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CW的国家驱动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CSCW的国家驱动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

一、基于CSCW的状态驱动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高照[1](2020)在《基于MVVM模式的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能够一定程度解决传统办公模式所带来低效率、低灵活性问题的协同软件在整个软件市场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意识到科研项目管理数字化、规范化的重要性,开始使用协同办公系统来给科研项目的各个成员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记录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项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实际进展状况,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计划平稳推进。同时,随着现代web前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浏览器性能的提高,新的前端技术所带来的高可用性、高扩展性、高开发效率和运行效率等特点,能够解决协同系统开发的诸多痛点,给科研项目协同系统的开发带来的新的活力。本文实现的协同工作平台是用于针对某特定的科研项目,给该项目的参与者提供基于角色的动态访问控制,拥有进度、经费、资源、消息、系统管理等功能的平台,主要通过以MVVM模式、Vue框架、组件化思想为代表的现代前端技术手段实现,旨在帮助科研项目参与者协同完成科研任务,使得科研项目管理数字化、规范化。论文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理论,平台功能在设计中始终以CSCW通信、协调、合作三要素为基本原则。接着介绍了前端开发基础技术、MVVM模式的演变并且通过源码的角度重点分析了 Vue框架是如何高效地实现MVVM模式。然后论文从协同工作平台的需求分析出发,设计了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结合了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思想,独立出四大通用模块,减轻了前后端的耦合程度,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的可扩展性。每个功能模块主要通过流程图、时序图、组件类图的方式对模块的类设计、组件设计、接口设计进行详细说明,清晰地展现出了各个模块内部的开发和运行过程。最后,论文通过全方面的测试验证了协同工作平台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李青[2](2020)在《面向协同制图的分布式同步和分布式事务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大规模建设活动越来越频繁,地理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对地图的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各种场景下对地图的需求,常常需要制图人员对地图进行临时编辑,即应急制图。目前的应急制图任务中,主要依赖划分区域、分工合作、合并结果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制图人员紧密配合,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需要集中大量的资源,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确保制图任务的及时完成。这种工作方式无法满足应急制图等场景中快速、准确的制图要求。本文结合协同制图对地图文档事务模型的研究成果,以及分布式同步和分布式事务控制技术,基于矢量瓦片金字塔构建了分布式瓦片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事务控制方案。该系统实现了瓦片与空间对象的分布式存储、访问,分布式事务的提交、管理,可以有效利用多台机器的计算、存储资源,提升系统性能,可以对事务进行回退、重做,保障事务正确执行。该系统具有同时处理大量数据、同步显示、协作编辑的特点,能够使制图工作更快、更高效。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面向协同制图系统的需求,设计了分布式矢量瓦片金字塔,实现内存共享系统,使在一个系统中的多个节点之间可以方便地访问存储在其他节点上的内容。2)设计了基于分布式瓦片金字塔的事务处理方案。该方案采用了柔性事务与事务补偿的方案,实现了协同制图的事务管理,能够对事务进行回退、重做。3)针对协同制图系统的方案进行了实验与测试。通过实验与测试,证实了系统关键设计的可行性,为系统优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4)实现了协同制图系统的原型系统。论文针对分布式协同制图系统,进行了数据构建、建模效率、并发模型的测试,并完成了原型系统的设计、实现。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对大数据量的地图进行存储、编辑,完成多用户的协同编辑,实现了“你见即我见”的协同显示功能。

何列松[3](2020)在《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协同制图是提高地图制图工作效率,快速更新地图产品和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有效方法。目前,CSCW领域单独研究文本、图像编辑、图形设计方面协同工作相对较多,地图(同时包含大量图形、图像、文本、OLE等)协同编辑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DBMS或者DFS研究普通关系型事务相对较多,而针对包含复杂关系的空间数据编辑事务相对较少;协同制图中前台用户交互编辑地图研究相对较多,而后台地理信息数据库同步地永久写入更新前台编辑成果的研究相对较少。面向协同制图研究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解决协同制图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于前台地图交互编辑与后台地理信息更新保持数据一致性,提高多用户协同制图交互界面的协调同步性,平衡兼顾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生产更新的效率和成果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针对协同制图中目前存在的地图编辑事务执行和处理效率不高、地图编辑长事务并发处理复杂、多客户端集中协同制图时地图协同同步显示难等关键问题,开展了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其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协同制图的研究背景和现状,指出了当前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MELT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思路。2.介绍了协同制图相关理论与方法,引入了MELT相关的概念;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归纳了目前协同制图中还存在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总结了传统GIS长事务核心问题和开展研究的难点。3.设计了MELT模型,它基于地图文档状态及其变化模拟协同制图MET,分别提出了基于虚拟内存和普通内存如何管理和操作地图文档状态及其变化数据的方法,说明了基于地图文档代理MET的原理,设计了事务列表管理协同制图MET,而后详细介绍了设计的地图文档模型详细结构。针对一类特殊制图对象OLE进行扩展建模,以支持对OLE对象的事务操作模拟。4.研究了基于单列表和双列表的协同制图事务组织与调度技术,设计了协同制图MET串行化协议,提出相交并发事务处理方法,阐述了协同制图中自动事务和用户长事务的内涵,研究了GRCP自动方法,设计实现了基于矢量栅格混合金字塔索引的协同制图多客户端同步显技术。5.构建了集中式协同制图实验平台CoMapping系统,开发了基于MELT的地图文档多源数据集成软件模块,构建了地图要素编辑功能框架,实验解决了几类典型GRCP的地图编辑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比例尺、不同数据量大小的地图数据,对基于地图文档模拟的MELT模型进行了事务管理能力测试、事务并发处理实验和基于协同工作组的多客户端地图同步协同显示实验,验证了MELT模型对协同制图机制的支持和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的解决效果。在本论文最后总结中归纳了以下创新点:(1)基于虚拟内存的动态单备份和基于磁盘和内存存储的静态多备份的地图文档模型改进了传统MELT模型,通过地图文档状态备份和变化数据存储管理,成功模拟了数据库MET,克服了DBMS中GIS长事务执行时间长、DDL操作受限等缺点,提高了MET执行效率和MET管理能力。(2)设计了协同制图事务三元组模型,建立了MELT并发处理规则,实现了基于协同制图MELT优化、合并、丢弃等并发处理方法,支持协同制图事务串行化处理,维护了事MELT的ACID特性,确保了地图编辑成果数据的一致性。(3)设计实现了以双线道路交叉口处理、注记压盖同色线划和填充点符的地图图形关系自动处理方法,这些处理不增加地图文档数据量且不影响地图编辑其他流程,不仅显着减少了编辑事务数量和用户编辑工作量,还显着降低了MELT前后地图文档状态变化数据量。(4)采用基于矢量栅格混合金字塔索引,通过将Drawpile改进的CoMapping实验系统,实现了多用户协同制图客户端地图同步显示机制,显着提升了协同制图视图显示的同步协调性。

吴劲雄[4](2018)在《基于Web的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GIS已经从单机单用户的应用模式发展到网络GIS阶段,但是这两种GIS应用方式仍然缺少对群体协同工作的灵活有效支持。实时协同GIS能够让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用户针对某一空间问题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参与协同工作,为决策者提供跨时空界限的虚拟协同交流空间。实时协同GIS是近年来本专业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构建实时协同GIS系统能够改变和优化基于空间数据的群体决策工作方式。在以往的实时协同GIS研究中,多以单一地图视图界面为主。由于用户的操作与协同操作都集中在单个视图中,使得私有操作与协同操作互相影响,严重影响了实时协同工作效果。本文提出利用多地图视图技术构建实时协同GIS应用环境的技术方案,以改善基于GIS的实时协同感知效果,提高协同GIS操作的自然、协调性。对其中涉及的地理事件驱动的GIS实时协同方法、基于多地图视图的实时协同GIS工作模式与协同机制、面向地图视图一致性的冲突处理策略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多地图视图的实时协同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基于地理事件驱动的实时协同GIS构建方法,通过监听地图视图属性变化信息生成GIS操作消息并封装成GIS命令消息,使用消息传递方法共享到各个协同端进行反演,实现协同过程。(2)针对公有视图和私有视图之间的协同关系,设计多视图实时协同工作模式。将在公有视图执行的操作称为公有操作,私有视图执行的操作称为私有操作,研究公有操作与私有操作的协同机制。(3)在协同机制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面向视图一致性的冲突问题,采用GIS操作转换思想和操作优先级思想设计视图操作冲突的自动消解模型,实现多视图协同自由、无障碍。(4)在Web环境下,采用WebSocket为消息传递工具,使用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框架实现多视图实时协同GIS原型系统,验证多视图协同机制和视图操作冲突消解模型。论文共有图38幅,表16个,参考文献81篇。

王博[5](2013)在《基于Agent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密切的配合以及多层次的交流是建筑设计最大的特点,近年来,建筑设计工作日趋复杂,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来自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和挑战。因此,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将群体设计能力通过网络(Internet/Intranet)凝聚起来,实现协同设计过程中的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设计师群体的协同工作效率,对整个建筑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协作质效,本文针对当前协同工作系统模型和构建方法中存在的灵活性差、缺乏主动性等问题,将Agent概念融入CSCW系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中,探索更具智能性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解决方案。首先,本文利用Agent概念建立起具有主动性特征的协同工作辅助支持模型(ACWASM),对模型的各成分及组织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模型基本构建单元Agent的设计模型,多Agent间的安全通信模型,为ACWASM的应用和基于ACWASM的系统实现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接着,本文深入研究了建筑设计的协同工作机制,包括设计师群体的协作方式和协同设计流程,对设计师群体在协同支持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现有协同设计系统存在的不足。进而,本文基于ACWASM具体设计了更加高效,更具有主动性和智能性特征的建筑协同设计解决方案。最后,本文从程序开发的角度对ACWASM在应用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实现方案,并依据前文提出的原理和方法具体实现了基于ACWASM的建筑协同设计系统实例,并对实现细节和实例效果进行了详细说明。一方面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证实了基于该模型所开发的系统可切实提高建筑设计协同工作质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沈泽[6](2010)在《基于CSCW的虚拟团队协作平台的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是信息化进程发展的必然产物,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类群体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涉及多学科、多领域。CSCW是指某群体中的人们,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执行某项共同的任务,并为其提供共享环境的界面。其中群体中的人们必须执行共同的任务,CSCW系统为他们提供一个共享的工作环境和一个友好而灵活的人与人交互的界面。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产生的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动态、柔性、高效协作的人力资源组织模式,虚拟团队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发达的信息网络为基础、组织机构无形化,联盟成员具有分散性,资源具有互补性以及对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虚拟团队利用信息技术来克服时间和地域障碍,依靠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并利用自身特征和优势,实现优于传统团队的竞争力。地域和时间上的差异使得虚拟团队的沟通成为虚拟团队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它离不开CSCW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上的支持。由于团队成员很少面对面交流,主要是依靠电子邮件、视频会议和基于Internet的协作技术(net meeting)来开展工作,所以有效的沟通直接影响到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工作绩效和团队总体效率。有效的沟通是虚拟团队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这主要依靠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本文通过分析虚拟团队的协作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设计了基于CSCW的虚拟团队协作平台,解决了虚拟团队中存在的一些沟通问题。

刘杰[7](2010)在《基于HLA框架的协同设计环境及交互管理技术》文中认为复杂产品往往是由分布在不同地点、具有不同领域知识的多个企业或部门共同设计完成。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引入,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单机作业的产品开发方式,发展为支持群组中人人交互、共同决策的协同设计环境,成为复杂产品开发和进行创新设计的重要技术手段。协同设计加强了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了群组优势,提高产品开发效率,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国内外有关协同设计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协同设计的体系结构、交互方式和管理技术等方面。但是当前协同设计系统的两类协作框架及其技术路线均存在不足,以NetMeeting为代表的应用共享系统,虽然复用了单用户CAD系统的图形处理功能,兼容了现有CAD系统的数据格式,但只能提供发言权协作模式,仅支持界面协作,协同性比较差;以分布式交互环境建立的CSCD原型系统以及协同图形编辑系统,虽然强调了协作性能,但在图形处理能力、数据的兼容性、开放性等方面与现有的CAD系统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应用性比较弱。因此,有必要结合CAD系统,在现有的分布式交互仿真软件体系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协同设计系统构建方法,建立一个标准的、开放性的协同设计平台。本文针对传统CSCD系统中的两类基本协同设计框架及其技术路线的不足,通过分析复杂产品在实时协同设计中面临的问题和高层体系结构(HLA)在工程协同设计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HLA的实时协同设计系统体系框架,定义了三类具有不同权限和职能的联邦成员:设计邦员、管理邦员和监测邦员。在此框架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协同设计中的数据一致性、互操作性和并发控制,对协同设计管理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在基于HLA通用技术框架的基础上,通过集成现有的CAD系统,将传统人-机交互CAD系统转变为具有人-人交互功能的CAD图形协同编辑原型系统。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协同设计系统框架的构建方法及联邦成员的组织结构和实现流程。研究和分析HLA在军事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总结了使用HLA进行分布式交互仿真的建模方法。在理论研究方面,重点剖析高层体系结构的规范和特点,基于通用设计理论中的域映射原理和联邦开发与执行模型(Federation Development and Execute Process Model, FEDEP)的联邦建模方法,从软件工程角度考虑,利用UML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和广泛的系统描述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HLA的复杂产品协同设计系统体系结构的构建方法,研究了协同设计系统中联邦成员的基本组织结构和实现流程,为协同设计环境的构建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思路和方法。(2)研究了基于HLA的协同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及邦员间的互操作机制。通过分析三大分布式组件技术在构建协同设计系统时存在的不足,针对协同设计的特点,出于互操作性和可重用性等因素的考虑,采用HLA作为系统设计的通用技术框架,构建一种基于HLA的联邦式实时协同设计环境CoFedCADEnvHLA,并分别从逻辑结构和功能结构两个方面对协同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进行描述。逻辑结构方面,采用了多平台、分领域的组件技术建立了分布式协同设计环境。描述了基于HLA的复杂产品协同设计系统框架由复杂产品设计平台、协同控制平台和验证/优化平台三种功能平台组成,给出了面向协同设计的复杂产品数据模型,提出了复杂产品的数据模型由更新数据、结构数据、管理数据和功能数据四个模块组成。通过分析模型中四个数据模块间的信息关系,描述了每种平台的功能及组成。功能结构方面,提出了用邦员功能模块化的方法构建了协同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将当前CSCD系统在协作性能方面的优点同传统CAD系统在图形处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构造了一个具有高度柔性、开放性、便于系统自治和管理的协作框架。在以联邦成员(Federate)为核心的协同设计环境中,给出了工程协同设计领域中联邦和联邦成员的基本作用,并在各功能平台中分别定义了具有不同权限和职能的联邦成员:设计邦员、管理邦员和监测邦员,构建了每类邦员具体的逻辑结构,介绍了联邦成员功能模块间的逻辑关系和构成联邦成员每一模块的具体功能,研究了邦员间实现互操作的机制和方法。(3)基于HLA中的保守时间管理策略,提出了应用于CoFedCADEnv HLA的基于邦员的时间推进管理模型TimeAdvModFed。分析了协同设计过程中由于并发操作可能产生的一些数据不一致性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详细总结了并发控制的设计准则,说明了协同设计环境中采用时间管理的必要性。将HLA中的时间管理理论引入协同设计过程中并发控制的算法建模中,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基于HLA的协同设计环境的时间管理策略。系统中采用一种保守的时间推进机制,通过分析每种平台中邦员的职能,设置其相应的时间管理机制和时间推进方式,给出了由管理邦员和设计邦员协同推进系统逻辑时间的实现过程,保证邦员接收事件的时序性和收发数据的一致性,避免了并发操作冲突的发生。(4)建立了基于邦员访问控制的角色管理模型RoleCtrlModFed和发言权控制的仲裁算法模型FloorCtrlModDFed,实现了发言权控制下的一致性维护。由于设计邦员加入到协同设计系统的项目组中时,已经确定了其拥有设计权限的产品对象,因此为了实现设计邦员间的协同工作,详细研究了协同设计过程中设计邦员产品对象设计权限转换的规则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协同设计过程中联邦成员角色应具有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邦员访问控制的角色管理模型RoleCtrlModFed,分析总结了邦员角色对应的项目权限,提出了利用定义的五元组实现基于邦员角色的访问控制技术。探讨了产品对象的实例属性与设计邦员的所有权关系,基于HLA所有权管理服务,提出了一种具有抢占模式和放弃模式的发言权控制机制,并利用数据分发管理服务完成固定项目组内设计邦员订购与发布数据的收发。通过分析总结邦员角色对应的项目权限和发言权控制模式,提出了一种发言权控制的仲裁算法模型FloorCtrlModDFed,实现设计邦员发言权控制的一致性维护。(5)提出了用于设计邦员动态注册(加入或退出)的控制管理模型DynRegModDFed,维护了设计邦员动态注册后的初始数据一致性。探讨了协同设计过程中冲突协调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设计邦员的实时通信协议和操作锁定机制。通过计算与分析事件逻辑计数器位于不同位置时,记录事件所需要的交互次数,得出了一种在设计邦员的临界区设置事件逻辑计数器记录设计邦员内外部事件队列中事件的有效方法,解决了设计邦员内、外部队列中事件即时记录的问题。进行了设计邦员动态注册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了设计邦员动态加入或退出项目组的可行性方法和过程,提出了利用邦员的时间推进模型TimeAdvModFed和事件逻辑计数器原理完成设计邦员动态注册的控制管理模型DynRegModDFed,维护设计邦员动态注册后初始数据的一致性。以船舶总体设计为例,给出了基于HLA的协同设计原型系统的应用方案,以及设计邦员操作事件接口的程序实现和运行实例。综上所述,本文针对企业中船舶舾装设计的实际特点,围绕协同设计系统的基本框架、协同智能设计、交互管理技术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邦员的协同设计系统体系结构的构建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HLA的联邦式实时协同设计环境CoFedCADEnvHLA,根据协同设计系统框架的特点定义了三类具有不同职能的联邦成员。在CoFedCADEnvHLA基础上,对协同设计交互管理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基于邦员的时间推进模型TimeAdvModFedb保证了设计邦员操作事件的序列化,避免了并发操作冲突;利用基于邦员访问控制的角色管理模型RoleCtrlModFed和发言权控制的仲裁算法模型FloorCtrlModDFed,实现协同设计过程中设计邦员间的产品对象发言权的转换;利用设计邦员动态注册(加入或退出)的控制管理模型DynRegModDFed,实现了设计过程中设计邦员的即插即用。

梁甜甜[8](2010)在《印染图案协同设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印染领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产品图案的多样化和差异化。然而,很多印染行业中小型企业目前并不具备自主的对自己需要的产品花样进行设计创新的能力,大多是将设计师创作后的图案修改以满足自身生产的需要。为解决设计能力薄弱的印染生产企业无法针对自身需要进行图案设计的困难,满足用户在网络环境下随时进行图案的设计、讨论和修改的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实现印染图案协同设计的平台便成为必需,因而研究和探讨局部区域的网络化印染图案协同设计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用途。本文所研究的印染图案协同设计平台,采用的是集中式基于Web的CSCW(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设计成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只要通过Internet到指定地址下载页面,经过身份验证后,即可进行印染图案的协同设计。该平台具有易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及协同性的优点,解决了印染图案设计的单一性和独立性。本文初步实现了印染图案协同设计平台,并通过一个协同设计过程实例,展示了协同用户进行注册、登陆、参与协同设计的过程。本文重点对协同设计中的冲突检测与消解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冲突分类的事例推理冲突消解模型。该模型在进行冲突消解时先利用事例推理策略,对冲突事例库中的事例进行检索,应用检索出的相似事例的消解策略来解决冲突。当检索不到相似事例后读取冲突分类表和冲突规则库,应用两者之间的匹配算法,对计划冲突采用回溯方式、知识冲突采用知识推理的方式、数据冲突采用约束松弛的方式、对上述都解决不了的冲突采用协商仲裁的方式,使冲突最终解决。文章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证实应用该模型进行冲突消解,能够提高冲突消解的效率。

姜兴宇[9](2008)在《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网络化制造是在经济全球化、制造企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正发生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先进制造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化制造也正朝着开放的、智能的、分布的、协同的方向发展,以其敏捷性的全新制造组织模式,代表着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质量管理系统是网络化制造集成平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质量是企业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战略武器,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它的研究已经成为制造业研究的热点。在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质量的内涵已经由最终产品的质量扩展到贯穿于产品设计、采购、制造、销售、服务直到最后报废回收的生命周期全过程,由静态质量扩展到由时间决定的动态质量;面对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质量的新转变,传统的质量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因此,研究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与质量控制技术对于发展我国的网络化制造模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相关项目基金的资助下,针对网络化制造环境下质量管理模式特点,从总体设计、结构功能、核心算法设计以及系统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采用Java语言、JSP技术与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开发出适于实际应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原型系统。本论文具有创新性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针对网络化制造环境下传统质量管理系统所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动态的、协同的、分布式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框架,确定了系统功能与体系结构。(2)为了满足网络化制造企业间的协同质量管理,将CSCW技术引入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构建了质量管理的协同环境,解决了网络化环境下产品异地质量设计问题,实现了质量信息的集成与质量知识的共享。(3)应用相似工序、Elman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等理论,构建集预防——分析——诊断——调整于一体的动态工序质量控制模型,实现了网络化制造企业多品种、变批量生产模式下工序质量的实时动态分析、诊断与调整,确保工序质量长期保持在稳定状态。(4)提出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的质量评价方法,并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评价模型中,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更精确,并以定量化的数值表示评价结果。解决了模糊数学和经典数学应用在质量评价过程中难以克服的一些缺点,改善了权重的客观性,进而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信性。(5)在Windows环境下,综合运用JSP、Servlet等技术设计并开发了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原型系统,并以双进双出磨煤机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为例,验证了前面提出的理论模型与算法,从而证明本系统能够满足企业实施网络化制造的实际需求。

陈祥章[10](2007)在《基于CSCW的徐工职院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本文以徐工职院辅助教学系统(XGYFJXT)的研究与设计为背景,以CSCW理论和工作流技术、群件技术作为指导,用SQL Server建立系统数据库,以JAVA语言进行系统的设计,实现了支持多人实时在线排课子系统、协同教案制作子系统、协同课件制作子系统、电子白板子系统、即时通信子系统的设计。论文的具体研究和实现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了CSCW理论和工作流理论,总结了这些理论在国内外研究中的状况和发展前景。◆依据CSCW和工作流理论确立了XGYFJXT的总体设计,完成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各子系统的体系结构的设计。◆对排课系统的算法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图论理论的排课算法。◆底层网络通信的设计与实现。为实现系统中群体合作实时的信息共享,需要实现信息的多点传送和点对点传送。同时,根据不同数据对可靠性和实时性的要求,本文实现在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方式下系统的底层数据通信功能。◆并发控制的研究与设计。系统分析了协同系统中并发控制的目标、并发控制方法、并发冲突检测方法,提出了适合本系统的并发控制方法。◆协同管理方式的研究与设计。系统分析了协同系统中协同管理方式,并根据本系统的特点提出适合XGYFJXT的协同管理管理机制。◆对IP组播技术和可靠组播协议的研究与应用。

二、基于CSCW的状态驱动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CSCW的状态驱动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VVM模式的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1.2.2 MVVM模式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CSCW理论
    2.2 WEB前端开发技术基础
        2.2.1 HTML
        2.2.2 CSS
        2.2.3 JavaScript
        2.2.4 DOM与BOM
    2.3 MVC、MVP、MVVM模式
    2.4 Vue对MVVM模式的关键实现
        2.4.1 Virtual DOM技术
        2.4.2 diff算法
        2.4.3 Template模版技术
        2.4.4 响应式数据原理
        2.4.5 批量异步更新策略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平台的需求分析
    3.1 平台用户角色分析
    3.2 功能性需求分析
    3.3 平台功能UML用例图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5 平台架构模式需求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台的总体设计
    4.1 平台前端架构设计
        4.1.1 View层
        4.1.2 Model层
        4.1.3 View-Model层
    4.2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4.2.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4.2.2 课题经费管理模块
        4.2.3 研究进度管理模块
        4.2.4 学术资源管理模块
        4.2.5 消息管理
        4.2.6 系统管理模块
    4.3 平台前端公共模块设计
    4.4 平台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E-R图
        4.4.2 核心数据库表设计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平台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网络请求公共模块
    5.2 路由控制公共模块
    5.3 状态管理公共模块
    5.4 页面布局公共模块
        5.4.1 登陆组件设计
        5.4.2 侧边栏组件设计
        5.4.3 导航栏组件设计
    5.5 基本信息管理功能模块
        5.5.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5.2 基本信息管理组件设计
        5.5.3 信息列表组件设计
        5.5.4 模块接口设计
    5.6 课题经费管理功能模块
        5.6.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6.2 课题经费管理组件设计
        5.6.3 经费预算管理组件设计
        5.6.4 经费支出管理组件设计
        5.6.5 模块接口设计
    5.7 研究进度管理功能模块
        5.7.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7.2 进度管理组件设计
        5.7.3 模块接口设计
    5.8 学术资源管理功能模块
        5.8.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8.2 资源管理组件设计
        5.8.3 模块接口设计
    5.9 消息管理功能模块
        5.9.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9.2 发件箱组件设计
        5.9.3 收件箱组件设计
        5.9.4 模块接口设计
    5.10 系统管理功能模块
        5.10.1 模块组件类设计
        5.10.2 用户管理组件设计
        5.10.3 角色管理组件设计
        5.10.4 模块接口设计
    5.11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平台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性测试
        6.2.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6.2.2 课题经费管理模块
        6.2.3 研究进度管理模块
        6.2.4 学术资源管理模块
        6.2.5 消息管理模块
        6.2.6 系统管理模块
    6.3 安全性测试
    6.4 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节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面向协同制图的分布式同步和分布式事务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协同制图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协同制图的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GIS相关技术
        2.1.1 空间数据格式
        2.1.2 坐标系统
        2.1.3 空间索引
    2.2 机助协同工作CSCW
    2.3 分布式系统
        2.3.1 分布式存储
        2.3.2 分布式计算
        2.3.3 分布式事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架构与设计
    3.1 系统适用场景与设计目标
    3.2 协同制图系统的架构
        3.2.1 系统架构
        3.2.2 驱动层与代理层设计
        3.2.3 服务层与应用层
        3.2.4 协同制图系统的线程模型
        3.2.5 异步处理机制
    3.3 数据模块设计
        3.3.1 数据模块架构
        3.3.2 矢量瓦片金字塔
        3.3.3 图元索引
        3.3.4 数据模块中的并行处理
        3.3.5 瓦片版本号
        3.3.6 预渲染与矢量缓存机制
    3.4 事务模块设计
        3.4.1 事务模块架构
        3.4.2 事务设计
        3.4.3 事务的执行过程
        3.4.4 事务的撤销与重做
    3.5 多端同步显示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协同制图系统的实现
    4.1 数据模块
        4.1.1 空间数据模型SPM
        4.1.2 矢量瓦片金字塔的构建
        4.1.3 瓦片的内存模型
        4.1.4 主节点实现
        4.1.5 从节点实现
        4.1.6 代理客户端
    4.2 事务模块
        4.2.1 中心节点
        4.2.2 事务代理客户端
        4.2.3 事务对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与分析
    5.1 实验环境与数据
    5.2 瓦片金字塔构建效率
    5.3 瓦片转移效率
    5.4 线程模型对瓦片处理的影响
    5.5 原型系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总体解决方案
        1.3.1 总体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协同制图理论与方法
    2.1 协同制图概念
        2.1.1 协同制图的CSCW起源
        2.1.2 协同制图相关概念
    2.2 协同制图模型与方法
        2.2.1 长事务模型
        2.2.2 长事务并发控制方法
    2.3 地图制图协同工作机制
        2.3.1 工作组机制
        2.3.2 基于任务划分的协同制图工作流
    2.4 基于MELT的空间数据库更新机制
        2.4.1 基于C/S架构的协同制图数据库更新
        2.4.2 基于B/S架构的协同制图数据库更新
    2.5 协同制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5.1 基于空间数据的协同制图事务效率问题
        2.5.2 协同制图长事务并发处理复杂度问题
        2.5.3 协同制图地图同步显示问题
        2.5.4 传统GIS长事务核心问题
        2.5.5 研究难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ELT模型构建
    3.1 基于地图文档状态及变化的MET存储模型
        3.1.1 虚拟内存的MET存储模型
        3.1.2 普通内存的MET存储模型
        3.1.3 基于地图文档状态备份与变化的MET模型
    3.2 地图文档模型定义
        3.2.1 基于虚拟内存的地图文档模型变量定义
        3.2.2 文档状态信息在虚拟内存中统一存储
        3.2.3 地图文档中MET三元组模型
        3.2.4 基于地图文档的MELT模型
    3.3 OLE对象的编辑事务支持
    3.4 基于MELT模型的I/O操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ELT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
    4.1 协同制图事务组织与调度技术
    4.2 协同制图长事务并发处理技术
        4.2.1 协同制图MET串行化协议
        4.2.2 相交事务并发处理方法
        4.2.3 协同制图中自动事务与用户长事务
    4.3 基于MELT的GRCP自动处理方法
        4.3.1 几种典型的GRCP问题
        4.3.2 GRCP模型及其扩展
        4.3.3 几种典型GRCP方法
        4.3.4 其他GRCP技术体制设计
    4.4 协同制图多客户端同步显示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ELT的协同制图实验
    5.1 集中式协同制图实验平台的构建
    5.2 基于MELT的地图文档多源数据集成
    5.3 地图要素编辑
        5.3.1 地图要素编辑功能划分
        5.3.2 地图编辑处理功能模块架构
        5.3.3 地图要素编辑处理的工作流程
        5.3.4 地图要素编辑测试
    5.4 GRCP的地图编辑
        5.4.1 GRCP的地图编辑功能
        5.4.2 GRCP测试
    5.5 基于地图文档的MELT模型实验
        5.5.1 基于MELT模型的事务管理能力测试
        5.5.2 面向协同制图的MELT并发处理实验
        5.5.3 基于协同制图工作组的多客户端地图同步显示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应用前景与展望
        6.3.1 应用前景
        6.3.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基于Web的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2 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2.1 基于消息通信的实时协同GIS构建方法
    2.2 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的系统架构
    2.3 基于地理事件驱动的GIS命令消息
    2.4 GIS命令消息数据库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的协作模式
    3.1 实时协同GIS中的多视图概念
    3.2 多视图实时协同GIS工作模型
    3.3 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系统的协同机制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面向地图视图一致性的关键问题研究
    4.1 操作转换原理和操作优先级原理
    4.2 多操作融合
    4.3 视图操作冲突问题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实例研究
    5.1 消息通信技术
    5.2 系统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Agent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
        1.2.2 面向 Agent 的软件工程(AOSE)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组织方式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方式
第二章 基于 Agent 的协同工作理论研究
    2.1 CSCW 基本理论研究
        2.1.1 CSCW 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1.2 CSCW 系统的基本分类
    2.2 Agent 基本理论研究
        2.2.1 Agent 基本定义分析
        2.2.2 Agent 体系结构研究
        2.2.3 Agent 协作机制研究
    2.3 面向 Agent 的软件开发技术研究
        2.3.1 面向 Agent 的系统分析和设计
        2.3.2 面向 Agent 的程序设计
        2.3.3 分布式复杂环境下的软件开发方法分析
第三章 基于 Agent 的协同工作辅助支持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3.1 面向协同工作支持的 Agent 定义
    3.2 协同工作辅助支持模型总体设计
    3.3 面向 CSCW 的 Agent 设计模型研究
        3.3.1 混合式 Agent 实现体系结构设计
        3.3.2 CSCW 环境下的 Agent 感知机制研究
        3.3.3 CSCW 环境下的 Agent 自主行为决策算法设计
    3.4 面向 CSCW 的 Agent 通信模型设计
        3.4.1 基于 KQML 的安全通信扩展
        3.4.2 Agent 通信方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CWASM 在建筑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4.1 建筑设计协同工作逻辑模型
        4.1.1 协同设计过程分析
        4.1.2 协作流程驱动机制分析
    4.2 基于 ACWASM 的建筑设计协同系统框架
    4.3 CAD 同步协同设计
        4.3.1 设计图的实时同步模型
        4.3.2 设计图的并发控制策略
    4.4 基于 Agent 的协作流程驱动机制
    4.5 协同资源共享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ACWASM 的建筑协同设计系统开发实例
    5.1 ACWASM 实现方法的分析和设计
        5.1.1 面向 Agent 的开发平台选择
        5.1.2 Agent 类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5.1.3 Agent 程序的运行方式设计
        5.1.4 Agent 程序的自更新方法设计
        5.1.5 ACWASM 中公共服务层的建立方法
    5.2 协同设计系统开发实例
        5.2.1 开发平台及运行环境
        5.2.2 协同设计系统中的数据库设计
        5.2.3 设计会商
        5.2.4 协同编辑
        5.2.5 项目信息共享
        5.2.6 协作流程自主驱动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详细摘要

(6)基于CSCW的虚拟团队协作平台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课题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虚拟团队与CSCW
    2.1 CSCW与工作流技术
        2.1.1 CSCW简介
        2.1.2 工作流思想
    2.2 虚拟团队简介
        2.2.1 虚拟团队的沟通策略
        2.2.2 虚拟团队的协作模式
    2.3 CSCW在虚拟团队协作沟通中的应用
        2.3.1 CSCW协作平台
        2.3.2 消息管理与团队沟通具体分析
第3章 基于CSCW的虚拟团队协作平台分析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1 基础信息管理
        3.1.2 工作流管理
        3.1.3 工作进展与控制
        3.1.4 个人工作空间
        3.1.5 消息管理
        3.1.6 在线讨论
    3.2 系统用例图
    3.3 核心用例描述
        3.3.1 工作跟踪
        3.3.2 工作安排
        3.3.3 消息管理
        3.3.4 在线讨论
第4章 数据库设计技术
    4.1 关系数据库
    4.2 POWERDESIGNER设计、EER图
        4.2.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过程
        4.2.2 PowerDesigner辅助设计
        4.2.3 系统EER图
    4.3 数据访问中间件WEBLOGIC
        4.3.1 JDBC的基本原理
        4.3.2 JDBC编程的步骤
        4.3.3 JDBC编程最基本的实例
        4.3.4 JDBC的陷阱
第5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基于CSCW协作平台的构架
    5.2 异步消息沟通设计与实现
        5.2.1 什么是消息系统
        5.2.2 JMS简介
        5.2.3 消息驱动豆简介
        5.2.4 Java实现异步调用
    5.3 项目在线讨论设计与实现
        5.3.1 IP、TCP协议的特点
        5.3.2 Socket的简介
        5.3.3 功能模块划分及设计原理
    5.4 项目工作流管理
        5.4.1 工作流的概念
        5.4.2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定义
        5.4.3 工作流的设计
        5.4.4 工作流管理系统引擎调度与交互图
        5.4.5 工作流引擎实现
第6章 结论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HLA框架的协同设计环境及交互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CAD技术的发展
    1.3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
        1.3.1 CSCW特性与支撑技术
        1.3.2 CSCW研究领域与应用前景
        1.3.3 CSCW在设计领域应用
    1.4 协同设计
        1.4.1 协同设计概念与工作模式
        1.4.2 协同设计的体系结构
        1.4.3 协同设计中的人人交互方式
        1.4.4 协同设计中的交互管理技术
    1.5 高层体系结构及其应用
        1.5.1 高层体系结构HLA
        1.5.2 高层体系结构的应用领域
    1.6 论文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1.6.1 选题背景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HLA的协同设计环境及协同工作机制
    2.1 引言
    2.2 协同设计系统框架的现状与分析
    2.3 基于HLA的协同设计环境的构建
        2.3.1 联邦与联邦成员
        2.3.2 产品设计与基于HLA的协同设计映射机制
        2.3.3 基于HLA的协同设计环境构建方法
        2.3.4 联邦成员的组织结构
    2.4 基于HLA的协同设计环境CoFedCADEnv_HLA
        2.4.1 基于HLA的协同设计环境的逻辑结构
        2.4.2 逻辑结构中各平台的功能
        2.4.3 基于HLA的协同设计环境的功能结构
        2.4.4 邦员间的互操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时间管理的并发控制
    3.1 引言
    3.2 并发控制
        3.2.1 并发控制问题的提出
        3.2.2 并发控制策略
        3.2.3 并发控制的设计准侧
    3.3 HLA时间管理服务
        3.3.1 HLA时间管理中的基本概念
        3.3.2 HLA的时间管理机制
        3.3.3 HLA的时间推进方式
    3.4 基于邦员的时间推进管理
        3.4.1 时间管理的任务
        3.4.2 邦员的时间设置
        3.4.3 系统整体逻辑时间调度
    3.5 小结
第4章 CoFedCADEnv_HLA中的邦员管理技术
    4.1 引言
    4.2 对象所有权管理
    4.3 基于邦员的角色管理模型RoleCtrlMod_Fed
        4.3.1 邦员角色管理
        4.3.2 邦员角色权限
    4.4 发言权控制
        4.4.1 发言权控制模式
        4.4.2 项目组发言的数据分发管理
        4.4.3 发言权控制的仲裁模型
    4.5 小结
第5章 设计邦员动态注册管理方法
    5.1 引言
    5.2 冲突的检测与协调
        5.2.1 冲突的协调方法
        5.2.2 邦员间实时通信协议
        5.2.3 基于邦员的锁定机制
    5.3 事件逻辑计数器
        5.3.1 操作事件的响应方式
        5.3.2 事件逻辑计数器原理
        5.3.3 事件逻辑计数器设置的合理性验证
    5.4 设计邦员动态注册管理
        5.4.1 事件逻辑计数器随时间推进的变化
        5.4.2 设计邦员动态加入的管理
        5.4.3 设计邦员动态退出的管理
    5.5 小结
第6章 原型系统的应用方案与接口实现
    6.1 引言
    6.2 协同设计原型系统应用方案
        6.2.1 原型系统的框架结构
        6.2.2 设计邦员模块间的通信机制
        6.2.3 基于反应器的操作事件接口实现
        6.2.4 基于反应器的事件响应程序实现
    6.3 协同设计原型系统运行实例
        6.3.1 系统的加载和用户登录
        6.3.2 创建协同设计任务
        6.3.3 船舶舾装图形的协同编辑
    6.4 小结
论文工作总结和展望
    全文总结
    工作展望
附录 舾装设备明细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外文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印染图案协同设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与本课题相关理论研究的现状
    1.3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任务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概论
    2.1 CSCW的定义及分类
        2.1.1 CSCW的定义
        2.1.2 CSCW的分类
    2.2 CSCW的功能特征
    2.3 CSCW的关键技术
    2.4 CSCW协同工作模型
    2.5 协同设计体系结构
    2.6 小结
3 基于CSCW的印染图案协同设计平台的方案设计
    3.1 系统体系结构
    3.2 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
        3.2.1 Java技术
        3.2.2 Java Swing图形开发技术
        3.2.3 多线程编程
        3.2.4 WEB组件模型
        3.2.5 Web组件模型的体系结构
    3.3 系统各层开发的技术路线
        3.3.1 客户端开发技术
        3.3.2 服务器端开发技术
        3.3.3 服务器与数据库的通信技术
    3.4 小结
4 基于冲突分类的事例推理冲突消解模型
    4.1 协同设计中的冲突分析
        4.1.1 冲突的产生及特点
        4.1.2 冲突的分类与关系
        4.1.3 协同设计中冲突的控制
        4.1.4 印染图案协同设计中的冲突分析
    4.2 基于冲突分类的事例推理冲突消解模型
        4.2.1 当前冲突消解技术的不足
        4.2.2 基于冲突分类的事例推理冲突消解模型及优势
        4.2.3 基于冲突分类的事例推理策略
        4.2.4 基于冲突分类的事例推理冲突消解模型介绍
        4.2.5 冲突消解模型的应用实例
    4.3 小结
5 印染图案协同设计平台的初步实现
    5.1 印染图案协同设计平台的用户注册和登陆
    5.2 印染图案协同设计平台的客户端
    5.3 印染图案协同设计平台的冲突检测与消解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9)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网络化制造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网络化制造的内涵与特征
        1.2.2 网络化制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产品全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PLC)
        1.3.1 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内涵与特征
        1.3.2 产品全生命周期与质量管理
    1.4 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主要研究内容、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1.4.2 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
        1.4.3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1.4.4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5 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
    1.5 课题的来源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来源
        1.5.2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及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2.1 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2.1.1 产品生命周期
        2.1.2 产品生命周期的意义
        2.1.3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2.1.4 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作用
    2.2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PLCQMS)
        2.2.1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质量信息的特点与分类
        2.2.2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应用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产生的问题
        2.2.3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
        2.2.4 NMPLCQMS系统与传统PLCQMS系统的比较
    2.3 NMPLCQMS系统的结构设计
        2.3.1 NMPLCQMS系统的网络结构模型
        2.3.2 NMPLCQMS系统模型的设计
        2.3.3 NMPLCQMS系统功能模型的设计
        2.3.4 NMPLCQMS系统工作流程设计
    2.4 NMPLCQMS系统的集成
        2.4.1 组织与技术的集成
        2.4.2 管理过程的集成
        2.4.3 质量信息的集成
    2.5 NMPLCQMS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2.5.1 NMPLCQMS系统基本需求
        2.5.2 NMPLCQMS系统的体系结构
        2.5.3 NMPLCQMS系统结构层次分析
        2.5.4 NMPLCQMS系统结构特点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技术(CSCW)的协同质量设计
    3.1 产品的质量设计
        3.1.1 质量设计与设计质量
        3.1.2 质量设计的产生
        3.1.3 面向用户的质量设计
        3.1.4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的协同质量设计
    3.2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CSCW)
        3.2.1 CSCW的概念
        3.2.2 CSCW协作理论
        3.2.3 CSCW系统的体系结构
        3.2.4 CSCW的关键技术
    3.3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协同质量设计的工具
        3.3.1 顾客需求(VOC)获取与分析
        3.3.2 质量功能展开(QFD)
        3.3.3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3.3.4 QFD与FMEA综合分析
    3.4 基于CSCW的协同质量设计平台
        3.4.1 基于CSCW的协同质量设计平台框架结构
        3.4.2 基于CSCW的协同质量设计平台功能
        3.4.3 基于CSCW协同质量设计的工作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动态工序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4.1 质量控制方法
    4.2 工序质量控制
        4.2.1 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4.2.2 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
        4.2.3 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的工序质量控制方法
    4.3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动态工序质量控制
        4.3.1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动态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4.3.2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动态工序质量控制的意义
        4.3.3 动态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框架
        4.3.4 工序质量预防
        4.3.5 工序质量分析
        4.3.6 工序质量诊断
        4.3.7 工序质量调整专家系统
    4.4 实例计算与分析
        4.4.1 实例仿真计算
        4.4.2 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5.1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的基本思想
        5.1.1 产品质量评价概述
        5.1.2 产品质量评价的意义
        5.1.3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产品质量评价所面临的挑战
        5.1.4 产品质量评价的基本思想
    5.2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评价体系模型研究
        5.2.1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质量评价过程模型
        5.2.2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质量评价组织模型
        5.2.3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质量评价体系模型
    5.3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评价方法
        5.3.1 常用的评价方法
        5.3.2 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
        5.3.3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质量评价方法
    5.4 应用实例与分析
        5.4.1 实例计算
        5.4.2 计算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原型系统开发
    6.1 系统应用背景与可行性分析
        6.1.1 企业对系统需求的分析
        6.1.2 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6.2 系统设计
        6.2.1 系统的总体目标
        6.2.2 系统的主要任务
        6.2.3 系统设计方法
        6.2.4 系统结构设计
    6.3 系统功能设计
        6.3.1 系统的功能模块的构成
        6.3.2 系统的功能模块的设计
        6.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6.3.4 系统开发环境及编程语言
    6.4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实现与应用
        6.4.1 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应用对象
        6.4.2 双进双出磨煤机的市场需求调查
        6.4.3 双进双出磨煤机的协同质量设计
        6.4.4 双进双出磨煤机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6.4.5 双进双出磨煤机的售后服务与维护质量管理
        6.4.6 双进双出磨煤机的质量信息发布
        6.4.7 双进双出磨煤机的质量评价
    6.5 系统应用效果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附录1.部分编程代码
附录2.计量值控制图系数表

(10)基于CSCW的徐工职院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徐工职院辅助教学系统研究与设计概述
        1.1.2 国内外辅助教学系统研究与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1.1.3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研究现状
        1.1.4 工作流技术的研究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分析
    2.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理论的研究及分析
        2.1.1 CSCW 的概念
        2.1.2 CSCW 的基本特征
    2.2 CSCW 系统模型和体系结构的分析
        2.2.1 CSCW 系统模型
        2.2.2 CSCW 的体系结构的分析
    2.3 CSCW 实现技术的探讨
        2.3.1 群件的基本概念
        2.3.2 群件的常用技术
        2.3.3 典型的群件系统
    2.4 CSCW 的分类
    2.5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研究
        2.5.1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2.5.2 工作流系统参考模型
        2.5.3 工作流系统主要研究对象
    2.6 基于协同工作的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
        2.6.1 网络安全策略分析
        2.6.2 网络安全措施的探讨
第三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3.1 问题的提出
    3.2 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3.2.1 系统需求分析
        3.2.2 技术需求分析
        3.2.3 系统总体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3.2.4 系统软件平台的组建
    3.3 徐工职院辅助教学系统的高层应用功能模块设计
        3.3.1 系统维护模块
        3.3.2 辅助排课子系统
        3.3.3 辅助教案制作子系统
        3.3.4 辅助课件制作子系统
        3.3.5 电子白版子系统
        3.3.6 即时通信子系统
    3.4 徐工职院辅助教学系统的底层通信功能设计
        3.4.1 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交互设计
        3.4.2 辅助教学系统中面向连接方式通信的应用与设计
        3.4.3 辅助教学系统中无连接方式通信的应用与设计
第四章 系统协作控制机制的分析与探讨
    4.1 协作模式
    4.2 并发控制的策略探讨
        4.2.1 协同系统中并发控制的目标
        4.2.2 协同系统中的并发控制方法
        4.2.3 协同系统中并发冲突检测方法
        4.2.4 协同系统中并发控制方法选择
    4.3 协同控制机制的探讨
    4.4 徐工职院辅助教学系统中的并发控制设计的研究
    4.5 徐工职院辅助教学系统中的协同管理机制设计的研究
第五章 排课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子系统设计概述
    5.2 CSCW 技术在排课子系统中的应用探讨
    5.3 排课子系统的需求分析
        5.3.1 用户需求分析
        5.3.2 系统功能目标分析
    5.4 排课子系统的概要设计
        5.4.1 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
        5.4.2 排课子系统的功能结构
        5.4.3 排课子系统的逻辑模型
    5.4 排课子系统的详细设计
        5.4.1 数据库设计
        5.4.2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5.4.3 系统的软、硬件平台选择
    5.5 排课子系统的算法设计
        5.5.1 排课算法的理论—图论
        5.5.2 排课系统算法设计的理论模型
        5.5.3 排课算法的数据结构
        5.5.4 排课核心算法流程
    5.6 排课子系统的实现
        5.6.1 排课核心算法的实现思路
        5.6.2 排课算法的实现
第六章 电子白板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1 子系统设计概述
    6.2 CSCW 技术在电子白板中的应用探讨
    6.3 电子白板子系统的概要设计
        6.3.1 电子白板子系统的功能要求
        6.3.2 电子白板子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
    6.4 电子白板子系统的详细设计
        6.4.1 数据库的设计
        6.4.2 电子白板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6.5 电子白板子系统的实现
        6.5.1 白板元素的描述与存储
        6.5.2 用于通信的白板消息
        6.5.3 白板对象
    6.6 电子白板子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6.6.1 IP 组播技术
        6.6.2 可靠组播协议
第七章 其他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1 协同教案制作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1.1 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7.1.2 主教案制作客户端的设计
        7.1.3 协同教案制作客户端的设计
        7.1.4 协同教案制作控制服务器的设计
        7.1.5 协同教案制作的工作流引擎设计
        7.1.6 数据库的分析
    7.2 协同课件制作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2.1 协同课件制作子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
        7.2.2 系统的功能目标
        7.2.3 协同课件制作子系统的协作模型
        7.2.4 协同课件制作子系统的总体结构
        7.2.5 协同课件制作子系统的协同服务器结构
        7.2.6 客户机/服务器的连接
        7.2.7 应用层消息转发及组播技术
    7.3 协同制作中即时通信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7.3.1 即时通信系统的发展背景
        7.3.2 即时通信系统的功能划分与体系结构
        7.3.3 模块设计
第八章 总结与进一步开发的展望
    8.1 本文总结
    8.2 系统开发的意义
    8.3 系统开发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四、基于CSCW的状态驱动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VVM模式的协同工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高照.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2]面向协同制图的分布式同步和分布式事务控制技术研究[D]. 李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3]基于地图编辑长事务模型的协同制图关键技术研究[D]. 何列松.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4]基于Web的多视图实时协同GIS研究与实现[D]. 吴劲雄. 中国矿业大学, 2018(06)
  • [5]基于Agent的建筑设计协同工作机制研究[D]. 王博. 东北石油大学, 2013(12)
  • [6]基于CSCW的虚拟团队协作平台的分析与设计[D]. 沈泽. 湖北工业大学, 2010(03)
  • [7]基于HLA框架的协同设计环境及交互管理技术[D]. 刘杰. 山东大学, 2010(08)
  • [8]印染图案协同设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梁甜甜.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2)
  • [9]网络化制造模式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研究[D]. 姜兴宇. 东北大学, 2008(06)
  • [10]基于CSCW的徐工职院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陈祥章. 苏州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基于CSCW的国家驱动数据库的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