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地区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SCL-90评价结果分析

柳州地区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SCL-90评价结果分析

一、柳州地区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SCL—90评定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岩[1](2021)在《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强调“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进入20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的发展,带动全国多方面的发展。同时,在很多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影响,不管是正常儿童还是留守儿童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留守儿童群体的规模在迅速的扩大。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更多的是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担忧。但是,以往文献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结果是相互矛盾的。那么,我国留守儿童现今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真的欠佳?其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如何?哪些经济社会因素会影响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针对文献研究中不同的观点,元分析方法可以进行整合,并探讨产生分歧的可能原因。以往研究在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时,主要使用的是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心理健康测验量表(MHT)。满足纳入标准的SCL-90原始研究共19篇,包含90个独立样本,样本量总计为14548人。基于SCL-90量表的元分析结果显示:1.平均效应量在0.2-0.4之间,平均效应量为0.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严重。2.地域效应显着。东部(0.137)划归为小效应,中部(0.224)、西部(0.319)划归为中效应。东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中部次之,西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性别效应不显着。男生(0.017)、女生(-0.043)划归为小效应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性别效应量不存在显着。4.出版年代效应不显着。5.被试群体不显着。6.失业率与强迫、躯体化两因子存在显着相关;人口总抚养比与强迫、躯体化两因子存在显着相关。基于MHT的研究共678篇,符合标准的有90篇,有90篇研究中包含2个或2个以上的独立样本,合计100个独立样本。样本容量84089人。基于MHT量表的元分析结果显示:1.平均效应量在-0.4-0.016之间,八因子对留守儿童有不同程度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严重,与SCL-90结论一致。2.地域效应不显着。中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东部次之,西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被试群体效应不显着。小学(d=0.139),属于小效应,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初中(d=0.239),属于中等偏下效应。4.性别效应显着。男生(d=0.084),属于小效应,留守男生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女生(d=0.226),属于中等偏下效应,留守女生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太好。5.出版年代效应不显着。6.小学升学率与过敏倾向、对人焦虑两因子存在显着相关;GDP与过敏倾向存在显着相关;人均GDP与过敏倾向存在显着相关。总体上看,我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人群没有太大的差异。近20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虽有波动,但没有显着的增加,或减少。失业率、人口总抚养比率、小学升学率、GDP、人均GDP等经济社会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有显着影响。

张超[2](2019)在《天津市初中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天津市初中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获得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三方面的检出率及分布情况,分析初中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对初中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初中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和建议。方法:以天津市初中生家长为研究对象,以SCL-90量表为核心编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状况量表以及主观问题。于2016年4月~2016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并展开调查,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共有5项干预措施,学校至少选择两项干预措施进行。(1)通过家长会,介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及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2)发放致家长一封信,介绍心理健康知识;(3)向家长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品;(4)通过校讯通,向家长发送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提醒家长关注学生心理问题;(5)学校通过官方微信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照组保持校方常规健康教育。于2016年4月~2016年12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干预,2017年1月~2017年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对回收的问卷采用双人平行输入方式录入,程序软件设置逻辑纠错功能,保证问卷录入的准确性。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线调查例数为11689例,干预后调查例数为11549例,失访率为1.20%。1.天津市初中生家长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天津市初中生家长心理异常的总检出率为28.30%,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以及焦虑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2.64%、15.95%和9.82%。男性家长人际关系敏感的检出率高于女性家长(χ2=9.165,P=0.002),抑郁的检出率低于女性家长(χ2=14.552,P<0.001)。2.天津市初中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拟合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50~岁组(OR=1.322,95%CI:1.013-1.725)、离异/丧偶(OR=1.224,95%CI:1.010-1.482)是家长人际关系敏感的可能危险因素,女性(OR=0.894,95%CI:0.815-0.980)、文化程度为高中(OR=0.716,95%CI:0.595-0.862)和本科(OR=0.521,95%CI:0.419-0.647)是家长人际关系敏感的可能保护因素;女性(OR=1.288,95%CI:1.155-1.435)、离异/丧偶(OR=1.339,95%CI:1.086-1.652)、与孩子关系为爷爷奶奶(OR=2.589,95%CI:1.322-5.070)和姥姥姥爷(OR=2.381,95%CI:1.043-5.436)、职业为教师(OR=1.716,95%CI:1.078-2.731)是家长抑郁的可能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为初中(OR=0.812,95%CI:0.669-0.985)、高中(OR=0.575,95%CI:0.471-0.703)和本科(OR=0.466,95%CI:0.368-0.591)是家长抑郁的可能保护因素;离异/丧偶(OR=1.574,95%CI:1.239-1.999)是家长焦虑的可能危险因素,年龄35~岁组(OR=0.022,95%CI:0.535-0.952)、文化程度为初中(OR=0.744,95%CI:0.595-0.930)、高中(OR=0.521,95%CI:0.413-0.657)、本科(OR=0.366,95%CI:0.278-0.481)、硕士及以上(OR=0.463,95%CI:0.241-0.888)、居住在郊区(OR=0.851,95%CI:0.737-0.984)是家长焦虑的可能保护因素。3.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的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人际关系敏感:χ2=6.564,P=0.010;抑郁:χ2=12.379,P<0.001;焦虑:χ2=24.933,P<0.001)。干预组干预后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均低于干预前(人际关系敏感:χ2=56.083,P<0.001;抑郁:χ2=29.097,P<0.001;焦虑:χ2=6.841,P=0.009),对照组干预后的心理异常检出率也低于干预前(人际关系敏感:χ2=46.338,P<0.001;抑郁:χ2=5.361,P=0.021)。结论:天津市初中生家长心理异常的总检出率为28.30%,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以及焦虑三方面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2.64%、15.95%和9.82%。男性家长人际关系敏感的检出率高于女性家长,抑郁的检出率低于女性家长。初中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改善初中生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

吴旭敏[3](2018)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人格特征对心身健康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心身健康状况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健康及行为,而且会通过其教育行为深入而广泛地影响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当前,我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不断普及和加强的形势下,教师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过高的工作压力还会导致教师消极行为增多,形成职业倦怠,对学生产生诸多不良影响,构成师源性心理伤害。随着职业压力、家庭压力的不断积压,有些教师感到受挫,缺乏成就感,有些教师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教学工作,导致工作绩效的下降。但有些教师却能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对教育教学工作保持较高的热情和动力,其中一部分教师成为了名师、优秀教师,其职业倦怠现象的发展几率较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可能与教师的人格特征有关。因此,本文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环境,对中小学教师的心身健康及其与工作压力状况和人格的关系进行研究,不仅为教师培养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心身疾病调查表、教师工作压力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ale)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上海市部分中小学335名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心身疾病发病率高,患病率最高的为头疼(2)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分都比全国常模高。造成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排在前三位的因素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学生。(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压力、人格特征在性别、教龄、地区、是否担任班主任、是否任教毕业班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在心理健康方面,男教师在3个因子上的分数大于女教师,教龄在30年以上的教师“躯体化”分数高,任教毕业班的教师在“抑郁”因子上分数高。在工作压力方面,男教师“心身特征”问题大,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工作特征”分数高。在人格特征方面,男教师“神经质”分数高,教龄在6-10年的教师“掩饰性”分数高,郊区教师“神经质”分数高于中心城区教师。(4)工作压力与SCL-90除“人际关系敏感”外的其他因子呈显着正相关。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的神经质和精神质与SCL-90部分因子呈正相关,内外向和掩饰性与SCL-90部分因子呈负相关(5)人格特征因素在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到部分调节作用。

张微,邓冰[4](2017)在《贵州省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文中指出目的调查贵州省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维护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分层抽样,对贵州省220名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贵州省中小学心理教师的SCL-90的总分,因子分中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的得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贵州省县城的心理教师SCL-90的得分低于城市、农村的心理教师的得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心理教师的强迫得分高于初中、高中的心理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兼职心理教师的躯体化、强迫、恐怖得分高于专职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贵州省中小学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为维护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可以从建立心理教师自助系统和学校、社会他助系统两方面着手。

杨宏波,方敏,曹吉祥[5](2015)在《边疆地区小学数学双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以新疆克州某市为例》文中提出选用SCL-90对新疆克州某市的126名小学数学双语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评估,以了解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双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边疆地区小学数学双语教师SCL-90得分低于地方成人,且差异显着(P<0.01),其中有11%的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反应和障碍,同时,这些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不同教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1)。由此可见,边疆小学数学双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社会的积极关注,建议加强学校、家庭、教师三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共同推动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

赵作荣[6](2014)在《教师职业紧张与其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教师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工作能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问卷调查,了解教师身心健康状况、探讨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及其对教师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为新疆地区教师职业紧张研究方面提供基础数据,完善我国教师职业心理研究方面资料,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两市、三地州等地大学、中学、小学教师6,600人,进行职业紧张因素、工作能力、身心健康等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层次教师的职业紧张因素各不相同:在环境紧张、任务危险性维度、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和个体应对资源维度,小学教师得分最高(P<0.05,P<0.01);在交流的可能性维度,初中教师得分最高(P<0.01);高中教师在合作的需求程度、任务不确定性、工作组织问题、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工作环境、个体紧张总体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和躯体紧张反应维度得分最高(P<0.01),在个体应对资源维度得分最低(P<0.01);大学教师在复杂性、任务控制、参与、时间控制、合作的可能性、工作干扰、合作的紧密性、任务界限、责任和业务紧张反应维度得分最高(P<0.01);各层次教师在不合理体位要求维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不同层次不同任教科目教师的职业紧张因素各不相同:小学教师中,在复杂性、合作的需求程度、任务控制、参与、交流的可能性、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任务危险性、合作的紧密性、职业任务总分、任务过重和任务模糊维度,小学主科教师得分高于副科教师((P<0.05,P<0.01)。中学教师中,语文教师在复杂性、工作干扰、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职业任务总分、任务过重、心理紧张反应维度得分最高(P<0.05,P<0.01);数学教师在任务控制与不合理体位要求得分最高(P<0.01);英语教师在合作的可能性、任务不确定性、任务模糊、个体紧张反应总分、人际关系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维度得分最高(P<0.05,P<0.01)。大学教师中,人文专业教师在任务模糊、复杂性、个体紧张反应总体、心理紧张反应和躯体紧张反应维度得分最高(P<0.05,P<0.01);工学专业教师在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和工作组织问题维度得分最高(P<0.05);农学专业教师在任务不适、任务控制、参与、时间控制和合作的可能性及个体应对资源维度得分最高(P<0.05,P<0.01);医学专业教师在任务不确定性、不合理体位要求、工作干扰以及合作的紧密性维度得分最高(P<0.05,P<0.01);3)不同层次教师职业紧张程度各不相同:处于中度以上职业紧张教师比例为32.6%,不同层次教师中度以上职业紧张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中(34.4%)、小学(33.7%)、大学(33.4%)和初中(30%)。处于中度个体紧张反应的教师比例为37.6%,不同层次教师中度以上个体紧张反应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中(51.8%)、大学(49.4%)、初中(48.4%)和小学(42.9%)。处于中度以上缺乏个体应对资源的教师比例为27.3%,不同层次教师中度以上缺乏个体应对资源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中(29.9%)、大学(28.9%)、小学(26.3%)和初中(25.6%);4)不同层次不同任教科目教师紧张程度各不相同:职业任务维度,小学中度以上职业紧张主科教师检出率36.5%,副科教师检出率27.6%;中学不同任教科目教师中度以上职业紧张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语文(检出率35.9%)、外语(检出率32.8%)、数学(检出率32.4%)和其它科目(检出率27.4%);大学不同任教科目教师中度以上职业紧张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其它专业(检出率37.5%)、人文(检出率36.7%)、医学(检出率31.2%)、理学(检出率29.3%)、工学(检出率28.1%)、农学(检出率25.1%);个体紧张反应维度,小学处于中度以上个体紧张反应的主科教师检出率44.2%,副科教师检出率39.9%;中学不同任教科目教师中度以上个体紧张反应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语文(检出率53.7%)、外语(检出率52.9%)、数学(检出率48.9%)和其它科目(检出率47.3%);大学不同任教科目教师中度以上个体紧张反应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人文(检出率53.4%)、工学(检出率52.8%)、其它专业(检出率50.2%)、医学(检出率47.3%)、理学(检出率43.3%)、农学(检出率40.7%);个体应对资源维度,小学处于中度以上个体紧张反应的主科教师检出率44.2%,副科教师检出率39.9%;中学不同任教科目教师中度以上个体紧张反应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语文(检出率53.7%)、外语(检出率52.9%)、数学(检出率48.9%)和其它科目(检出率47.3%);大学不同任教科目教师中度以上个体紧张反应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人文(检出率53.4%)、工学(检出率52.8%)、其它专业(检出率50.2%)、医学(检出率47.3%)、理学(检出率43.3%)、农学(检出率40.7%);5)教师个体特征与职业紧张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教师职业紧张的个体特征相关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教龄、学历、性别、民族、婚姻和月收入;6)在职业人群尤其是脑力劳动者中,教师承受着较高的职业紧张,并在个体应对资源方面相对匮乏:在复杂性、变化性、合作的需求程度、任务控制、时间控制、交流的可能性、合作的可能性、任务的不确定性、工作组织问题、不合理体位要求、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任务危险性、合作的紧密性等14个维度,教师得分都高于乌市脑力常模(P<0.01);在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任务界限、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以及躯体紧张反应8个维度及职业任务和工作紧张反应总分方面,教师得分均高于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P<0.01)。在个体应对资源项目的总分及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各维度,教师得分均低于于西南地区职业人群常模(P<0.05,P<0.01);7)不同个体特征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各不相同:男性、少数民族、高学历和高收入教师在工作倦怠和心理疲劳的得分均分别高于女性、汉族、低学历和低收入教师(P<0.05,P<0.01);女性、低学历、高教龄、已婚和低收入教师在情感资源维度得分较高(P<0.05,P<0.01);女性、10~20年教师在体力疲劳维度得分较高(P<0.01);女性、少数民族、低学历、高教龄教师在社会支持维度得分较高(P<0.05,P<0.01);女性、汉族、低学历、高教龄教师在解决问题和求助维度得分较高(P<0.05,P<0.01)男性、高学历、高收入教师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维度得分较高(P<0.01);8)不同层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小学教师在情感耗竭、体力疲劳、社会支持、解决问题和求助维度得分较高(P<0.05,P<0.01);高中教师在工作倦怠总分、心理疲劳总分、自责、幻想维度得分较高(P<0.01),在社会支持维度得分较低(P<0.01);大学教师在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较低(P<0.01)。不同层次学校教师累计中度及以上倦怠水平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中(检出率56%)、初中(检出率51.5%)、大学(检出率51.4%)和小学(检出率45%);9)不同任教科目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小学主科教师在成就感降低、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得分高于副科教师(P<0.01),副科教师在情感耗竭、活动减少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得分高于主科教师(P<0.01),主科和副科教师在应对方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学语文教师在情感耗竭、体力疲劳维度得分较高(P<0.01);数学教师在人格解体维度得分较高(P<0.01)。大学人文专业教师在情感耗竭、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幻想维度得分较高(P<0.05,P<0.01);工学专业教师在成就感降低、疲劳总分和体力疲劳维度得分较高(p<0.01);农学专业教师在社会支持、解决问题和求助维度得分较高(P<0.01);10)不同紧张水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同:高度紧张教师的中高度倦怠程度比例较高,达到了55.01%;不同紧张水平教师心理疲劳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度紧张水平教师心理疲劳得分较高;不同紧张水平教师社会支持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紧张程度的加深,社会支持逐渐降低。不同紧张水平教师应对方式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教师紧张程度越高,成熟应对方式得分越低,不成熟应对方式得分越高;11)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特征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各不相同: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得分在性别、民族、学历、职称、教龄及月收入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女性、高职称、高教龄、高收入教师职业紧张较高,汉族、本科及以下教师个体应对资源比较丰富;初中教师职业紧张得分在性别、民族、职称、教龄、婚姻状况及月收入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男性、汉族、10~20年教龄和已婚教师职业紧张较高,高职称、高教龄和高收入教师个体应对资源比较丰富;高中教师职业紧张得分在性别、民族、学历、职称、教龄、婚姻状况及月收入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男性、汉族、高学历、10~20年教龄和已婚教师职业紧张较高,汉族、高职称、高教龄和高收入教师个体应对资源比较丰富;大学教师职业紧张得分在性别、民族、教龄、婚姻状况及月收入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P<0.01);12)不同层次教师职业紧张与心理健康相关关系各不相同: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各维度与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脑力疲劳均具有相关性(P<0.05,P<0.01);初中教师职业紧张各维度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体力疲劳、脑力疲劳、疲劳总体、求助均具有相关性(P<0.05,P<0.01);高中教师职业紧张各维度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工作倦怠、体力疲劳、脑力疲劳、疲劳总体、客观支持、自责、求助、、合理化具有相关性(P<0.05,P<0.01);大学教师职业紧张各维度均与成就感降低、解决问题具有相关性(P<0.05,P<0.01);13)不同层次教师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小学教师患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疾病、心理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的疾病率较高;初中教师患血液、生殖泌尿系统、神经和感觉器官、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的疾病率较高;高中教师患消化系统疾病比例较高。小学教师患高血压和冠心病比例较高;初中教师患糖尿病和脑卒中比例较高。不同层次教师患慢性病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初中(33.5%)、小学(32.9%)、高中(19.7%)、大学(14%)。不同层次教师因病缺勤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学(35.5%)、小学(33.4%)、初中(33.2%)、高中(26.1%),教师因病缺勤率达到32%。提示教师因病缺勤率较高,应对教师健康予以关注。教师患病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器官疾病,这两种疾病占到教师总人数的67.53%,占教师所患疾病的28.77%;教师患慢性病主要是高血压与冠心病,这两种疾病占到教师总人数的7.63%,占教师所患慢性病的83.35%;14)不同紧张水平教师健康状况不同:不同职业紧张水平对引起各类急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影响,随着紧张程度的增高患病比例也在增高;15)不同个体特征教师工作能力各不相同:男教师工作能力指数得分高于女教师(P<0.01)。汉族教师工作能力指数得分高于少数民族教师本科及以下学历组教师工作能力指数得分低于研究生学历组教师(P<0.01)。不同职称教师工作能力指数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中级、初级和高级(P<0.05)。不同教龄教师工作能力指数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10年、10~20年、≥20年(P<0.01)。未婚教师工作能力指数得分高于已婚教师(P<0.01)。不同月收入教师工作能力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5000元、3000~5000元和<3000元;16)不同层次教师工作能力得分存在差异(p<0.01),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提示大学教师的工作能力相对较强;17)不同任教科目(专业)教师工作能力指数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小学副科教师工作能力指数较高(P<0.01);中学语文科目教师工作能力指数较低,其他科目教师工作能力指数得分较高(P<0.01);大学人文专业教师工作能力指数得分较低,农学专业工作能力指数较高(P<0.01);18)不同层次不同紧张水平教师工作能力各不相同:各层次教师不同紧张水平工作能力为良和优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均为中度紧张、高度紧张和低度紧张;19)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教师职业紧张与健康呈相关关系(P<0.01),对工作能力具有影响;学校层次、教龄、工作倦怠、心理疲劳、各类疾病、因病缺勤、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对工作能力的影响比较大。结论:1)不同层次教师的职业紧张因素及职业紧张水平各不相同:环境紧张、任务危险性、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是小学教师的主要紧张因素;交流的可能性是初中教师的主要紧张因素;合作的需求程度、任务不确定性、工作组织问题、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工作环境等是高中教师的主要紧张因素,并在个体紧张总体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和躯体紧张方面反应比较强烈;复杂性、任务控制、参与、时间控制、合作的可能性、工作干扰、合作的紧密性、任务界限和责任是大学教师的主要紧张因素,并在业务紧张反应方面比较强烈;高中教师职业紧张尤其比较严重,个体应对资源也比较匮乏;小学教师个体应对资源比较丰富;2)不同任教科目教师的职业紧张因素及职业紧张水平各不相同:复杂性、合作的需求程度、任务控制、参与、交流的可能性、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任务危险性、合作的紧密性、职业任务总分、任务过重和任务模糊是小学主科教师的主要紧张因素;复杂性、工作干扰、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职业任务总分、任务过重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主要紧张因素,并在心理紧张方面反应较强;任务控制与不合理体位要求是中学数学教师的主要紧张因素;合作的可能性、任务不确定性、任务模糊是中学英语教师的主要紧张因素,并在个体紧张尤其是任教关系及躯体紧张反面反应较强;任务模糊、复杂性是大学人文专业教师的主要紧张因素,并在个体紧张总反应、心理紧张和躯体紧张等方面反应强烈;工作环境是大学理学专业教师的主要紧张因素;工作组织问题是大学工学专业教师的主要紧张因素,并在人际关系紧张方面反应强烈;任务不适、任务控制、参与、时间控制和合作的可能性是大学农学专业教师的主要紧张因素,农学专业教师个体应对资源比较丰富;任务不确定性、不合理体位要求、工作干扰和合作的紧密性是大学医学专业教师的主要紧张因素;小学主科、中学语文、大学人文及医学任教科目教师职业紧张比较严重;小学主科、中学语文、大学人文及工学任教科目教师个体紧张反应比较强烈;小学主科、初中语文、大学人文及工学任教科目教师比较缺乏个体应对资源;3)在职业人群尤其是脑力劳动者中,教师承受着较高的职业紧张,并在个体应对资源方面比较缺乏;影响教师职业紧张的个体特征相关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教龄、学历、性别、民族、婚姻和月收入;4)不同个体特征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各不相同:男性、少数民族、高学历和高收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女性、少数民族、低学历、高教龄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多;男性、少数民族、高学历和高收入教师倾向于采用不成熟或混合的应对方式,女性、汉族、低学历、高教龄教师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成熟方式;5)不同层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小学教师更容易体验到情感资源过度消耗和体力疲劳,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倾向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成熟应对方式;高中教师工作倦怠和心理疲劳程度相对高,待人方面常采用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获得的社会支持相对少,倾向采用自责、幻想的不成熟应对方式,或者合理化的混合型应对方式;大学教师更多地体验到成就感降低;6)不同任教科目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小学主科教师心理疲劳程度较高,缺乏成就感;副科教师情感资源过度消耗,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比较高。中学语文教师情感耗竭过度消耗,感到体力比较疲劳;数学教师对人常采用一种负性的、冷淡和过度疏远的态度。大学人文专业教师情感资源过度消耗,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高,比较倾向于使用幻想的应对方式;工学专业教师更多地感受到成就感降低和疲劳(尤其是体力疲劳);农学专业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多,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7)不同紧张水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同:高度紧张教师更容易感到较重的职业倦怠和心理疲劳,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采取不成熟应对方式越强,教师工作紧张越严重;8)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特征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各不相同:小学女性、高职称、高教龄、高收入教师职业紧张较高,汉族、本科及以下教师个体应对资源比较丰富;初中男性、汉族、10~20年教龄和已婚教师职业紧张较高,高职称、高教龄和高收入教师个体应对资源比较丰富;高中男性、汉族、高学历、10~20年教龄和已婚教师职业紧张较高,汉族、高职称、高教龄和高收入教师个体应对资源比较丰富;大学汉族、高学历、20年以下教龄、未婚和高收入教师职业紧张较高,男性、汉族、≤10年教龄教师个体应对资源比较丰富;9)不同层次教师职业紧张与心理健康相关关系各不相同: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各维度与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脑力疲劳均具有相关性;初中教师职业紧张各维度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体力疲劳、脑力疲劳、疲劳总体、求助均具有相关性;高中教师职业紧张各维度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工作倦怠、体力疲劳、脑力疲劳、疲劳总体、客观支持、自责、求助、、合理化具有相关性;大学教师职业紧张各维度与成就感降低、解决问题具有相关性;10)不同层次教师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小学教师患呼吸系统、肌肉骨骼疾病、心理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冠心病)、肿瘤的疾病率较高;初中教师患血液、生殖泌尿系统、神经和感觉器官、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糖尿病和脑卒中的疾病率较高;高中教师患消化系统疾病比例较高。呼吸系统、消化器官疾病以及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疾病,教师因病缺勤率达到32%,应对教师健康予以关注;11)不同紧张水平教师健康状况不同:不同职业紧张水平对引起各类急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影响,随着紧张程度的增高患病比例也在增高。提示职业紧张越高引起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的可能性越大;12)不同层次不同个体特征教师工作能力各不相同:大学教师的工作能力相对较强;男性、汉族、高学历、中级职称、低教龄、未婚、高收入教师工作能力较强;13)不同任教科目(专业)教师工作能力不同,小学副科、中学其它科目、大学农学专业教师工作能力较强,小学主科、中学语文、大学人文专业教师工作能力较弱;14)不同层次不同紧张水平教师工作能力各不相同:各层次教师不同紧张水平工作能力为良和优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均为中度紧张、高度紧张和低度紧张。说明适度的紧张有助于工作能力的提高,过度紧张和缺乏紧张对工作能力会有所影响;15)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教师职业紧张与健康呈相关关系,对工作能力具有影响;学校层次、教龄、工作倦怠、心理疲劳、各类疾病、因病缺勤、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对工作能力的影响比较大。

罗明英[7](2012)在《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为有志于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作者提供依据,帮助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按照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被试,采用心理卫生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豫南地区三市六所高中高一至高三2100名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F检验,并统计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将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对比。结果:(1)豫南地区高中生SCL-90各维度阳性检出率为15.5%至53.8%,与全国常模相比,豫南地区高中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因子得分上显着高于常模,而躯体化、敌对、偏执因子得分显着低于常模,心理健康总水平与全国常模基本一致。(2)非毕业班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毕业班高中生;男生与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在不同维度有不同表现;城乡之间、留守与非留守、独生与非独生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着差异。(3)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民主平等型是最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成长的教养方式,而同为不利于子女心理健康成长的教养方式,漠不关心比专制粗暴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危害更大。(4)抚养类型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双亲抚养是最有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抚养类型,而父母再婚和寄养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其中父母再婚抚养是最不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一种抚养类型。(5)家庭经济状况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倾向于心理健康水平更高。(6)有门诊就诊经历、住院经历或慢性病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结论:(1)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总水平与全国中学生常模不存在显着差异。(2)不同年级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着差异,而性别、城乡、是否独生、是否留守、是否就读于重点高中对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总水平影响不显着。(3)父母教养方式、抚养类型、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着影响。

徐存秀[8](2012)在《青海省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前,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一直是社会各界最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面对的职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压力,教师将采取怎样的应对方式?是积极还是消极?这将会影响到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教育者,引领着下一代人的成长,教育者本身的心身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下一代人的身心健康成长过程。所以关注教师的职业压力,以及心理健康水平是全社会的一大职责。本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肖计划、许秀峰编制的应对方式及应对效果问卷和朱从书等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为研究工具,以青海省七个地区二十二所中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青海地区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结果如下:(1)青海省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大,应对方式消极,心理健康水平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健康水平较差。(2)男教师的职业压力大于女教师,且应对方式相对消极,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教师。在婚姻状况维度,压力水平差异不显着,但是应对方式上,已婚教师比未婚教师积极。(3)教师的年龄、教龄、毕业学校、学历、在学校的岗位、任教科目的主次等对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没有影响。(4)中学教师职业压力中的学生因素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和退避有显着相关;自我发展需要与自责、幻想、退避也有显着相关,而家庭人际因素和自责、求助、幻想、退避以及合理化都有显着相关。(5)应对方式的各因子除了解决问题和求助与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各因子之间没有显着相关之外,其他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都有显着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比较小,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6)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子上,家庭人际和考试压力的影响大于其他因子。在教师应对压力的方式上,自责和幻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职业压力和应对方式的选择对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依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的针对性建议有:(1)在适当的范围内减轻中学教师的工作负荷,改革教师业绩评价机制,建立教师情感支持系统。(2)建立开放民主的管理方式,使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与生活当中。(3)建立教师心理辅导工作站,对教师开展方式灵活、形式多样的心理支持与帮助。

宁丽,连玉龙,刘继文[9](2012)在《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症状自评量表常模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症状自评量表(SCL-90)常模,为当地职业人群的心理健康研究提供本底资料。方法采用SCL-90对新疆2 246名石油工人、中小学教师、医生、银行职员、环境保护管理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计算信度、效度,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全量表内部一致性高达0.981,总体折半相关系数为0.944;各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37~0.822,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69~0.908;信度、效度良好。2 246名汉族职业人群SCL-90量表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人际敏感得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着高于全国常模(P<0.05)。各因子分、总分存在职业、年龄、工龄的差异。结论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SCL-90常模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较好的内容结构效度,可进行推广应用。

张艳丽[10](2010)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元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小学教师任务重、心理压力大已成为一个共识,近年来有关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也逐渐增多。为全面反映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运用元分析的方法,从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里收集到近10年(2000-2010)来有关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按照本研究的要求从中筛选出76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样本量为37925。本研究首先将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然后对自定义的自变量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通过一系列元分析统计,结果发现:(1)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九个因子的合并效应值均为正,波动范围为0.04—0.26,且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八个因子的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说明有统计学意义,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但总体情况并不严重。(2)分别将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三个地区的九个因子的合并效应量均为正值,且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个因子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说明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三个地区的合并效应的差值,发现各个地区的教师差异不显着,可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受经济地域的影响不大。(3)与全国常模比较,中学教师的scl-90九个因子的合并效应值分别为0.35、0.24、0.08、0.23、0.26、0.19、0.24、0.24、0.24均为正值,且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有统计学意义,且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均为中等范围;小学教师的scl-90九个因子中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的平效应值分别为0.23、0.16、0.13、0.15、0.09、0.16、0.11、0.14,均为正值,且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国正常成年人,但除躯体化因子属于中等效应外,其余因子均属小效应,差异不显着,人际敏感因子的平均效果量为-0.01,但置信区间包含0,没有统计学意义;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相比较,scl-90各因子的合并效应量均高于小学教师,但中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的9个因子的效应值差的波动范围为0.07—0.13,差异均属于小效应区,差异不显着,说明相对来说我国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小学教师要差,但差异不显着;以初中教师为实验组,高中教师为对照组,九个因子的合并效应值分别为0.12、-0.02、-0.14、-0.02、0.00、-0.03、0.01、0.00、0.00,,且置信区间均包含0,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样本的初中、高中教师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当。(4)以女教师为实验组,男教师为对照组对比发现女教师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高于男教师,但置信区间都包括0,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恐怖”因子上女教师得分高于男教师,且置信区间不包括0,有统计学意义;在“偏执”因子上男教师的得分高于女教师,但置信区间包含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从相对意义上也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整体上不如男教师好,但差异不显着。(5)以班主任为实验组,非班主任教师为对照组比较,scl-90九个因子的的合并效应量分别为0.05、0.05、0.00、0.06、0.07、0.09、0.02、0.03、0.01均为正值,但95%置信区间均包含0,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显示班主任和非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当,没有显着差异。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显示本研究的稳定性较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教师自身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自我调试,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二、柳州地区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SCL—90评定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柳州地区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SCL—90评定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依据
        1.现实依据
        2.理论依据
    (二)选题意义
        1.现实意义
        2.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心理健康
        2.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现状
        1.基于SCL-90 量表的调查的相关研究
        2.基于MHT量表的调查的相关研究
        3.以往研究的不足
    (四)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一)元分析
    (二)横断历史研究
    (三)文献研究法
四、研究过程
    (一)文献搜索
        1.检索范围与方式
        2.文献选取标准
        3.搜索结果
    (二)研究特征编码
    (三)心理健康量表简介
        1.SCL-90 量表简介
        2.心理健康诊断量表简介
    (四)元分析统计量计算
        1.效应量计算
        2.效应模型的选择
        3.出版偏移检查
        4.异质性检验
        5.数据处理
五、结果
    (一)基于SCL-90 量表研究的元分析结果
        1.出版偏倚与异质性检验
        2.留守儿童SCL-90 得分的总体水平
        3.调节效应
        4.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基于MHT量表调查研究的元分析结果
        1.出版偏移检查异质性检验
        2 留守儿童MHT得分的总体水平
        3.调节效应
        4.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
六、讨论
    (一)基于SCL-90 调查研究的元分析结果的讨论
        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
        2.研究特征的影响
        3.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
    (二)基于MHT调查研究的元分析结果的讨论
        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
        2.研究特征的影响
        3.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
七、结论
    (一)基于SCL-90 量表调查研究的元分析结论
    (二)基于MHT量表调查研究的元分析结论
八、建议
九、贡献、不足
    (一)本研究的贡献
    (二)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天津市初中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抽样及分组方法
    2.研究方法
        2.1 调查内容与研究工具
        2.2 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数据录入和分析
结果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心理异常检出率
    3.影响心理健康的单因素分析
        3.1 性别
        3.2 年龄
        3.3 居住区域
        3.4 民族
        3.5 婚姻状况
        3.6 与孩子关系
        3.7 职业
        3.8 文化程度
        3.9 主观问题
    4.影响心理健康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5.中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效果的分析
        5.1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对照比较
        5.2 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对照比较
        5.3 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对照比较
        5.4 不同干预手段对影响心理健康状况效果评价
        5.5 主观感受分析
讨论
    1.研究方法
        1.1 测量工具
        1.2 研究方法
    2.天津市初中生家长的心理异常检出率
    3.天津市初中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
        3.1 人口-社会学特征
        3.2 主观问题分析
    4.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干预效果
    5.改善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建议
        5.1 正视自己
        5.2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5.3 重视家校合作
        5.4 提高学校和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5.5 和孩子一起成长
        5.6 调整对子女的期望
    6.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人格特征对心身健康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2.1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2.1.1 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2.1.2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2.2 心身疾病的研究综述
        2.2.1 心身疾病的概念及内涵
        2.2.2 心身疾病的相关研究
        2.2.3 我国教师心身疾病状况
    2.3 教师工作压力
        2.3.1 教师工作压力的定义
        2.3.2 教师工作压力的相关研究
        2.3.3 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
    2.4 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2.4.1 人格特征的概念
        2.4.2 教师人格特征研究的意义
    2.5 研究假设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测量工具
        3.2.1 基本情况调查表
        3.2.2 心身疾病调查表
        3.2.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
        3.2.4 中小教师工作压力问卷
        3.2.5 艾森克人格问卷
    3.3 研究程序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中小学教师心身健康的基本状况
        4.1.1 中小学教师心身疾病的基本状况
        4.1.2 心身疾病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4.2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压力、人格特征的差异分析
        4.2.1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压力的基本状况
        4.2.2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4.3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人格及其与心身健康的相关分析
    4.4 人格特征的调节作用分析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中小学教师心身健康总体特征
        5.1.1 中小学教师心身健康总体特征
        5.1.2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总体特征
    5.2 中小学教师心身健康、工作压力、人格特征的差异分析
        5.2.1 心身健康、工作压力、人格特征的性别、教龄、地区差异
        5.2.2 心身健康、工作压力、人格特征在是否担任班主任、是否任教毕业班中的差异
    5.3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人格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5.3.1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5.3.2 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5.3.3 中小学教师人格特征的调节效应作用
    5.4 建议
    5.5 不足与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致谢

(4)贵州省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工具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189名中小学心理教师工作状况分析及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
    2.2 189名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专兼职的心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 讨论
    3.1 189名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总状况
    3.2 189名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受地区和学段的影响
4 建议
    4.1 心理教师自助系统的建立
    4.2 学校及社会的他助系统的建立
        4.2.1 学校行政辅助系统建立
        4.2.2 社会支持系统建立
作者声明

(5)边疆地区小学数学双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以新疆克州某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边疆地区小学数学双语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2.2 边疆地区小学数学双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2.3 边疆地区不同性别的小学数学双语教师SCL-90 差异比较
    2.4 边疆地区不同教龄的小学数学双语教师SCL-90 差异比较
3 讨论
4 建议

(6)教师职业紧张与其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教师职业紧张因素和职业紧张水平分析与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教师职业紧张水平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教师职业紧张水平与其健康状态、工作能力关系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附录
导师评阅表

(7)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心理健康思想
        2.1.1 心理健康思想的历史渊源
        2.1.2 心理健康的概念
        2.1.3 心理健康的标准
        2.1.4 心理健康的四种模式
    2.2 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2.1 中学生心理特征
        2.2.2 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2.2.3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
第3章 问卷调查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国内常模比较
        3.4.2 不同年级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4.3 不同性别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4.4 不同户籍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3.4.5 省级示范高中生和普通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4.6 留守学生和非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4.7 独生高中生和非独生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4.8 不同父母教养方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4.9 不同抚养类型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4.10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4.11 是否门诊就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4.12 是否住院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4.13 是否有慢性病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5 讨论
        3.5.1 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3.5.2 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年级差异
        3.5.3 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
        3.5.4 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城乡差异
        3.5.5 豫南地区重点高中与非重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3.5.6 豫南地区留守与非留守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3.5.7 豫南地区独生与非独生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3.5.8 父母教养方式、抚养类型对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
        3.5.9 经济状况对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
        3.5.10 身体健康状况对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
    3.6 结论
第4章 个案分析及建议
    4.1 个案分析
        4.1.1 案例1
        4.1.2 案例2
        4.1.3 案例3
    4.2 建议
        4.2.1 家庭层面
        4.2.2 学校层面
        4.2.3 个人层面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8)青海省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际意义
    1.4 研究假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1.1 教师职业压力
        2.1.2 应对方式
        2.1.3 心理健康
    2.2 国外相关研究
        2.2.1 国外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2.2.2 国外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
        2.2.3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
        2.2.3.1 国外对心理健康素质的探讨
        2.2.3.2 大众健康模式在学校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2.2.4 国外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2.3 国内相关研究
        2.3.1 国内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2.3.2 国内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研究
        2.3.3 国内心理健康研究
        2.3.4 国内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3.1 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
        3.3.2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
        3.3.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3.3.4 应对方式问卷
    3.4 技术路线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中学教师的一般统计学资料
    4.2.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
        4.2.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在人口统计学上的比较
        4.2.2 中学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在人口统计学上的比较
        4.2.3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在人口统计学上的比较
    4.3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
        4.3.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
        4.3.2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SCL-90)之间的相关
        4.3.3 中学教师压力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SCL-90)之间的相关
    4.4 影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各因素的回归分析
        4.4.1 职业压力各维度对心理健康总分的逐步多元回归
        4.4.2 应对方式对的因素对心理健康总分的逐步多元回归
        4.4.3 应对方式总分、职业压力总分对 scl-90 总分的逐步多元回归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5.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
        5.1.1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
        5.1.2 中学教师压力应对方式
        5.1.3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
    5.2 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
    5.3 影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各因素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第七章 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努力方向
    7.1 研究不足
    7.2 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1: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
附录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附录 3:应对方式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个人简历
读研期间参与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9)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症状自评量表常模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评价指标
        1.2.2 心理健康状态评定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信度分析
    2.2 效度检验
        2.2.1 内容效度
        2.2.2 结构效度
    2.3 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常模与全国正常人常模比较
    2.4 不同性别间SCL-90比较
    2.5 不同工龄间SCL-90差异及工龄常模的建立
    2.6 不同年龄间差异及年龄常模的建立
    2.7 不同职业人群SCL-90常模的比较
    2.8 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SCL-90常模的建立 (表6)
3 讨论
    3.1 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SCL-90信度、效度评价
    3.2 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SCL-90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3.3 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SCL-90常模建立的意义

(10)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1.1.1 心理健康的定义及评价标准
        1.1.2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1.3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1.4 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概况
    1.2 元分析
        1.2.1 元分析的概念
        1.2.2 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的目的
    2.2 研究的意义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搜集
        3.1.1 文献搜集的标准
        3.1.2 文献检索
        3.1.3 变量编码
    3.2 文献的质量评价
    3.3 效果量计算
        3.3.1 比较标准
        3.3.2 计算步骤
        3.3.3 计算工具
    3.4 敏感性分析
    3.5 发表偏倚检验
4 结果与讨论
    4.1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水平
        4.1.1 合并效应
        4.1.2 不同地域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4.1.3 男教师与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4.1.4 不同类型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4.1.5 班主任与非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4.2 敏感性分析
    4.3 发表偏倚分析
5 总结与分析
    5.1 对中小学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5.2 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5.3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样本平均效果量的统计结果分析
    5.4 男教师与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5.5 班主任与非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
6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柳州地区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SCL—90评定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D]. 周岩. 渤海大学, 2021(02)
  • [2]天津市初中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 张超.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人格特征对心身健康的影响研究[D]. 吴旭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4]贵州省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J]. 张微,邓冰. 职业与健康, 2017(05)
  • [5]边疆地区小学数学双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以新疆克州某市为例[J]. 杨宏波,方敏,曹吉祥.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6]教师职业紧张与其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关系研究[D]. 赵作荣.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2)
  • [7]豫南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D]. 罗明英. 信阳师范学院, 2012(11)
  • [8]青海省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 徐存秀. 青海师范大学, 2012(05)
  • [9]新疆地区部分汉族职业人群症状自评量表常模建立[J]. 宁丽,连玉龙,刘继文. 中国职业医学, 2012(01)
  • [10]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元分析[D]. 张艳丽. 河北师范大学, 2010(03)

标签:;  ;  ;  

柳州地区不同民族中小学教师SCL-90评价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