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广生物肥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广生物肥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推广生物肥料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颖[1](2021)在《新疆棉田生物肥料技术补偿的农户响应机制研究》文中提出

于家蘅[2](2021)在《GX化肥厂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传统的计划生产及排他性生产模式,化肥相关产业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多种的企业、农村合作社以及个体户不约而同地涌向化肥行业,造成化肥的销售企业增加迅猛,促使生产化肥的能力得到极大地提升。因为化肥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相对粗犷,随着时间推移,产能过剩愈显突出,国内外竞争愈演愈强。现阶段的化肥相关产业链面临着严酷地形势与考验。就当下而言,化肥相关产业链的市场面对着残酷的竞争形势,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相关产品同质化现象特别突出、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得不到充分地满足等,究其根本,我国化肥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公司的营销管理理念仍然滞留在重视生产环节、弱化营销环节的层面。细细思考,化肥相关产业链的各个单位都应当清楚地意识到,科学的营销方案,包括从选取到实际操作阶段,是在当下以及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GX化肥厂是复合肥生产、研发的农业经营单位,目前已成为国内大型复合肥生产基地。基于理论联系实践,本课题探究了GX化肥厂的经营策略,同时借助PEST模型、SWOT理论、波特五力模型等对化肥行业的环境进行了多维度地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拟定了合理的营销策略,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手段和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策略建议,然后从企业组织结构、公司制度、销售队伍等方面提出了GX化肥厂实施营销策略的相关保障措施。本文以GX化肥厂为例,对化肥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化肥企业营销策略理论,对完善营销理论和营销策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GX化肥厂制定切实有效的营销策略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除了使GX化肥厂在化肥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得到增强之外,还响应了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为化肥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赵盼[3](2021)在《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陕西猕猴桃生产为例》文中提出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期,面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农产品市场供需结构失衡、农业发展过度依赖资源消耗、资源环境压力大等诸多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与地缘有关的独特产品质量造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稀缺性,通过地理标志的信号识别,形成产品内垄断地位,从而带来经济利益;地理标志传递出的独特产品质量,是丰富农产品市场、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改善供需结构失衡的重要力量;为了保证地理标志所蕴含的农产品质量特色和声誉特色,其生产标准通常具有环境友好和生态有益等特性,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农户视角,立足于农户行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及外部性理论,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陕西猕猴桃主产区645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在分析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对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进行测算,揭示了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与环境效应的内在联结机制与转化路径,并通过构建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综合效应,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均衡,主要聚集在传统农业大省,而拥有独特自然环境条件的欠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较少。样本区域猕猴桃种植规模已趋于饱和,需依托地理标志建设打造区域品牌,促进猕猴桃产业发展由增产模式向稳产下增值模式转变。样本区域猕猴桃种植户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但是存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地理标志的农户使用程度较低。(2)农户地理标志认知可以聚类为“价值认知”、“约束认知”和“共有性认知”三个维度,农户的地理标志价值认知对其使用地理标志的意愿与行为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约束认知对农户地理标志使用意愿与行为都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共有性认知对农户的地理标志使用行为有负向影响,也是导致农户使用地理标志意愿与行为悖离的主要原因。(3)农户地理标志使用具有显着的经济效应:尽管使用地理标志猕猴桃每亩的种植成本增加292元,但是销售价格提高了0.908元/kg,亩均产值增加2346元,亩均净利润增加2054元,成本利润率提高了20.3%,农户的技术效率提高了0.137,说明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溢价所带来的经济激励远大于因此增加的生产成本,能够有效促进农户改进生产技术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技术效率,从而带来更大的利润增长空间。(4)农户地理标志使用具有显着的正向环境效应:以地理标志使用对农户环境友好生产行为的影响表征环境效应,使用地理标志后,农户使用生物肥料、使用果园生草技术、使用生物农药的概率分别提高0.255、0.301和0.280,地理标志使用对同时具有“增产”和“减损”双重属性的环境友好生产技术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大,对长期保护性技术的影响高于对短期生产性技术的影响。(5)地理标志质量溢价带来的市场激励对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环境效应具有显着的中介效应。市场激励在地理标志使用对农户施用生物肥料、使用果园生草技术、施用生物农药行为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9.89%、31.17%、20.84%,相比“减损”型环境友好生产技术,市场激励对“增产”型环境友好生产技术农户采纳行为起到的中介效应更大,其中尤以长期保护性技术的响应程度最高。(6)使用地理标志农户的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及综合效应评价值分别高出未使用地理标志农户评价值的12.61%、4.31%和4.81%;使用地理标志农户的经济—环境效应协调度比未使用地理标志的经济—环境效应协调度高6.28%。说明农户使用地理标志不仅可以提高样本区域农户猕猴桃生产的经济、环境及综合效应,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7)应从加大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宣传力度、健全质量管理及监督体系着手,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及合作社等产业组织的市场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

韩雪[4](2021)在《放线菌生物肥料对作物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调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肥料作为环境友好型肥料,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十分重要,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研究。根际有益微生物能够与植物良好互作,其中放线菌是一类重要的根际有益菌。目前关于放线菌生物肥料对不同作物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调控是否存在统一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含密旋链霉菌Act12(Streptomyces pactum Act12)及娄彻氏链霉菌D74(Streptomycete rochei D74)两株放线菌的生物肥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及田间试验研究放线菌生物肥料对不同作物的促生作用,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探究放线菌生物肥料对不同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田间及盆栽试验研究放线菌生物肥料在不同植物上的促生效果,结果显示,施用放线菌生物肥料能够显着增加不同植物产量,使得辣椒、番茄、黄瓜及向日葵的果实重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6.0%、24.1%、52.8%及15.1%,同时能够促进植物地下部分生长,与对照相比,辣椒、番茄、黄瓜及向日葵的根系干重分别增加了100.0%、21.0%、14.0%及17.8%,而对于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在辣椒植株上有显着促进作用,辣椒植株(地上部)鲜、干重的增幅均达到112.6%,在其余植物上没有显着的促生效果。因此,放线菌生物肥料能够增加作物产量,促进植物根系生长。(2)通过16S r DNA及ITS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放线菌生物肥料的施用对不同作物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放线菌生物肥料对不同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alpha多样性无统一影响,但显着改变了真菌群落的beta多样性,显着增加了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5.1%)。除此之外,通过对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发现放线菌生物肥料增加了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如细菌群落中的Chitinophaga,Pseudoxanthomonas和Blastococcus以及真菌群落中的Cercophora和Coprinellus,有效减少病原菌属的相对丰度,如真菌群落中的Cladosporium和Gibberella,为植物根系提供良性的微生物环境,间接促进植物生长。因此,放线菌生物肥料能够在作物根际诱导有益微生物富集,减少有害微生物相对丰度,从而改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为作物创造适宜的根际生长环境。(3)通过微生物共现性网络及βNTI值研究放线菌生物肥料的施用对不同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互作及装配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放线菌生物肥料处理网络中平均路径长度较对照网络增加120.9%,连接总数、平均连接度和网络密度分别比对照网络降低20.1%、22.6%和45.8%,表明放线菌生物肥料施用后减少了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改变了微生物群落中的关键属的种类,使得根际土壤关键属中病原微生物的类群减少,如Gibberella,Cladosporium和Chryseobacterium,从而降低了植物病害发生的几率,间接促进植物生长。除此之外,放线菌生物肥料的施用使得真菌群落朝确定的方向进行组装,而无论是否施入放线菌生物肥料,细菌群落的组装均由随机性过程主导。因此,放线菌生物肥料处理降低了微生物共现性网络的复杂度,减少了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预示着根际微生物环境良性发展,并且能够调控真菌群落进行定向组装,可能解释了前期放线菌对于土传真菌病害的防治相关研究。(4)通过PICRUSt2对细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研究放线菌生物肥料对细菌群落潜在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放线菌生物肥料的应用使得细菌群落中coenzyme M biosynthesis I,sucrose biosynthesis III,sucrose biosynthesis I(from photosynthesis),sucrose degradation II(sucrose synthase),sulfate reduction I(assimilatory),NAD salvage pathway II,以及aromatic biogenic amine degradation(bacteria)通路被富集,superpathway of sulfur oxidation(Acidianus ambivalens)通路减少,显着改变了细菌群落的代谢功能,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等功能,促进碳、氮等营养元素循环。因此,放线菌生物肥料能够显着改变细菌群落代谢功能,通过促进与碳、氮等营养元素转化相关途径,可能利于作物对元素的吸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本文研究内容可为放线菌生物肥料的合理施用以及对不同地区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陈晓滨,刘少群,刘成,郑鹏[5](2020)在《生物肥料在茶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生物肥料是新型肥料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合理施肥有助于茶树生长,提高茶叶品质。本文结合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生物肥料的分类、特点,归纳分析了施用生物肥料对茶树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并总结了生物肥料在我国主要省份茶园中的实践应用情况,以期为茶园的现代化建设与合理化施肥提供理论参考。

杜俊明[6](2020)在《县域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调查研究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实现“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国家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然途径,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种养殖发展不平衡以及农业内外源污染相互叠加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关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要求,同年农业部等七部分印发《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明确了以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可持续为目标,以高效利用资源、治理环境问题、保护修复生态为重点的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建议内容和具体指标。但长期以来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如何进行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产业、制定农业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实现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核心问题。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进行国家级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设实证研究,通过对合川区传统农业的SWOT分析,结合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要求、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发展经验,制定了提出合川区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创建思路、主要目标、建设框架和保障措施。主要结果如下:1.重庆合川农业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重庆市合川区位于重庆西北部,是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的一个典型山地丘陵传统农业耕作区。作为重庆传统农业大区,合川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猪、茧丝绸和柑桔生产基地,粮食总产量、生猪出栏量、水产品年产量连续数年稳居重庆第一。但合川区传统农业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污染较严重、农村社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力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区域大循环延长产业链的问题;合川作为重庆粮食生猪主产区、人口大区,需要着力解决种植、养殖及农村人居环境等问题;合川作为重庆统筹城乡先行区,需要着力解决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2.合川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思路围绕合川城市发展新区定位,坚持“富民为本、生态宜居”总体思路,以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围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任务,全面推进合川区生态农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合川优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挖掘优势产业潜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以物质投入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化、产品供给优质化为重点环节,调整优化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内部结构,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推广新型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实现全面推进合川区农业产业、农业资源展和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种养配套生产、农牧对接互利、废物循环利用,构建合川区经营主体小循环、镇级中循环和区级大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凸显三江汇流独特的水资源和水生态优势,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打造富有渝西山地丘陵区特色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先行区。3.合川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目标根据合川区自然资源特征、气候特点和现有农业基础,结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目标,确定合川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发展定位,即“渝西山地丘陵特色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优化产业布局、深化养殖污染治理、推行清洁化生产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挖掘农业生态功能为目标,以资源高效利用、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5大体系,推进27项重大工程,完成130个重点项目,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建成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10个,大中型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30家,小型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300个。实现畜禽粪污处理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实现化肥和农药负增长。4.合川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框架(1)构建区域农业产业循环体系。主要实施粮油、畜禽、水产、蔬菜、水果五大产业提升工程。到建设期末,粮食稳定在70万吨,蔬菜95万吨,水果20万吨,生猪120万头,水产8万吨,基本实现养殖粪污种植全消纳,成功构建区域农业生产大循环。(2)构建区域农业循环发展体系。主要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的示范点创建、模式示范、技术推广、户用循环等五大工程,实现年消纳畜禽养殖粪污30万吨,循环农业发展面积达80万亩,户用循环农业推广5万户。(3)构建区域农业产业保障体系。重点实施质量提升、品牌创建、农资供应、农机服务、农技服务、人才培育等六大工程,到建设期末,安全农资普及率达90%,农业机械化水平达58%,推广循环农业技术30项,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8%。(4)构建农业资源发展保障体系。主要实施耕地提升、面源防治、用水保障、生物保护、资源利用、环境监测等六大工程。实现耕地保有率100%,建成高标准农田1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化肥农药负增长;绿色防控覆盖率30%;高效节水灌溉60万亩。(5)构建农村环境健康保障体系。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处理、改厕、乡村美化等五大工程。到建设期末,饮用水达标率100%,三江水质保持Ⅲ类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90%,农村垃圾处理率55%,乡村美化工程100个。5.合川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运营管理措施科学的运行机制与有力的保障措施是关系到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本文围绕合川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和内容,规划建立行政主管部门各司其职、专题议事、奖惩同步、市场化运营的运行机制,构建由组织、政策、主体、资金、科技、宣传等六位一体的立体化保障措施。

韩玮[7](2019)在《生物肥料持续发展还需提升“硬实力”》文中指出据专家分析,未来10年,我国生物肥料产业还将以10%的年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生物肥料行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期。据专家分析,我国生物肥料产业规模较5年前增长超过1倍,未来10年还将以10%的年增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年总产量比现在翻一番。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市场需求引导下,目前,我国生态农业及生物肥料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具有修复土壤微生态等特殊功能的生防营养肥可以改良土壤、调酸调碱、抗重茬,显着提高作物的功能,成为当下肥料产业的热点。未来生物肥料将如何实现持续发展?

杨晶[8](2019)在《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古巴的绿色发展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探索历程引起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左翼学者的关注。殖民破坏、大国依赖、单一种植等因素是导致革命胜利前古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美国长期封锁和苏东剧变加剧古巴生态环境问题。面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短缺的资源供给等困境,工业化程度尚且不高的古巴果断放弃传统的工业化农业模式,历经基础铺设、框架建立以及自我转型等发展过程,探索出一条自给自足的绿色发展之路。古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主要经验包括:在农业方面,打造具有古巴特色的永续栽培模式;在工业方面,实施石油替代计划并对垃圾及废弃物进行可再生处理;在劳动关系方面,重建粮食生产体系中的劳动关系;在社会发展方面,重视绿色医疗、绿色教育和绿色旅游的建设。古巴的绿色发展具有如下特色: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三是以政府为主导。经过多年努力,古巴的绿色发展实践取得显着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普遍改善,有效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古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也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但古巴仍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领导层更迭、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不够协调、与美国复杂且不稳定的外交关系等,这些都是古巴当前需要应对的困境。古巴的绿色发展既是基于本国实际进行的生态环境治理,也是一种促进国家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向国际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路径,也为不同制度国家提供一种生态环境治理范式。不过,古巴的绿色发展模式并不稳定和成熟。古巴现有的经济水平限制了绿色发展的进一步转型,古巴的绿色发展尚缺乏深度的理论思考与制度建构。古巴的国情及其社会主义发展程度与我国差异不小,绿色发展水平不同,但其在都市农业、永续栽培模式、公众环境意识培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农业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刘娟[9](2018)在《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黄土高原地区作为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区。该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然而水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条件恶劣,造成了当地农业生产力低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较弱。本文开展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问题研究,通过探讨该地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障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对策,以促进该地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就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及耕作对策予以深入分析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农产品以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粮食作物为主;农业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也较为不足;光照资源充足,但耕地面积狭小,优质耕地缺乏,降水量较少且较为集中。(2)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阻碍因素:一是气候因素,主要包括降雨量小、旱灾多发;二是地理因素,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贫瘠;三是人文因素,主要包括水利设施缺乏、技术团队欠缺;四是政府因素,主要包括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地区农业产业扶持力度不够等。(3)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首先,针对黄土高原地区降雨量小、旱灾多发等气候因素限制,通过选育抗旱作物品种、开展抗旱作物改良、采用地膜覆盖持术和新型节水技术等措施,提高作物水资源利用率;其次,针对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贫瘠等地理因素限制,应种植多样化作物,特别是种植一些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的作物,同时,通过施用有机肥、新型化学肥料、微生物肥料以及抛荒弃耕等方式促进土地肥力恢复和培育;再次,针对水利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业技术团队不完善等人文因素限制,应大力培养创新农业技术人才,设立专业农业技术研究机构,构建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最后,针对政府资金投入少、产业扶持力度低等政府因素,应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同时,通过金融扶持、税收减免等方式培育区域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地区农业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朱凯[10](2018)在《我国中东部有机农场调研及番茄、芦蒿绿色种植体系推广》文中研究说明有机农业是一种更高级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本研究于2016年开始调研有机农场,并通过电话访问,走访有机农场,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本研究共计调查了中国8个省的42家农场,我们了解到调查地区的有机农场的类型,种植作物种类,投入品类型,防治病虫害方式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有机农场都表示作物产量比常规农场的要低,但是不同作物相差很大,蔬菜类有机作物比常规减产31%至86%,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瓜果类蔬菜,减产在50%以上;而果树类数减产率大都在20%以下。有机农场的收益方面,从农场建立到目前来看,亏本和盈亏平衡仍然占有机农场的大多数,但单从前一年的销售情况来看,超过1/3的有机农场表示处于盈利状态。通过对有机农场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一个好的有机农场需要有良好的种植体系去支持,包括正确的土壤改良方法和适合的植保方式。所为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绿色种植体系(Beneficial Mocrobial Motivated Green system,简称BeMMG体系),在番茄和芦篙两种典型的蔬菜上,结合调研结果,进行种植体系的探索。之所没有直接选用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Beneficial Mocrobial Motivated Organic system,简称 BeMMO 体系)是考虑到:第一实验地并非有机种植地块,直接使用有机体体系当地农户难以接受;第二,BeMMG体系已经十分接近BeMMO体系的种植与管理方法,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Mill.),是茄科番茄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生食、煮食、加工番茄酱、汁或整果罐藏。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在新疆、江苏等地的番茄上建立了 BeMMG体系,分四个步骤实施。第一,在植物生长过程使用的农药与微生物肥料“宁盾”兼容性评价,“宁盾”已被证明是一种良好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对多种疾病如番茄早疫病,番茄细菌斑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和番茄溃疡病具有防治作用;第二,土壤检测。第三,果实品质检测和收获后的第二次土壤检测。第四,经济价值统计。BeMMG体系展现出其在防治病虫害、提质增产、改良土壤等方面的多重功效。特别指出,BeMMG体系在新疆等不发达地区实施效果比江苏等发达地区实施效果更为显着:与常规绿色体系相比,新疆番茄平均增产29%,而江苏仅19.6%;新疆、江苏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3.4%、6.77%;土壤盐分下降率等其他检测指标亦显示出同样趋势。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不发达地区土壤农残较少,微生物在其中发挥作用更佳。另外结合实验室前期和近期的研究,使用微生物肥料“宁盾”后,番茄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发生的改变,诱导相关根系分泌物的产生,而根系分泌物帮助植物防治病虫害,对根围有益菌的积累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中土壤盐分的下降,猜想就与根系分泌物影响微生态改变有关。同时,BeMMG体系的实施,对作物的提质增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显着,在有机质提升方面甚至可以与欧洲“生物动力学”媲美。由此可见,BeMMG体系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化学农业投入品对环境影响以及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芦蒿(Artemisiaselengensis)是一种在中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蔬菜。我们通过使用生物杀菌剂和生物肥料代替常规的系统,建立了芦蒿上的BeMMG体系。BeMMG系统使芦蒿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总黄酮等营养元素含量增加了 19.4%至28.5%。另外,将BeMMG系统显着改善了土壤质量。防病方面,BeMMG体系的芦蒿枯萎病发病率仅为18.4%;BeMMG体系芦蒿产量比常规系统提高8.9%。从结果来看,芦蒿上的BeMMG系统更佳实用,更容易被农民接受并推广。本研究的通过对有机农场的调查和经营模式的研究,了解到我国有机农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方式。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不断改良BeMMG体系,为在番茄和芦蒿上推广奠定了关键的基础。而BeMMG体系在番茄和芦蒿上成功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 BeMMG体系优秀的效果。

二、大力推广生物肥料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力推广生物肥料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2)GX化肥厂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
        2.1.1 4P理论
        2.1.2 服务营销
        2.1.3 网络营销
    2.2 管理分析方法
        2.2.1 PEST理论
        2.2.2 SWOT理论
        2.2.3 波特五力模型
第3章 GX化肥厂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GX化肥厂概况
    3.2 GX化肥厂营销现状
    3.3 GX化肥厂营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3.1 产品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3.3.2 营销渠道不畅通
        3.3.3 营销人才缺乏
        3.3.4 品牌形象塑造不强
        3.3.5 产品售后服务不到位
第4章 GX化肥厂营销环境及SWOT分析
    4.1 宏观营销环境PEST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4.2.1 同行业竞争者分析
        4.2.2 潜在新参加竞争者分析
        4.2.3 替代品威胁分析
        4.2.4 购买者的购买能力分析
        4.2.5 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分析
    4.3 内部环境分析
        4.3.1 内部资源分析
        4.3.2 内部能力分析
    4.4 SWOT分析
        4.4.1 优势
        4.4.2 劣势
        4.4.3 机会
        4.4.4 威胁
        4.4.5 SWOT分析矩阵
第5章 GX化肥厂营销策略制定
    5.1 GX化肥厂的营销目标
    5.2 GX化肥厂营销策略制定
        5.2.1 加快产品创新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改进促销手段
        5.2.5 服务策略
第6章 GX化肥厂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人才保障
        6.1.1 营销队伍的建设
        6.1.2 农化服务队伍建设
        6.1.3 网络营销人才队伍的培养
        6.1.4 完善其他人才队伍建设
    6.2 营销管理制度保障
        6.2.1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6.2.2 创新激励机制
    6.3 技术保障
    6.4 营销资金保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陕西猕猴桃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3.1 基于经济学理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研究
        1.3.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研究
        1.3.3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效应研究
        1.3.4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研究
        1.3.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效应研究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地理标志的概念
        2.1.2 农产品地理标志
        2.1.3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
        2.1.4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效应
    2.2 基础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2.4 农户行为理论
    2.3 理论分析框架
        2.3.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分析
        2.3.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分析
        2.3.3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效应分析
        2.3.4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综合效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样本区域地理标志发展及农户使用现状
    3.1 我国地理标志发展概况
        3.1.1 我国地理标志发展历程简述
        3.1.2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种类结构与空间分布
    3.2 样本区域猕猴桃地理标志发展现状
        3.2.1 样本区域猕猴桃种植生产现状
        3.2.2 样本区域猕猴桃地理标志发展现状
    3.3 样本户基本特征及地理标志使用现状
        3.3.1 数据来源
        3.3.2 样本户基本特征
        3.3.3 样本户地理标志使用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分析
    4.1 农户地理标志认知测度
        4.1.1 农户地理标志认知的量表设计
        4.1.2 农户地理标志认知的测量结果
    4.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意愿与行为分析
        4.2.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意愿与行为的理论分析
        4.2.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4.2.3 模型估计结果与相关检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分析
    5.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成本收益分析
        5.1.1 样本区域猕猴桃种植成本结构
        5.1.2 样本区域猕猴桃种植收益比较
    5.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技术效率分析
        5.2.1 猕猴桃生产技术效率测度方法
        5.2.2 猕猴桃生产技术效率测度结果
    5.3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5.3.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理论分析
        5.3.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模型构建
        5.3.3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估计结果
        5.3.4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效应分析
    6.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总效应分析
        6.1.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总效应理论分析
        6.1.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总效应模型构建
        6.1.3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总效应估计结果
        6.1.4 稳健性检验
    6.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环境效应的中介机制分析
        6.2.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效应中介机制理论分析
        6.2.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效应中介机制模型构建
        6.2.3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效应中介机制估计结果
        6.2.4 稳健性检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综合效应分析
    7.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1.1 评价指标选取
        7.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7.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综合效应评价结果
        7.2.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综合效应测算结果
        7.2.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经济—环境效应协调度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户使用地理标志
        8.2.2 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全面提高地理标志质量控制能力
        8.2.3 加强基地建设,夯实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础
        8.2.4 完善市场体系,拓宽地理标志农产品销售渠道
        8.2.5 发挥产业组织作用,创造地理标志建设有利条件
        8.2.6 重视人力资本建设,保障农产品地理标志可持续发展
    8.3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放线菌生物肥料对作物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调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生物肥料
        1.1.1 概述
        1.1.2 生物肥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根际微生物
        1.2.1 概述
        1.2.2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1.2.3 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
        1.2.4 根际有益微生物国内外研究现状
        1.2.5 放线菌在农业中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肥料
        2.1.2 供试作物
    2.2 试验设计及样品采集方法
        2.2.1 试验设计
        2.2.2 样品采集方法
    2.3 研究方法
        2.3.1 土壤微生物DNA提取
        2.3.2 高通量测序
        2.3.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放线菌生物肥料对不同作物生物量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2 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放线菌生物肥料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4.1 结果与分析
        4.1.1 放线菌生物肥料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
        4.1.2 生物标志物对放线菌生物肥料施用的响应
    4.2 讨论
    4.3 小结
第五章 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5.1 结果与分析
        5.1.1 放线菌生物肥料对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影响
        5.1.2 微生物群落组装过程分析
    5.2 讨论
    5.3 小结
第六章 微生物群落潜在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
    6.1 结果与分析
        6.1.1 微生物群落潜在功能分析
    6.2 讨论
    6.3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的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生物肥料在茶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肥料定义及类别
    1.1 定义
    1.2 分类
2 生物肥料特点
3 生物肥料对茶树的影响
    3.1 生物肥料与其他类型肥料对茶树的影响比较
    3.2 不同物质形态的生物肥料对茶树的影响
    3.3 不同土壤及地形条件下生物肥料对茶树的影响
4 生物肥料在茶园中的应用现状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6)县域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调查研究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1.2 农业可持续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1.3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1.4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与成果分析
    1.5 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内容与要求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合川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分析与发展框架
    3.1 内部优势(Strengths)
    3.2 内部劣势(Weaknesses)
    3.3 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
    3.4 外部威胁(Threats)
    3.5 合川农业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
    3.6 合川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思路
    3.7 合川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目标
    3.8 合川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发展框架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合川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规划
    4.1 农业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规划
    4.2 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规划
    4.3 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体系规划
    4.4 农业可持续发展循环体系规划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合川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外围保障和运营管理措施
    5.1 保障体系
    5.2 运行机制
    5.3 保障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7)生物肥料持续发展还需提升“硬实力”(论文提纲范文)

生物肥增速迅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研企强强联合,创新成果不断
机遇与问题并存, 硬实力仍需提升

(8)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起缘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相关概念阐释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及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第一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理论渊源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二、资本扩张与生态的对立
        三、城乡物质变换思想
        四、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解”的设想
    第二节 古巴共产党领导人的绿色思想
        一、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绿色思想
        二、劳尔·卡斯特罗的绿色思想
第二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当代世界生态环境问题
        一、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环境问题
        二、社会主义国家生态环境问题
    第二节 古巴探索绿色发展的历史原因
        一、古巴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二、造成古巴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原因
第三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探索历程
    第一节 基础铺设时期
        一、社会主义初期政治建设
        二、社会主义初期经济建设
        三、社会主义初期社会文化建设
    第二节 框架建立时期
        一、生态环境保护法制框架确立
        二、生态领域科技研发获得发展
        三、公民环境意识教育持续推进
    第三节 自我转型时期
        一、“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
        二、科技领军发展阶段
        三、转型发展的意义
第四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主要经验与成效
    第一节 建立本土化的永续绿色农业
        一、引入都市农业的栽培模式
        二、实施有机替代的生态实践
        三、整合养分循环的空间体系
        四、恢复粮食生产的劳动关系
    第二节 注重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利用
        一、寻求石油替代等可再生能源
        二、可再生系统和清洁能源利用
    第三节 绿色因素融入社会服务行业
        一、绿色医疗
        二、绿色教育
        三、绿色旅游
    第四节 古巴绿色发展取得的显着成效
        一、生态环境得到普遍改善
        二、国内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三、国际社会普遍赞誉认可
第五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二、强调社会公平正义
        三、注重资源内源式发展
    第二节 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
        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党建思想
    第三节 以政府为主导的古巴特色绿色建设
        一、搭建绿色理念框架
        二、制定系列法律法规
        三、设置奖惩监管机制
第六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不足及应采取的时代应对
    第一节 古巴绿色发展的不足
        一、古巴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古巴绿色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二节 古巴绿色发展应采取的时代应对
        一、找准发展中的定位
        二、结合新时期的特色
        三、注重多元化的运用
第七章 古巴绿色发展的当代价值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古巴绿色发展的当代价值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建设的绿色治理
        二、向国际社会展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路径
        三、为不同制度社会提供生态治理的新范式
    第二节 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借鉴
        一、都市农业对绿色城市建设的借鉴
        二、永续栽培实践对农业发展的借鉴
        三、环保意识与民众生态素养的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 国外研究综述
        1.1.2 国内研究综述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结果
    1.4 研究结论
2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2.1 黄土高原区域概况
    2.2 区域农业现状
        2.2.1 农产品方面
        2.2.2 农业技术方面
        2.2.3 环境基础方面
3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发展阻碍因素
    3.1 气候因素
        3.1.1 降水资源贫乏
        3.1.2 干旱灾害多发
    3.2 地理因素
        3.2.1 水土流失严重
        3.2.2 沙化面积扩大
        3.2.3 可耕土地贫瘠
    3.3 人文因素
        3.3.1 农机及水利设施不健全
        3.3.2 农业技术团队不完善
    3.4 政府因素
        3.4.1 政府资金投入少
        3.4.2 产业扶持力度低
4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选育抗旱品种,采用新型配套技术
        4.1.1 选育抗旱品种
        4.1.2 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4.1.3 采用新型节水技术
        4.1.4 发展径流农业
    4.2 推行防风固沙,开展多样化种植
        4.2.1 推行多样化种植
        4.2.2 培育土壤肥力
        4.2.3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4.3 加强多方合作,培养新型技术人才
    4.4 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地区农业企业
        4.4.1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4.4.2 加强区域重点农业企业扶持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我国中东部有机农场调研及番茄、芦蒿绿色种植体系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有机农业的发展及绿色种植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1 有机农业的总体概况
        1.1 有机农业的定义
        1.2 有机农业的基本特征
        1.3 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比较
    2 有机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2.1 有机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2.2 世界有机农业的发展动态
        2.3 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4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5 目前国内有机农业存在的问题
    3 国内外已有种植体系的探索
    4 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绿色种植体系建立和推广
    5 根系分泌物与根系微生态的互作
第二章 我国中东部地区有机农场种植及经营模式调研
    1 材料与方法
        1.1 农场筛选与调查方法
        1.2 数据统计及整理
    2 结果
        2.1 农场的地理分布情况
        2.2 有机农场种植面积及时间分布
        2.3 各个有机农场主要种植作物及与常规农场的产量对比
        2.4 有机农场的投入品及病虫害防治
        2.5 有机农场的收益情况与销售方式
    3 讨论
第三章 有益微生物驱动的番茄绿色种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株,肥料,投入品
        1.2 微生物肥料“宁盾”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试验
        1.3 初步整合有益微生物驱动的番茄全程绿色种植体系
        1.4 田间实验
        1.5 测定番茄生长指标及产量
        1.6 测定番前品质指标
        1.7 测定种植区域土壤指标
        1.8 成本核算方法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微生物肥料“宁盾”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结果
        2.2 建立有益微生物驱动的番茄全程绿色种植体系
        2.3 BeMMG体系对番茄的促生作用及产量影响
        2.4 BeMMG体系对番茄病害防治情况
        2.5 BeMMG体系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2.6 BeMMG体系对种植区域土壤的影响
        2.7 不同种植制度经济核算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有益微生物驱动的芦蒿绿色种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株,肥料,投入品
        1.2 微生物肥料“宁盾”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试验
        1.3 初步整合有益微生物驱动的芦蒿全程绿色种植体系
        1.4 田间试验
        1.5 测定芦蒿生长指标及产量
        1.6 测定芦蒿品质指标
        1.7 测定种植区域土壤指标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微生物肥料“宁盾”与化学农药的兼容性结果
        2.2 建立有益微生物驱动的芦蒿全程绿色种植体系
        2.3 BeMMG体系对芦蒿促生作用、病害防治及产量影响
        2.4 BeMMG体系对芦蒿品质的影响
        2.5 BeMMG体系对种植区域土壤的影响
        2.6 不同种植制度经济核算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大力推广生物肥料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棉田生物肥料技术补偿的农户响应机制研究[D]. 张颖. 石河子大学, 2021
  • [2]GX化肥厂的营销策略研究[D]. 于家蘅. 吉林大学, 2021(01)
  • [3]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陕西猕猴桃生产为例[D]. 李赵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放线菌生物肥料对作物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调控的影响[D]. 韩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5]生物肥料在茶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陈晓滨,刘少群,刘成,郑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2)
  • [6]县域国家级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调查研究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D]. 杜俊明. 西南大学, 2020(01)
  • [7]生物肥料持续发展还需提升“硬实力”[J]. 韩玮. 中国农资, 2019(33)
  • [8]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 杨晶.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 刘娟.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10]我国中东部有机农场调研及番茄、芦蒿绿色种植体系推广[D]. 朱凯.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标签:;  ;  ;  ;  ;  

大力推广生物肥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