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与实践

汉语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与实践

一、关于语文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林凌[1](2021)在《赫尔巴特论古典教育——兼议新旧教育学之争及其对教育科学的推进》文中研究说明赫尔巴特关于古典教育的思考主要包含在他对教育性教学的整体建构之中,"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概念则是我们理解其古典教育理念和实施路径的关键点。赫尔巴特对古典时代的回溯旨在反思和改善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的教育和教学境况,旨在推进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古典教育是作为"整体"之教育和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始终要以教学育人的整体性为基础,以人的自然禀赋和"思想范围"的完善发展、儿童世界的完整性为其内在的价值追求。古典作品在审美地描述和展示世界方面具有的特殊优势,能够将儿童引入人类精神发展的整体进程之中并使之受到教化。赫尔巴特关于古典教育的主张也在客观上回应了当时着名的新、旧教育学之争,他通过抓住多方面兴趣的整体性这一教育的核心关切,将双方的优势汇入到教育科学的时代趋势之中。

袁韵[2](2021)在《研究性教学内涵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文中认为研究性教学应在既往"大班上课,小班研讨"的形式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以培养学生研究意识、提升学生研究能力为宗旨的内涵建设。为夯实研究性教学的基础,应重视学生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克服碎片化阅读风气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做到"读研相长"。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向学生传授研究方法,激发学生治学研究的兴趣,并对学生习作进行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到"教研相长"。

张钧[3](2021)在《行动研究对职前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影响》文中认为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用精密透视的方式探寻和解释职前语文教师在行动研究情境中PCK发展的特征,并对行动研究在职前语文教师PCK培养中的价值进行微观审视。使用在双路径学习理论基础上建立的解释性框架,一位语文职前教师与专家团队在行动研究中PCK发展的内涵被深度发掘。结果显示,行动研究触发和加速职前语文教师PCK要素发展迭代;行动研究促进职前语文教师PCK学习方式的变化;行动研究是语文职前教师剥离、整合和转化PCK的理想情境。建议:针对职前语文教师PCK发展的迭代情况,做好针对性行动研究设计;针对职前语文教师PCK不同知识要素建构特征进行介入性培养;为学生提供具有PCK特征的合金性知识对职前语文教师PCK发展更具有价值。

王玉萍[4](2021)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文中指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为我国高中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应当重视思辨性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指导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质疑,并通过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的同时强化其思维能力。文章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张秀梅[5](2021)在《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方法》文中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备受重视和关注。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科学化、趣味化、生动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探究欲望,而且能够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逻辑思维能力与语用水平,全面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小学生探究意识的创新策略展开了系统化的解析与研究,以供参考。

施颖[6](2021)在《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开展的思路》文中指出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内容,要在参照教学目标设定要求的基础上探究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加强教学的拓展。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实践突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平台。基于此,本文就在分析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发展方向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拓展性教学的具体策略,为教师组织开展拓展性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叶霞[7](2021)在《行为导向性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中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指出行为导向性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热点。中职语文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与实际联系非常密切。运用行为导向性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在职业技能之中,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文章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现状,论述行为导向性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探讨行为导向性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刘合荣,廖兆慧[8](2021)在《新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七十多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静水流深。从纵向考察,1949—1978年间主要发生的是局部的教学法改革经验积累;1979—1998年间聚焦于教育教学模式实验的探索;1999—2019年间开始拓展、深化和升华教学改革主题,孕育教学思想。从横断面看,学生发展中心地位的确立实现了教学价值观的转变,对教学系统各实体要素及其间复杂关系的认识解放了教学生产力,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使教学充满生机,信息技术加速了教学改革的节奏并倒逼着教学现代化。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与教学理论的充分互动则升华了教学及其改革的理性水平。总之,任何一个视角或者侧面的挖掘和回顾均有益于总结中国本土特色的教改现代化,累积教改道路自信,这对谋划和深化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彦[9](2021)在《人文课程知识观的反思与重建 ——以中国大陆小学语文课程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近些年受到了关注,未来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今日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学校场域中人与知识的关系在社会文化转型期也正在不断被重新定义,“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看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历史等人文课程教学实践时,就会发现,这些人文课程所应当培养出的人文精神,很多时候未能很好地实现。这与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过分注重知识的实用价值”等忽视人的自由理性的问题密切相关。在课程知识观层面可以将其归结为一个问题,即:科学课程知识观僭越于人文课程的问题。这是由于科学课程知识观的异化和人文课程知识观没有坚守自身独特属性所致。审视当下关于课程知识观的研究,虽然成果丰富,但是很多研究都在呼吁要从以确定性、权威性、还原性为特点的“现代课程知识观”转向以不确定性、情境性、建构性为特点的“后现代课程知识观”。这种笼统的转向论,由于忽略了课程知识观赖以建立的知识背景的差异,淡化了课程知识作为一种特定知识类型的属性,所以大多只停留在现代与后现代两种课程知识观横向比较的描述上,而较少从课程知识的内部属性进行剖析,因而遮蔽了僭越的问题。解决科学课程知识观对人文课程僭越的问题,首先要消除科学课程知识观自身的异化。审视科学的发展历程可知,从古希腊的理性科学到近代自然科学,科学知识经历了从“求真”到“求力”的演化,对控制外部自然力量的过度追求,导致科学课程知识忽视了人内在的自由理性,恢复人的自由理性在科学课程知识观中的地位,是消除科学课程知识观异化的首要任务。解决科学课程知识观对人文课程僭越的问题,还需要人文课程知识观重新检视自身。这种检视要从逻辑前提的批判开始,要对人文课程知识观的本质观、理性观、客观性等立论基础加以批判,承认个体本质观的合法性,承认关系理性可以弥补个人理性之不及,还要摒弃符合论的客观性标准,如此才可以从课程教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人文课程知识自身的特性,也才能够在人文课程教学实践中,对教材、教师和教学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本研究从理论层面探讨科学课程知识观对人文课程知识的僭越,其目的是为了展开课程知识观的一种研究进路,也可能对教学实践问题的改进有间接推动。因此,本研究主要遵循回顾——反思——重建的思路,具体讨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已有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在哲学知识论和课程知识观领域,研究思路呈现出怎样的大体走向。2.现实的课程与教学中,要厘清科学课程知识观僭越于人文课程的问题,既需要在科学课程知识观中恢复自由理性的地位,也需要人文课程知识观对自己有深入的反思和重新认识。3.基于人文课程知识观的课程教学实践可以展开哪些新的面向,小学语文的文本课程研发可以有哪些有益的思路,语文教学可以有哪些改进等,在重建人文课程知识观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一种融通科学与人文课程知识观的可能。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一)当代课程知识观研究成果显着,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一些问题,从科学与人文的角度加以区分,重视课程知识的育人属性,有益于认清科学课程知识观僭越于人文课程这一现实问题。(二)异化的科学课程知识观,使得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运用理性的自由权利,科学课程知识的学习被工具性的观念所主导,这是导致僭越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首先需要建立一种基于理性自由的科学课程知识观。(三)人文课程知识观要承认个体本质观。学习人文课程知识,人的意识方向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越接近个体本身,就越能够达到对“这个事物”的本质认识,获得一种个体性的意义和价值。这不同于科学课程知识的普遍本质观。(四)人文课程知识观要引入关系理性以弥补个人理性的不足。人文课程知识背后的个人是具体而非抽象的,学习人文课程知识要在知识中见到人,理解人性,而不是仅仅占有知识。(五)人文课程知识的学习要建构起个体的自我精神世界,这种建构必定是与他人的共同建构,通过对人文课程知识的层次分析可以知晓,差异性是人文课程知识的意义之源,人文课程知识构筑的是一个包含了无限算子和关系结构的“多世界”,每个个体都是关系的交汇点,这种交汇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汇,他人和内在时间是交汇关系的重要体现,因而是理解人文课程知识的重要路径。(六)人文课程知识的客观性不能采用科学课程知识的符合论标准,而是在承认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寻求多样性之间的平衡。它不是依靠唯一性获得,而是依靠多样的解释来消除每种解释中所必然存留的主观霸权性,达到内部关系的整合融贯。人文课程知识有着丰富的意义层级,意义的恒常性是其客观性的重要体现。(七)基于人文课程知识观研发小学语文教材时,需要系统构建教材中的“他人世界”和“文化价值图景”,依据人文课程知识观可以在拼音、识字、古诗文等教材编写中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八)根据人文课程知识观的特点,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生动的个体,重视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从生活世界中汲取教育智慧,并努力让学生个体的精神世界与社会公共思想积极对话,达到一种观念的连贯的境地。(九)科学与人文是相通相融的,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是人文的一部分,两者以追求真理为目的,它们在面对超越者时都在寻求人的自由,在认知过程中,都依赖于身心一体的认知方式,都存在必然的无知,因而它们需要相互激发、相互借鉴和协同共进,才能达成求真的目的。本研究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了来自课程教学实践的深入检验,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还只停留在了理论思辨的层面,未能有更加切近实践的探讨与辨析,这也是未来要努力改进的方向。

赵娜[10](2021)在《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一些尝试》文中认为随着创新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发展,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拓展性教学措施的尝试和实践较为推崇。教师开展一系列拓展性教学手段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水平,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丰富,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性教学尝试的教学措施尤为必要,为了分析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一些尝试途径,笔者针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性教学的意义展开了探究。

二、关于语文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语文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赫尔巴特论古典教育——兼议新旧教育学之争及其对教育科学的推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古典教育何以必要:对现时代境况的静观
二、古典教育何以可能:整体观之下的对古典世界的审美展示
    (一)教学育人过程的整体性
    (二)“对世界的审美展示”释义
    (三)对古典世界的审美展示
三、古典教育的逻辑前提:一种基于多方面兴趣之整体的考虑
四、结 语

(2)研究性教学内涵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与“研究”:关于研究性教学意义的再认识
2“读研相长”:以文本细读夯实研究基础
3“教研相长”:方法传授与实践训练
4结语

(3)行动研究对职前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质性研究方法和双路径学习理论分析视角的选择
    (一)行动研究取向中的质性研究过程
    (二)双路径学习理论的改造
二、行动研究情境中职前语文教师PCK发展的案例分析
    (一) 从课文的基础理解到围绕问题展开探究
    (二) 讲课思路从“衔接不畅”到“理顺了”
    (三) 从个人独白到有效互动
    (四)从复述鉴赏语言到部分使用自己通俗的话
三、行动研究对职前语文教师PCK发展影响研究的发现
    (一)行动研究加速职前语文教师PCK要素发展迭代
    (二) 行动研究促进职前语文教师PCK学习方式的变化
    (三)行动研究是语文职前教师剥离、整合和转化PCK的理想情境
四、对职前语文教师PCK培养的启示

(4)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思辨性教学及其特点概述
    (一)反思性
    (二)创新性
    (三)延伸性
三、 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有助于发挥阅读教学的优势
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开启思辨,深入分析
        1. 把握文本主线,全面分析文本
        2. 利用问题资源,完成课堂探究
    (二)强化思辨,深入感悟
        1. 立足文本内容,深入感悟文本
        2. 拓展文本内容,实现纵横比较
    (三)深化思辨,广泛交流
        1. 借助学习资源,开阔学生视野
        2. 应用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活动
五、 结语

(5)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促进学生自主、独立地思考问题
    (二)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能够让学生结合实际制定优质阅读计划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创新策略与有效路径
    (一)创设优质高效的探究课堂,优化阅读教学内容
    (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布置具有趣味的探究学习任务
    (四)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章,自主探究文章主旨
    (五)重视探究拓展教学,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结束语

(6)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开展的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创新要求
    (一)遵循以实践为主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拓展训练学生能力的方式
二、拓展性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一)拓展教学空间
    (二)拓展教学目标
    (三)拓展实践活动的形式
    (四)拓展教学评价体系

(7)行为导向性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中的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二、行为导向性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 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2. 可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意识
    3. 可以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4. 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行为导向性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 要应用好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
    2. 要应用好项目化的教学方式
    3. 要应用好案例教学的方式
四、行为导向性教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8)新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七十余年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
    (一)教学法改革经验积累期(1949—1978年)
    (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探索期(1979—1998年)
    (三)教学思想流派孕育期(1999—2019年)
二、教学改革与当代教学实践的融合与推进
    (一)确立学生发展的中心地位,转变了教学价值观
    (二)激活教学系统各要素,解放了教学生产力
    (三)革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学活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步,倒逼了教学现代化进程
三、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实践在互动中发展
    (一)互动推动了教学哲学理论的构建
    (二)互动促进了教学过程理论进化
四、七十余年教学改革经验反思
    (一)走与课程改革一体化推进的道路,开辟了教学改革广阔天地
    (二)走本土化和国际化相融的道路,不但有根而且枝繁叶茂
    (三)走中国教育学派构建的道路,顶天立地并行走于其间
结语

(9)人文课程知识观的反思与重建 ——以中国大陆小学语文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缘起
        (一)人文课程与教学没有培养出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讨论课程知识观无法回避知识的属性差异
        (三)个人的研究兴趣与经历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知识
        (二)课程知识
        (三)人文课程知识
        (四)课程知识观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课程知识观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课程知识观研究回顾
        一、西方知识论研究
        二、知识观的批判与转型研究
    第二节 课程知识观研究反思
        一、课程知识观研究的成绩
        二、课程知识观研究的反思
第二章 人文课程与教学的迷失及课程知识观溯因
    第一节 人文课程与教学迷失之表征
        一、对确定性的迷恋
        二、对正确结论的过度反叛
        三、实用价值优先
        四、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
        五、过度追求效率
    第二节 科学课程知识观异化之溯因
        一、科学的童年:追求自由的内在性知识
        二、数学改变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科学知识的属性
        三、近代科学从“求真”到“求力”
        四、科学课程知识观的异化
    第三节 基于“理性自由”的科学课程知识观
        一、借助自然知识开拓自由人性是科学课程的首要任务
        二、重构科学课程知识的指涉对象
        三、从心智间的自由互动理解人的理性自由
        四、对科学课程知识观的一个基本假定
第三章 人文课程知识观的重建(上)——前提批判
    第一节 人文课程知识的本质观批判:寓于普遍性中的个体性
        一、区分两种本质观
        二、两种本质观决定了两种意识方向
        三、人文课程知识的本质特性
    第二节 人文课程知识的理性观批判:个人理性与关系理性并行
        一、人文世界存在个人理性不及的领域
        二、关系理性的特质
        三、从关系理性的视角看
    第三节 人文课程知识的客观性批判:意义的恒常性
        一、对人文课程知识中人之属性的误解
        二、对人文课程知识之意义属性的误解
        三、对人文课程知识所属世界的误解
        四、人文课程知识的客观性还在于“意义的恒常性”
    第四节 对人文课程知识观的一个基本假定
第四章 人文课程知识观的重建(下)——课程教学视角的阐释
    第一节 人文课程知识的课程教学阐释
        一、人文课程知识的多世界
        二、人文课程知识的多层次
        三、人文课程知识的多意性
    第二节 理解人文课程知识的路径之一:关系理性视野中的自我与他人
        一、自我是超越的、自由的、具有创造性的存在
        二、从主体性迈向共同性
        三、自我与他人在伦理关系之外的更优可能是审美关系
    第三节 理解人文课程知识的路径之二:意义中的内在时间
        一、当代性:生活之惑时时具有紧迫性
        二、未来性:作为意义之源的美学图景
        三、历史性:意义的消逝与夺回
第五章 基于人文课程知识观的课程教学实践
    第一节 基于人文课程知识观的教材理解
        一、走出教材的“产品化”思维
        二、作为他人世界的“故事”
    第二节 基于人文课程知识观的教材编创实例
        一、汉语拼音的编创
        二、识字课文的编写
        三、诗词故事的演绎
    第三节 从人文课程知识观看语文教学——来自《论语》的启示
        一、个体自身观念的连贯
        二、学习团体内部观念的连贯
        三、学习团体与社会观念的连贯
结语 从僭越走向融通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10)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一些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性教学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一些尝试途径
    2.1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2.2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拓展,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3拓展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体验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四、关于语文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赫尔巴特论古典教育——兼议新旧教育学之争及其对教育科学的推进[J]. 林凌. 现代大学教育, 2021(06)
  • [2]研究性教学内涵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为例[J]. 袁韵.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1(06)
  • [3]行动研究对职前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影响[J]. 张钧.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05)
  • [4]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J]. 王玉萍. 考试周刊, 2021(83)
  • [5]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方法[J]. 张秀梅.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21(10)
  • [6]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开展的思路[J]. 施颖. 课外语文, 2021(28)
  • [7]行为导向性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中的实践与思考[J]. 叶霞. 成才之路, 2021(27)
  • [8]新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历程、特征与经验[J]. 刘合荣,廖兆慧.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1(04)
  • [9]人文课程知识观的反思与重建 ——以中国大陆小学语文课程为例[D]. 周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10]初中语文拓展性教学的一些尝试[A]. 赵娜. 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21

标签:;  ;  ;  ;  

汉语探究式教学的理解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