血浆IL-1β、IL-6、TNF-α的含量。(7)药物干预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的海马转录组分析结果:(1)与肾不藏志不寐组相比,远志组的差异基因共有663个,其中上调240个,下调423个;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神经发育、昼夜节律调控、细胞凋亡与增殖、氧化磷酸化、能量代谢、免疫调节;并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非酒精性脂肪肝、I型糖尿病、哮喘的发生有密切联系。(2)与肾不藏志不寐组相比,地西泮组的差异基因共有1660个,其中上调基因732个,下调基因928个;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发育的调控、氧化磷酸化、神经元凋亡、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并与帕金森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阿尔茨海默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有密切联系。(3)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干预作用的差异基因235个,其中显着治疗作用的基因37个;差异基因的功能涉及神经元发育、γ-氨基丁酸信号通路、细胞生长调控、参与免疫球蛋白介导的免疫应答、能量代谢;并与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I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有关。(4)地西泮对肾不藏志不寐干预作用的差异基因753个,其中显着治疗作用的基因49个;差异基因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老化、突触的调节、凋亡的调控、多巴胺、糖原、脂肪酸、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代谢。并与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肌收缩、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等有关。(5)肾不藏志不寐与远志、地西泮关联的靶标基因及分子通路分析:通过组间差异基因GO分析、KEGG Pathway分析以及肾不藏志不寐内涵,筛选肾不藏志不寐组、远志组和地西泮组的关键差异基因并进行验证,发现远志有效靶基因为Faim、Pcp2、Elovl6;地西泮有效靶基因为Npr3、Trh;两药共同作用的靶点为BDNF、Gabra6。结结论:(1)肾志与不寐有着密切联系,肾不藏志是肾不藏志不寐的核心病机,补益肾脏、安神定志为肾不藏志不寐的治疗原则,远志是归经入肾的的安肾志药物,具有安神、强志、益肾的功效,是治疗志异常的首选药物。(2)D-半乳糖联合PCPA可以建立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3)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与衰老相关的学习记忆能力、氧化应激、凋亡记忆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与睡眠相关的睡眠时间、脑电图、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发生了改变。(4)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海马存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的变化,显着差异基因功能涉及神经系统、代谢和炎症等。(5)远志可以改善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的睡眠、调节神经递质、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6)远志和地西泮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的神经系统和炎症相关基因具有一定的干预效应,远志更侧重对神经功能相关靶基因的调节。

罗志华[5](2020)在《GW405833和拉莫三嗪对小鼠外侧缰核神经元电生理特点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缰核属于上丘脑,位于松果体首端、丘脑背内侧的缰三角内,又分为内侧缰核(MHb)和外侧缰核(LHb)。缰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调控机体的昼夜节律和恐怖反应。新近的研究表明,外侧缰核与负性情绪的编码和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有关。最新出现的证据表明,氯胺酮可以阻断外侧缰核神经元的簇状放电,以快速缓解抑郁症。因此,外侧缰核神经元的簇状放电可能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靶点。已有的证据表明,大麻素2型受体(CB2R)激动剂GW405833(GW)和抗癫痫药拉莫三嗪(LTG)均能有效治疗抑郁症。然而,这两种药物对外侧缰核神经元的调节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课题研究了GW和LTG对外侧缰核不同亚型神经元放电的影响,为揭示其抗抑郁作用的靶点和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动物:2-6周的C57BL/J6小鼠,野生型(WT)小鼠。2、脑片准备:制备含有外侧缰核脑区和含有VTA脑区300μm的冠状切片,用于膜片钳记录。3、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在红外相差干涉显微镜下,利用脑片膜片钳进行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外侧缰核神经元和VTA多巴胺神经元的电生理数据,并检测拉莫三嗪和GW对其作用。4、数据统计分析:膜片钳数据的采集使用p Clamp 10.7,数据分析使用Clampfit 10.7。另外,其他数据分析使用Excel,SPSS,Graph Pad Prism7等软件。给药前后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以上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用平均值±标准误差来表示(平均值±S.E.M)。结果1、本实验在外侧缰核共记录到188个细胞,根据其放电模式和膜电位可以将其分为三类:静息型神经元(Silent),其膜电位大约在-55m V,强直放电型神经元(Tonic),其膜电位大约在-43 m V,和簇状放电神经(Burst),膜电位大约在-60 m V,它们的比例大概为45%:46%:9%。2、拉莫三嗪30μM可以提高外侧缰核Tonic神经元兴奋性,主要通过使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使绝对值变小(P=0.0001,n=28)。而拉莫三嗪10μM对神经元电生理特征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3419,n=12)。3、拉莫三嗪10μM可以抑制外侧缰核Silent神经元兴奋性,主要延长其触发动作电位时间和提高元动作电位适应指数(P=0.001,n=14)。4、拉莫三嗪30μM可以减少外侧缰核诱发的簇状放电数目(P=0.0015,n=6),并且随着灌流给药时间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在给药9 min时达到最佳效果。使后超极化电位的绝对值增大(P=0.0015,n=6),从而抑制神经元簇状放电。而拉莫三嗪10μM对簇状放电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9,n=8)。5、CB2R激动剂GW 10μM可以抑制外侧缰核Tonic神经元兴奋性,灌流给药后表现为神经元兴奋阈强度绝对值变大(P=0.0003,n=16)、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变大(P=0.039,n=16),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P=0.0141,n=16)。6、GW 50μM可以抑制外侧缰核Silent神经元兴奋性,表现为降低神经元放电频率(P=0.0063,n=4)和延长触发动作电位时(P=0.0012,n=4)。7、GW 10μM对外侧缰核诱发的簇状放电有抑制作用,包括减小其后超极化电位的绝对值(P=0.0092,n=12)、并使簇状放电的峰内信号个数变少(P=0.0092,n=12)。8、GW 10μM可以抑制NMDA诱发多巴胺神经元簇状放电。GW10μM可以增强SK电流,SK通道阻断剂(Apamine)几乎可以完全阻断SK电流。CB2R阻断剂AM630可去除GW的增强作用,AM630自身对照对SK电流没有影响。结论我们实验结果表明拉莫三嗪可以抑制外侧缰核神经元的簇状放电,对Tonic神经元活性具有增强作用,对Silent神经元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另外GW可以抑制外侧缰核神经元的诱发的簇状放电和对Tonic神经元和Silent神经元具有抑制作用。GW可增强SK电流,而CB2R阻断剂AM630可去除GW的增强作用。AM630自身对照对SK电流没有影响,但SK电流可被Apamine几乎全部阻断。所以,激活CB2Rs可抑制NMDA诱发的SK增强,这可能是CB2R介导对神经元簇状放电抑制的重要机制之一。

龙忠芳[6](2020)在《中缝背核—前扣带回5-羟色胺能神经通路在丙泊酚全身麻醉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近年研究表明,全身麻醉意识消失和恢复的过程涉及睡眠-觉醒通路的参与。课题组前期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在丙泊酚麻醉状态下特异性激活五羟色胺转运体转基因(Serotonin transporter transgenic,SERT-cre)小鼠中缝背核(Dosal Raphe Nucleus,DRN)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神经元,能加速小鼠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提示促觉醒核团DRN参与了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的意识恢复过程。本实验从神经通路的角度出发,旨在进一步明确参与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的DRN的5-HT能神经通路。本实验利用光遗传学、c-Fos染色及神经毁损技术,对DRN的5-HT能神经元的投射进行追踪。旨在从神经通路的角度出发,研究丙泊酚致意识改变的机制。方法:1.选取12只SPF级健康雄性成年SERT-cre小鼠,随机分为光遗传激活ChR2实验组(rAAV-Ef1α-DIO-hChR2-mCherry-WPRE-pA,n=6)和对照组(rAAV-Ef1α-DIO-mCherry-WPRE-pA,n=6).此光遗传病毒具有顺行示踪功能,等待4周病毒稳定表达后,尾静脉单次给予丙泊酚(20 mg/kg),并同时给予光刺激,待小鼠出现翻正反射恢复(recovery of righting reflex,RORR)后停止给光,停止光刺激90分钟后,进行灌注取脑,对DRN的5-HT能神经元的投射脑区进行追踪并对下游投射脑区进行c-Fos染色。2.选取SPF级健康雄性成年C57小鼠36只,随机分为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毁损组(鹅膏氨酸,n=6)及其对照组(生理盐水,n=6),Eth丘脑筛状核(Ethmoid thalamic nucleus,Eth)毁损组(鹅膏氨酸,n=6)及对照组(生理盐水,n=6),VPM(Ventral posteromedial thalamic nucleus,VPM)毁损组(鹅膏氨酸,n=6)及其对照组(0.9%生理盐水,n=6),对DRN投射脑区ACC、Eth、VPM进行毁损,15天后尾静脉单次给予丙泊酚(20 mg/kg),记录毁损组与对照组小鼠在丙泊酚麻醉恢复期RORR时间及皮层脑电的变化。3.选取12只SPF级健康雄性成年SERT-cre小鼠,随机分为光遗传激活组实验组(rAAV-Ef1α-DIO-hChR2-mCherry-WPRE-pA,n=6)和mcherry对照组(rAAV-Ef1α-DIO-mCherry-WPRE-pA,n=6),建立光遗传实验模型,在DRN处注入病毒并在ACC处埋植光纤,待4周后转入病毒稳定表达.在ACC处给予光刺激,在激活DRN5-HT-ACC通路后记录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在给光刺激及不给光刺激时RORR时间及皮层脑电的变化。结果:1.病毒示踪实验结果显示,在DRN处注射顺行示踪病毒后,脑片切片染色发现,DRN的5-HT能神经元可顺行投射至ACC、Eth、VPM和腹侧眶皮质(ventral orbital cortex,VO)处。且激活DRN的5-HT能神经元可使其投射脑区ACC的c-Fos表达增加。2.毁损部分实验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ACC毁损组RORR时间延长,脑电分析结果显示δ波增多,β波减少;Eth及VPM毁损组RORR时间及脑电变化均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3.光遗传学调控通路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光遗传学特异性激活DRN5-HT-ACC通路,可加速小鼠从丙泊酚麻醉中苏醒,表现为RORR时间显着缩短,脑电δ波减少,β波增加(P<0.05)。结论:1.中缝背核5-羟色胺能神经元可顺行投射至ACC,Eth,OV,VPM,激活DRN的5-HT能神经元可使ACC的c-Fos表达增加。2.ACC参与小鼠丙泊酚全身麻醉致意识改变的过程3.DRN5-HT-ACC在丙泊酚麻醉中发挥促觉醒效应。

曹乃龙[7](2020)在《神经源性尿道功能损害的5-羟色胺治疗靶点与一氧化氮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大多数腰骶髓节段以上的急性脊髓损伤和糖尿病引起的慢性神经损伤,都能干扰正常的排尿神经控制导致神经源性的膀胱和尿道功能损害。前期研究发现静脉给予5-羟色胺2A和2C受体激动剂DOI可能通过加强脊髓损伤和糖尿病大鼠尿道外括约肌活动进而提高排尿效率,但药物作用的具体靶点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此外,利用低剂量胰岛素建立一种新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进一步探讨一氧化氮介导尿道松弛机制在糖尿病尿道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8周后在大鼠腰骶髓髓腔内给予不同浓度的DOI后检测尿动力学参数改变,并取大鼠腰骶髓切片组织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建立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取糖尿病大鼠腰骶髓切片组织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并取膀胱和尿道组织做5-羟色胺亚神经元的免疫组化染色。使用低剂量胰岛素(~2u,24h)将I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控制在200-300mg/d L,即为造模成功。第一步:检测不同时间点糖尿病大鼠尿道功能改变。第二步:分成正常大鼠(A组)、8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大鼠(B组)和8周糖尿病大鼠(C组)三组,静脉给予L-精氨酸(100mg/kg)和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50mg/kg)检测给药前后尿道压改变。体外实验记录给予L-NAME前后尿道松弛幅度改变。结果腰骶髓髓腔内给予DOI可以加强尿道外括约肌活动,提高脊髓损伤大鼠的排尿效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发现脊髓损伤大鼠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数量明显增多。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发现8周糖尿病大鼠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明显增多、尿道5-羟色胺亚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减少。低剂量胰岛素可以改善8周糖尿病大鼠的尿道松弛功能障碍。静脉给予L-精氨酸后,A组和B组的尿道压最低点明显降低,C组未见明显变化。静脉给予L-NAME后,三组尿道压变化值都明显减小,而给药前后尿道压松弛幅度差值C组小于其它两组。体外浴漕实验发现,给予L-NAME前后电刺激诱导的尿道松弛幅度差值和给予L-NAME前尿道松弛幅度的比值,C组明显低于其它两组。结论DOI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和糖尿病大鼠的排尿功能障碍,推测药物作用的靶点位于腰骶髓运动神经元,即DOI和腰骶髓增多的5-羟色胺2A和2C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加强大鼠尿道外括约肌的活动进而提高排尿效率。低剂量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可以用于模拟自然病程下糖尿病病人的排尿功能障碍,而一氧化氮介导尿道松弛机制损害在8周糖尿病大鼠尿道平滑肌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杨森[8](2020)在《拟黑多刺蚁Pv5-HT7和Pv5-HT2A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蚂蚁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也称为血清素,是一种古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在包括线虫、果蝇和哺乳动物等的许多物种中都有发现。5-羟色胺可以调节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行为活动,包括生殖、睡眠、食欲、学习、痛觉、昼夜节律、情绪、攻击行为、觅食、能量平衡、取食、消化、内分泌和心血管功能等。如果人类的5-羟色胺分泌异常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例如精神分裂症、偏头痛、抑郁症、自闭症、强迫症、饮食紊乱、自杀行为等。在昆虫中,5-羟色胺参与昼夜节律、学习与记忆、聚集行为、分泌活动、发育、攻击行为、心率调控等多种生命活动的调节。5-羟色胺特异性的功能是通过结合和激活膜上的受体来实现的,目前己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克隆得到了 14个5-HT受体亚型,依据它们与第二信使结合情况、药理学特征和序列同源性特点将其分为七类,即5-HT1~5-HT7,除了5-HT3属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外,其它受体都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从昆虫体内克隆得到的 5-HT 受体主要有 5-HT1A、5-HT1B、5-HT2A、5-HT7受体,而5-HT2B目前只在果蝇体内有发现,而5-HT受体对拟黑多刺蚁生长发育影响方面的研究,至今未见有过报道。拟黑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昆虫,有雌蚁、雄蚁、工蚁等不同品级,隶属于膜翅目蚁科多刺蚁属。拟黑多刺蚁具有明确的社会分工,复杂的行为活动和高级的神经调控,是研究昆虫生长发育和行为调控的良好实验材料。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对拟黑多刺蚁Pv5-HT7受体基因和Pv5-HT2A受体基因cDNA进行了克隆;对拟黑多刺蚁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及不同品级成虫体内这两个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对不同品级成虫的头、胸、腹部进行了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对不同品级成虫脑部及腹部的这两个基因进行了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免疫组化定位检测;采用Y型迷宫训练方法对工蚁进行了训练。本项研究的目的是认识拟黑多刺蚁这两个基因的基本结构,并通过比对的方法从基因的角度了解拟黑多刺蚁与其它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了解Pv5-HT7受体基因和Pv5-HT2A受体基因对拟黑多刺蚁生长发育的影响,认识这两个基因对与成虫品级分化相关的脑神经系统结构及生殖系统结构的调节机制:探索这两个基因对蚂蚁学习记忆的影响。通过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Pv5-HT7受体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Pv5-HT7受体cDNA(基因登录号KF297572.1)的全长序列为3054 bp,包含有一个790 bp 5’非编码区和一个752 bp 3’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为1512 bp,编码503个氨基酸。Pv5-HT7受体蛋白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55.75 kDa和8.44,有一个7个跨膜结构域的疏水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的结果显示Pv5-HT7受体与西方蜜蜂5-HT7受体的亲缘关系最近。Pv5-HT7受体蛋白序列有3个糖基化位点,3个蛋白激酶A磷酸化位点,4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以及一个酰基化位点。所有的昆虫5-HT7受体蛋白序列都有一个共同的碳末端,也就是PDZ结构域(Glu-Ser-Phe-Leu)。将Pv5-HT7受体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5-HT7受体进行对比发现拟黑多刺蚁与昆虫的亲缘关系最为相近,Pv5-HT7受体蛋白与西方蜜蜂、家蚕、黑腹果蝇、菜粉蝶的5-HT7受体蛋白分别有78%、69%、68%、和55%的相似度。2.Pv5-HT7受体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的研究Pv5-HT受体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和不同品级蚂蚁的成虫体内都有表达,其中在蛹期的表达量比-和1~4龄幼虫期的表达量显着提高。Pv5-HT7受体mRNA在成虫工蚁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雄蚁,雌蚁的表达量最低。由此显示,Pv5-HT7受体可能在蛹期的发育和成虫的品级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工蚁体内的Pv5-HT7受体mRNA高表达可能与工蚁的觅食行为密切相关。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v5-HT7受体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虫体、不同品级成虫和成虫个体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v5-HT7受体蛋白在蛹和成虫中有表达,而在卵和1~4龄幼虫中几乎不表达。而在成虫中的表达量要远远高于蛹的表达量。成虫中,Pv5-HT7受体蛋白在雄蚁整体的表达量最高,其中在雄蚁胸部的表达最高,而在雄蚁腹部的表达量最低;Pv5-HT7受体蛋白在雌蚁整体的表达量居中,其中在雌蚁头部的表达量最高,在雌蚁腹部的表达量最低;Pv5-HT7受体蛋白在工蚁整体的表达量最低,在工蚁胸部的表达量最低,而在工蚁头部和腹部的表达量都比较高。Pv5-HT7受体的蛋白质检测结果与其mRNA表达水平不完全一致,这可能与该基因在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调控机制有关,也可能与Pv5-HT7受体基因分别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对不同品级成虫调节作用的特异性有关。Pv5-HT7受体蛋白在雄蚁整体及胸部的高表达量,可能表明雄蚁的婚飞行为,雄蚁运动器官的发达程度及运动行为的复杂程度与Pv5-HT7受体基因的调节作用有关。而Pv5-HT7受体蛋白在雌蚁及工蚁的头部表达量比较高,可能与学习记忆行为及整体的协调性有关;Pv5-HT7受体蛋白在工蚁腹部较高的表达量可能与其对工蚁消化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有关。3.Pv5-HT2A受体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Pv5-HT2A受体cDNA(基因登录号:KJ666537.2)的全长序列有2965 bp,开放阅读框(ORF)由1926 bp组成,编码641个氨基酸,5’和3’非编码区(UTR)分别为593 bp和446 bp。Pv5-HT2A受体氨基酸序列的分子量为69.68 kDa,等电点为9.60。系统进化树显示拟黑多刺蚁Pv5-HT2A受体蛋白与红收获蚁5-HT2A受体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Pv5-HT2A受体氨基酸序列有8个糖基化位,5个蛋白激酶A磷酸化位点,4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和3个酰基化位点。将拟黑多刺蚁的Pv5-HT2A受体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5-HT2A受体氨基酸序列进行对比发现,Pv5-HT2A受体与其它蚂蚁的5-HT2A受体具有高度的同源性。Pv5-HT2A受体与红收获蚁5-HT2A受体比较显示出84%的相似度,与黑腹果蝇5-HT2A受体比较有57%相似度。4.Pv5-HT2A受体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的研究拟黑多刺蚁Pv5-HT2A受体mRNA在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和不同品级成虫中均有表达。其中卵、3龄幼虫及蛹期的表达量较高,1龄、2龄、4龄幼虫的表达量较低;成虫中雄蚁的表达量最高,工蚁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雌蚁。Pv5-HT2A受体mRNA可能对蛹和雄蚁的发育以及不同成虫品级的分化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Pv5-HT2A受体蛋白在卵细胞里有高表达,在幼虫期也有表达,其中4龄的表达量最高,1龄次之,2龄低于1龄,3龄最低。在成虫中雄蚁的表达量最高,雌蚁的表达量比较低,在工蚁中几乎不表达。通过比较发现,尽管Pv5-HT2A受体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与mRNA水平的表达不完全一致,但在卵期的表达具有相对的一致性,而在3龄及4龄的表达不一致。由此显示,Pv5-HT2A受体基因分别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对于维持胚胎正常发育及3龄、4龄幼虫的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雄蚁中Pv5-HT2A受体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与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并且雄蚁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它两个品级的成虫,由此反映Pv5-HT2A受体对雄蚁的婚飞和攻击行为以及雌蚁交配的主导行为等复杂行为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Pv5-HT2A受体蛋白在头部的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工蚁、雄蚁和雌蚁。由此推测,Pv5-HT2A受体蛋白与工蚁的觅食行为以及学习记忆行为密切相关。Pv5-HT2A受体蛋白在雌蚁的腹部表达量最高,而在头部表达量最低,这可能与调节雌蚁的生殖能力有关;雄蚁的胸部表达量最高,而腹部表达量最低,这可能与调节雄蚁的运动能力有关。5.Pv5-HT7受体蛋白和Pv5-HT2A受体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Pv5-HT7受体蛋白在不同品级拟黑多刺蚁成虫脑部的Kenyon细胞、蕈形体和视叶中有强烈的阳性颗粒表达,在触角叶的表达适中,而在蕈形体根、蕈形体α叶表达比较弱。Pv5-HT2A受体蛋白在不同品级拟黑多刺蚁成虫脑部的蕈形体的唇部表达较高,而在领部和基底环表达相对较弱。Pv5-HT7受体蛋白和Pv5-HT2A受体蛋白在不同品级成虫视网膜和视神经层中的表达量最多,而在视外髓和视内髓的表达也比较强烈。蕈形体是昆虫大脑中学习记忆功能的中心,根据其表达状况分析显示,Pv5-HT7受体蛋白及Pv5-HT2A受体蛋白可能参与拟黑多刺蚁的学习记忆行为的调节;可能参与了拟黑多刺蚁视觉的调节和视觉信息的处理,与视觉相关的行为调节有关。Pv5-HT7受体蛋白及Pv5-HT2A受体蛋白可能参与了与成虫品级分化相关的脑神经系统发育和结构特点的调控作用。Pv5-HT7受体蛋白在工蚁和雌蚁腹部中生长期和分化期的卵母细胞中有强烈的阳性表达,在雌蚁腹部的卵黄形成期的卵母细胞和滋养细胞阳性表达也比较强;在雄蚁腹部的精母细胞和储精囊中阳性染色明显。Pv5-HT2A受体蛋白在工蚁腹部中的脂肪体阳性表达较弱;在雌蚁卵黄形成期、生长期、分化期的卵母细胞中和滋养细胞有强烈的阳性颗粒,在雌蚁脂肪体中的阳性表达相对较弱;在雄蚁精母细胞和储精囊中有强烈的阳性着色,而在雄性附腺、射精管以及脂肪体中的阳性表达相对较弱。由此表明,Pv5-HT7受体蛋白及Pv5-HT2A受体蛋白对于雌蚁和雄蚁生殖细胞发育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Pv5-HT7受体蛋白及Pv5-HT2A受体蛋白可能参与了与成虫品级分化相关的腹部生殖系统发育及结构特点的调控作用。6.迷宫训练对Pv5-HT7受体和Pv5-HT2A受体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利用Y型迷宫对拟黑多刺蚁工蚁进行行为训练,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工蚁找到目标的时间越来越短。对未训练和训练后的工蚁体内Pv5-HT7受体mRNA和Pv5-HT2A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行为训练后的工蚁Pv5-HT7受体mRNA和Pv5-HT2A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都有所增加,这可能是因为行为训练会刺激工蚁脑部的5-HT水平上升,从而诱导Pv5-HT7受体mRNA和Pv5-HT2A受体mRNA表达量的增加,这说明了Pv5-HT受体和Pv5-HT2A受体与拟黑多刺蚁工蚁的学习记忆行为的调节密切相关。本研究首次从拟黑多蚁体内克隆得到了Pv5-HT7受体基因和Pv5-HT2A受体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v5-HT7受体基因和Pv5-HT2A受体基因与其它种类的蚂蚁或膜翅目昆虫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v5-HT7受体基因和Pv5-HT2A受体基因无论在mRNA水平还是蛋白质水平在不同发育阶段虫体和不同品级成虫的蚂蚁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由此反映这两个基因对拟黑多刺蚁的发育及品级分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这两个基因的mRNA及蛋白质在拟黑多刺蚁的不同发育阶段虫体、不同品级成虫及成虫个体头、胸、腹体段内的表达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此显示这两个基因对拟黑多刺蚁的特定发育阶段,成虫的品级分化及不同品级成虫的特异性功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上述的研究内容之前均未见有过报道,由此表明本项研究为深入了解Pv5-HT7受体基因及Pv5-HT2A受体基因对于调节社会性昆虫蚂蚁生长发育及品级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研究为进一步探Pv5-HT7受体基因及Pv5-HT2A受体基因对于高等动物乃至人类的发育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所起的应有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文康[9](2020)在《针刺对PCPA失眠大鼠海马5-HT递质、5-HT1AR(5-HT2AR)/AC信号通路与二者关联性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针刺改善PCPA失眠在中枢5-HT睡眠递质及5-HT亚型受体后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0只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抽选16只为正常组,剩余54只进行造模并筛选,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针刺(针刺脐内环合失眠穴方)组、非穴组,各16只。针刺组采用针刺脐内环合失眠穴方干预治疗,非穴组予针刺双侧肋下各2个固定点治疗,正常组、模型组则不采用任何针刺,仅予相同时间和强度的抓摸刺激。干预6天后,取大鼠海马组织,样本编号并相应保存待检;免疫组化法检测5-HT1A、5-HT2A受体形态学的变化;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海马5-HT的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C活性,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二者的关联性。结果:1.免疫形态学观察:相对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海马5-HT1AR阳性表达数减少,呈散在、疏松排列;5-HT2AR阳性颗粒数目明显增加,阳性表达区域趋于集中;通过针刺后,针刺组大鼠海马5-HT1AR阳性表达颗粒分布集中且较规则,颜色加深;而5-HT2AR棕色表达数则明显减少,阳性区域颜色较浅。2.实验指标显示:A、相对于正常组,模型组海马区5-HT1AR表达下降而5-HT2AR表达上升(均P<0.01);海马内5-HT含量显着下降(P<0.01),AC活性降低(P<0.01),模型组海马5-HT含量损害与AC活性损伤呈正相关性,r=0.648,P<0.01;B、非穴组各组数据与模型组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且非穴组5-HT含量与AC活性相关性不强;C、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海马内5-HT1AR表达上升而5-HT2AR表达下降(P<0.01、P<0.01);5-HT含量显着升高(P<0.01),AC活性明显提高(P<0.01),针刺对5-HT含量提高与AC活性上调也呈正相关性,r=0.644,P<0.01;D、与非穴组比较,针刺组海马内5-HT1AR表达上升,而5-HT2AR表达下降(P<0.01、P<0.01);5-HT含量显着提高(P<0.01),AC活性明显上调(P<0.01)。结论:1.PCPA模型大鼠海马呈现5-HT1A、5-HT2A受体形态异常;针刺有改善PCPA失眠模型大鼠海马5-HT1A、5-HT2A受体形态作用。2.PCPA模型大鼠海马呈现5-HT含量、AC活性均受损降低及二者的受损呈一定正相关性;而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方有显着升高其5-HT含量、上调其AC活性的作用,对二者的改善也呈一定相关性。3.实验支持该针法通过改善5-HT睡眠递质、5-HT亚型受体后信号通路机制及其交互机制综合起到治疗PCPA失眠的作用机制。

穆强[10](2020)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中枢5-HT、5-HT2A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银质针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大鼠中枢5-羟色胺(5-HT)及5-羟色胺2A(5-HT2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银质针治疗MPS的中枢机制。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18只,正常组不予任何刺激,模型组应用打击结合强迫运动的方式建立MPS模型,银质针组在造模成功的基础上行银质针导热治疗。于治疗结束后1天、7天、14天分别测定3组大鼠右股内侧肌病理变化、热缩爪潜伏期(PWTL)、肌电图(EMG)、延髓及脊髓5-HT、脊髓5-HT2A受体。结果:(1)PWTL:模型组、银质针组各时间点PWTL较正常组明显缩短(P<0.05);银质针组治疗1天后PWTL较模型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7天、14天较治疗后1天PWTL明显升高且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肌电图:造模后大鼠右股内侧肌出现频发自发电活动,银质针治疗后,自发电活动逐渐减少,治疗后14天仍可见偶发肌肉自发电活动。(3)右股内侧肌病理切片:正常组形态规整、肌纤维排列整齐;模型组间质增生,肌纤维排列紊乱;银质针治疗后1天较模型组未见明显差异;银质针组治疗后7天,肌纤维形态逐渐恢复,间质增生较前好转;银质针组治疗后14天,肌纤维形态较规则,可见新生血管。(4)中枢5-HT阳性表达:模型组延髓5-HT较正常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质针组各时间点5-HT表达上调,且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脊髓5-HT表达较正常组减少,银质针组治疗后1天,5-HT水平未见明显变化,银质针治疗后7天、14天,5-HT表达逐渐上调,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脊髓5-HT2A受体:正常组、模型组各时间点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银质针组各时间点较正常组、模型组5-HT2A受体表达均增加;治疗后7天、14天较治疗后1天5-HT2A受体表达明显升高且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PS模型大鼠延髓及脊髓5-HT水平降低,随时间推移仍有降低趋势;2.银质针治疗后MPS大鼠延髓及脊髓5-HT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多,且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其中延髓变化早于脊髓;3.银质针治疗后MPS大鼠脊髓5-HT2A受体阳性表达随治疗后时间延长逐渐递增并且与5-HT增加、热痛敏恢复、肌电图恢复以及局部股内侧肌修复呈同步趋势,推测银质针导热疗法可能通过调控中枢5-HT及5-HT2A受体发挥其镇痛作用。

二、5-羟色胺通过 5-HT_2 型受体在中缝背核的含5-羟色胺细胞引起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增加(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羟色胺通过 5-HT_2 型受体在中缝背核的含5-羟色胺细胞引起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增加(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5-HT2A受体在腹外侧眶额皮质参与口面部疼痛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图

(2)“疏肝调神”针法对失眠大鼠海马5-HT1AR、2AR和下丘脑GABAAR-α1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主要试剂、材料及制备方法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模型复制方法
        2.3 模型复制依据
        2.4 干预方法
        2.5 检测指标及方法
        2.5.1 一般情况及行为学实验
        2.5.2 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
        2.5.3 WB检海马5-HT_(1A)R、5-HT_(2A)R和下丘脑GABA_AR-α_1的表达
        2.6 统计学处理
        2.7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组基本情况分析
        3.1.1 各组大鼠饮食量、饮水量的比较
        3.1.2 各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比较
        3.2 各组大鼠行为学实验比较
        3.2.1 各组大鼠高架十字迷宫结果比较
        3.2.2 各组大鼠旷场实验结果比较
        3.3 各组大鼠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结果比较
        3.4 各组大鼠海马5-HT_(1A)R蛋白表达结果比较
        3.5 各组大鼠海马5-HT_(2A)R蛋白表达结果比较
        3.6 各组大鼠下丘脑GABA_AR-α_1蛋白表达结果比较
    4 讨论
        4.1 中医对失眠的认识
        4.1.1 失眠病名的历史沿革
        4.1.2 肝郁气滞型失眠的病因病机
        4.2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4.2.1 失眠的病因
        4.2.2 失眠的病机
        4.3 肝郁气滞型失眠的针刺治疗
        4.3.1 临床常用针刺方法
        4.3.2 “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失眠的依据
        4.4 实验结果分析
        4.4.1 针刺对失眠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4.4.2 针刺对失眠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4.4.3 针刺对失眠大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的影响
        4.4.4 针刺对失眠大鼠海马5-HT_(1A)R、_(2A)R的影响
        4.4.5 针刺对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_AR-α_1表达的影响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针刺调节失眠相关中枢神经递质受体蛋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3)中脑中缝核五羟色胺能神经元亚群在颞叶癫痫中的作用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立体定位手术
    2.3 小鼠海马快速电点燃模型
    2.4 钙信号光纤记录与分析
    2.5 光遗传学干预
    2.6 药理学干预
    2.7 DBS干预
    2.8 抑郁样行为检测
    2.9 顺向和逆向病毒追踪
    2.10 免疫组织化学
    2.11 统计检验
3 实验结果
    3.1 中缝正中核五羟色胺能神经元在颞叶癫痫发作中的钙活动存在多样性
    3.2 中缝正中核的五羟色胺能神经元下游投射情况及其下游在癫痫全身性发作后的c-fos表达
    3.3 中缝正中核中投射特异的五羟色胺能神经元亚群在颞叶癫痫发作中的钙活动存在多样性
    3.4 光遗传学选择性激活或抑制中缝正中核的五羟色胺能神经元对颞叶癫痫的形成过程无作用
    3.5 光遗传学激活中缝正中核到腹侧CA3的五羟色胺能环路显着抑制颞叶癫痫的形成和全身性发作
    3.6 光遗传学激活中缝正中核到僵核的五羟色胺能环路显着促进海马电点燃癫痫形成过程并加重全身性发作,而激活中缝正中核到内侧隔核或到外侧下丘脑的五羟色胺能环路对小鼠海马快速电点燃癫痫无作用
    3.7 中缝正中核特异性投射到腹侧CA3的五羟色胺能神经元亚群的下游投射情况和解剖学分布
    3.8 中缝正中核的五羟色胺能神经元与腹侧CA3谷氨酸能神经元存在直接的投射结构联系
    3.9 中缝正中核到腹侧CA3的五羟色胺能环路通过5-HT_(1A)和 5-HT_3受体发挥抗癫痫作用
    3.10 中缝背核的五羟色胺能神经元在颞叶癫痫发作中活动显着增加
    3.11 光遗传学选择性抑制中缝背核的五羟色胺能神经元显着延缓颞叶癫痫的形成
    3.12 中缝背核 1-Hz深部脑刺激通过抑制其五羟色胺能神经元显着延缓颞叶癫痫的形成
    3.13 中缝背核 1-Hz深部脑刺激不影响小鼠抑郁样行为
    3.14 小结
4 讨论
5 结论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综述 中缝核在癫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 前言
    2 中缝核
    3 癫痫对中缝核的影响
        3.1 中缝核RN在癫痫后的易损性
        3.2 中缝核RN神经元在癫痫中的活动
        3.3 癫痫对中缝核 5-HT能神经系统的影响
    4 中缝核RN在癫痫中的功能
        4.1 损毁和移植研究
        4.2 脑部电刺激研究
        4.3 药理学研究
        4.4 光遗传学研究
    5 中缝核RN在癫痫共患病中的作用
        5.1 中缝核RN在癫痫猝死中的作用
        5.2 中缝核RN在癫痫抑郁共患病中的作用
        5.3 中缝核RN在癫痫其他共患病中的作用
    6 中缝核RN在癫痫中的研究展望
        6.1 癫痫如何传播到中缝核RN?
        6.2 中缝核RN不同亚区在不同癫痫模型中的作用如何?
        6.3 中缝核通过什么下游环路调控癫痫及其共患病?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肾不藏志不寐理论研究
    1 肾、志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 肾藏志对寐寤的调节作用
    3 肾不藏志不寐的因机证治
    4 常用安肾志的方药
    5 小结
第二部分 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模型研究
    研究一 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氧化应激、凋亡基因、炎性因子和神经递质的实验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二 肾不藏志不寐大鼠海马转录组学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安肾志药物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镇静促眠作用的实验研究
    研究一 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神经递质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二 远志对肾不藏志不寐大鼠作用的海马转录组学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失眠大鼠模型的建立及中药治疗对氯苯丙氨酸致失眠模型大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5)GW405833和拉莫三嗪对小鼠外侧缰核神经元电生理特点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现状
    1.2 拉莫三嗪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
    1.3 GW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机制
    1.4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
    2.1 实验药品和试剂及溶液
    2.2 实验仪器、软件
    2.3 实验动物
第三章 实验方法
    3.1 含外侧缰核脑片制备
    3.2 玻璃微电极的拉制
    3.3 记录电极的充灌
    3.4 全细胞脑片膜片钳记录前准备
    3.5 全细胞脑片膜片钳记录
    3.6 数据整理与数据统计分析
第四章 实验结果
    4.1 外侧缰核神经元的类型
    4.2 拉莫三嗪对强直放电型神经元的影响
    4.3 拉莫三嗪对静息型神经元的影响
    4.4 拉莫三嗪对诱发簇状放电的影响
    4.5 GW对强直放电型神经元的影响
    4.6 GW对静息型神经元的影响
    4.7 GW对诱发簇状放电的影响
    4.8 GW抑制神经元簇状放电的机制
第五章 讨论
    5.1 外侧缰核神经元生理活动与抑郁症
    5.2 拉莫三嗪对外侧缰核神经元的影响
    5.3 激活大麻素2 型受体对外侧缰核神经元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学术活动
参考文献
附录 外侧缰核的结构及生理功能研究
    参考文献

(6)中缝背核—前扣带回5-羟色胺能神经通路在丙泊酚全身麻醉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讨论
本实验的下一步设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中缝背核5-羟色胺能神经通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神经源性尿道功能损害的5-羟色胺治疗靶点与一氧化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词表
绪论
    1 脊髓损伤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以及5-羟色胺的治疗作用
    2 糖尿病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以及5-羟色胺的治疗作用
    3 糖尿病导致尿道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以及一氧化氮机制改变
第一部分 5-羟色胺2A/2C受体激动剂DOI改善脊髓损伤大鼠排尿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脊髓损伤引起神经可塑性改变理论
        1.2 药物-靶点结合理论(药物-受体特异性结合理论)
        1.3 神经-肌肉靶向调控理论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建造
        2.2.2 髓腔内置管
        2.2.3 膀胱内置管
        2.2.4 髓腔内给药记录尿动力学参数改变
        2.2.5 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免疫荧光染色
        2.2.6 腰骶髓腹侧角5-羟色胺2A和2C受体的Western Blot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脊髓损伤大鼠膀胱组织学改变
        3.2 腰骶髓髓腔内给药后尿动力参数改变
        3.3 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5-羟色胺2A/2C受体激动剂DOI改善糖尿病大鼠排尿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糖尿病引起神经可塑性改变理论
        1.2 5-HT类物质在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糖尿病大鼠膀胱和尿道组织学染色
        2.2.2 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免疫荧光检测
        2.2.3 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2A和2C受体的Western blot检测
        2.2.4 膀胱和尿道5-羟色胺亚神经元的免疫荧光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糖尿病导致膀胱和尿道的组织学改变
        3.2 糖尿病大鼠腰骶髓运动神经元中5-羟色胺受体数量改变
        3.3 糖尿病大鼠尿道的5-羟色胺亚神经元数量改变
    4.讨论
第三部分 低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大鼠尿道功能损害和一氧化氮机制改变
    1.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高血糖诱导渗透性利尿
        1.2 糖尿病诱导氧化应激损害
        1.3 糖尿病导致下尿路平滑肌的收缩和松弛机制改变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代谢笼检测
        2.2.2 膀胱等容收缩条件下的尿道灌注压检测
        2.2.3 浴漕实验检测尿道肌肉特性
        2.2.4 静脉给予L-精氨酸和L-NAME后尿道灌注压检测
        2.2.5 给予L-NAME前后体外浴漕实验检测尿道肌肉特性
        2.3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不同糖尿病病程大鼠排尿参数的改变
        3.2 不同糖尿病病程大鼠尿道灌注压参数的改变
        3.3 不同糖尿病病程大鼠尿道对EFS和 KCL收缩反应特性改变
        3.4 静脉给予L-精氨酸和L-NAME后大鼠尿道灌注压改变
        3.5 给予L-NAME前后电场力诱导大鼠尿道肌肉松弛幅度改变
    4.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8)拟黑多刺蚁Pv5-HT7和Pv5-HT2A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蚂蚁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5-羟色胺
        1.1.1 5-羟色胺的概述
        1.1.2 5-羟色胺的功能
        1.1.3 5-羟色胺的合成
        1.1.4 5-羟色胺的发现
        1.1.5 5-羟色胺的医用价值和药物开发
    1.2 5-HT受体
        1.2.1 5-HT_1受体家族——与G_(i/o)结合的受体
        1.2.2 5-HT_2受体家族——结合G_(q/11)蛋白的受体家族
        1.2.3 5-HT_3受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1.2.4 5-HT_4受体
        1.2.5 5-HT_5受体家族
        1.2.6 5-HT_6受体
        1.2.7 5-HT_7受体
    1.3 G蛋白偶联受体
        1.3.1 视紫红质受体
        1.3.2 生物胺受体
    1.4 昆虫5-HT的研究
        1.4.1 昆虫5-HT的研究现状
        1.4.2 5-HT及其受体在蜜蜂和果蝇中的分布
    1.5 拟黑多刺蚁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拟黑多刺蚁5-HT_7受体基因和5-HT_(2A)受体基因的克隆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总RNA的提取
        2.2.2 RNA的检测
        2.2.3 cDNA序列的反转录反应
        2.2.4 引物设计与合成
        2.2.5 拟黑多刺蚁5-HT_7受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
        2.2.6 拟黑多刺蚁5-HT_(2A)受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
        2.2.7 拟黑多刺蚁5-HT_7受体基因和5-HT_(2A)受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的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总RNA的提取
        2.3.2 拟黑多刺蚁5-HT_7受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
        2.3.3 拟黑多刺蚁5-HT_7受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的分析
        2.3.4 拟黑多刺蚁5-HT_(2A)受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
        2.3.5 拟黑多刺蚊5-HT_(2A)受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的分析
    2.4 讨论
        2.4.1 总RNA的提取
        2.4.2 拟黑多刺蚁5-HT_7受体和5-HT_(2A)受体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
第3章 拟黑多刺蚁Pv5-HT7受体和Pv5-HT2A受体蛋白质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 分析方法
        3.1.1 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3.1.2 蛋白质序列同源性分析
        3.1.3 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
        3.1.4 系统进化树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Pv5-HT_7受体蛋白质序列的理化性质
        3.2.2 Pv5-HT_7受体蛋白质序列同源性分析
        3.2.3 Pv5-HT_7受体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结果分析
        3.2.4 Pv5-HT_7受体蛋白序列的系统发生树分析
        3.2.5 Pv5-HT_(2A)受体蛋白质序列的理化性质
        3.2.6 Pv5-HT_(2A)受体蛋白质序列同源性分析
        3.2.7 Pv5-HT_(2A)受体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结果分析
        3.2.8 Pv5-HT_(2A)受体蛋白序列的系统发生树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Pv5-HT7受体基因和Pv5-HT2A受体基因对拟黑多刺蚁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主要的试剂及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不同品级及发育阶段的蚂蚁总RNA的提取和第一条cDNA链的生成
        4.2.2 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Pv5-HT_7受体基因实时定量表达的结果与分析
        4.3.2 Pv5-HT_(2A)受体基因实时定量表达的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Pv5-HT7受体蛋白和Pv5-HT2A受体蛋白对拟黑多刺蚁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仪器
        5.1.2 主要的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蛋白质的提取
        5.2.2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5.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5.2.4 转膜
        5.2.5 免疫反应
        5.2.6 化学发光
        5.2.7 数据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品级蚂蚁总蛋白的定量
        5.3.2 Pv5-HT7受体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虫体和不同品级拟黑多刺蚁成虫体内的定量结果
        5.3.3 Pv5-HT2A受体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虫体和不同品级拟黑多刺蚁成虫体内的定量结果
    5.4 讨论
第6章 免疫组化法检测Pv5-HT7受体蛋白和Pv5-HT2A受体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
    6.1 实验材料
        6.1.1 实验动物
        6.1.2 实验仪器
        6.1.3 实验试剂
    6.2 实验方法
        6.2.1 固定脱水
        6.2.2 组织包埋
        6.2.3 冰冻切片
        6.2.4 染色程序
        6.2.5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Pv5-HT_7受体蛋白在拟黑多刺蚁脑部的定位结果和分析
        6.3.2 Pv5-HT_(2A)受体蛋白在拟黑多刺蚁脑部的定位结果和分析
        6.3.3 Pv5-HT_7受体蛋白在拟黑多刺蚁腹部的定位结果和分析
        6.3.4 Pv5-HT_(2A)受体蛋白在拟黑多刺蚁腹部的定位结果和分析
    6.4 讨论
第7章 拟黑多刺蚁工蚁的迷宫行为学训练
    7.1 研究背景
    7.2 实验方法
    7.3 实验结果
    7.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针刺对PCPA失眠大鼠海马5-HT递质、5-HT1AR(5-HT2AR)/AC信号通路与二者关联性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失眠的认识
        1.1 失眠概念及分类
        1.1.1 原发性失眠
        1.1.2 继发性失眠
        1.2 失眠的影响因素
        1.3 失眠发病机制的认识
        1.3.1 与睡眠相关的脑结构及功能
        1.3.2 中枢神经递质与失眠
        1.3.3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与失眠
        1.3.4 AC活性与cAMP含量异常
        1.4 失眠的西医治疗
        1.4.1 药物治疗
        1.4.2 非药物疗法
        1.4.3 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
    2 祖国医学对失眠的研究进展
        2.1 失眠的中医病因
        2.1.1 外感六邪
        2.1.2 内伤情志
        2.1.3 胃肠不和
        2.1.4 气血亏虚
        2.2 失眠的中医病机
        2.2.1 《黄帝内经》的睡眠理论
        2.2.2 阴阳失调
        2.2.3 脏腑不调
        2.2.4 血瘀气郁
        2.2.5 虚实为纲
        2.3 失眠的中医发病学说
        2.4 中药对失眠的治疗
        2.5 针灸治疗失眠
        2.5.1 针刺疗法
        2.5.2 特种针法
        2.5.3 灸法对失眠的治疗
        2.5.4 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失眠
        2.6 其他疗法
        2.6.1 推拿对失眠的治疗
        2.6.2 民族医学
        2.7 中医针灸治疗的优势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设备
        1.2 动物与分组
        1.3 造模
        1.4 干预方法
        1.5 标本采集与储存
        1.6 操作方法
        1.6.1 使用ELISA法测定5-羟色胺(5-HT)含量
        1.6.2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5-HT_(1A)、5-HT_(2A)受体的表达
        1.6.3 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
        1.7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组大鼠海马5-HT、AC活性及二者相关回归方程
        2.2 诸组大鼠海马5-HT_(1A)R、5-HT_(2A)R免疫组化病理影响
        2.2.1 200倍镜下病理形态学描述
        2.2.2 各组大鼠海马5-HT_(1A)R、5-HT_(2A)R的表达
    3 讨论
        3.1 实验研究选择PCPA模型的理由
        3.2 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方组方用穴分析
        3.3 针刺失眠穴方合脐内环有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作用机制分析
        3.4 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调节海马5-HT_(1A)与5-HT_(2A)受体表达的机制分析
        3.5 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调节失眠大鼠海马5-HT含量及AC活性的作用及意义
        3.5.1 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调节失眠大鼠海马5-HT含量及AC活性的作用
        3.5.2 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调节5-HT含量与AC活性的关联性探讨
        3.5.3 5-HT含量与AC活性关联性研究结果的意义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穴位埋线联合其他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中枢5-HT、5-HT2A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略缩词表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中枢 5-HT 系统与疼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5-羟色胺通过 5-HT_2 型受体在中缝背核的含5-羟色胺细胞引起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增加(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5-HT2A受体在腹外侧眶额皮质参与口面部疼痛的机制研究[D]. 苑珊珊. 佳木斯大学, 2021(12)
  • [2]“疏肝调神”针法对失眠大鼠海马5-HT1AR、2AR和下丘脑GABAAR-α1表达的影响[D]. 李昕蓉.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脑中缝核五羟色胺能神经元亚群在颞叶癫痫中的作用多样性研究[D]. 程鹤鸣. 浙江大学, 2021(01)
  • [4]肾不藏志不寐的理论及实验研究[D]. 任小娟.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2)
  • [5]GW405833和拉莫三嗪对小鼠外侧缰核神经元电生理特点的影响研究[D]. 罗志华. 汕头大学, 2020(02)
  • [6]中缝背核—前扣带回5-羟色胺能神经通路在丙泊酚全身麻醉中的作用研究[D]. 龙忠芳.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7]神经源性尿道功能损害的5-羟色胺治疗靶点与一氧化氮机制研究[D]. 曹乃龙. 上海交通大学, 2020
  • [8]拟黑多刺蚁Pv5-HT7和Pv5-HT2A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对蚂蚁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D]. 杨森. 陕西师范大学, 2020(02)
  • [9]针刺对PCPA失眠大鼠海马5-HT递质、5-HT1AR(5-HT2AR)/AC信号通路与二者关联性影响研究[D]. 李文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中枢5-HT、5-HT2A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 穆强.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血清素通过 5-HT_2 受体导致中缝背核中含血清素的细胞中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增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