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电除颤成功7例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电除颤成功7例报告

一、急性心肌梗死猝死7次电除颤成功1例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邱景伟,浦奎[1](2019)在《Wellens综合征发生交感电风暴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个月,加重3 d"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反复出现活动时心前区疼痛,为闷痛,伴咽部紧缩感,无出汗,无其他部位放射痛,休息3~5 min可以缓解,未诊治,近3 d来,胸痛发作频繁,低于既往活动强度即可发作,休息仍可缓解,但所需时间延长,自服"速效救心丸"约5~10 min可以缓解,日常活动受限,来我院就诊,就诊时无胸痛发作。既往原发性

左霞,赵霞[2](2018)在《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文中研究指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因冠状动脉供血的急剧减少或中断,心肌严重并且持久的缺血而最终导致的心肌坏死,其治疗的根本就是在于早期恢复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1]。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致使患者意识丧失、抽搐等,不及时抢救则会造成死亡[2]。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防

张淑兰,钱云,付景[3](2016)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中发生电风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急救等处理,并全面加强护理,观察抢救后预后。结果 9例患者发生电风暴时间平均为(23.1±1.8)h,其中2例在6 h内出现,3例在术后612 h出现,2例1224 h出现,1例2448 h出现,1例48 h以后出现。电风暴持续时间平均(104.2±81.4)min;电击次数平均(9.8±5.7)次。经过一系列抢救护理后,24 h成功率为77.78%,2周内存活率为55.56%,1年内存活率为44.44%,24 h内死亡因频繁室颤,2周内死亡因心力衰竭,1年内死亡因术后并发症如心脏骤停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经全面抢救和护理后,预后较满意。

汪兴玲[4](2014)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治疗53例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回顾分析院前急救中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技术治疗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的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及以上,以下同)的病例103例。按现场有无应用无创临时起搏进行分组,对比观察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抢救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分组:起搏组: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现场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抢救的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病例53例。起搏组再依据诊断分为心脏骤停起搏组24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组29例。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现场未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抢救的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病例50例(因当时没有引进该项仪器)。对照组再依据诊断分为心脏骤停对照组24例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对照组26例。各组患者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心脏骤停起搏组24例患者有13例起搏成功,平均起搏阈值为(81.25±17.58)mA。起搏成功率(即抢救成功率)为54.1%。心脏骤停对照组24例患者有5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20.8%。缓慢型心律失常起搏组29例患者有28例起搏成功,平均起搏阈值为(68.45±10.87)mA,起搏成功率(即抢救成功率)为96.5%。缓慢型心律失常对照组26例患者有17例经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心率提升,血压上升,头昏,昏厥症状减轻。抢救成功率为65.3%。起搏组和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进行无创临时起搏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心脏骤停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应用无创临时起搏疗效好。在院前急救的实践中应加以推广应用。

江明宏,舒茂琴,刘亚忠,侯聪聪,曹雪滨[5](2014)在《静脉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252医院心内科住院的49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年龄(61.72±3.32)岁。分为两组:单纯艾司洛尔组为电复律或电除颤+艾司洛尔(26例);联合艾司洛尔组为电复律或电除颤+盐酸胺碘酮+艾司洛尔(23例)。结果联合电复律或电除颤治疗,单纯艾司洛尔组有效率96%(25/26),在胺碘酮无效的基础上或同时加用静脉艾司洛尔,有效率69.5%(16/23),单纯艾司洛尔组终止交感风暴的成功率显着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洛尔给药后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复发次数明显减少,相应除颤次数较常规组少;未发生不能维持的低血压状态和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结论及时的电复律或电除颤和使用β受体阻断药艾司洛尔,可有效控制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陆敬平[6](2012)在《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汉族Brugada综合征患者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不适当治疗的临床分析[背景]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容易高发室颤而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目前被证明能有效长期预防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猝死的措施只有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tion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但Brugada综合症患者的ICD治疗常伴随着较高的不适当治疗发生率。[目的]报道本中心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随访情况,并探讨如何有效地降低ICD不适当治疗的发生率。[方法]14例男性Brugada综合征患者,植入ICD时平均年龄为44.3±8.3岁。ICD经验设置室速区周期长度为400-320m(s150-188次/分),室颤区周期长度<320ms(>188次/分)。体外程控分析ICD记录的各种心律失常发作的时间、类型、治疗方式和结果。由两名有经验的电生理专业医生根据ICD腔内心电图进行相关心律失常事件的分析。[结果]14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平均随访43±28.9个月,ICD共记录到297次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其中室颤事件198次,室速事件99次。在198次室颤事件中共有178次真实室颤事件(90%),周期长度均≤250ms;而99次室速事件中有90次(91%)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余9次为真实室速事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周期长度≥360ms。ICD室上速鉴别诊断中,图形识别可以减少82%(72/90)的误诊断。[结论]高风险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植入ICD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是造成不适当治疗的主要原因。提高ICD室速诊断阈值(周长<360ms或频率>167次/分)和合理使用室上性心律失常鉴别诊断功能(如图形识别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ICD不适当治疗的发生率。第二部分汉族Brugada综合征患者室颤的季节和昼夜分布规律研究[背景]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动过速常高发于冬季和白天的时候,然而关于汉族Brugada综合征患者室颤的季节和昼夜分布规律仍不清楚。[目的]研究汉族Brugada综合征患者室颤的季节和昼夜分布规律。[方法]分析了Brugada综合征患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记录的真实室颤事件,并根据时间来研究其季节和昼夜分布规律。[结果]14例植入ICD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平均年龄42.6±12.9,全部为男性),在43±28.9个月的随访中,共有178次真实室颤事件。这些事件在冬春两季明显增多(P=0.02),在午夜至0:06间也容易高发(P<0.0001)。共有4名患者发生了电风暴,发作时间分布与室颤事件相似。[结论]汉族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室颤发作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在季节分布以冬春两季高发和昼夜分布午夜至凌晨容易高发。第三部分血清microRNAs作为潜在的Brugada综合征相关疾病标记物的初步研究[背景]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通过与靶mRNA序列的3’端非翻译区以碱基配对方式完全或不完全互补结合,抑制靶基因表达或促使靶基因降解。miRNA与多种病理活动密切相关。最近研究发现,人血清中存在丰富、稳定的miRNA,而且一些患者血清miRNA表达谱发生特异性改变,提示血清miRNA作为一种新的无创伤性标志物的潜能。但是目前尚未见Brugada综合征(Brugada syndrome,BrS)患者的相关报道。[目的]检测、分析Brugada综合征患者血清miRNA表达谱,筛选出特异变化的血清miRNA,评价其在临床诊断价值,以探讨miRNA作为Brugada综合征特异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首先运用Solexa测序技术对Brugada综合征患者和1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组成的两份混合血清进行全基因组miRNA测序和表达量测定;然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ive realtime PCR,RT-qPCR)对差异表达的miRNA在单个血清样本中(14例BrS患者和14例正常对照)进行复筛,筛选出在患者血清中显着变化的一组miRNA;再用RT-qPCR技术对筛选出的一组miRNA在14例BrS患者,42例正常对照和12例BrS患者一级亲属中进行验证,以获得稳定表达变化的一组miRNA。最后通过ROC曲线评价miRNA的临床价值。[结果]Solexa测序发现,BrS患者与正常对照的血清miRNA占血清所有小分子RNA的比例分别是23.26%和53.95%。其中13种miRNA在患者中的拷贝数与对照相比差异在1.5倍以上,且差值大于7000(12种下降,1种上升)。RT-qPCR技术对初筛出的13种miRNA在复筛组发现,有3种miRNA包括let-7b,miR-30d和miR-140-5p的浓度在患者血清中显着下降(P<0.001)。验证组结果进一步证实,3种miRNA下降仍然十分显着(P<0.001),但在BrS一级亲属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对于BrS和正常人3种miRNA组合的AUC为0.794。[结论]BrS患者血清miRNA表达谱与正常人有较大差异;let-7b,miR-30d,miR-140-5p在患者血清中显着下降;这3种miRNA的组合可作为Brugada综合征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具有诊断价值。

陈维书[7](2012)在《心脏骤停12例抢救成功2例急救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急性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经验。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12例急性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抢救过程的分析。结果在对12例急性心脏骤停患者中,10例死亡,2例心肺复苏成功。结论在急性心脏骤停的抢救过程中,时间是非常关键,及早的开放气道,心室颤动及早除颤,药物除颤无效或效果不佳者,应尽早进行电击除颤起搏。同时注意因长时间缺血缺氧引起脑细胞死亡而引起脑死亡。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作者认为电击除颤起搏在心脏复苏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上疗效满意。

曹玲[8](2011)在《心理干预应用于化疗病人》文中研究指明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针对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恶心、呕吐,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对30例化疗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覃梓庆[9](2011)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随访》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15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患者的随访资料,评估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并获取临床经验,为推进ICD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门诊、电话咨询或厂家随访等方式对我院15例植入ICD的患者进行随访,内容包括咨询病情、收集ICD体外程控时记录的各项参数值及心律失常发作情况等有关资料,必要时行心电图、胸片或心脏彩超等常规检查,再综合患者临床情况、ICD工作情况及心律失常事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ICD,其中单腔11台,双腔3台,三腔1台,随访3~30个月,平均18.5±9.3个月,无死亡病例。随访中有8例(53.3%)记录到心动过速发作,其中6例(40.0%)出现有恶性心律失常,2例(13.3%)有误识别治疗。共记录到心动过速发作89次。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24次(27.0%),有8次被误识别为室速(VT)和室颤(VF),误识别率11.0%。VT和VF发作65次(73.0%),当中非持续性VT 6次(可自行终止),持续性VT发作54次,经抗心动过速(ATP)治疗1阵转复成功33次(61.1 %),2阵及以上转复成功14次(25.9 %),ATP治疗转复未成功经低能量电转复(CV)成功7次(13.0 %)。室颤发作5次(5.6%),均不能自行终止,经30J电除颤治疗(DF)均一次成功。8例心动过速患者中有3例因经受电击治疗,产生明显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1例并出现有“电风暴”。经重新设置参数和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后,8例心动过速患者心动过速事件均明显减少,不适症状也明显好转。结论: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着。加强随访、及时优化参数、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减少放电。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教育,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蒋晓刚[10](2008)在《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同时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相对比,对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做一评估。方法符合2002年ACC/AHA/NASPE关于ICD临床应用I类及IIa类指证的104例患者,分为ICD加药物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患者除晕厥、心肺复苏及确诊的VF, ICD组多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外,其余基础病、EF、心功能、心律失常等临床特征相似,并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比较两组随访后1、2、3年的生存率、心律失常性死亡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104例患者观察期内,ICD组26例患者中第1年、第2年、第3年无因心律失常事件死亡病例,死亡率为0%。而单纯药物组78例患者中因心律失常事件死亡病例分别为6、14、17例,死亡率分别为7.69.%, 17.94%, 21.79%,3年ICD组较单纯药物组死亡率下降了21.79%,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例ICD植入者资料分析有18例(73.1%)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其中469次为非持续性室速(自行终止),持续性室速发作265次,经ATP分层治疗1阵转复成功245次(92.5%),2阵转复成功13次(4.89%),ATP治疗转复未成功经低能量电转复7次(2.64%)。室颤发作41次,其中14次在释放治疗前室颤自己终止,经电除颤治疗1次成功36次(87.80% ), 2次成功5次(12.2%)。两组之间心律失常事件发病率基本相等,但ICD组全部转复VT/V成功,两组间因心律失常事件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D对于合并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脏病人预防猝死的总体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ICD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降低心脏性猝死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而且此趋势随着随访期的延长更加明显。在ICD分层治疗中,ATP功能能有效终止室速,避免和减少ICD放电,减少患者由除颤造成的痛苦,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急性心肌梗死猝死7次电除颤成功1例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心肌梗死猝死7次电除颤成功1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2)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1.1 基本情况
    1.2 相关检查
    1.3 抢救经过
2 护理
    2.1 气道管理
    2.2 迅速识别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有效的电除颤
    2.3 紧急溶栓的护理
        2.3.1 静脉溶栓前的急救物品准备
        2.3.2 静脉溶栓的过程管理
    2.4 安全转运
        2.4.1 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
        2.4.1. 1 病情评估
        2.4.1. 2 患者准备
        2.4.1. 3 物品准备
        2.4.1. 4 转运人员安排
        2.4.1. 5 对外联系
        2.4.2 转运中的正确实施
        2.4.3 转运后的交接管理
3 体会
    3.1 预见性护理
    3.2 信息化绿色通道
    3.3 抢救团队的建立与应用
    3.4 抢救过程中的不足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 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院前急救中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治疗53例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典型病例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静脉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疗效评定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3讨论

(6)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汉族 Brugada 综合征患者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不适当治疗的临床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汉族 Brugada 综合征患者室颤的季节和昼夜分布规律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血清 microRNAs 作为潜在的 Brugada 综合征相关疾病标记物的初步研究
    前言
    第一节 Brugada 综合征患者特异性血清表达谱的测定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节 Brugada 综合征患者特异性血清 miRNA 表达谱的验证和分析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7)心脏骤停12例抢救成功2例急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院外的救治
    3.2 院内的救治
    3.3 并发症的防治
4 体会

(8)心理干预应用于化疗病人(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方法与内容
2 结果
3 心理干预措施
    3.1 化疗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2 化疗过程中的心理干预
        3.2.1 消除化疗的紧张情绪
        3.2.2 行为放松疗法
        3.2.3 音乐疗法
        3.2.4 注意分散法
    3.3 化疗后病人的心理干预
4 讨论

(9)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植入方法
    3 术后处理
    4 随访方法及内容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学方法
二 结果
    1 植入ICD 前后基本临床资料
    2 ICD 基本程控参数
    3 ICD 记录心动过速事件情况
    4 基础疾病与心动过速事件分布特点
    5 ICD 植入术相关并发症
三 讨论
    1 ICD 治疗的有效性
    2 ICD 患者基础疾病流行病学分布
    3 ICD 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4 ICD 抗室性心律失常治疗
    5 ICD 的误识别治疗
    6 电风暴
    7 随访与参数优化
    8 心理教育
    9 本研究局限性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2.1 基础治疗方法
        2.2 ICD 植入
        2.3 随访
        2.4 临床观察指标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手术情况
    2.随访结果
讨论
    1.ICD 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2.ICD 的分层治疗功能
    3.ICD 治疗的误放电及电风暴现象
    4.优化随访过程,优化 ICD 工作参数
    5.ICD 应用展望
    6.本研究局限性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7次电除颤成功1例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 [1]Wellens综合征发生交感电风暴1例[J]. 邱景伟,浦奎.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02)
  • [2]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电风暴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 左霞,赵霞.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02)
  •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术中并发电风暴的抢救与护理分析[J]. 张淑兰,钱云,付景.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06)
  • [4]院前急救中应用无创临时起搏治疗53例患者的疗效观察[D]. 汪兴玲. 遵义医学院, 2014(11)
  • [5]静脉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 江明宏,舒茂琴,刘亚忠,侯聪聪,曹雪滨.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01)
  • [6]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 陆敬平. 南京医科大学, 2012(01)
  • [7]心脏骤停12例抢救成功2例急救分析[J]. 陈维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07)
  • [8]心理干预应用于化疗病人[J]. 曹玲.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5)
  • [9]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随访[D]. 覃梓庆. 广西医科大学, 2011(08)
  • [10]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D]. 蒋晓刚.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电除颤成功7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