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

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

一、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杨彩虹[1](2020)在《调节定向、框架类型如何交互影响风险寻求倾向?》文中指出不同调节定向类型的个体,其风险寻求倾向是否会因框架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调节定向对风险寻求倾向的影响,以及框架类型对这一关系的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的方式。实验一探讨了调节定向类型与框架类型对风险寻求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预防定向启动时,被试的风险寻求倾向会因框架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损失框架下被试的风险寻求倾向高于获益框架下被试的风险寻求倾向;(2)预防定向启动时,被试在损失框架表现出风险寻求,在获益框架表现出风险中性(风险选项比例在0.5的概率水平)。实验二在实验一基础上增加调节定向程度,探讨了调节定向程度、调节定向类型与框架类型对风险寻求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寻求倾向高于获益框架下的风险寻求寻求倾向。(2)高特质性预防定向和低特质性促进定向被试,其风险寻求倾向会因框架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损失框架下被试的风险寻求倾向高于获益框架下被试的风险寻求倾向;(3)高特质性预防定向被试在获益框架下表现出风险规避,在损失框架表现出风险中性;(4)获益框架下被试表现出风险规避,损失框架下被试表现出风险中性。实验三试图找出原因,因此探讨了框架类型对调节定向的影响,结果发现:获益框架可启动预防定向;损失框架可启动促进定向。本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调节定向中的预防定向是影响风险寻求倾向的关键因素,这一现象会因框架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而且也会因预防定向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为,在损失框架下,情境性预防定向被试表现出风险寻求,在获益框架下,高程度的预防定向表现出风险规避。

王卓月[2](2020)在《损益框架下老年人的风险决策特点 ——基于ERP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风险决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不断加重,人们对于老龄人群的风险决策问题也愈加关注。老年人所面临的风险决策问题十分复杂,了解老年人在收益/损失两种框架下的风险偏好,对于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进行决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现有研究的结论不一致、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且较少与先进的脑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现状,本研究拟采用多种研究范式与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相结合,对比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不同情境下的风险决策倾向差异,旨在进一步探究在损益框架下老年人的风险决策特点及其电生理机制。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研究一采用风险偏好指数量表对166名年轻人与165名老年人在收益/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决策偏好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二实验A在研究一的基础上,使用改编版的风险决策杯子任务对25名年轻人与25名老年人在收益/损失任务框架下的风险决策特点进行考察,同时将被试的风险偏好、反应时、期望价值敏感性等变量进一步纳入到数据分析之中,从多方面探究老年人在损益框架下的风险决策特点;研究二实验B使用改编版的风险决策杯子任务与ERP技术相结合,对20名年轻人与20名老年人在收益/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决策特点及其电生理机制进行探究,重点考察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收益/损失框架下进行风险决策时诱发的特定脑电成分(如N2、P2、P3)是否存在显着差异。本研究的结果如下:(1)研究一采用问卷法发现被试在收益/损失框架下进行风险决策时出现交互作用,老年人在收益框架下比年轻人更保守,在损失框架下比年轻人更冒险;(2)研究二实验A进一步证实了研究一的结果,老年人在损失框架下比年轻人更冒险;同时,老年人与年轻人在进行风险决策时都对期望价值水平敏感,能够根据不同期望价值水平进行更优化的决策,但是老年人对期望价值水平的敏感性有所下降;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收益/损失框架下进行风险决策时的反应时出现交互作用,年轻人在损失框架下进行风险决策时的反应时比在收益框架下更长;(3)研究二实验B发现,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收益/损失框架下进行风险决策时诱发的N2、P2、P3的波幅与潜伏期存在差异,老年人的N2波幅比年轻人更小,P2波幅比年轻人更大,P3潜伏期比年轻人更长;年轻人在损失框架下进行风险决策时诱发的P2波幅比在收益框架下更大,老年人在损失框架下进行风险决策时诱发的P3波幅比年轻人更小。这些研究结果说明,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收益/损失框架下进行风险决策时出现了年龄差异,年轻人对损失框架下所包含的负性情绪信息分配了更多的注意,而老年人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老年人决策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受损,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对期望价值水平的敏感性下降;老年人在进行风险决策任务时诱发的P2波幅比年轻人大,说明其对无关信息的抑制能力减弱;老年人在进行风险决策时诱发的N2波幅比年轻人小,说明其认知控制能力相较于年轻人较差;老年人在损失框架下进行风险决策时诱发的P3波幅比年轻人小,说明其在风险决策中更多关注正性情绪信息,对损失选项诱发的决策冲突不敏感,因此在损失框架下会表现得更冒险。

杨嘉玲[3](2020)在《青年女性风险决策的奖惩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决策贯穿于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决策的正确与否,严重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与经营的成败。同时青年女性成为公司管理和人力资源中的关注重点。女性优秀的特质可以与男性人力资源在促进公司业绩增长中互补,从而使人力资源的配置更合理化,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近年来,女性管理者人数的增加使得女性做决策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研究女性风险决策对于促进女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前学者在女性风险决策领域的研究较少,明确区分男性和女性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的文献几乎没有。此外,女性生理周期作为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是女性特有的风险决策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究青年女性风险决策的奖惩敏感性以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假设,并建立了相应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来检验提出的三大假设,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的行为实验来测试女性实际决策行为。结果表明,女性生理周期是女性特有的风险决策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处于黄体期的女性比处于卵泡期的女性更容易冒险。奖惩敏感性和情绪作为风险决策的另外两个影响因素,其中,奖惩敏感性在生理周期和风险决策之间起调节作用,而负性情绪在生理周期和风险决策之间起中介作用。本文还得出黄体期的女性在收益、损失共存情境中的决策功能缺失主要表现为当前收益优先选择模式偏好及对风险的耐受性,以此导致了决策策略改变缓慢,决策绩效偏低等决策后果的产生。此外,损失框架下的个体在做决策时倾向于风险追求,而获益框架下的个体在做决策时更倾向于风险规避。本文的创新体现在完善以往研究的不足,聚焦于女性在不同生理周期的风险决策行为特点,以及奖惩敏感性是否是正常女性决策差异的影响因素等问题,更明确了女性风险决策及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此外,研究过程中引入新的研究指标,如转牌比例,净分数斜率。本研究对于了解女性风险决策与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有着理论与现实的意义。通过探讨女性风险决策的奖惩敏感性以及其他影响因素,探究企业如何在了解影响机制的情况后,更好地给予女性管理者职业发展的平台,做好女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

王崇梁[4](2019)在《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的框架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意义:进入21世纪,社会和学界越来越关注如何通过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来减少疾病、保持健康的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可通过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改变居民不良行为习惯,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个体接收相关信息后能快速提升其对行为的认识,进而促进健康行为改变的发生,因此信息干预被作为健康行为改变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广泛应用,但如何达到最有效干预效果尚有较大探索空间。因此,优化信息干预策略成为研究热点。目前此类研究多集中于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提升个体获得干预的便捷程度,而对干预所使用的信息本身的优化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框架效应是指具有逻辑意思相同的信息由于表述方式不同而引起个体决策倾向上的差异。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健康相关的信息沟通中,体现为某种框架的信息往往能比另一种框架的信息引发个体更大的行为意愿。在健康信息中,信息框架主要分为:表述戒除不良行为或培养某良好行为可带来的好处(即正性框架)和表述为进行不良行为或缺失良好行为带来的危害(即负性框架)。但这种差异能否对健康行为改变产生实际作用尚未得到证实。健康行为改变是指个体为了预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由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模式或习惯逐步向利于健康的行为模式或习惯转变的具体过程。探明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的框架效应,确定信息框架在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作用,不仅能完善框架效应与健康行为相关研究的理论,也有助于优化健康行为改变干预方案,从而有利于促进个体健康行为改变。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个体行为可塑性大,是形成终生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如果能在此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无论是对今后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全民健康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较为普遍的不按时吃早餐现象,是该群体较为突出的不良健康行为,这一情况不仅影响其目前的健康状况,也增加了日后罹患慢性病的隐患。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培养按时吃早餐行为为例,通过分析大学生个体在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受不同框架信息影响产生的认知和行为变化差异,揭示信息的框架效应在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的影响作用,为完善健康行为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研究的目标为探索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框架效应的相关机制,为健康行为改变干预方案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围绕此研究目标,本研究展开了如下四层面的研究:(1)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的框架效应理论模型的构建本研究以跨理论模型、保护动机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构建了健康行为改变过程综合模型。进而借鉴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中对信息因素影响作用的分析以及前景理论中对框架效应的解释,在健康行为改变综合模型的基础上,对信息干预中信息的框架对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情况提出假设,进而形成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框架效应理论模型。在后续研究中将依次进行验证。(2)健康行为改变过程综合模型的验证以按时吃早饭行为的养成为例,根据健康行为改变过程综合模型涉及的测量指标编制相关问卷,并通过预调查对问卷的设置是否合理进行检验。共回收问卷132份,其中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83.3%,随后采用项目分析、Cronbach’sα系数以及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所编制问卷的信效度。利用经过检验的问卷对自然状态正在培养按时吃早餐行为习惯的大学生群体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95份,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健康行为改变过程综合模型。(3)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的框架效应模型的验证在自然状态调查时,同步对该群体进行不同框架的信息对其行为决策倾向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性的实验研究。被试者在填写行为改变相关情况的同时,还需要测量可能调节框架效应的认知心理学属性;随后阅读一份宣传按时吃早餐的文案(其中所含信息已经框架化处理,统一为正性或负性框架信息),阅读信息后随即填写后问卷再次测量行为改变相关指标,查看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变化的差异性。使用统计方法验证不同阶段个体产生框架效应的情况,以及各种调节变量对框架效应的影响情况。(4)框架效应对健康行为改变干预效果的实证根据自然状态调查和横断面实验结果确定哪种框架信息能引发特定阶段个体更强的行为改变决策倾向,据此制定纵向干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证性干预。干预对象为与横断面实验被试者同校的大学生,可认为两次实验被试群体无差异。根据跨理论模型中的变化阶段进行划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人数平均地分为空白组、自然信息干预组以及框架信息干预组,每组人员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其中,空白组不予人为干预;自然信息干预组给予未经处理的自然信息进行干预,框架信息干预组则根据组内成员所处的变化阶段按照横断面实验结果给予更能促进其进行行为改变决策的框架信息。干预实验为期6个月。最终共220人完成整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再次测量被试者所处变化阶段,根据干预前后变化差异判定干预效果。研究结果:(1)构建了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的框架效应模型。模型包含2种信息框架(正性框架和负性框架),5个变化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9个变化过程(意识觉醒、生动解脱、环境再评价、自我再评价、社会解放、替代承诺、帮助关系、强化管理和刺激控制)以及4个决策平衡维度(感知威胁、反应阻力、反应效能、自我效能)。模型展示了在整个健康行为变化过程中信息框架对变化阶段之间转化所需涉及的变化过程和决策平衡的情况。(2)处于不同变化阶段的个体在变化过程和决策平衡各维度上具有显着的差异。(1)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感知威胁、意识觉醒、环境再评价、替代承诺发生显着改变,其中感知威胁和意识觉醒可以解释和预测个体是否发生阶段变化;(2)意向阶段-准备阶段:反应阻力、自我再评价、社会解放和替代承诺发生显着变化,而反应阻力、自我效能、自我再评价和社会解放可以解释和预测个体是否发生阶段变化;(3)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反应阻力、自我效能、替代承诺、帮助关系、强化管理和刺激控制发生显着变化,其中自我效能、替代承诺和帮助关系可以解释和预测个体是否发生阶段变化;(4)行动阶段-维持阶段:反应阻力、自我效能、意识觉醒、生动解脱和替代承诺发生显着变化,其中自我效能、意识觉醒、生动解脱和替代承诺可以解释和预测个体是否发生阶段变化。通过有针对性地对特定维度进行干预可能有效促进变化阶段间的转变。(3)处于不同变化阶段的个体发生框架效应的情况。(1)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的个体接收到负性框架信息后感知威胁的增加显着高于接收正性框架信息,表明负性信息对此阶段个体进行行为改变的决策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2)准备阶段的个体接收到负性框架信息时环境再评价的增加显着高于正性框架,接收到正性框架信息时自我效能的增加显着高于负性框架,鉴于此阶段个体向下一阶段变化时自我效能维度是主要解释变量,因此认为正性信息对其进行行为改变的决策具有更大促进作用;(3)行动阶段的个体接收到正性框架信息时自我效能的增加显着高于负性框架,表明正性信息对此阶段个体进行行为改变的决策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4)维持阶段的个体各维度均无显着差异,表明信息框架对其无显着影响。(4)各调节变量对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的框架效应的影响情况。(1)性别,不同性别个体均表现为对于感知威胁的提升负性框架信息大于正性框架信息,对于自我效能的提升正性框架信息大于负性框架信息。(2)认知需求,高认知需求个体在环境再评价、感知威胁、反应效能三个维度上负性框架信息比正性框架信息效果更明显;低认知需求个体在刺激控制和自我效能维度上正性框架信息比负性框架信息效果更明显,在感知威胁维度上负性框架信息比正性框架信息效果更明显。(3)未来后果的考虑(CFC),高CFC个体在各维度上均未发现明显差异。低CFC个体在感知威胁维度上负性框架信息比正性框架信息效果更明显,在自我效能维度上正性框架信息比负性框架信息效果更明显。(4)动机导向,避害组在感知威胁维度上负性框架信息比正性框架信息效果更明显;趋利组在自我效能维度上正性框架信息比负性框架信息效果更明显;(5)风险和不确定性意识,高风险和不确定性意识个体在感知威胁维度上负性框架信息比正性框架信息效果更明显,在自我效能维度上正性框架信息比负性框架信息效果更明显。低风险和不确定意识个体在各维度上均未发现明显差异。上述调节作用与按变化阶段进行的信息框架干预产生的效果并不相矛盾。因此在实施干预中可不必特殊关注。(5)利用信息框架对健康行为改变的干预实验结果。3个实验组结果显示:无人为干预的空白组个体处于前意向阶段时可自发向下一阶段发生移动,但难以完成整个健康行为改变过程;自然信息干预组中,干预前处于前意向阶段个体行为改变与无干预状态下的自发改变差异不大,前意向阶段到准备阶段的个体健康行为改变进程显着提升,但行动阶段的个体无显着进展,该结果显示利用自然信息进行干预可促进行为改变进程但效力有限;框架信息干预组中,处于前意向阶段到行动阶段的个体健康行为改变进程均有显着提升,且同阶段干预效果优于自然信息干预组;三组中维持阶段的个体实验前后均无显着变化,提示信息干预对处于此阶段个体无实际效果。研究结论:(1)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个体存在框架效应,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框架的信息对决策平衡的各维度产生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2)处于不同变化阶段的个体间框架效应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则是由于同样框架的信息对不同阶段个体决策平衡相同维度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3)利用框架效应进行干预可对个体健康行为改变的进程产生影响。

周清[5](2019)在《文化价值取向、框架效应和社会距离对中国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文中提出近些年来,风险决策已成为决策心理学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自从Wallach和Wing(1968)研究发现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冒险以来,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和领域来考察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并给出相关的理论解释,但结果依然存在很多矛盾之处。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风险决策研究很少同时考察“自我”和“他人”两个因素对风险偏好的影响,由于这两个方面都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所以本研究“自我”从文化取向角度,“他人”从不同社会距离角度来考察两者对决策的影响,又有研究发现框架效应对风险决策有调节作用,进而本文加入框架效应来研究其共同作用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故本研究基于前景理论中的框架效应、文化价值取向以及社会距离,重点探讨三者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三个实验,探讨了文化取向,框架类型和社会距离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实验一探讨文化价值取向和框架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发现文化取向和框架类型对风险决策有影响;进而实验二加入了决策角色(为自己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把决策角色看作社会距离的类别变量,探讨其与文化取向及框架效应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文化价值取向与决策角色的交互作用显着,框架效应与决策角色的交互作用也显着;实验三在实验一、二的基础上从与他人不同亲密度(高亲密度、低亲密度他人)的角度,考察不同文化取向个体在损失/获益框架下为高/低亲密度他人决策时的风险偏好差异。根据本研究实验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文化取向和框架类型对风险决策有影响:集体主义个体风险决策冒险得分显着高于个人主义;损失框架下风险决策冒险得分显着高于获益框架下的风险决策冒险得分,但两者之间没有出现交互作用。(2)文化取向、框架类型与决策角色对风险决策有影响:个人主义个体自我决策比为他人决策冒险得分更低,集体主义个体没有表现出显着性差异;在损失框架下,个体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冒险得分更高,但是没有显着性差异,在获益框架下,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冒险得分更低,且有显着性差异;个体在为他人决策时冒险得分显着高于为自己决策。(3)文化取向,框架类型与人际亲密度对风险决策有影响:被试在为高亲密度他人决策时冒险得分显着低于为低亲密度他人决策;个人主义个体为高亲密度他人决策冒险得分显着低于为低亲密度他人决策,集体主义个体为高低亲密度他人决策没有出现冒险得分差异;被试在获益框架下为高亲密度他人决策冒险得分显着低于为低亲密度他人决策,在损失框架下为高亲密度低亲密度他人决策没有显着性差异。综上所述,文化取向,框架效应和社会距离对风险决策均有影响,即表明在不同决策框架下决策者的文化价值取向和决策对象的社会距离对风险决策都有重要的影响。

白娟[6](2019)在《社会比较对决策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图形框架效应与传统的言语框架效应一样,会对人们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使个体违背描述不变性原则,出现决策结果非理性偏差。无论在风险决策领域还是其他决策领域,有关言语框架效应的研究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图形框架效应作为决策领域研究的一个新兴方向,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目前仅有研究发现:时间压力、情绪、注意等因素都会对人们在决策中的图形框架效应造成影响。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有研究考察社会比较与决策图形框架效应的关系,本研究在两个实验中分别采用不同的决策任务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揭示社会比较影响决策图形框架效应的认知加工机制。本研究在两个实验中分别采用平板电脑购买任务和彩票购买任务探讨了社会比较对不同决策任务中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实验一通过平板电脑购买任务,采用3(社会比较:无社会比较、社会比较A、社会比较B)×2(图形版本:图形版本一、图形版本二)×2(品牌类型:品牌A、品牌B)的混合实验设计。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增强社会比较的程度,以彩票购买为实验任务,采用3(社会比较:无社会比较、社会比较A、社会比较B)×2(图形版本:图形版本一、图形版本二)×2(彩票类型:彩票A、彩票B)的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品牌类型或彩票类型的偏好程度评分和最终的购买决策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果和结论:(1)无社会比较条件下,不同决策任务中均出现了显着的图形框架效应。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2)在品牌偏好判断任务中,加入A品牌的社会比较削弱了决策图形框架效应,加入B品牌的社会比较则导致了图形框架效应的反转;在品牌决策任务中,加入A品牌的社会比较消除了图形框架效应,加入B品牌的社会比较则导致了图形框架效应的反转。(3)在彩票偏好判断任务中,加入A彩票的社会比较和加入B彩票的社会比较均消除了决策图形框架效应;在彩票购买决策任务中,加入A彩票的社会比较和加入B彩票的社会比较均消除了决策图形框架效应,但这两种社会比较条件下被试均更多地选择了高中奖概率的A类型彩票。本研究揭示了品牌信息加工任务和彩票购买判断与决策任务中的图形框架效应,而且发现,不同社会比较削弱甚至消除了决策图形框架效应,甚至导致了决策图形框架效应的反转。这些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社会比较影响决策图形框架效应的认知加工机制,而且对于现实生活中促进理性决策、提高决策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郑名帆,陈宇靖,池宣蓉[7](2018)在《框架效应下大学生可支配收入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文中认为近年来基于框架效应探讨个体差异影响风险决策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通过采用"风险决策问卷"对广东金融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其可支配收入水平作为个体差异变量探究大学生在不同风险决策任务下的框架效应。结果发现:高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大学生在奖学金申请、学业问题中出现双向框架效应;同时,低可支配水平的女大学生在学业问题的选择上呈现出偏向风险的单向框架效应。研究丰富了个体变量影响风险决策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收入水平的决策者在面对风险决策时的反应提供依据。

巩晓敏[8](2018)在《虚拟突发危机事件下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各类突发危机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处于经济与社会重要转型期的中国,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且涌现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律与特点,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作为突发危机事件的决策主体,决策者合理有效的决策是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关键。然而,突发危机事件的严重后果及巨大的决策压力都可能会使得决策者失去正常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做出一系列非理性的决策并在决策中出现框架效应。框架效应作为非理性决策研究领域中一种非常典型的认知偏差现象,自1981年被丹尼尔·卡尼曼与他的导师阿莫斯·特沃斯基借由“亚洲病问题”提出以来就受到学者的广泛专注。框架效应的存在,会造成决策者的决策被信息的描述形式所影响,做出非理性的决策与判断。框架效应是指在相同的决策任务中,个体因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风险偏好。已有研究证实,突发事件中决策者的风险决策会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但我们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回顾发现,从研究内容来看,现有与突发危机事件下框架效应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危机情境下个体的某些情绪对框架框架效应的影响这一层面;从研究方法上看,对危机情境的模拟还主要使用的是给个体施加时间压力、通过与危机事件并不相关的图片或电影片段诱发被试特定的负性情绪。我们认为在危机情境中,决策者的风险决策不仅受危机诱发的生理及心理唤醒的影响,还受决策者自身的认知特征及群体内其他成员决策的影响。基于此,为进一步加深对突发危机事件下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理解,本文以突发危机事件中的决策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开发了虚拟突发危机环境实验平台,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与部分心理学量表;通过三个逐层递进的子研究,围绕决策者的焦虑情绪、脑电功、决策的认知特征之一-认知需求及决策时的群体影响对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具体来说,我们首先利用研究一研究了危机情境下决策者的焦虑情绪与脑电功对框架效应的调节作用;其次,研究二中我们探讨了决策者的认知需求及认知需求与焦虑情绪的交互作用对风险决策及框架效应的调节作用;最后,研究三在研究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群体影响及群体影响与认知需求的交互作用对风险决策及框架效应的调节作用。通过以上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与非危机情境相比,危机情境导致决策者焦虑情绪的高唤起及应激生理反应脑电信号的增强且二者之前存在相关性,焦虑情绪的高唤起与脑电功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焦虑情绪与脑电功的高唤起都与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危机情境诱发的决策者的焦虑情绪与脑电水平的高唤起都可以缓解决策时的框架效应。(2)认知需求可以显着调节被试在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高认知需求的被试较少受框架效应的影响,低认知需求的被试更易受框架效应的影响。低认知需求的被试在风险决策时更易受到焦虑情绪的影响,在高焦虑状态下更易选择风险规避;而高认知需求的被试较少受情绪的影响。情绪、认知需求与框架效应在风险决策中的三项交互作用显着,即低焦虑状态下,认知需求与信息框架的交互作用显着;高焦虑状态下,认知需求与信息框架的交互作用不显着。(3)在有群体影响的情况下,不同情境中决策者的框架效应差异性并不显着。危机情境中,群体决策框架效应高于非危机情境情境下群体决策框架效应;有群体影响的决策者框架效应高于无群体影响决策者决策框架效应;高认知需求的决策者在风险决策时受群体影响较小,而低认知需求的决策者受群体影响较大。认知需求与群体影响对框架效应的交互作用显着,在高认知需求群体中,群体影响对框架效应有显着的调节作用;而在低认知需求的群体中,群体影响对框架效应调节作用并不显着。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我们的研究内容,本文设计并开发了虚拟突发危机环境实验平台,与既往研究相比对危机情境进行了更好的模拟,并首次在框架效应研究领域实现了危机情境与决策问题的有效结合,并实时采集了被试的生理与行为决策数据。实验过程易控制、易重现,大大拓展了危机情境下行为决策研究的研究方法。(2)本文首次在风险决策领域从群体意义上测量了被试的脑电信号变化。以往关于框架效应神经机制的研究受制于脑电仪数量太少,仪器端口不对外开放等因素的局限,被试只能逐个参与实验,并单独采集脑电信号,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实验过程中的不可控变量。本文中我们使用了项目组与相关科研单位与企业共同开发的群体脑电仪克服了这一难题。同时,基于群体脑电研究的特殊性,本文还创新性的提出了脑电功这一概念来进一步揭示了危机情境中脑电信号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脑电功与信息框架在风险决策时的交互作用。(3)本文进一步拓宽了危机事件下框架效应的研究内容。目前针对突发危机事件下的框架效应研究还主要聚焦在决策者情绪对框架效应的调节作用,本文在对决策者焦虑情绪对框架效应的调节作用进行研究的同时,还首次针对决策者的认知需求及决策时的群体影响对危机情境下的决策者风险决策及决策者框架效应的调节作用展开研究;同时,我们还研究了这些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对框架效应的调节作用。总的来说,本文围绕危机情境中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这一研究主题,利用不同的研究将焦虑情绪、脑电功、决策者的认知需求及群体影响等联系在一起,在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做了新的尝试,对危机事件下的框架效应研究主题进行了拓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创新性。

冯雅悠[9](2018)在《情绪与薪酬对大学生职业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自从1981年Kahneman和Tversky首次提出框架效应概念后,任务的框架如何影响人们做出决策的难题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框架效应是指在进行风险决策时改变同一问题的备选方案表达方式会引起决策者风险偏好的变化。当采用积极、正面方式表述备选方案时,决策者更倾向于做出风险规避的偏好,当采用消极、负面的方式表述备选方案时,决策者会更偏好风险寻求。有研究发现职业决策情境下存在框架效应,说明信息表述方式可以影响个体的职业决策。大量关于风险决策情境下的研究表明情绪、金额大小都能影响框架效应下的决策,但在职业决策背景下较少涉及。因此本研究主要考察情绪和薪酬奖金大小对职业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以职业决策作为情境背景,探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中性情绪状态下,不同薪酬奖励水平对大学生职业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2(框架:正面框架/负面框架)×3(情绪诱发: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中性情绪)×3(薪酬奖金数额)混合实验设计,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大学生在职业风险决策的薪酬情境中出现了框架效应,在正面框架下大学生更倾向于风险规避偏好,在负面框架下更倾向于风险寻求偏好。2、不同情绪状态对职业决策框架效应存在影响,积极情绪状态下没有出现框架效应,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下都表现出风险寻求偏好;中性情绪状态和消极情绪状态出现了框架效应,正面框架下表现出风险规避偏好,负面框架下表现出风险寻求偏好。3、不同薪酬奖励水平均出现框架效应,不同水平之间差异不显着,但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框架效应。当最高薪酬奖金为1500元时出现了单向框架效应,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下均出现风险寻求偏好,但负面框架下更为极端;当最高薪酬奖金为3000和4500元时,出现了经典框架效应。4、不同薪酬奖励水平下,不同情绪状态对框架效应的影响不同。积极情绪下被试在不同薪酬奖励水平没有出现框架效应;最高奖励为1500元时中性情绪出现经典框架效应,而消极情绪下的被试在出现了单向框架效应;在最高奖励为3000元和4500元水平上出现了经典框架效应,而且消极情绪下随着奖金数额增长被试受框架效应的影响更为强烈。

尹慧[10](2017)在《个体特征对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框架效应是指当相同的信息用不同的表述方式表达时会影响决策者反应的现象,它表明了一个决策问题的表述是如何影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致影响到他们做出的决策。框架效应包括风险选择框架效应、属性框架效应和目标框架效应,其中风险选择框架效应是最为典型的一类,也是目前为止学界研究较多的一类。但已有的研究多数关注儿童青少年某一年龄段的框架效应,缺乏对整个儿童青少年时期(本研究对象为9岁18岁儿童青少年,以下简称“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框架效应的差异研究,而且关于框架效应的文化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东西方文化对比上,对同一国家内亚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决策差异缺少关注,特别是针对我国不同少数民族框架效应的研究成果更是很少。本研究主要以描述性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蒙古语为主要交流语言且父母双方皆以蒙古语为母语的蒙古族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有效被试共1600人,其中男生790人,女生810人。依据青少年阶段划分理论,选取框架效应研究中涉及较多的910岁组、1112岁组、1314岁组、1516岁组、1718岁组共5个年龄组(简称9岁组、11岁组、13岁组、15岁组和17岁组),为了避免性别人数差异带来的误差,每个年龄组设置被试人数均等,男女生基本各占一半。研究中严格依照框架效应的经典研究范式,选取符合民族特色的实验材料编制成蒙古文风险选择框架效应问卷,先验证蒙古族青少年中是否存在风险选择框架效应,再运用横断研究法分析整个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年龄发展特征,然后从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了蒙古族青少年的主要个体特征包括年龄、性别、风险偏好、认知需要和决策风格与框架效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恰当的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不同领域不同框架下的作用模型。本论文包括三项研究、六项子研究。研究1设置了生命、生活和娱乐三个决策领域,进行了蒙古族青少年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验证性研究,考察了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年龄发展特征。研究2主要探讨了个体特征与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关系,分析了个体特征对蒙古族青少年框架效应的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共包含三项子研究,子研究1考察了风险偏好与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关系;子研究2考察了认知需要与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关系;子研究3考察了决策风格与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关系。研究3主要在生命、生活和娱乐三个领域里,构建了个体特征对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作用模型。该研究包含三项子研究:子研究1考察了生命领域正负向框架下,蒙古族青少年个体特征与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Logistic模型;子研究2考察了生活领域正负向框架下,蒙古族青少年个体特征与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Logistic模型;子研究3考察了娱乐领域正负向框架下,蒙古族青少年个体特征与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Logistic模型。研究过程中用EXCEL 16.0录入数据,运用SPSS 19.0,SAS9.4软件和Logistic统计手段,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1.蒙古文版测量工具的编制和修订本研究所编制的《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问卷》包括正向框架情境问卷和负向框架情境问卷,每种框架下设置了三个决策领域即生命领域,生活领域和娱乐领域,依据被试的选择结果确定其风险规避或风险寻求;对个体特征量表包括风险偏好量表、认知需要量表和决策风格量表进行了蒙古文版修订。经检验均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征。2.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发展呈现出典型的年龄特征蒙古族青少年在生命、生活和娱乐三个领域的风险选择中都存在框架效应;蒙古族青少年框架效应的发展趋势是年龄越小越趋向于风险规避,年龄越大越趋向于风险寻求。9岁组出现了单向风险规避框架效应,11岁组出现了经典框架效应,13岁组的框架效应开始不明显,15岁组框架效应不稳定,17岁组出现了单向风险寻求框架效应。3.个体特征对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影响因领域而不同高风险偏好的蒙古族青少年在生命、生活和娱乐领域里,在正向和负向框架下都是趋于风险寻求;低风险偏好者都趋于风险规避;不同认知需要的蒙古族青少年也受到决策领域的影响,在不同领域表现出不同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不同决策领域下决策风格类型对框架效应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决策风格类型与决策领域共同影响框架效应。在性别差异方面,男性比女性更趋于选择风险方案。4.个体特征对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具有预测作用在生命领域的决策任务中,蒙古族青少年的直觉型、风险偏好、理智型对风险选择正向框架作用显着,直觉型、风险偏好、年龄对风险选择负向框架作用显着。生活领域的决策任务中,风险偏好、依赖型对风险选择正向框架作用显着;风险偏好对风险选择负向框架作用显着。娱乐领域的决策任务中,风险偏好、依赖型和直觉型对风险选择正向框架作用显着;风险偏好、直觉型、依赖型、年龄和性别对风险选择负向框架作用显着。可见,在三个领域里对正向框架和负向框架具有预测作用的个体特征因素明显不同,因此本研究分别构建了生命、生活和娱乐领域里不同框架效应的6个预测模型,各模型的整体模型拟合度较好,证明蒙古族青少年的个体特征能较好地预测风险选择框架效应。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蒙古族青少年存在风险选择框架效应,验证了框架效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一致性。2.风险选择框架效应在整个蒙古族青少年时期是发展变化的。蒙古族青少年框架效应的发展规律是年龄越小越趋向于风险规避,年龄越大越趋向于风险寻求。这与青少年的决策发展特征相一致,对于低龄青少年来说,成人通常会对其所做的决策进行限制,当独立做决策时就会更保守些;而稍大些的青少年进行日常决策时其思维常常缺乏理性而诉诸于习惯或行为冲动。3.个体特征对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影响具有领域性和文化特定性。领域性体现为影响框架效应的个体特征因决策领域不同而不同;文化特定性体现为风险偏好对蒙古族青少年框架效应的影响非常显着,这与中国人传统的“中庸”“谨慎”刻板形象大相径庭,说明蒙古族青少年追求风险的民族特征在风险选择中得以体现;虽然描述性决策结果发现认知需要不同的蒙古族青少年的框架效应存在差异性,但建构作用模型时认知需要变量并没有纳入方程中,这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相关研究不同。4.通过分析蒙古族青少年典型的个体特征可以了解其风险选择框架效应取向。风险偏好对三个决策领域正负向框架下的决策结果都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风险偏好可能是影响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的最有代表性个体特征。5.风险决策的行为结果分析不能一概而论。通过模型的建构表明领域不同具有预测作用的个体特征不同,框架不同具有预测作用的个体特征也明显不同,这表明风险决策研究必须依据领域和框架的不同分别归类分析。

二、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调节定向、框架类型如何交互影响风险寻求倾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风险寻求倾向的稳定性
        1.2.2 风险寻求倾向的可变性
    1.3 问题的提出
        1.3.1 问题一:不同调节定向类型的个体,其风险寻求倾向是否会因框架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
        1.3.2 问题二:个体的风险寻求倾向是否会因调节定向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
        1.3.3 问题三:损失框架能否启动预防定向,获益框架能否启动促进定向?
    1.4 研究方法
        1.4.1 实验一: 调节定向类型与框架类型对风险寻求倾向的影响
        1.4.2 实验二: 调节定向程度、调节定向类型与框架类型对风险寻求倾向的影响
        1.4.3 实验三:框架类型对调节定向的影响
        1.4.4 研究假设
    1.5 论文结构安排
2 实验一: 调节定向类型与框架类型对风险寻求倾向的影响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2 实验设计
        2.2.3 被试
        2.2.4 实验材料
        2.2.5 实验程序
    2.3 结果分析
        2.3.1 自变量操纵检验
        2.3.2 调节定向类型和框架类型对风险寻求倾向的影响
        2.3.3 不同条件下风险选项比例的单样本t检验
    2.4 讨论
3 实验二: 调节定向程度、调节定向类型与框架类型对风险寻求倾向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设计
        3.2.2 被试
        3.2.3 实验材料
        3.2.4 实验程序
    3.3 结果分析
        3.3.1 调节定向程度、调节定向类型和框架类型对风险寻求倾向影响
        3.3.2 框架类型对高预防定向被试对风险寻求倾向影响
        3.3.3 框架类型对低促进定向被试对风险寻求倾向影响
        3.3.4 风险选项比例的单样本t检验
        3.3.5 风险选项比例的单样本t检验
    3.4 讨论
4 实验三: 框架类型对调节定向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被试
        4.2.3 实验材料
        4.2.4 实验程序
    4.3 结果分析
    4.4 讨论
5 总讨论与研究局限
    5.1 总讨论
    5.2 研究局限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风险寻求倾向问卷
    附录二: 调节定向问卷
    附录三: 调节定向策略量表
个人简历

(2)损益框架下老年人的风险决策特点 ——基于ERP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风险决策
        1.1 风险决策的定义
        1.2 风险决策的研究范式
    2 风险决策中的损益框架研究
        2.1 风险决策中的损益框架研究概述
        2.2 风险决策中的损益框架相关理论
    3 风险决策中的老龄化研究
        3.1 风险决策中的老龄化研究概述
        3.2 风险决策中的老龄化相关理论
    4 损益框架下的老年人风险决策
        4.1 损益框架下老年人风险决策的行为研究
        4.2 损益框架下老年人风险决策的脑神经机制研究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1 问题提出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实践意义
    4 研究假设
    5 研究框架
    6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研究一 问卷法探究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损益框架下的风险决策特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3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5 研究小结
    研究二 实验A实验法探究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损益框架下的风险决策特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实验设计
        3.3 实验任务和程序
        3.4 实验程序
        3.5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风险偏好结果
        4.2 反应时结果
        5 研究小结
    研究二 实验B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损益框架下风险决策特点的ERP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实验设计
        3.3 实验任务和程序
        3.4 实验程序
        3.5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风险决策任务行为数据结果
        4.2 风险决策任务脑电数据结果
        5 研究小结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1 老年人在损益框架下风险决策的行为特点
    2 老年人在损益框架下风险决策的神经特点
        2.1 老年人与年轻人在N2成分上的差异分析
        2.2 老年人与年轻人在P2成分上的差异分析
        2.3 老年人与年轻人在P3成分上的差异分析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与展望
        2.1 研究创新
        2.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人口统计学问卷
    附录 B 风险决策偏好指数问卷
    附录 C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
致谢

(3)青年女性风险决策的奖惩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风险决策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1.1.2 青年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1.1.3 女性决策机会的增加
        1.1.4 学者缺乏对女性风险决策的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综述法
        1.4.2 问卷法
        1.4.3 结构模型法
        1.4.4 行为学实验法
    1.5 研究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的创新
        1.5.2 研究方法的创新
        1.5.3 研究指标的创新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风险决策
        2.1.1 风险决策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2.1.2 风险决策的度量与研究范式
        2.1.3 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
    2.2 女性生理周期
    2.3 生理周期与风险决策
    2.4 奖惩敏感性,生理周期与风险决策
        2.4.1 奖赏敏感性
        2.4.2 惩罚敏感性
    2.5 情绪,生理周期与风险决策
        2.5.1 情绪与生理周期
        2.5.2 情绪与风险决策
第3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3.1 生理周期阶段选择
    3.2 研究假设
    3.3 模型构建
第4章 青年女性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4.1 测量对象
    4.2 测量工具
    4.3 问卷设计
    4.4 测量结果
        4.4.1 信度与效度检验
        4.4.2 描述性统计
        4.4.3 主效应检验
        4.4.4 调节效应检验
        4.4.5 中介效应检验
        4.4.6 框架效应检验
第5章 青年女性风险决策的行为研究
    5.1 被试选择
    5.2 研究材料与范式
        5.2.1 奖惩敏感性量表中文版
        5.2.2 情绪量表
        5.2.3 爱荷华博弈任务
    5.3 实验设计
        5.3.1 问卷调查
        5.3.2 实验步骤与程序
    5.4 分析指标
    5.5 研究结果
        5.5.1 量表分析
        5.5.2 决策策略改变分析
        5.5.3 决策后果的影响分析
        5.5.4 惩罚频率效应分析
        5.5.5 惩罚敏感性的调节效应分析
        5.5.6 负性情绪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6章 调查与行为研究分析
    6.1 生理周期的影响
    6.2 损失规避效应
    6.3 惩罚敏感性的调节效应
    6.4 情绪的中介效应
    6.5 决策中的框架效应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管理者启示
    7.3 局限与不足
    7.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4)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的框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健康行为改变研究
        2.1.1 健康行为改变概念界定
        2.1.2 健康行为改变研究常见的相关理论及模型梳理
        2.1.3 健康行为改变中信息干预的作用及其基本特点
    2.2 信息的框架效应研究
        2.2.1 框架效应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2.2.2 框架效应定义
        2.2.3 框架效应研究成果总结
    2.3 健康信息框架效应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相关理论基础
    3.1 健康行为改变相关理论
        3.1.1 跨理论模型
        3.1.2 保护动机理论
        3.1.3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3.2 框架效应理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的框架效应理论模型构建
    4.1 健康行为改变综合模型的构建
        4.1.1 跨理论模型中各因素间的关联分析
        4.1.2 决策平衡与保护动机理论中各因素的融合
        4.1.3 信息对健康行为改变的影响分析
    4.2 信息框架对健康行为改变中各因素的影响分析与假设
        4.2.1 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框架效应的假设
        4.2.2 健康行为改变中框架效应的调节变量
    4.3 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的框架效应理论模型的阐释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框架效应模型验证实验
    5.1 实验目的及设计
    5.2 问卷设计
        5.2.1 初版问卷各维度构成及对应问题设计
        5.2.2 问卷信效度检验调查
        5.2.3 问卷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5.3 实验及结果
        5.3.1 实验对象
        5.3.2 实验过程
        5.3.3 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的框架效应分析
    6.1 健康行为改变综合模型内部各变量情况
        6.1.1 行为改变过程中各阶段的变化阶段情况
        6.1.2 行为改变过程中各阶段的决策平衡情况
        6.1.3 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变化过程与决策平衡各维度相关性
        6.1.4 相邻变化阶段间变化过程和决策平衡的回归分析
    6.2 不同阶段个体的框架效应情况
        6.2.1 不同信息框架对前意向阶段个体影响
        6.2.2 框架效应对意向阶段个体影响
        6.2.3 框架效应对准备阶段个体影响
        6.2.4 框架效应对行动阶段个体影响
        6.2.5 框架效应对维持阶段个体影响
    6.3 影响因素对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框架效应的影响
        6.3.1 人口学特征
        6.3.2 认知需求
        6.3.3 CFC
        6.3.4 动机导向
        6.3.5 风险和不确定性意识
    6.4 结果讨论
        6.4.1 处于相邻变化阶段个体间差异性讨论
        6.4.2 相邻变化阶段相互转变的重要预测维度
        6.4.3 信息框架对处于不同变化阶段个体间差异性分析
        6.4.4 其他因素对框架效应产生的调节作用
    6.5 模型修正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信息框架对健康行为改变干预效果的实证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设计
    7.3 实验对象
    7.4 干预过程
    7.5 干预效果分析
        7.5.1 干预前后不同组别健康行为改变进程比较
        7.5.2 干预实验结果讨论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文化价值取向、框架效应和社会距离对中国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风险决策的相关综述
        1.1.1 风险决策(risk decision)定义
        1.1.2 风险决策信息加工理论的发展
        1.1.3 风险决策的相关研究
    1.2 文化取向的相关综述
        1.2.1 关于文化取向(Cultural Orientation)的发展和特点
        1.2.2 文化取向(Cultural Orientation)定义
        1.2.3 文化启动(Cultural Priming)的研究范式
        1.2.4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文化价值取向与风险决策的相关研究
    1.3 框架效应的相关文献综述
        1.3.1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概念
        1.3.2 框架效应的研究
        1.3.3 框架效应的理论
    1.4 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的相关文献综述
        1.4.1 决策角色(Decision Maker's Roles)概念
        1.4.2 决策角色相关研究
        1.4.3 决策角色风险偏好差异的理论解释
        1.4.4 从决策角色到人际亲密度
第2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构想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构想
        2.2.1 研究目的和思路
        2.2.2 研究假设
        2.2.3 研究对象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现实意义
第3章 研究一: 文化价值取向与框架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被试
        3.3.2 工具
        3.3.3 实验设计
        3.3.4 实验流程
        3.3.5 数据处理
    3.4 实验结果和分析
        3.4.1 文化取向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4.2 文化取向的筛选和区分
        3.4.3 风险决策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4.4 文化取向和框架效应对决策风险倾向的方差分析
    3.5 讨论
第4章 研究二: 文化取向,框架效应和决策角色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被试
        4.3.2 工具
        4.3.3 实验设计
        4.3.4 实验流程
        4.3.5 数据处理
    4.4 实验结果和分析
        4.4.1 文化取向的描述性分析
        4.4.2 风险决策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4.3 文化取向、框架类型和决策角色对决策风险倾向的方差分析
    4.5 讨论
第5章 研究三: 文化取向,框架效应和人际亲密度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被试
        5.3.2 工具
        5.3.3 实验设计
        5.3.4 实验流程
        5.3.5 数据处理
    5.4 实验结果和分析
        5.4.1 心理距离的有效性的验证
        5.4.2 文化取向的描述性分析
        5.4.3 风险决策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4.4 文化取向、框架类型和人际亲密度对决策风险倾向的方差分析
    5.5 讨论
第6章 总讨论
    6.1 文化价值取向与框架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6.2 文化取向,框架效应和社会距离(决策角色和人际亲密度)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6.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4 研究结论
    6.5 研究中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6)社会比较对决策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决策框架效应
        1.1.1 框架效应概述
        1.1.2 框架效应的种类
        1.1.3 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
        1.1.4 言语框架效应到图形框架效应的转变
    1.2 决策中的图形框架效应
        1.2.1 图形框架效应的概述
        1.2.2 图形框架效应与图形效应
        1.2.3 图形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
        1.2.4 图形框架效应的相关研究
    1.3 社会比较
        1.3.1 社会比较的概念
        1.3.2 社会比较的分类
        1.3.3 社会比较的动机与策略
        1.3.4 社会比较与决策的相关研究
第2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假设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和问题提出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假设
第3章 实验研究
    3.1 实验一: 社会比较对品牌信息加工中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讨论
    3.2 实验二: 社会比较对彩票判断与决策中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方法
        3.2.3 结果与分析
        3.2.4 讨论
第4章 综合讨论
    4.1 决策中的图形框架效应
    4.2 社会比较对决策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
        4.2.1 社会比较对品牌信息加工任务中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
        4.2.2 社会比较对彩票判断与决策中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实验一(平板电脑购买任务)
    附录2 实验二材料(彩票购买任务)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框架效应下大学生可支配收入对风险决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
    (一) 被试
    (二) 研究材料
    (三) 研究设计
四、结果
    (一) 大学生在3种决策任务领域上的框架效应
    (二) 不同可支配收入水平被试在3种决策任务领域上的框架效应
    (三) 同一可支配收入水平被试在3种决策任务领域上的性别差异
五、讨论
    (一) 大学生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
    (二) 不同可支配收入水平对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
六、结论

(8)虚拟突发危机事件下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突发危机事件及其应急决策
        2.1.1 突发危机事件的概念
        2.1.2 突发危机事件的基本特征
        2.1.3 突发危机事件的类型
        2.1.4 突发危机事件下的应急决策研究
    2.2 风险决策及决策中的框架效应
        2.2.1 风险决策
        2.2.2 框架效应
    2.3 突发危机下的框架效应研究进展
3 既往研究总结与本研究构思
    3.1 既往研究总结
        3.1.1 框架效应相关研究总结
        3.1.2 突发危机情境下框架效应研究进展总结
        3.1.3 已有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3.2 本研究理论模型的提出
    3.3 子研究构思设计
        3.3.1 研究一构思设计
        3.3.2 研究二构思设计
        3.3.3 研究三构思设计
    3.4 整体研究结构
4 研究一:焦虑与脑电功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4.2.1 危机情境的模拟
        4.2.2 危机情境下的情绪与脑电研究
        4.2.3 情绪、脑电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
    4.3 实验1:不同情境下的焦虑情绪唤起与脑电功
        4.3.1 被试
        4.3.2 实验材料
        4.3.3 实验设计
        4.3.4 实验流程
        4.3.5 实验结果
        4.3.6 讨论
    4.4 实验2:焦虑情绪与脑电功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
        4.4.1 被试
        4.4.2 实验材料
        4.4.3 实验设计
        4.4.4 实验流程
        4.4.5 实验结果
        4.4.6 讨论
    4.5 小结及展望
5 研究二:情绪与认知需求对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影响
    5.1 引言
    5.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5.2.1 认知需求与风险决策的研究
        5.2.2 认知需求与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的研究
        5.2.3 研究假设的提出
    5.3 实验方法
        5.3.1 被试
        5.3.2 实验材料
        5.3.3 实验设计
        5.3.4 实验过程
    5.4 实验结果
    5.5 结果与讨论
        5.5.1 认知需求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解释
        5.5.2 情绪与认知需求对风险决策交互作用的检验
        5.5.3 情绪、认知需求与信息框架的交互作用解释
    5.6 小结与展望
6 研究三:群体影响与认知需求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
    6.1 引言
    6.2 文献回顾
        6.2.1 群体与个体决策框架效应的对比研究
        6.2.2 群体内部多样性对群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
    6.3 实验1:不同情境中群体决策框架效应的研究
        6.3.1 被试
        6.3.2 实验材料
        6.3.3 实验设计
        6.3.4 实验流程
        6.3.5 实验结果讨论
        6.3.6 讨论
    6.4 实验2:认知需求、群体影响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研究
        6.4.1 被试
        6.4.2 实验材料
        6.4.3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6.4.4 实验流程
        6.4.5 实验结果
        6.4.6 讨论
    6.5 小结与展望
7 研究总体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总体结论
    7.2 研究的理论进展
    7.3 对管理实践的建议
    7.4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焦虑状态测量量表
    附录2 认知需求测量量表
    附录3 不同信息框架下的风险决策问题
    附录4 虚拟突发危机环境决策平台剧本
    附录5 非危机情境的决策平台剧本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9)情绪与薪酬对大学生职业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决策
        1.1.1 决策定义
        1.1.2 决策分类
    1.2 风险决策理论
        1.2.1 传统决策理论
        1.2.2 现代决策理论
    1.3 框架效应
        1.3.1 框架效应的提出
        1.3.2 框架效应分类
        1.3.3 框架效应理论解释
        1.3.4 框架效应的现状研究
    1.4 职业决策与框架效应
        1.4.1 职业决策概念
        1.4.2 职业决策理论
        1.4.3 职业决策与框架效应的研究现状
        1.4.4 职业决策与薪酬福利的相关研究
    1.5 情绪与框架效应
        1.5.1 情绪影响风险决策的理论假说
        1.5.2 情绪与框架效应的相关研究现状
第二章 问题提出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第三章 实验研究
    3.1 实验目标
    3.2 实验假设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设计
        3.3.2 实验对象
        3.3.3 实验材料
        3.3.4 实验过程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4.1 情绪诱发结果检验
    4.2 职业决策结果分析
        4.2.1 不同框架下职业决策结果的卡方分析
        4.2.2 不同情绪状态下职业决策结果的卡方分析
        4.2.3 不同薪酬奖励对职业决策结果的卡方分析
        4.2.4 最高奖励为1500元时不同情绪状态下职业决策结果与分析
        4.2.5 最高奖励为3000元时不同情绪状态下职业决策结果与分析
        4.2.6 最高奖励为4500元时不同情绪状态下职业决策结果与分析
        4.2.7 不同性别下的职业决策结果与分析
        4.2.8 不同专业背景下的职业决策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情绪诱发效果评估
    5.2 职业决策薪酬情境下的框架效应
    5.3 情绪、薪酬对职业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
    5.4 针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相关建议
    5.5 研究的不足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个体特征对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一 文献综述
        1 框架效应
        1.1 框架效应的界定
        1.2 框架效应的类型
        1.3 框架效应的理论基础
        2 影响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个体特征
        2.1 年龄
        2.2 性别
        2.3 风险偏好
        2.4 认知需要
        2.5 决策风格
        3 框架效应的实证研究
        3.1 框架效应的验证性研究
        3.2 青少年框架效应的研究
    二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具体方法
        3 研究思路
        4 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工具的蒙古文版编制及修订
    研究一 风险选择框架效应问卷蒙古文版的编制
        1 框架效应的研究范式
        2 风险情境问题的筛选
        3 风险选择框架效应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研究二 风险偏好、认知需要和决策风格量表的蒙古文版修订
        1 研究对象
        2 测量工具
        3 施测程序
        4 结果分析
        5 讨论
        6 结论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研究一 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发展特点
        1 研究方法
        2 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决策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研究二 个体特征与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关系
        研究 2-1 风险偏好与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关系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方法
        3 结果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研究 2-2 认知需要与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关系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方法
        3 结果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研究 2-3 决策风格与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关系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方法
        3 结果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研究三 个体特征对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作用模型
        研究 3-1 生命领域:个体特征对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作用模型
        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 变量选取
        3 模型回归原理
        4 模型回归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研究 3-2 生活领域:个体特征对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作用模型
        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 变量选取
        3 模型回归原理
        4 模型回归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研究 3-3 娱乐领域:个体特征对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作用模型
        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 变量选取
        3 模型回归原理
        4 模型回归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四部分 总讨论
    1 编制和修订后的蒙古文版测量工具均具有测量学意义
    2 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年龄发展特征
    3 个体特征对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影响因领域而不同
    4 个体特征对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影响具有文化差异性
    5 个体特征对风险选择框架效应具有预测作用
    6 研究的创新之处
    7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第五部分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成果
致谢

四、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 [1]调节定向、框架类型如何交互影响风险寻求倾向?[D]. 杨彩虹.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2]损益框架下老年人的风险决策特点 ——基于ERP的研究[D]. 王卓月. 河南大学, 2020(02)
  • [3]青年女性风险决策的奖惩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杨嘉玲.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信息的框架效应研究[D]. 王崇梁. 吉林大学, 2019(02)
  • [5]文化价值取向、框架效应和社会距离对中国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D]. 周清.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6]社会比较对决策图形框架效应的影响[D]. 白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框架效应下大学生可支配收入对风险决策的影响[J]. 郑名帆,陈宇靖,池宣蓉. 商业经济, 2018(11)
  • [8]虚拟突发危机事件下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的实验研究[D]. 巩晓敏.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9]情绪与薪酬对大学生职业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D]. 冯雅悠.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 [10]个体特征对蒙古族青少年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D]. 尹慧.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风险偏好预测中的性别差异和框架效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