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业要“走出去”

上海企业要“走出去”

一、上海企业要“走出去”(论文文献综述)

唐长国,洪民荣,陈畅[1](2017)在《上海地方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与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上海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中心枢纽城市,上海地方志工作可以在搜集"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地情及与上海交往的记载;整理"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和上海的投资政策,发挥双方智库作用;因地制宜、加强文化和人员交流等方面主动探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与方法,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地方志工作特有的贡献。

马翠莲[2](2015)在《“一带一路”战略为上海进一步开放创造良机》文中研究指明本报讯(记者马翠莲)日前,由新华社上海分社、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企业国际化与跨境并购圆桌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新华社副社长慎海雄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上海如?

杨济诗,孙霞琴[3](2011)在《做活老字号:十大关键词》文中认为一群老字号名店先后诞生集聚,就伴随着一条百年商业街崛起兴旺,一块金字招牌后面就是一段传奇,一个商业非遗文化传承就是一招绝活,中华老字号是见证城市历史的活化石。百年来,风风雨雨中老字号,一路走来,步履艰幸,到如今

陆绮雯,傅盛裕[4](2011)在《为海外征途导航》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届十年。十年间,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入驻中国市场,拓展它们的全球化之路,与此同时,大量“中国制造”、“中国资本”也漂洋过海,开始了一段段异国旅程。 十年来,上海企业始终站在探索海外市场的前列,弄潮儿向涛头立,聆?

于圆圆[5](2010)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与战略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上海在中国经济系统中一直以来都居于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的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之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并逐步开始向国际贸易中心的方向发展。基于这种背景,本文针对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问题,系统研究了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条件和方法,并对比香港同期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了上海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在国际贸易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归纳了上海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约束条件,并结合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大背景,提出了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可以采取的战略对策。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研究的内容也涉及贸易、金融、物流、服务等诸多方面。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首先调查了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意义,系统研究了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文献,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路线。2、结合上海实际,运用和改进既有理论模型、指标和分析方法基础上,基于与同期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对照比较,度量认清目前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优势与不足,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构建了一个研究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要素依赖的理论分析框架图,从贸易内容,基础设施,辐射能力,营商环境等方面深入研究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4、针对对上海国家贸易中心约束条件的研究,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的研究,特别是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大背景,对上海如何加快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出几项政策建议。5、对本文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将来要进行的扩展研究。

朱金海,沈露莹,杨波,屠烜,詹水芳,姜静[6](2010)在《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性目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又好又快实现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首次见诸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在此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在多个场合屡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将之提到了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度。对于上海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的战略思路,到"八五"时期"三、二、一"的发展方针,"九五"时期"两个根本转变"的发展主线,再到"十五"时期"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发展主线,这些发展方针实质上是上海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基于当时的发展背景所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导向。当前,上海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而未来三年,又是上海从"十一五"后期迈向"十二五"前期的关键阶段,要求上海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的突破。基于此,本课题主要针对2010~2012年这一时间跨度,分析该阶段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

潘真[7](2010)在《上海: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4月7日,市政协召开“十二五”规划委员专题座谈会。这是市政协贯彻市委、市政府开展“十二五”规划大讨论部署召开的首次委员专题座谈会。汪亮、任先正、王德培、李锐、吴光伟、郑韶、王志雄、蔡来兴、张广生、徐海峰等委员先后发言。 汪亮:改变“世界加工厂”的局面

王君,熊永芳[8](2009)在《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沪的发展现状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21世纪初,世界跨国公司纷纷在上海独资、合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的现状、动机,以及对上海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出,在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来沪进行R&D投资的同时,又要防止跨国公司R&D机构对本土技术创新体系的影响和企业技术战略发展的冲击;同时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海外的R&D投资,到科技发达国家或者地区设立R&D机构,整合全球R&D资源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服务。

刘文华[9](2009)在《涌现视角的企业家机会的生成机理研究 ——基于房地产企业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无论是在企业家理论研究领域还是企业家实践领域,企业家机会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获得或识别企业家机会,既有研究并未给出合理解释。既有研究往往从局部地、静态地研究这个问题,而不是从整体上、动态性地研究这个问题;既有研究往往聚焦于企业家个体能力或企业家环境条件,但对个体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机理未予以充分注意。然而,现实中所存在的大量新创事业的启动、成长乃至快速成长的过程很难基于还原主义、决定论的立场用静态的、片段的、孤立的观点给出合理解释。针对以上问题,论文拟从整体性出发,利用复杂性理论,基于涌现视角,借助隐喻研究方法来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以试图揭示企业家机会实现过程中所隐含的联系背景、初始条件、事件发展以及最终结果的内在动因和逻辑主线。之所以基于复杂性理论展开研究,是因为复杂性科学及其思维范式,其研究深度并不限于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而是更着重于揭示客观事物的构成原因及其演化历程,并力图尽可能准确地推测其未来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复杂性是一种关于过程的科学而不是关于状态的科学,是关于演化的科学而不是关于存在的科学。在理论建模方面,论文使用了隐喻研究方法,隐喻聚焦于不同概念领域之间、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映射关系。隐喻研究方法是运用比较具体的、或比较熟悉的、或有结构性的“源领域”作为比较抽象的、或不熟悉的、或无结构的领域的映像,来建构、解释和预言后一个领域,即“目标领域”的概念特征。在复杂性科学及其思维范式的基础上,论文建立了跨领域的概念群的映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模型。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相关理论对理论模型的逻辑性、严密性进行了系统的规范论证。然后把既有企业家研究的文献成果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提出实证假设。在实证研究方面,质性研究运用到企业家研究中的必要性已为许多学者所认同,并已成为研究趋势。基于所研究问题的特点与要求,论文确定了案例研究的实证方法。结合拟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案例筛选及初步的试验性研究。在确认了研究的可行性后,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资料收集工作和证据分析工作。接下来撰写了案例研究报告,并进行了跨案例分析。论文形成以下研究结论:企业家动机、企业家心智图式以及企业家标识是企业家机会生成的三维支撑机制。具体而言,基于社会性需要和具有统摄机制的企业家动机对企业家机会生成具有积极作用,具有正反馈构型的、独特性的企业家心智图式对企业家机会生成具有积极作用,企业家学习对企业家机会生成具有积极作用,企业家标识同企业家机会生成具有相关性。以上这些因素构成了企业家机会的生成机理。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首先,理论上,尝试利用新的方法论进行了既有研究的推进和发展,获得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新的认识,实现了理论创新。其次,实践上,整体性的理论架构,对于投资人筛选投资机会、选择管理团队,对于企业家实施创业管理、在组织内营造企业家文化,对于职业经理人在经营创业型企业时实现能力转型,都具有积极意义。论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提出了只有处于“有效动机强度区间”以内的企业家动机才能发挥预期的积极作用,如果企业家动机所产生的张力处于区间以外,特别是超过了特定的临界值,将可能导致难以推测的结果,以上对企业家动机的研究有贡献;第二,强调了企业家心智图式的正反馈构型,指明了心智图式的内在规定性,揭示了企业家心智图式“杠杆解”导向的本质;第三,建立了企业家标识的新概念、新术语,并对其在企业家机会生成过程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阐释;第四,建立了整体性的企业家机会生成机理的理论框架,对新事业创建的层级演化、跃迁机制,企业家机会实现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给出合理解释。

丁国杰,屠烜,陈体标[10](2008)在《经济全球化下提高上海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路举措》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日益成为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于率先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而言,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深刻挖掘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着实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不仅是上海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网络节点城市的需要,也是挖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提高城市总体服务功能的需要。

二、上海企业要“走出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企业要“走出去”(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地方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搜集地情, 发挥存史作用
    (一) 搜集“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对上海地情、历史的记录
    (二) 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地情的搜集
    (三) 搜集、记录上海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交往资料
二、沟通政策, 发挥资政作用
    (一) 整理上海投资环境方面的政策
    (二) 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投资政策的搜集、整理
    (三) 发挥上海及“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智库作用
三、加强交流, 发挥育人作用
    (一) 加强人员交流, 促进相互了解
    (二) 组织文化交流, 促进民心互通
    (三) 做到因地制宜, 避免事倍功半

(3)做活老字号:十大关键词(论文提纲范文)

台:同台共建、同台竞争。
强:做强龙头、引领市场
牌:正牌副牌,分众市场
网:线上线下、电子商务
展:建博物馆、会展解读
团:联盟组团,借船出海
根:中低市场,潜力无穷:
真:公开承诺,真戏真唱
精:与时俱进技术进步
链:产业链动、甘当配角

(5)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与战略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关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理论研究
        1.2.2 研究的不足之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4.2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成就及能力分析
    2.1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成就及与香港贸易中心建设的比 较
        2.1.1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成就
        2.1.2 上海与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比较
    2.2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能力分析
        2.2.1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优势
        2.2.2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劣势
        2.2.3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面临的机遇
        2.2.4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
3.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
    3.1 贸易内容多为低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
    3.2 服务贸易基础设施落后,缺少高端服务业
    3.3 跨国资本和人才要素较低
    3.4 贸易辐射能力弱,市场推广不力
    3.5 营商环境和制度条件的约束
4.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战略选择
    4.1 培育多元国际贸易主体
        4.1.1 大力发展多元化的贸易企业
        4.1.2 建立国际物流中心,完善供应链系统
        4.1.3 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沪建立国际服务运营中心
        4.1.4 借世博契机提升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市场
    4.2 实现国内外市场对接贯通,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4.3 提升上海营商环境,发挥政府作用
    4.4 加强人才的优化聚集
    4.5 跨文化下的营销管理,提升内外辐射能力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性目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未来三年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背景
    (一) 大环境:抵御金融危机, 抓机遇促转型, 确保经济民生稳定
        1.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两大影响。
        2.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的全球发展。
        3.中国国际战略与上海的角色定位。
        4.上海要在“危”“机”中加快转型。
    (二) 大事件:提速“两个中心”, 聚焦“大浦东”, 面向“后世博”
        1.贯彻国家决策部署, “两个中心”建设提速。
        2.拓展发展改革空间, “大浦东”蓄势待发。
        3.世博会胜利召开, 后世博效应呼之欲出。
二、 未来三年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阶段目标
    (一) 指导思想
        1.坚持以服务经济为导向, 夯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
        2.坚持以资源节约为前提, 突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
        3.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支撑, 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
        4.坚持以功能提升为核心,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宗旨。
    (二) 阶段目标
        1.以“两个中心”建设为契机, 突破城市功能。
        2.以完善服务业框架为重点, 突破服务经济。
        3.以推进自主创新为方向, 突破发展后劲。
        4.以强化节能减排为抓手, 突破资源瓶颈。
    (三) 指标体系
        1.发展指标。
        2.结构指标。
        3.功能指标。
        4.创新指标。
        5.民生指标。
三、 未来三年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一) 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以新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
        1.以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为抓手推进节能降耗工作。
        2.以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社会为重点启动低碳城市建设。
        3.未来三年重点举措:完善引导节能减排的相关基础工作。
    (二) 分步推进、关联带动, 释放“两个中心”功能效应
        1.根据实施条件, 有序推进“两个中心”建设的相关工作。
        2.促进关联带动, 有效发挥“两个中心”的衍生放大效应。
        (1) 促进产业带动, 以“两个中心”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2) 促进区域带动, 以“两个中心”推动相关功能区的发展。
        (3) 促进国际化带动, 以“两个中心”推动关键要素的集聚。
        3.未来三年重点举措:加快推进功能性载体建设。
        (1) 陆家嘴金融城提升与扩容。
        (2) 航运综合试验区初具规模。
    (三) 以节点新城为突破口, 加快确立多层次的服务框架
        1.以多层次服务框架拓展服务空间。
        2.以节点新城突破郊区服务业瓶颈。
        3.以“大虹桥”建设推动西部崛起。
        4.未来三年重点举措:聚焦资源推进新城建设。
    (四) 以社会文化为切入点, 着力拓展多层面的服务体系
        1.发挥教育资源优势, 扩大内外开放。
        2.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放大辐射效应。
        3.发展文化体育产业, 做大市场品牌。
        4.未来三年重点举措:扩大开放提升服务能级。
    (五) 立足本地、服务全国, 做大做强地方性的市场资源
        1.把握机遇, 确立市场地位。
        2.发挥效应, 促进功能延伸。
        3.未来三年重点举措:建立健全有地方特色的市场体系。
    (六) 整合资源、内外开放, 积极融入全球化的创新体系
        1.以上海为平台、联动长三角, 推进区域科技资源整合。
        2.以企业为主体、资本为纽带, 促进国内外的合作创新。
        3.未来三年重点举措: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
    (七) 创造条件、营造环境, 抓紧构筑国际化的人才高地
        1.需要重点引进的关键人才。
        2.需要着力优化的综合环境。
        3.未来三年重点举措:以人为本完善人才政策体系。
四、 未来三年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
    (一) 聚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瓶颈, 进一步深化改革
        1.聚焦“四个中心”深化改革。
        2.聚焦节点新城建设深化改革。
        3.聚焦产业调整升级深化改革。
    (二) 结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整方向, 进一步扩大开放
        1.加快上海本地企业走出去。
        2.扩大高端服务领域的开放。
        3.扩大地方监管市场的开放。
    (三) 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薄弱环节, 进一步优化环境
        1.优化创新环境。
        2.优化市场环境。
        3.优化社会环境。

(8)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沪的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论
二、相关理论综述
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沪发展的现状
    1、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沪的发展
    2、跨国公司在沪研发投资的主要来源国或地区
    3、跨国公司在沪研发投资行业分布
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沪发展的动机分析
    1、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沪发展的动力因素
    2、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沪发展的引力因素
五、结论

(9)涌现视角的企业家机会的生成机理研究 ——基于房地产企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的现实背景
        1.1.3 研究的理论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家机会的内涵与性质
        1.2.2 企业家机会获得的认知过程
        1.2.3 企业家机会获得的创造过程
        1.2.4 机会的涌现观点
        1.2.5 基于涌现的企业家精神研究
    1.3 研究界定
        1.3.1 问题界定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企业家主体的界定
        2.1.2 企业家复杂适应系统的界定
    2.2 理论模型
    2.3 规范分析
        2.3.1 企业家机会实现的结果:聚集
        2.3.2 企业家机会实现的机制:正反馈
        2.3.3 企业家机会生成的初始条件:涨落
    2.4 实证假设
        2.4.1 企业家动机的驱动性
        2.4.2 企业家心智图式的适应性
        2.4.3 企业家标识的"黏合"性
    2.5 本章小结
3 实证设计
    3.1 案例类型
    3.2 分析单位
    3.3 实证方法
    3.4 效度控制
    3.5 本章小结
4 资料处理
    4.1 案例选择
        4.1.1 产业维度的考虑
        4.1.2 企业维度的考虑
        4.1.3 研究者维度的考虑
        4.1.4 实验性研究
    4.2 收集资料
        4.2.1 总体性原则
        4.2.2 资料收集方法
        4.2.3 资料收集渠道
    4.3 证据分析
        4.3.1 总体策略
        4.3.2 分析方法
        4.3.3 分析维度
    4.4 本章小结
5 案例研究报告之一:顺驰集团案例
    5.1 企业家个人背景
    5.2 顺驰发展历程
        5.2.1 企业家机会生成的背景分析
        5.2.2 创业以及成长期
        5.2.3 全国化战略与快速成长
        5.2.4 成长模式与外界质疑
        5.2.5 造就顺驰系
        5.2.6 资金链危机
        5.2.7 低价变卖
    5.3 企业家动机及其统摄机制分析
        5.3.1 企业家主体动机
        5.3.2 企业家动机的统摄机制
    5.4 企业家心智图式分析
        5.4.1 地产戴尔模式
        5.4.2 企业家心智图式的运行机制
        5.4.3 企业家心智图式的成因剖析
    5.5 企业家标识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案例研究报告之二:绿地集团案例
    6.1 企业家个人背景
    6.2 绿地发展历程
        6.2.1 企业家机会生成的背景分析
        6.2.2 新事业的起点
        6.2.3 孕育期的企业家机会选择
        6.2.4 婴儿期的盈利模式的确定
        6.2.5 学步期的多元化探索
        6.2.6 基于产权重组的改制
        6.2.7 快速成长阶段
        6.2.8 从异地创业到全国化战略
        6.2.9 再多元化延伸
        6.2.10 绩效指标
    6.3 企业家动机及其统摄机制分析
        6.3.1 创业之初的企业家动机
        6.3.2 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家动机
        6.3.3 多元化阶段的企业家动机
        6.3.4 企业家动机的统摄机制
    6.4 企业家心智图式分析
        6.4.1 政府导向的心智图式
        6.4.2 企业家心智图式的成因剖析
        6.4.3 心智图式的正反馈效应分析
    6.5 企业家标识分析
        6.5.1 企业家个体的标识
        6.5.2 企业的标识
    6.6 多元化产业之间绩效差异分析
        6.6.1 企业家机会生成的路径依赖
        6.6.2 企业家机会之间的绩效差异
        6.6.3 企业家机会绩效差异的根源
    6.7 本章小结
7 成果讨论
    7.1 研究结论
        7.1.1 企业家动机的影响分析
        7.1.2 企业家心智图式的影响分析
        7.1.3 企业家标识的影响分析
    7.2 成果评价
        7.2.1 理论意义
        7.2.2 实用价值
    7.3 研究讨论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上海企业要“走出去”(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地方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路径与方法[J]. 唐长国,洪民荣,陈畅. 黑龙江史志, 2017(10)
  • [2]“一带一路”战略为上海进一步开放创造良机[N]. 马翠莲. 上海金融报, 2015
  • [3]做活老字号:十大关键词[J]. 杨济诗,孙霞琴. 上海商业, 2011(12)
  • [4]为海外征途导航[N]. 陆绮雯,傅盛裕. 解放日报, 2011
  • [5]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约束条件与战略对策研究[D]. 于圆圆.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06)
  • [6]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性目标研究[J]. 朱金海,沈露莹,杨波,屠烜,詹水芳,姜静. 科学发展, 2010(06)
  • [7]上海: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N]. 潘真. 联合时报, 2010
  • [8]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沪的发展现状研究[J]. 王君,熊永芳.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2)
  • [9]涌现视角的企业家机会的生成机理研究 ——基于房地产企业的实证分析[D]. 刘文华. 复旦大学, 2009(05)
  • [10]经济全球化下提高上海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路举措[J]. 丁国杰,屠烜,陈体标. 上海经济研究, 2008(06)

标签:;  ;  ;  ;  

上海企业要“走出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